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6875502A - 一种复合微生物制剂及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微生物制剂及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75502A
CN116875502A CN202310856237.9A CN202310856237A CN116875502A CN 116875502 A CN116875502 A CN 116875502A CN 202310856237 A CN202310856237 A CN 202310856237A CN 116875502 A CN116875502 A CN 1168755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composite microbial
preparation
microbial preparation
freez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5623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875502B (zh
Inventor
乌云达来
白高娃
塔娜
何宇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1085623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75502B/zh
Publication of CN1168755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755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8755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755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20Bacteria;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CDAIRY PRODUCTS, e.g. MILK, BUTTER OR CHEESE; MILK OR CHEESE SUBSTITUTES; MAKING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C9/00Milk preparations; Milk powder or milk powder preparations
    • A23C9/12Fermented milk preparations; Treatment using 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 A23C9/123Fermented milk preparations; Treatment using 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using only microorganisms of the genus lactobacteriaceae; Yoghurt
    • A23C9/1234Fermented milk preparations; Treatment using 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using only microorganisms of the genus lactobacteriaceae; Yoghurt characterised by using a Lactobacillus sp. other than Lactobacillus Bulgaricus, including Bificlobacterium sp.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R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C12C - C12Q, RELATING TO MICROORGANISMS
    • C12R2001/00Microorganisms ; Processes using microorganisms
    • C12R2001/01Bacteria or Actinomycetales ; using bacteria or Actinomycetal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Virology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微生态制剂,属于复合微生态制剂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复合微生态制剂包括:植物乳植杆菌2‑33、植物乳植杆菌43、植物乳植杆菌10按质量比1‑3:1:1复配。本发明中复合微生态制剂益生菌活菌数为5.32×109CFU/g,益生菌存活率最高。使用本发明复合微生态制剂制备的发酵乳上清液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本发明提供的复合微生态制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复合微生物制剂及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制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微生物制剂及应用。
背景技术
微生物制剂又叫做益生菌制剂或者活菌制剂。微生物制剂可有效刺激动物肠道发育,并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同时,作为一类有益的菌群,微生态制剂能够在肠道内迅速扩增而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发挥其在抑制肠道炎症、促进重要营养物质吸收等方面的作用。微生物制剂的品质包括微生物制剂中存活的菌群数目以及所能存储的时间长度。因此,在制备微生物制剂时,为获得高质量产品,需要对保护剂进行筛选以保障其对益生菌的保护功能。当前国内微生物制剂的研究水平仍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其所生产的产品质量也较为有限。
发酵乳制品是指通过特定细菌的发酵作用形成的一种酸性、凝聚状态的乳类产品,发酵乳不仅包含鲜乳体内的全部营养成分,同时还富含多种活性益生菌和相应有机酸等营养元素。随着经济收入水平的逐渐提升以及相关营养健康知识的普及,普罗大众对于乳制品及其多样化和功能化需求的呈现越发明显。研究发现发酵乳使用的某些特定乳酸菌产生的代谢产物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有抑制作用,从而对血压进行调控。
通常高血压的治疗手段大多数为使用药物对血压进行调控,但这会产生许多的副作用。因此,开发具有良好的贮藏性,可以在普通环境下更好的发挥作用,并且对改善高血压有作用的复合微生态制剂保健品,为高血压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更安全的改善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品质的复合微生物制剂,能够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维持血压健康水平。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复合微生物制剂,所述复合微生物制剂包括:植物乳植杆菌2-33、植物乳植杆菌43、植物乳植杆菌10按质量比1-3:1:1复配。
优选的,所述植物乳植杆菌2-33、植物乳植杆菌43、植物乳植杆菌10按质量比1:1:1复配。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所述复合微生物制剂的产品,所述产品添加冻干保护剂制备为复合微生物冻干粉制剂。
优选的,所述冻干保护剂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10.0-14.0%脱脂乳、5.0-7.0%谷氨酸钠和2.4-3.0%吐温-80。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维持血压健康水平的发酵乳,使用所述复合微生物制剂发酵而成。
优选的,所述发酵乳包括如下步骤制备获得:鲜乳与白砂糖混合后灭菌,灭菌后的液体中加入所述复合微生物制剂,混合均匀,于37-42℃恒温培养箱进行培养。
优选的,所述白砂糖与鲜乳的料液比为6-8:100g/mL。
优选的,所述复合微生物制剂与灭菌后液体的料液比为5-8:100g/mL。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复合微生物制剂、所述含有复合微生物制剂的产品以及所述发酵乳在制备维持血压健康水平产品中的应用。
优选的,所述维持血压健康水平产品能够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微生物制剂,益生菌活菌数量高,在强酸环境和胆盐环境下具有强耐受性,可以顺利通过胃肠道且具有较高活菌数,可以在体内发挥益生作用,并且具有良好的贮藏性。使用本发明复合微生物制剂制备的发酵乳酸度范围适宜,黏度范围适宜,质地光滑,质构和结构稳定。发酵乳上清液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为高血压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更安全的改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复合微生态制剂对pH 2.0耐受性试验结果;
图2: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胆盐耐受性试验结果;
图3:复合微生态制剂模拟人工胃液试验;
图4:马尿酸标准曲线图;
图5:马尿酸标准品HPLC谱图;
图6:发酵乳上清液HPLC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微生物制剂,所述复合微生物制剂包括:植物乳植杆菌2-33、植物乳植杆菌43、植物乳植杆菌10按质量比1-3:1:1复配,优选的按质量比1:1:1复配。
本发明将植物乳植杆菌2-33、植物乳植杆菌43和植物乳杆菌10进行复配,可以在体内发挥益生作用,能够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维持血压健康水平。
本发明中,所述植物乳植杆菌2-33为文献《潜在益生作用乳酸菌的筛选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何宇星等.现代食品科技,2021,37(11):50-57+67.)中公开的菌株;所述植物乳植杆菌43为文献《产γ-氨基丁酸乳酸菌的筛选鉴定及其紫外诱变研究》(田蕊等.食品工业科技,2018,39(17):128-132.)中公开的菌株;所述植物乳植杆菌10为文献《产γ-氨基丁酸植物乳杆菌发酵特性及其功能性酸奶应用研究》(高璐瑶.内蒙古农业大学,2017.)中公开的菌株。
本发明所述植物乳植杆菌2-33、植物乳植杆菌43和植物乳杆菌10均由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教研室提供。
本发明所述菌株进行复配前进行活化,将植物乳植杆菌2-33、植物乳植杆菌43和植物乳植杆菌10的菌种冻存管置于水浴锅中融化,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水浴温度为37℃;取融化后的菌液加入MRS液体培养基,优选所述菌液与培养基的体积比为2:100;将培养基置于36-38℃扩大培养,优选扩大培养至100mL;培养结束后放于4℃备用。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本发明将活化好的3种菌株离心,弃上清后收集菌泥,将菌泥按比例混合。
其中,所述离心转速为4000-8000r/min,优选离心转速为5500-6500r/min;离心10-15min,优选离心12-14min。
其中,所述MRS液体培养基为:蛋白胨10.0g、酵母粉5.0g、葡萄糖20.0g、无水乙酸钠5.0g、牛肉浸膏10.0g、柠檬酸二铵2.0g、磷酸氢二甲2.0g、吐温-80 1.0mL、硫酸镁0.58g、硫酸锰0.25g、蒸馏水1.0L,pH调至6.2-6.4。灭菌121℃,15min。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有所述复合微生物制剂的产品,所述产品添加冻干保护剂制备为复合微生物冻干粉制剂。
本发明中,所述冻干保护剂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10.0-14.0%脱脂乳、5.0-7.0%谷氨酸钠和2.4-3.0%吐温-80,优选为11.7%脱脂乳、5.60%谷氨酸钠和2.66%吐温-80。
本发明添加的冻干保护剂在冻干过程中对复合微生态制剂具有良好的的保护效果,获得的复合微生物冻干粉制剂益生菌存活率高,可在常温和低温(-20℃、-40℃、-80℃)条件下保存。使用时通过活化即可使用。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本发明植物乳植杆菌2-33、植物乳植杆菌43和植物乳杆菌10活化培养结束后,离心弃上清获得菌泥,所述菌泥按比例混合均匀,所述菌泥混匀后与冻干保护剂混匀,混合物使用液氮速冻后冷冻,在使用冻干机进行冻干。
其中,所述离心转速为4000-8000r/min,优选离心转速为5500-6500r/min;离心10-15min,优选离心12-14min。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混合物使用液氮速冻后于-80℃进行过冷冻,所述混合物冷冻6-12h;所述使用冻干机冻干24-36h。
本发明中,所述菌泥与冻干保护剂按照质量比1:3-1:4的比例混合,优选按质量比1:3的比例混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维持血压健康水平的发酵乳,使用所述复合微生物制剂发酵而成。
本发明中,所述发酵乳包括如下步骤制备获得:鲜乳与白砂糖混合后灭菌,灭菌后的液体中加入所述复合微生物制剂,混合均匀,于37-42℃恒温培养箱进行培养。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本发明将鲜乳与白砂糖混合后,于95℃水浴进行灭菌,所述水浴时间为10-12min;灭菌结束后冷却至37-42℃备用。
本发明中还可以将鲜乳与白砂糖混合后,于121℃高温高压灭菌15-20s。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本发明中灭菌后的液体与复合微生物制剂混合60-180s。
本发明中,所述白砂糖与鲜乳的料液比为6-8:100g/mL。
本发明中,所述复合微生物制剂与灭菌后液体的料液比为5-8:100g/mL,优选料液比为6-7:100g/mL。
本发明复合微生物制剂制备的发酵乳能够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维持血压健康水平。
本发明提供了所述复合微生物制剂、所述含有复合微生物制剂的产品以及所述发酵乳在制备维持血压健康水平产品中的应用;所述维持血压健康水平产品能够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复合微生物制剂:植物乳植杆菌2-33、植物乳植杆菌43、植物乳植杆菌10按质量比1:1:1进行复配。
将植物乳植杆菌2-33、植物乳植杆菌43和植物乳植杆菌10的菌种冻存管置于37℃水浴锅中融化,取融化后的20μL菌液加入10mLMRS液体培养基,将培养基置于37℃培养16h后扩大培养至100mL,培养结束后放于4℃备用。
将活化好的3种菌株分别于6000r/min离心10min,弃上清后收集菌泥,将菌泥按比例混合。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植物乳植杆菌2-33、植物乳植杆菌43、植物乳植杆菌10按质量比2:1:1进行复配。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植物乳植杆菌2-33、植物乳植杆菌43、植物乳植杆菌10按质量比3:1:1进行复配。
实施例4
一种复合微生物冻干粉制剂
冻干粉保护剂为:11.7%脱脂乳、5.60%谷氨酸钠和2.66%吐温-80。
实施例1中将3种菌株活化好后,离心收集的菌泥按比例混合。将混合后的菌泥与冻干保护剂按质量比1:3混匀,混合物使用液氮速冻后于-80℃冷冻8h,再使用冻干机冻干30h,获得复合微生物冻干粉剂。
实施例5
一种复合微生物冻干粉制剂
冻干粉保护剂为:12%脱脂乳、6%谷氨酸钠和3%吐温-80。
实施例2中将3种菌株活化好后,离心收集的菌泥按比例混合。将混合后的菌泥与冻干保护剂按质量比1:3混匀,混合物使用液氮速冻后于-80℃冷冻10h,再使用冻干机冻干32h,获得复合微生物冻干粉剂。
实施例6
一种维持血压健康水平的发酵乳
牛奶100mL与8g白砂糖混合均匀,于95℃水浴10min进行灭菌,灭菌后冷却至37℃,加入5g实施例4中制备复合微生物冻干粉制剂,混合60s,于37℃恒温培养箱进行培养。
实施例7
一种维持血压健康水平的发酵乳
牛奶100mL与6g白砂糖混合均匀,于95℃水浴12min进行灭菌,灭菌后冷却至37℃,加入7g实施例4中制备复合微生物冻干粉制剂,混合120s,于40℃恒温培养箱进行培养。
对比例1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冻干粉保护剂为:4.0%葡萄糖,1.6%甘油,4.0%海藻糖。
对比例2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冻干粉保护剂为:15.0%脱脂乳、6.0%谷氨酸钠和2.0%吐温-80。
实施例8
本实施例验证复合微生物制剂的耐受性
1、复合微生态制剂经口急性毒性试验
将适应环境后的昆明小鼠随机分为2组,5只/组,分别是复合微生态制剂雌性组、复合微生态制剂雄性组。将实施例1的复合微生态制剂用无菌PBS缓冲液将浓度调至1×108CFU/mL进行灌胃,对照组采用无菌PBS缓冲液进行灌胃。每只小鼠每天灌胃1次,剂量为20mL/kg,每天准时喂养饲料,更换垫料,灌胃后的1、3、5、7d记录体重变化。喂养过程中,观察小鼠精神状况、排泄状况、呼吸以及突发死亡的情况,给药1周后处死全部小鼠,解剖脏器,观察异常状况,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复合微生态制剂小鼠经口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连续灌胃7天后小鼠体重呈稳定上升趋势,在7天内死亡0只,没有任何中毒症状;解剖学结果未见明显异常,经口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安全无毒。
2、复合微生态制剂对pH 2.0耐受性试验
在MRS液体培养基中使用盐酸分别调节溶液pH为2.0,将实施例1的复合微生态制剂加到pH为2.0的MRS液体培养基中,37℃恒温培养箱培养,在0h、3h、6h、9h和12h分别取样,采用平板计数法计算活菌数,做三次平行试验,以存活率为测量指标,评价复合微生态制剂对低酸性环境的耐受性,结果如图1所示。
益生菌发挥作用的首要条件是以活菌形式进入胃肠道。要求所含有的益生菌能够抵抗胃酸才可以到达肠道发挥作用,通常胃液pH值范围保持在2.0-3.0,且食物停留时间约为2h。本发明复合微生物制剂在pH为2.0的环境下,随时间的推移存活率逐渐降低,但复合微生态制剂在3h的存活率在90%以上;在6h的存活率也在85%以上,可见本发明复合微生态制剂在强酸性环境下有很好的耐受能力。
3、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胆盐耐受性试验
在MRS液体培养基中加入0.3%的胆盐,将实施例1复合微生态制剂加到MRS培养基中,37℃恒温培养箱培养,在0h、3h、6h、9h和12h分别取样,采用平板计数法计算活菌数,做三次平行试验,以存活率为测量指标,评价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胆盐环境的耐受性,结果如图2所示。
食物在胃中消化吸收后,会进入小肠,但小肠中的胆盐会影响细胞膜通透性从而降低微生物的存活率。人体小肠中胆盐含量在0.03%-0.30%范围内,本发明复合微生态制剂中微生物的存活率在0.30%的胆盐中,随着时间延长,存活率逐渐下降。但在胆盐中停留3h时,存活率在90%左右;即使停留12h后,存活率仍能达到70%以上,可以达到发挥益生作用的活菌数。可见本发明复合微生态制剂能够在高胆盐环境下存活。
4、复合微生态制剂模拟人工胃液耐受性试验
人工胃液的配制:取20mL的1.0mol/LHCL,用蒸馏水和1.0mol/L NaOH溶液将pH调为2.0,然后按1.0g/100mL加入胃蛋白酶,使其完全溶解,用0.22μm的无菌滤膜过滤溶液,即得人工胃液,现配现用。
取实施例1中复合微生物制剂菌液1mL,接种于5mLpH 2.0的人工模拟胃液中,37℃培养,在0h、1h、2h、3h和4h取样,使用梯度稀释法进行菌液的稀释,并将其在MRS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然后采用GB4789.35-2016标准所述的菌落计数方法,计算菌落形成单位(CFU/g)。为了确保结果的准确性,进行三次平行试验。采用上述方法分别测定菌株的人工胃液耐受性,由公式(1)计算存活率,结果如图3所示。
存活率(%)=N1/N0;式中:N0表示0h活菌数;N1表示在人工模拟胃液中暴露1-4h后的活菌数。
消化道是人体阻挡外界入侵者的防线,胃作为人类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其中胃蛋白酶和胃液中强酸环境阻挡了大多数微生物进入肠道,本发明复合微生态制剂中微生物的存活率在模拟人工胃液中,随着时间延长,存活率逐渐下降。但在胃液中停留2h时,存活率在85%以上;即使停留4h时,存活率仍在80%左右,可以达到发挥益生作用的活菌数。可见本发明复合微生态制剂能够在模拟人工胃液环境中存活。
实施例9
本实施例对比了不同冻干保护剂的效果
分别检测实施例4-5和对比例1-2中复合微生物制剂冻干前和冻干后制剂中微生物的存活率,结果如表2所示。
表2复合微生物制剂冻干前和冻干后活菌数
本发明复合微生物制剂冻干后,益生菌活菌数可达5.32×109CFU/g,存活率达到88.70%,本发明使用冻干保护剂后复合微生态制剂在常温和低温(-20℃、-40℃、-80℃)均可以保存,有效提高了复合微生物冻干制剂中活菌数量,并可长期保存,提高了复合微生物制剂的质量。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对比了复合微生物制剂在发酵乳中对ACE的抑制作用
1、硼酸盐缓冲液:19.07g硼砂溶于超纯水中,定容至1.0L。12.37g硼酸溶于超纯水中,定容至1.0L。取325mL硼酸溶液和175mL硼砂溶液,将两种溶液混合在一起,使用氢氧化钠与盐酸将混合液的pH调至8.3,后再加入17.532g氯化钠,使用容量瓶定容至1.0L。
HHL溶液:将HHL溶于硼酸盐缓冲液中,配制成浓度为5.0mmol/L的溶液。
ACE溶液:向有0.1UACE中加入0.5mL硼酸盐缓冲液,混合均匀,得到浓度为200mU/mL的ACE溶液。将其分装成5管,每管0.1mL。使用时,每管加入0.7mL硼酸盐缓冲液,即每管稀释8倍,得到浓度为25mU/mL的ACE溶液。
2、马尿酸标准曲线的绘制
将马尿酸标准品溶解稀释为0.2、0.4、0.6、0.8和1.0μg/mL,上样量为10μL,以峰面积为纵坐标,马尿酸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3、ACE抑制率的测定
在2mL的离心管中,取实施例6中发酵乳上清液40μL,加入40μLACE溶液(25mU/mL),在37℃下孵育5min,后加入50L HHL溶液进行反应,反应60min后加入200μL 0.1mol/mL HCl终止反应,用硼酸盐缓冲液作为空白对照组,反应结束后使用0.45μm滤膜过滤后上样。流动相:25%乙腈(含0.1%三氟乙酸),75%超纯水(含0.1%三氟乙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28nm;柱温:30℃;进样量:10μL。
4、数据分析
所有试验重复3次,数据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使用Design Expert8.0.5进行响应面分析,使用Origin8.6进行图形绘制,结果如图4-6所示。
5、结果
由图4可知,马尿酸标准品溶液的峰面积值随其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线性回归方程为y=32901x+45.5,相关系数R2为0.999。马尿酸标准品浓度在0-1.0μg/mL范围内,其浓度与吸光值具有良好线性关系。马尿酸出峰时间为2.317min,所以可以确定图5中2.670min所出峰为马尿酸含量。
由图6可知,峰I为样品中的马尿酸含量,出峰时间为2.769min。空白组峰面积为227.8,样品组峰面积为65.30,样品组峰面积明显减小,说明样品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代入标准曲线公式计算后得出样品抑制率为66.50%。本发明复合微生态制剂制备的发酵乳上清液对ACE具有良好的抑制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复合微生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微生物制剂包括:植物乳植杆菌2-33、植物乳植杆菌43、植物乳植杆菌10按质量比1-3:1:1复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复合微生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乳植杆菌2-33、植物乳植杆菌43、植物乳植杆菌10按质量比1:1:1复配。
3.一种含有权利要求1或2所述复合微生物制剂的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添加冻干保护剂制备为复合微生物冻干粉制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冻干保护剂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10.0-14.0%脱脂乳、5.0-7.0%谷氨酸钠和2.4-3.0%吐温-80。
5.一种维持血压健康水平的发酵乳,其特征在于,使用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复合微生物制剂发酵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发酵乳,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制备获得:鲜乳与白砂糖混合后灭菌,灭菌后的液体中加入所述复合微生物制剂,混合均匀,于37-42℃恒温培养箱进行培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发酵乳,其特征在于,所述白砂糖与鲜乳的料液比为6-8:100g/mL。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发酵乳,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微生物制剂与灭菌后液体的料液比为5-8:100g/mL。
9.权利要求1或2所述复合微生物制剂、权利要求3或4所述产品以及权利要求5-8任意一项所述发酵乳在制备维持血压健康水平产品中的应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维持血压健康水平产品能够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
CN202310856237.9A 2023-07-13 2023-07-13 一种复合微生物制剂及应用 Active CN1168755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56237.9A CN116875502B (zh) 2023-07-13 2023-07-13 一种复合微生物制剂及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56237.9A CN116875502B (zh) 2023-07-13 2023-07-13 一种复合微生物制剂及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75502A true CN116875502A (zh) 2023-10-13
CN116875502B CN116875502B (zh) 2024-11-22

Family

ID=882543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56237.9A Active CN116875502B (zh) 2023-07-13 2023-07-13 一种复合微生物制剂及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7550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31920A (zh) * 2023-06-09 2023-09-12 内蒙古农业大学 一种降解亚硝酸盐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44363A (zh) * 2006-04-21 2006-10-11 江南大学 一种具有抗高血压作用的植物乳杆菌cw006
CN115537356A (zh) * 2022-10-11 2022-12-30 微康益生菌(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预防或缓解血压升高功效的复合益生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747092A (zh) * 2022-07-13 2023-03-07 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两株具有显著降血压功能的植物乳杆菌sr37-3和sr61-2及应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44363A (zh) * 2006-04-21 2006-10-11 江南大学 一种具有抗高血压作用的植物乳杆菌cw006
CN115747092A (zh) * 2022-07-13 2023-03-07 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两株具有显著降血压功能的植物乳杆菌sr37-3和sr61-2及应用
CN115537356A (zh) * 2022-10-11 2022-12-30 微康益生菌(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预防或缓解血压升高功效的复合益生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其其日力格: "潜在益生作用乳酸菌的筛选及其在发酵乳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no. 02, 15 February 2021 (2021-02-15), pages 33 *
宋茂清: "《益生剂及其功效》", 30 November 2018,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pages: 112 - 113 *
田蕊等: "产γ-氨基丁酸乳酸菌的筛选鉴定及其紫外诱变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vol. 39, no. 17, 18 April 2018 (2018-04-18), pages 130 *
陈功: "《泡菜加工学》", 31 July 2018,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pages: 84 *
高璐瑶: "产γ-氨基丁酸植物乳杆菌发酵特性及其功能性酸奶应用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no. 01, 15 January 2018 (2018-01-15), pages 43 - 44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31920A (zh) * 2023-06-09 2023-09-12 内蒙古农业大学 一种降解亚硝酸盐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75502B (zh) 2024-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16806B2 (en) Composite probiotic lactic acid bacteria powder and preparation method and use thereof
CN116024130B (zh) 一株降血尿酸发酵乳杆菌a21215及其应用
CN114717146B (zh) 一种副干酪乳杆菌制备的缓解脂肪肝与肥胖的后生元及其应用
CN114717147B (zh) 一种鼠李糖乳杆菌制备的缓解脂肪肝与肥胖的后生元及其应用
CN110452842B (zh) 乳双歧杆菌nbk-W13及其应用
CN112057479B (zh) 一种能够缓解抗生素引起腹泻的益生菌组合物
CN101314763A (zh) 具有抗胃肠道致病菌、抗氧化和降血压作用的短双歧杆菌及其用途
CN116083324B (zh) 一种能够改善或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a79及其培养方法和应用
CN116656578B (zh) 一种发酵粘液乳杆菌vb216及其应用
CN117143767B (zh) 可调节肠道菌群的母乳源发酵粘液乳杆菌msjk0025及其应用
CN117343879B (zh) 一株植物乳杆菌9a-11及其在制备改善孤独症产品中的应用
CN113249280A (zh) 一种嗜热链球菌stn26、菌粉及在降尿酸产品中的应用
CN116083325A (zh) 一种改善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肠疾病的鼠李糖乳杆菌及其应用
CN116875502A (zh) 一种复合微生物制剂及应用
CN113773978A (zh) 青春双歧杆菌及其应用
CN116064313A (zh) 植物乳杆菌ccfm1281在缓解运动性疲劳中的应用
CN117343880B (zh) 一种唾液宿主关联乳杆菌及其应用
CN111685255B (zh) 一种增强免疫功能的益生菌固体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7305187B (zh) 一种改善肠道健康状况的乳酸片球菌及其应用
CN117917475B (zh) 一种调节肠道菌群的植物乳植杆菌p16及其应用、产品和方法
US20250081999A1 (en) Limosilactobacillus Reuteri for Prolonging Lifespan, Resisting Aging and Reducing Fat, and Product Thereof and Use Thereof
CN102250800B (zh) 草酸降解菌njodl1及其应用
CN107034159B (zh) 一种致病菌拮抗剂及其应用
CN116948876A (zh) 一种动物双歧杆菌及其用途
CN117660218A (zh) 一种能够改善犬猫肥胖的罗伊氏乳杆菌lr108菌株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