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59303A - 磁共振射频线圈 - Google Patents
磁共振射频线圈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859303A CN116859303A CN202310890945.4A CN202310890945A CN116859303A CN 116859303 A CN116859303 A CN 116859303A CN 202310890945 A CN202310890945 A CN 202310890945A CN 116859303 A CN116859303 A CN 11685930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il
- base
- magnetic resonance
- radio frequency
- resonance radio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2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involving magnetic resonance
- G01R33/28—Details of apparatu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R33/44 - G01R33/64
- G01R33/32—Excitation or detection systems, e.g. using radio frequency signals
- G01R33/34—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resonators, specially adapted to MR
- G01R33/34007—Manufacture of RF coils, e.g. us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 technology; additional hardware for providing mechanical support to the RF coil assembly or to part thereof, e.g. a support for moving the coil assembly relative to the remainder of the MR system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5—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for diagnosis by means of electric currents or magnetic fields; Measuring using microwaves or radio waves
- A61B5/055—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for diagnosis by means of electric currents or magnetic fields; Measuring using microwaves or radio waves involving electronic [EMR] or nuclear [NMR] magnetic resonance, e.g.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磁共振射频线圈,包括线圈本体及辅助支撑板,线圈本体包括底座,辅助支撑板活动地连接于所述底座;其中,辅助支撑板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及第二工作状态,在第一工作状态中,辅助支撑板收拢于底座,以使底座能够对线圈本体进行支撑;在第二工作状态中,辅助支撑板相对底座展开设置,且辅助支撑板与底座相互配合并共同用于支撑线圈本体。本发明的磁共振射频线圈规避了托板的使用,具有减小磁共振射频线圈的体积,并便于对其进行搬运的作用;另外,还可以调整磁共振射频线圈在病床上的位置,以便于使用磁共振射频线圈对病床上患者进行扫描,具有降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扫描时操作难度的作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磁共振射频线圈。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磁共振射频线圈通常包括托板,其中,托板的面积较大,设置于磁共振射频线圈的下方位置,使得磁共振射频线圈在对病床上患者进行扫描时,磁共振射频线圈需要借助托板架放至病床上,并实现磁共振射频线圈在病床上的放置,以满足磁共振射频线圈工作时对病床上患者的目标扫描部进行水平扫描的使用需求。然而,由于托板面积大,使得磁共振射频线圈整体体积大,不便于医护人员对磁共振射频线圈的搬运;另外,磁共振射频线圈通过托板架放至病床上时其与病床之间的位置相对固定,如此,不便于调整磁共振射频线圈与病床上患者之间的位置,为此,需要调整患者在病床上的位置来适应于磁共振射频线圈,这样会增加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扫描时的操作难度。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磁共振射频线圈。
一种磁共振射频线圈,包括线圈本体及辅助支撑板,所述线圈本体包括底座,所述辅助支撑板活动地连接于所述底座;
其中,所述辅助支撑板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及第二工作状态,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中,所述辅助支撑板收拢于所述底座,以使所述底座能够对所述线圈本体进行支撑;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中,所述辅助支撑板相对所述底座展开设置,且所述辅助支撑板与所述底座相互配合并共同用于支撑所述线圈本体,以使所述线圈本体能够架置于病床。
在本申请中,用展开的辅助支撑板与底座之间配合来共同支撑线圈本体,使得线圈本体能够架置于病床上,于此同时,辅助支撑板还可根据不同使用需求收拢至底座;如此设置,规避了托板的使用,具有减小磁共振射频线圈的体积,并便于对其进行搬运的作用;另外,还可以通过调整辅助支撑板的展开状态,来达到调整磁共振射频线圈在病床上位置的目的,以便于使用磁共振射频线圈对病床上患者进行扫描,具有降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扫描时操作难度的作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助支撑板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底座的下方位置;
所述线圈本体还包括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安装于所述底座上并与所述辅助支撑板配合,且所述辅助支撑板能够在所述调节机构的控制下作相对所述底座的转动,并调整所述辅助支撑板在所述底座上的安装角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弧形板及锁定组件,所述弧形板贯穿所述底座设置并与所述辅助支撑板连接,其中,所述辅助支撑板及所述弧形板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作相对所述底座的转动;
所述锁定组件活动地安装于所述底座上,且所述锁定组件能够选择性地与所述弧形板插接配合,以将所述弧形板锁定至所述底座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定组件包括手把及调节杆,所述手把可伸缩地安装于所述底座上并与所述调节杆连接;
其中,所述调节杆上形成有插接部,所述弧形板上形成有插接配合部,所述调节杆能够在所述手把的带动下控制所述插接部与所述插接配合部之间的插接配合,以将所述弧形板锁定至所述底座上,并使所述辅助支撑板定位。
可以理解的是,将控制弧形板在底座上的锁定集成至手把上,如此,简化了磁共振射频线圈的结构,且便于后续对磁共振射频线圈进行搬运的作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定组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安装于所述手把与所述底座之间,用于驱使所述手把在所述底座上弹性复位。
可以理解的是,利用弹性件的弹性复位来实现手把在底座上的自动复位,来实现对弧形板在底座上的自动锁定,如此,便于后续对辅助支撑板在底座上展开时的调节并锁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把及所述辅助支撑板的数量均设置为多块,多块所述手把与多块所述辅助支撑板一一对应设置,且所述辅助支撑板能够在对应的所述手把的控制下进行锁定;
其中,多块所述手把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两侧,以使所述线圈本体能够通过多块所述手把进行搬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圈本体还包括线圈主体、发射线圈及多个接收线圈,所述发射线圈安装于所述线圈主体内;
多个所述接收线圈能够择一地装配至所述线圈主体,其中,每个所述接收线圈与所述发射线圈配合所适用于扫描的目标扫描部各不相同。
可以理解的是,用不同的接收线圈装配至线圈主体上,即可实现磁共振射频线圈的不同扫描功能,如此,使得磁共振射频线圈具有不同的扫描功能,以增大磁共振射频线圈的适用范围,起到一物多用的作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射线圈包括发射线圈上部及发射线圈下部,所述发射线圈上部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发射线圈下部;
其中,所述发射线圈上部与所述发射线圈下部之间能够合围并形成有容纳空间,用于容纳目标扫描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圈主体还包括连接器,所述发射线圈上部与所述发射线圈下部之间能够通过所述连接器进行电气连接;
其中,所述连接器设置为快拆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用块拆结构的连接器来实现发射线圈上部及发射线圈下部之间的电气连接,如此,便于发射线圈上部与发射线圈下部之间的电气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圈主体还包括连接提示器,所述连接提示器与所述连接器信号连接,用于对所述发射线圈上部与所述发射线圈下部之间的电气连接进行检测并产生反馈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用连接提示器检测得到的反馈信号来提示发射线圈上部与发射线圈下部之间电气连接,如此,起到直观判断发射线圈上部装配至发射线圈下部上是否实现两者的电气连接,以便于医护人员对磁共振射频线圈的操控使用。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应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的磁共振射频线圈,用展开的辅助支撑板与底座之间配合来共同支撑线圈本体,使得线圈本体能够架置于病床上,于此同时,辅助支撑板还可根据不同使用需求收拢至底座;如此设置,规避了托板的使用,具有减小磁共振射频线圈的体积,并便于对其进行搬运的作用;另外,还可以通过调整辅助支撑板的展开状态,来达到调整磁共振射频线圈在病床上位置的目的,以便于使用磁共振射频线圈对病床上患者进行扫描,具有降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扫描时操作难度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磁共振射频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磁共振射频线圈的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磁共振射频线圈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中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辅助支撑板收容至底座上,调节杆上插接部与弧形板上插接配合部插接配合;
图5为本申请中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辅助支撑板相对底座展开设置,调节杆上插接部与弧形板上插接配合部之间的插接配合解除;
图6为本申请中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辅助支撑板相对底座展开设置,调节杆上插接部与弧形板上插接配合部插接配合。
附图标记:100、线圈本体;10、底座;11、穿线孔;20、调节机构;21、弧形板;211、插接配合部;22、锁定组件;221、手把;222、调节杆;2221、插接部;30、线圈主体;301、安装槽;31、连接器;33、前放电路板;40、发射线圈;41、发射线圈上部;42、发射线圈下部;101、容纳空间;200、辅助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设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至图6所示,本申请请求保护的磁共振射频线圈,包括线圈本体100及辅助支撑板200,线圈本体100包括底座10,辅助支撑板200活动地连接于底座10;其中,辅助支撑板200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及第二工作状态,在第一工作状态中,辅助支撑板200收拢于底座10,以使底座10能够对线圈本体100进行支撑;在第二工作状态中,辅助支撑板200相对底座10展开设置,且辅助支撑板200与底座10相互配合并共同用于支撑线圈本体100,以使线圈本体100能够架置于病床(图未示)。也就是说,磁共振射频线圈可根据不同的工况,来选择辅助支撑板200相对底座10进行收拢或者展开,以实现对磁共振射频线圈放置时的支撑。
可以理解,用展开的辅助支撑板200与底座10之间的相互配合来共同支撑线圈本体100,使得线圈本体100能够架置于病床上,于此同时,辅助支撑板200还可根据不同使用需求收拢至底座10;如此设置,规避了托板(图未示)的使用,具有减小磁共振射频线圈的体积,并便于对其进行搬运的作用;另外,还可以通过调整辅助支撑板200的展开状态,来达到调整磁共振射频线圈在病床上位置的目的,以便于使用磁共振射频线圈对病床上患者进行扫描,具有降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扫描时操作难度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调整辅助支撑板200的展开状态,即可实现线圈本体100架置于病床上时,线圈本体100在病床上位置的调整,使得用磁共振射频线圈对病床上患者的目标扫描部进行扫描时,可通过调整磁共振射频线圈在病床上的位置,来匹配不同病床上不同患者上目标扫描部的不同位置,如此,可尽可能地减少患者在病床上移动,进而具有降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扫描时操作难度的作用。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辅助支撑板200转动地安装于底座10的下方位置;线圈本体100还包括调节机构20,调节机构20安装于底座10上并与辅助支撑板200配合,且辅助支撑板200能够在调节机构20的控制下作相对底座10的转动,并调整辅助支撑板200在底座10上的安装角度。也就是说,该实施例的磁共振射频线圈具体用调节机构20对辅助支撑板200在底座10上转动角度的控制,来实现对辅助支撑板200从底座10上展开时不同展开状态的控制,并达到磁共振射频线圈在病床上不同位置进行调整的目的。
如图2至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调节机构20包括弧形板21及锁定组件22,弧形板21贯穿底座10设置并与辅助支撑板200连接,其中,辅助支撑板200及弧形板21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作相对底座10的转动;锁定组件22活动地安装于底座10上,且锁定组件22能够选择性地与弧形板21插接配合,以将弧形板21锁定至底座10上。也就是说,调节机构20工作时,通过锁定组件22对弧形板21在底座10上锁定的控制,来实现对辅助支撑板200在底座10上不同展开状态的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调节机构20不局限为图示所示的弧形板21及锁定组件22,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将调节机构20设置为活动连接于底座10的支撑杆(图未示),且辅助支撑板200从底座10上展开后能够与支撑杆抵靠,并用支撑杆来支撑从底座10上展开后的辅助支撑板200,如此,可通过调整支撑杆在底座10上的安装位置,即可实现对不同展开状态的辅助支撑板200进行锁定,在此就不展开阐述。
如图2至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锁定组件22包括手把221及调节杆222,手把221可伸缩地安装于底座10上并与调节杆222连接;其中,调节杆222上形成有插接部2221,弧形板21上形成有插接配合部211,调节杆222能够在手把221的带动下控制插接部2221与插接配合部211之间的插接配合,以将弧形板21锁定至底座10上,并使辅助支撑板200定位。
如图4至图6所示,调节杆222上插接部2221设置为定位凸块,插接配合部211设置为弧形板21上开设有的定位凹槽,且定位凹槽的数量为多个,且调节杆222在手把221的带动下能够驱使定位凸块从弧形板21上定位凹槽内脱开时,如此,即可解除调节杆222对弧形板21在底座10上的锁定,这样弧形板21及辅助支撑板200在重力的作用下即可作相对底座10的转动,直至辅助支撑板200与病床接触后,然后再反方向拉伸手把221,以使调节杆222上定位凸块再次卡入至弧形板21上另一个定位凹槽内,并完成在辅助支撑板200在底座10的锁定。需要说明的是,病床的类型是确定,故此,可通过设置调节杆222上定位凸块与弧形板21上多个定位凹槽之间的插接配合,即可实现对磁共振射频线圈在对应的病床上的放置及位置调节,当然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也可将调节杆222上插接部2221设置为定位凹槽,插接配合部211设置为弧形板21上设有的多个定位凸块,在此就不展开阐述。
需要说明的是,调节杆222固定连接至手把221上伸入至底座10内的部分上,两者之间具体可用螺钉、插销等连接件进行连接固定,以使手把221作相对底座10伸缩运动的同时,即可带动调节杆222在底座10内移动,并实现对调节杆222上插接部2221与弧形板21上插接配合部211之间插接配合的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锁定组件22还包括弹性件,弹性件安装于手把221与底座10之间,用于驱使手把221在底座10上弹性复位,如此设置,可实现手把221在底座10上的自动复位,并实现对弧形板21在底座10上的自动锁定,这样可便于后续对辅助支撑板200在底座10上展开时的调节并锁定。
需要说明的是,弹性件具体可设置为拉簧、压缩弹簧等,而弹性件在手把221及底座10之间的安装位置及连接关系,可根据使用的需求具体设置,在此就不展开阐述。
如图1、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把221及辅助支撑板200的数量均设置为多块,多个手把221与多个辅助支撑板200一一对应设置,且辅助支撑板200在底座10上能够在对应的手把221的控制下进行锁定。
其中,多块手把221设置于底座10的两侧,以使线圈本体100能够通过多块手把221进行搬运,使得医护人员在搬运磁共振射频线圈时,人手可作用至手把221上,如此,可便于对磁共振射频线圈的搬运。需要说明的手,该实施例的手把221具体可设置为弧形板结构,进一步便于人手通过该手把221对磁共振射频线圈的搬运。
具体的,手把221的数量为两块,两块手把221对称地布置于底座10的两侧。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线圈本体100还包括线圈主体30、发射线圈40及多个接收线圈(图未示),发射线圈40安装于线圈主体30内;多个接收线圈能够择一地装配至线圈主体30,其中,每个接收线圈与发射线圈40配合所适用于扫描的目标扫描部(图未示)各不相同。例如,线圈主体30上开设安装槽301,安装槽301匹配于接收线圈设置,且接收线圈能够通过安装槽301插装至线圈主体30上,并实现接收线圈在线圈主体30上的装配定位。也就是说,该实施例的磁共振射频线圈中多个接收线圈共用一个发射线圈40,利用不同接收线圈与发射线圈40之间的配合,使得该实施例的磁共振射频线圈具有不同的扫描功能,这样能够增大该实施例的磁共振射频线圈的适用范围,起到一物多用的作用。当然了,上述目标扫描部具体可为患者的膝关节、踝关节、手腕、手肘等。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底座10还开设有穿线孔11,并且接收线圈上用于与病床等外置部件相连接的连接线能够通过穿线孔11向外伸出,如此,可便于磁共振射频线圈的使用。另外,如图3所示,上述线圈主体30还包括前放电路板33,前放电路板33安装于底座10内,用于接收并处理接收线圈与发射线圈40配合时所产生的信号,当然了,上述线圈主体30的其它结构组成,不同的接收线圈能够与同一个发射线圈40配合的工作原理,不同的接收线圈如何在线圈主体30上实现可拆卸地连接,以及装配至线圈主体30的不同接收线圈择一与同一个发射线圈40配合时能够适用于对不同目标扫描部进行扫描的工作原理,以及前放电路板33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均可采用目前现有磁共振射频线圈的常规方式,在此就不展开阐述。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射线圈40包括发射线圈上部41及发射线圈下部42,发射线圈上部41可拆卸地连接于发射线圈下部42;其中,发射线圈上部41与发射线圈下部42之间能够合围并形成有容纳空间101,用于容纳目标扫描部。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发射线圈上部41及发射线圈下部42为磁共振射频线圈中可拆卸的两个半圆体中部分组成部件,至于两个半圆体的其它组成部件,均可采用现有磁共振射频线圈的常规方式,在此就不展开阐述。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线圈主体30还包括连接器31,发射线圈上部41与发射线圈下部42之间能够通过连接器31进行电气连接;其中,连接器31设置为快拆结构,如此,发射线圈上部41装配至发射线圈下部42上,即可实现发射线圈上部41与发射线圈下部42之间的电气连接,如此,便于发射线圈上部41与发射线圈下部42之间的电气连接。需要说明的是,连接器31的具体结构及如何实现发射线圈上部41与发射线圈下部42之间电气连接的工作原理均可采用常规的快拆连接器,在此就不展开阐述。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线圈主体30还包括连接提示器(图未示),连接提示器与连接器31信号连接,用于对发射线圈上部41与发射线圈下部42之间的电气连接进行检测并产生反馈信号。也就是说,发射线圈上部41装配至发射线圈下部42上,并通过连接器31进行电气连接时,连接提示器能够产生反馈信号,以提示发射线圈上部41与发射线圈下部42已完成电气连接,如此,起到直观判断发射线圈上部41装配至发射线圈下部42上是否实现两者的电气连接,以便于医护人员对磁共振射频线圈的操控使用。需要说明的是,线圈主体30还包括两个屏蔽层(图未示),其中一个屏蔽层配套发射线圈上部41设置,另一个屏蔽层配套发射线圈下部42设置,以防发射线圈上部41与发射线圈下部42受到外部信号的干扰;并且两个屏蔽层在发射线圈上部41与发射线圈下部42连接的同时进行连接,为此,两个屏蔽层之间的连接也可用连接提示器是否产生反馈信号来达到提示的作用,在此就不展开阐述。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提示器具体可通过发光、发声或者发出提示信息的方式来对发射线圈上部41与发射线圈下部42完成电气连接的提示,具体可通过发射线圈上部41与发射线圈下部42电气连接时形成一个电路闭环的方式,来使连接提示器启动并工作,在此就不展开阐述。
综上,本申请的磁共振射频线圈,利用底座10上辅助支撑板200的结构设置,使得磁共振射频线圈能够在省却托板的基础上实现在病床上的放置,如此设置,不仅降低磁共振射频线圈的体积,便于医护人员对其进行搬运;而且,也便于调整磁共振射频线圈在病床上的位置调整,以降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扫描时操作难度的作用。
以上实施方式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磁共振射频线圈,其特征在于,包括线圈本体(100)及辅助支撑板(200),所述线圈本体(100)包括底座(10),所述辅助支撑板(200)活动地连接于所述底座(10);
其中,所述辅助支撑板(200)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及第二工作状态,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中,所述辅助支撑板(200)收拢于所述底座(10),以使所述底座(10)能够对所述线圈本体(100)进行支撑;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中,所述辅助支撑板(200)相对所述底座(10)展开设置,且所述辅助支撑板(200)与所述底座(10)相互配合并共同用于支撑所述线圈本体(1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共振射频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撑板(200)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底座(10)的下方位置;
所述线圈本体(100)还包括调节机构(20),所述调节机构(20)安装于所述底座(10)上并与所述辅助支撑板(200)配合,且所述辅助支撑板(200)能够在所述调节机构(20)的控制下作相对所述底座(10)的转动,并调整所述辅助支撑板(200)在所述底座(10)上的安装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共振射频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20)包括弧形板(21)及锁定组件(22),所述弧形板(21)贯穿所述底座(10)设置并与所述辅助支撑板(200)连接,其中,所述辅助支撑板(200)及所述弧形板(21)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作相对所述底座(10)的转动;
所述锁定组件(22)活动地安装于所述底座(10)上,且所述锁定组件(22)能够选择性地与所述弧形板(21)插接配合,以将所述弧形板(21)锁定至所述底座(10)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共振射频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组件(22)包括手把(221)及调节杆(222),所述手把(221)可伸缩地安装于所述底座(10)上并与所述调节杆(222)连接;
其中,所述调节杆(222)上形成有插接部(2221),所述弧形板(21)上形成有插接配合部(211),所述调节杆(222)能够在所述手把(221)的带动下控制所述插接部(2221)与所述插接配合部(211)之间的插接配合,以将所述弧形板(21)锁定至所述底座(10)上,并使所述辅助支撑板(200)定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磁共振射频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组件(22)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安装于所述手把(221)与所述底座(10)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磁共振射频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把(221)及所述辅助支撑板(200)的数量均设置为多块,多块所述手把(221)与多块所述辅助支撑板(200)一一对应设置,且所述辅助支撑板(200)能够在对应的所述手把(221)的控制下进行锁定;
其中,多块所述手把(221)设置于所述底座(10)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共振射频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本体(100)还包括线圈主体(30)、发射线圈(40)及多个接收线圈,所述发射线圈安装于所述线圈主体(30)内;
多个所述接收线圈能够择一地装配至所述线圈主体(3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磁共振射频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线圈(40)包括发射线圈上部(41)及发射线圈下部(42),所述发射线圈上部(41)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发射线圈下部(42);
其中,所述发射线圈上部(41)与所述发射线圈下部(42)之间能够合围并形成有容纳空间(101),用于容纳目标扫描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磁共振射频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主体(30)还包括连接器(31),所述发射线圈上部(41)与所述发射线圈下部(42)之间能够通过所述连接器(31)进行电气连接;
其中,所述连接器(31)设置为快拆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磁共振射频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主体(30)还包括连接提示器,所述连接提示器与所述连接器(31)信号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890945.4A CN116859303A (zh) | 2023-07-19 | 2023-07-19 | 磁共振射频线圈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890945.4A CN116859303A (zh) | 2023-07-19 | 2023-07-19 | 磁共振射频线圈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859303A true CN116859303A (zh) | 2023-10-10 |
Family
ID=882188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890945.4A Pending CN116859303A (zh) | 2023-07-19 | 2023-07-19 | 磁共振射频线圈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859303A (zh) |
-
2023
- 2023-07-19 CN CN202310890945.4A patent/CN116859303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374440A2 (en) | Siderail power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 |
JP4011549B2 (ja) | 磁気共鳴画像化システム | |
US8121667B2 (en) | Interfaced base unit and display system for an MRI magnet room | |
JP6513214B2 (ja) | 自撮り用装置 | |
EP2430972B1 (en) | Hand-held wireless endoscope | |
US6816713B2 (en) | Switching and retaining device for use in cellular phones and peripheral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thereof | |
US20090216110A1 (en) | Open Architecture Tabletop Patient Support and Coil System | |
JP2008507335A (ja) | 磁気共振イメージング用の無線による患者監視装置 | |
KR20070051738A (ko) | 수술대 조절장치 | |
EP2374441A2 (en) | Siderail accessory module | |
US20070058338A1 (en) | Connector assembly and portable computer having the same | |
RU2011104819A (ru) | Временно устанавливаемые медицинские устройства | |
EP2056697A2 (en) | Support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 |
US5729587A (en) | X-ray exposure apparatus | |
EP0999533A2 (en) | Remote control system for adjustable furniture | |
CN106814336B (zh) | 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的射频线圈组件 | |
CN116859303A (zh) | 磁共振射频线圈 | |
JP2010057887A (ja) | 画像診断装置用台車 | |
WO2006046516A1 (ja) | 内視鏡形状検出装置 | |
JP2004121405A (ja) | X線装置 | |
JP2007068984A (ja) |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コイル支持ユニット、高周波コイルユニット、ならびに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を制御する制御方法 | |
CN110112597A (zh) | 声头连接器、可更换声头及手持式超声检测设备 | |
CA2956595A1 (en) | Interface system for communication devices | |
CN111537929B (zh) | 射频线圈组件及磁共振系统 | |
JP7352493B2 (ja) | 頭部用コイル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磁気共鳴撮像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