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7687138B - 一种滤光片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滤光片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87138B
CN117687138B CN202410146187.XA CN202410146187A CN117687138B CN 117687138 B CN117687138 B CN 117687138B CN 202410146187 A CN202410146187 A CN 202410146187A CN 117687138 B CN117687138 B CN 1176871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temperature
manufacturing
white glass
optical fil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14618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687138A (zh
Inventor
陈哲宇
杨明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jin Optical Technology Nant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ijin Optical Technology Nant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jin Optical Technology Nant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Yijin Optical Technology Nanto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14618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87138B/zh
Publication of CN1176871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871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6871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871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2Absorbing filters
    • G02B5/226Glass filt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lass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滤光片的制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混合一白玻璃成分组及一着色剂成分组,着色剂成分组包括0.2重量%至3重量%的镉、0.2重量%至5重量%的硫及0.2重量%至3重量%的硒;于一惰性气体气氛下以一第一温度烧结白玻璃成分组及着色剂成分组的混合物,以形成一均质化玻璃;以及以一第二温度对均质化玻璃进行一热处理,第二温度小于第一温度,热处理的时间大于1小时,以形成该滤光片。滤光片的厚度小于等于0.5 mm,并具有一预定吸收波长范围,预定吸收波长范围介于10nm至25nm。

Description

一种滤光片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元件,且特别涉及一种滤光片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锐角截止滤光片(optical sharp cut off filter)具有独特的透射特性。例如,长波的截止滤光片(long pass filter)在短波长范围具有低透射度,经狭窄的光谱范围升高至高透射度,并在长波长范围保持高透射度。又,锐角截止滤光片是通过在玻璃基板中添加镉(Cd)的化合物,例如硫化镉(CdS)、硒化镉(CdSe)、碲化镉(CdTe)、或其混合物,以满足于长波长范围具有高透射的特性。
然而,目前市面上长波通滤光片的厚度大于2mm(毫米),常见的厚度介于2mm至4mm之间。光学长波通滤光片的厚度限制,难以满足现行智能型手机或穿戴装置等电子装置的轻薄趋势。因此,亟需一种薄型化的长波锐角截止滤光片,以满足目前的市场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滤光片及其制造方法,通过特定的着色剂成分组及特定的处理步骤,形成厚度小于等于0.5 mm的薄型化滤光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长波通滤光片的厚度无法符合目前轻薄趋势的问题。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滤光片的制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混合一白玻璃成分组及一着色剂成分组,着色剂成分组包括0.2重量%至3重量%的镉(Cd)、0.2重量%至5重量%的硫(S)及0.2重量%至3重量%的硒(Se);于一惰性气体气氛下以一第一温度烧结白玻璃成分组及着色剂成分组的混合物,以形成一均质化玻璃;以及以一第二温度对均质化玻璃进行一热处理,第二温度小于第一温度,热处理的时间大于1小时,以形成一滤光片。滤光片的厚度小于等于0.5mm,并具有一预定吸收波长范围,预定吸收波长范围介于10nm至25nm。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又提供一种滤光片,包括一白玻璃成分组及一着色剂成分组。着色剂成分组包括0.2重量%至3重量%的镉、0.2重量%至5重量%的硫及0.2重量%至3重量%的硒。白玻璃成分组及着色剂成分组混合后,于一惰性气体气氛下以一第一温度烧结形成一均质化玻璃,并以一第二温度对该均质化玻璃进行一热处理以形成滤光片,第二温度小于第一温度,且热处理的时间大于1小时。滤光片的厚度小于等于0.5mm,并具有一预定吸收波长范围,预定吸收波长范围介于10 nm至25nm。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白玻璃成分组包括43重量%至53重量%的硅(Si)、0.5重量%至3重量%的硼(B)、2重量%至5重量%的锶(Sr)、7重量%至10重量%的钡(Ba)、28重量%至30重量%的锌(Zn)及5重量%至8重量%的碱金属。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白玻璃成分组还包括0.1重量%至5重量%的钙(Ca)。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碱金属包括锂(Li)、钠(Na)、或钾(K)。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滤光片的厚度介于0.2 mm至0.5 mm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惰性气体气氛包括一氮气(N)气氛、一氦气(He)气氛、一氖气(Ne)气氛或一氩气(Ar)气氛。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第一温度介于1200℃至1400℃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第二温度介于400℃至700℃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热处理的时间介于1小时至100小时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滤光片对波长大于420 nm的入射光的透射率大于80%。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滤光片的半穿透波长介于390 nm至460 nm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着色剂成分组包括2重量%至3重量%的镉、1重量%至2重量%的硫及0.2重量%至1重量%的硒。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白玻璃成分组包括43重量%至53重量%的硅、1.3重量%至1.8重量%的硼、3重量%至4重量%的锶、8重量%至9重量%的钡、28重量%至30重量%的锌及5重量%至8重量%的碱金属。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的滤光片的制造方法及其所制成的滤光片,其包括一白玻璃成分组及一着色剂成分组。通过界定着色剂成分组包括0.2重量%至3重量%的镉、0.2重量%至5重量%的硫及0.2重量%至3重量%的硒,及分别以一第一温度及一第二温度进行处理,使所制成的滤光片的厚度小于等于0.5 mm时具有较佳的光学特征,用以满足目前轻薄趋势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滤光片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滤光片的示意图。
图3为依据实验例1所制成的滤光片的透射光谱曲线图。
图4为依据实验例2所制成的滤光片的透射光谱曲线图。
图5为依据实验例3所制成的滤光片的透射光谱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更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特举较佳具体实施例说明如下。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滤光片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滤光片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滤光片1是由白玻璃成分组及着色剂成分组所组成,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滤光片1包括白玻璃成分组及着色剂成分组。需说明的是,白玻璃成分组及着色剂成分组是指滤光片1烧结制成后的元素成分。以下搭配图1所示滤光片1的制造方法,进一步说明白玻璃成分组及着色剂成分组的细节内容。
步骤S10:混合一白玻璃成分组及一着色剂成分组。
首先,白玻璃成分组即为普通透明玻璃(clear glass)于烧结后的元素成分,其可例如但不限于硅(Si)、硼(B)、铝(Al)、锌(Zn)、镁(Mg)、钠(Na)、钾(K)、钙(Ca)等成分。因此,于制备时,可使用类金属氧化物,例如二氧化硅(SiO2)、氧化硼(B2O3);金属氧化物,例如氧化钠(Na2O)、氧化钾(K2O)、氧化铝(Al2O3)、氧化锌(ZnO)、氧化镁(MgO);或碳酸盐类,例如、碳酸钠(Na2CO3)、碳酸钾(K2CO3)、碳酸镁(MgCO3)及碳酸钙(CaCO3)等原料。
在本实施例中,白玻璃成分组包括硅、硼、锶(Sr)、钡(Ba)、锌及碱金属等成分。其中,碱金属可包括锂(Li)、钠、或钾。较佳的,本实施例的白玻璃成分组包括43重量%(Wt%)至53重量%的硅、0.5重量%至3重量%的硼、2重量%至5重量%的锶、7重量%至10重量%的钡、28重量%至30重量%的锌及5重量%至8重量%的碱金属。
因此,于制备时,白玻璃成分组的原料可使用二氧化硅、氧化硼、氧化锶(SrO)、碳酸钡(BaCO3)、氧化锌、碳酸钠及碳酸钾。其中,碱金属的原料亦可以为氧化钠及氧化钾。较佳的,白玻璃成分组还可包括0.1重量%至5重量%的钙(Ca),其原料可以为碳酸钙。
在本实施例中,着色剂成分组包括镉(Cd)、硫(S)及硒(Se)。具体而言,着色剂成分组包括0.2重量%至3重量%的镉、0.2重量%至5重量%的硫及0.2重量%至3重量%的硒。于制备时,着色剂成分组的原料可使用硫化镉(CdS)及硒化镉(CdSe)。
将白玻璃成分组的原料及着色剂成分组的原料依据前述比例混合均匀后,可置入坩埚中,接着执行步骤S20。
步骤S20:于一惰性气体气氛下以一第一温度烧结白玻璃成分组及着色剂成分组的混合物,以形成一均质化玻璃。
将盛有白玻璃成分组及着色剂成分组混合物的坩锅置入通有惰性气体的气氛炉中,并将环境控制在第一温度,使白玻璃成分组及着色剂成分组的混合物可在惰性气体气氛下,以第一温度进行烧结。其中,惰性气体可例如但不限于氮气(N2)、氦气(He)、氖气(Ne)或氩气(Ar)。换言之,惰性气体气氛可包括一氮气气氛、一氦气气氛、一氖气气氛或一氩气气氛。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温度介于1200℃至1400℃之间。
白玻璃成分组及着色剂成分组的混合物在惰性气体气氛下,并以1200℃至1400℃之间的温度(即第一温度)进行烧结,以获得均质化的玻璃(于本发明称为均质化玻璃)。具体而言,先以第一温度烧结可避免玻璃产生结晶,故将步骤S20所获得的玻璃称为均质化玻璃。而均质化玻璃尚未具有锐角截止的特性,需进行步骤S30。
步骤S30:以一第二温度对均质化玻璃进行一热处理,第二温度小于第一温度,热处理的时间大于1小时,以形成一滤光片1。
接着,将均质化玻璃置入热处理炉中,并以第二温度对其均质化玻璃进行热处理。其中,第二温度小于第一温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温度介于400℃至700℃之间,且热处理的时间大于1小时。相较于第一温度(即1200℃至1400℃之间),以较低的第二温度(即400℃至700℃之间)处理均质化玻璃,可使均质化玻璃产生细微的晶体,进而形成滤光片1。需说明的是,以第二温度处理均质化玻璃所产生的是用肉眼无法观察的细微晶体,以形成特定的玻璃颜色。也就是说,以第二温度处理可使制成的滤光片1具有仅供特定波长光线穿透的特性。
因此,步骤S30的热处理亦为对均质化玻璃的变色处理。在本实施例中,热处理的时间可介于1小时至100小时之间。较佳的,热处理的时间可以为1小时至75小时。更佳的,热处理的时间为1小时至60小时。最佳的,热处理的时间为1小时至30小时。
如前述,依据步骤S10至步骤S30所制成的滤光片1,其包括白玻璃成分组及着色剂成分组。关于白玻璃成分组及着色剂成分组的成份比例可直接参考步骤S10的说明,于此不加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前述的白玻璃成分组及着色剂成分组的成份比例,以及二段温度(即第一、第二温度)的热处理,使得所制成的滤光片1在短波长范围具有低透射度,并可经狭窄的光谱范围升高至高透射度,并在长波长范围保持高透射度。其中,狭窄的光谱范围可例如是对入射光的透射率自10%提升至80%的范围,可介于10 nm至25 nm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将前述狭窄的光谱范围称为一预定吸收波长范围。换言之,滤光片1具有一预定吸收波长范围,且预定吸收波长范围介于10nm至25nm,以符合锐角截止的光学特性。另需说明的是,预定吸收波长范围包含10 nm及25nm此二端点。较佳的,实施例的滤光片1的预定吸收波长范围可介于15 nm至25 nm之间,且包含15 nm及25 nm此二端点。
例如,本实施例的滤光片1对于波长介于400 nm至420 nm的入射光的透射率自10%提升至80%,故预定吸收波长范围为400 nm与420 nm的差值,约为20 nm。另外,本实施例的滤光片1的半穿透波长(T50%)亦介于390 nm至460 nm之间,较佳可介于400 nm至420 nm之间。又,本实施例的滤光片1对波长大于420 nm的入射光的透射率大于80%。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滤光片1的透射光谱曲线,于波长大于420 nm所对应的透射率大于80%(请先参考图3所示)。因此,本实施例的滤光片1可作为长波通滤光片。另外,依照前述的制造方法所制成的滤光片1的厚度可小于等于0.5 mm,可作为薄型的长波通滤光片。较佳的,滤光片1的厚度介于0.2 mm至0.5 mm之间,且包含0.2 mm及0.5 mm此二端点。
以下以实验例1及实验例2,具体说明依据图1所示的制造方法所制成的滤光片1的光学特性。
实验例1:制备厚度为0.3 mm的滤光片1。
表一:白玻璃成分组及着色剂成分组的原料成分与比例。
依据表一所记载的原料成分及其比例,混合白玻璃成分组及着色剂成分组的原料混合均匀后,置入坩埚中(即步骤S10)。接着,将坩锅置入通有氮气(即惰性气体)的气氛炉中,并将环境控制在1200℃至1400℃之间(即第一温度),以获得均质化玻璃(即步骤S20)。最后,再将均质化玻璃置入热处理炉中,并在400℃至700℃(即第二温度)下进行热处理。热处理1小时至30小时后,取得本实验例的厚度为0.3 mm的滤光片1。滤光片1所包括的各个分子成分的比例如表二所示。
表二:实验例1所制备的滤光片1的各分子成分与比例。
表二的各元素成分的重量百分比(即重量%)是依据表一的各原料成分的重量百分比及元素的分子量所换算取得。由表二可知,实验例1所制备的滤光片1包括白玻璃成分组及着色剂成分组。白玻璃成分组包括45重量%的硅(Si)、1.57重量%的硼(B)、3.83重量%的锶(Sr)、8.96重量%的钡(Ba)、29.52重量%的锌(Zn)、2.18重量%的钠(Na)、及4.27重量%的钾(K)。其中,2.18重量%的钠与4.27重量%的钾即为6.45重量%的碱金属。着色剂成分组包括2.62重量%的镉(Cd)、1.36的硫(S)及0.69重量%的硒(Se)。
因此,本实验例所制成的滤光片1的成分符合前述实施例所界定的白玻璃成分组,包括43重量%至53重量%的硅、0.5重量%至3重量%的硼、2重量%至5重量%的锶、7重量%至10重量%的钡、28重量%至30重量%的锌及5重量%至8重量%的碱金属(即钠及钾);以及着色剂成分组包括0.2重量%至3重量%的镉、0.2重量%至5重量%的硫及0.2重量%至3重量%的硒。
图3为依据实验例1所制成的滤光片的透射光谱曲线图。依据图3所示的透射光谱曲线图,透射率10%所对应的波长约为400 nm,而透射率80%所对应的波长约为420 nm。换言之,依据实验例1所制成的滤光片1对于波长介于400 nm至420 nm的入射光的透射率自10%提升至80%。因此,预定吸收波长范围约为20 nm,介于10 nm至25 nm之间,且符合锐角截止的光学特性。另外,依据实验例1所制成的滤光片1对波长大于420 nm的入射光的透射率大于80%,且对波长大于440 nm的入射光的透射率更大于90%,符合长波通滤光片的光学特性。另外,依照实验例1所制成的滤光片1的厚度为0.3 mm,可作为薄型的长波通滤光片。
实验例2:制备厚度为0.3 mm的三款滤光片1、1a、1b。
表三:实验例2所制备的滤光片1、1a、1b(表三简称为滤光片1、1a、1b)的各分子成分与比例。
需说明的是,表三的滤光片1即为实验例1所制备的滤光片1。滤光片1a、1b为不同的比例的元素成分,并可依据表三所记载的重量百分比及元素的分子量换算取得原料(如表一所记载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取得原料的成分及其重量百分比后,以与实验例1相同的条件制成滤光片1a、1b。
如表三所示,滤光片1a的着色剂成分组包括0.1重量%的镉(Cd)、0.1重量%的硫(S)及0.1重量%的硒(Se)。滤光片1b的着色剂成分组包括6重量%的镉(Cd)、6重量%的硫(S)及6重量%的硒(Se)。换言之,实验例2的滤光片1a、1b不符本发明所界定的着色剂成分组的元素比例(即,0.2重量%至3重量%的镉、0.2重量%至5重量%的硫及0.2重量%至3重量%的硒)。
图4为依据实验例2所制成的滤光片的透射光谱曲线图,请参考图4所示。具体而言,滤光片1a的着色剂成分组包括0.1重量%的镉、0.1重量%的硫及0.1重量%的硒,其小于本发明所界定的着色剂成分组的下限值(即0.2重量%的镉、0.2重量%的硫及0.2重量%的硒)。由图4所示的透射光谱曲线图可知,滤光片1a对于波长350 nm的入射光的透射率约为45%,且透射光谱曲线的斜率平缓。因此,滤光片1a无法满足长波通滤光片及锐角截止的光学特性。
一般而言,为同时满足薄型化且在长波长范围保持高透射度的特性,会考虑提高镉化合物的比例。例如,滤光片1b的着色剂成分组包括6重量%的镉、6重量%的硫及6重量%的硒,其大于本发明所界定的着色剂成分组的上限值(即3重量%的镉、5重量%的硫及3重量%的硒)。然而,提高镉化合物的比例,会造成玻璃结晶,使得所制成滤光片1b的光学特性无法满足本发明所界定的较佳范围。
具体而言,由图4所示的透射光谱曲线图可知,滤光片1b对于波长介于580 nm至680 nm的入射光的透射率自10%提升至80%,故预定吸收波长范围约为100 nm。滤光片1b虽符合锐角截止的一般光学特性,但不符本发明所界定的预定吸收波长范围皆于10 nm至25nm的范围。另外,滤光片1b的半穿透波长(T50%)约为655 nm,亦未能满足本发明对半穿透波长介于390 nm至460 nm之间的较佳范围。因此,由前述可知本发明所界定的着色剂成分组的上限值(即3重量%的镉、5重量%的硫及3重量%的硒)同样具有实质意义。
需要说明的是实验例2中的白玻璃成分组主要用于形成滤光片的整体结构,着色剂成分组主要用于调整滤光片的光谱特性(如滤光片对特定波长的光的透射率与光谱曲线的斜率等等),如果不添加着色剂成分组,则制成的白玻璃基本上是全波段高穿透,因此虽然滤光片1、滤光片1a与滤光片1b这三种滤光片的白玻璃成分组含量也存在着不同,但是并不会影响其光谱特性。
实验例3:制备厚度分别为0.3 mm、0.2 mm、0.4 mm、0.5 mm的薄型化滤光片1、1c、1d、1e。
参照前述表一原料比例,将原料混合均匀并置入坩埚中(即步骤S10)。接着,于氮气气氛(即惰性气体气氛)以1200℃至1400℃之间的温度(即第一温度)烧结,以获得均质化玻璃(即步骤S20)。最后,再以400℃至700℃(即第二温度)下进行1小时至30小时的热处理。最后再研磨取得本实验例的厚度为0.2 mm、0.3 nm、0.4 mm、0.5 mm的滤光片1c、1、1d、1e。
图5为依据实验例3所制成的滤光片的透射光谱曲线图。依据图5所示的透射光谱曲线图可知,滤光片1、1c、1d、1e对于波长介于400 nm至420 nm的入射光的透射率自10%提升至80%,符合锐角截止的光学特性。另外,滤光片1、1c、1d、1e皆对波长大于420 nm的入射光的透射率大于80%,符合长波通滤光片的光学特性。由实验例3可知,依照图1所示的制造方法所制成的滤光片1、1c、1d、1e的厚度小于0.5 mm,可作为薄型的长波通滤光片。又,滤光片1、1c、1d、1e的厚度可介于0.2 mm至0.5 mm之间,且包含0.2 mm及0.5 mm此二端点。
综上所述,依据本发明的滤光片的制造方法及其所制成的滤光片,其包括一白玻璃成分组及一着色剂成分组。通过界定着色剂成分组包括0.2重量%至3重量%的镉、0.2重量%至5重量%的硫及0.2重量%至3重量%的硒,及分别以一第一温度及一第二温度进行处理,使所制成的滤光片的厚度小于等于0.5 mm,用以满足目前轻薄趋势的需求。
应注意的是,上述诸多实施例是为了便于说明而举例,本发明所主张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自应以申请专利范围所述为准,而非仅限于上述实施例。

Claims (24)

1.一种滤光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混合一白玻璃成分组及一着色剂成分组,所述着色剂成分组包括0.2重量%至3重量%的镉、0.2重量%至5重量%的硫及0.2重量%至3重量%的硒;
于一惰性气体气氛下以一第一温度烧结所述白玻璃成分组及所述着色剂成分组的混合物,以形成一均质化玻璃;以及
以一第二温度对所述均质化玻璃进行一热处理,所述第二温度小于所述第一温度,所述热处理的时间大于1小时,以形成一滤光片,且所述滤光片的厚度小于等于0.5mm,并具有一对入射光的透射率自10%提升至80%的预定吸收波长范围,所述预定吸收波长范围介于10nm至25nm,所述滤光片对波长大于420nm的入射光的透射率大于8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光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白玻璃成分组包括43重量%至53重量%的硅、0.5重量%至3重量%的硼、2重量%至5重量%的锶、7重量%至10重量%的钡、28重量%至30重量%的锌及5重量%至8重量%的碱金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光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白玻璃成分组还包括0.1重量%至5重量%的钙。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光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碱金属包括锂、钠、或钾。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光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滤光片的厚度介于0.2mm至0.5mm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光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惰性气体气氛包括一氮气气氛、一氦气气氛、一氖气气氛或一氩气气氛。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光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温度介于1200℃至1400℃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光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二温度介于400℃至700℃之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光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热处理的时间介于1小时至100小时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光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滤光片的半穿透波长介于390nm至460nm之间。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光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着色剂成分组包括2重量%至3重量%的镉、1重量%至2重量%的硫及0.2重量%至1重量%的硒。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光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白玻璃成分组包括43重量%至53重量%的硅、1.3重量%至1.8重量%的硼、3重量%至4重量%的锶、8重量%至9重量%的钡、28重量%至30重量%的锌及5重量%至8重量%的碱金属。
13.一种滤光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白玻璃成分组;及
一着色剂成分组,其包括0.2重量%至3重量%的镉、0.2重量%至5重量%的硫及0.2重量%至3重量%的硒;
其中,所述白玻璃成分组及所述着色剂成分组混合后,于一惰性气体气氛下以一第一温度烧结形成一均质化玻璃,并以一第二温度对所述均质化玻璃进行一热处理以形成所述滤光片,所述第二温度小于所述第一温度,且所述热处理的时间大于1小时;
其中,所述滤光片的厚度小于等于0.5mm,并具有一对入射光的透射率自10%提升至80%的预定吸收波长范围,所述预定吸收波长范围介于10nm至25nm,所述滤光片对波长大于420nm的入射光的透射率大于80%。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滤光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白玻璃成分组包括43重量%至53重量%的硅、0.5重量%至3重量%的硼、2重量%至5重量%的锶、7重量%至10重量%的钡、28重量%至30重量%的锌及5重量%至8重量%的碱金属。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滤光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白玻璃成分组还包括0.1重量%至5重量%的钙。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滤光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碱金属包括锂、钠、或钾。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滤光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滤光片的厚度介于0.2mm至0.5mm之间。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滤光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惰性气体气氛包括一氮气、一氦气、一氖气或一氩气。
19.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滤光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温度介于1200℃至1400℃之间。
20.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滤光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二温度介于400℃至700℃之间。
21.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滤光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热处理的时间介于1小时至100小时之间。
22.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滤光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滤光片的半穿透波长介于390nm至460nm之间。
23.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滤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着色剂成分组包括2重量%至3重量%的镉、1重量%至2重量%的硫及0.2重量%至1重量%的硒。
24.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滤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白玻璃成分组包括43重量%至53重量%的硅、1.3重量%至1.8重量%的硼、3重量%至4重量%的锶、8重量%至9重量%的钡、28重量%至30重量%的锌及5重量%至8重量%的碱金属。
CN202410146187.XA 2024-02-02 2024-02-02 一种滤光片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176871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46187.XA CN117687138B (zh) 2024-02-02 2024-02-02 一种滤光片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46187.XA CN117687138B (zh) 2024-02-02 2024-02-02 一种滤光片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87138A CN117687138A (zh) 2024-03-12
CN117687138B true CN117687138B (zh) 2024-06-04

Family

ID=901357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146187.XA Active CN117687138B (zh) 2024-02-02 2024-02-02 一种滤光片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87138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85722A (en) * 1972-06-20 1974-01-15 Corning Glass Works USE OF SiO{11 -NB{11 O{11 {11 AND/OR Ta{11 O{11 {11 GLASSES AS ULTRAVIOLET FILTERS
US3806349A (en) * 1969-05-28 1974-04-23 Hoya Glass Works Ltd Cds,se containing infrared transmitting zinc silicate glass
CN1340035A (zh) * 1999-02-12 2002-03-13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在370-425nm有光吸收锐截止的无色无机玻璃及其产品
CN1406895A (zh) * 2001-08-22 2003-04-02 舱壁玻璃公司 光学有色玻璃及其应用和光学锐截止滤光片
CN1406894A (zh) * 2001-08-22 2003-04-02 舱壁玻璃公司 光学有色玻璃及其应用和光学锐截止滤光片
JP2006182584A (ja) * 2004-12-27 2006-07-13 Asahi Techno Glass Corp 近赤外線カットフィルタガラス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2105555B4 (de) * 2022-03-09 2023-10-12 Schott Ag Filterglas, Filter sowi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Filterglase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06349A (en) * 1969-05-28 1974-04-23 Hoya Glass Works Ltd Cds,se containing infrared transmitting zinc silicate glass
US3785722A (en) * 1972-06-20 1974-01-15 Corning Glass Works USE OF SiO{11 -NB{11 O{11 {11 AND/OR Ta{11 O{11 {11 GLASSES AS ULTRAVIOLET FILTERS
CN1340035A (zh) * 1999-02-12 2002-03-13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在370-425nm有光吸收锐截止的无色无机玻璃及其产品
CN1406895A (zh) * 2001-08-22 2003-04-02 舱壁玻璃公司 光学有色玻璃及其应用和光学锐截止滤光片
CN1406894A (zh) * 2001-08-22 2003-04-02 舱壁玻璃公司 光学有色玻璃及其应用和光学锐截止滤光片
JP2006182584A (ja) * 2004-12-27 2006-07-13 Asahi Techno Glass Corp 近赤外線カットフィルタガラス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87138A (zh) 2024-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45097B (zh) 具有高可見光穿透之無砷尖晶石玻璃陶瓷
CN1676484A (zh) 玻璃陶瓷及其制备方法
WO2013105625A1 (ja) ガラス
CN105143130B (zh) 带有涂膜的玻璃、带有涂膜的化学强化玻璃、外部装饰部件和电子设备
US20050054515A1 (en) Optical colored glasses
CN1261381C (zh) 光学有色玻璃及其应用和光学锐截止滤光片
US20130069024A1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a near infrared cut filter glass
JP2006512274A (ja) ZnOベースのガラスセラミック
US6667259B2 (en) Optical colored glass, its use, and an optical long-pass cutoff filter
CN117687138B (zh) 一种滤光片及其制造方法
CN115286252B (zh) 一种ZnSe/ZnS核壳结构量子点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WO2017208679A1 (ja) 近赤外線吸収ガラス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WO2019039202A1 (ja) 近赤外線吸収ガラス
TWI887094B (zh) 薄型化濾光片及其製造方法
US20100252787A1 (en) High Visible/Infrared Transmittance Glass Composition
CN109195926B (zh) 近红外线吸收玻璃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KR102188860B1 (ko) 색변환 소재용 저융점 유리 조성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색변환 소재 제조방법
KR102165411B1 (ko) 색변환 소재용 저융점 유리 조성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적색 색변환 소재 제조방법
TWI573769B (zh) An optically colored glass which is transparent to visible light and infrared light, a composition of the glass,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3833228B (zh) 一种四价铬离子掺杂微晶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CN112551887B (zh) 一种红外锗锑酸盐玻璃及制备方法
WO2023026906A1 (ja) ガラス材の製造方法及びガラス材
CN112340997A (zh) 具有高效近红外发光的PbSe量子点掺杂的锂铝硅微晶玻璃、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585527A (zh) 一种Pb1-xSrxSe三元量子点掺杂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JP2005336024A (ja) 酸化インジウム含有ガラス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