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6914518A - 转接端子、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转接端子、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14518A
CN116914518A CN202311056884.8A CN202311056884A CN116914518A CN 116914518 A CN116914518 A CN 116914518A CN 202311056884 A CN202311056884 A CN 202311056884A CN 116914518 A CN116914518 A CN 1169145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piece
along
substrate
contact portion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05688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小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xun Automotive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xun Automotive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xun Automotive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xun Automotive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05688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14518A/zh
Priority to US18/367,378 priority patent/US20250070495A1/en
Publication of CN1169145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145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5Pins, blades or sockets having separate spring member for producing 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H01R13/113Resilient sockets co-operating with pins or blades having a rectangular transverse s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5Pins, blades or sockets having separate spring member for producing 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 H01R13/17Pins, blades or sockets having separate spring member for producing 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with spring member on the pi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07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lient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07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lient means
    • H01R13/241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lient means conductive elastom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1/00Coupling parts supported only by co-operation with counterpart
    • H01R31/06Intermediate parts for linking two coupling parts, e.g. adapter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转接端子,包括固定部、第一对接部和第二对接部,第一对接部与固定部连接,第一对接部被配置为与一连接器的导电端子插配,第一对接部包括第一基部和至少部分凸出第一基部的第一弹片部;第二对接部与固定部连接,第二对接部被配置为与一对接连接器的导电端子插配,第二对接部包括第二基部和至少部分凸出第二基部的第二弹片部。本发明的转接端子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和一种连接器组件,连接器包括转接端子和第一导电端子;连接器组件包括连接器和对接连接器,对接连接器包括第二导电端子,整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Description

转接端子、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接端子、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大电流连接器常采用公端子、转接簧片、母端子等三个或者三个以上零件实现连接功能。多个零件之间的装配较为复杂,且零件本身的结构亦复杂、制造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造价低的转接端子、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转接端子,包括固定部;第一对接部,所述第一对接部与所述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一对接部被配置为与一连接器的导电端子插配,所述第一对接部包括第一基部和至少部分凸出所述第一基部的第一弹片部;以及第二对接部,所述第二对接部与所述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二对接部被配置为与一对接连接器的导电端子插配,所述第二对接部包括第二基部和至少部分凸出所述第二基部的第二弹片部。
作为本发明中转接端子的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弹片部包括抵接部、第一导向部以及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和所述第二导向部沿不同对接方向自所述抵接部向所述第二基部平滑延伸。
作为本发明中转接端子的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基部包括第三基板和第四基板;所述第三基板沿第二方向连接至所述固定部的一端;所述第四基板沿所述第二方向连接至所述固定部的所述一端,且,所述第三基板和所述第四基板沿第一方向并排布置;所述第二弹片部包括第五弹片和第六弹片;所述抵接部包括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五弹片连接至所述第三基板,所述第五弹片包括所述第一抵接部,且,所述第一抵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且朝远离所述第四基板的方向凸伸出所述第三基板;第六弹片连接至所述第四基板,所述第六弹片包括所述第二抵接部,且,所述第二抵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且朝远离所述第三基板的方向凸伸出所述第四基板;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第一方向。
作为本发明中转接端子的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导向部包括第一导向段和第二导向段;所述第二导向部包括第一导向片和第二导向片;所述第五弹片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五弹片包括所述第一导向段,且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导向段位于所述第一抵接部的一侧或两侧;沿第三方向,所述第一导向片连接至所述第一抵接部的靠近所述第三基板的侧边;所述第六弹片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六弹片包括所述第二导向段,且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导向段位于所述第二抵接部的一侧或两侧;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二导向片连接至所述第二抵接部的靠近所述第四基板的侧边;所述第三方向垂直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
作为本发明中转接端子的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一导向段沿第一弧形面延伸;所述第二抵接部和所述第二导向段沿第二弧形面延伸。
作为本发明中转接端子的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弹片部还包括第七弹片和第八弹片;所述第七弹片自所述第三基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七弹片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五弹片的延伸方向相反;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七弹片和所述第五弹片至少部分重叠,且,所述第七弹片的凸出所述第三基板的部分沿所述第一弧形面延伸;所述第八弹片自所述第四基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所述第八弹片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六弹片的延伸方向相反;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八弹片和所述第六弹片至少部分重叠,且,所述第六弹片的凸出所述第四基板的部分沿所述第二弧形面延伸。
作为本发明中转接端子的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基部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沿所述第二方向连接至所述固定部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基板沿所述第二方向连接至所述固定部的所述另一端,且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并排布置;所述第一弹片部包括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所述第一弹片连接至所述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弹片包括第一弹性接触部,所述第一弹性接触部沿第三弧形面延伸,且,所述第一弹性接触部沿所述第一方向且朝远离所述第二基板的方向凸伸出所述第一基板;所述第二弹片连接至所述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弹片包括第二弹性接触部,所述第二弹性接触部沿第四弧形面延伸,且,所述第二弹性接触部沿所述第一方向且朝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凸伸出所述第二基板。
作为本发明中转接端子的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弹片部还包括第三弹片和第四弹片;所述第三弹片自所述第一基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三弹片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一弹片的延伸方向相反;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三弹片和所述第一弹片至少部分重叠,且,所述第三弹片的凸出所述第一基板的部分沿所述第三弧形面延伸;所述第四弹片自所述第二基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所述第四弹片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弹片的延伸方向相反;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四弹片和所述第二弹片至少部分重叠,且,所述第二弹片的凸出所述第二基板的部分沿所述第四弧形面延伸。
作为本发明中转接端子的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一固定壁、与所述第一固定壁相对的第二固定壁、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壁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固定壁的一端的第一连接壁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壁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固定壁的另一端的第二连接壁;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固定壁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固定壁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基板;所述第二固定壁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固定壁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基板;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固定壁和所述第二固定壁至少部分相隔一定距离。
此外,本发明还揭示了一种连接器,其包括第一导电端子和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插配的转接端子;所述转接端子为本发明中所揭露的转接端子。
再者,本发明还揭示了一种连接器组件,其包括所述连接器和对接连接器;所述对接连接器包括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与所述连接器的所述转接端子相插配。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揭示的转接端子包括固定部、第一对接部和第二对接部,连接器包括转接端子和第一导电端子,对接连接器包括第二导电端子;第一对接部能够与连接器中的第一导电端子插接,第二对接部能够与对接连接器中的第二导电端子插接,进而实现两个连接器的连接。此外,所述转接端子的对接部分(第一对接部、第二对接部)主要包括基部以及凸出所述基部以实现抵接连接的弹片部,转接端子和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的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造价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连接器组件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电端子、转接端子以及第二导电端子(另示出相关线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部分爆炸示意图。
图3是图1中转接端子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第二对接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转接端子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的第二对接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2中转接端子的主视示意图。
图8是图2中第一导电端子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2中第二导电端子的后视示意图。
图10是图2中第二导电端子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连接器组件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电端子、转接端子以及第二导电端子(另示出相关线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连接器组件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电端子、转接端子以及第二导电端子(另示出相关线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地对本发明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果存在若干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冲突的情况下,这些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当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说明,不同附图中相同的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内容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与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产品和/或方法的例子。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或“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例如“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特征的命名。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除非另行指出,本发明中出现的“前”、“后”、“上”、“下”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某一特定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是一种开放式的表述方式,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的元件及其等同物,这并不排除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还可以包含其他元件。本发明中如果出现“若干”,其含义是指两个以及两个以上。
附图中,第一方向A1-A1、第二方向A2-A2以及第三方向A3-A3之间两两垂直。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连接器组件。图1示出了所述连接器组件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电端子2、转接端子1以及第二导电端子3(另示出了相关线缆4)的组装示意图。
所述连接器组件包括连接器和对接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所述转接端子1和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所述对接连接器包括所述第二导电端子3。所述转接端子1和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相插接,所述第二导电端子3和所述转接端子1相插接,以实现所述连接器和所述对接连接器的对接,所述连接器和所述对接连接器的其他结构图中未示出。
参见图2,所述转接端子1包括第一对接部11、固定部12以及第二对接部13。沿第二方向A2-A2,所述第一对接部11连接至所述固定部12的一端,所述第二对接部13连接至所述固定部12的另一端。
所述第一对接部11包括第一基部111和第一弹片部112。所述第一弹片部112被配置为至少部分凸出所述第一基部111。当所述转接端子1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3对接时,所述第一弹片部112将抵接所述第二导电端子3以连通。
所述第一基部111包括沿第一方向A1-A1并排布置的第一基板1111和第二基板1112。沿所述第二方向A2-A2,所述第一基板1111和所述第二基板1112均连接至所述固定部12的一端。
参见图2和图3,所述第一弹片部112包括第一弹片1121。
参见图3,所述第一弹片1121自所述第一基板1111沿所述第二方向A2-A2延伸。所述第一弹片1121包括第一弹性接触部1121a。所述第一弹性接触部1121a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向远离所述第二基板1112的方向凸出所述第一基板1111。
参见图7,所述第一弹性接触部1121a沿第三弧形面γ延伸。
参见图3,所述第一基板1111包括第一框型件1111a。所述第一框型件1111a包括第一壁部1111a1、与所述第一壁部1111a1相对的第二壁部1111a2、连接所述第一壁部1111a1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壁部1111a2的一端的第三壁部1111a3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壁部1111a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壁部1111a2的另一端的第四壁部1111a4。
所述第二壁部1111a2位于所述转接端子1的远端。换言之,所述第二壁部1111a2位于所述第一基板1111的远离所述固定部12的一端。
所述第一弹片1121自所述第一壁部1111a1向所述第二壁部1111a2延伸,且所述第一弹片1121靠近所述第二壁部1111a2的一端为自由端。当所述转接端子1与导电端子(如,第二导电端子3)对接时,所述第一弹片1121的自由端能够在所述第一框型件1111a内因抵压而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移动。
参见图3,所述第一弹片部112还包括第三弹片1123。
所述第三弹片1123位于所述第一框型件1111a内。所述第三弹片1123自所述第一基板1111沿所述第二方向A2-A2延伸,且,所述第三弹片1123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一弹片1121的延伸方向相反。沿第三方向A3-A3,所述第三弹片1123和所述第一弹片1121至少部分重叠。
在图示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弹片1121为两个。沿所述第三方向A3-A3,两个所述第一弹片1121之间存在第一让位空间S1。在所述第一方向A1-A1的一端观察,所述第一让位空间S1大致呈V型。所述第三弹片1123延伸入所述第一让位空间S1,相应的,所述第三弹片1123包括第一倾斜边1123b和第二倾斜边1123c。
所述第三弹片1123自所述第二壁部1111a2向所述第一壁部1111a1延伸。所述第三弹片1123的靠近所述第一壁部1111a1的一端为其自由端。当所述转接端子1与导电端子(如,第二导电端子3)对接时,所述第三弹片1123的自由端能够在所述第一框型件1111a内因抵压而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移动。
所述第三弹片1123包括第三弹性接触部1123a。所述第三弹性接触部1123a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向远离所述第二基板1112的方向延伸凸出所述第一基板1111。
参见图7,所述第三弹性接触部1123a也沿所述第三弧形面γ延伸。
所述第一弹片1121和所述第三弹片1123相向交错布置,且弧度一致,这使得两者可以相互保护,减小所述第一弹片1121和所述第三弹片1123在运输或使用过程中变形的可能性。
参见图5,所述第一弹片部112还包括第二弹片1122。所述第二弹片1122自所述第二基板1112沿所述第二方向A2-A2延伸。所述第二弹片1122包括第二弹性接触部1122a。所述第二弹性接触部1122a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向远离所述第一基板1111的方向凸出所述第二基板1112。
参见图7,所述第二弹性接触部1122a沿第四弧形面δ延伸。
参见图5,所述第二基板1112包括第二框型件1112a。所述第二框型件1112a包括第五壁部1112a1、与所述第五壁部1112a1相对的第六壁部1112a2、连接所述第五壁部1112a1的一端和所述第六壁部1112a2的一端的第七壁部1112a3以及连接所述第五壁部1112a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六壁部1112a2的另一端的第八壁部1112a4。
所述第六壁部1112a2位于所述转接端子1的远端。换言之,所述第六壁部1112a2位于所述第二基板1112的远离所述固定部12的一端。
所述第二弹片1122自所述第五壁部1112a1向所述第六壁部1112a2延伸,且所述第二弹片1122靠近所述第六壁部1112a2的一端为其自由端。当所述转接端子1与导电端子(如,第二导电端子3)对接时,所述第二弹片1122的自由端能够在所述第二框型件1112a内因抵压而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移动。
所述第一弹片部112还包括第四弹片1124。
所述第四弹片1124位于所述第二框型件1112a内。所述第四弹片1124自所述第二基板1112沿所述第二方向A2-A2延伸,且,所述第四弹片1124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弹片1122的延伸方向相反。
沿所述第三方向A3-A3,所述第四弹片1124和所述第二弹片1122至少部分重叠。
在图示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弹片1122为两个。沿所述第三方向A3-A3,两个所述第二弹片1122之间存在第二让位空间S2。在所述第一方向A1-A1的一端观察,所述第二让位空间S2大致呈V型。所述第四弹片1124延伸入所述第二让位空间S2,相应的,所述第四弹片1124包括第三倾斜边1124b和第四倾斜边1124c。
所述第四弹片1124自所述第六壁部1112a2向所述第五壁部1112a1延伸。所述第四弹片1124的靠近所述第五壁部1112a1的一端为其自由端。当所述转接端子1与导电端子(如,第二导电端子3)对接时,所述第四弹片1124的自由端能够在所述第二框型件1112a内因抵压而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移动。
所述第四弹片1124包括第四弹性接触部1124a。所述第四弹性接触部1124a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向远离所述第一基板1111的方向延伸凸出所述第二基板1112。
参见图7,所述第四弹性接触部1124a也沿所述第四弧形面δ延伸。
所述第二弹片1122和所述第四弹片1124相向交错布置,且弧度一致,这使得两者可以相互保护,减小运输或使用过程中变形的可能性。
参见图2,所述第二对接部13包括第二基部131和第二弹片部132。所述第二弹片部132被配置为至少部分凸出所述第二基部131。当所述转接端子1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对接时,所述第二弹片部132将抵接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以连通。
参见图2、图3和图5,第二基部131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并排布置的第三基板1311和第四基板1312。沿所述第二方向A2-A2,所述第三基板1311和所述第四基板1312均连接至所述固定部12的另一端。
参见图2和图3,所述第二弹片部132包括第五弹片1321。
所述第五弹片1321自所述第三基板1311沿所述第二方向A2-A2延伸。所述第五弹片1321包括第五弹性接触部1321a。所述第五弹性接触部1321a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向远离所述第四基板1312的方向凸出所述第三基板1311。
参见图7,所述第五弹性接触部1321a沿第一弧形面α延伸。
进一步的,参见图4,所述第五弹性接触部1321a包括第一抵接部1321a1和第一导向段1321a2。
所述第一抵接部1321a1被配置为与对接的导电端子(如,第一导电端子2)抵接。
沿所述第二方向A2-A2,所述第一导向段1321a2位于所述第一抵接部1321a1的一侧或两侧。当所述第一导向段1321a2位于所述第一抵接部1321a1的一侧时,所述第一导向段1321a2位于所述第一抵接部1321a1的靠近所述转接端子1远端的一侧。
所述第一导向段1321a2沿所述第一弧形面α自所述第一抵接部1321a1向所述第三基板1311平滑延伸。
所述第二弹片部132还包括第一导向片1321a3。沿所述第三方向A3-A3,所述第一导向片1321a3位于所述第五弹性接触部1321a的靠近所述第三基板1311的侧边。
所述第一导向片1321a3沿弧形面或球面自所述第一抵接部1321a1向所述第三基板1311平滑延伸。
参见图3,所述第三基板1311包括第三框型件1311a。所述第三框型件1311a包括第九壁部1311a1、与所述第九壁部1311a1相对的第十壁部1311a2、连接所述第九壁部1311a1的一端和所述第十壁部1311a2的一端的第十一壁部1311a3以及连接所述第九壁部1311a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十壁部1311a2的另一端的第十二壁部1311a4。
所述第十壁部1311a2位于所述转接端子1的远端。换言之,所述第十壁部1311a2位于所述第三基板1311的远离所述固定部12的一端。
所述第五弹片1321自所述第九壁部1311a1向所述第十壁部1311a2延伸,且所述第五弹片1321靠近所述第十壁部1311a2的一端为自由端。当所述转接端子1与导电端子(如,第一导电端子2)对接时,所述第五弹片1321的自由端能够在所述第三框型件1311a内因抵压而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移动。
参见图3,所述第二弹片部132还包括第七弹片1323。所述第七弹片1323位于所述第三框型件1311a内。所述第七弹片1323自所述第三基板1311沿所述第二方向A2-A2延伸,且,所述第七弹片1323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五弹片1321的延伸方向相反。沿所述第三方向A3-A3,所述第七弹片1323和所述第五弹片1321至少部分重叠。
在图示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五弹片1321为两个。沿所述第三方向A3-A3,两个所述第五弹片1321之间存在第三让位空间S3。在所述第一方向A1-A1一端观察,所述第三让位空间S3大致呈V型。所述第七弹片1323延伸入所述第三让位空间S3,相应的,所述第七弹片1323包括第五倾斜边1323b和第六倾斜边1323c。
所述第七弹片1323自所述第十壁部1311a2向所述第九壁部1311a1延伸。所述第七弹片1323的靠近所述第九壁部1311a1的一端为其自由端。当所述转接端子1与导电端子(如,第一导电端子2)对接时,所述第七弹片1323的自由端能够在所述第三框型件1311a内因抵压而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移动。
所述第七弹片1323包括第七弹性接触部1323a。所述第七弹性接触部1323a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向远离所述第四基板1312的方向延伸凸出所述第三基板1311。
参见图7,所述第七弹性接触部1323a沿所述第一弧形面α延伸。
参见图4,所述七弹性接触部1323a包括第三抵接部1323a1、第三导向段1323a2。
所述第三抵接部1323a1被配置为与对接的导电端子(如,第一导电端子2)抵接。
沿所述第二方向A2-A2,所述第三导向段1323a2位于所述第三抵接部1323a1的一侧或两侧。当所述第三导向段1323a2位于所述第三抵接部1323a1的一侧时,所述第三导向段1323a2位于所述第三抵接部1323a1的靠近所述转接端子1远端的一侧。
所述第三导向段1323a2沿所述第一弧形面α自所述第三抵接部1323a1向所述第三基板1311平滑延伸。
所述第五弹片1321和所述第七弹片1323相向交错布置,且弧度一致,这使得两者可以相互保护,减小所述第五弹片1321和所述第七弹片1323在运输或使用过程中变形的可能性。
参见图5,所述第二弹片部132还包括第六弹片1322。所述第六弹片1322自所述第四基板1312沿所述第二方向A2-A2延伸。所述第六弹片1322包括第六弹性接触部1322a。所述第六弹性接触部1322a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向远离所述第三基板1311的方向凸出所述第四基板1312。
参见图7,所述第六弹性接触部1322a沿第二弧形面β延伸。
进一步的,参见图6,所述第六弹性接触部1322a包括第二抵接部1322a1和第二导向段1322a2。
所述第二抵接部1322a1被配置为与对接的导电端子(如,第一导电端子2)抵接。
沿所述第二方向A2-A2,所述第二导向段1322a2位于所述第二抵接部1322a1的一侧或两侧。当所述第二导向段1322a2位于所述第二抵接部1322a1的一侧时,所述第二导向段1322a2位于所述第二抵接部1322a1的靠近所述转接端子1远端的一侧。
所述第二导向段1322a2沿所述第二弧形面β自所述第二抵接部1322a1向所述第四基板1312平滑延伸。
所述第二弹片部132还包括第二导向片1322a3。沿所述第三方向A3-A3,所述第二导向片1322a3位于所述第六弹性接触部1322a的靠近所述第四基板1312的侧边。所述第二导向片1322a3沿弧形面或球面自所述第二抵接部1322a1向所述第四基板1312平滑延伸。
参见图5,所述第四基板1312包括第四框型件1312a。所述第四框型件1312a包括第十三壁部1312a1、与所述第十三壁部1312a1相对的第十四壁部1312a2、连接所述第十三壁部1312a1的一端和所述第十四壁部1312a2的一端的第十五壁部1312a3以及连接所述第十三壁部1312a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十四壁部1312a2的另一端的第十六壁部1312a4。
所述第十四壁部1312a2位于所述转接端子1的远端。换言之,所述第十四壁部1312a2位于所述第四基板1312的远离所述固定部12的一端。
所述第六弹片1322自所述第十三壁部1312a1向所述第十四壁部1312a2延伸,且所述第六弹片1322的靠近所述第十四壁部1312a2的一端为自由端。当所述转接端子1与导电端子(如,第一导电端子2)对接时,所述第六弹片1322的自由端能够在所述第四框型件1312a内因抵压而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移动。
参见图5,所述第二弹片部132还包括第八弹片1324。
所述第八弹片1324位于所述第四框型件1312a内。所述第八弹片1324自所述第四基板1312沿所述第二方向A2-A2延伸,且,所述第八弹片1324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六弹片1322的延伸方向相反。
沿所述第三方向A3-A3,所述第八弹片1324和所述第六弹片1322至少部分重叠。
在图示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六弹片1322为两个。沿所述第三方向A3-A3,两个所述第六弹片1322之间存在第四让位空间S4。在所述第一方向A1-A1的一端观察,所述第四让位空间S4大致呈V型。所述第八弹片1324延伸入所述第四让位空间S4,相应的,所述第八弹片1324包括第七倾斜边1324b和第八倾斜边1324c。
所述第八弹片1324自所述第十四壁部1312a2向所述第十三壁部1312a1延伸。所述第八弹片1324的靠近所述第十三壁部1312a1的一端为其自由端。当所述转接端子1与导电端子(如,第一导电端子2)对接时,所述第八弹片1324的自由端能够在所述第四框型件1312a内因抵压而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移动。
所述第八弹片1324包括第八弹性接触部1324a。所述第八弹性接触部1324a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向远离所述第三基板1311的方向延伸凸出所述第四基板1312。
参见图7,所述第八弹性接触部1324a沿所述第二弧形面β延伸。
参见图6,所述第八弹性接触部1324a包括第四抵接部1324a1、第四导向段1324a2。
所述第四抵接部1324a1被配置为与对接的导电端子(如,第一导电端子2)抵接。
沿所述第二方向A2-A2,所述第四导向段1324a2位于所述第四抵接部1324a1的一侧或两侧。当所述第四导向段1324a2位于所述第四抵接部1324a1的一侧时,所述第四导向段1324a2位于所述第四抵接部1324a1的靠近所述转接端子1远端的一侧。
所述第四导向段1324a2沿所述第二弧形面β自所述第四抵接部1324a1向所述第四基板1312平滑延伸。
所述第六弹片1322和所述第八弹片1324相向交错布置,且弧度一致,这使得两者可以相互保护,减小运输或使用过程中变形的可能性。
参见图4和图6,所述第一导向段1321a2、所述第二导向段1322a2、所述第三导向段1323a2以及所述第四导向段1324a2为所述第二对接部13中的第一导向部1326。所述第一导向片1321a3、所述第二导向片1322a3为所述第二对接部13中的第二导向部1327。所述第一抵接部1321a1、所述第二抵接部1322a1、所述第三抵接部1323a1以及所述第四抵接部1324a1为所述第二对接部13中的抵接部1325。
所述第一弹性接触部1121a和所述第三弹性接触部1123a均沿所述第三弧形面γ延伸;所述第二弹性接触部1122a和所述第四弹性接触部1124a均沿所述第四弧形面δ延伸;所述第五弹性接触部1321a和所述第七弹性接触部1323a均沿所述第一弧形面α延伸;以及所述第六弹性接触部1322a和所述第八弹性接触部1324a均沿第二弧形面β延伸。相比于将弹性接触部设置为沿球形面延伸的形式,图示实施方式中沿弧形面延伸的这种形式使得所述弹性接触部的与导电端子(第一导电端子2或第二导电端子3)接触的面积更大,更适用于导通大电流的情形。
参考图3和图5,所述固定部12包括第一固定壁121、与所述第一固定壁121相对的第二固定壁122、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壁121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固定壁122的一端的第一连接壁123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壁12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固定壁122的另一端的第二连接壁124。
沿所述第二方向A2-A2,所述第一固定壁12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基板1111,所述第一固定壁12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基板1311;所述第二固定壁12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基板1112,所述第二固定壁12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基板1312。
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所述第一固定壁121和所述第二固定壁122相隔一定距离。这使得所述固定部12更立体,易于固定在连接器(如固定在连接器内的绝缘本体)内部。
换言之,参见图5,沿所述第二方向A2-A2,所述固定部12包括第一端面126和与所述第一端面126相对的第二端面127。所述固定部12还包括通腔125。所述通腔125沿所述第二方向A2-A2贯穿所述第一端面126和所述第二端面127。
参见图3,所述第一固定壁121包括第一定位凸起1211。所述第一定位凸起1211自所述第一固定壁121向远离所述第二固定壁122的方向凸起;参见图5,所述第二固定壁122包括第二定位凸起1221,所述第二定位凸起1221自所述第二固定壁122向远离所述第一固定壁121的方向凸起。
参见图7,所述第三基板1311和所述第四基板1312之间存在平面M,所述转接端子1关于所述平面M对称。
本发明中所述转接端子1可通过多次冲压一体成型。所述转接端子1的材料可选铜合金。参见图2,所述转接端子1通过平板状的第一基部111以及自所述第一基部111向外凸伸的第一弹片部112实现了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3的连接;所述转接端子1通过平板状的第二基部131以及自所述第二基部131向外凸出的第二弹片部132实现了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的连接,结构简单。此外,参见图2和图7,整个转接端子1可大致沿平面M展开(参见图2,固定部12沿锯齿状嵌合线A4展开)。通过对所述转接端子1的展开,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得知所述转接端子1冲压成型的整个过程。所述转接端子1仅需要多次冲压即可得到,这使得所述转接端子1的制造过程简单、制造成本较低。
参见图2和图8,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包括第一接插部21和与所述第一接插部21连接的第一连接部22。
所述第一接插部21包括第一抵接壁211、与所述第一抵接壁211相对的第二抵接壁212、连接所述第一抵接壁211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抵接壁212的一端的第三连接壁213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抵接壁21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抵接壁212的另一端的第四连接壁214。
参见图8,所述第一接插部21具有第一对接端面210和第一对接空间215。所述第一对接空间215沿其延伸方向(图中为所述第三方向A3-A3)贯穿所述第一对接端面210。所述第一抵接壁211、所述第二抵接壁212、所述第三连接壁213以及所述第四连接壁214围绕所述第一对接空间215。
所述第一接插部21还具有第一避让槽216和第二避让槽217。所述第一避让槽216沿垂直所述第三连接壁213的方向贯穿所述第三连接壁213,且,所述第一避让槽216沿所述第三方向A3-A3方向延伸并贯穿所述第一对接端面210。所述第二避让槽217沿垂直所述第四连接壁214的方向贯穿所述第四连接壁214,且,所述第二避让槽217沿所述第三方向A3-A3方向延伸并贯穿所述第一对接端面210。
在图示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沿所述第三方向A3-A3与所述转接端子1插接。所述第一避让槽216和所述第二避让槽217避让所述第二基部131。插接后,所述第一抵接壁211和所述第二抵接壁212压扣于所述第二弹片部132的外侧以与所述转接端子1实现电连接。
参见图2和图8,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接插部21还包括第一棱边2181、第二棱边2182、第三棱边2183以及第四棱边2184。
所述第一棱边2181自所述第一抵接壁211的一侧向所述第二抵接壁212的一侧延伸;相应的,所述第二棱边2182自所述第二抵接壁212的所述一侧向所述第一抵接壁211的所述一侧延伸。所述第三棱边2183自所述第一抵接壁211的另一侧向所述第二抵接壁212的另一侧延伸;相应的,所述第四棱边2184自所述第二抵接壁212的所述另一侧向所述第一抵接壁211的所述另一侧延伸。
所述第一棱边2181、所述第二棱边2182、所述第三棱边2183以及所述第四棱边2184构成所述第一接插部21的第一棱部218。当所述第一接插部21沿所述第三方向A3-A3与所述转接端子1实现对接时,所述第一棱部218能够提供导向。此外,所述第一棱部218也可以对位于所述第一对接空间215内的转接端子1形成位置约束。
参见图2,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沿所述第三方向A3-A3与所述转接端子1实现90°插配。在插配时,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的所述第一棱部218以及所述转接端子1中的所述第二导向部1327提供导向。
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如图11中所示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和所述转接端子1沿第二方向A2-A2对接。
此时,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的所述第一棱部218以及所述转接端子1中的所述第一导向部1326导向。
在本发明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沿所述第三方向A3-A3与所述转接端子1实现270°插配。此时,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的所述第一棱部218和所述第二导向部1327导向。从前文中的描述中可知,所述第一导向部1326和所述第二导向部1327的设置使得所述转接端子1可以与对应的导电端子(如第一导电端子2)实现多角度(90°、180°或270°)插接。这一优点在车辆等需要传输大电流且插座和插头常需直角装配的场合尤其重要。
参见图8,所述第一抵接壁211包括第三定位凸起2111,所述第三定位凸起2111自所述第一抵接壁211向远离所述第二抵接壁212的方向凸起。所述第三定位凸起2111使得所述第一接插部21易于抵接或卡接定位于所述连接器。
在使用时,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和所述转接端子1装配至所述连接器。
参见图2、图9和图10,所述第二导电端子3包括第二接插部31和与所述第二接插部31连接的第二连接部32。
所述第二接插部31包括第三抵接壁311、与所述第三抵接壁311相对的第四抵接壁312、连接所述第三抵接壁311的一端和所述第四抵接壁312的一端的第五连接壁313以及连接所述第三抵接壁31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四抵接壁312的另一端的第六连接壁314。
所述第二接插部31具有第二对接端面310和第二对接空间315。所述第二对接空间315沿其延伸方向(图中为所述第二方向A2-A2)贯穿所述第二对接端面310。所述第三抵接壁311、所述第四抵接壁312、第五连接壁313以及所述第六连接壁314围绕所述第二对接空间315。
所述第二接插部31还具有第三避让槽316和第四避让槽317。所述第三避让槽316沿垂直所述第五连接壁313的方向贯穿所述第五连接壁313,且,所述第三避让槽316沿所述第二方向A2-A2延伸并贯穿所述第二对接端面310。所述第四避让槽317沿垂直所述第六连接壁314的方向贯穿所述第六连接壁314,且,所述第四避让槽317沿所述第二方向A2-A2延伸并贯穿所述第二对接端面310。
参见图2和图10,在图示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导电端子3沿所述第二方向A2-A2与所述转接端子1插接。插接后,所述第三抵接壁311和所述第四抵接壁312压扣于所述第一弹片部112的外侧以与所述转接端子1实现电连接。
参见图2和图10,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接插部31还包括第五棱边3181、第六棱边3182、第七棱边3183以及第八棱边3184。
所述第五棱边3181自所述第三抵接壁311的一侧向所述第四抵接壁312的一侧延伸;相应的,所述第六棱边3182自所述第四抵接壁312的所述一侧向所述第三抵接壁311的所述一侧延伸。所述第七棱边3183自所述第三抵接壁311的另一侧向所述第四抵接壁312的另一侧延伸;相应的,所述第八棱边3184自所述第四抵接壁312的所述另一侧向所述第三抵接壁311的所述另一侧延伸。
所述第五棱边3181、所述第六棱边3182、所述第七棱边3183以及所述第八棱边3184构成所述第二接插部31的第二棱部318。
当所述第二接插部31沿垂直所述第二对接端面310(也即图中第二方向A2-A2)的方向与所述转接端子1实现对接时,所述第二棱部318能够提供导向。此外,所述第二棱部318也可以对位于所述第二对接空间315空间内的转接端子1形成位置约束。
参见图9,所述第三抵接壁311包括第四定位凸起3111,所述第四定位凸起3111自所述第三抵接壁311向远离所述第四抵接壁312的方向凸起。
所述第四定位凸起3111使得所述第二接插部31易于抵接或卡接定位于所述对接连接器。
由前文中的描述可知,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3的结构都比较简单、易于制造。所述转接端子1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以及所述第二导电端子3插接,连接方式比较简单。此外,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与所述转接端子1可实现多角度(90°、180°及270°)插接,这使得相应的所述连接器和所述对接连接器容易实现不同角度的连接。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对本发明的理解应该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为基础,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转接端子(1),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部(12);
第一对接部(11),所述第一对接部(11)与所述固定部(12)连接,所述第一对接部(11)被配置为与一连接器的导电端子插配,所述第一对接部(11)包括第一基部(111)和至少部分凸出所述第一基部(111)的第一弹片部(112);以及
第二对接部(13),所述第二对接部(13)与所述固定部(12)连接,所述第二对接部(13)被配置为与一对接连接器的导电端子插配,所述第二对接部(13)包括第二基部(131)和至少部分凸出所述第二基部(131)的第二弹片部(1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端子(1),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弹片部(132)包括抵接部(1325)、第一导向部(1326)以及第二导向部(1327);
所述第一导向部(1326)和所述第二导向部(1327)沿不同对接方向自所述抵接部(1325)向所述第二基部(131)平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接端子(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部(131)包括第三基板(1311)和第四基板(1312);
所述第三基板(1311)沿第二方向(A2-A2)连接至所述固定部(12)的一端;
所述第四基板(1312)沿所述第二方向(A2-A2)连接至所述固定部(12)的所述一端,且,所述第三基板(1311)和所述第四基板(1312)沿第一方向(A1-A1)并排布置;
所述第二弹片部(132)包括第五弹片(1321)和第六弹片(1322);
所述抵接部(1325)包括第一抵接部(1321a1)和第二抵接部(1322a1);
所述第五弹片(1321)连接至所述第三基板(1311),所述第五弹片(1321)包括所述第一抵接部(1321a1),且,所述第一抵接部(1321a1)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且朝远离所述第四基板(1312)的方向凸伸出所述第三基板(1311);
所述第六弹片(1322)连接至所述第四基板(1312),所述第六弹片(1322)包括所述第二抵接部(1322a1),且,所述第二抵接部(1322a1)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且朝远离所述第三基板(1311)的方向凸伸出所述第四基板(1312);
所述第二方向(A2-A2)垂直所述第一方向(A1-A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接端子(1),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向部(1326)包括第一导向段(1321a2)和第二导向段(1322a2);
所述第二导向部(1327)包括第一导向片(1321a3)和第二导向片(1322a3);
所述第五弹片(1321)沿所述第二方向(A2-A2)延伸,所述第五弹片(1321)包括所述第一导向段(1321a2),且沿所述第二方向(A2-A2),所述第一导向段(1321a2)位于所述第一抵接部(1321a1)的一侧或两侧;
沿第三方向(A3-A3),所述第一导向片(1321a3)连接至所述第一抵接部(1321a1)的靠近所述第三基板(1311)的侧边;
所述第六弹片(1322)沿所述第二方向(A2-A2)延伸,所述第六弹片(1322)包括所述第二导向段(1322a2),且沿所述第二方向(A2-A2),所述第二导向段(1322a2)位于所述第二抵接部(1322a1)的一侧或两侧;
沿所述第三方向(A3-A3),所述第二导向片(1322a3)连接至所述第二抵接部(1322a1)的靠近所述第四基板(1312)的侧边;
所述第三方向(A3-A3)垂直所述第一方向(A1-A1)和所述第二方向(A2-A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接端子(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部(1321a1)和所述第一导向段(1321a2)沿第一弧形面(α)延伸;所述第二抵接部(1322a1)和所述第二导向段(1322a2)沿第二弧形面(β)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接端子(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片部(132)还包括第七弹片(1323)和第八弹片(1324);
所述第七弹片(1323)自所述第三基板(1311)沿所述第二方向(A2-A2)延伸,且,所述第七弹片(1323)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五弹片(1321)的延伸方向相反;沿所述第三方向(A3-A3),所述第七弹片(1323)和所述第五弹片(1321)至少部分重叠,且,所述第七弹片(1323)的凸出所述第三基板(1311)的部分沿所述第一弧形面(α)延伸;
所述第八弹片(1324)自所述第四基板(1312)沿所述第二方向(A2-A2)延伸,且,所述第八弹片(1324)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六弹片(1322)的延伸方向相反;沿所述第三方向(A3-A3),所述第八弹片(1324)和所述第六弹片(1322)至少部分重叠,且,所述第六弹片(1322)的凸出所述第四基板(1312)的部分沿所述第二弧形面(β)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接端子(1),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部(111)包括第一基板(1111)和第二基板(1112);
所述第一基板(1111)沿所述第二方向(A2-A2)连接至所述固定部(12)的另一端;
所述第二基板(1112)沿所述第二方向(A2-A2)连接至所述固定部(12)的所述另一端,且所述第一基板(1111)和所述第二基板(1112)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并排布置;
所述第一弹片部(112)包括第一弹片(1121)和第二弹片(1122);
所述第一弹片(1121)连接至所述第一基板(1111),所述第一弹片(1121)包括第一弹性接触部(1121a),所述第一弹性接触部(1121a)沿第三弧形面(γ)延伸,且,所述第一弹性接触部(1121a)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且朝远离所述第二基板(1112)的方向凸伸出所述第一基板(1111);
所述第二弹片(1122)连接至所述第二基板(1112),所述第二弹片(1122)包括第二弹性接触部(1122a),所述第二弹性接触部(1122a)沿第四弧形面(δ)延伸,且,所述第二弹性接触部(1122a)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且朝远离所述第一基板(1111)的方向凸伸出所述第二基板(111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接端子(1),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弹片部(112)还包括第三弹片(1123)和第四弹片(1124);
所述第三弹片(1123)自所述第一基板(1111)沿所述第二方向(A2-A2)延伸,且,所述第三弹片(1123)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一弹片(1121)的延伸方向相反;沿所述第三方向(A3-A3),所述第三弹片(1123)和所述第一弹片(1121)至少部分重叠,且,所述第三弹片(1123)的凸出所述第一基板(1111)的部分沿所述第三弧形面(γ)延伸;
所述第四弹片(1124)自所述第二基板(1112)沿所述第二方向(A2-A2)延伸,且,所述第四弹片(1124)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弹片(1122)的延伸方向相反;沿所述第三方向(A3-A3),所述第四弹片(1124)和所述第二弹片(1122)至少部分重叠,且,所述第二弹片(1122)的凸出所述第二基板(1112)的部分沿所述第四弧形面(δ)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接端子(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12)包括第一固定壁(121)、与所述第一固定壁(121)相对的第二固定壁(122)、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壁(121)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固定壁(122)的一端的第一连接壁(123)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壁(12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固定壁(122)的另一端的第二连接壁(124);
沿所述第二方向(A2-A2),所述第一固定壁(12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基板(1111),所述第一固定壁(12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基板(1311);所述第二固定壁(12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基板(1112),所述第二固定壁(12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基板(1312);
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所述第一固定壁(121)和所述第二固定壁(122)至少部分相隔一定距离。
10.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导电端子(2)和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插配的转接端子(1);
所述转接端子(1)为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转接端子(1)。
11.一种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器和对接连接器;
所述对接连接器包括第二导电端子(3),所述第二导电端子(3)与所述连接器的转接端子(1)相插配。
CN202311056884.8A 2023-08-21 2023-08-21 转接端子、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Pending CN11691451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56884.8A CN116914518A (zh) 2023-08-21 2023-08-21 转接端子、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US18/367,378 US20250070495A1 (en) 2023-08-21 2023-09-12 Adapter terminal,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simplified structur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56884.8A CN116914518A (zh) 2023-08-21 2023-08-21 转接端子、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14518A true CN116914518A (zh) 2023-10-20

Family

ID=883668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56884.8A Pending CN116914518A (zh) 2023-08-21 2023-08-21 转接端子、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250070495A1 (zh)
CN (1) CN116914518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50070495A1 (en) 2025-0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54284B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108258484B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TWI458203B (zh) 用以與同軸纜線端接之電氣連接器
JP6325505B2 (ja) コネクタ
TW201740627A (zh) 電連接器及安裝有該電連接器的電子設備
TW200824192A (en) Electric connector
TW201014066A (en)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housing
TW202236313A (zh) 電流傳輸組件與電流傳輸系統
JPH04127985U (ja) コネクタ
US20090246996A1 (en) Right-angle connector
TWI831388B (zh) 電連接器、製造方法以及連接器組件
TWI449273B (zh) 電連接器及其組裝方法
CN116914518A (zh) 转接端子、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JP6154430B2 (ja) 雌端子金具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コネクタ
US20150364860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improved shell
WO2015089906A1 (zh) Usb电连接器的旋动装置
TWI701873B (zh) 電連接器及其組合
CN215377861U (zh) 具有防反插结构的连接器
CN220628430U (zh) 转接端子、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211428496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10806217U (zh) 电连接器
TW201438355A (zh) Usb規格基準插座連接器
CN202058948U (zh) 具有侧扣保护结构的连接器
CN211428495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03674520U (zh) Usb电连接器的改进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