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61866B - 梁体横移装置及梁体横移方法 - Google Patents
梁体横移装置及梁体横移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661866B CN117661866B CN202311785246.XA CN202311785246A CN117661866B CN 117661866 B CN117661866 B CN 117661866B CN 202311785246 A CN202311785246 A CN 202311785246A CN 117661866 B CN117661866 B CN 11766186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eam body
- adjusting
- base
- adjusting piece
- alo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11800 void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38 attenu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04G21/14—Conveying or assembling building elements
- E04G21/16—Tools or apparatus
- E04G21/162—Handles to carry construction block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0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 F16F15/04—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elastic means
- F16F15/06—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elastic means with metal springs
- F16F15/067—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elastic means with metal springs using only wound sp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梁体横移装置及梁体横移方法,其中梁体横移装置包括:基座、调节件和第一驱动件,基座具有能够沿第一方向移动的移动部;调节件间隔设于所述基座的上方,所述调节件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调节部和转动部,所述转动部转动连接于所述基座,所述调节件的顶面用于承载梁体,且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布的多个压力检测区,所述压力检测区用于检测所述梁体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压力分布;第一驱动件设于所述基座和所述调节件之间,所述第一驱动件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调节部,以驱动所述第一调节部绕所述转动部转动,使得调节件能够倾斜,而调节件上的梁体也随调节件的倾斜而倾斜,并减小倾覆的可能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重量分布不均匀梁体运输领域,特别涉及梁体横移装置及梁体横移方法。
背景技术
梁体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客观原因造成无法直接落位于设计位置,只能通过梁体横移方式对梁体进行输送,而部分梁体因为设计时的必要性,常常为左右重量分布不均的梁体,在梁体横移过程中,受到加速或减速时的惯性力影响,或者受到震动影响,均会影响梁体的整体受力,进而导致梁体失稳或倾覆,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相关技术中,常常通过斜撑等方式对梁体进行支撑加固,斜撑虽然固定可靠,但是安装繁琐,浪费了施工时间,降低施工效率,而且需要在梁体上进行局部固定,影响梁体本身的结构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梁体横移装置,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并保证梁体结构强度。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梁体横移方法。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梁体横移装置,包括:
基座,具有能够沿第一方向移动的移动部;
调节件,间隔设于所述基座的上方,所述调节件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调节部和转动部,所述转动部转动连接于所述基座,所述调节件的顶面用于承载梁体,且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布的多个压力检测区,所述压力检测区用于检测所述梁体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压力分布;
第一驱动件,设于所述基座和所述调节件之间,所述第一驱动件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调节部,以驱动所述第一调节部绕所述转动部转动。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梁体横移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梁体放置于调节件的压力检测区时,因为梁体左右两侧的重量分布不均匀导致梁体的重量较轻一侧会微微翘起,重量较重一侧则会平稳施压,所以压力检测区能够检测到梁体沿第一方向的压力分布,进而针对分布情况可以判断出梁体的倾覆趋势是重量较轻一侧向上转动,再通过第一驱动件倾斜调节件,并且梁体的较轻一侧位于较重一侧的下方,进而改变梁体的侧倾力矩,降低梁体倾覆的可能性,仅需倾斜调节件即可实现梁体的安全横移,节省了大量的梁体固定时间,梁体施工效率更高,并且无需对梁体结构进行破坏固定,提高了梁体的结构强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设于所述基座和所述调节件之间的第二驱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调节件还包括设于所述转动部远离所述第一调节部的第二调节部,所述第二驱动件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调节部,以驱动所述第二调节部绕所述转动部转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设于所述基座和所述调节件之间的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用于减少所述调节件的震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减震组件包括第一弹簧阻尼器和第二弹簧阻尼器,所述第一弹簧阻尼器及所述第二弹簧阻尼器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基座,二者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调节件,并且沿所述第一方向,二者的另一端分别位于所述转动部的两侧,所有弹簧阻尼器均处于拉伸或收缩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调节件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设置的加强板。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距离检测组件,所述距离检测组件设于所述基座或所述调节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首端,以检测所述基座至预设终点位置的距离。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调节件的调节角度为α,0<α≤30。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梁体横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静置梁体至调节件顶面的压力检测区,所述压力检测区检测梁体沿第一方向的压力分布;
S2:横移输送梁体至预设终点位置,根据梁体的压力分布,判断出梁体的倾倒趋势方向,通过调节件沿梁体倾倒趋势方向的反方向倾斜梁体。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梁体横移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倾斜梁体,实现梁体的防倾覆设置,梁体的施工更加安全,并且无须损伤梁体进行固定,提高了梁体的结构强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在S2中包括:
S21:控制梁体横移,输入梁体移动速度;
S22:在梁体沿第一方向加速或减速运动时,若梁体的惯性力方向与梁体倾倒趋势方向相同,则沿梁体倾倒趋势方向的反方向倾斜调节件;若梁体的惯性力方向与梁体倾倒趋势方向相反,则沿梁体倾倒趋势方向的反方向倾斜调节件或者不调节调节件。
和/或,S23:在梁体静置时,根据梁体沿第一方向的压力分布,判断出梁体的倾倒趋势方向,并通过调节件沿梁体倾倒趋势方向的反方向倾斜梁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
S3:在梁体的预设终点位置设置距离检测点位,通过距离检测件检测梁体至距离检测点位的实际距离L1,根据梁体移动速度计算梁体的减速安全距离L2,在L1=L2时,控制梁体减速。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相关技术中具有加强筋及安装空位的梁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梁体横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梁体横移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梁体横移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梁体水平放置转为倾斜时的压力分布示意图。
附图标号:
梁体100;加强筋110;安装空位120;
基座200;移动部210;
调节件300;第一调节部310;转动部320;第二调节部330;加强板340;
第一驱动件400;
第二驱动件500;
减震组件600;第一弹簧阻尼器610;第二弹簧阻尼器620;
距离检测组件7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若干指的是一个及一个以上,多个指的是两个及两个以上。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所示,相关技术中,梁体100存在受力不均的情况,例如,梁体100的一侧受力大于另一侧的受力,在此种情况下,需要在梁体100的一侧加设加强筋110,以增强梁体100的结构强度,并且,梁体100在安装时,存在于底部预留安装空位120的需要,以通过安装空位120与相应的柱体搭接,使得梁体100的顶面能够与柱体的顶面平齐,便于对在梁体100和柱体形成的平面内进行下一层的施工,并且安装空位120一般与加强筋110位于相反侧,以起到加强作用,但是进一步加重了梁体100重力的分布不均,安装空位120所在一侧轻于加强筋110所在一侧,并且安装空位120位于梁体100的底部,使得梁体100的底部不稳,进而使得梁体100存在朝向安装空位120所在一侧倾覆的风险。
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梁体100横移装置,包括:基座200、调节件300和第一驱动件400,基座200具有能够沿第一方向移动的移动部210;调节件300间隔设于基座200的上方,调节件300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调节部310和转动部320,转动部320转动连接于基座200,调节件300的顶面用于承载梁体100,且设有沿第一方向分布的多个压力检测区,压力检测区用于检测梁体100沿第一方向的压力分布;第一驱动件400设于基座200和调节件300之间,第一驱动件400传动连接于第一调节部310,以驱动第一调节部310绕转动部320转动,使得调节件300能够倾斜,而调节件300上的梁体100也随调节件300的倾斜而倾斜,并减小倾覆的可能性。
具体而言,参照图2、图3与图4所示,基座200可以是与梁体100等长或超出梁体100长度或短于梁体100长度的条形板,基座200或分座可以在底部设置驱动轮组、传动连接于驱动轮组的传动杆和传动连接于传动杆的动力源,动力源可以为电机或者内燃机或者其他动力设备,动力源驱动传动杆转动,转动杆进而带动驱动轮组转动,使得基座200沿第一方向移动,驱动轮组包括分别设于基座200或分座四角的四个轮子;并且,在基座200移动过程中,可以在基座200的移动路径铺设轨道,以辅助导向基座200的移动。
参照图2、图3与图4所示,调节件300呈板状,调节件300可以是与梁体100等长或超出梁体100长度或短于梁体100长度的条形板,调节件300间隔设于基座200的上方,转动部320为轴向垂直于第一方向且保持水平的转动轴,调节通过转动部320相对基座200转动。其中,转动部320也可以为球铰。调节板的顶面设有沿第一方向的多个压力检测区,通过独立的多个压力检测区对梁体100沿第一方向的压力进行检测,以得到梁体100的压力分布,并且在调节件300倾斜的过程中,梁体100对多个压力检测区的压力也会发生变化,其中,可以通过压力检测区的变化,确定调节件300的倾斜角度是否合适,例如,在水平状态下,梁体100沿第一方向的压力分布呈递减趋势时,可以倾斜梁体100,且梁体100的较重一侧高于较轻一侧,使得梁体100的压力分布均匀或压力差值减小。
参照图2与图3所示,第一驱动件400为伸缩杆,具体可以为液压伸缩杆,其中第一驱动件40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通过多个第一驱动件400协同倾斜调节件300,第一驱动件400具有伸缩端,伸缩端铰接于调节件300的第一调节部310,使得伸缩端驱动调节件300转动时,伸缩端能够相对第一调节部310转动,不会导致干涉,调节件300能够顺利转动。其中,第一驱动件400能够在垂直于转动部320轴线的竖直平面内相对第一调节部310转动,即第一驱动件400伸缩端与第一调节部310的铰接轴向平行于转动部320的转动轴线。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基座200包括两个分座,两个分座分别设置于梁体100的两端,调节件300也包括两个分板,两个分板分别间隔设置于两个分座的上方,第一驱动件400也包括两个伸缩杆,一伸缩杆设于一分座和对应于此分座的分板之间,另一伸缩杆设于另一分座和对应于此分座的另一分板之间,两伸缩杆同步伸缩,以实现调节件300的转动。其中,基座200也可以包括三个乃至更多分座,相应的,调节件300也可以包括多个分板,分板的数量与分座的数量一一对应,或者分板的数量少于分座的数量,而第一驱动件400也包括多个伸缩杆,分别设置于分座与对应的分板之间。
值得理解的是,参照图5所示,在梁体100放置于调节件300的压力检测区时,因为梁体100左右两侧的重量分布不均匀导致梁体100的重量较轻一侧会微微翘起,重量较重一侧则会平稳施压,所以压力检测区能够检测到梁体100沿第一方向的压力分布,进而针对分布情况可以判断出梁体100的侧覆趋势是重量较轻一侧向上转动,再通过第一驱动件400倾斜调节件300,并且梁体100的较轻一侧位于较重一侧的下方,进而改变梁体100的侧倾力矩,降低梁体100侧覆的可能性,仅需倾斜调节件300即可实现梁体100的安全横移,节省了大量的梁体100固定时间,梁体100施工效率更高,并且无需对梁体100结构进行破坏固定,提高了梁体100的结构强度。
参照图3与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设于基座200和调节件300之间的第二驱动件500,沿第一方向,调节件300还包括设于转动部320远离第一调节部310的第二调节部330,第二驱动件500传动连接于第二调节部330,以驱动第二调节部330绕转动部320转动。
值得理解的是,第二驱动件500与第一驱动件400沿相反的方向对调节件300进行调节,在第一驱动件400调节时,通过第二驱动件500减少第二调节部330所在一侧的震动幅度,对调节件300沿第一方向的第一调节部310和第二调节部330均进行固定,使得调节件300的震动幅度更小,调节件300倾斜过程中对梁体100的影响更小。并且,第一驱动件400和第二驱动件500一同对调节件300进行调节,相较于单一驱动件而言,两个驱动件的共同作用,其负载要求更低,使用及购买更加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件500也为伸缩杆,具体可以为液压伸缩杆,第二驱动件500的伸缩方向与第一驱动件400的伸缩方向相反,例如,在第一驱动件400伸出时,第二驱动件500收缩,而在第一驱动件400收缩时,第二驱动件500伸出。其中,第二驱动件50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通过多个第二驱动件500协同倾斜调节件300,第二驱动件500具有伸缩端,伸缩端铰接于调节件300的第二调节部330,使得伸缩端驱动调节件300转动时,伸缩端能够相对第二调节部330转动,不会导致干涉,调节件300能够顺利转动。其中,第二驱动件500能够在垂直于转动部320轴线的竖直平面内相对第二调节部330转动,即第二驱动件500伸缩端与第二调节部330的铰接轴向平行于转动部320的转动轴线。
参照图2、图3与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设于基座200和调节件300之间的减震组件600,减震组件600用于减少调节件300的震动。
需要说明的是,梁体100在运输及通过调节件300倾斜的过程中,梁体100可能受到震动因素的影响,而假若梁体100受到惯性力的作用朝向倾覆方向侧覆,若再受到震动影响,易造成梁体100受力不可控,使得梁体100倾覆风险进一步地增大,故需要减小梁体100的震动,进而减少影响梁体100倾覆的风险因素。
值得理解的是,调节件300通过减震组件600与基座200相连,在基座200移动时的震动传递至调节件300时,被减震组件600所削弱,进而降低调节件300的震动,使得调节件300上的梁体100所受到的震动幅度更小,减小梁体100倾覆的风险。
在本实施例中,减震组件600包括第一弹簧阻尼器610和第二弹簧阻尼器620,第一弹簧阻尼器610及第二弹簧阻尼器620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基座200,二者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调节件300,并且沿第一方向,二者的另一端分别位于转动部320的两侧,所有弹簧阻尼器均处于拉伸或收缩状态。值得理解的是,通过弹簧阻尼器进行减震,进而降低梁体100的震动,减小梁体100的倾覆风险,在梁体100的倾斜过程中,也能够通过弹簧阻尼器减小倾斜过程中的震动,并且因为阻尼及弹簧弹性力的存在,调节件300在倾斜过程中,更加平稳,而不会出现骤然上升转动的情况,使用更加安全,特别是在移动过程中,调节件300倾斜梁体100更加平稳,使用时梁体100的倾覆风险更低。具体而言,第一弹簧阻尼器610及第二弹簧阻尼器620的一端与基座200铰接,另一端与调节件300铰接。
其中,第一弹簧阻尼器610与调节部转动相连的另一端位于转动部320沿第一方向的一侧,和第二弹簧阻尼器620与调节部转动相连的另一端位于转动部320沿第一方向的另一侧,并且所有弹簧阻尼器均处于拉伸或收缩状态,以所有弹簧阻尼器均处于拉伸状态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在第一驱动件400驱动调节件300绕转动部320转动时,位于转动一侧的第一弹簧阻尼器610将进一步地拉伸,其弹性力进一步地增大,而另一侧的第二弹簧阻尼器620将由拉伸状态变为自由状态再变为压缩状态。具体而言,在第二弹簧由拉伸状态转为自由状态的过程中,第二弹簧阻尼器620的弹性力方向与第一弹簧阻尼器610的弹性力方向相反,二者的弹性力能够相互抵消部分,调节件300在初始倾斜过程中更加方便,第一驱动件400所需要施加的转动力更小;而在第二弹簧阻尼器620的弹簧由自由状态转为压缩状态的过程中,二者的弹性力将共同对调节件300的倾斜进行限制,第一驱动件400需要施加更加大的力才能克服第一弹簧阻尼器610和第二弹簧阻尼器620的弹性力,第一驱动件400施加给调节件300的转动速度更低,调节件300的转动更加平稳,并且第一弹簧阻尼器610和第二弹簧阻尼器620还起到限制调节件300转动角度的作用,使得调节件300能够在安全区间范围内进行转动。例如,在本实施例中,调节件300的转动角度为α,调节件300的转动角度范围为0<α≤30。
参照图2、图3与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调节件300具有沿第一方向的设置的加强板340。
需要说明的是,调节件300沿第一方向以转动部320为分界形成第一部和第二部,因为第一弹簧阻尼器610和第二弹簧阻尼器620分别位于转动部320的两侧,第一弹簧阻尼器610连接于第一部,第二弹簧阻尼器620连接于第二部,第一弹簧阻尼器610和第二弹簧阻尼器620处于拉伸状态或压缩状态,使得第一部和第二部具有同向的弹性力,使得调节件300的受力分布不均。
值得理解的是,通过在调节件300上设置沿第一方向的加强板340,以加强调节件300沿第一方向的结构强度,通过加强板340抵消第一弹簧阻尼器610和第二弹簧阻尼器620施加的弹性力,调节件300的结构强度更高。并且,在调节件300的顶面设置沿第一方向的加强板340,加强板340能够对放置的梁体100进行限位,更方便梁体100摆放。
参照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距离检测组件700,距离检测组件700设于基座200或调节件300沿第一方向的首端,以检测基座200至预设终点位置的距离。
其中,预设终点位置是指:梁体100需要进行安装的位置。
值得理解的是,通过距离检测件检测基座200与预设终点位置之间的距离,便于根据此距离自动调节基座200的移动速度,例如,在距离预设终点位置一定距离时,自动对基座200进行梯次减速或匀减速,使得基座200减速时所受的惯性力更低,进而降低惯性力对梁体100的影响,减小梁体100的倾覆风险。
参照图5所示,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梁体100横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静置梁体100至调节件300顶面的压力检测区,压力检测区检测梁体100沿第一方向的压力分布;
S2:横移输送梁体100至预设终点位置,根据梁体100的压力分布,判断出梁体100的倾倒趋势方向,通过调节件300沿梁体100倾倒趋势方向的反方向倾斜梁体100。
具体而言,调节件300的顶面保持水平,然后将梁体100静置于调节件300顶面的压力检测区内,通过压力检测区检测到调节件300顶面的压力分布,梁体100底部的压力分布不均,并且将沿第一方向递增或递减,进而通过压力分布的方向,判断出梁体100底部较轻一端将易向上移动,并以梁体100底部较重一端为转动中心,使得梁体100倾覆,即判断出梁体100的倾斜趋势方向,然后,根据梁体100的倾斜趋势方向,对调节件300进行调节,使得调节件300的顶面沿梁体100倾倒趋势方向的反方向倾斜,使得梁体100沿梁体100倾倒趋势方向的反方向倾斜,实现梁体100的防倾覆。
其中,调节件300可以是调节至多个压力检测区的压力分布基本均匀,或者是直接控制调节件300转动的角度,或者结合二者共同进行限制,例如,使用者预输入调节件300转动的角度,在调节件300转动的过程中,如果压力检测区的压力分布基本均匀,则停止转动,以现有角度作用实施角度,或者若压力检测区的压力分布始终不均匀仅在降低状态,则调节件300持续转动至预输入的角度,此外,如果使用者沿梁体100倾倒趋势方向倾斜梁体100时,则调节件300不进行调节。
值得理解的是,通过倾斜梁体100,实现梁体100的防倾覆设置,梁体100的施工更加安全,并且无须损伤梁体100进行固定,提高了梁体100的结构强度。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S2中包括:
S21:控制梁体100横移,输入梁体100移动速度;
S22:在梁体100沿第一方向加速或减速运动时,若梁体100的惯性力方向与梁体100倾倒趋势方向相同,则沿梁体100倾倒趋势方向的反方向倾斜调节件300;若梁体100的惯性力方向与梁体100倾倒趋势方向相反,则沿梁体100倾倒趋势方向的反方向倾斜调节件300或者不调节调节件300。
和/或,S23:在梁体100静置时,根据梁体100沿第一方向的压力分布,判断出梁体100的倾倒趋势方向,并通过调节件300沿梁体100倾倒趋势方向的反方向倾斜梁体100。
值得理解的是,调节件300可以是在梁体100的移动过程中对梁体100进行倾斜,或者是在梁体100静置时,就将梁体100倾斜,然后再进行运输,使用方法多样,可按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例如,在梁体100加速时,如果梁体100的惯性力方向与梁体100倾倒趋势方向相同,则需要在梁体100静置时,预先将梁体100倾斜;而如果梁体100的惯性力方向与梁体100倾倒趋势方向相反,则无需在加速及匀速运动过程中倾斜梁体100,而仅需在梁体100减速过程中,沿梁体100倾倒趋势方向的反方向倾斜调节件300,进而倾斜调节件300上的梁体100。
参照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
S3:在梁体100的预设终点位置设置距离检测点位,通过距离检测件检测梁体100至距离检测点位的实际距离L1,根据梁体100移动速度计算梁体100的减速安全距离L2,在L1=L2时,控制梁体100减速。
值得理解的是,梁体100的预设终点位置设置距离检测点位,距离检测件为激光测距器,激光测距器通过发射激光至距离检测点位,进而检测距离检测件至距离检测点位的距离,便于对基座200的移动速度进行控制,进而减小基座200在减速时所受的惯性力影响,降低梁体100的倾覆风险。
下面以一个具体的实施例进行示例性说明,以下说明不构成对本方案的具体限制,具体内容如下:
参照图5所示,首先,吊装具有加强筋110及安装空位120的梁体100至调节件300的顶面,且梁体100的加强筋110所在一侧位于调节件300沿第一方向的首端,而安装空位120所在一侧位于调节件300沿第一方向的末端,此时,梁体100底部的压力分布为沿第一方向压力递增,进而知晓梁体100的倾倒趋势方向为顺时针方向,若此时,梁体100沿第一方向加速运动,则梁体100更易倾覆,故,需要提前倾斜调节件300,第一驱动件400位于调节件300沿第一方向的首端,此时第一驱动件400需要收缩,以将调节件300沿第一方向的首端下降,而末端上升,以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即调节件300调节梁体100沿梁体100倾倒趋势方向的反方向倾斜,使得梁体100不易倾覆。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Claims (9)
1.一种梁体横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具有能够沿第一方向移动的移动部;
调节件,间隔设于所述基座的上方,所述调节件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调节部和转动部,所述转动部转动连接于所述基座,所述调节件的顶面用于承载梁体,且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布的多个压力检测区,所述压力检测区用于检测所述梁体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压力分布;
第一驱动件,设于所述基座和所述调节件之间,所述第一驱动件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调节部,以驱动所述第一调节部绕所述转动部转动;
设于所述基座和所述调节件之间的第二驱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调节件还包括设于所述转动部远离所述第一调节部的第二调节部,所述第二驱动件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调节部,以驱动所述第二调节部绕所述转动部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体横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基座和所述调节件之间的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用于减少所述调节件的震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梁体横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组件包括第一弹簧阻尼器和第二弹簧阻尼器,所述第一弹簧阻尼器及所述第二弹簧阻尼器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基座,二者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调节件,并且沿所述第一方向,二者的另一端分别位于所述转动部的两侧,所有弹簧阻尼器均处于拉伸或收缩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梁体横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设置的加强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体横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距离检测组件,所述距离检测组件设于所述基座或所述调节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首端,以检测所述基座至预设终点位置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体横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的调节角度为α,0<α≤30。
7.一种梁体横移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梁体横移装置,还包括如下步骤:
S1:静置梁体至调节件顶面的压力检测区,所述压力检测区检测梁体沿第一方向的压力分布;
S2:横移输送梁体至预设终点位置,根据梁体的压力分布,判断出梁体的倾倒趋势方向,通过调节件沿梁体倾倒趋势方向的反方向倾斜梁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梁体横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2中包括:
S21:控制梁体横移,输入梁体移动速度;
S22:在梁体沿第一方向加速或减速运动时,若梁体的惯性力方向与梁体倾倒趋势方向相同,则沿梁体倾倒趋势方向的反方向倾斜调节件;若梁体的惯性力方向与梁体倾倒趋势方向相反,则沿梁体倾倒趋势方向的反方向倾斜调节件或者不调节调节件;
和/或,S23:在梁体静置时,根据梁体沿第一方向的压力分布,判断出梁体的倾倒趋势方向,并通过调节件沿梁体倾倒趋势方向的反方向倾斜梁体。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梁体横移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S3:在梁体的预设终点位置设置距离检测点位,通过距离检测件检测梁体至距离检测点位的实际距离L1,根据梁体移动速度计算梁体的减速安全距离L2,在L1=L2时,控制梁体减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785246.XA CN117661866B (zh) | 2023-12-22 | 2023-12-22 | 梁体横移装置及梁体横移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785246.XA CN117661866B (zh) | 2023-12-22 | 2023-12-22 | 梁体横移装置及梁体横移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661866A CN117661866A (zh) | 2024-03-08 |
CN117661866B true CN117661866B (zh) | 2024-08-06 |
Family
ID=900808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785246.XA Active CN117661866B (zh) | 2023-12-22 | 2023-12-22 | 梁体横移装置及梁体横移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661866B (zh)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5573717U (zh) * | 2016-05-16 | 2016-09-14 | 曾凯涛 | 一种桥梁运输专用的高安全性运梁炮车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SE9701443L (sv) * | 1997-04-18 | 1998-02-23 | Scania Cv Ab | Anordning för ett fordon |
CN2931190Y (zh) * | 2006-06-13 | 2007-08-08 | 现代农装株洲联合收割机有限公司 | 一种橡胶履带运输机全液压驱动运输车 |
KR101688773B1 (ko) * | 2016-06-03 | 2016-12-22 | 박용필 | 반전식 프리스트레스 도입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구조물의 보강 및 복원 방법 |
EP3718812A1 (de) * | 2019-04-03 | 2020-10-07 |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 Selbstausrichtende werkzeugführung |
RU201008U1 (ru) * | 2020-07-20 | 2020-11-23 |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КАЗЕННОЕ ВОЕН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Военная академия Ракетных войск 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ого назначения имени Петра Великого МИНИСТЕРСТВА ОБОРОНЫ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 Двухзвенное транспортное средство с автоматической системой стабилизации грузовой платформы для транспортировки длинномерных грузов |
CN213115567U (zh) * | 2020-07-28 | 2021-05-04 | 山东国佲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装配式建筑中运输装置 |
CN112663825B (zh) * | 2020-12-30 | 2023-06-09 | 北京城乡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预制空心墙板及预制空心板剪力墙的其施工方法 |
CN215171827U (zh) * | 2021-02-20 | 2021-12-14 | 天津市裕昇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建筑结构的减震装置 |
CN114455282B (zh) * | 2022-02-09 | 2024-07-05 | 中国化学工程第七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定距离输送式建筑预制件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
CN217353651U (zh) * | 2022-06-01 | 2022-09-02 | 武汉飞虹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于钢砼组合梁顶推法施工的限位系统 |
CN115560730A (zh) * | 2022-09-16 | 2023-01-03 | 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维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CN115490158B (zh) * | 2022-10-18 | 2024-11-12 | 意特利(滁州)智能数控科技有限公司 | 模块化双横梁整体发货吊具 |
CN219622303U (zh) * | 2023-04-02 | 2023-09-01 | 安徽拓普丰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建筑施工的卸料平台 |
CN117163817B (zh) * | 2023-11-02 | 2024-01-23 | 山西省安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预制箱梁吊装装置及方法 |
-
2023
- 2023-12-22 CN CN202311785246.XA patent/CN11766186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5573717U (zh) * | 2016-05-16 | 2016-09-14 | 曾凯涛 | 一种桥梁运输专用的高安全性运梁炮车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661866A (zh) | 2024-03-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0327744B1 (ko) | 크레인용 방진 시스템 | |
CN105473489B (zh) | 用于电梯轿厢的支承设备 | |
CN105329825B (zh) | 一种并联悬吊平台偏载调整机构及方法 | |
CN112469897B (zh) | 用于风能设施塔架的减振器的安装方法和安装系统 | |
CN206358518U (zh) | 一种超宽构件运输装置 | |
CN117661866B (zh) | 梁体横移装置及梁体横移方法 | |
JP2002104614A (ja) | スタッカークレーン | |
JP2001048451A (ja) |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 |
JP3342355B2 (ja) | クレーン | |
KR102133307B1 (ko) | 수평 유지 장치가 구비된 모노레일 차량 | |
JP2002173284A (ja) | エレベータのローラガイド制御装置 | |
JP2572724B2 (ja) | コンテナクレーンの荷振れ時の旋回動作防止装置 | |
JPH10250978A (ja) | 天井走行車 | |
CN219507496U (zh) | 一种可调平衡式起重机 | |
JPH0867465A (ja) | エレベータかごの傾き調整装置 | |
JP2891563B2 (ja) | 積載装置の揺動減衰装置 | |
JP4410641B2 (ja) | 車両用可動防振架台 | |
JP2004107041A (ja) | 吊荷装置 | |
JP2000001815A (ja) | 橋梁の制振構造 | |
WO2007018487A2 (en) | Overhead crane | |
JP2004232446A (ja) | 駐車塔の昇降装置 | |
JPH06115899A (ja) | テーブル機構 | |
KR102477431B1 (ko) | 소방 사다리차의 턴테이블 밸런스 조절 장치 | |
CN110239569A (zh) | 一种悬挂式轨道交通系统 | |
KR100412472B1 (ko) | 자동차의 루프 캐리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