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6970040A - 一类通过酰胺键成环的阿片类多靶点环六肽分子及其制备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类通过酰胺键成环的阿片类多靶点环六肽分子及其制备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70040A
CN116970040A CN202310914199.8A CN202310914199A CN116970040A CN 116970040 A CN116970040 A CN 116970040A CN 202310914199 A CN202310914199 A CN 202310914199A CN 116970040 A CN116970040 A CN 1169700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ys
asp
compound
phe
pr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1419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泉
张琴琴
许彪
张梦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Lan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n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Lan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1091419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70040A/zh
Publication of CN1169700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700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7/00Peptides having 5 to 20 amino acids in a fully defined sequence; Derivatives thereof
    • C07K7/50Cyclic peptides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abnormal peptide link
    • C07K7/54Cyclic peptides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abnormal peptide link with at least one abnormal peptide link in the ring
    • C07K7/56Cyclic peptides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abnormal peptide link with at least one abnormal peptide link in the ring the cyclisation not occurring through 2,4-diamino-butanoic aci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25/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nervous system
    • A61P25/04Centrally acting analgesics, e.g. opioi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8/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peptid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eur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Neurosurge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设计了一类新型阿片类多靶点环六肽,即以Tyr‑cyclo2,5[D‑Lys‑Gly‑Phe‑Asp]‑D‑Pro‑NH2酰胺键成环的环六肽为模板分子,对1、3、4和6位四个氨基酸残基位点进行单位点替换修饰,可以获得一系列具有μ‑、κ‑和δ‑阿片受体激动活性的多靶点环六肽分子。体内活性研究表明,皮下注射环六肽分子可以产生强效、持久的镇痛作用,并且无镇痛耐受和成瘾的副作用。因此,该类酰胺键成环的环六肽分子在制备高效、低副作用的镇痛药物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Description

一类通过酰胺键成环的阿片类多靶点环六肽分子及其制备和 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化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类以酰胺键成环的阿片类多靶点环六肽分子及其制备和用途。
背景技术
阿片类药物是治疗中至重度急性疼痛、缓解慢性癌症疼痛的主要临床用药。阿片受体属于具有七次跨膜α-螺旋结构的G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包括经典的μ-(MOPr)、δ-(DOPr)和κ-(KOPr)阿片受体,以及非经典的孤啡肽FQ受体(NOPR)。临床相关的阿片类治疗药物主要通过激活MOPr产生镇痛作用,但MOPr的激活也会引发便秘、呼吸抑制、欣快、耐受和成瘾等阿片样副作用。此外,研究表明激活KOPr或DOPr同样可以产生有效的镇痛作用;然而,激活KOPr会产生厌恶、焦虑和抑郁等副作用,而激活DOPr在某些条件下产生惊厥样副作用。这些可能引发的不良后果限制了阿片受体选择性激动剂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阿片类多靶点配体(同时靶向多个阿片受体)可以产生有效的治疗活性,并且具有较少的不良反应。研究表明,MOPr和KOPr激动剂的共同给药表现出镇痛作用的协同增加。KOPr的激动剂已被证明可以逆转MOPr介导的呼吸抑制和精神依赖,同样,MOPr激动剂可能会通过减轻焦虑效应来提高KOPr激动剂的治疗效用。另外,已有的研究证明DOPr激动剂或拮抗剂不仅能增强MOPr的镇痛效果,而且能减弱其呼吸抑制、镇痛耐受和成瘾等副作用。由于多靶点分子比两种单独药物的联合应用具有相对易预测的药物分布、吸收和代谢特征,因此针对单分子同时靶向MOPr、KOPr和DOPr的阿片类多靶点镇痛药物具有潜在应用前景。近年来广泛报道了靶向不同阿片受体亚型的多靶点阿片镇痛候选药物,这些候选药物显示出强效的镇痛作用且阿片样副作用明显降低,例如,靶向MOPr/KOPr的临床多靶点化合物布托啡诺,以及靶向MOPr/DOPr的RV-Jim-C3、UFP-505和靶向MOPr/NOPR的AT121、BU08028和Cebranopadol等。
与阿片类小分子药物相比,阿片肽类药物具有受体特异性好、有效剂量低等明显优势,并且阿片肽类药物的副作用通常较少。如DOPr的小分子激动剂存在惊厥的副作用,而DOPr的肽类激动剂却不存在该副作用。另外有研究表明,阿片配体分子与受体的相互作用具有时空差异性,阿片肽类主要驱动质膜和核内体的连续激活,而阿片类小分子则还能激活高尔基体等亚细胞器上的阿片受体,从而暗示阿片肽与小分子阿片激动剂具有不同的药理学作用机制。综上,阿片肽作为新型阿片镇痛药物研发的模板分子,在降低传统阿片小分子镇痛药的副作用方面具有潜在的优势。
在此专利中,我们以环六肽Tyr-cyclo2,5[D-Lys-Gly-Phe-Asp]-D-Pro-NH2为化学模板分子。为了获得更安全有效的新型多靶点环肽类镇痛新药,本专利结合内源性阿片肽的研究进展对该环六肽开展了进一步的单位点氨基酸替换修饰和结构优化,并通过活性筛选得到一系列的具有高效镇痛、低副作用的多靶点环六肽分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阿片类酰胺键成环的多靶点环六肽分子。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阿片类多靶点酰胺键成环的环六肽分子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阿片类多靶点酰胺键成环的环六肽分子的治疗用途。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阿片类多靶点酰胺键成环的环六肽分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肽类分子为环肽,并且结构如下所示:
Xaa1-cyclo2,5[D-Lys-Xaa3-Xaa4-Asp]-Xaa6-NH2
其中,Xaa1为Tyr或Dmt;
Xaa3为Ala、D-Ala、Aib、Nle、Pro、β-Ala或Sar;
Xaa4为D-Phe、Cha、2-Nal、Phg、Homo-Phe、NPhe、p-F-Phe、p-Me-Phe或NMe-Phe;
Xaa6为Pro、des-D-Pro、Gly、D-Pip或Pip;
cyclo2,5表示所述氨基酸序列中D-Lys的氨基侧链和Asp的羧基侧链通过酰胺键连接的方式成环而形成环肽。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肽类分子选自下述化合物:
化合物1:Dmt-cyclo2,5[D-Lys-Gly-Phe-Asp]-D-Pro-NH2
化合物2:Tyr-cyclo2,5[D-Lys-Ala-Phe-Asp]-D-Pro-NH2
化合物3:Tyr-cyclo2,5[D-Lys-D-Ala-Phe-Asp]-D-Pro-NH2
化合物4:Tyr-cyclo2,5[D-Lys-Aib-Phe-Asp]-D-Pro-NH2
化合物5:Tyr-cyclo2,5[D-Lys-Nle-Phe-Asp]-D-Pro-NH2
化合物6:Tyr-cyclo2,5[D-Lys-Pro-Phe-Asp]-D-Pro-NH2
化合物7:Tyr-cyclo2,5[D-Lys-β-Ala-Phe-Asp]-D-Pro-NH2
化合物8:Tyr-cyclo2,5[D-Lys-Sar-Phe-Asp]-D-Pro-NH2
化合物9:Tyr-cyclo2,5[D-Lys-Gly-D-Phe-Asp]-D-Pro-NH2
化合物10:Tyr-cyclo2,5[D-Lys-Gly-Cha-Asp]-D-Pro-NH2
化合物11:Tyr-cyclo2,5[D-Lys-Gly-2-Nal-Asp]-D-Pro-NH2
化合物12:Tyr-cyclo2,5[D-Lys-Gly-Phg-Asp]-D-Pro-NH2
化合物13:Tyr-cyclo2,5[D-Lys-Gly-Homo-Phe-Asp]-D-Pro-NH2
化合物14:Tyr-cyclo2,5[D-Lys-Gly-NPhe-Asp]-D-Pro-NH2
化合物15:Tyr-cyclo2,5[D-Lys-Gly-p-F-Phe-Asp]-D-Pro-NH2
化合物16:Tyr-cyclo2,5[D-Lys-Gly-p-Me-Phe-Asp]-D-Pro-NH2
化合物17:Tyr-cyclo2,5[D-Lys-Gly-NMe-Phe-Asp]-D-Pro-NH2
化合物18:Tyr-cyclo2,5[D-Lys-Gly-Phe-Asp]-Pro-NH2
化合物19:Tyr-cyclo2,5[D-Lys-Gly-Phe-Asp]-NH2
化合物20:Tyr-cyclo2,5[D-Lys-Gly-Phe-Asp]-Gly-NH2
化合物21:Tyr-cyclo2,5[D-Lys-Gly-Phe-Asp]-D-Pip-NH2
化合物22:Tyr-cyclo2,5[D-Lys-Gly-Phe-Asp]-Pip-NH2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所述的通过酰胺键成环的阿片类多靶点环六肽分子的一种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工艺步骤:
(a)采用Fmoc固相多肽合成法,按照权利要求1结构式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合成,从而获得线性肽链;
(b)对所述线性肽链进行环化,从而获得权利要求1所述的阿片类多靶点环六肽分子。
在另一优选例中,步骤(a)中,对Xaa2和Xaa5的侧链进行环化,从而在Xaa2和Xaa5两个氨基酸残基之间形成酰胺键。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对于步骤(b)中获得阿片类多靶点环六肽分子进行分离,从而获得纯化的阿片类多靶点环六肽分子。
在另一优选例中,在步骤(a)中,所述的固相合成法包括选自下述的工艺步骤:树脂的溶胀、氨基酸缩合、肽链的延伸和环化、多肽的压缩抽干和切割、萃取、纯化,或其组合。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固相载体是氨基树脂。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氨基酸缩合步骤中使用的缩合试剂为HOBt、HBTU和DIEA的组合或PyBOP和DIEA的组合。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工艺步骤:
i.溶胀树脂:在Rink-Amide-MBHA树脂中加入二氯甲烷(DCM)进行溶胀,振荡反应30min,速率为600~800r/min。抽干后用N,N-二甲基甲酰胺(DMF)洗涤树脂,共3次,每次3min。DCM和DMF与树脂的体积质量比为5~10mL/g。茚三酮检验时溶液呈淡黄色,树脂为无色。
ii.循环缩合氨基酸
ii.i脱除芴甲氧羰基(Fmoc)保护基:树脂溶胀和洗涤后加入1,8-二氮杂二环十一碳-7-烯(DBU)、哌啶和DMF(1:1:98)的混合溶液,振荡反应3次,前两次反应时间为5min,第三次反应时间为10min。反应结束后用DMF洗涤,共4次,每次3min,振荡反应速率为600~800r/min。茚三酮检验时溶液和树脂呈蓝紫色。
ii.ii氨基酸缩合:将N-α-Fmoc保护的氨基酸(Fmoc-Aa)、N-羟基苯并三氮唑(HOBt)、三氮唑-N,N,N',N'-四甲基脲-六氟磷酸盐(HBTU)和N,N-二异丙基乙胺(DIEA)(摩尔比为0.8~1.2:0.8~1.2:0.8~1.2:1.8~2.2)溶解于DMF中,并加入到ii.i的树脂中,溶液与树脂的体积质量比为5~10mL/g。在氩气保护下反应0.5~1.5h。反应结束后用DMF洗涤,共3次,每次3min。振荡反应速率为600~800r/min。茚三酮检验时溶液呈淡黄色,树脂为无色。
ii.iii肽链延长:根据多肽序列,依次按照上述步骤在步骤ii.ii的肽树脂上接入需要的Fmoc-Aa。通常最后一个氨基酸选用N-α-Boc保护的氨基酸,这样可以省去末端氨基酸的脱保护步骤。
ii.iv多肽的环化:用DCM和甲醇(MeOH)交替洗涤树脂,压缩抽干。将步骤ii.iii的肽树脂转移到圆底烧瓶,加入0.55倍摩尔量的四(三苯基膦)钯(Pd(PPh3)4)和5倍摩尔量的三乙烯二胺(DABCO),再加入三氯甲烷(CHCl3)、醋酸(AcOH)和N-甲基吗啉(NMM)(体积比为37:2:1)的混合溶液,混合液与树脂的体积质量比为20~25mL/g。在避光的环境和氩气保护下,缓慢搅拌反应4小时,之后将肽树脂转移到合成仪中,用DMF洗涤。茚三酮检验时呈紫黑色说明碱性和酸性氨基酸侧链的选择性保护基烯丙氧羰基(Alloc)和烯丙基酯(OAll)已成功脱除。之后再加入3倍摩尔量的PyBOP和6倍摩尔量的DIEA的DMF溶液,600~800r/min搅拌反应。5小时之后再次进行茚三酮检验,如果树脂没有颜色,说明侧链氨基和羧基已经脱水缩合形成酰胺键。
iii.压缩树脂:依次用DCM和MeOH交替洗涤环化反应后的肽树脂,抽干3~5h。
iv.多肽的切割和沉淀萃取:在步骤iii所得的环化肽树脂中加入体积比为95:2.5:2.5的三氟乙酸(TFA)、三异丙基硅烷(Tis)和水(H2O)的混合液。室温振荡反应2~4h,振荡速率为100~200r/min。切割剂与环化肽树脂的体积质量比为15~25mL/g。反应结束后,用圆底烧瓶收集切割液,通过旋转蒸发仪,在不高于40℃的水浴条件下减压旋干溶液。随后加入提前预冷的乙醚沉淀多肽,并用水萃取后进行冻干,得到粗肽粉末。
v.多肽的纯化和分析: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半制备柱分离纯化粗肽,经分离后收集目的峰并进行冻干。用RP-HPLC分析柱鉴定多肽纯度,然后用电喷雾质谱(ESI)鉴定多肽的分子量。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药物组合物,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包括:
(a)权利要求1所述的阿片类多靶点环六肽分子作为活性成分;
(b)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和/或辅料。
本发明还有一方面是提供本发明阿片类多靶点环六肽分子的医药用途,研究实验显示,本发明的通过酰胺键成环的阿片类多靶点环六肽分子具有高效镇痛,相比传统阿片类镇痛药物耐受和成瘾等副作用显著降低,在治疗急性痛和病理性疼痛等各类疼痛药物方面具有潜在的用途。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含有本发明的通过酰胺键成环的阿片类多靶点环六肽分子的药物组合物可适用于各种给药方式,例如口服给药、经皮给药、鞘内给药、静脉给药、肌肉内给药、局部给药、经鼻给药等。根据所采用的给药方式,可将本发明的多肽药物组合物制成各种合适的剂型,其中包含至少一种有效剂量的本发明的多肽和至少一种药学上可接受的药用载体。适当剂型的实例为可用于注射的无菌溶液和干粉针剂,片剂、胶囊、糖衣片剂、粒剂、口服溶液和糖浆、气雾剂、鼻喷剂,以及用于皮肤表面的油膏和药贴。
含有本发明多肽药物组合物可以制成溶液或者冻干粉末以用于胃肠外给药,在使用前可加入适当溶剂或者其他可药用的载体将粉末重新配置,溶液配方一般是缓冲液、等渗溶液或水溶液。
本发明多肽的药用剂量可以在一个较大范围内变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一些客观的因素,如根据疾病的种类、病情严重程度、病人体重、剂型、给药途径等因素很容易地加以确定。
附图说明
图1为小鼠皮下注射化合物15在光热甩尾实验中所产生的镇痛作用的时间-量效曲线;
图2为小鼠皮下注射化合物17在光热甩尾实验中所产生的镇痛作用的时间-量效曲线;
图3为小鼠皮下注射化合物15在醋酸扭体实验中所产生的剂量依赖性镇痛作用;
图4为小鼠皮下注射化合物17在醋酸扭体实验中所产生的剂量依赖性镇痛作用;
图5为小鼠注射甲碘化纳洛酮和纳洛酮对皮下注射化合物15的血脑屏障通过性的研究结果;
图6为小鼠注射甲碘化纳洛酮和纳洛酮对皮下注射化合物17的血脑屏障通过性的研究结果;
图7为小鼠注射阿片受体亚型选择性拮抗剂对皮下注射化合物15的镇痛药理学鉴定;
图8为小鼠注射阿片受体亚型选择性拮抗剂对皮下注射化合物17的镇痛药理学鉴定;
图9为小鼠连续八天皮下注射化合物15和17所产生的镇痛作用的变化;
图10为小鼠皮下注射化合物15和17的对条件位置偏好性的调节作用;
图11为小鼠皮下注射化合物15和17对纳洛酮诱导的戒断反应的调节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者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产品。
术语
本发明参考cyclo2,5[D-Lys2,Asp5]-DN-9的阿片药效团,以Tyr-cyclo2,5[D-Lys-Gly-Phe-Asp]-D-Pro-NH2为化学模板,针对其1位Tyr、3位Gly、4位Phe和6位D-Pro进行单个氨基酸替换修饰。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阿片类多靶点环六肽分子的具体序列如表1所示:
表1阿片类多靶点环六肽分子及其类似物的氨基酸序列
如本文所用,采用常规的三字母代码代表天然氨基酸,并采用公认的字母代表非天然氨基酸。非天然氨基酸的结构式如下所示:
本发明的主要优点有:
(1)在本发明中,多靶点环六肽化合物3、15、17、22的皮下镇痛活性相比于阳性镇痛对照药芬太尼有显著提高,其中化合物15达到最高镇痛效果的剂量比芬太尼低135倍;
(2)在本发明中,所有酰胺键成环的环六肽化合物的有效镇痛时间相比于芬太尼明显延长,其中,化合物17的有效镇痛时间可达到360min;
(3)在本发明中,多靶点环六肽化合物15和17产生外周限制性镇痛作用,与芬太尼相比,其无耐受和成瘾副作用。
所用仪器及主要实验材料如下:
实验试剂:Rink-Amide-MBHA树脂(天津南开和成公司),O-苯并三氮唑-N,N,N',N'-四甲基脲-六氟磷酸盐(HBTU,苏州昊帆生物股份有限公司),N-羟基苯并三氮唑(HOBt,苏州昊帆生物股份有限公司),N,N-二异丙基乙胺(DIEA,上海安耐吉化学有限公司),1,8-二氮杂二环十一碳-7-烯(DBU,上海安耐吉化学有限公司),1H-苯并三唑-1-基氧三吡咯烷基六氟磷酸盐(PyBOP,吉尔生化有限公司),N,N-二甲基甲酰胺(DMF,四川西陇科学有限公司),茚三酮(上海试剂三厂)。三氯甲烷(CHCl3)、二氯甲烷(DCM)、六氢吡啶(哌啶)、甲醇(MeOH)和吡啶都购自天津第二试剂厂,三氟乙酸(TFA)、苯酚和吡啶均为天津试剂一厂产品。
实验仪器:固相多肽合成注射器(碧迪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筛板(深圳逗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旋转蒸发仪(RE-5298A,上海亚荣),冷冻干燥机(宁波市双嘉仪器有限公司),质谱仪(ESI-Q-TOFmaXis-4G,BrukerDaltonics,德国道尔顿公司),循环水泵(SHB-Ⅲ型,郑州长城),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仪(LC-3050N型,山东润扬仪器有限公司),制备柱(C18反向色谱柱,19mm×250mm,苏州麦克旺志),分析型高效液相色谱仪(LC1260,Agilent),分析柱(AgilentPoroshell120EC-C18,3.0mm×150mm,2.7μm)。
实施例1.环六肽模板分子的合成
(1)树脂溶胀:称取0.8g的Rink-Amide-MBHA树脂(取代值为0.4mmol/g)放入合成仪中,加入7mL的DCM,700r/min振荡反应30min,抽干后用DMF洗涤3次,每次3min。
(2)脱除Fmoc保护基团:在溶胀后的树脂中加入7mL体积比为1:1:98的DBU、哌啶和DMF的混合溶液,700r/min振荡反应5min,重复2次。抽干后,再次加入上述混合溶液,700r/min振荡反应10min。之后加入DMF洗涤4次,每次3min。
(3)茚三酮检验:茚检试剂为体积比为1:2:1的苯酚:吡啶:茚三酮溶液。将20g苯酚溶于5mL无水乙醇中配置苯酚溶液,将0.5g茚三酮溶于10mL无水乙醇中配置茚三酮溶液,其中苯酚、吡啶和无水乙醇均经重蒸处理。一般情况下,脱除Fmoc保护基团后茚三酮检验时溶液和树脂呈蓝紫色。
(4)氨基酸的缩合:称取摩尔比为1:1:1的Fmoc-D-Pro-OH、HOBt和HBTU于8mL的DMF中,振荡溶解之后再加入2倍摩尔量的DIEA,混匀之后加入步骤(2)已脱除Fmoc保护基团的树脂中,在氩气保护下700r/min振荡反应1h。反应结束后抽干反应液,加入DMF洗涤3次,每次3min,再按步骤(3)的方法进行茚检,若溶液呈淡黄色、树脂为无色则表明氨基酸成功缩合到树脂上。
(5)肽链的延伸:将步骤(4)所获得的肽树脂按照步骤(2-4)的方法依次将Fmoc-Asp(OAll)-OH、Fmoc-Phe-OH、Fmoc-Gly-OH、Fmoc-D-Lys(Alloc)-OH和Boc-Tyr(tBu)-OH依次缩合到肽树脂上,得到肽树脂Boc-Tyr(tBu)-D-Lys(Alloc)-Gly-Phe-Asp(OAll)-D-Pro-Resin。
(6)多肽的环化:将得到的肽树脂Boc-Tyr(tBu)-D-Lys(Alloc)-Gly-Phe-Asp(OAll)-D-Pro-Resin依次用DCM(2×3min)、MeOH(1×3min)、DCM(1×3min)、MeOH(2×3min)进行压缩,然后抽干3h。之后将压缩抽干的肽树脂转移至到圆底烧瓶中,加入203mgPd(PPh3)4和179mgDABCO,再加入体积比为37:2:1的CHCl3、AcOH、NMM的混合溶液。在避光的环境和氩气保护下,缓慢搅拌反应4h。反应完成后将肽树脂转移到合成仪中,加入DMF洗涤5次,每次3min。茚检时树脂呈紫黑色说明碱性和酸性氨基酸侧链的选择性保护基Alloc和OAll成功脱除。之后再加入500mg的PyBOP和6倍摩尔量的DIEA的DMF溶液,在氩气保护下700r/min振荡反应。5h之后再进行茚三酮检验,如果树脂没有颜色,说明侧链氨基和羧基已经脱水缩合形成酰胺键,得到环化肽Tyr-cyclo2,5[D-Lys-Gly-Phe-Asp]-D-Pro-NH2
(7)肽链的压缩抽干:依次用DCM(2×3min)、MeOH(1×3min)、DCM(1×3min)、MeOH(2×3min)进行压缩,并抽干3h。
(8)肽链的切割:在抽干的肽树脂Tyr-cyclo2,5[D-Lys-Gly-Phe-Asp]-D-Pro-NH2中加入12mL切割剂(TFA:H2O:Tis=95:2.5:2.5)。在室温下按照100r/min的振荡速度反应3h。之后将滤液收集到圆底烧瓶中,在不高于40℃的条件下充分减压旋干,加入提前预冷的乙醚,充分振荡混匀。粗肽以白色沉淀的形式充分析出。用水将肽萃取后通过冷冻干燥得到白色的粗肽固体粉末176mg,粗肽产率为78%。
(9)粗肽的纯化: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C18柱(19mm×250mm)对上述粗肽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乙腈(含0.1%TFA)和去离子水(含0.1%TFA)进行梯度洗脱,分离收集目的峰样品,得到纯化的模板分子。上样量为176mg,通过冷冻干燥得到白色的纯肽固体粉末为25mg,纯肽产率为14%。质谱和色谱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
实施例2.化合物1的合成
按照同实施例1的方法,得到环化肽Dmt-cyclo2,5[D-Lys-Gly-Phe-Asp]-D-Pro-NH2,为白色固体粉末,粗肽223mg,粗肽产率为95%,纯化后的纯肽产率10%。质谱和色谱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
实施例3.化合物2的合成
按照同实施例1的方法,得到环化肽Tyr-cyclo2,5[D-Lys-Ala-Phe-Asp]-D-Pro-NH2,为白色固体粉末,粗肽213mg,粗肽产率为92%,纯化后的纯肽产率26%。质谱和色谱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
实施例4.化合物3的合成
按照同实施例1的方法,得到环化肽Tyr-cyclo2,5[D-Lys-D-Ala-Phe-Asp]-D-Pro-NH2,为白色固体粉末,粗肽219mg,粗肽产率为95%,纯化后的纯肽产率25%。质谱和色谱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
实施例5.化合物4的合成
按照同实施例1的方法,得到环化肽Tyr-cyclo2,5[D-Lys-Aib-Phe-Asp]-D-Pro-NH2,为白色固体粉末,粗肽186mg,粗肽产率为79%,纯化后的纯肽产率22%。质谱和色谱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
实施例6.化合物5的合成
按照同实施例1的方法,得到环化肽Tyr-cyclo2,5[D-Lys-Nle-Phe-Asp]-D-Pro-NH2,为白色固体粉末,粗肽200mg,粗肽产率为82%,纯化后的纯肽产率22%。质谱和色谱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
实施例7.化合物6的合成
按照同实施例1的方法,得到环化肽Tyr-cyclo2,5[D-Lys-Pro-Phe-Asp]-D-Pro-NH2,为白色固体粉末,粗肽198mg,粗肽产率为83%,纯化后的纯肽产率12%。质谱和色谱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
实施例8.化合物7的合成
按照同实施例1的方法,得到环化肽Tyr-cyclo2,5[D-Lys-β-Ala-Phe-Asp]-D-Pro-NH2,为白色固体粉末,粗肽219mg,粗肽产率为95%,纯化后的纯肽产率19%。质谱和色谱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
实施例9.化合物8的合成
按照同实施例1的方法,得到环化肽Tyr-cyclo2,5[D-Lys-Sar-Phe-Asp]-D-Pro-NH2,为白色固体粉末,粗肽212mg,粗肽产率为92%,纯化后的纯肽产率14%。质谱和色谱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
实施例10.化合物9的合成
按照同实施例1的方法,得到环化肽Tyr-cyclo2,5[D-Lys-Gly-D-Phe-Asp]-D-Pro-NH2,为白色固体粉末,粗肽174mg,粗肽产率为77%,纯化后的纯肽产率15%。质谱和色谱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
实施例11.化合物10的合成
按照同实施例1的方法,得到环化肽Tyr-cyclo2,5[D-Lys-Gly-Cha-Asp]-D-Pro-NH2,为白色固体粉末,粗肽173mg,粗肽产率为76%,纯化后的纯肽产率16%。质谱和色谱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
实施例12.化合物11的合成
按照同实施例1的方法,得到环化肽Tyr-cyclo2,5[D-Lys-Gly-2-Nal-Asp]-D-Pro-NH2,为白色固体粉末,粗肽191mg,粗肽产率为79%,纯化后的纯肽产率23%。质谱和色谱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
实施例13.化合物12的合成
按照同实施例1的方法,得到环化肽Tyr-cyclo2,5[D-Lys-Gly-Phg-Asp]-D-Pro-NH2,为白色固体粉末,粗肽208mg,粗肽产率为94%,纯化后的纯肽产率22%。质谱和色谱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
实施例14.化合物13的合成
按照同实施例1的方法,得到环化肽Tyr-cyclo2,5[D-Lys-Gly-Homo-Phe-Asp]-D-Pro-NH2,为白色固体粉末,粗肽212mg,粗肽产率为92%,纯化后的纯肽产率18%。质谱和色谱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
实施例15.化合物14的合成
按照同实施例1的方法,得到环化肽Tyr-cyclo2,5[D-Lys-Gly-NPhe-Asp]-D-Pro-NH2,为白色固体粉末,粗肽197mg,粗肽产率为87%,纯化后的纯肽产率11%。质谱和色谱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
实施例16.化合物15的合成
按照同实施例1的方法,得到环化肽Tyr-cyclo2,5[D-Lys-Gly-p-F-Phe-Asp]-D-Pro-NH2,为白色固体粉末,粗肽202mg,粗肽产率为87%,纯化后的纯肽产率25%。质谱和色谱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
实施例17.化合物16的合成
按照同实施例1的方法,得到环化肽Tyr-cyclo2,5[D-Lys-Gly-p-Me-Phe-Asp]-D-Pro-NH2,为白色固体粉末,粗肽205mg,粗肽产率为89%,纯化后的纯肽产率17%。质谱和色谱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
实施例18.化合物17的合成
按照同实施例1的方法,得到环化肽Tyr-cyclo2,5[D-Lys-Gly-NMe-Phe-Asp]-D-Pro-NH2,为白色固体粉末,粗肽219mg,粗肽产率为95%,纯化后的纯肽产率9%。质谱和色谱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
实施例19.化合物18的合成
按照同实施例1的方法,得到环化肽Tyr-cyclo2,5[D-Lys-Gly-Phe-Asp]-Pro-NH2,为白色固体粉末,粗肽174mg,粗肽产率为77%,纯化后的纯肽产率12%。质谱和色谱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
实施例20.化合物19的合成
按照同实施例1的方法,得到环化肽Tyr-cyclo2,5[D-Lys-Gly-Phe-Asp]-NH2,为白色固体粉末,粗肽164mg,粗肽产率为84%,纯化后的纯肽产率18%。质谱和色谱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
实施例21.化合物20的合成
按照同实施例1的方法,得到环化肽Tyr-cyclo2,5[D-Lys-Gly-Phe-Asp]-Gly-NH2,为白色固体粉末,粗肽177mg,粗肽产率为83%,纯化后的纯肽产率12%。质谱和色谱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
实施例22.化合物21的合成
按照同实施例1的方法,得到环化肽Tyr-cyclo2,5[D-Lys-Gly-Phe-Asp]-D-Pip-NH2,为白色固体粉末,粗肽203mg,粗肽产率为88%,纯化后的纯肽产率12%。质谱和色谱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
实施例23.化合物22的合成
按照同实施例1的方法,得到环化肽Tyr-cyclo2,5[D-Lys-Gly-Phe-Asp]-Pip-NH2,为白色固体粉末,粗肽178mg,粗肽产率为77%,纯化后的纯肽产率11%。质谱和色谱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
基于以上合成步骤,本发明合成了包括如表1所列的阿片类多靶点环六肽分子,其化学表征结果如表2所示。
表2本发明中酰胺键成环的环六肽分子的质谱和纯度分析
注:体系1:梯度洗脱体系1为:10-80%乙腈/水(0.1%TFA)(15min完成),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为220nm,分析色谱柱为:AgilentPoroshell120EC-C18(3.0×150mm,2.7μm);体系2:梯度洗脱体系2为:10-100%乙腈/水(0.1%TFA)(15min完成),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为220nm,分析色谱柱为:AgilentPoroshell120EC-C18(3.0×150mm,2.7μm)。
实施例24.酰胺键成环的环六肽分子对阿片受体的体外功能活性测定:
利用稳定高表达MOPr、KOPr和DOPr的CHO-K1/Gα15细胞系,通过检测酰胺键成环的环六肽分子对细胞内钙离子动员的调节来检测化合物对阿片受体的激动活性。
实验方法:细胞在含有10%胎牛血清、青霉素(100IU/ml)、链霉素(100mg/ml)、zeocin(200μg/ml)、潮霉素B(100μg/ml)的Ham'sF12培养基中培养,并维持37℃、5%CO2的恒湿条件下。以每孔3万个细胞/100μL的密度将细胞接种到黑色透底的96孔板中,培养24h。实验开始时,先吸弃96孔板中培养基,然后加入50μL的含有2.5mM丙磺舒、0.9μM的Fluo-4-AM和0.03%的F127的HBSS缓冲液,37℃孵育30min。孵育结束后,吸弃染料,再加入75μL的HBSS缓冲液(含有2.5mM的丙磺舒)。15min后,将96孔加药板、96孔细胞板以及自动加药枪头放入FlexStation3钙流工作站,检测给药之后的钙信号变化。
钙动员效应通过药物诱导胞内钙离子的增加百分比(%control)表示,%control=(检测值-基础值)/基础值*100。相关的%control数据用平均值±标准误差(Means±S.E.M.)表示。化合物的剂量效应关系用非线性回归模型统计,利用统计软件GraphPadPrism8.0.1版本,分别计算出阿片类多靶点环六肽分子对细胞内钙离子动员的调节的EC50值,实验结果见表3。
如表3所示,在稳定高表达MOPr的CHO-K1/Gα15细胞系中,与模板分子相比,化合物1、2、4、11、15、17、18、19、21和22的激动活性有明显提高(4-34倍),化合物3、9、10、14和16的的激动活性基本保持不变,其他类似物的MOPr激动活性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在稳定高表达KOPr的CHO-K1/Gα15细胞系中,与模板分子相比,化合物15、17和22的激动活性有明显提高(6-31倍),化合物19的的激动活性基本保持不变,其他类似物的KOPr激动活性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在稳定高表达DOPr的CHO-K1/Gα15细胞系中,与模板分子相比,化合物21和22的DOPr激动活性提高10倍,化合物1、11、15和18的的激动活性基本保持不变,其他类似物的DOPr激动活性均有不同程度降低。由以上结果可知,在这些酰胺键成环的环六肽分子中,化合物15、17、19和22表现为强效的MOPr/KOPr/DOPr多靶点激动剂,而化合物11和18表现为MOPr/DOPr双靶点激动剂。
表3本发明中阿片类多靶点环六肽分子在阿片受体上的钙动员实验
注:“crcincomplete”表示由于化合物的效力低,拟合曲线不完整,无法确定最大效应;“inactive”表示该化合物作为激动剂在100μM剂量范围内无活性;“—”表示未进行实验。
实施例25.酰胺键成环的环六肽分子的体内镇痛活性测定:
实验通过光热甩尾镇痛模型对酰胺键成环的环六肽分子的镇痛活性进行评价。选取皮下给药的方式,对比评价酰胺键成环的环六肽分子与芬太尼的镇痛效果,随后选取镇痛活性强的化合物,对其在醋酸诱导的内脏痛模型中的镇痛活性进行进一步评价。
皮下给药使用1mL无菌注射器,按照0.1mL/10g的体积给药。皮下给药位置为小鼠背部,左手抓起小鼠,然后将药物注射到小鼠背部皮下。
光热甩尾实验选择体重22~25g的昆明系雄性小鼠,环境温度控制在22±2℃。开始实验前一天将小鼠放在实验环境中适应30min,并用手抓小鼠,让小鼠适应手的力度,减少压力对镇痛活性评价的影响。实验开始时将距离小鼠尾尖2~3mm处的背侧放在辐射光源上,辐射热的强度调整到基础甩尾阈值为3~5s。实验中小鼠尾巴处于辐射光源的时间不能超过10s,避免烫伤小鼠尾巴,即光热甩尾的最大潜伏期。测完基础值之后,注射药物,然后在给药后5、10、15、20、30、45、60、90、120、180、240、300、360min测定小鼠的甩尾潜伏期。药物的镇痛效果通过甩尾潜伏期的变化作图表示。此外,我们用最大镇痛效应MPE(%)来计算药物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MPE(%)=100×[(给药后的痛阈-基础痛阈)/(10s-基础痛阈)]。使用统计学软件GraphPadPrism8.0.1来计算药物的ED50。镇痛作用的差异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的Dunnett检验)进行统计,*P<0.05、**P<0.01以及***P<0.001表示只注射相关药物组与盐水组差异显著性。
醋酸扭体实验选择体重22~25g的昆明系雄性小鼠,环境温度控制在22±2℃。实验前一天将小鼠放入透明的有机玻璃盒中(20×20×30cm),适应环境30min。实验当天,皮下注射待检测药物5min后,小鼠按照0.1mL/10g的体积腹腔注射0.6%的醋酸水溶液。腹腔注射醋酸溶液5min后开始记录小鼠的扭体反应,记录10min。小鼠出现躯干伸长扭曲、腹部内凹、臀部抬高、后肢伸张等特征性反应,记为一次扭体反应。药物的镇痛效果通过扭体次数作图表示。此外,我们用最大镇痛效应MPE(%)来计算药物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MPE(%)=100×[(生理盐水组扭体数-药物组扭体数)/生理盐水组扭体数]。使用统计学软件GraphPadPrism8.0.1来计算药物的ED50。镇痛作用的差异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的Dunnett检验)进行统计,*P<0.05、**P<0.01以及***P<0.001表示只注射相关药物组与盐水组差异显著性。
表4汇总了在光热甩尾实验中皮下注射芬太尼和所有酰胺键成环的环六肽分子的最高镇痛剂量、镇痛效应(给药后10、30、60和120min)和镇痛持续时间。芬太尼在光热甩尾实验中的最高镇痛剂量为189.2nmol/kg,镇痛持续时间为60min。
所有酰胺键成环的环六肽分子的镇痛时间至少持续120min,比芬太尼的镇痛时间长。模板分子以及化合物1、5、8、9、10、13、14、16、18、20达到最高镇痛效果的剂量比芬太尼高7-79倍;化合物2、4、6、7、11、12、19、21达到最高镇痛效果的剂量与芬太尼相当;化合物3、15、17和22达到最高镇痛效果的剂量比芬太尼低14-135倍。另外,化合物17有效镇痛时间可持续360min。在所有酰胺键成环的环六肽分子中,化合物15和化合物17发挥的镇痛效果最佳,因此对它们在光热甩尾实验中得镇痛量效曲线进行了进一步评价,拟合出镇痛ED50分别为0.08nmol/kg和0.6nmol/kg。化合物15和化合物17在光热甩尾实验中的皮下镇痛效应曲线如图1-2所示。
进一步在醋酸诱导的扭体实验中评估化合物15和化合物17对内脏痛镇的痛效果。它们在醋酸扭体实验中产生剂量依赖的镇痛作用,拟合出镇痛ED50分别为0.2nmol/kg和2.5nmol/kg。化合物15和化合物17在醋酸扭体实验中的皮下镇痛效应如图3-4所示。
表4.本发明酰胺键成环的环六肽分子在光热甩尾实验中所产生的镇痛活性
实施例26.酰胺键成环的环六肽化合物15和17的血脑屏障通过性测定:
酰胺键成环的环六肽化合物的血脑屏障通透性通过一种不能通过血脑屏障的药物甲碘化纳洛酮(NALM)进行评价。实验中NALM选取皮下和侧脑室两种给药方式,待测化合物选择皮下给药的方式,通过光热甩尾实验来检测不同NALM处理方式对化合物镇痛活性的影响来判断化合物的血脑屏障通透性。
实验选用22~25g的昆明雄系小鼠,环境温度控制在22±2℃,小鼠可自由进食、饮水。NALM选择侧脑室(5nmol)和皮下(1mg/kg)两种给药方式,纳洛酮(Nal,1mg/kg)和待测化合物选择皮下外周水平给药,然后通过光热甩尾实验来检测预处理拮抗剂和预处理盐水之后,药物镇痛活性的改变。
侧脑室给药需要提前进行侧脑室埋管手术,以确保给药位点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埋管选择18~20g的昆明系雄性小鼠。开始手术前,对实验中用到的所有手术器械以及脑立体定位仪进行消毒。首先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80mg/kg)麻醉实验小鼠,然后剔除小鼠头顶部的毛发。将小鼠的头部固定在脑立体定位仪上,然后用碘伏对头顶皮肤进行消毒,沿失状缝剪开头皮,暴露颅骨找到前囟位置。用针在前囟位置向后3毫米,向左1毫米的地方做标记,然后将带有PE10的不锈钢针管向下移3毫米,此处为侧脑室。使用胶水和牙托粉将针固定,缝合皮肤组织,并在手术区域涂抹红霉素软膏,背部皮下注射青霉素以防感染。做完手术的小鼠恢复4天之后进行实验。侧脑室给药使用微量进样器,每次注射4μl药物,然后用1μl生理盐水冲洗钢管,注射总体积为5μL。
药物的拮抗作用利用相关药物镇痛效应的曲线下面积来进行比较,镇痛作用的差异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的Bonferroni检验)进行统计,*P<0.05、**P<0.01以及***P<0.001表示只注射相关药物组与共注射拮抗剂组的差异显著性。
化合物15和化合物17的血脑屏障渗透性检测结果分别如图5和图6所示,皮下注射NALM能拮抗皮下注射化合物15和17所引起的外周镇痛,侧脑室注射NALM却不能拮抗皮下注射化合物15和17所引起的外周镇痛,从而说明化合物15和17均不能穿透血脑屏障。
实施例27.酰胺键成环的环六肽化合物15和17的镇痛药理学鉴定:
采用MOPr选择性拮抗剂β-FNA、KOPr选择性拮抗剂nor-BNI和DOPr选择性拮抗剂NTI来评价酰胺键成环的环六肽类似物的镇痛靶标。实验中阿片亚型选择性拮抗剂选取皮下给药的方式,通过光热甩尾实验来检测不同阿片亚型选择性拮抗剂预处理情况下待测化合物镇痛活性的改变来判断化合物的镇痛靶标。
实验选用22~25g的昆明雄系小鼠,环境温度控制在22±2℃,小鼠可自由进食、饮水。1mg/kgβ-FNA提前4h预处理,1mg/kgnor-BNI提前30min预处理,1mg/kgNTI提前10min预处理,然后通过光热甩尾实验来检测预处理拮抗剂和预处理盐水之后,药物镇痛活性的改变。
药物的拮抗作用利用相关药物镇痛效应的曲线下面积来进行比较,镇痛作用的差异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的Bonferroni检验)进行统计,*P<0.05、**P<0.01以及***P<0.001表示只注射相关药物组与共注射拮抗剂组的差异显著性。
化合物15和化合物17的镇痛靶标检测结果分别如图7和图8所示,皮下注射β-FNA和nor-BNI能拮抗皮下注射化合物15和17所引起的镇痛作用,而皮下注射NTI不能拮抗皮下注射化合物15和17所引起的镇痛作用,从而说明化合物15和17的镇痛作用主要由MOPr和KOPr介导。
实施例28.酰胺键成环的环六肽化合物15和17的镇痛耐受现象测定:
镇痛耐受实验是通过观察连续8天给药之后,药物处理小鼠在光热甩尾实验中光热甩尾潜伏期的变化,从而评价本专利中化合物在镇痛耐受方面的药理活性。
实验选用20~22g的昆明雄系小鼠。小鼠连续8天每天同一时间皮下注射一次同一浓度的药物,并利用光热甩尾仪来检测每天注射药物之后甩尾潜伏期的变化。第一天测定给药前甩尾潜伏期(3~5s)及给药之后不同时间点的甩尾阈值,后面几天一般测定最高镇痛时间点的甩尾阈值。
实验数据用甩尾阈值表示。药物的镇痛耐受作用利用不同化合物的最大镇痛效应时间点的甩尾潜伏期来进行比较。甩尾潜伏期数据用平均值±标准误(Means±S.E.M.)来表示,小鼠皮下连续给药八天镇痛作用的差异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的TukeyHSD检验)进行统计,*P<0.05、**P<0.01以及***P<0.001表示与第一天注射该药物的镇痛作用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图9是皮下注射生理盐水、芬太尼、化合物15和化合物17的耐受实验结果。连续注射芬太尼之后,从第五天开始镇痛作用出现明显下降,甩尾阈值从9.0s降到7.5s,后续6-8天进一步降低。而化合物15和化合物17没有出现甩尾阈值的下降,即没有出现镇痛耐受现象。
实施例29.酰胺键成环的环六肽化合物15和17的成瘾性测定:
药物成瘾性一般通过条件位置偏爱实验(CPP)和纳洛酮诱导的戒断实验来评价。
条件位置偏爱实验(CPP)是一种测试小鼠心理成瘾的实验方法。CPP实验装置由三个盒子组成,两个大盒子(170×155×210mm)中间被一个小盒子(55×55×210mm)分开。两个大盒子底部开一个55×55mm的小门供小鼠出入,小门可以被关闭。两个大盒子中一个盒子的底部有分布均匀的圆形孔洞,四周为黑色光滑墙面,另一个盒子的底部为条形孔洞,四周有白色凸出条纹。实验选用20~22g的雄性小鼠。实验开始前一天将小鼠置于CPP装置中适应15min,不做记录,排除陌生环境对小鼠造成的干扰。实验第一天将小鼠放在CPP装置中,中间的小门打开,小鼠可以在两个盒子中间自由移动,小鼠在盒子中测定的总时间为15min,记录小鼠在两个盒子中逗留的时间,剔除有偏向性的小鼠(在一个盒子的逗留时间超过9min),将挑选出的小鼠进行编号。实验第2-4天进行连续药物处理,中间的小门关闭,每天上午将小鼠放在一侧的偏爱箱注射芬太尼、化合物15或化合物17,5h后将小鼠放在另一侧的偏爱箱注射盐水,小鼠在盒子中停留40min。第五天将中间的小门打开,小鼠可以在装置中自由穿梭,记录15min内小鼠在注射药物的盒子中停留的时间。实验的相关数据用平均值±标准误(Means±S.E.M.)表示,CPP实验的结果用条件位置偏爱分数表示,为每只小鼠第5天在注射药物的偏爱箱停留的时间减去第一天在此偏爱箱的时间。
纳洛酮戒断实验是一种经典的评价药物生理成瘾性的实验。共进行7次给药,每次给药间隔8h,药物的剂量是逐渐增加的。芬太尼的镇痛ED50为0.03μmol/kg,因此其逐渐递增的给药剂量为0.3、0.6、0.9、1.2、1.5、1.5和1.5μmol/kg(ED50的10、20、30、40和50倍)。化合物15的ED50分别为0.2nmol/kg,因此其逐渐递增的给药剂量为2、4、6、8、10、10和10nmol/kg。化合物17的ED50分别为2.5nmol/kg,因此其逐渐递增的给药剂量为25、50、75、100、125、125和125nmol/kg。在最后一次给药2h后,皮下注射10mg/kg的纳洛酮,然后将小鼠立即放入内径9cm、高32cm的不透明桶状结构中,记录30min内小鼠的跳跃次数。
化合物与盐水对照组之间的差异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的Dunnett检验)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P<0.05、**P<0.01以及***P<0.001表示只注射盐水与注射相关化合物的差异显著性。
如图10所示,与注射盐水对照组相比,皮下注射芬太尼出现了明显的条件位置偏爱,而皮下注射化合物15和化合物17之后,未出现明显的条件位置偏爱或者厌恶现象。
如图11所示,注射盐水组的平均跳跃次数为5.4次,注射芬太尼组的平均跳跃次数明显增加,为94.7次,出现了明显的戒断症状。化合物15和化合物17的平均跳跃次数分别为6.8和10.9次,与盐水组无显著差异,未出现明显的戒断现象。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描述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可以根据本发明做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阿片类多靶点肽类分子(Tyr-cyclo2,5[D-Lys-Gly-Phe-Asp]-D-Pro-NH2)的类似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肽类分子为酰胺键成环的环六肽结构,并且氨基酸的序列特征如下所示:
Xaa1-cyclo2,5[D-Lys-Xaa3-Xaa4-Asp]-Xaa6-NH2
其中,Xaa1为Tyr或Dmt;
Xaa3为Ala、D-Ala、Aib、Nle、Pro、β-Ala或Sar;
Xaa4为D-Phe、Cha、2-Nal、Phg、Homo-Phe、NPhe、p-F-Phe、p-Me-Phe或NMe-Phe;
Xaa6为Pro、des-D-Pro、Gly、D-Pip或Pip;
cyclo2,5表示所述氨基酸序列中D-Lys的氨基侧链和Asp的羧基侧链通过酰胺键连接的方式成环而形成环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酰胺键成环的环六肽分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酰胺键成环的环六肽分子选自下述化合物:
化合物1:Dmt-cyclo2,5[D-Lys-Gly-Phe-Asp]-D-Pro-NH2
化合物2:Tyr-cyclo2,5[D-Lys-Ala-Phe-Asp]-D-Pro-NH2
化合物3:Tyr-cyclo2,5[D-Lys-D-Ala-Phe-Asp]-D-Pro-NH2
化合物4:Tyr-cyclo2,5[D-Lys-Aib-Phe-Asp]-D-Pro-NH2
化合物5:Tyr-cyclo2,5[D-Lys-Nle-Phe-Asp]-D-Pro-NH2
化合物6:Tyr-cyclo2,5[D-Lys-Pro-Phe-Asp]-D-Pro-NH2
化合物7:Tyr-cyclo2,5[D-Lys-β-Ala-Phe-Asp]-D-Pro-NH2
化合物8:Tyr-cyclo2,5[D-Lys-Sar-Phe-Asp]-D-Pro-NH2
化合物9:Tyr-cyclo2,5[D-Lys-Gly-D-Phe-Asp]-D-Pro-NH2
化合物10:Tyr-cyclo2,5[D-Lys-Gly-Cha-Asp]-D-Pro-NH2
化合物11:Tyr-cyclo2,5[D-Lys-Gly-2-Nal-Asp]-D-Pro-NH2
化合物12:Tyr-cyclo2,5[D-Lys-Gly-Phg-Asp]-D-Pro-NH2
化合物13:Tyr-cyclo2,5[D-Lys-Gly-Homo-Phe-Asp]-D-Pro-NH2
化合物14:Tyr-cyclo2,5[D-Lys-Gly-NPhe-Asp]-D-Pro-NH2
化合物15:Tyr-cyclo2,5[D-Lys-Gly-p-F-Phe-Asp]-D-Pro-NH2
化合物16:Tyr-cyclo2,5[D-Lys-Gly-p-Me-Phe-Asp]-D-Pro-NH2
化合物17:Tyr-cyclo2,5[D-Lys-Gly-NMe-Phe-Asp]-D-Pro-NH2
化合物18:Tyr-cyclo2,5[D-Lys-Gly-Phe-Asp]-Pro-NH2
化合物19:Tyr-cyclo2,5[D-Lys-Gly-Phe-Asp]-NH2
化合物20:Tyr-cyclo2,5[D-Lys-Gly-Phe-Asp]-Gly-NH2
化合物21:Tyr-cyclo2,5[D-Lys-Gly-Phe-Asp]-D-Pip-NH2
化合物22:Tyr-cyclo2,5[D-Lys-Gly-Phe-Asp]-Pip-NH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酰胺键成环的环六肽分子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a)采用Fmoc固相多肽合成法,按照权利要求1结构式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合成,从而获得线性肽链;
(b)对所述线性肽链进行固相环化修饰,从而获得权利要求1所述的阿片类多靶点环六肽分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阿片类多靶点环六肽分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Fmoc固相多肽合成法包括如下所述的工艺步骤:树脂的溶胀、氨基酸缩合、肽链的延伸、肽链环化、肽链的压缩抽干和切割、多肽的纯化和化学鉴定,或其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阿片类多靶点环六肽分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相载体是Rink-Amide-MBHA树脂。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阿片类多靶点环六肽分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氨基酸缩合步骤中使用的缩合试剂为HOBt、HBTU和DIEA(0.8~1.2:0.8~1.2:1.8~2.2)的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阿片类多靶点环六肽分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化步骤中使用的缩合剂为PyBOP和DIEA(0.8~1.2:1.8~2.2)的组合。
8.一种药物组合物,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阿片类多靶点环六肽分子。
9.权利要求1所述的阿片类多靶点环六肽分子的用途,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备药物,所述药物用于需要的对象缓解和/或治疗各类病理性疼痛,包括急性痛和慢性疼痛。
CN202310914199.8A 2023-07-25 2023-07-25 一类通过酰胺键成环的阿片类多靶点环六肽分子及其制备和应用 Pending CN11697004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14199.8A CN116970040A (zh) 2023-07-25 2023-07-25 一类通过酰胺键成环的阿片类多靶点环六肽分子及其制备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14199.8A CN116970040A (zh) 2023-07-25 2023-07-25 一类通过酰胺键成环的阿片类多靶点环六肽分子及其制备和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70040A true CN116970040A (zh) 2023-10-31

Family

ID=884826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14199.8A Pending CN116970040A (zh) 2023-07-25 2023-07-25 一类通过酰胺键成环的阿片类多靶点环六肽分子及其制备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7004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165613B1 (en) Melanocortin receptor ligands
EP2160221B1 (en) Cyclic peptide cxcr4 antagonists
Grieco et al.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highly potent and selective melanotropin analogues of SHU9119 modified at position 6
MX2013004350A (es) Analogos de peptido insulinotropico dependientes de glucosa.
WO2013149506A1 (zh) 基于阿片肽Biphalin和神经肽FF的嵌合肽及其合成和应用
US20040122013A1 (en) Analogs of nocicettin
Piekielna et al. Ring size in cyclic endomorphin-2 analogs modulates receptor binding affinity and selectivity
LENDER et al.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sulfur‐free cyclic hexapeptides which contain the RGD sequence and bind to the fibrinogen GP IIb/IIIa receptor: A conformation‐based correlation between propensity for imide formation and receptor affinity
US20240166690A1 (en) Multi-target cyclopeptide molecule for opioid/neuropeptide ff receptors, and preparation therefor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CN116970040A (zh) 一类通过酰胺键成环的阿片类多靶点环六肽分子及其制备和应用
STORY et al. Synthesis and opioid activity of 2–substituted dynorphin A‐(1‐13) amide analogues 1
WO2006064530A2 (en) Dermorphin analogs with analgesic activity
EP1261626A1 (en) Bombesin analogs for treatment of cancer
CN108976287B (zh) 一类阿片和神经肽ff受体多靶点分子bn-9的二硫键环化类似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A2405724C (en) Substance p analogs for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CN118834271A (zh) 一类3位点含芳香结构氨基酸的环六肽类似物及其制备和应用
EP3647319B1 (en) Peptide compound, application thereof and composition containing same
CN113845598A (zh) 一种蛋白质靶向嵌合体降解mdm2/mdmx蛋白的订书肽缀合物及其用途
CN118878637A (zh) 一种作为μ-阿片受体拮抗剂的环六肽类似物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18047840A (zh) 一类阿片受体线性肽和三氮唑环化肽类似物及其制备和应用
US6596692B1 (en) Substance P analogs for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EP0517464A1 (en) Peptides useful in regulating the immune and nervous systems
CN118515729A (zh) 基于Kappa阿片肽类激动剂的一类新型嵌合肽及其类似物的设计、制备和应用
CN116789744A (zh) 一类阿片/神经肽ff受体多靶点分子dn-9的订书肽类似物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9021117B (zh) 一类阿片和神经肽ff受体多靶点分子bn-9的类似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