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30677A - 一种传输线网络软故障定位和成像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传输线网络软故障定位和成像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930677A CN116930677A CN202310826536.8A CN202310826536A CN116930677A CN 116930677 A CN116930677 A CN 116930677A CN 202310826536 A CN202310826536 A CN 202310826536A CN 116930677 A CN116930677 A CN 11693067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nsmission line
- line network
- reference model
- voltage
- po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9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group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606 normaliz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32683 ag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22 calculation algorith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47 percep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568 sex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599 spice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79 visual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08—Locating faults in cables, transmission lines, or networks
- G01R31/081—Locating faults in cables, transmission lines, or networks according to type of conductors
- G01R31/083—Locating faults in cables, transmission lines, or networks according to type of conductors in cables, e.g. underground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08—Locating faults in cables, transmission lines, or networks
- G01R31/088—Aspects of digital computing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7/00—Digital computing or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functions
- G06F17/10—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50—Systems or methods supporting the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or management, involving a certain degree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load-side end user applications
- Y04S10/52—Outage or fault management, e.g. fault detection or loc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lgebra (AREA)
- Locating Faul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传输线网络软故障定位和成像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属于电力线缆故障定位和故障成像技术。其中方法包括:在传输线网络的端口设置发射器和接收器,端口处的发射器发射探测信号;建立参考模型并初始化;在参考模型中注入探测信号,并计算电压信号;计算端口电压的残差,并将残差电压在时域上进行反转后在相同端口处重新注入参考模型中,计算每个位置处的电压分布;根据探测信号导致的电压分布和重新注入的残差电压分布,计算参考模型中电容和电阻参数的梯度;计算参考模型中电容和电阻的更新步长和,并对模型参数分布进行更新,直到达到预设条件。本发明摆脱了以往传输线网络故障定位只能针对点故障且数量需要小于端口数目的限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线缆故障定位和故障成像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传输线网络软故障定位和成像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电缆网络在现代电力系统和电气设备中广泛分布。然而,在系统运行过程中,电缆网络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电缆老化、绝缘损坏等电缆软故障。这些软故障的进一步恶化将导致网络中出现短路或开路等硬故障,从而使系统发生故障。为了保证电力系统和设备的稳定运行,对电缆网络中的故障进行在线监测就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现有的硬故障监测方案已经非常成熟,可以实现在复杂线缆网络中对各种硬故障进行定位和特征分析。但是当线缆网络出现硬故障时,当前系统已经失效,甚至已经发生严重的电气火灾等事故。所以软故障的监测成为了现阶段的研究热点。
现有的软故障监测方案采用人工目视巡线监测,但由于电力传输线常常出现线路埋地或埋墙的空间分布,这使得目视的方案难以实行。所以现有方案在目视检查的同时会使用手持红外、超声或X光扫描设备进行线路故障排查。但此类方法费时费力,同时难以实现对线缆网络的实时监控,容易出现监测死角,无法全面预防线缆故障导致的电气火灾。
为了实现远程实时的线缆网络软故障监测,现有方案提出基于反射波测量的方案对软故障进行定位。该方案利用线缆发生软故障时注入的探测信号会发生反射这一特性来实现故障定位,但是故障的反射波容易淹没在分支的反射中,且多个软故障同时发生时会出现“伪故障点”的情况。
近年来,基于电磁时间反转的电力软故障定位方案被提出并应用于复杂网络的软故障定位中。该方案可以准确的定位故障,并且实现超分辨率的故障定位。但是在实际情况中软故障不仅存在长度不可忽略的特性,同时故障形成的原因也是绝缘层和导体铜芯两者老化共同导致的。这使得该方案难以应用在实际软故障定位和特征成像上。此外,现有方案都聚焦在故障的准确定位上,并不能实现故障关键特征(如电导率和介电常数)计算,这使得电力故障感知不够全面,火灾预警困难。因此,实际情况下的软故障定位和成像成为电力传输线实时监控的难点问题。
发明内容
为至少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输线网络软故障定位和成像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传输线网络软故障定位和成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传输线网络的端口设置发射器和接收器,每个端口处的发射器轮流发射任意带宽受限的探测信号s=f(x,t),所有端口p处的接收器记录一段有限时长Tmax内的散射电压信号其中τ∈[0,Tmax];
S2、利用传输线网络的线缆拓扑和线缆结构信息建立对应的传输线网络的参考模型,使用散射电压信号中各个端口处的首次到达波对模型参数进行模型初始化;
S3、在传输线网络的参考模型中注入相同的探测信号,并计算所有端口p处一段有限时长Tmax内的散射电压信号和传输线网络中每个位置处的电压/>和
S4、计算实际传输线网络和参考模型合成的端口电压的残差并将残差电压/>在时域上进行反转后在相同端口p处重新注入参考模型中,计算每个位置处的电压分布Rs(x,t);
S5、根据探测信号导致的电压分布和重新注入的残差电压分布Rs(x,t),计算参考模型中电容c和电阻r参数的梯度/>和/>
S6、计算参考模型中电容c和电阻r的更新步长ζc和ζr,并对模型参数分布进行更新;
S7、重复步骤S3-S6,直到端口电压的残差总和变动比例小于预设阀值,此时更新后参考模型中电容c和电阻r参数分布与实际传输线网络中参数分布近乎一致。
进一步地,步骤S1中所述每个端口处的发射器轮流发射探测信号的步骤,包括:
在发射器发射的同时,接收器开始进行记录;其中,下一个端口的探测信号注入时间需大于在上一个端口注入后的记录时长τ。
进一步地,所述传输线网络的参考模型采用端口已知的传输线缆结构和传输线网络拓扑信息进行构建;
模型中电阻r0、电容c0、电感l0和电抗g0的参数分布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其中,ri和rc分别是电缆的核心导体半径和屏蔽层半径,σc为电缆核心导体的电导率分布,μ0为电缆绝缘层的磁导率,ε0为电缆绝缘层的介电常数,σi为电缆绝缘层的电导率分布。
进一步地,步骤S2中所述使用散射电压信号中各个端口处的首次到达波对模型参数进行模型初始化的步骤,包括:
利用首次到达波的时延和幅值衰减对传输网络中电容和电阻参数进行初始化;
其中,实际传输线网络和参考模型合成的端口p处的首次到达波之间的时延和/>幅值/>和/>的差异的表达式如下:
其中,Cdp是由直接传播路径中的电缆组成的集合,[·]n表示由第n条电缆造成的影响,是无损耗参考模型下的第一到达波的振幅;/>和/>分别为实际传输线网络观测的电压和参考模型的合成电压的振幅衰减;
传输线网络模型初始化每条传输线上的电容cini,n电阻rini,n表示为:
其中,cref,n和rref,n分别为未发生故障时传输线网络中第n条线缆的电容和电阻。
进一步地,步骤S4中残差电压需在时域上进行反转后作,为输入源在相同端口p处重新注入参考模型中,在注入参考模型时需分别计算所有端口的残差电压/>和归一化后的残差电压/>注入参考模型后,叠加形成的传输线网络模型中的电压分布Rs(x,t)和[Rs(x,t)]N;
其中归一化残差电压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N表示归一化。
进一步地,步骤S5中参考模型的电容c和电阻r参数的更新梯度和/>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进一步地,步骤S6中电容c电阻r的更新步长ζc和ζr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其中κc和κr是较小的超参数,用于确保参数分布变化在线性变化范围内;δ为位置与时间上的狄拉克函数;
参考模型的参数分布的更新的表达式如下:
更新后的模型将用于步骤S2中计算端口电压的残差
进一步地,步骤S7中所述预设阀值根据任务进行改变;
在参考模型更新完成后,利用更新后的参考模型中电容c和电阻r的参数分布实现传输线软故障的精准定位和故障成像;以及结合传输线结构不发生改变的前提对传输线绝缘层和铜芯的介电系数、电导率进行计算。
本发明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
一种传输线网络软故障定位和成像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
至少一个存储器,用于存储至少一个程序;
当所述至少一个程序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实现如上所述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存储有处理器可执行的程序,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程序在由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上所述方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摆脱了以往传输线网络故障定位只能针对点故障且数量需要小于端口数目的限制,同时本发明能够提升传输线网络中软故障定位的精度性、消除伪故障定位,并实现网络中绝缘层和铜芯老化导致的软故障特性的解耦和成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者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或者现有技术中的相关技术方案附图作以下介绍,应当理解的是,下面介绍中的附图仅仅为了方便清晰表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的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无需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取到其他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基于全波反演的传输线网络软故障定位和成像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传输线网络拓扑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设定的RG-58线缆的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线缆电容与电阻分布成像图;其中图4(a)、图4(d)为本专利算法获得的电容和电阻分布图,图4(b)、图4(e)为实际线缆中的电容和电阻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对于以下实施例中的步骤编号,其仅为了便于阐述说明而设置,对步骤之间的顺序不做任何限定,实施例中的各步骤的执行顺序均可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来进行适应性调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全波反演的传输线网络软故障定位和成像方法,该方法不仅可以在复杂的线缆网络中对有一定长度的多个软故障进行定位。此外,本发明在定位的同时可以对多个软故障的电容、电阻参数进行解耦,并实现不同参数的同时成像。该方法克服了现有方案无法对网络中多个故障进行定位和成像的难点,同时解耦了故障形成的多个参数,帮助现有电力线缆网络监测系统获取更加全面的线路软故障特征信息。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全波反演的传输线网络软故障定位和成像方法,本实施例中针对Y型线缆网络中出现三个具有一定长度的软故障进行定位和成像,三条线缆长度分别设置为100米,正常线缆设置为RG-58线缆,单位电容为101.85pF/m,单位电阻为37.5mΩ/m。故障F1设置为线缆C1上50到70米范围的软故障,其中绝缘层老化导致的电容为130.58pF/m,导体铜芯老化导致的电阻为375mΩ/m,故障F2设置为线缆C2上为20到50米范围的软故障,绝缘层老化导致的电容为174.1pF/m,故障F3设置为线缆C3上为70到80米范围的软故障,导体铜芯导致的电阻为750mΩ/m。三条线缆对应的电容电阻分布如图4中(b)和(e)所示。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在传输线网络的所有端口都设置一个接收器和一个发射器,三个发射器轮流发射高斯调制脉冲,其中心频率为50MHz,电压幅度为1V,所有接收器分别记录5μs的反射信号其中τ∈[0,Tmax]。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1中所述的每个端口处的发射器轮流发射任意带宽受限的探测信号s=f(x,t),在发射器发射时接收器同时开始进行记录。此外,下一个端口的探测信号注入时间需要大于在上一个端口注入后的记录时长5μs。
S2、利用Y型传输线网络拓扑和RG-58结构信息建立对应的传输线网络参考模型,使用散射电压信号中各个端口处的首次到达波对模型参数进行模型初始化。
步骤S2中初始的参考模型建立一般采用端口已知的传输线缆结构和传输线网络拓扑信息进行建模,传输线网络拓扑如图2所示,线缆结构如图3所示。模型可以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鲍姆-刘-特谢(BLT)方程、SPICE模型等方案。
在本实施例中,模型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方案,模型的电阻r0、电容c0、电感l0和电抗g0参数分布的获取可以根据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其中ri和rc分别是电缆的核心导体半径和屏蔽层半径,RG-58电缆核心导体的电导率分布为σc=5.175×105Ω/m,电缆绝缘层的磁导率为真空磁导率μ0、介电常数为ε0r=2.34ε0,其中ε0为真空介电系数,和电导率分布σi忽略不计(软故障情况下漏电电流较小可以忽略)。
另外,进行的初始化主要是利用首次到达波的时延和幅值衰减对传输网络中电容和电阻参数进行初始化。实际传输线网络和参考模型合成的端口p处的首次到达波之间的时延和/>与幅值/>和/>的差异可以表示为如下形式:
其中Cdp是由直接传播路径中的电缆组成的集合,[·]n表示由第n条电缆造成的影响,是无损耗参考模型下的第一到达波的振幅。/>和/>分别为实际传输线网络观测的电压和参考模型的合成电压的振幅衰减。传输线网络模型初始化每条传输线上的电容cini,n电阻rini,n可以表示为:
S3、在传输线网络的参考模型中注入相同的高斯调制脉冲探测信号,并计算所有端口处5μs的散射电压信号和传输线网络中每个位置处的电压/>和
S4、计算实际传输线网络和参考模型合成的端口电压的残差并将残差电压/>在时域上进行反转后在相同端口p处重新注入参考模型中,计算每个位置处的电压分布Rs(x,t)。
步骤S4中残差电压需要在时域上进行反转后作为输入源在相同端口p处重新注入参考模型中,在注入模型时需要分别计算所有端口的残差电压/>和归一化后的残差电压/>注入后叠加形成的传输线网络模型中的电压分布Rs(x,t)和[Rs(x,t)]N进行记录,用于步骤S4的计算。其中归一化残差电压/>可以表示为:
S5、利用探测信号导致的电压分布和重新注入的残差电压分布Rs(x,t)来计算参考模型中电容c电阻r参数的梯度/>和/>
步骤S5中参考模型的电容c电阻r参数的更新梯度和/>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S6、计算参考模型中电容c电阻r的更新步长ζc和ζr,并对模型参数分布进行更新。
步骤S6中电容c电阻r的更新步长ζc和ζr可以通过下面公式得到:
其中κc=1×10-2和κr=1×10-8是较小的超参数,用于确保参数分布变化在线性变化范围内。同时模型参数分布的更新可以表示为如下形式:
更新后的模型将用于步骤S2计算端口电压的残差
S7、重复步骤S3-S6直到端口电压的残差总和变动比例小于设定的阀值0.1%,此时更新后参考模型中电容c和电阻r参数分布与实际传输线网络中参数分布近乎一致。
步骤S7中端口电压的残差总和变动比例小于设定的阀值,阈值选取可以根据任务进行改变,通常选择变化比例小于当前总和的0.1%。此外,可以利用更新后的参考模型中电容c和电阻r参数分布实现传输线软故障的精准定位和故障成像,其对应的电容电阻参数成像结果如图4中(a)和(d)所示。结合传输线结构不发生改变的前提可以对传输线绝缘层和铜芯的介电系数、电导率进行计算。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方法相对于现有技术,至少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1)本申请解决了复杂线缆网络中具有一定长度的多个电力线软故障定位和成像问题。这类软故障经常发生在实际生活中,如电力线绝缘层或导体铜芯都是较长一段线缆内都发生老化现象,解决此类问题更具有实际价值。
(2)本申请克服了现有方法在线缆网络软故障定位中,故障数目不能大于线缆网络端口数目的限制。在实际生活中,复杂线缆网络通常会出现多个软故障点,同时具有一定长度的软故障可以等效为多个点故障的集合,这也是现有方案在线缆网络中出现具有一定长度的软故障时失效的主要因素。
(3)本申请的在定位的同时可以实现故障的特征成像,而且可以解耦导体铜芯和绝缘层老化带来的影响,并同时对两者进行成像,这使得线缆网络的软故障监测可以获得更加准确的故障信息,为线缆网络的维护提供了便利。
(4)本申请在实施中不需要提前知道线缆网络的空间分布,这可以克服在实际中电力传输线常常掩埋在墙体内部所导致的巡线困难问题,本发明只需要在网络的端口处部署设备,并定时向所监测的线缆网络发送探测信号并记录,就可以实现实时的线缆网络软故障监测。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传输线网络软故障定位和成像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
至少一个存储器,用于存储至少一个程序;
当所述至少一个程序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实现如图1所示方法。
本实施例的一种传输线网络软故障定位和成像装置,可执行本发明方法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传输线网络软故障定位和成像方法,可执行方法实施例的任意组合实施步骤,具备该方法相应的功能和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可以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执行图1所示的方法。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存储有可执行本发明方法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传输线网络软故障定位和成像方法的指令或程序,当运行该指令或程序时,可执行方法实施例的任意组合实施步骤,具备该方法相应的功能和有益效果。
在一些可选择的实施例中,在方框图中提到的功能/操作可以不按照操作示图提到的顺序发生。例如,取决于所涉及的功能/操作,连续示出的两个方框实际上可以被大体上同时地执行或所述方框有时能以相反顺序被执行。此外,在本发明的流程图中所呈现和描述的实施例以示例的方式被提供,目的在于提供对技术更全面的理解。所公开的方法不限于本文所呈现的操作和逻辑流程。可选择的实施例是可预期的,其中各种操作的顺序被改变以及其中被描述为较大操作的一部分的子操作被独立地执行。
此外,虽然在功能性模块的背景下描述了本发明,但应当理解的是,除非另有相反说明,所述的功能和/或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被集成在单个物理装置和/或软件模块中,或者一个或多个功能和/或特征可以在单独的物理装置或软件模块中被实现。还可以理解的是,有关每个模块的实际实现的详细讨论对于理解本发明是不必要的。更确切地说,考虑到在本文中公开的装置中各种功能模块的属性、功能和内部关系的情况下,在工程师的常规技术内将会了解该模块的实际实现。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运用普通技术就能够在无需过度试验的情况下实现在权利要求书中所阐明的本发明。还可以理解的是,所公开的特定概念仅仅是说明性的,并不意在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方案的全部范围来决定。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在流程图中表示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逻辑和/或步骤,例如,可以被认为是用于实现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的定序列表,可以具体实现在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如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包括处理器的系统或其他可以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取指令并执行指令的系统)使用,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就本说明书而言,“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何可以包含、存储、通信、传播或传输程序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的装置。
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更具体的示例(非穷尽性列表)包括以下:具有一个或多个布线的电连接部(电子装置),便携式计算机盘盒(磁装置),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辑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速存储器),光纤装置,以及便携式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另外,计算机可读介质甚至可以是可在其上打印所述程序的纸或其他合适的介质,因为可以例如通过对纸或其他介质进行光学扫描,接着进行编辑、解译或必要时以其他合适方式进行处理来以电子方式获得所述程序,然后将其存储在计算机存储器中。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在本说明书的上述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实施例”、“另一实施方式/实施例”或“某些实施方式/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以上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传输线网络软故障定位和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传输线网络的端口设置发射器和接收器,每个端口处的发射器轮流发射探测信号s=f(x,t),所有端口p处的接收器记录一段有限时长Tmax内的散射电压信号其中τ∈[0,Tmax];
S2、利用传输线网络的线缆拓扑和线缆结构信息建立对应的传输线网络的参考模型,使用散射电压信号中各个端口处的首次到达波对模型参数进行模型初始化;
S3、在传输线网络的参考模型中注入探测信号,并计算所有端口p处一段有限时长Tmax内的散射电压信号和传输线网络中每个位置处的电压/>和/>
S4、计算实际传输线网络和参考模型合成的端口电压的残差并将残差电压/>在时域上进行反转后在相同端口p处重新注入参考模型中,计算每个位置处的电压分布Rs(x,t);
S5、根据探测信号导致的电压分布和重新注入的残差电压分布Rs(x,t),计算参考模型中电容c和电阻r参数的梯度/>和/>
S6、计算参考模型中电容c和电阻r的更新步长ζc和ζr,并对模型参数分布进行更新;
S7、重复步骤S3-S6,直到端口电压的残差总和变动比例小于预设阀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输线网络软故障定位和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每个端口处的发射器轮流发射探测信号的步骤,包括:
在发射器发射的同时,接收器开始进行记录;其中,下一个端口的探测信号注入时间需大于在上一个端口注入后的记录时长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输线网络软故障定位和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线网络的参考模型采用端口已知的传输线缆结构和传输线网络拓扑信息进行构建;
模型中电阻r0、电容c0、电感l0和电抗g0的参数分布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其中,ri和rc分别是电缆的核心导体半径和屏蔽层半径,σc为电缆核心导体的电导率分布,μ0为电缆绝缘层的磁导率,ε0为电缆绝缘层的介电常数,σi为电缆绝缘层的电导率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输线网络软故障定位和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使用散射电压信号中各个端口处的首次到达波对模型参数进行模型初始化的步骤,包括:
利用首次到达波的时延和幅值衰减对传输网络中电容和电阻参数进行初始化;
其中,实际传输线网络和参考模型合成的端口p处的首次到达波之间的时延和幅值/>和/>的差异的表达式如下:
其中,Cdp是由直接传播路径中的电缆组成的集合,[·]n表示由第n条电缆造成的影响,是无损耗参考模型下的第一到达波的振幅;/>和/>分别为实际传输线网络观测的电压和参考模型的合成电压的振幅衰减;
传输线网络模型初始化每条传输线上的电容cini,n电阻rini,n表示为:
其中,cref,n和rref,n分别为未发生故障时传输线网络中第n条线缆的电容和电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输线网络软故障定位和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残差电压需在时域上进行反转后作,为输入源在相同端口p处重新注入参考模型中,在注入参考模型时需分别计算所有端口的残差电压/>和归一化后的残差电压/>注入参考模型后,叠加形成的传输线网络模型中的电压分布Rs(x,t)和[Rs(x,t)]N;
其中归一化残差电压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N表示归一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输线网络软故障定位和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参考模型的电容c和电阻r参数的更新梯度和/>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输线网络软故障定位和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6中电容c电阻r的更新步长ζc和ζr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其中κc和κr是超参数;δ为位置与时间上的狄拉克函数;
参考模型的参数分布的更新的表达式如下:
更新后的模型将用于步骤S2中计算端口电压的残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输线网络软故障定位和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7中所述预设阀值根据任务进行改变;
在参考模型更新完成后,利用更新后的参考模型中电容c和电阻r的参数分布实现传输线软故障的精准定位和故障成像;以及结合传输线结构不发生改变的前提对传输线绝缘层和铜芯的介电系数、电导率进行计算。
9.一种传输线网络软故障定位和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
至少一个存储器,用于存储至少一个程序;
当所述至少一个程序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实现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存储有处理器可执行的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程序在由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826536.8A CN116930677A (zh) | 2023-07-06 | 2023-07-06 | 一种传输线网络软故障定位和成像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PCT/CN2024/111081 WO2025007993A1 (zh) | 2023-07-06 | 2024-08-09 | 一种传输线网络软故障定位和成像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826536.8A CN116930677A (zh) | 2023-07-06 | 2023-07-06 | 一种传输线网络软故障定位和成像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930677A true CN116930677A (zh) | 2023-10-24 |
Family
ID=883819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826536.8A Pending CN116930677A (zh) | 2023-07-06 | 2023-07-06 | 一种传输线网络软故障定位和成像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930677A (zh) |
WO (1) | WO2025007993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5007993A1 (zh) * | 2023-07-06 | 2025-01-09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传输线网络软故障定位和成像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54886A (zh) * | 2014-04-24 | 2014-07-30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时域反射法电缆故障定位仿真方法 |
FR3082947B1 (fr) * | 2018-06-26 | 2020-06-12 | Commissariat A L'energie Atomique Et Aux Energies Alternatives | Procede de caracterisation d'un defaut dans un reseau de lignes de transmission de topologie inconnue |
CN113049918B (zh) * | 2021-03-22 | 2024-03-22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电缆多点软故障的故障程度评估方法及系统 |
CN114019309B (zh) * | 2021-11-05 | 2023-03-10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成都供电公司 | 一种基于频域反射技术的电缆缺陷定位方法 |
CN115575859B (zh) * | 2022-10-12 | 2025-05-16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传输线软故障定位和成像方法及装置 |
CN116930677A (zh) * | 2023-07-06 | 2023-10-24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传输线网络软故障定位和成像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2023
- 2023-07-06 CN CN202310826536.8A patent/CN116930677A/zh active Pending
-
2024
- 2024-08-09 WO PCT/CN2024/111081 patent/WO2025007993A1/zh unknown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5007993A1 (zh) * | 2023-07-06 | 2025-01-09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传输线网络软故障定位和成像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5007993A1 (zh) | 2025-01-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445624A (zh) | 结合小波变换及曲线拟合的电缆故障定位方法 | |
CN108039987B (zh) | 基于多层耦合关系网络的关键基础设施脆弱性测评方法 | |
CN109188410B (zh) | 一种非视距场景下的距离校准方法、装置及设备 | |
WO2025007993A1 (zh) | 一种传输线网络软故障定位和成像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03913676B (zh) | 基于可变行波辨识时窗的输电线路单端故障定位方法 | |
EP3814789A1 (fr) | Procede de caracterisation d'un defaut dans un reseau de lignes de transmission de topologie inconnue | |
CN108828398B (zh) | 一种基于结构相似性算法的单芯电缆局放定位方法 | |
CN117330891A (zh) | 一种电力故障定位方法及系统、电子设备、介质 | |
CN103941152B (zh) | 一种基于波形相似性的k-NN算法的缆线混合线路故障测距方法 | |
CN104365025A (zh) | 用于检测电信线路内的桥接抽头的方法和设备 | |
CN112834871B (zh) | 一种高压大长段电缆绝缘故障在线监测系统与方法 | |
CN111367972B (zh) |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社区排水管道探查方法和系统 | |
Ragusa et al. | Electromagnetic time reversal for online partial discharge location in power cables: Influence of interfering reflections from grid components | |
CN115575859A (zh) | 一种传输线软故障定位和成像方法及装置 | |
CN114646840A (zh) | 一种基于数据降维的电缆缺陷定位方法及设备 | |
KR101624819B1 (ko) | 원격 통신 회선 내에서의 장애 식별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
CN117434400A (zh) | 变压器内部的局部放电定位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设备 | |
CN117233528A (zh) |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电缆缺陷定位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 |
CN117368642A (zh) | 电缆故障检测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
CN102778635B (zh) | 一种线缆故障检测方法及装置 | |
CN115684855A (zh) | 基于孪生模型的电力设备内部绝缘缺陷放电量定量方法及系统 | |
CN112834863A (zh) | 利用电力线通信中的阻抗估计算法监测电力线故障的方法 | |
CN103299203B (zh) | 对使用第一本地可测回路特性和第一参数集合的第一回路特征值估计方法进行校准的过程和系统 | |
CN115327226B (zh) | 成盘二次电缆绝缘电阻测试方法及系统、终端、存储介质 | |
CN118962323B (zh) | 电缆故障辨识定位方法及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