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17591B - 椎间假体及椎间假体组件 - Google Patents
椎间假体及椎间假体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017591B CN117017591B CN202311297753.9A CN202311297753A CN117017591B CN 117017591 B CN117017591 B CN 117017591B CN 202311297753 A CN202311297753 A CN 202311297753A CN 117017591 B CN117017591 B CN 11701759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ottom plate
- top plate
- hole
- mounting
- plate struc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02—Prostheses implantable into the body
- A61F2/30—Joints
- A61F2/44—Joints for the spine, e.g. vertebrae, spinal discs
- A61F2/442—Intervertebral or spinal discs, e.g. resilient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02—Prostheses implantable into the body
- A61F2/30—Joints
- A61F2/44—Joints for the spine, e.g. vertebrae, spinal discs
- A61F2/4455—Joints for the spine, e.g. vertebrae, spinal discs for the fusion of spinal bodies, e.g. intervertebral fusion of adjacent spinal bodies, e.g. fusion cages
- A61F2/447—Joints for the spine, e.g. vertebrae, spinal discs for the fusion of spinal bodies, e.g. intervertebral fusion of adjacent spinal bodies, e.g. fusion cages substantially parallelepipedal, e.g. having a rectangular or trapezoidal cross-section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02—Prostheses implantable into the body
- A61F2/30—Joints
- A61F2/46—Special tools for implanting artificial joints
- A61F2/4603—Special tools for implanting artificial joints for insertion or extraction of endoprosthetic joints or of accessories thereof
- A61F2/4611—Special tools for implanting artificial joints for insertion or extraction of endoprosthetic joints or of accessories thereof of spinal prosthes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Neurology (AREA)
- Transplantation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Cardiolog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椎间假体及椎间假体组件,其中,椎间假体包括:顶板结构;底板结构,位于顶板结构的下方,底板结构与顶板结构之间设置有接触配合部,接触配合部包括凸曲面及与凸曲面接触配合的配合面,顶板结构能够以凸曲面的顶点为支点相对于底板结构转动;限位件,设置在顶板结构和底板结构之间,以限制顶板结构相对于底板结构在水平面内的转动范围。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椎间假体无法跟随人体椎体进行调整,影响人体椎体的活动范围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椎间假体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椎间假体及椎间假体组件。
背景技术
开展椎间融合术时,需要将椎间假体植入到人体内。在发明专利申请的申请公布号为CN109806033A中所示的一种人颈椎间盘假体中,颈椎间盘假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相对固定。
这样,在椎间假体植入到人体内后,在人体椎体活动弯曲时,椎间假体无法跟随人体椎体进行调整,影响人体椎体的活动范围,限制人体椎体的前屈、后伸、左倾、右倾、左旋和右旋的动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椎间假体及椎间假体组件,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椎间假体无法跟随人体椎体进行调整,影响人体椎体的活动范围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椎间假体,包括:顶板结构;底板结构,位于顶板结构的下方,底板结构与顶板结构之间设置有接触配合部,接触配合部包括凸曲面及与凸曲面接触配合的配合面,顶板结构能够以凸曲面的顶点为支点相对于底板结构转动;限位件,设置在顶板结构和底板结构之间,以限制顶板结构相对于底板结构在水平面内的转动范围。
进一步地,顶板结构包括顶板和第一浮动结构,顶板上设置有第一安装腔,第一安装腔的开口朝上,第一浮动结构沿竖向可浮动地设置在第一安装腔内,配合面设置在顶板的底面,第一浮动结构设置在顶板的顶面;底板结构包括底板和第二浮动结构,底板上设置有第二安装腔,第二安装腔的开口朝下,第二浮动结构沿竖向可浮动地设置在第二安装腔内,凸曲面设置在底板的顶面,第二浮动结构设置在底板的底面。
进一步地,限位件为设置在底板结构上的限位块,顶板结构朝向底板结构的一侧上设置有限位槽,限位块伸入至限位槽内,限位块具有与限位槽的孔壁接触配合的限位位置及与限位槽的孔壁具有活动间隙的避让位置。
进一步地,底板结构还包括第一磁性件,凸曲面的顶点设置在第一磁性件上,第一磁性件在凸曲面的顶点处设置有第一配合凹部;顶板结构还包括第二磁性件,配合面与凸曲面的接触配合处设置在第二磁性件上,第二磁性件在配合面与凸曲面的接触配合处设置有第一配合凸部;第一配合凸部嵌套在第一配合凹部内,顶板结构以第一配合凸部为支点相对于底板结构转动,第一磁性件与第二磁性件的极性相反。
进一步地,底板结构还包括第三磁性件,第三磁性件位于第一磁性件的一侧,凸曲面设置在第三磁性件上,第三磁性件在凸曲面上设置有第二配合凹部;顶板结构还包括第四磁性件,第四磁性件位于第二磁性件的一侧,配合面设置在第四磁性件上,第四磁性件在配合面上设置有第二配合凸部;其中,顶板结构在竖直面内相对于底板结构转动时,第二配合凸部伸入至第二配合凹部内并与第二配合凹部间隙配合,第三磁性件与第四磁性件的极性相同。
进一步地,第一浮动结构包括第一弹性件和第一支撑板,第一弹性件和第一支撑板设置在第一安装腔内,第一弹性件连接在顶板和第一支撑板之间,以使第一支撑板能够相对于顶板进行浮动;第二浮动结构包括第二弹性件和第二支撑板,第二弹性件和第二支撑板设置在第二安装腔内,第二弹性件连接在底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以使第二支撑板能够相对于底板进行浮动。
进一步地,第一浮动结构还包括第一导向杆,第一导向杆的第一端与第一支撑板连接,第一导向杆的第二端可移动地连接在顶板内,第一弹性件套设在第一导向杆外;第二浮动结构还包括第二导向杆,第二导向杆的第一端与第二支撑板连接,第二导向杆的第二端可移动地连接在底板内,第二弹性件套设在第二导向杆外。
进一步地,第一浮动结构还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一导向杆的第二端上设置有与其轴线垂直的第一连接孔,顶板上设置有与第一连接孔对应的第一限位孔,第一限位孔的直径大于第一连接孔的直径,第一连接杆穿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一限位孔,以将第一导向杆的第二端与顶板可移动地连接;其中,第一连接杆与第一连接孔连接,第一导向杆的第二端移动时带动第一连接杆与第一限位孔的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限位配合;第二浮动结构还包括第二连接杆,第二导向杆的第二端上设置有与其轴线垂直的第二连接孔,底板上设置有与第二连接孔对应的第二限位孔,第二限位孔的直径大于第二连接孔的直径,第二连接杆穿过第二连接孔和第二限位孔,以将第二导向杆的第二端与底板可移动地连接;其中,第二连接杆与第二连接孔连接,第二导向杆的第二端移动时带动第二连接杆与第二限位孔的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限位配合。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多孔结构,第一弹性件为多个,多个第一弹性件阵列在顶板和第一支撑板之间,每个第一弹性件的均轴线垂直于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二多孔结构,第二弹性件为多个,多个第二弹性件阵列在底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每个第二弹性件的均轴线垂直于第二支撑板。
进一步地,第一浮动结构为多个,多个第一浮动结构阵列设置,相邻的两个第一浮动结构通过第一联动件连接,以使一个第一浮动结构浮动时能够通过第一联动件带动另一个第一浮动结构浮动;第二浮动结构为多个,多个第二浮动结构阵列设置,相邻的两个第二浮动结构通过第二联动件连接,以使一个第二浮动结构浮动时能够通过第二联动件带动另一个第二浮动结构浮动。
进一步地,第一联动件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撑板,第一联动件包括可转动地设置在一个第一支撑板上的第一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另一个第一支撑板上的第二转轴和连接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第一连接轴;第二联动件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二支撑板,第二联动件包括可转动地设置在一个第二支撑板上的第三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另一个第二支撑板上的第四转轴和连接第三转轴和第四转轴的第二连接轴。
进一步地,顶板包括顶板本体和第一安装盒,顶板本体上设置有贯通顶板本体的顶面和底面的第一通孔,第一安装盒固定设置在第一通孔内,第一安装盒的空腔为第一安装腔,配合面设置在第一安装盒的底面上;底板包括底板本体和第二安装盒,底板本体上设置有贯通底板本体的顶面和底面的第二通孔,第二安装盒固定设置在第二通孔内,第二安装盒的空腔为第二安装腔,凸曲面设置在第二安装盒的顶面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椎间假体组件,包括椎间假体和与椎间假体配合使用的植入工具,椎间假体为上述的椎间假体,顶板结构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底板结构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植入工具包括工具主体、握持部、第一安装杆和第二安装杆,握持部设置在工具主体的第一端,第一安装杆和第二安装杆设置在工具主体的第二端;第一安装杆伸入至第一安装孔内,第二安装杆伸入至第二安装孔内。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椎间假体包括:顶板结构、底板结构和限位件。底板结构位于顶板结构的下方,底板结构与顶板结构之间设置有接触配合部。接触配合部包括凸曲面及与凸曲面接触配合的配合面。顶板结构能够以凸曲面的顶点为支点相对于底板结构转动。这样,顶板结构能够相对于底板结构进行在水平面内的转动和在竖直面内的摆动,以使椎间假体在人体椎体活动时能够跟随人体椎体进行前屈、后伸、左倾、右倾、左旋、右旋的调整,扩大了人体椎体的活动范围。限位件设置在顶板结构和底板结构之间,以限制顶板结构相对于底板结构在水平面内的转动范围。限位件的设置能够限制顶板结构相对于底板结构的活动范围,使得顶板结构能够相对于底板结构在预定的转动范围内活动,以提高椎间假体使用时的可靠性。因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椎间假体无法跟随人体椎体进行调整,影响人体椎体的活动范围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椎间假体组件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椎间假体组件的侧视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的椎间假体组件的仰视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的椎间假体组件的剖视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1的椎间假体组件的第一安装盒、第一浮动结构、第二安装盒和第一浮动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1的椎间假体组件的第一安装盒、第一浮动结构、第二安装盒和第一浮动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1的椎间假体组件的第一浮动结构和第二浮动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1的椎间假体组件的第一浮动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1的椎间假体组件的顶板和底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顶板结构;11、顶板;111、顶板本体;112、第一安装盒;113、第一通孔;12、第一浮动结构;121、第一弹性件;122、第一支撑板;123、第一导向杆;124、第一连接杆;125、第一连接孔;13、配合面;14、第一安装腔;15、限位槽;16、第一配合凸部;17、第二配合凸部;18、第一限位孔;19、第一安装孔;
20、底板结构;21、底板;211、底板本体;212、第二安装盒;213、第二通孔;22、第二浮动结构;221、第二弹性件;222、第二支撑板;223、第二导向杆;224、第二连接杆;225、第二连接孔;23、凸曲面;25、限位块;26、第一配合凹部;27、第二配合凹部;28、第二限位孔;29、第二安装孔;
30、第一联动件;31、第一转轴;32、第二转轴;33、第一连接轴;
40、第二联动件;
50、植入工具;51、工具主体;52、握持部;53、第一安装杆;54、第二安装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椎间假体包括:顶板结构10、底板结构20和限位件。底板结构20位于顶板结构10的下方,底板结构20与顶板结构10之间设置有接触配合部。接触配合部包括凸曲面23及与凸曲面23接触配合的配合面13。顶板结构10能够以凸曲面23的顶点为支点相对于底板结构20转动。限位件设置在顶板结构10和底板结构20之间,以限制顶板结构10相对于底板结构20在水平面内的转动范围。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顶板结构10能够相对于底板结构20进行在水平面内的转动和在竖直面内的摆动,以使椎间假体在人体椎体活动时能够跟随人体椎体进行前屈、后伸、左倾、右倾、左旋、右旋的调整,扩大了人体椎体的活动范围。限位件设置在顶板结构10和底板结构20之间,以限制顶板结构10相对于底板结构20在水平面内的转动范围。限位件的设置能够限制顶板结构10相对于底板结构20的活动范围,使得顶板结构10能够相对于底板结构20在预定的转动范围内活动,以提高椎间假体使用时的可靠性。因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椎间假体无法跟随人体椎体进行调整,影响人体椎体的活动范围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配合面13可以为与凸曲面23接触配合的平面,或者与凸曲面23接触配合的凸出曲面,或者与凸曲面23接触配合的凹曲面。当配合面13为与凸曲面23接触配合的凹曲面时,凸曲面23伸入至凹曲面内并与凹曲面间隙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顶板结构10相对于底板结构20在竖直面的转动范围,能够通过调节椎间假体不受力时凸曲面23与配合面13之间的最大距离调节。椎间假体不受力时凸曲面23与配合面13之间的最大距离越小,顶板结构10相对于底板结构20在竖直面的转动范围越小。
如图1至图9所示,顶板结构10包括顶板11和第一浮动结构12,顶板11上设置有第一安装腔14,第一安装腔14的开口朝上,第一浮动结构12沿竖向可浮动地设置在第一安装腔14内。配合面13设置在顶板11的底面,第一浮动结构12设置在顶板11的顶面。这样,顶板结构10的上方受力时第一浮动结构12能够在第一安装腔14内浮动,使得顶板结构10能够与人体椎体更加贴合,以减少顶板结构10与人体椎体之间的应力集中现象。底板结构20包括底板21和第二浮动结构22,底板21上设置有第二安装腔,第二安装腔的开口朝下,第二浮动结构22沿竖向可浮动地设置在第二安装腔内。凸曲面23设置在底板21的顶面,第二浮动结构22设置在底板21的底面。这样,底板结构20的下方受力时,第二浮动结构22能够在第二安装腔内浮动,使得底板结构20能够与人体椎体更加贴合,以减少底板结构20与人体椎体之间的应力集中现象。第一浮动结构12和第二浮动结构22的设置减少了由于应力集中现象产生的椎间假体沉降现象,提高了椎间假体植入后的骨融合效果。
如图1至图9所示,限位件为设置在底板结构20上的限位块25,顶板结构10朝向底板结构20的一侧上设置有限位槽15。限位块25伸入至限位槽15内,限位块25具有与限位槽15的孔壁接触配合的限位位置及与限位槽15的孔壁具有活动间隙的避让位置。这样,当顶板结构10在水平面内相对于底板结构20进行转动时,限位块25在限位槽15内移动。限位块25移动到限位槽15的侧壁并与限位槽15的侧壁限位配合时,顶板结构10转动到预定的极限位置。限位块25与限位槽15的侧壁之间具有距离时,限位块25能够继续移动,以使顶板结构10相对于底板结构20能够转动。这样,限位块25和限位槽15配合,以限制顶板结构10相对于底板结构20的转动范围,减少了由于顶板结构10相对于底板结构20转动角度过大而产生假体脱位的风险。限位槽15与限位块25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
在本实施例中,底板结构20上设置有安装槽,限位块25设置在安装槽内,以使限位块25在底板结构20上的固定更加可靠。
如图1至图9所示,底板结构20还包括第一磁性件,凸曲面23的顶点设置在第一磁性件上,第一磁性件在凸曲面23的顶点处设置有第一配合凹部26。顶板结构10还包括第二磁性件,配合面13与凸曲面23的接触配合处设置在第二磁性件上,第二磁性件在配合面13与凸曲面23的接触配合处设置有第一配合凸部16。第一配合凸部16嵌套在第一配合凹部26内,顶板结构10以第一配合凸部16为支点相对于底板结构20转动。第一配合凸部16和第一配合凹部26通过面面配合的形式,使得顶板结构10以凸曲面23的顶点为支点相对于底板结构20的转动更加平稳且可靠。第一磁性件与第二磁性件的极性相反,以便于凸曲面23的顶点能够与配合面13磁吸配合,使得顶板结构10的顶点与底板结构20之间存在吸力,便于椎间假体的植入操作,也提高了椎间假体使用时的可靠性。并且,第一配合凸部16和第一配合凹部26的磁性强于平面设置的磁性件的磁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配合凸部16与第一配合凹部26的形状相适配。
如图1至图9所示,底板结构20还包括第三磁性件,第三磁性件位于第一磁性件的一侧,凸曲面23设置在第三磁性件上,第三磁性件在凸曲面23上设置有第二配合凹部27。顶板结构10还包括第四磁性件,第四磁性件位于第二磁性件的一侧,配合面13设置在第四磁性件上,第四磁性件在配合面13上设置有第二配合凸部17。其中,顶板结构10在竖直面内相对于底板结构20转动时,第二配合凸部17伸入至第二配合凹部27内并与第二配合凹部27间隙配合。第三磁性件与第四磁性件的极性相同。第二配合凸部17伸入至第二配合凹部27内并与第二配合凹部27间隙配合,使得第二配合凸部17伸入至第二配合凹部27内后能够在第二配合凹部27内移动,以使顶板结构10能够相对于底板结构20转动。这样,第三磁性件与第四磁性件能够向底板结构20和顶板结构10施加相斥的力。当顶板结构10相对于底板结构20转动并逐渐向底板结构20靠近时,顶板结构10受到斥力,使得顶板结构10在向底板结构20逐渐靠近到极限位置的过程中能够减速运动,起到缓冲的作用,也减少了顶板结构10相对于底板结构20过度转动的可能性,进而减少了发生人体椎体过度的前屈、后伸、左倾、右倾、左旋和右旋的情况,提高了椎体假体使用时的稳定性。
如图1至图9所示,第一浮动结构12包括第一弹性件121和第一支撑板122,第一弹性件121和第一支撑板122设置在第一安装腔14内。第一弹性件121连接在顶板11和第一支撑板122之间,以使第一支撑板122能够相对于顶板11进行浮动。这样,第一支撑板122在受到人体椎体施加的力后能够在第一弹性件121的作用下进行浮动,以使椎间假体能够与人体椎体更加贴合,以减少顶板结构10与人体椎体之间的应力集中现象,减少了由于应力集中现象产生的椎间假体沉降现象。第二浮动结构22包括第二弹性件221和第二支撑板222,第二弹性件221和第二支撑板222设置在第二安装腔内。第二弹性件221连接在底板21和第二支撑板222之间,以使第二支撑板222能够相对于底板21进行浮动。这样,第二支撑板222在受到人体椎体施加的力后能够在第二弹性件221的作用下进行浮动,以使椎间假体能够与人体椎体更加贴合,以减少底板结构20与人体椎体之间的应力集中现象,减少了由于应力集中现象产生的椎间假体沉降现象。
在本实施例中,椎间假体不受到作用力时,第一支撑板122向上凸出于顶板11,第二支撑板222向下凸出于底板21。
如图1至图9所示,第一浮动结构12还包括第一导向杆123,第一导向杆123的第一端与第一支撑板122连接,第一导向杆123的第二端可移动地连接在顶板11内,第一弹性件121套设在第一导向杆123外。第一导向杆123的设置能够对第一弹性件121起到导向的作用,以使第一支撑板122能够沿第一导向杆123的导向方向进行浮动,使得第一支撑板122在受力时的浮动更加平稳可靠。第二浮动结构22还包括第二导向杆223,第二导向杆223的第一端与第二支撑板222连接,第二导向杆223的第二端可移动地连接在底板21内,第二弹性件221套设在第二导向杆223外。第二导向杆223的设置能够对第二弹性件221起到导向的作用,以使第二支撑板222能够沿第二导向杆223的导向方向进行浮动,使得第二支撑板222在受力时的浮动更加平稳可靠。
如图1至图9所示,第一浮动结构12还包括第一连接杆124。第一导向杆123的第二端上设置有与其轴线垂直的第一连接孔125,顶板11上设置有与第一连接孔125对应的第一限位孔18,第一限位孔18的直径大于第一连接孔125的直径。第一连接杆124穿过第一连接孔125和第一限位孔18,以将第一导向杆123的第二端与顶板11可移动地连接。其中,第一连接杆124与第一连接孔125连接,第一导向杆123的第二端移动时带动第一连接杆124与第一限位孔18的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限位配合。这样,顶板11通过第一连接孔125与第一连接杆124连接。第一支撑板122浮动时,第一支撑板122带动第一导向杆123浮动,以使与第一导向杆123连接的第一连接杆124在第一限位孔18内浮动。第一连接杆124在第一限位孔18内浮动时,第一限位孔18的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能够限制第一连接杆124的浮动范围,以限制第一支撑板122的浮动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椎间假体不受到作用力时,第一连接杆124与第一限位孔18的上侧壁限位配合。
如图1至图9所示,第二浮动结构22还包括第二连接杆224。第二导向杆223的第二端上设置有与其轴线垂直的第二连接孔225,底板21上设置有与第二连接孔225对应的第二限位孔28,第二限位孔28的直径大于第二连接孔225的直径。第二连接杆224穿过第二连接孔225和第二限位孔28,以将第二导向杆223的第二端与底板21可移动地连接。其中,第二连接杆224与第二连接孔225连接,第二导向杆223的第二端移动时带动第二连接杆224与第二限位孔28的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限位配合。这样,底板21通过第二连接孔225与第二连接杆224连接。第二支撑板222浮动时,第二支撑板222带动第二导向杆223浮动,以使与第二导向杆223连接的第二连接杆224在第二限位孔28内浮动。第二连接杆224在第二限位孔28内浮动时,第二限位孔28的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能够限制第二连接杆224的浮动范围,以限制第二支撑板222的浮动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椎间假体不受到作用力时,第二连接杆224与第二限位孔28的下侧壁限位配合。
如图1至图9所示,第一支撑板122上设置有第一多孔结构。第一弹性件121为多个,多个第一弹性件121阵列在顶板11和第一支撑板122之间,每个第一弹性件121的均轴线垂直于第一支撑板122。第一多孔结构的设置便于第一支撑板122与人体自体骨的结合,使得人体自体骨能够长入到第一支撑板122的第一多孔结构的间隙内,以使人体自体骨与第一支撑板122之间的连接更加可靠。多个第一弹性件121的设置能够更好地支撑第一支撑板122进行浮动。第二支撑板222上设置有第二多孔结构。第二弹性件221为多个,多个第二弹性件221阵列在底板21和第二支撑板222之间,每个第二弹性件221的均轴线垂直于第二支撑板222。第二多孔结构的设置便于第二支撑板222与人体自体骨的结合,使得人体自体骨能够长入到第二支撑板222的第二多孔结构的间隙内,以使人体自体骨与第二支撑板222之间的连接更加可靠。多个第二弹性件221的设置能够更好地支撑第二支撑板222进行浮动。
如图1至图9所示,第一浮动结构12为多个,多个第一浮动结构12阵列设置,相邻的两个第一浮动结构12通过第一联动件30连接,以使一个第一浮动结构12浮动时能够通过第一联动件30带动另一个第一浮动结构12浮动。当一个第一浮动结构12受到人体椎体施加的力时,能够通过第一联动件30将所受到的力传递给另一个第一浮动结构12,以分散一个第一浮动结构12的受力,进一步地减少了顶板结构10与人体椎体之间的应力集中现象。第二浮动结构22为多个,多个第二浮动结构22阵列设置,相邻的两个第二浮动结构22通过第二联动件40连接,以使一个第二浮动结构22浮动时能够通过第二联动件40带动另一个第二浮动结构22浮动。当一个第二浮动结构22受到人体椎体施加的力时,能够通过第二联动件40将所受到的力传递给另一个第二浮动结构22,以分散一个第二浮动结构22的受力,进一步地减少了底板结构20与人体椎体之间的应力集中现象。
如图1至图9所示,第一联动件30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撑板122,第一联动件30包括可转动地设置在一个第一支撑板122上的第一转轴31、可转动地设置在另一个第一支撑板122上的第二转轴32和连接第一转轴31和第二转轴32的第一连接轴33。第一转轴31和第二转轴32的设置使得第一联动件30能够相对一个第一支撑板122和另一个第一支撑板122转动,第一连接轴33的设置使得第一转轴31和第二转轴32能够连接。第二联动件40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二支撑板222,第二联动件40包括可转动地设置在一个第二支撑板222上的第三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另一个第二支撑板222上的第四转轴和连接第三转轴和第四转轴的第二连接轴。第三转轴和第四转轴的设置使得第二联动件40能够相对一个第二支撑板222和另一个第二支撑板222转动,第二连接轴的设置使得第三转轴和第四转轴能够连接。
如图1至图9所示,顶板11包括顶板本体111和第一安装盒112,顶板本体111上设置有贯通顶板本体111的顶面和底面的第一通孔113,第一安装盒112固定设置在第一通孔113内,第一安装盒112的空腔为第一安装腔14,配合面13设置在第一安装盒112的底面上。第一安装盒112便于第一浮动结构12的设置,也便于配合面13的加工,能够提高配合面13的加工精度,也便于顶板11的加工和生产。顶板本体111的设置能够增加顶板结构10的实体结构,提高顶板结构10的结构强度,也便于顶板结构10能够与人体椎体的形状相适配。底板21包括底板本体211和第二安装盒212,底板本体211上设置有贯通底板本体211的顶面和底面的第二通孔213,第二安装盒212固定设置在第二通孔213内,第二安装盒212的空腔为第二安装腔,凸曲面23设置在第二安装盒212的顶面上。第二安装盒212便于第二浮动结构22的设置,也便于凸曲面23的加工,能够提高凸曲面23的加工精度,也便于底板21的加工和生产。底板本体211的设置能够增加底板结构20的实体结构,提高底板结构20的结构强度,也便于底板结构20能够与人体椎体的形状相适配。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限位孔18设置在第一安装盒112的侧壁上。第一连接杆124为第一方杆,第一限位孔18为第一方孔,第一限位孔18的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分别为第一方孔的上侧壁和下侧壁。第二限位孔28设置在第二安装盒212的侧壁上。第二连接杆224为第二方杆,第二限位孔28为第二方孔,第二限位孔28的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分别为第二方孔的上侧壁和下侧壁。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椎间假体组件,椎间假体组件包括椎间假体和与椎间假体配合使用的植入工具50。椎间假体为上述的椎间假体。由于上述的椎间假体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椎间假体无法跟随人体椎体进行调整,影响人体椎体的活动范围的问题,使得具有该椎间假体的椎间假体组件能够解决同样的技术问题。顶板结构10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9,底板结构20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29。植入工具50包括工具主体51、握持部52、第一安装杆53和第二安装杆54。握持部52设置在工具主体51的第一端,第一安装杆53和第二安装杆54设置在工具主体51的第二端。第一安装杆53伸入至第一安装孔19内,第二安装杆54伸入至第二安装孔29内。这样,第一安装杆53和第二安装杆54能够减少顶板结构10和底板结构20之间的相对转动,以便于椎间假体的植入操作。并且植入工具50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杆53与工具主体51可分离地连接。第一安装孔19穿设于顶板本体111和第一安装盒112,第一安装杆53伸入至第一安装孔19并与顶板本体111和第一安装盒112固定连接。椎间假体植入后,第一安装杆53与工具主体51分离,以使第一安装杆53能够连接顶板本体111和第一安装盒112,以提高顶板本体111和第一安装盒112连接的稳定性。第二安装杆54与工具主体51可分离地连接。第二安装孔29穿设于底板本体211和第二安装盒212,第二安装杆54伸入至第二安装孔29并与底板本体211和第二安装盒212固定连接。椎间假体植入后,第二安装杆54与工具主体51分离,以使第二安装杆54能够连接底板本体211和第二安装盒212,以提高底板本体211和第二安装盒212连接的稳定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椎间假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顶板结构(10);
底板结构(20),位于所述顶板结构(10)的下方,所述底板结构(20)与所述顶板结构(10)之间设置有接触配合部,所述接触配合部包括凸曲面(23)及与所述凸曲面(23)接触配合的配合面(13),所述顶板结构(10)能够以所述凸曲面(23)的顶点为支点相对于所述底板结构(20)转动;
限位件,设置在所述顶板结构(10)和所述底板结构(20)之间,以限制所述顶板结构(10)相对于所述底板结构(20)在水平面内的转动范围;
其中,所述顶板结构(10)包括顶板(11)和第一浮动结构(12),所述顶板(11)上设置有第一安装腔(14),所述第一安装腔(14)的开口朝上,所述第一浮动结构(12)沿竖向可浮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腔(14)内,所述配合面(13)设置在所述顶板(11)的底面,所述第一浮动结构(12)设置在所述顶板(11)的顶面;
所述底板结构(20)包括底板(21)和第二浮动结构(22),所述底板(21)上设置有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二安装腔的开口朝下,所述第二浮动结构(22)沿竖向可浮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腔内,所述凸曲面(23)设置在所述底板(21)的顶面,所述第二浮动结构(22)设置在所述底板(21)的底面;
所述第一浮动结构(12)包括第一弹性件(121)和第一支撑板(122),所述第一弹性件(121)和所述第一支撑板(122)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腔(14)内,所述第一弹性件(121)连接在所述顶板(11)和所述第一支撑板(122)之间,以使第一支撑板(122)能够相对于所述顶板(11)进行浮动;
所述第二浮动结构(22)包括第二弹性件(221)和第二支撑板(222),所述第二弹性件(221)和所述第二支撑板(222)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腔内,所述第二弹性件(221)连接在所述底板(21)和所述第二支撑板(222)之间,以使第二支撑板(222)能够相对于所述底板(21)进行浮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为设置在所述底板结构(20)上的限位块(25),所述顶板结构(10)朝向所述底板结构(20)的一侧上设置有限位槽(15),所述限位块(25)伸入至所述限位槽(15)内,所述限位块(25)具有与所述限位槽(15)的孔壁接触配合的限位位置及与所述限位槽(15)的孔壁具有活动间隙的避让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假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浮动结构(12)还包括第一导向杆(123),所述第一导向杆(12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22)连接,所述第一导向杆(123)的第二端可移动地连接在所述顶板(11)内,所述第一弹性件(121)套设在所述第一导向杆(123)外;
所述第二浮动结构(22)还包括第二导向杆(223),所述第二导向杆(22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222)连接,所述第二导向杆(223)的第二端可移动地连接在所述底板(21)内,所述第二弹性件(221)套设在所述第二导向杆(223)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椎间假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浮动结构(12)还包括第一连接杆(124),所述第一导向杆(123)的第二端上设置有与其轴线垂直的第一连接孔(125),所述顶板(11)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125)对应的第一限位孔(18),所述第一限位孔(18)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连接孔(125)的直径,所述第一连接杆(124)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125)和所述第一限位孔(18),以将所述第一导向杆(123)的第二端与所述顶板(11)可移动地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杆(124)与所述第一连接孔(125)连接,所述第一导向杆(123)的第二端移动时带动所述第一连接杆(124)与所述第一限位孔(18)的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限位配合;
所述第二浮动结构(22)还包括第二连接杆(224),所述第二导向杆(223)的第二端上设置有与其轴线垂直的第二连接孔(225),所述底板(21)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连接孔(225)对应的第二限位孔(28),所述第二限位孔(28)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连接孔(225)的直径,所述第二连接杆(224)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孔(225)和所述第二限位孔(28),以将所述第二导向杆(223)的第二端与所述底板(21)可移动地连接;其中,所述第二连接杆(224)与所述第二连接孔(225)连接,所述第二导向杆(223)的第二端移动时带动所述第二连接杆(224)与所述第二限位孔(28)的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限位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假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板(122)上设置有第一多孔结构,所述第一弹性件(121)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弹性件(121)阵列在所述顶板(11)和所述第一支撑板(122)之间,每个所述第一弹性件(121)的均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22);
所述第二支撑板(222)上设置有第二多孔结构,所述第二弹性件(221)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弹性件(221)阵列在所述底板(21)和所述第二支撑板(222)之间,每个所述第二弹性件(221)的均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二支撑板(22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假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浮动结构(12)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浮动结构(12)阵列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浮动结构(12)通过第一联动件(30)连接,以使一个所述第一浮动结构(12)浮动时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联动件(30)带动另一个所述第一浮动结构(12)浮动;
所述第二浮动结构(22)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浮动结构(22)阵列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浮动结构(22)通过第二联动件(40)连接,以使一个所述第二浮动结构(22)浮动时能够通过所述第二联动件(40)带动另一个所述第二浮动结构(22)浮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椎间假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联动件(30)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122),所述第一联动件(30)包括可转动地设置在一个所述第一支撑板(122)上的第一转轴(31)、可转动地设置在另一个所述第一支撑板(122)上的第二转轴(32)和连接所述第一转轴(31)和所述第二转轴(32)的第一连接轴(33);
所述第二联动件(40)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222),所述第二联动件(40)包括可转动地设置在一个所述第二支撑板(222)上的第三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另一个所述第二支撑板(222)上的第四转轴和连接所述第三转轴和所述第四转轴的第二连接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假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板(11)包括顶板本体(111)和第一安装盒(112),所述顶板本体(111)上设置有贯通所述顶板本体(111)的顶面和底面的第一通孔(113),所述第一安装盒(112)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113)内,所述第一安装盒(112)的空腔为所述第一安装腔(14),所述配合面(13)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盒(112)的底面上;
所述底板(21)包括底板本体(211)和第二安装盒(212),所述底板本体(211)上设置有贯通所述底板本体(211)的顶面和底面的第二通孔(213),所述第二安装盒(212)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213)内,所述第二安装盒(212)的空腔为所述第二安装腔,所述凸曲面(23)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盒(212)的顶面上。
9.一种椎间假体组件,包括椎间假体和与所述椎间假体配合使用的植入工具(50),其特征在于,所述椎间假体为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椎间假体,所述顶板结构(10)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9),所述底板结构(20)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29);所述植入工具(50)包括工具主体(51)、握持部(52)、第一安装杆(53)和第二安装杆(54),所述握持部(52)设置在所述工具主体(51)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安装杆(53)和所述第二安装杆(54)设置在所述工具主体(51)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安装杆(53)伸入至所述第一安装孔(19)内,所述第二安装杆(54)伸入至所述第二安装孔(29)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607716.3A CN117653425A (zh) | 2023-10-09 | 2023-10-09 | 椎间假体及椎间假体组件 |
CN202311297753.9A CN117017591B (zh) | 2023-10-09 | 2023-10-09 | 椎间假体及椎间假体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297753.9A CN117017591B (zh) | 2023-10-09 | 2023-10-09 | 椎间假体及椎间假体组件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607716.3A Division CN117653425A (zh) | 2023-10-09 | 2023-10-09 | 椎间假体及椎间假体组件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017591A CN117017591A (zh) | 2023-11-10 |
CN117017591B true CN117017591B (zh) | 2024-01-23 |
Family
ID=8863761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607716.3A Pending CN117653425A (zh) | 2023-10-09 | 2023-10-09 | 椎间假体及椎间假体组件 |
CN202311297753.9A Active CN117017591B (zh) | 2023-10-09 | 2023-10-09 | 椎间假体及椎间假体组件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607716.3A Pending CN117653425A (zh) | 2023-10-09 | 2023-10-09 | 椎间假体及椎间假体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117653425A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40024466A (ko) * | 2002-09-12 | 2004-03-20 | 비이더만 모테크 게엠베하 | 척추원반 인공 삽입물 |
WO2005013852A2 (en) * | 2003-08-07 | 2005-02-17 | Dynamic Spine, Inc. | Intervertebral prosthetic device and associated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implanting the intervertebral prosthetic device |
US6981989B1 (en) * | 2003-04-22 | 2006-01-03 | X-Pantu-Flex Drd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 Rotatable and reversibly expandable spinal hydraulic prosthetic device |
CN103417313A (zh) * | 2012-05-18 | 2013-12-04 | 朱悦 | 一种人工椎间盘假体 |
US9408714B1 (en) * | 2015-06-12 | 2016-08-09 | Amendia, Inc. | Artificial disc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0301085D0 (en) * | 2003-01-17 | 2003-02-19 | Krishna Manoj | Articulating spinal disc prosthesis |
US8202320B2 (en) * | 2005-10-31 | 2012-06-19 | Depuy Spine, Inc. | Intervertebral disc prosthesis |
DE102006045108B4 (de) * | 2006-09-21 | 2008-12-18 | Fehling Ag | Bandscheibenprothese |
TW201110949A (en) * | 2009-09-18 | 2011-04-01 | Univ Nat Yang Ming | Displacement leaf spring and artificial intervertebral disc containing the same |
US8277509B2 (en) * | 2009-12-07 | 2012-10-02 | Globus Medical, Inc. | Transforaminal prosthetic spinal disc apparatus |
-
2023
- 2023-10-09 CN CN202311607716.3A patent/CN117653425A/zh active Pending
- 2023-10-09 CN CN202311297753.9A patent/CN11701759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40024466A (ko) * | 2002-09-12 | 2004-03-20 | 비이더만 모테크 게엠베하 | 척추원반 인공 삽입물 |
US6981989B1 (en) * | 2003-04-22 | 2006-01-03 | X-Pantu-Flex Drd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 Rotatable and reversibly expandable spinal hydraulic prosthetic device |
WO2005013852A2 (en) * | 2003-08-07 | 2005-02-17 | Dynamic Spine, Inc. | Intervertebral prosthetic device and associated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implanting the intervertebral prosthetic device |
CN103417313A (zh) * | 2012-05-18 | 2013-12-04 | 朱悦 | 一种人工椎间盘假体 |
US9408714B1 (en) * | 2015-06-12 | 2016-08-09 | Amendia, Inc. | Artificial disc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653425A (zh) | 2024-03-08 |
CN117017591A (zh) | 2023-11-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585325B2 (en) | Intervertebral implant | |
KR102227297B1 (ko) | 유리 시트 후-공정 방법 | |
CN203473596U (zh) | 载玻片托盘及载玻片传送器装置 | |
JP2012115681A (ja) | 椎間板プロテーゼ | |
CN117017591B (zh) | 椎间假体及椎间假体组件 | |
US20120161378A1 (en) | Positioning apparatus | |
CN201825146U (zh) | 具有稳定平台的可弹跳球形机器人 | |
CN107518966B (zh) | 椎间盘假体持器 | |
CN109997733B (zh) | 一种移虫机械手 | |
EP0726479B1 (de) | Kippspiegelanordnung | |
CA2640378A1 (en) | Chair stabilizer for refractive surgery | |
CN209012708U (zh) | 一种可滑动的显示屏底座 | |
CN212900505U (zh) | 一种多自由度平台 | |
CN217518439U (zh) | 一种插销调整结构 | |
CN113883159B (zh) | 一种限位装置及机械设备 | |
CN102834755A (zh) | 用于激光系统的聚焦物镜的能移动的重量补偿悬架的装置 | |
NL2018523B1 (en) | Assembly of connectors for three-dimensional construction assembly | |
CN118358868A (zh) | 适用于自动化生产的角码储存料框 | |
CN217025279U (zh) | 涂料桶抬升装置以及涂料研磨机 | |
CN113982268A (zh) | 一种钢结构支架 | |
CN219449056U (zh) | 圆柱形工件吊具 | |
CN104416843A (zh) | 具备能调整倾斜角度的润滑脂接受件的注塑成型机 | |
CN117462313A (zh) | 假体植入器 | |
KR102091083B1 (ko) | 모션 시뮬레이터 | |
CN218385982U (zh) | 一种充电座位姿调节装置及充电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