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70190C - 液晶显示器的背光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器的背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190C
CN1170190C CNB011046996A CN01104699A CN1170190C CN 1170190 C CN1170190 C CN 1170190C CN B011046996 A CNB011046996 A CN B011046996A CN 01104699 A CN01104699 A CN 01104699A CN 1170190 C CN1170190 C CN 117019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plate
light guide
light
backlight device
refl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0110469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71021A (zh
Inventor
陈豪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CNB0110469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190C/zh
Publication of CN13710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710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019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19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一种背光装置,包括导光板、反射罩和光源。导光板具有光线入射侧面、第一卡合侧面和第二卡合侧面,第一和第二卡合侧面分别具有第一卡合结构和第二卡合结构。该反射罩设在导光板的光线入射侧面旁,其具有反射面、开口、第一侧边支撑构件和一第二侧边支撑构件。开口朝向光线入射侧面,第一和第二侧边支撑构件分别朝向第一和第二卡合侧面延伸,第一和第二侧边支撑构件分别设有第一连结结构和第二连结结构。第一和第二连结结构分别和第一及第二卡合结构结合。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器的背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装置(back light),特别涉及一种改善组装效率、减少漏光及减少厚度的背光装置。
背景技术
图1A显示一种公知的液晶显示器的背光装置立体图。如图所示,公知的背光装置包括一框架10、一导光板40以及一反射罩30。反射罩30是用螺丝35和框架10上的螺孔(未标示)结合而将反射罩30的侧面32固定在框架10上。
图1B是显示图1A中背光装置的分解图。如图所示,一反射片20设置在框架10上。然后将导光板40定置在反射片20上,将导光板40上的一对凸块42安置在框架10的固定槽12中。一灯管34安置在反射罩30内,反射罩30的两侧面32分别用螺丝35和框架10上的螺孔15结合而固定在框架10上。进而将一扩散构件(dittusing means)50设置在导光板40上,以便完成该背光装置的配置。该扩散构件包括一扩散薄板(diffusingsheet)52、至少一棱镜薄板54以及一保护薄膜56,且保护薄膜亦可作为第二层扩散薄板。最后,一显示面板,例如一液晶面板60设置在该背光装置上,用以形成一显示器,例如一液晶显示器。
在液晶显示器中,除了使用扩散构件及导光板增加液晶显示器的发光均匀性外,灯管和导光板之间的距离插入尺寸(insert dimension)对在液晶显示器的发光均匀性影响很大。当灯管和导光板之间的距离过小时,液晶显示器将出现一亮线(Kido Mura),而且导光板会因过热而受损。当灯管和导光板之间的距离过大时,液晶显示器将出现一暗线,且导光板脱落的机率将增大。在上述公知技术中,灯管及导光板都经由框架固定。在显示器的使用过程中,灯管除了产生光线外还产生热,因此导光板在灯管附近产生热胀冷缩现象,因而降低灯管和导光板之间距离的精密性,同时也降低框架和导光板尺寸的容许偏差。总之,公知的背光装置容易产生亮线或暗线的缺点。
在美国专利U.S.5,815,227中,揭露了一种液晶显示器的背光装置。如图2所示,导光板40的导光面上具有至少两个锁定突出部44,以及反射罩30上具有至少两个锁定孔36。将反射罩30上的锁定孔36和导光板40上的突出部44结合,导光板40就可直接和反射罩30结合。因此,改善了灯管和导光板之间的距离的精密性。
然而,导光板40上的突出部44使背光装置的厚度增加,也增加了液晶显示器的厚度。此外,光线容易由突出部44引导出,在液晶显示器的显示区域产生漏光。为了解决漏光现象,将导光板40的面积增加使得突出部44的位置远离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或者,使用一不透光物件覆盖在锁定突出部44上。然而,这两种解决方法不是增加显示器的面积就是增加显示器的厚度。在现今要求显示器轻薄短小的趋势下,显示器面积或厚度的增加都是一大缺点。
发明内容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背光装置,其包括:一导光板、一反射罩以及一光源。导光板具有一光线入射侧面、一第一卡合侧面和一第二卡合侧面,该第一和第二卡合侧面分别具有一第一卡合结构和一第二卡合结构。第一卡合结构和第二卡合结构是两凸块。反射罩设置在导光板的光线入射侧面旁,其具有一反射面、一开口、一第一侧边支撑构件和一第二侧边支撑构件,该开口朝向光线入射侧面,而第一和第二侧边支撑构件分别朝向第一和第二卡合侧面延伸,且该第一和该第二侧边支撑构件分别设有一第一连结结构和一第二连结结构。第一连结结构和第二连结结构是两缺口。该光源固定设置在反射罩内,且光源散发的光线可经由该反射面反射,并通过开口穿透光线入射侧面而进入导光板中。其中,第一和第二连结结构分别和第一及第二卡合结构结合,以直接固定导光板和反射罩,且导光板和光源之间的间隔保持一预定距离。上述背光装置中的第一卡合结构为一凸块,而第一连结结构为一缺口,当第一连结结构和第一卡合结构结合时,该凸块卡合在该缺口中。
本发明的一优点是凸块位于导光板的二端侧面上,减少了液晶显示器的厚度。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点是凸块位于导光板的二端侧面上,因此不易产生漏光现象。
本发明的再一个优点是导光板的入射侧面和反射罩直接耦合,提高了组装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A显示一种公知的背光装置的立体图;
图2B显示图1A中背光装置的分解图;
图2显示另一种公知的背光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显示本发明的背光装置的示意图;
图4A至图4C显示导光板和反射罩的组装图;
图5A为本发明背光装置的导光板和反射罩第一种结合状态的示意图;
图5B和图5C为本发明背光装置的导光板和反射罩第二种结合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3显示本发明的背光装置的分解图。该背光装置可应用在一液晶显示器中。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背光装置包括一导光板100、一反射片200、一反射罩300以及一灯管340。反射片200设置在导光板100下方。导光板100具有一导光面110、一底面120、一光线入射侧面(未显示)、一第一卡合侧面130以及一第二卡合侧面131。导光面110靠近一液晶面板60的光线入射面62,而导光面的底面120设置在反射片200上方。导光板100还包括第一和第二卡合结构140、141,该第一和第二卡合结构为两个凸块140、141,它们分别设置在第一及第二卡合侧面130、131上。反射罩300安设在导光板的光线入射侧面旁,其具有一反射面310、一开口330、一第一侧边支撑构件320以及一第二侧边支撑构件321。开口330的方向朝向光线入射侧面,而第一和第二侧边支撑构件320、321则分别朝向第一和第二卡合侧面130、131延伸。灯管340一光源,它设置在反射罩300中,而且灯管340散发的光线可经由反射面310反射,并通过开口330穿透光线入射侧面而进入导光板100中。第一和第二侧边支撑构件320、321分别设有第一和第二连结结构325、326。第一和第二连结结构325、326是两缺口325、326,它们分别和两凸块140、141结合,以便直接固定导光板100和反射罩300,而且导光板100和灯管340之间的间隔维持一预定距离。
图4A至图4C显示导光板和反射罩的组装图。如图4A所示,导光板100和水平面呈倾斜(其角度θ约等于45度),且导光板100的光线入射侧面150对准反射罩300的开口330。然后如图4B所示,导光板100倾斜地插入反射罩300的开口330后,将导光板100的凸块140、141对准反射罩300的缺口325、326。最后,如图4C所示,转动导光板100使得凸块140、141完全耦接在反射罩300的缺口325、326内。在组装过程中,为了更增加安装的便利性,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的凸块分别具有端面,这些端面分别朝向缺口而相对向内倾斜。如图4C所示,缺口325具有一顶部开孔3251和一凹陷底部3252,而凸块140相对于顶部开孔3251处具有一凸块上表面,凸块140相对于凹陷底部3252处具有一凸块下表面,凸块上表面的面积大于凸块下表面的面积,使上述凸块呈楔型。当凸块下表面面积为零时,则凸块呈三角楔型。
如图5A所示,反射罩的两侧边支撑构件320、321可设计成平行形式,即第一和第二侧边支撑构件320、321平行贴靠导光板100。如图5B所示,由侧视图可知,反射罩的两侧边支撑构件320、321也可设计成非平行方式。在本实施例中,设计了一种具有特殊几何结构的反射罩。反射罩300也包含一反射罩底面360,第一侧边支撑构件320和反射罩底面360间夹有一角度δ,该δ角预设小于90度,也就是说第一和第二侧边支撑构件320、321分别朝上述凸块140、141相对向内倾斜。当使用液晶显示器时,靠近灯管的导光板100会因受热膨胀而增长,此时,导光板100将推动第一和第二侧边支撑构件320、321,使夹角δ增加因而形成一接纳空间,用以接纳导光板100因热膨胀而增长的部分。也就是说反射罩300的非平行的二侧边支撑构件320、321提供了导光板100热膨胀的空间。此外,这种反射罩的二侧边支撑构件320、321可同时夹住导光板,因而减少因为震动使反射罩脱离导光板的机率。
如图5C所示,由上视图可知,第一侧边支撑构件320和反射罩300的反射面(未标示)夹有一角度γ,该γ角预设小于90度,反射罩的二侧边支撑构件可设计为非平行的另一种侧边支撑构件。第一和第二侧边支撑构件320、321在靠近反射罩开口340处的距离较导光板100的侧面长度稍长;并且在远离反射罩300开口340处的和导光板100的侧面长度相当。也就是二侧边支撑构件320、321分别朝向导光板100而相对向内倾斜。当导光板100因受热膨胀而增长时,导光板100会推动第一和第二侧边支撑构件320、321,使夹角γ增加而形成一收纳空间,用以收纳导光板100因热膨胀而增长的部分。
此外,在导光板100上还设置一扩散构件50,其依序包括一扩散薄板52、至少一棱镜薄板54以及一保护薄膜56。最后,将一液晶面板60设置在扩散构件50上,以形成一液晶显示器。
虽然本发明已以一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条件下,都可作出一些更动和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后附的权利要求书为界定。

Claims (8)

1.一种背光装置,所述背光装置包括:
一导光板,其具有一光线入射侧面、一第一卡合侧面和一第二卡合侧面,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卡合侧面分别具有一第一卡合结构和一第二卡合结构,第一卡合结构和第二卡合结构是两凸块;
一反射罩,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光线入射侧面,所述反射罩具有一反射面、一开口、一第一侧边支撑构件和一第二侧边支撑构件,所述开口朝向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光线入射侧面,而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侧边支撑构件分别朝向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卡合侧面延伸,且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侧边支撑构件分别设有一第一连结结构和一第二连结结构,第一连结结构和第二连结结构是两缺口;以及
一光源,固定设置在所述反射罩内,所述光源散发的光线可经由所述反射面反射,并通过所述开口穿透所述光线入射侧面,而进入所述导光板中,
其中,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连结结构分别和所述第一及第二卡合结构结合,当所述第一连结结构和所述第一卡合结构结合时,所述凸块卡合在所述缺口中,以直接固定所述导光板和所述反射罩,且维持所述导光板和所述光源之间间隔一预定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装置,其中所述缺口具有一顶部开孔和一凹陷底部,所述凸块相对在所述顶部开孔处具有一凸块上表面,所述凸块相对在所述凹陷底部处具有一凸块下表面,所述凸块上表面的面积大于所述凸块下表面的面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装置,其中所述凸块是楔型。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装置,其中所述凸块是三角楔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装置,其中所述反射罩还具有一反射罩底面,所述反射罩的第一侧边支撑构件和所述反射罩底面间有一夹角,且所述夹角预设小于90度,当所述导光板因热膨胀而增长时,所述导光板将推动所述第一侧边支撑构件,使所述夹角增加从而形成一接纳空间,用以接纳所述导光板因热膨胀而增长的部分。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装置,其中还包括一反射片,它设置在上述导光板的下方。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装置,其中还包括一扩散构件,它设置在上述导光板的上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装置,其中所述扩散构件依次包括一保护薄膜、至少一棱镜薄板以及一扩散薄板。
CNB011046996A 2001-02-20 2001-02-20 液晶显示器的背光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1170190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011046996A CN1170190C (zh) 2001-02-20 2001-02-20 液晶显示器的背光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011046996A CN1170190C (zh) 2001-02-20 2001-02-20 液晶显示器的背光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71021A CN1371021A (zh) 2002-09-25
CN1170190C true CN1170190C (zh) 2004-10-06

Family

ID=4653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1046996A Expired - Lifetime CN1170190C (zh) 2001-02-20 2001-02-20 液晶显示器的背光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190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62645B1 (ko) * 2003-08-02 2010-06-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갖는 액정표시장치
CN100454094C (zh) * 2003-12-17 2009-01-21 统宝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膜片
CN100487538C (zh) * 2004-04-15 2009-05-13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组件
CN1316302C (zh) * 2004-05-28 2007-05-16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直下式背光模组及其支撑柱
KR101034779B1 (ko) * 2004-08-06 2011-05-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이용한 표시장치
CN100399144C (zh) * 2004-10-28 2008-07-02 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以及使用此背光模块之液晶显示器
CN100410757C (zh) * 2005-02-03 2008-08-13 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以及液晶显示器模块
CN100478758C (zh) * 2005-09-16 2009-04-15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的支撑结构
TW201022790A (en) 2008-12-12 2010-06-16 Au Optronics Corp Backlight module
JP4782232B1 (ja) * 2010-04-09 2011-09-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源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CN101865404B (zh) * 2010-05-17 2012-05-30 达运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3104891A (zh) * 2011-11-15 2013-05-15 苏州璨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膜片限位结构
TWI679474B (zh) * 2018-10-23 2019-12-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防漏光膜總成及應用該防漏光膜總成的顯示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71021A (zh) 2002-09-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4083C (zh) 固定导光板的框架及其背光装置
TWI287130B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a frame for fixing a light guide plate
CN1170190C (zh) 液晶显示器的背光装置
JP4994384B2 (ja) 線形的に低減される発散を有する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US7407318B2 (en) Spacer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the same
US7161644B2 (en) Backlight assembly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WO2014015541A1 (zh) 背光模组
CN100389351C (zh) 背光模块
WO2014073348A1 (ja) 表示装置
KR100999011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과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TW542931B (en) Back lighting device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4633527B (zh) 背光模组
JP3169895B2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KR100290775B1 (ko) 액정표시소자의 몰드 프레임 없는 백 라이트 유니트
CN100401161C (zh) 一种侧光型背光模件及液晶显示器
JP2002244133A (ja) 両面液晶表示装置
TWI284235B (en) Back light unit
TWI301900B (en) Prism sheet and backlight unit including the same
WO2019184412A1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0507675C (zh) 背光组件
KR20050067858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TWI283320B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fixation mechanism thereof
JP2002203422A (ja) 面光源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TW594258B (en) Back light unit
JPH1124075A (ja) 光源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液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YOUDA PHOTOELECTRIC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DAQI TECHNOLOG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03060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30604

Address after: Hsinchu Taiwan Science Industry Park

Applicant after: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Hsinchu Taiwan Science Industry Park

Applicant before: Daq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1006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