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86706B - 一种2,4,5-三氟苯乙酸的合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2,4,5-三氟苯乙酸的合成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486706B CN117486706B CN202410001404.6A CN202410001404A CN117486706B CN 117486706 B CN117486706 B CN 117486706B CN 202410001404 A CN202410001404 A CN 202410001404A CN 117486706 B CN117486706 B CN 11748670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action
- trifluorobenzoyl
- nitrile
- organic solvent
- trifluoro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51/00—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s or their salts, halides or anhydrides
- C07C51/08—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s or their salts, halides or anhydrides from nitril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53/00—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 nitril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51/00—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s or their salts, halides or anhydrides
- C07C51/58—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 halid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50—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 Y02P20/584—Recycling of catalys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2,4,5‑三氟苯乙酸的合成方法,属于有机化工技术领域,所述合成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插羰反应,氰化反应,还原水解反应;所述还原水解反应,将2,4,5‑三氟苯甲酰腈油状物、水合肼、氢氧化物、有机溶剂加入反应釜中,搅拌,升温至50‑100℃,保温反应2h,继续升温至100‑180℃,保温反应10h,检测2,4,5‑三氟苯甲酰腈是否转化完全,若未转化完全,则继续反应至转化完全,得到2,4,5‑三氟苯乙酸;本发明能够提高反应收率、降低生产成本、对环境友好性佳,整个反应过程操作简单,后处理简单且对环境污染小,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2,4,5-三氟苯乙酸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2,4,5-三氟苯乙酸是合成西他列汀的重要中间体,目前文献报道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将2,4,5-三氟溴苯制成格氏试剂后,与烯丙基溴进行偶联反应,然后双键氧化得到2,4,5-三氟苯乙酸;美国专利US6870067公开了将2,4,5-三氟溴苯制成格氏试剂后,与烯丙基溴反应,再在三氯化钉催化下,用高碘酸氧化得到2,4,5-三氟苯乙酸;但该方法中的格氏反应往往采用乙醚等低沸点易挥发溶剂,容易爆炸,生产安全性差,格氏试剂不稳定,产品收率低,且所用催化剂三氯化钌及氧化剂高碘酸价格昂贵,不适合工业化生产。
由1,2,4-三氟苯氯甲基化得到2,4,5-三氟苄氯,然后形成相应的格氏试剂再与二氧化碳反应得到2,4,5-三氟苯乙酸;中国专利CN101092345公开了以1,2,4-三氟苯为原料,首先经氯甲基化反应得到2,4,5-三氟苄基氯,再在催化剂作用下,与一氧化碳反应,得到2,4,5-三氟苯乙酸,该方法依然存在氯甲基化三废较多的缺点。
以1,2,4-三氟苯为原料,经多聚甲醛/氯化锌/盐酸的氯甲基化反应制备2,4,5-三氟卞苯,再以四羰基钴钠催化与一氧化碳/甲醇/氢氧化钠作用直接羰基化得到2,4,5-三氟苯甲酸;文献“2,4,5-三氟苯乙酸的合成,何人宝等,2011,18(03),4-6”公开了以 1,2,4-三氟苯为原料,经氯甲基化、羰基化、水解制得 2,4,5-三氟苯乙酸合成 2,4,5-三氟苄氯时,m(C6H3F3):m(多聚甲醛)=1.0:0.875-0.865,反应时间为10h;合成2,4,5-三氟苯乙酸时,m(C7H4F3Cl):m(cat)=1:0.275-0.25,反应温度为40℃;在此条件下,产品总收率在60%以上,2,4,5-三氟苯乙酸的质量分数在99%以上;该方法氯甲基化反应腐蚀性强,污染严重,收率较低,羰基化反应的催化剂四羰基钴钠价格高昂不易得,催化剂和一氧化碳有剧毒,需要加压设备,有一定的工业化难度。
综上所述,现有的2,4,5-三氟苯乙酸的制备方法存在以下问题:制备的中间体格氏试剂不稳定,且最终产物的收率基本在60%左右,反应收率较低,且使用的催化剂三氯化钌及氧化剂高碘酸等原料价格昂贵;氯甲基化过程中腐蚀性强及存在三废较多等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2,4,5-三氟苯乙酸的合成方法,能够提高反应收率、降低生产成本、对环境友好性佳,整个反应过程操作简单,后处理简单且对环境污染小,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2,4,5-三氟苯乙酸的合成方法,反应路线如下:
一种2,4,5-三氟苯乙酸的合成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插羰反应,氰化反应,还原水解反应;
所述插羰反应,将二价钯、锌粉、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加入反应釜中,将反应釜抽真空,加入无水四氢呋喃,搅拌,加入2,4,5-三氟氯苯,升温至80-100℃,向反应釜内持续通入一氧化碳,将压力保持在2MPa,直至2,4,5-三氟氯苯反应完全,然后降温,过滤,将滤液中进行蒸馏回收有机溶剂后,精馏,收集85-87℃馏分,得到2,4,5-三氟苯甲酰氯;
所述插羰反应中,所述二价钯为氯化钯或醋酸钯中的一种;
二价钯、锌粉、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2,4,5-三氟氯苯的摩尔比为12.7-50.8:15.36-51.2:12.7-50.8:2540;
2,4,5-三氟氯苯与无水四氢呋喃的质量体积比422.98g:1000mL;
所述氰化反应,向反应釜中加入有机溶剂、氰化钠,搅拌,升温至50℃,然后滴加2,4,5-三氟苯甲酰氯,滴加结束后在50-100℃下反应10h,降温,加入纯水搅拌,分层,对有机层进行清洗,浓缩,得到2,4,5-三氟苯甲酰腈油状物;
所述氰化反应中,所述有机溶剂为氯仿、乙腈、甲苯中的一种;
有机溶剂与2,4,5-三氟苯甲酰氯的质量比为600:194.54;
氰化钠与2,4,5-三氟苯甲酰氯的摩尔比为1-1.5:1;
2,4,5-三氟苯甲酰氯与纯水的质量比为194.54:500;
所述2,4,5-三氟苯甲酰氯的滴加时间为2h;
所述还原水解反应,将2,4,5-三氟苯甲酰腈油状物、水合肼、氢氧化物、有机溶剂加入反应釜中,搅拌,升温至50-100℃,保温反应2h,继续升温至100-180℃,保温反应10h,检测2,4,5-三氟苯甲酰腈是否转化完全,若未转化完全,则继续反应至转化完全,得到2,4,5-三氟苯乙酸;
所述还原水解反应中,氢氧化物为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锂中的一种或组合;
有机溶剂为1,3-丙二醇、1,2-乙二醇、1,2-丙二醇、二缩乙二醇中的一种;
所述水合肼的含量为80%;
2,4,5-三氟苯甲酰腈油状物、水合肼、氢氧化物、有机溶剂的质量比为154.13:60-125:57.5-134:50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的2,4,5-三氟苯乙酸的合成方法,以2,4,5-三氟氯苯为原料,经插羰、氰化、还原水解三步反应得到最终产物,反应步骤短,能够提高反应收率和2,4,5-三氟苯乙酸的纯度,三步的总收率最高能够达到74.4%,制备的2,4,5-三氟苯乙酸的纯度能够达到96.8-98.5%;
(2)本发明的2,4,5-三氟苯乙酸的合成方法,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对环境友好性佳;
(3)本发明的2,4,5-三氟苯乙酸的合成方法,整个反应过程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后处理简单且对环境污染小,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制备的2,4,5-三氟苯甲酰氯的气相色谱图;
图2为实施例15制备的2,4,5-三氟苯甲酰腈油状物的气相色谱图;
图3为实施例22制备的2,4,5-三氟苯乙酸的气相色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插羰反应2,4,5-三氟苯甲酰氯的制备
向2L不锈钢反应釜中加入4.5g(25.4mmo1)氯化钯、1.67g(25.6mmol)锌粉和14.08g(25.4mmol)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抽真空,抽入1000mL无水四氢呋喃,以200rpm的搅拌速度搅拌,通入422.98g(2.54mol)2,4,5-三氟氯苯,升温至80℃,向釜内通入一氧化碳至压力2MPa,然后持续向釜内通入一氧化碳至压力为2MPa,保持0.5h后,停止通入一氧化碳,继续反应20min,观察压力是否下降,如果下降,则继续向釜内通入一氧化碳至压力为2MPa,保持0.5h,然后停止通入一氧化碳并继续反应20min,观察压力是否下降,重复上述操作直至观察结果为压力不再下降,降温至20℃,过滤回收二价钯和锌粉,滤液在80℃下通过常压快速蒸馏回收有机溶剂,有机溶剂可进行套用,剩余料液于真空度17mmHg下升温精馏,收集85-87℃馏分,即为2,4,5-三氟苯甲酰氯,重406.3g,对制备的2,4,5-三氟苯甲酰氯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得到的气相色谱图见图1所示,由图1可以看出,制备的2,4,5-三氟苯甲酰氯的纯度为99.9%(GC),收率82.14%(以2,4,5-三氟氯苯计算)。
实施例2插羰反应2,4,5-三氟苯甲酰氯的制备
向2L不锈钢反应釜中加入6.3g(25.4mmol)醋酸钯、1.67g(25.6mmol)锌粉和14.08g(25.4mmol)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抽真空,抽入1000mL无水四氢呋喃,以200rpm的搅拌速度搅拌,通入422.98g(2.54mol)2,4,5-三氟氯苯,升温至80℃,向釜内通入一氧化碳至压力2MPa,然后持续向釜内通入一氧化碳至压力为2MPa,保持0.5h后,停止通入一氧化碳,继续反应20min,观察压力是否下降,如果下降,则继续向釜内通入一氧化碳至压力为2MPa,保持0.5h,然后停止通入一氧化碳并继续反应20min,观察压力是否下降,重复上述操作直至观察结果为压力不再下降,降温至20℃,过滤回收二价钯和锌粉,滤液在80℃下常压快速蒸馏回收有机溶剂,有机溶剂可进行套用,剩余料液于真空度17mmHg下升温精馏,收集85-87℃馏分,即为2,4,5-三氟苯甲酰氯,重399.85g,纯度99.8%(GC),收率80.76%(以2,4,5-三氟氯苯计算)。
实施例3插羰反应2,4,5-三氟苯甲酰氯的制备
向2L不锈钢反应釜中加入 4.5g(25.4mmo1)氯化钯、1.67g(25.6mmol)锌粉和14.08g(25.4mmol)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抽真空,抽入1000mL无水四氢呋喃,以200rpm的搅拌速度搅拌,通入422.98g(2.54mol)2,4,5-三氟氯苯,升温至90℃,向釜内通入一氧化碳至压力2MPa,然后持续向釜内通入一氧化碳至压力为2MPa,保持0.5h后,停止通入一氧化碳,继续反应20min,观察压力是否下降,如果下降,则继续向釜内通入一氧化碳至压力为2MPa,保持0.5h,然后停止通入一氧化碳并继续反应20min,观察压力是否下降,重复上述操作直至观察结果为压力不再下降,降温至20℃,过滤回收二价钯和锌粉,滤液在80℃下常压快速蒸馏回收有机溶剂,有机溶剂可进行套用,剩余料液于真空度17mmHg下升温精馏,收集85-87℃馏分,即为2,4,5-三氟苯甲酰氯,重387.72g,纯度99.9%(GC),收率78.39%(以2,4,5-三氟氯苯计算)。
实施例4插羰反应2,4,5-三氟苯甲酰氯的制备
向2L不锈钢反应釜中加入 4.5g(25.4mmo1)氯化钯、1.67g(25.6mmol)锌粉和14.08g(25.4mmol)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抽真空,抽入1000mL无水四氢呋喃,以200rpm的搅拌速度搅拌,通入422.98g(2.54mol)2,4,5-三氟氯苯,升温至100℃,向釜内通入一氧化碳至压力2MPa,然后持续向釜内通入一氧化碳至压力为2MPa,保持0.5h后,停止通入一氧化碳,继续反应20min,观察压力是否下降,如果下降,则继续向釜内通入一氧化碳至压力为2MPa,保持0.5h,然后停止通入一氧化碳并继续反应20min,观察压力是否下降,重复上述操作直至观察结果为压力不再下降,降温至20℃,过滤回收二价钯和锌粉,滤液在80℃下常压快速蒸馏回收有机溶剂,有机溶剂可进行套用,剩余料液于真空度17mmHg下升温精馏,收集85-87℃馏分,即为2,4,5-三氟苯甲酰氯,重385.12g,纯度99.7%(GC),收率77.70%(以2,4,5-三氟氯苯计算)。
实施例5插羰反应2,4,5-三氟苯甲酰氯的制备
向2L不锈钢反应釜中加入 2.25g(12.7mmo1)氯化钯、1.67g(25.6mmol)锌粉和7.04g(12.7mmol)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抽真空,抽入1000mL无水四氢呋喃,以200rpm的搅拌速度搅拌,通入422.98g(2.54mol)2,4,5-三氟氯苯,升温至80℃,向釜内通入一氧化碳至压力2MPa,然后持续向釜内通入一氧化碳至压力为2MPa,保持0.5h后,停止通入一氧化碳,继续反应20min,观察压力是否下降,如果下降,则继续向釜内通入一氧化碳至压力为2MPa,保持0.5h,然后停止通入一氧化碳并继续反应20min,观察压力是否下降,重复上述操作直至观察结果为压力不再下降,降温至20℃,过滤回收二价钯和锌粉,滤液在80℃下常压快速蒸馏回收有机溶剂,有机溶剂可进行套用,剩余料液于真空度17mmHg下升温精馏,收集85-87℃馏分,即为2,4,5-三氟苯甲酰氯,重372.43g,纯度99.9%(GC),收率75.30%(以2,4,5-三氟氯苯计算)。
实施例6插羰反应2,4,5-三氟苯甲酰氯的制备
向2L不锈钢反应釜中加入 9.0g(50.8mmo1)氯化钯、1.67g(25.6mmol)锌粉和28.16g(50.8mmol)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抽真空,抽入1000mL无水四氢呋喃,以200rpm的搅拌速度搅拌,通入422.98g(2.54mol)2,4,5-三氟氯苯,升温至80℃,向釜内通入一氧化碳至压力2MPa,然后持续向釜内通入一氧化碳至压力为2MPa,保持0.5h后,停止通入一氧化碳,继续反应20min,观察压力是否下降,如果下降,则继续向釜内通入一氧化碳至压力为2MPa,保持0.5h,然后停止通入一氧化碳并继续反应20min,观察压力是否下降,重复上述操作直至观察结果为压力不再下降,降温至20℃,过滤回收二价钯和锌粉,滤液在80℃下常压快速蒸馏回收有机溶剂,有机溶剂可进行套用,剩余料液于真空度17mmHg下升温精馏,收集85-87℃馏分,即为2,4,5-三氟苯甲酰氯,重393.0g,纯度99.8%(GC),收率79.37%(以2,4,5-三氟氯苯计算)。
实施例7插羰反应2,4,5-三氟苯甲酰氯的制备
向2L不锈钢反应釜中加入4.5g(25.4mmo1)氯化钯、1.0g(15.36mmol)锌粉和14.08g(25.4mmol)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抽真空,抽入1000mL无水四氢呋喃,以200rpm的搅拌速度搅拌,通入422.98g(2.54mol)2,4,5-三氟氯苯,升温至80℃, 向釜内通入一氧化碳至压力2MPa,然后持续向釜内通入一氧化碳至压力为2MPa,保持0.5h后,停止通入一氧化碳,继续反应20min,观察压力是否下降,如果下降,则继续向釜内通入一氧化碳至压力为2MPa,保持0.5h,然后停止通入一氧化碳并继续反应20min,观察压力是否下降,重复上述操作直至观察结果为压力不再下降,降温至20℃,过滤回收二价钯和锌粉,滤液在80℃下常压快速蒸馏回收有机溶剂,有机溶剂可进行套用,剩余料液于真空度17mmHg下升温精馏,收集85-87℃馏分,即为2,4,5-三氟苯甲酰氯,重385.51g,纯度99.6%(GC),收率77.70%(以2,4,5-三氟氯苯计算)。
实施例8插羰反应2,4,5-三氟苯甲酰氯的制备
向2L不锈钢反应釜中加入4.5g(25.4mmo1)氯化钯、3.34g(51.2mmol)锌粉和14.08g(25.4mmol)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抽真空,抽入1000mL无水四氢呋喃,以200rpm的搅拌速度搅拌,通入422.98g(2.54mol)2,4,5-三氟氯苯,升温至80℃,向釜内通入一氧化碳至压力2MPa,然后持续向釜内通入一氧化碳至压力为2MPa,保持0.5h后,停止通入一氧化碳,继续反应20min,观察压力是否下降,如果下降,则继续向釜内通入一氧化碳至压力为2MPa,保持0.5h,然后停止通入一氧化碳并继续反应20min,观察压力是否下降,重复上述操作直至观察结果为压力不再下降,降温至20℃,过滤回收二价钯和锌粉,滤液在80℃下常压快速蒸馏回收有机溶剂,有机溶剂可进行套用,剩余料液于真空度17mmHg下升温精馏,收集85-87℃馏分,即为2,4,5-三氟苯甲酰氯,重390.47g,纯度99.6%(GC),收率78.70%(以2,4,5-三氟氯苯计算)。
实施例9插羰反应2,4,5-三氟苯甲酰氯的制备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2,4,5-三氟苯甲酰氯,不添加助剂锌粉,其他步骤保持一致,得到2,4,5-三氟苯甲酰氯342.62g,纯度99.9%,收率69.27%(以2,4,5-三氟氯苯计算)。
实施例10插羰反应2,4,5-三氟苯甲酰氯的制备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2,4,5-三氟苯甲酰氯,将锌粉改为等摩尔量的镍粉,其他步骤保持一致,得到2,4,5-三氟苯甲酰氯349.17g,纯度99.8%,收率70.52%(以2,4,5-三氟氯苯计算)。
实施例11插羰反应2,4,5-三氟苯甲酰氯的制备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2,4,5-三氟苯甲酰氯,将锌粉改为等摩尔量的铁粉,其他步骤保持一致,得到2,4,5-三氟苯甲酰氯357.66g,纯度99.9%,收率72.31%(以2,4,5-三氟氯苯计算)。
由实施例1-11的结果可以看出,加入锌粉后,能够提高2,4,5-三氟苯甲酰氯的收率。
实施例12氰化反应2,4,5-三氟苯甲酰腈的制备
在配有冷凝管、温度计和恒压滴液漏斗的2L四口瓶中,依次加入600g氯仿和49g(1.0mo1)氰化钠,以150rpm的搅拌速度搅拌,并升温到50℃,然后滴加194.54g(1.0mo1)实施例1制备的2,4,5-三氟苯甲酰氯,控制滴加时间为2h,滴加完毕后,在50℃下反应10h,降温到室温,加500g纯水搅拌30min,分层,使用水对有机层进行清洗至中性,然后进行浓缩去除有机溶剂,得到2,4,5-三氟苯甲酰腈油状物176.33g,纯度97.8%(GC),收率93.2%(以2,4,5-三氟苯甲酰氯计算)。
实施例13氰化反应2,4,5-三氟苯甲酰腈的制备
在配有冷凝管、温度计和恒压滴液漏斗的2L四口瓶中,依次加入600g乙腈和49g(1.0mo1)氰化钠,以150rpm的搅拌速度搅拌,并升温到50℃,然后滴加194.54g(1.0mo1)实施例1制备的2,4,5-三氟苯甲酰氯,控制滴加时间为2h,滴加完毕后,在50℃保温反应10h,降温到室温,加500g纯水搅拌30min,分层,使用水对有机层进行清洗至中性,然后进行浓缩去除有机溶剂,得到2,4,5-三氟苯甲酰腈油状物177.86g,纯度98.2%(GC),收率94.4%(以2,4,5-三氟苯甲酰氯计算)。
实施例14氰化反应2,4,5-三氟苯甲酰腈的制备
在配有冷凝管、温度计和恒压滴液漏斗的2L四口瓶中,依次加入600g甲苯和49g(1.0mo1)氰化钠,以150rpm的搅拌速度搅拌,并升温到50℃,然后滴加194.54g(1.0mo1)实施例1制备的2,4,5-三氟苯甲酰氯,控制滴加时间为2h,滴加完毕后,在50℃下反应10h,降温到室温,加500g纯水搅拌30min,分层,使用水对有机层进行清洗至中性,然后进行浓缩去除有机溶剂,得到2,4,5-三氟苯甲酰腈油状物155.45g,纯度97.6%(GC),收率82%(以2,4,5-三氟苯甲酰氯计算)。
实施例15氰化反应2,4,5-三氟苯甲酰腈的制备
在配有冷凝管、温度计和恒压滴液漏斗的2L四口瓶中,依次加入600g DMF和49g(1.0mo1)氰化钠,以150rpm的搅拌速度搅拌,并升温到50℃,然后滴加194.54g(1.0mo1)实施例1制备的2,4,5-三氟苯甲酰氯,控制滴加时间为2h,滴加完毕后,在50℃下反应10h,降温到室温,加500g纯水搅拌30min,分层,使用水对有机层进行清洗至中性,然后进行浓缩去除有机溶剂,得到2,4,5-三氟苯甲酰腈油状物169.92g,对制备的2,4,5-三氟苯甲酰腈油状物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得到的气相色谱图见图2所示,由图2可以看出,制备的2,4,5-三氟苯甲酰腈油状物的纯度为98.0%(GC),收率90%(以2,4,5-三氟苯甲酰氯计算)。
实施例16氰化反应2,4,5-三氟苯甲酰腈的制备
在配有冷凝管、温度计和恒压滴液漏斗的2L四口瓶中,依次加入600g乙腈和54g(1.1mo1)氰化钠,以150rpm的搅拌速度搅拌,并升温到50℃,然后滴加194.54g(1.0mo1)实施例1制备的2,4,5-三氟苯甲酰氯,控制滴加时间为2h,滴加完毕后,在50℃保温反应10h,降温到室温,加500g纯水搅拌30min,分层,使用水对有机层进行清洗至中性,然后进行浓缩去除有机溶剂,得到2,4,5-三氟苯甲酰腈油状物178.43g,纯度98.3%(GC),收率94.8%(以2,4,5-三氟苯甲酰氯计算)。
实施例17氰化反应2,4,5-三氟苯甲酰腈的制备
在配有冷凝管、温度计和恒压滴液漏斗的2L四口瓶中,依次加入600g乙腈和64g(1.3mo1)氰化钠,以150rpm的搅拌速度搅拌,并升温到50℃,然后滴加194.54g(1.0mo1)实施例1制备的2,4,5-三氟苯甲酰氯,控制滴加时间为2h,滴加完毕后,在50℃保温反应10h,降温到室温,加500g纯水搅拌30min,分层,使用水对有机层进行清洗至中性,然后进行浓缩去除有机溶剂,得到2,4,5-三氟苯甲酰腈油状物183.70g,纯度98.1%(GC),收率97.4%(以2,4,5-三氟苯甲酰氯计算)。
实施例18氰化反应2,4,5-三氟苯甲酰腈的制备
在配有冷凝管、温度计和恒压滴液漏斗的2L四口瓶中,依次加入600g乙腈和73.85g(1.5mo1)氰化钠,以150rpm的搅拌速度搅拌,并升温到50℃,然后滴加194.54g(1.0mo1)实施例1制备的2,4,5-三氟苯甲酰氯,控制滴加时间为2h,滴加完毕后,在50℃保温反应10h,降温到室温,加500g纯水搅拌30min,分层,使用水对有机层进行清洗至中性,然后进行浓缩去除有机溶剂,得到2,4,5-三氟苯甲酰腈油状物184.26g,纯度97.9%(GC),收率97.5%(以2,4,5-三氟苯甲酰氯计算)。
实施例19氰化反应2,4,5-三氟苯甲酰腈的制备
在配有冷凝管、温度计和恒压滴液漏斗的2L四口瓶中,依次加入600g乙腈和64g(1.5mo1)氰化钠,以150rpm的搅拌速度搅拌,并升温到50℃,然后滴加194.54g(1.0mo1)实施例1制备的2,4,5-三氟苯甲酰氯,控制滴加时间为2h,滴加完毕后,在75℃保温反应10h,降温到室温,加500g纯水搅拌30min,分层,使用水对有机层进行清洗至中性,然后进行浓缩去除有机溶剂,得到2,4,5-三氟苯甲酰腈油状物184.32g,纯度96.58%(GC),收率96.22%(以2,4,5-三氟苯甲酰氯计算)。
实施例20氰化反应2,4,5-三氟苯甲酰腈的制备
在配有冷凝管、温度计和恒压滴液漏斗的2L四口瓶中,依次加入600g乙腈和64g(1.5mo1)氰化钠,以150rpm的搅拌速度搅拌,并升温到50℃,然后滴加194.54g(1.0mo1)实施例1制备的2,4,5-三氟苯甲酰氯,控制滴加时间为2h,滴加完毕后,在100℃保温反应10h,降温到室温,加500g纯水搅拌30min,分层,使用水对有机层进行清洗至中性,然后进行浓缩去除有机溶剂,得到2,4,5-三氟苯甲酰腈油状物178.61g,纯度97.71%(GC),收率94.33%(以2,4,5-三氟苯甲酰氯计算)。
实施例21还原水解反应2,4,5-三氟苯乙酸的制备
将154.13g实施例19制备的2,4,5-三氟苯甲酰腈油状物、75g水合肼 (含量80%)、134g氢氧化钾、500g 1,3-丙二醇依次加入2000mL四口瓶中,以300rpm的搅拌速度搅拌,然后先升温到85℃,保温反应2h,然后继续升温到130℃,保温反应10h后,通过气相色谱仪检测2,4,5-三氟苯甲酰腈含量,若2,4,5-三氟苯甲酰腈的含量小于0.1%,则反应结束,若2,4,5-三氟苯甲酰腈的含量大于0.1%,则继续反应1h后继续进行检测,直至2,4,5-三氟苯甲酰腈的含量小于0.1%时再反应结束,反应结束后,降温至50℃,加500g水淬灭,用质量分数为30%的盐酸调至pH值为1.5,降温到15℃,过滤、将滤渣干燥得到2,4,5-三氟苯乙酸144.21g,含量98.5%(GC),收率92.9%(以2,4,5-三氟苯甲酰腈计算)。
实施例22还原水解反应2,4,5-三氟苯乙酸的制备
将154.13g实施例19制备的2,4,5-三氟苯甲酰腈油状物、94g水合肼 (含量80%)、96g氢氧化钠、500g 1,2-乙二醇依次加入2000mL四口瓶中,以300rpm的搅拌速度搅拌,然后先升温到50℃,保温反应2h,然后继续升温到150℃,保温反应10h后,通过气相色谱仪检测2,4,5-三氟苯甲酰腈含量,若2,4,5-三氟苯甲酰腈的含量小于0.1%,则反应结束,若2,4,5-三氟苯甲酰腈的含量大于0.1%,则继续反应1h后继续进行检测,直至2,4,5-三氟苯甲酰腈的含量小于0.1%时再反应结束,反应结束后,降温至50℃,加500g水淬灭,用质量分数为30%的盐酸调至pH值为1.5,降温到15℃,过滤、将滤渣干燥得到2,4,5-三氟苯乙酸138g,对制备的2,4,5-三氟苯乙酸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得到的气相色谱图见图3所示,由图3可以看出,制备的2,4,5-三氟苯乙酸的含量98.2%(GC),收率88.6%(以2,4,5-三氟苯甲酰腈计算)。
实施例23还原水解反应2,4,5-三氟苯乙酸的制备
将154.13g实施例19制备的2,4,5-三氟苯甲酰腈油状物、60g水合肼 (含量80%)、19.2g氢氧化锂、32g氢氧化钠、45g氢氧化钾、500g 1,2-丙二醇,依次加入2000mL四口瓶中,以300rpm的搅拌速度搅拌,然后先升温到100℃,保温反应2h,然后继续升温到180℃,保温反应10h后,通过气相色谱仪检测2,4,5-三氟苯甲酰腈含量,若2,4,5-三氟苯甲酰腈的含量小于0.1%,则反应结束,若2,4,5-三氟苯甲酰腈的含量大于0.1%,则继续反应1h后继续进行检测,直至2,4,5-三氟苯甲酰腈的含量小于0.1%时再反应结束,反应结束后,降温至50℃,加500g水淬灭,用质量分数为30%的盐酸调至pH值为1.5,降温到15℃,过滤、将滤渣干燥得到2,4,5-三氟苯乙酸127.27g,含量96.8%(GC),收率80.6%(以2,4,5-三氟苯甲酰腈计算)。
实施例24还原水解反应2,4,5-三氟苯乙酸的制备
将154.13g实施例19制备的2,4,5-三氟苯甲酰腈油状物、62.5g水合肼 (含量80%)、89.6g氢氧化钾、500g二缩乙二醇,依次加入2000mL四口瓶中,以300rpm的搅拌速度搅拌,然后先升温到70℃,保温反应2h,然后继续升温到100℃,保温反应10h后,通过气相色谱仪检测2,4,5-三氟苯甲酰腈含量,若2,4,5-三氟苯甲酰腈的含量小于0.1%,则反应结束,若2,4,5-三氟苯甲酰腈的含量大于0.1%,则继续反应1h后继续进行检测,直至2,4,5-三氟苯甲酰腈的含量小于0.1%时再反应结束,反应结束后,降温至50℃,加500g水淬灭,用质量分数为30%的盐酸调至pH值为1.5,降温到15℃,过滤、将滤渣干燥得到2,4,5-三氟苯乙酸132.18g,含量97.8%(GC),收率84.6%(以2,4,5-三氟苯甲酰腈计算)。
实施例25还原水解反应2,4,5-三氟苯乙酸的制备
将154.13g实施例19制备的2,4,5-三氟苯甲酰腈油状物、125g水合肼 (含量80%)、57.5g氢氧化锂、500g 1,3-丙二醇,依次加入2000mL四口瓶中,以300rpm的搅拌速度搅拌,然后先升温到80℃,保温反应2h,然后继续升温到170℃,保温反应10h后,通过气相色谱仪检测2,4,5-三氟苯甲酰腈含量,若2,4,5-三氟苯甲酰腈的含量小于0.1%,则反应结束,若2,4,5-三氟苯甲酰腈的含量大于0.1%,则继续反应1h后继续进行检测,直至2,4,5-三氟苯甲酰腈的含量小于0.1%时再反应结束,反应结束后,降温至50℃,加500g水淬灭,用质量分数为30%的盐酸调至pH值为1.5,降温到15℃,过滤、将滤渣干燥得到2,4,5-三氟苯乙酸140.76g,含量98.0%(GC),收率90.2%(以2,4,5-三氟苯甲酰腈计算)。
除非另有说明,本发明中所采用的百分数均为质量百分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2,4,5-三氟苯乙酸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组成:插羰反应,氰化反应,还原水解反应;
所述插羰反应,将二价钯、锌粉、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加入反应釜中,将反应釜抽真空,加入无水四氢呋喃,搅拌,加入2,4,5-三氟氯苯,升温至80-100℃,向反应釜内持续通入一氧化碳,将压力保持在2MPa,直至2,4,5-三氟氯苯反应完全,然后降温,过滤,将滤液中进行蒸馏回收有机溶剂后,精馏,收集85-87℃馏分,得到2,4,5-三氟苯甲酰氯;
所述插羰反应中,所述二价钯为氯化钯或醋酸钯中的一种;
二价钯、锌粉、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2,4,5-三氟氯苯的摩尔比为12.7-50.8:15.36-51.2:12.7-50.8:2540;
所述氰化反应,向反应釜中加入有机溶剂、氰化钠,搅拌,升温至50℃,然后滴加2,4,5-三氟苯甲酰氯,滴加结束后在50-100℃下反应10h,降温,加入纯水搅拌,分层,对有机层进行清洗,浓缩,得到2,4,5-三氟苯甲酰腈油状物;
所述氰化反应中,氰化钠与2,4,5-三氟苯甲酰氯的摩尔比为1-1.5:1;
所述还原水解反应,将2,4,5-三氟苯甲酰腈油状物、水合肼、氢氧化物、有机溶剂加入反应釜中,搅拌,升温至50-100℃,保温反应2h,继续升温至100-180℃,保温反应10h,检测2,4,5-三氟苯甲酰腈是否转化完全,若未转化完全,则继续反应至转化完全,得到2,4,5-三氟苯乙酸;
所述还原水解反应中,2,4,5-三氟苯甲酰腈油状物、水合肼、氢氧化物、有机溶剂的质量比为154.13:60-125:57.5-134:5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2,4,5-三氟苯乙酸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羰反应中,2,4,5-三氟氯苯与无水四氢呋喃的质量体积比422.98g:1000m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2,4,5-三氟苯乙酸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氰化反应中,所述有机溶剂为氯仿、乙腈、甲苯中的一种;
有机溶剂与2,4,5-三氟苯甲酰氯的质量比为600:194.54;
2,4,5-三氟苯甲酰氯与纯水的质量比为194.54:5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2,4,5-三氟苯乙酸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氰化反应中,所述2,4,5-三氟苯甲酰氯的滴加时间为2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2,4,5-三氟苯乙酸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原水解反应中,氢氧化物为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锂中的一种或组合;
有机溶剂为1,3-丙二醇、1,2-乙二醇、1,2-丙二醇、二缩乙二醇中的一种;
所述水合肼的含量为8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001404.6A CN117486706B (zh) | 2024-01-02 | 2024-01-02 | 一种2,4,5-三氟苯乙酸的合成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001404.6A CN117486706B (zh) | 2024-01-02 | 2024-01-02 | 一种2,4,5-三氟苯乙酸的合成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486706A CN117486706A (zh) | 2024-02-02 |
CN117486706B true CN117486706B (zh) | 2024-04-19 |
Family
ID=896786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0001404.6A Active CN117486706B (zh) | 2024-01-02 | 2024-01-02 | 一种2,4,5-三氟苯乙酸的合成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486706B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239542A (ja) * | 1985-08-14 | 1987-02-20 | Mitsui Toatsu Chem Inc | マロン酸の製造方法 |
AU2005279211A1 (en) * | 2004-08-31 | 2006-03-09 | Janssen Pharmaceutica N.V. |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2- (4-fluoro-benzyl) -phenyl] -acetic acid |
CN1749232A (zh) * | 2005-09-29 | 2006-03-22 | 上海康鹏化学有限公司 | 2,4,5-三氟苯乙酸的制备方法 |
CN111039771A (zh) * | 2019-12-25 | 2020-04-21 | 湖南有色郴州氟化学有限公司 | 一种3,3,3-三氟丙酸的制备方法 |
CN111712500A (zh) * | 2018-02-13 | 2020-09-25 | 意大利合成制造有限公司 | 制备西他列汀的新的有效方法 |
CN113004142A (zh) * | 2020-12-28 | 2021-06-22 | 台州达辰药业有限公司 | 一种2,4,5-三氟苯乙酸新型制备方法 |
CN115872849A (zh) * | 2022-12-25 | 2023-03-31 | 阜新睿光氟化学有限公司 | 一种制备2,5-二甲基苯乙酸的方法 |
-
2024
- 2024-01-02 CN CN202410001404.6A patent/CN11748670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239542A (ja) * | 1985-08-14 | 1987-02-20 | Mitsui Toatsu Chem Inc | マロン酸の製造方法 |
AU2005279211A1 (en) * | 2004-08-31 | 2006-03-09 | Janssen Pharmaceutica N.V. |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2- (4-fluoro-benzyl) -phenyl] -acetic acid |
CN1749232A (zh) * | 2005-09-29 | 2006-03-22 | 上海康鹏化学有限公司 | 2,4,5-三氟苯乙酸的制备方法 |
CN111712500A (zh) * | 2018-02-13 | 2020-09-25 | 意大利合成制造有限公司 | 制备西他列汀的新的有效方法 |
CN111039771A (zh) * | 2019-12-25 | 2020-04-21 | 湖南有色郴州氟化学有限公司 | 一种3,3,3-三氟丙酸的制备方法 |
CN113004142A (zh) * | 2020-12-28 | 2021-06-22 | 台州达辰药业有限公司 | 一种2,4,5-三氟苯乙酸新型制备方法 |
CN115872849A (zh) * | 2022-12-25 | 2023-03-31 | 阜新睿光氟化学有限公司 | 一种制备2,5-二甲基苯乙酸的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PALLADIUM-CATALYZED CARBONYLATION OF CHLOROBENZENE IN THE PRESENCE OF LEWIS ACIDS;Yurii G. Noskov et al.;《Reaet.Kinet. Catal.Lett》;19981231;第64卷(第2期);第359-363页 * |
何人宝 ; 王莺妹 ; 金逸中 ; 俞传明 ; .2,4,5-三氟苯乙酸的合成.化工生产与技术.2011,(第03期),4-6.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486706A (zh) | 2024-02-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516014C (zh) | 2,4,5-三氟苯乙酸的制备方法 | |
JP5372258B2 (ja) | 1,4−二置換シクロヘキサン誘導体の製造方法 | |
CN103170365B (zh) | 一种高活性双功能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11039771B (zh) | 一种3,3,3-三氟丙酸的制备方法 | |
CN108190837A (zh) | 一种以碘单质和氢气为原料生产氢碘酸的方法 | |
CN117486706B (zh) | 一种2,4,5-三氟苯乙酸的合成方法 | |
CN1023315C (zh) | 二齿配位体的制备 | |
CN106748713B (zh) | 一种基于uio-66的固体酸催化酯交换反应合成(r)-2-氯丙酸的方法 | |
CN106220555B (zh) | 一种制备2-氨甲基-3-氯-5-三氟甲基吡啶的方法 | |
CN108503545A (zh) | 一种催化氧化扁桃酸酯制备苯乙酮酸酯的方法 | |
CN115677454B (zh) | 一种高纯全氟叔丁醇的制备方法及装置 | |
CN115724820B (zh) | 一种膦基配合物催化二氧化碳制备环状碳酸酯的方法 | |
CN100554233C (zh) | α-氧代羰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 |
CN110903181B (zh) | 双催化体系制备对苯醌化合物的方法 | |
CN104277027A (zh) | 一种(r)- 碳酸丙烯酯的制备方法 | |
CN113666800B (zh) | 一种4-戊炔-1-醇的合成方法 | |
CN102059147B (zh) | 一种催化氧化羰化合成碳酸二乙酯的制备方法 | |
CN118791377B (zh) | 一种2,4,5-三氟苯乙酸的制备方法 | |
CN114436828B (zh) | 一种同时制备甲氧基乙酸甲酯和乙醇酸甲酯的方法 | |
JP2007510638A (ja) | ジカルボン酸および/またはその酸無水物の水素化の均一系方法 | |
CN101250096A (zh) | 一种苯甲醛的制备方法 | |
CN110903170B (zh) | 一种叔丁基对苯二酚的制备方法 | |
CN115806467B (zh) | 制备1,3-丙二醇的方法 | |
CN109020784B (zh) | 2-甲基-1-苯基-1-丙醇的制备方法 | |
JP4756530B2 (ja) | 有機酸ルテニウム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