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7647540A - 柔性电路板缺陷的检测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柔性电路板缺陷的检测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47540A
CN117647540A CN202311547159.0A CN202311547159A CN117647540A CN 117647540 A CN117647540 A CN 117647540A CN 202311547159 A CN202311547159 A CN 202311547159A CN 117647540 A CN117647540 A CN 1176475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flexible circuit
image
light
light intens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4715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吉东
陈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ichangsheng Circui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ichangsheng Circui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ichangsheng Circui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ichangsheng Circui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54715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47540A/zh
Publication of CN1176475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47540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8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 G01N21/95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shape of the object to be examined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8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 G01N21/8806Specially adapted optical and illumination featur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8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 G01N21/8851Scan or image 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e.g. for scan signal adjustment, for detecting different kinds of defects, for compensating for structures, markings, edg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8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 G01N21/8851Scan or image 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e.g. for scan signal adjustment, for detecting different kinds of defects, for compensating for structures, markings, edges
    • G01N2021/8887Scan or image 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e.g. for scan signal adjustment, for detecting different kinds of defects, for compensating for structures, markings, edges based on image processing techniqu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atholog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电路板缺陷的检测系统及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当检测到当前对透明玻璃板拍摄到的第一图像中含有柔性电路板时,分析第一图像中的柔性电路板的线路最窄间距和颜色的深浅程度;基于线路最窄间距和颜色的深浅程度,确定对应的第一光强和第二光强;控制发光装置以第一光强进行发光,并控制摄像头对透明玻璃板上的柔性电路板进行拍摄,得到第二图像;控制发光装置以第二光强进行发光,并控制摄像头对透明玻璃板上的柔性电路板进行拍摄,得到第三图像;基于第二图像和第三图像中的柔性电路板区域两者的亮度变化信息,得到柔性电路板的缺陷检测结果。本发明能够检测出柔性电路板的内部缺陷。

Description

柔性电路板缺陷的检测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电路板缺陷的检测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如今,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满足了电子产品向高密度、轻量化、小型化、高可靠方向发展的需求,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如航天、军事、消费电子等多个领域。柔性电路板因其生产工艺复杂,缺陷种类和形态多样。对于柔性电路板的缺陷检测问题,目前主要有人工目检方法和自动光学检测方法。自动光学检测通过采集柔性电路板的表面图像,通过图像处理和计算机图形学的检测算法进行缺陷检测。相较于人工目检,自动光学检测效率高,精度高,成本低,分为基于传统数字图像处理的方法和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两类。
其中,基于传统数字图像处理的检测方法是自动光学检测中主流的方法,主要的过程一般是:通过灯具对柔性电路板的表面进行照亮,接着通过摄像头对柔性电流板的表面进行拍照得到柔性电路板表面的图像,然后通过模板匹配、特征分析或者是神经网络模型识别等方法来对图像进行分析,从而得到柔性电路板的缺陷检测结果。但柔性电路板缺陷本身呈现出比较复杂的特征,尤其是柔性电路板在制造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很多小气泡或者是电路板的层与层之间存在空隙等问题;其中,小气泡是由于线间距过窄(即线路与线路之间的区域容日产生小气泡),且焊料和基板上可能会有空气或水分的存在,这样经过加热后产生容易在线路与线路之间产生小气泡;而当层与层之间粘合力不够时会导致层与层之间存在空隙,这些空隙产生在线路与线路之间时会影响线路之间的绝缘隔离性能。所以上述的这些缺陷都可能会导致柔性电路板内部的线路之间的绝缘隔离性能不够理想,甚至达不到绝缘隔离安全要求。但目前的基于图像的柔性电路板缺陷技术一般只能够对柔性电路板的表面缺陷进行检测,并不能够很好地检测出上述柔性电路板的内部缺陷(如小气泡或空隙),导致对柔性电路板内部缺陷的检测效果不够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电路板缺陷的检测系统及方法,能够对柔性电路板的小气泡和层与层之间的空隙等相关内部缺陷进行检测,从而能够提高对柔性电路板的内部缺陷的检测效果。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电路板缺陷的检测系统,包括:传送装置、发光装置、透明玻璃板、摄像头及控制装置;
所述传送装置用于将柔性电路板运送至所述透明玻璃板上,并根据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缺陷检测结果将所述透明玻璃板上的所述柔性电路板运送至相应工位;所述发光装置位于所述透明玻璃板的下方,且所述发光装置的发光部正对所述透明玻璃板;所述摄像头位于所述透明玻璃板的上方,且所述摄像头正对所述透明玻璃板;
所述控制装置,其与所述摄像头、所述发光装置及所述传送装置连接,其用于:
获取所述摄像头当前对所述透明玻璃板拍摄到的第一图像;
当检测到所述第一图像中含有柔性电路板时,控制所述传送装置暂停驱动工作,并分析所述第一图像中的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线路最窄间距和颜色的深浅程度;
基于所述线路最窄间距和所述颜色的深浅程度,确定对应的第一光强和第二光强;所述第一光强和所述第二光强不同;
控制所述发光装置以所述第一光强进行发光,并控制所述摄像头对所述透明玻璃板上的所述柔性电路板进行拍摄,得到第二图像;
控制所述发光装置以所述第二光强进行发光,并控制所述摄像头对所述透明玻璃板上的所述柔性电路板进行拍摄,得到第三图像;
基于所述第二图像和所述第三图像中的柔性电路板区域两者各个部分的亮度变化信息,得到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缺陷检测结果。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传送装置包括: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第一驱动装置及第二驱动装置;
所述第一传送带的顶面高于所述第二传送带的顶面,所述透明玻璃板倾斜设置于所述第一传送带的尾端与所述第二传送带的首端之间,且所述透明玻璃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传送带的尾端的顶面平齐,所述透明玻璃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传送带的首端的顶面平齐;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传送带驱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传送带驱动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控制装置在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二图像和所述第三图像中的柔性电路板区域两者各个部分的亮度变化信息,得到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缺陷检测结果时,具体用于:
从所述第二图像确定第一柔性电路板区域,并从所述第三图像确定第二柔性电路板区域;
将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区域和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区域调整至同样尺寸;
去除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区域和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区域两者中的亮度值低于预设亮度阈值的像素点;
以预设尺寸的滑动窗口分别对去除像素点后的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区域和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区域按照预设顺序进行滑动截图,分别得到多个第一图像块和多个第二图像块;多个所述第一图像块与多个所述第二图像块按照所述预设顺序一一对应;
计算每个所述第一图像块和对应的所述第二图像块两者的平均像素亮度值的差值;
判断计算得到的所有的所述两者的平均像素亮度值的差值中是否有异常值;
若是,则判断该异常值所对应的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图像块所在的区域存在缺陷;
若否,则判断所述柔性电路板不存在缺陷。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控制装置在用于所述基于所述线路最窄间距和所述颜色的深浅程度,确定对应的第一光强和第二光强时,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线路最窄间距和所述颜色的深浅程度,计算表征所述柔性电路板的透光影响程度的透光影响因子;
基于所述透光影响因子所在的数值等级,确定对应的第一光强和第二光强;其中,所述透光影响因子的数值等级,与所述第一光强和所述第二光强两者预设有映射关系。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控制装置在用于所述基于所述线路最窄间距和所述颜色的深浅程度,计算表征所述柔性电路板的透光影响程度的透光影响因子时,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颜色的深浅程度,获取对应的颜色透光影响系数p;
将所述线路最窄间距的数值d和所述颜色透光影响系数p输入至以下公式,来计算表征所述柔性电路板的透光影响程度的透光影响因子T:
T=e-(k1*d)*e-(k2*p)*t0;
其中,k1和k2是不同的预设的常数,t0是基准透光率。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在所述基于所述第二图像和所述第三图像中的柔性电路板区域两者各个部分的亮度变化信息,得到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缺陷检测结果之后,所述控制装置还用于:
若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缺陷检测结果为存在缺陷,则控制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二传送带,以让所述第二传送带将所述柔性电路板传送至缺陷板回收工位,并控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传送带,以让所述第一传送带将新的待检测的柔性电路板传送至所述透明玻璃板上;
若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缺陷检测结果为不存在缺陷,则控制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二传送带,以让所述第二传送带将所述柔性电路板传送至合格板收集工位,并控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传送带,以让所述第一传送带将新的待检测的柔性电路板传送至所述透明玻璃板上。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对应提供了一种柔性电路板缺陷的检测方法,其应用于上述的柔性电路板缺陷的检测系统,包括:
获取所述摄像头当前对所述透明玻璃板拍摄到的第一图像;
当检测到所述第一图像中含有柔性电路板时,控制所述传送装置暂停驱动工作,并分析所述第一图像中的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线路最窄间距和颜色的深浅程度;
基于所述线路最窄间距和所述颜色的深浅程度,确定对应的第一光强和第二光强;所述第一光强和所述第二光强不同;
控制所述发光装置以所述第一光强进行发光,并控制所述摄像头对所述透明玻璃板上的所述柔性电路板进行拍摄,得到第二图像;
控制所述发光装置以所述第二光强进行发光,并控制所述摄像头对所述透明玻璃板上的所述柔性电路板进行拍摄,得到第三图像;
基于所述第二图像和所述第三图像中的柔性电路板区域两者各个部分的亮度变化信息,得到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缺陷检测结果。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基于所述第二图像和所述第三图像中的柔性电路板区域两者各个部分的亮度变化信息,得到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缺陷检测结果,包括:
从所述第二图像确定第一柔性电路板区域,并从所述第三图像确定第二柔性电路板区域;
将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区域和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区域调整至同样尺寸;
去除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区域和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区域两者中的亮度值低于预设亮度阈值的像素点;
以预设尺寸的滑动窗口分别对去除像素点后的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区域和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区域按照预设顺序进行滑动截图,分别得到多个第一图像块和多个第二图像块;多个所述第一图像块与多个所述第二图像块按照所述预设顺序一一对应;
计算每个所述第一图像块和对应的所述第二图像块二者的平均像素亮度值的差值;
判断计算得到的所有的所述二者的平均像素亮度值的差值中是否有异常值;
若是,则判断该异常值所对应的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图像块所在的区域存在缺陷;
若否,则判断所述柔性电路板不存在缺陷。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基于所述线路最窄间距和所述颜色的深浅程度,确定对应的第一光强和第二光强,包括:
基于所述线路最窄间距和所述颜色的深浅程度,计算表征所述柔性电路板的透光影响程度的透光影响因子;
基于所述透光影响因子所在的数值等级,确定对应的第一光强和第二光强;其中,所述透光影响因子的数值等级,与所述第一光强和所述第二光强两者预设有映射关系。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基于所述线路最窄间距和所述颜色的深浅程度,计算表征所述柔性电路板的透光影响程度的透光影响因子,包括:
根据所述颜色的深浅程度,获取对应的颜色透光影响系数p;
将所述线路最窄间距的数值d和所述颜色透光影响系数p输入至以下公式,来计算表征所述柔性电路板的透光影响程度的透光影响因子T:
T=e-(k1*d)*e-(k2*p)*t0;
其中,k1和k2是不同的预设的常数,t0是基准透光率。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根据分析出来的柔性电路板的线路最窄间距和颜色的深浅程度,来得到当前的柔性电路板的透光影响程度,从而根据柔性电路板的透光影响程度来采取合适的第一光强和第二光强对柔性电路板进行照亮,使得柔性电路板在被不同光强的第一光强和第二光强的光照射后,能够不同程度的透光而被摄像头拍到,从而可以得到两张不同图像亮度的图像,由于发光装置的发光是不可能完全均匀的,因此得到的两张图像的不同位置的亮度也是不均匀的,所以单纯通过某一张图像的亮度分布情况很难准确分析出柔性电路板是否存在内部缺陷;而由于相同材质且相同构造的部位,其透光系数一样,因此在相同的光强变化幅度(即光强差)的照射下,其亮度变化程度(相当于亮度差)基本是一样的,而对于存在小气泡或空隙等内部缺陷的区域,其透光系数与柔性电路板其他的地方的透光系数不一样,因此在相同的光强变化幅度(即光强差)的照射下,这些存在内部缺陷的地方的亮度变化程度(相当于亮度差)与其他正常的地方的亮度变化程度不一样,所以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比对这两张图像中的柔性电路板区域两者各个部分的亮度变化信息,那么可以判断出所述柔性电路板是否存在内部缺陷。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对柔性电路板的小气泡和层与层之间的空隙等相关内部缺陷进行检测,从而能够提高对柔性电路板的内部缺陷的检测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电路板缺陷的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电路板缺陷的检测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电路板缺陷的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电路板缺陷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与图2,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电路板缺陷的检测系统,所述柔性电路板缺陷的检测系统包括:传送装置10、发光装置11、透明玻璃板14、摄像头12及控制装置13。所述传送装置10用于将柔性电路板运送至所述透明玻璃板14上,并根据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缺陷检测结果将所述透明玻璃板14上的所述柔性电路板运送至相应工位,其中,若检测到柔性电路板存在缺陷,则将柔性电路板传送至缺陷板回收工位;若检测到柔性电路板不存在缺陷,则将柔性电路板传送至合格板收集工位。所述发光装置11位于所述透明玻璃板14的下方,且所述发光装置11的发光部正对所述透明玻璃板14;所述摄像头12位于所述透明玻璃板14的上方,且所述摄像头12正对所述透明玻璃板14,这样位于所述透明玻璃板14上的柔性电路板能够被下方的发光装置11照亮,从而被正对准所述透明玻璃板14的摄像头12进行拍摄;所述控制装置13与所述摄像头12、所述发光装置11及所述传送装置10三者连接,所述控制装置13用于控制所述三者的工作,所述控制装置13还用于:
获取所述摄像头12当前对所述透明玻璃板14拍摄到的第一图像;
当检测到所述第一图像中含有柔性电路板时,控制所述传送装置10暂停驱动工作,并分析所述第一图像中的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线路最窄间距和颜色的深浅程度;
基于所述线路最窄间距和所述颜色的深浅程度,确定对应的第一光强和第二光强;所述第一光强和所述第二光强不同;
控制所述发光装置11以所述第一光强进行发光,并控制所述摄像头12对所述透明玻璃板14上的所述柔性电路板进行拍摄,得到第二图像;
控制所述发光装置11以所述第二光强进行发光,并控制所述摄像头12对所述透明玻璃板14上的所述柔性电路板进行拍摄,得到第三图像;
基于所述第二图像和所述第三图像中的柔性电路板区域两者各个部分的亮度变化信息,得到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缺陷检测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柔性电路板是以聚酰亚胺或聚酯薄膜为基材制成的,柔性电路板的基材由于比较薄,是可以一定程度透光的,至于柔性电路板上分布有线路的区域,则不透光。因此对于柔性电路板没有分布有线路的区域,通过根据分析出来的柔性电路板的线路最窄间距和颜色的深浅程度,来得到当前的柔性电路板的透光影响程度,从而根据柔性电路板的透光影响程度来采取合适的第一光强和第二光强对柔性电路板进行照亮(即确保第一光强和第二光强能够对柔性电路板的基材的每个没有线路的区域都能做到比较明显的透光,从而被摄像头12能够成像有相关的亮度信息),使得柔性电路板在被不同光强的第一光强和第二光强的光照射后,能够不同程度的透光而被摄像头12拍到,从而可以得到两张不同图像亮度的图像,由于发光装置11的发光是不可能完全均匀的,因此得到的两张图像的不同位置的亮度也是不均匀的,所以单纯通过某一张图像的亮度分布情况很难准确分析出柔性电路板是否存在内部缺陷;而由于相同材质且相同构造的部位,其透光系数一样,因此在相同的光强变化幅度(即光强差)的照射下,其亮度变化程度(相当于亮度差)基本是一样的,而对于存在小气泡或空隙等内部缺陷的区域,其透光系数与柔性电路板其他的地方的透光系数不一样,因此在相同的光强变化幅度(即光强差)的照射下,这些存在内部缺陷的地方的亮度变化程度(相当于亮度差)与其他正常的地方的亮度变化程度不一样,所以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比对这两张图像中的柔性电路板区域两者各个部分的亮度变化信息,那么可以判断出所述柔性电路板是否存在内部缺陷,其中,若发现有地方的亮度变化程度与其他地方的亮度变化程度相比更明显,那么判断柔性电路板存在缺陷(很有可能是存在内部缺陷,当然也有可能是存在表面的缺陷,因为表面存在脏污损坏等缺陷也会导致其所在的位置的亮度变化程度,与其他正常的地方的亮度变化程度不一样)。反之,则判断柔性电路板不存在缺陷(即不存在内部缺陷和表面的缺陷)。因此,本实施例不仅可以对柔性电路板的内部缺陷进行检测,也可以对柔性电路板的表面缺陷进行检测,提高了对柔性电路板的内外缺陷检测的全面性。由上分析可知,本发明实施例与现有的基于图像识别的柔性电路板表面缺陷检测技术的技术原理截然不同。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对柔性电路板的小气泡和层与层之间的空隙等相关内部缺陷进行检测,从而能够提高对柔性电路板的内部缺陷的检测效果。同时,本发明实施例还能够对柔性电路板的表面缺陷进行检测,提高了对柔性电路板的内外缺陷检测的全面性。因此本发明实施例能够检测柔性电路板是否存在内部缺陷或外部缺陷,从而能够将存在相关缺陷质量不合格的柔性电路板筛选出来。
需要说明的是,即使柔性线路板已经经过字体或图案印刷工艺环节而需要进行缺陷检测,上述的方案也依然适用此种情况,因为印刷有各种颜色字体或各种颜色图案的区域在发光装置11的发光光强并不是特别高的情况下也基本不透光。也就是说,第一光强和第二光强两者不需要设置的特别高,可以根据经验值或者测试数据来进行合理设置。作为举例的,第二光强比第一光强高。
作为示例的,在所述传送装置10传送所述柔性电路板的过程中,所述摄像头12是可以定时来拍摄透明玻璃板14,从而让控制装置13根据拍摄结果来判断当前的透明玻璃板14上是否存在整块的柔性电路板。当控制装置13检测到透明玻璃板14上存在整块的柔性电路板时,此时所述控制装置13则进行上述工作流程。可以理解的是,在所述传送装置10传送所述柔性电路板的过程中,所述发光装置11可以是以较低的光强(例如比第一光强和第二光强都低)进行发光,从而让摄像头12能够拍摄出较为清晰的柔性电路板图像。当然在环境光较为充足的情况下,所述发光装置11在这一过程不需要进行发光。
作为示例的,参见图1,所述传送装置10包括:第一传送带110、第二传送带111、第一驱动装置112及第二驱动装置113;所述第一传送带110的顶面高于所述第二传送带111的顶面,所述透明玻璃板14倾斜设置于所述第一传送带110的尾端与所述第二传送带111的首端之间,且所述透明玻璃板1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传送带110的尾端的顶面平齐,所述透明玻璃板1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传送带111的首端的顶面平齐;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12与所述第一传送带110驱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113与所述第二传送带111驱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12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113与所述控制装置13连接。其中,当所述第一传送带110将待检测的柔性电路板运送到透明玻璃板14的顶端时,柔性电路板会顺着倾斜的透明玻璃板14滑落下来,同时柔性电路板的底部被所述第二传送带111的顶面托住,此时第二传送带111没有进行传送工作,这样柔性电路板会静止地紧贴在所述透明玻璃板14上。在这一过程中,摄像头12会拍摄到透明玻璃的第一图像,若柔性电路板在透明玻璃板14上而出现在摄像头12的拍摄视野内,则第一图像会含有柔性电路板。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传送带110、第二传送带111、第一驱动装置112及第二驱动装置113这些组件的每个的单独具体结构可以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作为举例的,所述透明玻璃板14由所述第一传送带110倾斜向所述第二传送带111,且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15-30度。其中,所述发光装置11的发光部与所述摄像头12均正对所述透明玻璃板14的板面。
作为举例的,所述发光装置11可以包括一个或两个以上的LED灯。
作为示例的,所述控制装置13在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二图像和所述第三图像中的柔性电路板区域两者各个部分的亮度变化信息,得到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缺陷检测结果时,具体用于:
从所述第二图像确定第一柔性电路板区域,并从所述第三图像确定第二柔性电路板区域;
将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区域和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区域调整至同样尺寸;
去除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区域和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区域两者中的亮度值低于预设亮度阈值的像素点;
以预设尺寸的滑动窗口分别对去除像素点后的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区域和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区域按照预设顺序进行滑动截图,分别得到多个第一图像块和多个第二图像块;多个所述第一图像块与多个所述第二图像块按照所述预设顺序一一对应;
计算每个所述第一图像块和对应的所述第二图像块两者的平均像素亮度值的差值;
判断计算得到的所有的所述两者的平均像素亮度值的差值中是否有异常值;
若是,则判断该异常值所对应的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图像块所在的区域存在缺陷;
若否,则判断所述柔性电路板不存在缺陷。
在本实施例中,从所述第二图像和所述第三图像中所截取出来的两个柔性电路板区域的大小不一定完全相同(例如不同光照亮度下所成像的柔性电路板,从图像中识别得到的柔性电路板的边缘轮廓可能会有所差异),因此可以先将这两者调整至同样尺寸,这样方便后续对这两者的相同区域的亮度信息进行比对。由于导体线路这些是不透光的,因此可以先去除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区域和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区域两者中的亮度值低于预设亮度阈值(例如5以下)的像素点,从而将这些不需要分析的图像区域的像素排除在外。由于从上述两张图像中截取出来的两个柔性电路板区域不完全相同,这样这两个柔性电路板区域中按照首尾顺序编号且为相同编号的像素不一定是相同的像素;因此不能将这两个区域的各个相同编号的像素进行逐一比对,来得出这两个区域的图像亮度的变化情况。本发明实施例为了克服这一特殊的柔性电路板图像分析场景下的技术困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以下的解决方案:
以预设尺寸的滑动窗口分别对去除像素点后的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区域和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区域按照预设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滑动截图,分别得到多个第一图像块和多个第二图像块;这样截取出来的图像块能够去除掉上面提及的单一像素所带来的局限性,即:从上述两个区域的相同位置所截取出来的两个图像块,可以看做是由基本相同的像素来组成。所以,从上述两个区域的相同位置所截取出来的两个图像块,能够直接进行亮度信息的比对,从而得到两个柔性电路板区域各个部分的亮度变化信息。具体的,可以是通过计算每个所述第一图像块和对应的所述第二图像块二者的平均像素亮度值的差值;其中,相同材质且相同构造的部位,其透光系数一样,因此在相同的光强变化幅度(即光强差)的照射下,相对应的两个图像块的平均像素亮度值的差值基本是一样的;而存在内部缺陷或表面缺陷的部位的图像块的平均像素亮度值的差值则跟正常的不同。所以,可以判断计算得到的所有的所述二者的平均像素亮度值的差值中是否有异常值;若是,则判断该异常值所对应的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图像块所在的区域存在缺陷;若否,则判断所述柔性电路板不存在缺陷。作为举例的,可以通过逐一比对所有的所述二者的平均像素亮度值的差值的大小,如果发现有相比于其他正常值异常小或异常大的差值,则该值为异常值。
作为示例的,所述控制装置13在用于所述基于所述线路最窄间距和所述颜色的深浅程度,确定对应的第一光强和第二光强时,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线路最窄间距和所述颜色的深浅程度,计算表征所述柔性电路板的透光影响程度的透光影响因子;
基于所述透光影响因子所在的数值等级,确定对应的第一光强和第二光强;其中,所述透光影响因子的数值等级,与所述第一光强和所述第二光强两者预设有映射关系。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基于所述线路最窄间距和所述颜色的深浅程度,计算透光影响因子,然后基于所述透光影响因子所在的数值等级,来确定合适的两个光强,从而保证这两个光强能够对柔性电路板的基材的每个没有线路的区域都能做到比较明显的透光,从而被摄像头12能够成像有相关的亮度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柔性线路板的透光性与柔性线路板的材质和柔性线路板的线路分布区域有关。在本实施例中,用柔性线路板的颜色的深浅程度(即色彩的明暗度)来间接表征柔性线路板的材质对透光性的影响,其中,颜色越深,则影响透光性的程度越大(即透光性越差),反之则越小;同时用柔性线路板的线路与线路之间的最窄间距来间接表征柔性线路板的能够透光但又透光最不理想的部位对透光性的最大影响,其中,线路与线路之间的最窄间距越大,则影响透光性的程度越大(即透光性越差),反之则越小。因此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综合所述线路最窄间距和所述颜色的深浅程度来计算所述透光影响因子,从而能够较为合理地间接计算出所述柔性线路板的能够透光区域(即排除掉线路等不透光所剩下的区域)的最差透光性,从而能够根据该最差透光性来确定合适的两个光强,从而保证这两个光强能够对柔性电路板的基材的每个没有线路的区域都能做到比较明显的透光。
可以理解的是,对第一图像中的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线路最窄间距和颜色的深浅程度的分析过程可以是基于现有的图像分析技术进行,在此不对其原理进行赘述。
具体的,所述控制装置13在用于所述基于所述线路最窄间距和所述颜色的深浅程度,计算表征所述柔性电路板的透光影响程度的透光影响因子时,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颜色的深浅程度,获取对应的颜色透光影响系数p;
将所述线路最窄间距的数值d和所述颜色透光影响系数p输入至以下公式,来计算表征所述柔性电路板的透光影响程度的透光影响因子T:
T=e-(k1*d)*e-(k2*p)*t0;
其中,k1和k2是不同的预设的常数,t0是基准透光率,为基于经验或者是实验测试出的预定值。
在本实施例中,当分析出所述颜色的深浅程度后,可以基于所述颜色的深浅程度与颜色透光影响系数预设的映射关系,来获取对应的颜色透光影响系数,从而得到该颜色的深浅程度所对应的透光影响系数。然后通过以上公式,来合理计算出用于表征所述柔性电路板的透光影响程度的透光影响因子。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改进,在所述基于所述第二图像和所述第三图像中的柔性电路板区域两者各个部分的亮度变化信息,得到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缺陷检测结果之后,所述控制装置13还用于:
若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缺陷检测结果为存在缺陷,则控制所述第二驱动装置113驱动所述第二传送带111,以让所述第二传送带111将所述柔性电路板传送至缺陷板回收工位,并控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12驱动所述第一传送带110,以让所述第一传送带110将新的待检测的柔性电路板传送至所述透明玻璃板14上;
若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缺陷检测结果为不存在缺陷,则控制所述第二驱动装置113驱动所述第二传送带111,以让所述第二传送带111将所述柔性电路板传送至合格板收集工位,并控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12驱动所述第一传送带110,以让所述第一传送带110将新的待检测的柔性电路板传送至所述透明玻璃板14上。
参见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电路板缺陷的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柔性电路板缺陷的检测方法,其应用于上述实施例的柔性电路板缺陷的检测系统,包括步骤S10至步骤S15:
S10,获取所述摄像头12当前对所述透明玻璃板14拍摄到的第一图像;
S11,当检测到所述第一图像中含有柔性电路板时,控制所述传送装置10暂停驱动工作,并分析所述第一图像中的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线路最窄间距和颜色的深浅程度;
S12,基于所述线路最窄间距和所述颜色的深浅程度,确定对应的第一光强和第二光强;所述第一光强和所述第二光强不同;
S13,控制所述发光装置11以所述第一光强进行发光,并控制所述摄像头12对所述透明玻璃板14上的所述柔性电路板进行拍摄,得到第二图像;
S14,控制所述发光装置11以所述第二光强进行发光,并控制所述摄像头12对所述透明玻璃板14上的所述柔性电路板进行拍摄,得到第三图像;
S15,基于所述第二图像和所述第三图像中的柔性电路板区域两者各个部分的亮度变化信息,得到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缺陷检测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对柔性电路板的小气泡和层与层之间的空隙等相关内部缺陷进行检测,从而能够提高对柔性电路板的内部缺陷的检测效果。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改进,所述基于所述第二图像和所述第三图像中的柔性电路板区域两者各个部分的亮度变化信息,得到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缺陷检测结果,包括:
从所述第二图像确定第一柔性电路板区域,并从所述第三图像确定第二柔性电路板区域;
将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区域和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区域调整至同样尺寸;
去除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区域和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区域两者中的亮度值低于预设亮度阈值的像素点;
以预设尺寸的滑动窗口分别对去除像素点后的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区域和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区域按照预设顺序进行滑动截图,分别得到多个第一图像块和多个第二图像块;多个所述第一图像块与多个所述第二图像块按照所述预设顺序一一对应;
计算每个所述第一图像块和对应的所述第二图像块二者的平均像素亮度值的差值;
判断计算得到的所有的所述二者的平均像素亮度值的差值中是否有异常值;
若是,则判断该异常值所对应的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图像块所在的区域存在缺陷;
若否,则判断所述柔性电路板不存在缺陷。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改进,所述基于所述线路最窄间距和所述颜色的深浅程度,确定对应的第一光强和第二光强,包括:
基于所述线路最窄间距和所述颜色的深浅程度,计算表征所述柔性电路板的透光影响程度的透光影响因子;
基于所述透光影响因子所在的数值等级,确定对应的第一光强和第二光强;其中,所述透光影响因子的数值等级,与所述第一光强和所述第二光强两者预设有映射关系。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改进,所述基于所述线路最窄间距和所述颜色的深浅程度,计算表征所述柔性电路板的透光影响程度的透光影响因子,包括:
根据所述颜色的深浅程度,获取对应的颜色透光影响系数p;
将所述线路最窄间距的数值d和所述颜色透光影响系数p输入至以下公式,来计算表征所述柔性电路板的透光影响程度的透光影响因子T:
T=e-(k1*d)*e-(k2*p)*t0;
其中,k1和k2是不同的预设的常数,t0是基准透光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柔性电路板缺陷的检测方法实施例的相关内容可以对应参考上述的柔性电路板缺陷的检测系统实施例的方案内容,在此不做赘述。参见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柔性电路板缺陷的检测装置的示意图。该实施例的检测装置包括:处理器100、存储器101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101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10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例如柔性电路板缺陷的检测程序。所述处理器10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各个柔性电路板缺陷的检测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或者,所述处理器10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模块/单元的功能。
示例性的,所述计算机程序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单元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101中,并由所述处理器100执行,以完成本发明。所述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所述计算机程序在所述控制装置13中的执行过程。
所述检测装置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100、存储器10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示意图仅仅是控制装置13的示例,并不构成对检测装置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所述检测装置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所称处理器10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100、数字信号处理器100(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100可以是微处理器100或者该处理器100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100等,所述处理器100是所述检测装置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控制装置13的各个部分。
所述存储器101可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和/或模块,所述处理器100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101内的计算机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01内的数据,实现所述控制装置13的各种功能。所述存储器101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手机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10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101,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101,例如硬盘、内存、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101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101件。
其中,所述检测装置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100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101、只读存储器101(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101(RAM,Random 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
需说明的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另外,本发明提供的装置实施例附图中,模块之间的连接关系表示它们之间具有通信连接,具体可以实现为一条或多条通信总线或信号线。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柔性电路板缺陷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传送装置、发光装置、透明玻璃板、摄像头及控制装置;
所述传送装置用于将柔性电路板运送至所述透明玻璃板上,并根据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缺陷检测结果将所述透明玻璃板上的所述柔性电路板运送至相应工位;所述发光装置位于所述透明玻璃板的下方,且所述发光装置的发光部正对所述透明玻璃板;所述摄像头位于所述透明玻璃板的上方,且所述摄像头正对所述透明玻璃板;
所述控制装置,其与所述摄像头、所述发光装置及所述传送装置连接,其用于:
获取所述摄像头当前对所述透明玻璃板拍摄到的第一图像;
当检测到所述第一图像中含有柔性电路板时,控制所述传送装置暂停驱动工作,并分析所述第一图像中的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线路最窄间距和颜色的深浅程度;
基于所述线路最窄间距和所述颜色的深浅程度,确定对应的第一光强和第二光强;所述第一光强和所述第二光强不同;
控制所述发光装置以所述第一光强进行发光,并控制所述摄像头对所述透明玻璃板上的所述柔性电路板进行拍摄,得到第二图像;
控制所述发光装置以所述第二光强进行发光,并控制所述摄像头对所述透明玻璃板上的所述柔性电路板进行拍摄,得到第三图像;
基于所述第二图像和所述第三图像中的柔性电路板区域两者各个部分的亮度变化信息,得到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缺陷检测结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电路板缺陷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装置包括: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第一驱动装置及第二驱动装置;
所述第一传送带的顶面高于所述第二传送带的顶面,所述透明玻璃板倾斜设置于所述第一传送带的尾端与所述第二传送带的首端之间,且所述透明玻璃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传送带的尾端的顶面平齐,所述透明玻璃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传送带的首端的顶面平齐;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传送带驱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传送带驱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电路板缺陷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在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二图像和所述第三图像中的柔性电路板区域两者各个部分的亮度变化信息,得到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缺陷检测结果时,具体用于:
从所述第二图像确定第一柔性电路板区域,并从所述第三图像确定第二柔性电路板区域;
将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区域和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区域调整至同样尺寸;
去除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区域和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区域两者中的亮度值低于预设亮度阈值的像素点;
以预设尺寸的滑动窗口分别对去除像素点后的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区域和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区域按照预设顺序进行滑动截图,分别得到多个第一图像块和多个第二图像块;多个所述第一图像块与多个所述第二图像块按照所述预设顺序一一对应;
计算每个所述第一图像块和对应的所述第二图像块二者的平均像素亮度值的差值;
判断计算得到的所有的所述二者的平均像素亮度值的差值中是否有异常值;
若是,则判断该异常值所对应的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图像块所在的区域存在缺陷;
若否,则判断所述柔性电路板不存在缺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电路板缺陷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在用于所述基于所述线路最窄间距和所述颜色的深浅程度,确定对应的第一光强和第二光强时,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线路最窄间距和所述颜色的深浅程度,计算表征所述柔性电路板的透光影响程度的透光影响因子;
基于所述透光影响因子所在的数值等级,确定对应的第一光强和第二光强;其中,所述透光影响因子的数值等级,与所述第一光强和所述第二光强两者预设有映射关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电路板缺陷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在用于所述基于所述线路最窄间距和所述颜色的深浅程度,计算表征所述柔性电路板的透光影响程度的透光影响因子时,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颜色的深浅程度,获取对应的颜色透光影响系数p;
将所述线路最窄间距的数值d和所述颜色透光影响系数p输入至以下公式,来计算表征所述柔性电路板的透光影响程度的透光影响因子T:
T=e-(k1*d)*e-(k2*p)*t0;
其中,k1和k2是不同的预设的常数,t0是基准透光率。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电路板缺陷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于所述第二图像和所述第三图像中的柔性电路板区域两者各个部分的亮度变化信息,得到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缺陷检测结果之后,所述控制装置还用于:
若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缺陷检测结果为存在缺陷,则控制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二传送带,以让所述第二传送带将所述柔性电路板传送至缺陷板回收工位,并控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传送带,以让所述第一传送带将新的待检测的柔性电路板传送至所述透明玻璃板上;
若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缺陷检测结果为不存在缺陷,则控制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二传送带,以让所述第二传送带将所述柔性电路板传送至合格板收集工位,并控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传送带,以让所述第一传送带将新的待检测的柔性电路板传送至所述透明玻璃板上。
7.一种柔性电路板缺陷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柔性电路板缺陷的检测系统,包括:
获取所述摄像头当前对所述透明玻璃板拍摄到的第一图像;
当检测到所述第一图像中含有柔性电路板时,控制所述传送装置暂停驱动工作,并分析所述第一图像中的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线路最窄间距和颜色的深浅程度;
基于所述线路最窄间距和所述颜色的深浅程度,确定对应的第一光强和第二光强;所述第一光强和所述第二光强不同;
控制所述发光装置以所述第一光强进行发光,并控制所述摄像头对所述透明玻璃板上的所述柔性电路板进行拍摄,得到第二图像;
控制所述发光装置以所述第二光强进行发光,并控制所述摄像头对所述透明玻璃板上的所述柔性电路板进行拍摄,得到第三图像;
基于所述第二图像和所述第三图像中的柔性电路板区域两者各个部分的亮度变化信息,得到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缺陷检测结果。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柔性电路板缺陷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二图像和所述第三图像中的柔性电路板区域两者各个部分的亮度变化信息,得到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缺陷检测结果,包括:
从所述第二图像确定第一柔性电路板区域,并从所述第三图像确定第二柔性电路板区域;
将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区域和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区域调整至同样尺寸;
去除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区域和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区域两者中的亮度值低于预设亮度阈值的像素点;
以预设尺寸的滑动窗口分别对去除像素点后的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区域和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区域按照预设顺序进行滑动截图,分别得到多个第一图像块和多个第二图像块;多个所述第一图像块与多个所述第二图像块按照所述预设顺序一一对应;
计算每个所述第一图像块和对应的所述第二图像块二者的平均像素亮度值的差值;
判断计算得到的所有的所述二者的平均像素亮度值的差值中是否有异常值;
若是,则判断该异常值所对应的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图像块所在的区域存在缺陷;
若否,则判断所述柔性电路板不存在缺陷。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柔性电路板缺陷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线路最窄间距和所述颜色的深浅程度,确定对应的第一光强和第二光强,包括:
基于所述线路最窄间距和所述颜色的深浅程度,计算表征所述柔性电路板的透光影响程度的透光影响因子;
基于所述透光影响因子所在的数值等级,确定对应的第一光强和第二光强;其中,所述透光影响因子的数值等级,与所述第一光强和所述第二光强两者预设有映射关系。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柔性电路板缺陷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线路最窄间距和所述颜色的深浅程度,计算表征所述柔性电路板的透光影响程度的透光影响因子,包括:
根据所述颜色的深浅程度,获取对应的颜色透光影响系数p;
将所述线路最窄间距的数值d和所述颜色透光影响系数p输入至以下公式,来计算表征所述柔性电路板的透光影响程度的透光影响因子T:
T=e-(k1*d)*e-(k2*p)*t0;
其中,k1和k2是不同的预设的常数,t0是基准透光率。
CN202311547159.0A 2023-11-17 2023-11-17 柔性电路板缺陷的检测系统及方法 Withdrawn CN11764754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47159.0A CN117647540A (zh) 2023-11-17 2023-11-17 柔性电路板缺陷的检测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47159.0A CN117647540A (zh) 2023-11-17 2023-11-17 柔性电路板缺陷的检测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47540A true CN117647540A (zh) 2024-03-05

Family

ID=900487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47159.0A Withdrawn CN117647540A (zh) 2023-11-17 2023-11-17 柔性电路板缺陷的检测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4754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4526706A (ja) 非接触式部品検査装置及び部品検査方法
EP3653030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component illumination settings
CN111583216A (zh) Pcba电路板的缺陷检测方法
KR20090022419A (ko) 직물 검사방법과 그 장치
CN112730462B (zh) 印制电路板蚀刻装置、蚀刻残留检测装置和方法
US20240193751A1 (en) Apparatus for hair inspection on substrate and method for hair inspection on substrate
CN111982933A (zh) 一种涂覆缺陷检测系统及装置
CN111275674A (zh) 一种芯片烧录检测方法、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418561A (zh) 一种双层电路板的智能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02131351A (zh) 处理装置或acf粘贴状态检查方法或基板模块组装线
CN212409647U (zh) 内螺纹孔检测装置
WO2005100960A1 (ja) 表面欠陥検査装置
US7551768B2 (en) Image recogni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rface discrimination using reflected light
CN117647540A (zh) 柔性电路板缺陷的检测系统及方法
JP5832167B2 (ja) 部品有無判定装置及び部品有無判定方法
KR101745883B1 (ko) 인쇄회로기판의 광학 검사 장치 및 방법
US20230029432A1 (en) Soldering quality inspection method and soldering quality inspection apparatus
CN1677095A (zh) 膜式或带式印制电路板的自动光学检测系统及处理方法
KR102203441B1 (ko) 전자부품 분류장치 및 그 방법
TWI834338B (zh) 基板檢查裝置及基板檢查方法
KR102005345B1 (ko) 라인 스캔 카메라를 이용한 자동차 정션 박스 터미널 단자 비전 검사 방법
TWI852571B (zh) 線路影像檢測方法以及包含其的自動光學檢測系統
CN114466183B (zh) 基于特征光谱的铜箔瑕疵检测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US20240201106A1 (en) Board testing apparatus and board testing method
JP4818571B2 (ja) 画像認識装置および画像認識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4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