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7404417A - 阀芯组件及包括其的内置式电控减振器 - Google Patents

阀芯组件及包括其的内置式电控减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04417A
CN117404417A CN202210804602.7A CN202210804602A CN117404417A CN 117404417 A CN117404417 A CN 117404417A CN 202210804602 A CN202210804602 A CN 202210804602A CN 117404417 A CN117404417 A CN 1174044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valve body
valve
flow
flow pa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0460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申旭
戴益亮
滕琳
段绪伟
朱柏霖
季云华
杜滢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Motor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Motor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Motor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Motor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0460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04417A/zh
Publication of CN1174044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044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1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using liquid only; using a fluid of which the nature is immaterial
    • F16F9/14Devices with one or more members, e.g. pistons, vanes, moving to and fro in chambers and using throttling effect
    • F16F9/16Devices with one or more members, e.g. pistons, vanes, moving to and fro in chambers and using throttling effect involving only straight-line movement of the effective parts
    • F16F9/18Devices with one or more members, e.g. pistons, vanes, moving to and fro in chambers and using throttling effect involving only straight-line movement of the effective parts with a closed cylinder and a piston separating two or more working spaces therein
    • F16F9/19Devices with one or more members, e.g. pistons, vanes, moving to and fro in chambers and using throttling effect involving only straight-line movement of the effective parts with a closed cylinder and a piston separating two or more working spaces therein with a single cylinder and of single-tube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3207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3207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16F9/321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pist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3207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16F9/3221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piston ro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34Special valve constructions; Shape or construction of throttling passages
    • F16F9/3405Throttling passages in or on piston body, e.g. slo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44Means on or in the damper for manual or non-automatic adjustment; such means combined with temperature correction
    • F16F9/46Means on or in the damper for manual or non-automatic adjustment; such means combined with temperature correction allowing control from a distance, i.e. location of means for control input being remote from site of valves, e.g. on damper external wall
    • F16F9/463Means on or in the damper for manual or non-automatic adjustment; such means combined with temperature correction allowing control from a distance, i.e. location of means for control input being remote from site of valves, e.g. on damper external wall characterised by electrical connec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44Means on or in the damper for manual or non-automatic adjustment; such means combined with temperature correction
    • F16F9/46Means on or in the damper for manual or non-automatic adjustment; such means combined with temperature correction allowing control from a distance, i.e. location of means for control input being remote from site of valves, e.g. on damper external wall
    • F16F9/464Control of valve bias or pre-stress, e.g. electromagnetical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内置式电控减振器的阀芯组件和包括其的内置式电控减振器。该阀芯组件包括阀芯护套、电磁阀组件、通流组件和活塞组件。通流组件包括浮动活塞和接收并允许其沿轴向方向移动的阀体。浮动活塞在轴向方向上受到的充满该阀芯组件的工作流体的相向推力为零。设置在阀体中的流体通道和浮动活塞的周向凹槽构成了供工作流体流动的流动路径。浮动活塞的轴向移动可同时改变流动路径在阀体与浮动活塞的交界面处的通流截面的大小。工作流体在阀芯组件的复原行程和压缩行程期间都从同一流动路径流过。本发明的内置式电控减振器的整体结构相对紧凑,且增大了所提供的阻尼力的范围,故而提高了其调节能力。

Description

阀芯组件及包括其的内置式电控减振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置式电控减振器中所使用的阀芯组件,以及一种包括上述阀芯组件的内置式电控减振器。
背景技术
在常规的内置式电控减振器中,由于在电控减振器的活塞杆(连同阀芯组件一起)的压缩行程(下行)和复原行程(上行)期间,工作流体(例如,油液)在浮动活塞的上下端面之间存在压差,因此,电磁阀所提供的部分电磁力不得不用于抵抗该压差,从而导致实际用于抵抗调节弹簧的弹性力的电磁力(即,有效电磁力)减小。这继而造成电控减振器所能够提供的阻尼力的范围减小,调节能力有限。此外,在该常规的内置式电控减振器中,由于存在径向尺寸较大的部件(例如,顶针、导柱等),从而导致该电控减振器的径向尺寸较大,增大了其使用时所占据的空间,或多或少限制了其使用范围。
故而,业内对于一种调节能力较大且结构紧凑的内置式电控减振器存在需求。
此外,考虑到特定用途(例如在特定需求的车型中),需要一种在上述电控减振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改良舒适性的内置式电控减振器。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中的至少一个,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进的内置式电控减振器的阀芯组件。该阀芯组件限定轴向方向并包括阀芯护套、电磁阀组件、通流组件以及活塞组件。电磁阀组件设置在阀芯护套内并包括能够在由电磁阀组件施加的电磁力的作用下沿轴向方向往复移动的中空衔铁。通流组件设置在阀芯护套内并包括与衔铁一起移动的浮动活塞、阀体以及弹性偏压件。浮动活塞设置有中央通孔,并且该浮动活塞自身或者浮动活塞与衔铁共同限定出周向凹槽,使得浮动活塞与衔铁在轴向方向上受到的充满阀芯组件的工作流体的相向推力的合力为零。阀体的一侧沿轴向方向与电磁阀组件抵接并被相对于阀芯护套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住。阀体包括:中间区域,其设置有凹部,用于接收浮动活塞,浮动活塞的外壁与凹部的内壁紧密接触并且浮动活塞能够在电磁力的作用下在凹部内沿着轴向方向往复移动;和环绕中间区域的外围区域,外围区域的外壁与阀芯护套的内壁紧密接触并且外围区域设置有流体通道。其中,流体通道与周向凹槽构成供工作流体流动的流动路径,并且工作流体在阀芯组件的复原行程和压缩行程期间都从同一流动路径流过。弹性偏压件设置在电磁阀组件和/或通流组件内,以向衔铁和/或通流组件施加反向于所述电磁力的力。其中,浮动活塞的轴向移动能够改变流动路径在阀体与浮动活塞的交界面处的通流截面的大小。活塞组件与阀体的远离浮动活塞的一侧抵接并被相对于阀芯护套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住,用于允许工作流体经活塞组件往返于阀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周向凹槽沿轴向方向具有第一承压面和第二承压面,第一承压面和第二承压面在垂直于轴向方向的一平面上的投影面积相等。进一步地,第一承压面和第二承压面关于包括第一承压面与第二承压面的交线的平面镜像对称。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流体通道包括:至少一条第一流道,该至少一条第一流道中的每一条各自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一流道口,第一端口与位于阀芯护套的外侧的外部空间流体连通,第一流道口能够与周向凹槽流体连通;和至少一条第二流道,该至少一条第二流道中的每一条各自具有第二流道口和第二端口,第二流道口能够与周向凹槽流体连通,第二端口与位于阀体的远离浮动活塞的一侧的流体空间流体连通。
进一步地,至少一条第一流道中的每一条各自沿阀体的径向方向延伸;至少一条第二流道中的每一条各自包括径向段和轴向段。径向段沿阀体的径向方向延伸,从而提供第二流道口。轴向段在径向段的与第二流道口相反的一端与径向段流体连通,并沿着轴向方向延伸,从而在轴向段的远离径向段的端部提供第二端口。
此外,当至少一条第一流道和至少一条第二流道的数量都为多个时,至少一条第一流道与至少一条第二流道的径向段沿着阀体的周向方向以交替间隔的方式设置。
更进一步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径向段都呈凹槽的形式开设于阀体的面向电磁阀组件的一侧上,使得电磁阀组件与阀体共同限定出所述流动路径。
作为选择,阀体包括上阀体和下阀体。上阀体设置有中央通孔并用于与电磁阀组件抵接。下阀体用于在背向上阀体的一侧上与活塞组件抵接并设置有中央凹部。其中,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径向段呈凹槽的形式开设于下阀体的面向上阀体的一侧上,上阀体和下阀体共同限定出流体路径,并且凹部由上阀体的中央通孔和下阀体的中央凹部构成。
作为选择,至少一条第一流道中的每一条各自在第一流道口处设置有第一突起,和/或至少一条第二流道中的每一条各自在第二流道口处设置有第二突起,从而使得朝向浮动活塞流动的工作流体转向,以避免工作流体直接冲击浮动活塞。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凹部呈盲孔的形式,或者呈由通孔和端盖构成的组合件的形式,其中,端盖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于并封堵住通孔的远离浮动活塞的一端。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阀芯护套的周向壁上在同一轴向高度上均匀地设置有多个径向通孔,第一端口中的至少一个与多个径向通孔中的相应的径向通孔流体连通。活塞组件在多个径向通孔的下方以可拆卸的方式内接于阀芯护套,或者阀体的位于第一流道下方的下部区段的外壁同时以可拆卸的方式内接于阀芯护套和活塞组件。
进一步地,在阀芯护套的轴向长度不足以覆盖住第一端口的情况下,阀体的位于第一流道上方的上部区段的外壁与位于第一流道下方的下部区段的外壁分别以可拆卸的方式内接于彼此分离开的阀芯护套和活塞组件。
作为选择,阀体包括沿轴向方向贯穿阀体延伸的至少一个分流通孔,至少一个分流通孔中的每一个将第一流道中的相应的一个与位于阀体下方的空间流体连通。阀芯组件还包括压缩调节组件,其被设置在阀体与活塞组件之间,用于在复原行程期间实现阻流功能并在压缩行程期间实现分流功能。
进一步地,压缩调节组件包括压缩调节本体和压缩调节件。压缩调节本体设置有沿着轴向方向贯穿压缩调节本体延伸的轴向通孔,轴向通孔允许将位于压缩调节组件与阀体之间的空间和位于压缩调节组件与活塞组件之间的空间流体连通。轴向通孔包括沿压缩调节组件的周向方向彼此交替设置的选定通孔和未选定通孔。未选定通孔的数量与第二流道的数量相等,且未选定通孔中的每一个各自与第二端口中的一个以流体密封的方式接合。压缩调节件在靠近通流组件的一侧上覆盖住选定通孔,以在复原行程期间实现阻流功能并在压缩行程期间实现分流功能。
更进一步地,未选定通孔沿着轴向方向朝向通流组件延伸有凸台,凸台的面向通流组件的端面与第二端口以流体密封的方式接合。压缩调节件为呈花瓣状的环形片材,包括花瓣部和限定在所述花瓣部之间的切口,切口中的每一个用于容纳凸台中的相应的一个。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内置式电控减振器。该置式电动减振器包括:缸筒;前述阀芯组件中的任一种,该阀芯组件被设置成使得活塞组件的至少部分外壁能够与缸筒的内壁紧密接触,从而使得阀芯组件能够相对于缸筒在压缩行程与复原行程之间往复切换;和中空活塞杆,其与阀芯组件相连并且中空活塞杆的中空杆腔中穿设有电源线,用于向阀芯组件的电磁阀组件供电。
由于省略掉了在现有技术的常规内置式电控减振器中所使用的径向尺寸较大并由此占据较大径向空间的部件,故而,本发明提供的内置式电控减振器的整体结构相对小巧、紧凑。再者,本发明提供的内置式电控减振器实现了浮动活塞与缸筒内油压的解耦,增大了作用在浮动活塞上的有效电磁力(减小乃至基本消除了用于抵抗浮动活塞的两端面上的油压差的电磁力的需求),从而增大了该内置式电控减振器所提供的阻尼力的范围,故而提高了其调节能力。
附图说明
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并且,附图中所示方位仅为示例性的,其并不用于限制该电控减振器的使用方位。附图无需被按照比例绘制,而是可以部分地放大以突出所要强调的部分。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内置式电控减振器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内置式电控减振器中所使用的阀芯组件的一个实施例的截面图,其中,视图的左侧和右侧分别示出了第二流道和第一流道的结构。
图3是图2中的阀芯组件中所使用的通流组件的一个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3(a)-图3(c)为图3中的圆圈P中所示结构的替代实施例。
图4是图3中所示通流组件的另一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5是图2中的阀芯组件中的液流流道口和所涉及空间的示意图。
图6(a)示出了在阀芯组件处于压缩行程期间,工作流体在阀芯组件中的流动情况。
图6(b)示出了在阀芯组件处于复原行程期间,工作流体在阀芯组件中的流动情况。
图7(a)和图7(b)分别示出了在阀芯组件中设置的长通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8和图9分别是图2中的阀芯组件的替代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0(a)-图10(c)是示出了本发明的阀芯组件中所使用的通流组件中的第一流道口和第二流道口的布置情况的简图。
图11(a)和图11(b)分别示出了在本发明的阀芯组件中所使用的阀体的不同实施例。
图12(a)和图12(b)分别示出了图2中所示的阀芯组件的组装结构的替代实施例,其中,视图的左侧和右侧均示出了第一流道的结构。
图13(a)和图13(b)分别示出了在本发明的阀芯组件中设置微孔的情形,其中,视图的左侧和右侧均示出了第二流道的结构。
图14示出了图8中所示的阀芯组件的替代实施例,其中,视图的左侧和右侧均示出了第一流道的结构。
图15示出了图8中所示的阀芯组件的另一替代实施例,其中,视图的左侧和右侧均示出了第一流道的结构。
图16示出了图6(a)和图6(b)中所示的阀芯组件的另一替代实施例,其中,视图的左侧和右侧均示出了第一流道的结构。
图17是图16中所使用的压缩调节组件与下阀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18(a)和图18(b)分别是图16中所使用的下阀体的俯视立体图和仰视立体图。
图19是图16中所使用的压缩调节组件中的压缩调节件的俯视立体图。
图20示出了图16中所使用的压缩调节组件的调节压缩阀体与第二流道之间的匹配接合的示例。
图21(a)和图21(b)分别是图16中所使用的压缩调节组件中的压缩调节本体的俯视立体图和仰视立体图。
图22示出了图8中所示的阀芯组件的另一替代实施例。
图23示出了图2中所示的阀芯组件的另一替代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内置式电控减振器进行说明。
参见图1,内置式电控减振器1000包括电源线1、中空活塞杆2、缸筒3和阀芯组件4。电源线1穿过活塞杆2的中空杆腔连接到阀芯组件4并为其供电。阀芯组件4可以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周知的方式(诸如螺纹连接之类的可拆卸方式或诸如摩擦焊接之类的不可拆卸方式)与活塞杆2相连,由此能够随着活塞杆2在上行(参照图1中所示方位)的复原行程与下行(参照图1中所示方位)的压缩行程之间往复移动。阀芯组件4设置在缸筒3的内部空间中,并将该内部空间划分为位于阀芯组件4上方的空间A和位于其下方的空间B。在空间A和空间B以及阀芯组件4内均充满了工作流体(例如,油液)。尽管图1中将该减振器示出为是双筒式的,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其同样可以为单筒减振器。故而,下文中,缸筒3指的既可以是单缸筒,也可以是双缸筒。
参见图2,其示出了图1中所示的内置式电控减振器中所使用的阀芯组件4。该阀芯组件4主要包括阀芯护套40、电磁阀组件41、通流组件42和活塞组件43。阀芯护套40的周向壁上在同一轴向高度上均匀地设置有多个径向通孔401,其用于实现阀芯护套40的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即,阀芯组件4的内部空间与空间A)之间的流体连通。电磁阀组件41和通流组件42以彼此抵接的方式设置在阀芯护套40内限定出的中空腔室内,活塞组件43以诸如螺纹连接之类的可拆卸的方式内接于阀芯护套40,从而将电磁阀组件41和通流组件42相对于阀芯护套40沿轴向方向固定住。当然,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周知的那样,设置在该中空腔室内的组件(例如,电磁阀组件41、通流组件42)的外径与中空腔室的内径大致相同,使得这些组件在中空腔室内基本上不发生径向移动。
电磁阀组件41主要包括大致呈杯状的支撑环411、套置在支撑环411的外侧的螺线管412、设置在支撑环411的内部空间C中的筒状的中空衔铁413以及同样设置在支撑环411的内部空间C中并位于该支撑环411的顶壁的内侧与衔铁413的顶侧之间的弹性偏压件(例如,图2中所示的上弹簧414)。衔铁413设置有中央通孔,从而将内部空间C与通流组件42所在的空间流体连通。并且,衔铁413的外径与支撑环411的内部空间所限定的内径大致相同。该上弹簧414的存在将衔铁413与支撑环411轴向间隔开,但不会使得衔铁413在电磁组件41所产生的电磁力的作用下相对于支撑环411沿轴向方向移动时完全从该内部空间C中脱离。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明白的那样,电磁阀组件41可采用不同于图1中所示的其他结构,只要它能够以受控的方式向通流组件42施加适当的轴向力即可。
参见图3,通流组件42主要包括浮动活塞421、阀体422和弹性偏压件。该弹性偏压件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周知的任何适用的弹性件,本文中以下弹簧423为例进行说明。浮动活塞421设置有中央通孔4210并且在其外壁上设置有周向凹槽4212,从而将浮动活塞421的外壁分成上部区段4211和下部区段4213。该中央通孔4210和周向凹槽4212的设置使得浮动活塞421在图3中所示的轴向方向上受到的充满阀芯组件4的工作流体的相向推力的合力为零,即,浮动活塞的轴向移动与流体压力(例如,油压)解耦(无关)。通常来说,由于浮动活塞421与阀体422之间的结构匹配关系(下文予以详述说明)导致中央通孔4210与周向凹槽4212是空间间隔开的(即,并不是流体连通的),且工作流体在这两个空间中存在压差。因此,这种零合力的效果可通过使浮动活塞421与衔铁413在其各自的上下端面处受到的工作流体的轴向合力(即,沿轴向方向的相向推力的合力)以及浮动活塞421在周向凹槽4212内受到的工作流体的轴向合力分别为零来实现。
在图3中所示的实施例中,中央通孔4210为直径沿轴向方向保持恒定的直通孔。周向凹槽4212优选地是遍及浮动活塞421的外壁沿其周向方向行进的环形凹槽。如图3、图3(a)、图3(b)和图3(c)中所示,周向凹槽4212可具有第一承压面4212U(例如,在不考虑径向受力的情况下,承受图中所示的沿轴向方向向上的流体压力的表面)和第二承压面4212L(例如,在不考虑径向受力的情况下,承受图中所示的沿轴向方向向下的流体压力的表面),该第一承压面4212U和该第二承压面4212L在垂直于轴向方向延伸的一平面(例如,图3、图3(a)、图3(b)和图3(c)中的横向虚线所示的平面)上的投影面积相等,从而确保周向凹槽4212沿轴向方向受到的流体压力是均衡的(来自工作流体的相向推力的合力为零)。由此,第一承压面4212U和第二承压面4212L可以均为平面(如图3和图3(a)中所示)或者分别呈平面或曲面的形式(如图3(b)中所示),也可以均呈曲面的形式(如图3(c)中所示)。优选地,该第一承压面4212U和该第二承压面4212L是关于包括该第一承压面4212U和该第二承压面4212L的交线的平面镜像对称的,如图3(c)中所示。
图4示出了图3中所示的通流组件中所使用的浮动活塞的另一实施例,其与图3的区别在于,图4中的通流组件42’中所使用的浮动活塞421’具有呈阶梯孔形式的中央通孔4210’。应该理解,图4中所示的浮动活塞421’的结构仅为示例性的,其中央通孔4210’可具有多种结构,只要浮动活塞421’在中央通孔4210’内受到的沿轴向方向的来自工作流体的相向推力的合力为零即可。对于该中央通孔4210’的结构,则要求在垂直于轴向方向的一平面上,承压面SU、SU’的投影面积之和与承压面SL、SL’、SL”的投影面积之和相等。
如图2-4所示,阀体422包括中间区域和围绕该中间区域设置的外围区域。该中间区域设置有朝向浮动活塞421、421’的一侧开口的凹部4220,用以接收/容置浮动活塞421、421’,使得浮动活塞421、421’的外壁与凹部4220的内壁紧密接触,并且浮动活塞421、421’能够相对于阀体422在凹部4220内沿轴向方向移动。凹部4220可呈如图2-4中所示的盲孔的形式。尽管图2-4中将浮动活塞421、421’示出为全部处于阀体422内,但在替代实施例中,浮动活塞421、421’的一部分(例如,上部区段4211的至少一部分)可置于支撑环411的内部空间C内。优选地,浮动活塞421、421’的上部区段4211的外径与支撑环411的内部空间C的内径可以大致相等。
下弹簧423设置由凹部4220限定的空间D(参见图5)内,处于浮动活塞421、421’与盲孔的内侧底壁之间,用以将浮动活塞421、421’与阀体422的底侧内壁(即,盲孔的底侧内壁)间隔开,并能够适时推动浮动活塞421、421’相对于阀体422沿轴向方向移动。作为选择,在未图示的替代实施例中,凹部4220可以通过通孔和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并由此封堵住该通孔的远离电磁阀组件411的一侧的端盖构成。
如图2-5中所示,阀体422的外围区域中设置有两组流道——第一流道组和第二流道组。每一流道组中均可包括至少一条流道。第一流道组中的每一条第一流道422a均沿阀芯组件4的径向方向延伸且各自设置有位于径向外侧的第一端口E和被称为第一流道口F的径向内侧端口。在组装好阀芯组件4之后,至少一条第一流道422a的第一端口E与阀芯护套40的径向通孔401中的相应的一个流体连通。每一条第一流道422a的第一流道口F均能够与浮动活塞421、421’的周向凹槽4212(其限定出周向空间G,参见图5)流体连通。第二流道组中的每一条第二流道422b各自包括彼此流体连通的径向段和轴向段。其中,每一个径向段与第一流道422a均沿着阀体422的周向方向以交替间隔的方式径向地行进。每一个径向段的位于径向内侧的第二流道口H各自能够与浮动活塞421、421’的周向凹槽4212流体连通,并且每一个径向段的位于径向外侧的端口与轴向段的上部端口流体连通。轴向段的下部端口(即,第二流道422b的第二端口)J通向位于阀体422的下方的空间K,用于在活塞杆2的复原行程中朝向活塞组件43引导工作流体,并在活塞杆2的压缩行程中接收来自活塞组件43的工作流体。
图6(a)和图6(b)分别示出了在阀芯组件4处于压缩行程和复原行程期间,工作流体在该阀芯组件4中的流动情况。
当处于压缩行程期间,如图6(a)中所示,工作流体从图1中所示的空间B经活塞组件43流到图5中所示的空间K中,而后经依次第二流道422b的第二端口J、第二流道口H、浮动活塞的周向空间G、第一流道422a的第一流道口F、第一端口E和阀芯护套40的径向通孔401流到空间A中。
当处于复原行程期间,如图6(b)中所示,工作流体从空间A中依次经阀芯护套40的径向通孔401、第一流道422a的第一端口E、第一流道口F、浮动活塞的周向空间G、第二流道422b的第二流道口H和第二端口J流到图5中所示的空间K中,而后经活塞组件43流到图1中所示的空间B中。由此可见,在复原行程和压缩行程期间,工作流体可在通流组件42中限定的同一流动路径中流动。
通过操作阀芯组件4中的电磁阀组件40施加电磁力,可使浮动活塞沿轴向方向往复移动,从而改变浮动活塞的周向凹槽4212与第一流道422a和第二流道422b构成的流动路径,即改变浮动活塞421与阀体422的交界面(即,在第一流道口F和第二流道口H中的至少一者处)的通流截面的大小,从而实现阻尼力的大小调节。具体来说,在不施加电磁力(即,电磁阀组件41不通电)的情况下,衔铁413与浮动活塞421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当为电磁阀组件41通电以产生电磁力时,衔铁413由于电磁力的作用受到沿轴向方向向上/向下的吸引力,故而上移/下移(其中,电流越大将会导致衔铁413的位移量越大),从而带动浮动活塞421上移/下移,进而改变流动路径在第一流道口F和第二流道口H中的至少一者处的通流截面的大小。所应注意的是,衔铁413与浮动活塞421的初始位置(即,在电磁阀组件41未通电的情况下所处的位置)是可以预先设置的,其可以通过改变衔铁413和浮动活塞421的轴向尺寸及弹簧预载力的大小来实现。例如,可将图14中所示的位置作为初始位置,此时上述通流截面最大。在施加电磁力之后,随着衔铁413和浮动活塞421上移/下移,通流截面的截面积逐步减小。如上所述,通过调整衔铁413和浮动活塞421的轴向尺寸或者弹簧预载力,可将初始位置设置成处于浮动活塞421的周向凹槽4212被阀体422的凹部4220/支撑环411的内壁完全遮挡住的极限情况,此时,浮动活塞421的周向凹槽4221甚至不与第一流道口F和第二流道口H中的一者连通,故而,此时获得的通流截面的截面积为零。随着通电后衔铁413沿轴向方向上移/下移,该通流截面逐步增大,从而导致阻尼力逐步减小。
考虑到上述极限情况,可以在阀芯组件4中设置常通孔,以将空间A与空间B或空间K永久地(直接地或间接地)流体连通。该常通孔的设置情况参见图11(a)、图7(a)和图7(b)中以标记Q标识出的情况。图11(a)中的常通孔Q将第一流道422a和与之相邻的第二流道422b直接连通,图7(a)中的常通孔Q将空间A与空间K直接连通,而图7(b)中的常通孔Q将空间A与空间B直接连通。对于该常通孔的尺寸,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按照常规设置的情形自行确定。
在本发明的阀芯组件的一个替代实施例中,如图8中所示,其与图2中所示阀芯组件的区别在于,浮动活塞采用了图4中所示的浮动活塞421’的结构,且阀体422’包括沿阀芯组件的轴向方向彼此叠置的上阀体4221’和下阀体4222’。上阀体4221’的截面形状与阀芯护套40的内部空间的截面形状相似,其外径与阀芯护套40的内径大致相等,且上阀体4221’设置有中央通孔,其内径与浮动活塞421’的外径大致相等。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流道422a和第二流道422b的径向段可以呈设置在下阀体4222’的靠近支撑环411的一侧上的凹槽的形式,从而在装配完成之后,这些凹槽与位于其上方的上阀体4221’的底面构成相应的流道。上阀体4221’的设置旨在将对支撑环411的下端面的加工精度要求转移到上阀体4221’的下端面上,以满足对于通流的要求,从而降低了加工复杂度。
在本发明的阀芯组件的另一替代实施例中,如图9中所示,其与图8中所示阀芯组件的区别在于,上阀体4221’被省略掉。或者说,上阀体4221’与支撑环411被集成为一体件。第一流道422a和第二流道422b的径向段同样可以呈设置在阀体422”(其结构与下阀体4222’的结构相同)的靠近支撑环411的一侧上的凹槽的形式,从而在装配完成之后,与位于其上方的支撑环411的底面构成流道。
在替代实施例中,第一流道422a和第二流道422b可以有多种设置方式,主要体现在第一流道口F和第二流道口H的相对位置方面。第一流道口F和第二流道口H可处于同一高度(如图10(a)所示)。当然,交替间隔设置的方式并不是必需的。作为选择,第一流道口F和第二流道口H可处于不同高度处,例如,第一流道口F可设置于第二流道口H的正上方(如图10(b)所示),或者两者交错设置(如图10(c)所示)。只要能够满足第一流道口F和第二流道口H能够同时与周向凹槽4212流体连通,从而使得工作流体能够在空间A与空间K之间流动,所有适用的流道设置方式就都是可行的。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流道截面不仅限于图10(a)、图10(b)和图10(c)中所示的矩形截面。
尽管在图10(a)和图10(c)中示出了同一流道组的相邻流道间仅设置有另一流道组中的一个流道,但可以理解的是,同一流道组的相邻两条流道之间可设置有另一流道组中的至少两条流道。
在替代实施例中,如图11(b)中所示,在第一流道口F和/或第二流道口H的位置处可以设置有突起4223,突起4223的轴向截面可以是底边朝向阀体422的中间区域的三角形,用于使朝向凹部4220(即,朝向浮动活塞421、421’)流动的工作流体转向,以避免其在阀芯组件4的压缩行程和复原行程期间直接冲击设置在凹部4220内的浮动活塞421、421’。
参见图12(a)和图12(b),示出了图2中所示的阀芯组件4的替代实施例。在图12(a)中,阀芯组件4’与图2中的阀芯组件4的区别在于,阀芯护套40’沿阀芯组件4’的轴向方向的长度不超过第一端口E。换言之,阀芯护套40’并不覆盖住第一端口E。在这种情况下,阀体422的位于第一流道422a的上方的上部区段422U和位于第一流道422a的下方的下部区段422L的外壁分别以诸如螺纹连接之类的可拆卸方式内接于阀芯护套40’和活塞组件43。在图12(b)中,阀芯组件4”与图2、图8和图9中的阀芯组件的区别在于,阀体422、422”的位于第一流道422a的下方的下部区段422L(或下阀体4222’)的外壁同时以诸如螺纹连接之类的可拆卸方式内接于阀芯护套40和活塞组件43。
在替代实施例中,可进一步考虑在浮动活塞上开设微型贯通孔MQ,以利于图5中所示的空间C、空间K与图1中所示空间A之间的工作流体的流通性。该微型贯通孔可开设在浮动活塞的周向凹槽的型面上(如图13(a)中所示),或者可开设在阀体的底壁上(如图13(b)中所示)。
在其他替代实施例中,如图14中所示,其与图8中所述的阀芯组件的区别在于,电磁阀组件41中的衔铁413与浮动活塞421’被集成为一体件41u,使得两者可在电磁阀组件41的电磁力的作用下沿着轴向方向一体地往复移动。作为选择,在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中,当电磁力沿轴向向上作用时,可以省略掉下弹簧,使得该一体件的下端面可与凹部4220的内侧底壁直接接触;当电磁力沿轴向方向向下作用时,可以省略掉上弹簧,使得该一体件的上端面可与电磁阀组件的内侧顶壁直接接触。在未示出的另一替代实施例中,在阀体42的凹部4220被通过通孔和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且封堵住该通孔的远离电磁阀组件41的一侧的端盖构成的情况下,电磁阀组件41中的支撑环411和阀体42可被集成为一体件。
在图15中所示的替代实施例中,可在衔铁413和浮动活塞421’上增加垫片弹簧151和卡扣件152,以将两者组装在一起,从而进一步确保在衔铁413与浮动活塞421’的运动时两者间存在随动性。
图16示出了图8中所示的阀芯组件的另一替代实施例。图16中的阀芯组件与图8中的阀芯组件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在通流组件42与活塞组件43之间进一步设置有压缩调节组件44,以获得更优的压缩调节功能。压缩调节组件44将图5中所示的空间K划分为位于压缩调节组件44与阀体422”’之间的空间K1和位于压缩调节组件44与活塞组件43之间的空间K2。
基于前述阀芯组件的任一实施例的基础构型,当通流组件42中的浮动活塞移动到极限位置(即,流动路径的在第一端口F和第二端口H处的通流截面较小的位置)时,无论是在复原行程期间还是在压缩行程期间,阀芯组件4的阻尼力均因较小通流截面而呈现出较大的力值。对于一些舒适性要求较高的车型来说,在复原行程中需要较大的阻尼力以提高性能,但希望在压缩行程中的阻尼力则相对较小以提高舒适性。为此,压缩调节组件44的设置顺势而生。压缩调节组件44设置的目的旨在于复原行程期间实现阻流功能(即,防止流经阀体422”’的工作流体从第一流道422a不经过周向凹槽4212和第二流道422b直接流到空间K2中),并于压缩行程期间实现分流功能(即,使得流经阀体422”’的一部分工作流体能够从该空间K2不经过周向凹槽4212和第二流道422b而直接流到第一流道422a中)。
图17示出了图16中所使用的阀体422”’和压缩调节组件44的分解立体图。与图8中所示的下阀体4222’或图9中所示的阀体422”的主要区别在于,该阀体422”’设置有沿其轴向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分流通孔4220”’,这些分流通孔4220”’中的每一个将第一流道422a中的相应的一个与空间K1流体连通。优选地,在图17所示的实施例中,分流通孔4220”’的数量与第一流道422a的数量相等并且每个分流通孔4220”’的位置分别与相应的一个第一流道422a的位置相对应。此外,阀体422”’在朝向压缩调节组件44的一侧设置有沿其轴向方向突出的突部4221”’,参见图18(b)。优选地,该突部4221”’被居中设置,用于定位压缩调节组件44。
紧邻阀体422”’设置在其下方的压缩调节组件44包括压缩调节件441和压缩调节本体442。压缩调节件441可以是呈包括但不限于花瓣状的环形片材,包括花瓣部4411和限定在花瓣部4411之间的切口4412,该压缩调节件441的中心部分设置有用于接收突部4221”’的中央通孔4410,如图19中所示。
参见图17和图21(a),压缩调节本体442的中央设置有中央凹部4420,用于接收突部4221”’,以有助于实现压缩调节本体442和压缩调节件441相对于阀体422”’的定位。压缩调节本体442的外轮廓与阀体422”’的外轮廓相似,从而使得压缩调节本体442的外壁能够与阀芯护套40的内壁紧密贴合。压缩调节本体442在朝向阀体422”’的一侧上沿周向方向设置有至少两个轴向通孔,这些轴向通孔将图16所示的空间K1与空间K2流体连通。
在如图17和图21(a)中所示的实施例中,轴向通孔为多个并被划分为两组4421和4422,这两组轴向通孔沿周向方向彼此交替设置。一组轴向通孔4421的数量与第二端口J的数量相等,且这一组轴向通孔4421中的每一个各自朝向阀体422”’延伸有凸台4421-1。凸台4421-1的上端面用于以流体密封的方式接合阀体422”’的下端面(具体地,第二端口J),以使轴向通孔4421与第二流道422b流体连通,但工作流体不会在接合处渗漏到空间K1中。作为选择,凸台4421-1可以与第二流道422b以图20中所示的突部-凹槽的方式液密地接合。
如图21(a)中所示,设置在相邻的两个轴向通孔4421之间的轴向通孔4422同样可以朝向阀体422”’延伸有凸台4422-1(但这并不是必需的),但该凸台4422-1的轴向高度低于凸台4421-1的轴向高度,两者之间的高度差允许在将压缩调节件441设置在压缩调节本体442与阀体422”’之间时容纳压缩调节件441的花瓣部4411。具体来说,压缩调节件441的各个花瓣部4411被分别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凸台4421-1之间,从而覆盖住位于其间的轴向通孔4422(或者凸台4422-1,如果存在的话),以在复原行程期间,防止工作流体从空间K1通过轴向通孔4422流到空间K2中,但在压缩行程期间,允许一部分工作流体从空间K2通过轴向通孔4422流到空间K1中,继而通过分流通孔4220”’不经过第二流道422b和周向凹槽4212直接分流到第一流道422a中。
通过花瓣部4411和凸台4421-1之间的空间尺寸的匹配,可以仅通过设置凸台4421-1就可以实现压缩调节件441的定位。换言之,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省略掉阀体422”’上的突部4221”’、压缩调节件441的中央通孔4410以及压缩调节本体442的中央凹部4420。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实现压缩调节件441相对于阀体4222”’与压缩调节本体442之间的相对定位。例如,将压缩调节件441上的中央通孔改为设置成沿轴向方向朝向该压缩调节件441的两侧延伸的突起,并在阀体422”’与压缩调节本体442上的相应位置均设置与其配合的凹部。在适用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够设想到的所有匹配定位的方法均是可行的。
压缩调节本体442的背向压缩调节件441的一侧设置有沿轴向方向延伸的轴杆4423,该轴杆4423可以呈阶梯轴的形式,其具有靠近阀体422”’的底侧的大直径段4423-1和相对于其远离阀体422”’的底侧设置的小直径段4423-2。该小直径段4423-2用于安装和定位活塞组件43,参见图16。
在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压缩调节本体442的轴杆4423可以呈非阶梯轴的形式,换言之,轴杆4423可不包括小直径段4423-2。活塞组件43的定位可以采用如图2所示的方式。
该压缩调节组件44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减振器处于压缩行程期间时,阀芯组件4下移,工作流体被迫从空间B经活塞组件43流入到空间K2中。随后,一部分工作流体通过压缩调节本体442中的轴向通孔4421流入到第二流道422b中,随后按照未设置压缩调节组件44的阀芯组件中所限定的流动路径流动。同时,另一部分工作流体可流入到压缩调节本体442中的轴向通孔4422,进而向上推开压缩调节件441的花瓣部4411流入到空间K1中,继而流到阀体422”’中的分流通孔4220”’中,随后流入到第一流道4222a中,并最终流入到空间A中。该另一部分工作流体所行进的这一流动路径形成了压缩行程中的分流路径。
当减振器处于复原行程期间时,由于压缩调节件441覆盖住了压缩调节本体442中的轴向通孔4422的上端面(或凸台4422-1的上端面,在设置有凸台4422-1的情况下),工作流体不能流过轴向通孔4422,此时,所有工作流体依旧沿着未设置有压缩调节组件44的阀芯组件中的流动路径(仅增加了流过轴向通孔4421的一段)流动。换言之,与未设置有压缩调节组件44的阀芯组件相比,由于压缩调节组件44的设置,导致工作流体的流动路径仅增加了流经压缩调节本体442的轴向通孔4421这一段。
图22示出了本发明的阀芯组件的一个替代实施例,其与图8中所示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由支撑环411形成的内部空间C中设置有间隔件P,该间隔件P设置有中央通孔Pk并且被相对于支撑环411固定住,从而将该内部空间C划分为分别位于该间隔件P的上方和下方(图22中所示方位)的上部空间C1和下部空间C2。衔铁413和浮动活塞421分别位于上部空间C1和下部空间C2中,并且通过穿过该中央通孔Pk的连接件152’相连,以确保三者之间的随动性。在间隔件P与衔铁413之间设置有上弹簧414,并且在间隔件P与浮动活塞421之间设置有下弹簧423’,以防止各个部件在阀芯组件40的运动期间发生不希望的碰撞。
连接件152’在图22中被示出为呈空心连接管的形式,该空心连接管在管壁上开设有孔Q1和Q2,这两个孔通过连接管152’的中空管腔将上弹簧414’与下弹簧423’所在的空间流体连通。尽管图22中将连接件152’示出为呈空心连接管的形式,但是该连接件可以呈任何适用的形式,例如,直径小于该中央通孔Pk的直径的实心连接杆/棒
在本发明的阀芯组件的另一替代实施例中,如图23中所示,其与图2中所示阀芯组件的区别在于,周向凹槽4212’并不是由浮动活塞421自身的结构所提供的,而是通过浮动活塞421与衔铁413共同构成的。
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周向的”,“筒形的”结构并不特指其横截面为圆形的结构,在适用的情况下,其可具有其他横截面形状,例如方形、三角形等。
在适用的情况下,参照一个实施例描述的阀芯组件中的部件特征可被结合到另一实施例中使用。
尽管已经参照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但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明白的那样,可对上述实施例做出多种改进,而并不背离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上述实施例仅作为示例提供,以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一个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特征或元件可被结合到另一实施例中实施,除非其与另一实施例中的已有特征或元件相矛盾。

Claims (16)

1.一种用于内置式电控减振器的阀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组件限定轴向方向并包括:
阀芯护套;
电磁阀组件,所述电磁阀组件设置在所述阀芯护套内并包括能够在由所述电磁阀组件施加的电磁力的作用下沿所述轴向方向往复移动的中空衔铁;
通流组件,所述通流组件设置在所述阀芯护套内并包括:
与所述衔铁一起移动的浮动活塞,所述浮动活塞设置有中央通孔,并且所述浮动活塞自身或者所述浮动活塞与所述衔铁共同限定出周向凹槽,使得所述浮动活塞与所述衔铁在所述轴向方向上受到的充满所述阀芯组件的工作流体的相向推力的合力为零;
阀体,所述阀体的一侧沿所述轴向方向与所述电磁阀组件抵接并被相对于所述阀芯护套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住,所述阀体包括:
中间区域,所述中间区域设置有凹部,用于接收所述浮动活塞,所述浮动活塞的外壁与所述凹部的内壁紧密接触并且所述浮动活塞能够在所述电磁力的作用下在所述凹部内沿着所述轴向方向往复移动;和
环绕所述中间区域的外围区域,所述外围区域的外壁与所述阀芯护套的内壁紧密接触并且所述外围区域设置有流体通道,
其中,所述流体通道与所述周向凹槽构成供所述工作流体流动的流动路径,并且所述工作流体在所述阀芯组件的复原行程和压缩行程期间都从同一流动路径流过;以及
弹性偏压件,所述弹性偏压件设置在所述电磁阀组件和/或所述通流组件内,以向所述衔铁和/或所述通流组件施加反向于所述电磁力的力;
其中,所述浮动活塞的轴向移动能够改变所述流动路径在所述阀体与所述浮动活塞的交界面处的通流截面的大小;以及
活塞组件,所述活塞组件与所述阀体的远离所述浮动活塞的一侧抵接并被相对于所述阀芯护套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住,用于允许所述工作流体经所述活塞组件往返于所述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向凹槽沿所述轴向方向具有第一承压面和第二承压面,所述第一承压面和所述第二承压面在垂直于所述轴向方向的一平面上的投影面积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压面和所述第二承压面关于包括所述第一承压面与所述第二承压面的交线的所述平面镜像对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通道包括:
至少一条第一流道,所述至少一条第一流道中的每一条各自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一流道口,所述第一端口与位于所述阀芯护套的外侧的外部空间流体连通,所述第一流道口能够与所述周向凹槽流体连通;和
至少一条第二流道,所述至少一条第二流道中的每一条各自具有第二流道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二流道口能够与所述周向凹槽流体连通,所述第二端口与位于所述阀体的远离所述浮动活塞的一侧的流体空间流体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阀芯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条第一流道中的每一条各自沿所述阀体的径向方向延伸;
所述至少一条第二流道中的每一条各自包括:
径向段,所述径向段沿所述阀体的径向方向延伸,从而提供所述第二流道口;和
轴向段,所述轴向段在所述径向段的与所述第二流道口相反的一端与所述径向段流体连通,并沿着所述轴向方向延伸,从而在所述轴向段的远离所述径向段的端部提供所述第二端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阀芯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至少一条第一流道和所述至少一条第二流道的数量都为多个时,所述至少一条第一流道与所述至少一条第二流道的径向段沿着所述阀体的周向方向以交替间隔的方式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阀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的径向段都呈凹槽的形式开设于所述阀体的面向所述电磁阀组件的一侧上,使得所述电磁阀组件与所述阀体共同限定出所述流动路径。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阀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包括:
上阀体,所述上阀体设置有中央通孔并用于与所述电磁阀组件抵接;和
下阀体,所述下阀体用于在背向所述上阀体的一侧上与所述活塞组件抵接并设置有中央凹部,
其中,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的径向段呈凹槽的形式开设于所述下阀体的面向所述上阀体的一侧上,所述上阀体和所述下阀体共同限定出所述流体路径,并且所述凹部由所述上阀体的中央通孔和所述下阀体的中央凹部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4-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阀芯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条第一流道中的每一条各自在所述第一流道口处设置有第一突起,和/或
所述至少一条第二流道中的每一条各自在所述第二流道口处设置有第二突起,
从而使得朝向所述浮动活塞流动的所述工作流体转向,以避免所述工作流体直接冲击所述浮动活塞。
10.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阀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呈盲孔的形式,或者呈由通孔和端盖构成的组合件的形式,其中,所述端盖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于并封堵住所述通孔的远离所述浮动活塞的一端。
11.根据权利要求4-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阀芯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芯护套的周向壁上在同一轴向高度上均匀地设置有多个径向通孔,所述第一端口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多个径向通孔中的相应的径向通孔流体连通;
所述活塞组件在所述多个径向通孔的下方以可拆卸的方式内接于所述阀芯护套,或者所述阀体的位于所述第一流道下方的下部区段的外壁同时以可拆卸的方式内接于所述阀芯护套和所述活塞组件。
12.根据权利要求4-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阀芯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阀芯护套的轴向长度不足以覆盖住所述第一端口的情况下,所述阀体的位于所述第一流道上方的上部区段的外壁与位于所述第一流道下方的下部区段的外壁分别以可拆卸的方式内接于彼此分离开的所述阀芯护套和所述活塞组件。
13.根据权利要求4-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阀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包括沿所述轴向方向贯穿所述阀体延伸的至少一个分流通孔,所述至少一个分流通孔中的每一个将所述第一流道中的相应的一个与位于所述阀体下方的空间流体连通;以及
所述阀芯组件还包括压缩调节组件,所述压缩调节组件被设置在所述阀体与所述活塞组件之间,用于在所述复原行程期间实现阻流功能并在所述压缩行程期间实现分流功能。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阀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调节组件包括:
压缩调节本体,所述压缩调节本体设置有沿着所述轴向方向贯穿所述压缩调节本体延伸的轴向通孔,所述轴向通孔允许将位于所述压缩调节组件与所述阀体之间的空间和位于所述压缩调节组件与所述活塞组件之间的空间流体连通,所述轴向通孔包括沿所述压缩调节组件的周向方向彼此交替设置的选定通孔和未选定通孔,所述未选定通孔的数量与所述第二流道的数量相等,且所述未选定通孔中的每一个各自与所述第二端口中的一个以流体密封的方式接合;和
压缩调节件,所述压缩调节件在靠近所述通流组件的一侧上覆盖住所述选定通孔,以在所述复原行程期间实现所述阻流功能并在所述压缩行程期间实现所述分流功能。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阀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未选定通孔沿着所述轴向方向朝向所述通流组件延伸有凸台,所述凸台的面向所述通流组件的端面与所述第二端口以流体密封的方式接合;
所述压缩调节件为呈花瓣状的环形片材,包括花瓣部和限定在所述花瓣部之间的切口,所述切口中的每一个用于容纳所述凸台中的相应的一个。
16.一种内置式电控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式电动减振器包括:
缸筒;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阀芯组件,所述阀芯组件被设置成使得所述活塞组件的至少部分外壁能够与所述缸筒的内壁紧密接触,从而使得所述阀芯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缸筒在所述压缩行程与所述复原行程之间往复切换;和
中空活塞杆,所述中空活塞杆与所述阀芯组件相连并且所述中空活塞杆的中空杆腔中穿设有电源线,用于向所述阀芯组件的电磁阀组件供电。
CN202210804602.7A 2022-07-08 2022-07-08 阀芯组件及包括其的内置式电控减振器 Pending CN1174044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04602.7A CN117404417A (zh) 2022-07-08 2022-07-08 阀芯组件及包括其的内置式电控减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04602.7A CN117404417A (zh) 2022-07-08 2022-07-08 阀芯组件及包括其的内置式电控减振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04417A true CN117404417A (zh) 2024-01-16

Family

ID=894949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04602.7A Pending CN117404417A (zh) 2022-07-08 2022-07-08 阀芯组件及包括其的内置式电控减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0441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03900B2 (en) Damping force generating mechanism,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damping force generating mechanism, and pressure shock absorber
JP6722683B2 (ja) 緩衝器
CN102251997B (zh) 电磁阀装置
CN111630295B (zh) 阻尼阀和缓冲器
EP2801733A1 (en) Damping valve for shock absorber
KR20160043031A (ko) 감쇠 밸브
EP2848837A1 (en) Magneto-viscous fluid damper
CN115605690A (zh) 阻尼力产生机构和压力减震器
US11926186B2 (en) Suspension device
US20170184245A1 (en) Pressure buffer device
US20230341023A1 (en) Shock absorber
CN117404417A (zh) 阀芯组件及包括其的内置式电控减振器
JP2011112077A (ja) 電磁弁装置
JP2006132554A (ja) 緩衝器
US12163572B2 (en) Shock absorber
CN218913568U (zh) 双阀电控减振器
CN117823560A (zh) 电磁阀组件与包括其的外置式电控减振器
WO2024044872A1 (zh) 阀芯组件及包括其的内置式电控减振器
JP2021156376A (ja) 緩衝器
CN220930049U (zh) 一种cdc内置式电磁阀
CN117967734A (zh) 阀芯组件及包括其的内置式电控减振器
CN222633960U (zh) 先导阀组件及电磁阀
JP7297693B2 (ja) バルブ機構および圧力緩衝装置
WO2013122252A1 (ja) ショックアブソーバ
JP5220697B2 (ja) 緩衝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