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75316B - 一种变焦投影镜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焦投影镜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075316B CN117075316B CN202311322529.0A CN202311322529A CN117075316B CN 117075316 B CN117075316 B CN 117075316B CN 202311322529 A CN202311322529 A CN 202311322529A CN 117075316 B CN117075316 B CN 11707531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lens group
- group
- zoom projection
- zoo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5/00—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 G02B15/14—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 G02B15/144—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four groups only
- G02B15/1445—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four groups only the first group being negative
- G02B15/144509—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four groups only the first group being negative arranged ---+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G02B1/041—Lens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一种变焦投影镜头,共具有十一片透镜和一片耦合棱镜;从屏幕端至影像源端沿着光轴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群、第二透镜群、光阑、第三透镜群以及第四透镜群;第一透镜群具有负屈光度且包括两片透镜,第二透镜群具有负屈光度且包括三片透镜,第三透镜群具有负屈光度且包括两片透镜,第四透镜群具有正屈光度且包括四片透镜;第一透镜群中的第一透镜和第四透镜群中的第十一透镜为塑料制成的非球面透镜。本发明提出了一款F数为1.55,焦距为9.77mm‑13.51mm,视场角在30°‑22.41°以及变焦比为1.4的大孔径大视场变焦投影镜头;同时,解决现有技术中变焦投影镜头的光焦度分配不合理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投影镜头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变焦投影的玻塑混合的低畸变镜头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变焦镜头在诸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镜头屏幕的形状和尺寸越发多样,变焦镜头的研究设计已经引起更多光学设计人员的浓厚兴趣,特别是如今的变焦镜头向着视场和相对孔径更大、倍率更高、体积更小、成像更加清晰的方向发展,也成为目前变焦光学系统设计的热点。对于变焦光学系统,通过把镜头的焦距放大或缩小,在不改变物体位置的情况下,就可以清晰观察到物体的不同部位。通过改变放大倍率,对物体的全局观察和局部精确检测就能实现,这些功能是单个定焦镜头所无法具备的,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变焦镜头更能够满足各个领域的需求。面对着变焦镜头的应用与发展需求,光学设计者如何在结构上实现设计目标也是变焦镜头设计的一个难点。
变焦镜头是在焦距连续均匀改变的情况下,可保证典型光学系统最终成像清晰、稳定。在保持像面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移动系统中2个或2个以上透镜组的间隔,来达到改变整个系统焦距的效果,可实现系统在整个变焦过程中能够获得连续清晰的像。与固定焦距镜头不同,变焦镜头无需更换镜头,通过推拉或旋转变焦环即可实现焦距的增加或减小。目前,可连续变焦的设计主要由2种方法:一种是查找已有结构进行缩放设计,此法虽然简单快捷,但对特殊的设计显得不够灵活;另一种方法是应用近轴高斯光学理论进行设计,此法比较灵活,但是计算量较大,尤其是对经验值要求较高。
现在许多投影机都具备变焦功能,以满足不同的投影场所使用需求,如空旷的商业场所或狭小的家庭娱乐场所等等。这种具有变焦功能的投影机镜头通常包含多个透镜组,通过改变透镜组之间的相对位置来改变变焦投影镜头的有效焦距,从而实现变焦功能。但是,如果各透镜组的光焦度分配不合理,可能会导致:(1)无法有效修正像差和畸变;(2)无法让变焦投影镜头缩小端满足远心成像要求。并且,现有的变焦投影镜头中,使用相同透镜数量的变焦投影镜头只能达到1.2倍-1.3倍的变焦比,F数为1.7-2.0。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变焦镜头的变焦比较小,F数的值较大以及光焦度分配不合理的问题,提出一款F数为1.55,焦距范围是9.77mm-13.51mm,半视场角范围是30°-22.41°以及变焦比是1.4的大孔径大视场变焦投影镜头。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变焦投影镜头,所述变焦投影镜头的焦距范围是9.773mm-13.51mm,半视场角范围是30°-22.41°,F数是1.55以及变焦比是1.4;所述变焦投影镜头共有十一片具有屈折力的透镜和一片耦合棱镜,从屏幕端至影像源端沿着光轴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群、第二透镜群、光阑、第三透镜群以及第四透镜群;其中,
所述第一透镜群具有负屈光度且包括两片透镜,分别为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
所述第二透镜群具有负屈光度且包括三片透镜,分别为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
所述第三透镜群具有负屈光度且包括两片透镜,分别为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
所述第四透镜群具有正屈光度且包括四片透镜,分别为第八透镜、第九透镜、第十透镜和第十一透镜;
在广角位置到望远位置的变焦过程中,第一透镜群和第二透镜群之间的距离减小,第三透镜群和第四透镜群之间的距离增加;
所述变焦投影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6.25<|f/F|<8.75;
5.55<|f*tan(w)|<5.65;
其中,f为所述变焦投影镜头的有效焦距,F为所述变焦投影镜头的光圈数,w为所述变焦投影镜头的半视场角。
进一步的,所述镜头包括的第十二透镜为耦合棱镜,所述第一透镜至第十二透镜从所述屏幕端至所述影像源端沿着所述光轴依次排列,且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十一透镜的屈光度依次序为负、负、负、负、负、负、正、负、正、负和正。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透镜为塑料制成的非球面透镜,所述第十一透镜为塑料制成的非球面透镜。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透镜至第十透镜皆为玻璃制成的球面透镜。
进一步的,第一透镜为凸凹透镜且凸面朝向所述屏幕端,所述第二透镜为凸凹透镜且凸面朝向所述屏幕端,所述第三透镜为双凹透镜,所述第四透镜为凹凸透镜且凸面朝向所述影像源端,所述第五透镜为凹凸透镜且凸面朝向影像源端,所述第六透镜为凹凸透镜且凸面朝向影像源端,所述第七透镜为双凸透镜,所述第八透镜为凹凸透镜且凸面朝向影像源端,所述第九透镜为双凸透镜,所述第十透镜为双凹透镜,所述第十一透镜为双凸透镜,所述第十二透镜为耦合棱镜。
进一步的,所述变焦投影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11.64<|f1/f|<16.10;
1.0<|f2/f|<1.387;
1.56<|f3/f|<2.18;
2.41<|f4/f|<3.34;
其中f为所述变焦投影镜头的有效焦距,f1为所述第一透镜群的有效焦距,f2为所述第二透镜群的有效焦距,f3为所述第三透镜群的有效焦距,f4为所述第四透镜群的有效焦距。
进一步的,第一透镜和第十一透镜镜片所用材料的光学常数满足以下条件式:1.5<ndl<1.6;38.5<vdl<45,1.5<nd11<1.6;38.5<vd11<45,其中nd1、vd1分别为第一透镜所用光学材料对d光的折射率和阿贝数,nd11、vd11分别是第十一透镜所用光学材料对d光的折射率和阿贝数。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透镜群为变焦组,第三透镜群为补偿组,第二透镜群和第三透镜群在所述屏幕端与所述影像源端之间沿着光轴移动,以使所述变焦投影镜头进行调焦。
所述的变焦投影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至第十透镜皆为玻璃制成球面透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焦投影镜头,采用了2片塑料非球面透镜、9片玻璃球面透镜和1片耦合棱镜,该变焦投影镜头是F数为1.55,焦距范围为9.77mm-13.51mm,半视场角范围为30°-22.41°以及变焦比为1.4的大孔径大视场变焦投影镜头,解决了变焦比较小,F数的值较大以及光焦度分配不合理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中变焦投影镜头实施例的短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变焦投影镜头实施例的短焦的场曲图;
图3是本发明中变焦投影镜头实施例的短焦的畸变图;
图4是本发明中变焦投影镜头实施例的短焦的像散图;
图5是本发明中变焦投影镜头实施例的短焦的纵向球差图;
图6是本发明中变焦投影镜头实施例的短焦的横向色差图;
图7是本发明中变焦投影镜头实施例的短焦的调制传递函数解析图;
图8是本发明中变焦投影镜头实施例的中焦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中变焦投影镜头实施例的中焦度的场曲图;
图10是本发明中变焦投影镜头实施例的中焦度的畸变图;
图11是本发明中变焦投影镜头实施例的中焦度的像散图;
图12是本发明中变焦投影镜头实施例的中焦度的纵向球差图;
图13是本发明中变焦投影镜头实施例的中焦度的横向色差图;
图14是本发明中变焦投影镜头实施例的中焦度的调制传递函数解析图;
图15是本发明中变焦投影镜头实施例的长焦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中变焦投影镜头实施例的长焦的场曲图;
图17是本发明中变焦投影镜头实施例的长焦的畸变图;
图18是本发明中变焦投影镜头实施例的长焦的像散图;
图19是本发明中变焦投影镜头实施例的长焦的纵向球差图;
图20是本发明中变焦投影镜头实施例的长焦的横向色差图;
图21是本发明中变焦投影镜头实施例的长焦的调制传递函数解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发明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图1、8、15所示,图1、8、15分别表示本申请的变焦投影镜头系统处于短焦,中焦和长焦时各透镜的排列情况,根据光轴从屏幕端至影像源端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群G1、第二透镜群G2、第三透镜群G3、第四透镜群G4;其中第一透镜群G1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二透镜群G2包括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三透镜群包括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第四透镜群包括第八透镜L8、第九透镜L9、第十透镜L10、第十一透镜L11以及第十二透镜(耦合棱镜)L12。其中,S1为第一透镜的屏幕端,S2为第一透镜的影像源端,S3为第二透镜的屏幕端,S4为第二透镜的影像源端,S5为第三透镜的屏幕端,S6为第三透镜的影像源端,S7为第四透镜的屏幕端,S8为第四透镜的影像源端,S9为第五透镜的屏幕端,S10为第五透镜的影像源端,S11为第六透镜的屏幕端,S12为第六透镜的影像源端,S13为第七透镜的屏幕端,S14为第七透镜的影像源端,S15为第八透镜的屏幕端,S16为第八透镜的影像源端,S17为第九透镜的屏幕端,S18为第九透镜的影像源端,S19为第十透镜的屏幕端,S20为第十透镜的影像源端,S21为第十一透镜的屏幕端,S22为第十一透镜的影像源端,S23为第十二透镜(耦合棱镜)的屏幕端,S24为第十二透镜(耦合棱镜)的影像源端,S10和S11之间的虚线为光阑,S24右侧虚线是影像源端。S4和S5之间的距离是D1,S10和光阑之间的距离是D2,光阑和S11之间的距离是D3,S14和S15之间的距离是D4;其中,D1-D4的数值是可变的。
第一透镜为凸凹透镜且凸面朝向所述屏幕端,所述第二透镜为凸凹透镜且凸面朝向所述屏幕端,所述第三透镜为双凹透镜,所述第四透镜为凹凸透镜且凸面朝向所述影像源端,所述第五透镜为凹凸透镜且凸面朝向影像源端,所述第六透镜为凹凸透镜且凸面朝向影像源端,所述第七透镜为双凸透镜,所述第八透镜为凹凸透镜且凸面朝向影像源端,所述第九透镜为双凸透镜,所述第十透镜为双凹透镜,所述第十一透镜为双凸透镜,所述第十二透镜为耦合棱镜。所述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设有光阑。
本发明公开的变焦投影镜头的焦距范围是9.773mm-13.51mm,半视场角范围是30°-22.41°,F数是1.55以及变焦比是1.4;所述变焦投影镜头共有十一片具有屈折力的透镜和一片耦合棱镜,从屏幕端至影像源端沿着光轴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群、第二透镜群、光阑、第三透镜群以及第四透镜群;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群具有负屈光度且包括两片透镜,分别为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群具有负屈光度且包括三片透镜,分别为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所述第三透镜群具有负屈光度且包括两片透镜,分别为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所述第四透镜群具有正屈光度且包括四片透镜,分别为第八透镜、第九透镜、第十透镜和第十一透镜;
在广角位置到望远位置的变焦过程中,第一透镜群和第二透镜群之间的距离减小,第三透镜群和第四透镜群之间的距离增加;所述变焦投影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6.25<|f/F|<8.75;5.55<|f*tan(w)|<5.65;其中,f为所述变焦投影镜头的有效焦距,F为所述变焦投影镜头的光圈数,w为所述变焦投影镜头的半视场角。
所述的变焦投影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包括的第十二透镜为耦合棱镜,所述第一透镜至第十二透镜从所述屏幕端至所述影像源端沿着所述光轴依次排列,且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十一透镜的屈光度依次序为负、负、负、负、负、负、正、负、正、负和正。
所述第一透镜为塑料制成的非球面透镜,所述第十一透镜为塑料制成的非球面透镜。借由使第一透镜为塑料制成的非球面透镜,除了有助于修正球面像差,彗形像差,像散,场曲和畸变等,还有助于缩短第一透镜的直径,从而缩短变焦投影镜头的体积和重量。
所述第二透镜至第十透镜皆为玻璃制成球面透镜。
所述变焦投影镜头中,第一透镜群,第二透镜群,第三透镜群和第四透镜群任一者中的任两相邻的透镜之间的距离、第四透镜群与耦合棱镜之间的距离以及耦合棱镜与像面之间的距离为定值,亦即第一透镜群,第二透镜群,第三透镜群和第四透镜群任一者中的任两相邻的透镜之间的距离、第四透镜群与耦合棱镜之间的距离以及耦合棱镜与像面之间的距离不随变焦投影镜头焦距的改变而变化。具体地,在第一透镜群中,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在第二透镜群中,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在第三透镜群中,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在第四透镜群中,第八透镜与第九透镜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第九透镜与第十透镜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第十透镜与第十一透镜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第十一透镜与耦合棱镜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且耦合棱镜与像面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上述距离是指两相邻透镜中心在光轴上的直线距离。
所述变焦系统中,第一透镜群与第二透镜群之间的距离、第二透镜群与光阑之间的距离、光阑与第三透镜群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三透镜群与第四透镜群之间的距离是可变的,亦即第一透镜群与第二透镜群之间的距离、第二透镜群与光阑之间的距离、光阑与第三透镜群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三透镜群与第四透镜群之间的距离随变焦投影镜头焦距的改变而变化。具体地,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之间的距离是变化的,第五透镜与光阑之间的距离是变化的,光阑与第六透镜之间的距离是变化的以及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是变化的。上述距离是指两相邻透镜中心在光轴上的直线距离。
所述的变焦投影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焦投影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11.64<|f1/f|<16.10;
1.0<|f2/f|<1.387;
1.56<|f3/f|<2.18;
2.41<|f4/f|<3.34;
其中f为所述变焦投影镜头的有效焦距,f1为所述第一透镜群的有效焦距,f2为所述第二透镜群的有效焦距,f3为所述第三透镜群的有效焦距,f4为所述第四透镜群的有效焦距。借由上述设计,可兼顾变焦投影镜头的体积以及光学成像品质。
第一透镜和第十一透镜镜片所用材料的光学常数满足以下条件式:1.5<ndl<1.6;38.5<vdl<45,1.5<nd11<1.6;38.5<vd11<45,其中nd1、vd1分别为第一透镜所用光学材料对d光的折射率和阿贝数,nd11、vd11分别是第十一透镜所用光学材料对d光的折射率和阿贝数。
所述变焦投影镜头,第一透镜和第十一透镜表面的非球面面型的表达式为:
设Z轴是光轴,直角坐标系的原点(x,y,z)与非球面的原点重合,且旋转轴与系统的光轴重合,非球面的面型可表示为:
其中,为光线在非球面上的入射高度,k为圆锥系数,A2,A4,A6,...为高次非球面系数,c为非球面顶点处的曲率;Z为非球面沿光轴O方向在高度为h的位置时,距非球面顶点的距离矢高;c为于光轴O处的曲率,c=1/R(即,近轴曲率c为表1中曲率半径R的倒数);k为锥面系数;Ai是非球面第i阶的修正系数。
所述变焦投影镜头,第二透镜群为变焦组,第三透镜群为补偿组,第二透镜群和第三透镜群在所述屏幕端与所述影像源端之间沿着光轴移动,以使所述变焦投影镜头进行调焦。
在本实施例中,变焦投影镜头的F数为1.55,焦距范围为9.77mm-13.51mm,半视场角范围为30°-22.41°以及变焦比为1.4。
本实施例中各变焦投影镜头状态参数表如下表1-1所示
表1-1
本实施例中变焦投影镜头的详细光学数据如下表1-2和表1-3所示
表1-2
表1-3
其中,设Z轴是光轴,直角坐标系的原点(x,y,z)与非球面的原点重合,且旋转轴与系统的光轴重合,非球面的面型可表示为:
,
其中,为光线在非球面上的入射高度,k为圆锥系数,A2,A4,A6,...为高次非球面系数,c为非球面顶点处的曲率。Z为非球面沿光轴O方向在高度为h的位置时,距非球面顶点的距离矢高;c为于光轴O处的曲率,c=1/R(即,近轴曲率c为表1中曲率半径R的倒数);k为锥面系数;Ai是非球面第i阶的修正系数。表1-3中给出了可用于实施例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A20。
图1至图21依次为本实施例中短焦、中焦度和长焦的变焦投影镜头结构示意图、场曲图、畸变图、像散图、纵向球差图、横向色差图和调制传递函数解析图。由图1-21可看出,场曲在±0.1mm以内,畸变在±1%以内,像散在±0.1mm以内,纵向球差在0.05mm以内,横向色差图在0.05mm以内,调制传递函数在46lp/mm时,中心视场调制传递函数>0.7,0.8视场调制传递函数>0.46。
由此可见,本发明实施例中发明的变焦投影镜头,能满足系统低畸变的要求。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变焦投影镜头的变焦比小且F数大的问题,发明了一种F数为1.55,焦距范围是9.77mm-13.51mm,半视场角范围是30°-22.41°以及变焦比是1.4的大孔径大视场变焦投影镜头。同时,解决现有技术中变焦投影镜头的光焦度分配不合理的问题。
说明书实施例的描述应与相应的附图相结合,附图应作为完整的说明书的一部分。以上对于实施例的描述,有关方向和方位的任何参考,均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任何限制。
对于优选实施例的说明会涉及到特征的组合,这些特征可能独立存在或者组合存在,本发明并不特别地限定于优选的实施例,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光学镜头及其设计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所界定。
Claims (8)
1.一种变焦投影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焦投影镜头的焦距范围是9.773mm-13.51mm,半视场角范围是30°-22.41°,F数是1.55以及变焦比是1.4;所述变焦投影镜头共有十一片具有屈折力的透镜和一片耦合棱镜,从屏幕端至影像源端沿着光轴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群、第二透镜群、光阑、第三透镜群以及第四透镜群;其中,
所述第一透镜群具有负屈光度且包括两片透镜,分别为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
所述第二透镜群具有负屈光度且包括三片透镜,分别为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
所述第三透镜群具有负屈光度且包括两片透镜,分别为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
所述第四透镜群具有正屈光度且包括四片透镜,分别为第八透镜、第九透镜、第十透镜和第十一透镜;
在广角位置到望远位置的变焦过程中,第一透镜群和第二透镜群之间的距离减小,第三透镜群和第四透镜群之间的距离增加;
所述变焦投影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6.25<|f/F|<8.75;
5.55<|f*tan(w)|<5.65;
其中,f为所述变焦投影镜头的有效焦距,F为所述变焦投影镜头的光圈数,w为所述变焦投影镜头的半视场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投影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至第十一透镜、耦合棱镜从所述屏幕端至所述影像源端沿着所述光轴依次排列,且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十一透镜的屈光度依次序为负、负、负、负、负、负、正、负、正、负和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焦投影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为塑料制成的非球面透镜,所述第十一透镜为塑料制成的非球面透镜。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焦投影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至第十透镜皆为玻璃制成的球面透镜。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焦投影镜头,其特征在于,第一透镜为凸凹透镜且凸面朝向所述屏幕端,所述第二透镜为凸凹透镜且凸面朝向所述屏幕端,所述第三透镜为双凹透镜,所述第四透镜为凹凸透镜且凸面朝向所述影像源端,所述第五透镜为凹凸透镜且凸面朝向影像源端,所述第六透镜为凹凸透镜且凸面朝向影像源端,所述第七透镜为双凸透镜,所述第八透镜为凹凸透镜且凸面朝向影像源端,所述第九透镜为双凸透镜,所述第十透镜为双凹透镜,所述第十一透镜为双凸透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投影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焦投影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11.64<|f1/f|<16.10;
1.0<|f2/f|<1.387;
1.56<|f3/f|<2.18;
2.41<|f4/f|<3.34;
其中f为所述变焦投影镜头的有效焦距,f1为所述第一透镜群的有效焦距,f2为所述第二透镜群的有效焦距,f3为所述第三透镜群的有效焦距,f4为所述第四透镜群的有效焦距。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焦投影镜头,其特征在于,第一透镜和第十一透镜镜片所用材料的光学常数满足以下条件式:1.5<ndl<1.6;38.5<vdl<45,1.5<nd11<1.6;38.5<vd11<45,其中nd1、vd1分别为第一透镜所用光学材料对d光的折射率和阿贝数,nd11、vd11分别是第十一透镜所用光学材料对d光的折射率和阿贝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投影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群为变焦组,第三透镜群为补偿组,第二透镜群和第三透镜群在所述屏幕端与所述影像源端之间沿着光轴移动,以使所述变焦投影镜头进行调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322529.0A CN117075316B (zh) | 2023-10-13 | 2023-10-13 | 一种变焦投影镜头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322529.0A CN117075316B (zh) | 2023-10-13 | 2023-10-13 | 一种变焦投影镜头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075316A CN117075316A (zh) | 2023-11-17 |
CN117075316B true CN117075316B (zh) | 2023-12-29 |
Family
ID=887045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322529.0A Active CN117075316B (zh) | 2023-10-13 | 2023-10-13 | 一种变焦投影镜头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075316B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3786378U (zh) * | 2011-10-26 | 2014-08-20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投影用变焦透镜和投影型显示装置 |
CN106772965A (zh) * | 2017-01-22 | 2017-05-31 | 嘉兴中润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变焦距镜头 |
CN209765153U (zh) * | 2019-05-29 | 2019-12-10 |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变焦投影镜头 |
CN116520541A (zh) * | 2022-01-20 | 2023-08-01 | 东莞市宇瞳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变焦镜头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6071141A (ja) * | 2014-09-30 | 2016-05-09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
2023
- 2023-10-13 CN CN202311322529.0A patent/CN11707531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3786378U (zh) * | 2011-10-26 | 2014-08-20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投影用变焦透镜和投影型显示装置 |
CN106772965A (zh) * | 2017-01-22 | 2017-05-31 | 嘉兴中润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变焦距镜头 |
CN209765153U (zh) * | 2019-05-29 | 2019-12-10 |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变焦投影镜头 |
CN116520541A (zh) * | 2022-01-20 | 2023-08-01 | 东莞市宇瞳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变焦镜头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075316A (zh) | 2023-11-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765153U (zh) | 变焦投影镜头 | |
CN103176265A (zh) | 广角变焦镜头 | |
CN113985589B (zh) | 一种变焦镜头及光学系统 | |
CN111352211A (zh) | 一种小头式高解析度镜头 | |
CN110221417A (zh) | 广角光学系统及光学设备 | |
JP2016050990A (ja) | 投写用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投写型表示装置 | |
CN100547452C (zh) | 变焦镜头 | |
CN218497256U (zh) | 变焦镜头 | |
CN112904537B (zh) | 一种光学摄像镜头 | |
CN118444464A (zh) | 变焦镜头 | |
CN116679430B (zh) | 一种变焦镜头 | |
CN117075316B (zh) | 一种变焦投影镜头 | |
CN217879799U (zh) | 变焦镜头 | |
CN214375524U (zh) | 一种光学摄像镜头 | |
CN117031711A (zh) | 一种变焦镜头 | |
WO2018150981A1 (ja) | 投写用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投写型表示装置 | |
CN214375529U (zh) | 一种光学成像系统 | |
CN112684587B (zh) |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 |
CN115097597A (zh) | 一种玻塑混合热漂移稳定鱼眼镜头 | |
CN103631012B (zh) | 具有玻璃非球面的变焦目镜 | |
CN113805317A (zh) | 定焦镜头 | |
CN117075315B (zh) | 变焦镜头 | |
JPH06201993A (ja) | 非球面を使用した広角2焦点レンズ | |
CN222482502U (zh) | 一种变焦镜头 | |
CN220961986U (zh) | 一种变焦镜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