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92351B - 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492351B CN117492351B CN202311841643.4A CN202311841643A CN117492351B CN 117492351 B CN117492351 B CN 117492351B CN 202311841643 A CN202311841643 A CN 202311841643A CN 117492351 B CN117492351 B CN 11749235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ircuit board
- cavity
- flexible circuit
- wearable device
- arrangement dir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29910000679 sold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194 climb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3186 photoplethysm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101000827703 Homo sapiens Polyphosphoinositide phosphat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102100023591 Polyphosphoinositide phosphatase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40954 Skin wrinkling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423 ank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707 wris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G—ELECTRONIC TIME-PIECES
- G04G17/00—Structural details; Housings
- G04G17/02—Component assemblies
- G04G17/04—Mounting of electronic components
-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G—ELECTRONIC TIME-PIECES
- G04G17/00—Structural details; Housings
- G04G17/02—Component assemblies
- G04G17/06—Electric connectors, e.g. conductive elastomer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77—Bendability or stretchability details
- H05K1/028—Bending or folding regions of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ic Cloc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穿戴设备,包括壳体、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柔性电路板和第一支撑件。壳体设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第二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且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柔性电路板设有第二连接部;第一支撑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使所述第二电路板和所述柔性电路板之间电导通、且沿所述第二腔体和所述第一腔体的排布方向具有间距。上述穿戴设备中,柔性电路板被第一支撑件沿第二腔体朝向第一腔体的方向撑起,使第一柔性电路板位于第一腔体内,或第一柔性电路板在第二腔体内的位置被抬高,避免了柔性电路板的爬墙问题,或者减小柔性电路板从第二腔体延伸至第一腔体的爬墙高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穿戴设备200例如手表,如图1和图2所示,为实现小型化,穿戴设备200的壳体201部分设置一凸起203,以容纳充电吸附磁铁、光电容积脉搏(Photoplethysmography,PPG)模块、心电图测量(electrocardiogram,ECG)模块等结构,这些结构的电路集成连接在一电路板205上,该电路板205与一柔性电路板207在凸起203内连接,再通过柔性电路板207延伸至凸起203外与设备的主板209连接,以实现电路板205与主板209的信号连接;受限于后壳凸起203的较小空间,柔性电路板207与电路板205之间通常通过激光焊接或热压熔锡焊接(Hotbar)等焊接方式实现连接,但柔性电路板207从凸起203延伸至凸起203的周侧外时在排布方向上存在尺寸落差,导致柔性电路板207存在爬墙问题,以及存在焊接不可靠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减小柔性电路板的爬墙高度的穿戴设备。
本申请提供一种穿戴设备。穿戴设备包括壳体、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柔性电路板和第一支撑件。壳体设有依次排布且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第二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且设有第一连接部。柔性电路板与所述第一电路板连接且电导通,所述柔性电路板设有第二连接部;第一支撑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使所述第二电路板和所述柔性电路板之间电导通、且沿所述第二腔体和所述第一腔体的排布方向具有间距。
上述穿戴设备中,第一支撑件使柔性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沿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排布方向具有间距,柔性电路板被第一支撑件沿第二腔体朝向第一腔体的方向撑起,使第一柔性电路板位于第一腔体内,或者第一柔性电路板在第二腔体内的位置被抬高。当第一柔性电路板位于第一腔体内时,柔性电路板无需从第二腔体延伸至第一腔体并越过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交界处时出现爬坡段,避免了柔性电路板的爬墙问题。当柔性电路板的第二连接部位于第二腔体内时,柔性电路板与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交界处的间距变小,进而减小柔性电路板从第二腔体延伸至第一腔体的爬墙高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穿戴设备还包括多个第一元件。多个第一元件,分别连接于柔性电路板朝向第二电路板的一侧。
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一元件分别连接于柔性电路板,且位于柔性电路板朝向第二电路板的一侧。多个第一元件能够利用第二腔体的空间,减小或避免柔性电路板上的多个第一元件占用第一腔体的空间,避免增大穿戴设备整体沿排布方向的尺寸。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穿戴设备还包括多个第二元件,多个第二元件分别连接于第二电路板朝向柔性电路板的一侧。
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一元件和多个第二元件相向设置于柔性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之间被第一支撑件支撑而形成的空间内,减小沿排布方向占用第一腔体的空间,有效减小了穿戴设备沿排布方向的尺寸。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柔性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之间沿排布方向的间距,小于多个第一元件沿排布方向的尺寸最大值与多个第二元件中沿排布方向的尺寸最小值之和;和/或柔性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之间沿排布方向的间距,小于多个第一元件沿排布方向的尺寸最小值与多个第二元件中沿排布方向的尺寸最大值之和;和/或当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分别沿排布方向的尺寸小于柔性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的间距时,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分别沿排布方向在第二电路板的投影相交。
上述实施方式中,柔性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的间距,小于多个第一元件沿排布方向的尺寸最大值与多个第二元件中沿排布方向的尺寸最小值之和,或者小于多个第一元件沿排布方向的尺寸最小值与多个第二元件中沿排布方向的尺寸最大值之和,使排布方向尺寸最大值的第一元件或第二元件不采用沿排布方向叠置的元件布置形式,以使柔性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的间距尽量小,利于降低穿戴设备沿排布方向的尺寸。当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沿排布方向的尺寸小于柔性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的间距时采用叠置的布置形式,减小了垂直于厚度空间的平面内的占用面积,以充分利用第二电路板和柔性电路板沿排布方向的空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穿戴设备还包括连接件。连接件粘接于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之间。和/或连接件粘接于第一元件和第二电路板之间。和/或连接件粘接于第二元件和柔性电路板之间。
上述实施方式中,柔性电路板和第二连接件通过连接件连接,提升连接可靠性,并减小柔性电路板的活动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柔性电路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第二区段向第一区段的一侧延伸,以使第二区段连接于第一电路板;第二连接部设置于第一区段。第一区段呈展平状。
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区段呈展平状,避免了第一区段在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之间弯曲延伸导致的爬墙问题,柔性电路板的第一区段呈展平状,利于减小柔性电路板的第一区段占用电池背离第一电路板的一侧沿排布方向的空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穿戴设备还包括电池,电池设置于第一腔体内,且位于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之间。柔性电路板背离多个第一元件的一侧朝向电池。
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一元件与电池之间被柔性电路板分隔,避免在第一元件与柔性电路板受外力而分离时与电池相撞而损伤,进而对电池和第一元件均起到了保护作用,提升了电池的安全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柔性电路板还包括多个第四区段,第四区段连接于第一区段,且分别向第二腔体的周侧延伸。穿戴设备还包括多个第三元件,多个第三元件分别设置于第一腔体内,且位于第二腔体的外周侧,每个第四区段连接一个第三元件。
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件沿排布方向抬高柔性电路板相对于第二腔体的位置,同样能够减小柔性电路板连接第三元件的第四区段的爬墙高度,减小第四区段的活动范围,以减小第四区段受力活动而造成起皱等风险。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件沿排布方向延伸,且垂直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
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件沿排布方向延伸,且垂直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以减小第一支撑件沿垂直于排布方向的平面内的占用面积,以增大第二电路板和柔性电路板之间布置元件的空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穿戴设备还包括充电线圈。充电线圈位于第二腔体内,且围绕于多个第一元件的外周,且连接于第二电路板。
上述实施方式中,充电线圈位于第二腔体,通过减小第二电路板的尺寸,以使第二腔体留出容置充电线圈的空间。充电线圈不会占用第一腔体的尺寸,也即充电线圈不会增大第一腔体沿排布方向的尺寸,降低穿戴设备的视觉厚重感。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穿戴设备还包括磁铁,磁铁设置于第二电路板,且位于第二腔体内,磁铁被配置为吸附一充电设备。
上述实施方式中,磁铁能够定位穿戴设备于一充电设备上,以穿戴设备的充电线圈与充电设备的线圈的配合能够提升充电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穿戴设备还包括第二支撑件,第二支撑件连接于柔性电路板或第二电路板,并支撑于柔性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之间。第二支撑件与第一支撑件间隔设置,且分别靠近第二电路板的边缘处。
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间隔地支撑在第二电路板和柔性电路板之间,为柔性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受外力提供支撑力,进而提升了柔性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之间的空间稳定性,以及提升多个第一元件和多个第二元件设置在该空间内的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件的两侧分别设有多个焊盘,多个焊盘沿排布方向在第二电路板的投影靠近第二电路板的边缘,多个焊盘分别与第二连接部和第二电路板焊接。
上述实施方式中,柔性电路板在第二连接部附近无爬墙段时,多个焊盘沿排布方向在第二电路板的投影能够布局在靠近第二电路板的边缘的位置,提升了第二电路板布局焊接位的密度,有利于减小第二电路板的尺寸。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穿戴设备的剖视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穿戴设备中位于凸起内的结构与柔性电路板焊接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柔性电路板和电路板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穿戴设备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穿戴设备中柔性电路板、第二电路板、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组装的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穿戴设备中位于第二腔体内的结构与柔性电路板焊接的局部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穿戴设备在另一实施例中的局部示意图。
图8为图6所示穿戴设备在又一实施例中的局部示意图。
图9为图6所示穿戴设备在另一实施例中柔性电路板开设第一容置孔时的示意图。
图10为图6所示穿戴设备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电路板开设第二容置孔时的示意图。
图11为图6所示穿戴设备中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在第二电路板投影的示意图。
图12为图4所示穿戴设备在另一实施例中省略柔性电路板的第三区段时位于电池一侧的局部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穿戴设备:100,200;壳体:10,201;第一腔体:101;腔壁:1011;第二腔体:103;第一壳:11;第二壳:12;屏幕:13;交界处:1001;第一电路板:20;第二电路板:30;第一连接部:31;第二容置孔:301;柔性电路板:40,207;第二连接部:401;第一区段:41;第二区段:43;第三区段:45;第四区段:47;第一容置孔:403;第一支撑件:51;焊盘:511;焊接孔:513,513a;第二支撑件:53;第一元件:61;第二元件:62;第三元件:63;连接件:70;电池:80;充电线圈:91,211;磁铁:93;电路板:205;凸起:203;主板:209;中壳:210;排布方向:Z。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申请。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阐述本申请达成预定申请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提出一种穿戴设备。穿戴设备包括壳体、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柔性电路板和第一支撑件。壳体设有沿排布方向依次设置且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电路板设置于第一腔体内。第二电路板设置于第二腔体内。柔性电路板用于连接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柔性电路板设有第二连接部。第一支撑件沿排布方向连接于第二连接部和第二电路板之间。
上述穿戴设备中,第一支撑件使第一柔性电路板在第一腔体内与第二电路板实现电连接,柔性电路板与第二腔的第二电路板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不位于第二腔体,柔性电路板与第一腔体内的第一电路板连接时,无需从第二腔体延伸至第一腔体而出现爬坡段,避免了柔性电路板的爬墙问题。或者第一支撑件使柔性电路板的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腔体朝向第二腔体的腔壁之间的距离减小,进而减小柔性电路板从第二腔体延伸至第一腔体的爬墙高度。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同时参阅图4和图5,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穿戴设备100。一实施例中,穿戴设备100为佩戴在手腕上的手表,但不限于此。例如,其他实施例中,穿戴设备100也可以为监测仪、耳机、手环、指环、VR眼镜等佩戴在手指、脚腕、胳膊、腿部、脸部等人体或动物身体上的结构。
穿戴设备100包括壳体10、第一电路板20、第二电路板30、柔性电路板40和第一支撑件51。壳体10设有依次排布且连通的第一腔体101和第二腔体103。为便于后续说明,第一腔体101和第二腔体103的排布方向设定为排布方向Z。排布方向Z可以为水平方向、铅垂方向或者一相对于水平方向和铅垂方向倾斜的一方向,排布方向Z为壳体10内第一腔体101和第二腔体103的排布设定,与壳体10外部的水平面、铅垂面等参考基准无关。第二电路板30设置于第二腔体103内。第一电路板20设置于第一腔体101内。第一电路板20和所述第二电路板30通过柔性电路板40连接,以实现电信号的导通。第一电路板20为穿戴设备100的主板209,PPG、ECG等中的至少一个元件的电路集成在第二电路板30,柔性电路板40将PPG、ECG等中的至少一个元件的电路与主板209通信连接。
一实施例中,壳体10包括第一壳11、第二壳12和屏幕13。第一壳11和屏幕13分别连接于第二壳12的相对两侧。第一壳11、第二壳12和屏幕13围设形成一腔体,其中第一壳11的部分向远离屏幕13的方向凹陷形成第二腔体103,该腔体内除第二腔体103的空间为第一腔体101。第一壳11位于第一腔体101和第二腔体103的交界处1001的外周部分形成第一腔体101的腔壁1011,且第二腔体103相当于为第一腔体101的腔壁1011凹陷形成。
可以理解,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壳11和第二壳12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又或者,另一实施例中,例如穿戴设备为无屏幕的耳机时,屏幕13也可以省略,第一壳11和第二壳12形成包括第一腔体101和第二腔体103的空间。壳体10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定,只要壳体10内形成依次排布且连通的第一腔体101和第二腔体103即可。
请继续参阅图6,第二电路板30设有第一连接部31。柔性电路板40设有第二连接部401。第一支撑件51连接于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401之间,使柔性电路板40和第二电路板30电导通,且使柔性电路板40与第二电路板30之间沿排布方向Z具有间距。
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401的排布方向平行于排布方向Z,第一支撑件51沿排布方向Z延伸,且垂直第二电路板30和柔性电路板40,以减小第一支撑件51沿垂直于排布方向Z的平面内的占用面积,以增大第二电路板30和柔性电路板40之间布置元件的空间。
可以理解,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51也可以沿相对于排布方向Z倾斜的方向延伸;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401也可以相对于排布方向Z倾斜的一方向排布,例如,第一连接部31沿排布方向Z在第二电路板的正投影与第二连接部401间隔设置。
一实施例中,柔性电路板40连接第一支撑件51后越过第一腔体101和第二腔体103的交界处1001,并继续沿第一腔体101的腔壁1011延伸,但不限于此。
可以理解,其他实施例中,柔性电路板40也可以不经过第一腔体101和第二腔体103的交界处1001,例如,柔性电路板40连接第一支撑件51后向第二腔体103沿排布方向Z的一侧延伸。
第一支撑件51使第一柔性电路板40与第二电路板30沿排布方向Z具有间距,使柔性电路板40被第一支撑件51沿第二腔体103朝向第一腔体101的方向撑起,柔性电路板40可以位于第二腔体103外的第一腔体101内;或者柔性电路板40的第二连接部401位于第二腔体103内,且部分延伸至第一腔体101内以与第一电路板20连接。
当柔性电路板40的全部位于第一腔体101内时,柔性电路板40的第二连接部401位于第二腔体103的外部,柔性电路板40与第二腔体103内的第二电路板30连接、以及继续沿第一腔体101的腔壁1011延伸时,无需从第二腔体103延伸至第一腔体101需要越过交界处1001而出现爬坡段,避免了柔性电路板40的爬墙问题;柔性电路板40无需爬坡、且在第一支撑件51的支撑下,提高了第二连接部401与第一支撑件51的焊接稳定性,降低了组装过程中第二连接部401及第一支撑件51的撕裂风险。
当第二连接部401在第二腔体103内与第一支撑件51连接时,第一支撑件51抬高柔性电路板40沿排布方向Z在第二腔体103的位置,以减小第一腔体101的腔壁1011与第二连接部401之间的距离,进而减小柔性电路板40从第二腔体103延伸至第一腔体101的爬墙高度,避免柔性电路板40存在沿排布方向Z较大的尺寸落差,例如,大于0.6mm的尺寸落差。
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51为电路板结构。第一支撑件51沿排布方向Z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多个焊接孔513,焊接孔513为通孔结构,且焊接孔513内填充有焊料。第一支撑件51在通孔机通孔的周侧设置焊盘511。焊盘511通过激光焊接或热压熔锡焊接(Hotbar)等方式实现与第二连接部401连接,改善了柔性电路板40的焊接强度。焊盘511通过回流焊等方式焊接于第二电路板30的第一连接部31。
另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穿戴设备100a中,第一支撑件51采用高密度互连(HighDensity Interconnector,HDI)设计方式,焊接孔513a为埋孔连通于两个盲孔之间形成的孔结构。第一支撑件51与柔性电路板40和第二电路板30的焊接方式依据需要设定。
可以理解,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51也可以为内嵌金属结构(图未示)的塑胶结构(图未示),其中金属结构作为第一支撑件的焊盘。金属结构和塑胶结构也可以为一体成型。
一实施例中,穿戴设备100还包括多个第一元件61。多个第一元件61分别连接于柔性电路板40,且位于柔性电路板40朝向第二电路板30的一侧。第一支撑件51支撑在柔性电路板40和第二电路板30之间,使柔性电路板40和第二电路板30之间的空间增大了,且第一支撑件51至少部分位于第二腔体103内,多个第一元件61能够利用该部分空间,减小或避免柔性电路板40上的多个第一元件61占用第一腔体101的空间,避免增大穿戴设备100整体沿排布方向Z的尺寸。
一实施例中,穿戴设备100还包括多个第二元件62。多个第二元件62设置于第二电路板30,且位于电路板205朝向柔性电路板40的一侧。多个第一元件61和多个第二元件62相向且交错地布置于柔性电路板40和第二电路板30之间。也即多个第一元件61和多个第二元件62沿排布方向Z相向延伸,且分别沿排布方向Z在第二电路板30的投影不重合。
多个第一元件61和多个第二元件62相向设置于柔性电路板40和第二电路板30之间被第一支撑件51支撑而形成的空间内,减小沿排布方向Z占用第一腔体101的空间,有效减小了穿戴设备100沿排布方向Z的尺寸。
一实施例中,柔性电路板40与第二电路板30之间沿排布方向Z的间距,小于多个第一元件61沿排布方向Z的尺寸最大值与多个第二元件62沿排布方向Z的最小值之和,也即沿排布方向Z的尺寸最大值的第一元件61不会与任一第二元件62沿排布方向Z叠置,进而使柔性电路板40与第二电路板30之间的间距尽量小。
一实施例中,柔性电路板40与第二电路板30之间沿排布方向Z的间距,小于多个第二元件62沿排布方向Z的尺寸最大值与多个第一元件61沿排布方向Z的最小值之和,也即沿排布方向Z的尺寸最大值的第二元件62不会与任一第一元件61沿排布方向Z叠置,进而使柔性电路板40与第二电路板30之间的间距尽量小。
可以理解,其他实施例中,柔性电路板40与第二电路板30之间沿排布方向Z的间距,也可以大于或等于多个第一元件61沿排布方向Z的尺寸最大值与多个第二元件62沿排布方向Z的最小值之和、或者大于多个第一元件61沿排布方向Z的尺寸最大值与多个第二元件62沿排布方向Z的最小值之和。例如,另一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元件61沿排布方向Z的尺寸最大值与多个第二元件62沿排布方向Z的最小值之和,小于多个第一元件61沿排布方向Z的尺寸最大值与多个第二元件62沿排布方向Z的最小值之和时,柔性电路板40与第二电路板30之间沿排布方向Z的间距大于多个第一元件61沿排布方向Z的尺寸最大值与多个第二元件62沿排布方向Z的最小值之和,且小于多个第一元件61沿排布方向Z的尺寸最大值与多个第二元件62沿排布方向Z的最小值之和。
多个第一元件61和多个第二元件62分别在第二电路板30的投影不重合,避免了第一元件61和第二元件62在排布方向Z的尺寸叠加,进一步有效降低穿戴设备100沿排布方向Z的尺寸。
第一元件61和第二元件62可以分别为芯片、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电路模块、光电容积脉搏(Photoplethysmography,PPG)电路模块、AFE(Active FrontEnd)电路模块、心电图测量电路模块(electrocardiogram,ECG)、充电负荷开关模块、充电防护电路等模块中的一个。
第一支撑件51沿排布方向Z的尺寸,可依据多个第一元件61和多个第二元件62连接在柔性电路板40和第二电路板30之间后沿排布方向Z的最大尺寸设定。
若模块不是必须焊接在第二电路板30时,该模块可以作为第一元件61焊接于柔性电路板40,以减少第二电路板30的焊点数量,以及提高第二电路板30和柔性电路板40之间的空间利用率。例如,另一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穿戴设备100b中,多个第一元件61中的一个和多个第二元件62中的一个分别沿排布方向Z的尺寸之和为n,多个第一元件61和多个第二元件62中沿排布方向Z的尺寸最大值为m。由于n小于m,m小于柔性电路板40与第二电路板30沿排布方向Z之间的间距,该第一元件61和该第二元件62分别在第二电路板30的投影相交,也即该第一元件61和该第二元件62沿排布方向Z相向设置,两个元件在排布方向Z叠加设置减小了垂直于厚度空间的平面内的占用面积,以充分利用第二电路板30和柔性电路板40沿排布方向Z的空间,以利于减小第二电路板30以及第二腔体103垂直于排布方向Z的面积。
请继续参阅图4和图6,一实施例中,穿戴设备100还包括电池80。电池80设置于第一腔体101内。电池80沿排布方向Z位于第一电路板20和第二电路板30之间,但不限于此。电池80、柔性电路板40和第二电路板30沿排布方向Z排布。当第一元件61位于柔性电路板40与第二电路板30之间时,电池80位于柔性电路板40背离多个第一元件61的一侧,也即柔性电路板40背离多个第一元件61的一侧朝向电池80。多个第一元件61与电池80之间被柔性电路板40分隔,避免在第一元件61与柔性电路板40受外力而分离时与电池80相撞而损伤,进而对电池80和第一元件61均起到了保护作用,提升了电池80的安全性。
可以理解,其他实施例中,电池80也可以位于第一电路板20与屏幕13之间。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第二电路板30为圆形板状结构,第二腔体103大致为与第二电路板30适配的圆柱形腔体结构,但不限于此。例如,其他实施例中,第二电路板30也可以为矩形、椭圆形等其他形状的板状结构。第二腔体103也可以为能够容置第二电路板30的其他形状的腔体结构。
一实施例中,柔性电路板4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区段41、第二区段43和第三区段45。第二区段43通过第三区段45与第一电路板20电连接。第二连接部401设置于第一区段41。第一区段41和第三区段45分别沿排布方向Z位于电池80的相对两侧。第三区段45连接于第一电路板20。柔性电路板40绕过电池80与第一电路板20连接,利于第一电路板20和电池80沿排布方向Z布局,以提升穿戴设备100的第一腔体101内的布局合理化。第一区段41呈展平状,避免了第一区段41在第一腔体101和第二腔体103之间弯曲延伸导致的爬墙问题,柔性电路板40的第一区段41呈展平状,利于减小柔性电路板40的第一区段41占用电池80背离第一电路板20的一侧沿排布方向Z的空间。
一实施例中,第二区段43垂直于第一区段41和第三区段45,但不限于此。
可以理解,其他实施例中,第三区段45也可以省略,第二区段43相对于第一区段41弯折后与第一电路板20连接。
现有技术如图3所示,因柔性电路板40在电路板205的边缘处在排布方向Z上爬墙一段距离,而电路板205为圆形板状结构,柔性电路板40的开始爬墙的起始段呈直线,该直线平行于电路板205的圆形轮廓的分度圆的弦,这导致电路板205在劣弧与弦之间的位置无法布置焊接位,降低了电路板205的布局密度。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图6和图9,相对于现有技术的穿戴设备100,柔性电路板40在第二连接部401附近无爬墙段时,第一支撑件51的多个焊盘511沿排布方向Z在第二电路板30的投影能够布局在靠近第二电路板30的边缘的位置,提升了第二电路板30布局焊接位的密度,有利于减小第二电路板30的尺寸。
可以理解,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51和第二连接部401沿排布方向Z在第二电路板30的投影也可以为位于靠近第二电路板30的中心处等其他位置。
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51位于第二电路板30靠近柔性电路板40的第二区段43的边缘附近,但不限于此。
为提高柔性电路板40和第二电路板30之间的空间稳定性,穿戴设备100还包括第二支撑件53。第二支撑件53连接于第二电路板30,并支撑于柔性电路板40和第二电路板30之间。第二支撑件53与第一支撑件51间隔设置,且分别靠近第二电路板30的边缘处。
可以理解,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51、第二支撑件53也可以分别位于其他位置,例如,第一支撑件51和/或第二支撑件53靠近所述第二电路板30的中心处。
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51和第二支撑件53的数量分别为一个,但不限于此。
可以理解,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支撑件53的一端也可以连接于柔性电路板40,另一端地接于第二电路板30。又或者第二支撑件5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柔性电路板40和第二电路板30。
一实施例中,第二支撑件53为金属构件,但不限于此。例如,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支撑件53为塑胶件。
第一支撑件51和第二支撑件53间隔地支撑在第二电路板30和柔性电路板40之间,为柔性电路板40和第二电路板30受外力提供支撑力,进而提升了柔性电路板40与第二电路板30之间的空间稳定性,以及提升多个第一元件61和多个第二元件62设置在该空间内的可靠性。
请参阅图4和图6,一实施例中,穿戴设备100还包括充电线圈91。充电线圈91位于第二腔体103内,且围绕于多个第一元件61和多个第二元件62的外周。充电线圈91连接于第二电路板30。充电线圈91位于第二腔体103内,通过减小第二电路板30的尺寸,以使第二腔体103留出容置充电线圈91的空间。充电线圈91不会占用第一腔体101的尺寸,也即充电线圈91不会增大第一腔体101沿排布方向Z的尺寸,降低穿戴设备100的视觉厚重感。
一实施例中,充电线圈91粘接于壳体10,也即粘接于第二腔体103的底壁,利于提升充电线圈91的位置稳定性。一实施例中,充电线圈91与柔性电路板40间隔设置,但不限于此。例如,另一实施例中,柔性电路板40与充电线圈91抵接,以进一步提升充电线圈91的位置稳定性。
可以理解,其他实施例中,充电线圈91也可以位于第一腔体101内,例如如同现有技术的图1中所示,穿戴设备100还包括中壳210。中壳210连接于壳体10。充电线圈211夹持于中壳210和壳体10之间,且与柔性电路板40连接。中壳210和壳体10夹持固定充电线圈211的稳定性高。
可以理解,其他实施例中,充电线圈91的外周也可以布置第一元件61和/或第二元件62。
一实施例中,穿戴设备100还包括磁铁93。磁铁93设置于第二电路板30,且位于第二腔体103内。磁铁93被配置为吸附一充电设备(图未示)。具体地,磁铁93与充电设备内的磁吸结构(图未示)相互吸附,使充电设备与穿戴设备100相对定位,磁铁93能够定位穿戴设备100于一充电设备上,以穿戴设备100的充电线圈91与充电设备的线圈的配合能够提升充电效率。
一实施例中,磁铁93位于第二电路板30的中心处,但不限于此。磁铁93的位置依据充电设备内的磁吸结构与线圈的相对位置、以及充电线圈91的位置设定。
一实施例中,磁铁93固定连接于第二电路板30,第二电路板30较柔性电路板40的硬度高,不易变形,利于磁铁93在壳体10内的位置稳定性,进而提升充电设备与穿戴设备100的定位准确性。
可以理解,其他实施例中,磁铁93也可以省略。
请参阅图6,一实施例中,穿戴设备100还包括多个连接件70。连接件70的数量为两个,但不限于此。两个连接件70中的一个沿排布方向Z分别连接于柔性电路板40和磁铁93,两个连接件70中的另一个沿排布方向Z连接于柔性电路板40和第二元件62,进而提升了柔性电路板40和第二连接件70的连接可靠性,以减小柔性电路板40的活动量。
一实施例中,连接件70为背胶,但不限于此。
设置于第二电路板30上的多个第二元件62中,可选择朝向柔性电路板40的一侧垂直于排布方向Z的平面中较大的一个或多个粘接连接件70,进而提升连接可靠性。
可以理解,其他实施例中,连接件70也可以粘接于第一元件61和第二元件62之间、或者连接件70粘接于第一元件61和第二电路板30之间,也可以实现柔性电路板40和第二电路板30的间接连接。例如,如图8所示,两个连接件70中的一个连接于柔性电路板40和第二元件62之间、两个连接件70中的另一个连接于第一元件61和第二元件62之间。
一实施例中,连接件70沿排布方向Z在柔性电路板40的投影大致与第一区段41对应。连接件70和/或磁铁93沿排布方向Z的尺寸可调节,使柔性电路板40的第一区段41呈稳定的展平状态,以增大柔性电路板40的布线面积。
请参阅图9,另一实施例中,柔性电路板40设有第一容置孔403,第一容置孔403沿排布方向Z贯通柔性电路板40。第二元件62的部分容置于第一容置孔403。
一实施例中,第二元件62远离第二电路板30的一端位于第一容置孔403内,而不突出于柔性电路板40背离第二电路板30的一侧。
第一容置孔403容置第二元件62的部分,使第二电路板30和柔性电路板40的间距小于该第二元件62沿排布方向Z的尺寸,以利于减小穿戴设备100沿排布方向Z的整体尺寸。
可以理解,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容置孔403也可以为盲孔结构,而使柔性电路板40隔离第二元件62与位于柔性电路板40背离第二电路板30一侧的结构(例如,电池80)。
可以理解,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元件62的一端也可以通过第一容置孔403后突出于柔性电路板40背离第二电路板30的一侧。
请参阅图10,又一实施例中,第二电路板30设有第二容置孔301。第二容置孔301沿排布方向Z贯通第二电路板30,但不限于此。
一实施例中,第一元件61远离柔性电路板40的一端位于第二容置孔301内,而不突出于第二电路板30背离柔性电路板40的一侧。
第二容置孔301容置第一元件61的部分,使第二电路板30和柔性电路板40的间距小于该第一元件61沿排布方向Z的尺寸,以利于减小穿戴设备100沿排布方向Z的整体尺寸。
可以理解,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容置孔301也可以为盲孔结构。
可以理解,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元件61的一端也可以通过第二容置孔301后突出于第二电路板30背离柔性电路板40的一侧。
请参阅图5,一实施例中,柔性电路板40还包括多个第四区段47。多个第四区段47分别连接于第一区段41,且分别向第二腔体103的周侧延伸。穿戴设备100还包括多个第三元件63。多个第三元件63分别设置于第一腔体101内,且位于第二腔体103的外周侧。每个第四区段47连接一个或多个第三元件63。多个第三元件63可以为马达、接地模块、MIC模块、气压计等。
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穿戴设备100c中,第一区段41和第四区段47为非展平状态,第一支撑件51沿排布方向Z抬高柔性电路板40相对于第二腔体103的位置,同样能够减小柔性电路板40连接第三元件63的第四区段47的爬墙高度,以及减小第一区段41的爬墙高度,进而减小第四区段47和第一区段41的活动范围,以减小第四区段47和第一区段41受力活动而造成起皱等风险。
上述穿戴设备100中,柔性电路板40与第一腔体101内的第一电路板20连接时,无需从第二腔体103延伸至第一腔体101而出现爬坡段,避免了柔性电路板40的爬墙问题;或者第一支撑件51抬高柔性电路板40的第二连接部401沿排布方向Z在第二腔体103的位置,以减小第一腔体101朝向第二腔体103的腔壁与第二连接部401之间的距离,进而减小柔性电路板40从第二腔体103延伸至第一腔体101的爬墙高度,避免柔性电路板40存在沿排布方向Z较大的尺寸落差。
另外,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申请,而并非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定,只要在本申请的实质精神范围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申请的公开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穿戴设备,包括:
壳体,设有依次排布且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
第一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
第二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且设有第一连接部;
柔性电路板,与所述第一电路板连接且电导通,所述柔性电路板设有第二连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设备还包括:
第一支撑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使所述第二电路板和所述柔性电路板之间电导通、且沿所述第二腔体和所述第一腔体的排布方向具有间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设备还包括:
多个第一元件,分别连接于所述柔性电路板朝向所述第二电路板的一侧;及
多个第二元件,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电路板朝向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之间沿所述排布方向的间距,小于多个所述第一元件沿所述排布方向的尺寸最大值与多个所述第二元件中沿所述排布方向的尺寸最小值之和;和/或
所述柔性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之间沿所述排布方向的间距,小于多个所述第一元件沿所述排布方向的尺寸最小值与多个所述第二元件中沿所述排布方向的尺寸最大值之和;和/或
当所述第一元件和所述第二元件分别沿所述排布方向的尺寸之和小于所述柔性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的间距时,所述第一元件和所述第二元件分别沿所述排布方向在所述第二电路板的投影相交。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设备还包括连接件;
所述第一元件和所述第二元件分别沿所述排布方向在所述第二电路板的投影相交,且所述连接件粘接于所述第一元件和所述第二元件之间;和/或
所述连接件粘接于所述第一元件和所述第二电路板之间;和/或
所述连接件粘接于所述第二元件和所述柔性电路板之间。
5.如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设备还包括电池,所述电池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电池、所述柔性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沿所述排布方向排布。
6.如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开设第一容置孔,所述第二元件的部分容置于所述第一容置孔;和/或
所述第二电路板设有第二容置孔,所述第一元件的部分容置于所述第二容置孔。
7.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
所述第二区段向所述第一区段的一侧延伸,以使所述第二区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区段;所述第一区段呈展平状。
8.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所述第二区段向所述第一区段的一侧延伸,以使所述第二区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区段;
所述柔性电路板还包括多个第四区段,所述第四区段连接于所述第一区段,且分别向所述第二腔体的周侧延伸;所述穿戴设备还包括多个第三元件,多个第三元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且位于所述第二腔体的外周侧,每个所述第四区段连接至少一个所述第三元件。
9.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沿所述排布方向延伸,且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
10.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设备还包括充电线圈;所述充电线圈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内,且连接于所述第二电路板或所述柔性电路板。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设备还包括磁铁,所述磁铁设置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且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磁铁被配置为吸附一充电设备。
12.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设备还包括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连接于所述柔性电路板或所述第二电路板,并支撑于所述柔性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之间;
所述第二支撑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间隔设置。
13.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两侧分别设有多个焊盘,多个所述焊盘沿所述排布方向在所述第二电路板的投影靠近所述第二电路板的边缘,多个焊盘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电路板焊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587628.XA CN120276231A (zh) | 2023-12-29 | 2023-12-29 | 穿戴设备 |
CN202311841643.4A CN117492351B (zh) | 2023-12-29 | 2023-12-29 | 穿戴设备 |
PCT/CN2024/111007 WO2025138845A1 (zh) | 2023-12-29 | 2024-08-09 | 穿戴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841643.4A CN117492351B (zh) | 2023-12-29 | 2023-12-29 | 穿戴设备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0587628.XA Division CN120276231A (zh) | 2023-12-29 | 2023-12-29 | 穿戴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492351A CN117492351A (zh) | 2024-02-02 |
CN117492351B true CN117492351B (zh) | 2024-05-14 |
Family
ID=8967862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0587628.XA Pending CN120276231A (zh) | 2023-12-29 | 2023-12-29 | 穿戴设备 |
CN202311841643.4A Active CN117492351B (zh) | 2023-12-29 | 2023-12-29 | 穿戴设备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0587628.XA Pending CN120276231A (zh) | 2023-12-29 | 2023-12-29 | 穿戴设备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120276231A (zh) |
WO (1) | WO202513884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0276231A (zh) * | 2023-12-29 | 2025-07-08 | 荣耀终端股份有限公司 | 穿戴设备 |
Citations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911234A (en) * | 1973-07-05 | 1975-10-07 | Amp Inc | Keyboard type switch assembly having fixed and movable contacts disposed on foldable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
CN206991268U (zh) * | 2017-06-20 | 2018-02-09 | 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面板及显示设备 |
CN109618262A (zh) * | 2019-02-01 | 2019-04-12 | 惠州市裕和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无线耳机 |
CN109640074A (zh) * | 2018-12-20 | 2019-04-16 |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的检测工装 |
CN209949411U (zh) * | 2019-06-29 | 2020-01-14 | 瑞声光电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扬声器装置 |
CN110958521A (zh) * | 2019-11-29 | 2020-04-03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耳机 |
CN111416894A (zh) * | 2020-03-18 | 2020-07-14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211789490U (zh) * | 2020-02-25 | 2020-10-2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穿戴式电子设备 |
CN212413241U (zh) * | 2020-07-03 | 2021-01-26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防水侧键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216122815U (zh) * | 2021-08-10 | 2022-03-22 | 东莞市阿尔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无线耳机 |
WO2022126786A1 (zh) * | 2020-12-18 | 2022-06-23 |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扬声器箱 |
CN216960146U (zh) * | 2022-02-14 | 2022-07-12 | 上海龙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降噪耳机 |
WO2022240107A1 (ko) * | 2021-05-11 | 2022-11-17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생체 정보 측정을 위한 적어도 하나의 전극을 포함하는 웨어러블 장치 |
CN115729088A (zh) * | 2022-08-23 | 2023-03-03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智能手表 |
CN115996254A (zh) * | 2021-10-20 | 2023-04-21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218941303U (zh) * | 2022-12-13 | 2023-04-28 |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 夹耳式耳机及耳机组件 |
CN219122582U (zh) * | 2023-01-10 | 2023-06-02 | 深圳市闯码头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手表 |
CN116264048A (zh) * | 2021-12-15 | 2023-06-16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模组及终端设备 |
WO2023125395A2 (zh) * | 2021-12-29 | 2023-07-0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可折叠终端 |
DE202023103304U1 (de) * | 2023-03-28 | 2023-07-06 | CALB Group Co., Ltd. | Batterieeinrichtung |
WO2023236737A1 (zh) * | 2022-06-10 | 2023-12-14 | 苏州索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骨传导耳机头及骨传导耳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324603A (ja) * | 2001-04-27 | 2002-11-08 | Nippon Seiki Co Ltd | 可撓性配線基板の接続固定構造 |
US7234356B2 (en) * | 2005-03-16 | 2007-06-26 | Welch Allyn, Inc. | Shock resistant blood pressure measuring apparatus |
SG11201909531VA (en) * | 2017-01-13 | 2019-11-28 | Huawei Tech Co Ltd | Wearable device |
CN112153508B (zh) * | 2019-06-29 | 2022-04-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蓝牙耳机 |
CN210491317U (zh) * | 2019-07-19 | 2020-05-08 | 潍坊歌尔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电路板连接结构、电路板和可穿戴设备 |
CN110967966B (zh) * | 2019-11-27 | 2021-07-23 | 青岛歌尔智能传感器有限公司 | 智能穿戴设备 |
CN113497331B (zh) * | 2020-04-03 | 2023-03-1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及可穿戴设备 |
CN112261186B (zh) * | 2020-10-23 | 2022-08-05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KR20220137198A (ko) * | 2021-04-01 | 2022-10-1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모듈 조립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
CN215345033U (zh) * | 2021-08-27 | 2021-12-28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控制模组和耳机 |
CN115023037B (zh) * | 2021-09-18 | 2023-04-11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电路板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
CN120276231A (zh) * | 2023-12-29 | 2025-07-08 | 荣耀终端股份有限公司 | 穿戴设备 |
-
2023
- 2023-12-29 CN CN202410587628.XA patent/CN120276231A/zh active Pending
- 2023-12-29 CN CN202311841643.4A patent/CN117492351B/zh active Active
-
2024
- 2024-08-09 WO PCT/CN2024/111007 patent/WO2025138845A1/zh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911234A (en) * | 1973-07-05 | 1975-10-07 | Amp Inc | Keyboard type switch assembly having fixed and movable contacts disposed on foldable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
CN206991268U (zh) * | 2017-06-20 | 2018-02-09 | 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面板及显示设备 |
CN109640074A (zh) * | 2018-12-20 | 2019-04-16 |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的检测工装 |
CN109618262A (zh) * | 2019-02-01 | 2019-04-12 | 惠州市裕和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无线耳机 |
CN209949411U (zh) * | 2019-06-29 | 2020-01-14 | 瑞声光电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扬声器装置 |
CN110958521A (zh) * | 2019-11-29 | 2020-04-03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耳机 |
CN211789490U (zh) * | 2020-02-25 | 2020-10-2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穿戴式电子设备 |
CN111416894A (zh) * | 2020-03-18 | 2020-07-14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212413241U (zh) * | 2020-07-03 | 2021-01-26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防水侧键装置及电子设备 |
WO2022126786A1 (zh) * | 2020-12-18 | 2022-06-23 |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扬声器箱 |
WO2022240107A1 (ko) * | 2021-05-11 | 2022-11-17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생체 정보 측정을 위한 적어도 하나의 전극을 포함하는 웨어러블 장치 |
CN216122815U (zh) * | 2021-08-10 | 2022-03-22 | 东莞市阿尔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无线耳机 |
CN115996254A (zh) * | 2021-10-20 | 2023-04-21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116264048A (zh) * | 2021-12-15 | 2023-06-16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模组及终端设备 |
WO2023125395A2 (zh) * | 2021-12-29 | 2023-07-0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可折叠终端 |
CN216960146U (zh) * | 2022-02-14 | 2022-07-12 | 上海龙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降噪耳机 |
WO2023236737A1 (zh) * | 2022-06-10 | 2023-12-14 | 苏州索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骨传导耳机头及骨传导耳机 |
CN115729088A (zh) * | 2022-08-23 | 2023-03-03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智能手表 |
CN218941303U (zh) * | 2022-12-13 | 2023-04-28 |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 夹耳式耳机及耳机组件 |
CN219122582U (zh) * | 2023-01-10 | 2023-06-02 | 深圳市闯码头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手表 |
DE202023103304U1 (de) * | 2023-03-28 | 2023-07-06 | CALB Group Co., Ltd. | Batterieeinrichtung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2.45GHz柔性可穿戴织物天线的设计与研究;许德成 等;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220(第04期);第88-91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492351A (zh) | 2024-02-02 |
CN120276231A (zh) | 2025-07-08 |
WO2025138845A1 (zh) | 2025-07-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970751B (zh) |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 |
CN117492351B (zh) | 穿戴设备 | |
EP1406302A1 (en) |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semiconductor module | |
JP2003133518A5 (zh) | ||
CN105846208B (zh) | 电连接器 | |
JP2012064763A (ja) | プリント基板固定装置 | |
TW200919850A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JP4143647B2 (ja) | 導電性端子及び導電性端子を使用した電気コネクタ | |
JP4979998B2 (ja) | コネクタ | |
US20070238324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JP4230489B2 (ja) | 導電性端子及び導電性端子を使用した電気コネクタ | |
JP3309099B2 (ja) | 回路基板と表面実装型lsiとの接続方法 | |
CN109560408B (zh) | 电连接装置 | |
US7053314B1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 signal to a circuit board component | |
JP3148297B2 (ja) | 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基板 | |
CN115117655A (zh) | 连接器、光电器件及网络设备 | |
JPS6311772Y2 (zh) | ||
CN223041504U (zh) | 一种胶囊内核装置及胶囊内镜 | |
CN212084993U (zh) | 外露型连接器及具有该外露型连接器的电子组件 | |
CN222509614U (zh) | 电池保护板及电池 | |
CN216213410U (zh) | 功率器件安装结构和功率模块 | |
US20250194014A1 (en) | Connection system, flexible wiring board, and board assembly | |
JP4145021B2 (ja) | コネクタ | |
JPH07221419A (ja) | 混成集積回路装置 | |
CN201438550U (zh) | 电连接器端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Unit 3401, unit a, building 6, Shenye Zhongcheng, No. 8089, Hongli West Road, Donghai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40 Patentee after: Honor Terminal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3401, unit a, building 6, Shenye Zhongcheng, No. 8089, Hongli West Road, Donghai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Honor Devic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