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性黄原胶及其制备方法,以提升食品用黄原胶的粘度和耐热性,满足食品应用的需求。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改性黄原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采用氨基酸对黄原胶进行预处理,制备预处理黄原胶;
对所述预处理黄原胶进行分阶段热处理,对热处理产物进行洗脱处理,制备改性黄原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采用氨基酸对黄原胶进行预处理的步骤包括:
将含有所述氨基酸的溶液与所述黄原胶混合以对所述黄原胶进行预处理;
其中,所述氨基酸的质量占所述黄原胶的质量的百分比为1%-2%;和/或所述氨基酸在所述溶液中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2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氨基酸包括脯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赖氨酸、丙氨酸、色氨酸、蛋氨酸、丝氨酸、精氨酸和苏氨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氨基酸包括赖氨酸和丙氨酸的混合物;
其中,所述赖氨酸和所述丙氨酸的质量比为(0.25-4):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氨基酸包括蛋氨酸、丝氨酸和精氨酸的混合物;
其中,所述蛋氨酸、所述丝氨酸和所述精氨酸的质量比为(1-3):(1-3):(4-8)。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氨基酸包括甘氨酸、赖氨酸和天冬氨酸的混合物;
其中,所述甘氨酸、所述赖氨酸和所述天冬氨酸的质量比为(4-7):(2-4):(1-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氨基酸包括蛋氨酸、赖氨酸和脯氨酸的混合物;
其中,所述蛋氨酸、所述赖氨酸和所述脯氨酸的质量比为(1-5):(1-2):(4-7)。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阶段热处理包括第一阶段热处理和第二阶段热处理;
其中,所述第一阶段热处理的温度为80℃-105℃,时间为1h-4h;
所述第二阶段热处理的温度为115℃-130℃,时间为0.5h-2h。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洗脱处理包括下述条件中的至少一项:
(1)所述洗脱处理采用的洗脱剂包括乙醇水溶液;乙醇在所述乙醇水溶液中的体积百分比浓度为50%-90%;
(2)所述洗脱处理的洗脱方式包括梯度洗脱。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改性黄原胶,其采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方法制备得到。
上述的改性黄原胶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改性黄原胶时,利用氨基酸协同分阶段热处理技术,有效提升黄原胶的粘度,与未改性黄原胶相比,改性黄原胶粘度的提升幅度约为40%,从而有利于降低黄原胶的用量,降低应用产品的生产成本。同时,将改性黄原胶在水中溶解后,在95℃下保温,粘度可持续缓慢稳定上升,热稳定性有所提高,提升了黄原胶在食品加工中的耐受性。此外,使用物理方法对黄原胶进行改性,不使用化学试剂,不涉及生物发酵和处理,工艺相对简单安全,改性后的黄原胶可应用于各类食品当中,提供良好的增稠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中,以开放式描述的技术特征中,包括所列举特征组成的封闭式技术方案,也包括包含所列举特征的开放式技术方案。
本发明中,涉及到数值区间,如无特别说明,上述数值区间内视为连续,且包括该范围的最小值及最大值,以及这种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的每一个值。进一步地,当范围是指整数时,包括该范围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的每一个整数。此外,当提供多个范围描述特征或特性时,可以合并该范围。换言之,除非另有指明,否则本文中所公开之所有范围应理解为包括其中所归入的任何及所有的子范围。
本文仅具体地公开了一些数值范围。然而,任意下限可以与任意上限组合形成未明确记载的范围;以及任意下限可以与其它下限组合形成未明确记载的范围,同样任意上限可以与任意其它上限组合形成未明确记载的范围。此外,每个单独公开的点或单个数值自身可以作为下限或上限与任意其它点或单个数值组合或与其它下限或上限组合形成未明确记载的范围。
本发明中的温度参数,如无特别限定,既允许为恒温处理,也允许在一定温度区间内进行处理。所述的恒温处理允许温度在仪器控制的精度范围内进行波动。
在发明的描述中,“多种”的含义是至少两种,例如两种,三种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本发明的所有实施方式以及可选实施方式可以相互组合形成新的技术方案。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本发明的所有技术特征以及可选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形成新的技术方案。
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本发明的所有步骤可以顺序进行,也可以随机进行,优选是顺序进行的。
目前,在工业领域中大多采用化学试剂对黄原胶进行改性,例如采用丙烯酸、丙稀酰氯和顺丁二烯二酸酐对黄原胶已醚化、酯化的方式进行改性,以提高黄原胶的稳定性和粘度等性能,但是化学改性为黄原胶添加大量化学基团,不能用作食品添加剂,因此不适用于食品行业。在食品行业应用的黄原胶的改性集中于对发酵过程优化、添加分散剂或者改变产品外形,以提高黄原胶的溶解速率,不涉及对于黄原胶粘度和耐热稳定性的改良和提升。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物理方法对黄原胶进行改性,具体为采用氨基酸作为加工助剂,协同热处理共同作用,提升了食品用黄原胶的粘度和耐热性,满足食品应用的需求。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改性黄原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用氨基酸对黄原胶进行预处理,制备预处理黄原胶;对预处理黄原胶进行分阶段热处理,对热处理产物进行洗脱处理,制备改性黄原胶。
可理解地,制备改性黄原胶时,利用氨基酸协同分阶段热处理技术,有效提升黄原胶的粘度,与未改性黄原胶相比,改性黄原胶粘度的提升幅度约为40%,从而有利于降低黄原胶的用量,降低应用产品的生产成本。同时,将改性黄原胶在水中溶解后,在95℃下保温,粘度可持续缓慢稳定上升,热稳定性有所提高,提升了黄原胶在食品加工中的耐受性。此外,使用物理方法对黄原胶进行改性,不使用化学试剂,不涉及生物发酵和处理,工艺相对简单安全,改性后的黄原胶可应用于各类食品当中,提供良好的增稠效果。
采用氨基酸协同热处理,其有益效果在于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加热,适量氨基酸受热后产生离子化,提升了体系的离子强度促进黄原胶的结构发生变化,使黄原胶的多糖分子链变得舒展。在更高温度的处理条件下,舒展的黄原胶分子链互相以氢键的方式相互缔合,提高了黄原胶分子链有序性,在水中溶解和加热的过程中,黄原胶的结构更加稳定,在水中分散后可以保持更加稳定的构象,表现为溶液粘度的提升。同时,这种更加稳定的构象能够减少温度对黄原胶自身结构的影响和破坏,使黄原胶保持自身的缔合状态,保持相对稳定的粘度从而提升了耐热稳定性。
对黄原胶进行改性时,采用适量水将氨基酸溶解形成溶液。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采用氨基酸对黄原胶进行预处理的步骤包括:将含有氨基酸的溶液与黄原胶混合以对黄原胶进行预处理。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氨基酸的质量占黄原胶的质量的百分比为1%-2%;例如可以为但不限定于1%、1.1%、1.2%、1.3%、1.4%、1.5%、1.6%、1.7%、1.8%、1.9%、2%或者上述任意两个数值之间的范围。氨基酸的质量占黄原胶的质量的百分比在上述范围时,其有益效果在于适量的氨基酸能够提供合适的离子强度使得黄原胶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变得更加舒展;同时减少氨基酸发生聚合的机会并且有利于后续的洗脱工艺。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氨基酸在溶液中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25%;例如可以为但不限定于5%、7%、10%、13%、15%、17%、20%、23%、25%或者上述任意两个数值之间的范围。氨基酸在溶液中的质量百分比浓度在上述范围时,能够使氨基酸与黄原胶充分混合,同时避免黄原胶发生结块团聚的现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氨基酸包括脯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赖氨酸、丙氨酸、色氨酸、蛋氨酸、丝氨酸、精氨酸和苏氨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氨基酸包括赖氨酸和丙氨酸的混合物,赖氨酸和丙氨酸的质量比为(0.25-4):1;例如可以为但不限定于0.25:1、0.5:1、1:1、1.5:1、2:1、2.5:1、3:1、3.5:1、4:1或者上述任意两个比例之间的范围。氨基酸采用赖氨酸和丙氨酸的混合物,且赖氨酸和丙氨酸的质量比在上述范围时,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组合两种的氨基酸,比单一一种氨基酸能够为黄原胶提供更多的离子化反应体系,促使黄原胶在高温条件发生分子链解旋和重聚合。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氨基酸包括蛋氨酸、丝氨酸和精氨酸的混合物,蛋氨酸、丝氨酸和精氨酸的质量比为(1-3):(1-3):(4-8);例如可以为(1.3-2.7):(1.5-3):(4-7)、(1.5-2.5):(2-3):(4-6)、(1.7-2.3):(2.5-3):(4.5-6.5)或2:3:5等,具体不做限定。氨基酸采用蛋氨酸、丝氨酸和精氨酸的混合物,且三者的用量比在上述范围时,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组合三种的氨基酸,比单一一种氨基酸能够为黄原胶提供更多的离子化反应体系,促使黄原胶在高温条件发生分子链解旋和重聚合。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氨基酸包括甘氨酸、赖氨酸和天冬氨酸的混合物,甘氨酸、赖氨酸和天冬氨酸的质量比为(4-7):(2-4):(1-2);例如可以为但不限定于(4.5-7):(2-3.7):(1-1.8)、(5-7):(2-3.5):(1-1.5)、(5.5-7):(2-3.3):(1-1.3)、(6-7):(2-3):(1-1.4)、(6.5-7):(2-2.5):(1-1.2)或7:2:1等。氨基酸采用甘氨酸、赖氨酸和天冬氨酸的混合物,且三者的用量比在上述范围时,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组合三种的氨基酸,比单一一种氨基酸能够为黄原胶提供更多的离子化反应体系,促使黄原胶在高温条件发生分子链解旋和重聚合。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氨基酸包括蛋氨酸、赖氨酸和脯氨酸的混合物,蛋氨酸、赖氨酸和脯氨酸的质量比为(1-5):(1-2):(4-7);例如可以为但不限定于(1-4):(1.3-2):(5-7)、(1-3):(1.5-2):(6-7)、(1-2):(1.7-2):(6.5-7)或1:2:7等。氨基酸采用蛋氨酸、赖氨酸和脯氨酸的混合物,且三者的用量比在上述范围时,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组合三种的氨基酸,比单一一种氨基酸能够为黄原胶提供更多的离子化反应体系,促使黄原胶在高温条件发生分子链解旋和重聚合。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将含有氨基酸的溶液以雾化喷洒的方式与黄原胶混合。
将溶液与黄原胶混合均匀后,干燥,粉碎得到预处理黄原胶。然后对预处理黄原胶进行分阶段热处理。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分阶段热处理包括第一阶段热处理和第二阶段热处理,第一阶段热处理的温度小于第二阶段热处理的温度。采用分阶段热处理,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第一阶段中高温处理,使黄原胶的分子链结构在氨基酸的影响下,以缓慢的速率解除缠绕,避免直接高温处理对黄原胶产生的剧烈影响,导致黄原胶的结构发生降解,粘度降低的问题。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阶段热处理的温度为80℃-105℃;例如可以为但不限定于80℃、85℃、90℃、95℃、100℃、105℃或者上述任意两个数值之间的范围。第一阶段热处理的时间为1h-4h;例如可以为但不限定于1h、1.5h、2h、2.5h、3h、3.5h、4h或者上述任意两个数值之间的范围。第一阶段热处理的温度和时间分别在上述范围时,可使得黄原胶在温和的中高温度条件下,受到氨基酸的影响发生分子链的解旋。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阶段热处理的温度为115℃-130℃;例如可以为但不限定于115℃、120℃、125℃、130℃或者上述任意两个数值之间的范围。第二阶段热处理的时间为0.5h-2h;例如可以为但不限定于0.5h、1h、1.5h、2h或者上述任意两个数值之间的范围。第二阶段热处理的温度和时间分别在上述范围时,可使得舒展的黄原胶分子链在高温条件下发生相互缔合和结构重组,从而提升黄原胶的粘度和整体结构稳定性。
热处理结束后,将热处理产物取出,冷却至室温,对热处理产物进行洗脱处理。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洗脱处理采用的洗脱剂包括乙醇水溶液;乙醇在乙醇水溶液中的体积百分比浓度为50%-90%;例如可以为但不限定于50%、55%、60%、65%、70%、75%、80%、85%、90%或者上述任意两个数值之间的范围。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洗脱处理的洗脱方式包括梯度洗脱。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进行梯度洗脱时,以乙醇浓度逐渐增加的方式进行;具体可为:一次洗脱:将约60%的乙醇水溶液与黄原胶进行混合,搅拌10min后离心,弃去上清液将底部的黄原胶取出;二次洗脱:将约75%的乙醇水溶液与一次洗脱后的黄原胶混合,搅拌10min后离心,弃去上清液将底部的黄原胶取出;三次洗脱:将约90%的乙醇水溶液与二次洗脱后的黄原胶进行混合,搅拌10min后离心,弃去上清液将底部的黄原胶取出,重复2次;最后将完全洗脱后的黄原胶置于洁净干燥的容器中。
采用60℃热风干燥洗脱处理产物,得到改性黄原胶成品。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改性黄原胶,其采用第一方面的方法制备得到。
下述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各实施例和对比例中提及的各组分均可以通过市售购买得到。
一、改性黄原胶的制备
实施例1
称取100g黄原胶和1g甘氨酸,将甘氨酸加水溶解配制成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0%的溶液,将氨基酸溶液以雾化喷洒的方式与黄原胶混合均匀,干燥,粉碎得到预处理黄原胶。将预处理黄原胶置于烘箱中,升温至90℃反应2h,反应结束后继续升温至120℃反应1h;反应结束后取出,冷却至室温,依次使用体积百分比浓度为60%、75%、90%的乙醇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60℃热风干燥后,得到改性黄原胶,并对改性黄原胶进行指标检测。
实施例2
称取500g黄原胶和8g丙氨酸,将丙氨酸加水溶解配制成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0%的溶液,将氨基酸溶液以雾化喷洒的方式与黄原胶混合均匀,干燥,粉碎得到预处理黄原胶。将预处理黄原胶置于烘箱中,升温至100℃反应2h,反应结束后继续升温至130℃反应2h;反应结束后取出,冷却至室温,依次使用体积百分比浓度为60%、75%、90%的乙醇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60℃热风干燥后,得到改性黄原胶,并对改性黄原胶进行指标检测。
实施例3
称取200g黄原胶和4g的赖氨酸与丙氨酸的混合物,其中赖氨酸和丙氨酸的质量比为1:1;将氨基酸混合物加水溶解,配制成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0%的溶液,将氨基酸溶液以雾化喷洒的方式与黄原胶混合均匀,干燥,粉碎得到预处理黄原胶。将预处理黄原胶置于烘箱中,升温至80℃反应4h,反应结束后继续升温至115℃反应1h;反应结束后取出,冷却至室温,依次使用体积百分比浓度为60%、75%、90%的乙醇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60℃热风干燥后,得到改性黄原胶,并对改性黄原胶进行指标检测。
实施例4
称取1000g黄原胶与20g的蛋氨酸、丝氨酸和精氨酸混合物,其中蛋氨酸、丝氨酸和精氨酸的质量比为2:3:5;将氨基酸混合物加水溶解,配制成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的溶液,将氨基酸溶液以雾化喷洒的方式与黄原胶混合均匀,干燥,粉碎得到预处理黄原胶。将预处理黄原胶置于烘箱中,升温至105℃反应4h,反应结束后继续升温至115℃反应0.5h;反应结束后取出,冷却至室温,依次使用体积百分比浓度为60%、75%、90%的乙醇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60℃热风干燥后,得到改性黄原胶,并对改性黄原胶进行指标检测。
实施例5
称取1000g黄原胶与14g的甘氨酸、赖氨酸和天冬氨酸混合物,其中甘氨酸、赖氨酸和天冬氨酸的质量比为7:2:1;将氨基酸混合物加水溶解,配制成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的溶液,将氨基酸溶液以雾化喷洒的方式与黄原胶混合均匀,干燥,粉碎得到预处理黄原胶。将预处理黄原胶置于烘箱中,升温至80℃反应1h,反应结束后继续升温至130℃反应2h;反应结束后取出,冷却至室温,依次使用体积百分比浓度为60%、75%、90%的乙醇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60℃热风干燥后,得到改性黄原胶,并对改性黄原胶进行指标检测。
实施例6
称取1000g黄原胶与10g的蛋氨酸、赖氨酸和脯氨酸混合物,其中蛋氨酸、赖氨酸和脯氨酸的质量比为1:2:7;将氨基酸混合物加水溶解,配制成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5%的溶液,将氨基酸溶液以雾化喷洒的方式与黄原胶混合均匀,干燥,粉碎得到预处理黄原胶。将预处理黄原胶置于烘箱中,升温至95℃反应3h,反应结束后继续升温至120℃反应2h;反应结束后取出,冷却至室温,依次使用体积百分比浓度为60%、75%、90%的乙醇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60℃热风干燥后,得到改性黄原胶,并对改性黄原胶进行指标检测。
对比例1
称取100g黄原胶与20g自来水;将自来水以雾化喷洒的方式与黄原胶混合均匀,干燥,粉碎得到预处理黄原胶。将预处理黄原胶置于烘箱中,升温至90℃反应2h,反应结束后继续升温至120℃反应1h;反应结束后取出,冷却至室温,依次使用体积百分比浓度为60%、75%、90%的乙醇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60℃热风干燥后,得到改性黄原胶,并对改性黄原胶进行指标检测。
对比例2
称取100g黄原胶和1g甘氨酸,将甘氨酸加水溶解配制成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0%的溶液,将氨基酸溶液以雾化喷洒的方式与黄原胶混合均匀,干燥,粉碎得到预处理黄原胶。将预处理黄原胶置于烘箱中,升温至120℃反应3h;反应结束后取出,冷却至室温,依次使用体积百分比浓度为60%、75%、90%的乙醇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60℃热风干燥后,得到改性黄原胶,并对改性黄原胶进行指标检测。
对比例3
称取100g黄原胶和1g甘氨酸,将甘氨酸加水溶解配制成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0%的溶液,将氨基酸溶液以雾化喷洒的方式与黄原胶混合均匀,干燥,粉碎得到预处理黄原胶。将预处理黄原胶置于烘箱中,升温至90℃反应3h;反应结束后取出,冷却至室温,依次使用体积百分比浓度为60%、75%、90%的乙醇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60℃热风干燥后,得到改性黄原胶,并对改性黄原胶进行指标检测。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实施例和对比例提及的测试指标包括溶解曲线和粘度。
二、性能测试
将未进行任何处理的原黄原胶作为空白对照组,将未进行任何处理的原黄原胶与上述各实施例和对比例中制备的改性黄原胶分别配制成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1%的溶液,使用流变仪MCR92测试其溶解度曲线,同时使用旋转粘度计在100rpm的条件下测试粘度,其粘度特征值如表1所示。上述各实施例和对比例的溶解曲线如图1、图2所示。
表1.实施例1-6、对比例1-3及空白对照组的粘度特征值
由实施例1-6和空白对照组的结果比对可知,通过添加氨基酸作为反应助剂,热处理后黄原胶的粘度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尤其通过将多种氨基酸进行复配后,粘度有更加明显的提升,说明不同氨基酸组合对热处理黄原胶粘度的提升有协同增效作用。本发明通过调节氨基酸的种类和用量,以及热反应的温度和时间,可以灵活调整黄原胶的最终粘度,使其适应不同食品应用的要求。由图1和图2可以看出,将改性黄原胶在水中溶解后,升温至95℃下保温时,实施例1-6的改性黄原胶的粘度持续缓慢稳定上升,而空白对照组和对比例1的黄原胶的粘度却逐渐下降。说明黄原胶的热稳定性经过处理后得到了提升,其结构在经过长时间的加热仍可以维持稳定,所以粘度不会出现下降的现象,有利于提升黄原胶在食品加工中的耐受性。
由表1和图2中对比例1和空白对照组的结果比对可知,仅对黄原胶进行单一热处理,对黄原胶最终粘度基本没有影响。
由图2可以看出,在对比例2中,黄原胶仅在高温条件进行氨基酸协同热处理,粘度快速下降,说明黄原胶在直接高温处理的条件下发生了降解,导致结构被破坏,使得粘度下降。在对比例3中,黄原胶仅在中高温的条件进行氨基酸协同热处理,粘度稍有下降,但曲线的总体趋势与未处理过的黄原胶接近,说明在中高温处理会对黄原胶的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会破坏整体结构,因此呈现出粘度降低,趋势相近的现象。所以在氨基酸的协同作用下,对黄原胶进行单一中高温或者高温处理并不能产生较好的粘度提升效果。
综上,应用本发明的氨基酸协同分阶段热处理技术能够有效地调控黄原胶的内部结构,使黄原胶分子链间产生更多联结,对结构有稳定化作用,从而提升黄原胶的粘度和热稳定性,降低黄原胶的使用成本,并提高黄原胶在食品加工的耐受性,为其在食品行业中广泛应用提供了帮助。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