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35395A - 一种工业标识解析应用的运维管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工业标识解析应用的运维管理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035395A CN117035395A CN202310789274.2A CN202310789274A CN117035395A CN 117035395 A CN117035395 A CN 117035395A CN 202310789274 A CN202310789274 A CN 202310789274A CN 117035395 A CN117035395 A CN 11703539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oduct
- data
- scanning
- analysis
- monito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6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5
- 238000012806 monitoring device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4422 calculation algorith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216 scree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547 structure data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447 percep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02 risk assess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502 supplemen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35 Avera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63385 Intellectualisa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91 dehum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45 diagno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91 environmental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76 industrial prod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78 irradi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5—Risk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activiti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4—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业标识解析应用的运维管理方法,用于解决现有的工业标识运维管理系统只能在对具有完整的、清晰的工业标识产品进行扫描,而在扫描环境差等因素影响下,扫描易出错、难排查,极大耗费人力;本发明一种工业标识解析应用的运维管理方法包括感知监测设备、技术支持平台、服务器、调控设备;本发明是根据各产品的所在位置进行区域划分,并对各个监测区域的运行初始状态进行设备运行状态分析,确定各感知监测设备自身的运行状态以及各区域产品的整体状态,并对各个产品所在区域进行环境扫描分析以及调节,对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进行风险监测分析,并进行调控与预警,从而提高产品的工业标识的识别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生产产品追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业标识解析应用的运维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和发展,中国工业界关注的问题就逐渐从数字化建设转向自动化、智能化和服务化的应用,制造业模式也从传统的“生产型制造”向现代的“服务型制造”转变,随着工业产品的广泛应用而来的各种安全问题、质量问题、运行故障问题等,都让社会对工业产品的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工业标识解析应用的运维管理对工业标识监测情况要求很准确,而现有的工业标识解析监测系统仅能够对存留完整并且监察视况环境良好的工业标识进行解析,而无法对有缺失、污垢以及周边环境较差的工业标识进行分析得出相关信息,同时也无法对有缺失、污垢和周边视况环境较差的工业标识进行预警处理。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现有工业标识解析技术难以对环境可视度差、工业标识有污垢进行识别的问题,而提供了一种工业标识解析应用的运维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工业标识解析应用的运维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感知监测设备获取不同监测区域中产品扫描信息,产品扫描信息包括工业标识数据、环境数据、雷达形状数据、摄像形状数据,并将产品扫描信息发送至技术支持平台;
技术支持平台对具有工业标识数据的产品进行解析以得到产品的信息,对无工业标识数据的产品标注,将产品扫描信息发送至服务器;
服务器设置有环境分析模块、对比分析模块、存储模块、预警模块;
服务器的接收到产品扫描信息,服务器的环境分析模块根据环境数据与不能识别的产品进行分析并得出扫描分析结果,根据扫描分析结果对扫描环境进行调控,调控完成重新获得的产品的工业标识数据,并对不能通过技术支持平台的解析的产品信息发送至服务器;
服务器的对比分析模块根据雷达数据、摄像数据筛选出产品,并将不能通过筛选得出的产品发送至预警模块,预警模块对该产品进行预警处理。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存储模块中存储着原始产品的结构数据文件、原始产品的形状数据文件、环境数据文件以及整个监测过程中产生的数据。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扫描状况分析结果,是服务器的分析模块将所述感知监测设备采集的湿度偏差数据SD、照度偏差数据ZD,以及该区域内不能通过技术支持平台进行识别的产品比例,通过公式计算扫描状况的评估系数C,具体计算表达式如下:
式中,a1、a2、a3分别为湿度数据、照度数据、产品的工业标识损坏率的预设比例系数,且a1>a2>a3>0,i为监测区域i内不能扫描识别产品数量Mi为监测区域i内总产品数量,表示检测区域i内不能扫描识别产品数量的占比,其中,扫描识别的产品数量是技术支持平台能识别出工业标识的产品数量。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分析模块将扫描状况评估系数与标准扫描阈值进行比较:
若扫描状况评估系数C小于标准环境扫描阈值,则说明该监测区域扫描状况良好,产品清晰度符合要求,若此时的感知监测设备对该监测区域产品的工业标识能正常进行标识的获取,则将获取的标识信息发送技术支持平台进行解析得到产品信息;
若扫描状况评估系数C大于标准环境扫描阈值,则说明该区域扫描状况较差,不符合实际监测要求,此时服务器的分析模块则通过感知监测设备获取的产品扫描信息进行扫描状况的分析,将生成的分析结果交由服务器进行处理,分析模块则通过感知监测设备获取最新的产品扫描数据,判断扫描状况评估系数是否大于标准环境扫描阈值。
若调节后的扫描状况评估系数C仍大于标准环境扫描阈值,则继续使用分析模块进行分析,生成调节策略,继续调节环境;
若调节次数满足设置的最大次数调节次数后,仍不能将扫描状况评估系数C调节到小于标准环境扫描阈值,则将此区域信息发送到预警模块,预警模块发送预警信息。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服务器的对比分析模块根据雷达数据、摄像数据筛选出产品,筛选的具体过程如下:
将雷达形状数据通过存储模块中的雷达算法进行解析,得到可识别的雷达数据;
将摄像形状数据通过存储模块中的图像算法进行解析,得到可识别的摄像数据;
将存储模块中的原始产品的结构数据文件与雷达数据进行对比;
将存储模块中的原始产品的形状数据文件与摄像数据进行对比;
对比完毕后,根据最终的对比结果和存储模块中的产品进行筛选。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次数是依据存储模块中预设的最大调节次数进行界定。
本发明一种工业标识解析应用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基于工业标识解析应用的运维管理方法,感知监测设备可对产品进行统一监测、维护各地设备;服务器可统一分析管理、故障智能诊断、故障提前预警、实时监控、快速问题定位等功能。根据产品情况适时调整数据阈值,一旦设备、产品出现故障,基于工业标识解析的服务器将发出报警,故障发生后,运维人员可快速对接处理问题。由于对发生预警的问题有很清晰的认识,避免了双方难以说清情况的困扰,从而实现远程维修指导,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降低运维成本,同时维护企业声誉,树立积极形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工业标识解析应用的运维管理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本发明一种工业标识解析应用的运维管理方法,先将产品进行标识注册,产生唯一标识,通过管理感知设备对各个产品的数据进行扫描采集,将采集的数据通过网络上传至技术支持平台,技术支持平台对采集的数据进行解析,确定出对应工业标识的产品的状态,将产品的状态信息通过网络上传到服务器,服务器对扫描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分析处理后的数据,服务器将整合处理后的数据向显示端发送显示,且当某个区域的某个产品的不能获取完整时,服务器向运维人员发出维护信息,维护人员根据维护信息进行相应的处理。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工业标识解析应用的运维管理方法的实现流程图。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一种工业标识解析应用的运维管理方法,基于工业标识解析应用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对工业标识不能进行识别的产品通过处理后产生预警,从而实现对产品的运维管理,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0、设置感知监察设备、技术支持平台、服务器、调控设备,感知监察设备集成有雷达传感器、摄像传感器和环境监测传感器,用于对产品信息的获取以及传输,技术支持平台设置有解析模块,用于对获取信息中工业标识的解析,服务器中有存储模块、分析模块以及预警模块,存储模块中有原始产品的结构数据文件和原始产品的形状数据文件以及环境数据相关文件,用于对比解析出产品的摄像形状数据和雷达形状数据,以及存储整个监测过程中相关数据,分析模块用于的传输的信息进行分析,其中划分为环境分析模块和对比分析模块,预警模块用于对监测对象进行预警汇报,调控设备用于调控环境。
步骤S200、获取产品信息,通过感知监测设备对带有工业标识的产品进行扫描,监察感知设备将扫描信息通过网络传输给技术支持平台,其中扫描的信息包括产品周遭的环境数据、雷达数据、摄像数据以及产品的工业标识数据,技术支持平台根据扫描数据中的产品的工业标识数据解析出产品信息,若产品的工业标识信息不能通过技术支持平台的解析模块进行解析,则将此产品的扫描信息发送至服务器。
步骤S300、服务器按照各产品所在位置划分为多个监测区域,服务器根据不同监测区域获取的扫描信息中的环境数据和形状构造数据与存储模块中的原始产品的结构数据文件、原始产品的形状数据文件以及环境数据文件进行对比分析。
步骤S400、若对比分析的结果能得出对应产品,则完成对产品的识别,若匹配失败,则将未匹配的扫描数据通过预警模块启动预警模式,通知维护人员对此预警进行处理。
由于所在区域内的产品数量并非唯一,不同区域内产品的周遭环境不同,感知监测设备其所受的环境影响也不相同。因此将监测区域划分为i个监测区域,且i为监测区域标号,每个监测区域设置有若干个具备工业标识的产品,以便后续对具备工业标识的产品所受环境因素进行分析。
感知监测设备对产品及其周边环境数据进行获取,将获取的信息发送至技术支持平台,技术支持平台根据信息中的工业标识信息识别出产品信息,对于不能解析的产品工业标识进行标志,技术支持平台将区域内监测的信息发送到服务器,供服务器进行判断。
当服务器获取区域内产品监测信息后,对各监测区域进行初步状况分析,具体分析过程如下:
统计各划分监测区域内不能扫描识别的产品数量,并将其标记为mi,通过公式mi/Mi计算各划分监测区域内不能扫描识别产品比例,其中Mi为各监测区域所含产品的总数量,将不能扫描识别产品比例与标准比例进行比较,确定各划分监测区域是否出现大规模产品不能扫描识别的现象。
若不能扫描识别产品比例大于等于预设的标准比例,则说明该划分监测区域内不能扫描识别产品比例多于标准值,即该划分监测区域极可能具有影响感知监测设备运行的干扰因素,此时分析模块生成异常监测区域信号,并将其发送至预警模块,预警模块根据异常检测区域信号对该监测区域进行感知监测设备的风险预警提示。
若不能扫描识别产品比例小于预设的标准比例,则说明该划分监测区域内不能扫描识别产品比例符合标准范围,此时分析模块生成正常监测区域信号,并根据不能扫描识别产品比例对正常监测区域进行排序,并将排序信号发送至服务器存储模块。
获取产品所处环境的湿度偏差数据SD:获取产品当前环境的湿度值,湿度值用于取用相对湿度,用来确定当前产品所处监测区域的湿度,湿度值的不同,对感知监察设备获取产品工业标识信息有不同影响,湿度值由湿敏传感器直接获取,湿敏传感器是能够感受外界湿度变化,并通过器件材料的物理或化学性质变化,将湿度转化成有用信号的器件,湿敏传感器通过集成在感知监测设备上以对产品进行湿度测量,其中湿度数据是将产品所处监测区域单位时间内湿度值的平均值与湿度预设值的偏差值的绝对值标记为湿度偏差数据SD,湿度偏差数据SD越大,感知监察设备越不易识别出产品的工业标识信息;
获取产品所处环境的照度偏差数据GZ:获取产品当前环境的光照照度,光照强度由照度传感器直接获取,照度传感器是指能够获取测量的产品被照亮的程度的传感器,即物体表面光照强度,照度传感器通过集成在感知监测设备上以对产品进行照度测量,其中照度数据是将产品所处监测区域单位时间内照度值的平均值与照度预设值的偏差值的绝对值标记为照度偏差数据ZD,照度偏差数据ZD越大,则感知监察设备越不易识别出工业标识信息;
获取产品的雷达形状数据:获取产品的形状结构,形状结构是由感知监测设备集成的雷达设备进行获取,雷达设备是指能够对物体进行微波信号照射的设备,通过雷达发射微波后获取的雷达数据,是以产品的形状和产品的距离为获取目标,将获取的雷达数据传输到服务器,服务器根据雷达算法得出物体的形状数据并记录为雷达形状数据,雷达形状数据用于对比产品形状;
获取产品的摄像形状数据:获取产品的外形数据,外形数据是由感知监测设备集成的摄像设备进行获取,摄像设备是指能够对物体进行拍摄的设备,将摄像设备拍摄的图像数据传输到服务器,服务器根据图像算法得出拍摄物体的外形数据并记录为摄像形状数据,摄像形状数据用于对比产品形状。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感知监测设备的单位时间内是指进行数据采集的实际时间,指感知监测设备最新递交数据结束时间前的一段时间,单位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例如单位时间为30分钟,则是指感知监测设备递交监测数据的前30分钟进行实时监测,确定获取的扫描环境数据。
服务器的分析模块接收到感知监测设备采集的湿度偏差数据SD、照度偏差数据ZD后,将其分别标定为SD、ZD,并根据湿度偏差数据、照度偏差数以及该区域内不能通过技术支持平台进行识别的产品比例,通过公式计算扫描状况的评估系数C,具体计算表达式如下:
式中,a1、a2、a3分别为湿度数据、照度数据、产品的工业标识损坏率的预设比例系数,且a1>a2>a3>0,i为监测区域i内不能扫描识别产品数量Mi为监测区域i内总产品数量,表示检测区域i内不能扫描识别产品数量的占比,其中,扫描识别的产品数量是技术支持平台能识别出工业标识的产品数量。
当检测区域内湿度偏差值SD和照度偏差值ZD越大,其识别度越低,扫描状况的评估系数C越大;当不能进行工业标识扫描的产品出现数量越多,越大,区域内产品扫描状况的评估系数C越大;
扫描状况的评估系数C与标准环境扫描阈值进行比较,确定各监测区域的扫描状况,具体的:
若扫描状况评估系数C小于标准环境扫描阈值,则说明该监测区域扫描状况良好,产品清晰度符合要求,若此时的感知监测设备对该监测区域产品的工业标识能正常进行标识的获取,则将获取的标识信息发送技术支持平台进行解析得到产品信息;
若扫描状况评估系数C大于标准环境扫描阈值,则说明该区域扫描状况较差,不符合实际监测要求,此时服务器的分析模块则通过感知监测设备获取的环境数据进行扫描状况的分析,分析完毕后,将生成结果交由服务器进行下一步处理,例如,当湿度数据高于所设湿度阈值时,分析模块得出环境可见度低是由湿度偏差值过高导致,则生成策略,通过除湿器等除湿方式来调控环境中的湿度,调节完毕后,分析模块再次通过感知监测设备获取的环境数据,判断扫描状况评估系数是否大于标准环境扫描阈值;
若调节后的扫描状况评估系数C仍大于标准环境扫描阈值,则继续使用分析模块进行分析,生成调节策略,继续调节环境;
若调节次数满足设置的最大次数调节次数后,仍不能将扫描状况评估系数C调节到小于标准环境扫描阈值,则将此区域信息发送到预警模块,预警模块发送预警信息通知运维人员检修调节设备;
若调节后扫描状况评估系数小于标准环境扫描阈值,该区域扫描状况良好,符合实际监测要求,若感知监测设备不能够得到区域内产品工业标识信息,则服务器的分析模块通过对感知监测设备获取的雷达形状数据和摄像形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分析模块使用服务器的存储模块中预先设置的雷达算法和图像算法,用雷达算法对雷达形状数据进行解析,得到解析后的雷达数据,使用图像算法对摄像形状数据进行解析,得到解析后摄像数据,将雷达数据与服务器存储模块中存储的原始产品的结构数据文件对比,将摄像数据和原始产品的形状数据文件进行比对,通过外形相似算法对要进行识别的产品筛选,若能得出最终结果,则结束分析;
若不能筛选匹配到结果,则发送指令到服务器的预警模块,预警模块接收到信号后对该产品进行预警提示,将信息发送至显示端,通知相关运维人员。
在一个可选的例子中,环境分析模块还实时接收监测区域环境良好无需进行环境风险分析监测区域的环境信息,若该监测区域环境信息中任一一项变化量超出对应的设定阈值,则分析模块重新对其进行环境风险分析,得出分析结果,根据结果做出相应的策略,如产品环境周遭亮度较低,低于标准环境扫描阈值,则分析模块得出需要补足光源策略,即进行产品环境的补光,已确保所有产品所在区域的环境稳定。
在一个可选的例子中,分析模块还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排序信号,该排序信号为正常监测区域的异常设备比例排序,分析模块对各监测区域环境风险进行分析时,根据排序信号优先对异常预警比例高的监测区域进行分析,以确保能够及时地觉察可能出现的问题,保证产品所处环境良好。
以货运厂库的物流件为例:
货运厂库上具有工业标识载体的产品通过感知检查区域,感知检查区域的设备对产品进行认定解析,感知监测设备对产品上工业标识进行扫描,将扫描得到的数据传到后台的技术支持平台,技术支撑平台根据获得的工业标识信息得到对应的产品参数,,当产品工业标识不能识别获取时,感知监察设备无法完整的传输产品信息时,技术支持平台将根据感知监测设备传输来的湿度数据、光照数据、雷达数据、摄像数据网络传输到服务器,服务器通过分析模块,判断出环境状况,得出环境可见度评估系数,通过和存储模块中预先设定的环境扫描阈值数据对比,判断环境的状况,以此对环境进行调节,如调节湿度、调整光亮等,使环境可见度评估系数小于等于所设置阈值,再进行产品工业标识的获取,若还不能识别出产品的工业标识,则将此产品进行标注,将获取的雷达形状数据和摄像图像数据与服务器中预先存储的产品结构文件进行对比,当相似度匹配时,结束对比,对产品进行标注,当相似度不能匹配时,服务器通过网络将此产品设置为预警产品,通过邮件、手机短信等信通知相关责任人,也可根据预警信息触发相应业务,及时通知相关运维人员。
上述公式均是去量纲取其数值计算,公式是由采集大量数据进行软件模拟得到最近真实情况的一个公式,公式中的预设参数由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显示端实际可为PC、可视化大屏、移动端APP,用于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分析信号,例如环境异常信号,并根据接收的信号相应地在显示器上提供风险预警画面。
在一个可选的例子中,由于当某个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与其余数据差距较大时,其大概率是由于其他因素干扰了传感器采集,使其采集获取了异常值,将该异常值平均后的数值可能仍会导致最终数据的不准确,因此,技术支持平台还对各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校验,验证方式通过多个传感器平均数据。
上述实施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其他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上述实施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或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加载或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或计算机程序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为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合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半导体介质可以是固态硬盘。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模块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模块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工业标识解析应用的运维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感知监测设备获取不同监测区域中产品扫描信息,产品扫描信息包括工业标识数据、环境数据、雷达形状数据、摄像形状数据,并将产品扫描信息发送至技术支持平台;
技术支持平台对具有工业标识数据的产品进行解析以得到产品的信息,对无工业标识数据的产品标注,将产品扫描信息发送至服务器;
服务器设置有环境分析模块、对比分析模块、存储模块、预警模块;
服务器的接收到产品扫描信息,服务器的环境分析模块根据环境数据与不能识别的产品进行分析并得出扫描分析结果,根据扫描分析结果对扫描环境进行调控,调控完成重新获得的产品的工业标识数据,并对不能通过技术支持平台的解析的产品信息发送至服务器;
服务器的对比分析模块根据雷达数据、摄像数据筛选出产品,并将不能通过筛选得出的产品发送至预警模块,预警模块对该产品进行预警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标识解析应用的运维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模块中存储着原始产品的结构数据文件、原始产品的形状数据文件、环境数据文件以及整个监测过程中产生的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标识解析应用的运维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描状况分析结果,是服务器的分析模块将所述感知监测设备采集的湿度偏差数据SD、照度偏差数据ZD,以及该区域内不能通过技术支持平台进行识别的产品比例,通过公式计算扫描状况的评估系数C,具体计算表达式如下:
式中,a1、a2、a3分别为湿度数据、照度数据、产品的工业标识损坏率的预设比例系数,且a1>a2>a3>0,i为监测区域i内不能扫描识别产品数量Mi为监测区域i内总产品数量,表示检测区域i内不能扫描识别产品数量的占比,其中,扫描识别的产品数量是技术支持平台能识别出工业标识的产品数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工业标识解析应用的运维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模块将扫描状况评估系数与标准扫描阈值进行比较:
若扫描状况评估系数C小于标准环境扫描阈值,则说明该监测区域扫描状况良好,产品清晰度符合要求,若此时的感知监测设备对该监测区域产品的工业标识能正常进行标识的获取,则将获取的标识信息发送技术支持平台进行解析得到产品信息;
若扫描状况评估系数C大于标准环境扫描阈值,则说明该区域扫描状况较差,不符合实际监测要求,此时服务器的分析模块则通过感知监测设备获取的产品扫描信息进行扫描状况的分析,将生成的分析结果交由服务器进行处理,分析模块则通过感知监测设备获取最新的产品扫描数据,判断扫描状况评估系数是否大于标准环境扫描阈值;
若调节后的扫描状况评估系数C仍大于标准环境扫描阈值,则继续使用分析模块进行分析,生成调节策略,继续调节环境;
若调节次数满足设置的最大次数调节次数后,仍不能将扫描状况评估系数C调节到小于标准环境扫描阈值,则将此区域信息发送到预警模块,预警模块发送预警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工业标识解析应用的运维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的对比分析模块根据雷达数据、摄像数据筛选出产品,筛选的具体过程如下:
将雷达形状数据通过存储模块中的雷达算法进行解析,得到可识别的雷达数据;
将摄像形状数据通过存储模块中的图像算法进行解析,得到可识别的摄像数据;
将存储模块中的原始产品的结构数据文件与雷达数据进行对比;
将存储模块中的原始产品的形状数据文件与摄像数据进行对比;
对比完毕后,根据最终的对比结果和存储模块中的产品进行筛选。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工业标识解析应用的运维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次数是依据存储模块中预设的最大调节次数进行界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789274.2A CN117035395A (zh) | 2023-06-30 | 2023-06-30 | 一种工业标识解析应用的运维管理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789274.2A CN117035395A (zh) | 2023-06-30 | 2023-06-30 | 一种工业标识解析应用的运维管理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035395A true CN117035395A (zh) | 2023-11-10 |
Family
ID=886325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789274.2A Pending CN117035395A (zh) | 2023-06-30 | 2023-06-30 | 一种工业标识解析应用的运维管理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035395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036625A (zh) * | 2024-03-08 | 2024-05-14 | 江苏瑞丰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gsi标识体系的编码规则及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
-
2023
- 2023-06-30 CN CN202310789274.2A patent/CN117035395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036625A (zh) * | 2024-03-08 | 2024-05-14 | 江苏瑞丰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gsi标识体系的编码规则及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7391613B (zh) |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农业产业园管理系统 | |
CN111723633B (zh) | 一种基于深度数据的人员行为模式分析方法和系统 | |
CN105051463B (zh) | 一种用于动态测量环境质量因数的设备和方法 | |
CN109596226B (zh) | 用于红外热成像测温系统的黑体异常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 |
CN118509821B (zh) | 一种高速公路桥梁施工管理系统及方法 | |
CN117035395A (zh) | 一种工业标识解析应用的运维管理方法 | |
CN118280054B (zh) | 基于无人机图像分析的森林火灾监测预警系统 | |
CN117826693A (zh) | 一种智慧油库监控预警系统及方法 | |
CN113359637A (zh) | 一种基于站房运行环境和设备运行状态的数据质量保障系统及方法 | |
CN116740883A (zh) |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安防监控报警系统 | |
CN116046050B (zh) | 一种环境监测方法 | |
CN118966470A (zh) | 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施工场地扬尘监测预测方法及系统 | |
CN117557046A (zh) | 一种智能制造生产管理系统及方法 | |
CN114255521A (zh) | 基于巡检机器人的数据处理系统、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 |
CN111310351B (zh) | 车间设备的状态监测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3959339B (zh) | 获取裂缝宽度的方法、装置以及裂缝监测仪及监测系统 | |
CN118075511B (zh) | 一种基于物联网摄像头智能监控系统 | |
CN118859890A (zh) | 一种基于肉制品生产的检测加工控制系统 | |
US20120268014A1 (en) | Comparative Lighting Network | |
CN118351640A (zh) | 一种火灾极早期预警监测预警系统 | |
CN117877193A (zh) | 一种消防服务用红外热成像监测预警系统及其预警器 | |
CN118095934A (zh) | 一种高层建筑的工程监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17607019A (zh) | 电力金具表面智能检测方法和检测系统 | |
CN113706178B (zh) | 一种产品检验过程的监督方法 | |
WO2019224707A1 (en) | A method for the remote detection of the internal temperature of a cabin of an aircraft through at least one thermal imaging camera, and means for carrying out such method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