CN117755485A - 具有延伸通道的空中运输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具有延伸通道的空中运输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755485A CN117755485A CN202410108416.9A CN202410108416A CN117755485A CN 117755485 A CN117755485 A CN 117755485A CN 202410108416 A CN202410108416 A CN 202410108416A CN 117755485 A CN117755485 A CN 11775548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ridge
- core platform
- cable
- transportation system
- platfor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5570 vert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654 additive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6096 absorb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5 building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29058 respiratory gaseous ex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19 trans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51468 Actinopterygii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049 Carbon (fi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24 Flood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17 carbon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194 climb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735 defic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881 depres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3460 diamon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32 diamo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29 electrical wi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2 fibre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141 lower extremit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57 mal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m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452 restrai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817 safety factor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79 smok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应急服务及城市空中交通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延伸通道的空中运输系统,包括:核心平台;桥,能够相对于核心平台延伸的配置于核心平台;推进器,配置于核心平台,用于产生足够推动空运系统及附加物的升至空中的净推力。本申请具有达到可用于运送紧急物资、提供现场医疗援助以及协助疏散,适用于所有建筑物,无论是标准化的、形状奇特的、高大的、复杂的还是摩天大楼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应急服务及城市空中交通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延伸通道的空中运输系统。
背景技术
在城市环境中会出现几种紧急情况,包括:火灾、恐怖活动、地震和洪水,这些情况有时会导致结构性损坏。其中一些紧急情况需要迅速疏散建筑物内的人员。对于楼层低于20层的(“矮”楼),当内部楼梯或外部防火梯完好且可通行时,通常通过它们进行自行疏散。一些矮楼住户可能自备应急绳梯和/或防护呼吸装置,以便利用窗户或烟雾弥漫的楼梯间进行疏散,但这并不常见。即使疏散路线完好且没有过多的烟雾和化学物质,也不能总是被所有住户使用,例如:受伤者、残疾人、病人和老年人。
紧急救援人员可以提供:现场急救、分发防护呼吸装置、自行疏散指示以及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协助疏散,但只有在亲自接触到建筑物内的人员后才能进行。目前,协助疏散方法包括紧急救援人员从底层进入建筑物,并携带重型设备和物资爬楼梯。对于矮楼,紧急救援人员甚至可能将有需要的人员背下楼并带出建筑物,但即使是矮楼,正常疏散路线也可能无法使用,且对紧急救援人员来说可能存在危险。许多城市消防部门使用可伸缩梯子或车载式吊车和吊桶,通过外部窗户亲自接触住户。这些地面系统很有效,但操作高度限制在约20层。
大城市由许多高层建筑组成,对于这些建筑,现有的协助疏散方法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比较严重的现实事件,2001年9月11日,当时成千上万的双子塔住户被困,最终在火灾和建筑物倒塌时悲惨地丧生。在逃离的人群中,许多人由于缺乏适当的呼吸设备而造成了严重的健康损害。没有简单的解决方案,因为许多高层建筑具有复杂的外部几何形状(例如,弯曲的侧面和/或尖锐的屋顶),这排除了各种潜在的协助疏散方法,包括使用绳索和滑轮降低平台和屋顶直升机疏散。
因此,对于紧急救援人员来说,拥有一种空中救援工具是理想,这种工具可用于运送紧急物资、提供现场医疗援助以及协助疏散,适用于所有建筑物,无论是标准化的、形状奇特的、高大的、复杂的还是摩天大楼。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达到可用于运送紧急物资、提供现场医疗援助以及协助疏散,适用于所有建筑物,无论是标准化的、形状奇特的、高大的、复杂的还是摩天大楼本申请提供一种具有延伸通道的空中运输系统。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具有延伸通道的空中运输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可选的,包括:
核心平台;
桥,能够相对于核心平台延伸的配置于核心平台;
推进器,配置于核心平台,用于产生足够推动空运系统及附加物的升至空中的净推力。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作业时,推进器带动核心平台上升至空中,并移动至高层建筑的作业区域,然后通过桥延伸至的窗台、阳台、栏杆等位置处与,实现空运系统与建筑的连接,即可通过桥形成可供人员和/或物品通过的通道,人员和/或物品便能够通过桥进入核心平台,当人员和/或物品完全进入核心平台后,桥回缩至核心平台内,推进器即可带动空运系统及空运系统上的附加物移动至指定区域或安全区域,如地面,至此即可完成人员及货物的转运,达到可用于运送紧急物资、提供现场医疗援助以及协助疏散,适用于所有建筑物,无论是标准化的、形状奇特的、高大的、复杂的还是摩天大楼。
可选的,还包括:
驱动轴,转动的配置于核心平台下方,所述驱动轴上同轴固定有驱动轮;
牵引带,部分环绕于驱动轮周面,所述牵引带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桥的两端部;
所述驱动轮回转,能够带动牵引带往复移动,以拖动桥相对于核心平台延伸或回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作业时,驱动轴带动驱动轮同步转动,即可带动牵引的随驱动轮的转动而往复移动,从而实现拖动桥相对于核心平台实现延伸或收缩,当桥延伸时,可以通过桥构建核心平台与建筑物的通道,当人员进入核心平台时,桥收缩,一方面降低空运系统的重心偏移,提高空运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也能够降低空运系统的整体体积,提高空运系统运动的灵活性。
可选的,还包括:
驱动马达,设置于核心平台下方,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轴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马达带动驱动轴转动,即可实现桥的自动延伸和回缩。
可选的,还包括:
手动驱动件,配置于所述核心平台上方;
垂直传动机构,一端位于核心平台下方,与所述驱动轴连接,一端位于核心平台上方并与手动驱动件连接,所述手动驱动件转动通过垂直传动机构能够带动驱动轴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作业人员可以在核心平台的上转动手动驱动件,然后由垂直传动机构直接带动驱动轴转动,以实现作业人员手动驱动桥相对于核心平台的延伸或收缩。
可选的,还包括:
离合器,设置于垂直传动机构与手动驱动件之间,用于接合或分离垂直传动机构与手动驱动件之间的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离合器,能够避免核心平台上作业人员误触手动驱动件。
可选的,还包括:
两锁定孔,均配置于桥;
销组件,固定于核心平台,所述销组件包括活动的销轴;
所述销组件的销轴插接于一锁定孔内,能够将所述桥固定于回缩位置;所述销组件的销轴插接于另一锁定孔内,能够将所述桥固定于延伸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法,作业时,桥延伸至延伸位置时,以及桥回缩至回缩位置时,销组件与锁定孔的配合,均能够将桥进行锁定,一方面保证人员从桥通过时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也保证回缩状态下,桥不会因空运系统的倾斜而滑出,保证空运系统的稳定。
可选的,所述销组件为弹簧销,所述销组件的销轴受弹簧力能够自动推入任一销孔内,还包括:
拉力装置,配置于核心平台上方;
线缆,连接于拉力装置以及销组件的销轴;
所述拉力装置拉动线缆能够使所述销组件的销轴脱离所述锁定孔板的锁定孔。
作业时,通过位于核心平台上方的拉力装置拉动线缆,即可带动销组件的销轴,脱离锁定孔,以实现桥由锁定状态转为解锁状态,从而可以完成桥的自由伸缩。
可选的,所述拉力装置包括:
引导件,配置于所述核心平台,用于将线缆引导至核心平台上方;
支撑座,固定的配置于核心平台上方;
杠杆,一端铰接于所述支撑座,所述杠杆上成型有偏离杠杆臂铰接轴位置的凸起,用于与线缆连接,转动所述杠杆能够拖动线缆拉持销组件的销轴脱离销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通过围绕铰链点旋转杠杆来驱动拉力装置。随着杠杆的旋转,凸起也旋转,导致凸起与线缆的连接位置发生位移。该位移传递到线缆上,线缆在其引导件内滑动远离销组件,而同时,线缆的位移导致销组件的销轴的位移脱离锁定孔,从而达到解锁桥,实现桥的解锁状态的手动实现。
可选的,所述核心平台上方设置有多处拉力装置,以及多根与拉力装置分别连接的分支线缆;
所述销组件的销轴连接有传递线缆;
两所述分支线缆与传递线缆连接,用于将任一分支线线缆的位移转换为传递线缆的等效位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核心平台上作业人员可以在不同位置进行操作拉力装置,实现桥的相对于核心平台的解锁,以满足不同的作业需求。
可选的,还包括:
制动盘,同轴固定于驱动轴;
夹钳,被配置于核心平台下方,位于所述制动盘一侧;
所述夹钳卡紧制动盘能够限制驱动轴转动;
所述夹钳脱离制动盘,所述驱动轴能够自由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制动盘随驱动轴同步转动,当夹钳夹紧制动盘时,便能直接限制驱动轴的转动,进而的也就限制了驱动轮的位置,如此,便能够限制牵引带的移动,进而便可将桥固定于任意伸缩位置,满足更多的作业需求。
可选的,还包括:
联动部件,配置于所述核心平台下方,用于保持夹钳对制动盘的夹紧力;
拉力装置,用于驱动联动部件以释放夹钳对制动盘的夹紧力。
可选的,所述拉力装置被配置于所述核心平台上方,还包括:
线缆,被配置于所述联动部件所述拉力装置之间;
所述拉力装置拉持线缆,能够使所述联动部件失去对所述夹钳夹紧力的保持,以使制动盘自由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作业人员能够在核心平台上方,操作拉力装置,即可通过缆线带动联动部件动作,以解锁夹钳对制动盘的夹紧,实现驱动轴的自由转动。
可选的,所述联动部件包括:
四根联接杆,位于同一平面内相互铰接,以使任一联接杆能够相对于其余联接杆相对转动;
棘轮装置,设置于四根联动杆之间,所述棘轮装置锁定状态,能够限制四根联动杆的相对位置,保持夹钳对制动盘的夹紧力,直至棘轮装置被释放;
与所述拉力装置连接的线缆,背离拉力装置一端连接于所述棘轮装置,用于棘轮装置释放;
任一所述联接杆与夹钳来连接,用于驱动夹钳夹持动作。
可选的,还包括:
后柱,竖直的配置于核心平台靠近桥的延伸方向侧,所述后柱的下端配置有下滑轮,所述后柱的上端配置有上滑轮;
前柱,竖直的配置于桥延伸方向的前端。
牵引绳,一端固定于桥的端部,一端固定于前柱的上端,所述牵引绳的中部延伸至依次绕过下滑轮与上滑轮呈“Z”字形传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牵引绳,在桥伸缩的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张力,在桥延伸出核心平台之后,能够充当桥两侧的约束,以便于防护桥上行走人员,并能够供人员在桥上行走时扶持,提高桥的安全性。
可选的,还包括:
定长钢丝,倾斜固定于后柱上端与核心平台之间;
卷轴组件,固定于后柱上端;
可伸缩钢丝,一端连接于卷轴组件,另一端连接至桥的延伸端;
所述桥延伸至极限位置,所述可伸缩钢丝处于张紧状态;
所述桥回缩,所述卷轴组件带动可伸缩钢丝收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桥延伸到极限位置时,可伸缩钢丝将拉伸至张紧状态,此时,配合定长钢丝与可伸缩钢丝分别拉持于后柱的相对侧,能够提高桥的承载能力,而当桥回缩时,卷轴组件带动可伸缩钢丝收卷,也能实现可伸缩钢丝的收纳,避免可伸缩钢丝垂坠。
可选的,所述桥包括根部部分、中部部分以及前端部分;
所述中部部分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根部部分与前端部分,以使所述根部部分与前端部分能够相对于中部部分转动至预设角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桥能够相对于一定角度的摆动,提高桥的灵活性,满足不同作业需求,也能避免桥与建筑物的碰撞直接传递至核心平台,保护核心平台。
可选的,所述根部部分、中部部分以及前端部分均包括:
桥梁甲板,沿桥的延伸方向设置;
桥梁纵向支撑,沿桥梁甲板的延伸方向分列桥梁甲板的两侧,根部部分、中部部分以及前端部分的桥梁纵向支撑的相邻端均相互铰接,其中,所述中部部分的桥梁甲板两侧均间隔的竖直排列有多根桥梁纵向支撑。
可选的,所述中部部分同侧的相邻桥梁纵向支撑内置有垫片。
综上所述,本申请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作业时,推进器带动核心平台上升至空中,并移动至高层建筑的作业区域,然后通过桥延伸至的窗台、阳台、栏杆等位置处与,实现空运系统与建筑的连接,即可通过桥形成可供人员和/或物品通过的通道,人员和/或物品便能够通过桥进入核心平台,当人员和/或物品完全进入核心平台后,桥回缩至核心平台内,推进器即可带动空运系统及空运系统上的附加物移动至指定区域或安全区域,如地面,至此即可完成人员及货物的转运,达到可用于运送紧急物资、提供现场医疗援助以及协助疏散,适用于所有建筑物,无论是标准化的、形状奇特的、高大的、复杂的还是摩天大楼。
附图说明
图1是空运系统及其主要部件的透视视图;
图2是空运系统折叠时的透视视图;
图3是空运系统侧面视图,说明核心平台区域;
图4是可伸缩悬臂桥的透视视图;
图5是可伸缩悬臂桥的悬挂配置示意图;
图6是可伸缩悬挂桥的伸缩机构的示意图;
图7是制动盘结构的示意图;
图8是联接部件的示意图;
图9是可伸缩柔性桥的示意图;
图10是可伸缩柔性桥的桥梁纵向支撑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折叠桥的透视视图;
图12是折叠桥的剪式屏障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折叠桥的后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折叠桥的中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折叠桥的前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夹持器结构的透视视图;
图17是夹持器的前附属架与后附属架结构的示意图;
图18是夹持器旋转前颚后的透视视图;
图19是一种臂结构的透视视图;
图20是另一种臂结构的透视视图;
图21是起落架的透视视图;
图22是采用摇摆装置作为起落架支撑脚结构的正面示图;
图23是摇摆装置的示意图;
图24是采用滑橇作为支撑脚结构的透视视图;
图25是采用滑橇作为支撑脚结构的正面示意图;
图26是起落架杠杆臂结构的示意图
图27是地面运输装置中一种车厢结构的透视视图;
图28是地面运输装置中一种车厢结构展开状态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核心平台;11、平台纵向支撑;12、平台甲板;121、前门;122、中间门;123、后门;124、试点区;125、乘客区;126、飞行员区;127、储能区;13、平台约束;14、滚动支撑结构;141、滚轮;142、滚轮座;15、驱动机构;151、驱动壳体;152、驱动轮;153、驱动马达;154、驱动轴;155、惰轮;156、牵引带;157、传动轮;158、循环元件;16、锁定系统一;161、销组件;162、锁定孔板;163、导管;164、线缆;1641、第一线缆;1642、第二线缆;1643、联动线缆;1644、驱动线缆;165、拉力装置;166、支撑座;167、杠杆;1671、凸起;168、第一分流器;17、锁定系统二;171、制动盘;172、夹钳;173、联接部件;1731、联接杆;1732、弹性件;1733、棘轮装置;18、手动驱动配置;181、手轮;182、万向节;183、传动轴;184、固定座;185、垂直换向器;186、联轴器;
2、桥;21、桥梁纵向支撑;211、交叉支撑;212、滑块;22、桥梁甲板;23、桥梁约束;231、后柱;232、前柱;233、牵引绳;234、下滑轮;235、上滑轮;24、悬挂配置;241、定长钢丝;242、张紧器;243、卷轴组件;244、可伸缩钢丝;25、柔性桥;251、根部部分;252、中部部分;253、前端部分;254、间隙;255、垫片;26、二折桥;261、导向元件;262、后部组件;2621、第一交叉支撑;2622、连接件;2623、第二交叉支撑;2624、铰链板;2625、导向接头;263、中部组件;2631、联接部件;264、前部组件;2641、对齐板;2642、间隔件;27、剪式屏障;271、延伸元件;2711、上接头;2712、中接头;2713、下接头;272、滑动导轨;273、滑动铰链;
3、推进器;31、电机;32、螺旋桨;33、速度控制器;34、桨叶护罩;341、承接杆;342、环段;
4、夹持器;41、前颚;411、前附属架;412、附件铰链;413、位置保持架;414、导向板;42、后颚;421、后附属架;422、加固板;43、滑动框架;44、执行器;441、活塞;442、缸体;443、伺服电机;45、线缆系统;451、上游线缆管;452、第二分流器;453、下游线缆管;46、快速释放接头;461、颚铰链;462、定位锁;463、玻璃冲头;
5、臂;51、平台支架;511、上部支架;512、下部支架;52、侧向支臂;521、锁定件;522、上部连接件;523、下部连接件;524、支撑件;525、活动联接件;526、套筒座;53、推进器支架;54、收纳辅助装置;
6、起落架;61、主框架;62、支腿;63、支撑脚;64、减震器;641、减震支架;65、控制臂;651、连杆;652、上支撑件;653、下支撑件;654、安装座;655、端部连接件;66、摇摆装置;661、支撑轴;662、辐条;663、地面接触垫;664、定位扭簧;665、横杆;67、限位杆;68、滑橇;681、联接器;69、杠杆臂;691、回转轮;692、钩体;
7、拖车车厢;71、底部板;72、前端部板;73、后端部板;74、侧板;75、顶部板;76、锁定机构;77、支撑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28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例的实施中过程中可能涉及到以下词汇,为便于理解,进行以下定义,需要说明地是此处提供的定义主要是为了方便和一般说明。本专利中使用的术语不应受到此处提供的定义的严格限制。
“建筑物”是指任何大型人造结构,包括:房屋、摩天大楼、工厂、桥梁、纪念碑、大型风力涡轮机等。
“围栏”是指围绕物体的东西,如栅栏或墙壁,其中顶部可以打开或关闭。
“能源”在此是广义定义的。首选的能源是耐损坏和耐高温的固态电池组,但也可以使用各种液体燃料。
“夹持器是指任何抓取某物的机械系统。
“收纳协助装置”指的是任何允许或协助用户将机械臂收纳存放和/或在地面上运输的设备或机构。
“线缆主要指由金属丝线制成的强绳。就本专利而言,“线缆”一词被定义为包括任何长柔性线,包括:绳、绳、链、线、带等,并可能包括一个或多个短刚性棒状元件作为线缆的一部分。短刚性棒状元件可以设置在线缆的一端或内部。
“分流器”是指一种设备,它在一个或多个输入线缆和一个或多个输出线缆之间产生机械相互作用的装置,使得至少一根输入线缆的位移导致至少一根输出线缆的等效位移。
以下对本申请的空运系统的主要构成进行描述。
空运系统的优选实施例携带的有效载荷高达600千克,足以容纳两名工人和最多四名乘客,或其货物质量当量。
参照图1和图2,空运系统主要包括核心平台1、桥2以及推进器3,其中,核心平台1底部主要采用平台纵向支撑11并铺设平台甲板12,首选的平台纵向支撑11为桁架结构,具有轻质强度和刚度。而平台甲板12在其上表面设置有通孔布置,以减轻重量并允许雨水通过。各种部件的首选材料包括铝和复合材料,包括玻璃纤维和碳纤维。推进器3用于核心平台1的上升并维持核心平台1稳定的处于一定高。核心平台1的两侧可以设置平台防护约束,如沿核心平台1的纵向方向延伸形成的栏杆、
核心平台1还可以包括平台约束13,以防止人们从平台上掉下来。平台约束13沿平台的每一侧纵向延伸。可以是实心墙和/或完全封闭的屋顶,但优选的平台约束13在顶部完全开放,大部分在侧面开放,并且达到平台甲板12上表面以上至少90厘米的高度。优选的障碍物可以包括:围栏、网、栅栏、管材、带子、带子、绳索、线缆164或类似物。
参照图2和图3,核心平台1还可以依次设置有前门121,中间门122以及后门123,在本实施例中,在平台甲板12的上侧,将前门121与中间门122的区域依次拟设为试点区124和乘客区125,而中间门122与后门123之间的区域拟设为飞行员区126,在平台甲板12的下侧,对应飞行员区126的下方拟设为储能区127。
参照图1和图3,桥2可以从核心平台1向任何方向向外延伸,例如:从核心平台1的侧面向外或从核心平台1的前部向前延伸。在后一种情况下,工人可以通过前门121和中间门122装载乘客和/或货物。前门121可以采用向后摆动的方式开启,而中间门122可以通过铰链向上打开,从而避免干扰工人,乘客或货物。桥2前端还可以设置夹持器4,用于与建筑物构建连接,以使人员可以安全的上桥2。
飞行员可以使用后门123登上核心平台1,后门123铰接在核心平台1底部附近并向下摆动。后门123包括多根横杆,允许后门123向下摆动后,作为飞行员的梯子。核心平台1对应飞行员的平台甲板12区域相对于核心平台1的其余平台甲板12区域部分升高,以提高能见度,并为储能区127提供空间。
储能区127包含重物,如电池或油箱。飞行员坐在能量储能区127上方很方便,可用于将空运系统的重心向后移动。因此,即使桥2从核心平台1完全向前延伸,并且有一个重的人站在桥2前端附近,空运系统也可以保持完全可控。
参照图1,作为本申请中桥2的一个实施例,桥2是一个长,薄且窄的结构,允许人员和货物在空运系统和建筑物之间运输,同时允许空运系统的其余部分,包括推进器3和核心平台1以远离建筑物的安全距离飞行。桥2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可伸缩的,并且可以以各种方式配置于核心平台1。桥2突出到附近推进器3的最外层至少一米处。
桥2主要包括:桥梁纵向支撑21和桥梁甲板22。桥梁纵向支撑21在桥2的纵向上相互平行。桥梁甲板22设置在桥梁纵向支撑21的上侧,并帮助桥梁纵向支撑21分担和抵抗主要由以下重量产生的载荷:桥2,穿越桥2的人,人携带的货物,以及空运系统和/或夹持器4传递到桥2的任何负载。
桥梁甲板22提供了一个基本垂直于重力方向的宽阔平坦表面,供人们安全穿越。桥梁甲板22上可以采用开设阵列通孔的方式,以防止人们在走过时滑倒。且桥梁甲板22的通孔阵列允许雨水在不积水的情况下流走。此外,桥梁甲板22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表面处理:如粗加工、应用抓地力胶带、利用胎面花纹或利用一系列向上的防滑穿孔,这些穿孔也可以兼作通孔。
在本申请中桥2的实施例方式中,桥2的最简单的实施方式是固定的。桥2可以是悬臂结构设计,如在最简单的配置中,桥2与核心平台1可以完全集成一体,作为核心平台1的向外延伸或与核心平台1结合,固定桥2也可以是悬吊结构设计,其中垂直载荷至少部分由绳索、电线、线缆164等承载。
在本申请的桥2的更优实施方式中,桥2可以被配置为伸缩形式,当桥2被配置为伸缩形式时,桥2可以从核心平台1向任何方向向外延伸,包括向前延伸和侧向延伸。桥2的伸缩形式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如,滑动或伸缩进出核心平台1,从核心平台1下方旋转,而旋转铰链可以采用类似吊桥2的形式向上或向下旋转以及其他可实现桥2的伸出或缩回的方法。当桥2缩回时,空运系统可以更紧凑,便于地面运输和存放,在飞行过程中也更容易绕过障碍物,并且由于较低的转动惯量,最大空运系统旋转速率增加。当桥2延伸时,则允许空运系统与建筑物保持安全距离,同时为工人和撤离人员建立空运系统与建筑物之间的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具体实施例中,伸缩形式的桥2结构可以采用以下配置:
伸缩形式的桥2结构主要包括:桥2,滚动支撑结构14以及至少一个伸缩机构。
对于桥2,优选的桥梁纵向支撑21是桁架,管或梁。图1中显示了桁架式结构的桥梁纵向支撑21,图4中则呈现了矩形管式结构的桥梁纵向支撑21的设计,参见图5和图6,在这种结构具有交替垂直错开的交叉支撑211,交叉支撑211均采用圆管并垂直于桥梁纵向支撑21的延伸方向,多个交叉支撑211沿桥2的延伸方向排列固定于桥梁纵向支撑21。
如图6所示,滚动支撑结构14承受桥2施加的载荷,并使桥2能够在核心平台1上以最小的摩擦阻力滑动进出。滚动支撑结构14可以以各种方式布置,但用于本实施例中的全套滚动支撑结构14,优选的应包括以下位置的各一项,前上、前下、前左、前右、后上、后下、后左和后右。需要说明是的是,上述定向描述是相对于站在桥2前端并朝着桥2的末端向外看的人来说的。
如图6-8所示,每个滚动支撑结构14均采用滚轮141,并通过滚轮座142固定于核心平台1。一个滚轮座142可以包含多个滚轮141。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至少采用两个滚轮座142并且两个滚轮座142位于核心平台1的甲板于平台纵向支撑11之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展示的可伸缩形式的桥2从核心平台1的前部向前延伸,核心平台1在桥2的两侧各有一个平台纵向支撑11。前部的滚轮座142位于核心平台1的前边缘附近,后部的滚轮座142位于前部滚轮座142的后方一定距离处。滚轮座142使用紧固件连接到平台纵向支撑11上。
前部和后部滚轮座142之间的纵向距离经过优化,以承受各种加载条件,包括站在完全展开的桥2边缘的沉重人员所施加的力量。应用了合理安全系数并对尺寸进行调整,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材料重量。所呈现的每个滚轮座142跨越两个平台纵向支撑11之间的整个宽度,即,每个滚轮座142在其左侧与左侧的平台纵向支撑11连接,在其右侧与右侧的平台纵向支撑11连接。每个滚轮座142包含至少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四个滚轮141,且每个滚轮座142具有一个沿桥2梁伸缩方向贯穿滚轮座142的矩形空间,在桥2在扩展和缩回时,桥2可以自由地向前和向后穿过矩形空间。
伸缩机构可以使桥2在需要时展开或收起,包括驱动系统、锁定系统和约束系统。伸缩机构可以以多种方式配置,但优选实施例中同时利用电子和手动操作进行多功能性配合。伸缩机构的电子操作可以由飞行员在机上执行,或者通过无线连接到地面用户执行。手动操作可以由机上飞行员和/或机上工作人员完全或部分执行。优选配置允许一个机上工作人员和一个机上飞行员通过电子和手动方式分别从空运系统的前部和后部操作桥2。
如图6-7,所示作为伸缩机构的优选的驱动系统包括以下各项:驱动壳体151、驱动轮152、驱动马达153、驱动轴154、惰轮155、传动系统、牵引带156。
如图6所示,驱动壳体151位于桥2下方,位于平台纵向支撑11下方的前部滚轮座142和后部滚轮座142之间。驱动壳体151固定连接到两个滚轮座142,如图7-8,具体的,驱动壳体151包括左板和右板。驱动马达153安装于驱动壳体151。驱动轴154穿过驱动壳体151每块板的同心孔,且驱动壳体151的每个孔都配备有轴承,用于承接驱动轴154。驱动轮152同轴固定在驱动轴154上,位于两块板之间。驱动马达153通过传动系统驱动驱动轴154和驱动轮152的旋转。惰轮155采用至少一个,布置在驱动壳体151的两块板之间。牵引带156的前端固定于桥2的前部附近,形成桥2的前线锚点,牵引带156的中部绕过驱动轮152的周边一段以及至少一个惰轮155的周边一段,牵引带156的后端固定于桥2的后部附近,形成桥2的后线锚点。
如附图7所示,优选的传动系统包括至少两个传动轮157配合,其中直径较小作为小轮,另一个直径较大作为大轮,如齿轮传动,并且可以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个循环元件158,它们将扭矩从驱动马达153传递到驱动轴154,如带传动,链传动等。
当驱动轮152在桥2梁“伸出”方向上旋转时,驱动轮152和后线锚点之间的牵引带156上产生张力,该张力将桥2向前拉。然后,桥2沿着相应的滚轮141滑动并通过滚轮座142上的矩形空间,随着桥2向外伸出到核心平台1的边缘。当驱动轮152在桥2“缩回”方向上旋转时,驱动轮152和前线锚点之间的牵引带156上产生张力,该张力将桥2向后拉。然后,桥2沿着相应的滚轮141滑动并通过滚轮座142上的矩形空间,随着桥2缩回到核心平台1。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还给出了手动驱动配置18,手动驱动配置18是允许至少驱动轴154能够被核心平台1上机组人员手动旋转。手动旋转驱动轴154通过一系列机械连接实现的,这些连接从驱动轴154的一端延伸到机组人员的位置。优选的是在桥2完全伸展时位于核心平台1的甲板上,靠近核心平台1和桥2的根部的接口位置处。
如图5和图8所示,手动驱动配置18的其中一个这样的实施例是还包含以下各项:手动驱动件,如摇杆,手轮等,本实施例中采用手轮181,还包括万向节182、传动轴183、固定座184、垂直换向器185和联轴器186。万向节182、传动轴183、固定座184、垂直换向器185以及连轴器186构成垂直传动机构。
其中驱动轴154完全贯穿驱动壳体151并从驱动壳体151向外突出。传动轴183与万向节182均设置有多个,为表述清楚,此处以第一、第二的方式排序进行描述,第一传动轴183通过第一万向节182连接到驱动轴154的突出部分。然后,第一传动轴183从驱动壳体151向外延伸到桥2的一侧,再通过第二万向节182连接到垂直换向器185,如斜齿轮箱。垂直换向器185实现度垂直的动力传输,其一端水平设置另一端竖直上设置,第二万向节182连接于其水平端。第二传动轴183通过第三万向节182和联轴器186连接到垂直换向器185的另一端。第二传动轴183以基本垂直的方向朝向平台甲板12延伸。而平台甲板12上预留有孔,该孔配备有夹具和轴承。第二传动轴183通过轴承转动的与孔连接,再通过第四万向节182与位于平台甲板12上方的第三传动轴183连接。第三传动轴183以基本垂直的方向设置,在通过第五万向节182连接到固定座184的下侧。而固定座184固定连接到核心平台1一侧栏杆上,并包括下层和上层轴承。手轮181位于固定座184的上侧,并与第三传动轴183通过弹簧力分离的离合器对接。
驱动轴154在没有手轮181控制的情况下自由旋转,但是按下手轮181以对抗弹簧力会导致离合器在手轮181和第三传动轴183之间啮合,从而在手动旋转手轮181时,手轮181和第三传动轴183之间创建临时机械耦合,这样,手动旋转手轮181会迫使第三传动轴183、第二传动轴183、垂直换向器185、第一传动轴183和最终的驱动轴154旋转。朝一个方向旋转手轮181导致桥2的伸出,朝另一个方向旋转手轮181导致桥2的缩回。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还给出了锁定系统,用于将桥2固定在特定的伸展或缩回位置,以防止不希望的或意外的桥2运动。如果不设置锁定系统,桥2在空运系统俯仰期间或在桥2与建筑物构建连接时可能会意外滑入或滑出核心平台1。滑出可能会危及正在通过桥2的人、空运系统上的人和地面人员。推入可能会因为不安全的空运系统接近距离而造成类似危险。锁定系统可以是电控的或手动操作的,实现桥2相对于核心平台1的锁定或解锁。优选的实施例利用飞行员和工人进行复杂多功能性的锁定和解锁。
在较为简单的锁定系统的实施方式中,可以提供自动桥2锁定和解锁,既适用于机上工人和飞行员,也适用于机组人员的手动解锁。简单的锁定系统一可以包括:销组件161、锁定孔板162,优选的销组件161是弹簧销,只要销轴和锁定孔对齐,弹簧销就会自动将销轴推入锁定孔中。
参照图5-6中给出的一个优选的锁定系统一16。桥2在其后部至少有一个锁定孔板162,在其前部至少有一个锁定孔板162。锁定孔板162布置在桥2的至少一侧和/或顶部;且锁定孔板162附着在至少一个桥梁纵向支撑21或桥梁甲板22上。每个锁定孔板162上开设一个锁定孔,并且穿设过桥2的桥梁纵向支撑21或桥梁甲板22的至少一堵墙。销组件161被配置在核心平台1上。
当桥2伸展和缩回时,销组件161的销轴对齐并能够被压入对应锁定孔板162的锁定孔中,以将桥2锁定在位置上。如,将销轴插入后锁定孔将桥2锁定在桥2的伸展位置,将销轴插入前锁定孔将桥2锁定在桥2的缩回位置。此外,还可选择在桥2的中间位置同样设置锁定孔板162,以实现可锁定的离散和有限数量的扩展和缩回位置。
在电控解锁的方案中,可以通过机上工人或飞行员使用位于机组区域和/或飞行员区126的控件,如按钮或开关,进行电子提取。此方案中,电线从机组区域和/或飞行员区126布线到至少一个销组件161,而每个销组件161的附近或内部布置有螺线管或电机,当激活时,提取销轴,以抵抗弹簧销的力。而销被提取后,桥2被解锁并可以自由地伸展和/或缩回。
在手动解锁的方案中,还可以包括拉力装置165以及线缆系统,而如果电子提取销轴失败,无论任何原因,桥2还可以手动操作解锁,即通过机上工人通过线缆系统和拉力装置165手动解锁。
如图6所示,其中线缆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导管163以及线缆164,导管163固定于核心平台1,作为引导件,用于保护线缆164以及限定线缆164的行走路径,当然的,也可以采用多个导向滑轮配合实现对线缆的行走路径的限定。线缆164用于连接销组件161与拉力装置165,通常状态下,拉力装置165不作业,销组件161的销轴能够通过弹簧力插入匹配的锁定孔板162的锁定孔内;而当拉力装置165拉动线缆164时,能够带动销组件161的销轴抵抗弹簧力并反向运动以脱离锁定孔板162的锁定。
拉力装置165位于机组区域中,平台甲板12上方,当桥2完全伸展时,拉力装置165靠近桥2的根部,如图所示。优选的拉力装置165包括一个支撑座166,一个换向轮和一个杠杆167。支撑座166固定于核心平台1上,换向轮转动的设置于支撑座166内,杠杆167上设置有一个铰链点和一个凸起1671,杠杆167通过铰接点铰接于支撑座166,凸起1671相对于铰链点偏移并且与纵向轴不平行。凸起1671在尖端附近设置有贯穿孔,线缆164穿过导管163,一端绕过换向轮的周边一段并被连接到该贯穿孔,且线缆164另一端通过导管163延伸至甲板的下方连接到至少一个销组件161的销轴。
飞行员通过围绕铰链点旋转杠杆167来驱动拉力装置165。随着杠杆167的旋转,凸起1671也旋转,导致凸起1671的连接孔发生位移。连接孔的位移传递到线缆164上,线缆164在其导管163内滑动远离销组件161,而同时,线缆164的位移导致销组件161的销轴的位移脱离锁定孔板162,从而解锁桥2。
这种采用电控操作加手动操作的设计提供了额外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即使电子操控出现故障,仍然可以通过手动操作解锁桥2。此外,通过将杠杆167放置在机组区域中,可以确保工人可以轻松地访问和操作它。而凸起1671的设计则可以提供额外的杠杆167作用,使得工人可以更轻松地解锁桥2。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选择,还可以在飞行员区126中放置额外的拉力设备并且通过第二根线缆164连接,以使飞行员也可以手动解锁桥2。但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将来自飞行员区126和飞行员区126的第一根和第二根线缆164分别路由到第一分流器168。
第一分流器168位于核心平台1下方,靠近核心平台1的边缘以及完全展开状态的桥2的根部附近。第一分流器168可以连接到任何附近的固定部件,包括:滚轮座142、平台纵向支撑11、平台甲板12或驱动壳体151。为便于表述,将飞行员区126传输的第一根线缆164作为第一线缆1641,将飞行员区126的第二根线缆164作为第二线缆1642,并将与销组件161的销轴连接的第三根线缆164作为联动线缆1643。上述第一线缆1641与第二线缆1642均可称为分支线缆,第一分流器168通过内部的相互作用将第一根或第二根线缆164的位移转换为第三根线缆164的等效位移,第三根线缆164的位移导致销组件161的销轴位移和脱离锁定孔。
图8中展示了一种更复杂的锁定系统二17的实施例。提供了由飞行员和驾驶员从他们在平台甲板12上的各自位置进行电子和手动锁定和解锁的锁定系统。该复杂锁定系统可以将桥2锁定在任意伸出或缩回位置。这种锁定系统二17包括:至少一个制动盘171,一组夹钳172和缆索系统。其中缆索系统包括:如前所述的导向管,线缆164,一个第一分流器168以及如前所述配置的拉力装置165,但在本实施例中,联动线缆1643从第一分流器168引出至一种新型锁定装置。
如插图7-8所示,本实施的锁定系统二17还包括联接部件173和第四根线缆164,其中,第四根线缆164作为驱动线缆1644,这种新型锁定装置在将位移从联动线缆1643通过联接部件173传到驱动线缆1644时,起着复合杠杆167的作用。联接部件173包括四个联接杆1731,这些联接杆1731通过至少四个铰接连接相互连接,形成平行四边性机构。每个联接杆1731被配置为在同一平面内相对于其他联接杆1731旋转。结果是,联动线缆1643的位移导致驱动线缆1644的位移较小,但产生更大的力,以用于驱动线缆1644驱动夹钳172。夹钳172夹在制动盘171的两边。制动盘171与驱动轴154同轴并固定连接。制动盘171和驱动轴154被迫以相同的角速度一起旋转。当夹钳172紧紧夹住制动盘171时,制动盘171被锁定,驱动轴154被锁定,以使桥2被锁定在位置。
更具体的,联接部件173位于桥2完全伸展时的核心平台1和桥2的下方,靠近桥2的根部附近。联接部件173可以附接到任何附近的固定部件,包括滚轮座142和平台纵向支撑11。此外,还可以加设一个或多个支架,以便于联接部件173的附接。
联接部件173还包括一个具有弹性件1732的一个棘轮装置1733。棘轮装置1733将联接杆1731锁定在适当的位置,以保持联动线缆1643和驱动线缆1644的位移和张力。从而保持制动盘171的夹紧力保持不变,直到棘轮装置1733被释放。棘轮装置1733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控制装置、电线、螺线管或电动机以先前描述的方式进行电子控制,并配置为简单锁定系统。棘轮装置1733也可以使用先前描述的简单锁定系统的缆索系统和拉力装置165进行手动释放。图所示的复杂锁定系统,其实现的功能类似于棘轮式压接钳。
参照图2,进一步的,桥2还可以包括桥梁约束23,以防止人们从桥2上掉下来。桥梁约束23沿桥2的每一侧纵向延伸,可以是实心墙和/或完全封闭的屋顶,但优选的桥梁约束23在顶部完全开放,大部分在侧面开放,并且达到桥梁甲板22上表面以上至少90厘米的高度。优选的桥梁约束23也可以包括:围栏、网、栅栏、管材、带子、带子、绳索或类似物。
在本申请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桥梁约束23包括栏杆和网。而核心平台1靠近桥2延伸方向的边缘部分固定有后柱231,桥2的前端部分253位于桥2的两侧分别固定有前柱232,前柱232与后柱231,基本上垂直于桥2的桥梁甲板22。栏杆可从后柱231跨越桥2的长度延伸至前柱232,而网用于填充桥2两侧栏杆之间的间隙254。
用于伸缩桥2的实施例中的桥梁约束23可以配置为:具有比以固定于核心平台1两侧的管状栏杆稍小直径的刚性管状桥梁栏杆。桥梁栏杆如先前所述,从后柱231跨越桥2的长度延伸至前柱232,并且前柱232随桥2一起移动。每个桥梁栏杆随桥2的活动可以自由地滑入和滑出其相应的核心平台1两侧的管状栏杆,因此当桥2被伸展时,每个桥梁栏杆可以滑出其相应的管状栏杆,而当桥2被缩回时,可以滑回其相应的管状栏杆。
另一种用于伸缩桥2的桥梁约束23可以利用可伸缩的屏障、带子或绳索,它们缠绕在一个弹簧加载的卷轴上,其中至少一个弹簧加载的卷轴位于每个后柱231的顶部。每个屏障、带子或绳索的另一端连接到前柱232,这样,当桥2被伸展时,屏障、带子或绳索被拉出,随着卷轴的解开。当桥2被缩回时,屏障、带子或绳索被拉入,并缠绕在卷轴上,由于其加载的弹簧。屏障可以类似于建筑工人使用的屏障,带子可以类似于用于组织人们排队等候的那些,而绳索可以是绳子、线缆164、链条等。
本申请实施例还另提供了一种优选的桥梁约束23。如附图4、5、6、8所示。该桥梁约束23包括前述的后柱231及前柱232,还包括牵引绳233、下滑轮234、上滑轮235,其中“牵引绳233”一词用于避免与先前引入的“线”和“缆”等术语混淆,但理解的是,“牵引绳233”可以是线、缆、绳、链或类似元件。
具体的,下滑轮234通过滑轮护罩安装于核心平台1下方,并可附着于平台纵向支撑11或滚轮141架,上滑轮235通过滑轮护罩安装于核心平台1的上方,并可附着于后柱231上端。上滑轮235和下滑轮234的周面均可以成型U形槽,用以限制牵引绳233。牵引绳233一端基本上从桥2的桥梁甲板22下方一端固定形成后牵引绳233锚点,然后纵向延伸至靠近桥2同一侧的核心平台1上的下滑轮234。随着桥2的伸展和收回,后牵引绳233锚点随其一起移动,但下滑轮234保持固定在核心平台1上。因此后牵引绳233锚点与下滑轮234之间的距离会发生变化。
然后,牵引绳233被下滑轮234向上引导。牵引绳233大约转度后,垂直穿过桥2同一侧后柱231,直到到达上滑轮235。牵引绳233围绕上滑轮235大约转度,此牵引绳233沿与之前相同的方向大体水平延伸,形成“Z”形。当牵引绳233从上滑轮235出来时,它经过桥2的一侧并朝向桥2的前端,直至到达位于桥2同一侧的前柱232顶端附近固定,形成前牵引绳233锚点。前牵引绳233锚点随桥2移动,但上滑轮235保持固定。因此,当假设为刚性桥2时,上滑轮235和前牵引绳233锚点之间的距离与后绳索锚点和下滑轮234之间的距离完全相同。由于下滑轮234和上滑轮235之间的垂直距离是固定的,因此牵引绳233在桥2的伸展和收回过程中长度不会改变,并且可以保持对牵引绳233的恒定张力。
从上滑轮235到前牵引绳233锚点的牵引绳233段位于桥梁甲板22上方的高度,可以充当可调节长度的栏杆,以防止在桥2梁上通行的人员跌落。如附图所示,上述桥2约束对称地位于桥2的相对侧,以防止人员跌落。在桥2的每侧的中间垂直位置也可以采用类似的结构来设置更多的恒张力绳索。
如图4-5所示,进一步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还给出了可伸缩悬索桥2的实施方式,可伸缩悬索桥2可利用先前描述的可伸缩桥2梁实施例中的一些或全部部件和特征,包括它们的驱动、锁定系统和桥2约束。可伸缩悬索桥2还可包括悬挂配置24,悬挂配置24包括:定长钢丝241、张紧器242、卷轴组件243和可伸缩钢丝244,
在桥2的一侧,带有张紧器242的定长钢丝241从平台延伸到后柱231。在桥2的同一侧,带有卷轴组件243的可伸缩钢丝244的从后柱231延伸到桥2的前柱232下端并固定。其中定长钢丝241与核心平台1的连接部形成平台锚,被布置在核心平台1的后部,距后柱231一定距离,使得定长钢丝241与核心平台1的平台甲板12形成10至60度的角度,而定长钢丝241的另一端连接在后柱231的顶部附近。张紧器242用于有效地调整定长钢丝241的长度及其安装的预张力。优选的张紧器242可以是花篮螺丝。
卷轴组件243包括一个卷绕弹簧,优选地,该卷绕弹簧提供恒定的张力,使得每当桥2被缩回时,可伸缩钢丝244自动卷绕在内,并且每当桥2被展开时,它自动卷绕在外。当桥2达到其最大延伸时,可伸缩钢丝244同时达到其最大延伸,并且不能再被卷绕在外。在桥2的桥梁甲板22和可伸缩钢丝244之间形成一个角度,该角度也在10至60度之间。
当在空运系统与建筑未构建连接的情况下,对完全展开的桥2施加向下的力时,桥2的前端会向下移动,但是这种向下移动受到完全展开的可伸缩钢丝244的张力的抵抗。张力被传递到后柱231,并在后柱231的顶部附近产生一个向前的力,这将导致后柱231的顶部向前移动,但是定长钢丝241就像一根拉线一样抵抗后柱231向前弯曲,同时减少了会在后柱231根部附近产生的应力。
如图4所示,上述的这种悬挂配置24可以配置于桥2的两侧,并且两侧的这种悬挂配置24可以对称设置。
如图9所示,本申请的桥2的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可伸缩柔性桥25,可伸缩柔性桥25允许在保持空运系统与建筑物构建连接,并避免桥2结构内部产生过大应力的同时,有限范围地允许空运系统漂移。可伸缩柔性桥25主要通过改变桥梁纵向支撑21和桥梁甲板22实现,其中桥梁纵向支撑21和桥梁甲板22被分为三个不同的部分:根部部分251、中部部分252和前端部分253。根部部分251和前端部分253的设计与上述可伸缩悬臂桥2的实施例相似,采用与之类似的连接硬件。当然,根部部分251、中部部分252以及前端部分253都是关于桥2的纵向轴线相重合的垂直平面进行对称的。
如图9所示,在根部部分251和中部部分252之间至少有一个铰链连接。在中部部分252和前端部分253之间也至少有一个铰链连接。铰链位于根部部分251的纵向支撑11的外端边上,以及前端部分253的纵向支撑11的内端边上。相应的铰链也位于中部部分252的纵向支撑11的内端和外端上。这些铰链使中部部分252相对于根部和尖端部分可以旋转。使用锁定孔板162来锁定桥2在其收回和展开的位置时。锁定孔板162可以分别位于根部部分251和前端部分253上。
进一步的,中部部分252在桥2的每侧具有两个桥梁纵向支撑21,两个桥梁纵向支撑21彼此垂直偏移,在较低的桥梁纵向支撑21的上表面和较高的桥梁纵向支撑21的下表面之间形成间隙254,如图10所示。在桥2的中部部分252相对于其根部部分251和/或前端部分253旋转时,桥2的中部部分252的两侧的桥梁纵向支撑21将沿同一方向旋转等距离的角,这导致两个桥梁纵向支撑21之间的间隙254增加或减少,保证桥2的中部部分252的转动。此外的,在间隙254的不同长度位置处放置垫片255,可以限制中部部分252相对于根部部分252和前端部分253的旋转范围,在范围端点处分布接触载荷,并减少可能由空运系统、桥梁、建筑连接和穿越用户产生的压缩载荷作用下垂直平面内过度弯曲的风险。
参照图11和图12,本申请的桥2的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可折叠桥2,优选的折叠桥2梁实施例是二折桥26,其同样具有桥梁纵向支撑21和桥梁甲板22,且桥梁纵向支撑21和桥梁甲板22被分成两个部分:前部桥体和后部桥体。当桥2梁完全收回时,桥梁纵向支撑21和桥梁甲板22基本上是:垂直方向上平行,并且相互紧贴。当桥2梁完全展开时,桥梁纵向支撑21和桥梁甲板22基本上是:水平方向上平行的,并且彼此首尾相连。在这两个状态之间的运动在桥2的每侧都受到以下因素的约束:至少一个导向元件261,后部组件262,中部组件263,和前部组件264。
优选的导向元件261是杆。对于二折桥26的实施例,每个导向元件261被分成前部导向元件和后部导向元件。在整个展开和收回过程中每个导向元件261的各部分都被约束保持大致平行,并且与相应的桥梁纵向支撑21的各部分保持大致等距离偏移。且对于二折桥26的实施例,前部和后部的桥梁纵向支撑21,桥梁甲板22,以及导向元件261的各部分大致是关于通过连接点中心的横向平面进行对称的镜像。整个桥2,包括其约束物,保持大致关于桥2纵向轴线中部且垂直于桥2纵向轴线的平面进行对称设置。
参照图13,后部组件262包括:后柱231和第一交叉支撑2621。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后柱231包括两个相互支撑的平行管,它们之间由第一交叉支撑2621连接,其中后柱231两外侧的平行管均固定有向后突出的连接件2622,以方便桥2与核心平台1的连接。
后部组件262进一步包括:第二交叉支撑2623,铰链板2624和导向接头2625。第二交叉支撑2623位于桥2的桥梁甲板22下方,后柱231之间。铰链板2624被布置在至少一个第二交叉支撑2623上。桥梁纵向支撑21,导向接头2625和导向元件261位于桥2的两侧,且桥梁纵向支撑21位于铰链板2624、接头和导向元件261上方。
桥梁纵向支撑21的两侧均设置有一个上贯穿孔,每个上贯穿孔穿过相应的后柱231内管、桥梁纵向支撑21和铰链板2624形成同心孔。上贯穿孔内插入杆、销或螺栓形成铰链,以使桥梁纵向支撑21可围绕该铰接部自由旋转。
每个桥2的两侧还均设置有一个下贯穿孔,上贯穿孔和下贯穿孔相互之间垂直偏移,其中上贯穿孔位于下贯穿孔上方。每个下贯穿孔穿过相应的后柱231内管、导向接头2625和铰链板2624,并形成同心的下贯穿孔,下贯穿孔内放入一个杆、销或螺栓形成铰接,导向接头2625及其连接的导向元件261可围绕其自由旋转。当然,在本申请的简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取消导向接头2625而直接在导向元件261的端部开下贯穿孔,以构成铰接,实现导向元件261的自由旋转。
参照图14,中部组件263包括位于桥2两侧的联接部件2631。每个联接部件2631具有四个角落,且每个联接部件2631均具有四个铰链,每个铰链分别布置在联接部件2631的一个角落附近。为便于表述,将四个铰链分别作为,上后铰链,上前铰链,下后铰链,下前铰链,桥梁纵向支撑21的后部围绕上后铰链旋转。桥梁纵向支撑21的前部围绕上前铰链旋转。导向元件261的后部围绕下铰链旋转。导向元件261的前部围绕下前铰链旋转。为确保和保持适当的对齐和对称运动,下后铰链和下前铰链还采用两相互咬合的齿轮分别连接于导向元件261的前部和后部。
参照图15,前部组件264包括与后部组件262相似配置的部件,以下仅对区别部分作出描述:采用前柱232代替后柱231,前部组件264的上贯穿孔以及下贯穿孔不穿过前柱232,此外,还包括两个新部件:对齐板2641和间隔件2642。前部组件264的上贯穿孔及下贯穿孔穿过对齐板2641和间隔件2642。以下部件被布置在前部组件264的铰链板2624和对齐板2641之间:桥梁纵向支撑21、导向接头2625、导向元件261和间隔件2642。
参照图11和图12,在桥2的折叠式实施例中还可以引入一种屏障,该屏障位于桥2的每侧,该屏障可以是一个剪式屏障27。每个剪式屏障27上形成具有菱形图案的网格,并包括:延伸元件271、滑动导轨272、滑动铰链273和牵引绳233。
为便于表述,本实施例中为剪式屏障27定义方向,其中其延伸-伸缩方向称为“纵向”方向,横向方向大约垂直于剪式屏障27平移和旋转的平面,垂直方向大约垂直于纵向和横向方向,而不考虑剪式桥2梁在空间中的特定时间点的特定方向。“向上”和“向下”是指与所提供的图11图12、相符的垂直方向上的运动。“向前”和“向后”是指与所提供的图11图12、相符的纵向方向上的端部方向。
剪式屏障27包括多个延伸元件271,其中优选的延伸元件271是硬材料(例如铝)的扁平带状条。每个延伸元件271在其宽表面上至少有三个孔:一个在其上端附近,一个在其中间附近,一个在其下端附近。通过将销、杆或螺栓穿过同心孔来形成上接头2711、中接头2712和下接头2713。多个延伸元件271按照以下方式彼此连接:上-上、中-中、下-下以重复的模式。每个延伸元件271可以围绕其上、中、下三个接头自由旋转。延伸元件271可以是刚性的,其中每个延伸元件271的长度假设为恒定。因此,给定延伸元件271的各接头之间的距离的幅度大约恒定。
每对两个延伸元件271在它们的中接头2712处用销固定在一起,并在伸展和缩回时在相反的方向上大致等量旋转。当剪式屏障27伸展时,所有接头沿纵向方向平移,除了连接到后柱231的那些接头。在伸展过程中,延伸元件271在它们的上接头2711和下接头2713处彼此推动,并在缩回过程中彼此拉动。下接头2713可以配置为在剪式屏障27完全伸展时锁定在适当位置。
当剪式屏障27任一端的上接头2711的位置相对于其相应的前柱232或后柱231固定时,中接头2712和下接头2713在伸展时会额外向上平移,而在缩回时会向下平移。当剪式屏障27任一端的下接头2713的位置相对于其相应的前柱232或后柱231固定时,中接头2712和下接头2713在伸展时会向下平移,而在缩回时会向上平移。当剪式屏障27任一端的中接头2712的位置相对于其相应的前柱232或后柱231固定时,上接头2711和下接头2713在伸展时会额外向下平移,而在缩回时会向上平移。
剪式屏障27的优选实施例将其前部和最后部的上接头2711相对于其相应的前柱232或后柱231固定。如果中接头2712被固定,那么在每个前柱232和后柱231的顶部和底部附近将需要包括滑动铰链273以适应必要的垂直接头平移。由于上接头2711被固定,只需要在每个前柱232和后柱231的底部附近包括滑动铰链273,其中每个滑动铰链273被约束沿着其相应的滑动导轨272移动,并且每个滑动导轨272相对于其相应的前柱232和后柱231以基本上“垂直”的方向固定。每个滑动铰链273用来连接延伸元件271,该延伸元件271被约束随其一起平移并可自由围绕其旋转。
将前部和后部的上接头2711相对于其相应的前柱232或后柱231固定的另一个优点是,可以简化对上接头2711附近的牵引绳233的使用,增强剪式屏障27的强度,并允许用户在穿越桥2时握住它。牵引绳233可以是任何等效的绳索、链条、带子。牵引绳233可以根据各种因素,包括用户偏好,被张紧到所需的水平。还可以设置牵引绳回收机构,在牵引绳233上施加张力,这使得牵引绳233可以随着剪式屏障27的收回而平滑地收回,而不会使牵引绳233发生打折、缠绕或束缚。可以使用的绳索收回机制包括:悬吊重物、弹簧和滑轮,或与卷尺中使用的类似机制。
为了在剪式屏障27的优选实施例中使用牵引绳233,部分或所有的上接头2711包括一个额外的可旋转的环。每个环在其下端自由地围绕或靠近其相应的接头旋转,并在其另一端具有一个环形部分。牵引绳233通过环的环形部分以大致平行于纵向的方向通过。牵引绳233的前锚点设依然置在前柱232的顶部附近,而牵引绳导向装置被安置在后柱231的顶部附近。牵引绳233的一端连接到前锚点,其另一端穿过牵引绳导向装置。牵引绳导向装置可以是滑轮、环、管、孔等。
当剪式桥2梁被配置为使其前部和最后部的下接头2713相对于其相应的前柱232和后柱231固定时,通过部分或所有下接头2713上的环布置的牵引绳233将是最方便的,这与之前描述的上接头2711的方式类似。
通过允许横向运行的牵引绳233在垂直方向上移动一个与其相应的垂直运动的接头大致相等的距离,可以更方便地将牵引绳233设置在或靠近设置在任何垂直移动的接头附近。对于纵向运行的牵引绳233,通过允许相应的牵引绳导向装置和前锚点在垂直方向上移动,可以实现纵向运动,由于一些前部和最后部的接头已经使用了垂直定向的滑动轨道及其相应的滑动铰链273,将牵引绳导向装置和前锚点放置在或靠近现有的滑动铰链273上,并利用现有的滑动轨道最为方便。然而,当使用高张力牵引绳233或需要额外强度时,滑动绳索导向装置和锚点可以利用额外且独立的导轨和滑块212。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通过在部分或所有的延伸元件271上的所需高度处设置附加通孔,并使环绕部分或所有附加通孔旋转的环来实现,在不与任何接头相对应的高度位置上放置一条横向运行的牵引绳233。如前所述,还可以在后柱231和前柱232的相应高度位置上设置相应的牵引绳导向装置和锚点。
最后,如果牵引绳233张力足够低,且接头、延伸元件271和附加环足够坚固,则牵引绳233锚点和/或牵引绳导向装置可以相对于相应的前柱232和后柱231固定,而不考虑相应关节、延伸元件271和附加环的垂直运动。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夹持器4的实施方式,用于实现空运系统与建筑物构建连接。各种类型的刚性和柔性系统可以用作夹持器4,包括使用钩子,绳索,夹子或任何配置为创建空运系统制造连接的机构的系统。
最简单的夹持器4可以是一个“钩子”,类似是折叠桥2的向下突出的前柱232,其中飞行员向后飞行以使前柱232的背面与建筑物的壁架、窗台、栅栏等接触,通过简单的接触创建一个临时的空运系统建筑连接,从而稳定桥2梁相对于建筑物的位置。
夹持器4绳索实施方式,可以将绳索连接到桥2的前端,可以带有或没有抓钩,工人站在桥2的前端附近,可以选择是否将绳索的自由端带入建筑物,手动创建临时的空运系统建筑连接。
参照图16,本申请还另外给出了一种简单的夹持器4的实施例,包括一个前颚41和一个后颚42。前颚41是可移动的,后颚42是固定的。前颚41与后颚42配合充当夹子来抓取水平方向的建筑物,包括:墙体突出物、窗台、窗框和围栏顶部等。后颚42固定于桥2的前端下侧,前颚41连接到U形或H形的滑动框架43上。桥梁纵向支撑21的下方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滑块212,滑动框架43被限制沿着其左侧和右侧的相应滑块212移动。前颚41与后颚42的相对侧还具有垫片255以分配夹紧力。
可移动的前颚41采用执行器44向前推动和向后和拉动。执行器44是线性执行器44。执行器44包括伸缩缸和伺服电机443,伸缩缸由活塞441和缸体442构成。活塞441由伺服电机443驱动伸缩。当然,也可以使用其他类型的执行器44,执行器44的后部,如缸体442和伺服电机443,固定连接在桥梁纵向支撑21底部。执行器44的前部,如活塞441,固定连接到滑动框架43的中心,形成框架连接点。
此外,在滑块212和桥2的纵向支承之间使用垫片255可便于夹持器4的安装。垫片255可以是单一材料或组合材料,例如金属和橡胶,以使其部分非刚性,有利于载荷分布和减震。
夹持器4还包括紧急分离系统,该系统可由机载紧急工作人员从其各自在核心平台1顶部的位置启动。为了实现这一点,紧急分离系统包括线缆系统和快速释放接头46。
线缆系统包括:上游线缆164、第二分流器168和两个下游线缆164,其中上游线缆164和下游线缆164被限制在分流器168内一起移动,允许上游线缆164的位移同时传递到两个下游线缆164。
快速释放接头46布置在前颚41的顶部附近;在前颚41左侧和右侧各有一个。每个快速释放接头46包括一个颚铰链461和一个定位锁462,定位锁462可以采用弹簧锁,即包括活动锁头以及用于推动活动锁头动作的推簧,而前颚41上端成型有定位孔,常态下,推簧推动活动锁头插入定位孔内,以限制前颚41转动,保持其垂直向下状态。线缆系统连接于定位锁462,即线缆系统连接于定位锁462的活动锁头,能够拖动活动锁头压缩推簧,以使活动锁头脱离前颚41的定位孔,从而实现对前颚41的解锁,使前颚41能够自由摆动。使用线缆系统解除定位锁462,使空运系统能够向后远离建筑物飞行。空运系统向后运动可以使前颚41自由地围绕其颚铰链461向上旋转,并安全地滑离或远离建筑物。
参照图17,优选的,夹持器4还可以包括:玻璃冲头463,玻璃冲头463位于前颚41的上部中心附近。玻璃冲头463的优选形式包括固定式钉刺或可伸缩式触发钉刺。在固定式钉刺的情况下,空运系统可以轻轻撞到建筑物外部窗户以打破它。在可伸缩式触发钉刺的情况下,空运系统可以飞到建筑物外部窗户,然后电子触发钉刺以打破窗户。玻璃冲头463与可伸缩式触发钉刺的配置可以多种方式实现。
参照图17和图18,在夹持器4进一步的改进方案中,前颚41和后颚42还可以包括前附属架411和后附属架421,前附属架411分别位于前颚41的两侧,后附属架421分别位于后颚42的两侧。后附属架421与其相应的后颚42是固定连接。每个后附属架421从后颚42的侧面向外侧突出,并使用加固板422加固,其中加固板422呈T形,并焊接在后附属架421和后颚42上。前附属架411和后附属架421上分别安装有垫块以分散夹紧载荷。
每个前附属架411都有一个伸出和向下折叠的位置。当处于折叠位置时,前附属架411和后附属架421的组合允许夹持器4夹在垂直方向的锚上,包括:窗框,柱子和墙壁。
具体的,每个前附属架411包括:一个附件铰链412、一个位置保持架413和一个导向板414。附件铰链412允许前附属架411向下折叠至前颚41的两侧,从而减小前颚41的最大宽度。当处于向下折叠的位置时,导向板414平滑倾斜,其前部宽度小于后部宽度,而后部宽度与前颚41的所有其他部分相似或更大。前附属架411向下折叠后与导向板414的组合有利于前颚41更容易插入窄窗户。
位置保持架413允许每个前附属架411保持其折叠至伸出的位置,并且可选地保持其折叠下放位置。位置保持架413可以以多种方式配置,用于手动或自动操作。位置保持架413的优选实施例包括具有至少一贯穿位置保持架413侧壁的通道枢轴和弹簧柱塞,其中,每个前附属架411固定地连接到其相应的通道枢轴并随其旋转。弹簧柱塞固定地连接到位置保持架413。当前附属架411手动旋转时,通道枢轴的其中一个贯穿孔与弹簧柱塞对齐。弹簧柱塞将球形鼻的尖端推入贯穿孔,以相对于前颚41保持前附属架411的折叠伸出或折叠下放位置。这种位置保持架413的配置允许前附属架411在手动旋转时自动卡入到位。
弹簧销中的弹簧强度被选择为在正常使用中保持弹簧销牢固,并在紧急分离时能够自动回缩。紧急分离是由工作人员通过杠杆167、按钮或类似物拉动下游线缆164来启动的,从而使定位锁462脱离。每个颚铰链461与前附属架411在垂直方向上错开,以构建一个力矩臂。当空运系统尝试向后飞行时,建筑物可能会向前推动前附属架411,从而在前颚41的颚铰链461周围产生力矩,导致夹持器4的前颚41向上旋转。当前颚41向上旋转时,垂直锚对前附属架411的向前推力会在附件铰链412周围产生向下折叠的力矩。这会导致前附属架411自动从折叠位置弹出并进入折叠下来的位置,使前颚41能够从建筑物上滑开,甚至通过狭窄的窗户。通过适当倾斜前夹持器4、前附属架411和/或位置保持架413的上外角,可以进一步改善提取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夹持器4还可以配置具有额外折叠或伸缩组件的前附属架411和后附属架421,以增加前附属架411和后附属架421的完全展开长度。此外,前颚41可以配置为使飞行员更容易地将空运系统相对于建筑物进行定位,然后再建立空运系统与建筑物之间的连接,如,可以首先将前颚41向上旋转,然后调整空运系统位置,再将前颚41向下旋转和锁定,最后再夹紧建筑物来实现。这个过程避免了需要精确降低桥2端部的朝下设置的前颚41和后颚42的微妙操作,以便檐口、窗台或栅栏恰好位于前颚41和后颚42之间。进一步的,还可以在桥2梁端附近放置一个摄像头,例如在桥2前端上,以便从夹持器4的视角观察,进一步提高了成功建立有效的空运系统与建筑物连接的可能性。最后,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相对于从核心平台1的前部向前伸出,也可以将桥2从核心平台1的侧面向外突出可能更容易定位空运系统,其类似于船舶在港口靠岸的方式。
为实现推进器3与核心平台1连接,本申请中的给出了臂5的实施例,以构建推进器3与平台的连接。
参照图19,多个臂5将空运系统的推进器3固定在适当的位置,这些臂5包括:平台支架51、桥侧向支臂52、推进器支架53和折叠机构。平台支架51围绕安装在核心平台1上,并为侧向支臂52提供连接点。当它们连接并展开时,每条臂5的侧向支臂52从核心平台1的两侧突出。每个臂5的近外端设有推进器支架53,每个推进器支架53上均连接有推进器3。每条臂5的展开长度至少为其所连接的推进器3直径的一半。每条臂5的折叠机构配置使该臂5及其连接的推进器3相对于核心平台1改变其位置和/或方向,这种位置和/或方向的改变导致空运系统外宽的减小。优选的,在折叠状态下,空运系统的最大长度、宽度和高度的最大值分别不超过20米、5米和3米。以符合大多数司法管辖区,避免因道路使用限制的法规,使得较大的尺寸不能合法地使用地面运输系统。
参照图19,在臂5的实施例中,具体的给出以下了一种向上折叠臂5的方案,该种向上折叠的臂5的实施方案中,同样具有一个平台支架51,该平台支架51围绕并固定于核心平台1的平台纵向支撑11,平台支架51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平台纵向支撑11的长度方向,平台甲板12位于平台支架51上方,或者位于平台纵向支撑11上方,同时被平台支架51包围。平台支架51的结构类似于箱形桁架。每个平台支架51可以同时安装两条臂5,两条臂5从平台支架51的每一侧向外延伸。每条臂5的桥侧向支臂52是箱形桁架的形式,优选采用经过CNC加工的平板材料制成。箱形桁架的边缘使用箱形接头,以提高强度和粘合接触面积。因此,可以使用各种材料,包括不可焊接的材料,例如复合材料。
另外,桥侧向支臂52也可以采用管状而不是桁架的配置,在任一端上设有配件,便于将管状桥侧向支臂52连接到平台支架51,并安装推进器支架53,推进器支架53内竖直对称安装有两电机31。其中一台连接到推进器支架53的上表面,另一台连接到推进器支架53的下表面。
而折叠机构的配置如下,平台支架51连接桥侧向支臂52的部分具有两个连接点:一个位于平台支架51上部,另一个位于平台支架51的下部。桥侧向支臂52通过两个连接点与平台支架51铰接,需要说明的是,桥侧向支臂52与平台支架51下部的连接点具有一个锁定件521,优选的锁定件521可以采用可释放销。可释放销可以使用垂直插入释放销的止动销固定。当止动销和销被移除时,桥侧向支臂52可以自由地绕铰接的平台支架51的上部连接点向上旋转,直到桥侧向支臂52的纵向轴线垂直取向,此外,在桥侧向支臂52向上旋转至垂直状态后,还可以采用可释放的系索将桥侧向支臂52与核心平台1两侧连接,优选的连接部位,可以为核心平台1两侧纵向设置的栏杆,以将臂5固定在其直立位置。
进一步的,还可以设置收纳辅助装置54,收纳辅助装置54的形式可以是气弹簧,并位于平台支架51的两侧部分。收纳辅助装置54具有与平台支架51的上部部分铰接的连接,以及与桥侧向支臂52靠近平台支架51一端的下部铰接。当展开时,桥侧向支臂52是向外和水平设置的,并且气弹簧内的气体压缩。气弹簧内的活塞441对桥侧向支臂52的下部分施加一个向外和向下的推力。该推力产生一个关于平台支架51的上部的力矩,该力矩抵消由侧向和结构及其连接的推进器3的重量产生的力矩。由于收纳辅助装置54的存在,只需非常小的施加力就可以升起臂5的桥侧向支臂52并可控地将其放下。
参照图20,在臂5的实施例中,本申请还给出了另一种优选的向上折叠臂5的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平台支架51包括至少两个上部支架511和至少一个下部支架512。而桥2的侧向支臂52包括至少两个上部连接件522,至少一个下部连接件523和支撑件524。上部连接件522一端连接到上部支架511,另一端连接到推进器支架53。下部连接件523一端连接到下部支架512,另一端连接到推进器支架53。支撑件524以横向杆或管的形式,在上部连接件522与下部连接件523之间提供结构连接,以增强强度和刚度。
上部连接件522和上部支架511之间的连接采用铰接。具体的,每个上部连接件522靠近核心平台1的一端安装有一个活动联接件525。其中活动联接件525的一端具有螺纹,另一端类似于环状,环状端可以包含一个轴承,具有凹面横截面,并/或形状适应其中心容纳一个球,首选的活动联接件525类似于鱼眼接头。活动联接件525的螺纹端螺接于上部连接件522,环状端便与上部支架511转动连接。
为了收纳和展开桥侧向支臂52,在下部连接件523和下部支架512之间依然可以设置至少一个可释放的锁定件521连接。解除锁定件521能够允许桥侧向支臂52及其附加的推进器3,绕上部连接件522和上部支架511之间的连接部分向上旋转。首选的锁定件521依然可以采用锁销,在下部支架512和下部连接件523的侧面开设同心孔,通过将锁销插入孔中来锁定桥侧向支臂52在展开状态,通过移除销来解除锁定。
进一步的,本方案中,同样可以设置一种收纳辅助装置54用来帮助将臂5的桥侧向支臂52分别抬起和放下到其折叠和展开状态。收纳辅助装置54可以通过多种技术进行配置。首选的收纳辅助装置54是一个升降缸或气弹簧。当采用升降缸或气弹簧作为的收纳辅助装置54时,收纳辅助装置54一端与下部支架512的上部部分铰接,并且另一端与下部连接件523的上侧同样铰接。还可以在下部连接件523上套接固定一个类似套筒的套筒座526作为支撑,使得支撑件524能够连接到套筒座526以增强刚度和强度。当一个桥侧向支臂52展开时,首选的收纳辅助装置向下和向外推力作用于下部连接件523,从而在活动联接件525周围产生向上的力矩,部分抵消了推进器3的重量所产生的向下力矩。因此,对抗重力提升桥侧向支臂52所需的力量较少,在可控制地放下臂5时也需要较少的力量而不会猛烈撞击。
关于推进器3的实施例方式中,优选的推进器3采用六个,核心平台1的每一侧各分布三个推进器3。每个推进器3均包括前述中安装于各推进器支架53的两个电机31,还包括两个螺旋桨32和两个速度控制器33。在这种配置中,每个电机31都有自己的螺旋桨32和速度控制器33。这样,即使在飞行过程中部部分电机31、螺旋桨32或速度控制器33出现故障,其他的推进器3依然能够保持空运系统能够安全飞行。
参照图1和图2,进一步的,前后推进器3还各自包括一个桨叶护罩34,其中桨叶护罩34被配置为防止旋转的螺旋桨32与建筑物发生意外碰撞。每个桨叶护罩34包括至少三根承接杆341,它们附着在前后推进器支架53的外侧,并向外辐射。对于每个桨叶护罩34,至少一根承接杆341的内端在飞行过程中与至少另一根承接杆341的内端垂直偏移。三根承接杆341的外端附着有一个环段342,环段342的直径大于其对应的螺旋桨32转动范围直径。当发生碰撞时,碰撞载荷从环段342通过其承接杆341传递到臂5,最终能够传递到核心平台1。
参照图20,而每个速度控制器33都是一种电子速度控制器33,它附着在臂5的推进器支架53和纵向支撑11上,并位于相应推进器3的作业产生的气流范围中,以便速度控制器33可以在飞行过程中快速进行空气冷却。相应的电线沿着臂5布线,也可以附着在臂5上预留的导向管路内布线,或者通过一个或多个组成臂5结构的管道或中空结构的中心布线。
参照图2,进一步的,为便于控制运输系统的下落,还可以在空运系统的下方设置起落架6。作为本申请起落架6的一个具体实施例,起落架6包括一个或多个主框架61、支腿62和支撑脚63。主框架61位于核心平台1的底部附近,连接到核心平台1,为支腿62提供一个锚点。支腿62从主框架61向下延伸,朝向地面。支撑脚63位于支腿62的底部,在着陆时直接接触地面。
起落架6可以以多种方式配置。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是在核心平台1的每一侧使用两根支腿62,这些支腿62附着在主框架61上,而主框架61进一步连接到核心平台1。每对的两根支腿62共同使用一个支撑脚63,其形式为传统的直升机滑橇68,即,具有一个长水平杆,其纵向运行,并向前后方向略微向上弯曲。滑橇68也可以包括小轮子,例如,允许空运系统在倾斜时更容易地在地面上移动或重新定位。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包括三个或更多的支腿62,这些支腿62还可以包括减震器64、滑橇68或轮子。
参照图21-23,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另外介绍了一种具有高行程和减震功能的新型起落系统,同样包括两个或多个主框架61、支腿62和支撑脚63,其中支腿62还包括减震器64和控制臂65,而支撑脚63是摇摆装置66。减震器64采用弹性伸缩件,而控制臂65还包括连杆651、上支撑件652、下支撑件653。本实施例中采用两根连杆651,但并不限于两根连杆651,也可以采用如一根、三根、四根等。两根连杆651连接于上支撑件652与下支撑件653之间,下支撑件653还连接于有安装座654,而每个摇摆装置66还包括:支撑轴661、辐条662、地面接触垫663,辐条662固定或转动于支撑轴661的两端,地面接触垫663呈整环形或半环形,固定于辐条662。
减震器64的上端铰接到主框架61的上外部分,而减震器64的下端通过安装座654铰接到控制臂65的下支撑件524。这使得减震器64可以相对于主框架61和控制臂65旋转。而减震器64起到弹簧阻尼的作用。优选的减震器64是气动减震器64。
控制臂65的上端铰接到主框架61的下内部分,而控制臂65的下端连铰接到摇摆装置66。使得控制臂65相对于主框架61和减震器64旋转。
具体的,控制臂65的两根连杆651的上端进入上支撑件652的上端,下端进入下支撑件653的下端。上支撑件652在两根连杆651的上端之间形成刚性结构梁,下支撑件653在两根连杆651的下端之间形成刚性结构梁。连杆651的端部设有端部连接件655。每个端部连接件655其中一端是螺纹的,另一端是环状的。环状端可以包括轴承,具有凹形横截面,或被设计成在其中心容纳一个球,类似于鱼眼接头,螺纹端拧入连杆651的端部,而环状端与主框架61或摇摆装置66的铰接。
优选的下肢结构形状大致类似于倒立的金字塔底面为三角形的锥台,其中一条边由减震器64形成,另外两条边由控制臂65的至少两根连杆651形成。这种结构提供了轻量化的多向强度。
当空运系统飞行时,以及开始降落时,每个支腿62几乎朝下方直线方向排列,减震器64几乎达到最大长度。当空运系统着陆时,减震器64被压缩。随着减震器64的缩短,控制臂65被限制向上旋转,相对于主框架61,每个摇摆装置66的支撑轴661将相对于地面向外移动。地面接触垫663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使摇摆装置66绕其支撑轴661旋转。每个摇摆装置66的旋转范围受到限制,但足以允许减震器64完全压缩而不会在地面接触垫663和地面之间滑动。
每个摇摆装置66,在飞行和触地之前,由于重力会趋向向下旋转,这种向下旋转会减小摇摆装置66的旋转范围和支撑轴661的最大外移距离。如果不加以修正,这将需要更大直径和重量的摇摆装置66。因此,每个摇摆装置66还包括一个定位弹性件,本实施例中定位弹力件采用定位扭簧664。定位扭簧664围绕安装在支撑轴661周围,一端固定在下支撑件653另一端固定在横杆665上。其中,横杆665是在支撑轴661的一侧相对于轴平行设置,由支撑轴661两端的辐条662固定连接。定位扭簧664预加载的弹簧力在空运系统触地之前对摇摆装置66产生绕支撑轴661的扭矩,使摇摆装置66保持相对于下部支撑件653向上旋转。每个摇摆装置66也可以用相对于空运系统的横向或纵向旋转的回转体,如轮子进行简单替换。
这种起落系统允许空运系统非常快速地着陆,而不会对乘员造成过度不适或对结构造成损坏。它还允许空运系统在丘陵或不平整的表面着陆,而不会发生底部碰撞、滚下山坡或必须配备沉重的刹车系统。辐条662使摇摆装置66既轻又坚固。又由于减震器64的缓冲作用,不需要充气轮胎。因此,可以使用薄而轻的接触垫。相对于刚性起落系统,更快速的着陆可以减少大约%的疏散行程时间。
参照图24-25,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中等行程和减震功能的软滑橇起落系统。该系统同样包括两个或更多个主框架61、支腿62和支撑脚63,此外,还包括限位杆67,其中每个支腿62依然包括至少一个减震器64和控制臂65,每个减震器64依然采用弹性伸缩件。每个控制臂65包括减震支架641。
减震器64的上端铰链连接到主框架61的上外部分。控制臂65的上端铰链链接到主框架61的中下部。减震器64的下端铰接连接到减震支架641。
减震支架641安装在控制臂65的上部和下部之间。每个铰链连接均可以采用旋转接头,旋转接头包括一个环形套筒,套筒内部围绕着一个球体。球体上有一个圆形通孔,通过孔的中心轴形成铰链轴。由于球可以在眼环内自由旋转,因此铰链轴可以倾斜以支持有限的角错位和偏轴旋转。或者,也可以使用包括更传统的铰链配合柔性材料,如橡胶,来保证有限错位和偏轴旋转。
每个限位杆67可以是一根杆、棒或管,一端连接到前部主框架61的外部部分,另一端连接到后部控制臂65的下外部部分,且其中每个连接点都是利用旋转或类似功能的铰链连接,限位杆67在着陆过程中防止控制臂65和减震器64绕机体的横向轴向前或向后旋转时产生过大的应力。限位杆67还可作为悬挂连接件,类似于汽车中的横摇杆,也称为侧向定位杆。
脚是全长式滑橇68,每个滑橇68在空运系统两侧由后控制臂65到前控制臂65。滑橇68的端部均上翘设置,允许空运系统在触地时产生部分前向和向后的漂移。本实施例中滑橇式起落系统关于空运系统的纵向轴所在的竖直面是对称的,可以减少大约%的平均疏散行程时间。
参照图26,进一步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还公开一种轮式滑橇起落系统。包括至少一个主框架61、至少四个支腿62和至少两个支撑脚63,其中支腿62在硬着陆期间变形以吸收能量,且支撑脚63可以是管状滑橇68,其两端依然上翘设置。前侧的两个支腿62和后侧的两个支腿62的下端形成虚构矩形的四个顶点。该矩形位于核心平台1下方投影的虚构平面内,并且该平面基本上水平设置。
进一步的,该起落架6还包括联接器681和杠杆臂69。每个联接器681固定在想象矩形之外的滑橇68末端附近,每个杠杆臂69位于其相应的滑橇68的外侧。每个联接器681都包括至少一个联接孔,联接孔是位于联接器681相应的支撑脚63上方的横向开设的通孔。每个杠杆臂69上同样横向的开设有一个通孔,并且该通孔位于杠杆臂69近联接器681的一端。联接器681的通孔与杠杆臂69的通孔内插入一根锁紧销构建连接,实现杠杆臂69与联接器681转动连接。
杠杆臂69可以在与空运系统对称平面基本平行且与杠杆臂69的纵向轴重合的平面内自由旋转。杠杆臂69近联接器681的一段均安装有一个回转轮691。回转轮691的旋转轴与铰链销基本平行。在每个杠杆臂69与所附的回转轮691相反的一端还均可以设置一个钩体692。
当杠杆臂69沿一个方向旋转时,其连接的回转轮691向地面施加压力,使相应的滑橇68从地面上抬起。通过钩体692可以锁定脚,当使用足够数量的杠杆臂69和回转轮691时,整个空运系统被抬起,使其脚不再接触地面。在这种状态下,回转轮691可以自由的转动。当杠杆臂69向相反方向旋转时,滑橇68会下降并重新接触地面。
在飞行之前,将锁紧销从联接器681的通孔与杠杆臂69的通孔内拔出,这样每个杠杆臂69就可以向外滑动并与其对应的联接器681解开连接。这样,空运系统在飞行过程中不承载任何杠杆臂69或连接的回转轮691的重量。
当需要对非作业状态下的空运系统进行运输时,可以采用自拖车,独立拖车等形式,即,能够实现空运系统的运输即可。
而为能够更好的适配本申请中空运系统,本申请还另外的提供了一种拖车车厢7,专用于本申请的空运系统。
参照图27-28,具体的,拖车车厢7包括底部板71,前端部板72,后端部板73,两侧板74,以及顶部板75。其中,前端部板72竖直的固定于底部板71的前端,两侧板74竖直的设置于底部板71的两侧并于底部板71铰接,后端部板73竖直的设置于底部板71的后侧并于底部板71铰接,而顶部板75水平设置于前端部板72、两侧板74以及后端部板73的上侧所合围形成的矩形空间内、并且顶部板75沿车厢的纵向轴所在的竖直面对称的分为两部分,顶部板75的两部分分别于两侧板74的上侧铰接。
在顶部板75上可以设置多个锁定机构76,且至少一组锁定机构76位于顶部板75的两部分之间,通过多个锁定机构76的配合,可以实现顶部板75的两部分之间的锁定,以及顶部板75与前端部板72、两侧板74以及后端部板73的锁定,以形成车厢结构,用于存放非作业状态的空运系统。
具体的,锁定机构76可以采用闩锁,一旦解锁全部的锁定机构76,就可以将车厢完全展开,即,使车底部板71、两侧板74,顶部板75的两部分处于同一平面,而车的后端部板73可以向下倾斜形成坡道,可用于空运系统的停机,以及工作人员的下机。
而为实现对两侧板74以及顶部板75处于水平状态下的支撑,两侧板74与顶部板75的两部分还均可以设置支撑臂76,支撑臂76一端与两侧板74或顶板部铰接,实现支撑臂76可以摆动折叠,此外,两侧板74以及顶部板75上还可以设置锁定结构76,如绳索,系带。用于将支撑臂76在折叠状态固定,以使支撑臂76与对应侧板74和顶部板75处于同一平面。
如此,当展开两侧板74与顶部板75时,通过锁定结构76解锁支撑臂76,使支撑臂77抵触于支撑面,如地面,即可提高两侧板74与顶部板75的承载能力。当两侧板74于顶部板75转动至封闭车厢时,转动支撑臂77,并通过锁定结构,即可锁定支撑臂77。
本发明的范围和思路包括可能具有不同或不同主要应用的类似系统。虽然上述对空运系统的书面描述使具有本领域普通技能的人能够制造和使用目前被认为是其最佳模式的东西,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和欣赏本文中具体实施例、过程和示例的变化、组合和等价物的存在。因此,本发明不应受上述实施例、过程和实例的限制,而应受本发明范围和精神范围内的所有实施例和过程的限制。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具有延伸通道的空中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核心平台(1);
桥(2),能够相对于核心平台(1)延伸的配置于核心平台(1);
推进器(3),配置于核心平台(1),用于产生足够推动空运系统及附加物的升至空中的净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延伸通道的空中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驱动轴(154),转动的配置于核心平台(1)下方,所述驱动轴(154)上同轴固定有驱动轮(152);
牵引带(156),部分环绕于驱动轮(152)周面,所述牵引带(156)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桥(2)的两端部;
所述驱动轮(152)回转,能够带动牵引带(156)往复移动,以拖动桥(2)相对于核心平台(1)延伸或回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延伸通道的空中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驱动马达(153),设置于核心平台(1)下方,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轴(154)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延伸通道的空中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手动驱动件,配置于所述核心平台(1)上方;
垂直传动机构,一端位于核心平台(1)下方,与所述驱动轴(154)连接,一端位于核心平台(1)上方并与手动驱动件连接,所述手动驱动件转动通过垂直传动机构能够带动驱动轴(154)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延伸通道的空中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离合器,设置于垂直传动机构与手动驱动件之间,用于接合或分离垂直传动机构与手动驱动件之间的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延伸通道的空中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锁定孔,均配置于桥(2);
销组件(161),固定于核心平台(1),所述销组件(161)包括活动的销轴;
所述销组件(161)的销轴插接于一锁定孔内,能够将所述桥(2)固定于回缩位置;所述销组件(161)的销轴插接于另一锁定孔内,能够将所述桥(2)固定于延伸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延伸通道的空中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销组件(161)为弹簧销,所述销组件(161)的销轴受弹簧力能够自动推入任一销孔内,还包括:
拉力装置(165),配置于核心平台(1)上方;
线缆(164),连接于拉力装置(165)以及销组件(161)的销轴;
所述拉力装置(165)拉动线缆(164)能够使所述销组件(161)的销轴脱离所述锁定孔板(162)的锁定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延伸通道的空中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力装置(165)包括:
引导件,配置于所述核心平台(1),用于将线缆(164)引导至核心平台(1)上方;
支撑座(166),固定的配置于核心平台(1)上方;
杠杆(167),一端铰接于所述支撑座(166),所述杠杆(167)上成型有偏离杠杆(167)臂(5)铰接轴位置的凸起(1671),用于与线缆(164)连接,转动所述杠杆(167)能够拖动线缆(164)拉持销组件(161)的销轴脱离销孔。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延伸通道的空中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平台(1)上方设置有多处拉力装置(165),以及多根与拉力装置(165)分别连接的分支线缆(164);
所述销组件(161)的销轴连接有传递线缆(164);
两所述分支线缆(164)与传递线缆(164)连接,用于将任一分支线线缆(164)的位移转换为传递线缆(164)的等效位移。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延伸通道的空中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动盘(171),同轴固定于驱动轴(154);
夹钳(172),被配置于核心平台(1)下方,位于所述制动盘(171)一侧;
所述夹钳(172)卡紧制动盘(171)能够限制驱动轴(154)转动;
所述夹钳(172)脱离制动盘(171),所述驱动轴(154)能够自由转动。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延伸通道的空中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联动部件,配置于所述核心平台(1)下方,用于保持夹钳(172)对制动盘(171)的夹紧力;
拉力装置(165),用于驱动联动部件以释放夹钳(172)对制动盘(171)的夹紧力。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具有延伸通道的空中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力装置(165)被配置于所述核心平台(1)上方,还包括:
线缆(164),被配置于所述联动部件所述拉力装置(165)之间;
所述拉力装置(165)拉持线缆(164),能够使所述联动部件失去对所述夹钳(172)夹紧力的保持,以使制动盘(171)自由转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具有延伸通道的空中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部件包括:
四根联接杆(1731),位于同一平面内相互铰接,以使任一联接杆(1731)能够相对于其余联接杆(1731)相对转动;
棘轮装置(1733),设置于四根联动杆之间,所述棘轮装置(1733)锁定状态,能够限制四根联动杆的相对位置,保持夹钳(172)对制动盘(171)的夹紧力,直至棘轮装置(1733)被释放;
与所述拉力装置(165)连接的线缆(164),背离拉力装置(165)一端连接于所述棘轮装置(1733),用于棘轮装置(1733)释放;
任一所述联接杆(1731)与夹钳(172)来连接,用于驱动夹钳(172)夹持动作。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延伸通道的空中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后柱(231),竖直的配置于核心平台(1)靠近桥(2)的延伸方向侧,所述后柱(231)的下端配置有下滑轮(234),所述后柱(231)的上端配置有上滑轮(235);
前柱(232),竖直的配置于桥(2)延伸方向的前端;
牵引绳(233),一端固定于桥(2)的端部,一端固定于前柱(232)的上端,所述牵引绳(233)的中部延伸至依次绕过下滑轮(234)与上滑轮(235)呈“Z”字形传输。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延伸通道的空中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定长钢丝(241),倾斜固定于后柱(231)上端与核心平台(1)之间;
卷轴组件(243),固定于后柱(231)上端;
可伸缩钢丝(244),一端连接于卷轴组件(243),另一端连接至桥(2)的延伸端;
所述桥(2)延伸至极限位置,所述可伸缩钢丝(244)处于张紧状态;
所述桥(2)回缩,所述卷轴组件(243)带动可伸缩钢丝(244)收卷。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延伸通道的空中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桥(2)包括根部部分(251)、中部部分(252)以及前端部分(253);
所述中部部分(252)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根部部分(251)与前端部分(253),以使所述根部部分(251)与前端部分(253)能够相对于中部部分(252)转动至预设角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具有延伸通道的空中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根部部分(251)、中部部分(252)以及前端部分(253)均包括:
桥梁甲板(22),沿桥(2)的延伸方向设置;
桥梁纵向支撑(21),沿桥梁甲板(22)的延伸方向分列桥梁甲板(22)的两侧,根部部分(251)、中部部分(252)以及前端部分(253)的桥梁纵向支撑(21)的相邻端均相互铰接,其中,所述中部部分(252)的桥梁甲板(22)两侧均间隔的竖直排列有多根桥梁纵向支撑(21)。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具有延伸通道的空中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部分(252)同侧的相邻桥梁纵向支撑(21)内置有垫片(255)。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108416.9A CN117755485A (zh) | 2024-01-25 | 2024-01-25 | 具有延伸通道的空中运输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108416.9A CN117755485A (zh) | 2024-01-25 | 2024-01-25 | 具有延伸通道的空中运输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755485A true CN117755485A (zh) | 2024-03-26 |
Family
ID=903202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0108416.9A Pending CN117755485A (zh) | 2024-01-25 | 2024-01-25 | 具有延伸通道的空中运输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755485A (zh) |
-
2024
- 2024-01-25 CN CN202410108416.9A patent/CN117755485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770346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aching from outside an upper level of a tall structure | |
KR101442314B1 (ko) | 케이블 이동 시스템 | |
US7308968B2 (en) | Transportable rescue conveyer | |
US5839874A (en) | Cask transporter with bottom lift capability | |
US8074767B1 (en) | Aerial ladder system with powered rungs | |
US7597175B2 (en) | Reed's high-rise emergency rescue egress system | |
US20080289905A1 (en) | Retrieval and fall arrest system for manhole applications | |
US3640490A (en) | Shipborne conveying means | |
TW201603859A (zh) | 鎖裝置、升降裝置、直降逃生系統、管道及車輛 | |
CN103172001A (zh) | 一种移动广角式救援电梯及救援车 | |
WO2014173797A1 (de) | Luftfahrzeug umfassend ein aerostatensystem mit einer steuereinheit und einer antriebseinheit sowie einer funktionseinheit | |
JP2002104776A (ja) | 輸送車両からの墜落防止用自動車 | |
US20110198152A1 (en) | Fall arrest assembly | |
CN109985330A (zh) | 一种基于飞行器远程锚定遣派的高层火灾救援车辆 | |
CN117755485A (zh) | 具有延伸通道的空中运输系统 | |
CN117842347A (zh) | 能够与建筑物稳定连接的空运系统 | |
CN117775280A (zh) | 紧急情况下为建筑物居民提供支持和疏散的空运系统 | |
US20030141145A1 (en) | Device and method for evacuating persons, for example from a multi-storey building on fire | |
CN111347957B (zh) | 一种地震救援车 | |
CN221776022U (zh) | 高空运输系统 | |
JPS6330200B2 (zh) | ||
AU2006100845A4 (en) | Emergency evacuation system for track vehicle | |
CN221698997U (zh) | 一种具有折叠臂的空中运输系统 | |
CN221914584U (zh) | 空运系统 | |
CN218810062U (zh) | 一种用于登机平台的驱动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