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03227A - 组织闭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组织闭合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503227A CN117503227A CN202210898314.2A CN202210898314A CN117503227A CN 117503227 A CN117503227 A CN 117503227A CN 202210898314 A CN202210898314 A CN 202210898314A CN 117503227 A CN117503227 A CN 11750322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eedle
- tube body
- stabilizer
- tube
- closure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491—Sewing machines for surgery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469—Suturing instruments for use i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e.g. endoscopic surgery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482—Needle or suture guid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90/00—Instruments, implement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rgery or diagnosis and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A61B1/00 - A61B50/00, e.g. for luxation treatment or for protecting wound edges
- A61B90/03—Automatic limiting or abutting means, e.g. for safety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90/00—Instruments, implement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rgery or diagnosis and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A61B1/00 - A61B50/00, e.g. for luxation treatment or for protecting wound edges
- A61B90/08—Accessories or related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 A61B17/0057—Implements for plugging an opening in the wall of a hollow or tubular organ, e.g. for sealing a vessel puncture or closing a cardiac septal defect
- A61B2017/00637—Implements for plugging an opening in the wall of a hollow or tubular organ, e.g. for sealing a vessel puncture or closing a cardiac septal defect for sealing trocar wounds through abdominal wall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 A61B17/0057—Implements for plugging an opening in the wall of a hollow or tubular organ, e.g. for sealing a vessel puncture or closing a cardiac septal defect
- A61B2017/00646—Type of implements
- A61B2017/00663—Type of implements the implement being a sutur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469—Suturing instruments for use i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e.g. endoscopic surgery
- A61B2017/0472—Multiple-needled, e.g. double-needled, instrument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2017/0496—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for tensioning sutur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90/00—Instruments, implement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rgery or diagnosis and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A61B1/00 - A61B50/00, e.g. for luxation treatment or for protecting wound edges
- A61B90/03—Automatic limiting or abutting means, e.g. for safety
- A61B2090/033—Abutting means, stops, e.g. abutting on tissue or skin
- A61B2090/034—Abutting means, stops, e.g. abutting on tissue or skin abutting on parts of the device itself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90/00—Instruments, implement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rgery or diagnosis and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A61B1/00 - A61B50/00, e.g. for luxation treatment or for protecting wound edges
- A61B90/08—Accessories or related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1B2090/0801—Prevention of accidental cutting or pricking
- A61B2090/08021—Prevention of accidental cutting or pricking of the patient or his organ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Pathology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组织缝合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组织闭合装置。组织闭合装置包括管体、驱动件和针操作件,驱动件设置在管体中并能够在驱使组织闭合装置远端的稳定件展开的稳定件击发位置和驱使稳定件收拢的稳定件初始位置之间运动;针操作件设置在管体中并且能够在驱使管体内的缝合针从管体伸出的针击发位置和允许缝合针收回到管体内的针初始位置之间运动;针操作件在针初始位置时允许驱动件在稳定件初始位置和稳定件击发位置之间转换;针操作件在针击发位置时阻挡驱动件从稳定件击发位置返回到稳定件初始位置。在缝合针未收回到管体内时,稳定件保持在展开位置,避免稳定件的不期望收拢引起缝合针发生变形而损伤周围可能存在的其他器官,提升了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组织缝合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组织闭合装置。
背景技术
外科医生在手术时,通常需要使用组织闭合器械对患者的待缝合伤口,例如腹腔的切口等进行缝合。
现有的组织闭合器械在进行缝合时,需要使用穿刺针从皮肤外部穿过组织进入到腹腔内。例如,外科医生需要将穿刺针从一侧穿过组织和稳定件后穿刺到穿刺位置,然后将穿刺针抽出,然后将穿刺针从另一侧以同样的方式穿刺到穿刺位置,从而将缝合线布置到位,以完成缝合。
然而在实际使用中,由于操作人员的经验水平不同,以及一些外接因素的干扰,在缝合针处于穿刺位置时,常会发生稳定件收回的误操作,此时,由于缝合针还停留在稳定件上,因此,稳定件的收回将带动缝合针发生移位,从而损伤周围可能存在的其他器官,引起非必要的损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避免缝合针对组织进行穿刺时损伤组织周围的其他器官的风险,从而提升了外科手术的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组织闭合装置,该组织闭合装置包括:管体;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设置在所述管体中,并且能够在驱使所述组织闭合装置远端的稳定件展开的稳定件击发位置和驱使所述稳定件收拢的稳定件初始位置之间运动;针操作件,所述针操作件设置在所述管体中,并且所述针操作件能够在驱使所述管体内的缝合针从所述管体伸出的针击发位置和允许所述缝合针收回到所述管体内的针初始位置之间运动;其中,所述针操作件在所述针初始位置时允许所述驱动件在所述稳定件初始位置和所述稳定件击发位置之间转换;其中,所述针操作件在所述针击发位置时阻挡所述驱动件从所述稳定件击发位置返回到所述稳定件初始位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针操作件在针击发位置时阻挡驱动件从稳定件击发位置返回到稳定件初始位置,此时,驱动件无法将稳定件从展开位置运动到收拢位置,使得稳定件稳定可靠地保持在展开位置,这样,在缝合针未收回到管体内时,稳定件可以保持在展开位置,可以避免稳定件的不期望收拢引起缝合针发生变形而损伤周围可能存在的其他器官,提升了安全性。只有当针操作件从针击发位置运动到针初始位置,使得多个缝合针全部收回到管体内后,驱动件才能够从稳定件击发位置运动到稳定件初始位置,以使得稳定件从展开位置运动到收拢位置。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针操作件设置在所述管体的近端,并且所述针操作件的手动操作部沿着所述管体的轴向方向从所述管体的近端端口伸出。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针操作件能够沿着所述管体的轴向方向在所述针初始位置和所述针击发位置之间移动。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针操作件和所述管体之间设置有移动导向结构。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移动导向结构包括所述针操作件的外表面上轴向延伸的引导槽和所述管体的内表面上的引导凸块,所述引导凸块配合在所述引导槽内。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针操作件的远端端面上形成有针插装孔,所述针插装孔朝向所述针操作件的近端延伸,所述针操作件上形成有与所述针插装孔相通的径向孔,所述径向孔中插装有锁止销,其中,所述锁止销用于与插装在所述针插装孔内的所述缝合针锁止配合。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件能够沿着所述管体的轴向方向在所述稳定件初始位置和所述稳定件击发位置之间移动。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管体的管壁上形成有轴向间隔的卡接开口和驱动开口,其中,所述驱动件包括轴向间隔的卡扣和驱动部,其中,所述驱动部位于所述驱动开口内;其中,所述卡扣卡接在所述卡接开口中时,所述驱动件处在所述稳定件初始位置;所述卡扣卡接在所述驱动开口中时,所述驱动件处在所述稳定件击发位置;所述针操作件在所述针击发位置时阻挡所述卡扣从所述驱动开口中脱出,以阻挡所述驱动件从所述稳定件击发位置返回到所述稳定件初始位置。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件包括悬臂,所述卡扣和所述驱动部设置在所述悬臂上,并且所述卡扣位于所述悬臂的近端。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针操作件上形成有轴向延伸的凹槽,其中,所述针操作件轴向移动到所述针初始位置时,所述悬臂位于所述凹槽的外部;其中,所述针操作件轴向移动到所述针击发位置时,所述悬臂滑入到所述凹槽内。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悬臂和所述凹槽的数量分别为至少两个并在周向方向间隔布置,一个所述悬臂对应一个所述凹槽,其中,所述针操作件在所述针击发位置时,所述针操作件的至少远端位于至少两个所述悬臂之间。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管体包括两个能够拼合在一起的半管部,每个所述半管部上形成有所述卡接开口和所述驱动开口。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件上形成有供所述缝合针穿过的轴向通道。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组织闭合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管体内的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近端和所述驱动件直接连接,所述驱动杆的远端从所述管体的远端伸出以连接所述稳定件。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件的远端端面上形成有轴向延伸的中心孔,所述驱动件上形成有与所述中心孔连通的径向通道,所述径向通道中设置有锁止轴,其中,所述驱动杆的近端插装在所述中心孔中并与所述锁止轴锁止配合。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管体包括两个能够拼合在一起的半管部,每个所述半管部上形成有一半驱动杆通道凹槽,两个所述半管部合并形成所述管体时,一个所述半管部上的一半驱动杆通道凹槽与另一个所述半管部上的一半驱动杆通道凹槽拼合以形成驱动杆容纳通道,所述驱动杆能够轴向移动地设置在所述驱动杆容纳通道内。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管体内设置有引导所述缝合针移动的缝合针通道,所述缝合针通道包括曲线通道段。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曲线通道段从所述管体的一侧延伸到所述管体的另一侧。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缝合针通道包括直线通道段,其中,所述曲线通道段的一端作为所述针开口。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管体包括两个能够拼合在一起的半管部,每个所述半管部上形成有一半缝合针通道凹槽,两个所述半管部合并形成所述管体时,一个所述半管部上的一半缝合针通道凹槽与另一个所述半管部上的一半缝合针通道凹槽拼合以形成所述缝合针通道。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优点和功能,可以参考附图中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或相似的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附图旨在示意性地阐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范围没有任何限制作用,图中各个部件并非按比例绘制。
图1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组织闭合装置一个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针操作件处于针击发位置,并且稳定件处于展开位置。
图2是图1的组织闭合装置的另一个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针操作件处于针初始位置,并且稳定件处于收拢位置。
图3是将图1的组织闭合装置的管体拿掉后的立体结构视图。
图4是将图2的组织闭合装置的管体拿掉后的立体结构视图。
图5是将图1的组织闭合装置的管体的一个半管部拿掉后的立体结构视图。
图6是图5的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将图2的组织闭合装置的管体的一个半管部拿掉后的立体结构视图。
图8是图1的组织闭合装置的一个位置处的横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的组织闭合装置的针操作件的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针操作件的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的组织闭合装置的驱动件的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的驱动件的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的组织闭合装置的管体的一个半管部的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的组织闭合装置的管体的两个半管部的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的组织闭合装置的针操作件和缝合针配合的分解状态图。
图16是图1的组织闭合装置的针操作件、缝合针、驱动件和驱动杆配合在一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组织闭合装置的第一种针尖防护结构的示意图,其中,防护板处于遮挡位置。
图18是图17的侧向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7中的针尖防护结构的防护板处于收回位置的立体图。
图20是图19的侧向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组织闭合装置的第二种针尖防护结构的示意图,其中,防护板处于遮挡位置。
图22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组织闭合装置的第三种针尖防护结构的示意图,其中,防护板处于遮挡位置。
图23是图22中的防护板的立体图,其中,防护板处于收回位置的自然状态。
图24是图22中的稳定件的立体图。
图25是另一种防护板的立体图,其中,防护板处于收回位置的自然状态。
图26是另一种防护板的立体图,其中,防护板处于收回位置的自然状态。
图27是另一种防护板的立体图,其中,防护板处于收回位置的自然状态。
图28是另一种防护板的立体图,其中,防护板处于收回位置的自然状态。
图29是另一种防护板的立体图,其中,防护板处于收回位置的自然状态。
图30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组织闭合装置的管体的局部结构图,显示了一种布线切口。
图31是图30的管体的另一个视角的局部结构图,显示了布线切口。
图32是图30的管体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3是显示内部缝合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34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组织闭合装置的管体的局部结构图,显示了另一种布线切口。
图35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组织闭合装置的管体的局部结构图,显示了一种布线结构。
附图标记说明
1-管体,2-出针口通道,3-缝合针,4-稳定件,5-针操作件,6-驱动件,7-针尖防护结构,8-手动操作部,9-引导槽,10-引导凸块,11-针插装孔,12-径向孔,13-锁止销,14-缝合针通道,15-直线凹槽段,16-曲线凹槽段,17-半管部,18-缝合针通道凹槽,19-驱动杆,20-中心孔,21-径向通道,22-锁止轴,23-驱动杆通道凹槽,24-驱动杆容纳通道,25-卡接开口,26-驱动开口,27-卡扣,28-驱动部,29-悬臂,30-引导凹槽,31-布线切口,32-入口段,33-夹持缝隙,34-退线切口,35-弹性块,36-布线槽,37-防护凸起,38-网格状凸起,39-缝合线固定部,40-挂线口,41-轴向通道,42-防护板,43-弹簧,44-卡接槽,45-卡接边,46-防护面,47-容纳腔,48-压线块。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中,参照构成该描述的一部分的附图进行说明。附图以示例的方式展示出特定的实施方式,本发明被实现在这些实施方式中。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不是为了穷尽根据本发明的所有实施方式。可以理解,其他的实施方式可以被利用,结构性或逻辑性的改变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前提下被做出。对于附图,方向性的术语,例如“下”、“上”、“左”、“右”等,是参照所描述的附图的方位而使用的。由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组件能够被以多种方位实施,这些方向性术语是用于说明的目的,而不是限制的目的。因此,以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是作为限制的意义,并且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
另外,在本发明中,下文提到的“近端”为组织闭合装置在使用中朝向操作者的一端,“远端”为组织闭合装置在使用中远离操作的一端。
参考图1-图4,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组织闭合装置包括管体1、多个缝合针3和针操作件5,其中,管体1形成有多个出针口通道2,多个缝合针3位于管体1内,针操作件5设置在管体1上并能够在针初始位置和针击发位置之间运动;其中,针操作件5能够驱动多个缝合针3同时移动以同时从各自对应的出针口通道2斜向伸出到穿刺位置;针操作件5允许多个缝合针3同时移动以同时收回到各自对应的出针口通道2内。
在该组织闭合装置中,由于针操作件5可以驱动多个缝合针3同时移动以同时从出针口通道2斜向伸出并穿过组织后移动到穿刺位置,这样,针操作件5能够将多个缝合针3一次性驱动到穿刺位置,从而可以提升穿刺位置的一致性和对称性,避免穿刺位置发生偏移,从而提升了外科手术缝合的安全性。
另外,在该组织闭合装置中,缝合针3具有柔韧性和易弯曲性,这样,在缝合针通道14的形状的限定下,多个缝合针3可以在针操作件5的驱动下到达穿刺位置。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3、图6和图8,当多个缝合针3空间交叉布置时,多个缝合针3的远端之间的连线大致在组织闭合装置的侧向(径向)的中心线上,这样可以进一步精确控制缝合针的针尖的穿刺位置的一致性和对称性。
另外,在该组织闭合装置中,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缝合针可以直接位于管体1的内腔中,并且针操作件5可以通过其他可能结构驱动多个缝合针3能够从出针口通道2同时斜向伸出。或者,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8,管体1内设置有多个独立的缝合针通道14,每个缝合针3能够移动地位于各自的缝合针通道14内,每个缝合针通道14包括曲线通道段,这样,缝合针3可以沿着曲线通道段弯曲,以使得多个缝合针3能够同时从各自对应的出针口通道2斜向伸出到穿刺位置。这样,通过缝合针通道14,可以进一步使得缝合针3更稳定可靠地按照所需移动路劲从出针口通道2伸出或者收回到管体1内,同时,曲线通道段也可以进一步确保缝合针3可以按照所需倾斜角度从出针口通道2伸出到预定穿刺位置。
另外,曲线通道段可以具有任何允许缝合针3移动的形状,也可以位于缝合针通道14的任何所需位置处。例如,缝合针通道14可以包括多个位于所需位置处的曲线通道段,例如,缝合针通道14可以由多个相同或不同的曲线段依次连接形成。
另外,在该组织闭合装置中,为了提升缝合针3移动的顺畅性,更便于操作人员操作缝合针3,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5-图7,每个缝合针通道14包括直线通道段和曲线通道段,这样,直线通道段可以更易于缝合针3在缝合针通道14内移动,而曲线通道段则能够使得多个缝合针从各自对应的出针口通道2斜向伸出到穿刺位置。例如,一些实施方式中,空间交叉布置的曲线通道段可以使得多个缝合针在空间上交叉地从各自对应的出针口通道2斜向伸出到穿刺位置。
另外,在该组织闭合装置中,一些实施方式中,直线通道段和曲线通道段可以位于管体1的同侧,比如,在管体1的横截面上,直线通道段靠近管体1的边缘布置,同时,曲线通道段则在该同侧的边缘处延伸布置。或者,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4,在管体1的径向方向上,直线通道段位于管体1的一侧,曲线通道段从管体1的一侧延伸到另一侧,曲线通道段的一端作为出针口通道2或者和出针口通道2连通。这样,可以充分管体1的内部来合理布置缝合针通道14,使得针操作件5更易于驱动多个缝合针3例如图示的两个缝合针3移动。例如在图3-图8,两个缝合针通道14在空间上交叉布置,例如,两个缝合针通道14相对于管体1的中心对称布置。
另外,在该组织闭合装置中,管体1可以具有多种类型,例如,一些实施方式中,管体1可以为注塑成型的整体件。或者,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管体1可以由多个构件拼合而成,这样更易于形成布置缝合针的缝合针通道14。例如,一些实施方式中,管体1可以包括多个管节,至少一些管节具有相应的轴向通道,多个管节可以沿着轴向方向依次连接以形成一个管体,而多个轴向通道则连通以形成缝合针通道14。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图13和图14,多个构件包括两个半管部17,也就是,管体1包括两个能够拼合在一起的半管部17,每个半管部17上形成有所需数量例如一个一半缝合针通道凹槽18,或者多个相互独立的一半缝合针通道凹槽18,两个半管部17合并形成管体1时,比如一个半管部17上的多个一半缝合针通道凹槽18与另一个半管部17上的多个一半缝合针通道凹槽18分别拼合以形成多个缝合针通道14,两个半管部17可以粘接、卡接、热熔或通过其他方式连接在一起。通过这样的两个半管部17,可以更易于形成所需形状的缝合针通道14。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多个构件可以为三个或四个管件,也就是,将管体1的横截面分为三份或四份。
例如,一些实施例中,装配时,可以将缝合针3、针操作件5先放置在一个半管部17上,然后将另一个半管部17拼合连接在一个半管部17上,这样,缝合针3稳定可靠地容纳在管体的缝合针通道14内并能够沿着缝合针通道稳定可靠移动,而针操作件5则便捷地位于管体内,从而提升该组织闭合装置装配的便捷性,另外,通过缝合针通道14对缝合针3的引导,缝合针可以稳定地移动,避免穿刺位置的偏移,提升缝合伤口的愈合效果。
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个缝合针通道凹槽18包括在管体1的径向方向位于一侧的直线凹槽段15和从一侧延伸到另一侧的曲线凹槽段16。这样,直线凹槽段15可以拼合形成直线通道段,曲线凹槽段可以拼合形成曲线通道段。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5-图7以及图13和图14,每个半管部17的拼合面包括曲面段,曲线凹槽段16形成在曲面段上并顺着曲面延伸方向延伸,这样,曲线凹槽段16可以从一侧延伸到另一侧,两个半管部17拼合后,两个曲线凹槽段16拼合形成曲线通道段。例如,可以将缝合针放置在一个半管部17的一半缝合针通道凹槽18中,然后将另一个半管部17拼合在一个半管部17上,即可将缝合针布置在缝合针通道14内。
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3和图4,组织闭合装置包括稳定件4和驱动件6,其中,稳定件4设置在管体1上并能够在展开位置和收拢位置之间运动;其中,驱动件6设置在管体1中并能够在稳定件初始位置和稳定件击发位置之间运动;其中,驱动件6能够驱动稳定件4运动,在稳定件初始位置,稳定件4处于收拢位置,在稳定件击发位置,稳定件4处于展开位置。稳定件4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例如两个。这样,可以将管体1的远端伸入到待缝合组合中,然后将驱动件6从稳定件初始位置运动到稳定件击发位置,以使得稳定件4从收拢位置运动到展开位置,这样,向外提拉管体1后,稳定件4可以稳定可靠地抵压在待缝合组织的内壁上。
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该组织闭合装置可以不用设置针尖防护结构7。或者,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提升安全性,在缝合针在移动到穿刺位置的过程中,为了避免缝合针的针尖可能对周围的器官造成损伤,参考图1和图2,组织闭合装置包括具有收回位置和遮挡位置的针尖防护结构7,其中,缝合针3能够将针尖防护结构7从收回位置驱动到遮挡位置,在从收回位置驱动到遮挡位置的过程中以及在遮挡位置,针尖防护结构7遮挡缝合针3的针尖。这样,在缝合针3的穿刺过程以及在遮挡位置,针尖防护结构7能够始终遮挡缝合针3的针尖,从而避免针尖外漏,有效避免了针尖可能对周围的器官造成损伤的风险。
在该组织闭合装置中,针尖防护结构7可以具有多种类型,例如,一种类型中,针尖防护结构7可以包括本体和防护帽,防护帽可以通过柔性连接条和本体连接,防护帽位于缝合针的移动路径上,这样,在缝合针3的穿刺过程以及在遮挡位置,防护帽可以套在针尖上,以避免针尖外漏,而柔性连接条则可以始终将防护帽连接在本体上,避免防护帽脱落。
在针尖防护结构7的另一种类型中,参考图23,针尖防护结构7包括防护面46,缝合针3的针尖在移动过程中以及在穿刺位置可以抵接在该防护面46上。或者,在针尖防护结构7的其他类型中,参考图17-29显示的不同类型的针尖防护结构,针尖防护结构7包括供缝合针3的针尖抵接的防护面46,防护面46上形成有防护凸起37,在穿刺位置,缝合针3的针尖止挡于防护凸起37。这样,在缝合针3的穿刺过程以及在遮挡位置,缝合针3的针尖都可以抵接在防护面上,而防护凸起37则可以防止缝合针3从防护面上脱离。
另外,防护凸起37可以具有多种结构类型,例如,一种结构类型中,参考图17-图20,防护面的四周边缘形成有一圈凸起以作为防护凸起37。或者,另一种结构类型中,参考图26,防护面上形成有网格状凸起38,网格状凸起38的棱边作为防护凸起37。网格状凸起38可以包括交叉布置的横向凸起和竖向凸起,或者可以包括斜向交叉布置的倾斜凸起,或者可以包括多个连接的圆形或椭圆形凸起。
在防护凸起37的其他结构类型中,参考图27-29,多个防护凸起37可以在远离管体1的方向上间隔布置在防护面上。也就是,多个防护凸起37并不相互交叉布置,而是彼此间隔布置。例如,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27和图28,每个防护凸起37平直延伸,也就是每个防护凸起37为直条形状,并且多个防护凸起37呈波浪形布置或者呈锯齿形布置。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29,每个防护凸起37以V形方式延伸,也就是,每个防护凸起37为V形形状,并且多个防护凸起37呈波浪形布置或者呈锯齿形布置。
此外,在针尖防护结构7的其他类型中,参考图1、图17、图21和图22,针尖防护结构7包括多个稳定件4和多个分别具有防护面的防护板42(例如图中所示的两个稳定件4和两个防护板42),一个稳定件4上设置有一个防护板42,其中,在穿刺位置,每个缝合针3穿过各自对应的稳定件4的缝合线固定部39,以将防护板42从收回位置翻转到遮挡位置,其中,在收回位置,多个防护板42分别位于各自对应的稳定件4的内部,可以保证稳定件4的外表面没有凸出物,便于进出组织,在遮挡位置,缝合针3的针尖止挡于防护凸起37。这样,每个缝合针3可以驱动对应的防护板42翻转,而在翻转的过程中,每个防护板42可以向对应的缝合针3提供良好的防护,避免针尖外漏。
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防护板42可以为弹性体并能够在自身弹性力下从遮挡位置恢复到收回位置。例如,防护板42可以为橡胶板,或者硅胶板。这样,在多个缝合针3与防护板42脱离后,防护板42能够在自身弹性力下恢复到收回位置。
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稳定件4收拢时能够将多个防护板42挤压,以使得多个防护板42从遮挡位置恢复到收回位置。例如,防护板42的一端可以通过连接销轴连接在稳定件4上。这样,多个稳定件4收拢时将驱动多个防护板42恢复到收回位置。
另外,防护板42可以连接在稳定件4的任何位置处,其只要能够对针尖提供防护即可。例如,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和图22,多个防护板42分别连接于多个稳定件4的远离管体1的一端,这样,在缝合针的驱动下,多个防护板42彼此远离向外展开到遮挡位置。或者,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7-18和图21,多个防护板42分别连接于多个稳定件4的靠近管体1的另一端,这样,在缝合针的驱动下,多个防护板42彼此靠近向内展开到遮挡位置。
另外,稳定件4上可以形成有容纳腔47,防护板42在收回位置时可以位于该容纳腔47内。另外,防护板42可以通过多种连接方式连接在稳定件4上,例如,一种连接方式中,稳定件4上形成有卡接槽44,防护板42的一端处的卡接边45可以卡接在44中。或者,另一种连接方式中,防护板42可以通过支撑轴或转轴连接在稳定件4上。
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进一步提升针尖的防护效果,在穿刺位置,多个缝合针3的一侧表面上的挂线口40朝向防护面,这样,防护面可以将挂线口40的口边沿与周围可能的器官隔离,可以彻底避免挂线口40的口边沿接触周围可能存在的器官,提升缝合针传递的安全性。
此外,在该组织闭合装置中,一些实施方式中,管体1的侧壁上可以形成有开口,例如轴向延伸的条形开口或者螺旋形开口,针操作件5的手动操作部8可以从该开口中径向伸出,这样,手动操作部8可以沿着条形开口轴向直线移动,或者,手动操作部8可以沿着螺旋形开口移动。或者,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和图2,针操作件5设置在管体1的近端位置处,并且针操作件5的手动操作部8从管体1的近端端口伸出,这样,可以避免在管体1的侧壁上形成开口,从而可以在减小管体1的管壁厚度的同时提高管体1的自身强度。此时,操作人员可以在管体1的近端位置处便捷地对手动操作部8进行操作,例如按压手动操作部8或者旋转手动操作部8,从而驱动多个例如两个缝合针3同时移动。
另外,在该组织闭合装置中,一些实施方式中,针操作件5可以转动,例如,可以在管体1的近端端口处转动针操作件5,或者,可以沿着管体1的侧壁上的螺旋形开口转动针操作件5,针操作件5与缝合针安装座可以通过丝杆螺纹的配合方式连接,缝合针安装座轴向移动地设置在管体1内,两个缝合针3连接在缝合针安装座上,这样,针操作件5正反转时即可带动缝合针安装座往复轴向移动,从而带动两个缝合针3同时移动。或者,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和图2,针操作件5能够沿着管体1的轴向方向在针击发位置和针初始位置之间移动,这样,针操作件5的轴向移动可以更快捷地驱动两个缝合针3移动,另外,还可以使得该组织闭合装置的结构更简化和紧凑。
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针操作件5的外径可以和管体1的内径相同,这样,管体1的内表面可以整圈与针操作件5的外表面接触,以进行移动导向。或者,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减小管体1和针操作件5之间的接触面积,更易于针操作件5轴向移动,针操作件5和管体1之间设置有移动导向结构,并且所述移动导向结构限定了针操作件5的针击发位置和针初始位置。这样,移动导向结构可以确保针操作件5稳定可靠地在针击发位置和针初始位置之间轴向移动,另外,这还允许减小针操作件5的外表面和管体1的内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也就是,针操作件5和管体1仅通过移动导向结构接触,针操作件5和管体1的其他部分之间保持间隙,因此,可以更易于轴向移动针操作件5,以更易于驱动两个缝合针3同时伸出和收回。
当然,在该组织闭合装置中,移动导向结构可以具有多种类型,例如,一些类型中,移动导向结构包括针操作件5上形成的两个轴向间隔的凸缘,两个凸缘和管体1的内表面接触。或者,另一些类型中,参考图9-10以及图13-14,移动导向结构包括针操作件5的外表面上轴向延伸的引导槽9和管体1的内表面上的引导凸块10,引导凸块10配合在引导槽9内,例如,一些实施方式中,两个半管部17上分别形成有一半的引导凸块10,两半的引导凸块10可以拼合在一起并配合在引导槽9内。这样,配合的引导凸块10和引导槽9,不仅可以确保针操作件5稳定可靠地轴向移动,并可以避免针操作件5发生不必要的转动。另外,引导槽9的轴向长度与针击发位置和针初始位置对应,也就是,引导槽9在轴向方向上的两个端部限定了针操作件5的针击发位置和针初始位置,当引导凸块10抵接到引导槽9的一个端部上,针操作件5位于针击发位置,此时,两个缝合针3处于穿刺位置,当引导凸块10抵接到引导槽9的另一个端部上,针操作件5位于针初始位置,此时,两个缝合针3收回到管体1内,例如刚好位于各自的出针口通道2内。
另外,在该组织闭合装置中,一些实施方式中,两个缝合针3可以通过中间过渡件例如前面提到的缝合针安装座和针操作件5连接。或者,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5,多个例如两个缝合针3和针操作件5直接连接,例如缝合针3的一端的安装段具有限位平面,安装段可以直接插装在针操作件5的限位孔中。这样,可以便于两个缝合针3和针操作件5的组装,提升装配的便捷性,也便于针操作件5更直接准确地驱动两个缝合针3同时移动。
另外,在该组织闭合装置中,多个缝合针(例如两个缝合针3)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针操作件5连接。例如,一些方式中,缝合针3的一端形成有螺纹段,该螺纹段可以和针操作件5上的螺纹孔螺纹连接。或者,另一些方式中,参考图15,针操作件5的远端端面上形成有多个比如两个径向间隔的针插装孔11,多个比如两个针插装孔11朝向针操作件5的近端延伸,针操作件5上形成有与多个针插装孔11相通的径向孔12,径向孔12中插装有锁止销13,其中,多个缝合针3的一端分别插装在各自的针插装孔11中并同时与锁止销13锁止配合。例如,一些实施方式中,一个锁止销13同时与两个缝合针3的一端锁止配合。
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3和图4,针操作件5在针初始位置时允许驱动件6在稳定件击发位置和稳定件初始位置之间运动,而针操作件5在针击发位置时则阻挡驱动件6从稳定件击发位置返回到稳定件初始位置。这样,在缝合针未收回到管体1内时,可以避免稳定件4的不期望收回引起缝合针发生变形而损伤周围可能存在的其他器官,提升了安全性。因此,只有当针操作件5从针击发位置运动到针初始位置,使得缝合针全部收回到管体1内后,驱动件6才能够从稳定件击发位置运动到稳定件初始位置,以使得稳定件4从展开位置运动到收拢位置。
另外,在该组织闭合装置中,与针操作件5类似,驱动件6可以转动设置,例如,可以在管体1的近端端口处转动驱动件6,或者,可以沿着管体1的侧壁上的螺旋形开口转动驱动件6,驱动件6与连接杆或驱动杆通过丝杆螺纹的配合方式连接,连接杆或驱动杆轴向移动地设置在管体1内并与稳定件4连接,这样,驱动件6正反转时即可带动连接杆或驱动杆往复轴向移动,从而带动稳定件4展开和收拢。
或者,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和图2,驱动件6能够沿着管体1的轴向方向在稳定件初始位置和稳定件击发位置之间移动,这样,驱动件6的轴向移动可以更快捷地驱动稳定件展开和收拢,另外,还可以使得该组织闭合装置的结构更简化和紧凑。
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6,驱动件6上形成有多个径向间隔的轴向通道41,多个缝合针3分别从各自对应的轴向通道41中穿过。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管体1的内部空间来布置驱动件6、针操作件5和多个缝合针3,使得管体1的体积更小,组织闭合装置的内部结构更紧凑。
另外,驱动件6可以直接和一个或多个稳定件4连接。或者,参考图16,组织闭合装置还包括位于管体1内的驱动杆19,驱动杆19的近端和驱动件6直接连接,驱动杆19的远端从管体1的远端伸出以连接多个稳定件4。这样,由于利用了驱动杆19,因此可以有效减小驱动件6的体积,并且更易于驱动杆19的组装。
另外,驱动件6和驱动杆19可以焊接连接。或者,可以热熔连接。或者,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1和图12,驱动件6的远端端面上形成有轴向延伸的中心孔20,驱动件6上形成有与中心孔20连通的径向通道21,径向通道21中设置有锁止轴22,其中,驱动杆19的近端插装在中心孔20中并与锁止轴22锁止配合。
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组装该组织闭合装置,参考图13和图14,管体1包括两个能够拼合在一起的半管部17,每个半管部17上形成有一半驱动杆通道凹槽23,两个半管部17合并形成管体1时,一个半管部17上的一半驱动杆通道凹槽23与另一个半管部17上的一半驱动杆通道凹槽23拼合以形成驱动杆容纳通道24,驱动杆19能够轴向移动地设置在驱动杆容纳通道24内。例如,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个半管部17中,一半驱动杆通道凹槽23位于两个拼合面之间。
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8,两个半管部17可以完全相同,例如,每个半管部17可以包括两个间隔布置并存在高度差的拼合面,每个拼合面上形成有缝合针通道凹槽18,两个拼合面之间的部分可以作为一个一半驱动杆通道凹槽23,这样,两个相同的半管部17拼合时,拼合面形状适配地连接,使得缝合针通道凹槽18形成缝合针通道14,两个缝合针通道凹槽18相互拼合形成驱动杆容纳通道24,如图8所示的。
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和图13,管体1的侧壁上形成有轴向间隔的卡接开口25和驱动开口26,其中,驱动件6包括轴向间隔的卡扣27和驱动部28,其中,在驱动件6轴向移动的过程中,驱动部28始终位于驱动开口26内;其中,卡扣27卡接在卡接开口25中时,驱动件6处在稳定件初始位置;其中,卡扣27卡接在驱动开口26中时,驱动件6处在稳定件击发位置。这样,操作人员按压驱动部28,使得卡扣27从卡接开口25中离开后,驱动件6则可以从稳定件初始位置移动到稳定件击发位置。同样,操作人员按压驱动部28,使得卡扣27从驱动开口26中离开后,驱动件6则可以从稳定件击发位置移动到稳定件初始位置。
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操作人员可以操作驱动部28,使得驱动件6在稳定件初始位置和稳定件击发位置之间移动。或者,其他实施方式中,驱动件6连接有弹性件,比如弹簧43,驱动件6从稳定件初始位置和稳定件击发位置中一者移动到另一者时,弹性件可以处于储能状态,弹性件释能时则可以驱使驱动件6易于返回。
另外,如上所述的,针操作件5在针击发位置时则阻挡驱动件6从稳定件击发位置返回到稳定件初始位置,此时,针操作件5在针击发位置时阻挡卡扣27从驱动开口26中脱出,以阻挡驱动件6从稳定件击发位置返回到稳定件初始位置。
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提升驱动部28按压操作的便捷性,参考图11和图12,驱动件6包括悬臂29,卡扣27和驱动部28设置在悬臂29上,并且卡扣27位于悬臂29的近端。这样,通过悬臂29的悬空布置,操作人员向驱动部28施加较小的力,即可以使得卡扣27从卡接开口25和驱动开口26中离开。
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9和图10,针操作件5上形成有轴向延伸的引导凹槽30,其中,针操作件5轴向移动到针初始位置时,悬臂29位于引导凹槽30的外部;其中,针操作件5轴向移动到针击发位置时,悬臂29滑入到引导凹槽30内。这样,通过引导凹槽30和悬臂29的引导配合,可以使得针操作件5更稳定可靠地轴向移动,以带动多个缝合针更平稳地移动。同时,当悬臂29滑入到引导凹槽30内后,引导凹槽30可以阻挡悬臂29径向向内移动,这样,可以阻挡卡扣27从驱动开口26中离开,从而阻挡驱动件6从稳定件击发位置返回到稳定件初始位置。
另外,悬臂29和引导凹槽30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例如,悬臂29和引导凹槽30的数量分别为一个。或者,悬臂29和引导凹槽3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比如两个、三个或四个。例如,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6,悬臂29和引导凹槽30的数量分别为两个并分别在径向方向上间隔布置,一个悬臂29对应一个引导凹槽30,其中,针操作件5在针击发位置时,针操作件5的远端处于两个悬臂29之间。
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4,管体1包括两个能够拼合在一起的半管部17,每个半管部17上形成有卡接开口25和驱动开口26。这样,通过两个半管部17的拼合,可以便于装配针操作件5和驱动件6。
另外,在该组织闭合装置中,缝合线可以位于管体1的外部。缝合线的两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布置在缝合针的挂线口40内。例如一些实施方式中,布线时,可以将缝合针从出针口通道2中稍微推出,然后将缝合线的两端挂接定位在挂线口40中,然后将缝合针收回到出针口通道2中。在穿刺布线时,缝合针带着缝合线穿过组织和稳定件上的缝合线固定部39后移动到穿刺位置,此时,在缝合线固定部39将夹持定位缝合线,这样,缝合针收回时,缝合线将保留在缝合线固定部39上,然后稳定件运动到收拢位置并将缝合线的两端从组织中引出,以进行缝合。
可选择地,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提升布线的便捷性,参考图30-图35,在每个出针口通道2处,管体1上形成有与出针口通道2连通的布线切口31,其中,两个布线切口31分别用于容纳位于管体1外部的缝合线的至少两端;其中,针操作件5在针初始位置时,缝合针的挂线口40和布线切口31至少部分地连通以使得缝合线能够经由布线切口31进入挂线口40,也就是,布线切口31配置为使得进入到布线切口31内的缝合线的至少两端分别位于两个挂线口40内,缝合线进入到布线切口31和挂线口40的过程如图32中的三个箭头所示。这样,缝合线在布置到挂线口的过程中,缝合针本身是预置在管体1的内部的,因此缝合针没有暴露在外,这对操作人员的操作来说是更安全的,另外,这也能够避免缝合针受到外界污染。这样,操作者可以直接将缝合线的两端,例如缝合线的大约3-5cm的两端分别布置在布线切口31中,此时,缝合线的两端将位于缝合针的挂线口40内,此时,如上所述的,在穿刺布线时,缝合针带着缝合线穿过组织和稳定件上的缝合线固定部39后移动到穿刺位置,此时,在缝合线固定部39将夹持定位缝合线,这样,缝合针收回时,缝合线将保留在缝合线固定部39上,然后稳定件运动到收拢位置并将缝合线的两端从组织中引出,以进行缝合。
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提升布线的可靠性和顺畅性,布线切口31的内壁可以具有平面,缝合针3可以贴靠该平面以使得挂线口40和布线切口31至少部分地连通,这样可以避免缝合针3发生扭转而使得挂线口40和布线切口31错位导致缝合线无法进入。
另外,为了提升布线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参考图32和图34,每个布线切口31包括入口段32和夹持缝隙33,其中,夹持缝隙33的尺寸小于入口段32的尺寸,以使得进入到夹持缝隙33内的缝合线可以被夹持在夹持缝隙33内,其中,针操作件5在针初始位置时,夹持缝隙33配置为使得夹持在夹持缝隙33内的缝合线的至少两端分别位于两个挂线口40内。这样,操作者可以直接将缝合线的两端,例如缝合线的大约3-5cm的两端分别通过入口段32引入到夹持缝隙33内并被夹持缝隙33夹持,此时,缝合线的两端将位于缝合针的挂线口40内,此时,如上所述的,在穿刺布线时,缝合针带着缝合线穿过组织和稳定件上的缝合线固定部39后移动到穿刺位置,此时,在缝合线固定部39将夹持定位缝合线,这样,缝合针收回时,缝合线将保留在缝合线固定部39上,然后稳定件运动到收拢位置并将缝合线的两端从组织中引出,以进行缝合。
另外,为了进一步提升布线的便捷性,参考图34,入口段32的尺寸从外向内逐渐减缩。这样,操作人员可以更便捷地将缝合线的两端顺着入口端32引入到夹持缝隙33内。
另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32和34,每个布线切口31和其对应的出针口通道2相交布置,例如,布线切口31布置在出针口通道2的大约中部位置处。此时,在每个布线切口31的一端位置处,管体1上形成有将出针口通道2的出口端和布线切口31的一端连通的退线切口34,退线切口34用于允许缝合针3从出针口通道2斜向伸出时引出的缝合线从出针口通道2中退出,如图32中的单个箭头所示,缝合线可以通过退线切口34从出针口通道2中退出。这样,在穿刺布线时,缝合针带着缝合线从出针口通道2斜向伸出并穿过组织和稳定件上的缝合线固定部39后移动到穿刺位置,此时,缝合线可以从退线切口34中退出。
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布线切口31和退线切口34可以直接形成在管体1的自身侧壁上。或者,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35,出针口通道2、布线切口31和退线切口34可以形成在单一部件上,该单一部件可以安装在管体1上。例如,管体1上形成有空缺口,空缺口中设置有弹性块35,其中,出针口通道2、布线切口31和退线切口34形成在弹性块35上。弹性块35可以为橡胶块或硅胶块。这样,可以利用弹性块35的自身弹性,使得布线切口31(例如夹持缝隙33)更易于定位缝合线的两端。
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提升管体1的外部的缝合线的整齐性,参考图30-图35,管体1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布线结构,布线结构用于定位位于管体1外部的缝合线。这样,通过布线结构,可以将缝合线整齐地布置在管体1的外表面上,避免缝合线错乱打结。当然,在穿刺引线过程中,由于缝合针对缝合线的拽拉,缝合线可以从布线结构上脱离。
当然,布线结构可以具有多种方式,例如,一种方式中,布线结构包括管体1的外表面设置的一个或多个可拆卸的压线块48,此时,压线块48可以将缝合线压在管体1的外表面上。或者,另一种方式中,布线结构包括管体1的外表面上形成的朝向管体1的近端延伸的布线槽36,布线槽36用于容纳位于管体1外部的缝合线。这样,管体1外部的缝合线可以沿着布线槽36的延伸轨迹而位于布线槽36内。
布线槽36可以为U形、V形或其他可能的形状。
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布线槽36可以与管体1的与两个出针口通道2连通的两个布线切口31不连通,这样,缝合线的一部分将凸出于管体1的外表面。或者,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32,布线槽36与管体1的与两个出针口通道2连通的两个布线切口31连通,这样,缝合线的位于两个布线切口31之间的部分可以全部位于布线槽36内。
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管体1分为两个半管部17(例如第一半管部和第二半管部)的情形下,组织闭合装置的缝合针3、针操作件5、驱动件6和驱动杆19可以设置在一个半管部17(第一半管部)上后,另一个半管部17(第二半管部)拼合在一个半管部17上,以将缝合针3、针操作件5、驱动件6和驱动杆19一次性设置在管体1内,其中,驱动件6通过驱动杆19驱使组织闭合装置的远端的稳定件4收拢和展开,从而能够显著提升该组织闭合装置装配的便捷性。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实施例均是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在不同实施例中出现的不同技术特征可以进行组合,以取得有益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研究附图、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的基础上,应能理解并实现所揭示的实施例的其他变化的实施例。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均不应被理解为对保护范围的限制。某些技术特征出现在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并不意味着不能将这些技术特征进行组合以取得有益效果。
Claims (20)
1.一种组织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管体(1);
驱动件(6),所述驱动件(6)设置在所述管体(1)中,并且能够在驱使所述组织闭合装置远端的稳定件(4)展开的稳定件击发位置和驱使所述稳定件(4)收拢的稳定件初始位置之间运动;
针操作件(5),所述针操作件(5)设置在所述管体(1)中,并且所述针操作件(5)能够在驱使所述管体(1)内的缝合针(3)从所述管体(1)伸出的针击发位置和允许所述缝合针(3)收回到所述管体(1)内的针初始位置之间运动;
其中,所述针操作件(5)在所述针初始位置时允许所述驱动件(6)在所述稳定件初始位置和所述稳定件击发位置之间转换;
其中,所述针操作件(5)在所述针击发位置时阻挡所述驱动件(6)从所述稳定件击发位置返回到所述稳定件初始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操作件(5)设置在所述管体(1)的近端,并且所述针操作件(5)的手动操作部(8)沿着所述管体(1)的轴向方向从所述管体(1)的近端端口伸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操作件(5)能够沿着所述管体(1)的轴向方向在所述针初始位置和所述针击发位置之间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织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操作件(5)和所述管体(1)之间设置有移动导向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织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导向结构包括所述针操作件(5)的外表面上轴向延伸的引导槽(9)和所述管体(1)的内表面上的引导凸块(10),所述引导凸块(10)配合在所述引导槽(9)内。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织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操作件(5)的远端端面上形成有针插装孔(11),所述针插装孔(11)朝向所述针操作件(5)的近端延伸,所述针操作件(5)上形成有与所述针插装孔(11)相通的径向孔(12),所述径向孔(12)中插装有锁止销(13),其中,所述锁止销(13)用于与插装在所述针插装孔(11)内的所述缝合针(3)锁止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6)能够沿着所述管体(1)的轴向方向在所述稳定件初始位置和所述稳定件击发位置之间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织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的管壁上形成有轴向间隔的卡接开口(25)和驱动开口(26),其中,所述驱动件(6)包括轴向间隔的卡扣(27)和驱动部(28),其中,所述驱动部(28)位于所述驱动开口(26)内;
其中,所述卡扣(27)卡接在所述卡接开口(25)中时,所述驱动件(6)处在所述稳定件初始位置;
所述卡扣(27)卡接在所述驱动开口(26)中时,所述驱动件(6)处在所述稳定件击发位置;
所述针操作件(5)在所述针击发位置时阻挡所述卡扣(27)从所述驱动开口(26)中脱出,以阻挡所述驱动件(6)从所述稳定件击发位置返回到所述稳定件初始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织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6)包括悬臂(29),所述卡扣(27)和所述驱动部(28)设置在所述悬臂(29)上,并且所述卡扣(27)位于所述悬臂(29)的近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织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操作件(5)上形成有轴向延伸的凹槽(30),
其中,所述针操作件(5)轴向移动到所述针初始位置时,所述悬臂(29)位于所述凹槽(30)的外部;
其中,所述针操作件(5)轴向移动到所述针击发位置时,所述悬臂(29)滑入到所述凹槽(30)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组织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29)和所述凹槽(30)的数量分别为至少两个并在周向方向间隔布置,一个所述悬臂(29)对应一个所述凹槽(30),其中,所述针操作件(5)在所述针击发位置时,所述针操作件(5)的至少远端位于至少两个所述悬臂(29)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织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包括两个能够拼合在一起的半管部(17),每个所述半管部(17)上形成有所述卡接开口(25)和所述驱动开口(26)。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织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6)上形成有供所述缝合针(3)穿过的轴向通道。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织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织闭合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管体(1)内的驱动杆(19),所述驱动杆(19)的近端和所述驱动件(6)直接连接,所述驱动杆(19)的远端从所述管体(1)的远端伸出以连接所述稳定件(4)。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组织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6)的远端端面上形成有轴向延伸的中心孔(20),所述驱动件(6)上形成有与所述中心孔(20)连通的径向通道(21),所述径向通道(21)中设置有锁止轴(22),其中,所述驱动杆(19)的近端插装在所述中心孔(20)中并与所述锁止轴(22)锁止配合。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组织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包括两个能够拼合在一起的半管部(17),每个所述半管部(17)上形成有一半驱动杆通道凹槽(23),两个所述半管部(17)合并形成所述管体(1)时,一个所述半管部(17)上的一半驱动杆通道凹槽(23)与另一个所述半管部(17)上的一半驱动杆通道凹槽(23)拼合以形成驱动杆容纳通道(24),所述驱动杆(19)能够轴向移动地设置在所述驱动杆容纳通道(24)内。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内设置有引导所述缝合针(3)移动的缝合针通道(14),所述缝合针通道(14)包括曲线通道段。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组织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曲线通道段从所述管体(1)的一侧延伸到所述管体(1)的另一侧。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组织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针通道(14)包括直线通道段,其中,所述曲线通道段的一端作为所述针开口(2)。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组织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包括两个能够拼合在一起的半管部(17),每个所述半管部(17)上形成有一半缝合针通道凹槽(18),两个所述半管部(17)合并形成所述管体(1)时,一个所述半管部(17)上的一半缝合针通道凹槽(18)与另一个所述半管部(17)上的一半缝合针通道凹槽(18)拼合以形成所述缝合针通道(14)。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898314.2A CN117503227A (zh) | 2022-07-28 | 2022-07-28 | 组织闭合装置 |
PCT/EP2023/070862 WO2024023228A1 (en) | 2022-07-28 | 2023-07-27 | Tissue closure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898314.2A CN117503227A (zh) | 2022-07-28 | 2022-07-28 | 组织闭合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503227A true CN117503227A (zh) | 2024-02-06 |
Family
ID=875700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898314.2A Pending CN117503227A (zh) | 2022-07-28 | 2022-07-28 | 组织闭合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503227A (zh) |
WO (1) | WO2024023228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80033459A1 (en) * | 2006-08-03 | 2008-02-07 | Surgsolutions, Llp | Suturing apparatus for closing tissue defects |
EP2528511A4 (en) * | 2010-01-29 | 2014-08-27 | Med Venture Investments Llc | METHOD AND DEVICES FOR SEWING THE MAGIC MOUTH |
EP3641663B1 (en) * | 2017-06-19 | 2022-03-02 | Heartstitch, Inc. | Suturing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uturing body tissue |
US10271837B1 (en) * | 2018-11-19 | 2019-04-30 | Mohammad Reza Rajebi | Arteriotomy closure device |
-
2022
- 2022-07-28 CN CN202210898314.2A patent/CN117503227A/zh active Pending
-
2023
- 2023-07-27 WO PCT/EP2023/070862 patent/WO2024023228A1/en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4023228A1 (en) | 2024-02-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403329A (en) | Instrument for closing trocar puncture wounds | |
EP3027121B1 (en) | Suture passer devices | |
CA2286908C (en) | Control handle for an endoscope | |
US5904699A (en) | Trocar for penetration and skin incision | |
EP1762185B1 (en) | Treating implement cartridge for living body tissue | |
EP3064143A1 (en) | Surgical stapling loading unit having articulating jaws | |
EP3970644A1 (en) | Suture line release mechanism, puncturing core component, puncture outfit, and use method thereof | |
WO1998048687A2 (en) | Surgical instrument with rotatably mounted offset end effector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 |
EP3607867B1 (en) | Needle reload device for use with endostitch device | |
KR101793631B1 (ko) | 내시경용 처치구 장치 | |
KR101703453B1 (ko) | 내시경용 처치구 장치 | |
CN111700668B (zh) | 一种具有紧凑结构的横向腔内缝合器 | |
CN117503227A (zh) | 组织闭合装置 | |
CN117503229A (zh) | 组织闭合装置 | |
CN117503230A (zh) | 组织闭合装置和组织闭合方法 | |
CA3218937A1 (en) | Trocar-cannula assembly cap | |
CN113384326B (zh) | 心包提拉器以及心包介入装置 | |
CN111588430B (zh) | 一种用于腔镜手术的具有密封结构的横向缝合器 | |
US20250049434A1 (en) | Suture needle guide tube and tissue suturing device technical field | |
EP1056387A1 (en) | Surgical instrument with rotatably mounted offset end effector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 |
CN119014927A (zh) | 组织缝合装置及其操作方法和操作组件 | |
JP7549399B1 (ja) | 縫合用の器具および縫合用の位置決め器具ならびにシステム | |
CN219814243U (zh) | 一种一次性内镜用剪刀 | |
KR102641351B1 (ko) | 사이드 홀이 형성된 천자용 엔지오 니들 키트 | |
US20240108356A1 (en) | Locking feature for hemostasis clip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