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43175A - 一种脱硫浆液无搅拌防沉淀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脱硫浆液无搅拌防沉淀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443175A CN117443175A CN202311565396.XA CN202311565396A CN117443175A CN 117443175 A CN117443175 A CN 117443175A CN 202311565396 A CN202311565396 A CN 202311565396A CN 117443175 A CN117443175 A CN 11744317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lurry
- oxidation wind
- wind input
- pipe
- tower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74—General processes for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53/80—Semi-solid phase processes, i.e. by using slurri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346—Controlling the proces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46—Removing components of defined structure
- B01D53/48—Sulfur compound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96—Regeneration, reactivation or recycling of reacta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5/00—Flow mixers; Mixers for falling materials, e.g. solid particles
- B01F25/40—Static mixers
- B01F25/42—Static mixers in which the mixing is affected by moving the components jointly in changing directions, e.g. in tubes provided with baffles or obstructions
- B01F25/421—Static mixers in which the mixing is affected by moving the components jointly in changing directions, e.g. in tubes provided with baffles or obstructions by moving the components in a convoluted or labyrinthine path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8/00—Sources of waste gases
- B01D2258/02—Other waste gases
- B01D2258/0233—Other waste gases from cement factori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8/00—Sources of waste gases
- B01D2258/02—Other waste gases
- B01D2258/025—Other waste gases from metallurgy pla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8/00—Sources of waste gases
- B01D2258/02—Other waste gases
- B01D2258/0283—Flue gas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脱硫浆液无搅拌防沉淀装置,包括塔体、若干个浆液循环泵、环形浆液输出管以及多个浆液引流件。环形浆液输出管安装在塔体底部;若干个进浆管均与环形浆液输出管连通。多个所述浆液引流件的一端均与环形浆液输出管连通且另一端均指向塔体中心,所述浆液引流件一侧开设有多个侧浆液吸入孔且任意相邻两个浆液引流件相对一侧不同时开有侧浆液吸入孔,各浆液引流件面向塔体侧壁的一端端面开设有多个端浆液吸入孔。本发明利用浆液循环泵抽吸力的潜在能量,使得塔体底部的脱硫浆液能够朝一个方向自主旋转流动并被抽吸走,脱硫浆液在旋转流动过程中阻止了颗粒物的沉淀,确保了脱硫浆液的正常循环输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湿法烟气脱硫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脱硫浆液无搅拌防沉淀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火电厂、冶金、水泥等行业大型燃煤设备的烟气湿法脱硫项目中脱硫浆液的防沉淀工艺,主要是依靠常规侧进式搅拌工艺对浆液不间断搅拌,防止脱硫浆液中的颗粒物沉淀塔底结块,避免造成堆积堵塞而直接影响浆液循环泵正常输送。
侧进式搅拌器安装在吸收塔和AFT塔的底部和上部位置,一套湿法脱硫装置需要多台侧进式搅拌器,在各塔的外围统一高度匀称式安装,侧进式搅拌器的上方安装有氧化风总管,氧化风总管围着塔一圈,在每台侧进式搅拌器的搅拌叶轮上方垂直位置安装送风分管,在氧化风机的高速运转下,把压力空气送入塔内的搅拌器叶轮上方位置,在搅拌叶轮的旋转带动下,压力空气与脱硫浆液搅拌混合,对脱硫浆液进行氧化反应。对吸收塔和AFT塔喷淋层连续送入新石灰浆液,塔底连续排出充分化学反应后生成的石膏浆液,形成了连续循环化学反应系统,多台浆液循环泵安装在吸收塔、AFT塔一侧,通过循环泵的运行,将脱硫浆液提升到不同高度的喷淋层,浆液通过螺旋喷嘴的作用下,雾化喷淋,与烟气混合接触进行化学反应,达到烟气脱硫的效果;喷淋后的浆液又降落到吸收塔或AFT塔内,浆液如此往复循环与烟气进行化学反应,达到烟气脱硫超低排放要求。
然而经过现场长期运行后,发现现有侧进式搅拌工艺存在能耗高、投资成本大、维护成本高、易污染环境、存在安全隐患、工艺稳定性差等问题。公开号为CN115814589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脱硫浆液自搅拌装置,利用浆液循环泵的抽吸力的潜在能量和氧化进风的推力作为自搅拌机构旋转的驱动力,充分利用现场已配置的浆液循环泵及氧化风机等设备,实现浆液的自搅拌功能。然而,该自搅拌装置中,旋转圆筒、浆液管道始终要做旋转运动,长期旋转存在磨损,易出现故障,又由于旋转圆筒、浆液管道浸没在脱硫浆液中,一旦出现故障就需要停机维修,不利于设备稳定运行;该自搅拌装置从容器底部引出的浆液管道存在直角拐弯,拐弯处易造成浆液堆积,从而造成堵塞,也不利于设备稳定运行;并且该自搅拌装置需要改变现有塔体结构,成本较高,不利于推广。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脱硫浆液无搅拌防沉淀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脱硫浆液无搅拌防沉淀装置,包括塔体以及若干个设置在塔体外部的浆液循环泵,浆液循环泵的进口连接有伸入到塔体内部的进浆管,其还包括:
环形浆液输出管,其安装在塔体底部;若干个进浆管均与环形浆液输出管连通;以及
多个浆液引流件,多个所述浆液引流件呈圆周分布,多个所述浆液引流件的一端均与环形浆液输出管连通且另一端均指向塔体中心,所述浆液引流件一侧开设有多个侧浆液吸入孔且任意相邻两个浆液引流件相对一侧不同时开有侧浆液吸入孔,各浆液引流件面向塔体侧壁的一端端面开设有多个端浆液吸入孔;若干个浆液循环泵通过环形浆液输出管、多个浆液引流件将塔体内的脱硫浆液向外抽吸。
本发明通过设置环形浆液输出管以及多个呈圆周分布的浆液引流件,并在浆液引流件上设置侧浆液吸入孔以及端浆液吸入孔,使得浆液循环泵能够抽吸到塔体底部各个角落的脱硫浆液,利用浆液循环泵抽吸力的潜在能量,使得塔体底部的脱硫浆液能够朝一个方向自主旋转流动并被统一水平切向抽吸走,从而在塔体底部形成一个自主旋转的螺旋圈,使得脱硫浆液在旋流过程中阻止了颗粒物的沉淀,从上方降落的颗粒物能够呈螺旋运行轨迹飘落,保证降落的颗粒物一直处于悬浮运动中,无沉淀时间,从而延长颗粒物的降落路径、延长降落时间,使得落到塔体底部每个角落的脱硫浆液中悬浮颗粒物能够被浆液循环泵及时抽吸输送走,确保了脱硫浆液的正常循环输送。
作为本发明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环形浆液输出管下方位置连通有多个支撑管,多个支撑管呈圆周均匀分布且支撑管底部安装在塔体底部,环形浆液输出管上方位置连通有多个上管段法兰,多个上管段法兰呈圆周均匀分布;
多个浆液引流件分别与多个支撑管、多个上管段法兰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浆液引流件包括两个浆液引流管,两个浆液引流管分别与对应的支撑管、上管段法兰连通,两个浆液引流管同一侧均开设有多个侧浆液吸入孔,两个浆液引流管面向塔体侧壁的一端端面均开设有多个端浆液吸入孔。
作为本发明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各浆液引流管上,多个侧浆液吸入孔呈多排分布,各排的多个侧浆液吸入孔在浆液引流管轴向间隔设置且任意相邻两排的多个侧浆液吸入孔交错布置;
和/或,各浆液引流管中,以浆液引流管中轴线所在水平面为起点向下旋转60°-90°的区域内开设有多个侧浆液吸入孔。
作为本发明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多个浆液引流件的侧浆液吸入孔、端浆液吸入孔的横截面积的总和大于若干个进浆管的横截面积总和。
作为本发明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脱硫浆液无搅拌防沉淀装置还包括:
防向心沉淀固定柱,其竖直设置在塔体内部并与塔体同轴设置,其底端固定在塔体底端,其顶端呈锥形;若干个浆液引流件远离环形输出管的一端均固定在防向心沉淀固定柱上。
作为本发明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脱硫浆液无搅拌防沉淀装置还包括:
环形氧化风输入管,其同轴安装在塔体内,其位于环形浆料输出管的上方,其底部连通有多个下管段法兰且多个下管段法兰呈圆周分布;
多个氧化风输入支管,多个氧化风输入支管呈圆周分布,多个氧化风输入支管分别与多个下管段法兰连通且多个氧化风输入支管远离下管段法兰的一端均指向塔体中心,氧化风输入支管一侧开设有多个侧氧化风输入孔且任意相邻两个氧化风输入支管相对一侧不同时开有侧氧化风输入孔,各氧化风输入支管面向塔体侧壁的一端端面开设有多个端氧化风输入孔;
氧化风输入总管,其一端与环形氧化风输入管连通且其另一端伸出到塔体外;以及
风机,其与氧化风输入总管的另一端连接并通过氧化风输入总管、环形氧化风输入管向多个氧化风输入支管内输送高压氧化风,高压氧化风从侧氧化风输入孔、端氧化风输入孔喷出。
作为本发明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多个氧化风输入支管分别与多个浆液引流件一一对应设置且对应的氧化风输入支管、浆液引流件位于同一竖直面内,并且氧化风输入支管远离对应的浆液引流件开设有侧浆液吸入孔的一侧开设有侧氧化风输入孔;
和/或,各氧化风输入支管上,多个侧氧化风输入孔呈多排分布,各排的多个侧氧化风输入孔在氧化风输入支管轴向间隔设置且任意相邻两排的多个侧氧化风输入孔交错布置;
和/或,各氧化风输入支管中,以氧化风输入支管中轴线所在水平面为起点向下旋转60°-90°的区域内开设有多个侧氧化风输入孔。
作为本发明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多个氧化风输入支管的侧氧化风输入孔、端氧化风输入孔的横截面积总和不小于氧化风输入总管的横截面积;
和/或,各氧化风输入支管靠近塔体内壁的一端底部开设有排浆孔。
作为本发明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脱硫浆液无搅拌防沉淀装置还包括:
多个竖直布置的支撑柱;对应的氧化风输入支管、浆液引流件之间设置有一个支撑柱,支撑柱顶端通过上抱箍件与氧化风输入支管连接且其底端通过下抱箍件与浆液引流件连接;以及
多个可调拉杆;任意相邻两个支撑柱之间均设置有一个可调拉杆,且相邻两个可调拉杆呈V型分布,可调拉杆的一端通过上钩体与上抱箍件活动配合连接且其另一端通过下钩体与下抱箍件活动配合连接。
作为本发明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脱硫浆液无搅拌防沉淀装置还包括:
多个浆液导流板,多个浆液导流板均安装在塔体内壁且多个浆液导流板呈圆周分布,浆液导流板的高度高于环形氧化风输入支管的高度,且多个浆液导流板的迎流面均为弧形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设置环形浆液输出管以及多个呈圆周分布的浆液引流件,并在浆液引流件上设置侧浆液吸入孔以及端浆液吸入孔,使得浆液循环泵能够抽吸到塔体底部各个角落的脱硫浆液,利用浆液循环泵抽吸力的潜在能量,使得塔体底部的脱硫浆液能够朝一个方向自主旋转流动并被统一水平切向抽吸走,从而在塔体底部形成一个自主旋转的螺旋圈,使得脱硫浆液在旋流过程中阻止了颗粒物的沉淀,从上方降落的颗粒物能够呈螺旋运行轨迹飘落,保证降落的颗粒物一直处于悬浮运动中,无沉淀时间,从而延长颗粒物的降落路径、延长降落时间,使得落到塔体底部每个角落的脱硫浆液中悬浮颗粒物能够被浆液循环泵及时抽吸输送走,确保了脱硫浆液的正常循环输送。
2.本发明通过在塔体中心位置设置防向心沉淀固定柱,防向心沉淀固定柱顶部为锥体结构,从高处降落的脱硫浆液落在防向心沉淀固定柱顶端表面能够自由滑落,防止浆液颗粒物沉淀聚集结块。
3.本发明通过设置环形氧化风输入管以及多个呈圆周分布的氧化风输入支管,压缩空气从氧化风输入总管进入到环形氧化风输入管内,再进入多个氧化风输入支管内并从侧氧化风输入孔、端氧化风输入孔输入到脱硫浆液中,使得氧化风输入更加细密分布均匀化,有利于脱硫浆液的氧化反应过程;同时,由于氧化风的压力作用,使下降到氧化风输入支管所在高度的脱硫浆液能够在氧化风的压力作用下提前自主旋转流动,由于侧氧化风输入孔与侧浆液吸入孔的不同向设置,使得在氧化风输入支管高度处的脱硫浆液旋转方向与浆液引流管所在高度处的脱硫浆液旋转方向相同,从而提高脱硫浆液在塔体底部的最终自转速度,更加有利于脱硫浆液防沉淀,更加有利于脱硫浆液输送排出循环。
4.本发明脱硫浆液在氧化风出风压力作用下以及浆液循环泵的抽吸力作用下,能够自主旋转实现自主搅拌,然浆液中的颗粒物会有向心力,向心力会使颗粒物在中心位置堆积,本发明通过设置防向心沉淀固定柱就是占用中心堆积位置,让脱硫浆液围着防向心沉淀固定圆柱外围旋转,浆液会经靠近的浆液吸入孔被及时抽吸输走。
5.本发明通过在塔体内壁设置多个呈圆周分布的浆液导流板,在浆液导流板的作用下,环形氧化风输入管上方的不自主旋转的脱硫浆液在浆液导流板的作用下向塔体中心流动,脱硫浆液在中心相互碰撞,达到相互混流搅拌的目的,使得脱硫浆液中的颗粒物均匀分布,使得内外浆液浓度保持一致,有利于脱硫工艺的稳定运行。
6.本发明装置为伞型骨架分布管网结构,稳定牢固,在无添加任何动力设备的情况下,实现脱硫浆液自搅拌、防沉淀、无堵塞循环输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脱硫浆液无搅拌防沉淀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脱硫浆液无搅拌防沉淀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脱硫浆液无搅拌防沉淀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脱硫浆液无搅拌防沉淀装置中环形浆液输出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脱硫浆液无搅拌防沉淀装置中环形浆液输出管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脱硫浆液无搅拌防沉淀装置中浆液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脱硫浆液无搅拌防沉淀装置中防向心沉淀固定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脱硫浆液无搅拌防沉淀装置中环形氧化风输入管及氧化风输入支管的装配图;
图10为图9的另一视角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脱硫浆液无搅拌防沉淀装置中氧化风输入支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脱硫浆液无搅拌防沉淀装置中支撑柱与氧化风输入支管的装配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脱硫浆液无搅拌防沉淀装置中支撑柱与浆液引流管的装配图。
附图标记:1、塔体;2、浆液循环泵;3、进浆管;4、环形浆液输出管;5、浆液引流管;501、侧浆液吸入孔;502、端浆液吸入孔;6、支撑管;7、上管段法兰;8、防向心沉淀固定柱;801、下对接孔;802、上对接孔;803、安装出入口;9、环形氧化风输入管;10、氧化风输入总管;11、氧化风输入支管;1101、侧氧化风输入孔;1102、端氧化风输入孔;1103、排浆孔;12、支撑柱;13、可调拉杆;14、浆液导流板;15、上抱箍件;16、下抱箍件;17、上钩体;18、下钩体;19、出浆管;20、下管段法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参照图1-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脱硫浆液无搅拌防沉淀装置,包括塔体1、若干个浆液循环泵2、环形浆液输出管4以及多个浆液引流件,还可以包括防向心沉淀固定柱8、氧化风输入总管10、环形氧化风输入管9、多个氧化风输入支管11、多个支撑柱12、多个可调拉杆13以及多个浆液导流板14。
本实施例中,塔体1采用现场已有的湿法烟气脱硫的吸收塔或者AFT塔,塔体1的体积庞大,内部直径大,大型塔体1内部直径达20米以上。
若干个浆液循环泵2也采用现场已有的湿法烟气脱硫用浆液循环泵2。现有的浆液循环泵2安装位置是在塔体1的一侧,若干个浆液循环泵2并排布置,浆液循环泵2的进口连接有进浆管3且其出口连接有出浆管19,进浆管3远离浆液循环泵2的一端伸入到塔体1内底部,出浆管19远离浆液循环泵2的一端延伸到塔体1内部不同高度的喷淋层。
环形浆液输出管4位于塔体1内底部并与塔体1同轴设置。本实施例中,环形浆液输出管4位于塔体1直径的2/3位置处。为了便于生产制造、运输、现场安装以及后期维护检修,结合图4、图5,环形浆液输出管4采用分段结构,每段之间采用固定法兰密封配合连接。若干个进浆管3均位于环形浆液输出管4的一侧并均与环形浆液输出管4连通。结合图6,环形浆液输出管4下方位置开设多个孔各孔处均焊接有多个支撑管6,多个支撑管6呈圆周均匀分布,支撑管6底部安装圆形固定底板,圆形固定底板通过地脚螺栓安装在塔体1底部,从而实现环形浆液输出管4在塔体1内部的安装。环形浆液输出管4上方位置等距开设多个孔且各孔处均焊接有多个上管段法兰7,多个上管段法兰7呈圆周均匀分布。
多个浆液引流件呈圆周均匀分布且多个浆液引流件所在圆周与塔体1同轴设置。各浆液引流件均包括两个浆液引流管5,两个浆液引流管5均沿塔体1径向布置且两个浆液引流管5分别位于环形浆液输出管4的上下两侧,位于环形浆液输出管4上方的任意相邻两个浆液引流管5、位于环形浆液输出管4下方的任意相邻两个浆液引流管5之间均形成扇形。多个位于环形浆液输出管4下方的浆液引流管5分别与多个支撑管6一一对应设置且位于环形浆液输出管4下方的浆液引流管5与对应的支撑管6连接,从而使得位于环形浆液输出管4下方的浆液引流管5与环形浆液输出管4连通。为了不破坏支撑管6的整体牢固结构,位于环形浆液输出管4下方的浆液引流管5分两段制作,分别安装固定在支撑管6段的两侧,安装后,位于环形浆液输出管4下方的浆液引流管5的高度就是法兰边的高度,离地面越近越有利于防浆液沉淀。多个位于环形浆液输出管4上方的浆液引流管5分别与多个上管段法兰7一一对应设置且位于环形浆液输出管4上方的浆液引流管5分别与对应的上管段法兰7连接固定,从而使得位于环形浆液输出管4上方的浆液引流管5与环形浆液输出管4连通。结合图7,各浆液引流件中的两个浆液引流管5,面向塔体1内壁的一端端面具开设有多个端浆液吸入孔502,各浆液引流件的两个浆液引流管5同一侧均开设有多个侧浆液吸入孔501,任意相邻的两个浆液引流件的浆液引流管5相对一侧不同时开设侧浆液吸入孔501。
通过以上结构设置,当浆液循环泵2运行时,塔体1底部的脱硫浆液能够从侧浆液吸入孔501、端浆液吸入孔502进入到浆液引流管5内,再进入到环形浆液输出管4内,并由浆液循环泵2通过出浆管19将脱硫浆液提升到不同高度的喷淋层,浆液通过螺旋喷嘴的作用下雾化喷淋,与烟气混合接触进行化学反应,达到烟气脱硫的效果,喷淋后的脱硫浆液又向下降落,浆液如此往复循环与烟气进行化学反应。通过多个浆液引流件的设置,使得浆液循环泵2能够抽吸到塔体1底部各个角落的脱硫浆液,各浆液引流管5在同一方向、同一角度开设侧浆液吸入孔501,使得浆液循环泵2在抽吸脱硫浆液时,由于浆液循环泵2的抽吸力,使得塔体1底部的脱硫浆液能够朝一个方向自主旋转流动并被统一水平切向抽吸走,从而在塔体1底部形成一个自主旋转的螺旋圈,使得脱硫浆液在旋流过程中阻止了颗粒物的沉淀,从上方降落的颗粒物能够呈螺旋运行轨迹飘落,保证降落的颗粒物一直处于悬浮运动中,无沉淀时间,从而延长颗粒物的降落路径、延长降落时间,使得落到塔体1底部每个角落的脱硫浆液中悬浮颗粒物能够被浆液循环泵2及时抽吸输送走,确保了脱硫浆液的正常循环输送。各浆液引流管5上的多个侧浆液吸入孔501呈多排分布,各排的多个侧浆液吸入孔501沿浆液引流管5轴向间隔设置且任意相邻两排的多个侧浆液吸入孔501错开布置,使得不同方向的脱硫浆液都能够被抽吸走。进一步的,各浆液引流管5上多个侧浆液吸入孔501分布在以浆液引流管5中轴线所在水平面为起点向下旋转60°的区域内,如此,塔体1底面的颗粒物能够在浆液循环泵的抽吸力作用下向上旋转提升,从而破坏颗粒物向下沉降的趋势,彻底防止颗粒物沉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环形浆液输出管4的内孔横截面积要大于若干个进浆管3的内孔横截面积之和,并且所有的侧浆液吸入孔501、所有的端浆液吸入孔502的横截面积的总和也要大于若干个进浆管3的内孔横截面积之和,避免影响浆液循环泵2汽蚀余量的技术指标,同时,侧浆液吸入孔501、端浆液吸入孔502的孔径不大于25mm起到过滤的作用,避免较大异物进入浆液循环泵2导致浆液循环泵2损坏和塔内上层喷淋器的喷嘴堵塞。
防向心沉淀固定柱8竖直设置在塔体1内部并与塔体1同轴设置。本实施例中,防向心沉淀固定柱8内部中空,底部连接有圆形板且圆形板通过地脚螺栓固定在塔体1底部。本实施例中,防向心沉淀固定柱8体积较大,为方便生产制造、运输、现场安装以及后期维护检修,可以将防向心沉淀固定柱8分成上下两端且上下两段分段制作,在上下两段之间通过法兰密封配合连接,保证运行过程中防向心沉淀固定柱8内部没有浆液进入。本实施例通过在塔体1内中部设置防向心沉淀固定柱8,防向心沉淀固定柱8顶部为锥体结构,从高处降落的脱硫浆液落在防向心沉淀固定柱8顶端表面能够自由滑落,防止浆液颗粒物沉淀聚集结块。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8,防向心沉淀固定柱8底部与各浆液引流管5相对应位置均开设有下对接孔801且下对接孔801底部开设有与防向心沉淀固定柱8内部连通的下通孔,浆液引流管5靠近防向心沉淀固定柱8的一端开设有下沉头螺孔并插设到相应的下对接孔801中,下沉头螺孔与下通孔对应连通,从防向心沉淀固定柱8内部利用螺栓将浆液引流管5固定到防向心沉淀固定柱8上,从而提高浆液引流管5的安装稳定性,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牢固。为方便人员安装浆液引流管5,在防向心沉淀固定柱8底部开设有供人员进出防向心沉淀固定柱8的安装出入口803,安装完毕之后,需要利用密封门板密封安装出入口803,防止脱硫浆液进入防向心沉淀固定柱8中。
环形氧化风输入管9同轴设置在塔体1内并位于环形浆液输出管4上方。为了便于生产制造、运输、现场安装以及后期维护检修,结合图9、图10,环形氧化风输入管9也采用分段结构,每段之间采用固定法兰密封配合连接。环形氧化风输入管9下方位置等距开设多个孔且各孔处均焊接有多个下管段法兰20,多个下管段法兰呈圆周均匀分布。氧化风输入总管10一端与环形氧化风输入管9连通且其另一端伸出到塔体1外与设置在塔体1外的罗茨风机(图未示)接通。
多个氧化风输入支管11均位于环形氧化风输入管9下方位置,多个氧化风输入支管11呈圆周均匀分布且多个氧化风输入支管11所在圆周与塔体1同轴,氧化风输入支管11沿塔体1径向设置且任意相邻两个氧化风输入支管11之间形成扇形。多个氧化风输入支管11分别与多个下管段法兰20一一对应设置且氧化风输入支管11与对应的下管段法兰20固定连接,从而使得氧化风输入支管11与环形氧化风输入管9连通。结合图11,氧化风输入支管11面向塔体1内壁的一端端面具开设有多个端氧化风输入孔1102,氧化风输入支管11一侧开设有多个侧氧化风输入孔1101,并且任意相邻的两个氧化风输入支管11相对一侧不同时开设侧氧化风输入孔1101。本实施例中,多个氧化风输入支管11分别与多个浆液引流件一一对应设置,氧化风输入支管11与对应的浆液引流件的两个浆液引流管5位于同一垂直面面内,氧化风输入支管11的侧氧化风输入孔1101与对应的浆液引流管5的侧浆液吸入孔501不位于同一侧。
通过以上结构设置,罗茨风机产生的高压氧化风通过氧化风输入总管10进入到环形氧化风输入管9内,再进入多个氧化风输入支管11内并从侧氧化风输入孔1101、端氧化风输入孔1102输入到脱硫浆液中,使得氧化风输入更加细密分布均匀化,有利于脱硫浆液的氧化反应过程;同时,由于氧化风的压力作用,使下降到氧化风输入支管11所在高度的脱硫浆液能够在氧化风的压力作用下提前自主旋转流动,由于侧氧化风输入孔1101与侧浆液吸入孔501的不同向设置,使得在氧化风输入支管11高度处的脱硫浆液旋转方向与浆液引流管5所在高度处的脱硫浆液旋转方向相同,从而提高脱硫浆液在塔体1底部的最终自转速度,更加有利于脱硫浆液防沉淀,更加有利于脱硫浆液输送排出循环。各氧化风输入支管11的多个侧氧化风输入孔1101呈多排分布,且各排的多个侧氧化风输入孔1101沿氧化风输入支管11轴向间隔设置且任意相邻两排的多个侧氧化风输入孔1101错开布置,使得高压氧化风能够输送到塔体1内不同方向;同时,各氧化风输入支管11上的多个侧氧化风输入孔1101分布在以氧化风输入支管11中轴线所在水平面为起点向下旋转60°的区域内,一方面可以有效防止从上方降落的颗粒物进入到侧氧化风输入孔1101内,另一方面,倾斜向下设置的侧氧化风输入孔1101能够将高压氧化风向塔体1更深位置输送,最大化送入氧化风,使得氧化风能够与脱硫浆液充分混合,脱硫浆液中的空气含氧量更加均匀,更加有利于氧化反应,提升脱硫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氧化风输入支管11开设有侧氧化风输入孔1101、端氧化风输入孔1102,在罗茨风机不运作的情况下,少量的脱硫浆液无可避免的会从侧氧化风输入孔1101、端氧化风输入孔1102进入到氧化风输入支管11内,请再结合图11,本实施例还在氧化风输入支管11靠近塔体1内壁的一端底部位置开设排浆孔1103,通过排浆孔1103的设置,在塔体1内的脱硫浆液液面低于氧化风输入支管11的时候,氧化风输入支管11的脱硫浆液能够从排浆孔1103处完全排出,保持氧化风输入支管11的洁净。
本实施例中,多个氧化风输入支管11的侧氧化风输入孔1101、端氧化风输入孔1102的横截面积总和不小于氧化风输入总管10的横截面积,能够保证罗茨风机产生的高压氧化风输出无额外输送阻力,保证罗茨风机运行安全。
结合图12、图13,为了方便氧化风输入支管11以及环形氧化风输入管9的安装固定,在对应的氧化风输入支管11与浆液引流件之间均设置一个支撑柱12,支撑柱12顶端设置有与氧化风输入支管11固定连接的上抱箍件15,支撑柱12底端设置有与位于环形浆液输出管4上方的浆液引流管5固定连接的下抱箍件16。为进一步提高氧化风输入支管11以及环形氧化风输入管9安装稳定性,在任意相邻两个支撑柱12之间均设置一个可调拉杆13。本实施例中,可调拉杆13的长度可调节,采用现有技术,可调拉杆13中部为带有内螺纹的套筒,两端为与套筒螺纹配合连接的杆体,其中一个杆体端部为正向螺牙而另一个杆体端部为反向螺牙,通过正向转动套筒能够带动两个杆体相互靠近以缩短可调拉杆13的长度,或者通过反向转动套筒带动两个杆体相互远离以增大可调拉杆13的长度。任意相邻两个可调拉杆13呈V字型分布,可调拉杆13顶端通过上钩体17与一个上抱箍件15活动配合连接且其底端通过下钩体18与一个下抱箍件16活动配合连接。通过多个可调拉杆13的拉锁固定,使得上部分的氧化风输入支管11和环形氧化风输入管9与下部分的环形浆液输出管4和浆液引流管5固定为一体,结构坚固牢靠。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防向心沉淀固定柱8与各氧化风输入支管11相对应位置均开设有上对接孔802且上对接孔802底部开设有与防向心沉淀固定柱8内部连通的上通孔,氧化风输入支管11靠近防向心沉淀固定柱8的一端开设有上沉头螺孔并插设到相应的上对接孔802中,上沉头螺孔与上通孔对应连通,从防向心沉淀固定柱8内部利用螺栓将氧化风输入支管11固定到防向心沉淀固定柱8上,从而提高氧化风输入支管11的安装稳定性,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牢固。
本实施例中,脱硫浆液在氧化风出风压力作用下以及浆液循环泵2的抽吸力作用下,能够自主旋转实现自主搅拌,然浆液中的颗粒物会有向心力,向心力会使颗粒物在中心位置堆积,本实施例通过设置防向心沉淀固定柱8就是占用中心堆积位置,让脱硫浆液围着防向心沉淀固定圆柱外围旋转,浆液会经靠近的浆液浆液吸入孔被及时抽吸走,为了确保防向心沉淀固定柱8能够起到防堆积作用,防向心沉淀固定柱8外径不小于塔体1内径的1/10。
环形氧化风输入管9位置处的脱硫浆液在氧化风出风压力作用下能够自主旋转,而环形氧化风输入管9上方的脱硫浆液也会被动旋转,为阻止环形氧化风输入管9上方的脱硫浆液旋转,本实施例在环形氧化风输入管9上方的塔体1内壁上安装有多个浆液导流板14,多个浆液导流板14呈圆周均匀分布且多个浆液导流板14所在圆周与塔体1同轴,多个浆液导流板14的迎流面均为弧形面。这样,环形氧化风输入管9上方的不自主旋转的脱硫浆液会迎面撞上浆液导流板14的弧面,在浆液导流板14的弧面导流下,环形氧化风输入管9上方的不自主旋转的脱硫浆液会向塔体1中心流动,脱硫浆液在中心相互碰撞,达到相互混流搅拌的目的,使得脱硫浆液中的颗粒物均匀分布,使得上下浆液浓度保持一致,有利于脱硫工艺的稳定运行。
综上,本发明的脱硫浆液无搅拌防沉淀装置颠覆了侧进式搅拌器和顶装式搅拌器的工艺,通过本发明的脱硫浆液无搅拌防沉淀装置对脱硫吸收塔、AFT塔内浆液搅拌方式的技术改造,充分利用浆液循环泵2的抽吸力和氧化风出口的压力,把潜在的动能作为无动力搅拌装置的旋转驱动力,实现浆液搅拌的目的,在不影响脱硫吸收塔、AFT塔主体结构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现场已具备的设备工艺条件;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改造实现了节能环保、无能耗、无机械旋转磨损、无运行维护等等有益效果,能够实现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如下:
1、单台侧进式搅拌器的设备款在15~30万元之间不等,能够节约上百万元的昂贵设备款。
2、单台侧进式搅拌器运行损耗有搅拌器轴、搅拌叶轮、机械密封、减速电机齿轮、轴承、润滑油等等,单台年运行维护费用在5~10万元之间,每台机组每年能够节约多台侧搅拌器昂贵的运行维护费用高达50万元以上。
3、单台侧进式搅拌器的配套电机功率在22~55KW之间,24小时连续运转,单套脱硫装置,一年可以节约电费上百万元。
4、现有单套脱硫装置有三四台循环泵2,每台循环泵2入口需安装一只过滤网,过滤网单价在5~15万元不等,而本发明的侧浆液引流孔501以及端浆液引流孔502能够起到过滤作用,可以有效避免较大颗粒物进入到浆液循环泵2中,而无需在浆液循环泵2入口处安装过滤网,节省费用,单套脱硫装置,每年节约过滤网的设备费用及后期磨损更换费用达20万元以上。
5、经过环形氧化风输入管9的输送,进入的氧气与脱硫浆液充分混合,脱硫浆液中含氧量更加均匀,更加有利于氧化反应,浆液温度均衡,对提高脱硫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6、本发明颠覆了湿法脱硫浆液的运行工艺,彻底杜绝机械密封泄露的问题,避免脱硫浆液的跑冒滴漏事故发生,杜绝侧搅拌器运行噪音,对提高现场环境和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安装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脱硫浆液无搅拌防沉淀装置,包括塔体(1)以及若干个设置在塔体(1)外部的浆液循环泵(2),浆液循环泵(2)的进口连接有伸入到塔体(1)内部的进浆管(3),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
环形浆液输出管(4),其安装在塔体(1)底部;若干个进浆管(3)均与环形浆液输出管(4)连通;以及
多个浆液引流件,多个所述浆液引流件呈圆周分布,多个所述浆液引流件的一端均与环形浆液输出管(4)连通且另一端均指向塔体(1)中心,所述浆液引流件一侧开设有多个侧浆液吸入孔(501)且任意相邻两个浆液引流件相对一侧不同时开有侧浆液吸入孔(501),各浆液引流件面向塔体(1)侧壁的一端端面开设有多个端浆液吸入孔(5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浆液无搅拌防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环形浆液输出管(4)下方位置连通有多个支撑管(6),多个支撑管(6)呈圆周均匀分布且支撑管(6)底部安装在塔体(1)底部,环形浆液输出管(4)上方位置连通有多个上管段法兰(7),多个上管段法兰(7)呈圆周均匀分布;
多个浆液引流件分别与多个支撑管(6)、多个上管段法兰(7)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浆液引流件包括两个浆液引流管(5),两个浆液引流管(5)分别与对应的支撑管(6)、上管段法兰(7)连通,两个浆液引流管(5)同一侧均开设有多个侧浆液吸入孔(501),两个浆液引流管(5)面向塔体(1)侧壁的一端端面均开设有多个端浆液吸入孔(5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脱硫浆液无搅拌防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浆液引流管(5)上,多个侧浆液吸入孔(501)呈多排分布,各排的多个侧浆液吸入孔(501)在浆液引流管(5)轴向间隔设置且任意相邻两排的多个侧浆液吸入孔(501)交错布置;
和/或,各浆液引流管(5)中,以浆液引流管(5)中轴线所在水平面为起点向下旋转60°-90°的区域内开设有多个侧浆液吸入孔(50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浆液无搅拌防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浆液引流件的侧浆液吸入孔(501)、端浆液吸入孔(502)的横截面积的总和大于若干个进浆管(3)的横截面积总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浆液无搅拌防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浆液无搅拌防沉淀装置还包括:
防向心沉淀固定柱(8),其竖直设置在塔体(1)内部并与塔体(1)同轴设置,其底端固定在塔体(1)底端,其顶端呈锥形;若干个浆液引流件远离环形输出管的一端均固定在防向心沉淀固定柱(8)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浆液无搅拌防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浆液无搅拌防沉淀装置还包括:
环形氧化风输入管(9),其同轴安装在塔体(1)内,其位于环形浆料输出管的上方,其底部连通有多个下管段法兰且多个下管段法兰呈圆周分布;
多个氧化风输入支管(11),多个氧化风输入支管(11)呈圆周分布,多个氧化风输入支管(11)分别与多个下管段法兰连通且多个氧化风输入支管(11)远离下管段法兰的一端均指向塔体(1)中心,氧化风输入支管(11)一侧开设有多个侧氧化风输入孔(1101)且任意相邻两个氧化风输入支管(11)相对一侧不同时开有侧氧化风输入孔(1101),各氧化风输入支管(11)面向塔体(1)侧壁的一端端面开设有多个端氧化风输入孔(1102);
氧化风输入总管(10),其一端与环形氧化风输入管(9)连通且其另一端伸出到塔体(1)外;以及
风机,其与氧化风输入总管(10)的另一端连接并通过氧化风输入总管(10)、环形氧化风输入管(9)向多个氧化风输入支管(11)内输送高压氧化风,高压氧化风从侧氧化风输入孔(1101)、端氧化风输入孔(1102)喷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脱硫浆液无搅拌防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氧化风输入支管(11)分别与多个浆液引流件一一对应设置且对应的氧化风输入支管(11)、浆液引流件位于同一竖直面内,并且氧化风输入支管(11)远离对应的浆液引流件开设有侧浆液吸入孔(501)的一侧开设有侧氧化风输入孔(1101);
和/或,各氧化风输入支管(11)上,多个侧氧化风输入孔(1101)呈多排分布,各排的多个侧氧化风输入孔(1101)在氧化风输入支管(11)轴向间隔设置且任意相邻两排的多个侧氧化风输入孔(1101)交错布置;
和/或,各氧化风输入支管(11)中,以氧化风输入支管(11)中轴线所在水平面为起点向下旋转60°-90°的区域内开设有多个侧氧化风输入孔(1101)。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脱硫浆液无搅拌防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氧化风输入支管(11)的侧氧化风输入孔(1101)、端氧化风输入孔(1102)的横截面积总和不小于氧化风输入总管(10)的横截面积;
和/或,各氧化风输入支管(11)靠近塔体(1)内壁的一端底部开设有排浆孔(1103)。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脱硫浆液无搅拌防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浆液无搅拌防沉淀装置还包括:
多个竖直布置的支撑柱(12);对应的氧化风输入支管(11)、浆液引流件之间设置有一个支撑柱(12),支撑柱(12)顶端通过上抱箍件(15)与氧化风输入支管(11)连接且其底端通过下抱箍件(16)与浆液引流件连接;以及
多个可调拉杆(13);任意相邻两个支撑柱(12)之间均设置有一个可调拉杆(13),且相邻两个可调拉杆(13)呈V型分布,可调拉杆(13)的一端通过上钩体(17)与上抱箍件(15)活动配合连接且其另一端通过下钩体(18)与下抱箍件(16)活动配合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脱硫浆液无搅拌防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浆液无搅拌防沉淀装置还包括:
多个浆液导流板(14),多个浆液导流板(14)均安装在塔体(1)内壁且多个浆液导流板(14)呈圆周分布,浆液导流板(14)的高度高于环形氧化风输入支管(11)的高度,且多个浆液导流板(14)的迎流面均为弧形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565396.XA CN117443175B (zh) | 2023-11-22 | 2023-11-22 | 一种脱硫浆液无搅拌防沉淀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565396.XA CN117443175B (zh) | 2023-11-22 | 2023-11-22 | 一种脱硫浆液无搅拌防沉淀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443175A true CN117443175A (zh) | 2024-01-26 |
CN117443175B CN117443175B (zh) | 2024-04-16 |
Family
ID=895836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565396.XA Active CN117443175B (zh) | 2023-11-22 | 2023-11-22 | 一种脱硫浆液无搅拌防沉淀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443175B (zh) |
Citation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389404Y (zh) * | 2009-04-02 | 2010-01-27 | 中环(中国)工程有限公司 | 稳定吸收塔液位的控制装置 |
CN102091520A (zh) * | 2010-12-28 | 2011-06-15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基于湿法脱硫装置的循环浆液降尘处理方法及湿法脱硫装置 |
CN202315693U (zh) * | 2011-11-28 | 2012-07-11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一种浆液底流式湿法脱硫装置 |
US20130195728A1 (en) * | 2010-05-14 | 2013-08-01 | Houjie Sun | Wet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absorption tower for for power plant |
CN103239980A (zh) * | 2013-06-03 | 2013-08-14 | 重庆大鼎鼓风机有限公司 | 可自动除渣的脱硫塔 |
CN203170211U (zh) * | 2012-11-23 | 2013-09-04 | 广东依科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环管旋流湿法烟气脱硫塔 |
CN104984646A (zh) * | 2015-04-24 | 2015-10-21 | 武金玉 | 脱硫塔烟气喷嘴及脱硫装置 |
CN204952655U (zh) * | 2015-09-06 | 2016-01-13 | 陕西中通风机有限公司 | 用于烟气净化的脱硫吸收塔 |
CN206391860U (zh) * | 2016-12-06 | 2017-08-11 | 山东莱钢节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石灰石湿法脱硫浆液循环泵外置过滤装置 |
FR3085598A1 (fr) * | 2018-09-12 | 2020-03-13 | S.A.R.L. J.G.C. | Procede nomade d'extraction douce de constituants de pellicules de raisin en phase de maceration en vinification en rouge ou de brassage des vins blancs par insufflage a basse pression de gaz carbonique ou d'air ambiant |
CN210303104U (zh) * | 2018-12-27 | 2020-04-14 | 济南金淼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脱硫装置 |
CN112827344A (zh) * | 2021-02-07 | 2021-05-25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喷射抽气脱硫塔浆液氧化装置与方法 |
CN115228255A (zh) * | 2022-08-04 | 2022-10-25 | 安徽雨辰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侧进式搅拌器密封装置 |
CN219540005U (zh) * | 2023-04-06 | 2023-08-18 | 四川君和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钙法脱硫塔釜浆液搅拌装置 |
CN116688741A (zh) * | 2023-05-24 | 2023-09-05 | 山东国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消除大直径吸收塔浆液池中心区域石膏堆积的系统和工艺 |
-
2023
- 2023-11-22 CN CN202311565396.XA patent/CN11744317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389404Y (zh) * | 2009-04-02 | 2010-01-27 | 中环(中国)工程有限公司 | 稳定吸收塔液位的控制装置 |
US20130195728A1 (en) * | 2010-05-14 | 2013-08-01 | Houjie Sun | Wet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absorption tower for for power plant |
CN102091520A (zh) * | 2010-12-28 | 2011-06-15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基于湿法脱硫装置的循环浆液降尘处理方法及湿法脱硫装置 |
CN202315693U (zh) * | 2011-11-28 | 2012-07-11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一种浆液底流式湿法脱硫装置 |
CN203170211U (zh) * | 2012-11-23 | 2013-09-04 | 广东依科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环管旋流湿法烟气脱硫塔 |
CN103239980A (zh) * | 2013-06-03 | 2013-08-14 | 重庆大鼎鼓风机有限公司 | 可自动除渣的脱硫塔 |
CN104984646A (zh) * | 2015-04-24 | 2015-10-21 | 武金玉 | 脱硫塔烟气喷嘴及脱硫装置 |
CN204952655U (zh) * | 2015-09-06 | 2016-01-13 | 陕西中通风机有限公司 | 用于烟气净化的脱硫吸收塔 |
CN206391860U (zh) * | 2016-12-06 | 2017-08-11 | 山东莱钢节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石灰石湿法脱硫浆液循环泵外置过滤装置 |
FR3085598A1 (fr) * | 2018-09-12 | 2020-03-13 | S.A.R.L. J.G.C. | Procede nomade d'extraction douce de constituants de pellicules de raisin en phase de maceration en vinification en rouge ou de brassage des vins blancs par insufflage a basse pression de gaz carbonique ou d'air ambiant |
CN210303104U (zh) * | 2018-12-27 | 2020-04-14 | 济南金淼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脱硫装置 |
CN112827344A (zh) * | 2021-02-07 | 2021-05-25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喷射抽气脱硫塔浆液氧化装置与方法 |
CN115228255A (zh) * | 2022-08-04 | 2022-10-25 | 安徽雨辰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侧进式搅拌器密封装置 |
CN219540005U (zh) * | 2023-04-06 | 2023-08-18 | 四川君和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钙法脱硫塔釜浆液搅拌装置 |
CN116688741A (zh) * | 2023-05-24 | 2023-09-05 | 山东国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消除大直径吸收塔浆液池中心区域石膏堆积的系统和工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443175B (zh) | 2024-04-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069732B (zh) | 一种一体化卧式湿法脱硫装置 | |
CN206444503U (zh) | 一种易清洗的助磨剂生产用搅拌罐 | |
CN108545856A (zh) | 一种加药式带搅拌功能的污水处理装置 | |
CN101474532B (zh) | 烟气脱硫浆液池浆液自循环喷射搅拌装置 | |
CN117443175B (zh) | 一种脱硫浆液无搅拌防沉淀装置 | |
CN112827344A (zh) | 一种喷射抽气脱硫塔浆液氧化装置与方法 | |
CN206139117U (zh) | 一种搅拌均匀的纸浆浆池 | |
CN201404774Y (zh) | 一种聚合物快速溶解系统 | |
CN208327605U (zh) | 一种加药式带搅拌功能的污水处理装置 | |
CN204093298U (zh) | 一种基于石膏石灰法的脱硫塔旋流式搅拌装置 | |
CN207230166U (zh) | 用于选矿设备上矿浆输送装置 | |
CN101829495B (zh) | 烟气脱硫吸收塔脉冲悬浮搅拌系统 | |
CN208018358U (zh) | 一种不间断循环式烟尘废气吸收装置 | |
CN115228255B (zh) | 一种侧进式搅拌器密封装置 | |
CN105836967A (zh) | 一种采用双重解耦联的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水的方法 | |
CN110102174A (zh) | 搅拌式高效氧化空气管、搅拌方法及脱硫塔 | |
CN105797554B (zh) | 一种复式节能高效脱硫脱硝除尘一体化净化塔 | |
CN209049223U (zh) | 一种火力发电厂脱硫的分流装置 | |
CN2150917Y (zh) | 无转动螺旋风力加湿搅拌机 | |
CN209555209U (zh) | 一种用于大型厌氧发酵罐的多层机械搅拌装置 | |
CN201436060U (zh) | 一种湿法烟气脱硫气喷旋冲吸收塔 | |
CN106422740A (zh) | 带分流环的离心式烟气深度净化装置及脱硫塔 | |
CN206391859U (zh) | 带分流环的离心式烟气深度净化装置及脱硫塔 | |
CN221156093U (zh) | 一种吸收塔浆液防沉积设备 | |
CN204134469U (zh) | 一种一体化卧式湿法脱硫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