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7153687A - SiC外延片、SiC器件及提高SiC器件可靠性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SiC外延片、SiC器件及提高SiC器件可靠性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53687A
CN117153687A CN202311174638.2A CN202311174638A CN117153687A CN 117153687 A CN117153687 A CN 117153687A CN 202311174638 A CN202311174638 A CN 202311174638A CN 117153687 A CN117153687 A CN 1171536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te oxide
oxide layer
sic
layer
thick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7463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虎
韩小朋
柴利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Longchi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Longchi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Longchi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Longchi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17463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53687A/zh
Publication of CN1171536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536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DINORGANIC ELECTR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10D12/00Bipolar devices controlled by the field effect, e.g. insulated-gate bipolar transistors [IGBT]
    • H10D12/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10D12/03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IGB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DINORGANIC ELECTR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10D30/00Field-effect transistors [FET]
    • H10D30/60Insulated-gate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IGFE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DINORGANIC ELECTR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10D62/00Semiconductor bodies, or regions thereof, of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10D62/10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reg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Shapes of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 H10D62/102Constructional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preventing surface leakage or controlling electric field concentration
    • H10D62/103Constructional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preventing surface leakage or controlling electric field concentration for increasing or controlling the breakdown voltage of reverse-biased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DINORGANIC ELECTR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10D62/00Semiconductor bodies, or regions thereof, of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10D62/10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reg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Shapes of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 H10D62/124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region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junctions between the reg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DINORGANIC ELECTR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10D62/00Semiconductor bodies, or regions thereof, of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10D62/10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reg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Shapes of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 H10D62/17Semiconductor regions connected to electrodes not carrying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e.g. channel regions
    • H10D62/213Channel regions of field-effect devices
    • H10D62/221Channel regions of field-effect devices of FETs
    • H10D62/235Channel regions of field-effect devices of FETs of IGFE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DINORGANIC ELECTR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10D62/00Semiconductor bodies, or regions thereof, of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10D62/80Semiconductor bodies, or regions thereof, of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 H10D62/83Semiconductor bodies, or regions thereof, of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being Group IV materials, e.g. B-doped Si or undoped Ge
    • H10D62/832Semiconductor bodies, or regions thereof, of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being Group IV materials, e.g. B-doped Si or undoped Ge being Group IV material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elements, e.g. SiGe
    • H10D62/8325Silicon carbid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DINORGANIC ELECTR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10D64/00Electrodes of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10D64/20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 H10D64/27Electrodes not carrying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scillated or switched, e.g. gates
    • H10D64/311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effect devices
    • H10D64/411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effect devices for FETs
    • H10D64/511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effect devices for FETs for IGFETs
    • H10D64/514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effect devices for FETs for IGFE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sulating layers
    • H10D64/516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effect devices for FETs for IGFE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sulating layers the thicknesses being non-uniform

Landscapes

  • Formation Of Insulating Fil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SiC外延片、SiC器件及提高SiC器件可靠性的方法。提高SiC器件可靠性的方法包括制作器件的外延结构的步骤,制作器件的外延结构的步骤包括:在SiC外延层的沟道区域和非沟道区域制作形成栅氧层,且使位于所述非沟道区域的栅氧层的厚度大于位于所述沟道区域的栅氧层。本发明提供的提高SiC器件可靠性的方法,采用HTO的工艺在除了沟道位置栅氧相关区域增加栅氧的厚度,HTO工艺生成的栅氧的致密性更好,以及,在除了沟道处增加栅氧的厚度,可以增强栅氧的击穿电压,从而提高器件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SiC外延片、SiC器件及提高SiC器件可靠性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特别涉及一种SiC外延片、SiC器件及提高SiC器件可靠性的方法,属于半导体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SiC器件作为三代半半导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的研究在最近数十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限制于其衬底缺陷,成品良率及栅氧界面层的质量问题,阻碍着SIC器件的快速发展。
工业上生产SiC器件时,一般采用直接氧化SiC生产栅氧SiO2,这种技术的优点是:生成的栅氧层较致密,强度高,有助于提高栅氧的击穿电压。但其存在以下缺点:生成的SiO2中的Si来自于SiC,反应会留下的C空位,使得栅氧界面层的质量变差,影响了器件的性能。针对直接氧化所存在的缺陷,为改善SiC器件栅氧界面层的质量,现有技术人员还采用在SiC上生成一层Si膜(CN 114023633 A),生成的SiO2中的Si来自于Si膜,减少了SiC中Si的消耗,从而减少了C空位的量,改善了SiC和SiO2的界面层的质量。但由于生成的SiO2来自于沉积的Si膜,相比于SiC直接生成的SiO2,其致密性相对差,强度相对低,导致栅氧的击穿电压变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SiC外延片、SiC器件及提高SiC器件可靠性的方法,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为实现前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提高SiC器件可靠性的方法,包括制作器件的外延结构的步骤,制作器件的外延结构的步骤包括:在SiC外延层的沟道区域和非沟道区域制作形成栅氧层,且使位于所述非沟道区域的栅氧层的厚度大于位于所述沟道区域的栅氧层。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供了由所述的提高SiC器件可靠性的方法获得的SiC外延片。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SiC器件,包括SiC外延结构以及与SiC外延结构匹配的电极,所述SiC外延结构是由所述的SiC外延片加工获得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包括:本发明提供的提高SiC器件可靠性的方法,采用HTO的工艺在除了沟道位置栅氧相关区域增加栅氧的厚度,HTO工艺生成的栅氧的致密性更好,以及,在除了沟道处增加栅氧的厚度,可以增强栅氧的击穿电压,从而提高器件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典型实施案例中提供的一种SiC器件的外延结构的制备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案发明人经长期研究和大量实践,得以提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将对该技术方案、其实施过程及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本发明通过增加SiC器件非沟道区域的栅氧厚度,提高了非沟道区域的栅氧的击穿电压,同时,本发明提供的SiC器件的非沟道区域的栅氧层的表层区域的致密性更好,进一步提高了非沟道区域的栅氧的击穿电压,进而提高了器件的可靠性。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提高SiC器件可靠性的方法,包括制作器件的外延结构的步骤,制作器件的外延结构的步骤包括:在SiC外延层的沟道区域和非沟道区域制作形成栅氧层,且使位于所述非沟道区域的栅氧层的厚度大于位于所述沟道区域的栅氧层。
进一步的,位于所述非沟道区域的栅氧层的厚度为位于所述沟道区域的栅氧层的厚度的1-4倍,以在保证有效产能的基础上提高非沟道区域的耐压效果。
在一些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栅氧层包括第一栅氧层、第二栅氧层和第三栅氧层,并且,所述的方法包括:先在所述沟道区域形成第一栅氧层、在所述非沟道区域形成第二栅氧层,所述第一栅氧层的厚度与所述第二栅氧层的厚度相等;再在所述第二栅氧层上形成第三栅氧层。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栅氧层、所述第二栅氧层和所述第三栅氧层的材质相同,且所述第三栅氧层的密度大于所述第二栅氧层、所述第一栅氧层的密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栅氧层、所述第二栅氧层和所述第三栅氧层均为氧化硅层。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栅氧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栅氧层的厚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栅氧层和所述第二栅氧层的厚度为30-100n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栅氧层的厚度为30-400nm。
在一些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的提高SiC器件可靠性的方法包括:先采用干法热氧的方式将所述SiC外延层的表层区域氧化形成所述第一栅氧层和所述第二栅氧层,再采用原位生长的方式在所述第二栅氧层上生长形成所述第三栅氧层。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栅氧层和所述第二栅氧层是一体的。
在一些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的提高SiC器件可靠性的方法包括:
在所述第一栅氧层上设置保护层,且使所述保护层将所述第一栅氧层完全覆盖;
在未被所述保护层覆盖的所述第二栅氧层上生长所述第三栅氧层,且使所述第三栅氧层的厚度小于所述保护层的厚度。
进一步的,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形成所述第三栅氧层之后除去所述保护层。
进一步的,所述保护层的材质包括氮化硅。
在一些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的提高SiC器件可靠性的方法包括:在氧气气氛、1000-1500℃条件下将所述SiC外延层的表层区域氧化形成所述第一栅氧层和所述第二栅氧层。
在一些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的提高SiC器件可靠性的方法包括:使二氯硅烷和一氧化二氮在700-800℃条件下原位反应形成所述第三栅氧层。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供了由所述的提高SiC器件可靠性的方法获得的SiC外延片。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SiC器件,包括SiC外延结构以及与SiC外延结构匹配的电极,所述SiC外延结构是由所述的SiC外延片加工获得的。
如下将结合具体的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案例对该技术方案、其实施过程及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除非特别说明的之外,本发明实施例所采用的光刻设备及其工艺、热氧化设备及其工艺、光刻胶以及对SiC器件的器件化工艺、测试设备及方法等均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一种提高SiC器件可靠性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制作SiC器件的外延结构。
1.1)提供SiC晶片,将SiC晶片置于反应室内,将反应室的气氛设置为氧气气氛、温度设置为1350℃,并保持60min,将SiC晶片的表层区域氧化形成厚度为50nm的第一层氧化硅层(SiO2),可以理解的,第一层氧化硅层连续分布在沟道区域和非沟道区域(即该第一层氧化硅层为第一栅氧层和第二栅氧层的一体结构,下同);
1.2)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的气相沉积(PECVD,Plasma Enhanced ChemicalVapor Deposition)的方式在SiC晶片的第一氧化硅层上生长形成一层厚度为1μm的SiN保护层,需要说明的是,该SiN保护层的厚度需大于后续生长形成的第二层氧化硅层的厚度;
1.3)在SiN保护层上形成一层光刻胶,再显影出需要的图形,以暴露需要刻蚀的SiN保护层,可以理解的,光刻胶的图形窗口与SiC晶片的非沟道区域相对应;
1.4)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刻蚀(ICP)的方式除去被光刻胶的图形窗口暴露的SiN保护层,以使非沟道区域的第一层氧化硅层露出,可以理解的,被保留的SiN保护层与沟道区域相对应;
1.5)将沟道区域具有SiN保护层的SiC晶片置于反应室内,将反应室的温度设置为760℃,向反应室内通入二氯硅烷(DCS)和一氧化二氮(N2O),以在第一层氧化硅层未被SiN保护层覆盖的非沟道区域生长(HTO工艺)形成厚度为0.3μm的第二层氧化硅层(即前述第三栅氧层,下同);
1.6)采用NMP溶液或者Asher去除光刻胶,采用H3PO4溶液去除SiN保护层;
1.7)加工形成SiC器件的其他外延结构。
2)制作与SiC器件的外延结构相匹配的电极,从而形成SiC器件,以及,对SiC器件进行钝化处理等。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一种提高SiC器件可靠性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制作SiC器件的外延结构。
1.1)提供SiC晶片,将SiC晶片置于反应室内,将反应室的气氛设置为氧气气氛、温度设置为1000℃,并保持60min,将SiC晶片的表层区域氧化形成厚度为30nm的第一层氧化硅层(SiO2),可以理解的,第一层氧化硅层连续分布在沟道区域和非沟道区域(即该第一层氧化硅层为第一栅氧层和第二栅氧层的一体结构,下同);
1.2)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的气相沉积(PECVD,Plasma Enhanced ChemicalVapor Deposition)的方式在SiC晶片的第一氧化硅层上生长形成一层厚度为1μm的SiN保护层,需要说明的是,该SiN保护层的厚度需大于后续生长形成的第二层氧化硅层的厚度;
1.3)在SiN保护层上形成一层光刻胶,再显影出需要的图形,以暴露需要刻蚀的SiN保护层,可以理解的,光刻胶的图形窗口与SiC晶片的非沟道区域相对应;
1.4)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刻蚀(ICP)的方式除去被光刻胶的图形窗口暴露的SiN保护层,以使非沟道区域的第一层氧化硅层露出,可以理解的,被保留的SiN保护层与沟道区域相对应;
1.5)将沟道区域具有SiN保护层的SiC晶片置于反应室内,将反应室的温度设置为700℃,向反应室内通入二氯硅烷(DCS)和一氧化二氮(N2O),以在第一层氧化硅层未被SiN保护层覆盖的非沟道区域生长(HTO工艺)形成厚度为0.4μm的第二层氧化硅层(即前述第三栅氧层,下同);
1.6)采用NMP溶液或者Asher去除光刻胶,采用H3PO4溶液去除SiN保护层;
1.7)加工形成SiC器件的其他外延结构。
2)制作与SiC器件的外延结构相匹配的电极,从而形成SiC器件,以及,对SiC器件进行钝化处理等。
实施例3
请参阅图1,一种提高SiC器件可靠性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制作SiC器件的外延结构。
1.1)提供SiC晶片,将SiC晶片置于反应室内,将反应室的气氛设置为氧气气氛、温度设置为1500℃,并保持60min,将SiC晶片的表层区域氧化形成厚度为50nm的第一层氧化硅层(SiO2),可以理解的,第一层氧化硅层连续分布在沟道区域和非沟道区域(即该第一层氧化硅层为第一栅氧层和第二栅氧层的一体结构,下同);
1.2)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的气相沉积(PECVD,Plasma Enhanced ChemicalVapor Deposition)的方式在SiC晶片的第一氧化硅层上生长形成一层厚度为1μm的SiN保护层,需要说明的是,该SiN保护层的厚度需大于后续生长形成的第二层氧化硅层的厚度;
1.3)在SiN保护层上形成一层光刻胶,再显影出需要的图形,以暴露需要刻蚀的SiN保护层,可以理解的,光刻胶的图形窗口与SiC晶片的非沟道区域相对应;
1.4)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刻蚀(ICP)的方式除去被光刻胶的图形窗口暴露的SiN保护层,以使非沟道区域的第一层氧化硅层露出,可以理解的,被保留的SiN保护层与沟道区域相对应;
1.5)将沟道区域具有SiN保护层的SiC晶片置于反应室内,将反应室的温度设置为800℃,向反应室内通入二氯硅烷(DCS)和一氧化二氮(N2O),以在第一层氧化硅层未被SiN保护层覆盖的非沟道区域生长(HTO工艺)形成厚度为30nm的第二层氧化硅层(即前述第三栅氧层,下同);
1.6)采用NMP溶液或者Asher去除光刻胶,采用H3PO4溶液去除SiN保护层;
1.7)加工形成SiC器件的其他外延结构。
2)制作与SiC器件的外延结构相匹配的电极,从而形成SiC器件,以及,对SiC器件进行钝化处理等。
对比例1
一种提高SiC器件可靠性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制作SiC器件的外延结构。
1.1)提供SiC晶片,将SiC晶片置于反应室内,将反应室的气氛设置为氧气气氛、温度设置为1350℃,并保持60min,将SiC晶片的表层区域氧化形成厚度为50nm的第一层氧化硅层(SiO2),可以理解的,第一层氧化硅层连续分布在沟道区域和非沟道区域(即该第一层氧化硅层为第一栅氧层和第二栅氧层的一体结构,下同);
1.2)加工形成SiC器件的其他外延结构。
2)制作与SiC器件的外延结构相匹配的电极,从而形成SiC器件,以及,对SiC器件进行钝化处理等。
对比例2
一种提高SiC器件可靠性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制作SiC器件的外延结构。
1.1)提供SiC晶片,将SiC晶片置于反应室内,将反应室的气氛设置为氧气气氛、温度设置为1350℃,并保持60min,将SiC晶片的表层区域氧化形成厚度为50nm的第一层氧化硅层(SiO2),可以理解的,第一层氧化硅层连续分布在沟道区域和非沟道区域(即该第一层氧化硅层为第一栅氧层和第二栅氧层的一体结构,下同);
1.2)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的气相沉积(PECVD,Plasma Enhanced ChemicalVapor Deposition)的方式在SiC晶片的第一氧化硅层上生长形成一层厚度为1μm的SiN保护层,需要说明的是,该SiN保护层的厚度需大于后续生长形成的第二层氧化硅层的厚度;
1.3)在SiN保护层上形成一层光刻胶,再显影出需要的图形,以暴露需要刻蚀的SiN保护层,可以理解的,光刻胶的图形窗口与SiC晶片的非沟道区域相对应;
1.4)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刻蚀(ICP)的方式除去被光刻胶的图形窗口暴露的SiN保护层,以使非沟道区域的第一层氧化硅层露出,可以理解的,被保留的SiN保护层与沟道区域相对应;
1.5)将沟道区域具有SiN保护层的SiC晶片置于反应室内,将反应室的温度设置为760℃,向反应室内通入二氯硅烷(DCS)和一氧化二氮(N2O),以在第一层氧化硅层未被SiN保护层覆盖的非沟道区域生长(HTO工艺)形成厚度为0.3μm的第二层氧化硅层(即前述第三栅氧层,下同);
1.6)采用NMP溶液或者Asher去除光刻胶,采用H3PO4溶液去除SiN保护层;
1.7)加工形成SiC器件的其他外延结构。
2)制作与SiC器件的外延结构相匹配的电极,从而形成SiC器件,以及,对SiC器件进行钝化处理等。
对实施例1-3以及对比例1-2中获得的SiC器件的击穿电压进行测试,测试设备以及测试方法等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为实施例1-3以及对比例1-2中获得的SiC器件的击穿电压测试结果
项目 击穿电压(v)
实施例1 1350
实施例2 1342
实施例3 1347
对比例1 1278
对比例2 1255
由表1可以获悉,相比于当前直接氧化的方法,栅氧的厚度薄,当电压较大时,容易产生击穿,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提高SiC器件可靠性的方法,采用HTO工艺对非沟道区域的栅氧进行加厚,可以使得非沟道区域的耐压更强且不影响器件的开启和关断。
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提高SiC器件可靠性的方法,包括制作器件的外延结构的步骤,其特征在于,制作器件的外延结构的步骤包括:在SiC外延层的沟道区域和非沟道区域制作形成栅氧层,且使位于所述非沟道区域的栅氧层的厚度大于位于所述沟道区域的栅氧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SiC器件可靠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非沟道区域的栅氧层的厚度为位于所述沟道区域的栅氧层的厚度的1-4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提高SiC器件可靠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氧层包括第一栅氧层、第二栅氧层和第三栅氧层,并且,所述的方法包括:先在所述沟道区域形成第一栅氧层、在所述非沟道区域形成第二栅氧层,所述第一栅氧层的厚度与所述第二栅氧层的厚度相等;再在所述第二栅氧层上形成第三栅氧层;
优选的,所述第一栅氧层、所述第二栅氧层和所述第三栅氧层的材质相同,且所述第三栅氧层的密度大于所述第二栅氧层、所述第一栅氧层的密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栅氧层、所述第二栅氧层和所述第三栅氧层均为氧化硅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高SiC器件可靠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栅氧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栅氧层的厚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栅氧层和所述第二栅氧层的厚度为30-100nm;
优选的,所述第三栅氧层的厚度为30-400n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高SiC器件可靠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先采用干法热氧的方式将所述SiC外延层的表层区域氧化形成所述第一栅氧层和所述第二栅氧层,再采用原位生长的方式在所述第二栅氧层上生长形成所述第三栅氧层;
优选的,所述第一栅氧层和所述第二栅氧层是一体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提高SiC器件可靠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所述第一栅氧层上设置保护层,且使所述保护层将所述第一栅氧层完全覆盖;
在未被所述保护层覆盖的所述第二栅氧层上生长所述第三栅氧层,且使所述第三栅氧层的厚度小于所述保护层的厚度;
优选的,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形成所述第三栅氧层之后除去所述保护层;
优选的,所述保护层的材质包括氮化硅。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提高SiC器件可靠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氧气气氛、1000-1500℃条件下将所述SiC外延层的表层区域氧化形成所述第一栅氧层和所述第二栅氧层。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提高SiC器件可靠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使二氯硅烷和一氧化二氮在700-800℃条件下原位反应形成所述第三栅氧层。
9.由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提高SiC器件可靠性的方法获得的SiC外延片。
10.一种SiC器件,包括SiC外延结构以及与SiC外延结构匹配的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SiC外延结构是由权利要求9所述的SiC外延片加工获得的。
CN202311174638.2A 2023-09-12 2023-09-12 SiC外延片、SiC器件及提高SiC器件可靠性的方法 Pending CN1171536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74638.2A CN117153687A (zh) 2023-09-12 2023-09-12 SiC外延片、SiC器件及提高SiC器件可靠性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74638.2A CN117153687A (zh) 2023-09-12 2023-09-12 SiC外延片、SiC器件及提高SiC器件可靠性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53687A true CN117153687A (zh) 2023-12-01

Family

ID=88884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74638.2A Pending CN117153687A (zh) 2023-09-12 2023-09-12 SiC外延片、SiC器件及提高SiC器件可靠性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5368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87454B (zh) GaN基鳍栅增强型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CN102629559B (zh) 叠栅SiC-MIS电容的制作方法
CN104485286A (zh) 包含中压sgt结构的mosfet及其制作方法
CN107919396B (zh) 基于WO3/Al2O3双层栅介质的零栅源间距金刚石场效应晶体管及制作方法
CN110660643A (zh) 一种优化氮化镓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钝化的方法
WO2019137093A1 (zh) 一种SiC基DI-MOSFET的制备方法及SiC基DI-MOSFET
TWI728364B (zh) 氮化鎵異質整合於矽基板之半導體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CN109728087B (zh) 基于纳米球掩模的低欧姆接触GaN基HEMT制备方法
CN111697071B (zh) Mos场效应晶体管及制备的方法、电子设备
CN110600366A (zh) (100)晶向金刚石n沟道结型场效应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65403B (zh) 增强型AlGaN/GaN HEMT器件的制备方法
CN112466942B (zh) 具有插指型金刚石散热层的GaN HEMT及制备方法
CN114171584A (zh) 基于Ga2O3的异质结场效应晶体管及制备方法
CN117153687A (zh) SiC外延片、SiC器件及提高SiC器件可靠性的方法
CN118538600A (zh) 一种利用双层介质结构制作双台阶t型栅的方法
CN118366862A (zh) 改善4H-SiC PMOS沟道载流子迁移率以及栅氧可靠性的工艺方法
CN115602540B (zh) 一种增强型GaN功率器件的制造方法
CN115588612B (zh) 一种碳化硅栅极氧化层的制备方法以及相应的器件
CN108878595B (zh) 衬底、半导体器件及衬底制作方法
CN111710714B (zh) 场板和半导体器件的制作方法及半导体器件
CN115206789A (zh) 一种碳化硅欧姆接触及其制备方法
CN114784096A (zh) GaN基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欧姆金属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71488A (zh) 一种复合结构的垂直氧化镓异质结二极管及其制作方法
CN112466943A (zh) 基于p型掺杂金刚石散热层的GaN HEMT及制备方法
CN112510089A (zh) 基于插指状复合金刚石层的GaN HEMT及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