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25204A - 船用输送砂结构 - Google Patents
船用输送砂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125204A CN117125204A CN202311263743.3A CN202311263743A CN117125204A CN 117125204 A CN117125204 A CN 117125204A CN 202311263743 A CN202311263743 A CN 202311263743A CN 117125204 A CN117125204 A CN 11712520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bin
- deck
- sand
- conveying structure
- shi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35/00—Vessels or similar floating stru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C—ABRASIVE OR RELATED BLASTING WITH PARTICULATE MATERIAL
- B24C7/00—Equipment for feeding abrasive material; Controlling the flowability, constitution, or other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brasive blasts
- B24C7/0092—Equipment for feeding abrasive material; Controlling the flowability, constitution, or other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brasive blasts the abrasive material being fed by mechanical means, e.g. by screw conveyo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7/00—Conveyors having an endless traction element, e.g. a chain, transmitting movement to a continuous or substantially-continuous load-carrying surface or to a series of individual load-carriers; Endless-chain conveyors in which the chains form the load-carrying surface
- B65G17/12—Conveyors having an endless traction element, e.g. a chain, transmitting movement to a continuous or substantially-continuous load-carrying surface or to a series of individual load-carriers; Endless-chain conveyors in which the chains form the load-carrying surface comprising a series of individual load-carriers fixed, or normally fixed, relative to traction element
- B65G17/126—Bucket elevato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65/00—Loading or unloading
- B65G65/30—Methods or devices for filling or emptying bunkers, hoppers, tanks, or like containers, of interest apart from their use in particula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or their application in particular machines, e.g.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 B65G65/34—Emptying devices
- B65G65/40—Devices for emptying otherwise than from the top
- B65G65/46—Devices for emptying otherwise than from the top using screw convey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Ship Loading And Unloa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船舶运输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船用输送砂结构,其中,船体包括第一甲板、第二甲板、第一舱室和第二舱室,于竖直方向,第一甲板位于第二甲板的上方,第一舱室设置于第一甲板上,第二舱室设置于第二甲板上,第二舱室的容积大于第一舱室的容积;斗式提升装置与船体固定,第二舱室的出料口位于其底部,第一舱室的进料口位于其顶部,斗式提升装置用于将物料自第二舱室搬运至第一舱室内;混砂橇设置于第一甲板上,混砂橇的进料端与第一舱室的出料端连通。如此设置,通过在船体搭建与甲板一体的舱室,用于盛放物料,增强了结构的稳定性,且第二舱室位于相对较低的第二甲板,使其重心降低,以维持船体于海中行驶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运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船用输送砂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供输砂系统通常布置于船舶主甲板,通过自身重力向混砂撬输送支撑剂,砂罐为独立罐体,体积大,重心高,不利于船舶空间布置以及稳性要求,导致船舶装载量受限,影响船舶作业效率。为此,在压裂船上应用时,为降低重心高度,通常需要将供输砂系统往主甲板以下布置,以提高装载量。
因此,现有技术方案应用较多的是气力输送以及垂直螺旋绞龙方式。
采用气力输送系统,主砂罐与混砂橇布置在同一层主甲板上,辅助砂罐布置在下一层并贯穿至顶层甲板,以降低砂罐重心高度。辅助砂罐带气力输送装置,可将辅助砂罐中的支撑剂输送到主砂罐。然而,通过气力输送装置将支撑剂输送到砂罐,该方式输送效率低,输送速度慢,管路易磨损。
采用垂直螺旋绞龙方式,也可将主砂罐中的支撑剂输送到辅助砂罐。从目前实际应用情况看,垂直螺旋绞龙在输砂时易卡死,输送粉砂时砂子易进入下部轴承的密封,导致轴承磨损、发热等问题。
因此,亟需一种船用输送砂结构,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船用输送砂结构,能够在降低砂罐重心的同时,增强砂罐和船体的稳定性,提高传递效率。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船用输送砂结构,包括:
船体,上述船体包括第一甲板、第二甲板、第一舱室和第二舱室,于竖直方向,上述第一甲板位于上述第二甲板的上方,上述第一舱室设置于上述第一甲板上,上述第二舱室设置于上述第二甲板上,上述第二舱室的容积大于上述第一舱室的容积;
斗式提升装置,上述斗式提升装置与上述船体固定,上述第二舱室的出料口位于其底部,上述第一舱室的进料口位于其顶部,上述斗式提升装置用于将物料自上述第二舱室搬运至上述第一舱室内;
混砂橇,上述混砂橇设置于上述第一甲板上,上述混砂橇的进料端与上述第一舱室的出料端连通。
作为上述船用输送砂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第一舱室和上述第二舱室位于上述船体长度方向的中线上。
作为上述船用输送砂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第二舱室的顶端贯穿上述第一甲板,且上述第一甲板与上述第二舱室的外周壁固定。
作为上述船用输送砂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第一甲板为上述船体的主甲板。
作为上述船用输送砂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第二甲板为上述船体的双层底。
作为上述船用输送砂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第二舱室与上述第一舱室之间连通有回流管道,上述回流管道的进料端与上述第一舱室连通,上述回流管道的出料端与上述第二舱室连通,且于上述竖直方向,上述回流管道的进料端位于其出料端的上方,上述回流管道处设置有启闭阀。
作为上述船用输送砂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混砂橇设置有两个,分别连接于上述第一舱室的出口处,且两个上述混砂橇能够择一使用。
作为上述船用输送砂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第二舱室内包括多个子空间,每个上述子空间配置有与之对应的进料口和出料口,且多个上述进料口及多个上述出料口分别位于同一水平面。
作为上述船用输送砂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斗式提升装置设置有多个,每个上述斗式提升装置对应一个或相邻的两个上述出料口。
作为上述船用输送砂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相邻的两个上述出料口通过螺旋绞龙连接。
本发明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船用输送砂结构,包括船体、斗式提升装置和混砂橇。其中,船体包括第一甲板、第二甲板、第一舱室和第二舱室,于竖直方向,第一甲板位于第二甲板的上方,第一舱室设置于第一甲板上,第二舱室设置于第二甲板上,第二舱室的容积大于第一舱室的容积;斗式提升装置与船体固定,第二舱室的出料口位于其底部,第一舱室的进料口位于其顶部,斗式提升装置用于将物料自第二舱室搬运至第一舱室内;混砂橇设置于第一甲板上,混砂橇的进料端与第一舱室的出料端连通。
具体的,第一舱室为辅助砂罐,第二舱室为主砂罐,第一舱室和第二舱室的进料口均位于其顶部,出料口均位于其底部,如此,物料自进料口倒入舱室内后,物料在重力作用下,集中在舱室底部,以便自出料口排出,斗式提升装置用于连接第二舱室的出料口和第一舱室进料口。将自第二舱室排出的物料向上提升,倒入第一舱室的进料口。混砂橇与第一舱室位于同一层甲板,其进料口与第一舱室的出料口连通,物料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排入混砂橇内。
如此设置,通过在船体搭建与甲板一体的舱室,用于盛放物料,用以代替传统的砂罐,增强了结构的稳定性,且作为主砂罐的第二舱室位于相对较低的第二甲板,使其重心降低,以维持船体于海中行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船用输送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船用输送砂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舱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船体;11、第一甲板;12、第二甲板;13、第一舱室;14、第二舱室;141、子空间;15、回流管道;16、螺旋绞龙;
20、斗式提升装置;
30、混砂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如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船用输送砂结构,包括船体10、斗式提升装置20和混砂橇30。其中,船体10包括第一甲板11、第二甲板12、第一舱室13和第二舱室14,于竖直方向,第一甲板11位于第二甲板12的上方,第一舱室13设置于第一甲板11上,第二舱室14设置于第二甲板12上,第二舱室14的容积大于第一舱室13的容积;斗式提升装置20与船体10固定,第二舱室14的出料口位于其底部,第一舱室13的进料口位于其顶部,斗式提升装置20用于将物料自第二舱室14搬运至第一舱室13内;混砂橇30设置于第一甲板11上,混砂橇30的进料端与第一舱室13的出料端连通。
具体的,第一舱室13为辅助砂罐,第二舱室14为主砂罐,第一舱室13和第二舱室14的进料口均位于其顶部,出料口均位于其底部,如此,物料自进料口倒入舱室内后,物料在重力作用下,集中在舱室底部,以便自出料口排出,斗式提升装置20用于连接第二舱室14的出料口和第一舱室13进料口。将自第二舱室14排出的物料向上提升,倒入第一舱室13的进料口。混砂橇30与第一舱室13位于同一层甲板,其进料口与第一舱室13的出料口连通,物料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排入混砂橇30内。
如此设置,通过在船体10搭建与甲板一体的舱室,用于盛放物料,用以代替传统的砂罐,增强了结构的稳定性,且作为主砂罐的第二舱室14位于相对较低的第二甲板12,使其重心降低,以维持船体10于海中行驶的稳定性。
可选的,第一舱室13和第二舱室14位于船体10长度方向的中线上。如此设置,使得第一舱室13和第二舱室14的重心临近船体10的中线,第一舱室13和第二舱室14内装有货物时,船体10左右两侧受到的载荷相近,进而保持船体10的稳定性。
可选的,第二舱室14的顶端贯穿第一甲板11,且第一甲板11与第二舱室14的外周壁固定。如此设置,于竖直方向,第二舱室14的一端由第二甲板12固定,另一端由第一甲板11固定,当船体10于海中出现晃动时,第二舱室14与船体10相对固定,减少第二舱室14与船体10连接位置的受力。
优选的,第一甲板11为船体10的主甲板。如此设置,便于混砂橇30将处理过的物料进行转运。
优选的,第二甲板12为船体10的双层底。如此设置,合理利用了船体10于竖直方向的空间,减少了第二舱室14对主甲板空间的占用。
可选的,第二舱室14与第一舱室13之间连通有回流管道15,回流管道15的进料端与第一舱室13连通,回流管道15的出料端与第二舱室14连通,且于竖直方向,回流管道15的进料端位于其出料端的上方,回流管道15处设置有启闭阀。
如此设置,通过回流管道15,第一舱室13内的物料在重力的作用下能够重新导入第二舱室14内。当需要对第一舱室13进行检修时,开启启闭阀,将第一舱室13内的物料通过回流管道15导入第二舱室14内,以便工组人员作业。
可选的,混砂橇30设置有两个,分别连接于第一舱室13的出口处,且两个混砂橇30能够择一使用。如此设置,两个混砂橇30,其中一个为常用设备,另一个为备用设备,正常状态下,仅有作为常用设备的混砂橇30运行,另一个则处于闲置状态,在常用设备出现故障,或是一个混砂橇30难以满足作业要求时,则启动另一个作为备用设备的混砂橇30。
可选的,第二舱室14内包括多个子空间141,每个子空间141配置有与之对应的进料口和出料口,且多个进料口及多个出料口分别位于同一水平面。
具体的,第二舱室14内搭建有多个沿竖直方向放置的隔板,将第二舱室14分隔为若干子空间141,每个子空间141相互独立,每个子空间141配置有与之对应的进料口和出料口,使得第二舱室14能够盛放不同种类的物料且还能够避免多种物料于第二舱室14内发生混合。进一步的,子空间141的进料口和出料口分别位于同一水平面,如此便于上料机构和斗式提升装置20与其连接。
进一步的,第一舱室13设置有多个子空间141。
于本实施例中,第二舱室14设置有4个子空间141,第一舱室13设置有3个子空间141。
可选的,斗式提升装置20设置有多个,每个斗式提升装置20对应一个或相邻的两个出料口。如此设置,多个斗式提升装置20同时工作能够提升物料转运的工作效率,且每个斗式提升装置20仅运输与之对应的物料,也能够避免在转运过程中,发生物料混合的情况。
可选的,相邻的两个出料口通过螺旋绞龙16连接。如此设置,当第一子空间对应的斗式提升装置20出现故障时,第一子空间的物料能够通过螺旋绞龙16运输至与其相邻的第二子空间的出口处,通过与第二子空间对应的斗式提升装置20转运至第一舱室13内。
此外,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船用输送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船体(10),所述船体(10)包括第一甲板(11)、第二甲板(12)、第一舱室(13)和第二舱室(14),于竖直方向,所述第一甲板(11)位于所述第二甲板(12)的上方,所述第一舱室(13)设置于所述第一甲板(11)上,所述第二舱室(14)设置于所述第二甲板(12)上,所述第二舱室(14)的容积大于所述第一舱室(13)的容积;
斗式提升装置(20),所述斗式提升装置(20)与所述船体(10)固定,所述第二舱室(14)的出料口位于其底部,所述第一舱室(13)的进料口位于其顶部,所述斗式提升装置(20)用于将物料自所述第二舱室(14)搬运至所述第一舱室(13)内;
混砂橇(30),所述混砂橇(30)设置于所述第一甲板(11)上,所述混砂橇(30)的进料端与所述第一舱室(13)的出料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输送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舱室(13)和所述第二舱室(14)位于所述船体(10)长度方向的中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输送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舱室(14)的顶端贯穿所述第一甲板(11),且所述第一甲板(11)与所述第二舱室(14)的外周壁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输送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甲板(11)为所述船体(10)的主甲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输送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甲板(12)为所述船体(10)的双层底。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输送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舱室(14)与所述第一舱室(13)之间连通有回流管道(15),所述回流管道(15)的进料端与所述第一舱室(13)连通,所述回流管道(15)的出料端与所述第二舱室(14)连通,且于所述竖直方向,所述回流管道(15)的进料端位于其出料端的上方,所述回流管道(15)处设置有启闭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输送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砂橇(30)设置有两个,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舱室(13)的出口处,且两个所述混砂橇(30)能够择一使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输送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舱室(14)内包括多个子空间(141),每个所述子空间(141)配置有与之对应的进料口和出料口,且多个所述进料口及多个所述出料口分别位于同一水平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船用输送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斗式提升装置(20)设置有多个,每个所述斗式提升装置(20)对应一个或相邻的两个所述出料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船用输送砂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出料口通过螺旋绞龙(16)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263743.3A CN117125204A (zh) | 2023-09-27 | 2023-09-27 | 船用输送砂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263743.3A CN117125204A (zh) | 2023-09-27 | 2023-09-27 | 船用输送砂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125204A true CN117125204A (zh) | 2023-11-28 |
Family
ID=888582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263743.3A Pending CN117125204A (zh) | 2023-09-27 | 2023-09-27 | 船用输送砂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125204A (zh)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0104404A2 (en) * | 2009-03-13 | 2010-09-16 | Klaveness Maritime Logistics As | Very large sand carrier and method for long-range transport of sand for land reclamation |
SG165187A1 (en) * | 2009-03-13 | 2010-10-28 | Klaveness Maritime Logistics As | A very large sand carrier |
CN203958552U (zh) * | 2014-04-21 | 2014-11-26 | 宏华海洋油气装备(江苏)有限公司 | 深水压裂增产船 |
CN106050212A (zh) * | 2016-08-17 | 2016-10-26 | 中石化石油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第四机械厂 | 一种压裂船作业系统 |
US20200223346A1 (en) * | 2018-12-20 | 2020-07-16 | Welch Aggregates, LLC | Improved wet plant for a sand mine |
CN113815980A (zh) * | 2021-10-26 | 2021-12-21 | 湖北四钻石油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适用于油田压裂作业使用的供砂装置及供砂方法 |
WO2023045033A1 (zh) * | 2021-09-22 | 2023-03-30 | 烟台杰瑞石油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 压裂作业船 |
CN220884725U (zh) * | 2023-09-27 | 2024-05-03 |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 | 船用输送砂结构 |
-
2023
- 2023-09-27 CN CN202311263743.3A patent/CN117125204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0104404A2 (en) * | 2009-03-13 | 2010-09-16 | Klaveness Maritime Logistics As | Very large sand carrier and method for long-range transport of sand for land reclamation |
SG165187A1 (en) * | 2009-03-13 | 2010-10-28 | Klaveness Maritime Logistics As | A very large sand carrier |
CN203958552U (zh) * | 2014-04-21 | 2014-11-26 | 宏华海洋油气装备(江苏)有限公司 | 深水压裂增产船 |
CN106050212A (zh) * | 2016-08-17 | 2016-10-26 | 中石化石油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第四机械厂 | 一种压裂船作业系统 |
US20200223346A1 (en) * | 2018-12-20 | 2020-07-16 | Welch Aggregates, LLC | Improved wet plant for a sand mine |
WO2023045033A1 (zh) * | 2021-09-22 | 2023-03-30 | 烟台杰瑞石油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 压裂作业船 |
CN113815980A (zh) * | 2021-10-26 | 2021-12-21 | 湖北四钻石油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适用于油田压裂作业使用的供砂装置及供砂方法 |
CN220884725U (zh) * | 2023-09-27 | 2024-05-03 |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 | 船用输送砂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540393C (zh) | 海上散货转载系统船 | |
CN220884725U (zh) | 船用输送砂结构 | |
JP2009067278A (ja) | 粉粒体運搬船 | |
CN111173515A (zh) | 一种深海采矿提升系统 | |
CN104386209A (zh) | 一种砂舱型自卸式运砂船 | |
CN112389950A (zh) | 一种组合式油田压裂作业供砂系统及方法 | |
CN117125204A (zh) | 船用输送砂结构 | |
WO2013132579A1 (ja) | 揚荷装置 | |
CN203172863U (zh) | 一种自卸货散货运输船 | |
CN203402362U (zh) | 重力自泄式顶边舱压载水排放装置 | |
CN213922710U (zh) | 一种组合式油田压裂作业供砂系统 | |
CN211666714U (zh) | 一种环保型半闭环深海矿石水力提升系统 | |
US3305106A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oading and unloading ships | |
CN102596705A (zh) | 准备散装干货船的方法 | |
WO2023045033A1 (zh) | 压裂作业船 | |
JP3383681B2 (ja) | 粉体貨物を荷役輸送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 |
CN218662257U (zh) | 航道渡槽集装箱载具 | |
CN106585909A (zh) | 浮式平台及储卸油方法 | |
CN210797306U (zh) | 一种预制墩柱可移动式自动倾倒船 | |
CN113830236B (zh) | 一种用于干散货船或采矿船干散货舱的自整平和自卸结构 | |
CN114278302A (zh) | 一种深海采矿海底矿物存储与转运系统 | |
JP4645940B2 (ja) | 船倉内ばら物の搬出装置 | |
CN207646740U (zh) | 水下深层地基处理三桩四轴工程船 | |
CN110395361B (zh) | 一种自动化运石填海的船 | |
CN219429209U (zh) | 一种仓泵粉料过驳船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