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6802715A - 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02715A
CN116802715A CN202180003632.1A CN202180003632A CN116802715A CN 116802715 A CN116802715 A CN 116802715A CN 202180003632 A CN202180003632 A CN 202180003632A CN 116802715 A CN116802715 A CN 1168027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line
detection
line
area
input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0363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博
李付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8027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027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03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plays having non-planar surfaces, e.g. curved displays
    • G09G3/035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plays having non-planar surfaces, e.g. curved displays for flexible display surfac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FINORGAN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 H10F3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F30/00, e.g. radiation detectors comprising photodiode arrays
    • H10F39/10Integrated devices
    • H10F39/103Integrated devices the at least one element covered by H10F30/00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integrated devices comprising photodiodes or phototransisto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FINORGAN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 H10F3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F30/00, e.g. radiation detectors comprising photodiode arrays
    • H10F39/10Integrated devices
    • H10F39/107Integrated devices having multiple elements covered by H10F30/00 in a 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e.g. radiation detectors comprising photodiode array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Structural and physical details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21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set of electrodes
    • G09G2300/0426Layout of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40/00Aspects of display data processing
    • G09G2340/04Changes in size, position or resolution of an image
    • G09G2340/0442Handling or displaying different aspect ratios, or changing the aspect ratio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54/00Aspects of interface with display user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60/00Aspects of the architecture of display systems
    • G09G2360/14Detecting light within display terminals, e.g. using a single or a plurality of photosensors
    • G09G2360/144Detecting light within display terminals, e.g. using a single or a plurality of photosensors the light being ambient ligh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一种显示装置(10)及其控制方法,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在显示装置(10)的柔性显示面板(101)的可滑动区(101a1)卷起或展开的过程中,每个检测电路(103)都能够实时的检测外界的环境光,并在检测到外界的环境光时,基于输入信号线(104)提供的输入信号向检测信号线(106)传输检测电流。由此,驱动集成电路(102)可以从检测信号线(106)中检测到检测电路(103)传输的检测电流的大小,进而基于电流范围和有效显示区沿第一方向(X)的长度的对应关系,确定柔性显示面板(101)中有效显示区沿第一方向(X)的长度。驱动集成电路(102)基于有效显示区沿第一方向(X)的长度,控制有效显示区显示图像,灵活性较高。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柔性的滑卷显示装置成为显示技术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柔性显示面板,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周边区,所述显示区包括可滑动区和固定区;
驱动集成电路,所述驱动集成电路位于所述周边区;
多个检测电路,所述多个检测电路位于靠近所述可滑动区的周边区;
至少一条输入信号线,所述至少一条输入信号线的一端与所述驱动集成电路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多个检测电路电连接;
至少一条控制信号线,所述至少一条控制信号线的一端与所述驱动集成电路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多个检测电路电连接;
以及,至少一条检测信号线,所述至少一条检测信号线的一端与所述驱动集成电路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多个检测电路电连接;
其中,每个所述检测电路用于在所述控制信号线提供的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关断,以及在检测到外界的环境光时,基于所述输入信号线提供的输入信号向所述检测信号线传输检测电流;所述驱动集成电路中存储有电流范围与有效显示区沿第一方向的长度的对应关系,所述有效显示区包括所述固定区以及所述可滑动区中展开的区域,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可滑动区和所述固定区的排布方向;所述驱动集成电路用于基于所述检测信号线中的检测电流的大小以及所述对应关系,确定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有效显示区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并基 于所述有效显示区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控制所述有效显示区显示图像。
可选的,每个所述检测电路包括:至少一个光电晶体管;
其中,所述光电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控制信号线电连接,所述光电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输入信号线电连接,所述光电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检测信号线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多个检测电路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每个所述检测电路包括多个所述光电晶体管,且多个所述光电晶体管沿第二方向排布,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可选的,每条所述输入信号线包括:至少一条第一输入线段以及多条第二输入线段,每条所述第二输入线段与所述至少一条第一输入线段连接;
其中,每条所述第一输入线段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每条所述第二输入线段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每个所述光电晶体管的第一极与一条所述第二输入线段电连接。
可选的,每条所述输入信号线包括:两条第一输入线段;
其中,每条所述第二输入线段的一端与一条所述第一输入线段连接,另一端与另一条所述第一输入线段连接。
可选的,每条所述控制信号线包括:至少一条第一控制线段以及多条第二控制线段,每条所述第二控制线段与所述至少一条第一控制线段连接;
其中,每条所述第一控制线段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每条所述第二控制线段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每个所述光电晶体管的栅极与一条所述第二控制线段电连接。
可选的,每条所述控制信号线包括:两条第一控制线段;
其中,每条所述第二控制线段的一端与一条所述第一控制线段连接,另一端与另一条所述第一控制线段连接。
可选的,每条所述检测信号线包括:至少一条第一检测线段以及多条第二检测线段,每条所述第二检测线段与所述至少一条第一检测线段连接;
其中,每条所述第一检测线段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每条所述第二检测线段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每个所述光电晶体管的栅极与一条所述第二检测线段电连接。
可选的,每条所述检测信号线包括:两条第一检测线段;
其中,每条所述第二检测线段的一端与一条所述第一检测线段连接,另一 端与另一条所述第一检测线段连接。
可选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以及沿远离衬底基板的方向依次层叠的有源层,第一绝缘层,以及栅极层;
所述有源层包括所述光电晶体管的有源图案,所述有源图案包括沟道区,所述第一极以及所述第二极,所述光电晶体管的栅极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沟道区。
可选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还包括:沿远离所述栅极层的方向依次层叠的第二绝缘层,第一金属层,第三绝缘层和第二金属层;
其中,所述至少一条检测信号线位于所述栅极层,所述至少一条检测信号线通过所述第一绝缘层中的至少一个第一过孔与所述第二极电连接;
所述至少一条输入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至少一条输入信号线通过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中的至少一个第二过孔与所述第一极电连接;
所述至少一条控制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所述至少一条控制信号线通过所述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以及所述第三绝缘层中的至少一个第三过孔与所述光电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集成在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中的阵列基板行驱动电路;
所述阵列基板行驱动电路相对于所述多个检测电路靠近所述可滑动区,或者,所述阵列基板行驱动电路相对于所述多个检测电路远离所述可滑动区。
可选的,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位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显示侧的触控面板;所述触控面板包括:衬底基板,以及沿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依次层叠的有源层,第一绝缘层,以及栅极层;
所述有源层包括所述光电晶体管的有源图案,所述有源图案包括沟道区,第一极以及第二极,所述光电晶体管的栅极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沟道区。
可选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还包括:沿远离所述栅极层的方向依次层叠的第二绝缘层,第一金属层,第三绝缘层和第二金属层;
其中,所述至少一条检测信号线位于所述栅极层,所述至少一条检测信号线通过所述第一绝缘层中的至少一个第一过孔与所述第二极电连接;
所述至少一条输入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至少一条输入信号线 通过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中的至少一个第二过孔与所述第一极电连接;
所述至少一条控制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所述至少一条控制信号线通过所述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以及所述第三绝缘层中的至少一个第三过孔与所述光电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集成在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中的阵列基板行驱动电路;
所述多个检测电路在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阵列基板行驱动电路所在区域。
可选的,所述多个检测电路包括多个第一检测电路和多个第二检测电路;所述至少一条输入信号线包括第一输入信号线和第二输入信号线;所述至少一条控制信号线包括第一控制信号线和第二控制信号线;所述至少一条检测信号线包括第一检测信号线和第二检测信号线;
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检测电路,所述第一输入信号线,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一检测信号线均位于靠近所述可滑动区的第一边界的周边区,所述第一检测电路与所述第一输入信号线,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一检测信号线电连接;
所述多个第二检测电路,所述第二输入信号线,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二检测信号线均位于靠近所述可滑动区的第二边界的周边区,所述第二检测电路与所述第二输入信号线,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二检测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一边界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边界的延伸方向均为所述第一方向。
可选的,所述多个第一检测电路和所述多个第二检测电路以所述可滑动区的轴线为轴对称设置,所述轴线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
所述第一输入信号线和所述第二输入信号线以所述轴线为轴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线和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线以所述轴线为轴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检测信号线和所述第二检测信号线以所述轴线为轴对称设置。
可选的,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输入信号连接线,控制信号连接线,以及检测信号连接线;
所述第一输入信号线和所述第二输入信号线通过所述输入信号连接线连接,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线和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线通过所述控制信号连接线连接, 所述第一检测信号线和所述第二检测信号线通过所述检测信号连接线连接;
其中,所述输入信号连接线,控制信号连接线,以及检测信号连接线均位于所述可滑动区远离所述固定区的一侧的周边区。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用于控制如上述方面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在柔性显示面板的可滑动区卷起或展开的过程中,所述多个检测电路中的至少一个目标检测电路检测到外界的环境光时开启,所述至少一个目标检测电路基于输入信号线提供的输入信号向检测信号线传输检测电流;其中,每个所述目标检测电路位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有效显示区中靠近可滑动区的周边区;
所述驱动集成电路基于电流范围与有效显示区沿第一方向的长度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检测信号线中的检测电流的大小所处的目标电流范围,并将所述目标电流范围对应的目标长度确定为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有效显示区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
所述驱动集成电路基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控制所述有效显示区显示图像。
可选的,所述检测信号线中的检测电流的大小与所述多个检测电路中目标检测电路的数量正相关;所述有效显示区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与所述检测信号线中的检测电流的大小正相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滑动区卷起至少部分时的截面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滑动区展开至少部分时的截面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两个可滑动区均卷起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两个可滑动区均展开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个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个检测电路,输入信号线,控制信号线,以及检测信号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多个检测电路,输入信号线,控制信号线,以及检测信号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多个检测电路,输入信号线,控制信号线,以及检测信号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局部截面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局部截面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局部截面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局部截面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面板的局部截面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面板的局部截面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相关技术中,滑卷显示装置包括柔性显示面板,柔性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包括可滑动区和固定区。柔性显示面板采用柔性的材料制作而成,柔性显示面板的可滑动区可以逐渐卷起或展开。在柔性显示面板的可滑动区逐渐卷起的过程中,柔性显示面板能够显示图像的区域逐渐变小;在柔性显示面板的可滑动区逐渐展开的过程中,柔性显示面板能够显示图像的区域逐渐变大。
但是,在柔性显示面板能够显示图像的区域逐渐变化的过程中,无法实时的确定柔性显示面板能够显示图像的区域的面积,进而无法实时的控制柔性显示面板中显示的图像,灵活性较差。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解释,而 非旨在限定本申请。除非另作定义,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所述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可以看出,该显示装置10可以包括:柔性显示面板101,驱动集成电路102,多个检测电路103,至少一条输入信号线104,至少一条控制信号线105,以及至少一条检测信号线106。其中,图1中示出了一条输入信号线104,一条控制信号线105,以及一条检测信号线106。
参考图1,该柔性显示面板101可以具有显示区101a和围绕显示区101a的周边区101b。该显示区101a可以包括可滑动区101a1和固定区101a2。参考图2和图3,图2为可滑动区101a1卷起至少部分时的截面图,图3为可滑动区101a1展开部分时的截面图。结合图2和图3,可滑动区101a1可以是指柔性显示面板101中能够沿第一方向X被卷起或展开的区域,固定区101a2可以是指柔性显示面板101中无法被卷起或展开的区域。第一方向X为可滑动区101a1和固定区101a2的排布方向。
其中,驱动集成电路102可以位于周边区101b,例如图1中驱动集成电路102位于固定区101a2远离可滑动区101a1的一侧的周边区101b。多个检测电路103可以位于靠近可滑动区101a1的周边区101b,例如图1中多个检测电路103均位于可滑动区101a1的左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一条输入信号线104的一端可以与驱动集成电路102电连接,另一端可以与多个检测电路103电连接。至少一条控制信号线105 的一端可以与驱动集成电路102电连接,另一端可以与多个检测电路103电连接。至少一条检测信号线106的一端可以与驱动集成电路102电连接,另一端可以与多个检测电路103电连接。
可选的,参考图1,至少一条输入信号线104,至少一条控制信号线105以及至少一条检测信号线106位于周边区101b。
其中,驱动集成电路102可以通过至少一条输入信号线104为多个检测电路103提供输入信号。驱动集成电路102可以通过至少一条控制信号线105为多个检测电路103提供控制信号。并且,驱动集成电路102可以接收到通过至少一条检测信号线106接收到多个检测电路103传输的检测电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个检测电路103可以用于在控制信号线105提供的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关断,以及在检测到外界的环境光时,基于输入信号线104提供的输入信号向检测信号线106传输检测电流。驱动集成电路102中可以存储有电流范围与有效显示区沿第一方向X的长度的对应关系。驱动集成电路102用于基于检测信号线106中的检测电流的大小以及对应关系,确定柔性显示面板101的有效显示区沿第一方向X的长度,并基于长度控制有效显示区显示图像。例如,驱动集成电路102可以基于长度确定所需显示的图像的大小和显示位置,进而基于确定出的图像的大小和显示位置将图像显示在有效显示区。其中,柔性显示面板101中显示的图像可以填满有效显示区,且柔性显示面板101的显示区101a中除有效显示区之外的其他区域不会显示图像。
其中,有效显示区可以包括固定区101a2以及可滑动区101a1中展开的区域。例如,图2中所示的区域a1以及图3总示出的区域a2均为有效显示区。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在该显示装置的柔性显示面板的可滑动区卷起或展开的过程中,每个检测电路都能够实时的检测外界的环境光,并在检测到外界的环境光时,基于输入信号线提供的输入信号向检测信号线传输检测电流。由此,驱动集成电路可以从检测信号线中检测到检测电路传输的检测电流的大小,进而基于电流范围和有效显示区沿第一方向的长度的对应关系,确定柔性显示面板中有效显示区沿第一方向的长度。该驱动集成电路基于有效显示区沿第一方向的长度,控制有效显示区显示图像,灵活性较高。并且,通过多个检测电路传输的检测电流的大小确定出的有效显示区沿第一方向的长度较为准确。同时,由于检测电路能够在控制信号线提供的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关断,而在检测到外界的环境光时才基于输入信号线提供的输入信 号向检测信号线传输检测电流,因此能够确保驱动集成电路接收到的检测电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参考图1至图3,柔性显示面板101的显示区101a可以包括一个可滑动区101a1和一个固定区101a2。当然,参考图4和图5,该显示区101a还可以包括两个可滑动区101a1和一个固定区101a2,其中,两个可滑动区101a1可以分别位于一个固定区101a2的两侧。其中,图4为两个可滑动区均卷起的示意图,图5为两个可滑动区均展开的示意图。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检测信号线106中检测电流的大小可以与多个检测电路103中目标检测电路的数量正相关。有效显示区沿第一方向X的长度可以与检测信号线106中的检测电流的大小正相关。其中,多个检测电路103中目标检测电路能够检测到外界的环境光,而多个检测电路103中除目标检测电路之外的其他检测电路不会检测到外界的环境光。
其中,位于柔性显示面板101的可滑动区101a1中被卷起的部分(可滑动区101a1中不属于有效显示区的区域)的检测电路103不会检测到外界的环境光,因此被卷起的部分的检测电路103会在控制信号线105提供的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关断。而位于柔性显示面板101的可滑动区101a1中有效显示区的目标检测电路暴露在外,目标检测电路能够检测到外界的环境光,因此目标检测电路可以基于输入信号线104提供的输入信号向检测信号线106传输检测电流。
柔性显示面板101的可滑动区101a1中有效显示区沿第一方向X的长度越大(即柔性显示面板101的可滑动区101a1被展开的部分越多),暴露在外的目标检测电路的数量越多,这些暴露在外的较多的目标检测电路可以基于输入信号向检测信号线106传输检测电流。进一步的,驱动集成电路102检测到的检测信号线106中的检测电流较大。
相应的,柔性显示面板101的可滑动区101a1中有效显示区沿第一方向X的长度越小(即柔性显示面板101的可滑动区101a1被展开的部分越少),暴露在外的目标检测电路的数量越少,只有暴露在外的较少数量的目标检测电路可以基于输入信号向检测信号线106传输检测电流。进一步的,驱动集成电路102检测到的检测信号线106中的检测电流较小。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个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6可以看出,每个检测电路103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光电晶体管1031。光电晶体管1031的栅极可以与控制信号线105连接,光电晶体管1031的第一极可以与输入信号 线104电连接,光电晶体管1031的第二极可以与检测信号线106电连接。
可选的,多个检测电路103可以沿第一方向X排布。每个检测电路103可以包括多个光电晶体管1031(例如图6中每个检测电路103包括6个光电晶体管1031),且每个检测电路103包括的多个光电晶体管1031可以沿第二方向Y排布。其中,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相交。例如,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垂直。
每个检测电路103包括的光电晶体管1031的数量越多,可以使得检测电路103在检测到环境光时传输给驱动集成电路102的检测电流较大。进一步的,驱动集成电路102所能够检测到的检测电流的变化(相对于检测电路103未检测到环境光时的检测电流的变化)越大,更有益于驱动集成电路102检测到准确的检测电流。进一步的,可以使得驱动集成电路102更准确的确定出的有效显示区沿第一方向X的长度,以便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灵活性。
可选的,每个检测电路103包括的光电晶体管1031的数量可以与靠近可滑动区101a1的第一边界A1(或第二边界A2)的周边区101b沿第二方向Y的长度正相关。也即是,靠近可滑动区101a1的第一边界A1(或第二边界A2)的周边区101b沿第二方向Y的长度越大,每个检测电路103包括的光电晶体管1031的数量可以越多;靠近可滑动区101a1的第一边界A1(或第二边界A2)的周边区101b沿第二方向Y的长度越小,每个检测电路103包括的光电晶体管1031的数量可以越少。
其中,参考图1,第一边界A1的延伸方向和第二边界A2的延伸方向均为第一方向X。并且,可滑动区101a1除了具有第一边界A1和第二边界A2之外,还具有第三边界A3和第四边界A4。第三边界A3的延伸方向和第四边界A4的延伸方向均为第二方向Y。第三边界A3相对于第四边界A4远离固定区101a2。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参考图7至图9,图7中每个检测电路103可以包括四个光电晶体管1031,图8中每个检测电路103可以包括两个光电晶体管1031,图9中每个检测电路103可以包括一个光电晶体管1031。其中,图8和图9中检测电路103的光电晶体管1031的宽长比较大,而图7中检测电路103的光电晶体管1031的宽长比较小。其中,光电晶体管1031的宽长比可以是指光电晶体管1031的沟道区的宽度和长度的比值。
可选的,由于图8和图9中检测电路103的光电晶体管1031的宽长比较大,因此即使检测电路103中设计的光电晶体管1031的数量较少,驱动集成电路102 所能够检测到的检测电流的变化也可以较大。
由此,在靠近可滑动区101a1的周边区101b沿第二方向Y的长度较小的情况下,可以优先选择宽长比较大的光电晶体管1031,以节省检测电路103占用的空间。
可选的,图7中光电晶体管1031的宽长比可以为1:1。图8和图9中光电晶体管1031的宽长比的范围可以为5:1至10:1。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个检测电路103还可以包括其他数量的光电晶体管1031,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只需保证驱动集成电路102能够准确检测到检测信号线106中的检测电流即可。
参考图7至图9还可以看出,每条输入信号线104可以包括:至少一条第一输入线段1041以及多条第二输入线段1042,每条第二输入线段1042可以与至少一条第一输入线段1041连接。其中,每条第一输入线段1041可以沿第一方向X延伸,每条第二输入线段1042可以沿第二方向Y延伸。每个光电晶体管1031的第一极可以与一条第二输入线段1042电连接。并且,驱动集成电路102可以与第一输入线段1041连接,驱动集成电路102可以通过第一输入线段1041以及第二输入线段1042为光电晶体管1031的第一极提供输入信号。
可选的,参考图7至图9,每条输入信号线104可以包括两条第一输入线段1041。其中,每条第二输入线段1042的一端可以与一条第一输入线段1041连接,另一端与另一条第一输入线段1041连接。
通过使得输入信号线104包括两条第一输入线段1041,且两条第一输入线段1041分别与第二输入线段1042的两端连接,可以避免各条第二输入线段1042的一端处于悬空状态,不仅能提高输入信号线104的对称性,且能够保证输入信号线104传输的输入信号的稳定性。
当然,每条输入信号线104也可以仅包括一条第一输入线段1041,或者包括更多数量的第一输入线段1041,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的,每条输入信号线104包括的第二输入线段1042的数量,可以与该输入信号线104所连接的检测电路103的数量相同。当然,每条输入信号线104包括的第二输入线段1042的数量,也可以与该输入信号线104所连接的检测电路103的数量不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参考图7至图9还可以看出,每条控制信号线105可以包括:至少一条第一控制线段1051以及多条第二控制线段1052,每条第二控制线段1052可以与 至少一条第一控制线段1051连接。其中,每条第一控制线段1051可以沿第一方向X延伸,每条第二控制线段1052可以沿第二方向Y延伸,每个光电晶体管1031的栅极可以与一条第二控制线段1052电连接。并且,驱动集成电路102可以与第一控制线段1051连接,驱动集成电路102可以通过第一控制线段1051以及第二控制线段1052为光电晶体管1031的栅极提供控制信号。
可选的,参考图7至图8,每条控制信号线105可以包括两条第一控制线段1051。其中,每条第二控制线段1052的一端可以与一条第一控制线段1051连接,另一端与另一条第一控制线段1051连接。
通过使得控制信号线105包括两条第一控制线段1051,且两条第一控制线段1051分别与第二控制线段1052的两端连接,可以避免各条第二控制线段1052的一端处于悬空状态,不仅能提高控制信号线105的对称性,且能够保证控制信号线105传输的控制信号的稳定性。
当然,每条控制信号线105也可以仅包括一条第一控制线段1051,或者包括更多数量的第一控制线段1051,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的,每条控制信号线105包括的第二控制线段1052的数量,可以与该控制信号线105所连接的检测电路103的数量相同。当然,每条控制信号线105包括的第二控制线段1052的数量,也可以与该控制信号线105所连接的检测电路103的数量不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参考图7至图9还可以看出,每条检测信号线106可以包括:至少一条第一检测线段1061以及多条第二检测线段1062,每条第二检测线段1062可以与至少一条第一检测线段1061连接。其中,每条第一检测线段1061可以沿第一方向X延伸,每条第二检测线段1062可以沿第二方向Y延伸,每个光电晶体管1031的第二极可以与一条第二检测线段1062电连接。并且,驱动集成电路102可以与第一检测线段1061连接,驱动集成电路102可以通过第二检测线段1062以及第一检测线段1061接收到光电晶体管1031传输的检测电流。
可选的,参考图9,每条检测信号线106可以包括两条第一检测线段1061。其中,每条第二检测线段1062的一端可以与一条第一检测线段1061连接,另一端与另一条第一检测线段1061连接。
通过使得检测信号线106包括两条第一检测线段1061,且两条第一检测线段1061分别与第二检测线段1062的两端连接,可以避免各条第二检测线段1062的一端处于悬空状态,不仅能提高检测信号线106的对称性,且能够保证检测 信号线106传输的检测电流的稳定性。
当然,参考图7和图8,每条检测信号线106也可以仅包括一条第一检测线段1061,或者包括更多数量的第一检测线段1061,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的,每条检测信号线106包括的第二检测线段1062的数量,可以与该检测信号线106所连接的检测电路103的数量相同。当然,每条检测信号线106包括的第二检测线段1062的数量,也可以与该检测信号线106所连接的检测电路103的数量不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局部截面图。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局部截面图。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局部截面图。结合图10至图12,柔性显示面板101可以包括:第一衬底基板1011,以及沿远离第一衬底基板1011的方向依次层叠的第一有源层1012,第一绝缘层1013,第一栅极层1014,第二绝缘层1015,第一金属层1016,第三绝缘层1017和第二金属层1018。其中,图10可以为图9沿BB方向的截面图。图11可以为图9沿CC方向的截面图。图12可以为图9沿DD方向的截面图。
其中,第一有源层1012可以包括光电晶体管1031的有源图案,各个光电晶体管1031的有源图案之间具有间隙。每个光电晶体管1031的有源图案可以包括沟道区,第一极以及第二极。光电晶体管1031的栅极在第一衬底基板1011上的正投影可以位于沟道区,至少一条第一输入信号线104a可以与第一极电连接,至少一条检测信号线106可以与第二极电连接。
结合图9至图12,至少一条检测信号线106可以位于第一栅极层1014,至少一条检测信号线106通过第一绝缘层1013中的至少一个第一过孔与第二极电连接。例如图11中检测信号线106通过第一绝缘层1013中的四个第一过孔与第二极电连接。
其中,至少一条检测信号线106位于第一栅极层1014可以是指:至少一条检测信号线106可以与光电晶体管1031的栅极采用相同材料并由同一次构图工艺制备得到。另外,由于该光电晶体管1031集成在柔性显示面板101中,柔性显示面板101还包括位于显示区101a的子像素。至少一条检测信号线106也可以与该子像素中的像素电路的薄膜晶体管的栅极采用相同材料并由同一次构图工艺制备得到。
结合图9至图12,至少一条输入信号线104可以位于第一金属层1016,至 少一条输入信号线104通过第一绝缘层1013和第二绝缘层1015中的至少一个第二过孔与第一极电连接。例如图10中输入信号线104通过第一绝缘层1013和第二绝缘层1015中的四个第二过孔与第一极电连接。
其中,该第一金属层1016可以是指第一源漏极层。柔性显示面板101中子像素的像素电路的薄膜晶体管还包括源极和漏极。至少一条输入信号线104位于第一金属层1016可以是指:至少一条输入信号线104可以与子像素中的像素电路的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采用相同材料并由同一次构图工艺制备得到。
结合图9至图12,至少一条控制信号线105可以位于第二金属层1018。至少一条控制信号线105通过第一绝缘层1013,第二绝缘层1015以及第三绝缘层1017中的至少一个第三过孔与光电晶体管1031的栅极电连接(图中未示出)。
其中,该第二金属层1018可以是指第二源漏极层。柔性显示面板101中子像素的像素电路的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可以与第二源漏极层的数据线电连接。至少一条控制信号线105位于第二金属层1018可以是指:至少一条控制信号线105可以与数据线采用相同材料并由同一次构图工艺制备得到。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3,该显示装置10还可以包括:集成在柔性显示面板101中的阵列基板行驱动电路107。该阵列基板行驱动电路107相对于多个检测电路103靠近可滑动区101a1。也即是,阵列基板行驱动电路107位于多个检测电路103和可滑动区101a1之间。或者,阵列基板行驱动电路107相对于多个检测电路103远离可滑动区101a1。也即是,阵列基板行驱动电路107位于多个检测电路103远离可滑动区101a1的一侧,多个检测电路103位于阵列基板行驱动电路107和可滑动区101a1之间。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4,该显示装置10可以包括:位于柔性显示面板101的显示侧的触控面板108。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局部截面图。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面板的局部截面图。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面板的局部截面图。结合图15至图17,触控面板108可以包括:第二衬底基板1081,以及沿远离第二衬底基板1081的方向依次层叠的第二有源层1082,第四绝缘层1083,第二栅极层1084,第五绝缘层1085,第三金属层1086,第六绝缘层1087和第四金属层1088。其中,图15可以为图9沿BB方向的截面图。图16可以为图9沿CC方向的截面图。图17可以为图9沿DD方向的截 面图。
参考图18,触控面板108可以包括相互绝缘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b1和多个第二触控电极b2。多个第一触控电极b1可以沿第一方向X排布,多个第二触控电极b2可以沿第二方向Y排布。第一触控电极b1可以包括沿第二方向Y排布的多个触控图案b11以及连接多个触控图案b11的架桥b12。
可选的,第一触控电极b1的多个触控图案b11和第二触控电极b2可以位于第一触控金属层,架桥b12可以位于第二触控金属层。第一触控金属层和第二触控金属层之间具有绝缘层(例如第三绝缘层1017),架桥b12可以通过绝缘层中的过孔与多个触控图案b11连接。
另外,触控面板108还可以包括与第一触控电极b1电连接的第一触控走线b3,以及与第二触控电极b2电连接的第二触控走线b4。该第一触控走线b3的另一端和第二触控走线b4的另一端与不同的触控接口连接。并且,驱动集成电路102可以通过触控接口与第一触控走线b3和第二触控走线b4连接。其中,图18中未示出触控接口。
可选的,第一触控电极b1可以为驱动(Tx)电极,第二触控电极b2可以为感测(Rx)电极。或者,该第一触控电极b1可以为感测电极,该第二触控电极b2可以为驱动电极。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有源层1082可以包括光电晶体管1031的有源图案,各个光电晶体管1031的有源图案之间具有间隙。每个光电晶体管1031的有源图案可以包括沟道区,第一极以及第二极。光电晶体管1031的栅极在第二衬底基板1081上的正投影可以位于沟道区,至少一条第一输入信号线104a可以与第一极电连接,至少一条检测信号线106可以与第二极电连接。其中,该第一有源层1012可以为触控面板108新增的膜层。
参考图15至图17,至少一条检测信号线106可以位于第二栅极层1084,至少一条检测信号线106通过第四绝缘层1083中的至少一个第一过孔与第二极电连接。例如图16中检测信号线106通过第四绝缘层1083中的四个第一过孔与第二极电连接。其中,该第一栅极层1014可以为触控面板108新增的膜层。
结合图9,以及图15至图17,至少一条输入信号线104可以位于第三金属层1086,至少一条输入信号线104通过第四绝缘层1083和第五绝缘层1085中的至少一个第二过孔与第一极电连接。例如图15中输入信号线104通过第四绝缘层1083和第五绝缘层1085中的四个第二过孔与第一极电连接。
该第三金属层1086可以是指第一触控金属层。至少一条输入信号线104位于第三金属层1086可以是指:至少一条输入信号线104可以与触控面板108中位于第一触控金属层的结构(例如第一触控电极b1的多个触控图案b11和第二触控电极b2)采用相同材料并由同一次构图工艺制备得到。
结合图9,以及图15至图17,至少一条控制信号线105可以位于第四金属层1088。至少一条控制信号线105通过第四绝缘层1083,第五绝缘层1085以及第六绝缘层1087中的至少一个第三过孔与光电晶体管1031的栅极电连接(图中未示出)。
其中,该第四金属层1088可以是指第二触控金属层。至少一条控制信号线105位于第四金属层1088可以是指:至少一条控制信号线105可以与触控面板108中位于第二触控金属层的结构(例如第一触控电极b1的架桥b12)采用相同材料并由同一次构图工艺制备得到。
参考图14,该显示装置10还可以包括:集成在柔性显示面板101中的阵列基板行驱动电路107。由于多个检测电路103中的光电晶体管1031集成在触控面板108中,因此多个检测电路103在柔性显示面板101上的正投影可以位于阵列基板行驱动电路107所在区域。当然,多个检测电路103在柔性显示面板101上的正投影也可以不位于阵列基板行驱动电路107所在区域。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参考图13,多个检测电路103可以包括多个第一检测电路103a和多个第二检测电路103b。至少一条输入信号线104可以包括第一输入信号线104a和第二输入信号线104b。至少一条控制信号线105可以包括第一控制信号线105a和第二控制信号线105b。至少一条检测信号线106可以包括第一检测信号线106a和第二检测信号线106b。
其中,多个第一检测电路103a,第一输入信号线104a,第一控制信号线105a,以及第一检测信号线106a均位于靠近可滑动区101a1的第一边界A1的周边区101b。第一检测电路103a与第一输入信号线104a,第一控制信号线105a,以及第一检测信号线106a电连接。由此,驱动集成电路102可以通过第一输入信号线104a向第一检测电路103a提供输入信号,通过第一控制信号线105a向第一检测电路103a提供控制信号。并且,驱动集成电路102还可以通过第一检测信号线106a接收到第一检测电路103a传输的检测电流。
另外,多个第二检测电路103b,第二输入信号线104b,第二控制信号线105b, 以及第二检测信号线106b均位于靠近可滑动区101a1的第二边界A2的周边区101b。第二检测电路103b与第二输入信号线104b,第二控制信号线105b,以及第二检测信号线106b电连接。由此,驱动集成电路102可以通过第二输入信号线104b向第二检测电路103b提供输入信号,通过第二控制信号线105b向第二检测电路103b提供控制信号。并且,驱动集成电路102还可以通过第二检测信号线106b接收到第二检测电路103b传输的检测电流。
参考图13可以看出,多个第一检测电路103a和多个第二检测电路103b可以以可滑动区101a1的轴线为轴对称设置。该轴线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X。可选的,显示装置包括的第一检测电路103a的数量,可以与包括的第二检测电路103b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称设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使得多个第一检测电路103a以及多个第二检测电路103b对称设置,可以提高显示装置结构设计的对称性。
另外,第一输入信号线104a和第二输入信号线104b也可以以该轴线为轴对称设置。第一控制信号线105a和第二控制信号线105b也可以以该轴线为轴对称设置。第一检测信号线106a和第二检测信号线106b也可以以该轴线为轴对称设置。当然,第一输入信号线104a和第二输入信号线104b之间,第一控制信号线105a和第二控制信号线105b之间,以及第一检测信号线106a和第二检测信号线106b之间也可以不对称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参考图13,显示装置10还可以包括输入信号连接线109,控制信号连接线110,以及检测信号连接线111。第一输入信号线104a和第二输入信号线104b通过输入信号连接线109连接,第一控制信号线105a和第二控制信号线105b通过控制信号连接线110连接,第一检测信号线106a和第二检测信号线106b通过检测信号连接线111连接。
由此,将设置在两侧的第一输入信号线104a和第二输入信号线104b通过输入信号连接线109连接,将设置在两侧的第一控制信号线105a和第二控制信号线105b通过控制信号连接线110连接,将设置在两侧的第一检测信号线106a和第二检测信号线106b通过检测信号连接线111连接,可以确保两侧设置的各个信号线中传输的信号的一致性,确保检测电路103的检测准确性。
例如,可以确保第一输入信号线104a和第二输入信号线104b传输的信号的一致性,确保第一控制信号线105a和第二控制信号线105b传输的信号的一致性,确保第一检测信号线106a和第二检测信号线106b传输的信号的一致性。
其中,输入信号连接线109,控制信号连接线110以及检测信号连接线111均位于可滑动区101a1远离固定区101a2的一侧的周边区101b。也即是,输入信号连接线109,控制信号连接线110以及检测信号连接线111均位于靠近可滑动区101a1的第三边界A3的周边区101b。
参考图13还可以看出,该显示装置10还可以包括发光控制电路112。该发光控制电路112可以与柔性显示面板10中的多个子像素连接,为多个子像素提供发光控制信号。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在该显示装置的柔性显示面板的可滑动区卷起或展开的过程中,每个检测电路都能够实时的检测外界的环境光,并在检测到外界的环境光时,基于输入信号线提供的输入信号向检测信号线传输检测电流。由此,驱动集成电路可以从检测信号线中检测到检测电路传输的检测电流的大小,进而基于电流范围和有效显示区沿第一方向的长度的对应关系,确定柔性显示面板中有效显示区沿第一方向的长度。该驱动集成电路基于有效显示区沿第一方向的长度,控制有效显示区显示图像,灵活性较高。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用于控制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参考图18,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201、在柔性显示面板的可滑动区卷起或展开的过程中,多个检测电路中的至少一个目标检测电路检测到外界的环境光时开启,至少一个目标检测电路基于输入信号线提供的输入信号向检测信号线传输检测电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个目标检测电路位于柔性显示面板101的有效显示区中靠近可滑动区101a1的周边区101a2。每个目标检测电路可以为多个检测电路103中暴露在外的检测电路。这些暴露在外的目标检测电路能够检测到外界的环境光时开启,并基于输入信号线提供的输入信号向检测信号线传输检测电流。
在柔性显示面板101的可滑动区101a1卷起的过程中,暴露在外的目标检测电路的数量不断减少;在柔性显示面板101的可滑动区101a1展开的过程中,暴露在外的目标检测电路的数量不断增大。由此,在柔性显示面板101的可滑动区101a1卷起的过程中,基于输入信号线提供的输入信号向检测信号线传输检测电流可以逐渐减少;在柔性显示面板101的可滑动区101a1展开的过程中, 基于输入信号线提供的输入信号向检测信号线传输检测电流可以逐渐增大。
步骤202、驱动集成电路基于电流范围与有效显示区沿第一方向的长度的对应关系,以及检测信号线中的检测电流的大小,确定柔性显示面板的有效显示区沿第一方向的长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驱动集成电路102中可以存储有电流范围与有效显示区沿第一方向的长度的对应关系。至少一个目标检测电路基于输入信号线104提供的输入信号向检测信号线106传输的检测电流可以传输至驱动集成电路102。该驱动集成电路102可以基于对应关系,确定出从检测信号线106接收的检测电流的大小所处的目标电流范围,并将目标电流范围对应的目标长度确定为柔性显示面板101的有效显示区沿第一方向X的长度。
可选的,检测信号线106中的检测电流的大小与多个检测电路103中目标检测电路的数量正相关。有效显示区沿第一方向X的长度与检测信号线106中的检测电流的大小正相关。
由此,在柔性显示面板101的可滑动区101a1卷起的过程中,目标检测电路的数量不断减少,从而使得检测信号线106中的检测电流的大小不断减小,进而使得有效显示区沿第一方向X的长度不断减小。在柔性显示面板101的可滑动区101a1展开的过程中,目标检测电路的数量不断增大,从而使得检测信号线106中的检测电流的大小不断增大,进而使得有效显示区沿第一方向X的长度不断增大。
步骤203、驱动集成电极基于柔性显示面板沿第一方向的长度,控制有效显示区显示图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驱动集成电路102在确定出柔性显示面板101沿第一方向X的长度之后,可以基于该长度控制有效显示区显示图像。并且,可以控制显示区中除有效显示区之外的区域不显示图像。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在该显示装置的柔性显示面板的可滑动区卷起或展开的过程中,每个检测电路都能够实时的检测外界的环境光,并在检测到外界的环境光时,基于输入信号线提供的输入信号向检测信号线传输检测电流。由此,驱动集成电路可以从检测信号线中检测到检测电路传输的检测电流的大小,进而基于电流范围和有效显示区沿第一方向的长度的对应关系,确定柔性显示面板中有效显示区沿第一方向的长度。该驱动集成电路基于有效显示区沿第一方向的长度,控制有效显示区显示图像, 灵活性较高。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用于制备多个检测电路103集成在触控面板108中的显示装置。参考图19,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301、获取一柔性显示面板。
步骤302、在柔性显示面板的显示侧形成封装膜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封装膜层可以用于封装柔性显示面板。该封装膜层可以包括沿远离柔性显示面板的一侧依次层叠的第一无机材料层,有机材料层,以及第二无机材料层。
步骤303、在封装膜层远离柔性显示面板的一侧形成触控面板。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参考图20,触控面板的形成过程可以包括:
步骤3031、在第二衬底基板的一侧形成第二有源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采用沉积工艺在第二衬底基板1081的一侧形成有源膜层,并采用第一掩膜板对有源膜层进行图案化处理,得到第二有源层1082。第二有源层1082可以包括检测电路103的光电晶体管1031的有源图案,各个光电晶体管1031的有源图案之间具有间隙。每个光电晶体管1031的有源图案可以包括沟道区,第一极以及第二极。
步骤3032、在第二有源层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形成第四绝缘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采用沉积工艺在第二有源层1082远离第二衬底基板1081的一侧形成第四绝缘层1083。
步骤3033、在第四绝缘层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形成第二栅极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采用沉积工艺在第四绝缘层1083远离第二衬底基板1081的一侧形成栅极膜层,并采用第二掩膜板对栅极膜层进行图案化处理,得到第二栅极层1081。第二栅极层1081可以包括检测电路103的光电晶体管1031的栅极图案。该栅极图案在柔性显示面板101上的正投影位于沟道区。
至少一条检测信号线106可以位于第二栅极层1084,至少一条检测信号线106通过第四绝缘层1083中的至少一个第一过孔与第二极电连接。例如检测信号线106通过第四绝缘层1083中的四个第一过孔与第二极电连接。
步骤3034、在第二栅极层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形成第五绝缘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采用沉积工艺在第二栅极层1081远离第二衬底基 板1081的一侧形成第五绝缘层1085。
步骤3035、在第五绝缘层远离第二衬底基板的一侧形成第三金属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一条输入信号线104可以位于第三金属层1086,至少一条输入信号线104通过第四绝缘层1083和第五绝缘层1085中的至少一个第二过孔与第一极电连接。例如输入信号线104通过第四绝缘层1083和第五绝缘层1085中的四个第二过孔与第一极电连接。
该第三金属层1086可以是指第一触控金属层。至少一条输入信号线104位于第三金属层1086可以是指:至少一条输入信号线104可以与触控面板108中位于第一触控金属层的结构(例如第一触控电极b1的多个触控图案b11和第二触控电极b2)采用相同材料并由同一次构图工艺制备得到。
步骤3036、在第三金属层远离第二衬底基板的一侧形成第六绝缘层。
步骤3037、在第六绝缘层远离第二衬底基板的一侧形成第四金属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一条控制信号线105可以位于第四金属层1088。至少一条控制信号线105通过第四绝缘层1083,第五绝缘层1085以及第六绝缘层1087中的至少一个第三过孔与光电晶体管1031的栅极电连接。
其中,该第四金属层1088可以是指第二触控金属层。至少一条控制信号线105位于第四金属层1088可以是指:至少一条控制信号线105可以与触控面板108中位于第二触控金属层的结构(例如第一触控电极b1的架桥b12)采用相同材料并由同一次构图工艺制备得到。
步骤3038、在第四金属层远离第二衬底基板的一侧形成保护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保护层可以用于保护触控面板108。该保护层的材料可以为绝缘材料。
步骤304、对柔性显示面板,封装膜层以及触控面板进行切割工艺,得到显示装置。
根据上述制备方法可知,在将多个检测电路103集成在触控面板中,需要新增两个掩膜板(制备有源层的第一掩膜板和制备栅极层的第二掩膜板)以及新增四次沉积工艺(沉积有源膜层,沉积栅极膜层,沉积第一绝缘层以及沉积第二绝缘层)。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备得到的显示装置的柔性显示面板的可滑动区卷起或展开的过程中,每个检测电路都能够实时的检测外界的环境光,并在检测到外界的环境光时,基于输入信号 线提供的输入信号向检测信号线传输检测电流。由此,驱动集成电路可以从检测信号线中检测到检测电路传输的检测电流的大小,进而基于电流范围和有效显示区沿第一方向的长度的对应关系,确定柔性显示面板中有效显示区沿第一方向的长度。该驱动集成电路基于有效显示区沿第一方向的长度,控制有效显示区显示图像,灵活性较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0)

  1. 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10)包括:
    柔性显示面板(101),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1)具有显示区(101a)和围绕所述显示区(101a)的周边区(101b),所述显示区(101a)包括可滑动区(101a1)和固定区(101a2);
    驱动集成电路(102),所述驱动集成电路(102)位于所述周边区(101b);
    多个检测电路(103),所述多个检测电路(103)位于靠近所述可滑动区(101a1)的周边区(101b);
    至少一条输入信号线(104),所述至少一条输入信号线(104)的一端与所述驱动集成电路(102)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多个检测电路(103)电连接;
    至少一条控制信号线(105),所述至少一条控制信号线(105)的一端与所述驱动集成电路(102)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多个检测电路(103)电连接;
    以及,至少一条检测信号线(106),所述至少一条检测信号线(106)的一端与所述驱动集成电路(102)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多个检测电路(103)电连接;
    其中,每个所述检测电路(103)用于在所述控制信号线(105)提供的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关断,以及在检测到外界的环境光时,基于所述输入信号线(104)提供的输入信号向所述检测信号线(106)传输检测电流;所述驱动集成电路(102)中存储有电流范围与有效显示区沿第一方向(X)的长度的对应关系,所述有效显示区包括所述固定区(101a2)以及所述可滑动区(101a1)中展开的区域,所述第一方向(X)为所述可滑动区(101a1)和所述固定区(101a2)的排布方向;所述驱动集成电路(102)用于基于所述检测信号线(106)中的检测电流的大小以及所述对应关系,确定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1)的有效显示区沿所述第一方向(X)的长度,并基于所述长度控制所述有效显示区显示图像。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检测电路(103)包括:至少一个光电晶体管(1031);
    其中,所述光电晶体管(1031)的栅极与所述控制信号线(105)电连接,所述光电晶体管(1031)的第一极与所述输入信号线(104)电连接,所述光电晶体管(1031)的第二极与所述检测信号线(106)电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检测电路(103)沿所述第一方向(X)排布;每个所述检测电路(103)包括多个所述光电晶体管(1031),且多个所述光电晶体管(1031)沿第二方向(Y)排布,所述第二方向(Y)与所述第一方向(X)相交。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条所述输入信号线(104)包括:至少一条第一输入线段(1041)以及多条第二输入线段(1042),每条所述第二输入线段(1042)与所述至少一条第一输入线段(1041)连接;
    其中,每条所述第一输入线段(1041)沿所述第一方向(X)延伸,每条所述第二输入线段(1042)沿所述第二方向(Y)延伸,每个所述光电晶体管(1031)的第一极与一条所述第二输入线段(1042)电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条所述输入信号线(104)包括:两条第一输入线段(1041);
    其中,每条所述第二输入线段(1042)的一端与一条所述第一输入线段(1041)连接,另一端与另一条所述第一输入线段(1041)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条所述控制信号线(105)包括:至少一条第一控制线段(1051)以及多条第二控制线段(1052),每条所述第二控制线段(1052)与所述至少一条第一控制线段(1051)连接;
    其中,每条所述第一控制线段(1051)沿所述第一方向(X)延伸,每条所述第二控制线段(1052)沿所述第二方向(Y)延伸,每个所述光电晶体管(1031)的栅极与一条所述第二控制线段(1052)电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条所述控制信号线(105)包括:两条第一控制线段(1051);
    其中,每条所述第二控制线段(1052)的一端与一条所述第一控制线段(1051)连接,另一端与另一条所述第一控制线段(1051)连接。
  8. 根据权利要求2至7任一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条所述检测信号线(106)包括:至少一条第一检测线段(1061)以及多条第二检测线段(1062),每条所述第二检测线段(1062)与所述至少一条第一检测线段(1061)连接;
    其中,每条所述第一检测线段(1061)沿所述第一方向(X)延伸,每条所述第二检测线段(1062)沿所述第二方向(Y)延伸,每个所述光电晶体管(1031)的栅极与一条所述第二检测线段(1062)电连接。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条所述检测信号线(106)包括:两条第一检测线段(1061);
    其中,每条所述第二检测线段(1062)的一端与一条所述第一检测线段(1061)连接,另一端与另一条所述第一检测线段(1061)连接。
  10. 根据权利要求2至9任一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1)包括:第一衬底基板(1011),以及沿远离第一衬底基板(1011)的方向依次层叠的第一有源层(1012),第一绝缘层(1013),以及第一栅极层(1014);
    所述第一有源层(1012)包括所述光电晶体管(1031)的有源图案,所述有源图案包括沟道区,所述第一极以及所述第二极,所述光电晶体管(1031)的栅极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1011)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沟道区。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1)还包括:沿远离所述第一栅极层(1014)的方向依次层叠的第二绝缘层(1015),第一金属层(1016),第三绝缘层(1017)和第二金属层(1018);
    其中,所述至少一条检测信号线(106)位于所述第一栅极层(1014),所述至少一条检测信号线(106)通过所述第一绝缘层(1013)中的至少一个第一过孔与所述第二极电连接;
    所述至少一条输入信号线(104)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1016),所述至少一条输入信号线(104)通过所述第一绝缘层(1013)和所述第二绝缘层(1015)中的至少一个第二过孔与所述第一极电连接;
    所述至少一条控制信号线(105)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1018),所述至少 一条控制信号线(105)通过所述第一绝缘层(1013),所述第二绝缘层(1015)以及所述第三绝缘层(1017)中的至少一个第三过孔与所述光电晶体管(1031)的栅极电连接。
  12.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10)还包括:集成在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1)中的阵列基板行驱动电路(107);
    所述阵列基板行驱动电路(107)相对于所述多个检测电路(103)靠近所述可滑动区(101a1),或者,所述阵列基板行驱动电路(107)相对于所述多个检测电路(103)远离所述可滑动区(101a1)。
  13. 根据权利要求2至9任一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10)包括:位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1)的显示侧的触控面板(108);所述触控面板(108)包括:第二衬底基板(1081),以及沿远离所述第一衬底基板(1081)的方向依次层叠的第二有源层(1082),第四绝缘层(1083),以及第二栅极层(1084);
    所述第二有源层(1082)包括所述光电晶体管(1031)的有源图案,所述有源图案包括沟道区,第一极以及第二极,所述光电晶体管(1031)的栅极在所述第二衬底基板(1081)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沟道区。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108)还包括:沿远离所述第二栅极层(1084)的方向依次层叠的第五绝缘层(1085),第三金属层(1086),第六绝缘层(1087)和第四金属层(1088);
    其中,所述至少一条检测信号线(106)位于所述第二栅极层(1084),所述至少一条检测信号线(106)通过所述第四绝缘层(1083)中的至少一个第一过孔与所述第二极电连接;
    所述至少一条输入信号线(104)位于所述第三金属层(1086),所述至少一条输入信号线(104)通过所述第四绝缘层(1083)和所述第五绝缘层(1085)中的至少一个第二过孔与所述第一极电连接;
    所述至少一条控制信号线(105)位于所述第四金属层(1088),所述至少一条控制信号线(105)通过所述第四绝缘层(1083),所述第五绝缘层(1085) 以及所述第六绝缘层(1087)中的至少一个第三过孔与所述光电晶体管(1031)的栅极电连接。
  15.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10)还包括:集成在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1)中的阵列基板行驱动电路(107);
    所述多个检测电路(103)在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1)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阵列基板行驱动电路(107)所在区域。
  16. 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任一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检测电路(103)包括多个第一检测电路(103a)和多个第二检测电路(103b);所述至少一条输入信号线(104)包括第一输入信号线(104a)和第二输入信号线(104b);所述至少一条控制信号线(105)包括第一控制信号线(105a)和第二控制信号线(105b);所述至少一条检测信号线(106)包括第一检测信号线(106a)和第二检测信号线(106b);
    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检测电路(103a),所述第一输入信号线(104a),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线(105a),以及所述第一检测信号线(106a)均位于靠近所述可滑动区(101a1)的第一边界(A1)的周边区(101b),所述第一检测电路(103a)与所述第一输入信号线(104a),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线(105a),以及所述第一检测信号线(106a)电连接;
    所述多个第二检测电路(103b),所述第二输入信号线(104b),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线(105b),以及所述第二检测信号线(106b)均位于靠近所述可滑动区(101a1)的第二边界(A2)的周边区(101b),所述第二检测电路(103b)与所述第二输入信号线(104b),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线(105b),以及所述第二检测信号线(106b)电连接,所述第一边界(A1)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边界(A2)的延伸方向均为所述第一方向(X)。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检测电路(103a)和所述多个第二检测电路(103b)以所述可滑动区(101a1)的轴线为轴对称设置,所述轴线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X);
    所述第一输入信号线(104a)和所述第二输入信号线(104b)以所述轴线 为轴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线(105a)和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线(105b)以所述轴线为轴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检测信号线(106a)和所述第二检测信号线(106b)以所述轴线为轴对称设置。
  18.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10)还包括输入信号连接线(109),控制信号连接线(110),以及检测信号连接线(111);
    所述第一输入信号线(104a)和所述第二输入信号线(104b)通过所述输入信号连接线(109)连接,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线(105a)和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线(105b)通过所述控制信号连接线(110)连接,所述第一检测信号线(106a)和所述第二检测信号线(106b)通过所述检测信号连接线(111)连接;
    其中,所述输入信号连接线(109),控制信号连接线(110),以及检测信号连接线(111)均位于所述可滑动区(101a1)远离所述固定区(101a2)的一侧的周边区(101b)。
  19. 一种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用于控制如权利要求1至18任一所述的显示装置(10),所述方法包括:
    在柔性显示面板(101)的可滑动区(101a1)卷起或展开的过程中,所述多个检测电路(103)中的至少一个目标检测电路检测到外界的环境光时开启,所述至少一个目标检测电路基于输入信号线(104)提供的输入信号向检测信号线(106)传输检测电流;其中,每个所述目标检测电路位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1)的有效显示区中靠近可滑动区(101a1)的周边区(101b);
    所述驱动集成电路(102)基于电流范围与有效显示区沿第一方向(X)的长度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检测信号线(106)中的检测电流的大小,确定为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1)的有效显示区沿所述第一方向(X)的长度;
    所述驱动集成电路(102)基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1)沿所述第一方向(X)的长度,控制所述有效显示区显示图像。
  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信号线(106)中的检测电流的大小与所述多个检测电路(103)中目标检测电路的数量正相关; 所述有效显示区沿所述第一方向(X)的长度与所述检测信号线(106)中的检测电流的大小正相关。
CN202180003632.1A 2021-11-26 2021-11-26 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680271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133687 WO2023092496A1 (zh) 2021-11-26 2021-11-26 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02715A true CN116802715A (zh) 2023-09-22

Family

ID=86538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03632.1A Pending CN116802715A (zh) 2021-11-26 2021-11-26 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2170040B2 (zh)
CN (1) CN116802715A (zh)
WO (1) WO202309249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78577A1 (zh) * 2022-03-23 2023-09-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滑卷显示装置及显示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00298B1 (ko) 2012-06-14 2014-06-2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1383092B1 (ko) * 2012-06-27 2014-04-1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구동 방법
KR102070244B1 (ko) 2012-08-01 2020-01-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102047690B1 (ko) 2013-01-24 2019-11-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포터블 디바이스 및 그의 제어 방법
CN104021749B (zh) 2013-03-01 2017-12-2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KR102139530B1 (ko) * 2013-04-18 2020-07-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포터블 디바이스 및 그 제어 방법
JP2016095502A (ja) * 2014-11-11 2016-05-26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表示システム、表示装置
CN104505005B (zh) * 2014-12-31 2018-04-10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
KR102394985B1 (ko) * 2015-07-24 2022-05-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및 이동 단말기의 제어 방법
KR20170062121A (ko) 2015-11-27 2017-06-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KR102536791B1 (ko) * 2016-07-29 2023-05-2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두루마리형 연성표시장치
KR102654329B1 (ko) * 2016-10-19 2024-04-0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롤러블 표시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롤러블 표시 장치
US10788862B2 (en) * 2016-11-09 2020-09-29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and unfolding detection method thereof
CN107248376B (zh) 2017-06-28 2019-11-2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9712532B (zh) 2019-01-08 2021-10-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的屏幕控制方法及其控制装置、显示装置
CN110322793B (zh) * 2019-06-28 2022-02-22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
CN111106152A (zh) 2019-12-09 2020-05-0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CN111145649A (zh) * 2020-01-21 2020-05-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463246B (zh) * 2020-04-10 2023-02-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卷曲式显示装置及工作方法
KR20220026864A (ko) * 2020-08-26 2022-03-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 센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112289188B (zh) 2020-10-27 2022-05-3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卷曲屏幕及显示装置
CN119937825A (zh) * 2020-10-30 2025-05-06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在折叠状态的操作方法
US11741869B2 (en) * 2020-11-06 2023-08-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variable display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EP4207717A4 (en) * 2020-11-11 2024-03-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AND USER INTERFACE DISPLAY METHOD
CN112509470B (zh) * 2020-11-30 2022-05-20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卷曲的显示面板及可卷曲的显示装置
CN112927619B (zh) * 2021-01-29 2022-08-3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滑卷显示装置
CN112908181B (zh) * 2021-02-25 2022-06-24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柔性显示装置
EP4383043A4 (en) * 2021-11-05 2024-12-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PROVIDING AN IMAGE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SUPPORTING I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2170040B2 (en) 2024-12-17
WO2023092496A1 (zh) 2023-06-01
US20240212543A1 (en) 2024-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500568B1 (ko) 터치표시장치 및 표시패널
CN109725760B (zh) 触摸显示装置和触摸显示面板
KR102526215B1 (ko) 터치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터치표시장치
KR102427622B1 (ko) 터치표시장치 및 터치패널
CN108984053B (zh) 触摸显示装置和触摸面板
WO2021027104A1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546241A (zh) 带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
CN107291295A (zh) 一种内嵌式触控oled显示装置
CN205375436U (zh) 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6933416A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1625120B2 (en) Touch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20180131802A (ko) 터치표시장치 및 터치패널
CN109037235A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
WO2022134821A1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制作显示面板的方法
CN204463091U (zh) 一种触摸显示面板及其阵列基板
KR20180058284A (ko) 표시패널 및 터치표시장치
KR102575506B1 (ko) 터치 센서를 구비하는 표시장치
WO2020191696A1 (zh) 触控基板、触控装置和触控检测方法
CN114730224B (zh) 触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和制造方法
US20230354659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WO2019227963A1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WO2022247141A1 (zh) 触控感应层、触控屏及显示装置
CN116802715A (zh) 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3096550A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设备
EP4181649A1 (en) Displa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