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320A - 多单元打印机和这种打印机的调整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单元打印机和这种打印机的调整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8320A CN1168320A CN97113058A CN97113058A CN1168320A CN 1168320 A CN1168320 A CN 1168320A CN 97113058 A CN97113058 A CN 97113058A CN 97113058 A CN97113058 A CN 97113058A CN 1168320 A CN1168320 A CN 116832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cording
- unit
- medium
- recording medium
- driv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48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of building-up characters or image elements applicable to two or more kinds of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es
- B41J2/5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of building-up characters or image elements applicable to two or more kinds of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es from an assembly of identical printing element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0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 G06K15/1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by matrix printers
- G06K15/10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by matrix printers using ink jet print heads
- G06K15/105—Multipass or interlaced print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k Jet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cattering Control In Inkjet Print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多单元打印机设置有:在记录媒体的传送方向上以K点间隔配置在前述记录媒体的表面上记录点的N个记录单元的记录头;驱动前述记录媒体的第一驱动手段;使前述记录头移动的第二驱动手段;输出预先存贮的信息数据的数据生成手段;向前述记录头输出驱动各个前述记录单元的记录单元驱动信号的记录单元驱动信号生成手段;和在前述记录头的前述记录行方向上每作一次记录移动就使前述记录媒体只移动P(N=P+1)点的距离那样来控制前述第一驱动手段的控制手段。
Description
本发明是关于使设置有多个存贮单元的记录头与记录媒体在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相对移动地进行记录的多单元打印机和多单元打印机的调整方法。
本发明是关于对内设多记录单元的多个记录头的图象记录操作进行控制以实现高密度记录的多单元打印机。
在使记录头与记录媒体作相对地移动进行记录的记录装置中,应提高作为影响记录品质的要素的记录媒体的传送精度和配置在记录头上多个记录单元的位置精度。
这样的记录头中通过配置高密度记录单元虽然可能取得很好的记录质量,但实际上在记录单元的高密度化上是有限制的。为此,在传送记录媒体的方向(称为副扫描方向)上以记录分辨率的整数倍间隔配置多个记录单元,向记录头的移动方向(称为主扫描方向)进行多次扫描和将记录媒体在副扫描方向进行最小分辨率的输送,由此来实现高密度记录。图19为说明历来的记录头中记录单元的布置及其记录操作的说明图,以记录单元的间隔K=4(点)、记录单元个数N=5的情况为例。记录头的主扫描方向扫描每进行一行,记录媒体在副扫描方向上传送一点的大小。在此例的情况下,4次主扫描(t=4)生成最小分辨率,即1点间隔生成记录象素。第4次主扫描(t=4)-结束,接着向副扫描方向进行{(n-1)k+1}点大小的记录媒体的传送(t=5),再作每次1点的副扫描方向传送,亦即重复进行由t=1至t=4的操作来进行高密度记录。
但实际上各个记录单元均存在着副扫描方向上微小的记录位置误差。这种误差是因记录单元本身的配置偏差所产生和在记录媒体上形成象素时产生的偏差所致。对于副扫描方向,在由一个记录单元连续的记录区域和由另一记录单元连续的记录区域的结合部分中存在着明显地出现这一记录位置误差而使得记录质量降低的情况。而且向副扫描方向的传送量也混杂有1点的传送和{(N-1)K+1}点的传送。记录媒体的传送精度因副扫描方向的传送量而产生误差,在当混杂有二种以上的副扫描方向传送量时,此传送精度差即在记录质量上产生影响而使质量降低。
对此,为降低这样的记录单元误差和传送精度的差,提出了采用交错记录方案。例如美国专利No.4198642的说明书中记载着这种交错记录方法。交错记录方法为特殊地指定记录单元间隔K与个数n的关系,以一定间距在副扫描方向传送记录媒体的方法。这时的条件就是将K与n作成互为奇数的关系,而以n作为传送间距来实现交错记录。图20是说明交错记录方法的说明图,表明记录单元间隔K=4、个数n=5、副扫描方向的纸传送间距n=5的情况。图中L为记录行,从第4次主扫描(t=4),即第13记录行以后进行有效的交错记录。
采用上述这样的记录方法,使记录相邻行的记录单元不同来降低因记录单元误差所引起的记录质量的紊乱,并使得整个记录区域的传送精度的误差均衡化。但提高记录媒体的传送精度是极其困难的,即使进行交错记录也会因这种传送精度招致记录质量的降低。图21为说明历来的交错记录方法中存在的问题的说明图。图中,表明采用进行图20所示操作的记录头作交错记录的情况,是例如电动机等的驱动源的分辨率不佳,从而使记录媒体的传送精度不好的情况的示例。对于记录媒体传送量为n点的情况,如发生(-α)大小的误差则每次的传送量均要缩短,因而在第4次主扫描(t=4)中完成最初交错记录的行是8行,实际上在第16与第17行之间就会产生间隙形成条纹,从而使记录质量下降。以后每6行就要出现这种条纹。上例中虽然是取负方向传送量误差为例,发生正方向误差的情况下也会同样出现条纹。
而对于记录头的装配精度也可以这样说明。在对于副扫描方向记录头有倾斜地安装的情况,对于记录媒体的传送量在副扫描方向的实际记录单元间隔就会减少。因此,结果就与记录媒体的传送精度在正方向产生误差时间同样会出现具有条纹的图象。
历来的多单元打印机因为是按上述这样构成的,即使在进行交错记录的情况下,当电动机等的驱动源分辨率不佳因而记录媒体的传送精度不好时,或者记录头的安装精度不好时,就会有记录图象出现条纹、记录质量紊乱的问题。
在上述这样的历来的多单元打印机中,因为采用以多次扫描和最小分辨率单位传送实现的高密度记录方式/交错记录方式,在双方记录单元连续记录区域接合部明显地出现的该记录单元的副扫描方向微小记录位误差(由记录单元的特性误差和配置偏差、记录媒体上的象素形成时的偏差等所生成)和该记录媒体的传送精度误差(因相混合的二种以上的副扫描方向的传送量所生成)降低了图象记录质量。而且,即使采用作为相应对策的交错记录方式,也仍然存在着因记录单元的高密度化和记录头的长尺寸化等所引起的左右记录速度的记录单元数的增加,使得该的记录单元的特性误差增大、该记录头本身的合格率恶化、和装置成本增加的问题。
本发明就是为解决上述这样的问题而研制的,第一个目的是要提供即使在记录媒体的传送精度和记录头的安装精度有误差的情况下也不会对记录图象产生影响,而获得稳定记录质量的图象的多单元打印机。第二个目的是提供容易进行为取得优良图象质量的调整的多单元打印机的调整方法。
涉及本发明的多单元打印机设置有:在记录媒体的传送方向上以K点间隔配置在前述记录媒体的表面上记录点的N个记录单元(K与N是互为奇数的正整数)的记录头;在前述传送方向驱动前述记录媒体的第一驱动手段;使前述记录头在与前述记录媒体的传送方向相垂直的记录行方向移动的第二驱动手段;输出用于在前述记录媒体表面上记录的预先存贮的信息数据的数据生成手段;根据前述信息数据使前述记录单元中第一记录单元与第N记录单元在基本上同一记录行上交替记录奇数号的点和偶数号点那样地向前述记录头输出驱动各个前述记录单元的记录单元驱动信号的记录单元驱动信号生成手段;和在前述记录头的前述记录行方向上每作一次记录移动就使前述记录媒体只移动P(N=P+1)点的距离那样来控制前述第一驱动手段的控制手段。
而涉及下一本发明的多单元打印机设置有可按照记录单元驱动信号值调整第一记录单元和第N记录单元的点直径的记录头和设定前述记录单元驱动信号的值的点直径设定手段。
而涉及下一发明的多单元打印机设置有存贮多个记录单元驱动信号值的存贮手段,指定该存贮手段所存贮的记录单元驱动信号值的输入手段,和按照该输入手段的指定设定前述记录单元驱动信号值的点直径设定手段。
而涉及下一本发明的多单元打印机设置有存贮多个记录单元驱动信号值的存贮手段,和在出现对记录媒体的记录指示时对每次记录规定数的记录行设定前述存贮手段所存贮的不同的前述记录单元驱动信号值的点直径设定手段。
而涉及下一发明的多单元打印机设置有:在与记录媒体的传送方向相垂直的记录行方向上以K点的间隔配置有在前述记录媒体表面上记录点的N(K与N是互为奇数的正整数)个记录单元的记录头;在前述传送方向上驱动前述记录媒体的第一驱动手段;使前述记录头在与前述记录媒体传送方相垂直的记录行方向上移动的第二驱动手段;为在前述记录媒体的表面上进行记录而输出预先存贮的信息数据的数据生成手段;根据前述信息数据使前述记录单元中的第一记录单元和第N记录单元在前述传送方向的大致同一行上交叉地记录奇数号点和偶数号点那样地向前述记录头输出驱动前述各个记录单元的记录单元驱动信号的记录单元驱动信号生成手段;和在前述记录媒体的前述传送方向每作一次传送操作就使得前述记录头只移动P(N=P+1)点的距离那样来控制前述第二驱动手段的控制手段。
而涉及下一发明的多单元打印机设置有在记录头每次移动在记录媒体传送方向只移动P点距离的中间复制媒体,配置有不在记录媒体表面而在前述中间复制媒体的表面记录点的记录单元的记录头,和将前述中间复制媒体的表面压紧到前述记录媒体上从而将前述中间复制媒体表面上记录的前述点复制到前述记录媒体上的复制手段。
而涉及下一发明的多单元打印机设置有:在记录媒体传送方向以K点间隔配置在前述记录媒体表面上记录点的N(K与N是互为奇数的正整数)个记录单元的记录头;在前述传送方向上驱动前述记录媒体的第一驱动手段;使前述记录头在与前述记录媒体的传送方向相垂直的记录行方向移动的第二驱动手段;输出用于在前述记录媒体表面上进行记录的预先存贮的信息数据的数据生成手段;根据前述信息数据向前述记录头输出驱动各前述单元的记录单元驱动信号的记录单元驱动信号生成手段,调整前述记录单元中第一记录单元和第N记录单元记录的点的直径尺寸的点直径调整手段;和每一次向前述记录头的前述记录行方向作记录移动时使前述记录媒体只移动N点的距离那样地控制前述第一驱动手段的控制手段。
而涉及下一发明的多单元打印机,在点直径调整手段调整第一记录单元和第N记录单元记录的点直径尺寸的同时,还调整第二记录单元和第(N+1)记录单元记录的点直径尺寸。
涉及下一发明的多单元打印机的调整方法,在具有在记录媒体传送方向以K点间隔配置有在前述记录媒体表面记录点的N(K与N是互为奇数的正整数)个记录单元的记录头、当向与前述记录头的前述传送方向相垂直的记录行方向作每次记录移动时使前述记录媒体只移动P(N=P+1)点距离并使前述记录头向前述记录行方向移动以记录信息的多单元打印机调整方法中,具备有使前述记录单元中第一记录单元和第N记录单元在大致同一记录行上交叉记录奇数号点和偶数号点那样地由前述各个记录单元记录规定的行数的记录步骤,和调整前述第一记录单元和前述第N记录单元的点尺寸的调整步骤。
而涉及下一发明的多单元打印机的调整方法,在具有在记录媒体传送方向上以K点间隔配置在前述记录媒体表面上记录点的N(K与N为互为奇数的正整数)个记录单元的记录头、在向与前述记录头的前述传送方向相垂直的记录行方向每作一次记录移动时使前述记录媒体移动N点的距离并使前述记录头向前述记录行方向移动以记录信息的多单元打印机调整方法中,具备有由前述各个记录单元记录规定的行数的记录步骤,和调整前述第一记录单元和前述第N记录单元的点的大小的调整步骤。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是用多单元打印机来实现稳定的图象记录质量和低成本的高速记录所以提出一种针对以K点的间隔在副扫描方向或主扫描方向配置n (k与n互为奇数)个数的记录单元的个数为m(m-k/j,j为2以上的整数)的记录头以相邻接的第n与第1记录单元的间隔D点(D与K互为奇数)在副扫描方向或主扫描方向上配置,在主扫描方向移动一次记录头就只传送记录媒体P点传送量(P=n×m)来驱动该记录头的各记录单元,或者在主扫描方向只移动记录头相当于P点(P=n×m)的距离来驱动该记录头的各记录单元,在主扫描方向移动一次则传送记录媒体1点传送量的方式(依靠控制记录操作的高密度记录方式)。
本发明的多单元打印机为解决上述课题设置下面的手段,特征在于采取由控制记录操作实现高密度记录的方式。
第一驱动手段在传送方向(副扫描方向)传送记录媒体。或可能安装记录媒体并采用以轴为中心旋转的鼓。
第二驱动手段在与该传送方向相垂直的记录行方向(主扫描方向)移动记录头。
记录头内装有在副扫描方向以间隔K点配置n个数的(K与n为互为奇数的整数)记录单元,并在副扫描方向以相邻接的该记录头的第n与第一记录单元间隔D点(D与K为互为奇数的整数)配置m个(m为k的整数(2以上)部分之一)。或者作成不在记录媒体表面上而是在传送方向移动记录媒体的中间复制媒体的表面上进行点记录那样地配置。
复制手段针对中间复制媒体表面上记录的点将该表面压紧到记录媒体上进行复制。
控制手段在以进行驱动的第二驱动手段使记录头在该主扫描方向上移动而结束第一次图象记录操作时,由进行驱动的第一驱动手段使记录媒体只传送P点传送量(p为n×m)或以进行驱动的第一驱动手段与仅旋转相当于圆周上一定的p点(p为n×m)距离的角度的中间复制媒体(记录滚轮)的周速度和与该角度相同的速度和传送量同步地在复制手段(复制滚轮)之间传送记录媒体,将根据输入的信息数据生成的记录单元驱动信号输出到记录头。或在由该第二驱动手段使记录头作主扫描方向移动时,在相当于记录头移动量p点的距离,将根据输入的信息数据生成的记录单元驱动信号输出给记录头。
图1为表示按照本发明的实施形态1的多单元打印机的结构图;
图2为表示按照本发明实施形态1的记录头的结构图;
图3为表示按照本发明实施形态1的控制单元的结构图;
图4为说明按照本发明实施形态1的多单元打印机的记录操作的图形;
图5为说明按照本发明实施形态1的多单元打印机防止发生条纹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6为表示按照本发明实施形态2的控制单元的结构图;
图7(a)、7(b)为说明按照本发明实施形态2的多单元打印机的记录操作的图形;
图8为表示按照本发明实施形态3的控制单元的结构图;
图9为表示按照本发明实施形态4的测试打印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10为表示按照本发明实施形态5的记录头的结构图;
图11(a)、11(b)为说明按照本发明实施形态5的多单元打印机的记录操作的图形;
图12为表示按照本发明实施形态6的多单元打印机的结构图;
图13为表示按照本发明实施形态7的记录头的结构图;
图14为表示按照本发明实施形态7的多单元打印机的结构图;
图15(a)、15(b)为说明按照本发明实施形态7多单元打印机的记录操作的图形;
图16(a)、16(b)为说明按照本发明实施形态7的多单元打印机的其他状态的记录操作的图形;
图17为表明按照本发明实施形态8的多单元打印机的结构图;
图18(a)、18(b)为说明按照本发明实施形态8的多单元打印机的记录操作的图形;
图19为说明按照历来的微小传送的多单元打印机的记录操作的说明图;
图20为说明历来的交错记录操作的说明图;
图21为说明历来的交错记录操作中的问题的说明图;
图22为表明本发明实施形态的多单元打印机的结构图;
图23为说明图22中所示记录头内装记录单元的配置的图形;
图24为图22中所示控制手段的功能方框图;
图25为说明图22中所示控制手段的记录操作控制时的记录结果的图形;
图26为说明图22中所示记录头的位置关系的图形;
图27为表示本发明实施的另一形态的结构图;
图28为图27所示控制手段的功能方框图;
图29为说明图27所示控制手段的记录操作控制时的记录结果的图形;
图30为表明本发明实施的另一形态的结构图;和
图31为表明与本发明相关的一实施形态的多单元打印机的结构图。
实施形态1
下面就图对按照本发明实施1的多单元打印机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按实施形态1的多单元打印机的结构图。图1中,1为设置有多个作为记录单元的喷出墨水的喷嘴的记录单元群的墨水喷射头(以下称记录头),2为支撑记录头和在移动的情况下向箭头所示A方向(以下称为主扫描方向)导向的轴,3为作为使记录头1移动的第二驱动手段的扫描电动机,4为对记录1传送扫描电动机3的驱动力的驱动传动带,5为记录媒体,6、7为支撑记录媒体并向箭头所示B方向(以下称副扫描方向)传送的滚筒,8是作为用于传送记录媒体5而驱动滚筒6的第一驱动手段的传送电动机,和9为根据表示图象和字符信息的信息数据驱动记录头1、控制扫描电动机3和传送电动机8的控制单元。
下面就图说明操作。记录头1中沿副扫描方向配置有N个对记录媒体5喷射墨水的喷嘴作为记录单元。进行喷射墨水的方向哪一种均可,例如可以是采用压电元件那样的电气-机械变换元件和用将墨水加热的蒸汽施加压力的电-热变换元件等等来产生压力以便喷射墨水的方法等。控制单元9根据表示图象和字符信息的信息数据产生实际驱动记录头1中各个喷嘴的驱动信号、输出给记录头1、并将墨水喷射到记录媒体5上以形成记录图象。此时,扫描电动机3与记录头1由驱动传动带4连接,在控制单元9使扫描电动机3驱动时,记录头1由轴2导向并边喷射墨水边在主扫描方向移动,进行一次图象记录。在一次图象记录结束时,接着控制单元9驱动传送电动机8,使记录媒体5在副扫描方向只前进一定距离(P点),使记录头1返回最初的位置。然后再使记录头1边移动边喷射墨水,进行第二次图象记录。下面重复进行在一次图象记录后只传送记录媒体一定距离(P点)的操作。直到全部信息数据记录结束。
图2为表示本发明中记录头的结构图,说明喷嘴的布置。图2中10a-10f表示各个喷嘴。在设相邻喷嘴相互间间隔为K(点)、喷嘴个数为N的情况下,K、N和上述记录媒体5的一次传送量P之间满足如下的关系:
(1)K和P是相互为奇数的正整数;
(2)N=P+1。
在此实施形态1中,举例说明K=4(点)、P=5(点)、N=6的情况。
下面按图说明控制单元9的结构。图3为表明图1所示控制单元9的结构图。图3中,11为设置有为存贮表示图象和字符信息的信息数据的存贮手段的数据生成电路,12是从数据生成电路11选择与记录头1中喷嘴的布置相配合的信息数据作为数据16读出并作为输出对应于各个喷嘴10a-10f的记录数据16a-16f的处理手段的处理电路,13是作为根据记录数据16a-16f产生为实际驱动喷嘴10a-10f的驱动的信号17a-17f的信息发生手段的喷嘴驱动电路,14为由处理电路12和喷嘴驱动电路13所组成的记录单元驱动信号生成手段,15为作为控制扫描电动机3、传送电动机8并对数据生成电路11和处理电路12加以启动的控制手段的管理单元,18为对数据生成电路进行启动的启动信号,和19为指示对哪一喷嘴输出墨水的指示信号。
下面按图说明以控制单元9的操作。在输入信息数据时,即被存入数据生成电路11中。管理单元15在对数据生成电路11输出启动信号18时,数据生成电路11即依次读出对应于记录头1中的喷嘴10a-10f各自应记录一行的象素的信息数据,作为数据16a-16f输出到处理电路12。在数据16a-16f被输入到处理电路12时,数据16a-16f即被每次分配给各个喷嘴,在当从管理单元输入指示信号19时即向喷嘴驱动电路13输出记录数据16a-16f。记录数据16a-16f是表示是否喷射墨水的数据,在喷射墨水时输出“1”,而不喷射时输出“0”。为此,指示信号19为6毕特信号,最低位毕特对应于喷嘴10a,最高位毕特对应于喷嘴10f。对于用在该指示信号19以“1”表述m喷嘴输出对应于数据16a-16f的记录数据,对于以“0”表述的喷嘴则输出使一整行都不喷射墨水的记录数据。而对应于喷嘴10a的记录数据16a常常是对偶数号象素输出“0”,对应于喷嘴10f的记录数据16f则常常时奇数号象素输出“0”。在记录数据16a-16f向喷孔驱动电路13输入时,即按照数据值产生实际驱动各个喷嘴的驱动信号17a-17f,向喷孔10a-10f输出。
管理单元15对数据生成电路11输出启动信号,然后使扫描电动机3动作,使记录头1在主扫描方向移动。管理单元15通过监视扫描电动机3的转动角检测记录头1在主扫描方向中的移动量,记录头1在记录媒体5上移动到最初形成点的位置时,管理单元15对于处理电路12如将记录数据16a-16f输出到喷嘴驱动电路13那样地将启动信号19输出给处理电路12。在喷嘴驱动电路13中,按照从处理电路12输出的记录数据产生实际驱动喷嘴10a-10f的驱动信号17a-17f,并输出到记录头1,由此使个喷嘴进行一次一行的记录。
接着,管理单元14驱动传送电动机8,使记录媒体5在副扫描方向仅移动5行,将记录媒体头1返回到最初的位置,再重复上述的记录操作。
图4为说明按照实施形态1的多单元打印机记录操作的说明图。图4中,喷嘴个数为N=6,d表示由各个喷嘴记录的记录象素,t表示扫描次数。相邻喷嘴相互间隔K=4(点),副扫描方向中记录媒体传送间距P=5(点)。在副扫描方向上,对于一个记录象素相邻接的记录象素必定是由不同的喷嘴记录的,得到与被作交错记录时相同的记录效果。在此,第一喷嘴与第六喷嘴虽然记录同一行,但如上述那样第一喷嘴不记录偶数号象素,而第六喷孔不记录奇数号象素,所以就成为如同图中L=21、26的记录行所示那样地第一喷嘴和第六喷嘴进行交错记录。而实际上因为作为记录区域的有效区域是L=17以后的行,对此前面的记录行不记录象素,而是由前述指示信号19控制各喷嘴的记录数据来进行有效记录区域的图象记录。
图5为说明按照实施形态1的多单元打印机防止发生条纹的操作的说明图,表示副扫描方向中记录媒体5的传送量上发生误差时的记录结果。在对正常传送量P实际传送量不少于a的情况下,在历来的交错记录中看到L=20与L=21的记录行之间发生明显的条纹,但如采用本发明由于L=21记录行中第一喷嘴和第六喷嘴交叉记录象素,所以不存在发生行间间隙的情况而能防止产生明显的条纹。而且即使在对记录媒体5的传送量P实际传送量增多的情况下也可同样地说明,仍然能防止条纹的发生。
依靠上述这样构成多单元打印机,即使在记录媒体5的传送精度和记录头1的安装精度存在误差的情况也能防止条纹的发生,而具有得到在记录图象中不出现其影响的稳定的记录质量的图象的效果。
再有,在实施形态1中虽然是以K=11(点)、P=5(点)、N=6时的记录头为例,但只要K、N、P值满足上述的关系,怎样的值均可。这种多单元打印机结构也能运用于彩色,这是不言而喻的。而实施形态1中作为记录单元群虽然是以喷射墨水的墨水喷头为例进行说明的,但也可采用热打印头,只要能对记录媒体5形成象素采用怎样方式的记录单元群均无关。
实施形态2
下面按图说明按照本发明实施形态2的多单元打印机。图6为表明按本发明实施形态2的多单元打印机的控制单元的结构图,图中,与图3相同的符号表示同一或相当的部分,省略其说明。图6中,13a为在根据记记录数据16a-16f产生实际驱动喷嘴10a-10f的驱动信号21a-21f时按照所输入的设定值使驱动信号21a和21f的电压值变化而输出的喷嘴驱动电路,14a为由处理电路12和喷嘴驱动电路13a组成的记录单元驱动信号生成手段,和20为输出使喷嘴驱动电路13a输出的驱动信号21a和21f的电压值变化的设定值的点直径设定电路。
下面按图说明操作。由信息数据被输入到数据生成电路11之后直到处理电路12向喷嘴驱动电路13a输出记录数据16a-16f为止的操作与实施形态1相同。当记录数据16a-16f被输入至喷嘴驱动电路13a时,即按照数据值产生实际驱动各个喷嘴的驱动信号21a-21f并向喷孔10a-10f输出。此时喷嘴驱动电路13a例如在被加以对应于点直径设定电路20所设置的可变电阻值的设定值,根据此被加给的设定值使喷嘴10a的驱动信号21a和喷嘴10f的驱动信号21f的电压值与其他驱动信号21b-21c不同并输出。在当由喷嘴驱动电路13a输出的驱动信号21a-21f被输入到记录头时,喷嘴10a-10f即按照各自对应的驱动信号的电压值喷射墨水,在记录媒体5上记录象素。此时,在驱动信号21a和21f的电压值与其它驱动信号的电压值不同的情况下,喷嘴10a和10f记录点直径的大小即与其他喷嘴记录点直径的大小不相同并被记录。关于其他操作均与实施形态1相同。
下面说明改变点直径时的调整操作。图7(a)、7(b)为说明按本发明实施形态2的多单元打印机的记录操作的说明图,表明在记录媒体传送量中存在误差的情况下改变点的直径进行记录时的结果。图7(a)表示对正常传送量P实际传送量少α时的情况。此时,由于L=20和L=22的记录行间隔增宽,通过使喷嘴10a和喷嘴10f交叉记录处的点直径尺寸大于其他喷嘴记录的点直径尺寸,能更有效地防止条纹的产生。而图7(b)为对正常传送量P实际传送量大时的情况。此时,由于L=20与L=22的记录行间隔相反地变窄,通过使喷嘴10a和喷嘴10f交叉记录的点直径的尺寸成为小于其他喷嘴记录的点直径尺寸,因此能更有效地防止条纹的发生。实际上进行点直径尺寸调整的情况是边记录图象质量调整用的信息数据边改变设定值、在不再产生条纹处结束点直径尺寸的调整。
由上述这样地构成多单元打印机,能抑制多单元打印机中因副扫描方向记录媒体5的传送误差产生的条纹,而具有取得高质量记录图象的效果。
实施形态3
下面按图说明按照本发明实施形态3的多单元打印机。图8为表示按照本发明实施形态3的多单元打印机中的控制单元的结构图,图中,与图3相同的符号表示同一或相当的部分,省略其说明。图8中,13b为在根据记录数据16a-16f产生实际驱动喷嘴10a-10f的驱动信号23a-23f时按照所输入的设定值使驱动信号23a和23f的电压值变化并输出的喷孔驱动电路,14b为由处理电路12和喷嘴驱动电路13b组成的记录单元驱动信号生成手段,24为指定点直径尺寸的输入单元,25为存贮多个上述设定值的存贮单元,其他构成均与实施形态2相同。
下面按图对其操作加以说明。由信息数据被输入到数据生成电路11开始到处理电路12向喷嘴驱动电路13b输出记录数据16a-16f为止的操作与实施形态1相同。当记录数据16a-16f被输入到喷嘴驱动电路13b时,按照数据值产生实际驱动各个喷嘴的驱动信号23a-23f并向喷嘴10a-10f输出。此时在喷嘴驱动电路13b中,由管理单元15给予某一设定值,根据所加给的设定值使喷嘴10a的驱动信号23a和喷嘴10f的驱动信号23f的电压值与其他驱动信号23b-23e不相同并加以输出。当从喷嘴驱动电路13b输出的驱动信号23a-23f被输入到记录头时,喷嘴10a-10f即按照各自对应的驱动信号的电压值喷射墨水,在记录媒体上记录象素。此时,在驱动信号23a和23f的电压值与其他驱动信号的电压值不同时,喷嘴10a和10f记录点直径的尺寸即与其他喷嘴记录的点直径尺寸不同并被以记录。
输入单元24例如可以是由触点开关那样的能从外部输入数值的简单结构,将指定所希望的点直径尺寸的数值设定到输入单元24。在此,在被指定数值“0”的情况表明不改变点直径尺寸进行输出。记录操作时,开始管理单元15进行输入单元24的信息的读取。存贮单元25为非易失性存贮器,其中存贮着多个改变点直径尺寸的设定值。管理单元15根据输入单元24的值从存贮单元25读出设定值,对喷嘴驱动电路13b进行设定。其他操作均与实施形态2操作相同。
通过上述这样地构成多单元打印机,能抑制多单元打印机中因副扫描方向记录媒体5的传送误差所引起的条纹的产生,从而得到高质量的记录图象,同时还具有能简单地进行防止发生条纹的调整操作的效果。
实施形态4
下面就图说明按照本发明的实施形态4的多单元打印机的调整方法。图9为表示按照本发明实施形态4的多单元打印机的调整方法的流程图,步骤S1-S12描述各个行程的内容。对于多单元打印机的结构和控制单元的结构则与实施形态3相同。
下面按图说明根据测试打印的多单元打印机的调整操作。
当由操作盘(图中未表示)。提出测试打印操作时,对数据生成电路11写入用于测试打印的图象数据作为测试数据(步骤S1),进行记录媒体的给纸(步骤S2)。接着由存贮单元25读入最初的点直径尺寸的设定值(步骤S3),设定到喷嘴驱动电路13b(步骤S4)。
然后在S5-S8的步骤中进行将测试数据记录到记录媒体5上的操作。此图象记录操作与实施形态3的操作相同。在步骤S8中判定已结束既定的行数的记录时,即传送一定量的为记录下一测试数据的记录媒体5(步骤S9)。接着在步骤S10中进行测试打印的结果的判断。由于点直径尺寸的设定值有许多个,在此结束判断中判断所有设定值的记录是否结束,而且如为不进行记录的设定值时则从存贮单元25读出下一设定值(步骤S12),再重复进行从对喷孔嘴驱动电路13b的设定开始至结束既定行数记录为止的S4-S8的步骤。在步骤10中,当判定按全部设定值的记录均结束时,即取出记录媒体5(步骤S11)结束打印测试。
如由上述这样的方法调整多单元打印机,能由一次操作在一个记录媒体5上得到改变点直径的多个测试打印样品。而且,由于点直径尺寸的设定值是按输入单元24的指定的数值的顺序设定的,在所得到的多个测试打印样品中,如由输入单元24指定图象质量最好的样品的顺号,实际记录图象时就能总是进行良好的记录,同时能更有效地进行记录质量的调整操作,而具有简单地取得记录质量优良图象的效果。
实施形态5
下面对图说明按照本发明实施形态5的多单元打印机。图10为表示按照本发明实施形态5的多单元打印机的记录头的结构图,Dxy表示喷嘴,记录头中设置有喷嘴D11-D66。设副扫描方向的相邻喷嘴相互间间隔为K(点),主扫描方向中相邻喷嘴相互间的间隔为j(点),副扫描方向的喷嘴的个数为N,主扫描方向的喷嘴的个数为M,将喷嘴布置成矩阵状。设记录体5一次传送量为p(点);一个喷嘴在记录媒体5上喷射墨水而形成象素时,在形成一个象素后直到形成下一象素为止设上述记录头在主扫描方向移动的距离为Q(点)。此时,在K、j、N、M、P、Q之间要满足以下的关系:
(1)K和P是互为素数的正整数;
(2)N=P+1;
(3)j和Q是互为素数的正整数;和
(4)M=Q+1。
K和j、N和M及P和Q的关系,为相同或不同的数值均无关紧要。在实施形态5中以K=j=4(点)、F=Q=5(点)、N=M=6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除记录头的构成和控制单元的操作外多单元打印机其他结构均与实施形态1相同。
下面按图说明其操作。根据表示图象和字符信息的信息数据在记录媒体5上边喷射墨水,边使记录头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来进行图象记录。记录头1以一定速度连续地操作进行移动,但此时从一个喷嘴形成一个象素起直至形成其后一象素为止的期间中,是使记录头以Q=5点的移动速度来驱动扫描电机动3。至于其他操作均与实施形态1的操作相同。
图11(a)、11(b)为说明按照本发明实施形态5的多单元打印机的记录操作的说明图,表示由实施形态5所示的记录头进行记录操作时的主扫描方向的记录结果。图11(a)为说明图10的喷嘴D16-D66的主扫描方向上一列喷嘴群的记录操作的说明图。如上述那样,喷嘴个数N=M=6,d表示由各个喷嘴记录的记录象素,T表示主扫描中喷射墨水的次数。相邻喷嘴相互间的间隔j=4(点),在由一个喷嘴形成一个象素起至形成下一个象素止的期间使记录头在主扫描方向移动的距离Q=5点。与前述副扫描方向的记录操作一样,在主扫描方向也形成象素。因此,与副扫描方向的记录同样,在主扫描方向第一喷嘴的第六喷嘴在主扫描方向记录同一位置。图11(a)所示的m=5、10、15的位置即相当于此,但与前述副扫描方向的记录方法同样,对于m=5和m=10的记录位置由第一喷嘴和第六喷嘴进行交叉记录。如同图(b)所示,在主扫描方向一列的某喷嘴群记录整个记录区域中的奇数号行时,由主扫描方向中第一喷嘴、亦即图10的喷嘴Dxy的X=1的喷嘴进行记录,而在记录偶数号行时由第六喷嘴、亦即图10的喷孔嘴Dxy的X=6的喷嘴进行记录这样来控制处理电路,从而能使主扫描方向中第一喷嘴和第六喷嘴交叉地记录同一位置。
如上述这样来构成多单元打印机,可缩短一次主扫描的记录速度,具有得到高速记录装置的效果。并且,由于对主扫描方向也进行与副扫描方向同样的记录操作,在即使记录头的移动速度存在有误差的情况下也不会损坏主扫描方向的记录象素的连续性,能防止条纹的发生,而具有得到稳定的高记录质量的图象。并且,虽然在实施形态5中是以j=4(点)、Q=5(点)、M=6的情况的记录头为例,但J、M、Q的值只要满足上述关系,怎样的值均无关。而这种多单元打印机能适用于彩色,这也是不言而喻的。
实施形态6
下面按图说明按照本发明实施形态6的多单元打印机。图12为表示按照本发明实施形态6的多单元打印机的结构图,1a为具有多个作为记录单元的喷射墨水的喷嘴的记录头,26为作为由记录头1形成有记录象素的中间复制媒体的记录滚筒,27为传送记录媒体31并向记录媒体复制记录滚筒26上所形成的象素的复制手段即复制滚筒,28a、28b为供给记录媒体31的给纸滚筒,29(a)、29(b)为排出记录媒体31的排出滚筒,30为吸收上述记录滚筒上残留的墨水的清除单元,31为记录媒体,32为根据表示图象和字符信息的信息数据驱动记录头喷射墨水并使记录滚筒26与记录头1作相对运动的控制单元。
下面按图说明其操作。记录头1中作为记录单元配置有对记录媒体喷射墨水的N个喷嘴。喷射墨水的方法哪一种方法均可,例如有采用压电元件那样的电气-机械变换元件和以加热墨水的蒸汽加以压力的电气-热变换元件等产生压力使墨水喷射的方法等。控制单元32根据表示图象和字符的信息数据发生实际驱动记录头1中各个喷嘴的驱动信号并输出到记录头1,从而在记录滚筒26的表面上喷射墨水并形成记录图象。控制单元32当在驱动使记录头1移动的扫描电动机(图中未示出)时,记录头1边喷射墨水边在图示C方向(主扫描方向)上移动,进行一次图象记录。当一次图象记录结束,接着控制单元32即驱动使记录滚筒26旋转的传送电动机(图中未示出),使记录滚筒26在图示D方向上转动相当于圆周上的一定距离(P点)的角度,使记录头1向最初位置返回。然后再使记录头1边移动边喷射墨水,进行第二次图象记录。此后重复进行在一次图象记录之后使记录滚筒旋转相当于圆周上一定距离(P点)的角度的操作直至所有信息数据记录结束。
记录头1的结构和向记录滚筒26的表面上的记录方法与实施形态1相同,在记录滚筒26的表面上形成与实施形态1同样的记录图象。
记录媒体31由给纸滚筒28a、28b供给,并在记录滚筒26与复制滚筒27之间传送。被传送的记录媒体31由记录滚筒26和复制滚筒27以与记录滚筒26的周速相同的速度,并以同样的P点的传送间距与记录滚筒26同步地在箭头所示的E方向传送。此时依靠复制滚筒27的压紧将记录滚筒26上所形成的记录象素复制到记录媒体31上,形成最后的记录象素33,由排纸滚筒29a、29b排出。在记录滚筒26的表面上将记录象素复制到记录媒体31的结束部分用清除单元30清扫该表面,再由记录头1a形成象素。
在实施形态6中,由于是在记录滚筒26的表面上喷射墨水形成记录象素后,再由复制滚筒27的压紧向记录媒体31进行复制这样的结构,所以即使在使用对记录媒体31的吸附力不佳的墨水的场合,也具有依靠压紧力可靠地向记录媒体31进行图象记录的效果。结果是具有能增加取得更高图象质量的记录图象的墨水选择性的效果。而且,在实施形态6中虽然是举例说明作为记录头1配置一列记录单元的情况,但记录头1并不仅限于此,使用将记录单元布置成矩阵状也是不言而喻的。
实施形态7
下面按图说明按照本发明实施形态7的多单元打印机。图13为表示按照本发明实施形态7的多单元打印机的记录头34的构成图。图13中,34表示具有多个作为记录单元的喷射墨水的喷嘴的记录头,35a~35e表示作为记录单元的各个喷嘴。
在进行交错记录的情况下,相邻喷嘴相互间的间隔K(点)与喷嘴个数N之间必须满足以下的关系:
(1)K与N是互为素数的正整数。
在实施形态7中以K=4(点)、N=5的情况为例加以说明。
图14为表示按照本发明实施形态7的多单元打印机的结构图,图中与图3相同的符号表示同一或相当的部分,其说明省略。图14中12c为由数据生成电路11选择与记录头34中喷嘴的配置相配合的信息数据作为数据16读出并作为输出对应于各个喷嘴35a~35c的记录数据44a~44c的数理手段的处理电路,13c为根据记录数据44a~44c发生实际驱动喷嘴35a~35c的驱动信息45~45c的喷嘴驱动电路,14c为由处理电路12c和喷嘴驱动电路13c组成的记录单元驱动信号生成手段,39为对驱动信号45a~45c按照所输入的设定值改变驱动信号45a和45c的电压值并作为向喷嘴35a~35e输出输出信号46a~46e的点直径调整手段的调整电路,15c为控制扫描电动机3、传送电动机8并作为对数据生成电路11和处理电路13c加以启动的控制手段的管理单元,18c为对数据生成电路加以启动的启动信号,19c为指示哪一喷嘴输出墨水的指示信号。
下面按图说明操作。在信息数据被输入时,即被存贮进数据生成电路11。在管理单元15c对数据生成电路11输出启动信号18c时,数据生成电路11即依次读出对应于记录头34中各个喷嘴35a~35e应记录的一行的象素的信息数据,作为数据16向处理电路12c输出。在数据16被输入到处理电路12c时,即数据就被各个喷嘴每一个所分配,当输入管理单元15c来的指示信号19c时向喷嘴驱动电路13c输出记录数据44a~44e。记录数据44a~44e为表示是否喷射墨水的数据,在喷射墨水时输出“1”,不喷射时输出“0”。这里,指示信号19c为5毕特信号,最后位毕特和最高位毕特各自对应于喷嘴35a和35e。对于以此指示信号19c表述“1”的喷嘴输出对应于数据16的记录数据,对于表述“0”的喷嘴输出在整个一行均不喷射墨水的记录数据。在对喷孔驱动电路13c输出记录数据44a~44c时,则按照数据值产生实际驱动各个喷嘴的驱动信号45a~45c后输出。
在调整电路39用例如可变电阻加给与自外部的某一调整值。当驱动信号45a~45e被输入到调整电路39时,即根据加给的调整值改变喷嘴35a的驱动信号45a和喷嘴35e的驱动信号45e的电压值,其他驱动信号45b~45d则以原来的电压值作为输出信号46a~46e输出。在从调整电路39输出的输出信号46a~46e被输入到记录头34时,喷嘴35a~35c即按照各自对应的驱动信号的电压值喷射墨水,在记录媒体上记录图象。此时,当输出信号46a和46e的电压值与其他输出信号的电压值不同时,即以与其他喷嘴记录的点直径尺寸不同大小记录喷嘴35a和35e记录的点直径的大小。
管理单元15c对数据生成电路11输出启动信号18c,然后使扫描电动机3操作,使记录头34在一定方向上(主扫描方向)移动。管理单元15c以监视扫描电动机3的旋转角来检测记录头34在主扫描方向的移动量,当记录头34在记录媒体上移动到开始形成点的位置时,管理单元15c对处理电路12c如将记录数据44a~44e输出到喷嘴驱动电路13c那样地,将指示信号19c输出处理电路12c。在喷嘴驱动电路13c中,根据从处理电路12c输出的记录数据,发生实际驱动喷嘴35a~35e的驱动信号45a~45e,通过输出到记录头34使各个喷嘴进行一行的记录。然后,管理单元15c驱动传送电动机8,使记录媒体在副扫方向移动N=5行,将记录头34回到最初的位置,再重复进行上述记录操作。
通过进行上述的记录操作,就能进行图20所示那样的交错记录。可是,在这样的交错记录中,当副扫描方向上记录媒体的传送量中存在有误差时,会损失副扫描方向中记录象素的连续性,出现条纹向使记录质量恶化。图15(a)表示相对正常的记录媒体传送量N(=5行)实际传送量短少传送量α时的记录示例,在第一喷嘴记录的象素与第五喷嘴记录的象素之间缺乏连续性,图15(b)为加以调整值使第一喷嘴和第五喷嘴记录的象素的点直径尺寸较其他喷嘴记录的点直径尺寸更大时的记录例,由增大点直径的尺寸来有效地防止条纹的发生。
图16(a)表示对于正常记录媒体传送量N(=5行)实际传送量增加β时的记录,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喷嘴记录的象素与第五喷嘴记录的象素之间的间隔相反地变窄,而丢失副扫描方向中记录象素的连续性。图16(b)表示加以调整值使第一喷嘴和第五喷嘴记录的象素的点直径尺寸,小于其他喷嘴记录的点直径尺寸时的记录例,在这一情况下,由减小点直径尺寸来防止条纹的发生。在实际进行点直径尺寸的调整时,边记录图象质量调整用的信息数据边改变设定值,在不产生条纹处结束点直径尺寸的调整。
按上述这样来构成进行交错记录的多单元打印机,即使在记录媒体的传送精度和记录头34的安装精度存在误差的情况下也具有能防止发生条纹并取得在记录图象中不出现其影响的稳定记录质量的图象的效果。在此实施形态7中虽然是以K=4(点),N=5的情况的记录头为例,但只要K、N值满足上述关系,怎样的值均可。并且,不用说,这种多单元打印机也能适应于彩色。
而且,本实施形态7中作为记录单元群虽然是以喷射墨水的喷墨式打印头为例进行的说明,但也可以采用利用热打印头的记录单元。
实施形态8
下面按图说明按照本发明实施形态8的多单元打印机。图17为表示按照本发明实施形态8的多单元打印机的结构图,图中,与图14相同的符号表示同一或相当的部分,其说明省略。图17中,49为作为点直径调整手段的调整手段的调整电路,对驱动信号45a~45e,按照所输入的第一设定值改变驱动信号45a和45c的电压值,并且按照所输入的第二设定值改变驱动信号45b和45d的电压值从而向喷孔35a~35e输出输出信号50a~50e。其他构成均与实施形态7相同。
下面按图说明其操作。由在数据生成电路11中存贮信息数据开始至喷嘴驱动电路13c发生驱动信号45a~45e并输出为止的操作均与实施形态7同样。
在调整电路49中,例如采用可变电阻从外部加给二种一定的调整值作为第一设定值和第二设定值。当上述驱动信号45a~45e被输入到调整电路49时,则根据被加给的第一设定值改变喷嘴35a的驱动信号45a和喷嘴35e的驱动信号45e的电压值,根据第二设定值改变喷孔嘴35b的驱动信号45b和喷嘴35d的驱动信号45d的电压值,而其他驱动信号按原来电压值,作为输出信号50a~50e进行输出。当由调整电路49输出的输出信号50a~50e被输入到记录头34时,喷嘴35a~35e即按照各自对应的驱动信号的电压值喷射墨水,在记录媒体上记录象素。此时,当输出信号50a、50b、50d、50e的电压值与其他输出信号的电压值不同时,喷嘴35a、35b、35d、35e记录的点直径尺寸即以与其他喷嘴记录的点直径尺寸不同的尺寸加以记录。喷嘴35a和喷孔35e为同样的点直径尺寸,而喷嘴35b和喷孔35d则成为与前述尺寸不同的相同点直径尺寸。为进行其他的图象记录的操作均与实施形态7操作同样。
通过进行上述的记录操作,就能进行如图20所示那样的交错记录。但是,在图20所示的交错记录中,在副扫描方向记录媒体的传送量存在误差的场合,会丧失副扫描方向中记录象素的连续性,出现条纹而使图象质量质量恶化。图18(a)为相对正常记录媒体的传送量N(=5行)实际传送量短少α时的记录例,第一喷嘴记录的象素与第五喷嘴记录的象素之间缺乏连续性。图18(b)为增大第一喷嘴与第五喷嘴记录象素的点直径尺寸、并相反地减小邻接第一喷嘴和第五喷嘴记录的象素的第二喷嘴和第四喷嘴记录象素的点直径尺寸场合的记录示例。在增大第一喷嘴和第五喷嘴记录的象素的点直径尺寸时,与其相邻接象素相重叠的部分就增多,易于成为新的条纹产生源。因此,将邻接象素的点直径尺寸作反方向调整就能更有效地防止条纹的产生。
在对于正常的记录媒体的传送量N(=5行)实际传送量多α的情况下,进行与上述调整相反的操作。要即,减小第一喷嘴和第五喷嘴记录的象素的点直径尺寸、相反地增大与第一喷嘴和第五喷嘴记录的象素相邻接的第二喷嘴和第四喷嘴记录的象素的点直径尺寸,由此就能防止条纹的发生。
依靠上述这样来构成进行交错记录的多单元打印机,即使在记录媒体5的传送精度和记录头34的安装精度有误差时也能防止发生条纹、具有抑制其在记录图象中的影响而取得更稳定的记录质量图象的效果。
实施形态9
表示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多单元打印机如图22所示那样,设置有多个记录头1,如各个记录头1a和1b,以满足(1)记录单元的间隔K(点)与个数n是互为素数的整数;(2)邻接的记录头的第n和第1记录单元间隔D(点)与K是互为素数的整数;和(3)记录头的个数m为K的整数(2以上)之一这样的条件(例如m=2、n=5、K=6、D=7),配置有多个作为记录单元的用电气~机械变换元件(压电元件等)和电气~热交换单元(墨水蒸汽加压元件)的发生压力在记录媒体上进行喷射的喷墨式喷嘴。打印头支撑/导向轴2支撑各记录头1a和1b,在主扫描方向(箭头方向A)上进行导向。扫描电动机3根据从控制手段9输入的驱动信号106,由驱动传动带4传送驱动力,在主扫描方向(箭头方向A)移动各记录头1a和1b。并利用例如旋转弧度仪监视该旋转角将检测记录头1a和1b的主扫描移动量的信号107输出到控制手段9。传送滚筒6和7由传送电动机8驱动、支撑记录媒体5,向副扫描方向(箭头方向B)传送。传送电动机8根据从控制手段9输入的驱动信号108转动传送滚筒6和7。控制手段9用进行驱动的扫描电动机3根据由该旋转角的监视所得的记录头主扫描方向移动量检测信号107,使在该主扫描方向移动的记录头1a和1b的第一次的图象记录操作结束时,在由进行驱动的传送电动机8以传送量P点(P=n×m)传送记录媒体5,根据输入的信息数据100将生成的记录单元驱动信号105a~105j输入到记录头1a和1b。利用记录邻接行的不同的记录将该记录元件误差和各记录头的制造误差均衡化,以得到稳定的图象记录质量。而将副扫描方向传送量作成记录头的个数倍,能进行高速记录。而不采用使制造合格率降低的、按照记录单元的高密度化和记录头的长尺寸化来增加记录单元数的方式能实现低成本化。
上述实施形态的多单元打印机,对以间隔K点(K与n互为素数)在副扫描方向上配置个数m(m=K/j,j为2以上的整数)的记录头以邻接的第n与第1记录单元D点(D与K互为素数)在副扫描方向上配置个数n的记录单元,采取每次在主扫描方向移动记录头时传送记录媒体传送量P点(P=n×m),并驱动该记录头的各记录单元的方式(依靠记录操作控制的高密度记录方式)。
控制手段9如图24那样,首先在存贮输入的信息数据100的数据生成单元91根据由管理单元93发生的启动信号103,顺次读出以记录头1a和1b内装喷嘴10a~10f和11a~11f记录的一行的象素和该喷嘴配置对应数据并作为选择数据101a和101b而输出。接着在驱动信号生成单元92a和92b根据由管理单元93发出的指示信号104a和104b,将输入的该选择数据101a和101b分配地输出给各个喷嘴。对于按照在喷射墨水时表示“1”不喷射时表示“0”的由处理电路发出的记录数据102a~102e和102f~102j所生成的由实际驱动各喷嘴的喷嘴驱动电路发出的喷嘴驱动信号105a~105e和105f~105j,将一次进行一行的记录输出给记录头1a和1b内装喷嘴10a~10f和11a~11f。而且在由管理单元93对数据生成单元91输出启动信号103的同时输出驱动扫描电动机3的信号106,输入检测由监视该扫描电动机的旋转角的记录头1a和1b的主扫描方向移动量信号107,在记录头1a和1b在记录媒体5上移动到最初的点形成位置时,对驱动信号生成单元92a和92b输出指示对哪一喷嘴输出墨水的指示信号104a和104b。该指示信号104a和104b为5毕特的信号,最低位毕特对应于喷嘴10a和11a,最高位毕特对应于喷嘴10e和11e,指示对应于毕特“1”/“0”的喷嘴应喷射/不喷射墨水。并且输出驱动传送电动机8的信号108,使记录媒体5在副扫描方向上作10点的移动,将记录头1a和1b回到最初的位置,重复上述记录操作控制直到全部信息数据记录结束。在上述记录操作控制时(m=2,n=5,K=6,D=7,P=10)的记录结果如图25那样,在副扫描方向与一个记录象素d1/d2相邻接的记录象素必定是由不同的喷嘴所记录的,而得到与交错记录时相同的记录结果。而实际的有效记录区域为记录行L=47以下,对于前面该记录行由不记录象素那样的指示信号104a和104b控制各喷嘴的记录数据,仅在有效记录区域进行图象记录。由此,由于采用不同的记录单元记录相邻行,所以将记录单元误差和各个记录头的制造误差均匀化,就能得到稳定的图象记录质量。记录头的位置关系如图26所示,如满足上述记录单元配置条件,多个记录头相对位置即使在与喷孔列垂直的方向上有X点的偏差,依靠控制手段9对X点上喷射墨水定时的控制能在大致相同的记录行上记录图象。
在上述图22所示发明实施例中是说明,控制手段9输入由监视扫描电动机的转动角检测记录头1a和1b的主扫描方向移动量的信号107,当记录头1a和1b在记录媒体5上移动到最初的点形成位置时输出指示信号104a和104b,但如图27那样,构成控制手段9a,以便测量输入的该检测信号106,每次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记录头1a和1b相当于P点(10点)距离时即输出该指示信号104a和104b,而且也可以不在副扫描方向而在主扫描方向上配置代替副扫描方向在主扫描方向布置记录单元的记录头1a和1b。通过缩短一次主扫描方向的记录时间能实现高速记录。以一个记录单元记录下一象素为止的时间只要是相当于记录媒体的传送量(P点)间隔的记录头的移动时间就行,特别是不采用高速的记录单元向使得成本降低。
控制手段9a如图28中所示,对由管理单元93输入的、依靠监视扫描电动机转动角检测记录头1a和1b的主扫描方向移动的信号107,以另外设置的输出控制单元94进行测量,在记录头1a和1b每移动相当于10点距离时,对驱动信号生成单元92a和92b输出指示向哪一喷嘴输出墨水的指示信号104a和104b,除此以外均与上述图24作相同操作。而上述记录操作控制时(m=2,n=5,k=6,D=7,P=10)的记录结果如图29那样,在主扫描方向相对于一个记录象素d3/d4邻接的记录象素必定由与此不同的喷嘴进行记录,从而取得与作交错记录时同样的记录结果。而实际的有效记录区域在记录行L=47以下,对于该前面的记录行由不记录象素的指示信号104a和104b来控制各喷嘴的记录数据,只进行有效记录区域的图象记录。
上述实施形态的多单元打印机,对于以间隔K点(K与n互为素数)在主扫描方向配置n个记录单元的m个(m=K/j,j为2以上的整数)记录头,以相邻接的第n与第1记录单元的间隔D点(D与K互为整数)在主扫描方向配置,采取使记录头在主扫描方向移动相当于P点(P=n×m)的距离时驱动该记录头的各记录单元且在主扫描方向每移动一次即传送记录媒体传送量一点的方式(由控制记录操作实现高密度记录的方式)。
在上述图22所示的发明形态中控制手段9也可以如图30那样构成控制手段9b,取代传送滚筒6和7以及传送电动机8并以固定部件(图中未表示)固定记录媒体5,另外设置在箭头C方向旋转的鼓6a和由控制手段9所发出的鼓电动机驱动信号108a驱动并以大致一定的高速度在C方向旋转的鼓驱动电动机8a,当记录头1a和1b喷射墨水结束第一次(t=1)图象记录时,则使鼓6a在C方向转动相当于圆周上一定距离(1周+P点)的角度,直到一记录行图象记录结束重复进行喷射墨水的操作,而在一记录行的图象记录结束时,则由扫描电动机3移动记录头1a和1b到下一记录行(1点),直到全部信息数据记录结束重复上述记录操作控制。采用能高速旋转的鼓,能更高速地传送记录媒体5,并依靠记录媒体传送时的小负荷变动能提高传送精度,并能作为高速图象记录。
表示与本发明相关的一实施形态的多单元打印机如图31,记录头1a、1b对应于上述实施例的图22。给纸滚筒21a、21b和排纸滚筒22a和22b对记录媒体31进行供纸、排纸。记录滚筒23作为中间复制媒体由各记录头1a和1b在表面上喷射墨水形成记录图象。复制滚筒24依靠压紧在复制记录滚筒23上形成的记录象素的记录媒体31上形成最终的记录象素do。清除单元25吸收复制后的记录滚筒23上残留的墨水以清扫表面。控制手段9c用驱动的扫描电动机(图中未表示)根据监视该转动角的记录头在主扫描方向的移动检测信号由在该主扫描方向移动的记录头1a和1b进行的第一图象记录操作结束时,则由驱动的传送电动机(图中未作出)以与转动相当于圆周上一定的P点的距离的角度的记录滚筒23的周速度和与该角度相同速度和传送量同步地在复制滚筒24之间传送记录媒体,根据输入的信息数据将生成的记录单元驱动信号输出给记录头1a和1b。即使在使用对记录媒体26的吸附性不佳的墨水时,在记录滚轮23表面上喷射墨水一旦形成记录图象后借助对复制的记录媒体31的压紧力也能可靠地作图象记录,而能增加取得更高品质图象的墨水选择方案。
在上述图30和图31所示发明的实施形态中是以记录头1a和1b在记录媒体的传送方向(副扫描方向)上配制进行说明的,但不用说,也可以在与记录媒体的传送方向相垂直的记录行方向(主扫描方向)上配置。
而在上述图22、图27、图30和图31所示的发明的实施形态中记录头1(a)、1(b)是以K=6,n=5,m=2的情况进行说明的,但K、n和m只要能满足上述记录单元配置条件怎样的值均可,不同说也能适用彩色方式。而作为记录单元群是采用喷墨头进行说明的,但亦可采用热打印头等能对其他记录媒体形成象素的记录单元群。
如上述这样,根据本发明将多单元打印机作成为,记录头中在记录媒体的传送方向以K点间隔配置N(K与N为互为素数的正整数)个记录单元,由控制手段在每次记录头向记录行方向上作一次记录移动时使记录媒体在记录媒体的传送方向移动P(N=P+1)点的距离,由记录单元驱动信号生成手段根据信息数据使记录单元中的第一记录单元和第N记录单元在大致同一记录行上交叉地记录奇数号点和偶数号点那样地向记录头输出驱动各个记录单元的记录单元驱动信号,从而使多单元打印机即使在记录媒体的传送精度和记录头的安装精度上存在误差时也能防止发生条纹,抑制其在记录图象中的影响而具有取得稳定的记录品质的图象的效果。
而按照下一发明,将多单元打印机作成为,使记录头可按照记录单元驱动信号的值可调整第一记录单元和第N记录单元的点直径,由点直径设定手段设定记录单元驱动信号的值,从而在取得第一记录单元和第N记录单元在大致相同θ行上交叉记录奇数号的点和偶数号的点的效果之外,还能借助适当地设定第一记录单元和第N记录单元的点直径来进一步提高抑制由副扫描方向记录媒体传送误差所引起的条纹的效果,以取得高品质记录图象的效果。
按照下一发明,如将多单元打印机作成为,由输入手段指定存贮手段所存贮的多个记录单元驱动信号的值,点直径设定手段按照输入手段的指定设定记录单元驱动信号的值,则由于能有选择地设定成为点直径尺寸的设定值,在抑制因副扫描方向记录媒体的传送误差而产生条纹的同时还具有简单地进行防止发生条纹的调整操作的效果。
按照下一发明,如将多单元打印机作成为,在存贮手段中存贮多个记录单元驱动信号的值,点直径设定手段在每次出现向记录媒体作的记录指示时记录规定的记录行,设定存贮手段所存贮的不同的记录单元驱动信号的值,则由于能改变点直径并在一个点直径尺寸中进行记录一定幅度的测试数据的测试打印,所以能更有效地进行调整记录质量的作业,从而具有简单地取得记录质量良好的图象的效果。
按照下一发明,在将多单元打印机作成为,记录头中在与记录媒体的传送方向相垂直的记录行方向上以K点间隔配置N(K与N为互成素数的正整数)个记录单元,由控制手段在记录媒体的传送方向上每作一次传送操作时使记录头在记录媒体的传送方向移动P(N=P+1)点的距离,由记录单元驱动信号生成手段根据信息数据向记录头输出促使记录单元中的第一记录单元和第N记录单元在前述传送方向的大致相同一行上交叉地记录奇数号的点和偶数号的点那样地驱动各个记录单元的记录单元驱动信号,从而使多单元打印机即使在记录媒体的传送精度和记录头的安装精度中存在有误差时也能防止发生条纹,取得抑制其在记录图象上的影响而获取稳定的记录质量的图象的效果。
按照下一发明,在将多单元打印机作成为,中间复制媒体在记录头每移动一次则在记录媒体的传送方向移动P点距离,记录头不在记录媒体的表面、而在中间复制媒体的表面上记录点,由复制手段将中间复制媒体的表面压紧到记录媒体,使中间复制媒体表面上记录的点复制到记录媒体上,这样,即使在使用对记录媒体的吸附性不佳的墨水的情况下,依靠压紧力也能对记录媒体作可靠的图象记录,而具有能增加为取得更高质量的记录图象的墨水的选择性的效果。
按照下一发明,将多单元打印机作成为,记录头中在记录媒体的传送方向上以K点的间隔配置N(K与N是互为素数的正整数)个记录单元,由控制手段在记录头向前述记录行方向每作一次记录移动时使前述记录媒体移动N点距离那样控制前述第一驱动手段,由记录单元驱动信号生成手段根据信息数据向前述记录头输出驱动前述各个记录单元的记录单元驱动信号,由点直径调整手段调整记录单元中的第一记录单元和第N记录单元记录的点直径尺寸,这样,即使是进行交错记录的多单元打印机,在记录媒体的传送精度和记录头的安装精度有误差的情况下也能防止条纹的发生,具有抑制其在记录图象中的影响而取得稳定的记录质量的图象的效果。
按照下一发明,如将多单元打印机作成为,点直径调整手段在调整第一记录单元和第N记录单元记录的点直径的尺寸的同时,还调整第2记录单元和第(N~1)记录单元记录的点直径尺寸,这样,就可能使第一和第N记录单元记录的象素的点直径尺寸的变化向相反的方向变化,更可靠地抑制条纹的发生,由具有得到更高质量的记录图象的效果。
按照下一发明,多单元打印机的调整方法如这样形成,在记录媒体的传送方向以K点间隔配置有N个(K和N是互为素数的正整数)在记录媒体表面上记录点的记录单元的记录头,在与记录头的前述传送方向垂直的记录行方向每作一次记录移动时将记录媒体移动P(N=P+1)点的距离并使记录头向记录行方向移动来记录信息的多单元打印机的调整方法中,具有使记录单元中的第1记录单元和第N记录单元在大致相同的记录行上交叉记录奇数号的点和偶数号的点那样地各个记录单元记录规定的行数的记录步骤、和调整第1记录单元和第N记录单元的点尺寸的调整步骤,这样,除了第一记录单元和第N记录单元在大致相同的记录行上交叉记录奇数号的点和偶数偶的点的效果外,通过适当地设定第一记录单元和第N记录单元的点直径来提高抑制因副扫描方向的记录媒体的传送误差造成的条纹的发生的效果,而具有获得高质量的记录图象的效果。
按照下一发明,将多路打印机的调整方法作成为,在记录媒体的传送方向上以K点间隔配置有N(K和N为互为素数的正整数)个在记录媒体表面上记录点的记录单元的记录头、在与记录头的传送方向垂直的记录行方向每作一次记录移动时使记录媒体移动N点的距离并使记录头向记录行方向移动来记录信息的多单元打印机的调整方法中,具有由各个记录单元记录规定的行数的记录步骤和调整第1记录单元和第N记录单元的点尺寸的调整步骤,这样,即使是进行交错记录的多单元打印机,在记录媒体的传送精度和记录头的安装精度上存在误差时也能抑制条纹的发生、具有抑制其对记录图象的影响而取得稳定的记录质量的图象的效果。
在上述这样的本发明的多单元打印机中,对于以K点间隔在副扫描方向或主扫描方向配置有n个数n的记录单元(K与n互为素数)的m个(m=K/j;j为2以上的整数)记录头,以邻接的第n个和第1个记录单元的间隔D点(D与K互为素数)在副扫描方向或主扫描方向上配置,而采取使记录头在主扫描方向上每作一次移动时传送记录媒体P点(P=n×m)的传送量,来驱动该记录头的各记录单元的,或者在使记录头在主扫描方向上每次移动相当于P点(P=n×m)的距离来驱动该记录头的各记录单元并在主扫描方向上每作一次移动即传送记录媒体1点的传送量的记录操作控制的高密度记录方式,与历来那样的以记录分辨率的整数倍间隔在副扫描方向上配置多个记录单元、依靠向主扫描方向的多次扫描和对副扫描方向的最小分辨率单位传送的高密度记录方式;和利用记录邻接行的不同记录单元降低由该记录单元误差所造成的图象记录质量的紊乱,并使得记录媒体的传送精度误差在整个记录区域内均匀化的交错记录方式比较,利用记录邻接行的不同记录单元使该记录单元误差和记录头的制造误差均匀化而能得到稳定的图象记录品质。并能使副扫描方向传送量成为记录头的个数倍的高速记录。并且,具有以不采取降低制造合格率的、由于记录单元高密度和记录头的长尺寸化引起增加记录单元数量的方式来实现低成本化之外的各个发明有以下的效果:
(1)能由缩短一次的主扫描方向的记录时间来实现高速记录。并且,由一个记录单元记录到下一图象为止的时间可以是相当于记录媒体的传送量(D点)间隔的记录头移动时间,无需特别地采用高速记录单元来实现低成本化;
(2)采用能作高速旋转的鼓,能更高速度地传送记录媒体,并且由于记录媒体传送时的小负荷变动而能进一步提高传送精度;
(3)即使在使用对记录媒体的吸附力不佳的墨水时,一旦在记录滚筒表面上喷射墨水形成记录象素之后依靠对进行复制的记录媒体的压紧力就能更可靠地记录图象,而可能增加能取得更高图象质量记录的墨水选择方案。
Claims (14)
1、多单元打印机,其特征是设置有:在记录媒体的传送方向上以K点间隔配置有在所述记录媒体表面上记录点的N(K和N是互为素数的正整数)个记录单元的记录头;在所述传送方向驱动所述记录媒体的第一驱动手段;使所述记录头在与所述记录媒体的传送方向相垂直的记录行方向上移动的第二驱动手段;为在所述记录媒体的表面上进行记录而输出预先存贮的信息数据的数据生成手段;根据所述信息数据向所述记录头输出使所述记录单元中第一记录单元和第N记录单元在大致同样的记录行上交叉记录奇数号点和偶数号点那样地输出驱动各个所述记录单元的记录单元驱动信号的记录单元驱动信号生成手段;和在所述记录头向所述记录行方向每作一次记录移动时使所述记录媒体移动P(N=P+1)点的距离那样地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手段的控制手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单元打印机,其特征是设置有可按照记录单元驱动信号的值调整第一记录单元和第N记录单元的点直径的记录头,和设定所述记录单元驱动信号的值的点直径设定手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元打印机,其特征是设置有存贮多个记录单元驱动信号的值的存贮手段,指定被此存贮手段存贮的记录单元驱动信号的值的输入手段,和按照此输入手段的指定设定所述记录单元驱动信号的值的点直径设定手段。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单元打印机,其特征是设置有存贮多个记录单元驱动信号的值的存贮手段,和在有对记录媒体的记录指示时在每次记录规定数的记录行设定被所述存贮手段存贮的不同所述记录单元驱动信号的值的点直径设定手段。
5、多单元打印机,其特征是设置有:在与所述记录媒体的传送方向垂直的记录行方向上以K点间隔配置有N(K和N是互为素数的正整数)个在所述记录媒体表面上记录点的记录单元的记录头;在所述传送方向上驱动所述记录媒体的第一驱动手段;使所述记录头在与所述记录媒体的传送方向垂直的记录行方向移动的第二驱动手段;为在所述记录媒体的表面上进行记录而输出被预先存贮的信息数据的数据生成手段;根据所述信息数据向所述记录头输出使所述记录单元中第一记录单元和第N记录单元在所述传送方向大致相同行上交叉记录奇数号点和偶数号点那样地驱动所述各个记录单元的记录单元驱动信号的记录单元驱动信号生成手段;和在所述记录媒体每作一次所述传送方向的传送操作时使所述记录头移动P(N=P+1)点距离那样来控制所述第二驱动手段的控制手段。
6、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多单元打印机,其特征是设置有记录头每移动一次即在记录媒体的传送方向移动P点距离的中间复制媒体;配置有取代记录媒体表面而在所述中间复制媒体表面上记录点的记录单元的记录头;和将所述中间复制媒体表面压紧到所述记录媒体以便将所述中间复制媒体表面上记录的所述点复制到所述记录媒体上的复制手段。
7、多单元打印机,其特征是设置有:在记录媒体的传送方向上以K点间隔配置有N(K和N是互为素数的正整数)个在所述记录表面上记录点的记录单元的记录头;在所述传送方向驱动所述记录媒体的第一驱动手段;使所述记录头在与所述记录媒体的传送方向垂直的记录行方向移动的第二驱动手段;为在所述记录媒体表面上进行记录而输出预先存贮的信息数据的数据生成手段;根据所述信息数据向所述记录头输出驱动所述各个记录单元的记录单元驱动信号的记录单元驱动信号生成手段;调整所述记录单元中第一记录单元和第N记录单元记录的点直径尺寸的点直径调整手段;和在所述记录头每向所述记录行方向作一次记录移动时将所述记录媒体移动N点距离那样地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手段的控制手段。
8、如权利要求7所述多单元打印机,其特征是点直径调整手段在调整第一记录单元和第N记录单元记录的点直径尺寸的同时,还调整第2记录单元和第(N~1)记录单元记录的点直径尺寸。
9、多单元打印机的调整方法,是在将记录头作成在记录媒体的传送方向上以K点间隔配置有N(K和N是互为素数的正整数)个在所述记录媒体表面上记录点的记录单元,而在所述记录头每作一次与所述传送方向垂直的记录行方向上的记录移动时使所述记录媒体移动P(N=P+1)点的距离而使所述记录头在所述记录行方向上移动地记录信息的多单元打机的调整方法,其特征是具备有使所述记录单元中的第一记录单元和第N记录单元在大致相同的行上交叉记录奇数号的点和偶数号的点那样地由所述各个记录单元记录规定的行数的记录步骤,和调整所述第一记录单元和所述第N个记录单元的点尺寸的调整步骤。
10、多单元打印机的调整方法,是在将记录头作成在记录媒体的传送方向上以K点间隔配置N(K和N为互为素数的正整数)个在所述记录媒体表面上记录点的记录单元,而在所述记录头每作一次与所述传送方向垂直的记录行方向上的记录移动时移动所述记录媒体N点的距离而使所述记录头在所述记录行方向移动地记录信息的多单元打印机的调整方法,其特征是具备有由各个所述记录单元记录规定的行数的记录步骤,和调整所述第一记录单元和所述第N记录单元的点尺寸的调整步骤。
11、多单元打印机,其特征是设置有:在传送方向(副扫描方向)上传送记录媒体、在与该传送方向垂直的记录行方向(主扫描方向)上移动记录头的第一和第二驱动手段;内装有以K点间隔在该副扫描方向上配置n(K和n是互为素数的整数)个的记录单元的、以邻接的该记录头的第n与第一个所述记录单元的间隔D点(D和K是互为素数的整数)在该副扫描方向上配置有m个(m为K的数2以上)之一)的所述记录头;在由以进行驱动的所述第二驱动手段在该主扫描方向上移动的所述记录头结束第一次图象记录操作时,以进行驱动的所述第一驱动手段传送所述记录媒体p点(p为n×m)传送量,根据输入的信息数据将生成的记录单元驱动信号输出给所述记录头的控制手段。
12、多单元打印机,其特征是设置有:权利要求11所述的第一和第二驱动手段;内装以K点间隔在该主扫描方向上配置n(K与n是在为素数的整数)个的记录单元的、以邻接的该记录头的第n和第一所述记录单元间隔D点(D与K是互为素数的整数)在该主扫描方向上配置m(m为K的整数(2以上)之一)个的所述记录头;在由该第二驱动手段使记录头作主扫描方向移动时,在相当于所述记录头的p点移动量(p为n×m)的距离上,根据输入的信息数据将生成的记录单元驱动信号输出到所述记录头的控制手段。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多单元打印机,其特征是采用可能在第一驱动手段上安装记录媒体并以轴为中心旋转的鼓。
14、多单元打印机,其特征是设置有:权利要求11所述的第一和第二驱动手段;取代记录媒体的表面、而在传送方向移动记录媒体的中间复制媒体的表面上记录点那样地配置的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记录头;对应所述中间复制媒体表面上记录的点将该表面压紧到所述记录媒体进行复制的复制手段;在由以进行驱动的所述第二驱动手段在该主扫描方向上移动的所述记录头结束的第一次图象记录操作时,以进行驱动的所述第一驱动手段与转动相当于圆周上一定的P点(P为n×m)距离的角度的所述中间复制媒体的周速度与该角度相同速度和传送量同步地在与所述复制手段之间传送所述记录媒体,根据输入的信息数据将生成的记录单元驱动信号输出到所述记录头的控制手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89681/96 | 1996-04-11 | ||
JP8089681A JPH09277601A (ja) | 1996-04-11 | 1996-04-11 | 多重素子プリンタ及びこのプリンタの調整方法 |
JP8266044A JPH10109442A (ja) | 1996-10-07 | 1996-10-07 | 多重素子プリンタ |
JP266044/96 | 1996-10-07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8320A true CN1168320A (zh) | 1997-12-24 |
Family
ID=264310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7113058A Pending CN1168320A (zh) | 1996-04-11 | 1997-04-09 | 多单元打印机和这种打印机的调整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5988790A (zh) |
EP (1) | EP0800923B1 (zh) |
KR (1) | KR100239604B1 (zh) |
CN (1) | CN1168320A (zh) |
CA (1) | CA2202002C (zh) |
DE (1) | DE69730461T2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571952A (zh) * | 2019-09-30 | 2021-03-30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喷出装置 |
CN114100876A (zh) * | 2021-11-12 | 2022-03-01 | 深圳市奥极因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通过智能算法对离心机转子偏转状态定位控制的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562308B2 (ja) * | 1997-05-14 | 2004-09-08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
DE69833319T2 (de) * | 1997-05-20 | 2006-07-13 | Seiko Epson Corp. | Drucker und druckverfahren dazu |
JPH11208029A (ja) * | 1998-01-21 | 1999-08-03 | Seiko Epson Corp |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並びに記録媒体 |
EP0931668A3 (en) * | 1998-01-27 | 2000-02-02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Recording method in ink jet printer |
US6603564B1 (en) | 1998-03-12 | 2003-08-05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Printing device, printing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
EP1110740A4 (en) * | 1998-09-02 | 2003-04-02 | Star Mfg Co |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INTING ON ENDLESS MATERIAL, METHOD AND DEVICE FOR ROTATING PRINTING AND ROTATING PRINT HEAD |
US6590598B2 (en) * | 2000-02-28 | 2003-07-08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US7317553B2 (en) * | 2000-09-27 | 2008-01-08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Settings of sub-scan feed error and sub-scan feed amount suitable for printing medium |
US7417768B1 (en) * | 2000-10-13 | 2008-08-26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itigating colorant-deposition errors in incremental printing |
US6592203B1 (en) * | 2002-02-11 | 2003-07-15 |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 Subcovered printing mode for a printhead with multiple sized ejectors |
US6960037B2 (en) * | 2002-09-20 | 2005-11-01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Printer and feeding control method |
US6712442B1 (en) | 2002-09-23 | 2004-03-30 |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 Method of image rasterization and imaging an address space an ink jet printers |
JP4200372B2 (ja) * | 2003-10-02 | 2008-12-24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被記録媒体の送り精度調整装置、記録装置、液体噴射装置及び被記録媒体の送り精度調整方法 |
JP4573567B2 (ja) * | 2004-04-27 | 2010-11-04 | 大日本スクリーン製造株式会社 | 画像記録装置 |
JP4412378B2 (ja) * | 2007-10-01 | 2010-02-10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412379B2 (ja) * | 2007-10-01 | 2010-02-10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US8376488B2 (en) * | 2008-03-17 | 2013-02-19 |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 Image recording device |
JP5538752B2 (ja) * | 2009-06-10 | 2014-07-0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記録方法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
JP5807412B2 (ja) | 2011-06-30 | 2015-11-10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に関する設定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JP5817257B2 (ja) | 2011-06-30 | 2015-11-18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に関する設定を行う設定方法 |
JP5812261B2 (ja) | 2011-06-30 | 2015-11-11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US11491778B2 (en) * | 2018-08-17 | 2022-11-08 |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 Printing device and printing method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069486A (en) * | 1976-06-28 | 1978-01-17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Single array ink jet printer |
US4198642A (en) * | 1978-01-09 | 1980-04-15 | The Mead Corporation | Ink jet printer having interlaced print scheme |
JPS5843028B2 (ja) * | 1978-09-25 | 1983-09-24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荷電偏向型マルチ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ロッタ− |
JPS57176176A (en) * | 1981-04-23 | 1982-10-29 | Hitachi Ltd | Printing system |
JPH0792917B2 (ja) * | 1988-07-19 | 1995-10-0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光学的情報再生及び消去方法 |
US5059984A (en) * | 1990-05-25 | 1991-10-22 | Tektronix,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laced multicolor printing |
JPH0569595A (ja) * | 1991-04-05 | 1993-03-23 | Seiko Epson Corp | シリアルプリンタ |
JP2891799B2 (ja) * | 1991-06-07 | 1999-05-1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
US5760807A (en) * | 1993-08-05 | 1998-06-02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
US5686944A (en) * | 1994-03-02 | 1997-11-11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Serial printer with hybrid print control of interlaced and minute feed printing |
JP3329167B2 (ja) * | 1995-12-20 | 2002-09-30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 |
-
1997
- 1997-04-04 US US08/834,551 patent/US5988790A/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7-04-07 CA CA002202002A patent/CA2202002C/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7-04-08 DE DE69730461T patent/DE69730461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7-04-08 EP EP97105733A patent/EP0800923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7-04-09 KR KR1019970012999A patent/KR100239604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7-04-09 CN CN97113058A patent/CN1168320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571952A (zh) * | 2019-09-30 | 2021-03-30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喷出装置 |
CN112571952B (zh) * | 2019-09-30 | 2023-05-02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喷出装置 |
CN114100876A (zh) * | 2021-11-12 | 2022-03-01 | 深圳市奥极因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通过智能算法对离心机转子偏转状态定位控制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0800923A2 (en) | 1997-10-15 |
EP0800923B1 (en) | 2004-09-01 |
KR970069338A (ko) | 1997-11-07 |
DE69730461T2 (de) | 2005-09-01 |
DE69730461D1 (de) | 2004-10-07 |
KR100239604B1 (ko) | 2000-01-15 |
EP0800923A3 (en) | 1998-05-06 |
US5988790A (en) | 1999-11-23 |
CA2202002C (en) | 2000-05-16 |
CA2202002A1 (en) | 1997-10-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68320A (zh) | 多单元打印机和这种打印机的调整方法 | |
CN1151925C (zh) | 防止记录图像密度上产生不均匀度的喷墨记录装置和方法 | |
CN1796118A (zh) | 用于补助记录的喷墨记录装置和喷墨记录方法 | |
JP4006786B2 (ja) | テスト用ドット記録方法およびプリンタ | |
JP3575415B2 (ja) | プラテンを汚すことなく印刷用紙の端部まで行う印刷 | |
JP2004148723A (ja) | 記録装置 | |
JP3562308B2 (ja) |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 |
CN1290711C (zh) | 打印装置、喷墨打印机及检验打印装置中图像质量的方法 | |
CN1750934A (zh) | 喷墨打印装置和成像装置 | |
JP2009000836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 |
JP2005205636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 |
CN1200986A (zh) | 串行热记录装置 | |
JPH10109442A (ja) | 多重素子プリンタ | |
JP2007130790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JP4010889B2 (ja) | 記録ヘッドおよび画像記録方法ならびに画像記録装置 | |
JP3992003B2 (ja) | 印刷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 |
JPH09277601A (ja) | 多重素子プリンタ及びこのプリンタの調整方法 | |
JP4244781B2 (ja) | プラテンを汚すことなく印刷用紙の端部まで行う印刷 | |
JP3695210B2 (ja) | ドット記録装置 | |
JP2004202927A (ja) |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 |
JP2012121290A (ja) | 画像記録装置 | |
JP2003305830A (ja) |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 | |
JP3674313B2 (ja) | 印刷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 |
JP3503533B2 (ja) |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および記録媒体 | |
JP3531892B2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AD01 |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 ||
C20 |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