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7209094A - 一种印染废水处理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印染废水处理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09094A
CN117209094A CN202311296134.8A CN202311296134A CN117209094A CN 117209094 A CN117209094 A CN 117209094A CN 202311296134 A CN202311296134 A CN 202311296134A CN 117209094 A CN117209094 A CN 1172090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stewater
treatment
tank
sludge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9613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占鳌
方渝超
王华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ji Lanx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ji Lanx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ji Lanx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ji Lanx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29613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09094A/zh
Publication of CN1172090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090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50/00Technologi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uel of non-fossil origin
    • Y02E50/30Fuel from waste, e.g. synthetic alcohol or diesel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 Physical Water Treat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印染废水处理工艺,包括以下工艺步骤:废水收集,将印染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收集混合;废水调节,将混合废水进行PH值中和调节;气浮絮凝,混合废水添加气浮絮凝剂,获得气浮废水,将上浮的淤泥输送到淤泥池收集;泥水分离,将气浮废水在分离池进行沉淀和过滤;厌氧处理,将去泥废水在厌氧池中,添加厌氧菌剂,获得厌氧处理废水;好氧处理,将厌氧处理废水在曝气池中曝气增氧;沉淀絮凝处理,将好氧处理废水中添加沉淀絮凝剂后得沉淀废水,淤泥外送收集;臭氧处理,将上清液在臭氧池中与臭氧气体接触反应,获得上清水;砂滤处理,将上清水在砂滤池中砂滤,获得的中水,送入回用池中。本申请具有对印染废水更好处理效果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印染废水处理工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废水处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印染废水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印染废水是加工棉、麻、纤维及混纺产品为主的在印染加工中生成并排放的废水,印染行业的生产用水量非常大,而且80-90%的生产用水成为了印染废水。印染废水中除了酸和碱外,使用的各种染料和化学浆会让废水中产生大量难以生物降解且生物降解性差的有机材料,而且印染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含量高、碱性大、化工杂质多、含色素等,属于一种较难污水处理的工业废水,在各种印染废水实际处理中,印染废水中含有染料、浆料、助剂、油剂、酸碱、纤维杂质、砂类物质、无机盐等。
印染废水处理的现有技术或印染行业现有配置实施的处理方法和处理工艺流程中,基本上是采用大一统的多工艺集合方式,印染废水在单个节拍的工艺处理实施时,或者印染废水在单个节拍的处理池中,实施多种方式同时进行或分时间段进行,类似方式处理后的印染废水,基本上很难实现使印染废水中既含的污染杂质达到可回收再利用的工业中水的指标,
如申请公告号为CN111943447B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其公开了一种印染废水的处理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收集废水,即将印染过程中不同工序产生的印染废水统一收集至调节池中进行混合,获得混合废水;S2、气浮絮凝,即将步骤S1中的混合废水输送到气浮池中,添加气浮絮凝剂后得气浮废水,将上浮的淤泥输送到淤泥池中;S3、生化处理,即将步骤S2中的气浮废水输送到生化处理池内进行生化处理,得到生化处理废水;S4、沉淀絮凝,即将步骤S3中的生化处理废水输送到沉淀池中,添加沉淀絮凝剂后得沉淀废水,将下沉的淤泥输送至淤泥池中;S5、后处理,即取步骤S4中的沉淀废水,进行后处理即得后处理废水。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通过集合处理的S3、生化处理来实现印染废水厌氧处理、好氧处理、臭氧处理,在实施中很难完全满足印染废水中的不同属性的杂质,并不能取得很好的处理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印染废水处理工艺,包括以下工艺步骤:S1、废水收集,将印染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统一收集至调节池中,获得混合废水;S2、废水调节,将混合废水进行PH值中和调节,获得PH值中和的废水;S3、气浮絮凝,将混合废水输送到气浮池中,添加气浮絮凝剂,获得气浮废水,将上浮的淤泥输送到淤泥池中进行淤泥收集;S4、泥水分离,将气浮废水输送到泥水分离池中进行沉淀和过滤,获得去泥废水;S5、厌氧处理,将去泥废水输送到厌氧池中,添加厌氧菌剂,获得厌氧处理废水;S6、好氧处理,将厌氧处理废水输送到曝气池中曝气增氧,获得好氧处理废水;S7、沉淀絮凝处理,将好氧处理废水输送到沉淀池中,添加沉淀絮凝剂后得沉淀废水,将下沉的淤泥输送至淤泥池收集;S8、臭氧处理,将上清液在臭氧池中,与臭氧气体接触反应,获得上清水;S9、砂滤处理,将上清水输送到砂滤池中,采用砂滤处理系统砂滤,获得可回用的中水,并送入回用池中。本申请具有对印染废水更好处理效果的优点。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印染废水处理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印染废水处理工艺,具体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S1、废水收集,印染过程中不同工序产生的印染废水统一收集至调节池中进行混合,获得混合废水;
S2、废水调节,将调节池中所述步骤S1中的混合废水进行PH值中和调节,获得PH值酸碱度中和的废水;
将调节池中的混合废水进行混合和稀释,获得浓度降低的废水;
将调节池中的混合废水氧化还原调节,将印染废水中的污染物转化为简单的化合物,并把印染废水中的染料进行去除;
S3、气浮絮凝,将所述步骤S2中调节后混合废水输送到气浮池中,添加气浮絮凝剂,使气浮絮凝剂与混合废水混合;
注入空气产生气泡,气泡与絮凝后的悬浮物和浮游物发生接触,并将其带到液面上,后获得气浮淤泥,将上浮的淤泥输送到淤泥池中进行淤泥收集;
S4、泥水分离,将所述步骤S3中气浮废水输送到泥水分离池中进行沉淀和过滤,获得去泥废水;
固液分离后的气浮废水中分离的悬浮物和颗粒物,得到的原污泥。通过沉淀、过滤、离心的物理方法收集并隔离;
S5、厌氧处理,将所述步骤S4中的去泥废水输送到厌氧池中,添加厌氧菌剂,使去泥废水进行厌氧处理,获得厌氧处理废水;
厌氧菌剂分解有机物质产生的气体通过外接的管路收集、排出;
厌氧菌剂分解有机物质产生的溶解物、沉淀物管路输送入述步骤S4中去泥废水输送到厌氧池的输送管中;
S6、好氧处理,将所述步骤S5中的厌氧处理废水输送到曝气池中;
曝气池中设曝气机,所述曝气机通过把厌氧处理废水搅拌和曝气的方式,使厌氧处理废水持续产生气泡并持续吸收氧气;
曝气池中添加好氧菌剂,使厌氧处理废水进行好氧处理,获得好氧处理废水;
S7、沉淀絮凝处理,将所述步骤S6中的好氧处理废水输送到沉淀池中;
即将所述步骤S6中的好氧处理废水输送到沉淀池中,添加沉淀絮凝剂后得沉淀废水,将下沉的淤泥输送至淤泥池中,把淤泥收集;
S8、臭氧处理,将所述步骤S7中的沉淀絮凝处理后获得的上清液输送到臭氧池中;
臭氧发生器生成的臭氧气体可以通过输送系统输送到臭氧池中;
臭氧气体与臭氧池中待处理的上清液进行接触反应;
臭氧处理后,臭氧池中产生的沉淀物、氧化产物通过臭氧池底部的沉淀槽进行沉淀,并通过物理沉淀、过滤、离心等固液分离,臭氧池内获得上清水;
S9、砂滤处理,将所述步骤S8中的臭氧处理后获得的上清水输送到砂滤池中;
所述砂滤池内设砂滤处理系统;
所述砂滤池的砂滤处理系统下端设储水仓,上清水经过砂滤后获得中水流入储水仓汇集,所述储水仓外接管路连通回用池;
S10、中水回用,所述步骤S9中的中水在回用池中收集以备中水回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印染过程中不同工序的废水收集混合后进行酸碱度中和调节处理,后采用气浮絮凝的方式,使小气泡作为载体吸附印染废水中絮凝处的污染杂质并上浮,实现了初期处理,后逐级实行泥水分离、厌氧处理、好氧处理、沉淀絮凝处理、臭氧处理、砂滤处理,逐级的废水处理阶段性将气浮废水在分离池进行沉淀和过滤,把废水中的有机物质通过厌氧微生物降解,降解后的有机物质通过好氧微生物在好氧环境中进行代谢和降解,将有机物质转化为二氧化碳、水及生的物质,臭氧高效的氧化能力、广谱的应用范围,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异色物质和微生物等,改善废水的水质和环境影响,后送砂滤池中砂滤,获得的中水,送入回用池中,采用在对应单段污水中所含的杂质种群的定点处理方式,减法方式,单步骤对应单段落污水的对应处理,使处理后的回用中水各指标均能符合回用会排放要求。
可选的,所述步骤步骤S4中的泥水分离池内设气浮废水沉淀仓、固液分离的过滤装置、离心工作的脱水装置、原污泥隔离仓、去泥废水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重力作用,将悬浮在废水中的固体颗粒沉降到底部,从而实现泥水分离。这可以通过在废水中添加沉淀剂来加速沉淀过程。常用的沉淀剂包括聚合铁、聚合铝等。一旦固体颗粒沉淀到底部,可以使用各种方法将上清液和泥层分离;也可以采用过滤介质,实现将废水中的固体颗粒截留下来,使水通过,实现泥水分离。
可选的,所述步骤S5中的厌氧池是密闭的容器,所述厌氧池通过接口与厌氧菌剂投入装置连通;
所述厌氧菌剂包括甲烷细菌、假单胞菌、乳酸菌、酵母菌、反硝化杆菌中的一种、若干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去泥废水适宜的厌氧环境中,厌氧微生物分解去泥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将其转化为溶解物和沉淀物,有产生的甲烷或二氧化碳通过专用管道外排或收集,有效的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也能产生甲烷等可再生能源以及较低的消耗。
可选的,所述步骤S6中的曝气池为开放式容器,曝气池内设若干台曝气机,所述曝气机位于曝气池内厌氧处理废水的液面,所述曝气机的搅拌桨叶位于厌氧处理废水的液面下;
所述曝气池中添加使用的好氧菌剂包括好氧细菌剂、好氧真菌剂、生物膜菌剂和复合菌剂;
所述好氧细菌剂包括亚硝酸氧化细菌、硝酸氧化细菌、硝化细菌;芽孢杆菌、酵母菌、微球菌、亚硝化单胞菌、硝化杆菌、假单胞菌、不动杆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曝气机使厌氧处理后的废水在曝气充氧和搅拌的条件下,提供充足的氧气和悬浮条件,曝气通过空气的喷吹和扩散,供给好氧菌剂、好氧微生物呼吸,并进行生物降解和氧化反应,将污水中预留的有机物质转化为比较简单的化合物,达到净化的功能,处理效果稳定、处理时间相对较短、操作相对简单。
可选的,所述步骤S7中的沉淀池添加使用的沉淀絮凝剂包括无机絮凝剂、有机絮凝剂、有机无机复合絮凝剂中的一种、若干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沉淀絮凝剂的加入,沉淀絮凝剂与废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发生作用,形成较大的絮凝体。絮凝体可以通过包括吸附、聚集和桥接等物理作用来形成,将细小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聚集成较大的团块,以便后续的沉淀,经过混凝和絮凝后,废水中的絮凝体变得更大和更重,有足够的质量使其沉降。
清和固液分离:在沉淀过程后,沉淀到底部的絮凝体形成了澄清的上清液。上清液可以通过上部的溢流槽或出水口进行收集。固液分离可以采用物理方法,如沉淀、过滤或离心等进行。通过固液分离,可以将废水中的悬浮物与上清液分离,以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
可选的,所述步骤S8中的臭氧池的臭氧输入管路与外部的臭氧发生器连通,输入臭氧池的臭氧气体与待处理的废水进行接触反应,接触方式包括气泡曝气、气体扩散、喷淋接触方式,臭氧与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发生氧化反应,使有机物质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臭氧与废水充分混合。在接触过程中,臭氧与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发生氧化反应,使其分解为较简单的化合物,
可选的,所述步骤S9中的砂滤池内铺设砂滤处理系统,所述砂滤处理系统中的砂床由不同粒径的砂料层构成,根据上清水的进入方向依次设置粗砂、中砂和细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从砂床的顶部均匀进入,经过砂料层的渗透和过滤作用,被滤清,在通过砂床时,悬浮物、胶体、微生物等会被砂层中的各种机理去除,如沉淀、吸附、截留等。
可选的,所述步骤S3中是用的气浮絮凝剂是无机物,包括聚合氯化铝、铁盐或铝盐;
每1000份水,0.4-3.5份聚合氯化铝;
每1000份水,0.4-5.5份铁盐或铝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入废水中的聚合氯化铝铁能够水解成多核聚合羟基络离子,并与废水中的悬浮胶体发生电中和、吸附、卷扫作用,絮凝物并上浮,
此外,由于气浮絮凝剂中还加入了铁盐或铝盐,能够与废水中的磷、氨氮形成鸟粪石,也可以使水脱色,从而大大降低后续处理时的处理压力。
可选的,所述步骤S7中的沉淀絮凝处理添加沉淀絮凝剂包括聚合氯化铝(PAC)、硫酸铝;
每1000份水,0.4-3.5份聚合氯化铝(PAC);
每1000份水,0.5-4份聚合氯化铁(PCl);
每1000份水,150-200份硫酸铝。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有效的凝聚悬浮物和胶状物质的凝聚和沉淀,并且去除废水中的色度,些沉淀絮凝剂在水处理和废水处理中起到凝聚、聚集悬浮物和胶体颗粒的作用,形成较大的团聚体,使其易于沉淀和分离,实现水质的净化和固液分离。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综合处理效果:本申请通过一系列工艺步骤,对印染废水进行综合处理,包括调节废水的酸碱度、氧化还原调节、气浮絮凝、泥水分离、厌氧处理、好氧处理、沉淀絮凝处理、臭氧处理、砂滤处理等。这种综合处理方式能够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和染料,达到较高的处理效果。
2.废水资源化回用:本申请引入了中水回用的步骤,将经过处理的上清水收集并储存于回用池中,以备再次利用。这种资源化回用的方式可以减少对自然水资源的需求,节约水资源的同时还能降低废水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3.淤泥处理和利用:本申请在泥水分离过程中,通过设立气浮废水沉淀仓、固液分离的过滤装置、离心工作的脱水装置、原污泥隔离仓和去泥废水仓等设施,对分离的污泥进行处理和收集。这种处理方式可以有效地处理和减少产生的污泥,并为污泥的后续处理和利用提供了便利。
4.使用多种菌剂和絮凝剂:本申请中使用了不同种类的菌剂和絮凝剂,包括厌氧菌剂、好氧菌剂和沉淀絮凝剂。这些菌剂和絮凝剂的使用可以加速废水中有机物的降解和污染物的去除,提高处理效率和水质净化效果。
5.气泡曝气和臭氧处理:本申请在好氧处理和臭氧处理步骤中,引入气泡曝气和臭氧气体接触反应的方式。这种处理方式能够增加气液界面的接触面积,促进氧气的溶解和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提高废水的净化效果。
本申请印染废水处理方法通过综合处理、资源化回用、污泥处理和利用、使用多种菌剂和絮凝剂,以及气泡曝气和臭氧处理等技术手段,具有较高的处理效果和环境友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实施例1的废水处理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的实施例1的废水处理方法的硬件连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中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印染废水处理工艺,具体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S1、废水收集,印染过程中不同工序产生的印染废水统一收集至调节池中进行混合,获得混合废水;
S2、废水调节,将调节池中所述步骤S1中的混合废水进行PH值中和调节,获得PH值酸碱度中和的废水;
将调节池中的混合废水进行混合和稀释,获得浓度降低的废水;
将调节池中的混合废水氧化还原调节,将印染废水中的污染物转化为简单的化合物,并把印染废水中的染料进行去除;
S3、气浮絮凝,将步骤S2中调节后混合废水输送到气浮池中,添加气浮絮凝剂,使气浮絮凝剂与混合废水混合;
注入空气产生气泡,气泡与絮凝后的悬浮物和浮游物发生接触,并将其带到液面上,后获得气浮淤泥,将上浮的淤泥输送到淤泥池中进行淤泥收集;
S4、泥水分离,将所述步骤S3中气浮废水输送到泥水分离池中进行沉淀和过滤,获得去泥废水;
固液分离后的气浮废水中分离的悬浮物和颗粒物,得到的原污泥。通过沉淀、过滤、离心的物理方法收集并隔离;
S5、厌氧处理,将所述步骤S4中的去泥废水输送到厌氧池中,添加厌氧菌剂,使去泥废水进行厌氧处理,获得厌氧处理废水;
厌氧菌剂分解有机物质产生的气体通过外接的管路收集、排出;
厌氧菌剂分解有机物质产生的溶解物、沉淀物管路输送入步骤S4中去泥废水输送到厌氧池的输送管中;
S6、好氧处理,将所述步骤S5中的厌氧处理废水输送到曝气池中;
曝气池中设曝气机,所述曝气机通过把厌氧处理废水搅拌和曝气的方式,使厌氧处理废水持续产生气泡并持续吸收氧气;
曝气池中添加好氧菌剂,使厌氧处理废水进行好氧处理,获得好氧处理废水;
S7、沉淀絮凝处理,将所述步骤S5中的好氧处理废水输送到沉淀池中;
即将所述步骤S6中的好氧处理废水输送到沉淀池中,添加沉淀絮凝剂后得沉淀废水,将下沉的淤泥输送至淤泥池中,把淤泥收集;
S8、臭氧处理,将所述步骤S7中的沉淀絮凝处理后获得的上清液输送到臭氧池中;
臭氧发生器生成的臭氧气体可以通过输送系统输送到臭氧池中;
臭氧气体与臭氧池中待处理的上清液进行接触反应;
臭氧处理后,臭氧池中产生的沉淀物、氧化产物通过臭氧池底部的沉淀槽进行沉淀,并通过物理沉淀、过滤、离心等固液分离,臭氧池内获得上清水;
S9、砂滤处理,将所述步骤S8中的臭氧处理后获得的上清水输送到砂滤池中;
所述砂滤池内设砂滤处理系统;
所述砂滤池的砂滤处理系统下端设储水仓,上清水经过砂滤后获得中水流入储水仓汇集,所述储水仓外接管路连通回用池;
S10、中水回用,所述步骤S9中的中水在回用池中收集以备中水回用。
本申请的通过综合处理、资源化回用、污泥处理和利用、使用多种菌剂和絮凝剂,以及气泡曝气和臭氧处理等技术手段,对应污水内含的杂质种群和类别,具有较高的处理效果和环境友好性。
实施例二
参照图1的废水调节,根据印染废水的性质,采用的调节方式包括pH值中和调节、混合和稀释和氧化还原调节,调节耗材输入装作与调节池连接;
氧化还原调节;将调节池中的混合废水进行pH值中和调节,以实现酸碱度的中和,添加酸性或碱性物质来调整废水的pH值,使其接近中性范围,通常为pH6-9,通过中和处理,可以提高后续处理步骤的效果,并确保废水不会对环境造成进一步的损害;
混合和稀释:在调节池中,混合废水经过混合和稀释处理,将废水中的污染物均匀混合,并通过加入一定量的清水来稀释废水的浓度,混合和稀释有助于提高废水处理的均一性和处理效率,并减少对后续处理单元的负荷;
氧化还原调节:在调节池中,对混合废水进行氧化还原调节,将印染废水中的污染物转化为较简单的化合物,从而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氧化还原调节使用氧化剂或还原剂来引发化学反应,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分解或转化为较低毒性的化合物,并还可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染料,以提高废水的水质;
废水调节步骤的目的是在印染废水处理过程中净化废水,使其更加符合环境排放标准或可再利用的要求,这些处理步骤是整个印染废水处理系统中的前期处理步骤,为后续的处理单元提供更好的废水质量,以便进行更彻底的处理和净化。
实施例三
参照图2中的气浮池由玻璃钢、不锈钢等耐腐蚀的材料制成,确保能够承受废水的化学性质和操作条件,连通调节池的进水口位置和结构需考虑废水的均匀分布和流动设置,以便实现有效的絮凝和分离,气浮池设有混合与调节装置、混合与絮凝区、浮渣收集系统;
混合与调节装置可以通过搅拌器、喷淋系统后反应槽,使废水气浮处理之前达到最佳处理条件;
混合与絮凝区:在气浮絮凝池中,废水与注入的气泡进行混合和絮凝。这个区域通常是通过机械搅拌或气泡分散系统实现的,以确保气泡与废水中的悬浮物和污染物充分接触和作用;
浮渣收集系统随着絮凝体的形成,絮凝体会聚集成较大的团块并上升到液面形成浮渣,浮渣收集系统包括刮板、倾斜板或链条收集器等装置,用于将浮渣从液面上刮除并收集气浮池上端位置外接的出泥管输出进入淤泥池;
参照图2中的步骤S3的气浮絮凝时,气体注入系统:气浮絮凝池需要注入气体(通常是空气)以形成微小气泡。气体注入系统通常包括气体喷嘴、气泡发生器或气体分散系统,用于将气体均匀地分布在废水中
参照图1中的步骤S3、气浮絮凝,实施中,将步骤S2中调节后混合废水输送到气浮池中,添加气浮絮凝剂,使气浮絮凝剂与混合废水混合;
注入空气产生气泡,气泡与絮凝后的悬浮物和浮游物发生接触,气泡与絮凝体接触:由于气泡的浮力和附着性质,它们会与废水中的悬浮物、悬浮颗粒和污染物发生相互作用。气泡会附着在悬浮物上,并使其浮升到液面上形成絮凝体。随着絮凝体的增长,它们会聚集成较大的团块,形成浮渣,并将其带到液面上,后获得气浮淤泥,将上浮的淤泥输送到淤泥池中进行淤泥收集。
实施例四
参照图2中的泥水分离池,主要部分是容纳污泥和水的池体,通常由耐腐蚀的材料制成,内含污泥收集系统和污泥排出装置,在泥水分离池中,气浮絮凝后的污泥会沉积到池底,污泥收集系统包括污泥坑或污泥斗,用于收集和存储污泥,污泥收集系统通常包括搅拌装置或刮泥器,用于促进污泥的沉积和集中;
污泥排出装置:为了及时清除积累的污泥,泥水分离池中设置有污泥排出装置。这可以是污泥泵、螺旋输送机或其他类型的污泥输送装置,用于将污泥从池底排出;
泥水分离池设置有溢流口,用于控制水位和流量。过量的水通过溢流口排出系统,以保持池内的水位稳定。
实施例五
参照图2中,进行步骤S5、厌氧处理的厌氧池,是一个密闭的容器,用于提供无氧环境以促进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厌氧池通常由混凝土或玻璃钢等耐腐蚀材料制成,并具有一定的保温性能,池体内部通常设置有搅拌装置,以促进废水与微生物的接触和混合,将所述步骤S4中的去泥废水输送到厌氧池中,添加厌氧菌剂,使去泥废水进行厌氧处理,获得厌氧处理废水;
参照图1中厌氧处理的步骤S5的厌氧处理,为了促进废水的降解,通常需要向厌氧池中投加适当的微生物接种物。这些接种物可以是特定的厌氧菌群或复合菌剂,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微生物接种通常在进水系统中加入,并通过搅拌装置均匀分布到厌氧池中,废水与微生物接触并进行混合反应,厌氧菌在无氧条件下分解有机物,产生甲烷等可燃气体和水,混合过程中搅拌装置的运行可保持池内废水的均匀分布,促进微生物与废水的接触,
厌氧菌剂分解有机物质产生的气体通过外接的管路收集、排出;厌氧菌剂分解有机物质产生的溶解物、沉淀物管路输送入步骤S4中去泥废水输送到厌氧池的输送管中;
在厌氧池中产生的污泥需要进行处理。通常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内循环,通过回流部分产生的污泥回流到厌氧池,增加污泥的降解能力,并保持良好的微生物活性;另一种是污泥脱水,通过离心机、压滤机对污泥进行脱水处理,减少含水率,方便后续处理和处置。
经过厌氧处理后,废水在厌氧池中产生较低浓度的有机污染物和产物。出水系统用于将处理后的水从厌氧池中排出,进一步进行后续好氧处理。
实施例六
参照图2中好氧处理的步骤S6的曝气池,曝气池为开放式容器,曝气池内设若干台曝气机,曝气机位于曝气池内厌氧处理废水的液面,曝气机的搅拌桨叶位于厌氧处理废水的液面下;
曝气池中添加使用的好氧菌剂包括好氧细菌剂、好氧真菌剂、生物膜菌剂和复合菌剂,利用曝气机使厌氧处理后的废水在曝气充氧和搅拌的条件下,提供充足的氧气和悬浮条件,曝气通过空气的喷吹和扩散,供给好氧菌剂、好氧微生物呼吸,并进行生物降解和氧化反应,将污水中预留的有机物质转化为比较简单的化合物,达到净化的功能,处理效果稳定、处理时间相对较短、操作相对简单。
实施例七
参照图2中执行步骤S7废水沉淀絮凝处理的沉淀池,沉淀絮凝剂的加入,沉淀絮凝剂与沉淀池中的废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发生作用,形成较大的絮凝体。絮凝体可以通过包括吸附、聚集和桥接等物理作用来形成,将细小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聚集成较大的团块,以便后续的沉淀,经过混凝和絮凝后,废水中的絮凝体变得更大和更重,有足够的质量使其沉降,下沉的淤泥输送至淤泥池中,把淤泥收集。
实施例八
参照图2、图1中执行废水步骤S8臭氧处理处理的臭氧池内,外部臭氧发生器生成的臭氧气体可以通过输送系统输送到臭氧池中,臭氧气体与臭氧池中待处理的上清液进行接触反应,可以有效去除有机污染物、颜色和臭味,
臭氧处理的效果与反应时间密切相关,较长的反应时间可以提供更多的时间让臭氧与废水中的污染物反应,从而增加处理效果,反应时间的控制通常通过调节臭氧气体的进入速率和混合与接触装置的设计来实现,臭氧在与有机污染物接触时,会发生氧化降解反应,将有机物分解成较小的无害物质。臭氧处理可以有效地去除印染废水中的染料、有机溶剂和其他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
臭氧处理后,臭氧池中产生的沉淀物、氧化产物通过臭氧池底部的沉淀槽进行沉淀,并通过物理沉淀、过滤、离心等固液分离,臭氧池内获得上清水;
经过臭氧处理后,处理后的获得的上清水经过出水系统排出,送入砂滤池内。
实施例九
参照图2中执行废水步骤S9、砂滤处理的砂滤池内设砂滤处理系统,砂滤处理系统下端设储水仓,上清水经过砂滤后获得中水流入储水仓汇集,储水仓外接管路连通回用池;
砂滤池是一个具有多层过滤介质的容器,通常由混凝土或玻璃钢制成,砂滤池的上部通常设有进水管道和分配器,用于将废水均匀分布到砂层上;
砂滤池内的砂层是实现过滤效果的关键组件,砂层通常由不同颗粒大小的石英砂组成,具有逐渐变细的层次结构,有助于捕获废水中的悬浮固体和颜色物质,同时保持较高的流量和低的压力损失;
过滤过程:废水通过进水管道进入砂滤池,并通过砂层进行过滤处理,在砂滤过程中,废水中的悬浮固体、颜色物质和部分有机物被砂层截留,并形成一个过滤层;过滤过程中,废水的流动速度会逐渐降低,从而增加固体颗粒和颜色物质的捕获效率;
经过砂滤处理后,处理后的水从砂滤池中排出,出水系统通常包括出水管道、水箱和消毒设备,消毒设备采用紫外线灯,以确保出水达到环境排放标准或再利用要求;
砂层底部可以设置反冲洗装置,从砂滤池的出水管输入压力清洁水,压力清洁水逆向对砂层进行反冲洗,把砂层中积累的固体颗粒和颜色物质从砂层中反冲洗出,反冲洗的混合废水从砂滤池外接的排水口输出,送入到收集容器内。
实施例10
参照图1中步骤S10的中水回用,步骤S9中的中水在回用池中收集以备中水回用,包括绿化喷淋、印染作业冷却水等,实现水资源的重复回用,并节能减排。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印染废水处理工艺的实施原理为:
S1、废水收集,印染过程中不同工序产生的印染废水统一收集至调节池中进行混合,获得混合废水。
S2、废水调节,将调节池中步骤S1中的混合废水进行PH值中和调节,获得PH值酸碱度中和的废水,将调节池中的混合废水进行混合和稀释,获得浓度降低的废水;将调节池中的混合废水氧化还原调节,将印染废水中的污染物转化为简单的化合物,并把印染废水中的染料进行去除。
S3、气浮絮凝,将步骤S2中调节后混合废水输送到气浮池中,添加气浮絮凝剂,使气浮絮凝剂与混合废水混合;注入空气产生气泡,气泡与絮凝后的悬浮物和浮游物发生接触,并将其带到液面上,后获得气浮淤泥,将上浮的淤泥输送到淤泥池中进行淤泥收集。
S4、泥水分离,将步骤S3中气浮废水输送到泥水分离池中进行沉淀和过滤,获得去泥废水;固液分离后的气浮废水中分离的悬浮物和颗粒物,得到的原污泥,通过沉淀、过滤、离心的物理方法收集并隔离。
S5、厌氧处理,将步骤S4中的去泥废水输送到厌氧池中,添加厌氧菌剂,使去泥废水进行厌氧处理,获得厌氧处理废水;厌氧菌剂分解有机物质产生的气体通过外接的管路收集、排出;厌氧菌剂分解有机物质产生的溶解物、沉淀物管路输送入述步骤S4中去泥废水输送到厌氧池的输送管中。
S6、好氧处理,将步骤S5中的厌氧处理废水输送到曝气池中;
曝气池中设曝气机,所述曝气机通过把厌氧处理废水搅拌和曝气的方式,使厌氧处理废水持续产生气泡并持续吸收氧气;曝气池中添加好氧菌剂,使厌氧处理废水进行好氧处理,获得好氧处理废水。
S7、沉淀絮凝处理,将步骤S6中的好氧处理废水输送到沉淀池中;即将步骤S6中的好氧处理废水输送到沉淀池中,添加沉淀絮凝剂后得沉淀废水,将下沉的淤泥输送至淤泥池中,把淤泥收集。
S8、臭氧处理,将步骤S7中的沉淀絮凝处理后获得的上清液输送到臭氧池中;臭氧发生器生成的臭氧气体可以通过输送系统输送到臭氧池中;臭氧气体与臭氧池中待处理的上清液进行接触反应;臭氧处理后,臭氧池中产生的沉淀物、氧化产物通过臭氧池底部的沉淀槽进行沉淀,并通过物理沉淀、过滤、离心等固液分离,臭氧池内获得上清水。
S9、砂滤处理,将步骤S8中的臭氧处理后获得的上清水输送到砂滤池中;
砂滤池内设砂滤处理系统;砂滤池的砂滤处理系统下端设储水仓,上清水经过砂滤后获得中水流入储水仓汇集,所述储水仓外接管路连通回用池。
S10、中水回用,步骤S9中的中水在回用池中收集以备中水回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印染过程中不同工序的废水收集混合后进行酸碱度中和调节处理,后采用气浮气浮絮凝的方式,使小气泡作为载体吸附印染废水中絮凝处的污染杂质并上浮,实现了初期处理,后逐级实行泥水分离、厌氧处理、好氧处理、沉淀絮凝处理、臭氧处理、砂滤处理,逐级的废水处理阶段性将气浮废水在分离池进行沉淀和过滤,把废水中的有机物质通过厌氧微生物降解,降解后的有机物质通过好氧微生物在好氧环境中进行代谢和降解,将有机物质转化为二氧化碳、水及生的物质,臭氧高效的氧化能力、广谱的应用范围,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异色物质和微生物等,改善废水的水质和环境影响,后送砂滤池中砂滤,获得的中水,送入回用池中,采用在对应单段污水中所含的杂质种群的定点处理方式,减法方式,单步骤对应单段落污水的对应处理,使处理后的回用中水各指标均能符合回用会排放要求。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印染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S1、废水收集,印染过程中不同工序产生的印染废水统一收集至调节池中进行混合,获得混合废水;
S2、废水调节,将调节池中所述步骤S1中的混合废水进行PH值中和调节,获得PH值酸碱度中和的废水;
将调节池中的混合废水进行混合和稀释,获得浓度降低的废水;
将调节池中的混合废水氧化还原调节,将印染废水中的污染物转化为简单的化合物,并把印染废水中的染料进行去除;
S3、气浮絮凝,将所述步骤S2中调节后混合废水输送到气浮池中,添加气浮絮凝剂,使气浮絮凝剂与混合废水混合;
注入空气产生气泡,气泡与絮凝后的悬浮物和浮游物发生接触,并将其带到液面上,后获得气浮淤泥,将上浮的淤泥输送到淤泥池中进行淤泥收集;
S4、泥水分离,将所述步骤S3中气浮废水输送到泥水分离池中进行沉淀和过滤,获得去泥废水;
固液分离后的气浮废水中分离的悬浮物和颗粒物,得到的原污泥,通过沉淀、过滤、离心的物理方法收集并隔离;
S5、厌氧处理,将所述步骤S4中的去泥废水输送到厌氧池中,添加厌氧菌剂,使去泥废水进行厌氧处理,获得厌氧处理废水;
厌氧菌剂分解有机物质产生的气体通过外接的管路收集、排出;
厌氧菌剂分解有机物质产生的溶解物、沉淀物管路输送入述步骤S4中去泥废水输送到厌氧池的输送管中;
S6、好氧处理,将所述步骤S5中的厌氧处理废水输送到曝气池中;
曝气池中设曝气机,所述曝气机通过把厌氧处理废水搅拌和曝气的方式,使厌氧处理废水持续产生气泡并持续吸收氧气;
曝气池中添加好氧菌剂,使厌氧处理废水进行好氧处理,获得好氧处理废水;
S7、沉淀絮凝处理,将所述步骤S6中的好氧处理废水输送到沉淀池中;
即将所述步骤S6中的好氧处理废水输送到沉淀池中,添加沉淀絮凝剂后得沉淀废水,将下沉的淤泥输送至淤泥池中,把淤泥收集;
S8、臭氧处理,将所述步骤S7中的沉淀絮凝处理后获得的上清液输送到臭氧池中;
臭氧发生器生成的臭氧气体可以通过输送系统输送到臭氧池中;
臭氧气体与臭氧池中待处理的上清液进行接触反应;
臭氧处理后,臭氧池中产生的沉淀物、氧化产物通过臭氧池底部的沉淀槽进行沉淀,并通过物理沉淀、过滤、离心等固液分离,臭氧池内获得上清水;
S9、砂滤处理,将所述步骤S8中的臭氧处理后获得的上清水输送到砂滤池中;
所述砂滤池内设砂滤处理系统;
所述砂滤池的砂滤处理系统下端设储水仓,上清水经过砂滤后获得中水流入储水仓汇集,所述储水仓外接管路连通回用池;
S10、中水回用,所述步骤S9中的中水在回用池中收集以备中水回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印染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的泥水分离池内设气浮废水沉淀仓、固液分离的过滤装置、离心工作的脱水装置、原污泥隔离仓、去泥废水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印染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的厌氧池是密闭的容器,所述厌氧池通过接口与厌氧菌剂投入装置连通;
所述厌氧菌剂包括甲烷细菌、假单胞菌、乳酸菌、酵母菌、反硝化杆菌中的一种、若干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印染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中的曝气池为开放式容器,曝气池内设若干台曝气机,所述曝气机位于曝气池内厌氧处理废水的液面,所述曝气机的搅拌桨叶位于厌氧处理废水的液面下;
所述曝气池中添加使用的好氧菌剂包括好氧细菌剂、好氧真菌剂、生物膜菌剂和复合菌剂;
所述好氧细菌剂包括亚硝酸氧化细菌、硝酸氧化细菌、硝化细菌;芽孢杆菌、酵母菌、微球菌、亚硝化单胞菌、硝化杆菌、假单胞菌、不动杆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印染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7中的沉淀池添加使用的沉淀絮凝剂包括无机絮凝剂、有机絮凝剂、有机无机复合絮凝剂中的一种、若干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印染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8中的臭氧池的臭氧输入管路与外部的臭氧发生器连通,输入臭氧池的臭氧气体与待处理的废水进行接触反应,接触方式包括气泡曝气、气体扩散、喷淋接触方式,臭氧与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发生氧化反应,使有机物质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
7.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印染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9中的砂滤池内铺设砂滤处理系统,所述砂滤处理系统中的砂床由不同粒径的砂料层构成,根据上清水的进入方向依次设置粗砂、中砂和细砂。
8.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印染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是用的气浮絮凝剂是无机物,包括聚合氯化铝(PAC)、铁盐或铝盐;
每1000份水,0.4-3.5份聚合氯化铝(PAC);
每1000份水,0.4-5.5份铁盐或铝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印染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7中的沉淀絮凝处理添加沉淀絮凝剂包括聚合氯化铝(PAC)、硫酸铝;
每1000份水,0.4-3.5份聚合氯化铝(PAC);
每1000份水,0.5-4份聚合氯化铁(PCl);
每1000份水,150-200份硫酸铝。
CN202311296134.8A 2023-10-09 2023-10-09 一种印染废水处理工艺 Pending CN11720909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96134.8A CN117209094A (zh) 2023-10-09 2023-10-09 一种印染废水处理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96134.8A CN117209094A (zh) 2023-10-09 2023-10-09 一种印染废水处理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09094A true CN117209094A (zh) 2023-12-12

Family

ID=890424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96134.8A Pending CN117209094A (zh) 2023-10-09 2023-10-09 一种印染废水处理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0909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754365A (zh) * 2024-08-05 2024-10-11 南通市金宏电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印染废水处理系统及中水回用工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754365A (zh) * 2024-08-05 2024-10-11 南通市金宏电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印染废水处理系统及中水回用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062224Y (zh) 一种用于精制棉的污水处理系统
CN206476860U (zh) 一种含油污水处理回用装置
CN101074141B (zh) 低浓度有机废水再生回用工艺
CN108101316B (zh) 一种沥青生产废水处理工艺
CN112960859A (zh) 一种城镇污水厂提标改造的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05693019A (zh) 含有硝基苯、苯胺、环己胺的废水处理方法和系统
CN114291964B (zh) 一种脱氮回收磷的污水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CN111762965A (zh) 一种石油化工废水深度处理回收利用方法
CN108569829A (zh) 一种棉纺印染废水处理回用装置及回用方法
CN111606502A (zh) 病死畜禽无害化废水处理工艺及系统
CN217351082U (zh) 一种废油漆桶清洗废水处理系统
CN117209094A (zh) 一种印染废水处理工艺
CN107265791A (zh) 餐厨垃圾浆料发酵废水处理装置
CN113955899A (zh) 一种高效的涂料生产废水处理系统以及工艺
CN113185059A (zh) 一种印刷电路板废水深度处理方法
CN208917011U (zh) 一种棉纺印染废水处理回用装置
CN216764640U (zh) 赤泥渗滤液生化处理系统
CN208136048U (zh) 一种蔬菜榨汁废水处理系统
CN216236438U (zh) 一种垃圾挤压渗滤液的预处理系统
CN217103417U (zh) 一种垃圾填埋场地下水的处理系统
CN117142685A (zh) 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
CN109574418A (zh) 一种印刷废水的净化再利用方法
CN205328795U (zh) 湿纺腈纶生产聚合废水处理系统
CN1145880A (zh) 合成橡胶生产污水处理工艺
CN211445406U (zh) 一种填埋场渗滤液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