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79669A - 多通道防堵塞引流导管 - Google Patents
多通道防堵塞引流导管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379669A CN117379669A CN202311652839.9A CN202311652839A CN117379669A CN 117379669 A CN117379669 A CN 117379669A CN 202311652839 A CN202311652839 A CN 202311652839A CN 117379669 A CN117379669 A CN 11737966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nnel
- drainage
- section
- closed
- multichan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21—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f the tubing
- A61M25/0023—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f the tubing by the form of the lumen, e.g. cross-section, variable diameter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43—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 A61M25/0045—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multi-layered, e.g. coated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10—Balloon catheters
- A61M25/1002—Balloon catheters characterised by balloon shap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 (AREA)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通道防堵塞引流导管,包括圆管段和多通道引流段,圆管段的一端与多通道引流段连接,圆管段的内部设有引流总通道,多通道引流段的内部设有芯体,芯体周围环绕设有至少一个开放式通道以及至少一个封闭式通道,开放式通道与封闭式通道的端部均与引流总通道相连通,芯体上至少设有一个连通部,连通部连通开放式通道和封闭式通道。本发明通过连通部的连通作用可使收集的废液绕过堵塞通道从其他未堵塞通道排出,有效地解决了引流导管使用中的堵塞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引流导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通道防堵塞引流导管。
背景技术
引流导管用于临床清理腔体或外科手术后新形成腔体中聚集的体液,将人体组织间或腔体中积聚的脓、废血、废液引导排出体外,防止发生术后感染,同时促进伤口愈合。
目前,临床上所使用的传统引流导管普遍存在所设计的引流通道结构单一,容易被人体组织碎片、血块或肉芽堵塞,从而造成引流导管通路无法发挥引流功效,导致引流效果不理想,传统引流导管堵塞在临床使用中经常发生,需要更换引流导管,从而增加了术后感染的风险,引发诸多不便。一项研究表明,传统引流导管可能在术后1.52天就会被堵塞,在被研究的21个使用传统引流导管的病例中有20个含有与人体组织生长相关的堵塞。因为传统引流管引流通道结构单一,其上设有的各引流通道之间互不连通,如果在这样的引流通道上任何一个点发生堵塞,那么废液、废血等体液都无法绕开堵塞完成引流,这就阻碍了引流导管的功能,这样传统引流管就无法清除足够的废液、废血等体液,这就增加术后感染和再入院的风险。
申请号为201920154168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防堵塞引流管,所述防堵塞引流管包括:一导管部以及一引流部;一内部通道,所述内部通道贯通于所述导管部以及所述引流部的内部;一防堵槽,所述防堵槽设置于所述引流部的外表面,且所述防堵槽分别在所述引流部的轴向和周向持续延伸;若干槽内引流孔,所述槽内引流孔设置在所述防堵槽内,且所述槽内引流孔连通所述防堵槽以及所述内部通道。
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多个槽内引流孔,将废液通过多个槽内引流孔导入引流导管的内部通道中,达到持续的引流的效果。这种方案虽然能起到持续引流的效果,但是其缺点在于需要通过孔的结构来抽吸废液,这种结构的会使得引流速度变慢,而且引流段中依然只有一个单一的内部通道,这个引流段中内部通道发生堵塞后依旧无法达到持续引流的效果。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多通道防堵塞引流导管,包括圆管段和多通道引流段,所述圆管段的一端与多通道引流段连接,所述圆管段的内部设有引流总通道,所述多通道引流段的内部设有芯体,所述芯体周围环绕设有至少一个开放式通道以及至少一个封闭式通道,所述开放式通道与所述封闭式通道的端部均与引流总通道相连通,所述芯体上至少设有一个连通部,所述连通部连通开放式通道和封闭式通道。
较佳的,所述圆管段靠近多通道引流段的一端设有过渡段,所述过渡段的外表面设有防滑层。
较佳的,所述圆管段靠近多通道引流段的一端的外表面设有气囊,所述引流总通道内设有连通气囊的充气通道。
较佳的,所述封闭式通道的截面为扇形结构。
较佳的,所述多通道引流段的截面为圆形结构,所述芯体为Y字形结构。
较佳的,所述多通道引流段的截面为圆形结构,所述芯体为十字形结构。
较佳的,所述多通道引流段的截面为椭圆形结构,所述芯体为双十字形结构。
较佳的,所述连通部包括一端相交的第一连通腔、第二连通腔和第三连通腔,三个连通腔形成Y字形结构且相互之间的夹角角度相同,所述第一连通腔、第二连通腔和第三连通腔远离相交点的一端分别与三个封闭式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连通腔、第二连通腔和第三连通腔相互之间形成的三个夹角部分分别与三个开放式通道连通。
较佳的,所述连通部包括环形腔,所述环形腔的周围设有三个第一连通孔和三个第二连通孔,所述环形腔通过三个第一连通孔分别与三个封闭式通道连通,所述环形腔通过三个第二连通孔分别与三个开放式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连通孔和所述第二连通孔均为弯曲结构且弯曲方向一致。
较佳的,所述圆管段和多通道引流段的外侧壁和内侧壁均设有抗菌层。
本发明的优点为:
1. 本方案在进行引流时,通过开放式通道和封闭式通道能够更加全面的收集体内废液,提升引流效果,保证引流速度。
2. 本方案中开放式通道与封闭式通道之间有间隔的连通部相连通,当一路通道或通道上的某一点位被人体组织碎片或肉芽堵塞时,通过连通部的连通作用可使收集的废液绕过堵塞从其他未堵塞通道排出,有效地解决了引流导管使用中的堵塞问题。同时封闭式通道能够阻止组织碎片或肉芽向通道内部生长。
3. 本方案中封闭式通道的截面为扇形结构,扇形截面可以减小流体在管道中的阻力,有助于降低流体的摩擦损失,使流体更容易通过管道。扇形截面还能减少一些形状和边缘积聚物质的可能性,能减少管道内部的堵塞风险。
4. 本方案中在引流导管上设置防滑结构,可以防止引流导管滑出体外。
5. 本方案中在 引流导管内、外壁有物理层面能达到抗菌效果的结构,能够有效减少腔体及穿刺点的皮肤感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整体外部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圆管段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多通道引流段剖面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多通道引流段带连通部的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多通道引流段带连通部的剖面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整体外部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圆管段剖面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多通道引流段剖面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多通道引流段带连通部的剖面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多通道引流段剖面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多通道引流段带连通部的剖面图。
图中:1圆管段、2多通道引流段、3引流总通道、4芯体、5开放式通道、6封闭式通道、7连通部、8过渡段、9防滑层、10气囊、11充气通道、12第一连通腔、13第二连通腔、14第三连通腔、15环形腔、16第一连通孔、17第二连通孔、18封闭式通道G、19封闭式通道H、20封闭式通道a、21封闭式通道b、22封闭式通道c、23封闭式通道d、24开放式通道a、25开放式通道b、26开放式通道c、27开放式通道d、28开放式通道e、29开放式通道f、30连通部A、31连通部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一种多通道防堵塞引流导管,包括圆管段1和多通道引流段2,圆管段1与多通道引流段2通过硅胶挤出一体成型,无需进行粘胶连接。在圆管段1的内部设有引流总通道3,多通道引流段2由内部的芯体4和外部的管壁组成,在多通道引流段2的内部设有封闭式通道6,多通道引流段2的管壁上开设有开放式通道5,封闭式通道6和开放式通道5均环绕芯体4的中心点设置。封闭式通道6和开放式通道5均与引流总通道3相连通,封闭式通道6和开放式通道5置于体液引流的部位,体液经过封闭式通道6和开放式通道5后,从引流总通道3处被引流出去。引流总通道3为圆形管状结构,能够使得封闭式通道6和开放式通道5的中的体液均能进入引流总通道3中。
封闭式通道6是位于多通道引流段2内部的通道,其截面为扇形结构,扇形截面可以减小体液在管道中的阻力,有助于降低体液的摩擦损失,使体液更容易通过管道。而且扇形截面还能减少一些形状和边缘积聚物质的可能性,能减少管道内部的堵塞风险。开放式通道5是开设于引流导管外表面的直线沟槽结构,直线沟槽结构的通道能够减小体液流经通道时的阻力,提升通道的引流效率,使得体液能够快速从开放式通道5中引流至引流总通道3中。通过在多通道引流段2设置多个开放式通道5和封闭式通道6,在引流时能够更加全面的收集体内废液,提升引流效果,保证引流速度。
结合图4,在芯体4的中间还设有至少一个连通部7,连通部7是一个腔体结构,连通部7连通封闭式通道6和开放式通道5,当某一通道发生堵塞后,该通道引流的体液经过连通部7连通至另一通道,从另一通道引流出去。连通部7可以沿着多通道引流段2的轴向均匀设置若干个,以避免单一的连通部7发生堵塞后,无法起到连通的作用,也就无法实现持续引流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共设有三个封闭式通道6和三个开放式通道5,三个开放式通道5和三个开放式通道5均匀的设置在多通道引流段2上,多通道引流段2中的芯体4为Y字形结构,Y字形结构可以增加多通道引流段2的结构强度,使其能更好的抵抗外部压力或冲击。在芯体4上轴向等间距设有五个连通部7,每个连通部7结构尺寸都相同且与三个封闭式通道6和三个开放式通道5都连通。本实施例中连通部7包括一端相交的第一连通腔12、第二连通腔13和第三连通腔14,三个连通腔形成Y字形结构且相互之间的夹角角度相同,第一连通腔12、第二连通腔13和第三连通腔14远离相交点的一端分别与三个封闭式通道6连通,第一连通腔12、第二连通腔13和第三连通腔14相互之间形成的三个夹角部分分别与三个开放式通道5连通。Y字形结构的腔体有助于避免在连通部7中形成局部堵塞,如果连通部7某个区域的液体流动受阻,其他位置的连通口可以继续保持液体的流动。
结合图1,在本实施例中,圆管段1和多通道引流段2过渡位置圆管段1一端设有长度约60mm的防滑层9,防滑层9表面略微粗糙,能够增加引流导管此位置与与皮肤组织的摩擦力,有效防止引流管滑落。本实施例中整个引流导管内、外壁均涂覆有抗菌层,能够有效减少腔体及穿刺点的皮肤感染。整个引流导管上还可以设有贯穿整根引流管的显影线,方便在X光下显示引流管在体内位置。
在手术中实施引流操作时,将全部的多通道引流段2和部分圆管段1置于需要引流的部位,将防滑层9置于穿刺点皮肤位置以防止引流管滑出。在负压作用下,多通道引流段2的开放式通道5、封闭式通道5及连通部7全方位吸收脓、废血、废液,流入圆管段1的圆形通道3中,引流出体外。
本实施例通过开放式通道5和封闭式通道6能够更加全面的收集体内废液,提升引流效果,保证引流速度。同时,开放式通道5与封闭式通道6之间有间隔的连通部7相连通,当一路通道或通道上的某一点位被人体组织碎片或肉芽堵塞时,通过连通部的连通作用可使收集的废液绕过堵塞从其他未堵塞通道排出,有效地解决了引流导管使用中的堵塞问题。同时封闭式通道6能够阻止组织碎片或肉芽向通道内部生长。
实施例2
结合图5,本实施例具有和实施例1相同部分,本实施例和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连通部7的结构不同,连通部7包括环形腔15,环形腔15的周围设有三个第一连通孔16和三个第二连通孔17,环形腔15通过三个第一连通孔16分别与三个封闭式通道6连通,环形腔15通过三个第二连通孔17分别与三个开放式通道5连通,第一连通孔16和第二连通孔17均为弯曲结构且弯曲方向一致。
在本实施例中,当某一通道发生堵塞后,该通道中引流的体液会通过相应的连通孔进入连通部7中,如图5中的箭头所示,所有进入连通部7中的体液都会沿着箭头的方向流动,然后从其余的连通孔流入相应的通道中。体液能够通过整个圆环形腔15体进行分流,从而减小了在腔体中产生的速度差异,提高了流体的均匀性,有助于均匀分流体液。弯曲的连通孔和圆环形腔15体的设计可以降低体液在连通部7中的阻力,从而减小体液的摩擦损失。相比于实施例1,环形腔15体的结构还可以避免在连通部7的部分区域中产生的体液积聚,减小连通部7堵塞的可能性。
实施例3
结合图6-9,一种多通道防堵塞引流导管,包括圆管段1和多通道引流段2,圆管段1的一端与多通道引流段2连接,圆管段1的内部设有引流总通道3,多通道引流段2的内部设有芯体4,芯体4周围环绕四个开放式通道5以及四个封闭式通道6,开放式通道5与封闭式通道6的端部均与引流总通道3相连通,芯体4上至少设有五个连通部7,每个连通部7连通开放式通道5和封闭式通道6。圆管段1靠近多通道引流段2的一端的外表面设有气囊10,引流总通道3内设有连通气囊10的充气通道11。
在本实施例中,芯体4的结构为十字形结构,相比于实施例1提供了更多的体液引流通道,使得体液可以在多个方向上流动,提高了引流系统的灵活性,适应不同的工况和需求,而且十字形结构能够更好的抵抗外部的压力和冲击。
本实施例由气囊10替代了防滑层9,在引流导管至于引流部位后,将气囊10至于皮肤组织以下,通过充气通道11对其进行充气,使其扩张在皮肤组织以下,同样可以防止引流导管滑出体外。
实施例4
结合图10-11, 一种多通道防堵塞引流导管,包括圆管段1和多通道引流段2,圆管段1的一端与多通道引流段2连接,圆管段1的内部设有引流总通道3,多通道引流段2的内部设有芯体4,本实施例中多通道引流段2的截面为椭圆形结构,芯体4为双十字形结构。多通道引流管中设有六个封闭式通道和六个开放式通道组成,六个封闭式通道由多通道引流管中间位置上下设置的封闭式通道G18和封闭式通道H19、多通道引流管中左侧位置上下设置的封闭式通道a20和封闭式通道b21以及多通道引流管中左侧位置上下设置的封闭式通道22和封闭式通道d23组成。六个开放式通道由多通道引流管左侧的开放式通道a24、开放式通道b25、开放式通道c26以及多通道引流管右侧的开放式通道d27、开放式通道e28、开放式通道f29组成。
封闭式通道G18和封闭式通道H19的左侧连通有连通部A30,封闭式通封闭式通道G18和封闭式通道H19的右侧连通有连通部B31。开放式通道a24、开放式通道b25、开放式通道c26、封闭式通道a20、封闭式通道b21均与连通部A30相互连通,开放式通道d27、开放式通道e28、开放式通道f29、封闭式通道c22、封闭式通道d23均与连通部B31连通。本实施例提供了多个方向上的引流通道,增加了引流的灵活性,并有助于均匀引流液体,椭圆形截面的多通道引流段由于其纵向尺寸小,更适用于插入人体的引流部位。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多通道防堵塞引流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圆管段(1)和多通道引流段(2),所述圆管段(1)的一端与多通道引流段(2)连接,所述圆管段(1)的内部设有引流总通道(3),所述多通道引流段(2)的内部设有芯体(4),所述芯体(4)周围环绕设有至少一个开放式通道(5)以及至少一个封闭式通道(6),所述开放式通道(5)与所述封闭式通道(6)的端部均与引流总通道(3)相连通,所述芯体(4)上至少设有一个连通部(7),所述连通部(7)连通开放式通道(5)和封闭式通道(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道防堵塞引流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管段(1)靠近多通道引流段(2)的一端设有过渡段(8),所述过渡段(8)的外表面设有防滑层(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道防堵塞引流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管段(1)靠近多通道引流段(2)的一端的外表面设有气囊(10),所述引流总通道(3)内设有连通气囊(10)的充气通道(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道防堵塞引流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式通道(6)的截面为扇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通道防堵塞引流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通道引流段(2)的截面为圆形结构,所述芯体(4)为Y字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通道防堵塞引流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通道引流段(2)的截面为圆形结构,所述芯体(4)为十字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道防堵塞引流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通道引流段(2)的截面为椭圆形结构,所述芯体(4)为双十字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通道防堵塞引流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部(7)包括一端相交的第一连通腔(12)、第二连通腔(13)和第三连通腔(14),三个连通腔形成Y字形结构且相互之间的夹角角度相同,所述第一连通腔(12)、第二连通腔(13)和第三连通腔(14)远离相交点的一端分别与三个封闭式通道(6)连通,所述第一连通腔(12)、第二连通腔(13)和第三连通腔(14)相互之间形成的三个夹角部分分别与三个开放式通道(5)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通道防堵塞引流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部(7)包括环形腔(15),所述环形腔(15)的周围设有三个第一连通孔(16)和三个第二连通孔(17),所述环形腔(15)通过三个第一连通孔(16)分别与三个封闭式通道(6)连通,所述环形腔(15)通过三个第二连通孔(17)分别与三个开放式通道(5)连通,所述第一连通孔(16)和所述第二连通孔(17)均为弯曲结构且弯曲方向一致。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多通道防堵塞引流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管段(1)和多通道引流段(2)的外侧壁和内侧壁均设有抗菌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652839.9A CN117379669A (zh) | 2023-12-05 | 2023-12-05 | 多通道防堵塞引流导管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652839.9A CN117379669A (zh) | 2023-12-05 | 2023-12-05 | 多通道防堵塞引流导管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379669A true CN117379669A (zh) | 2024-01-12 |
Family
ID=894705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652839.9A Pending CN117379669A (zh) | 2023-12-05 | 2023-12-05 | 多通道防堵塞引流导管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379669A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398910A (en) * | 1981-02-26 | 1983-08-16 | Blake L W | Wound drain catheter |
US6099513A (en) * | 1996-08-27 | 2000-08-08 | Allegiance Corporation | Wound drain with alternating perimetrically arranged lumens and ducts |
US6478789B1 (en) * | 1999-11-15 | 2002-11-12 | Allegiance Corporation | Wound drain with portals to enable uniform suction |
CN103370098A (zh) * | 2010-12-15 | 2013-10-23 | 瓦莱里娅·克罗尔·加西亚 | 三叶引流软管 |
CN115154864A (zh) * | 2022-05-14 | 2022-10-11 | 河南沃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抗菌防粘连的超滑引流管 |
-
2023
- 2023-12-05 CN CN202311652839.9A patent/CN117379669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398910A (en) * | 1981-02-26 | 1983-08-16 | Blake L W | Wound drain catheter |
US6099513A (en) * | 1996-08-27 | 2000-08-08 | Allegiance Corporation | Wound drain with alternating perimetrically arranged lumens and ducts |
US6478789B1 (en) * | 1999-11-15 | 2002-11-12 | Allegiance Corporation | Wound drain with portals to enable uniform suction |
CN103370098A (zh) * | 2010-12-15 | 2013-10-23 | 瓦莱里娅·克罗尔·加西亚 | 三叶引流软管 |
US20130281985A1 (en) * | 2010-12-15 | 2013-10-24 | Valeria Querol Garcia | Three-Lobe Drainage Hose |
CN115154864A (zh) * | 2022-05-14 | 2022-10-11 | 河南沃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抗菌防粘连的超滑引流管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AU2005220274B2 (en) | Triple lumen catheter with occlusion resistant tip | |
US9474878B2 (en) | Catheter | |
EP4527365A2 (en) | Post-operative surgical site wound treatment and method for device removal | |
USRE40913E1 (en) | Multilumen catheter assembly and methods for making and inserting the same | |
WO2009015152A1 (en) | Waste management system | |
EP3902590B1 (en) | An improved tube for a urethral catheter and catheter comprising it | |
CN105709326A (zh) | 一种防漏尿且防堵塞的导尿管 | |
CN207950228U (zh) | 一种体腔引流管及体腔引流管组件 | |
CN117379669A (zh) | 多通道防堵塞引流导管 | |
CN203989166U (zh) | 一种气液联合冲洗引流器 | |
WO2021224248A1 (en) | Catheter | |
CN205339820U (zh) | 一种防漏尿且防堵塞的导尿管 | |
CN215230940U (zh) | 一种三腔对流可封闭腹腔冲洗引流管 | |
CN107715195B (zh) | 一种外科腔道创面治疗用负压引流冲洗装置 | |
CN211157715U (zh) | 一种外科冲洗引流管 | |
US20130231639A1 (en) | Drainage Catheter | |
CN218980191U (zh) | 一种防阻十字花双层引流管 | |
CN215460644U (zh) | 螺旋引流导管 | |
CN201912602U (zh) | 多口引流管 | |
CN108498932B (zh) | 一种肛瘘冲洗浮线 | |
CN222585151U (zh) | 一种一次性使用双腔内外引流管 | |
CN221061334U (zh) | 一种低负压引流冲洗器 | |
CN219614702U (zh) | 一种可冲洗防堵塞引流管 | |
CN221814891U (zh) | 一种可调节长度的腹腔冲洗双套管 | |
RU230454U1 (ru) | Катетер хирургический санационный четырехканальный вентилируемый для применения в мягких тканя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