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53045A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153045A CN117153045A CN202310588294.3A CN202310588294A CN117153045A CN 117153045 A CN117153045 A CN 117153045A CN 202310588294 A CN202310588294 A CN 202310588294A CN 117153045 A CN117153045 A CN 11715304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 film
- display device
- modulus
- young
- thicknes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3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9000011241 protect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RTZKZFJDLAIYFH-UHFFFAOYSA-N Diethyl ether Chemical compound CCOCC RTZKZFJDLAIYFH-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1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29920001721 polyimid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29920000089 Cyclic olefin copolymer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713 Cyclic olefin copolym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642 Polyimid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29920001230 polyarylat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20003229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20000139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5020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926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BVKZGUZCCUSVTD-UHFFFAOYSA-L Carbonate Chemical compound [O-]C([O-])=O BVKZGUZCCUSVTD-UHFFFAOYSA-L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150000001408 am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760 aram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29920003235 aromatic polyamid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150000002148 esters Chemical clas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150000003949 im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112 polyethylene na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29920000515 polycarbonat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417 polycarbon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20003207 poly(ethylene-2,6-naphthalat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050 silicone resin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803 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695 Polyether sulfo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29920006393 polyether sulfone Polymers 0.000 claims 1
- QQONPFPTGQHPMA-UHFFFAOYSA-N propylene Natural products CC=C QQONPFPTGQHPMA-UHFFFAOYSA-N 0.000 claims 1
- 125000004805 propylene group Chemical group [H]C([H])([H])C([H])([*:1])C([H])([H])[*:2] 0.000 claims 1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4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12790 adhes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2346 layers by fun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101100347958 Arabidopsis thaliana NAP1;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8
- 101150046077 nfa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101100347962 Arabidopsis thaliana NAP1;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356 singl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JOYRKODLDBILNP-UHFFFAOYSA-N Ethyl ur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COC(N)=O JOYRKODLDBIL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12266 Poly(ether sulfone) PES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820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313 adhesive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296 polysilox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845 Poly(methacrylic acid)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840 adhesive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223 adhesive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1412 amin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666 anti-fingerpri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0524 functional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4702 methyl ester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096 quantum do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341 toughened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4—Encapsul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3—Cove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4—Protective coatings, e.g. hard coating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41—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ormed by a plurality of foldable display component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52—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lexible, e.g. mimicking a sheet of paper, or rollabl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56—Details related to functional adaptations of the enclosure, e.g.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EMI, shock, water, or to host detachable peripherals like a mouse or removable expansions units like PCMCIA cards, or to provide access to internal components for maintenance or to removable storage supports like CDs or DVDs, or to mechanically mount accessorie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and not covered by groups H10K10/80, H10K30/80, H10K50/80 or H10K59/80
- H10K77/10—Substrates, e.g. flexible substrates
- H10K77/111—Flexible substrate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11—Flexible OL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可以包括显示面板、配置于显示面板上侧的冲击吸收面板、配置于冲击吸收面板上侧的窗体。可以是,以0.025%以上且0.5%以下的应变率(strain)为基准,所述冲击吸收面板的杨氏模量(Young’s modulus)为700MPa以上且1200MPa以下。由此,冲击吸收面板可以表现出优异的耐冲击性,包括根据一实施例的冲击吸收面板的显示装置可以表现出优异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冲击吸收面板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提供图像信息而使用各种形式的显示装置,最近,开发出包括可折叠或者弯曲的柔性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与刚性显示装置不同,柔性显示装置由于折叠或卷曲或折弯等形状能够进行各种变更,具有能够不受所显示的图像大小限制地携带的特征。
这样的柔性显示装置需要用于不阻碍折叠或者弯曲动作的同时保护显示面板以及窗体的部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保持折叠特性且耐冲击性得到提高的显示装置。
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冲击吸收面板,配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上侧;以及窗体,配置于所述冲击吸收面板上侧并包括玻璃基板,所述冲击吸收面板包括支承膜以及配置于所述支承膜的下侧的缓冲层,以0.025%以上且0.5%以下的应变率(strain)为基准,所述冲击吸收面板的杨氏模量(Young’s modulus)为700MPa以上且1200MPa以下。
可以是,所述支承膜的杨氏模量大于所述缓冲层的杨氏模量。
可以是,以所述应变率为基准,所述支承膜的杨氏模量为1200MPa以上且2000MPa以下。
可以是,以所述应变率为基准,所述缓冲层的杨氏模量为10MPa以上且30MPa以下。
可以是,所述支承膜的厚度比所述缓冲层的厚度厚。
可以是,所述缓冲层的厚度为20μm以上且30μm以下。
可以是,所述支承膜的厚度为35μm以上且45μm以下。
可以是,所述冲击吸收面板还包括配置于所述支承膜上侧的副支承膜。
可以是,所述副支承膜的杨氏模量大于所述支承膜的杨氏模量以及所述缓冲层的杨氏模量。
可以是,以所述应变率为基准,所述副支承膜的杨氏模量为3000MPa以上且4000MPa以下。
可以是,所述副支承膜的厚度比所述支承膜的厚度以及所述缓冲层的厚度薄。
可以是,所述副支承膜的厚度为5μm以上且15μm以下。
可以是,所述冲击吸收面板的厚度为60μm以上且80μm以下。
可以是,所述窗体的厚度为10μm以上且300μm以下。
可以是,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保护层,配置于所述窗体上侧,所述保护层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naphthalate,PEN)、聚醚砜(Polyether sulfone,PES)、聚酰亚胺(Polyimide,PI)、聚芳酯(Polyarylate,PAR)、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以及环烯烃共聚物(Cyclic olefin copolymer,COC)中的至少一种。
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冲击吸收面板,配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上侧;以及窗体,配置于所述冲击吸收面板上侧并包括玻璃基板,所述冲击吸收面板包括:支承膜,包含酰胺(amide)类树脂、酯(ester)类树脂、醚(ether)类树脂以及碳酸酯(carbonate)类树脂中的至少一种;以及缓冲层,包含丙烯(acryl)类树脂、氨基甲酸乙酯(urethane)类树脂以及硅(silicone)类树脂中的至少一种,并配置于所述支承膜的下侧,以0.025%以上且0.5%以下的应变率(strain)为基准,所述冲击吸收面板的杨氏模量(Young’s modulus)为700MPa以上且1200MPa以下。
可以是,所述支承膜的杨氏模量大于所述缓冲层的杨氏模量,所述支承膜的厚度比所述缓冲层的厚度厚。
可以是,所述冲击吸收面板还包括配置于所述支承膜上侧的副支承膜,所述副支承膜的杨氏模量大于所述支承膜的杨氏模量以及所述缓冲层的杨氏模量。
可以是,所述副支承膜包含酰亚胺(imide)类树脂以及芳香族聚酰胺(aramid)类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可以是,所述显示装置以至少一个折叠轴为基准而折叠成具有1mm以上且5mm以下的曲率半径。
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包括具有多层的冲击吸收面板,因此能够表现出优异的折叠特性以及提高的耐冲击性。
附图说明
图1a是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展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1b是示出图1a所示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内折叠过程的立体图。
图1c是示出图1a所示的根据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外折叠过程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与图1a的I-I'线对应的部分的截面图。
图3是示出与图1b的II-II'线对应的部分的截面图。
图4是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冲击吸收面板的截面图。
图5是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冲击吸收面板的截面图。
图6是示出比较例以及实验例中笔跌落测试结果的曲线图。
图7a是在比较例中用显微镜拍摄窗体的相片。
图7b是在实施例中用显微镜拍摄窗体的相片。
(附图标记说明)
ED:显示装置DP:显示面板
SAP、SAP-a:冲击吸收面板WN:窗体
HMF:支承膜 SRC:缓冲层
RCT:副支承膜 PFL: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可以施加各种变更且可以具有各种形式,将特定实施例在附图中例示且在本文中详细说明。但是,其并不是要将本发明限定于特定的公开形式,应理解为包括包含在本发明的构思以及技术范围中的所有变更、等同物乃至替代物。
在本说明书中,当提及某构成要件(或区域、层、部分等)“在”另外构成要件“上”、“连接于”或“结合于”另外构成要件时,意指某构成要件可以直接配置/连接/结合在另外构成要件上或者也可以在它们之间配置有第三构成要件。
在本说明书中,“直接配置”可以意指在层、膜、区域、盘、部件等结构与另一构件之间不存在附加的层、膜、区域、盘、部件等。例如,“直接配置”可以意指在两个层或者两个部件之间不使用粘合部件等附加部件来配置。
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构成要件。另外,在附图中,构成要件的厚度、比例及尺寸是为了技术内容的有效说明而放大的。“和/或”将关联的构成要件所能定义的一个以上的组合全部包括。
第一、第二等术语可用于说明各种构成要件,但所述构成要件并不被所述术语所限制。所述术语仅用于将一个构成要件与另外构成要件区分的目的。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权利范围的情况下,第一构成要件可命名为第二构成要件,类似地,第二构成要件也可命名为第一构成要件。只要在文脉上没有明确表示为不同,单数表达包括复数表达。
另外,“下方”、“下侧”、“上方”、“上侧”等术语用于说明附图中示出的构成要件的关联关系。所述术语是相对性概念,以附图中表示的方向为基准进行说明。
“包括”或“具有”等术语应理解为用于指定说明书中所记载的特征、数字、步骤、工作、构成要件、部件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并不是预先排除一个或其以上的其它特征或者数字、步骤、工作、构成要件、部件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或附加可能性。
只要没有不同地定义,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及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另外,通常使用的词典中所定义的术语之类的术语应解释为与相关技术的脉络上具有的含义相同的含义,只要在此没有明确地定义,不应解释为太理想化或过于形式性的含义。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根据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
图1a是示出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立体图,示出显示装置的展开状态。图1b是示出图1a所示的显示装置的内折叠过程的立体图。图1c是示出图1a所示的显示装置的外折叠过程的立体图。
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ED可以是根据电信号而激活的装置。例如,显示装置ED可以是移动电话、平板、汽车导航仪、游戏机、个人计算机、笔记本计算机或者穿戴式装置,但不限于此。在图1a中例示性示出显示装置ED为移动电话。
参照图1a至图1c,显示装置ED可以包括由第一方向轴DR1以及与第一方向轴DR1交叉的第二方向轴DR2定义的第一显示面FS。显示装置ED可以通过第一显示面FS将图像IM提供给用户。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ED可以用与第一方向轴DR1以及第二方向轴DR2的每一个平行的第一显示面FS朝向第三方向轴DR3显示图像IM。在由第一方向轴DR1以及与第一方向轴DR1交叉的第二方向轴DR2定义的平面上,显示装置ED可以包括与第一方向轴DR1平行的长边以及与第二方向轴DR2平行的短边。然而,其是例示性图示的,显示装置ED的形状不限于此。
在本说明书中,以第一显示面FS为基准,定义各结构的前面(或者上面)和背面(或者下面),与第一显示面FS相邻的面定义为前面。可以是,前面和背面在第三方向轴DR3上彼此相对(opposing),前面和背面的每一个法线方向可以与第三方向轴DR3平行。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上侧意指与前面相邻的方向,下侧意指与背面相邻的方向,上侧和下侧在第三方向轴DR3上彼此相对(opposing)。
在本说明书中,可以是,第一方向轴DR1和第二方向轴DR2彼此正交,第三方向轴DR3可以相对于由第一方向轴DR1和第二方向轴DR2定义的平面是法线方向。显示装置ED的厚度方向可以是与第三方向轴DR3平行的方向。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第一至第三方向轴DR1、DR2、DR3所指向的方向是相对性概念,可以变化为其它方向。另外,第一至第三方向轴DR1、DR2、DR3所指向的方向可以说明为第一至第三方向,可以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显示装置ED可以包括第一显示面FS以及第二显示面RS。显示装置ED可以在展开状态下被用户识别第一显示面FS,并在内折叠状态下被用户识别第二显示面RS。第一显示面FS可以包括有源区域F-AA以及周边区域F-NAA。在第二显示面RS可以包括电子模组区域EMA。第二显示面RS可以定义为与第一显示面FS的至少一部分相对的面。即,第二显示面RS可以定义为显示装置ED的背面(rear surface)的一部分。
显示装置ED的有源区域F-AA可以是根据电信号而激活的区域。显示装置ED可以通过有源区域F-AA显示图像IM。另外,在有源区域F-AA可以感测各种形式的外部输入。周边区域F-NAA可以与有源区域F-AA相邻。周边区域F-NAA可以具有预定的颜色。周边区域F-NAA可以围绕有源区域F-AA。由此,有源区域F-AA的形状可以实质上通过周边区域F-NAA来界定。然而,实施例不限于此,周边区域F-NAA既可以仅与有源区域F-AA的一侧相邻配置,也可以省略。
在电子模组区域EMA可以配置各种电子模组。例如,电子模组可以包括相机、扬声器、光感传感器以及热感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电子模组区域EMA可以感测通过第一显示面FS或者第二显示面RS接收的外部被摄体或通过第一显示面FS或者第二显示面RS将语音等声音信号提供到外部。电子模组也可以包括多个结构,不限于任一实施例。
显示装置ED可以包括折叠区域FA1以及非折叠区域NFA1、NFA2。非折叠区域NFA1、NFA2可以隔着折叠区域FA1与折叠区域FA1相邻配置。显示装置ED可以包括隔着折叠区域FA1在第一方向轴DR1上彼此隔开配置的第一非折叠区域NFA1以及第二非折叠区域NFA2。例如,可以是,第一非折叠区域NFA1沿着第二方向轴DR2配置于折叠区域FA1的一侧,第二非折叠区域NFA2沿着第二方向轴DR2配置于折叠区域FA1的另一侧。
在图1a至图1c中使出了包括一个折叠区域FA1的显示装置ED的一实施例,但实施例不限于此。在显示装置ED中可以界定多个折叠区域。例如,显示装置ED可以包括2个以上的折叠区域以及隔着折叠区域的每一个而配置的3个以上的非折叠区域。
参照图1b,显示装置ED可以以折叠轴FX1为基准折叠。折叠轴FX1作为在第二方向轴DR2上延伸的虚拟的轴,折叠轴FX1可以与显示装置ED的短边平行。与图示不同,折叠轴FX1也可以与显示装置ED的长边平行。折叠轴FX1可以在第一显示面FS上在第二方向轴DR2上延伸。在图1b以及图1c中示出了一个折叠轴FX1,但折叠轴的数量不限于任一个实施例。
显示装置ED可以以折叠轴FX1为基准折叠,并变形为第一显示面FS的一区域和第一显示面FS的另一区域彼此面对的内折叠(in-folding)状态。可以是,第一显示面FS的一区域是第一显示面FS中的与第一非折叠区域NFA1重叠的区域,第一显示面FS的另一区域是第一显示面FS中的与第二非折叠区域NFA2重叠的区域。
参照图1c,显示装置ED可以以折叠轴FX1为基准折叠,并变形为第二显示面RS的一区域和第二显示面RS的另一区域彼此面对的外折叠(out-folding)状态。可以是,第二显示面RS的一区域是第二显示面RS中的与第一非折叠区域NFA1重叠的区域,第二显示面RS的另一区域是第二显示面RS中的与第二非折叠区域NFA2重叠的区域。
图2是示出与图1a的I-I'线对应的部分的截面图。图2是根据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ED的截面图。
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ED可以包括显示面板DP、配置于显示面板DP上侧的冲击吸收面板SAP以及配置于冲击吸收面板SAP上侧的窗体WN。另外,显示装置ED可以还包括配置于显示面板DP下侧的功能层FNL、配置于功能层FNL下侧的支承部件SP以及配置于窗体WN上侧的保护层PFL。
支承部件SP可以支承配置于支承部件SP的上侧的结构。支承部件SP可以包括在第一方向轴DR1上彼此隔开的第一支承部MP-1以及第二支承部MP-2。第一支承部MP-1和第二支承部MP-2可以在折叠区域FA1中彼此隔开。虽未图示,但支承部件SP可以还包括电磁波屏蔽层、散热层等。
功能层FNL可以包括单层或者多层。功能层FNL可以包括阻挡膜以及缓冲层中的至少一种。当功能层FNL包括阻挡膜时,阻挡膜可以包括合成树脂膜。当功能层FNL包括缓冲层时,缓冲层可以包括泡沫或者海绵。另外,功能层FNL可以包括有色的聚酰亚胺膜。功能层FNL可以在制造工艺中防止显示面板DP的损坏。例如,功能层FNL可以包括非透明的黄色膜。
显示面板DP可以是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无机发光显示面板、量子点显示面板、微型LED显示面板、纳米LED显示面板或者液晶显示面板。显示面板DP可以以至少一个折叠轴FX1(图1a)为基准折叠。
在一实施例中,冲击吸收面板SAP的杨氏模量(Young’s modulus)可以是700MPa以上且1200MPa以下。在本说明书中,杨氏模量(Young’smodulus)以0.025%以上且0.5%以下的应变率(strain)为基准,且是常温(room temperature)下的模量。冲击吸收面板SAP可以吸收从外部施加的冲击而保护配置于冲击吸收面板SAP的下侧以及上侧的显示面板DP以及窗体WN。由此,包括冲击吸收面板SAP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ED可以表现出改善的耐冲击性。关于冲击吸收面板SAP,后面参照图4以及图5等进行详细说明。
窗体WN可以包括玻璃基板。窗体WN可以包括钢化玻璃。窗体WN的厚度T0可以是10μm以上且300μm以下。例如,窗体WN的厚度T0可以是30μm以上且80μm以下。
保护层PFL可以使得从显示面板DP提供的图像直接透过,并保护窗体WN免受外部冲击。例如,保护层PFL可以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naphthalate,PEN)、聚醚砜(Polyethersulfone,PES)、聚酰亚胺(Polyimide,PI)、聚芳酯(Polyarylate,PAR)、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以及环烯烃共聚物(Cyclic olefin copolymer,COC)中的至少一种。虽未图示,但显示装置ED可以还包括配置于保护层PFL上侧的防指纹层等。
显示装置ED可以还包括配置于显示面板DP和冲击吸收面板SAP之间、冲击吸收面板SAP和窗体WN之间以及窗体WN和保护层PFL之间的每一个的粘合层100、200、300。在显示面板DP和冲击吸收面板SAP之间可以配置第一粘合层100。在冲击吸收面板SAP和窗体WN之间可以配置第二粘合层200。在窗体WN和保护层PFL之间可以配置第三粘合层300。然而,实施例不限于此,可以省略第一至第三粘合层100、200、300中的至少一个。
第一至第三粘合层100、200、300的每一个可以包含通常的粘合剂或者粘着剂。第一粘合层100、第二粘合层200以及第三粘合层300的每一个可以包含压敏粘合剂(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PSA)、光学透明粘合膜(Optically Clear Adhesive film)、光学透明粘合树脂(Optically Clear adhesive Resin)等。
图3是示出与图1b的II-II'线对应的部分的截面图。参照图3,显示装置ED可以以折叠轴FX1为基准而折叠成预定的曲率半径RV。例如,曲率半径RV可以是1mm以上且5mm以下。
图4是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冲击吸收面板SAP的截面图。图4更具体地示出图2所示的冲击吸收面板SAP。
在一实施例中,冲击吸收面板SAP的杨氏模量可以是700MPa以上且1200MPa以下。例如,冲击吸收面板SAP的杨氏模量可以是940MPa以上且1100MPa以下。由于杨氏模量未满700MPa的冲击吸收面板弱于外部的冲击,与冲击吸收面板相邻配置的窗体以及显示面板产生损坏。杨氏模量超过1200MPa的冲击吸收面板不容易重复折叠以及展开。杨氏模量为700MPa以上且1200MPa以下的冲击吸收面板SAP以及包括其的显示装置ED可以表现出优异的耐冲击性。
根据一实施例的冲击吸收面板SAP的厚度T_P可以是60μm以上且80μm以下。例如,冲击吸收面板SAP的厚度T_P可以是约65μm。未满60μm的冲击吸收面板弱于外部的冲击,超过80μm的冲击吸收面板使显示装置的厚度增加。厚度T_P为60μm以上且80μm以下的冲击吸收面板SAP可以无实质性厚度增加地表现出优异的耐冲击性。为了改善耐冲击性,伴随冲击吸收面板的厚度增加,但是根据一实施例的冲击吸收面板SAP可以无实质性厚度增加地表现出优异的耐冲击性。
冲击吸收面板SAP可以包括支承膜HMF以及配置于支承膜HMF下侧的缓冲层SRC。支承膜HMF可以支承窗体WN。支承膜HMF可以最小化或者防止受外部的冲击所发生的窗体WN的损坏。例如,当由于外部的冲击而发生窗体WN的破碎时,支承膜HMF可以防止窗体WN下沉,并可以是将对窗体WN损坏的抵御力提高的结构。缓冲层SRC可以吸收并分散外部的冲击,防止配置于下侧的显示面板DP等损坏。
支承膜HMF的杨氏模量可以大于缓冲层SRC的杨氏模量。支承膜HMF的杨氏模量可以是1200MPa以上且2000MPa以下。例如,支承膜HMF的杨氏模量可以是1200MPa以上且1500MPa以下。
当从外部施加冲击时,杨氏模量未满1200MPa的支承膜不能防止窗体下沉,冲击传达到配置于支承膜下侧的结构。杨氏模量超过2000MPa的支承膜不容易重复折叠以及展开。在一实施例中,包括杨氏模量为1200MPa以上且2000MPa以下的支承膜HMF的冲击吸收面板SAP可以表现出改善的耐冲击性。另外,包括根据一实施例的冲击吸收面板SAP的显示装置ED可以表现出优异的可靠性。
支承膜HMF可以包含酰胺(amide)类树脂、酯(ester)类树脂、醚(ether)类树脂以及碳酸酯(carbonate)类树脂中的至少一种。包含酰胺(amide)类树脂、酯(ester)类树脂、醚(ether)类树脂以及碳酸酯(carbonate)类树脂中的至少一种的支承膜HMF可以是杨氏模量为1200MPa以上且2000MPa以下。在本说明书中,“~~类”树脂意指包含“~~”的官能团。
缓冲层SRC可以包含丙烯(acryl)类树脂、氨基甲酸乙酯(urethane)类树脂以及硅(silicone)类树脂中的至少一种。缓冲层SRC的杨氏模量可以是10MPa以上且30MPa以下。包含丙烯(acryl)类树脂、氨基甲酸乙酯(urethane)类树脂以及硅(silicone)类树脂中的至少一种的缓冲层SRC可以是杨氏模量为10MPa以上且30MPa以下。
例如,缓冲层SRC的杨氏模量可以是12MPa以上且20MPa以下。杨氏模量未满10MPa的缓冲层弱于冲击,杨氏模量超过30MPa的缓冲层不能吸收冲击而显示面板损坏。在一实施例中,包括杨氏模量为10MPa以上且30MPa以下的缓冲层SRC的冲击吸收面板SAP以及显示装置ED可以表现出优异的耐冲击性。
支承膜HMF的厚度T1可以比缓冲层SRC的厚度T2厚。具有相对大的杨氏模量的支承膜HMF可以提供为比缓冲层SRC厚。支承膜HMF的厚度T1可以是35μm以上且45μm以下。厚度未满35μm的支承膜弱于冲击,厚度超过45μm的支承膜使显示装置的厚度增加。包括厚度T1为35μm以上且45μm以下的支承膜HMF的冲击吸收面板SAP以及包括其的显示装置ED可以表现出优异的耐冲击性。
缓冲层SRC的厚度T2可以是20μm以上且30μm以下。厚度未满20μm的缓冲层不能吸收冲击,厚度超过30μm的缓冲层使显示装置的厚度增加。包括厚度T2为20μm以上且30μm以下的缓冲层SRC的冲击吸收面板SAP以及包括其的显示装置ED可以表现出优异的耐冲击性。
图5是示出冲击吸收面板SAP-a的另一实施例的截面图。与图4所示的冲击吸收面板SAP相比,区别在于图5所示的冲击吸收面板SAP-a还包括副支承膜RCT。在对图5的说明中,不再说明与参照图1至图4说明的内容重复的内容,以区别点为主进行说明。
根据一实施例的冲击吸收面板SAP-a的厚度T_Pa可以是60μm以上且80μm以下。例如,包括副支承膜RCT的冲击吸收面板SAP-a的厚度T_Pa可以是约75μm。
冲击吸收面板SAP-a可以还包括配置于支承膜HMF上的副支承膜RCT。副支承膜RCT可以支承窗体WN。例如,副支承膜RCT可以是最大化对窗体WN损坏的抵御力的结构。
副支承膜RCT的杨氏模量可以大于支承膜HMF的杨氏模量以及缓冲层SRC的杨氏模量。在冲击吸收面板SAP-a中,可以是,副支承膜RCT的杨氏模量最大,缓冲层SRC的杨氏模量最小。
副支承膜RCT可以包含酰亚胺(imide)类树脂以及芳香族聚酰胺(aramid)类树脂中的至少一种。形成支承膜HMF、缓冲层SRC以及副支承膜RCT的每一个的材料可以不同。
包含酰亚胺(imide)类树脂以及芳香族聚酰胺(aramid)类树脂中的至少一种的副支承膜RCT的杨氏模量可以是3000MPa以上且4000MPa以下。副支承膜RCT的杨氏模量可以是3000MPa以上且4000MPa以下。例如,副支承膜RCT的杨氏模量可以是3000MPa以上且3500MPa以下。杨氏模量未满3000MPa的副支承膜对窗体损坏的抵御力低,杨氏模量超过4000MPa的副支承膜不容易重复折叠以及展开。在一实施例中,包括杨氏模量为3000MPa以上且4000MPa以下的副支承膜RCT的冲击吸收面板SAP-a可以表现出优异的耐冲击性。另外,包括冲击吸收面板SAP-a的显示装置ED可以提高可靠性。
副支承膜RCT的厚度T3可以比支承膜HMF的厚度T1以及缓冲层SRC的厚度T2薄。在冲击吸收面板SAP-a中,可以是,副支承膜RCT的厚度T3最薄,支承膜HMF的厚度T1最厚。
副支承膜RCT的厚度T3可以是5μm以上且15μm以下。例如,副支承膜RCT的厚度T3可以是约10μm。厚度未满5μm的副支承膜对窗体破碎的抵御力低,厚度超过15μm的副支承膜不容易重复折叠以及展开。在一实施例中,包括厚度T3为5μm以上且15μm以下的副支承膜RCT的冲击吸收面板SAP-a可以表现出优异的耐冲击性。
下表2在比较例以及实施例中评价杨氏模量、屈服应变率以及恢复率来示出。表2是用万能试验机(UTM,universal testing machine)进行评价的结果。在表2中,屈服应变率是发生永久变形时的应变率,恢复率是执行100次折叠以及展开后的恢复率。
下表1示出包括在表2的比较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支承膜的厚度以及缓冲层的厚度。比较例C1~C3以及实施例E1~E3是包括缓冲层以及支承膜而未包括副支承膜的显示装置。比较例C4、实施例E4以及实施例E5是包括缓冲层、支承膜以及副支承膜的显示装置。在实施例E1~E3中冲击吸收面板对应于图4所示的冲击吸收面板SAP,在实施例E4、E5中冲击吸收面板对应于图5所示的冲击吸收面板SAP-a。
在表1中,HM-1~HM-3是支承膜,RC-1~RC-3是副支承膜,SR-1至SR-3是缓冲层。在实施例E1~E3中,支承膜以HM-2相同,缓冲层不同。在比较例C2、C3中,支承膜以HM-3相同,缓冲层不同。在实施例E4、实施例E5以及比较例C4中,支承膜以HM-2相同,缓冲层以SR-1相同,副支承膜不同。
【表1】
参照表1,比较例C2~C4以及实施例E1~E5是支承膜的厚度为40μm,满足根据一实施例的支承膜的厚度范围。根据一实施例的支承膜的厚度可以是35μm以上且45μm以下。比较例C1~C4以及实施例E1~E5是缓冲层的厚度为25μm,满足根据一实施例的缓冲层的厚度范围。根据一实施例的缓冲层的厚度可以是20μm以上且30μm以下。比较例C4、实施例E4以及实施例E5是副支承膜的厚度为10μm,满足根据一实施例的副支承膜的厚度范围。根据一实施例的副支承膜的厚度可以是5μm以上且15μm以下。
【表2】
参照表2,与比较例C1~C3比较可知,实施例E1~E3是杨氏模量为950MPa、944MPa以及1000MPa。与比较例C4比较可知,实施例E4、E5可以是杨氏模量为970MPa、1100MPa。实施例E1~E3包括具有根据一实施例的缓冲层以及支承膜的冲击吸收面板,实施例E1~E3的冲击吸收面板满足根据一实施例的冲击吸收面板的杨氏模量范围。实施例E4、E5包括具有根据一实施例的缓冲层、支承膜以及副支承膜的冲击吸收面板,实施例E4、E5的冲击吸收面板满足根据一实施例的冲击吸收面板的杨氏模量范围。根据一实施例的冲击吸收面板的杨氏模量可以是700MPa以上且1200MPa以下。
在表2中可知,比较例C1表现出未满700MPa的杨氏模量,比较例C2、C3表现出超过1200MPa的杨氏模量。可知比较例C1~C3与实施例E1~E3表现出近似的屈服应变率。与比较例C1~C3比较可知,实施例E1~E3表现出高的恢复率。由此,判断为实施例E1~E3当重复折叠以及展开时会保持可靠性。
在表2中可知,比较例C4与实施例E4以及实施例E5表现出近似的屈服应变率。与比较例C4比较可知,实施例E4、E5表现出高的恢复率。由此,判断为实施例E4、E5当重复折叠以及展开时会保持可靠性。
下表3在比较例以及实验例中评价杨氏模量、屈服应变率以及恢复率来示出。表3是用万能试验机(UTM,universal testing machine)进行评价的结果,比较例以及实验例使用1cm×10cm尺寸的试片。表3的比较例以及实验例作为包括缓冲层、支承膜或者副支承膜的单层,用于表1、2的冲击吸收面板。然而,在表3中,缓冲层使用比表1、2的缓冲层厚的缓冲层。在表3中记载了在评价中所使用的缓冲层、支承膜以及副支承膜的厚度。
【表3】
参照表3,实验例RC-2的副支承膜是杨氏模量为3100MPa,满足根据一实施例的副支承膜的杨氏模量范围即3000MPa以上且4000MPa以下。可知,比较例RC-1的副支承膜是杨氏模量为2500MPa,表现出未满3000MPa的杨氏模量。可知,比较例RC-3的副支承膜是杨氏模量为4500MPa,表现出超过4000MPa的杨氏模量。
实验例SR-1、SR-2的缓冲层是杨氏模量为13MPa以及11MPa,满足根据一实施例的缓冲层的杨氏模量范围即10MPa以上且30MPa以下。可知,比较例SR-3的缓冲层是杨氏模量为31MPa,超过30MPa。
实验例HM-2的支承膜是杨氏模量为1400MPa,满足根据一实施例的支承膜的杨氏模量范围即1200MPa以上且2000MPa以下。比较例HM-1的支承膜是杨氏模量为700MPa,未满1200MPa。比较例HM-3的支承膜是杨氏模量为4500MPa,超过2000MPa。
在表3中可知,比较例RC-1、比较例RC-3以及实验例RC-2的副支承膜表现出近似的屈服应变率。可知,比较例RC-1、比较例RC-3以及实验例RC-2的副支承膜表现出近似的恢复率。由此,判断为比较例RC-1、比较例RC-3以及实验例RC-2的副支承膜当重复折叠以及展开时会保持可靠性。
在表3中可知,比较例SR-3、实验例SR-1以及实验例SR-2的缓冲层表现出近似的屈服应变率。可知,比较例SR-3、实验例SR-1以及实验例SR-2的缓冲层表现出近似的恢复率。由此,判断为比较例SR-3、实验例SR-1以及实验例SR-2的缓冲层当重复折叠以及展开时会保持可靠性。
在表3中可知,比较例HM-1、比较例HM-3以及实验例HM-2的支承膜表现出近似的屈服应变率。可知,比较例HM-3以及实验例HM-2的支承膜表现出近似的恢复率。由此,判断为比较例HM-3以及实验例HM-2的支承膜当重复折叠以及展开时会保持可靠性。
下表4示出在实验例的缓冲层中笔跌落测试(pen drop test)的结果。在表4中,实验例是单层的缓冲层。使一定重量的笔从预定高度坠落到缓冲层,记录了笔的反弹时间以及缓冲层中的冲击吸收率。在笔跌落测试中使用的笔使用了球尺寸为(pi)的笔。冲击吸收率从下式1算出。
[式1]
Z1=[(X1-Y1)/X1]×100%
在式1中,X1是未配置缓冲层的状态下测定的冲击力,Y1是在笔坠落的缓冲层中测定的最大的第一个冲击力。Z1是冲击吸收率。
在表4中,实验例SR-1以及实验例SR-2是与表1的实验例SR-1以及实验例SR-2相同的缓冲层。在表4中,实验例SR-1以及实验例SR-2的反弹时间相同。
【表4】
参照表4,可知实验例SR-1、SR-2的缓冲层表现出近似水平的冲击吸收率。更具体地,可知实验例SR-1、SR-2的缓冲层表现出约19%以上的冲击吸收率。
图6示出在比较例以及实施例中笔跌落测试的结果。图6的结果是使一定重量的笔从预定高度坠落到窗体上面,此时观察窗体的破碎以及显示面板的亮点显现等进行评价的结果。在图6中,比较例以及实施例是包括显示面板、冲击吸收面板以及窗体的显示装置。表5中记载了在笔跌落测试中发生窗体的破碎等的最小高度的平均值。在笔跌落测试中使用的笔是球尺寸为
图6的C1、C2、C4、E1、E2、E4、E5与表2的比较例C1、比较例C2、比较例C4、实施例E1、实施例E2、实施例E4以及实施例E5相同。图6的C1、C2、C4、E1、E2、E4、E5在表5中记载为比较例C1、比较例C2、比较例C4、实施例E1、实施例E2、实施例E4以及实施例E5。
比较例C11是将50μm厚度的HM-1的支承膜设置于显示面板和窗体之间,冲击吸收面板为单层。比较例C12是包括75μm厚度的HM-1的支承膜,冲击吸收面板为单层。比较例C12的支承膜的厚度75μm与比较例C4、实施例E4以及实施例E5中冲击吸收面板的整体厚度75μm相同。
【表5】
参照图6以及表5,可知,与比较例C11、比较例C12、比较例C1以及比较例C2比较,比较例C4、实施例E1、实施例E2、实施例E4以及实施例E5发生窗体的破碎的最小高度高。当从相对高的位置使笔坠落了时发生破碎,因此可知比较例C4、实施例E1、实施例E2、实施例E4以及实施例E5表现出优异的耐冲击性。然而,比较例C4如表2所记载那样包括杨氏模量非常大的冲击吸收面板,不容易重复折叠以及展开。
另外,可知比较例C12和实施例E5发生窗体的破碎的最小高度的差为1.5cm以上。实施例E1、实施例E2、实施例E4以及实施例E5包括根据一实施例的冲击吸收面板。由此,判断为包括根据一实施例的冲击吸收面板的显示装置表现出优异的耐冲击性。
实施例E1和实施例E2包括HM-2相同的支承膜,包括不同的缓冲层。实施例E1包括SR-1的缓冲层,实施例E2包括SR-2的缓冲层。在前述的表4中,SR-1、SR-2的缓冲层表现出近似的冲击吸收率。由此,在图6以及表5中,判断为包括SR-1的缓冲层的实施例E1和包括SR-2的缓冲层的实施例E2发生窗体的破碎的最小高度近似。
在图6以及表5中,比较例C2包括HM-3的支承膜,在前述的表3中HM-3的支承膜的杨氏模量为4500MPa。判断为包括非常大的杨氏模量的支承膜的比较例C2发生窗体的破碎的笔的坠落高度非常低。
下表6示出在比较例以及实施例中笔跌落测试的结果。表6的结果是使一定重量的笔从预定高度坠落到窗体上面,此时观察窗体的破碎进行评价的结果。在笔跌落测试中使用的笔使用了球尺寸为的球。在表6中,比较例以及实施例作为包括显示面板、冲击吸收面板以及窗体的显示装置,与表5的比较例以及实施例相同。在表6中,高度表示发生窗体的破碎的坠落高度的最小值。
【表6】
参照表6,可知,与比较例C11以及比较例C12比较,比较例C4、实施例E1、实施例E2以及实施例E5发生窗体的破碎的最小高度高。然而,比较例C4如表2所记载那样包括杨氏模量超过1200MPa的冲击吸收面板,不容易重复折叠以及展开。
实施例E1、实施例E2以及实施例E5包括根据一实施例的冲击吸收面板,根据一实施例的冲击吸收面板可以包括支承膜以及缓冲层。由此,判断为包括根据一实施例的冲击吸收面板的显示装置表现出优异的耐冲击性。
图7a以及7b是比较例以及实施例中窗体的显微镜拍摄相片。图7a是笔跌落测试后比较例C12的显微镜拍摄相片。图7b是笔跌落测试后实施例E5的显微镜拍摄相片。
参照图7a,可知比较例C12在发生窗体的破碎的区域CT_C的周边区域也产生裂纹(crack)。可知比较例C12在窗体的宽区域发生损坏,损坏程度大。
参照图7b,可知实施例E5在发生窗体的破碎的区域CT_E的周边区域几乎未产生裂纹。可知与图7a的比较例C12比较,图7b的实施例E5是窗体的窄区域发生损坏,损坏程度也小。实施例E5包括根据一实施例的冲击吸收面板,根据一实施例的冲击吸收面板可以包括缓冲层、支承膜以及副支承膜。由此,判断为包括根据一实施例的冲击吸收面板的显示装置能够显现出改善的耐冲击性。
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可以包括配置于显示面板和窗体之间的冲击吸收面板。冲击吸收面板可以包括支承膜以及配置于支承膜下侧的缓冲层。另外,冲击吸收面板可以还包括配置于支承膜上侧的副支承膜。在一实施例中,冲击吸收面板的杨氏模量可以是700MPa以上且1200MPa以下。杨氏模量为700MPa以上且1200MPa以下的冲击吸收面板可以最小化或者防止受外部的冲击所发生的窗体以及显示面板的损坏。由此,根据一实施例的冲击吸收面板可以表现出优异的耐冲击性。另外,包括根据一实施例的冲击吸收面板的显示装置可以表现出优异的可靠性。
以上,参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熟练人员或者在本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的人员来说,能够理解可以在不超出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本发明的构思以及技术领域的范围内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及变更。
因此,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非由说明书的详细说明中记载的内容来限定,而是应通过权利要求书来确定。
Claims (20)
1.一种显示装置,其中,包括:
显示面板;
冲击吸收面板,配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上侧;以及
窗体,配置于所述冲击吸收面板上侧并包括玻璃基板,
所述冲击吸收面板包括支承膜以及配置于所述支承膜的下侧的缓冲层,
以0.025%以上且0.5%以下的应变率为基准,所述冲击吸收面板的杨氏模量为700MPa以上且1200MPa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支承膜的杨氏模量大于所述缓冲层的杨氏模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以所述应变率为基准,所述支承膜的杨氏模量为1200MPa以上且2000MPa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以所述应变率为基准,所述缓冲层的杨氏模量为10MPa以上且30MPa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支承膜的厚度比所述缓冲层的厚度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缓冲层的厚度为20μm以上且30μm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支承膜的厚度为35μm以上且45μm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冲击吸收面板还包括配置于所述支承膜上侧的副支承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副支承膜的杨氏模量大于所述支承膜的杨氏模量以及所述缓冲层的杨氏模量。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以所述应变率为基准,所述副支承膜的杨氏模量为3000MPa以上且4000MPa以下。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副支承膜的厚度比所述支承膜的厚度以及所述缓冲层的厚度薄。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副支承膜的厚度为5μm以上且15μm以下。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冲击吸收面板的厚度为60μm以上且80μm以下。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窗体的厚度为10μm以上且300μm以下。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保护层,配置于所述窗体上侧,
所述保护层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醚砜、聚酰亚胺、聚芳酯、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以及环烯烃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
16.一种显示装置,其中,包括:
显示面板;
冲击吸收面板,配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上侧;以及
窗体,配置于所述冲击吸收面板上侧并包括玻璃基板,
所述冲击吸收面板包括:
支承膜,包含酰胺类树脂、酯类树脂、醚类树脂以及碳酸酯类树脂中的至少一种;以及
缓冲层,包含丙烯类树脂、氨基甲酸乙酯类树脂以及硅类树脂中的至少一种,并配置于所述支承膜的下侧,
以0.025%以上且0.5%以下的应变率为基准,所述冲击吸收面板的杨氏模量为700MPa以上且1200MPa以下。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支承膜的杨氏模量大于所述缓冲层的杨氏模量,所述支承膜的厚度比所述缓冲层的厚度厚。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冲击吸收面板还包括配置于所述支承膜上侧的副支承膜,
所述副支承膜的杨氏模量大于所述支承膜的杨氏模量以及所述缓冲层的杨氏模量。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副支承膜包含酰亚胺类树脂以及芳香族聚酰胺类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显示装置以至少一个折叠轴为基准而折叠成具有1mm以上且5mm以下的曲率半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220066653A KR20230167229A (ko) | 2022-05-31 | 2022-05-31 | 표시 장치 |
KR10-2022-0066653 | 2022-05-31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153045A true CN117153045A (zh) | 2023-12-01 |
Family
ID=888761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588294.3A Pending CN117153045A (zh) | 2022-05-31 | 2023-05-24 | 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30389209A1 (zh) |
KR (1) | KR20230167229A (zh) |
CN (1) | CN117153045A (zh) |
-
2022
- 2022-05-31 KR KR1020220066653A patent/KR20230167229A/ko active Pending
-
2023
- 2023-05-24 CN CN202310588294.3A patent/CN117153045A/zh active Pending
- 2023-05-26 US US18/324,614 patent/US20230389209A1/en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30389209A1 (en) | 2023-11-30 |
KR20230167229A (ko) | 2023-12-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377889B (zh) | 柔性显示装置 | |
JP6181391B2 (ja) |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携帯端末 | |
CN114495710A (zh) | 显示设备 | |
CN114822239A (zh) | 电子装置 | |
CN113270557A (zh) | 电子装置 | |
CN117153045A (zh) | 显示装置 | |
KR102774715B1 (ko) | 윈도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 |
US12194710B2 (en) | Display device | |
US12265420B2 (en) | Display device | |
CN218568299U (zh) | 显示装置 | |
CN218585534U (zh) | 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 |
CN117923789A (zh) | 窗体以及包括其的显示装置 | |
CN115457861A (zh) | 可折叠显示装置 | |
CN218568300U (zh) | 显示装置 | |
US20240022657A1 (en) | Window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 |
US20250097333A1 (en) |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US20240259486A1 (en) | Display device | |
CN218497723U (zh) | 显示装置 | |
US20240099100A1 (en) | Display device | |
CN117897012A (zh) | 窗模块 | |
US20240380830A1 (en) | Display device | |
KR20250028571A (ko) | 표시 장치 | |
CN116092381A (zh) | 显示装置 | |
KR20240122615A (ko) |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 |
CN117729812A (zh) | 显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