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37223A - 插座 - Google Patents
插座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937223A CN116937223A CN202210324614.XA CN202210324614A CN116937223A CN 116937223 A CN116937223 A CN 116937223A CN 202210324614 A CN202210324614 A CN 202210324614A CN 116937223 A CN116937223 A CN 11693722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le
- protection door
- receptacle
- pin
- ja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6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4676 Phragmites communi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935 neu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523 samp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4—Means for preventing access to live contacts
- H01R13/447—Shutter or cover plate
- H01R13/453—Shutter or cover plate opened by engagement of counterpart
- H01R13/4538—Covers sliding or withdrawing in the direction of eng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4—Means for preventing access to live contacts
- H01R13/447—Shutter or cover plate
- H01R13/453—Shutter or cover plate opened by engagement of counterpart
- H01R13/4534—Laterally sliding shutter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4—Means for preventing access to live contacts
- H01R13/447—Shutter or cover plate
- H01R13/453—Shutter or cover plate opened by engagement of counterpart
- H01R13/4532—Rotating shutter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8—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assembled by a separate clip or spr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76—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with sockets, clips or analogous contacts and secured to apparatus or structure, e.g. to a wall
- H01R24/7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with sockets, clips or analogous contacts and secured to apparatus or structure, e.g. to a wall with additional earth or shield contac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5/00—Three pol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一种插座。插座包括:安装面板(100),包括E极插孔、L极插孔和N极插孔,适于接纳插头;LN极保护门,适于在插头未插入时遮盖L极插孔和N极插孔;保护门限位机构,被配置成在E极插孔未被插入时限制LN极保护门的运动并且在E极插孔被插入时解除对LN极保护门的运动的限制。以此方式,通过设置保护门限位机构,能够保证插头未被正确插入时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总体上涉及电气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插座。
背景技术
在电气领域中,为了提高插座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在相关标准中规定:带保护门的插座在结构上应做到在不插入插头时,用规定的探针插入插座的插孔时不得触及到带电部件。在常规上,各类插座不能有效地防止金属导电部件插入而导致触电等意外事故的发生,从而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插座,旨在至少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插座所存在的问题。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一种插座。插座包括:安装面板,包括E极插孔、L极插孔和N极插孔,适于接纳插头;LN极保护门,适于在插头未插入时遮盖L极插孔和N极插孔;保护门限位机构,被配置成在E极插孔未被插入时限制LN极保护门的运动并且在E极插孔被插入时解除对LN极保护门的运动的限制。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一方面,当E极插孔未被插入时,即当例如插头的E极插针没有插入到E极插孔中时,LN极保护门的运动被保护门限位机构限制,因此无法从L极插孔和N极插孔下方完全移开,阻挡LN极插针插入以解除触头;另一方面,在E极插针插入到E极插孔时,E极插针能够使保护门限位机构移动或发生形变以解除对LN极保护门的运动,从而当L极和N极插针随后插入时不会受到LN极保护门的阻挡。在这样的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保护门限位机构,能够确保在E极插针未插入时,无法从L极插孔和N极插孔接触到火线或零线所在的电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护门限位机构包括限位臂,其中限位臂被配置为在E极插孔被插入时变形以使限位臂解除对LN极保护门的运动的限制。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当E极插针插入到E极插孔时,E极插针作用在限位臂上,使得限位臂变形,以接触限制。例如,限位臂在变形后发生偏转,从LN极保护门的预设的运动路径上移开,从而使LN极保护门可以在预设的运动路径上运动,解除对L极插孔和N极插孔的遮盖。
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臂包括一对弹性臂,一对弹性臂形成为开口形状,开口形状适于接纳插头的E极插针。在这样的实施例中,通过在一对弹性臂之间形成与E极插孔对应的开口形状,能够使E极插针顺畅地插入到E极插孔并进而插入到开口中。在一些实施例中,一对弹性臂是由金属片一体构成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臂包括突出部,突出部适于在E极插针被插入时与E极插针抵接。在这样的实施例中,E极插针在被插入过程中与突出部接触,并通过对突出部的作用使限位臂变形并移动,从而接触对LN极保护门的运动的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臂包括从开口朝向外侧延伸的折边。在这样的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朝向外侧延伸的折边,增加了限位臂的强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折边与E极插孔对齐。由此,还能够用于接纳E极插针,使其在插入时更加顺畅。
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臂包括突起,并且LN极保护门包括适于与突起接合的接合槽,在E极插针插入E极插孔时,接合槽与突起接合,并且在E极插针未被插入E极插孔时,接合槽与突起解除接合。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在E极插针未被插入E极插孔时,通过突起与结合槽的接合,实现了对LN极保护门的运动的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突起包括钩形部,接合槽包括与钩形部相对布置的凹陷,以使得凹陷和钩形部在接合方向上至少部分地重叠。在这样的实施例中,通过凹陷与钩形部紧密卡接,能够使保护门限位机构与保护门的接合更加牢固。
在一些实施例中,突起包括适于增加其强度的加强筋。在这样的实施例中,通过在突起上设置加强筋,能够提高保护门限位机构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插座还包括用于支撑LN极保护门的基座,基座包括突轴,并且LN极保护门包括适于接纳突轴的孔,其中LN极保护门被配置为在L极插针和N极插针插入L极插孔和N极插孔时沿突轴运动。在这样的实施例中,通过轴孔配合,使得LN极保护门能够在基座上的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座包括位于突轴侧面的止挡件,其中LN极保护门被配置为在L极插针和N极插针中的仅一个插针插入时围绕突轴的轴线旋转并被止挡件。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当只有一个插针插入时,LN极保护门由于受力不均而向一侧旋转,而此时会被位于基座上的止档件止档,使其无法继续运动,因此仍然遮盖L和N极插孔,实现安全保护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LN极保护门包括用于分别遮盖L极插孔和N极插孔的倾斜的遮盖面,遮盖面的倾斜高度随着靠近保护门限位机构而增大以使得LN极保护门在LN极插针插入L极插孔和N极插孔时远离保护门限位机构移动。在这样的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朝向LN极保护门倾斜的遮盖面,使得在L和N极插针插入时作用在遮盖面上并推动LN极保护门沿远离保护门限位机构的方向运动。由此,LN极保护门的运动不会影响到插座内部的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LN极保护门包括用于分别遮盖L极插孔和N极插孔的倾斜的遮盖面,遮盖面的倾斜高度随着靠近保护门限位机构而减小以使得LN极保护门在LN极插针插入L极插孔和N极插孔时朝向保护门限位机构移动。在这样的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背向LN极保护门倾斜的遮盖面,使得在L和N极插针插入时作用在遮盖面上并推动LN极保护门沿朝向保护门限位机构的方向运动。由此,不需要为LN极保护门设置专门的运动空间,从而使插座能够更紧凑。
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臂包括止挡,止挡被配置成在插头的E极插针未插入E极插孔时与LN极保护门抵接并且在插头的E极插针插入E极插孔时响应于保护门限位机构的变形而移动以允许LN极保护门朝向保护门限位机构移动。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在E极插针插入时,使得限位臂变形发生移动,从而带动位于限位臂上的止挡运动,从LN极保护门的预定运动路径移开,使得LN极保护门在L和N极插针插入时能够解除对LN极插孔的遮盖。
在一些实施例中,止挡形成为片体结构并且相对于限位臂的主体成角度延伸。在这样的实施例中,通过使止挡形成相对于限位臂的主体成角度的片体结构,能够在限位臂变形发生移动后使得止挡形成更大的开口,以便于LN极保护门朝向保护门限位机构运动。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通过设置对LN极保护门的限位机构,可以有效地提高插座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的以下详细描述,本公开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容易理解。在附图中,将以示例以及非限制性的方式对本公开的多个实施例进行说明,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插座的外部的示意图;
图2A和2B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插座内部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插座中的LN极保护门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插座中的保护门限位件的示意图;
图5A和5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插座在插头正确插入过程的不同状态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插座在只有L和N极插针插入时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插座在只有E和N极插针插入时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其他示例性实施例的插座中的LN极保护门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其他示例性实施例的插座中的保护门限位件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其他示例性实施例的插座在没有插头插入时的示意图;以及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其他示例性实施例的插座在插头插入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中所示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公开的原理进行说明。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的描述仅仅为了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并进一步实现本公开,而并不意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应当注意的是,在可行情况下可以在图中使用类似或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类似或相同的附图标记可以表示类似或相同的功能。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容易地认识到,从下面的描述中,本文中所说明的结构和方法的替代实施例可以被采用而不脱离通过本文描述的本公开的原理。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变体将被解读为意指“包括但不限于”的开放式术语。术语“基于”将被解读为“至少基于部分”。术语“一个实施例”和“实施例”应被理解为“至少一个实施例”。术语“另一实施例”应理解为“至少一个其他实施例”。术语“第一”、“第二”等可以指代不同或相同的对象。在下面可能包含其他明确的和隐含的定义。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术语的定义在整个说明书中是一致的。
应理解,在本公开所描述的插座,可以是任何包括三孔插座模块的插座,例如三孔插座、五孔插座等等,并且也可以是任何包括三孔插座模块的插排。本公开不旨在对此进行限制。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够提供有效安全保护的插座以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当插头的E极插针没有插入到E极插孔中时,LN极保护门的运动被保护门限位机构限制,无法从L极插孔和N极插孔下方完全移开,由此阻挡L和N极插针完全插入。通过设置保护门限位机构,能够确保在E极插针未插入时,无法从L极插孔和N极插孔接触到火线或零线所在的电路。
下面将结合图1至图7,描述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插座的结构以及提供安全保护的原理。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插座的外部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插座包括安装面板100。安装面板100包括适于接纳插头的E极插孔110、L极插孔120和N极插孔130。在图1中还能看到在E极插孔下方的保护门限位机构300的部分,以及分别位于L极插孔120和N极插孔130下方的LN极保护门200的遮盖面。下面将结合图2A和图2B来详细地描述在没有插头插入时插座内部的结构。
图2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插座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图2B示出了图2A中的插座的俯视图。如图2A所示,插座还包括基板400。在基板400上设置有LN极保护门200以及用于对其运动进行限制的保护门限位机构300。基座400包括突轴410。LN极保护门200包括适于接纳突轴410的孔270。通过突轴410的孔270的配合,使得LN极保护门200在有LN极插针和N极插针插入时能够在基座400上沿突轴410运动。为了在插头没有正确插入,例如在E极插针没有插入而只插入L极插针和N极插针的情况下,防止LN极保护门200被L极插针和N极插针推开,在基座400上还设置有保护门限位机构300。保护门限位机构300被配置成在E极插孔110未被插入时限制LN极保护门200的运动,并且在E极插孔110被插入时解除对LN极保护门200的运动的限制,以确保在插头没有正确插入的情况下,LN极保护门200任然能够提供保护,防止L和N极触头被接触。
基座400还包括位于突轴410侧面的止挡件420、430。LN极保护门200被配置为在L极插针和N极插针中的仅一个插针插入时围绕突轴410的轴线旋转并被止挡件420、430止挡。
下面将参照下面将分别参照图3和图4详细地描述LN极保护门200和保护门限位机构300的结构。
图3示出了图2A中的插座中的LN极保护门200的立体实体图。如图3所示,LN极保护门200包括主体250。在主体250的底面开设有孔270,以形成具有弧面的引导槽。LN极保护门200通过孔270与突轴410的配合而可移动地设置在基座400上。在主体250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保护门限位机构300接合的接合部。在接合部的两侧分别开设有适于与突起322、332接合的接合槽230、240。在主体250的另一端的两侧设置有用于遮盖L极插孔120的倾斜的遮盖面210和用于遮盖N极插孔130的倾斜的遮盖面220。遮盖面210、220的倾斜方向,能够决定LN极保护门200的运动方向。例如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遮盖面210、220的倾斜高度随着靠近保护门限位机构300而增大,即遮盖面210、220朝向保护门限位机构300。在该设置方式中,L和N极插针在插入L和N极插孔时,将用作在遮盖面210、220上并推动LN极保护门200移动远离保护门限位机构300。
应理解,在此描述的遮盖面可以是倾斜的平面也可以是弧面,其可以是被插针推动以使LN极保护门200移动远离保护门限位机构300的任何形状的面。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由于LN极保护门200在被推动时远离保护门限位机构300,为了提高LN极保护门200与保护门限位机构300的接合的稳定程度,接合槽230、240的朝向保护门限位机构300的内壁与朝向外部的内壁之间形成了小于90°的夹角,从而形成了朝向保护门限位机构300的凹陷231、241,以使突起322、332与接合槽230、240的接合不易解除。
此外,在主体250中还开设有空腔260,在空腔260中设置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一端与主体250连接,并且另一端与基座400连接,以使得在L和N极插针被拔出时LN极保护门200能够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回到遮盖L极插孔120和N极插孔130的位置。
在此实施例中,保护门限位机构300的一端固定在基触座400上,并且另一端与LN极保护门200接合,以阻止其移动远离保护门限位机构300,从而阻止L和N极插针接触对应的L极触头和N极触头。在保护门限位机构300上设置有用于接地的簧片,因此保护门限位机构300同时还被用作E极触头。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插座中的保护门限位件300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保护门限位件300包括限位臂310。限位臂310包括一对弹性臂320、330。弹性臂320、330分别耦接在连接臂370两端。弹性臂320、330在被E极插针推动时能够围绕与连接臂370的连接部枢转。在此应理解,一对弹性臂320、330可以是结构对称的连接臂或者是结构相同的连接臂。
在一对弹性臂320、330之间形成为适于接纳E极插针开口形状340。限位臂310还包括突出部350、360,突出部350、360适于在E极插针插入E极插孔110时、即插入到开口形状340中时与E极插针抵接。在图4所示实施例中,在一对弹性臂320、330的与E极插孔110相对应的部段中分别设置有突出部350、360。突出部350、360相对彼此地突出,使得当E极插针插入时优先与突出部350、360接触,并推动弹性臂320、330以使其分别向两侧分开。之后,由于弹性臂320、330的弹性,使得突出部350、360一直抵靠在E极插针的侧面。
限位臂310还包括适于接合槽230、240接合的突起322、332。突起322、332包括从端部向内回勾的钩形部323、333,以与LN极保护门的凹陷231、241形成紧密的配合,使它们之间的接合不易解除。
限位臂310的一对弹性臂320、330还包括从开口朝向外侧突出的折边321、331。折边321、331共同形成朝向E极插孔开放的适于接纳E极插针的引导结构,并且同时还能够增加弹性臂320、330的强度。类似地,突起322、332还可以包括适于增强其强度的加强筋324、334。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加强筋324、334也被构造为从开口朝向外延伸的折边。
返回图2B,图2B示出了图2A中的插座内部的示意俯视图。如图2B所示,两个弹性臂320、330相对于中心对称。弹性臂320、330的突出部350、360相对地突出,使得在弹性臂320、330之间形成渐缩的间隙。在弹性臂320、330的靠近LN极保护门200的一端处形成有突起322、332,并且在突起322、332的端部形成有向内回勾的钩形部323、333。钩形部323、333分别被接纳在LN极保护门200的凹陷231、241中。钩形部323、333的内侧壁与凹陷231、241的壁紧密贴靠,从而形成稳固的接合。
下面将参照图5A至图7详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插座的安全保护机制。
图5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插座在E极插针10插入时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该示例状态下,E极插针10插入到了E极插孔110(未示出)中,并部分地插入到了弹性臂310、320之间,以通过与突出部350、360的作用将弹性臂310、320分别推向两侧,从而使突起322、332从LN极保护门200的接合槽230、240中移出,进而解除了对LN极保护门200的限制,使其可以沿突轴410运动。
图5B示出了在图5A中的插座在L极插针20和N极插针30随后插入时的示意图。如针对图5A所讨论的,保护门限位机构300对LN极保护门200的运动的限制已解除。如图5B所示,L极插针20和N极插针30也相应地插入,并推动LN极保护门200使其沿远离保护门限位机构300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得L极插针20和N极插针30能够完全地插入并接触设置在基座400上的L极触头和N极触头,同时接通电路。
应理解,通过设置LN极保护门200和保护门限位机构300相对于安装面板100的距离,能够确保:在插头插入时,在L极插针和N极插针接触LN极保护门200之前,使E极插针接触保护门限位机构300并接触对LN极保护门200的运动的限制。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插座在只有L极插针20和N极插针插入30时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由于E极插孔110没有被插入,此时的保护门限位机构300保持对LN极保护门200的运动的限制。在L极插针20和N极插针插入30试图推动LN极保护门200时,由于运动受到限制,LN极保护门200不会被推开,从而保持对L极插孔120和N极插孔130的遮挡。由此,保证了在插头没有正确插入时,连接火线的L极触头和连接零线的N极触头不会被接触。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插座在只有E极插针10和N极插针30插入时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E极插针10插入到E极插孔110,由此使得保护门限位机构300解除了对LN极保护门200的运动的限制。然而,在N极插针插入30试图推动LN极保护门200时,由于受力不均,LN极保护门200围绕突轴410的轴线旋转至一侧。同时,LN极保护门200由于受到N极插针30的推力的作用,还具有沿远离保护门限位机构300的方向运动的趋势。但是,LN极保护门200受到止档件430的止挡,使其无法运动。由此,保证了在插头没有正确插入时,连接火线的L极触头和连接零线的N极触头不会被接触。
应理解,虽然在针对图1至图7所描述的实施例中,LN极保护门200都是推动以远离保护门限位机构300,但是通过将倾斜的遮盖面设置为背离保护门限位机构300,便能够使LN极保护门200被推动以靠近保护门限位机构300。在LN极保护门200被推动以靠近保护门限位机构300的情况中,例如通过适应性地调整突起或者钩形部的方向,便能够实现如前所讨论的提高插座安全性的方案。本公开,不旨在对此进行限制。以下将参照图8至图11来详细地描述LN极保护门被推动时靠近保护门限位机构的实施例。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其他示例性实施例的插座中的LN极保护门200的示意图。为避免冗余,与图3中所示的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在此不再赘述。如图8所示,LN极保护门200包括主体250。在主体250的朝向保护门限位机构300的一端设置有刚性的凸台280。凸台280具有朝向保护门限位机构300的端面,以用于抵靠保护门限位机构300的止挡。在主体250的遮盖面210、220的倾斜高度随着靠近保护门限位机构300而减小,以使得LN极保护门200在L极插针20和N极插针30插入L极插孔120和N极插孔130时朝向保护门限位机构300移动。
图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其他示例性实施例的插座中的保护门限位件300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保护门限位件300包括限位臂310。限位臂310包括一对弹性臂320、330。与图4所示的实施例不同地,在弹性臂320、330靠近LN极保护门200的一端处分别设置有止挡325、335。止挡325、335形成为片体结构并且相对于限位臂310的弹性臂成角度延伸。在所述的实施例中,弹性臂320、330从连接臂370的端部开始沿朝向彼此靠近的方向延伸,并且在间距最小的位置形成突出部350、360。止挡325、335从突出部350、360开始沿相对彼此平行的方向延伸,从而与弹性臂320、330形成一定的角度。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其他示例性实施例的插座在没有插头插入时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LN极保护门200通过底部的孔设置在基板400的突轴410上。在基座400上还设置有保护门限位机构300。在E极插孔110未被插入时,保护门限位机构300的止挡325、335抵靠在LN极保护门200的凸台280的端面上,从而限制LN极保护门200的运动。在该实施例中,突轴410侧面的止挡件420、430位于LN极保护门200与保护门限位机构300之间,并且被配置为在L极插针和N极插针中的仅一个插针插入时止挡LN极保护门200进一步靠近保护门限位机构300。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其他示例性实施例的插座在插头插入时的示意图。如图11所示,由于插头的E极插针10插入E极插孔110,弹性臂320、330被推向两侧。止挡325、335响应于弹性臂320、330的变形同时向两侧移动,并由于止挡与弹性臂之间的角度而形成开放空间,从而在止挡325、335之间形成了通路,以允许LN极保护门200朝向保护门限位机构300移动。此时,L极插针20和N极插针30作用在遮盖面210、220上,将LN极保护门200推向保护门限位机构300,并不再遮盖L极插孔和N极插孔,从而使L极插针20和N极插针30能够完全插入,以连通电路。
应理解,针对图2A至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的部件的描述同样适用于图8至图11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相同部件。
综上所述,只要不是具有三针的插头正确地插入到插孔中时,LN极保护门都不会移开,从而保证了插座的安全性。
虽然在本申请中权利要求书已针对特征的特定组合而制定,但是应当理解,本公开的范围还包括本文所公开的明确或隐含或对其任何概括的任何新颖特征或特征的任何新颖的组合,不论它是否涉及目前所要求保护的任何权利要求中的相同方案。
Claims (14)
1.一种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面板(100),包括E极插孔(110)、L极插孔(120)和N极插孔(130),适于接纳插头;
LN极保护门(200),适于在所述插头未插入时遮盖所述L极插孔(120)和所述N极插孔(130);
保护门限位机构(300),被配置成在所述E极插孔(110)未被插入时限制所述LN极保护门(200)的运动并且在所述E极插孔(110)被插入时解除对所述LN极保护门(200)的运动的限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门限位机构(300)包括限位臂(310),其中所述限位臂(310)被配置为在所述插头的E极插针插入所述E极插孔(110)时变形,以使所述限位臂(310)解除对所述LN极保护门(200)的运动的限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臂(310)包括一对弹性臂(320、330),所述一对弹性臂(320、330)形成为开口形状(340),所述开口形状(340)适于接纳所述E极插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臂(310)包括突出部(350、360),所述突出部(350、360)适于在所述E极插针插入所述E极插孔(110)时与所述E极插针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臂(310)包括从所述开口形状(340)朝向外侧突出的折边(321、331)。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臂(310)包括突起(322、332),并且所述LN极保护门(200)包括适于与所述突起(322、332)接合的接合槽(230、240),在所述E极插针插入所述E极插孔(110)时,所述接合槽(230、240)与所述突起(322、332)接合,并且在所述E极插针未被插入所述E极插孔(110)时,所述接合槽(230、240)与所述突起(322、332)解除接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322、332)包括钩形部(323、333),所述接合槽(230、240)包括与所述钩形部相对布置的凹陷(231、241),以使得所述凹陷(231、241)和所述钩形部(323、333)在接合方向上至少部分地重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322、332)包括适于增强其强度的加强筋(324、33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LN极保护门(200)的基座(400),所述基座(400)包括突轴(410),并且所述LN极保护门(200)包括适于接纳所述突轴(410)的孔(270),其中所述LN极保护门(200)被配置为在所述L极插针和所述N极插针插入所述L极插孔(120)和所述N极插孔(130)时沿所述突轴(410)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400)包括位于所述突轴(410)侧面的止挡件(420、430),其中所述LN极保护门(200)被配置为在所述L极插针和所述N极插针中的仅一个插针插入时围绕所述突轴(410)的轴线旋转并被所述止挡件(420、430)止挡。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LN极保护门(200)包括用于分别遮盖所述L极插孔(120)和所述N极插孔(130)的倾斜的遮盖面,所述遮盖面的倾斜高度随着靠近所述保护门限位机构(300)而增大以使得所述LN极保护门(200)在所述插头的L极插针和N极插针插入所述L极插孔(120)和所述N极插孔(130)时远离所述保护门限位机构(300)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LN极保护门(200)包括用于分别遮盖所述L极插孔(120)和所述N极插孔(130)的倾斜的遮盖面,所述遮盖面的倾斜高度随着靠近所述保护门限位机构(300)而减小以使得所述LN极保护门(200)在所述插头的L极插针和N极插针插入所述L极插孔(120)和所述N极插孔(130)时朝向所述保护门限位机构(300)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臂(310)包括止挡(325、335),所述止挡(324、334)被配置成在插头的E极插针未插入所述E极插孔(110)时与所述LN极保护门(200)抵接并且在所述插头的E极插针插入所述E极插孔(110)时响应于所述保护门限位机构(300)的变形而移动以允许所述LN极保护门(200)朝向所述保护门限位机构(300)移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臂(310)包括一对弹性臂(320、330),所述止挡(324、334)形成为片体结构并且相对于所述弹性臂(320、330)成角度延伸。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324614.XA CN116937223A (zh) | 2022-03-29 | 2022-03-29 | 插座 |
GB2304557.8A GB2619151A (en) | 2022-03-29 | 2023-03-29 | Socket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324614.XA CN116937223A (zh) | 2022-03-29 | 2022-03-29 | 插座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937223A true CN116937223A (zh) | 2023-10-24 |
Family
ID=862281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324614.XA Pending CN116937223A (zh) | 2022-03-29 | 2022-03-29 | 插座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937223A (zh) |
GB (1) | GB2619151A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810461B1 (fr) * | 2000-06-16 | 2003-01-17 | Legrand Sa | Socle de prise de courant a trois elements de contact, pourvu d'un obturateur de securite et systeme de raccordement electrique le comprenant |
FR2828339B1 (fr) * | 2001-08-01 | 2006-09-01 | Legrand Sa | Systeme de raccordement pour un reseau specifique de distribution de courant, et adaptateur a coiffe pour broche de terre de fiche et socle de prise correspondants |
CN206293668U (zh) * | 2016-08-03 | 2017-06-30 | 施耐德电气(澳大利亚)有限公司 | 插座用保护门组件和插座 |
CN215451838U (zh) * | 2021-04-20 | 2022-01-07 | 施耐德电气(澳大利亚)有限公司 | 用于插座的保护门组件和插座 |
CN215343110U (zh) * | 2021-08-10 | 2021-12-28 | 施耐德电气(澳大利亚)有限公司 | 插座 |
-
2022
- 2022-03-29 CN CN202210324614.XA patent/CN116937223A/zh active Pending
-
2023
- 2023-03-29 GB GB2304557.8A patent/GB2619151A/en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GB202304557D0 (en) | 2023-05-10 |
GB2619151A (en) | 2023-11-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927869B1 (ko) | 리셉터클 컨택트 | |
JP5876510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システム | |
EP2494660B1 (en) | Receptacle terminal connector | |
KR101520585B1 (ko) | 통합 가동 단자 안정기를 구비하는 전기 커넥터 | |
EP2020704A2 (en) | Electric connector | |
KR20120110029A (ko) | 커넥터 단자 위치 보장 장치 | |
WO2012030335A1 (en) | Plug connector | |
US10886656B2 (en) | Automotive electrical plug connector and automotive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 |
US20010007801A1 (en) | Connector | |
MX2014010361A (es) | Ensamble resistente a manipulacion indebida con cierres resistentes al desgaste. | |
US4647129A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US5910028A (en) | Connector | |
CN215343110U (zh) | 插座 | |
WO2025011072A1 (zh) | 一种安全插座 | |
US6830485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 terminal pin stabilizing plate | |
US6071129A (en) | Connector socket with contact enlarged base sections inserted in holding chamber attachment grooves and stopping projections in chamber to prevent contact from being withdrawn from chamber | |
JP7379554B2 (ja) | カバー構造体を有する電気コネクタならびに相手側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 |
KR20000017090A (ko) | 커넥터의 하우징 및 그것에 의해 제조된 커넥터 | |
CN116937223A (zh) | 插座 | |
CN210074307U (zh) | 用于电连接器插头和插座快速连接的锁紧机构 | |
CN119481781A (zh) | 具有端子保持特征的直角连接器 | |
EP1225659B1 (en) | Electrical connecting unit | |
CN112310706B (zh) | 连接器以及连接器装置 | |
CN210640422U (zh) | 插座 | |
CN210468210U (zh) | 一体式保护门及插座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9886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