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7317712B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17712B
CN117317712B CN202311286913.XA CN202311286913A CN117317712B CN 117317712 B CN117317712 B CN 117317712B CN 202311286913 A CN202311286913 A CN 202311286913A CN 117317712 B CN117317712 B CN 1173177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fixing portion
conductive
signal
terminal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8691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317712A (zh
Inventor
黄斌
曾晨辉
姚坤磷
陈琼南
陈宏基
李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Luxsha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Luxsh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Luxsha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Luxsh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28691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17712B/zh
Priority to US18/530,868 priority patent/US20250112416A1/en
Publication of CN1173177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177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3177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177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91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01R13/6594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the shield being mounted on a PCB and connecte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directly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01R13/6585Shielding material individually surrounding or interposed between mutually spaced contacts
    • H01R13/6588Shielding material individually surrounding or interposed between mutually spaced contacts with through openings for individual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98Shield material
    • H01R13/6599Dielectric material made conductive, e.g. plastic material coated with metal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壳体、第一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以及安装块。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包括第一固定部以及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相连的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包括第三固定部以及与所述第三固定部相连的第四固定部。所述安装块安装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安装块包括底座以及凸出所述底座的凸块。所述底座包括第一收容槽以及第二收容槽。所述第二固定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收容槽中,所述第四固定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收容槽中,所述凸块位于所述第二固定部和所述第四固定部之间。如此设置,通过设置所述安装块能够对所述第二固定部以及所述第四固定部进行屏蔽,改善了对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屏蔽效果。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安装于所述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以及套接在所述绝缘本体上的金属壳体。所述导电端子通常包括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的第一固定部、自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端延伸的第一弹性臂、以及自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另一端折弯的第二固定部。
如何对所述第二固定部进行屏蔽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改善对导电端子进行屏蔽的电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配置成沿第一方向至少部分收容对接模组的收容插槽、与所述收容插槽相连通的第一端子模组安装槽以及与所述收容插槽相连通的第二端子模组安装槽;
第一端子模组,所述第一端子模组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一端子模组安装槽中,所述第一端子模组设有第一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包括第一固定部以及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相连的第二固定部;
第二端子模组,所述第二端子模组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二端子模组安装槽中,所述第二端子模组包括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包括第三固定部以及与所述第三固定部相连的第四固定部;以及
安装块,所述安装块安装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安装块包括底座以及凸出所述底座的凸块,所述底座包括位于所述凸块的一侧且贯穿所述底座的第一收容槽,所述底座还包括位于所述凸块的另一侧且贯穿所述底座的第二收容槽;
其中,所述第一固定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端子模组安装槽中,所述第二固定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收容槽中;所述第三固定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端子模组安装槽中,所述第四固定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收容槽中;所述凸块位于所述第二固定部和所述第四固定部之间;
所述安装块为金属壳体或者为在绝缘材料上电镀金属材料而形成的复合壳体,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以及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均与所述安装块不相接触。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端子模组的第一导电端子为两个且分别为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所述第一端子模组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信号端子的第一固定部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的第一固定部上的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端子模组还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信号端子的第二固定部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的第二固定部上的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收容于所述第一端子模组安装槽中,使所述第一信号端子的第一固定部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的第一固定部不与所述壳体相接触;所述第二固定块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槽中,使所述第一信号端子的第二固定部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的第二固定部不与所述安装块相接触。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端子模组的第二导电端子为两个且分别为第三信号端子和第四信号端子,所述第二端子模组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三信号端子的第三固定部以及所述第四信号端子的第三固定部上的第三固定块;所述第二端子模组还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三信号端子的第四固定部以及所述第四信号端子的第四固定部上的第四固定块;所述第三固定块收容于所述第二端子模组安装槽中,使所述第三信号端子的第三固定部以及所述第四信号端子的第三固定部不与所述壳体相接触;所述第四固定块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槽中,使所述第三信号端子的第四固定部以及所述第四信号端子的第四固定部不与所述安装块相接触。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端子模组为若干个且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收容槽为若干个且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每一个第一端子模组至少部分安装于对应的一个第一收容槽中;所述底座设有将相邻的两个第一收容槽分隔开的第三分隔壁。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端子模组为若干个且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收容槽为若干个且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每一个第二端子模组至少部分安装于对应的一个第二收容槽中;所述底座设有将相邻的两个第二收容槽分隔开的第四分隔壁。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为导电壳体;
导电壳体为金属壳体;或者
所述导电壳体为在绝缘材料上电镀金属材料而形成的复合壳体。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端子模组安装槽为若干个且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所述第一端子模组为若干个且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每一个第一端子模组至少部分安装于对应的一个第一端子模组安装槽中;所述导电壳体设有将相邻的两个第一端子模组安装槽分隔开的第一分隔壁。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端子模组安装槽为若干个且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所述第二端子模组为若干个且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每一个第二端子模组至少部分安装于对应的一个第二端子模组安装槽中;所述导电壳体设有将相邻的两个第二端子模组安装槽分隔开的第二分隔壁。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后端的后背板,所述后背板遮蔽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二固定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后背板与所述安装块一体成型;或者
所述后背板与所述安装块为分开设置的两个零件。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设有安装于所述壳体上的安装块,所述安装块包括底座以及凸出所述底座的凸块。所述底座包括位于所述凸块的一侧且贯穿所述底座的第一收容槽,所述底座还包括位于所述凸块的另一侧且贯穿所述底座的第二收容槽。所述第二固定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收容槽中;所述第四固定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收容槽中;所述凸块位于所述第二固定部和所述第四固定部之间。所述安装块为金属壳体或者为在绝缘材料上电镀金属材料而形成的复合壳体,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以及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均与所述安装块不相接触。如此设置,通过设置所述安装块能够对所述第二固定部以及所述第四固定部进行屏蔽,改善了对导电端子的屏蔽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连接器组件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1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4是图3另一角度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5是图4中画圈部分C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7是图6另一角度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8是去除图6中的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后的主视图。
图9是图8的右视图。
图10是图8的俯视图。
图11是图8的仰视图。
图12是去除图6中的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后,本发明电连接器进一步的立体分解图。
图13是图12另一角度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14是图12进一步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15是图14另一角度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16是图14中的第一绝缘固定块、第二绝缘固定块、第一端子模组以及第二端子模组的立体分解图。
图17是图16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18是第一接地端子、第一端子模组、第二接地端子以及第二端子模组的立体示意图。
图19是图18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20是第一接地端子、第一端子模组、第二接地端子以及第二端子模组分解后的侧视图。
图21是图20中的第一接地端子以及第二接地端子的侧视图。
图22是沿图1中B1-B1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23是沿图1中B2-B2线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地对本发明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果存在若干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冲突的情况下,这些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当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说明,不同附图中相同的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内容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与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产品和/或方法的例子。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或“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例如“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特征的命名。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除非另行指出,本发明中出现的“前”、“后”、“上”、“下”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某一特定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是一种开放式的表述方式,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的元件及其等同物,这并不排除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还可以包含其他元件。本发明中如果出现“若干”,其含义是指两个以及两个以上。
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揭示了一种连接器组件400,其包括电连接器100、用以安装所述电连接器100的电路板200、以及用以至少部分插入所述电连接器100中的对接模组300。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连接器100为OSFP(Octal 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插座连接器;相应地,所述对接模组300为OSFP插头连接器。当然,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所述电连接器100也可以为SFP(Small Form-factorPluggable)插座连接器、QSFP(Quad 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插座连接器、QSFP-DD(Quad 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Double Density)插座连接器、SFP-DD(SmallForm-factor Pluggable-Double Density)插座连接器或者DSFP(Dual Chanel SmallForm-factor Pluggable)插座连接器等;相应地,所述对接模组300为SFP插头连接器、QSFP插头连接器、QSFP-DD插头连接器、SFP-DD插头连接器或者DSFP插头连接器等。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以上类型的所述电连接器100的基本架构由相应的协会标准规范,本发明在此不再赘述。
请结合图3所示,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连接器100设有至少部分收容所述对接模组300的收容插槽101。为简化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所述对接模组300与所述电连接器100的插拔方向为第一方向A1-A1(例如,前后方向);所述收容插槽101的宽度方向为第二方向A2-A2(例如,左右方向);所述电连接器100与所述电路板200的安装方向为第三方向A3-A3(例如,上下方向)。所述第一方向A1-A1、所述第二方向A2-A2以及所述第三方向A3-A3两两相互垂直。
请结合图3以及图4所示,所述对接模组300包括舌板301。所述舌板301包括舌板上表面302、舌板下表面303、暴露于所述舌板上表面302的若干第一接触片304以及暴露于所述舌板下表面303的若干第二接触片305。所述若干第一接触片304沿所述第二方向A2-A2间隔布置,所述若干第二接触片305沿所述第二方向A2-A2间隔布置。
具体地,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若干第一接触片304包括若干第一信号接触片3041以及若干第一接地接触片3042。所述若干第一信号接触片3041分成若干组,其中每一组的第一信号接触片3041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A2-A2相邻设置的两个第一信号接触片3041。每一组的第一信号接触片304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第一接地接触片3042,以改善屏蔽,提高信号传输的质量。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每一组的第一信号接触片3041形成差分对(Differential Pair),以提高信号传输的速度。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每一个第一接地接触片3042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的长度大于每一个第一信号接触片3041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的长度,以更好地改善屏蔽,提高信号传输的质量。
类似地,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若干第二接触片305包括若干第二信号接触片3051以及若干第二接地接触片3052。所述若干第二信号接触片3051分成若干组,其中每一组的第二信号接触片3051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A2-A2相邻设置的两个第二信号接触片3051。每一组的第二信号接触片305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第二接地接触片3052,以改善屏蔽,提高信号传输的质量。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每一组的第二信号接触片3051形成差分对(Differential Pair),以提高信号传输的速度。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每一个第二接地接触片3052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的长度大于每一个第二信号接触片3051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的长度,以更好地改善屏蔽,提高信号传输的质量。
请结合图3以及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路板200包括电路板上表面201、电路板下表面202、若干第一导电区域以及若干第二导电区域。所述若干第一导电区域包括若干第一信号导电区域、若干第二信号导电区域、若干第一接地导电区域以及若干第二接地导电区域。沿所述第二方向A2-A2相邻的所述第一信号导电区域和所述第二信号导电区域组成一个第一信号导电区域组。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信号导电区域组为差分对(Differential Pair),以提高信号传输的速度。沿所述第二方向A2-A2,每一个第一信号导电区域组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第一接地导电区域以及一个第二接地导电区域,以改善屏蔽,提高信号传输的质量。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若干第一导电区域为若干第一导电片203,所述若干第二导电区域为若干第二导电片204。所述若干第一导电片203以及所述若干第二导电片204配置为采用表面贴装(SMT)的方式与所述电连接器100相应的导电端子实现电性连接。所述若干第一导电片203暴露于所述电路板上表面201且沿所述第二方向A2-A2间隔布置,所述若干第二导电片204暴露于所述电路板上表面201且沿所述第二方向A2-A2间隔布置。所述若干第一导电片203与所述若干第二导电片204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大致呈两排布置。
所述若干第一导电片203包括若干第一信号导电片2031、若干第二信号导电片2032、若干第一接地导电片2033以及若干第二接地导电片2034。沿所述第二方向A2-A2相邻的所述第一信号导电片2031和所述第二信号导电片2032组成一个第一信号导电片组DP1。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信号导电片组DP1为差分对(Differential Pair),以提高信号传输的速度。沿所述第二方向A2-A2,每一个第一信号导电片组DP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第一接地导电片2033以及一个第二接地导电片2034,以改善屏蔽,提高信号传输的质量。
请结合图3所示,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若干第二导电片204包括若干第三信号导电片2041、若干第四信号导电片2042、若干第三接地导电片2043以及若干第四接地导电片2044。沿所述第二方向A2-A2相邻的所述第三信号导电片2041和所述第四信号导电片2042组成一个第二信号导电片组DP2。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信号导电片组DP2为差分对(Differential Pair),以提高信号传输的速度。沿所述第二方向A2-A2,每一个第二信号导电片组DP2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第三接地导电片2043以及一个第四接地导电片2044,以改善屏蔽,提高信号传输的质量。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若干第一导电区域为若干第一穿孔,所述若干第二导电区域为若干第二穿孔。换言之,所述电路板200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所述第一导电片203以及所述第二导电片204被所述第一穿孔和所述第二穿孔代替。所述若干第一穿孔以及所述若干第二穿孔上下贯穿所述电路板上表面201以及所述电路板下表面202。所述若干第一穿孔以及所述若干第二穿孔配置为让所述电连接器100相应的导电端子至少部分插入,以实现电性连接。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100相应的导电端子贯穿所述第一穿孔和所述第二穿孔,并采用穿孔(Through Hole)焊接的方式进行电性连接。此时,所述第一信号导电片2031被第一信号穿孔代替,所述第二信号导电片2032被第二信号穿孔代替,所述第一接地导电片2033被第一接地穿孔代替,所述第二接地导电片2034被第二接地穿孔代替。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穿孔和所述第二穿孔分别为第一导电穿孔和第二导电穿孔。即,所述第一信号导电片2031被第一信号导电穿孔代替,所述第二信号导电片2032被第二信号导电穿孔代替,所述第一接地导电片2033被第一接地导电穿孔代替,所述第二接地导电片2034被第二接地导电穿孔代替。所述电连接器100相应的导电端子至少部分压入所述第一导电穿孔和所述第二导电穿孔中,通过压接(Press-fit)的方式来实现所述导电端子与所述导电穿孔的电性连接。
请结合图3以及图4所示,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路板200还包括贯穿所述电路板上表面201和所述电路板下表面202的若干安装通孔205、以及暴露于所述电路板上表面201的若干接地固定片206。所述接地固定片206围绕设置在所述安装通孔205的周围。所述安装通孔205用以定位所述电连接器100。所述接地固定片206用以与所述电连接器100相接触,以更好地实现接地和/或固定。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地固定片206与所述电连接器100的对应部位焊接,从而在实现接地作用的同时,还能够增加所述电连接器100与所述电路板200的结合力。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若干接地固定片206借助所述电路板200的内部导电路径连成一个整体,以增大接地面积。
请结合图5至图23所示,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壳体、固定于所述壳体的绝缘固定块2以及安装于所述壳体的若干导电端子3。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为导电壳体1。所述导电壳体1为由金属材料制成的金属壳体,以进一步改善屏蔽效果,提高信号传输的质量。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壳体1也可以为在绝缘材料上电镀金属材料而形成的复合壳体,该复合壳体同样能够改善屏蔽效果,提高信号传输的质量。
请结合图14以及图15所示,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壳体1包括基部11以及向前凸出所述基部11的凸出部13。所述基部11设有后端面111、自所述后端面111向前凹陷而成的安装槽112、贯穿所述基部11且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延伸的若干第一端子模组安装槽113、以及贯穿所述基部11且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延伸的若干第二端子模组安装槽123。
所述若干第一端子模组安装槽113沿所述第二方向A2-A2间隔布置。所述基部11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A2-A2间隔布置的若干第一分隔壁114。相邻的两个第一端子模组安装槽113沿所述第二方向A2-A2被对应的第一分隔壁114隔开。如此设置,每一个第一端子模组安装槽113相对独立,从而降低了信号串扰,提高了数据传输的质量。
所述若干第二端子模组安装槽123沿所述第二方向A2-A2间隔布置。所述基部11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A2-A2间隔布置的若干第二分隔壁124。相邻的两个第二端子模组安装槽123沿所述第二方向A2-A2被对应的第二分隔壁124隔开。如此设置,每一个第二端子模组安装槽123相对独立,从而降低了信号串扰,提高了数据传输的质量。
所述凸出部13包括顶壁131以及底壁132。所述收容插槽101至少位于所述顶壁131和所述底壁132之间。所述顶壁131设有上下贯穿所述顶壁131的若干第一填充槽1311,所述若干第一填充槽1311与所述收容插槽101相连通。类似地,所述底壁132设有上下贯穿所述底壁132的若干第二填充槽1321,所述若干第二填充槽1321与所述收容插槽101相连通。此外,所述顶壁131设有上下贯穿所述顶壁131的若干第一端子安装槽1312,所述若干第一端子安装槽1312与所述收容插槽101相连通。类似地,所述底壁132设有上下贯穿所述底壁132的若干第二端子安装槽1322,所述若干第二端子安装槽1322与所述收容插槽101相连通。
请结合图13至图23所示,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固定块2包括第一绝缘固定块21以及第二绝缘固定块22。所述第一绝缘固定块21固定于所述第一填充槽1311中,所述第二绝缘固定块22固定于所述第二填充槽1321中。优选地,为了增大所述第一绝缘固定块21与所述导电壳体1的结合力,所述第一绝缘固定块21二次成型于所述第一填充槽1311中。类似地,为了增大所述第二绝缘固定块22与所述导电壳体1的结合力,所述第二绝缘固定块22二次成型于所述第二填充槽1321中。
所述第一绝缘固定块21设有若干第一狭槽211以及若干第二狭槽212,其中相邻的所述第一狭槽211和所述第二狭槽212形成为一组,且与相应的第一端子模组安装槽113相连通。所述第一绝缘固定块21还设有第一前表面210,所述第一前表面210与所述凸出部13的前端面130共面。
类似地,所述第二绝缘固定块22设有若干第三狭槽221以及若干第四狭槽222,其中相邻的所述第三狭槽221和所述第四狭槽222形成为一组,且与相应的第二端子模组安装槽123相连通。所述第二绝缘固定块22设有第二前表面220,所述第二前表面220与所述凸出部13的前端面130共面。
请结合图18至图20所示,所述若干导电端子3包括若干第一导电端子31以及若干第二导电端子32。每一个第一导电端子31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延伸的第一固定部311、自所述第一固定部311的前端向前延伸的第一接触臂310、自所述第一固定部311的后端向下折弯的第二固定部312、以及自所述第二固定部312的底端延伸的第一安装脚313。所述第一接触臂310设有凸伸入所述收容插槽101中的第一接触部3101,以与所述舌板301的第一信号接触片3041相接触。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安装脚313自所述第二固定部312的底端向后水平延伸,以与所述电路板200的第一信号导电片2031和第二信号导电片2032相接触。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安装脚313与所述电路板200的第一信号导电片2031和第二信号导电片2032可以采用SMT(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的方式进行焊接。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安装脚313也可以设置为垂直于所述电路板200;此时,所述电路板200设有若干穿孔,所述第一安装脚313穿过所述穿孔,以与所述电路板200进行焊接。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安装脚313也可以设置为垂直于所述电路板200;所述第一安装脚313设有鱼眼孔,使其具备一定的弹性;此时,所述电路板200设有若干导电穿孔,所述第一安装脚313可以采用压接(Press-fit)的方式与所述电路板200进行安装。所述第一安装脚313与所述电路板200的安装方式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本发明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若干第一导电端子31分成若干组,每一组第一导电端子31包括第一信号端子S1以及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S1相邻的第二信号端子S2。优选地,每一组第一导电端子31中的所述第一信号端子S1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S2组成差分对(Differential Pair),以改善信号传输速度。
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连接器100还包括固定在每一组第一导电端子31的所述第一信号端子S1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S2上的第一固持块33。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信号端子S1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S2嵌入成型于所述第一固持块33,以形成一个整体式的第一端子模组31a。每一个第一端子模组31a中的所述第一信号端子S1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S2的第一接触部3101分别与所述对接模组300的第一信号接触片3041相抵接。每一个第一端子模组31a中的所述第一信号端子S1的第一安装脚313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端子S2的第一安装脚313分别与所述电路板200的第一信号导电片2031和第二信号导电片2032相接触。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每一个第一端子模组31a中的所述第一信号端子S1的第一安装脚313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端子S2的第一安装脚313分别与所述电路板200的第一信号导电片2031和第二信号导电片2032焊接。
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持块33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S1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S2的第一固定部311上的第一固定块331、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S1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S2的第二固定部312上的第二固定块332。
类似地,每一个第二导电端子32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延伸的第三固定部321、自所述第三固定部321的前端向前延伸的第二接触臂320、自所述第三固定部321的后端向下折弯的第四固定部322、以及自所述第四固定部322的底端延伸的第二安装脚323。所述第二接触臂320设有凸伸入所述收容插槽101中的第二接触部3201,以与所述舌板301的第二信号接触片3051相接触。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安装脚323自所述第四固定部322的底端向前水平延伸,以与所述电路板200的第三信号导电片2041和第四信号导电片2042相接触。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安装脚323与所述电路板200的第三信号导电片2041和第四信号导电片2042可以采用SMT(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的方式进行焊接。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安装脚323也可以设置为垂直于所述电路板200;此时,所述电路板200设有若干穿孔,所述第二安装脚323穿过所述穿孔,以与所述电路板200进行焊接。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安装脚323也可以设置为垂直于所述电路板200;所述第二安装脚323设有鱼眼孔,使其具备一定的弹性;此时,所述电路板200设有若干导电穿孔,所述第二安装脚323可以采用压接(Press-fit)的方式与所述电路板200进行安装。所述第二安装脚323与所述电路板200的安装方式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本发明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若干第二导电端子32分成若干组,每一组第二导电端子32包括第三信号端子S3以及与所述第三信号端子S3相邻的第四信号端子S4。优选地,每一组第二导电端子32中的所述第三信号端子S3和所述第四信号端子S4组成差分对(Differential Pair),以改善信号传输速度。
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连接器100还包括固定在每一组第二导电端子32的所述第三信号端子S3和所述第四信号端子S4上的第二固持块34。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信号端子S3和所述第四信号端子S4嵌入成型于所述第二固持块34,以形成一个整体式的第二端子模组32a。每一个第二端子模组32a中的所述第三信号端子S3和所述第四信号端子S4的第二接触部3201分别与所述对接模组300的第二信号接触片3051相抵接。每一个第二端子模组32a中的所述第三信号端子S3的第二安装脚323以及所述第四信号端子S4的第二安装脚323分别与所述电路板200的第三信号导电片2041和第四信号导电片2042相接触。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每一个第二端子模组32a中的所述第三信号端子S3的第二安装脚323以及所述第四信号端子S4的第二安装脚323分别与所述电路板200的第三信号导电片2041和第四信号导电片2042焊接。
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固持块34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三信号端子S3和所述第四信号端子S4的第三固定部321上的第三固定块341、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三信号端子S3和所述第四信号端子S4的第四固定部322上的第四固定块342。
请结合图1至图23所示,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连接器100还包括安装于所述若干第一端子安装槽1312中的若干第一接地端子41以及安装于所述若干第二端子安装槽1322中的若干第二接地端子42。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接地端子41以及所述第二接地端子42均由金属材料制成。
请结合图21所示,每一个第一接地端子41包括第一基础部410、自所述第一基础部410的一侧向上凸伸的第一弹性臂411以及自所述第一基础部410的另一侧向上凸伸的第二弹性臂412。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基础部410包括第一对接部4101,所述第一对接部4101为所述第一基础部410的下表面。所述第一对接部4101用以与所述舌板301的第一接地接触片3042相接触。
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弹性臂411呈U型,其包括第一弹性部4111、第二弹性部411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弹性部4111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弹性部4112的一端的第一连接部4113,所述第一弹性部4111与所述第二弹性部4112沿所述第二方向A2-A2间隔布置。所述第一弹性部4111与所述第一基础部410沿所述第二方向A2-A2间隔布置。所述第二弹性部4112的自由端设有第一抵接凸起4112a。
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弹性臂412呈U型,其包括第三弹性部4121、第四弹性部4122以及连接所述第三弹性部4121的一端和所述第四弹性部4122的一端的第二连接部4123,所述第三弹性部4121与所述第四弹性部4122沿所述第二方向A2-A2间隔布置。所述第三弹性部4121与所述第一基础部410沿所述第二方向A2-A2间隔布置。所述第四弹性部4122的自由端设有第二抵接凸起4122a。所述第一弹性臂411和所述第二弹性臂412的开口方向相背。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弹性臂411和所述第二弹性臂412对称设置。
类似地,每一个第二接地端子42包括第二基础部420、自所述第二基础部420的一侧向上凸伸的第三弹性臂421以及自所述第二基础部420的另一侧向上凸伸的第四弹性臂422。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基础部420包括第二对接部4201,所述第二对接部4201为所述第二基础部420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对接部4201用以与所述舌板301的第二接地接触片3052相接触。
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弹性臂421呈U型,其包括第五弹性部4211、第六弹性部4212以及连接所述第五弹性部4211的一端和所述第六弹性部4212的一端的第三连接部4213,所述第五弹性部4211与所述第六弹性部4212沿所述第二方向A2-A2间隔布置。所述第五弹性部4211与所述第二基础部420沿所述第二方向A2-A2间隔布置。所述第六弹性部4212的自由端设有第三抵接凸起4212a。
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弹性臂422呈U型,其包括第七弹性部4221、第八弹性部4222以及连接所述第七弹性部4221的一端和所述第八弹性部4222的一端的第四连接部4223,所述第七弹性部4221与所述第八弹性部4222沿所述第二方向A2-A2间隔布置。所述第七弹性部4221与所述第二基础部420沿所述第二方向A2-A2间隔布置。所述第八弹性部4222的自由端设有第四抵接凸起4222a。所述第三弹性臂421和所述第四弹性臂422的开口方向相背。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弹性臂421和所述第四弹性臂422对称设置。
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为了压住所述第一接地端子41和所述第二接地端子42,所述电连接器100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凸出部13的顶壁131上的第一压板61以及固定于所述凸出部13的底壁132上的第二压板62。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压板61以及所述第二压板62均为金属板,将所述若干第一接地端子41和所述若干第二接地端子42分别串联起来,以增大屏蔽面积,改善信号传输的质量。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顶壁131设有第一安装凹槽1313,所述第一压板61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凹槽1313中。所述底壁132设有第二安装凹槽1323,所述第二压板62固定于所述第二安装凹槽1323中。
具体地,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抵接凸起4112a以及所述第二抵接凸起4122a抵接于所述第一压板61的下表面。所述第三抵接凸起4212a以及所述第四抵接凸起4222a抵接于所述第二压板62的上表面。
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所述第一弹性臂411和/或第二弹性臂412能够作为所述第一接地端子41的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能够当所述对接模组300抵接所述第一对接部4101时发生变形,从而使所述第一对接部4101沿所述第二方向A2-A2向上移动。所述第三弹性臂421和/或第四弹性臂422能够作为所述第二接地端子42的第二弹性部。所述第二弹性部能够当所述对接模组300抵接所述第二对接部4201时发生变形,从而使所述第二对接部4201沿所述第二方向A2-A2向下移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接地端子41和所述第二接地端子42具有相同的结构,从而能够实现零件共用,以降低成本。
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压板61以及所述第二压板62均与所述壳体(例如所述导电壳体1)分开制作,即所述第一压板61以及所述第二压板62相较于所述壳体为单独的零件。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压板61和/或所述第二压板62与所述壳体一体成型。
请结合图12以及图13所示,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连接器100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导电壳体1的安装块5。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块5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金属壳体,以改善屏蔽效果,提高信号传输的质量。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块5也可以为在绝缘材料上电镀金属材料而形成的复合壳体。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块5包括底座51以及自所述底座51的中部向上延伸的凸块52、上下贯穿所述底座51的若干第一收容槽522、以及上下贯穿所述底座51的若干第二收容槽532。所述底座51设有顶面511以及底面512,所述凸块52向上凸出于所述底座51的顶面511。所述若干第一收容槽522位于所述凸块52的一侧,所述若干第二收容槽532位于所述凸块52的另一侧。所述底座51还设有将所述若干第一收容槽522隔开的第三分隔壁523以及将所述若干第二收容槽532隔开的第四分隔壁533。所述第一收容槽522用以收容所述第二固定块332并将所述第一导电端子31的第二固定部312架设于所述第一收容槽522中。如此设置,一方面改善了对所述第一导电端子31的屏蔽效果,另一方面避免了因所述第二固定部312与所述安装块5接触而发生短路。
所述第二收容槽532用以收容所述第四固定块342,并将所述第二导电端子32的第四固定部322架设于所述第二收容槽532中。如此设置,一方面改善了对所述第二导电端子32的屏蔽效果,另一方面避免了因所述第四固定部322与所述安装块5接触而发生短路。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51还设有贯穿所述顶面511和所述底面512的若干第一穿孔513以及若干第二穿孔514。每一个第一穿孔513用以让对应的第一端子模组31a中的第一信号端子S1和第二信号端子S2的第一安装脚313穿过。每一个第二穿孔514用以让对应的第二端子模组32a中的第三信号端子S3和第四信号端子S4的第二安装脚323穿过。所述第一安装脚313以及所述第二安装脚323用以安装于所述电路板200上。
请结合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为了改善对所述第一安装脚313以及所述第二安装脚323的屏蔽,所述电连接器100还包括若干第一屏蔽凸条54、若干第二屏蔽凸条55、若干第三屏蔽凸条56以及若干第四屏蔽凸条57。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若干第一屏蔽凸条54、所述若干第二屏蔽凸条55、所述若干第三屏蔽凸条56以及所述若干第四屏蔽凸条57均设于所述安装块5上,且向下凸出于所述底座51的底面512。每一个第一穿孔513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所述第一屏蔽凸条54以及一个所述第二屏蔽凸条55,以对一组第一端子模组31a中的第一信号端子S1和第二信号端子S2的第一安装脚313进行更好的屏蔽,从而改善信号传输的质量。每一个第二穿孔514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所述第三屏蔽凸条56以及一个第四屏蔽凸条57,以对一组第二端子模组32a中的第三信号端子S3和第四信号端子S4的第二安装脚323进行更好的屏蔽,从而改善信号传输的质量。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屏蔽凸条54、所述第二屏蔽凸条55、所述第三屏蔽凸条56以及所述第四屏蔽凸条57均与所述底座51一体成型。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屏蔽凸条54、所述第二屏蔽凸条55、所述第三屏蔽凸条56以及所述第四屏蔽凸条57也可以与所述底座51分开制作,且组装固定于所述底座51。
请结合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屏蔽凸条54与所述第三屏蔽凸条56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间隔布置;所述第二屏蔽凸条55与所述第四屏蔽凸条57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间隔布置。所述第一屏蔽凸条54与所述第三屏蔽凸条56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对齐;所述第二屏蔽凸条55与所述第四屏蔽凸条57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对齐。
所述第一屏蔽凸条54设有第一下安装面541,所述第二屏蔽凸条55设有第二下安装面551,所述第三屏蔽凸条56设有第三下安装面561,所述第四屏蔽凸条57设有第四下安装面571,所述第一安装脚313设有第一下接触面3131,所述第二安装脚323设有第二下接触面3231。为了提高接触的可靠性,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下安装面541、所述第二下安装面551、所述第三下安装面561、所述第四下安装面571、所述第一下接触面3131以及所述第二下接触面3231均共面。
当所述电连接器100安装于所述电路板200上后,所述第一屏蔽凸条54以及所述第二屏蔽凸条55分别与对应的第一接地导电片2033以及第二接地导电片2034相接触;所述第三屏蔽凸条56以及所述第四屏蔽凸条57分别与对应的第三接地导电片2043以及第四接地导电片2044相接触;所述第一端子模组31a的所述第一安装脚313与相应的所述第一信号导电片2031和所述第二信号导电片2032相接触;所述第二端子模组32a的所述第二安装脚323与相应的所述第三信号导电片2041和所述第四信号导电片2042相接触。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屏蔽凸条54以及所述第二屏蔽凸条55分别与对应的第一接地导电片2033以及第二接地导电片2034焊接,所述第三屏蔽凸条56以及所述第四屏蔽凸条57分别与对应的第三接地导电片2043以及第四接地导电片2044焊接。
请结合图12至图15以及图22和图23所示,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连接器100还包括后背板521,所述后背板521安装于所述安装槽112中。所述后背板521遮蔽所述第一导电端子31的第二固定部312以及所述第二导电端子32的第四固定部322,以形成与外界的屏蔽隔离。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后背板521为由金属材料制成的金属壳体,以进一步改善屏蔽效果,提高信号传输的质量。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后背板521也可以为在绝缘材料上电镀金属材料而形成的复合壳体,该复合壳体同样能够改善屏蔽效果,提高信号传输的质量。请结合图1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后背板521与所述安装块5为分开设置的两个零件。
组装所述电连接器100时,首先,将所述第一绝缘固定块21固定于所述第一填充槽1311中,将所述第二绝缘固定块22固定于所述第二填充槽1321中。
然后,将所述第一端子模组31a和所述第二端子模组32a沿着所述第一方向A1-A1从后向前安装于对应的第一端子模组安装槽113和第二端子模组安装槽123中。此时,所述第一固定块331卡持在对应的第一端子模组安装槽113中,使所述第一导电端子31的第一固定部311架设于所述第一端子模组安装槽113中,以避免因与所述导电壳体1相接触而发生短路。所述第一信号端子S1的第一接触臂310至少部分延伸入所述第一绝缘固定块21的第一狭槽211中。所述第二信号端子S2的第一接触臂310至少部分延伸入所述第一绝缘固定块21的第二狭槽212中。类似地,所述第三固定块341卡持在对应的第二端子模组安装槽123中,使所述第二导电端子32的第三固定部321架设于所述第二端子模组安装槽123中,以避免因与所述导电壳体1相接触而发生短路。所述第三信号端子S3的第二接触臂320至少部分延伸入所述第二绝缘固定块22的第三狭槽221中。所述第四信号端子S4的第二接触臂320至少部分延伸入所述第二绝缘固定块22的第四狭槽222中。
然后,将所述若干第一接地端子41以及所述若干第二接地端子42安装于相应的若干第一端子安装槽1312中以及若干第二端子安装槽1322中。
然后,将所述第一压板61以及所述第二压板62固定于相应的顶壁131以及底壁132上。
然后,将所述安装块5安装于所述导电壳体1上。所述第一导电端子31的第二固定部312分别对应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槽522中。所述第二导电端子32的第四固定部322分别对应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槽532中。所述第一收容槽522是由所述安装块5的若干壁部围成的环绕槽,且相邻的所述第一收容槽522相互隔开,因此能够对所述第一导电端子31的第二固定部312进行更好的屏蔽。所述第二收容槽532是由所述安装块5的若干壁部围成的环绕槽,且相邻的所述第二收容槽532相互隔开,因此能够对所述第二导电端子32的第四固定部322进行更好的屏蔽。当所述安装块5安装到位后,所述安装块5与所述若干第一分隔壁114的后端以及所述若干第二分隔壁124的后端相接触,从而有利于进一步地改善屏蔽效果。
然后,将所述后背板521安装于所述安装槽112中。
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以上组装方式中的步骤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整顺序,本发明对此不再赘述。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对本发明的理解应该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为基础,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配置成沿第一方向(A1-A1)至少部分收容对接模组(300)的收容插槽(101)、与所述收容插槽(101)相连通的第一端子模组安装槽(113)以及与所述收容插槽(101)相连通的第二端子模组安装槽(123);
第一端子模组(31a),所述第一端子模组(31a)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一端子模组安装槽(113)中,所述第一端子模组(31a)设有第一导电端子(31),所述第一导电端子(31)包括第一固定部(311)以及与所述第一固定部(311)相连的第二固定部(312);
第二端子模组(32a),所述第二端子模组(32a)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二端子模组安装槽(123)中,所述第二端子模组(32a)包括第二导电端子(32),所述第二导电端子(32)包括第三固定部(321)以及与所述第三固定部(321)相连的第四固定部(322);以及
安装块(5),所述安装块(5)安装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安装块(5)包括底座(51)以及凸出所述底座(51)的凸块(52),所述底座(51)包括位于所述凸块(52)的一侧且贯穿所述底座(51)的第一收容槽(522),所述底座(51)还包括位于所述凸块(52)的另一侧且贯穿所述底座(51)的第二收容槽(532);
其中,所述第一固定部(311)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端子模组安装槽(113)中,所述第二固定部(312)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收容槽(522)中;所述第三固定部(321)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端子模组安装槽(123)中,所述第四固定部(322)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收容槽(532)中;所述凸块(52)位于所述第二固定部(312)和所述第四固定部(322)之间;
所述安装块(5)为金属壳体或者为在绝缘材料上电镀金属材料而形成的复合壳体,所述第一导电端子(31)以及所述第二导电端子(32)均与所述安装块(5)不相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模组(31a)的第一导电端子(31)为两个且分别为第一信号端子(S1)和第二信号端子(S2),所述第一端子模组(31a)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信号端子(S1)的第一固定部(311)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端子(S2)的第一固定部(311)上的第一固定块(331);所述第一端子模组(31a)还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信号端子(S1)的第二固定部(312)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端子(S2)的第二固定部(312)上的第二固定块(332);所述第一固定块(331)收容于所述第一端子模组安装槽(113)中,使所述第一信号端子(S1)的第一固定部(311)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端子(S2)的第一固定部(311)不与所述壳体相接触;所述第二固定块(332)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槽(522)中,使所述第一信号端子(S1)的第二固定部(312)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端子(S2)的第二固定部(312)不与所述安装块(5)相接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模组(32a)的第二导电端子(32)为两个且分别为第三信号端子(S3)和第四信号端子(S4),所述第二端子模组(32a)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三信号端子(S3)的第三固定部(321)以及所述第四信号端子(S4)的第三固定部(321)上的第三固定块(341);所述第二端子模组(32a)还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三信号端子(S3)的第四固定部(322)以及所述第四信号端子(S4)的第四固定部(322)上的第四固定块(342);所述第三固定块(341)收容于所述第二端子模组安装槽(123)中,使所述第三信号端子(S3)的第三固定部(321)以及所述第四信号端子(S4)的第三固定部(321)不与所述壳体相接触;所述第四固定块(342)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槽(532)中,使所述第三信号端子(S3)的第四固定部(322)以及所述第四信号端子(S4)的第四固定部(322)不与所述安装块(5)相接触。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模组(31a)为若干个且沿第二方向(A2-A2)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方向(A2-A2)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A1-A1);所述第一收容槽(522)为若干个且沿所述第二方向(A2-A2)间隔设置;每一个第一端子模组(31a)至少部分安装于对应的一个第一收容槽(522)中;所述底座(51)设有将相邻的两个第一收容槽(522)分隔开的第三分隔壁(523)。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模组(32a)为若干个且沿第二方向(A2-A2)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方向(A2-A2)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A1-A1);所述第二收容槽(532)为若干个且沿所述第二方向(A2-A2)间隔设置;每一个第二端子模组(32a)至少部分安装于对应的一个第二收容槽(532)中;所述底座(51)设有将相邻的两个第二收容槽(532)分隔开的第四分隔壁(533)。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导电壳体(1);
导电壳体(1)为金属壳体;或者
所述导电壳体(1)为在绝缘材料上电镀金属材料而形成的复合壳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模组安装槽(113)为若干个且沿第二方向(A2-A2)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方向(A2-A2)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A1-A1);
所述第一端子模组(31a)为若干个且沿所述第二方向(A2-A2)间隔设置;每一个第一端子模组(31a)至少部分安装于对应的一个第一端子模组安装槽(113)中;所述导电壳体(1)设有将相邻的两个第一端子模组安装槽(113)分隔开的第一分隔壁(114)。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模组安装槽(123)为若干个且沿第二方向(A2-A2)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方向(A2-A2)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A1-A1);
所述第二端子模组(32a)为若干个且沿所述第二方向(A2-A2)间隔设置;每一个第二端子模组(32a)至少部分安装于对应的一个第二端子模组安装槽(123)中;所述导电壳体(1)设有将相邻的两个第二端子模组安装槽(123)分隔开的第二分隔壁(124)。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后端的后背板(521),所述后背板(521)遮蔽所述第一导电端子(31)的第二固定部(312)。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背板(521)与所述安装块(5)一体成型;或者
所述后背板(521)与所述安装块(5)为分开设置的两个零件。
CN202311286913.XA 2023-09-28 2023-09-28 电连接器 Active CN1173177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86913.XA CN117317712B (zh) 2023-09-28 2023-09-28 电连接器
US18/530,868 US20250112416A1 (en) 2023-09-28 2023-12-06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shielding of conductive terminal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86913.XA CN117317712B (zh) 2023-09-28 2023-09-28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17712A CN117317712A (zh) 2023-12-29
CN117317712B true CN117317712B (zh) 2024-05-31

Family

ID=892879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86913.XA Active CN117317712B (zh) 2023-09-28 2023-09-28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250112416A1 (zh)
CN (1) CN117317712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53088A (zh) * 2007-12-05 2009-06-10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3326218U (zh) * 2013-05-11 2013-12-04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堆叠电连接器
CN111864476A (zh) * 2020-06-19 2020-10-30 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 背板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374433Y (zh) * 2009-01-22 2009-12-30 上海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TWM383852U (en) * 2009-07-13 2010-07-01 Speedtech Corp An improvement of the universal serial bus connector
CN112072403B (zh) * 2020-08-11 2022-09-02 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53088A (zh) * 2007-12-05 2009-06-10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3326218U (zh) * 2013-05-11 2013-12-04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堆叠电连接器
CN111864476A (zh) * 2020-06-19 2020-10-30 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 背板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17712A (zh) 2023-12-29
US20250112416A1 (en) 2025-04-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981590U (zh) 电连接器
CN117317712B (zh) 电连接器
CN117317644B (zh) 电连接器
CN117317713B (zh) 电连接器
CN117317714B (zh) 电连接器
CN117317715B (zh) 电连接器
CN117317711B (zh) 电连接器
CN117320258B (zh) 电路板以及连接器组件
CN220986462U (zh) 电连接器
CN117293606B (zh) 电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CN117220067B (zh) 电连接器
CN220673019U (zh) 电连接器
US20250112421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shielding structure for conductive terminal
CN117199938A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