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6995415A - 一种天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天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95415A
CN116995415A CN202311125497.5A CN202311125497A CN116995415A CN 116995415 A CN116995415 A CN 116995415A CN 202311125497 A CN202311125497 A CN 202311125497A CN 116995415 A CN116995415 A CN 1169954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ed network
antenna according
antenna
window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2549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995415B (zh
Inventor
陈俊
孙静
赵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ologi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rologi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rologi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Prologi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12549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95415B/zh
Publication of CN1169954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95415A/zh
Priority to PCT/CN2024/091425 priority patent/WO2025044278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9954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954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8Earthing means; Earth screens; Counterpoi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antennas with earthing switches, lead-in devices or lightning prot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5/00Devices for reflection, refraction, diffraction or polarisation of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e.g. quasi-optical devices
    • H01Q15/14Reflecting surfaces; Equivalent structur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Aerial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线,属于天线技术领域。天线包括第一馈电网络、反射板和辐射单元,第一馈电网络和辐射单元之间设置反射板,反射板设有窗口,第一馈电网络设有向窗口中凸起的电连接部,第一馈电网络通过电连接部直接与辐射单元电连接。本发明能够在避免使用电缆的情况下将位于反射板两侧的馈电网络和辐射单元进行电连接,简化天线结构的同时降低天线损耗,改善天线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天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天线技术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天线。
背景技术
天线是一种用于发射或接收电磁波的部件,其广泛应用于广播和电视、点对点无线电通信、雷达和太空探索等系统中,其是无线通信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目前,天线一般包括辐射单元、正面馈电网络、反射板、背面馈电网络,以及用于保护天线的天线罩。其中,辐射单元及正面馈电网络设置于反射板的正面,背面馈电网络设置于反射板的背面。以背面馈电网络包括移相器为例,当移相器与辐射单元或正面馈电网络进行连接时,移相器通过电缆与辐射单元或正面馈电网络进行连接。在连接时,内导体与外导体均通过焊接进行直流连接。然而,此种方式由于使用了较多的电缆使得馈电网络的损耗较高。另外,在一些天线中,移相器与辐射单元或者正面馈电网络连接时,使移相器先与反射板进行耦合连接,反射板再与辐射单元或者正面馈电网络进行耦合连接,然而,此种方式能够带来诸多谐振,影响天线性能。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天线,其能够在避免使用电缆的情况下将位于反射板两侧的馈电网络和辐射单元进行电连接,简化天线结构的同时降低天线损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包括第一馈电网络、反射板和辐射单元,所述第一馈电网络和所述辐射单元之间设置所述反射板,所述反射板设有窗口,所述第一馈电网络设有向所述窗口中凸起的电连接部,所述第一馈电网络通过所述电连接部直接与所述辐射单元电连接。通过在反射板上设置窗口并设置电连接部,使第一馈电网络直接与辐射单元进行电连接,能够避免使用电缆将两者进行连接时所导致的问题,简化天线结构的同时降低天线损耗。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辐射单元包括相电连接的辐射振子和第二馈电网络,所述第一馈电网络通过所述电连接部直接与所述第二馈电网络电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馈电网络包括腔体和设于所述腔体内的信号处理电路,所述第二馈电网络包括导电部和接地部,所述电连接部包括设于所述腔体的凸起部和设于所述凸起部的馈电导体,所述馈电导体连接所述信号处理电路和导电部,所述凸起部与所述接地部电连接。通过在腔体上设置凸起部并在凸起部上设置馈电导体,以形成电连接部,该电连接部中的凸起部与馈电导体构成了空气带线结构,通过该空气带线连接辐射单元与第一馈电网络,能够降低了天线的损耗,提高天线的增益。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凸起部面向所述辐射单元的表面与反射板面向所述辐射单元的表面处于同一平面,形成安装面,所述第二馈电网络设于所述安装面。通过使凸起部的表面与反射板的表面共面设置,并将第二馈电网络安装于共面形成的安装面上,能够避免第二馈电网络的变形,提高第二馈电网络的使用寿命。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腔体与所述反射板之间设有第一绝缘介质。通过设置第一绝缘介质,使得腔体与反射板之间形成耦合连接,可避免焊接等螺丝及焊接的工作,便于安装的同时减少了PIM风险。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面与所述接地部之间设有第二绝缘介质,第二绝缘介质优选液态光致阻焊剂。通过设置所述第二绝缘介质,使得接地部与凸起部之间形成耦合连接,可避免安装螺丝及焊接的工作,便于安装的同时减少了PIM风险。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凸起部与所述接地部之间耦合连接,且耦合面积不小于300mm2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在反射板宽度方向上,所述凸起部的宽度不小于15mm,在移相器长度方向上,所述凸起部的长度不小于20mm。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凸起部的宽度不小于20mm,所述凸起部的长度不小于40mm。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地部至少部分与所述反射板耦合连接。通过耦合连接,可避免安装螺丝及焊接的工作,便于安装的同时减少PIM风险。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在反射板宽度方向上,所述窗口的边缘与凸起部的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小于1mm。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当天线的频率为高频时,在反射板长度方向上,所述窗口的边缘与凸起部的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小于3mm。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当天线的频率为高频时,在反射板长度方向上,所述窗口的边缘与凸起部的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小于6mm。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当天线的频率为低频时,在反射板长度方向上,所述窗口的边缘与凸起部的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小于15mm。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当天线的频率为低频时,在反射板长度方向上,所述窗口的边缘与凸起部的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小于30mm。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辐射单元包括辐射振子,所述第一馈电网络通过所述电连接部直接与所述辐射振子电连接。通过在反射板上设置窗口并设置电连接部,使第一馈电网络直接与辐射振子进行电连接,能够避免使用电缆将两者进行连接时所导致的问题,简化天线结构的同时降低天线损耗。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馈电网络包括腔体和设于所述腔体内的信号处理电路,所述电连接部包括设于所述腔体的凸起部和设于所述凸起部的馈电导体,所述馈电导体连接所述信号处理电路和辐射振子,所述凸起部与所述辐射振子的地电连接。通过在腔体上设置凸起部并在凸起部上设置馈电导体,以形成电连接部,该电连接部中的凸起部与馈电导体构成了空气带线结构,通过该空气带线连接辐射振子与第一馈电网络,能够降低天线的损耗,提高天线的增益。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馈电网络选自功分器、移相器、合路器中的一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1)本发明通过在反射板上设置窗口,并在第一馈电网络的腔体上设置向窗口中凸起的电连接部,使得第一馈电网络可直接与辐射单元电连接,能够在避免使用电缆的情况下将位于反射板两侧的馈电网络和辐射单元进行电连接,简化天线结构的同时降低天线损耗。
(2)本发明通过使第一馈电网络通过电连接部直接与辐射振子或第二馈电网络电连接,该电连接部中的凸起部与馈电导体构成了空气带线结构,通过该空气带线使第一馈电网络通过电连接部直接与辐射振子或第二馈电网络电连接,能够降低天线的损耗,提高天线的增益。
(3)本发明通过在反射板上设置窗口,使得电连接部中的凸起部与第二馈电网络或辐射振子的地直接耦合连接,能够有效降低谐振。
(4)本发明通过在反射板上设置窗口并使得窗口的边缘与凸起部的边缘之间满足预定的条件,能够有效降低谐振。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天线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去除部分辐射单元的天线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天线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馈电网络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窗口与凸起部关系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直接耦合与间接耦合时天线频率对比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窗口与天线频率关系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以实施方式的第一馈电网络与辐射振子直接连接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0-反射板,10a-第一端面,10b-第二端面,11-窗口,111-,20-辐射单元,21-辐射振子,21a-振子,21b-馈电巴伦,22-第二馈电网络,22a-导电部,22b-接地部,22c-介质基板,30-第一馈电网络,30a-腔体,30b-信号处理电路,31-电连接部,31a-凸起部,31b-馈电导体,40-第一绝缘介质,S1-表面,S2-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天线,至少能够在避免使用电缆的情况下将位于反射板两侧的馈电网络和辐射单元进行电连接,进而能够简化天线结构,降低天线损耗,同时还可以减少谐振对工作频段的影响。
具体地,如图1所示,天线包括反射板10、辐射单元20和第一馈电网络30。其中,反射板1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10a和第二端面10b,第一端面10a可用于电磁波的反射,第二端面10b可用于安装天线所需的其他部件,如移相器等,在具体实施时,其他部件可采用直接或者间接方式安装于反射板10的第二端面10b上,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辐射单元20位于反射板10的第一端面10a侧,可用于接收或者辐射电磁波。第一馈电网络30位于反射板10的第二端面10b侧并与辐射单元20电连接,即第一馈电网络30和辐射单元20之间为反射板10,第一馈电网络30可用于将信号馈送到辐射单元20,或者将接收到的信号发送到基站的处理单元中。
如图2所示,反射板10设有窗口11,窗口11的数量可依据辐射单元20的数量进行设置。第一馈电网络30可通过该窗口11直接与辐射单元20进行电连接。由于第一馈电网络30和辐射单元20直接进行电连接,因而,可省去电缆的使用,进而可避免使用电缆进行连接时所带来的问题,如天线损耗高、天线结构复杂等,也就是说,通过在反射板10上设置窗口11,使第一馈电网络30和辐射单元20直接进行电连接,能够简化天线结构,降低天线损耗。
结合图2和图3所示,为了便于第一馈电网络30通过窗口11直接与辐射单元20电连接,第一馈电网络30设有向窗口11内凸出的电连接部31,第一馈电网络30通过该电连接部31可直接与辐射单元20电连接。也就是说,通过在第一馈电网络30设置向窗口11凸出的电连接部31,能够使第一馈电网络30直接与辐射单元20电连接,省去了电缆的使用,进而简化天线结构,降低天线损耗。
如图3所示,第一馈电网络30包括腔体30a和设于所述腔体30a内的信号处理电路30b。这里的第一馈电网络30包括但不限于移相器、合路器、功分器,其中,功分器为一分N的功分器,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如当第一馈电网络30为移相器时,移相器包括腔体30a和设于该腔体30a内的移相电路;当第一馈电网络30为功分器时,功分器包括腔体30a和设于该腔体30a内的功分电路;当第一馈电网络30为合路器时,合路器包括腔体30a和设于该腔体30a内的合路电路。这里的信号处理电路30b包括但不限于采用带状线、微带线结构等形成。
腔体30a具有面向反射板10的端面,该端面设有向所述反射板10方向凸起的凸起部31a,凸起部31a进一步设有与信号处理电路30b连接的馈电导体31b。该凸起部31a及馈电导体31b形成了所述电连接部31,也就是说,电连接部31包括设于腔体30a的凸起部31a和设于所述凸起部31a的馈电导体31b。通过采用此种结构的电连接部31进行辐射单元20与第一馈电网络30的连接,能够有效降低天线的损耗,提高天线的增益。这是因为该电连接部31中的凸起部31a与馈电导体31b构成了空气带线结构,通过该空气带线连接辐射单元20与第一馈电网络30,能够降低天线的损耗,提高天线的增益。
本实施例中,该电连接31为空气带线结构,当然,其他实施例中,可也为微带线结构,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馈电导体31b优选PIN针,能够实现信号的稳定连接。凸起部31a优选与腔体30a一体成型,至少能够减少零部件的安装。由于所述凸起部31a与所述腔体30a为一体成型,从而使得地在凸起部31a、腔体30a上可以连续分布,可以有效避免因焊接而致使地分布不连续的弊端。
进一步地,腔体30a与反射板10之间设有第一绝缘介质40,以使得腔体30a与反射板之间进行耦合连接。通过耦合连接,可避免安装螺丝及焊接的工作,便于安装的同时减少了PIM风险。
结合图1和图2所示,辐射单元20包括至少一个辐射振子21和第二馈电网络22。当然,其他实施例中,辐射单元20也可仅包括辐射振子21,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以下以两个实施例,对第一馈电网络30如何与辐射单元20进行电连接,进行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一
当辐射单元20包括辐射振子21和第二馈电网络22时,第二馈电网络22与辐射振子21电连接,与此同时,第二馈电网络22还通过窗口11直接与第一馈电网络30电连接,即,第二馈电网络22与位于窗口11中的电连接部31电连接,以实现第二馈电网络22与第一馈电网络30电连接。第二馈电网络22可将第一馈电网络30传输的信号馈送到辐射振子21,或者将接收到的信号传输到第一馈电网络30中,以进一步通过第一馈电网络30传输至基站的处理单元中。辐射振子21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如图1所示,一个第二馈电网络22连接两个辐射振子21。
结合图2~图4所示,辐射振子21包括振子21a及设于振子21a上的馈电巴伦21b。第二馈电网络22包括导电部22a和接地部22b。在具体实施时,导电部22a与电连接部31的馈电导体31b电连接,接地部22b与电连接部31的凸起部31a电连接。在接地部22b与凸起部31a电连接时,可采用直接连接或者耦合连接,在实施时,优选耦合连接。这是因为当接地部22b与凸起部31a直接接触时两者处于面接触,通常无法确保每处都紧密贴合,存在一定的PIM(Passive InterModulation,无源互调)风险,而采用耦合连接时可避免上述无法紧密贴合所带来的PIM风险,在具体实施时两者电连接方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如对PIM要求不高时可采用直接连接,而当对PIM要求较高时可采用耦合连接方式。通过采用耦合的方式进行连接,能够减小PIM风险,同时也能够减少安装螺丝及焊接工作,使天线安装更加简便。其次,由于所述腔体30a通过凸起部31a伸入所述窗口11内,从而使得所述馈电导体31b周围的地处于连续分布状态。相较于馈电导体31b依次穿过腔体30a与反射板10之间的间隙、反射板10与接地部22b之间的间隙,本发明通过凸起部31a使得所述馈电导体31b周围的地一直连续分布至所述接地部22b处,从而有效避免了馈电导体31b穿过腔体30a与反射板10之间的间隙时所产生的谐振干扰问题。
本实施例中,凸起部31a与接地部22b之间的耦合面积不小于300mm2。通过将耦合面积设在上述范围内,能够确保信号稳定地传输,同时可以有效降低所述馈电导体31b穿过所述反射板10和所述接地部22b之间的间隙时所产生的谐振干扰。在具体实施时,在反射板10的宽度方向上,凸起部31a的宽度不小于15mm,在反射板10的长度方向上,凸起部31a的长度不小于20mm,能够使得凸起部31a与接地部22b之间的耦合面积不小于300mm2。实施时,以凸起部31a的宽度不小于20mm,长度不小于40mm为最佳。
如图4所示,第二馈电网络22包括但不限于带状线、微带线结构,具体实施时,以选择微带线结构为最佳,能够确保信号可靠、稳定地传输。当第二馈电网络22为微带线结构时,如图4所示,其包括导电部22a、接地部22b和介质基板22c,介质基板的一侧设置导电部22a,相对侧设置接地部22b,导电部22a与电连接部31的馈电导体31b电连接,接地部22b与电连接部31的凸起部31a电连接。而当第二馈电网络22为带状线结构时,其包括介质基板22c、设于介质基板22c内的导电部22a及设于介质基板22c两侧的接地部22b,导电部22a与电连接部31的馈电导体31b电连接,而靠近反射板10的接地部22b与电连接部31的凸起部31a电连接。
进一步地,结合图2和图3所示,凸起部31a具有面向辐射单元20的表面S1,反射板10也具有面向辐射单元20的表面S2,两者的表面共面设置,也就是说,凸起部31a面向辐射单元20的表面与反射板10面向辐射单元20的表面处于同一平面,该平面记为安装面。该安装面上安装所述第二馈电网络22,并且该安装面与第二馈电网络22的接地部22b与之间设置第二绝缘介质(图未示出),以使得凸起部31a与第二馈电网络22的接地部22b之间实现耦合连接。通过将凸起部31a的表面与反射板10的表面共面设置,能够使第二馈电网络22各处处于同一平面上,避免馈电网络因受力不均后产生变形的问题,提高馈电网络的寿命。优选地,所述第二绝缘介质为涂覆在所述接地部22b表面的绿油(液态光致阻焊剂)。
进一步地,为了能够确保辐射单元20接地稳定性,第二馈电网络22的接地部22b至少部分与反射板10进行耦合连接。如图2所示,接地部22b一部分与凸起部31a电连接,一部分与反射板10进行电连接连接。在具体实施时,以耦合连接为最佳。通过采用耦合连接方式,能够避免安装螺丝及焊接的工作,使安装更加便利的同时减少了PIM风险。
结合图1~图3所示,当第一馈电网络30通过电连接部31与第二馈电网络22耦合连接时会产生谐振,这是由于当腔体30a与反射板10耦合时,腔体30a与反射板10之间存在间隙,当馈电导体31b穿过腔体30a、反射板10时会产生谐振。同样地,反射板10与辐射单元20的地耦合时也会产生谐振。为了能够消除所带来的谐振,所述反射板10设置的窗口11能够使得凸起部31a与第二馈电网络22的接地部22b直接耦合连接,进而降低谐振。也就是说,通过反射板上设置的窗口11,使得凸起部31a与第二馈电网络22的接地部22b直接耦合连接,相较于第一馈电网络30的腔体30a与反射板10耦合连接,反射板10再与第二馈电网络22的接地部22b耦合连接的方案,能够有效降低谐振,如图6所示,为第一馈电网络30间接耦合第二馈电网络22的地,以及第一馈电网络30直接耦合第二馈电网络22的地时所产生的天线频率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在间接耦合时容易产生较多的谐振,而直接耦合时能够减少或者消除谐振,如从0.6GHz-3GHz无谐振产生。
更进一步地,反射板10的窗口11需满足一定的要求,以进一步降低谐振。具体地,以反射板10的长度方向定义为长度方向,以反射板10的宽度方向定义为宽度方向,在实施时,在宽度方向上,窗口11的宽度大于第二馈电网络22的宽度,或者说,在宽度方向上,第二馈电网络22的投影区域位于窗口11之中。与此同时,在长度方向上,窗口11的长度随着天线频率的增大而减小,即当天线频率处于高频时,窗口11的长度相应较小,而当天线频率处于低频时,窗口11的长度相应较大。通过将窗口11设置为上述结构,能够有效消除耦合时所带来的谐振,提高天线性能。
本实施例中,为了能够使窗口11更好的消除因耦合带来的谐振,窗口11与凸起部31a之间还需满足一定的关系,以更好的消除谐振。具体地,在长度方向上,窗口11的边缘与凸起部31a的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满足随着天线频率的增大而减小。如图5所示,a为窗口11的边缘,b为凸起部31a的边缘,L为两者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L随着天线频率的增大而减小。在具体实施时,当天线频率为高频时,窗口11的边缘与凸起部31a的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或等于3mm;当天线频率为低频时,窗口11的边缘与凸起部31a的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或等于15mm。如图4所示,当天线频率为高频时,L不小于3mm;当天线为低频时,L不小于15mm。这里的高频指的是天线的频率为1965~2690MHz,低频指的是天线的频率为617~960MHz。通过使窗口11与凸起部31a之间满足上述关系,可有效降低因耦合带来的谐振。如图7所示,当窗口11的边缘与凸起部31a的边缘之间最小距离分别为6mm、21mm、31mm时的天线频率图,由图可知,当最小距离逐渐增大时,谐振逐渐向低频漂移,并且一些小谐振逐渐消失,因而,通过改变窗口11尺寸大小可有效消除耦合带来的谐振。
本实施例中,当天线频率为高频时,窗口11的边缘与凸起部31a的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小于6mm;当天线频率为低频时,窗口11的边缘与凸起部31a的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小于30mm为最佳,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通过将最小距离设置在上述范围内,可有效降低在相应频段内时因耦合所带来的谐振,提高天线性能。
实施例二
如图8所示,当辐射单元20仅包括辐射振子21时,辐射振子21通过窗口11直接与第一馈电网络30电连接,即,辐射振子21与位于窗口11中的电连接部31电连接,以实现辐射振子21与第一馈电网络30电连接。第一馈电网络30可传输信号到辐射振子21,或者辐射振子21将接收到的信号传输到第一馈电网络30中,以进一步通过第一馈电网络30传输至基站的处理单元中。通过使第一馈电网络30通过电连接部31直接与辐射振子21电连接,可省去电缆的使用,进而可避免使用电缆进行连接时所带来的问题,如天线损耗高、天线结构复杂等。这里的第一馈电网络30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当第一馈电网络30与辐射振子21连接时,馈电导体31b连接信号处理电路和辐射振子,凸起部31a与所述辐射振子21的地电连接。
进一步地,当辐射振子21与第二馈电网络22耦合连接时,为了能够消除耦合时所带来的谐振,反射板10的窗口11需满足一定的要求。具体详见实施例一,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发明通过在反射板上设置窗口,并在第一馈电网络的腔体上设置向窗口中凸起的电连接部,使得第一馈电网络可直接与辐射单元电连接,能够在避免使用电缆的情况下将位于反射板两侧的馈电网络和辐射单元进行电连接,简化天线结构的同时降低天线损耗。并且该电连接部中的凸起部与馈电导体构成了空气带线结构,通过该空气带线使第一馈电网络通过电连接部直接与辐射振子或第二馈电网络电连接,也能够降低天线的损耗,提高天线的增益。
与此同时,本发明通过在反射板上设置窗口,使得电连接部中的凸起部与第二馈电网络或辐射振子的地直接耦合连接,能够有效降低谐振。并且使该窗口的边缘与凸起部的边缘之间满足预定的条件,能够进一步降低谐振。
前述对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发明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Claims (19)

1.一种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馈电网络、反射板和辐射单元,所述第一馈电网络和所述辐射单元之间设置所述反射板,所述反射板设有窗口,所述第一馈电网络设有向所述窗口中凸起的电连接部,所述第一馈电网络通过所述电连接部直接与所述辐射单元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单元包括相电连接的辐射振子和第二馈电网络,所述第一馈电网络通过所述电连接部直接与所述第二馈电网络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馈电网络包括腔体和设于所述腔体内的信号处理电路,所述第二馈电网络包括导电部和接地部,所述电连接部包括设于所述腔体的凸起部和设于所述凸起部的馈电导体,所述馈电导体连接所述信号处理电路和导电部,所述凸起部与所述接地部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面向所述辐射单元的表面与反射板面向所述辐射单元的表面处于同一平面,形成安装面,所述第二馈电网络设于所述安装面。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与所述反射板之间设有第一绝缘介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面与所述接地部之间设有第二绝缘介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介质为液态光致阻焊剂。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与所述接地部之间耦合连接,且耦合面积不小于300mm2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在反射板宽度方向上,所述凸起部的宽度不小于15mm,在反射板长度方向上,所述凸起部的长度不小于20mm。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的宽度不小于20mm,所述凸起部的长度不小于40mm。
1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部至少部分与所述反射板耦合连接。
12.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在反射板宽度方向上,所述窗口的边缘与凸起部的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小于1mm。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当天线的频率为高频时,在反射板长度方向上,所述窗口的边缘与凸起部的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小于3mm。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在反射板长度方向上,所述窗口的边缘与凸台部的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小于6mm。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当天线的频率为低频时,在反射板长度方向上,所述窗口的边缘与凸起部的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小于15mm。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在反射板长度方向上,所述窗口的边缘与凸起部的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小于30mm。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单元包括辐射振子,所述第一馈电网络通过所述电连接部直接与所述辐射振子电连接。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馈电网络包括腔体和设于所述腔体内的信号处理电路,所述电连接部包括设于所述腔体的凸起部和设于所述凸起部的馈电导体,所述馈电导体连接所述信号处理电路和辐射振子,所述凸起部与所述辐射振子的地电连接。
19.如权利要求1~18任意一项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馈电网络选自功分器、移相器、合路器中的一种。
CN202311125497.5A 2023-09-01 2023-09-01 一种天线 Active CN1169954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25497.5A CN116995415B (zh) 2023-09-01 2023-09-01 一种天线
PCT/CN2024/091425 WO2025044278A1 (zh) 2023-09-01 2024-05-07 一种天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25497.5A CN116995415B (zh) 2023-09-01 2023-09-01 一种天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95415A true CN116995415A (zh) 2023-11-03
CN116995415B CN116995415B (zh) 2025-01-21

Family

ID=88523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25497.5A Active CN116995415B (zh) 2023-09-01 2023-09-01 一种天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95415B (zh)
WO (1) WO202504427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5044278A1 (zh) * 2023-09-01 2025-03-06 普罗斯通信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37489A (zh) * 2021-11-29 2022-01-14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天线单元与通信装置
CN114256620A (zh) * 2021-12-03 2022-03-29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基于耦合馈电的天线单元与通信装置
CN114447590A (zh) * 2021-03-10 2022-05-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振子以及阵列天线
CN217641786U (zh) * 2022-05-24 2022-10-21 广东盛路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腔体移相器及基站天线
CN115842242A (zh) * 2023-02-21 2023-03-24 华南理工大学 天线及多频阵列天线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99398B (zh) * 2011-05-20 2013-12-25 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频双极化天线
CN107946777A (zh) * 2017-10-18 2018-04-20 广东博纬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天线专用的双极化辐射单元及安装方式
CN110444858B (zh) * 2019-07-29 2021-09-07 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升指标的方法、天线阵列及基站天线
CN111048896B (zh) * 2019-12-25 2025-02-07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天线及其馈电结构
CN113258272B (zh) * 2020-10-23 2022-05-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振子及天线结构
CN113241523B (zh) * 2021-03-22 2024-01-05 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馈电系统的阵列天线
CN114284723A (zh) * 2021-12-28 2022-04-05 武汉凡谷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模块
CN116995415B (zh) * 2023-09-01 2025-01-21 普罗斯通信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47590A (zh) * 2021-03-10 2022-05-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振子以及阵列天线
CN113937489A (zh) * 2021-11-29 2022-01-14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天线单元与通信装置
CN114256620A (zh) * 2021-12-03 2022-03-29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基于耦合馈电的天线单元与通信装置
CN217641786U (zh) * 2022-05-24 2022-10-21 广东盛路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腔体移相器及基站天线
CN115842242A (zh) * 2023-02-21 2023-03-24 华南理工大学 天线及多频阵列天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5044278A1 (zh) * 2023-09-01 2025-03-06 普罗斯通信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95415B (zh) 2025-01-21
WO2025044278A1 (zh) 2025-03-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47737B2 (en) Antenna apparatus
US8134517B2 (en) Wide-band planar antenna
WO2022083276A1 (zh) 天线阵列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4766071A (zh) 一种天线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2751168A (zh) 天线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6420279A (zh) 一种多频天线及通信设备
US11342669B2 (en) Antenna structur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ing same
WO2025044278A1 (zh) 一种天线
WO2023016184A1 (zh) 天线装置、壳体及电子设备
CN114389020A (zh) 天线结构
US11973278B2 (en) Antenna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2751158B (zh) 一种天线组件及通信设备
CN112751180B (zh) 天线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4139652A1 (zh) 天线装置与馈电网络组件
CN115241646A (zh) 一种天线和通信设备
TWI839953B (zh) 天線模組
CN108400436B (zh) 天线模块
TWI731792B (zh) 具有雙頻天線的傳輸結構
TWI819618B (zh) 電子裝置
WO2024185136A1 (ja)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無線装置
CN218648132U (zh)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4221108B (zh) 传输装置
KR20010002181A (ko) 평행판 결합 스트립 선로를 이용한 다층 이엠씨 에어패치 광대역
TW201027843A (en) Dual band antenna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ing the same
WO2025015977A1 (zh) 天线装置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