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62795A - 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或其结晶性固体的制造方法及晶析装置 - Google Patents
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或其结晶性固体的制造方法及晶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062795A CN117062795A CN202280022270.5A CN202280022270A CN117062795A CN 117062795 A CN117062795 A CN 117062795A CN 202280022270 A CN202280022270 A CN 202280022270A CN 117062795 A CN117062795 A CN 11706279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duced coenzyme
- turbidity
- crystals
- crystallization
- ftu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13078 crystal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0
- QNTNKSLOFHEFPK-UPTCCGCDSA-N ubiquinol-10 Chemical compound COC1=C(O)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O)=C1OC QNTNKSLOFHEFPK-UPTCCGCD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7
- 238000002425 crystallis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5
- 230000008025 crystalliza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5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LFQSCWFLJHTTHZ-UHFFFAOYSA-N Ethanol Chemical compound CCO LFQSCWFLJHTTHZ-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0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6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1556 precipit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9000011259 mixed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125000004432 carbon atom Chemical group C*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376 precipit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1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Atomic nitrogen Chemical compound N#N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2
- ACTIUHUUMQJHFO-UHFFFAOYSA-N Coenzym Q10 Natural products COC1=C(OC)C(=O)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1=O ACTIUHUUMQJHF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2
- 235000017471 coenzyme Q10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0
- ACTIUHUUMQJHFO-UPTCCGCDSA-N coenzyme Q10 Chemical compound COC1=C(OC)C(=O)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1=O ACTIUHUUMQJHFO-UPTCCGCDSA-N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29910052757 nit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40110767 coenzyme Q10 Drug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647 oxi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254 oxi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002 slurr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904 solv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OKKJLVBELUTLKV-UHFFFAOYSA-N Methanol Chemical compound OC OKKJLVBELUTLK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1 aqueous alcohol) Chemical compound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261 inert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844 mel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018 mel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3470 mitochondria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960 organic solv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XKRFYHLGVUSROY-UHFFFAOYSA-N Argon Chemical compound [Ar] XKRFYHLGVUSRO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Carbon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O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KFZMGEQAYNKOFK-UHFFFAOYSA-N Isopropanol Chemical compound CC(C)O KFZMGEQAYNKOF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LRHPLDYGYMQRHN-UHFFFAOYSA-N N-Butanol Chemical compound CCCCO LRHPLDYGYMQRH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AMQJEAYHLZJPGS-UHFFFAOYSA-N N-Pentanol Chemical compound CCCCCO AMQJEAYHLZJPG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78 antioxida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4027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4113 dietary fatty acid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194 fatty ac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30195729 fatty acid Natural produ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128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456 homogeneous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30195733 hydrocarbon Natural produ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2430 hydrocarbo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ZXEKIIBDNHEJCQ-UHFFFAOYSA-N isobutanol Chemical compound CC(C)CO ZXEKIIBDNHEJCQ-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17464 nitrogen compoun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2830 nitrogen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590 oxid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244 precipit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BDERNNFJNOPAEC-UHFFFAOYSA-N propan-1-ol Chemical compound CCCO BDERNNFJNOPAEC-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5995 Aluminium silic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894006 Bacter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124008 Mammal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6 abnorma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1298 alcohol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2211 aluminium silicat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6 arg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35 boi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569 carbon di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2092 carbon di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170 cell membra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295 chemical reaction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87 chromatography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7721 electron transport chai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148 ester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4665 fatty aci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29 gener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217 heart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307 hel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4 hel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SWQJXJOGLNCZEY-UHFFFAOYSA-N helium atom Chemical compound [He] SWQJXJOGLNCZE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257 hydro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9 hyd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4435 hydrogen atom Chemical class [H]*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NLYAJNPCOHFWQQ-UHFFFAOYSA-N kaolin Chemical compound O.O.O=[Al]O[Si](=O)O[Si](=O)O[Al]=O NLYAJNPCOHFWQQ-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576 keton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91 liquid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91 measur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911 nucle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899 nucle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071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04 phys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66 physiolog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5 pressure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11 sol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3 soli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41 stabili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05 stabi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643 water by typ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45/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C = O groups bound only to carbon or hydrogen atoms; Preparation of chelates of such compounds
- C07C45/78—Separation; Purification; Stabilisation; Use of additives
- C07C45/81—Separation; Purification; Stabilisation; Use of additives by change in the physical state, e.g. crystallisa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9/00—Crystallisation
- B01D9/0004—Crystallisation cooling by heat exchange
- B01D9/0013—Crystallisation cooling by heat exchange by indirect heat exchang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9/00—Crystallisation
- B01D9/0036—Crystallisation on to a bed of product crystals; Seed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9/00—Crystallisation
- B01D9/0063—Control or regulation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403/00—Derivatives of cyclohexane or of a cyclohexene or of cyclohexadiene, having a side-chain containing an acyclic unsaturated part of at least four carbon atoms, this part being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cyclohexane or cyclohexene or cyclohexadiene rings, e.g. vitamin A, beta-carotene, beta-ionone
- C07C403/02—Derivatives of cyclohexane or of a cyclohexene or of cyclohexadiene, having a side-chain containing an acyclic unsaturated part of at least four carbon atoms, this part being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cyclohexane or cyclohexene or cyclohexadiene rings, e.g. vitamin A, beta-carotene, beta-ionone having side-chains containing only carbon and hydrogen atom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9/00—Crystallisation
- B01D2009/0086—Processes or apparatus therefor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B—GENERAL METHODS OF ORGANIC CHEMISTRY; APPARATUS THEREFOR
- C07B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ecific properties of organic compounds
- C07B2200/13—Crystalline forms, e.g. polymorph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601/00—Systems containing only non-condensed rings
- C07C2601/12—Systems containing only non-condensed rings with a six-membered ring
- C07C2601/16—Systems containing only non-condensed rings with a six-membered ring the ring being unsaturate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稳定地制造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或其结晶性固体的、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或其结晶性固体的制造方法。本实施方式是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或其结晶性固体的制造方法,该方法使用设置有晶析部、能够检测晶析部内的浊度的浊度检测部、及能够调节晶析部内的温度的温度调节部的晶析装置,并且,该方法包括:将含有醇和还原型辅酶Q10的混合液收纳于晶析部;将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作为籽晶添加到上述混合液中;使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在添加了上述籽晶后的上述混合液中析出,上述析出包括:基于由上述浊度检测部得到的浊度变化率,通过温度调节部来控制温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或其结晶性固体的制造方法及晶析装置。
背景技术
辅酶Q是从细菌至哺乳动物广泛分布于生物体中的必需成分,作为生物体内的细胞中的线粒体的电子传递链构成成分而广为人知。已知辅酶Q通过在线粒体内反复进行氧化和还原而在电子传递体系中起到作为传递成分的功能,而且还原型辅酶Q还具有抗氧化作用。对于人而言,辅酶Q的侧链具有10个重复结构的辅酶Q10是主要成分,在生物体内,通常40~90%左右以还原型的形式存在。作为辅酶Q的生理作用,可以列举:由线粒体激活作用带来的能量生产的活化、心功能的活化、细胞膜的稳定化效果、由抗氧化作用带来的细胞的保护效果等。
目前制造/销售的辅酶Q10中多数为氧化型辅酶Q10,但近年来,显示比氧化型辅酶Q10更高的口服吸收性的还原型辅酶Q10也已上市,并逐渐被广泛使用。
得到还原型辅酶Q10的普通的方法已经公开(专利文献1)。另外,对于以结晶的形式得到还原型辅酶Q10的方法,已知有一些方法。例如,已经报告了使还原型辅酶Q10在醇溶液和/或酮溶液中结晶来制造结晶的方法(专利文献2)、及通过向不良溶剂中添加还原型辅酶Q10的高浓度液相而进行结晶化的方法(专利文献3)等。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4中记载了在还原型辅酶Q10中观察到多晶型现象,并报告重新出现的结晶型(以下,将该结晶称为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或FormII型结晶)比现有的还原型辅酶Q10(以下,将该结晶称为Form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或FormI型结晶)稳定得多,其它的物理特性也优异。另外,在专利文献5中记载了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的制造方法。专利文献5的权利要求1公开了一种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将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作为籽晶添加到含有选自醇、烃、脂肪酸酯及氮化合物中的至少1种有机溶剂和还原型辅酶Q10、且温度为32~43℃的溶液中,制备混合液;及使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在所述混合液中析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109933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2003/006409号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3-089669号公报
专利文献4:国际公开2012/176842号
专利文献5:国际公开2020/045571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4中,作为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的获取方法,记载了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晶析的方法,但有时需要长时间,而且回收量少,在工业上未必是最适合的方法。专利文献5中公开的方法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适于用于得到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的工业规模上的生产的高效制造方法,该方法主要着眼于温度。
本发明人等在对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或其结晶性固体的制造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中发现,在仅基于温度控制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的析出时,即使在以相同的温度条件重复制造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的情况下,得到的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或其结晶性固体的氧化稳定性的批次差异也较大。
本发明人等着眼于温度以外的要素,在研究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或其结晶性固体的制造方法中发现,通过基于浊度变化率控制温度,能够稳定地制造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或其结晶性固体。因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稳定地制造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或其结晶性固体的、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或其结晶性固体的制造方法。另外,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实施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或其结晶性固体的制造方法时使用的晶析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在使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在含有醇和还原型辅酶Q10的混合液中析出时,随着析出的进行,混合液中的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增加,于是,浊度增加。本发明人等发现,通过基于该浊度的变化率控制温度,能够稳定地制造氧化稳定性高的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或其结晶性固体。
本实施方式的方式例子如下述记载。
(1)一种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或其结晶性固体的制造方法,该方法使用设置有晶析部、能够检测晶析部内的浊度的浊度检测部、及能够调节晶析部内的温度的温度调节部的晶析装置,
并且,该方法包括:
将含有醇和还原型辅酶Q10的混合液收纳于晶析部;
将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作为籽晶添加到所述混合液中;
使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在添加了所述籽晶后的所述混合液中析出,
所述析出包括:基于由所述浊度检测部得到的浊度变化率,通过所述温度调节部控制温度。
(2)根据(1)所记载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控制是基于浊度变化率的给定范围和浊度变化率的测定值,使混合液的温度及混合液的冷却速度中的至少一者变化的控制。
(3)根据(2)所记载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给定范围是基于福尔马肼浊度(FTU)变化率确定的范围,
在FTU为1,000至10,000的期间,于2~45FTU/min的范围内设定所述给定范围。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醇是碳原子数1~5的一元醇。
(5)根据(4)所记载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碳原子数1~5的一元醇为乙醇。
(6)根据(1)~(5)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醇是相对于水和醇的总量为95重量%以上的醇。
(7)一种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的晶析装置,其包含:
晶析部,其能够收纳含有醇和还原型辅酶Q10的混合液;
浊度检测部,其检测收纳于所述晶析部的所述混合液的浊度变化率;
温度调节部,其能够调节所述晶析部内的温度;及
控制部,其基于由所述浊度检测部得到的所述混合液的浊度变化率,控制利用所述温度调节部来进行的温度调节。
(8)根据(7)所记载的晶析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是基于浊度变化率的给定范围和浊度变化率的测定值,使混合液的温度及混合液的冷却速度中的至少一者变化的控制。
(9)根据(8)所记载的晶析装置,其中,
所述给定范围是基于福尔马肼浊度(FTU)变化率确定的范围,
在FTU为1,000至10,000的期间,于2~45FTU/min的范围内设定所述给定范围。
本说明书包含成为本申请的优先权的基础的日本国专利申请号2021-053784号的公开内容。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或其结晶性固体的制造方法,能够稳定地制造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或其结晶性固体。另外,本公开的晶析装置能够在实施所述制造方法时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晶析装置的一个方式的概略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晶析部
3···混合液
5···浊度检测部
5a···浊度传感器
5b···转换器
7···温度检测部
9···恒温水槽
11···热介质
13···控制部
15···搅拌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还原型辅酶Q10>
本说明书中的“还原型辅酶Q10”只要以还原型辅酶Q10作为主成分即可,可以在其一部分包含氧化型辅酶Q10。需要说明的是,这里,主成分是指例如包含50重量%以上,通常60重量%以上,优选70重量%以上,更优选80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90重量%以上,特别优选95重量%以上,特别优选98重量%以上。这里,上述比例是还原型辅酶Q10相对于辅酶Q10的总量的比例。
需要说明的是,如上所述,在还原型辅酶Q10中存在目前已知的FormI型和最近新发现的FormII型这两种多晶型。具体而言,在熔点为48℃附近、且粉末X射线(Cu-Kα)衍射中,在衍射角(2θ±0.2°)3.1°、18.7°、19.0°、20.2°、23.0°显示特征峰的还原型辅酶Q10的结晶型为FormI型,在熔点为52℃附近、且粉末X射线(Cu-Kα)衍射中,在衍射角(2θ±0.2°)11.5°、18.2°、19.3°、22.3°、23.0°、33.3°显示特征峰的还原型辅酶Q10的结晶型为FormII型。在本说明书中,即使是仅满足下述中一项的还原型辅酶Q10的结晶,也将其称为“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的结晶”:根据差示扫描热量测定(DSC)在以5℃/分的速度升温的情况下,在54±2℃具有吸热峰;在以升温速度1℃/分同样地进行测定的情况下,在52±2℃具有吸热峰;在粉末X射线(Cu-Kα)衍射中,在衍射角(2θ±0.2°)11.5°、18.2°、19.3°、22.3°、23.0°及33.3°显示特征峰。当然,也可以满足全部条件。
另外,本说明书中的“结晶性固体”是指在其中包含具有结晶结构的部分和不具有结晶结构的非晶质成分的固体。即,“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或其结晶性固体”中的“其结晶性固体”是指“在其中包含具有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的结晶结构的部分和不具有结晶结构的非晶质成分的固体”。
<醇>
本发明人等发现,在醇中,FormII型结晶的饱和浓度小于FormI型结晶的饱和浓度,因此,通过使用醇作为还原型辅酶Q10的溶剂,能够使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高效地析出。
作为醇,优选为碳原子数1~5的一元醇。作为碳原子数1~5的一元醇,例如,可列举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异丁醇、正戊醇。作为醇,特别优选FormII型结晶的饱和浓度较FormI型结晶的饱和浓度足够小、且易于处理的乙醇。需要说明的是,作为醇,可以将上述示例的醇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2种以上使用。
本说明书中的醇只要是以醇为主成分的溶剂即可,也可以是包含水的含水醇。作为醇,含水量越低,FormII型结晶的选择性析出越容易。因此,醇相对于水和醇的总量,醇浓度例如为80重量%以上,通常为90重量%以上,优选为95重量%以上,更优选为97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9重量%以上,特别优选为99.5重量%以上。需要说明的是,醇浓度为99.5重量%以上的醇是指无水醇。另外,作为醇浓度的上限,为100重量%以下。
作为醇,特别优选为含水乙醇或无水乙醇。作为乙醇,相对于水和乙醇的总量,乙醇浓度例如为80重量%以上,通常为90重量%以上,优选为95重量%以上,更优选为97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9重量%以上,特别优选为99.5重量%以上。另外,作为乙醇浓度的上限,为100重量%以下。
<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或其结晶性固体的制造方法>
本实施方式的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或其结晶性固体的制造方法使用设置有晶析部、能够检测晶析部内的浊度的浊度检测部、及能够调节晶析部内的温度的温度调节部的晶析装置,并且,该方法包括:将含有醇和还原型辅酶Q10的混合液收纳于晶析部;将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作为籽晶添加到上述混合液中;使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在添加了上述籽晶后的上述混合液中析出,上述析出包括:基于由上述浊度检测部得到的浊度变化率,通过温度调节部控制温度。
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添加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作为籽晶的工序称为“籽晶添加工序”,将使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析出的工序称为“结晶析出工序”。
在本实施方式的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的制造方法中,使用设置有晶析部、能够检测晶析部内的浊度的浊度检测部、及能够调节晶析部内的温度的温度调节部的晶析装置。图1表示晶析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概略图。在图1所示的晶析装置中,示出了在晶析部1的内部收纳有含有醇和还原型辅酶Q10的混合液3的状态。在晶析部1设置有浊度检测部5(例如浊度计),优选设置有温度检测部7(例如温度计)。在图1所示的晶析装置中,能够利用由恒温水槽9及热介质11(例如水)构成的温度调节部调节晶析部1的温度。在图1所示的晶析装置中,浊度检测部5具有浊度传感器5a及将浊度传感器5a检测到的信号转换成FTU值等浊度的转换器5b。另外,具有控制部13,该控制部13用于基于由浊度检测部5得到的混合液的浊度变化,控制利用温度调节部来进行的温度调节。另外,图1所示的晶析装置优选具有用于在晶析部1内进行搅拌的搅拌叶片15。需要说明的是,图1所示的晶析装置是后述的本实施方式的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的晶析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
控制部13是控制利用温度调节部进行的温度调节的控制机构,也可以是配合除此以外的条件(例如搅拌条件)进行控制的中央控制机构。控制部13能够由例如用于实现各种处理的软件程序、执行该软件程序的CPU、以及由该CPU控制的各种硬件等构成。在某个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3是包含并具有CPU和输入输出电路等的计算机。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3的动作所需要的程序及数据、控制参数能够保存于存储部(未图示)。需要说明的是,这些程序及数据等的保存处所没有特别限定。这些程序及数据等也可以保存于单独专门设置的磁盘或闪光存储器等存储装置。另外,也可以保存于能够通信连接的外部的服务器或存储部等。
收纳于晶析部的含有醇和还原型辅酶Q10的混合液只要含有醇和还原型辅酶Q10就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还原型辅酶Q10溶解于醇而得到的均匀的溶液,也可以是还原型辅酶Q10的一部分溶解于醇,但一部分未溶解而悬浮的浆料,但优选为还原型辅酶Q10溶解于醇而得到的均匀的溶液。
作为含有醇和还原型辅酶Q10的混合液中使用的还原型辅酶Q10,不限结晶、非晶状态,另外,也不限其多晶型。因此,也能够使用目前公知的Form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另外,因为能够在结晶析出中提高其纯度,所以也可以是具有杂质的还原型辅酶Q10或未精制·粗精制的还原型辅酶Q10。进而,也能够将通过目前公知的方法得到的还原型辅酶Q10的提取液、或含有通过公知的还原方法从氧化型辅酶Q10得到的还原型辅酶Q10的反应液直接或根据需要进行精制和/或溶剂置换的液体作为上述混合液使用。
含有醇和还原型辅酶Q10的混合液还可以包含醇(包含含水醇)以外的其它有机溶剂,但溶剂成分总量所对应的醇的含量(醇的纯度)优选为95重量%以上、97重量%以上、99重量%以上,作为上限优选为100重量%以下。醇的纯度最优选为99.5重量%以上。作为其它的有机溶剂,能够示例选自烃、脂肪酸酯及氮化合物中的至少1种。
含有醇和还原型辅酶Q10的混合液中的、籽晶添加前的还原型辅酶Q10的溶存浓度例如为2重量%以上,优选为3重量%以上,更优选为5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7重量%以上,特别优选为9重量%以上。籽晶添加前的还原型辅酶Q10的溶存浓度例如为50重量%以下,优选为45重量%以下,更优选为30重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重量%以下,特别优选为15重量%以下。
含有醇和还原型辅酶Q10的混合液通过将含有醇和还原型辅酶Q10的原料混合物加热至例如42℃以上的温度,使还原型辅酶Q10溶解而得到。作为该温度,优选为70℃以下,更优选为55℃以下的温度。在使还原型辅酶Q10溶解后、添加籽晶之前,含有醇和还原型辅酶Q10的混合液优选冷却至后述的添加籽晶时的温度。
作为成为籽晶的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的添加量(籽晶添加量),没有特别限定,但相对于添加籽晶前的上述混合液中的还原型辅酶Q10的量(100重量%)优选为0.1重量%以上,更优选为0.5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8重量%以上,特别优选为1重量%以上。上限没有特别限制,相对于添加籽晶前的上述混合液中的还原型辅酶Q10的量(100重量%),优选为20重量%以下,更优选为4重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2重量%以下。需要说明的是,籽晶中使用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只要包含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即可,也可以包含Form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或非晶体,但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的纯度越高越好。作为籽晶,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可以使用例如50重量%以上、优选为75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0重量%以上、更优选为90重量%以上的籽晶。
添加籽晶的时间点的上述混合液的温度优选为30~43℃。添加籽晶的时间点的上述混合液的温度更优选为32℃以上,特别优选为34℃以上,更优选为40℃以下。在该范围内,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易于选择性析出。
结晶析出工序包含基于由浊度检测部得到的浊度变化率,通过温度调节部来控制温度。在结晶析出工序中,浊度的上升是指结晶的析出,浊度变化率(每单位时间的浊度的变化量)成为结晶的析出速度的指标。作为控制,可列举基于浊度变化率的给定范围和浊度变化率的测定值,使混合液的温度及混合液的冷却速度的至少一者变化的控制。例如,在测定的浊度变化率大于给定范围的情况下,判断为结晶的析出速度快,可以使混合液的温度上升或使冷却速度降低。作为另一例,在测定的浊度变化率小于给定范围的情况下,判断为结晶的析出速度慢,可以使混合液的温度降低或加快冷却速度。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控制,优选基于浊度变化率的给定范围和浊度变化率的测定值进行,但在测定值脱离给定范围的情况下,不需要频繁进行使混合液的温度及混合液的冷却速度的至少一者变化的控制,在预测浊度变化率的测定值迅速返回到给定范围内的情况下,也可以不使混合液的温度及混合液的冷却速度变化。例如,在将混合液的温度保持恒定的情况下,随着结晶析出的进行,结晶析出速度变慢,浊度变化率也变小,因此,例如即使浊度变化率一时超过给定范围,在认为能够迅速降低到给定范围内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必改变混合液的温度及混合液的冷却速度。另外,作为控制,可以通过基于浊度变化率每次改变混合液的温度及混合液的冷却速度中的至少一者来进行,也可以通过在预先设定温度程序后,在浊度变化率产生异常时改变混合液的温度及混合液的冷却速度中的至少一者来进行。
作为浊度,可以是基于任意指标的浊度,例如可列举高岭土浊度、福尔马肼浊度(FTU),从通用性的观点来看,优选为福尔马肼浊度。
浊度变化率能够通过例如某个时间点的浊度和之前测定的浊度的测定值之差除以测定间隔而计算。
例如,某个时间点(T)的浊度变化率能够通过下式计算。
浊度变化率T(浊度/min)=(浊度测定值T-浊度测定值T-X)/X(min)
(上述式中,浊度变化率T是指时间点(T)的浊度变化率,浊度测定值T是指时间点(T)的浊度的测定值,浊度测定值T-X是指时间点T的X分钟前的浊度的测定值。)
另外,在测定的浊度为福尔马肼浊度(FTU)的情况下,某个时间点(T)的FTU变化率能够通过下式计算。
FTU变化率T(FTU/min)=(浊度测定值T(FTU)-浊度测定值T-X(FTU))/X(min)
(上述式中,FTU变化率T是指时间点(T)的FTU变化率,浊度测定值T(FTU)是指时间点(T)的FTU的测定值,浊度测定值T-X(FTU)是指时间点T的X分钟前的FTU的测定值。)
作为求取浊度变化率的频率,没有特别限制,但当过于频繁地测定浊度变化率时,有时会受到测定误差或混合液中的浓度差等影响,浊度变化率不稳定,在求取浊度变化率的频率过少的情况下,有时不能充分控制结晶的析出速度。从这种观点来看,优选例如每3~180分钟求取浊度变化率,更优选每5~30分钟求取,进一步优选每10~30分钟求取。需要说明的是,测定间隔可以恒定,也可以不恒定,没有特别限制。
在测定的浊度为福尔马肼浊度(FTU),且能够基于福尔马肼浊度(FTU)变化率确定浊度变化率的范围的情况下,在FTU为1,000至10,000的期间,于2~45FTU/min的范围内设定给定范围是优选的方式之一。更优选在FTU为1,000至10,000的期间,于2~43FTU/min的范围内设定给定范围,进一步优选在2~35FTU/min的范围内设定给定范围。随着结晶析出的进行,浊度例如FTU上升,特别是在添加籽晶之后,存在FTU快速地上升或测定误差变大的倾向,因此,从添加籽晶时开始保持恒定的FTU变化率不一定能够现实。在上述方式中,在FTU为1,000至10,000的期间设定给定范围。通过如此设定给定范围,能够再现性良好地实施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或其结晶性固体的制造方法。
在添加籽晶的时间点的上述混合液优选为还原型辅酶Q10溶解于醇而得到的均匀的溶液。在测定的浊度为FTU的情况下,添加籽晶的时间点的上述混合液的FTU通常为0~250,优选为0~230,更优选为0~200。在该范围内,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优先析出,因此优选。
在测定的浊度为FTU的情况下,FTU为1,000至10,000的期间的混合液的温度优选为30℃以上43℃以下,更优选为30.5℃以上42℃以下,特别优选为31℃以上41℃以下。在上述范围内,容易将FTU变化率保持在上述范围,故而优选。
在测定的浊度为FTU的情况下,FTU为10,000的时间点的混合液的温度优选为29℃以上38℃以下,更优选为30℃以上37℃以下,特别优选为31℃以上36℃以下。
在结晶析出工序中,混合液的温度也可以恒定,但也可以阶段性地或连续地降低。另外,混合液的温度也可以在一定期间保持成恒定温度后,阶段性地或连续地降低。在优选的一实施方式中,添加籽晶的时间点的混合液的温度为34℃以上38℃以下,FTU为10,000的时间点的混合液的温度为30℃以上37℃以下,优选FTU为10,000的时间点的温度比添加籽晶的时间点的温度低0.4℃以上8℃以下。需要说明的是,保持为恒定温度优选是指保持成给定温度(设定温度)±3℃,更优选是指保持成给定温度(设定温度)±1℃。
作为使混合液的温度降低时的冷却速度,优选为0.05℃/hr以上20℃/hr以下,更优选为0.1℃/hr以上15℃/hr以下。使冷却速度经时性地变化也是优选的方式。例如,可列举在添加籽晶后,在一定时间内、例如0.5~8小时内保持温度,然后在3~20小时内将冷却速度设为0.05℃/hr以上且低于0.5℃/hr,然后将冷却速度设为0.5℃/hr以上15℃/hr以下的方式;在添加籽晶后,在3~20小时内将冷却速度设为0.05℃/hr以上且低于0.5℃/hr,然后将冷却速度设为0.5℃/hr以上15℃/hr以下的方式。
在结晶析出工序中,在测定的浊度为FTU的情况下,优选FTU达到作为测定上限的10,000之后,也使混合液的温度降低,进行结晶的析出。作为此时的冷却速度,例如,能够基于上述的范围设定。另外,在混合液的温度达到23~34℃的时间点,混合液中所含的还原型辅酶Q10的大半已经析出,因此,温度达到23~34℃之后,例如也能够将冷却速度增大为1℃/hr以上20℃/hr以下。
结束结晶析出工序的时间点的温度、即终点到达温度优选为25℃以下,更优选为20℃以下,更优选为10℃以下,更优选为7℃以下,更优选为5℃以下。上述终点温度的下限是上述混合液体系的固化温度,但优选为0℃以上。
结晶的析出优选一边使混合液强制流动一边实施。从抑制过饱和的形成、顺畅地进行核化·结晶成长的观点或高质量化的观点出发,作为每单位容积的搅拌所需动力,通常可以对上述混合液施加0.003kW/m3以上、优选将0.004kW/m3以上、更优选将0.005kW/m3以上、进一步优选将0.006kW/m3以上的流动。另外,作为搅拌所需动力,通常可以对上述混合液施加0.1kW/m3以下、优选将0.03kW/m3以下的流动。上述的强制流动通常通过搅拌叶片的转动而赋予,但如果得到上述流动,则未必需要使用搅拌叶片,例如,也可以利用混合液的循环的方法等。
通过上述方法得到的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例如通过专利文献2或3所记载那样的目前公知的方法,经由固液分离·干燥的工序而回收。例如在固液分离中能够使用加压过滤、离心过滤等。另外,根据需要也能够对干燥后的结晶或结晶性固体进行粉碎、分级(筛分)并回收。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更优选的方式之一,通过在加温下进行上述固液分离后的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的干燥,也能够实现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的含有比例的提高。就该目的而言,作为干燥温度,优选为46℃以上,更优选为47℃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9℃以上。作为上限,通常为52℃以下,优选为51℃以下。在低于46℃的情况下,虽然干燥进行,但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的含有比例几乎不会增加。另外,在超过52℃的情况下,有时还原型辅酶Q10结晶会在干燥中熔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结晶析出工序中已经达到设为目的的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的含有比例的情况下,不限于上述,例如只要以25℃以上、优选以30℃以上,更优选以35℃以上实施干燥即可。
另外,进行干燥时的加温时间也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为4小时以上,优选为10小时以上,更优选为20小时以上。作为加温时间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制,但通常为72小时以下,优选为48小时以下,更优选为36小时以下。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方法中的各工序、具体而言将上述中说明的混合液收纳于晶析部的工序、籽晶添加工序、及结晶析出工序、以及固液分离及干燥等回收工序、其它之后的处理工序等优选在脱氧气氛下实施。脱氧气氛能够通过气氛被非活泼气体置换、减压、沸腾或将它们的组合而实现。优选至少气氛被非活泼气体置换,即使用非活泼气体气氛。作为上述非活泼气体,能够列举例如氮气、氦气、氩气、氢气、二氧化碳气体等,优选为氮气。
在得到的还原型辅酶Q10的结晶或其结晶性固体中是否含有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或其含有比例能够通过例如利用差示扫描型热量计(DSC)进行测定来判别。
如上所述,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在通过DSC以升温速度1℃/分钟进行测定的情况下,在52±2℃附近显示吸热峰,Form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在相同条件下,在48±1℃附近显示吸热峰。即使在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与现有的Form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或其结晶性固体混合的状态下,根据上述52±2℃附近的峰的有无或其吸热峰的高度或吸热量之比,也能够判别是否存在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及其含有比例。根据本发明,能够有效地得到高纯度的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或其结晶性固体。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结晶析出工序,能够得到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但通过之后的干燥工序等,通过一部分结晶熔融等,有时得到结晶性固体。因此,本实施方式包含得到结晶的情况、得到结晶性固体的情况。
<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的晶析装置>
本实施方式的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的晶析装置包含:晶析部,其能够收纳含有醇和还原型辅酶Q10的混合液;浊度检测部,其检测收纳于上述晶析部的上述混合液的浊度变化率;温度调节部,其能够调节上述晶析部内的温度;及控制部,其基于由上述浊度检测部得到的上述混合液的浊度变化率,控制利用上述温度调节部来进行的温度调节。
本实施方式的晶析装置是能够实施上述的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或其结晶性固体的制造方法的装置。
作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晶析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概略图,可列举上述的图1所示的晶析装置。在晶析部1设置有浊度传感器5a,更详细而言,在图1中,在晶析部1的内部设置有浊度传感器5a。作为其它方式,也可以是晶析部的全部或一部分使用玻璃等透射光的材料,并将浊度传感器5a设置于晶析部的外部。在图1中,温度调节部作为恒温水槽9及热介质11配置于晶析部1的外侧,但在其它方式中,也可以设置于晶析部1的内部。例如,温度调节部也可以通过在晶析部1的内部设置加热器等而设置。
作为由控制部进行的控制,优选为基于浊度变化率的给定范围和浊度变化率的测定值,使混合液的温度及混合液的冷却速度的至少一者变化的控制。在控制部,优选例如通过执行存储于存储部的程序,比较浊度变化率的测定值和存储于存储部的浊度变化率的给定范围,由此,判定使混合液的温度及混合液的冷却速度的至少一者变化的必要性,根据其结果,通过软件启动温度调节部来实现温度控制。在浊度为福尔马肼浊度(FTU)的情况下,浊度变化率的给定范围是基于福尔马肼浊度(FTU)变化率确定的范围,在FTU为1,000至10,000的期间,在2~45FTU/min的范围内设定其范围是优选的方式之一。更优选在FTU为1,000至10,000的期间,在2~43FTU/min的范围内设定给定范围,进一步优选在2~35FTU/min的范围内设定给定范围。
实施例
以下,列举实施例说明本实施方式,但本公开不受这些例子限定。
<还原型辅酶Q10结晶中的FormII型结晶的比率>
就实施例中得到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中的FormII型结晶的比率而言,通过基于下述条件的DSC测定对结晶进行分析,根据得到的FormI型结晶的吸热峰的高度(Y差)(以下为FormI的Y差)及FormII型结晶的吸热峰的高度(Y差)(以下为FormII的Y差),并基于下式而算出。
FormII比率(%)=FormII的Y差/(FormI的Y差+FormII的Y差)×100
(DSC测定条件)
装置:DSC6220(SII纳米技术制)
样品容器:铝制锅&盖(SSC000C008)
升温速度:1℃/min
样品量:5±2mg
<FTU变化率的测定方法>
就实施例中的FTU变化率而言,利用浊度计测定乙醇和还原型辅酶Q10的混合液的福尔马肼浊度(FTU),时间点(T)的FTU变化率通过下式算出。另外,就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浊度计而言,将还原型辅酶Q10的结晶以40000mg/L的浓度存在于混合液中之时的浊度(FTU)设为9,999FTU进行校正。
FTU变化率T(FTU/min)=(浊度测定值T(FTU)-浊度测定值T-X(FTU))/X(min)
(上述式中,FTU变化率T是指时间点(T)的FTU变化率,浊度测定值T(FTU)是指时间点(T)的FTU的测定值,浊度测定值T-X(FTU)是指时间点T的X分钟前的FTU的测定值。)
浊度计:后方散射光式浊度传感器(InPro8200、METTLER TOLEDO株式会社)
测定范围:0~10,000FTU
从刚刚添加籽晶之后至FTU达到作为测定上限的10,000为止测定FTU,算出FTU变化率。某个时间点T的FTU变化率如上述式所示那样求出:算出时间点T的FTU较X分钟前的时间点(T-Xmin)的FTU的增加量,并除以X分钟而求出。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例中,FTU变化率根据测定的FTU、前一个测定的FTU、及其测定间隔而算出。
<氧化稳定性(相对QH比)的评价方法>
通过以下的方法评价实施例中得到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的氧化稳定性。
在设定为40℃、RH(相对湿度)75%及25℃、RH60%的恒温槽中,将实施例中得到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在开放系统中保存一个月,然后,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计算还原型辅酶Q10(QH)及氧化型辅酶Q10的含量比。
通过将在恒温槽中保存之前的初始(initial)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的还原型辅酶Q10的含量比、即使用通过实施例得到的结晶在获取结晶后马上测定时的还原型辅酶Q10的含量比设为100,通过下述式以相对值的形式算出还原型辅酶Q10结晶的氧化稳定性作为相对QH比。
相对QH比(%)=保存后的还原型辅酶Q10比/初始的还原型辅酶Q10比×100
以下示出测定还原型辅酶Q10浓度及氧化型辅酶Q10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的条件。
(HPLC条件)
柱:SYMMETRY C18(Waters制)、250mm(长度)、4.6mm(内径)
流动相:C2H5OH:CH3OH=4:3(v:v)
检测波长:210nm
流速:1ml/min
[实施例1]
将容积3L的可分离式烧瓶中进行氮置换后,加入160g的还原型辅酶Q10和纯度99.5重量%以上的乙醇1440g(还原型辅酶Q10浓度:10wt%),一边利用搅拌叶片进行搅拌(搅拌所需动力0.03kw/m3),一边加温至50℃,制成均匀的还原型辅酶Q10溶液(QH溶液)(1600g、2800ml)。
一边利用搅拌叶片搅拌(搅拌所需动力0.03kw/m3)50℃的QH溶液,一边冷却至36.0℃。将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3.2g(2.0wt%)作为籽晶添加到冷却至36.0℃的QH溶液(FTU18)中,开始进行还原型辅酶Q10结晶的析出(晶析)。以下,将添加了籽晶的QH溶液称为“晶析混合液”。
添加籽晶后,在直至混合液中的福尔马肼浊度(FTU)成为10,000的期间,定期地测定混合液中的福尔马肼浊度,在FTU为1,000至10,000的期间,以FTU变化率成为20.8FTU/min左右的方式控制冷却速度及冷却温度。混合液中的福尔马肼浊度达到10,000FTU后,以1℃/hr冷却至25℃,以10℃/hr从25℃冷却至1℃。
冷却至1℃后,通过过滤对浆料进行固液分离,将得到的结晶以40℃减压干燥24小时,由此,得到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
得到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中的FormII型结晶比率为100%,不包含Form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另外,得到的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的25℃、RH60%一个月的相对QH比为91.8%,40℃、RH75%一个月的相对QH比为88.1%。
表1中示出将实施例1的FTU成为1,000左右(942)的时间点设为0min时的经过时间、浊度、设定温度、FTU变化率。
[表1]
[实施例2]
将容积500mL的四颈烧瓶中进行氮置换后,加入32.8g的还原型辅酶Q10和纯度99.5重量%以上的乙醇295.2g(还原型辅酶Q10浓度:10wt%),一边利用搅拌叶片搅拌(搅拌所需动力0.007kw/m3),一边加温至50℃,制成均匀的还原型辅酶Q10溶液(QH溶液)328g(410mL)。
一边利用搅拌叶片搅拌(搅拌所需动力0.007kw/m3)50℃的QH溶液,一边冷却至34.0℃。将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0.65g(2.0wt%)作为籽晶添加到冷却至34.0℃的QH溶液中,开始进行还原型辅酶Q10结晶的析出(晶析)。
添加籽晶后,在直至混合液中的福尔马肼浊度(FTU)成为10,000的期间,定期地测定混合液中的福尔马肼浊度,在FTU从1,000至10,000的期间,以FTU变化率成为55.6FTU/min左右的方式控制冷却速度及冷却温度。期间,在混合液中的FTU变化率明显脱离55.6FTU/min的情况下,通过对混合液加温和将温度保持一定时间,调整晶析速度(结晶的析出速度)。在混合液中的福尔马肼浊度达到10,000FTU后,以1℃/hr冷却至25℃,以10℃/hr从25℃冷却至1℃。
冷却至1℃后,通过过滤对浆料进行固液分离,以40℃对得到的结晶减压干燥24小时,由此,得到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
得到的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的25℃、RH60%一个月的相对QH比为85.1%,40℃、RH75%一个月的相对QH比为81.4%。
表2中示出将实施例2的FTU成为1,000左右(870)的时间点设为0min时的经过时间、浊度、设定温度、FTU变化率。
[表2]
[实施例3]
将容积500mL的可分离式烧瓶中进行氮置换后,加入32.8g的还原型辅酶Q10和纯度99.5重量%以上的乙醇295.2g(还原型辅酶Q10浓度:10wt%),一边利用搅拌叶片搅拌(搅拌所需动力0.007kw/m3),一边加温至50℃,制成均匀的还原型辅酶Q10溶液(QH溶液)328g(410mL)。
一边利用搅拌叶片搅拌(搅拌所需动力0.007kw/m3)50℃的QH溶液,一边冷却至34.5℃。将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0.65g(2.0wt%)作为籽晶添加到冷却至34.5℃的QH溶液中,开始进行还原型辅酶Q10结晶的析出(晶析)。
添加籽晶后,在直至混合液中的福尔马肼浊度(FTU)成为10,000的期间,定期地测定混合液中的福尔马肼浊度,在FTU为1,000至10,000的期间,以FTU变化率成为33.3FTU/min左右的方式控制冷却速度或冷却温度。期间,在混合液中的FTU变化率明显脱离33.3FTU/min的情况下,通过对混合液加温和将温度保持一定时间,调整晶析速度(结晶的析出速度)。在混合液中的福尔马肼浊度达到10,000FTU后,以1℃/hr冷却至25℃,以10℃/hr从25℃冷却至1℃。
冷却至1℃后,通过过滤对浆料进行固液分离,以40℃对得到的结晶减压干燥24小时,由此,得到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
得到的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的25℃、RH60%一个月的相对QH比为89.4%,40℃、RH75%一个月的相对QH比为87.3%。
表3中示出将实施例3的FTU成为1,000左右(877)的时间点设为0min时的经过时间、浊度、设定温度、FTU变化率。
[表3]
[实施例4]
将容积500mL的可分离式烧瓶中进行氮置换后,加入27.8g的还原型辅酶Q10和纯度99.5重量%以上的乙醇250.2g(还原型辅酶Q10浓度:10wt%),一边利用搅拌叶片搅拌(搅拌所需动力0.007kw/m3),一边加温至50℃,制成匀的还原型辅酶Q10溶液(QH溶液)278g(347mL)。
一边利用搅拌叶片搅拌50℃的QH溶液(搅拌所需动力0.007kw/m3),一边冷却至36.8℃。将0.56g(2.0wt%)的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作为籽晶添加到冷却至36.8℃的QH溶液(FTU683)中,开始进行还原型辅酶Q10结晶的析出(晶析)。
添加籽晶后,在混合液中的福尔马肼浊度(FTU)成为10,000的期间,定期地测定混合液中的福尔马肼浊度,在FTU为1,000至10,000的期间,以FTU变化率成为6.9FTU/min左右的方式控制冷却速度或冷却温度。期间,在混合液中的FTU变化率明显脱离6.9FTU/min的情况下,通过对混合液加温和将温度保持一定时间,调整晶析速度(结晶的析出速度)。在混合液中的福尔马肼浊度达到10,000FTU后,以1℃/hr冷却至25℃,以10℃/hr从25℃冷却至1℃。
冷却至1℃后,通过过滤对浆料进行固液分离,以40℃对得到的结晶减压干燥24小时,由此,得到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
得到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中的FormII型结晶比率为100%。另外,得到的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的25℃、RH60%一个月的相对QH比为92.2%,40℃、RH75%一个月的相对QH比为90.1%。
表4、5中示出将实施例4的FTU成为1,000左右(933)的时间点设为0min时的经过时间、浊度、设定温度、FTU变化率。
[表4]
[表5]
表6中示出实施例中得到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的FormII型结晶的比例(FormII比率)及相对QH比。
[表6]
可知实施例中得到的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的氧化稳定性优异,根据本实施方式的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或其结晶性固体的制造方法,能够稳定地制造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或其结晶性固体。
本说明书中引用的全部出版物、专利及专利申请通过直接引用而引入本说明书中。
本说明书中记载的数值范围的上限值和/或下限值分别能够任意组合来规定优选的范围。例如,能够使数值范围的上限值及下限值任意组合来规定优选的范围,能够使数值范围的上限值彼此任意组合来规定优选的范围,另外,能够使数值范围的下限值彼此任意组合来规定优选的范围。
应理解,在本说明书的整体范围内,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单数形式的表达还包含其复数形式的概念。因此,应理解,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单数形式的冠词(例如,在英语的情况下为“a”、“an”、“the”等)还包含其复数形式的概念。
以上,详细叙述了本实施方式,但具体的结构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即使有不脱离本公开宗旨的范围内的设计变更,这些也包含于本公开。
Claims (9)
1.一种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或其结晶性固体的制造方法,该方法使用设置有晶析部、能够检测晶析部内的浊度的浊度检测部、及能够调节晶析部内的温度的温度调节部的晶析装置,
并且,该方法包括:
将含有醇和还原型辅酶Q10的混合液收纳到晶析部;
将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作为籽晶添加到所述混合液中;
使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在添加了所述籽晶后的所述混合液中析出,
所述析出包括:基于由所述浊度检测部得到的浊度变化率,通过所述温度调节部来控制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控制是基于浊度变化率的给定范围和浊度变化率的测定值,使混合液的温度及混合液的冷却速度中的至少一者变化的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给定范围是基于福尔马肼浊度(FTU)变化率确定的范围,
在FTU为1,000至10,000的期间,于2~45FTU/min的范围内设定所述给定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醇是碳原子数1~5的一元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碳原子数1~5的一元醇为乙醇。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醇是相对于水和醇的总量为95重量%以上的醇。
7.一种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的晶析装置,其包含:
晶析部,其能够收纳含有醇和还原型辅酶Q10的混合液;
浊度检测部,其检测收纳于所述晶析部的所述混合液的浊度变化率;
温度调节部,其能够调节所述晶析部内的温度;及
控制部,其基于由所述浊度检测部得到的所述混合液的浊度变化率,控制利用所述温度调节部来进行的温度调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晶析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是基于浊度变化率的给定范围和浊度变化率的测定值,使混合液的温度及混合液的冷却速度中的至少一者变化的控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晶析装置,其中,
所述给定范围是基于福尔马肼浊度(FTU)变化率确定的范围,
在FTU为1,000至10,000的期间,于2~45FTU/min的范围内设定所述给定范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1053784 | 2021-03-26 | ||
JP2021-053784 | 2021-03-26 | ||
PCT/JP2022/009362 WO2022202215A1 (ja) | 2021-03-26 | 2022-03-04 | FormII型の還元型補酵素Q10結晶又はその結晶性固体の製造方法及び晶析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062795A true CN117062795A (zh) | 2023-11-14 |
Family
ID=83396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80022270.5A Pending CN117062795A (zh) | 2021-03-26 | 2022-03-04 | 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或其结晶性固体的制造方法及晶析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40166589A1 (zh) |
EP (1) | EP4317125A4 (zh) |
JP (1) | JPWO2022202215A1 (zh) |
CN (1) | CN117062795A (zh) |
WO (1) | WO2022202215A1 (zh)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35452A (zh) * | 2011-06-24 | 2014-03-12 | 株式会社钟化 | 稳定性优良的还原型辅酶q10晶体 |
WO2020045571A1 (ja) * | 2018-08-30 | 2020-03-05 | 株式会社カネカ | 安定性に優れた還元型補酵素q10結晶の製造方法 |
WO2020067275A1 (ja) * | 2018-09-28 | 2020-04-02 | 株式会社カネカ | 安定性に優れた還元型補酵素q10結晶の製造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889481B2 (ja) | 1996-08-16 | 2007-03-07 | 株式会社カネカ | 医薬組成物 |
JP4170657B2 (ja) | 2001-07-13 | 2008-10-22 | 株式会社カネカ | 還元型補酵素q10の結晶化法 |
US20040197886A1 (en) * | 2001-07-13 | 2004-10-07 | Takahiro Ueda | Method of crystallizing reduced coenzyme Q10 from aqueous solution |
TWI237018B (en) | 2001-07-13 | 2005-08-01 | Kaneka Corp | Method of producing reduced coenzyme Q10 crystals |
JP5159117B2 (ja) * | 2007-02-13 | 2013-03-06 | 株式会社カネカ | 還元型補酵素q10を含有する補酵素q10粒子の製造方法 |
JP7037531B2 (ja) | 2019-10-01 | 2022-03-16 | エスケーシー ソルミックス 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 研磨パッド、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研磨方法 |
CN115087631B (zh) * | 2020-02-12 | 2024-05-14 | 株式会社钟化 | 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的制造方法 |
-
2022
- 2022-03-04 EP EP22775011.4A patent/EP4317125A4/en active Pending
- 2022-03-04 JP JP2023508903A patent/JPWO2022202215A1/ja active Pending
- 2022-03-04 WO PCT/JP2022/009362 patent/WO2022202215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2-03-04 US US18/283,863 patent/US20240166589A1/en active Pending
- 2022-03-04 CN CN202280022270.5A patent/CN117062795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35452A (zh) * | 2011-06-24 | 2014-03-12 | 株式会社钟化 | 稳定性优良的还原型辅酶q10晶体 |
WO2020045571A1 (ja) * | 2018-08-30 | 2020-03-05 | 株式会社カネカ | 安定性に優れた還元型補酵素q10結晶の製造方法 |
WO2020067275A1 (ja) * | 2018-09-28 | 2020-04-02 | 株式会社カネカ | 安定性に優れた還元型補酵素q10結晶の製造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丁绪淮,谈遒编著: "工业结晶", 31 October 1985,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pages: 134 - 137 * |
作 者 :(苏)切彼列韦茨基,М.Л,勃鲁茨库斯,Е.В.著;成都工学院化工系无机物工学教研组译: "过磷酸钙生产的物理化学原理", 31 October 1960,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pages: 77 - 81 * |
熊道陵,陈玉娟,王庚亮编著,: "洗油分离精制应用技术", 31 October 2013,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pages: 146 - 149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40166589A1 (en) | 2024-05-23 |
EP4317125A1 (en) | 2024-02-07 |
WO2022202215A1 (ja) | 2022-09-29 |
EP4317125A4 (en) | 2025-06-11 |
JPWO2022202215A1 (zh) | 2022-09-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4105194A1 (en) | Method for producing reduced coenzyme q10 form ii crystals | |
JP5962817B2 (ja) | 晶析方法および晶析装置 | |
US20080051600A1 (en) | Process for producing trans-1, 4-cyclohexanedicarboxylic acid | |
BR112017008176B1 (pt) | Método para produzir carbonato de ácido glicérico, um método que compreende a oxidação de heyns e uma mistura de reação útil para realizar o referido método para produzir carbonato de ácido glicérico | |
JP3796763B2 (ja) | 結晶形2,2−ビス(3,5−ジブロモ−4−ジブロモプロポキシフェニル)プロパン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17062795A (zh) | FormII型的还原型辅酶Q10结晶或其结晶性固体的制造方法及晶析装置 | |
JP7695993B2 (ja) | FormII型の還元型補酵素Q10結晶又はその結晶性固体の製造方法 | |
JP6931984B2 (ja) | フルオレン骨格を有するアルコール化合物の結晶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KR102709537B1 (ko) | 초순수 트레프로스티닐의 효율적인 결정화 방법 및 그로부터 제조된 결정 | |
JP7695994B2 (ja) | FormII型の還元型補酵素Q10結晶又はその結晶性固体の製造方法 | |
ES2832655T3 (es) | Método de producción de ácido tereftálico | |
WO2017188220A1 (ja) | メタクリル酸の精製方法及び製造方法 | |
KR101946808B1 (ko) | 결정성 3',5'-사이클릭 디구아닐산 | |
JP5188757B2 (ja) | 結晶構造を有するベンゾオキサジン化合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7146345B2 (ja) | フルオレン骨格を有するアルコール化合物を含む樹脂原料用組成物 | |
CN102391094A (zh) | 一种制备高纯度艾地苯醌的结晶方法 | |
JP5743474B2 (ja) | 4−アミノ−5−クロロ−2−エトキシ−n−〔[4−(4−フルオロベンジル)−2−モルホリニル]メチル〕ベンズアミドクエン酸塩2水和物の製造方法 | |
JP4731980B2 (ja) | ステロール類の晶析方法およびそのシステム | |
JP2016065007A (ja) | オルメサルタンメドキソミルの製造方法 | |
KR102025962B1 (ko) | 4-(3-벤질옥시페닐티오)-2-클로로-1-(3-나이트로프로필)벤젠의 결정 | |
WO2019155922A1 (ja) | アジルサルタンa型結晶の製造方法 | |
KR20080008223A (ko) | 결정 구조를 가지는 벤즈옥사진 화합물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JP2019108408A (ja) | フルオレン骨格を有するアルコール化合物の結晶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H0649703B2 (ja) | セフタジダイムの結晶化法 | |
JP2006328055A (ja) | 2’−(4’−エチルベンジル)フェニル5−チオ−β−D−グルコピラノシドのA型結晶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