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7713860A - 一种主分集接收系统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主分集接收系统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13860A
CN117713860A CN202211088205.0A CN202211088205A CN117713860A CN 117713860 A CN117713860 A CN 117713860A CN 202211088205 A CN202211088205 A CN 202211088205A CN 117713860 A CN117713860 A CN 1177138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path
diversity
radio frequency
noise rati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8820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远龙
冷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8820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13860A/zh
Publication of CN1177138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138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05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401Circuits for selecting or indicating operating mod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主分集接收系统及控制方法,所述系统包括:射频前端、收发信机和基带处理器;射频前端,用于接收射频信号并响应基带处理器发送的控制指令将主集接收路径切换到目标衰减通路;收发信机,用于将射频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并发送给基带处理器;基带处理器,用于对模拟信号进行处理,并确定主分集合并信噪比,在主分集合并信噪比小于设定信噪比阈值时,确定目标衰减通路并发出与目标衰减通路对应的控制指令。本申请提供的主分集接收系统,通过适当降低射频前端主集接收性能,维持主分集信号接收的平衡,实现了在弱信号覆盖的情况下提高主分集合并信噪比,从而提高了下行速率,改善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主分集接收系统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主分集接收系统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多模终端,宽带蜂窝为内置天线,分为主集收发天线和分集接收天线。从天线、结构、射频布局来考虑,主集天线放置于终端底部,分集天线放置于终端顶部。受制于多模终端特点及结构堆叠因素,宽带蜂窝内置天线低频段(729-960MHz)的效率较低,尤其是放置于终端顶部的分集天线效率更为低下。而多模终端的宽带专网频段通常采取低频段来部署,主、分集传导灵敏度优化已经到了极限,分集内置天线的效率低下,致使总全向灵敏度(Total Isotropic Sensitivity,TIS)上,低频段分集接收比主集接收小约4dB,当终端处于中、弱信号覆盖下,主集、分集接收不平衡问题,最终导致下行吞吐率快速下降。
为了获得各种信号覆盖条件下的下行速率稳定性,现有技术通常采用提高主、分集射频接收性能的做法,但是,该做法中整机的主集和分集的接收不平衡性(主集TIS>分集TIS)仍然存在,在信号覆盖较好的情况下,下行速率可以维持较高水平,但是在弱信号覆盖下,主、分集接收不平衡性的存在,会导致主分集合并信噪比迅速恶化,从而快速恶化下行吞吐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主分集接收系统及控制方法,以实现弱信号覆盖情况下维持较好的主分集合并信噪比,提高下行速率。
根据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主分集接收系统,包括:射频前端、收发信机和基带处理器;
所述射频前端,用于接收射频信号,并响应所述基带处理器发送的控制指令将主集接收路径切换到目标衰减通路;
所述收发信机,用于将所述射频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并发送给所述基带处理器;
所述基带处理器,用于对所述模拟信号进行处理,并确定主分集合并信噪比,在所述主分集合并信噪比小于设定信噪比阈值时,确定所述目标衰减通路并发出与所述目标衰减通路对应的所述控制指令。
可选的,所述射频前端包括:主集接收模块和分集接收模块,
所述主集接收模块包括射频路径切换单元,用于接收主集射频信号,并响应所述基带处理器发送的所述控制指令,通过所述射频路径切换单元将所述主集接收路径切换到所述目标衰减通路;
所述分集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分集射频信号。
可选的,所述主集接收路径包括一条正常通路与至少一条衰减通路,各所述衰减通路的接收功率小于所述正常通路的接收功率,且各所述衰减通路对应的接收功率均不同,
当所述射频路径切换单元将所述主集接收路径切换到所述目标衰减通路后,则所述主集接收模块以所述目标衰减通路对应的接收功率接收主集射频信号。
可选的,所述基带处理器包括:通信业务处理模块,
所述通信业务处理模块,用于确定所述主分集合并信噪比,在所述主分集合并信噪比小于所述设定信噪比阈值时,发出主集接收路径切换指令,以控制所述射频路径切换单元执行主集接收路径切换操作,将主集接收路径依次切换至各所述衰减通路;
所述通信业务处理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射频路径切换单元执行主集接收路径切换操作之后获得各所述衰减通路对应的主分集合并信噪比,将各所述主分集合并信噪比的最大值对应的衰减通路确定为所述目标衰减通路,并发出与所述目标衰减通路对应的所述控制指令。
可选的,所述基带处理器还包括:模数转换模块、调制解调器和空中接口,
所述模数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所述调制解调器,用于将所述数字信号进行解调,获取主集信号和分集信号并发送给所述通信业务处理模块和所述空中接口;
所述空中接口,用于根据所述主集信号和所述分集信号分别识别主集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和分集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并将所述主集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和所述分集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发送给所述通信业务处理模块。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主分集接收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射频前端将接收的射频信号发送给收发信机;
所述收发信机将所述射频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并发送给基带处理器;
所述基带处理器对所述模拟信号进行处理,并确定主分集合并信噪比,在所述主分集合并信噪比小于设定信噪比阈值时,确定目标衰减通路并发出与所述目标衰减通路对应的控制指令;
所述射频前端响应所述基带处理器发送的所述控制指令,将主集接收路径切换到所述目标衰减通路。
进一步地,所述射频信号包括主集射频信号和分集射频信号;所述主集接收路径包括一条正常通路与至少一条衰减通路,各所述衰减通路的接收功率小于所述正常通路的接收功率,且各所述衰减通路对应的接收功率均不同;
当所述射频前端将所述主集接收路径切换到所述目标衰减通路后,所述射频前端以所述目标衰减通路对应的接收功率接收所述主集射频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基带处理器包括通信业务处理模块,所述射频前端包括射频路径切换单元,所述确定主分集合并信噪比,在所述主分集合并信噪比小于设定信噪比阈值时,确定目标衰减通路并发出与所述目标衰减通路对应的控制指令,包括:
所述通信业务处理模块确定所述主分集合并信噪比,在所述主分集合并信噪比小于所述设定信噪比阈值时,发出主集接收路径切换指令,以控制所述射频路径切换单元执行主集接收路径切换操作,将主集接收路径依次切换至各所述衰减通路;
在所述射频路径切换单元执行主集接收路径切换操作之后,所述通信业务处理模块获得各所述衰减通路对应的主分集合并信噪比,将各所述主分集合并信噪比的最大值对应的衰减通路确定为所述目标衰减通路,并发出与所述目标衰减通路对应的所述控制指令。
进一步地,所述基带处理器包括:模数转换模块、调制解调器和空中接口,所述基带处理器对所述模拟信号进行处理,包括:
所述模数转换模块将所述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所述调制解调器将所述数字信号进行解调,获取主集信号和分集信号并发送给所述通信业务处理模块和所述空中接口;
所述空中接口根据所述主集信号和所述分集信号分别识别主集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和分集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并将所述主集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和所述分集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发送给所述通信业务处理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通信业务处理模块确定所述主分集合并信噪比,在所述主分集合并信噪比小于所述设定信噪比阈值时,发出主集接收路径切换指令,包括:
所述通信业务处理模块根据所述主集信号和所述分集信号确定主集信噪比与分集信噪比;
根据所述主集信噪比与分集信噪比确定所述主分集合并信噪比;
在所述主集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和所述分集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均小于相应的功率阈值的情况下,若所述主分集合并信噪比小于所述设定信噪比阈值,则向所述射频前端发送所述主集接收路径切换指令。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主分集接收系统,包括:射频前端、收发信机和基带处理器;射频前端,用于接收射频信号并响应基带处理器发送的控制指令将主集接收路径切换到目标衰减通路;收发信机,用于将射频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并发送给基带处理器;基带处理器,用于对模拟信号进行处理,并确定主分集合并信噪比,在主分集合并信噪比小于设定信噪比阈值时,确定目标衰减通路并发出与目标衰减通路对应的控制指令。本申请提供的主分集接收系统,通过适当降低射频前端主集接收性能,维持主分集信号接收的平衡,实现了在弱信号覆盖的情况下提高主分集合并信噪比,从而提高了下行速率,改善了用户体验。
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主分集接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主分集接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主分集接收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主分集接收系统的控制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实施例一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主分集接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在弱信号覆盖时提高主分集合并信噪比与下行速率的情况,该系统可以执行主分集接收系统的控制方法,该系统可以采用硬件和/或软件的形式实现,该系统可配置于电子设备中。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射频前端110、收发信机120和基带处理器130。
其中,射频前端110为射频信号的接收端,收发信机120是无线信号收发的设备的集合,基带处理器130是负责数据处理与存储的部件。
射频前端110,用于接收射频信号并响应基带处理器130发送的控制指令将主集接收路径切换到目标衰减通路。
其中,目标衰减通路为主集接收功率小于正常通路的主集接收路径。
本实施例中,在正常情况下,射频前端110通过正常通路接收主集与分集信号并发送给收发信机120;而在有些情况下,例如主分集合并信噪比很低时,为减小主分集信号接收差异,可以适当地降低主集信号接收性能,即将主集接收路径切换到目标衰减通路。其中,主集接收路径的切换操作通过基带处理器130发送控制指令进行控制。
参照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主分集接收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射频前端110包括:主集接收模块111和分集接收模块112,主集接收模块111包括射频路径切换单元1111,用于接收主集射频信号,并响应基带处理器130发送的控制指令,通过射频路径切换单元1111将主集接收路径切换到目标衰减通路。
分集接收模块112,用于接收分集射频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射频前端110可以通过主集接收模块111和分集接收模块112分别进行主集射频信号与分集射频信号的接收。其中,主集接收模块111中包括射频路径切换单元1111,当主集接收模块111接收到基带处理器130发送的控制指令后,可以利用射频路径切换单元1111执行将主集接收路径切换到目标衰减通路的操作。
可选的,主集接收路径包括一条正常通路与至少一条衰减通路,各衰减通路的接收功率小于正常通路的接收功率,且各衰减通路对应的接收功率均不同,当射频路径切换单元1111将主集接收路径切换到目标衰减通路后,则主集接收模块111以目标衰减通路对应的接收功率接收主集射频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主集信号与分集信号的接收存在不平衡性,在信号覆盖较好的情况下,下行速率可以维持在较高水平,而在弱信号覆盖的情况下,主分集的信号接收不平衡性则会导致主分集合并信噪比快速恶化,从而使下行速率快速恶化。因此,为了在弱信号覆盖的情况下维持主集信号与分集信号的接收的平衡,可以在主集接收路径上在正常通路之外设置一条或多条接收功率小于正常通路的衰减通路。响应于基带处理器130发送的控制指令,射频路径切换单元1111可以进行主集接收路径的切换,其中,控制指令中包含要切换的目标衰减通路。
具体地,可以设置多条衰减通路,每条衰减通路的接收功率依次递减,即每条衰减通路对应不同程度的主集射频信号接收功率的降低。较佳地,每条衰减通路的接收功率等差递减。例如,可以设置五条衰减通路,分别为衰减通路1、衰减通路2、衰减通路3、衰减通路4和衰减通路5,相比于正常通路,衰减通路1的主集信号接收功率降低1dB,衰减通路2的主集信号接收功率降低2dB,衰减通路3的主集信号接收功率降低3dB,衰减通路4的主集信号接收功率降低4dB,衰减通路5的主集信号接收功率降低5dB。
具体地,收发信机120用于将射频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并发送给基带处理器130。
在本实施例中,射频前端110将接收到的射频信号发送到收发信机120,收发信机120可以将射频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其中,模拟信号可以是IQ信号,即同相正交信号,I表示In-Phase,Q表示Quadrature(相移90度),代表两路相位相差90度的信号。收发信机120将射频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之后,可以将该模拟信号发送给基带处理器130。
基带处理器130,用于对模拟信号进行处理,并确定主分集合并信噪比,在主分集合并信噪比小于设定信噪比阈值时,确定目标衰减通路并发出与目标衰减通路对应的控制指令。
在本实施例中,基带处理器130通过对模拟信号进行处理,根据该模拟信号计算主分集合并信噪比,若主分集合并信噪比小于设定信噪比阈值时,为避免下行速率的恶化,可以向射频前端110发送控制指令,使射频前端110执行将主集信号接收路径切换到目标衰减通路的操作。
可选的,基带处理器130包括:通信业务处理模块131。
通信业务处理模块131,用于确定主分集合并信噪比,在主分集合并信噪比小于设定信噪比阈值时,发出主集接收路径切换指令,以控制射频路径切换单元1111执行主集接收路径切换操作,将主集接收路径依次切换至各衰减通路;通信业务处理模块131还用于在射频路径切换单元1111执行主集接收路径切换操作之后获得各衰减通路对应的主分集合并信噪比,将各主分集合并信噪比的最大值对应的衰减通路确定为目标衰减通路;并发出与目标衰减通路对应的控制指令。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指令的决策可以由通信业务处理模块131完成,通信业务处理模块131可以确定主分集合并信噪比,并在主分集合并信噪比小于设定信噪比阈值时控制射频前端110中的射频路径切换单元1111依次将主集接收路径切换到各衰减通路。同时,通信业务处理模块131可以跟踪射频路径切换单元1111每次切换之后的主分集合并信噪比的变化情况,即获取射频路径切换单元1111将主集接收路径切换到各衰减通路之后对应的主分集合并信噪比的值。在射频前端110对应的各衰减通路遍历完成后,通信业务处理模块131可以获取其中对应最佳主分集合并信噪比的衰减通路并将其确定为目标衰减通路,即将各主分集合并信噪比的最大值对应的衰减通路确定为目标衰减通路,然后向射频前端110发出相应的控制指令。
可选的,主集接收路径切换到各衰减通路的方式可以是,在正常通路上设置可变衰减器,可变衰减器的衰减值可以调节,则不同衰减值对应不同的衰减通路,此时,主集接收路径切换指令和控制指令分别对应的是可变衰减器的衰减值,通过主集接收路径切换指令和控制指令来改变可变衰减器的衰减值;也可以利用单刀多掷开关结合多个衰减器组成多个衰减通路,每个衰减器的衰减值固定且各衰减器的衰减值均不同,此时,主集接收路径切换指令和控制指令分别对应的是单刀多掷开关的控制信号,用来控制单刀多掷开关与其中一个衰减器连通。
可选的,基带处理器130还包括:模数转换模块132、调制解调器133和空中接口134,
模数转换模块132,用于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调制解调器133,用于将数字信号进行解调,获取主集信号和分集信号并发送给通信业务处理模块131和空中接口134。
空中接口134,用于根据主集信号和分集信号分别识别主集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和分集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并将主集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和分集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发送给通信业务处理模块131。
在本实施例中,模数转换模块132可以接收收发信机120发送的模拟信号,并将该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传输给下一级调制解调器133解调;调制解调器133根据数字信号解调出主集信号和分集信号后,将其发送给通信业务处理模块131和空中接口134;空中接口134可以根据主集信号和分集信号分别识别主集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和分集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同样发送给通信业务处理模块131,通信业务处理模块131、调制解调器133与空中接口134三者之间通过配合与协调,最后,通信业务处理模块131确定目标衰减通路并生成相应的控制指令。
可选的,通信业务处理模块131具体用于:
获取调制解调器133发送的主集信号和分集信号,根据主集信号和分集信号分别识别出主集信噪比与分集信噪比;获取空中接口134发送的主集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和分集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根据主集信噪比与分集信噪比确定主分集合并信噪比;在主集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和分集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均小于相应的功率阈值的情况下,若主分集合并信噪比小于设定信噪比阈值,则向射频前端110发送主集接收路径切换指令。
在本实施例中,通信业务处理模块131可以根据调制解调器133发送的主集信号和分集信号及空中接口134发送的主集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和分集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做出控制决策,当主集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和分集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均很差且主分集合并信噪比很低时,控制射频前端110进行主集接收路径的切换,降低主集射频信号的接收能力,维持主分集射频信号接收的平衡。优选地,通信业务处理模块131做出控制决策,将控制指令发送到调制解调器133,调制解调器133再通过处理器接口135将控制指令发送给射频前端110中的主集接收模块111,使其利用射频路径切换单元1111完成主集接收路径切换的操作。
可选的,基带处理器130还用于:
获取射频前端110执行将主集接收路径切换到目标衰减通路的操作之后的信道质量指示信息,将信道质量指示信息上报给基站。
在本实施例中,在确定目标衰减通路并控制射频前端110完成主集接收路径的切换之后通信业务处理模块131可以根据目标衰减通路对应的最佳主分集合并信噪比映射出对应的信道质量指示信息(CQI),并将CQI通过空中接口134上报给基站。
再次参照图2,下面对图2中的主分集接收系统的具体工作原理进行描述。基带处理器130包括通信业务处理模块131、模数转换模块132、调制解调器133、空中接口134和处理器接口135;射频前端110包括主集接收模块111和分集接收模块112,其中主集接收模块111包括射频路径切换单元1111。宽带射频电路上,在射频前端110的主集射频信号接收路径上,放置一个射频路径切换单元1111,即RF Path Switch Unit,以备动态选择通路(正常通路和衰减通路)。RF Path Switch Unit受控于基带处理器130,主要通过处理器接口135下发控制指令执行动作,包括主集接收走正常通路还是衰减通路,衰减、回调和步径选择等。基带处理器130的通信业务处理模块131通过空中接口134获取主集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主集RSRP),分集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分集RSRP),并实时跟踪主分集合并信噪比(CompSINR)情况,当主、分集RSRP都很差且Comp SINR很低时,做出适当降低主集接收RSRP能力的决策,通知调制解调器133送出相应的控制指令,同时观察和对比Comp SINR提升情况,将最佳的Comp SINR对应的衰减通路确定为目标衰减通路并通知空中接口134,获得最佳CQI上报基站。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分集接收系统通过适当降低射频前端主集接收性能,维持主分集信号接收的平衡,实现了在弱信号覆盖的情况下提高主分集合并信噪比,从而提高了下行速率,改善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二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主分集接收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由主分集接收系统来执行。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S210、射频前端将接收的射频信号发送给收发信机。
S220、收发信机将射频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并发送给基带处理器。
在本实施例中,射频前端将接收到的射频信号送到收发信机,收发信机可以将射频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其中,模拟信号可以是IQ信号,即同相正交信号,I表示In-Phase,Q表示Quadrature(相移90度),代表两路相位相差90度的信号。收发信机将射频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之后,可以将该模拟信号发送给基带处理器。
S230、基带处理器对模拟信号进行处理,并确定主分集合并信噪比,在主分集合并信噪比小于设定信噪比阈值时,确定目标衰减通路并发出与目标衰减通路对应的控制指令。
在本实施例中,基带处理器可以通过对模拟信号进行处理,根据该模拟信号计算主分集合并信噪比,若主分集合并信噪比小于设定信噪比阈值时,为避免下行速率的恶化,可以向射频前端发送控制指令,使射频前端执行将主集信号接收路径切换到目标衰减通路的操作。
S240、射频前端响应基带处理器发送的控制指令将主集接收路径切换到目标衰减通路。
在本实施例中,射频前端包括主集接收模块和分集接收模块,可以通过主集接收模块和分集接收模块分别进行主集射频信号与分集射频信号的接收,并发送给收发信机。
在本实施例中,射频信号包括主集射频信号和分集射频信号,射频前端对应的主集接收路径包括一条正常通路与至少一条衰减通路,各衰减通路的接收功率小于正常通路的接收功率,且各衰减通路对应的接收功率均不同。射频前端可以通过主集接收模块和分集接收模块分别进行主集射频信号与分集射频信号的接收。
本实施例中的基带处理器包括通信业务处理模块,射频前端包括射频路径切换单元,优选地,主集接收模块中包括射频路径切换单元,当主集接收模块接收到基带处理器发送的控制指令后,可以利用射频路径切换单元执行将主集接收路径切换到目标衰减通路的操作。当射频路径切换单元将主集接收路径切换到目标衰减通路后,则主集接收模块以目标衰减通路对应的接收功率接收主集射频信号。
进一步地,步骤S230包括:
S231、通信业务处理模块确定主分集合并信噪比,在主分集合并信噪比小于设定信噪比阈值时,发出主集接收路径切换指令,以控制射频路径切换单元执行主集接收路径切换操作,将主集接收路径依次切换至各衰减通路;
S232、在射频路径切换单元执行主集接收路径切换操作之后,通信业务处理模块获得各衰减通路对应的主分集合并信噪比,将各主分集合并信噪比的最大值对应的衰减通路确定为目标衰减通路,并发出与目标衰减通路对应的控制指令。
具体的,基带处理器可以通过通信业务处理模块在主分集合并信噪比小于设定信噪比阈值时控制射频前端依次将主集接收路径切换到各衰减通路,同时跟踪射频前端每次切换之后的主分集合并信噪比的变化情况,即获取射频前端将主集接收路径切换到各衰减通路之后对应的主分集合并信噪比的值。基带处理器在射频前端对应的各衰减通路遍历完成后,可以获取其中对应最佳主分集合并信噪比的衰减通路并将其确定为目标衰减通路,然后向射频前端发出相应的控制指令,是射频前端将主集接收路径切换到目标衰减通路。
基带处理器还包括:模数转换模块、调制解调器和空中接口,本实施例中基带处理器对模拟信号进行处理包括:
模数转换模块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调制解调器将数字信号进行解调,获取主集信号和分集信号并发送给通信业务处理模块和空中接口;空中接口根据主集信号和分集信号分别识别主集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和分集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并将主集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和分集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发送给通信业务处理模块。
具体的,模数转换模块可以接收收发信机发送的模拟信号,并将该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传输给下一级调制解调器解调;调制解调器根据数字信号解调出主集信号和分集信号后,将其发送给通信业务处理模块和空中接口;空中接口可以根据主集信号和分集信号分别识别主集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和分集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同样发送给通信业务处理模块。
进一步地,通信业务处理模块确定主分集合并信噪比,在主分集合并信噪比小于设定信噪比阈值时,发出主集接收路径切换指令的方式可以是,即步骤S231可以包括:
S2311、通信业务处理模块根据主集信号和分集信号确定主集信噪比与分集信噪比;
S2312、根据主集信噪比与分集信噪比确定主分集合并信噪比;在主集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和分集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均小于相应的功率阈值的情况下,若主分集合并信噪比小于设定信噪比阈值,则进入步骤S2313;
S2313、向射频前端发送主集接收路径切换指令。
通信业务处理模块获取调制解调器发送的主集信号和分集信号后,可以根据主集信号和分集信号分别识别出主集信噪比与分集信噪比,并根据主集信噪比与分集信噪比确定主分集合并信噪比。当主集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和分集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均很差且主分集合并信噪比很低时,将控制指令发送到调制解调器,调制解调器再通过处理器接口将控制指令发送给射频前端。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分集接收系统的控制过程示意图,如图所示,射频前端(包括主、分集接收模块)将接收到的射频信号(包括主集射频信号、分集射频信号)送给收发信机,之后转换成IQ模拟信号送到下一级;基带处理器的模数转换模块将接收到的IQ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传输给下一级调制解调器解调;调制解调器解调出主集和分集信号后,与通信业务处理模块和控制接口三者之间密切配合与协调,最后做出决策机制使解调器解调通过处理器接口发出控制指令,指示射频前端的射频路径切换单元执行对应的动作,以识别出对应最佳合并信噪比(Comp SINR)的目标衰减通路,并映射出最佳CQI上报基站。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分集接收系统的控制方法可由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主分集接收系统执行,具备该系统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
应该理解,可以使用上面所示的各种形式的流程,重新排序、增加或删除步骤。例如,本申请中记载的各步骤可以并行地执行也可以顺序地执行也可以不同的次序执行,只要能够实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所期望的结果,本文在此不进行限制。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主分集接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射频前端、收发信机和基带处理器;
所述射频前端,用于接收射频信号并响应所述基带处理器发送的控制指令将主集接收路径切换到目标衰减通路;
所述收发信机,用于将所述射频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并发送给所述基带处理器;
所述基带处理器,用于对所述模拟信号进行处理,并确定主分集合并信噪比,在所述主分集合并信噪比小于设定信噪比阈值时,确定所述目标衰减通路并发出与所述目标衰减通路对应的所述控制指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分集接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前端包括:主集接收模块和分集接收模块,
所述主集接收模块包括射频路径切换单元,用于接收主集射频信号,并响应所述基带处理器发送的所述控制指令,通过所述射频路径切换单元将所述主集接收路径切换到所述目标衰减通路;
所述分集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分集射频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分集接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集接收路径包括一条正常通路与至少一条衰减通路,各所述衰减通路的接收功率小于所述正常通路的接收功率,且各所述衰减通路对应的接收功率均不同,
当所述射频路径切换单元将所述主集接收路径切换到所述目标衰减通路后,则所述主集接收模块以所述目标衰减通路对应的接收功率接收主集射频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主分集接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带处理器包括:通信业务处理模块,
所述通信业务处理模块,用于确定所述主分集合并信噪比,在所述主分集合并信噪比小于所述设定信噪比阈值时,发出主集接收路径切换指令,以控制所述射频路径切换单元执行主集接收路径切换操作,将主集接收路径依次切换至各所述衰减通路;
所述通信业务处理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射频路径切换单元执行主集接收路径切换操作之后获得各所述衰减通路对应的主分集合并信噪比,将各所述主分集合并信噪比的最大值对应的衰减通路确定为所述目标衰减通路,并发出与所述目标衰减通路对应的所述控制指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主分集接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带处理器还包括:模数转换模块、调制解调器和空中接口,
所述模数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所述调制解调器,用于将所述数字信号进行解调,获取主集信号和分集信号并发送给所述通信业务处理模块和所述空中接口;
所述空中接口,用于根据所述主集信号和所述分集信号分别识别主集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和分集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并将所述主集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和所述分集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发送给所述通信业务处理模块。
6.一种主分集接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射频前端将接收的射频信号发送给收发信机;
所述收发信机将所述射频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并发送给基带处理器;
所述基带处理器对所述模拟信号进行处理,并确定主分集合并信噪比,在所述主分集合并信噪比小于设定信噪比阈值时,确定目标衰减通路并发出与所述目标衰减通路对应的控制指令;
所述射频前端响应所述基带处理器发送的所述控制指令,将主集接收路径切换到所述目标衰减通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信号包括主集射频信号和分集射频信号;所述主集接收路径包括一条正常通路与至少一条衰减通路,各所述衰减通路的接收功率小于所述正常通路的接收功率,且各所述衰减通路对应的接收功率均不同;
当所述射频前端将所述主集接收路径切换到所述目标衰减通路后,所述射频前端以所述目标衰减通路对应的接收功率接收所述主集射频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带处理器包括通信业务处理模块,所述射频前端包括射频路径切换单元,所述确定主分集合并信噪比,在所述主分集合并信噪比小于设定信噪比阈值时,确定目标衰减通路并发出与所述目标衰减通路对应的控制指令,包括:
所述通信业务处理模块确定所述主分集合并信噪比,在所述主分集合并信噪比小于所述设定信噪比阈值时,发出主集接收路径切换指令,以控制所述射频路径切换单元执行主集接收路径切换操作,将主集接收路径依次切换至各所述衰减通路;
在所述射频路径切换单元执行主集接收路径切换操作之后,所述通信业务处理模块获得各所述衰减通路对应的主分集合并信噪比,将各所述主分集合并信噪比的最大值对应的衰减通路确定为所述目标衰减通路,并发出与所述目标衰减通路对应的所述控制指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带处理器包括:模数转换模块、调制解调器和空中接口,所述基带处理器对所述模拟信号进行处理,包括:
所述模数转换模块将所述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所述调制解调器将所述数字信号进行解调,获取主集信号和分集信号并发送给所述通信业务处理模块和所述空中接口;
所述空中接口根据所述主集信号和所述分集信号分别识别主集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和分集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并将所述主集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和所述分集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发送给所述通信业务处理模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业务处理模块确定所述主分集合并信噪比,在所述主分集合并信噪比小于所述设定信噪比阈值时,发出主集接收路径切换指令,包括:
所述通信业务处理模块根据所述主集信号和所述分集信号确定主集信噪比与分集信噪比;
根据所述主集信噪比与分集信噪比确定所述主分集合并信噪比;
在所述主集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和所述分集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均小于相应的功率阈值的情况下,若所述主分集合并信噪比小于所述设定信噪比阈值,则向所述射频前端发送所述主集接收路径切换指令。
CN202211088205.0A 2022-09-07 2022-09-07 一种主分集接收系统及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771386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88205.0A CN117713860A (zh) 2022-09-07 2022-09-07 一种主分集接收系统及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88205.0A CN117713860A (zh) 2022-09-07 2022-09-07 一种主分集接收系统及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13860A true CN117713860A (zh) 2024-03-15

Family

ID=901466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88205.0A Pending CN117713860A (zh) 2022-09-07 2022-09-07 一种主分集接收系统及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1386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735994B1 (en)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between multiple carriers using a receiver with multiple receiver chains
RU2469505C2 (ru) Система мобильной связи, базовая станция, мобильная станция и способ установки базовой станции
US9601828B2 (en) Systems,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antenna switching approach for initial acquisition procedure
KR100883527B1 (ko) 단일 캐리어에 동조된 단일 수신기 체인을 사용하여 다중캐리어들사이를 선택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12244336B2 (en) Communication link adjust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readable medium
US7369832B2 (en) Receiving diversit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obile station for high data rate type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WO1999052229A1 (fr) Appareil pour station de base radio, et procede de radiocommunications
US6694131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aptive image rejection
CN108605285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网络中选择小区和无线接入技术的通信设备及其方法
KR100678935B1 (ko) 무선 랜에서 소프트 로밍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스테이션
CN1316836C (zh) 基于波束切换式智能天线的移动通信基站及波束切换方法
US9712224B2 (en) Antenna switching for dual radio devices
CA233239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6577880B1 (en)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0417255C (zh) 一种获取邻区基站信息实现自适应组网的系统
US20060286945A1 (en) Inter-frequency handover for multiple antenna wireless transmit/receive units
JP4160198B2 (ja) 移動無線端末装置
KR100421448B1 (ko) 이동무선단말장치
CN110120824B (zh) 终端及数据传输方法
KR100594060B1 (ko) 이동통신단말기의 지.피.에스 신호 수신방법
KR100474055B1 (ko) 시디엠에이방식의 이동무선단말장치
CN105871410B (zh) 一种载波聚合ca射频电路和移动终端
WO2000030276A1 (fr) Dispositif de radiocommunication et procede de commutation pour antenne d'emission
CN117713860A (zh) 一种主分集接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2671500A (zh) 一种同频干扰抑制方法及相应的通信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