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70415B - 胎-路接触应力分布情况动态检测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胎-路接触应力分布情况动态检测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470415B CN117470415B CN202311826399.4A CN202311826399A CN117470415B CN 117470415 B CN117470415 B CN 117470415B CN 202311826399 A CN202311826399 A CN 202311826399A CN 117470415 B CN117470415 B CN 11747041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ire
- sub
- road
- time
- are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315 distribution fun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9000010426 asphal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795 deri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46 dynamic interpla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284 exci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12 characteriz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344 surfac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808 coup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1/00—Measuring force or stress, in general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5/00—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measuring force, work, mechanical power, or torqu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G01L5/16—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measuring force, work, mechanical power, or torqu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measuring several components of forc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14—Force analysis or force optimisation, e.g. static or dynamic forc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道路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胎‑路接触应力分布情况动态检测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其中的方法包括:获取轮胎接地区域和相关车辆运行参数;将所述的轮胎接地区域等效为矩形区域并将其划分为多个子区域;计算每个子区域的轮胎附加力以及相对坐标;计算每个子区域的轮胎受到的垂向载荷;依据每个子区域在t时刻受到的垂向载荷计算每个子区域的胎‑路接触应力,从而得到t时刻的胎‑路接触应力分布模型。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可以使得胎‑路动态接触应力的三维分布测量结果更加精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地涉及道路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胎-路接触应力分布情况动态检测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道路设计及施工技术的日渐发达,在设计或仿真模拟过程中,荷载的加载形式日趋多样化。沥青混合料路面结构作为我国的主要路面结构形式,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服役寿命远低于设计水平的现象,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当前对沥青路面胎-路接触应力分布的检测结果不准确导致的。
对于沥青混合料路面的胎-路接触应力的分布情况的研究大多数是在指定加载大小下展开的,并未精细的考虑胎-路耦合作用下的轮胎荷载,且多为均匀分布的荷载。在最新颁布的《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中,采用的力学模型则为圆形均布静载下的弹性多层体系,而事实上车辆荷载不仅具有随机振动和移动的特性,还有轮胎在与不同的路面接触时存在动力学上的相互作用。当不考虑轮胎荷载的动力特性直接依据轮胎静态荷载进行材料性能表征和胎-路接触应力分析时,会导致胎-路接触应力分布的检测结果不准确,进而对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沥青路面性能表征以及沥青路面养护决策造成负面影响。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获取车辆行驶过程中的轮胎接地区域并将其等效为矩形区域,然后将其划分为多个子区域,依据每个子区域受到的垂向载荷、轮胎的初始空间位置以及所述车辆行驶速度计算出每个子区域在相应时刻的胎-路接触应力,从而得到这个整个轮胎接地区域的胎-路接触应力分布模型。为此,本发明在如下的多个方面中提供方案。
在第一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胎-路接触应力分布情况动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车身质量、轮胎质量、车辆行驶速度、车辆静轴载、轮胎垂向位移、t时刻的轮胎接地区域、t时刻与轮胎接触的路面的总形变量以及轮胎的初始空间位置;
将所述轮胎接地区域均匀划分为多个子区域,依据轮胎的初始空间位置获取每个子区域的初始空间位置;
依据车身质量、轮胎质量、轮胎垂向位移以及与轮胎接触的路面在t时刻的总形变量计算每个子区域在t时刻的轮胎附加力;
依据每个子区域的初始空间位置和车辆行驶速度获取t时刻每个子区域在车辆行驶方向和垂直于车辆行驶方向上的相对坐标;
依据车辆静轴载和每个子区域在t时刻的轮胎附加力计算每个子区域的轮胎在t时刻受到的垂向载荷;
依据每个子区域在t时刻受到的垂向载荷以及t时刻每个子区域对应的所述相对坐标计算在t时刻每个子区域的胎-路接触应力;其中,某个子区域的胎-路接触应力的计算表达式如下:
以上各计算表达式中,q t表示t时刻的胎-路接触应力,和/>分别为在t时刻该子区域在车辆行驶方向和垂直于车辆行驶方向上的相对坐标;n为影响压力分布的均匀性参数;/>、/>、/>和/>均为无量纲印记压力分布函数影响因子;/>为轮胎载荷分布的纵向凸度因子,/>为轮胎载荷分布的横向凸度因子,4ab表示所述轮胎接地区域的面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的计算表达式如下:
式中,n为影响压力分布的均匀性参数,为轮胎载荷分布的纵向凸度因子,/>为轮胎载荷分布的横向凸度因子,/>和/>分别为横向和纵向偏布参数,/>和/>分别为轮胎垂直载荷的纵向和横向偏距,/>表示轮胎接地区域的行驶方向长度的一半,/>表示轮胎接地区域的垂直于行驶方向的长度的一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轮胎附加力的计算表达式如下:
式中,表示某一子区域在t时刻的轮胎附加力,/>表示车身质量,/>表示轮胎质量,/>表示重力加速度,/>和/>分别为轮胎的刚度和阻尼,/>为轮胎的垂向位移,/>为路面总形变量,/>为轮胎的垂向位移函数表达式在t时刻的一阶导数,/>为路面总形变量函数表达式在t时刻的一阶导数。轮胎的垂向位移是指整体车身对轮胎产生的激励导致的位移,简化成轮胎最底端的一个点在垂直于地面方向的位移。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路面总形变量的表达式如下:
式中,表示t时刻的路面总形变量,/>表示t时刻车辆行驶的距离,/>表示t时刻路面垂向形变量,v表示车辆的行驶速度,/>为路面不平度,/>表示圆周率,/>表示路面不平整的波长,sin表示正弦函数,/>表示轮胎接地区域在行驶方向的长度的一半,A级路面取0.004,/>取1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垂向载荷的计算表达式如下:
式中,表示垂向载荷,/>表示车辆的静轴载,/>表示轮胎附加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将所述的轮胎接地区域等效为矩形区域。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子区域的形状为矩形。
在第二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胎-路接触应力分布情况动态检测系统,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的胎-路接触应力分布情况动态检测方法。
在第三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的胎-路接触应力分布情况动态检测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为:轮胎在与不同的路面接触时轮胎与路面之间在动力学上的相互作用是不同的,因此在不同的行驶时刻、不同的行驶速度下以及不同的道路组合下(该处不同的道路组合是指沥青面层的材料不同导致模量不同),轮胎实际受到的垂向荷载是不同的。本发明的方法在检测胎-路接触应力分布情况时首先获取轮胎接地区域并将其等效为矩形区域并均匀划分为多个子区域,在计算每个子区域的胎-路接触应力时不再依据指定的荷载,而是考虑到了在路面不平顺激励下的实时的车辆轮胎附加力,结合实时的车辆轮胎附加力获取每个子区域的垂向荷载,从而得到胎-路动态接触应力的三维分布情况,由于指定的荷载为等量均匀荷载,而实时的车辆轮胎附加力是非等量均匀的,因此,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得到的荷载分布更接近实际情况;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可以使得胎-路动态接触应力的三维分布测量结果更加精确。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发明的若干实施方式,并且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其中:
图1是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胎-路接触应力分布情况动态检测方法流程图;
图2是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轮胎接地区域划分示意图;
图3是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车辆行驶坐标系示意图;
图4是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轮胎附加力的曲线示意图;
图5是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胎-路接触应力分布示意图;
图6是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1个时刻的胎-路接触应力分布图;
图7是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100个时刻的胎-路接触应力分布图;
图8是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200个时刻的胎-路接触应力分布图;
图9是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300个时刻的胎-路接触应力分布图;
图10是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400个时刻的胎-路接触应力分布图;
图11是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500个时刻的胎-路接触应力分布图;
图12是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轮胎印记转化示意图;
图13是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轮胎附加力的计算表达式的推导过程示意图;
图14是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车辆载荷的相互作用系统示意图;
图15是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胎-路接触应力分布动态检测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胎-路接触应力分布情况动态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获取车身质量、轮胎质量、车辆行驶速度、车辆静轴载、轮胎垂向位移、t时刻的轮胎接地区域、t时刻与轮胎接触的路面的总形变量以及轮胎的初始空间位置。
不同时刻下,轮胎接地区域的大小和形状相同,空间位置不同。轮胎接地区域的大小和形状可通过加载车的车辆轮胎的接地印记获取。通过查阅《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中得到道路荷载力学模型为圆形均布静载下的弹性多层体系。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接触印迹由前后轴轮胎的实际测量得到,采用静载压测纸的方法进行测量,首先将车辆用千斤顶顶起,然后在轮胎正下方摆放坐标网格纸,然后将其放下,使轮胎压在测纸上即得到轮胎印记。
S102、将所述轮胎接地区域均匀划分为多个子区域,依据轮胎的初始空间位置获取每个子区域的初始空间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划分的每个子区域的形状均为矩形,每个子区域大小相同,所有子区域组合在一起即组成整个轮胎接地区域。如图2所示,其中一个子区域为P1区域,整体轮胎接地区域为P区域,P区域由多个与P1区域形状和大小相同的子区域组成。在其它实施例中,每个子区域的形状可以为三角形、正五边形或者其他合适的形状。
如图3所示,每个子区域的初始空间位置可以通过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确定,其中以车辆行进的方向为x轴方向,以垂直于x轴的方向为y轴方向,以垂直于地面向上的方向为z轴方向。该坐标系的原点为车辆位于初始位置时轮胎接地区域的中心的空间位置。
S103、依据车身质量、轮胎质量、轮胎垂向位移以及与轮胎接触的路面在t时刻的总形变量计算每个子区域在t时刻的轮胎附加力。
由于垂向载荷会受到轮胎附加力的影响,因此,在计算出轮胎附加力后可精确地获取轮胎的垂向荷载。
S104、依据每个子区域的初始空间位置和车辆行驶速度获取t时刻每个子区域在车辆行驶方向和垂直于车辆行驶方向上的相对坐标。
一般情况下,车辆是沿直线行驶,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其在x轴上的相对坐标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其在y轴和z轴上的相对坐标不变。因此,子区域在x轴上的相对坐标可由子区域在x轴上初始的相对坐标和行驶速度准确确定。
S105、依据车辆静轴载和每个子区域在t时刻的轮胎附加力计算每个子区域的轮胎在t时刻受到的垂向载荷。
垂向载荷可依据车辆的静轴载和该子区域在t时刻的轮胎附加力进行计算,也可以依据其他合适的参数进行计算。
S106、依据每个子区域在t时刻受到的垂向载荷以及t时刻每个子区域对应的所述相对坐标计算在t时刻每个子区域的胎-路接触应力;其中,某个子区域的胎-路接触应力的计算表达式如下:
(1)
(2)
(3)
以上各计算表达式中,q t表示t时刻的胎-路接触应力,和/>分别为在t时刻该子区域在车辆行驶方向和垂直于车辆行驶方向上的相对坐标;n为影响压力分布的均匀性参数;/>、/>、/>和/>均为无量纲印记压力分布函数影响因子;/>为轮胎载荷分布的纵向凸度因子,/>为轮胎载荷分布的横向凸度因子,4ab表示所述轮胎接地区域的面积。
本实施例中的胎-路接触应力分布情况是指车辆行驶过程中,轮胎与路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在轮胎接地区域内的分布情况。
为了直观地对不同时刻的胎-路接触应力分布情况进行显示,可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模拟仿真,从而得到不同时刻的胎-路接触应力分布示意图。
具体地,为了更加精确的建模需求,采用Uni-Tire轮胎模型。该模型能够很好地表达轮胎接地印迹中的压力分布,通过该模型可以推导出更加直观的三维非均布胎路接触应力模型。轮胎与路面之间的荷载传递在接触面上,在接触面成不均匀分布荷载形式,故将作用在路面上的轮胎荷载等效为表面荷载。
另外,在仿真之前需要对轮胎附加力的曲线进行多项式拟合,然后依据拟合后的轮胎附加力的表达式结合胎-路接触应力的表达式以及垂向载荷的计算表达式进行仿真。所述轮胎附加力/>的曲线是指用于表征不同时刻的轮胎附加力的大小的曲线,本实施例中得到的轮胎附加力/>的曲线如图4所示。轮胎附加力/>的曲线依据轮胎附加力的历史时刻数据获取。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将轮胎附加力的曲线拟合为六项式,拟合出的轮胎附加力在t时刻的表达式如下:
(4)
式中,均为拟合参数,/>表示正弦函数。
仿真后得到的某一时刻的胎-路接触应力分布图如图5所示,第1个时刻、第100个时刻、第200个时刻、第300个时刻、第400个时刻以及第500个时刻对应的胎-路接触应力分布图如图6至图11所示。假设共划分为m行n列子区域,所有子区域对应的胎-路接触应力所组成的矩阵如下式所示。
(5)
每个子区域对应的胎-路接触应力所组成的矩阵的局部的数值如表1所示。
表1
轮胎在与不同的路面接触时轮胎与路面之间在动力学上的相互作用是不同的,因此在不同的行驶时刻、不同的行驶速度下以及不同的道路组合下(该处不同的道路组合主要是指沥青面层的材料不同导致模量不同),轮胎实际受到的垂向荷载是不同的。本发明的方法在检测胎-路接触应力分布情况时首先获取轮胎接地区域并将其等效为矩形区域并均匀划分为多个子区域,在计算每个子区域的胎-路接触应力时不再依据指定的荷载,而是考虑到了在路面不平顺激励下的实时的车辆轮胎附加力,结合实时的车辆轮胎附加力获取每个子区域的垂向荷载,从而得到胎-路动态接触应力的三维分布情况,由于指定的荷载为等量均匀荷载,而实时的车辆轮胎附加力是非等量均匀的,因此,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得到的荷载分布更接近实际情况;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可以使得胎-路动态接触应力的三维分布测量结果更加精确。
由于轮胎的接地区域的平面形状近似为矩形,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将所述的轮胎接地区域等效为矩形区域。将轮胎接地区域等效为矩形区域可以使得胎-路接触应力的计算更加方便快捷。
具体地,将所述的轮胎接地区域等效为矩形区域的方法是:首先测量出外围轮廓与大致形状,然后计算整个轮胎印记长度和轮胎印记宽度。如图12所示,印记简化前的形状为由两个半圆和一个矩形组成的形状,转化后为一个矩形,印记简化前和简化后的面积相等。标准轴载下(BZZ-100)的尺寸为157mm*227mm。其中,在计算整个轮胎印记长度时采用如下公式:
(6)
其中为轮胎印记面积,L为整个轮胎印记长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和/>的具体数值可依据/>和/>满足的边界条件进行计算,所述的边界条件表达式如下:
(7)
依据边界条件,可以得到、/>、/>和/>的计算表达式如下:
(8)
式中,n为影响压力分布的均匀性参数,为轮胎载荷分布的纵向凸度因子,/>为轮胎载荷分布的横向凸度因子,/>和/>分别为横向和纵向偏布参数,/>和/>分别为轮胎垂直载荷的纵向和横向偏距,/>表示轮胎接地区域的行驶方向长度的一半,/>表示轮胎接地区域的垂直于行驶方向的长度的一半。
在一个实施例中,某一子区域的轮胎在t时刻所受到的垂向载荷依据车辆的静轴载/>和该子区域在t时刻的轮胎附加力/>进行计算,其计算表达式如下:
(9)
轮胎附加力可依据车身质量、轮胎质量、路面总形变量以及其他相关参数计算,在一个实施例中,某一子区域在t时刻的轮胎附加力的计算表达式如下:
(10)
式中,表示某一子区域在t时刻的轮胎附加力,/>表示车身质量,/>表示轮胎质量,/>表示重力加速度,/>和/>分别为轮胎的刚度和阻尼,/>为轮胎的垂向位移,/>为路面总形变量,/>为轮胎的垂向位移函数表达式在t时刻的一阶导数,/>为路面总形变量函数表达式在t时刻的一阶导数。
不同时刻路面总形变量的值大小不同,其大小与该时刻的路面垂向形变量以及该时刻的路面不平度有关。在一个实施例中,t时刻的路面总形变量/>的计算表达式如下:
(11)
式中,表示t时刻车辆行驶的距离,/>表示t时刻路面垂向形变量,v表示车辆的行驶速度,/>为路面不平度,/>表示圆周率,/>表示路面不平整的波长,sin表示正弦函数,表示轮胎接地区域在行驶方向的长度的一半。A级路面/>取0.004,/>取10。
以上实施例中给出了轮胎附加力的计算表达式,下面简单介绍本发明的轮胎附加力的计算表达式的推导过程。如图13所示,本发明的轮胎附加力的计算表达式的推导过程如下:
1)根据车辆-路面系统动力学,使用二自由度1/4车辆模型对车辆模型进行简化;
2)如图14所示,将车辆-路面耦合系统简化为作用在非线性黏性阻尼Kelvin地基及有限长Euler-Bernoulli梁上的由质量-阻尼-弹簧组成的车辆载荷的相互作用系统;
3)建立车辆耦合振动方程并求解从而得到如式(10)所示的轮胎附加力的计算表达式。
实施例2: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胎-路接触应力分布情况动态检测系统。如图15所示,所述胎-路接触应力分布情况动态检测系统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胎-路接触应力分布情况动态检测方法。
所述胎-路接触应力分布情况动态检测系统还包括通信总线和通信接口等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其他组件,其设置和功能为本领域中已知,因此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中,前述的存储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例如,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适当的磁存储介质或者磁光存储介质,比如,阻变式存储器RRAM(Resistive Random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Static Random-Access Memory)、增强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DRAM(Enhanced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高带宽内存HBM(High-Bandwidth Memory)、混合存储立方HMC(Hybrid Memory Cube)等等,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所需信息并且可以由应用程序、模块或两者访问的任何其他介质。任何这样的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是设备的一部分或可访问或可连接到设备。本发明描述的任何应用或模块可以使用可以由这样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或以其他方式保持的计算机可读/可执行指令来实现。
实施例3: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胎-路接触应力分布情况动态检测方法。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示例)例如可以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文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多个”、“若干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或更多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虽然本说明书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这样的实施例只是以示例的方式提供的。本领域技术人员会在不偏离本发明思想和精神的情况下想到许多更改、改变和替代的方式。应当理解的是在实践本发明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对本文所描述的本发明实施例的各种替代方案。
Claims (6)
1.一种胎-路接触应力分布情况动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车身质量、轮胎质量、车辆行驶速度、车辆静轴载、轮胎垂向位移、t时刻的轮胎接地区域、t时刻与轮胎接触的路面的总形变量以及轮胎的初始空间位置;
将所述轮胎接地区域均匀划分为多个子区域,依据轮胎的初始空间位置获取每个子区域的初始空间位置;
依据车身质量、轮胎质量、轮胎垂向位移以及与轮胎接触的路面在t时刻的总形变量计算每个子区域在t时刻的轮胎附加力;所述轮胎附加力的计算表达式如下:
式中,表示某一子区域在t时刻的轮胎附加力,/>表示车身质量,/>表示轮胎质量,表示重力加速度,/>和/>分别为轮胎的刚度和阻尼,/>为轮胎的垂向位移,/>为路面总形变量,/>为轮胎的垂向位移函数表达式在t时刻的一阶导数,/>为路面总形变量函数表达式在t时刻的一阶导数;
所述的路面总形变量的表达式如下:
式中,表示t时刻的路面总形变量,/>表示t时刻车辆行驶的距离,/>表示t时刻路面垂向形变量,v表示车辆的行驶速度,/>为路面不平度,/>表示圆周率,/>表示路面不平整的波长,sin表示正弦函数,/>表示轮胎接地区域在行驶方向的长度的一半,A级路面/>取0.004,/>取10;依据每个子区域的初始空间位置和车辆行驶速度获取t时刻每个子区域在车辆行驶方向和垂直于车辆行驶方向上的相对坐标;
依据车辆静轴载和每个子区域在t时刻的轮胎附加力计算每个子区域的轮胎在t时刻受到的垂向载荷;所述垂向载荷的计算表达式如下:
式中,表示垂向载荷,/>表示车辆的静轴载,/>表示轮胎附加力;
依据每个子区域在t时刻受到的垂向载荷以及t时刻每个子区域对应的所述相对坐标计算在t时刻每个子区域的胎-路接触应力;其中,某个子区域的胎-路接触应力的计算表达式如下:
以上各计算表达式中,q t表示t时刻的胎-路接触应力,和/>分别为在t时刻该子区域在车辆行驶方向和垂直于车辆行驶方向上的相对坐标;n为影响压力分布的均匀性参数;/>、/>、/>和/>均为无量纲印记压力分布函数影响因子;/>为轮胎载荷分布的纵向凸度因子,为轮胎载荷分布的横向凸度因子,4ab表示所述轮胎接地区域的面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胎-路接触应力分布情况动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的计算表达式如下:
式中,n为影响压力分布的均匀性参数,为轮胎载荷分布的纵向凸度因子,/>为轮胎载荷分布的横向凸度因子,/>和/>分别为横向和纵向偏布参数,/>和/>分别为轮胎垂直载荷的纵向和横向偏距,/>表示轮胎接地区域的行驶方向长度的一半,/>表示轮胎接地区域的垂直于行驶方向的长度的一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胎-路接触应力分布情况动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所述的轮胎接地区域等效为矩形区域。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胎-路接触应力分布情况动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区域的形状为矩形。
5.一种胎-路接触应力分布情况动态检测系统,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胎-路接触应力分布情况动态检测方法。
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胎-路接触应力分布情况动态检测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826399.4A CN117470415B (zh) | 2023-12-28 | 2023-12-28 | 胎-路接触应力分布情况动态检测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826399.4A CN117470415B (zh) | 2023-12-28 | 2023-12-28 | 胎-路接触应力分布情况动态检测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470415A CN117470415A (zh) | 2024-01-30 |
CN117470415B true CN117470415B (zh) | 2024-03-12 |
Family
ID=896382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826399.4A Active CN117470415B (zh) | 2023-12-28 | 2023-12-28 | 胎-路接触应力分布情况动态检测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470415B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384349A (zh) * | 2016-09-20 | 2017-02-08 | 广州肖宁道路工程技术研究事务所有限公司 | 轮胎与路面的接触应力分布及应力集中的检测方法 |
CN106897518A (zh) * | 2017-02-23 | 2017-06-27 | 武汉科技大学 | 车辆‑道路耦合振动系统联合仿真方法 |
CN112749442A (zh) * | 2020-12-25 | 2021-05-04 | 青岛黄海学院 | 一种汽车震源近地表面波模拟算法 |
CN114626194A (zh) * | 2022-01-18 | 2022-06-14 |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 | 一种基于边界分析的重载轮胎滚动接地非对称性分析方法 |
CN116358760A (zh) * | 2023-06-01 | 2023-06-30 | 深圳亿维锐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测量车辆轮胎载荷分布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6579187A (zh) * | 2023-07-12 | 2023-08-11 |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车辆仿真测试与实车测试的对标方法和装置 |
CN116992704A (zh) * | 2023-02-20 | 2023-11-03 | 石家庄铁道大学 | 胎-路耦合作用下沥青路面损伤的细观动力学分析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17207620B4 (de) * | 2017-05-05 | 2019-05-29 |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Bestimmung von Radlasten an Rädern eines Fahrzeuges |
-
2023
- 2023-12-28 CN CN202311826399.4A patent/CN11747041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384349A (zh) * | 2016-09-20 | 2017-02-08 | 广州肖宁道路工程技术研究事务所有限公司 | 轮胎与路面的接触应力分布及应力集中的检测方法 |
CN106897518A (zh) * | 2017-02-23 | 2017-06-27 | 武汉科技大学 | 车辆‑道路耦合振动系统联合仿真方法 |
CN112749442A (zh) * | 2020-12-25 | 2021-05-04 | 青岛黄海学院 | 一种汽车震源近地表面波模拟算法 |
CN114626194A (zh) * | 2022-01-18 | 2022-06-14 |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 | 一种基于边界分析的重载轮胎滚动接地非对称性分析方法 |
CN116992704A (zh) * | 2023-02-20 | 2023-11-03 | 石家庄铁道大学 | 胎-路耦合作用下沥青路面损伤的细观动力学分析方法 |
CN116358760A (zh) * | 2023-06-01 | 2023-06-30 | 深圳亿维锐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测量车辆轮胎载荷分布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6579187A (zh) * | 2023-07-12 | 2023-08-11 |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车辆仿真测试与实车测试的对标方法和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4)
Title |
---|
三向轮胎力作用下路面动力响应分析;李韶华;杨绍普;李皓玉;;振动与冲击;20120715(第13期);第31-35页 * |
基于轮胎与三维路面接触分析的车辆操纵稳定性研究;李振宇;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Ⅱ辑;20210415;第34-40、79页 * |
车、路的相互作用下沥青路面动力学特性分析;李皓玉;杨绍普;李韶华;;振动与冲击;20090425(第04期);第86-89、102、205页 * |
轮胎滚动速度对车辆侧偏特性的影响;卢荡;郭孔辉;;汽车技术;20090924(第09期);第10-13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470415A (zh) | 2024-01-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964551B (zh) | 基于应变和频率的路面承载力动态测试方法 | |
CN102252659A (zh) | 基于激光传感器的车载式道路路面坡度测量方法 | |
CN117470415B (zh) | 胎-路接触应力分布情况动态检测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 |
CN115577411A (zh) | 车-桥面铺装-桥耦合振动分析方法 | |
CN102831261B (zh) | 一种复杂道路的建模方法 | |
CN102535317A (zh) | 路面弯沉的快速检测装置 | |
CN105759078A (zh) | 车载加速传感器的三轴自校准方法及装置 | |
CN118090249A (zh) | 一种针对轮式装备越野通过性的评估方法及评估系统 | |
CN116975995A (zh) | 一种车桥耦合分析方法、系统、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 |
KR101829700B1 (ko) | 자동차 타이어의 편향 반경을 시뮬레이션하는 방법 | |
CN102472691A (zh) | 预测轮胎运行噪音的方法 | |
CN112949117A (zh) | 基于多维度参数的沥青路面三向应变分析方法 | |
CN111976731A (zh) | 基于车辆频域响应的路面不平度识别方法 | |
CN104573322A (zh) | 一种汽车侧倾中心轴位置动态测量装置及其确定方法 | |
CN206291907U (zh) | 一种用于曲线或曲面的测绘装置 | |
CN210136137U (zh) | 一种土压力测试装置 | |
CN105868500A (zh) | 基于离散元与有限元混合路面样本模型的沙石路面更替法 | |
CN117521229B (zh) | 一种路面位移响应检测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 |
CN206369574U (zh) | 一种车辆动态称重装置 | |
CN110008539B (zh) | 一种车轮沙石路面仿真中接触对的搜索方法、设备及介质 | |
CN114720077B (zh) | 基于路况再现的电池包冲击测试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 |
JP2012063949A (ja) | タイヤ摩耗のシミュレーション方法、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
Kakara et al. | Influence of commercial vehicle characteristics on the magnitude of dynamic wheel loads over asphalt pavement profiles with different roughness | |
JP7386229B2 (ja) | 摩耗フライホイール上でタイヤを作動させる方法 | |
Li et al. | Factorial significance on tractor stability under variation of terrain roughness employing the Taguchi method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