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00981A - 一种铁路运梁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铁路运梁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400981A CN117400981A CN202311339250.3A CN202311339250A CN117400981A CN 117400981 A CN117400981 A CN 117400981A CN 202311339250 A CN202311339250 A CN 202311339250A CN 117400981 A CN117400981 A CN 11740098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ame
- plug
- plate
- railway
- beam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F—RAIL VEHICLE SUSPENSIONS, e.g. UNDERFRAMES, BOGIES OR ARRANGEMENTS OF WHEEL AXLES; RAIL VEHICLES FOR USE ON TRACKS OF DIFFERENT WIDTH; PREVENTING DERAILING OF RAIL VEHICLES; WHEEL GUARDS, OBSTRUCTION REMOVERS OR THE LIKE FOR RAIL VEHICLES
- B61F1/00—Underframes
- B61F1/08—Deta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铁路运梁车,包括:车架和若干轨道走行装置。所述车架包括主车架和两个牵引架,两个所述牵引架分设于所述主车架的两端,且所述牵引架和所述主车架可拆卸地连接。各所述轨道走行装置均连接于所述车架,各所述轨道走行装置沿所述车架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本申请的铁路运梁车的主车架和两个牵引架为可拆卸地连接。在将铁路运梁车运送到指定位置前,可将主车架和两个牵引架拆卸下来并分别运输,拆卸后的主车架和牵引架长度就短了,方便公路运输,运输到指定位置后再将主车架和两个牵引架进行连接固定。本申请的铁路运梁车的车架为可拆卸结构,解决了传统铁路运梁车车体太长,运输困难的难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施工装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铁路运梁车。
背景技术
我国铁路桥梁建造时间较早的地方,特别是山区桥梁,桥梁老化严重,随着铁路的提速、扩展运能,老旧桥梁的强度、刚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铁路的要求,必须更换新的更结实耐用的桥梁。在既有铁路桥梁更换或新建过程中,运梁车是必不可少的运梁机械设备。运梁车不仅要适用于梁片运输,还需要适合各种大截面重载货物和装备的运输。
目前桥梁施工装备领域中运用的运梁车的车架长度都很长,一般都超过了30米,由于车体太长不方便运输,使运梁车的运输难度增大,如何通过改进结构的方式降低超长运梁车的运输难度,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铁路运梁车。
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铁路运梁车,包括:
车架,所述车架包括主车架和两个牵引架,所述主车架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边梁,两个所述牵引架分设于所述主车架的两端,所述牵引架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边梁,两个所述第二边梁分别与相应的第一边梁可拆卸地连接;
若干轨道走行装置,各所述轨道走行装置均连接于所述车架,各所述轨道走行装置沿所述车架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边梁包括上边梁和下部加强梁,所述上边梁中部设置加强板,所述加强板沿所述车架宽度方向向外延伸,在由所述加强板的中部至所述第一边梁两端的方向上,所述加强板的宽度逐渐减小,所述下部加强梁连接于所述上边梁。
可选的,所述车架包括连接装置,所述第一边梁设置第一插接结构,所述第二边梁设置第二插接结构;
所述第一插接结构具有多个第一插板,所述第二插接结构具有多个第二插板;
在所述第一边梁和第二边梁相连接的状态下,所述第二插接结构插入于所述第一插接结构,各所述第二插板和各所述第一插板错位插接,连接装置连接所述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以将所述第一插接结构和所述第二插接结构连接固定。
可选的,所述第一插板和所述第二插板上均设置多个通孔;
所述第一插板和所述第二插板上的各通孔一一相对;
多个连接装置分别贯穿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上相对应的通孔,以连接所述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
可选的,一所述牵引架的末端设置有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用于支撑于铁路换运架装置。
可选的,所述牵引架包括端梁和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边梁;
所述端梁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边梁;
所述支撑装置设置于所述端梁。
可选的,所述第二边梁的第一端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边梁,在由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边梁的第二端的方向上,两个所述第二边梁之间的间距逐级减小。
可选的,所述的铁路运梁车包括若干台车系统;
各所述台车系统沿所述车架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所述台车系统包括小底架和所述轨道走行装置;
所述车架、所述小底架和轨道走行装置沿纵向依次设置,所述车架、所述小底架和所述轨道走行装置中相邻的两者之间设置芯盘装置和旁承装置。
所述小底架包括中间梁、端部枕梁和中部枕梁;
所述端部枕梁设置于所述中间梁的端部的两侧;
所述中部枕梁设置于所述中间梁的中部的两侧;
端部枕梁和所述轨道走行装置之间设置旁承装置,所述中间梁的端部和所述轨道走行装置之间设置芯盘装置;
所述中间梁中部设置有两个延伸板,两个所述延伸板分设于所述中间梁沿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中间梁上位于两个所述延伸板之间的部位和所述车架之间设置芯盘装置,所述延伸板和所述车架之间设置旁承装置。
可选的,所述中间梁具有腹板、下盖板和上盖板;
所述腹板设置于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之间,且所述腹板分别连接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
所述上盖板中部一体成型有向两侧垂直延伸的延伸板;
所述中部枕梁固定于所述延伸板的下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的铁路运梁车的主车架和两个牵引架为可拆卸地连接。在将铁路运梁车运送到指定位置前,可将主车架和两个牵引架拆卸下来并分别运输,拆卸后的主车架和牵引架长度就短了,方便公路运输,运输到指定位置后再将主车架和两个牵引架进行连接固定。本申请的铁路运梁车的车架为可拆卸结构,解决了传统铁路运梁车车体太长,运输困难的难题。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作为本申请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铁路运梁车的车架连接小台车和铁路换运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铁路运梁车的车架连接小台车和铁路换运架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铁路运梁车的车架与小底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铁路运梁车不含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铁路运梁车的第一边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铁路运梁车的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铁路运梁车的芯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铁路运梁车的旁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铁路运梁车的小底架、芯盘装置和旁承装置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铁路运梁车的中间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提供的铁路运梁车的端部枕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提供的铁路运梁车的中部枕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提供的铁路运梁车的第一插接结构和第二插接结构处于结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提供的铁路运梁车的连接装置安装于第二插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提供的铁路运梁车的连接装置安装于第一插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车架1、主车架11、第一边梁111、上边梁1111、加强板1111a、下部加强梁1112、第一插接结构1113、第一插板1113a、第一端板1113b、第一侧板1113c、横梁112、牵引架12、第二边梁121、第二插接结构1211、第二插板1211a、第二端板1211b、第二侧板1211c、端梁122、轨道13、小台车2、铁路换运架装置3、连接装置4、连接销41、环形槽411、端部限位件42、半环体421、连接孔4211、小底架5、中间梁51、腹板511、下盖板512、上盖板513、延伸板513a、端部枕梁52、旁承磨耗板521、中部枕梁53、支撑装置6、主体部61、楔形块611、平直厚板块612、活动部62、丝杆621、支撑板622、动力操作室7、轨道走行装置a、减震装置a1、钩缓装置b、通孔c、芯盘装置d、下芯盘d1、上芯盘d2、中心销d3、旁承装置e、下旁承e1、旁承安装座e2、旁承调整垫e3、滚动运输平台8、制动装置9。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发明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至图15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铁路运梁车,包括:车架1和若干轨道走行装置a。所述车架1包括主车架11和两个牵引架12,两个所述牵引架12分设于所述主车架11的两端,且所述牵引架12和所述主车架11可拆卸地连接。各所述轨道走行装置a均连接于所述车架1,各所述轨道走行装置a沿所述车架1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本申请的铁路运梁车的主车架11和两个牵引架12为可拆卸地连接。在将铁路运梁车运送到指定位置前,可将主车架11和两个牵引架12拆卸下来并分别运输,拆卸后的主车架11和牵引架12长度就短了,方便公路运输,运输到指定位置后再将主车架11和两个牵引架12进行连接固定。本申请的铁路运梁车的车架1为可拆卸结构,解决了传统铁路运梁车车体太长,运输困难的难题。
如图6所示,所述主车架11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边梁111,所述牵引架12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边梁121,两个所述第二边梁121分别与相应的第一边梁111可拆卸地连接。两个所述第一边梁111之间依次间隔设置了多个横梁112,多个横梁112之间平行设置。通过横梁112和边梁的设置,保证了所述主车架11的结构强度,使所述主车架11可以正常承载简支梁。
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边梁111包括上边梁1111和下部加强梁1112,所述上边梁1111中部设置加强板1111a,所述加强板1111a沿所述车架1宽度方向向外延伸,在由所述加强板1111a的中部至两端的方向上,所述加强板1111a逐渐向所述上边梁1111靠拢,所述下部加强梁1112连接于所述上边梁1111。所述加强板1111a使所述上边梁1111形成中部大两边小的鱼腹型的结构,结构强度更高,承载重物不易变形,耐久性更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如图13、图14和图15所示,所述车架1包括连接装置4,所述第一边梁111设置第一插接结构1113,所述第二边梁121设置第二插接结构1211,所述第一插接结构1113具有多个第一插板1113a,所述第二插接结构1211具有多个第二插板1211a。在所述第一边梁111和第二边梁121相连接的状态下,所述第二插接结构1211插入于所述第一插接结构1113,各所述第二插板1211a和各所述第一插板1113a错位插接,连接装置4连接所述第一插板1113a和第二插板1211a,以将所述第一插接结构1113和所述第二插接结构1211连接固定。所述第一插接结构1113和所述第二插接结构1211可分别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第一边梁111和相应的第二边梁121的两端。这样的连接结构强度高,拆装便捷,能显著的提高作业效率。
如图14所示,所述第二插接结构1211的第二插板1211a的数量是所述第一插接结构1113的第一插板1113a数量的2倍,其中,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插板1211a形成插板组,每一插板组的两个第二插板1211a之间具有插接缝,在所述结合状态下,各所述第一插板1113a分别插接于相应的插板组的插接缝内。所述第一插接结构1113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来设置,第一插板1113a设置的越多,所述第一插接结构1113和所述第二插接结构1211的连接强度就越高,相应的,根据第一插板1113a的数量设置同样数量的插板组以适配。
如图14和图15所示,所述第一插板1113a和所述第二插板1211a上均设置多个通孔c,所述第一插板1113a和所述第二插板1211a上的各通孔c一一相对,多个连接装置4分别贯穿第一插板1113a和第二插板1211a上相对应的通孔c,以连接所述第一插板1113a和第二插板1211a。
如图14和图15所示,所述连接装置4包括连接销41和端部限位件42,所述连接销41包括销轴和帽体(未图示),所述帽体连接于所述销轴的一端,所述销轴贯穿第一插板1113a和第二插板1211a上的通孔c,所述端部限位件42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销轴背离所述帽体的一端。
如图15所示,所述销轴背离所述帽体的一端设置有环形槽411,所述端部限位件42卡接于所述环形槽411。在所述结合状态下,所述端部限位件42和所述帽体将所述第一插接结构1113和所述第二插接结构1211限位固定,使所述销轴不易脱开,连接紧密。
如图15所示,所述端部限位件42包括两个半环体421,两个所述半环体421分别卡接于所述环形槽411,所述半环体421连接于第一插板1113a或第二插板1211a上。其中,两个半环体421的内径小于所述销轴的外径,且大于所述环形槽411内径,两个所述半环体421可以合围成圆环体卡接于所述环形槽411,两个半环体421方便分别卡接在所述环形槽411内。
如图15所示,所述半环体421上设置连接孔4211,紧固件(未图示)穿过所述连接孔4211连接于所述第一插板1113a或第二插板1211a。位于两端的所述第一插板1113a或第二插板1211a相应的位置可设置螺纹孔,紧固件可以为螺钉,螺钉的杆体贯穿所述连接孔4211连接于所述第一插板1113a或第二插板1211a相应位置的螺纹孔以连接固定,所述螺钉的螺帽限位于所述半环体421背离所述第一插板1113a或第二插板1211a的一面。
所述半环体421上设置多个连接孔4211,各所述连接孔4211沿所述半环体421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多个紧固件分别穿过相应的连接孔4211连接于所述第一插板1113a或第二插板1211a。通过多个紧固件在所述半环体421长度的方向依次固定所述销轴,使所述销轴固定紧密,防止所述销轴在铁路运梁车使用过程中移动,使其连接结构不稳造成安全隐患。
如图15所示,所述第一插接结构1113包括第一端板1113b和垂直设置于第一端板1113b两侧的两个第一侧板1113c,各所述第一插板1113a位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1113c之间,且所述第一插板1113a分别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1113c和所述第一端板1113b,所述第一插板1113a伸出所述第一侧板1113c。其中,所述第一插板1113a部分伸出两个所述第一侧板1113c,使得所述第一插接结构1113和所述第二插接结构1211在连接时,方便对位。所述第一插板1113a的三个端面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端板1113b和两个第一侧板1113c之间,这样的连接结构强度高,耐用性强。所述第一插接结构1113中的所述第一端板1113b、两个所述第一侧板1113c和所述第一插板1113a之间可以为焊接连接,也可以为一体成型,一体成型较焊接连接结构强度更高,耐用性更好。
如图14所示,所述第二插接结构1211包括第二端板1211b和垂直设置于第二端板1211b两侧的两个第二侧板1211c,各所述第二插板1211a位于两个所述第二侧板1211c之间,且所述第二插板1211a分别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二侧板1211c和所述第二端板1211b,所述第二插板1211a伸出所述第二侧板1211c。其中,所述第二插板1211a部分伸出两个所述第二侧板1211c,使得所述第一插接结构1113和所述第二插接结构1211在连接时,方便对位。所述第二插板1211a的三个端面分别连接所述第二端板1211b和两个第二侧板1211c之间,这样的连接结构强度高,耐用性强。所述第二插接结构1211中的所述第二端板1211b、两个所述第二侧板1211c和所述第二插板1211a之间的连接可以为焊接连接,也可以为一体成型,一体成型较焊接连接结构强度更高,耐用性更好。
在所述结合状态下,相对的第一侧板1113c和第二侧板1211c位于同一平面内。各所述第二插板1211a和各所述第一插板1113a错位插接,所述第一侧板1113c和所述第二侧板1211c的端面相连接并处于同一平面内,形成如图13中所示的形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如图2和图6所示,一所述牵引架12的末端设置有支撑装置6,所述支撑装置6用于支撑于铁路换运架装置3。在更换简支梁的作业过程中,当简支梁移动到车尾处时,所述支撑装置6可使车尾支撑于所述铁路换运架装置3上,使得车尾一端在受到简支梁的重力作用时,车头的一端不会上翘,使整个车体受力稳定,不易发生倾倒,减少了安全隐患。
如图6所示,所述牵引架12包括端梁122和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边梁121,所述端梁122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边梁121,所述支撑装置6设置于所述端梁122。所述支撑装置6设置于车尾一端的靠近所述主车架11一侧的所述端梁122。
如图2所示,所述支撑装置6包括主体部61和活动部62,所述主体部61连接于所述车架1的尾部。所述活动部62连接于所述主体部61,所述活动部62能沿所述主体部61升降运动,以支撑于铁路换运架装置3。铁路换运架装置3下边具有底梁,当车架1和铁路换运架装置3的高度不同时,可调节支撑装置6使其调高或调低,使得支撑装置6能稳定的支撑在所述底梁的上表面,这样支撑装置6能适应于不同的场景需求。
所述主体部61上设置螺纹孔,如图2所示,所述活动部62包括丝杆621和支撑板622。所述丝杆621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孔,所述支撑板622连接于所述丝杆621的底端,所述支撑板622用于支撑于铁路换运架装置3。支撑板622可以为圆环形,支撑板622的外径尺寸大于丝杠的外径,支撑板622的使用增加了所述主体部61的下表面和所述铁路换运架装置3的底梁的上表面的贴合面积,使车体稳定性更好。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情况设置多个支撑板622,增加连接处的稳定性。
所述主体部61上设置至少两个螺纹孔,各所述螺纹孔沿所述车体的宽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至少两个活动部62的丝杆621分别连接于相应的螺纹孔。所述丝杆621贯穿所述螺纹孔并螺纹连接所述螺纹孔,设置多个螺纹孔,使相应数量的丝杆621分别贯穿相应的螺纹孔,多个连接孔使连接更稳固。
所述丝杆621背离所述支撑板622的一端设置有旋转配合部(未图示)。旋转配合部可以为如螺钉的帽体上的十字头或一字头的凹槽,可使用专用工具插于在旋转配合部内,旋转专用工具可使所述丝杆621转动,转动的过程中所述丝杆621带动所述主体部61升降运动。所述丝杆621可以完全旋钮在铁路换运架装置3的里边不露出来。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部61连接于所述端梁122。所述丝杆621部分伸出端梁122方便通过丝杠连接。
如图2所示,所述主体部61包括楔形块611和平直厚板块612,所述楔形块611的尖端侧连接于所述端梁122,所述平直厚板块612连接于所述楔形块611的另一端。所述螺纹孔设置于所述平直厚板块612,且所述螺纹孔沿所述平直厚板块612厚度方向贯穿所述平直厚板块612。所述主体部61可使用焊接或紧固件连接在所述车体的端梁122,平直厚板块612具有一定的厚度,方便设置螺纹孔,螺纹孔的长度较长,方便在其内旋转,方便使用丝杠进行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如图1、图4和图2所示,本申请的铁路运梁车还包括小台车2和轨道走行装置a,所述小台车2和所述车架1均连接有轨道走行装置a,所述车架1用于承载待运输的简支梁,可根据车架1的长度设置相应数量的所述轨道走行装置a,各所述走行装置设置至少一系减震装置a1。所述小台车2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车架1,所述小车台用于安装铁路换运架装置3,所述轨道走行装置a的两端设置钩缓装置b,所述小台车2靠近车体的一端设置1个钩缓装置b,在进行换梁作业时,所述车架1与所述小台车2通过钩缓装置b进行连挂,当不进行作业时,断开钩缓装置b和支撑装置6,所述车架1与所述小台车2可进行分离,方便转运。
所述小台车2和铁路换运架装置3之间设置有芯盘装置d和旁承装置e。芯盘装置d和旁承装置e使所述小台车2和铁路换运架装置3之间能相对运动且能稳定支撑。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芯盘装置d具有下芯盘d1、上芯盘d2和中心销d3,下芯盘d1和上芯盘d2通过中心销d3连接,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选用防脱落中心销d3,结构稳定性更好。所述旁承装置e具有下旁承e1、旁承安装座e2和旁承调整垫e3,旁承安装座e2内部设置下旁承e1,下旁承e1下侧设置调整垫,用于调整下旁承e1的高度。所述芯盘装置d和所述旁承装置e为现有的铁路运梁车中常用的结构,其为成熟的现有技术,本申请对其工作原理不做赘述。
在沿所述车架1的长度方向上,在由靠近所述第一边梁111至远离所述第一边梁111上的方向上,所述第二边梁121的宽度逐级减小。即换一种表述:所述第二边梁121的第一端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边梁11,在由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边梁121的第二端的方向上,两个所述第二边梁121之间的间距逐级减小。在运输过程中,起到避让防止磕碰的作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的铁路运梁车包括若干台车系统,各所述台车系统沿所述车架1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所述台车系统通常为两个,两个所述台车系统前后设置,车架1具有足够的长度,可以同时设置在两个所述台车系统上。两个所述台车系统通过车架1进行连接。当然,所述台车系统设置数量不限于为两个,也可以为三个或者更多个,当行所述台车系统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所述台车系统沿车架1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在车架1的下方。所述台车系统包括小底架5和所述轨道走行装置a。所述车架1、所述小底架5和轨道走行装置a沿纵向依次设置,所述车架1、所述小底架5和所述轨道走行装置a中相邻的两者之间设置芯盘装置d和旁承装置e。其中所述车体的轨道走行装置a在所述小底架5的下方,对所述小底架5形成支撑,所述小底架5位于所述车架1和所述轨道走行装置a之间。每一所述小底架5的下方均设有所述轨道走行装置a,两个所述小底架5通过芯盘转动连接,使得铁路运梁车可以适应各种大曲线半径的铁路路线。
如图3和图9所示,所述小底架5包括中间梁51、端部枕梁52和中部枕梁53,所述端部枕梁52设置于所述中间梁51的端部的两侧,所述中部枕梁53设置于所述中间梁51的中部的两侧,端部枕梁52和所述轨道走行装置a之间设置旁承装置e,所述中间梁51的端部和所述轨道走行装置a之间设置芯盘装置d。所述中间梁51位于两个中部枕梁53之间的部位和所述车架1之间设置芯盘装置d,所述中间梁51上安装所述中部枕梁53的部位和所述车架1之间设置旁承装置e。具体的,所述中间梁中部设置有两个延伸板513a,两个所述延伸板513a分设于所述中间梁51沿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中间梁51上位于两个所述延伸板513a之间的部位和所述车架之间设置芯盘装置d,所述延伸板513a和所述车架之间设置旁承装置e。
如图11所示,所述端部枕梁52为箱型梁结构,由固定端向悬挂端减薄,下侧设置旁承磨耗板521。如图12所示,所述中部枕梁53为开放式箱型梁结构,用于中心销d3的拆装。
如图10所示,所述中间梁51具有腹板511、下盖板512和上盖板513,所述腹板511设置于所述上盖板513和下盖板512之间,且所述腹板511分别连接所述上盖板513和下盖板512,所述上盖板513中部一体成型有向两侧垂直延伸的延伸板513a,所述中部枕梁53固定于所述延伸板513a的下侧。所述上盖板513中部一体成型结构强度高,在重物压力下不易变形。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如图1所示,所述车架1上侧设置2个轨道13,2个所述轨道13与所述车架1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固定。所述轨道13上侧设置滚动运输平台8,所述滚动运输平台8可以在所述车架1上沿车架1的延伸方向往复运动,所述滚动运输平台8用于运送新梁或者旧梁。可设置至少一个所述滚动运输平台8,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两个、三个或多个。例如所述滚动运输平台8为两个,运送简支梁时,将简支梁放置在所述滚动运输平台8上,两个所述滚动运输平台8分别设置在简支梁的两端,对简支梁进行支撑。
所述滚动运输平台8具有两个轮组,两个轮组分别设置在所述滚动运输平台8的两侧,并位于车架1的两条边梁上。每个轮组由多个滚轮组成,滚轮相互平行、滚轮的轮轴水平设置。通过多个滚轮使所述滚动运输平台8的水平支撑运动面,使所述滚动运输平台8可以稳定的在车架1上行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如图1所示,所述的铁路运梁车包括动力操作室7,所述动力操作室7设置于所述车架1上远离所述支撑装置6的一端。所述动力操作室7与车体可采用螺栓进行连接固定。所述的铁路运梁车还包括制动装置9,所述制动装置9设置在小底架5下侧和走行装置的下侧。
本申请的铁路运梁车能够实现铁路桥梁通用性的换运架施工,适用于高净空、桥下地形复杂、隧道等极端环境。运梁车具有低净空重载结构运输特点,能够承载和运输大截面重载梁体、货物和设备,上部搭载梁体、换运架工作装置和动力控制装置,可实现换运架一体,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减少了换梁时间和换梁费用,实现了换梁技术的重大突破。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铁路运梁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架,所述车架包括主车架和两个牵引架,所述主车架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边梁,两个所述牵引架分设于所述主车架的两端,所述牵引架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边梁,两个所述第二边梁分别与相应的第一边梁可拆卸地连接;
若干轨道走行装置,各所述轨道走行装置均连接于所述车架,各所述轨道走行装置沿所述车架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边梁包括上边梁和下部加强梁,所述上边梁中部设置加强板,所述加强板沿所述车架宽度方向向外延伸,在由所述加强板的中部至所述第一边梁两端的方向上,所述加强板的宽度逐渐减小,所述下部加强梁连接于所述上边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运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连接装置,所述第一边梁设置第一插接结构,所述第二边梁设置第二插接结构;
所述第一插接结构具有多个第一插板,所述第二插接结构具有多个第二插板;
在所述第一边梁和第二边梁相连接的状态下,所述第二插接结构插入于所述第一插接结构,各所述第二插板和各所述第一插板错位插接,连接装置连接所述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以将所述第一插接结构和所述第二插接结构连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铁路运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板和所述第二插板上均设置多个通孔;
所述第一插板和所述第二插板上的各通孔一一相对;
多个连接装置分别贯穿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上相对应的通孔,以连接所述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运梁车,其特征在于,一所述牵引架的末端设置有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用于支撑于铁路换运架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铁路运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架包括端梁;
所述端梁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边梁;
所述支撑装置设置于所述端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运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边梁的第一端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边梁,在由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边梁的第二端的方向上,两个所述第二边梁之间的间距逐级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铁路运梁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台车系统;
各所述台车系统沿所述车架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所述台车系统包括小底架和所述轨道走行装置;
所述车架、所述小底架和轨道走行装置沿纵向依次设置,所述车架、所述小底架和所述轨道走行装置中相邻的两者之间设置芯盘装置和旁承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铁路运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底架包括中间梁、端部枕梁和中部枕梁;
所述端部枕梁设置于所述中间梁的端部的两侧;
所述中部枕梁设置于所述中间梁的中部的两侧;
端部枕梁和所述轨道走行装置之间设置旁承装置,所述中间梁的端部和所述轨道走行装置之间设置芯盘装置;
所述中间梁中部设置有两个延伸板,两个所述延伸板分设于所述中间梁沿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中间梁上位于两个所述延伸板之间的部位和所述车架之间设置芯盘装置,所述延伸板和所述车架之间设置旁承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铁路运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梁具有腹板、下盖板和上盖板;
所述腹板设置于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之间,且所述腹板分别连接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
所述上盖板中部一体成型有向两侧垂直延伸的延伸板;
所述中部枕梁固定于所述延伸板的下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339250.3A CN117400981A (zh) | 2023-10-17 | 2023-10-17 | 一种铁路运梁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339250.3A CN117400981A (zh) | 2023-10-17 | 2023-10-17 | 一种铁路运梁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400981A true CN117400981A (zh) | 2024-01-16 |
Family
ID=894882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339250.3A Pending CN117400981A (zh) | 2023-10-17 | 2023-10-17 | 一种铁路运梁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400981A (zh) |
-
2023
- 2023-10-17 CN CN202311339250.3A patent/CN117400981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827919B2 (en) | Multiple track railroad system | |
CN108239936B (zh) | 轮距可调的u型过隧运梁车及其喂梁方法 | |
KR900700333A (ko) | 웨건으로 변형 가능한 화물 운송장치 및 그를 위한 철도용 보기(bogie)차 | |
CN100406282C (zh) | 汽车铁路 | |
CN111674417A (zh) | 一种大载重平车 | |
CN115946730B (zh) | 一种安全导向系统 | |
CN109435968B (zh) | 集装箱运输设备 | |
CN111252101A (zh) | 一种铁路驮背多功能运输车底架及运输车 | |
CN220947990U (zh) | 一种铁路运梁车 | |
CN212605106U (zh) | 一种长钢轨运输装卸车及其组成的运输车组 | |
CN206086748U (zh) | 一种驮背运输车及其车组中部连接装置 | |
CN117400981A (zh) | 一种铁路运梁车 | |
CN221138064U (zh) | 一种铁路运梁设备 | |
CN116176644B (zh) | 一种铁路中侧梁承载关节式底架及铁路货车 | |
CN203920760U (zh) | 一种铁路货车及其枕梁 | |
CN117445957A (zh) | 一种铁路运梁设备 | |
CN203612013U (zh) | 大轴重转向架用中央牵引装置 | |
CN111572570B (zh) | 一种用于铁路运输公路汽车的无中梁低地板底架 | |
CN212401213U (zh) | 一种有大圆孔的铁路货车底架 | |
CN109334696B (zh) | 一种空轨货车的动车底架 | |
CN202345709U (zh) | 用于运输铁路机车车辆车体的轨道运输车 | |
CN105539479A (zh) | 磁浮列车的底架结构 | |
CN220163870U (zh) | 转向架构架、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 |
CN205971354U (zh) | 低地板铰接式轨道车辆转向架构架及转向架 | |
CN205220688U (zh) | 拖车转向架构架及拖车转向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