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267A - 在电信网中的用户业务 - Google Patents
在电信网中的用户业务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3267A CN1173267A CN95197418.1A CN95197418A CN1173267A CN 1173267 A CN1173267 A CN 1173267A CN 95197418 A CN95197418 A CN 95197418A CN 1173267 A CN1173267 A CN 117326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bscriber
- party
- service
- service node
- call reques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7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5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101150117600 msc1 gene Protein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101100078001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MSC2 gene Protein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213 acti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5
- 230000001483 mo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102000047724 Member 2 Solute Carrier Family 12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3
- 108091006621 SLC12A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108091006620 SLC12A2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849 de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IRLPACMLTUPBCL-KQYNXXCUSA-N 5'-adenylyl sulfate Chemical compound C1=NC=2C(N)=NC=NC=2N1[C@@H]1O[C@H](COP(O)(=O)OS(O)(=O)=O)[C@@H](O)[C@H]1O IRLPACMLTUPBCL-KQYNXXCUSA-N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028130 Danio rerio ora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52 review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6—Communication-related supplementary services, e.g. call-transfer or call-hol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在电信网(301)中实现的用户业务。该用户业务由被叫B用户(MSI)使用,其中,B用户可以在发生来自主叫方A用户(A1)的呼叫请求时通过这种用户业务的方式来控制呼叫连接顺序。当A用户向B用户发出呼叫请求时建立了两个分开的链接。如果B用户接受呼叫,则链接在业务节点(303)中互连。当B用户选择使用用户业务时,A用户的用户号码被存在存储器(304)中并且A用户被通知B用户将在稍后回呼,随后终止呼叫请求并释放两条分离的链接。然后B用户在使用在存储器(304)中存的A用户的号码的同时,在用户业务的辅助下,能够呼叫A用户。
Description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包括移动无线网的电信网中实现的用户业务。更具体的,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用户业务,一个被叫B用户,其中B用户可根据接收主叫方A用户来的呼叫请求控制建立过程,并涉及到实现用户业务的电信网。
技术背景
EP-A1-0 355 777描述了一种通信设备,即一种电话或传真设备,其包括一个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识别主叫方的识别信息,一个存储器用于当主叫方不被应答时存储由接收单元接收的信息,以及一个显示单元,用于可视地呈现在存储器中存储的信息。当由主叫方发起的呼叫不被应答时,通信设备决定在存储器中存储主叫方的电话号码并在被叫方的显示器上显示一个消息。这个消息在显示单元上用文本形式呈现,以通知被叫方当他不在时有人想找他。被叫方可将存储的电话号码调出到显示单元上,并且若愿意的话,可使用这些号码来呼叫那些在他不在时想找他的人。
这个通信设备的一个缺点是当主叫方企图建立一个连接时,被叫方自己不能控制这类事件的过程。更进一步,尽管事实上由于被叫方不在而不能接收呼叫,从而使这个连接不能被使用,但在主叫方和被叫方之间还是建立了一个完整的连接。另一个缺点是为了能使用上述专利文献中所描述的功能,现有的电话设备和传真设备必须被符合EP 0 355 777要求的通信设备取代。另一个缺点是这些通信设备只能处理那些当被叫方物理上不在通信设备附近的情况。而在很多可想象的情况中,被叫方受到妨碍不能应答呼叫,尽管此时他/她在电话机的附近。
日本专利申请2-219834描述了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一种功能,其中在应答呼叫之前被叫移动设备允许主叫方等待。被叫移动设备的用户发送一个信号通知主叫方将稍后应答呼叫并要求主叫方留下他或她的电话号码。这个电话号码存储在移动电话交换中心,其后主叫方被释放。然后主叫方等待移动用户的答复信号,随后移动用户根据存储的号码呼叫主叫方。
这个功能的一个缺点是主叫方自己必须本人键入他或她的电话号码,结果带来键入错误号码的风险。另一个缺点是这个功能只打算处理一个入呼。例如,当移动用户正试图呼叫第三方时,若使用这个功能,则移动用户将不会成功。在他本人呼出电话之前,移动用户必须先亲自答复主叫方的呼叫。
发表在1994年第三期“爱立信回顾”中的“日本数字蜂窝标准-PDC中智能网结构”的文章中描述了蜂窝移动无线系统的新型和改进的网络结构。这篇文章还提到了将来可使用的新型业务。呼入选择业务作为这种业务的一个例子在这篇文章中被提及,它可使被叫用户即移动B用户要么选择接受呼叫,要么根据自己预先设定的准则转接呼叫。例如,B用户可预先定义哪些呼叫将被允许通过以及如何处理那些没有通过的呼叫。在由B用户预先规定的时间段内这种业务被自动地用于每个呼入请求。
发明概述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这个问题,即关于在电信网中通过用户业务的辅助如何使移动用户,下文的被叫B用户,能控制呼叫建立过程以响应主叫方A用户到B用户的呼叫请求。将使B用户,在用户业务的辅助下逐个呼叫地对每一个新的呼入请求控制呼叫接续过程成为可能。
本发明的一个目标是为移动B用户提供一种B用户可拒绝接受从A用户来的呼叫请求的用户业务。
本发明的更进一步的目标是提供一种可被启动并易于使用的用户业务。
根据本发明,拒绝呼叫请求的结果可能是在电信网中存储A号码,即A用户的用户号码,然后释放A用户和B用户的连接。但是,在释放A用户之前,将发送一个消息通知A用户B用户将稍后回电话给A用户。按呼叫的顺序,存储的A号码可被B用户使用,即B用户可在存储的A号码的辅助下呼叫被拒绝的A用户。
另一方法,被拒绝的呼叫请求可导致A用户被转接到B用户预先定义的另一个用户号码上。
另一方法是将呼叫连接过程延迟一个较短的时间,其中提供B用户准备他亲自接受呼叫的可能性。
还有一种方法是,即尽管B用户选择拒绝呼叫请求,或A用户建立呼叫连接的企图不成功,A用户仍被连接到B用户。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标是使B用户本人可改变那些可被存储的A号码的总数及能使用户号码改变成A用户可被转接的号码,而且还可激活或非激活用户业务。
以上描述的目标是在还包括移动无线网的电信网中实现的。虽然移动无线网可能是诸如数字GSM网之类的蜂窝移动无线网,但它也可能是一些其他类型的网络,象用于那些在工厂或办公室中使用移动通信的公司的一种无绳移动无线网络。移动无线网络包括一个处理用户业务的特殊业务节点。当A用户应被连接到B用户时,呼叫请求通过业务节点进行路由选择,其中B用户可访问用户业务并可通过拒绝A用户来控制呼叫建立过程。因而当使用用户业务时B用户将与电信网(业务节点)交互作用以获得所期望的结果。
因此当B用户接收从主叫方A用户发起的呼叫请求时,用户业务向被叫B用户提供一种程序,遵循它逐个呼叫地控制呼叫建立处理过程。为了能使用这种方法或处理,B用户必须在业务节点中作为一个用户业务的用户进行注册。通过B用户向有关的操作人员交纳一定的预付金可完成这类的注册。注册特别是在所谓的作为移动无线网络一部分的归属位置寄存器中实现。这样,当一个对路由信息的请求被送到归属位置寄存器中时,归属位置寄存器将回复使呼叫请求被连接到业务节点的信息。在业务节点中注册了有关B用户的不同数据,例如有关B用户可使用的业务的信息。
根据本发明,用户业务可被配置,这样被使用之前必须先被激活。在这种情况下,B用户通过从其移动设备向业务节点发送业务激活信息来激活业务。在业务节点中接受激活信息使得B用户可启动业务并且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可控制呼叫建立的过程。
发明的方法包括当A用户已经产生了一个向B用户的呼叫请求时,从A用户到关口移动交换中心建立一个第一连接。A用户所拨打的B号码,即B用户的用户号码,在关口移动交换中心被接收到,其中程序中的下一步是从归属位置寄存器中收集路由信息以指示B用户处在移动无线网中的何处。由于B用户在归属位置寄存器中作为在业务节点中的用户业务的用户进行了注册,路由信息将使得从关口移动交换中心到业务节点延续建立第一连接。如果B用户用以上描述的方法已激活了业务,那么在用户业务设备中存储一条用于进行用户业务的指令,由此使得业务可被使用。为了定位B用户,路由信息被再一次从归属位置寄存器中收集,其中通过移动无线网建立从业务节点到B用户的第二连接。当B用户“拿起话筒”,即通过按下一个在移动电话上的按钮确认呼叫请求时,他有一定的时间可启动业务。在B用户从移动设备向业务节点发送信息的时刻起用户业务被启动,其中B用户依据已键入的信息能控制呼叫请求的继续接续。优选地,B用户在移动电话上按下一个(任一)按钮使得业务被启动。这使B用户能够快速和简易地启动用户业务。
本发明所提供的优点在于B用户本人控制呼叫接续过程的能力。B用户能够在呼叫请求被接收的同时决定是否接受呼叫请求。B用户可一直使其话机接通并且在那些B用户不能应答入呼电话的情况下用户业务也可被使用。B用户可逐个呼叫地控制呼叫接续顺序,即B用户可控制每个新来的呼入请求的连接。被拒绝的A用户的A号码可被存储,其中如果愿意B用户在以后有机会能使用存储的A号码,并且在用户业务的辅助下可约定与A用户的电话。另一方面,呼叫接续顺序可被简短地终止,这样使得B用户可以有时间准备他自己接受呼叫。另一个优点是此发明的业务是在电信网中实现,其中移动电话用户无需替换他们的旧的移动电话就可获得访问业务的能力。由于用户业务可被迅速和简便地启动,所以提供了另一些优点,由此若电话在不适当的时间振铃B用户可以直接地中断铃流音,且能够“存储呼叫”直至以后。还有另一个优点是当使用本发明时成功的呼叫尝试的数目增加了,即尽管事实上B用户本人不能应答从A用户来的呼叫请求,也尝试实现有效的呼叫的过程,其中尽管呼叫请求没有被B用户应答而话务员还能给用户记帐。
现在将参考其实例化的实施方案以及参考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附图简述
图1是说明在发生从A用户输入到B用户的呼叫请求时用户业务的一个流程图。
图2是说明用户业务的一个流程图,部分地关于从B用户到早些时候被B用户拒绝的A用户的呼出,和关于设置能被存储在存储器中的A号码的总数目并插入A用户可被转接的号码,以及部分关于用户业务的激活和非激活。
图3说明了一种在其中实现用户业务的电信网,还说明了从A用户到B用户呼叫请求的处理。
图4说明了在图3中的电信网以及还说明了当回叫早些时候被B用户拒绝的A用户时的过程。
图5是一个信令图,其说明了当从A用户到B用户的呼叫请求被B用户拒绝时遵循的信令过程。
本优选实施方案的描述
本发明由此涉及一种对于移动B用户的用户业务,其中在用户业务的辅助下能够根据从主叫方A用户来的呼叫请求控制呼叫接续或呼叫建立过程。
图1是一个流程图说明在用户业务的辅助下响应从A用户输入到B用户的呼叫请求能够进行的过程。当A用户振铃B用户时,在步骤101中检查关于B用户是否已激活业务。如果业务未被激活则不能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呼叫请求在步骤106中按常规方式连接。若业务已被激活,则在步骤102中进行检查以确定A号码是否已被传送,即A号码是否已被包括在呼叫请求中。A号码必须被传送,以使得根据下面的描述若B用户选择拒绝呼叫时其能存储该号码。若A号码没有被传送,在步骤103中B用户将被通知这个情况,例如,当B用户摘起电话听筒准备应答呼叫时将回发一个给定的信号音。若A号码已被传送,则在步骤104中B用户被通知这个情况,例如当B用户摘起电话听筒准备应答呼叫时发一个业务音。B用户还能被指示关于A号码是否已被可视地传递,例如在字符显示器中一个符号的辅助下。然后在步骤105中检查关于B用户在一个时间段内,如从B用户拿起听筒3秒之内,是否已启动业务。若B用户还未启动业务,则从A用户来的呼叫请求将按常规地处理,其中在步骤106中建立A用户和B用户之间的呼叫连接。若B用户在步骤105中启动了业务,这将使得B用户能够控制呼叫请求的继续处理。这个控制可以是由B用户拒绝呼叫请求,其中许多不同的过程可被用来拒绝呼叫。
拒绝呼叫请求的一个方法是存储A号码,随后终止呼叫连接。然后在B用户合适的时间内,B用户在被存储的号码的辅助下可以呼叫A用户。为了能存储A号码,号码必须随呼叫请求被传递。这样,在步骤107中检查用于存储A号码的业务设备是否已被启动。若应答为肯定的,则在步骤108中进行有关存储器是否有足够空间存储A号码和A号码是否已被传送的检查。由于不受限制的存储空间将使得用户业务的处理太困难,所以存储空间是受限制的。例如,存储器可被设计成最多存储32个呼叫。而在实际中具有如此大的存储容量的存储器是几乎没有必要的,因为当时机允许时B用户将优选地尽可能快地呼叫A用户,此后A号码将从存储器中删除。若在存储器中发现空间不够,或A号码还未被传送,则必须使用如下描述的拒绝呼叫请求的其它方法中的一种。若有足够的存贮空间可使用并且若A号码已被传送,在步骤109中A用户将被通知B用户已拒绝了其呼叫请求并且B用户将在稍后呼叫A用户。这个消息可利用语音应答机来传送。在步骤110中A号码则被存储在存储器中。然后在步骤111中从B用户释放A用户。
拒绝呼叫请求的另一种方法是B用户将请求重定向到B用户早先定义的一个用户号码上。如果在步骤107中应答是否定的(“A号码被存储吗?”),在步骤112中进行确定呼叫请求是否将被转接的检查。如果呼叫将被转接,A用户将在步骤113中被通知这个情况,此后在步骤114中建立一个与由B用户定义的号码的呼叫连接。
拒绝呼叫请求的另一种方法是暂时地延迟该请求的处理。当B用户需要一个较短的时间段准备本人接受呼叫时B用户可使用这种延迟。若在步骤112中(“转接吗?”)回答是否定的,在步骤115中进行确定呼叫请求的处理是否能被延迟的检查。如果呼叫能被延迟,A用户将在步骤116中被通知B用户将稍后应答呼叫。在步骤117中,等候着一个指示呼叫请求的处理能被恢复的信号。这个信号或者在一给定长度时间过去之后产生,或当B用户准备接收呼叫时由B用户产生。为了响应由B用户产生的信号,在步骤118中以常规方式建立一个呼叫连接。当在上述时间段过去之后由系统自动产生信号时,根据所描述的可选择方案中的一种,例如存储A号码,可进行呼叫请求的继续处理。如果在步骤115中应答(“连接将被延迟吗?”)为否定,A用户在步骤119中被通知在那个时间不能接通B用户,此后呼叫请求中断并在步骤120中释放已建立的连接。
如上所述,如果由于缺少可用的存储空间使得A号码不能被存储,或由于A号码还未被传送,即由于在步骤108中对其中的一个问题的响应为否定,呼叫请求必须以一些其他的方法被拒绝。在这种情况下,呼叫请求可代之以根据步骤112~114而被转接,根据步骤115~118而延迟呼叫请求的处理,或可根据步骤119~120中断呼叫请求,即根据在步骤108a中一个可选的Y进行上述处理。根据在步骤108a中一个可选的N,一个更进一步的可能性是当没有存储空间可利用时或当A号码还未被传送时在步骤121中将A用户连接到B用户。使用这些可选方案的哪个或者由B用户当键入控制信息以响应从自动语音应答机来的问题时,例如,当业务被激活时来决定,或当B用户作为用户业务的一个用户注册时由B用户决定。
在上文中,由业务提供的在发生A用户到B用户的呼叫请求时的各种可能性已参考图1加以描述了。
图2是一个流程图,说明当A用户的号码在拒绝的状态下已被存储时,早先的被叫B用户如何利用业务来呼叫早先被拒绝的A用户。应当指出的是在下文中使用业务的用户还称之为“B用户”,即使他使用业务来呼叫被拒绝的A用户。除了呼叫功能外,图2还说明了一个设置功能,使得B用户能够设置在存储器中能被存储的A号码的总数,以及A用户能被重定向的用户号码,还有一个激活功能使得B用户能改变业务状态,例如激活一个没有激活的业务,反之亦然。
B用户在步骤201中通过键入一个业务代码启动业务。在步骤202中,一个语音应答机询问B用户他是否想用呼叫功能,设置功能或激活功能。在步骤203中检查B用户对这些问题的响应,若回答是“呼叫”,则在步骤204中进行检查以确定号码是否被存储在存储器中。若没有A号码存储在存储器中,则在步骤205中通知B用户这个结果,其后业务被终止。如果发现一个或更多的A号码存储在存储器中,则根据排列的顺序一次一个号码地呈现给B用户。因此,在步骤206中第一个号码被呈现给B用户,并在步骤206中B用户还被询问是否愿意与所呈现的号码建立呼叫连接,或是否将号码从存储器中删除,或是否业务将被终止。如果B用户的响应是建立一个呼叫连接,则在步骤208中建立与A用户的连接。在与A用户的呼叫结束时业务被终止。如果在步骤207中B用户的响应是否定,则在步骤209中B用户被询问是否将从存储器中删除呈现的号码。如果B用户的响应为肯定,则在步骤210中A号码被删除。如果号码没有被删除,就将它存储在存储器304中号码顺序的最后。然后,在步骤211中继续处理程序,在其中B用户被询问是否呈现排列中下一个号码。如果B用户对这个问题的响应为肯定,则跳回到步骤204,由此所列顺序中的下一个号码被呈现给B用户。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B用户在业务终止之前可以使被存储号码呈现两次,其中在第一次呈现时,B用户需要仅检查那些被存储的号码,然后在第二次呈现时选择他想要第一个呼叫的号码。如果B用户不想使更多的号码被显示,在步骤211后业务终止。
当在步骤203中的响应(“呼叫吗?”)为否定,则在步骤212中B用户被询问他是否想改变某一参数值的设置。如果回答为肯定,在步骤213中检查关于B用户是否想改变可被存储在存储器中的A号码的总数。如果在步骤213中B用户对这个问题的响应为肯定,在步骤214中他将被要求键入新的可被存储的呼叫总数。在步骤215中可留下一个消息,其中B用户被通知已被进行的改变。然后在步骤216中B用户被询问是否想改变转接号码,即当B用户拒绝呼叫请求时A用户将被重定向的号码,这个转接以前面所述的方式完成。如果在步骤216中对这个问题的答复为肯定,则在步骤217中B用户被要求键入新的转接号码。在步骤218中可留下一个消息,其中B用户被通知改变已进行,其后业务终止。当在步骤216中响应为否定时业务立即被终止。
如果在步骤212中响应(“改变设置吗?”)为否定,在步骤219中B用户被通知业务的状态,即业务是被激活还是被非激活,其后B用户被询问是否将改变业务的状态。在步骤220中检查应答,若应答为肯定,则在步骤221中将状态改变为激活或非激活状态,这取决于早先状态分别是激活还是非激活,其后业务被终止。当响应为否定时在步骤220后业务直接被终止。
图3说明了当发生了从A用户到B用户的呼叫请求时根据本发明的用户业务如何在电信网中实现。图3还表示了当建立呼叫请求时发生的一些信号S1~S9。在图5中还分别表示了信令。电信网络301包括固定公众电话交换网PSTN和蜂窝移动无线网302。移动无线网包括一个(或更多)关口移动交换中心GMSC,当涉及一个向移动B用户的呼叫时,将呼叫请求指向关口移动交换中心GMSC。关移动交换中心与存储有关移动用户的信息的归属位置寄存器HLR相连接。在其他情况中,这个信息包括B用户可以利用的用户业务,如下更详细的描述。关口移动交换中心GMSC还与多个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1,MSC2相连,它们依次与基站BS1,BS2相连接。在基站BS1或基站BS2与各自的移动台MS1或MS2之间建立到移动台MS1,MS2的无线连接。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知,移动无线网还包括拜访位置寄存器VLR1,VLR2和隶属于各自的移动交换中心MSC1和MSC2的基站控制器BSC1,BSC2。根据本发明,移动无线网还包括一个业务节点303。在发生了输入到移动B用户的呼叫请求,当B用户是业务节点中用户业务的一个用户时,业务节点与关口移动交换中心GMSC相连。业务节点包括一个业务交换单元SSP,一个控制单元SCP和用于不同用户业务的硬件和软件。参考图1和图2所描述的并参考NN的业务是这种业务的一个例子。在图3中,用于业务NN的硬件和软件在用户业务设备306中实现。用于业务NN的硬件包括一个存储器304,它用于当B用户通过存储A号码来选择拒绝呼叫请求时存储A号码,如下所述。用于业务NN的软件包括一个业务指令305,其包括当使用业务NN时由控制单元SCP执行的控制信息。
为了使用业务NN,B用户必须在归属位置寄存器HLR中作为在特殊业务节点303中所建立业务的一个用户注册。例如当B用户与系统操作员签约或在以后B用户签署使用业务NN的专用契约时即可完成注册。当业务NN包括激活功能时,为了使用该业务B用户还必须激活业务。这种业务的激活和非激活是在上述激活功能的辅助下完成的,在下面将更详细解释。另外,业务还可通过一直激活业务来实现,由此业务一直处于准备使用的状态。在下面的从A用户到B用户的呼叫请求一例中,假定B用户已在归属位置寄存器HLR中作为访问业务节点中业务的一个用户注册并且B用户已激活业务NN。
通过A用户A1拨打移动台MS1的号码(B用户的号码),呼叫请求的建立被启动,其中通过固定网络PSTN,建立从A用户到移动无线网中的关口移动交换中心GMSC的第一连接。关口移动交换中心接收和分析B号码,并通过发送一个信号S1给归属位置寄存器HLR以从中查询路由信息。如上所述,B用户已作为业务节点303中可使用业务的一个用户在归属位置寄存器HLR中被记录,其意味着去(或来自)B用户的呼叫将通过业务节点建立。随之,归属位置寄存器HLR以信号S2为信息应答,其导致以信号S3将第一连接从关口移动交换中心GMSC延续连到业务节点303。在业务节点中的交换单元SSP接收信号S3并通知控制单元SCP这个结果。作为响应,控制单元命令交换单元使能由B用户激活的业务。这样,当B用户选择使用该业务时,根据本发明用于该激活的业务的业务指令305和存储器304被使能而启动。然后控制单元命令交换单元建立从业务节点到关口移动交换中心GMSC的第二连接,它与第一连接是分开的。交换单元然后被命令发送信号S4给关口移动交换中心,其中该中心GMSC再一次被命令通过向上述归属位置寄存器HLR发送信号S5来从中收集路由信息。归属位置寄存器以信号S6为信息响应,其包括一个所谓的路由号码DNR(移动台漫游号码-MSRN),该号码揭示了B用户位于移动无线网中的何处。当B用户在移动无线网覆盖的区域内移动时这个信息被更新并可从相关的拜访位置寄存器VLR中获得。在信号S6中路由信息的辅助下,通过根据路由号码DNR将用来达到B用户的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1,基站控制器BSC1以及基站BS1,将业务节点303和关口移动交换中心GMSC之间的第二连接的建立延续到B用户MS1。在第二连接的这种延续建立中所产生的信令根据已知的技术实现,所以在本文中将不再详细描述。关于此信令过程更详细的说明,读者可参考爱立信的“CME 20系统综述”的第7章的第25页。此外向B用户送铃流信号。此时B用户MS1可决定是否愿意控制呼叫请求的继续建立。当B用户拿起听筒时,从移动台MS1向交换单元SSP发送信号S7,用于通知控制单元SCP。在业务节点303中的控制单元命令交换单元发送前面所述的音信号(图1中,步骤103或步骤104),当B用户拿起听筒时这些音信号可在话机听筒B用户听到(信号S8)。交换单元还被命令监视B用户能够启动业务的时间段。例如,这个时间段可有3秒的持续时间。如果B用户在设定的时间段内启动业务(图1中,步骤105)失败,则A用户和业务节点中交换单元SSP之间的第一连接以及交换单元和B用户之间的所述第二连接将被连在一起,此后以常规方式建立呼叫连接。当B用户启动业务,则向交换单元SSP发送信号S9,并且根据业务指令305中的控制信息控制单元将拒绝呼叫请求,如用于举例的图1中,步骤108~111中所述。优选地由B用户在上述时间段内按下移动台MS1的键盘上的一个按钮来实现启动,随即产生信号S9。
如上所述,B用户拒绝呼叫请求将导致A号码被存储,转接A用户,延迟建立呼叫连接,释放连接或尽管B用户已选择拒绝呼叫请求仍然建立呼叫连接(在图1,步骤107,112,115,119或121)。当存储器304已满或当A号码还未被传递时,最优选的可选方案是重定向A用户,或延迟建立呼叫连接,或释放呼叫连接。这些拒绝呼叫请求的方式由业务指令305中的控制信息决定。控制信息则可以用几种方式实现。根据一种可选方案,控制信息可请求B用户当启动业务时通过按下移动台MS1键盘上的一个或更多的按钮或键来键入所有所需的拒绝信息。根据另一种可选方案,为了启动这种业务,按下唯一的一个按钮(无论哪一个按钮)可能是必须的,其中键入了辅助信息,它关于呼叫请求将如何被拒绝以响应从业务指令305来的问题,这些问题由控制单元SCP控制的语音应答机提出。根据第三种可选方案,启动可通过按下将导致存储A号码的一个按钮来实现。其中仅当存储器304已满或当A号码没有被传递时才使用其他的拒绝方法。
当B用户想存储A号码时(图1中,步骤107),B用户键入这种情况的信息并从移动台MS1发送信号S9给交换单元SSP,用以通知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检查存储器304有可用的存储空间以及A号码已被传递。如果不是这个情况,根据例如图1中的步骤112~114,呼叫请求被转接。如果存储器有可用的存储空间以及A号码已被传递,则通过上述的第一连接,交换单元被命令发送业务指令305中得到的语音响应消息给A用户,其中A用户被通知B用户将在稍后回电话(步骤109)。交换单元然后被命令将A号码存储在存储器304中(步骤110)。在消息已起作用后或当A用户放回听筒时,与A用户的连接被释放。在B用户已启动A号码的存储后与B用户的连接被释放。
当在业务指令305中的控制信息允许B用户将呼叫请求转接到另一个用户号码C时,在图1中的步骤113~114,当B用户命令转接时,控制单元SCP命令将第一连接延续连到第二个用户号码,且呼叫由用户C回答。呼叫请求还可被转接到一个语音信箱,A用户可留言于其中。当转接被启动后,与B用户的第二连接被释放。
当业务指令305中的控制信息允许B用户延迟处理呼叫请求时,在图1中的步骤116~118,当B用户命令一个延迟时控制单元SCP将命令交换单元SSP向A用户发送一个语音响应消息,其中A用户被通知B用户将稍后应答呼叫请求。交换单元然后等待一个在预定时间之后由B用户或业务节点产生的回呼信号,其命令交换单元将第一连接与第二连接互连,从而在用户A1和MS1之间建立呼叫连接。
当业务指令305中的控制信息允许B用户释放呼叫请求时,在图1中的步骤119~120,当B用户命令一个呼叫释放时,控制单元SCP将命令交换单元向A用户发送一个语音响应消息以通知该用户B用户在此时不能接受其呼叫。与A用户的连接然后被释放。在已启动释放A用户后,B用户被释放。
在上述例子化的实施方案中已假定主叫方用户为连接到公众电话交换网PSTN上的用户A1。但是,根据本发明,A用户还可以是一个移动用户A2。在发生从A用户A2来的呼叫请求时,以一种已知的方式通过基站BS2、基站控制器BSC2和移动交换中心MSC2建立从A用户A2到关口移动交换中心GMSC的第一连接。然后以上述的方式完成对呼叫请求的继续处理。
图4描述了当A号码存储于存储器304时,B用户如何使用业务进行呼出(呼叫功能)。下面还描述了B用户如何设置参数值(设置功能)或激活/非激活业务(激活功能)。B用户通过从其终端MS1键入一个特殊的业务代码启动业务,如键入一个信号S21,这个代码可以在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1中识别,如图2中步骤201所示。作为这个业务代码识别的结果,信号S21被进一步送到业务节点303中的交换单元SSP。交换单元接收信号S21,并请求控制单元SCP给予指令。控制单元命令交换单元发送一个存储在业务指令305中关于是否使用呼叫功能,或设置功能或激活功能(步骤202)的询问信号S22给B用户。依据B用户发给业务节点的信号S23的信息完成要求的功能。当B用户通过信号S23的方式选择呼叫功能(拨号功能)时,如图2中步骤203所示,控制单元检查号码是否存储于存储器304。如没有,控制单元将命令交换单元发送一个意思是没有号码存储在存储器中的消息给B用户,随后控制单元终止业务。当号码存储在存储器中时,控制单元命令交换单元发送一个将它存储的号码呈现给B用户的消息,如信号S24(步骤206)。虽然也可以用B用户的移动电话所装备的显示器来呈现这个号码,但还是在语声应答机的辅助下完成呈现。B用户也被命令键入关于他是否愿意连接至这个号码、或者从存储器中删除这个号码或查看存贮在存贮器中的下一个号码的信息。B用户键入信息,如信号S25,被送到业务节点并由控控制单元SCP译码,其中当B用户选择连接至上述号码时,一个呼叫连接在业务节点和所呈现的号码之间被建立。然后业务被终止。如果B用户依据信号S25,选择删除这个号码,则这个号码将被交换单元按照控制单元的指令删除。如果这个号码没有从存储器中删除,它将被置于存储器304中排列次序的最后。随后依照B用户在信号S25中提供的信息,将存储器中的下一个号码呈现给B用户或终止业务。如果下一个号码被呈现,则重复上述的过程(从步骤204开始)。
当B用户选择了设置功能,如图中2步骤212所示控制单元SCP命令交换单元SSP查询B用户他是否愿意改变可存储在存储器304中的A号码的总数,或B用户是否希望改变转接号码,或B用户是否希望将两个参数都改变。为响应B用户送给业务节点的信息,业务节点然后发送一个消息,在其中B用户被通知能被存储的A号码总数以及/或转接号码的当前设置,并被命令键入这些新值。在这些新值或设置被业务节点接收后,业务节点给B用户发送一个消息以证实收到上述的新值,随后业务被终止。
如果B用户选择了激活功能,如图2中步骤219所示,B用户被提供了激活或非激活业务(NN)的可能性。控制单元SCP命令交换单元给B用户发送一个消息,以通知B用户业务的当前状态(激活或非激活)。这个消息还包括一个关于是否将改变或不改变状态的询问。控制单元根据B用户给出的回答改变或保持其状态,随后业务被终止。
图5是一个信令图,它描述了当连接一个从A用户到B用户的呼叫请求时的信令,这个呼叫请求被B用户拒绝。引起从A用户到关口移动交换中心GMSC的第一连接建立的这部分信令过程是根据已知的技术产生的,所以在本文中不详细阐述。信号S1~S6随后被以参照图3解释的方式发送。信号S6包含有关路由号码DNR的信息,其中的用于从关口移动交换中心GMSC到B用户第二连接的继续建立的信令是根据已知的技术,取决于路由号码DNR完成的。当B用户拿起听筒,信号S7~S8被以参照图3解释的方式发送。当交换单元SSP接收到信号S9时,根据业务指令305包括的控制信息,继续地处理呼叫请求,即是继续的产生信令。例如,这个信令也许是用于在存储器中存储A号码和释放A与B用户的信令。
如果存储器304有足够的存储空间以及如果A号码已被传送,控制单元将A号码存储在存储器304中。交换单元随后被命令发送给A用户一个消息,意思是当时不能接通B用户以及B用户将稍后回叫。然后根据已知的技术,控制单元保证释放在被使用的控制信道上所建立的连接。
虽然业务节点(303)在图中作为独立的节点表示,但可以理解这个节点也可在移动无线网中的另一节点实现,例如在关口移动交换中心GMSC中,在移动交换中心MSC中或在归属位置寄存器HLR中。如果在移动无线网的另一节点实现业务节点,第一和第二连接的建立将包括在实现业务节点的节点中的内部信令,以此业务节点被连接。控制单元SCP,交换单元SSP和用户业务设备306也可集成为一个单元的形式。
移动台已在图中被描述为安装在汽车上的设备。很显然,本发明可以用于所有类型的无线移动台,诸如无绳和便携的移动电话和袋装的电话。
图中所示的基站控制器BSC1和BSC2各自分别独立于基站BS1和BS2。在某种系统中,基站控制器和基站被当作一个单元实现,尽管这些变化对这个发明的用户业务的应用没有本质上影响。
既然在下面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作改动,因此本发明就不再局限于前面作为例子阐述和描述的实施方案之中。例如本发明的用户业务不受任何特定的标准的约束,因此可根据标准用于诸如NMT、GSM、AMPS、D-AMPS和TACS等系统中。
权利要求书
1.在包括具有关口移动交换中心(GMSC)和归属位置寄存器(HLR)的移动无线网(302)的电信网(301)中实现用户业务(NN)的一种方法,其中被叫移动B用户(MS1)在发生从主叫方A用户(A1,A2)到B用户的呼叫请求时,逐个呼叫地控制呼叫建立过程,其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移动无线网的业务节点(303)中实现用户业务(NN);
——根据呼叫请求建立从A用户到关口移动交换中心(GMSC)的第一连接,其中业务节点(303)被连接;
——在用户业务设备(306)中使能与业务节点(303)中用户业务有关的业务指令(305);
——从归属位置寄存器(HLR)中收集路由信息并向关口移动交换中心(GMSC)传递该信息;
——通过移动无线网(302)建立从业务节点(303)到B用户(MS1)的第二连接,以响应从归属位置寄存器(HLR)中获得的路由信息;
——启动用户业务(NN),其中B用户从其终端(MS1)向业务节点(303)发送用以控制A用户到B用户的呼叫请求继续建立的信息;以及
——拒绝A用户的呼叫请求作为B用户启动用户业务(NN)的结果。
2.在包括具有关口移动交换中心(GMSC)和归属位置寄存器(HLR)的移动无线网(302)的电信网(301)中实现用户业务(NN)的一种方法,其中被叫移动B用户(MS1)在发生从主叫方A用户(A1,A2)到B用户的呼叫请求时,逐个呼叫地控制呼叫建立过程,上述方法包括:
——在移动无线网的业务节点(303)中实现用户业务(NN);
——根据上述呼叫请求建立从A用户到关口移动交换中心(GMSC)的第一连接;
——将上述第一连接的建立延续到业务节点(303);
——在用户业务设备(306)中使能有关业务节点(303)中的用户业务的业务指令(305);
——建立从业务节点(303)到关口移动交换中心(GMSC)的第二连接以响应从业务指令(305)获得的信息;
——从归属位置寄存器(HLR)中收集路由信息并向关口移动交换中心(GMSC)传递该信息;
——通过移动无线网将上述第二连接的建立延续到B用户(MS1)以响应从归属位置寄存器(HLR)中获得的路由信息;
——启动用户业务(NN),其中B用户从其终端(MS1)向业务节点(303)发送用以控制A用户到B用户的呼叫请求继续建立的信息;以及
——拒绝A用户的呼叫请求作为B用户启动用户业务(NN)的结果。
3.在包括具有关口移动交换中心(GMSC)和归属位置寄存器(HLR)的移动无线网(302)的电信网(301)中实现用户业务(NN)的一种方法,其中被叫移动B用户(MS1)在发生从主叫方A用户(A1,A2)到B用户的呼叫请求时,逐个呼叫地控制呼叫建立过程,上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移动无线网的业务节点(303)中实现用户业务(NN);
——将B用户作为在移动无线网中用户业务(NN)的一个用户进行注册;
——建立从A用户到关口移动交换中心(GMSC)的第一连接以响应上述呼叫请求;
——从归属位置寄存器(HLR)中收集路由信息并向关口移动交换中心(GMSC)发送该信息;
——将上述第一连接的建立延续到业务节点(303)以响应从归属位置寄存器(HLR)中获得的路由信息;
——在用户业务设备(306)中使能有关业务节点(303)中的用户业务的业务指令(305);
——建立从业务节点(303)到关口移动交换中心(GMSC)的第二连接以响应从业务指令(305)获得的信息;
——从归属位置寄存器(HLR)中收集路由信息并将该信息发送给关口移动交换中心(GMSC);
——通过移动无线网将上述第二连接的建立延续到B用户(MS1)以响应从归属位置寄存器(HLR)中获得的路由信息;
——启动用户业务(NN),其中B用户从其终端(MS1)向业务节点(303)发送用以控制A用户到B用户的呼叫连接继续建立的信息;以及
——拒绝A用户的呼叫请求作为B用户启动用户业务(NN)的结果。
4.根据权利要求1~3项中任何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检查在业务节点(303)中存储用户号码的存储器(304)的存储空间,该检查表明存储器有可用的存储空间;
——从业务节点(303)向A用户发送一个响应消息以通知A用户B用户使用了用户业务(NN);
——在业务节点(303)的存储器(304)中存储A用户的用户号码;以及
——释放上述从A用户到业务节点(303)的第一连接和上述从业务节点到B用户的第二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3项中任何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尽管B用户拒绝了从A用户来的呼叫请求,但仍将互连从A用户到业务节点(303)的第一连接与从业务节点到B用户的第二连接;以及
——在A用户和B用户之间建立呼叫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3项中任何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从业务节点(303)向A用户发送一个响应消息以通知A用户B用户将在稍后应答呼叫请求;
——等待从B用户来的回呼信号,该信号从B用户的终端(MS1)传递到业务节点;
——当在业务节点中接收到互连信号时,将互连从A用户到业务节点(303)的第一连接与从业务节点(303)到B用户的第二连接;以及
——在A用户和B用户之间建立呼叫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B用户在存储器(304)中存储的A号码的辅助下能呼叫A用户,其包括以下步骤
——建立从B用户到业务节点(303)的第三连接以响应B用户在其终端(MS1)上键入的业务代码(S21);
——在业务节点(303)中启动一个呼叫功能,其中B用户从其终端(MS1)传递信息(S23)给业务节点(303);
——在业务节点(303)中接收信息(S23),其中控制单元(SCP)从存储器(304)中收集存储的A号码以响应在业务指令(305)中的控制信息并命令交换单元(SSP)将A号码在B用户的终端(MS1)上显示给他;
——从B用户传递呼叫建立信息(S25)给业务节点;
——在业务节点中接收呼叫建立信息(S25),其中控制单元命令交换单元连接呼叫请求到A号码;
——继续建立从业务节点(303)到拥有所存储的A号码的用户的第三连接;以及
——在B用户和拥有所存储的A号码的用户之间建立呼叫连接。
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的激活和非激活用户业务的一种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当B用户在其终端(MS1)键入业务代码(S21)时建立从B用户到业务节点(303)的第三连接;
——在业务节点(303)中启动激活功能,其中B用户从其终端(MS1)向业务节点(303)发送信息(S23);
——在业务节点(303)中接收上述信息(S23),其后从业务节点向B用户发送一个消息以通知B用户是激活还是非激活业务并要求B用户键入关于业务状态是否要被改变的信息;以及
——键入信息以响应所接收的从业务节点(303)来的关于当前业务状态是否将被改变的消息。
9.根据权利要求1~8项中任何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将B用户作为业务节点(303)中实现的用户业务的一个用户在归属位置寄存器(HLR)中进行注册,并同样在业务节点中作为用户业务(NN)的一个用户注册该用户;以及
——激活用户业务(NN),其中在发生到B用户的呼叫请求时B用户从其终端(MS1)发送使用户业务能被使用的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业务节点(303)在关口移动交换中心(GMSC)中实现。
11.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业务节点(303)在移动交换中心(MSC1,MSC2)中实现。
12.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的业务节点(303)在归属位置寄存器(HLR)中实现。
13.可实现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何一项的方法的电信系统(301),其中电信系统包括具有用户业务设备(306)的移动无线网(302),且在电信系统中被叫移动B用户具有用于控制从主叫方A用户来的呼叫请求的设备,其中移动无线网(302)包括
——业务节点(303),其包括一个控制单元(SCP),一个交换单元(SSP)和上述的用户业务设备(306),其中用户业务设备(306)包括存储处理呼叫请求的控制指令的业务指令设备(305);
——归属位置寄存器(HLR),在其中B用户作为业务节点(303)中用户业务的一个用户被注册;以及
——关口移动交换中心(GMSC),其包括在发生A用户向B用户的呼叫请求时,用于建立A用户到业务节点(303)的第一连接和从业务节点到B用户的第二连接的设备,其中上述呼叫请求控制设备运行以当B用户接收呼叫请求时拒绝A用户到B用户的呼叫请求以响应B用户的启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电信系统,其中上述呼叫请求控制设备运行以在用户业务设备(306)中将A用户的A号码存储在存储器(304)中以及当B用户拒绝呼叫请求时释放上述的第一和第二连接。
Claims (19)
1.在一个包括具有关口移动交换中心(GMSC)和归属位置寄存器(HLR)的移动无线网(302)的电信网(301)中实现一个用户业务(NN)的方法,其中当发出一个从主叫方A用户(A1,A2)到B用户的呼叫请求时,被叫移动B用户(MS1)逐个呼叫地控制呼叫接续过程,其中该方法包括:
——在移动无线网的业务节点(303)中实现用户业务(NN);
——根据呼叫请求建立从A用户到关口移动交换中心(GMSC)的第一连接,其中业务节点(303)被连接;
——在用户业务设备(306)中使能与业务节点(303)中的用户业务有关的业务指令(305);
——从归属位置寄存器(HLR)中收集路由信息并将上述信息传递给关口移动交换中心(GMSC);
——通过移动无线网(302)建立从业务节点(303)到B用户(MS1)的第二连接,以响应从归属位置寄存器(HLR)获得的路由信息;以及
——启动用户业务(NN),其中B用户从其终端(MS1)给业务节点(303)发送信息用以控制A用户向B用户呼叫请求的继续建立。
2.在一个包括具有关口移动交换中心(GMSC)和归属位置寄存器(HLR)的移动无线网(302)的电信网(301)中实现用户业务(NN)的方法,其中当发生一个从主叫方A用户(A1,A2)到B用户的呼叫请求时,被叫移动B用户(MS1)逐个呼叫地控制呼叫建立过程,上述方法包括:
——在移动无线网的业务节点(303)中实现用户业务(NN);
——根据上述呼叫请求建立从A用户到关口移动交换中心(GMSC)的第一连接;
——将上述第一连接的建立延续到业务节点(303);
——在用户业务设备(306)中使能与业务节点(303)中的用户业务有关的业务指令(305);
——建立从业务节点(303)到关口移动交换中心(GMSC)的第二连接,以响应从业务指令(305)获得的信息;
——从归属位置寄存器(HLR)中收集路由信息并将上述信息传递给关口移动交换中心(GMSC);
——通过移动无线网延续上述的第二连接的建立到B用户(MS1),以响应从归属位置寄存器(HLR)获得的路由信息;以及
——启动用户业务(NN),其中B用户从其终端(MS1)给业务节点(303)发送信息用以控制A用户向B用户呼叫请求的继续建立。
3.在一个包括具有关口移动交换中心(GMSC)和归属位置寄存器(HLR)的移动无线网(302)的电信网(301)中实现一个用户业务(NN)的方法,其中当发生一个从主叫方A用户(A1,A2)到B用户的呼叫请求时,被叫移动B用户(MS1)逐个呼叫地控制呼叫建立顺序,上述方法包括:
——在移动无线网的业务节点(303)中实现用户业务(NN);
——在移动无线网(302)中将B用户注册为用户业务(NN)的一个用户;
——建立从A用户到关口移动交换中心(GMSC)的第一连接以响应上述的呼叫请求;
——从归属位置寄存器(HLR)中收集路由信息并将上述信息传送给关口移动交换中心(GMSC);
——将上述的第一连接的建立延续到业务节点(303),以响应从归属位置寄存器(HLR)获得的路由信息;
——在用户业务设备(306)中使能与业务节点(303)中的用户业务有关的业务指令(305);
——建立从业务节点(303)到关口移动交换中心(GMSC)的第二连接,以响应从业务指令(305)获得的信息;
——从归属位置寄存器(HLR)中收集路由信息并将上述信息传送给关口移动交换中心(GMSC);
——通过移动无线网延续上述的的第二连接的建立到B用户(MS1),以响应从归属位置寄存器(HLR)获得的路由信息;以及
——启动用户业务(NN),其中B用户从其终端(MS1)给业务节点(303)发送信息用以控制A用户到B用户呼叫连接的继续建立。
4.根据权利要求1~3项中的任何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由B用户启动用户业务(NN)的结果是拒绝由A用户发出的呼叫请求;并且其中检查在业务节点(303)中存储用户号码的存储器(304)的存储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存储器含有可用的存储空间,包括:
——从业务节点(303)传送给A用户一个响应消息,以通知A用户B用户使用用户业务(NN);
——在业务节点(303)的存储器(304)中存储A用户的用户号码;以及
——释放从A用户到业务节点(303)的第一连接并且释放上述的从业务节点到B用户的第二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4项中的任何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续呼叫请求到由B用户事先给出的另一用户号码(C);
——将上述A用户与业务节点(303)之间的第一连接的建立延续到上述其它用户(C);以及
——在A用户和上述的其它用户(C)之间建立呼叫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4项中的任何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不管B用户拒绝来自A用户的呼叫请求,互连上述的从A用户到业务节点的(303)的第一连接和上述的从业务节点到B用户的第二连接;以及
——建立A用户和B用户之间的呼叫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4项中的任何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从业务节点(303)传送给A用户一个响应消息,以通知A用户当时不能接通B用户;以及
——释放A用户和业务节点(303)之间的第一连接以及业务节点和B用户之间的第二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4项中的任何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从业务节点(303)传送给A用户一个响应消息,以通知A用户B用户将稍后应答呼叫请求;
——等候一个来自B用户的回呼信号,上述信号从B用户的终端(MS1)传递给业务节点;
——当业务节点接收到互连信号时互连从A用户到业务节点(303)的第一连接和从业务节点(303)到B用户的第二连接;以及
——建立A用户和B用户之间的呼叫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B用户在存储器(304)中存储的A号码的辅助下能呼叫A用户,包括:
——建立从B用户到业务节点(303)的第三连接以响应B用户在其终端(MS1)上键入的业务代码(S21);
——在业务节点(303)中启动一个呼叫功能,其中B用户从其终端(MS1)传递信息(S23)给业务节点(303);
——在业务节点(303)中接收信息(S23),其中控制单元(SCP)从存储器(304)中收集存储的A号码,以响应在业务指令(305)中的控制信息以及命令交换单元(SSP)将A号码在B用户的终端(MS1)上呈现给他;
——从B用户传递呼叫建立信息(S25)给业务节点;
——在业务节点中接收呼叫建立信息(S25),其中控制单元命令交换单元连接到A号码的呼叫请求;
——延续建立从业务节点(303)到拥有所存储的A号码的用户的第三连接;以及
——在B用户和拥有所存储的A号码的用户之间建立呼叫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B用户可给定一个A用户的呼叫请求将被转接到的转接号码,包括:
——建立从B用户到业务节点(303)的第三连接以响应B用户在其终端(MS1)上键入的业务代码(S21);
——在业务节点(303)中启动一个设置功能,其中B用户在其终端(MS1)上向业务节点(303)键入信息(S23);
——在业务节点(303)中接收信息(S23),其后从业务节点向B用户发送一个消息以命令B用户键入转接号码;
——插入转接号码以响应从业务节点(303)来的消息,其中B用户从其终端(MS1)插入呼叫请求将被转接的转接号码;以及
——在业务节点(303)中接收转接号码,其中控制单元(SCP)命令交换单元将转接号码存储在存储器(304)中。
12.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何一项的激活和非激活用户业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当B用户在其终端(MS1)上键入业务代码(S21)时建立从B用户到业务节点(303)的第三连接;
——在业务节点(303)中启动激活功能,其中B用户从其终端(MS1)向业务节点(303)发送信息(S23);
——在业务节点(303)中接收上述信息(S23),其后从业务节点向B用户发送一个消息以通知B用户是激活还是非激活业务并要求B用户键入有关是否要改变业务状态的信息;以及
——键入信息以响应接收到的从业务节点(303)来的有关当前业务状态是否要被改变的消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12项中任何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将B用户作为业务节点(303)中实现的用户业务的一个用户在归属位置寄存器(HLR)中进行注册,并且还在业务节点中将该用户作为用户业务(NN)的一个用户进行注册;以及
——激活用户业务(NN),其中在发生到B用户的呼叫请求时B用户从其终端(MS1)发送使用户业务能被使用的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的业务节点(303)在关口移动交换中心(GMSC)中实现。
15.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的业务节点(303)在移动交换中心(MSC1,MSC2)中实现。
16.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的业务节点(303)在归属位置寄存器(HLR)中实现。
17.包括具有用户业务设备(306)的移动无线网(302)的电信系统(301),在其中被叫移动B用户具有控制从主叫方A用户来的呼叫请求的设备,其中的移动无线网(302)包括:
——一个业务节点(303),其包括一个控制单元(SCP),一个交换单元(SSP)和上述的用户业务设备(306),其中的用户业务设备(306)包括一个用于存储处理呼叫请求的控制指令的业务指令设备(305);
——一个归属位置寄存器(HLR),在其中B用户作为业务节点(303)中用户业务的一个用户被注册;以及
——一个关口移动交换中心(GMSC),其包括在发生从A用户向B用户的呼叫请求时,建立从A用户到业务节点(303)的第一连接以及从业务节点到B用户的第二连接的设备。
18.根据权利要求17的电信系统,其中所述用于控制呼叫请求的设备运行以拒绝所述的从A用户到B用户的呼叫请求,以响应当所述B用户接收到呼叫请求时由B用户进行的启动。
19.根据权利要求17的电信系统,其中所述用于控制呼叫请求的设备运行以将A用户的A号码存储在用户业务设备(306)的存储器(304)中以及当B用户拒绝呼叫请求时释放上述的第一和第二连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SE94041746 | 1994-12-01 | ||
SE9404174A SE505175C2 (sv) | 1994-12-01 | 1994-12-01 | Förfarande och telekommunikationssystem för att åstadkomma ett abonnentstyrt uppkopplingsförlopp i ett telekommunikationsnät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3267A true CN1173267A (zh) | 1998-02-11 |
CN1085029C CN1085029C (zh) | 2002-05-15 |
Family
ID=20396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5197418A Expired - Lifetime CN1085029C (zh) | 1994-12-01 | 1995-11-29 | 在电信网中的用户业务 |
Country Status (1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047184A (zh) |
EP (1) | EP0795258B1 (zh) |
JP (1) | JP3939344B2 (zh) |
KR (1) | KR100384655B1 (zh) |
CN (1) | CN1085029C (zh) |
AU (1) | AU697972B2 (zh) |
BR (1) | BR9509851A (zh) |
CA (1) | CA2206482C (zh) |
DE (1) | DE69529763T2 (zh) |
FI (1) | FI972320A0 (zh) |
MX (1) | MX9703851A (zh) |
NZ (1) | NZ297119A (zh) |
SE (1) | SE505175C2 (zh) |
WO (1) | WO1996017488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510059B (zh) * | 2012-05-29 | 2015-11-21 | Giga Byte Tech Co Ltd | 色差測試治具、色差測試介面裝置與色差測試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BR9706556A (pt) * | 1996-06-28 | 1999-07-20 | At & T Wirless Services Inc | Avisos de memória esgotada para dispositivo de comunicação de rede sem fio |
US6101382A (en) * | 1997-08-15 | 2000-08-08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 Transfer of calling party identification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20010002364A1 (en) * | 1998-06-12 | 2001-05-31 | Sonera Oyj | Procedure and system for setting up a tele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
US6725045B2 (en) * | 2000-07-05 | 2004-04-20 | Virtual Extension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locating personal units, notifying called parties of incoming calls and automatically routing calls to desired telephone stations |
US7340048B2 (en) * | 2000-07-14 | 2008-03-04 | Context Connect Ll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rectory services and e-commerce across multi-provider networks |
US6731927B1 (en) | 2000-07-14 | 2004-05-04 | Context Connect,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ext association |
US7899173B2 (en) * | 2000-07-14 | 2011-03-01 | Context Connect, Llc | Communication connectivity via context association, advertising sponsorship, and multiple contact databases |
US7328240B2 (en) * | 2001-06-28 | 2008-02-05 | Intel Corporation | Distributed multipoint conferencing |
US6940857B2 (en) * | 2001-07-12 | 2005-09-06 | At&T Corp. | Broadcast/multicast system and protocol for circuit-switched networks |
ES2678415T3 (es) | 2008-08-05 | 2018-08-10 |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 Aparato y procedimiento para procesamiento y señal de audio para mejora de habla mediante el uso de una extracción de característica |
US11349986B2 (en) | 2020-10-27 | 2022-05-31 | T-Mobile Usa, Inc. | Customization of call forwarding or voicemail greetings based on location of wireless devic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375161A (en) * | 1984-09-14 | 1994-12-20 | Accessline Technologies, Inc. | Telephone control system with branch routing |
EP0355777B1 (en) * | 1988-08-22 | 1995-12-27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for displaying information concerning call receptions |
US4873719A (en) * | 1988-11-18 | 1989-10-10 | Morris Reese | Enhanced calling number delivery service system |
JPH02219834A (ja) * | 1989-02-21 | 1990-09-03 | Bridgestone Corp |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
US5034975A (en) * | 1989-12-21 | 1991-07-23 | At&T Bell Laboratories | Voice announcement device for improving functionality of multi-line telephones |
US5307399A (en) * | 1992-03-06 | 1994-04-26 | Glenayre Electronics, Inc. | Paging system that allows caller/subscriber interconnection |
US5329578A (en) * | 1992-05-26 | 1994-07-12 | Northern Telecom Limited | 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 with mobility manager |
SE470578B (sv) * | 1993-02-05 | 1994-09-19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Förfaranden för att fullborda ett telefonsamtal i ett telesystem |
US5841854A (en) * | 1994-02-16 | 1998-11-24 | Priority Call Management, Inc. | Wireless telephone integ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all centers and workgroups |
US5481590A (en) * | 1994-10-26 | 1996-01-02 | At&T Corp. | Selection of a communication terminal for receiving an incoming call |
-
1994
- 1994-12-01 SE SE9404174A patent/SE505175C2/sv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5
- 1995-11-29 AU AU41916/96A patent/AU697972B2/en not_active Ceased
- 1995-11-29 NZ NZ297119A patent/NZ297119A/en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5-11-29 MX MX9703851A patent/MX9703851A/es unknown
- 1995-11-29 US US08/849,284 patent/US6047184A/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5-11-29 CN CN95197418A patent/CN1085029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5-11-29 KR KR1019970703695A patent/KR100384655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5-11-29 JP JP51717596A patent/JP3939344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5-11-29 CA CA002206482A patent/CA2206482C/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5-11-29 BR BR9509851A patent/BR9509851A/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5-11-29 WO PCT/SE1995/001430 patent/WO1996017488A1/en active IP Right Grant
- 1995-11-29 DE DE69529763T patent/DE69529763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5-11-29 EP EP95940491A patent/EP0795258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7
- 1997-05-30 FI FI972320A patent/FI972320A0/fi unknown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510059B (zh) * | 2012-05-29 | 2015-11-21 | Giga Byte Tech Co Ltd | 色差測試治具、色差測試介面裝置與色差測試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MX9703851A (es) | 1997-09-30 |
CN1085029C (zh) | 2002-05-15 |
DE69529763D1 (de) | 2003-04-03 |
CA2206482A1 (en) | 1996-06-06 |
AU4191696A (en) | 1996-06-19 |
SE9404174L (sv) | 1996-06-02 |
JP3939344B2 (ja) | 2007-07-04 |
JPH10510108A (ja) | 1998-09-29 |
US6047184A (en) | 2000-04-04 |
NZ297119A (en) | 1998-09-24 |
SE9404174D0 (sv) | 1994-12-01 |
AU697972B2 (en) | 1998-10-22 |
FI972320A (fi) | 1997-05-30 |
KR100384655B1 (ko) | 2003-08-14 |
DE69529763T2 (de) | 2004-01-15 |
EP0795258B1 (en) | 2003-02-26 |
EP0795258A1 (en) | 1997-09-17 |
CA2206482C (en) | 2005-06-07 |
SE505175C2 (sv) | 1997-07-07 |
FI972320A0 (fi) | 1997-05-30 |
BR9509851A (pt) | 1997-12-30 |
WO1996017488A1 (en) | 1996-06-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587038B2 (en) | Enhanced call return in a wireless telephone network | |
EP1350370B1 (en) | Redirection of a call from a private IP network to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
JPH08307538A (ja) | インテリジェント呼出転送 | |
JPH0936965A (ja) | 電話番号を変更したネットワーク加入者への呼出を処理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と方法 | |
JPH0832686A (ja) | 電話の呼処理方法 | |
EP2237542A1 (en) |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call control | |
EP1161814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tting up parallel calls | |
CN1085029C (zh) | 在电信网中的用户业务 | |
EP2073520B1 (en) |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ring back tone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 |
JPH07264323A (ja) | キープコールバック装置 | |
EP1255397B1 (en) | Voice message services in a wireless intelligent network | |
EP1255415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voice message services with call sender and feature code bookmark access in a wireless intelligent network | |
CN1515109A (zh) | 实现业务传送模式被指定的数据业务的装置和相关方法 | |
KR100908355B1 (ko) | 이동통신망의 통화중 호 처리 방법 | |
KR100974298B1 (ko) | 링백톤 제공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 |
JPH06284199A (ja) | 交換機 | |
JP2001136290A (ja) | 通信ネットワーク制御方法、および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 |
SE518285C2 (sv) | Omedelbart skärmmeddeland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20515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