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02087A - 一种车身中后地板结构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身中后地板结构及汽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902087A CN116902087A CN202310758918.1A CN202310758918A CN116902087A CN 116902087 A CN116902087 A CN 116902087A CN 202310758918 A CN202310758918 A CN 202310758918A CN 116902087 A CN116902087 A CN 11690208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ongitudinal beam
- side longitudinal
- section
- wheel cover
- flo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4512 die cas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9
- 239000006096 absorb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AZDRQVAHHNSJOQ-UHFFFAOYSA-N alumane Chemical group [AlH3] AZDRQVAHHNSJOQ-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VRAIHTAYLFXSJJ-UHFFFAOYSA-N alumane Chemical compound [AlH3].[AlH3] VRAIHTAYLFXSJ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85 weight reduc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0—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 B62D25/2009—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in connection with other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身中后地板结构及汽车,包括一体压铸成型的左侧纵梁、右侧纵梁、左后轮罩、右后轮罩、前下横梁、后下横梁和中地板;所述中地板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左侧纵梁和右侧纵梁,左后轮罩和右后轮罩分别对应连接于左侧纵梁和右侧纵梁与中地板左侧和右侧的连接线处,中地板前后端分别连接有前下横梁和后下横梁,且前下横梁两端和后下横梁两端分别连接于左侧纵梁和右侧纵梁之间;本发明采用一体压铸全铝结构,全部中后地板采用一个零件实现,极大的减少了零件数量和连接数量,降低了产品的材料成本和制造成本;同时,通过合理的结构设定,满足了整车后碰性能以及后悬架安装的强度和刚度要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身中后地板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对于新能源乘用车来说,车身轻量化技术是提升整车续航水平的重要手段;而零件的集成化、少件化又是降低工艺成本、提升制造效率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钢制车身轻量化主要以大量采用高强度钢板和热成型钢为主要技术手段,其轻量化效果提升幅度有限;对于全铝车身或钢铝混合的车身结构,虽然通过铝制零件的应用提升了降重效果,但较多的钢铝连接、铝铝连接工艺提升了制造工艺难度和成本,且较多的铝制车身零件也提升了整车材料成本。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车身中后地板结构及汽车,采用一体压铸全铝结构,全部中后地板采用一个零件实现,极大的减少了零件数量和连接数量,降低了产品的材料成本和制造成本;同时,通过合理的结构设定,满足了整车后碰性能以及后悬架安装的强度和刚度要求。
本发明提出一种车身中后地板结构,包括一体压铸成型的左侧纵梁、右侧纵梁、左后轮罩、右后轮罩、前下横梁、后下横梁和中地板;
所述中地板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左侧纵梁和右侧纵梁,左后轮罩和右后轮罩分别对应连接于左侧纵梁和右侧纵梁与中地板左侧和右侧的连接线处,中地板前后端分别连接有前下横梁和后下横梁,且前下横梁两端和后下横梁两端分别连接于左侧纵梁和右侧纵梁之间;
所述中地板整体为前低后高结构,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中间地板区域的下方可以有较大空间布置驱动电机和悬架系统,同时中地板前方车内区域可以布置二排座椅和二排副板,中地板还包括座椅左侧固定支座、座椅右侧固定支座以及中地板后上横梁,座椅左侧固定支座和座椅右侧固定支座分别固定连接于中地板前方较低的平面区域,且座椅左侧固定支座和座椅右侧固定支座位于所述前下横梁的上方,座椅左侧固定支座和座椅右侧固定支座用于固定二排座椅,该结构设置将座椅固定结构布置在前下横梁上方,可以有效保证座椅固定点的强度和刚度,中地板后上横梁连接于中地板后端上部,可以有效提升左后轮罩和右后轮罩之间中地板后部的横向刚度。
所述左侧纵梁包括左侧纵梁前段、左侧纵梁中段以及左侧纵梁后段,左侧纵梁前段和左侧纵梁中段的横截面呈向外开口的C字型结构凹槽,左侧纵梁前段和左侧纵梁中段的外开口的C字型结构凹槽内分别凸设有水平方向网格状加强筋,水平方向网格状加强筋的设定可以有效提升左侧纵梁前段和中段的刚度和强度,同时也可以保证一体压铸零件在出模时的局部刚性,避免产生压铸工艺缺陷,左侧纵梁前段的水平方向网格状加强筋上设置有水平向开口的钢丝螺套,该水平向开口的钢丝螺套可通过螺栓将左侧纵梁前段的水平方向网格状加强筋贴合于前地板区域的左门槛侧立面上并螺合固定,左侧纵梁前段的凹槽结构的上槽壁向外延伸有水平凸壁,该水平凸壁下表面可与前地板区域的左门槛上平面贴合连接,所述左侧纵梁后段横截面呈H字型结构,该H字型结构的上方腔体和下方腔体内分别均布设有垂向加强筋,该结构不仅可以提升左侧纵梁末端的刚度和强度,同时均布的竖向加强筋还起到碰撞诱导功能,在后部碰撞的工况中,能够有效诱导变形,充分吸收碰撞能量和传递碰撞力;所述右侧纵梁包括右侧纵梁前段、右侧纵梁中段以及右侧纵梁后段,右侧纵梁前段、右侧纵梁中段以及右侧纵梁后段的结构分别与左侧纵梁前段、左侧纵梁中段以及左侧纵梁后段的结构对称。
所述前下横梁为倒U字型结构凹槽,前下横梁的左端连接于左侧纵梁前段和左侧纵梁中段的交汇处,且前下横梁的右端连接于右侧纵梁前段和右侧纵梁中段的交汇处;前下横梁的倒U字型结构凹槽的内部向下突设有加强筋,倒U字型结构凹槽内还突设有顶端带内螺纹的突柱,顶端带内螺纹的突柱用于固定整车动力电池的后部固定点;所述后下横梁为倒U字型结构凹槽,后下横梁的左端连接于左侧纵梁后段和左侧纵梁中段的交汇处,且后下横梁的右端连接于右侧纵梁后段和右侧纵梁中段的交汇处;后下横梁的倒U字型结构凹槽的内部向下突设有片状加强筋。
所述前下横梁的倒U字型结构凹槽下端前外侧壁设有水平翻边,该水平翻边可与前地板区域的环形框架梁的后方边贴合连接。
所述左侧纵梁还包括左前副车架固定支座和左后副车架固定支座;左前副车架固定支座整体呈圆柱形状,位于左侧纵梁前段、左侧纵梁中段以及前下横梁的左端三者交汇点处,左前副车架固定支座用于固定后副车架的左前固定点;左后副车架固定支座整体呈圆柱形状,位于左侧纵梁后段、左侧纵梁中段以及后下横梁的左端三者交汇点的下端面处,可以极大地提升副车架固定点的刚度和强度,保证了悬架受力可以多路径传递到车身,保证了作用力的有效分解;所述右侧纵梁还包括右前副车架固定支座和右后副车架固定支座,右前副车架固定支座和右后副车架固定支座的结构分别与左前副车架固定支座和左后副车架固定支座的结构对称。
所述左后轮罩前端设置于左侧纵梁前段和左侧纵梁中段的交汇处上端,左后轮罩后端设置于左侧纵梁中段和左侧纵梁后段的交汇处上端,通过此种设置,可以最大限度的增加后轮罩的跨度,并降低后轮罩最高点的拔模角度,有利于铸件的成型;左后轮罩还包括左后减振器安装支座,该左后减振器安装支座位于左后轮罩的顶端,其设有双环嵌套结构的加强筋,双环之间设有后减震器固定过孔,其内环中部设有圆孔,外环周向设有向四周发散的放射状加强筋,用于提升后减振器的固定刚度和强度;所述右后轮罩前端设置于右侧纵梁前段和右侧纵梁中段的交汇处上端,右后轮罩后端设置于右侧纵梁中段和右侧纵梁后段的交汇处上端,右后轮罩还包括右后减振器安装支座,该右后减振器安装支座的结构与左后减振器安装支座的结构相同;所述左后轮罩的外侧立面上,突设有朝向车外方向的左后轮罩加强筋,该左后轮罩加强筋不仅提升了后轮罩的刚度,同时也确定了后轮罩区域的出模方向;通过左侧纵梁前段、左侧纵梁中段的截面形状和加强筋方向的设定,以及左侧纵梁后段和左后轮罩加强筋方向的设定,确保了一体压铸中后地板的出模形式,即在左右侧纵梁前段、中段以及后轮罩区域,零件采用Y向出模,模具滑块移动方向为水平方向;在中地板和左右侧纵梁末端区域,零件采用Z向出模,模具滑块移动方向为竖直方向,所述右后轮罩的外侧立面上,突设有朝向车外方向的右后轮罩加强筋。
所述左后减振器安装支座的中心点与左侧纵梁前段最前端的水平距离大于左后减振器安装支座的中心点与左侧纵梁后段最末端的水平距离,通过此设定,可以将一体压铸中后地板的浇注系统设定在左侧纵梁前段和右侧纵梁前段之间,由于左后减振器安装支座与浇注系统的距离较近,可以保证铝液在压铸过程中顺利流到最高点,保证了左后减振器安装支座的材料力学性能,从而保证了后悬架固定位置的强度和刚度;所述右后减振器安装支座的中心点与右侧纵梁前段最前端的水平距离大于右后减振器安装支座的中心点与右侧纵梁后段最末端的水平距离,由于零件浇注系统设定在中后地板的前端区域,使得上述压铸系统和模具结构最合理也最有效,能够极大的保证了一体压铸中后地板零件在出模后,其各个区域的材料特性达到最优。
所述中地板的中间位置,凸设有凸起梁,该凸起梁两端位于左后轮罩侧壁和右后轮罩侧壁之间,可以有效提升中地板的横向刚度,以及减振器安装支座的横向刚度;所述中地板与左后轮罩、右后轮罩连接位置分别设有直角结构加强筋,用于提升拐角位置的零件刚度,避免压铸后变形。
所述车身中后地板结构采用一体压铸全铝结构,其材料为免热处理铝合金,由于中后地板结构的整体尺寸较大,通过采用免热处理铝合金,减少了压铸后热处理的工艺,避免了零件由于热处理产生变形而无法整型的缺陷。
一种汽车,包括车身前地板和车身中后地板结构,所述车身前地板包括左门槛、右门槛、环形框架梁、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
左门槛和右门槛之间夹设焊接固定有环形框架梁,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两侧端分别与左门槛和右门槛焊接固定,且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两端下表面与对应的环形框架梁上表面焊接固定;
左侧纵梁前段的水平凸壁下表面与对应位置的左门槛上端面贴合并螺合连接,左侧纵梁前段的水平方向网格状加强筋与对应位置的左门槛侧立面限位触接,左门槛侧立面通过螺栓与左侧纵梁前段的水平向开口的钢丝螺套螺合固定,左侧纵梁前段的外开口的C字型结构凹槽下端面与对应位置的环形框架梁贴合并采用自冲铆固定;右侧纵梁前段的水平凸壁下表面与对应位置的右门槛上端面贴合并螺合连接;右侧纵梁前段的水平方向网格状加强筋与对应位置的右门槛侧立面限位触接,右门槛侧立面通过螺栓与右侧纵梁前段的水平向开口的钢丝螺套螺合固定;右侧纵梁前段的外开口的C字型结构凹槽下端面与对应位置的环形框架梁贴合并采用自冲铆固定,一体压铸成型的中后地板的前端区域,通过三个方向分别与前地板连接,有效保证了车身前后区域的连接强度和刚度。
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一体压铸全铝结构,全部中后地板采用一个零件实现,极大的减少了零件数量和连接数量,降低了产品的材料成本和制造成本;同时,通过合理的结构设定,满足了整车后碰性能以及后悬架安装的强度和刚度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局部结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车身中后地板结构;11、左侧纵梁;111、左侧纵梁前段;1111、水平凸壁;112、左侧纵梁中段;113、左侧纵梁后段;1131、垂向加强筋;114、水平方向网格状加强筋;115、钢丝螺套;116、左前副车架固定支座;117、左后副车架固定支座;12、右侧纵梁;121、右侧纵梁前段;122、右侧纵梁中段;123、右侧纵梁后段;124、右前副车架固定支座;125、右后副车架固定支座;13、左后轮罩;131、左后减振器安装支座;132、双环嵌套结构的加强筋;133、后减震器固定过孔;134、圆孔;135、放射状加强筋;136、左后轮罩加强筋;14、右后轮罩;141、右后减振器安装支座;142、右后轮罩加强筋;15、前下横梁;151、加强筋;152、顶端带内螺纹的突柱;153、水平翻边;16、后下横梁;161、片状加强筋;17、中地板;171、座椅左侧固定支座;172、座椅右侧固定支座;173、中地板后上横梁;174、凸起梁;175、直角结构加强筋;
2、车身前地板;21、左门槛;22、右门槛;23、环形框架梁;24、第一横梁;25、第二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3所示,一种车身中后地板结构1,包括一体压铸成型的左侧纵梁11、右侧纵梁12、左后轮罩13、右后轮罩14、前下横梁15、后下横梁16和中地板17;
所述中地板17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左侧纵梁11和右侧纵梁12,左后轮罩13和右后轮罩14分别对应连接于左侧纵梁11和右侧纵梁12与中地板17左侧和右侧的连接线处,中地板17前后端分别连接有前下横梁15和后下横梁16,且前下横梁15两端和后下横梁16两端分别连接于左侧纵梁11和右侧纵梁12之间;
所述中地板17整体为前低后高结构,中地板17还包括座椅左侧固定支座171、座椅右侧固定支座172以及中地板后上横梁173,座椅左侧固定支座171和座椅右侧固定支座172分别固定连接于中地板17前方较低的平面区域,且座椅左侧固定支座171和座椅右侧固定支座172位于所述前下横梁15的上方,中地板后上横梁173连接于中地板17后端上部。
所述左侧纵梁11包括左侧纵梁前段111、左侧纵梁中段112以及左侧纵梁后段113,左侧纵梁前段111和左侧纵梁中段112的横截面呈向外开口的C字型结构凹槽,左侧纵梁前段111和左侧纵梁中段112的外开口的C字型结构凹槽内分别凸设有水平方向网格状加强筋114,左侧纵梁前段111的水平方向网格状加强筋114上设置有水平向开口的钢丝螺套115,左侧纵梁前段111的C字型结构凹槽的上槽壁向外延伸有水平凸壁1111,所述左侧纵梁后段113横截面呈H字型结构,该H字型结构的上方腔体和下方腔体内分别均布设有垂向加强筋1131;所述右侧纵梁12包括右侧纵梁前段121、右侧纵梁中段122以及右侧纵梁后段123,右侧纵梁前段121、右侧纵梁中段122以及右侧纵梁后段123的结构分别与左侧纵梁前段111、左侧纵梁中段112以及左侧纵梁后段113的结构对称。
所述前下横梁15为倒U字型结构凹槽,前下横梁15的左端连接于左侧纵梁前段111和左侧纵梁中段112的交汇处,且前下横梁15的右端连接于右侧纵梁前段121和右侧纵梁中段122的交汇处;前下横梁15的倒U字型结构凹槽的内部向下突设有加强筋151,倒U字型结构凹槽内还突设有顶端带内螺纹的突柱152;所述后下横梁16为倒U字型结构凹槽,后下横梁16的左端连接于左侧纵梁后段113和左侧纵梁中段112的交汇处,且后下横梁16的右端连接于右侧纵梁后段123和右侧纵梁中段122的交汇处;后下横梁16的倒U字型结构凹槽的内部向下突设有片状加强筋161。
所述前下横梁15的倒U字型结构凹槽下端前外侧壁设有水平翻边153。
所述左侧纵梁11还包括左前副车架固定支座116和左后副车架固定支座117;左前副车架固定支座116整体呈圆柱形状,位于左侧纵梁前段111、左侧纵梁中段112以及前下横梁15的左端三者交汇点处;左后副车架固定支座117整体呈圆柱形状,位于左侧纵梁后段113、左侧纵梁中段112以及后下横梁16的左端三者交汇点的下端面处;所述右侧纵梁12还包括右前副车架固定支座124和右后副车架固定支座125,右前副车架固定支座124和右后副车架固定支座125的结构分别与左前副车架固定支座116和左后副车架固定支座117的结构对称。
所述左后轮罩13前端设置于左侧纵梁前段111和左侧纵梁中段112的交汇处上端,左后轮罩13后端设置于左侧纵梁中段112和左侧纵梁后段113的交汇处上端;左后轮罩13还包括左后减振器安装支座131,该左后减振器安装支座131位于左后轮罩13的顶端,其设有双环嵌套结构的加强筋132,双环之间设有后减震器固定过孔133,其内环中部设有圆孔134,外环周向设有向四周发散的放射状加强筋135;所述右后轮罩14前端设置于右侧纵梁前段121和右侧纵梁中段122的交汇处上端,右后轮罩14后端设置于右侧纵梁中段122和右侧纵梁后段123的交汇处上端,右后轮罩14还包括右后减振器安装支座141,该右后减振器安装支座141的结构与左后减振器安装支座131的结构相同;所述左后轮罩13的外侧立面上,突设有朝向车外方向的左后轮罩加强筋136,所述右后轮罩14的外侧立面上,突设有朝向车外方向的右后轮罩加强筋142。
所述左后减振器安装支座131的中心点与左侧纵梁前段111最前端的水平距离大于左后减振器安装支座131的中心点与左侧纵梁后段123最末端的水平距离;所述右后减振器安装支座141的中心点与右侧纵梁前段121最前端的水平距离大于右后减振器安装支座141的中心点与右侧纵梁后段123最末端的水平距离。
所述中地板17的中间位置,凸设有凸起梁174,该凸起梁174两端位于左后轮罩13侧立面和右后轮罩14侧立面之间;所述中地板17与左后轮罩13、右后轮罩14连接位置分别设有直角结构加强筋175。
所述车身中后地板结构1采用一体压铸全铝结构,其材料为免热处理铝合金。
实施例2
参见图1-图3所示,一种汽车,包括车身前地板2和车身中后地板结构1,所述车身前地板2包括左门槛21、右门槛22、环形框架梁23、第一横梁24和第二横梁25;
左门槛21和右门槛22之间夹设焊接固定有环形框架梁23,第一横梁24和第二横梁25的两侧端分别与左门槛21和右门槛22焊接固定,且第一横梁24和第二横梁25的两端下表面与对应的环形框架梁23上表面焊接固定;
左侧纵梁前段111的水平凸壁1111下表面与对应位置的左门槛21上端面贴合并螺合连接,左侧纵梁前段111的水平方向网格状加强筋114与对应位置的左门槛21侧立面限位触接,左门槛21侧立面通过螺栓与左侧纵梁前段111的水平向开口的钢丝螺套115螺合固定,左侧纵梁前段111的外开口的C字型结构凹槽下端面与对应位置的环形框架梁23贴合并采用自冲铆固定;右侧纵梁前段121的水平凸壁下表面与对应位置的右门槛22上端面贴合并螺合连接;右侧纵梁前段121的水平方向网格状加强筋与对应位置的右门槛22侧立面限位触接,右门槛22侧立面通过螺栓与右侧纵梁前段121的水平向开口的钢丝螺套螺合固定;右侧纵梁前段121的外开口的C字型结构凹槽下端面与对应位置的环形框架梁23贴合并采用自冲铆固定。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发明,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发明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身中后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压铸成型的左侧纵梁(11)、右侧纵梁(12)、左后轮罩(13)、右后轮罩(14)、前下横梁(15)、后下横梁(16)和中地板(17);
所述中地板(17)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左侧纵梁(11)和右侧纵梁(12),左后轮罩(13)和右后轮罩(14)分别对应连接于左侧纵梁(11)和右侧纵梁(12)与中地板(17)左侧和右侧的连接线处,中地板(17)前后端分别连接有前下横梁(15)和后下横梁(16),且前下横梁(15)两端和后下横梁(16)两端分别连接于左侧纵梁(11)和右侧纵梁(12)之间;
所述中地板(17)整体为前低后高结构,中地板(17)还包括座椅左侧固定支座(171)、座椅右侧固定支座(172)以及中地板后上横梁(173),座椅左侧固定支座(171)和座椅右侧固定支座(172)分别固定连接于中地板(17)前方较低的平面区域,且座椅左侧固定支座(171)和座椅右侧固定支座(172)位于所述前下横梁(15)的上方,中地板后上横梁(173)连接于中地板(17)后端上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身中后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纵梁(11)包括左侧纵梁前段(111)、左侧纵梁中段(112)以及左侧纵梁后段(113),左侧纵梁前段(111)和左侧纵梁中段(112)的横截面呈向外开口的C字型结构凹槽,左侧纵梁前段(111)和左侧纵梁中段(112)的外开口的C字型结构凹槽内分别凸设有水平方向网格状加强筋(114),左侧纵梁前段(111)的水平方向网格状加强筋(114)上设置有水平向开口的钢丝螺套(115),左侧纵梁前段(111)的C字型结构凹槽的上槽壁向外延伸有水平凸壁(1111),所述左侧纵梁后段(113)横截面呈H字型结构,该H字型结构的上方腔体和下方腔体内分别均布设有垂向加强筋(1131);所述右侧纵梁(12)包括右侧纵梁前段(121)、右侧纵梁中段(122)以及右侧纵梁后段(123),右侧纵梁前段(121)、右侧纵梁中段(122)以及右侧纵梁后段(123)的结构分别与左侧纵梁前段(111)、左侧纵梁中段(112)以及左侧纵梁后段(113)的结构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身中后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下横梁(15)为倒U字型结构凹槽,前下横梁(15)的左端连接于左侧纵梁前段(111)和左侧纵梁中段(112)的交汇处,且前下横梁(15)的右端连接于右侧纵梁前段(121)和右侧纵梁中段(122)的交汇处;前下横梁(15)的倒U字型结构凹槽的内部向下突设有加强筋(151),倒U字型结构凹槽内还突设有顶端带内螺纹的突柱(152);所述后下横梁(16)为倒U字型结构凹槽,后下横梁(16)的左端连接于左侧纵梁后段(113)和左侧纵梁中段(112)的交汇处,且后下横梁(16)的右端连接于右侧纵梁后段(123)和右侧纵梁中段(122)的交汇处;后下横梁(16)的倒U字型结构凹槽的内部向下突设有片状加强筋(16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身中后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下横梁(15)的倒U字型结构凹槽下端前外侧壁设有水平翻边(15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身中后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纵梁(11)还包括左前副车架固定支座(116)和左后副车架固定支座(117);左前副车架固定支座(116)整体呈圆柱形状,位于左侧纵梁前段(111)、左侧纵梁中段(112)以及前下横梁(15)的左端三者交汇点处;左后副车架固定支座(117)整体呈圆柱形状,位于左侧纵梁后段(113)、左侧纵梁中段(112)以及后下横梁(16)的左端三者交汇点的下端面处;所述右侧纵梁(12)还包括右前副车架固定支座(124)和右后副车架固定支座(125),右前副车架固定支座(124)和右后副车架固定支座(125)的结构分别与左前副车架固定支座(116)和左后副车架固定支座(117)的结构对称。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身中后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后轮罩(13)前端设置于左侧纵梁前段(111)和左侧纵梁中段(112)的交汇处上端,左后轮罩(13)后端设置于左侧纵梁中段(112)和左侧纵梁后段(113)的交汇处上端;左后轮罩(13)还包括左后减振器安装支座(131),该左后减振器安装支座(131)位于左后轮罩(13)的顶端,其设有双环嵌套结构的加强筋(132),双环之间设有后减震器固定过孔(133),其内环中部设有圆孔(134),外环周向设有向四周发散的放射状加强筋(135);所述右后轮罩(14)前端设置于右侧纵梁前段(121)和右侧纵梁中段(122)的交汇处上端,右后轮罩(14)后端设置于右侧纵梁中段(122)和右侧纵梁后段(123)的交汇处上端,右后轮罩(14)还包括右后减振器安装支座(141),该右后减振器安装支座(141)的结构与左后减振器安装支座(131)的结构相同;所述左后轮罩(13)的外侧立面上,突设有朝向车外方向的左后轮罩加强筋(136),所述右后轮罩(14)的外侧立面上,突设有朝向车外方向的右后轮罩加强筋(14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车身中后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后减振器安装支座(131)的中心点与左侧纵梁前段(111)最前端的水平距离大于左后减振器安装支座(131)的中心点与左侧纵梁后段(123)最末端的水平距离;所述右后减振器安装支座(141)的中心点与右侧纵梁前段(121)最前端的水平距离大于右后减振器安装支座(141)的中心点与右侧纵梁后段(123)最末端的水平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身中后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地板(17)的中间位置,凸设有凸起梁(174),该凸起梁(174)两端位于左后轮罩(13)侧立面和右后轮罩(14)侧立面之间;所述中地板(17)与左后轮罩(13)、右后轮罩(14)连接位置分别设有直角结构加强筋(17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身中后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车身中后地板结构采用一体压铸全铝结构,其材料为免热处理铝合金。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前地板(2)和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中后地板结构,所述车身前地板(2)包括左门槛(21)、右门槛(22)、环形框架梁(23)、第一横梁(24)和第二横梁(25);
左门槛(21)和右门槛(22)之间夹设焊接固定有环形框架梁(23),第一横梁(24)和第二横梁(25)的两侧端分别与左门槛(21)和右门槛(22)焊接固定,且第一横梁(24)和第二横梁(25)的两端下表面与对应的环形框架梁(23)上表面焊接固定;
左侧纵梁前段(111)的水平凸壁(1111)下表面与对应位置的左门槛(21)上端面贴合并螺合连接,左侧纵梁前段(111)的水平方向网格状加强筋(114)与对应位置的左门槛(21)侧立面限位触接,左门槛(21)侧立面通过螺栓与左侧纵梁前段(111)的水平向开口的钢丝螺套(115)螺合固定,左侧纵梁前段(111)的外开口的C字型结构凹槽下端面与对应位置的环形框架梁(23)贴合并采用自冲铆固定;右侧纵梁前段(121)的水平凸壁下表面与对应位置的右门槛(22)上端面贴合并螺合连接;右侧纵梁前段(121)的水平方向网格状加强筋与对应位置的右门槛(22)侧立面限位触接,右门槛(22)侧立面通过螺栓与右侧纵梁前段(121)的水平向开口的钢丝螺套螺合固定;右侧纵梁前段(121)的外开口的C字型结构凹槽下端面与对应位置的环形框架梁(23)贴合并采用自冲铆固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758918.1A CN116902087A (zh) | 2023-06-26 | 2023-06-26 | 一种车身中后地板结构及汽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758918.1A CN116902087A (zh) | 2023-06-26 | 2023-06-26 | 一种车身中后地板结构及汽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902087A true CN116902087A (zh) | 2023-10-20 |
Family
ID=883592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758918.1A Pending CN116902087A (zh) | 2023-06-26 | 2023-06-26 | 一种车身中后地板结构及汽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902087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217255A1 (zh) * | 2023-04-18 | 2024-10-24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 |
-
2023
- 2023-06-26 CN CN202310758918.1A patent/CN116902087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217255A1 (zh) * | 2023-04-18 | 2024-10-24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203284B (zh) | 一种空心铸铝与铝型材焊接的副车架 | |
CN214930131U (zh) | 一种下车身框架结构 | |
WO2022156506A1 (zh) | 一种挤压型材和铸造组合型电动车前副车架 | |
CN215883811U (zh) | 汽车后地板骨架结构及汽车 | |
CN212860992U (zh) | 一种汽车及其前减震塔座连接结构 | |
WO2023016113A1 (zh) | 下车身中部结构及汽车 | |
CN116902087A (zh) | 一种车身中后地板结构及汽车 | |
CN112339861A (zh) | 车身后部传力结构及汽车 | |
CN115158489B (zh) | 一种汽车车体a立柱区域钢铝合金结构 | |
CN220948218U (zh) | 车身后地板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2267629U (zh) | 一种钢铝副车架 | |
CN110901765B (zh) | 一种钢铝副车架 | |
CN217294664U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碰撞吸能铝合金副车架 | |
CN110562324B (zh) | 一种中央主体轻质化前副车架 | |
CN217864347U (zh) | 副车架和车辆 | |
CN215904271U (zh) | 车身前部结构、汽车 | |
CN111216794A (zh) | 一种新型铝制全框式前副车架 | |
WO2023077350A1 (zh) | 一种纵梁总成及汽车底盘 | |
CN214451307U (zh) | 一种挤压型材和铸造组合型电动车前副车架 | |
CN211943496U (zh) | 一种新型铝制全框式前副车架 | |
CN211617864U (zh) | 一种中央主体轻质化前副车架 | |
CN212149011U (zh) | 一种乘用车用螺接前副车架 | |
CN214776333U (zh) | 一种新型纯电动tuk-tuk车 | |
CN212172358U (zh) | 一种汽车前纵梁总成结构 | |
CN201534567U (zh) | 一种汽车车身框型前部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