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02057A - 喷墨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喷墨打印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802057A CN116802057A CN202280010542.XA CN202280010542A CN116802057A CN 116802057 A CN116802057 A CN 116802057A CN 202280010542 A CN202280010542 A CN 202280010542A CN 116802057 A CN116802057 A CN 11680205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rriage
- adjustment mechanism
- inkjet
- rotation
- holding me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5/00—Action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5/304—Bodily-movable mechanisms for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movable towards or from paper surface
- B41J25/316—Bodily-movable mechanisms for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movable towards or from paper surface with tilting motion mechanisms relative to paper surfac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9/00—Character- or line-spacing mechanisms
- B41J19/14—Character- or line-spacing mechanisms with means for effecting line or character spacing in either direction
- B41J19/142—Character- or line-spacing mechanisms with means for effecting line or character spacing in either direction with a reciprocating print head printing in both directions across the paper width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Common Mechanism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自搭载于滑架的多个喷墨头喷出的墨的着墨位置在每个喷墨头产生偏差的喷墨打印机。在该喷墨打印机中,多个喷墨头(3)搭载于滑架。该喷墨打印机具备第1倾斜调整机构(13)和第2倾斜调整机构(14)中的至少任一者,该第1倾斜调整机构(13)用于在将副扫描方向设为转动的轴向的转动方向上调整喷墨头(3)各自的相对于滑架的倾斜,该第2倾斜调整机构(14)用于在将主扫描方向设为转动的轴向的转动方向上调整喷墨头(3)各自的相对于滑架的倾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出墨来进行打印的喷墨打印机。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向介质喷出墨来进行打印的喷墨打印机(喷墨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喷墨打印机具备:多个喷墨头,其朝向介质喷出墨;滑架,其搭载多个喷墨头;以及引导机构,其用于使滑架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滑架包括:背面部,其构成滑架的背面;底面部,其构成滑架的底面;以及两个侧面部,其构成滑架的主扫描方向上的侧面。背面部固定于引导机构所驱动的部位。在底面部搭载有多个喷墨打印机。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喷墨打印机中,滑架具备:底面高度位置调整部,其用于在将与主扫描方向以及上下方向正交的副扫描方向设为转动的轴向的转动方向上调整底面部的倾斜;以及θ角度调整部,其用于在将主扫描方向设为转动的轴向的转动方向上调整底面部的倾斜。因此,在该喷墨打印机中,能够一并地调整搭载于滑架的多个喷墨头的、将副扫描方向设为转动的轴向的转动方向上的倾斜以及将主扫描方向设为转动的轴向的转动方向上的倾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1921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喷墨打印机中,即使搭载于滑架的多个喷墨头的将副扫描方向设为转动的轴向的转动方向上的倾斜在每个喷墨头产生偏差,也无法针对每个喷墨头来调整多个喷墨头的将副扫描方向设为转动的轴向的转动方向上的倾斜。另外,在该喷墨打印机中,即使搭载于滑架的多个喷墨头的将主扫描方向设为转动的轴向的转动方向上的倾斜在每个喷墨头产生偏差,也无法针对每个喷墨头来调整多个喷墨头的将主扫描方向设为转动的轴向的转动方向上的倾斜。
因此,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喷墨打印机中,若搭载于滑架的多个喷墨头的将副扫描方向设为转动的轴向的转动方向上的倾斜在每个喷墨头产生偏差、或搭载于滑架的多个喷墨头的将主扫描方向设为转动的轴向的转动方向上的倾斜在每个喷墨头产生偏差,则可能导致自喷墨头喷出并着墨在打印介质上的墨(墨滴)的着墨位置根据喷墨头而较大程度地产生偏差。另外,若着墨在打印介质上的墨的着墨位置根据喷墨头而较大程度地产生偏差,则打印介质的打印质量下降。
于是,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自搭载于滑架的多个喷墨头喷出的墨的着墨位置在每个喷墨头产生偏差的喷墨打印机。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机的特征在于,该喷墨打印机具备:多个喷墨头,其用于喷出墨;滑架,其搭载多个喷墨头;以及滑架驱动机构,其使滑架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并且,该喷墨打印机具备第1倾斜调整机构和第2倾斜调整机构中的至少任一者,该第1倾斜调整机构用于在将与上下方向以及主扫描方向正交的副扫描方向设为转动的轴向的转动方向上调整喷墨头各自的相对于滑架的倾斜,该第2倾斜调整机构用于在将主扫描方向设为转动的轴向的转动方向上调整喷墨头各自的相对于滑架的倾斜。
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机具备第1倾斜调整机构和第2倾斜调整机构中的至少任一者,该第1倾斜调整机构用于在将副扫描方向设为转动的轴向的转动方向上调整喷墨头各自的相对于滑架的倾斜,该第2倾斜调整机构用于在将主扫描方向设为转动的轴向的转动方向上调整喷墨头各自的相对于滑架的倾斜。
因此,在本发明中,能够抑制搭载于滑架的多个喷墨头的将副扫描方向设为转动的轴向的转动方向上的倾斜在每个喷墨头产生偏差以及搭载于滑架的多个喷墨头的将主扫描方向设为转动的轴向的转动方向上的倾斜在每个喷墨头产生偏差中的至少任一者。因而,在本发明中,能够抑制自搭载于滑架的多个喷墨头喷出的墨的着墨位置在每个喷墨头产生偏差。
此外,即使搭载于滑架的多个喷墨头的将副扫描方向设为转动的轴向的转动方向上的倾斜在每个喷墨头产生偏差、或搭载于滑架的多个喷墨头的将主扫描方向设为转动的轴向的转动方向上的倾斜在每个喷墨头产生偏差,通过针对每个喷墨头来调整墨的喷出时刻,也能够抑制自搭载于滑架的多个喷墨头喷出的墨的着墨位置在每个喷墨头产生偏差。
然而,该情况下,例如,当利用喷墨头进行打印的打印介质的厚度变化时,打印介质的上表面与喷墨头之间的距离变化,因此,在打印介质的厚度产生了变化时,需要针对每个喷墨头来重新调整墨的喷出时刻。相对于此,在本发明中,即使进行打印的打印介质的厚度变化,也不需要重新调整。另外,例如,在打印介质的表面存在凹凸的情况下,即使针对每个喷墨头来调整墨的喷出时刻,也难以抑制自多个喷墨头喷出的墨的着墨位置在每个喷墨头产生偏差,但在本发明中,即使在打印介质的表面存在凹凸,也能够抑制自多个喷墨头喷出的墨的着墨位置在每个喷墨头产生偏差。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喷墨打印机具备第1倾斜调整机构和第2倾斜调整机构。根据这样构成,能够抑制搭载于滑架的多个喷墨头的将副扫描方向设为转动的轴向的转动方向上的倾斜在每个喷墨头产生偏差以及搭载于滑架的多个喷墨头的将主扫描方向设为转动的轴向的转动方向上的倾斜在每个喷墨头产生偏差这两者。因而,能够有效地抑制自搭载于滑架的多个喷墨头喷出的墨的着墨位置在每个喷墨头产生偏差。
在本发明中,例如,第1倾斜调整机构具备固定喷墨头的喷头固定构件,第2倾斜调整机构具备保持喷头固定构件的保持构件,保持构件能够相对于滑架进行将主扫描方向设为转动的轴向的转动,喷头固定构件能够相对于保持构件进行将副扫描方向设为转动的轴向的转动。
在本发明中,例如,第1倾斜调整机构具备:第1杆构件,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保持于保持构件;第1弹簧构件,其对第1杆构件向第1杆构件的转动方向上的一方向施力;以及第一测微头或第一调整螺钉,其用于使第1杆构件向第1杆构件的转动方向上的另一方向转动,第2倾斜调整机构具备:第2杆构件,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保持于滑架;第2弹簧构件,其对第2杆构件向第2杆构件的转动方向上的一方向施力;以及第二测微头或第二调整螺钉,其用于使第2杆构件向第2杆构件的转动方向上的另一方向转动,第1杆构件卡合于喷头固定构件,当第1杆构件转动时,喷头固定构件相对于保持构件将副扫描方向设为转动的轴向地转动,第2杆构件卡合于保持构件,当第2杆构件转动时,保持构件相对于滑架将主扫描方向设为转动的轴向地转动。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喷墨打印机具备:位置调整机构,其用于调整喷墨头各自的相对于滑架的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以及第3倾斜调整机构,其用于在将上下方向设为转动的轴向的转动方向上调整喷墨头各自的相对于滑架的倾斜,保持构件构成位置调整机构的一部分,并且能够相对于滑架进行副扫描方向上的移动,喷头固定构件构成第3倾斜调整机构的一部分,并且能够相对于保持构件进行将上下方向设为转动的轴向的转动。根据这样构成,即使喷墨打印机除具备第1倾斜调整机构和第2倾斜调整机构以外,还具备位置调整机构和第3倾斜调整机构,也能够使喷墨打印机的结构简化。
发明的效果
如以上所述,在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机中,能够抑制自搭载于滑架的多个喷墨头喷出的墨的着墨位置在每个喷墨头产生偏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2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喷墨打印机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喷墨头和调整机构的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的调整机构的俯视图。
图5是图3所示的调整机构的立体图。
图6是从与图5不同的方向表示图3所示的调整机构的立体图。
图7是从与图5、图6不同的方向表示图3所示的调整机构的立体图。
图8是图3所示的喷墨头和调整机构的主视图。
图9是图5的E部的放大图。
图10是图6的F部的放大图。
图11是从图5的G-G方向表示调整机构的放大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喷墨打印机的概略结构)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1的立体图。图2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喷墨打印机1的结构的概略图。
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1(以下称为“打印机1”)例如为业务用的喷墨打印机,对打印介质2进行打印。打印介质2例如为打印纸或布帛等。打印机1具备:多个喷墨头3(以下称为“喷头3”),其朝向打印介质2喷出墨;以及滑架4,其搭载多个喷头3。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例如具备两个喷头3,两个喷头3搭载于滑架4。
另外,打印机1具备:滑架驱动机构5,其使滑架4在主扫描方向(图1等的Y方向)上移动;导轨6,其用于在主扫描方向上引导滑架4;台板7,其载置打印时的打印介质2;介质输送机构8,其在与上下方向(图1等的Z方向)以及主扫描方向正交的副扫描方向(图1等的X方向)上输送打印介质2;以及多个墨罐9,其收纳向喷头3供给的墨。
台板7配置于喷头3的下侧。喷头3朝向下侧喷出墨。在喷头3的下表面形成有喷嘴列。喷嘴列由在副扫描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喷嘴构成。滑架驱动机构5例如具备:两个带轮;带,其架设于两个带轮并且局部固定于滑架4;以及马达,其使带轮旋转。介质输送机构8例如具备:输送辊,其与打印介质2接触并输送打印介质2;以及马达,其使输送辊旋转。
另外,打印机1具备调整机构10,该调整机构10用于调整喷头3各自的相对于滑架4的倾斜和位置。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具备用于调整搭载于滑架4的两个喷头3中的一个喷头3的倾斜和位置的调整机构10、和用于调整两个喷头3中的另一喷头3的倾斜和位置的调整机构10这两个调整机构10。两个调整机构10搭载于滑架4。以下说明调整机构10的结构。
(调整机构的结构)
图3是图2所示的喷头3和调整机构10的立体图。图4是图3所示的调整机构10的俯视图。图5是图3所示的调整机构10的立体图。图6是从与图5不同的方向表示图3所示的调整机构10的立体图。图7是从与图5、图6不同的方向表示图3所示的调整机构10的立体图。图8是图3所示的喷头3和调整机构10的主视图。图9是图5的E部的放大图。图10是图6的F部的放大图。图11是从图5的G-G方向表示调整机构10的放大侧视图。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主扫描方向(Y方向)设为“左右方向”,将副扫描方向(X方向)设为“前后方向”。另外,将作为左右方向上的一侧的图3等的Y1方向侧设为“右”侧,将作为其相反侧的图3等的Y2方向侧设为“左”侧,将作为前后方向上的一侧的图3等的X1方向侧设为“前”侧,将作为其相反侧的图3等的X2方向侧设为“后”侧。
调整机构10具备:第1倾斜调整机构13,其用于在将前后方向(副扫描方向)设为转动的轴向的转动方向上调整喷头3各自的相对于滑架4的倾斜;以及第2倾斜调整机构14,其用于在将左右方向(主扫描方向)设为转动的轴向的转动方向上调整喷头3各自的相对于滑架4的倾斜。另外,调整机构10具备:位置调整机构15,其用于调整喷头3各自的相对于滑架4的前后方向上的位置;以及第3倾斜调整机构16,其用于在将上下方向设为转动的轴向的转动方向上调整喷头3各自的相对于滑架4的倾斜。而且,调整机构10具备固定于滑架4的底座构件17。
第1倾斜调整机构13具备固定喷头3的喷头固定构件20。第2倾斜调整机构14具备保持喷头固定构件20的保持构件21。保持构件21能够相对于底座构件17进行将左右方向设为转动的轴向的转动。即,保持构件21能够相对于固定在滑架4的底座构件17进行将左右方向设为转动的轴向的转动,而能够相对于滑架4进行将左右方向设为转动的轴向的转动。喷头固定构件20能够相对于保持构件21进行将前后方向设为转动的轴向的转动。
保持构件21构成位置调整机构15的一部分。保持构件21能够相对于底座构件17进行前后方向上的移动。即,保持构件21能够相对于固定在滑架4的底座构件17进行前后方向上的移动,而能够相对于滑架4进行前后方向上的移动。喷头固定构件20构成第3倾斜调整机构16的一部分。喷头固定构件20能够相对于保持构件21进行将上下方向设为转动的轴向的转动。
第2倾斜调整机构14除具备保持构件21以外,还具备:板簧22,其对保持构件21向保持构件21的相对于底座构件17的转动方向上的一方向施力;支点部保持构件23,其从后侧与形成于保持构件21的后述的支点部21f接触;以及压缩螺旋弹簧24,其对支点部保持构件23向前侧施力。另外,第2倾斜调整机构14具备:第2杆构件25,其借助底座构件17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保持于滑架4;板簧26,其用于对第2杆构件25向第2杆构件25的转动方向上的一方向施力;以及第二测微头27(以下称为“第2测微头27”),其用于使第2杆构件25向第2杆构件25的转动方向上的另一方向转动。
支点部保持构件23和压缩螺旋弹簧24构成位置调整机构15的一部分。位置调整机构15除具备保持构件21、支点部保持构件23以及压缩螺旋弹簧24以外,还具备:板簧28,其对保持构件21向左侧施力;以及偏心凸轮29,其用于调整保持构件21的相对于底座构件17的前后方向上的位置。
底座构件17具备:平板状的底板部17a,其固定于滑架4;保持部17b,其保持第2杆构件25和第2测微头27;弹簧固定部17c,其固定板簧26;弹簧固定部17d,其固定板簧28;以及两个限制销17e,其限制保持构件21的左右方向上的位置。
底板部17a形成为大致长方形的平板状。底板部17a以形成为平板状的底板部17a的厚度方向与上下方向一致的状态且形成为大致长方形状的底板部17a的长边方向与前后方向一致的状态固定于滑架4。在底板部17a形成有供喷头3的下端部配置的长方形状的开口部17f。
保持部17b、弹簧固定部17c以及弹簧固定部17d形成为自底板部17a的上表面朝向上侧立起的块状。保持部17b和弹簧固定部17c形成于底座构件17的前端部。另外,保持部17b形成于底座构件17的左右方向上的大致中心位置,弹簧固定部17c形成于底座构件17的左端部。
弹簧固定部17d形成于底座构件17的右端部。另外,弹簧固定部17d形成于底座构件17的前后方向上的大致中心位置。两个限制销17e形成于底座构件17的左端部。另外,两个限制销17e配置于比弹簧固定部17c靠后侧的位置。两个限制销17e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于相同的位置,并且以在前后方向上空开了间隔的状态配置。
保持构件21整体上形成为大致长方形的框状。保持构件21载置于底板部17a。形成为大致长方形的框状的保持构件21的长边方向与前后方向一致。在保持构件21的内周侧配置有喷头3的下端部。保持构件21具备:前壁部21a,其构成保持构件21的前表面;后壁部21b,其构成保持构件21的后表面;侧壁部21c,其位于保持构件21的右侧且连接前壁部21a和后壁部21b;以及侧壁部21d,其位于保持构件21的左侧且连接前壁部21a和后壁部21b。前壁部21a配置于底座构件17的保持部17b的后侧。
在侧壁部21c形成有朝向右侧突出的突出部21e,在侧壁部21d形成有朝向左侧突出的突出部21e。突出部21e配置于比弹簧固定部17d靠后侧的位置。突出部21e的后端部成为形成为大致圆柱状的支点部21f。形成为大致圆柱状的支点部21f以支点部21f的轴向与左右方向一致的状态配置。形成于侧壁部21c的支点部21f和形成于侧壁部21d的支点部21f在前后方向上配置于相同的位置。两个支点部21f成为保持构件21的相对于滑架4的转动的支点,保持构件21能够将经过两个支点部21f的轴中心的轴线L1设为转动的中心地相对于滑架4转动。
支点部保持构件23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的块状。压缩螺旋弹簧24配置于支点部保持构件23的后侧,如上所述,压缩螺旋弹簧24对支点部保持构件23向前侧施力。支点部保持构件23能够相对于底座构件17在前后方向上直线地移动。支点部保持构件23和压缩螺旋弹簧24配置于侧壁部21c的右侧和侧壁部21d的左侧这两个部位。
在支点部保持构件23的前表面的下端部形成有供支点部21f接触的倾斜面23a(参照图11)。倾斜面23a以随着向前侧去而向上侧去的方式倾斜。支点部21f被倾斜面23a限制了向上侧的移动以及向后侧的移动。即,保持构件21被支点部保持构件23限制了向上侧的移动以及向后侧的移动。另外,压缩螺旋弹簧24借助支点部保持构件23对保持构件21向前侧施力。
板簧22安装于底座构件17的保持部17b。如图9所示,在保持构件21的前壁部21a形成有朝向前侧突出的突出部21g,板簧22的弹簧部22a与突出部21g的上表面相接触。即,板簧22对保持构件21的前端部向下侧施力。
第2杆构件25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细长的大致长方体状。在第2杆构件25的中心部形成有沿前后方向贯通的圆孔状的插入孔25a(参照图8~图10)。在插入孔25a插入有形成于保持部17b的圆柱状的固定轴17g,第2杆构件25的中心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固定轴17g。因此,第2杆构件25能够相对于底座构件17将前后方向设为转动的轴向地转动。在第2杆构件25的右端部形成或固定有以圆柱状朝向后侧突出的卡合销32(参照图9)。卡合销32的后端部插入于在保持构件21的突出部21g形成的卡合孔。
板簧26固定于弹簧固定部17c。板簧26具备从下侧与第2杆构件25的左端部接触的第2弹簧部26a(参照图8、图10)。第2弹簧部26a对第2杆构件25的左端部向上侧施力。本实施方式的第2弹簧部26a是对第2杆构件25向第2杆构件25的转动方向上的一方向施力的第2弹簧构件。此外,板簧26还构成第1倾斜调整机构13的一部分。
第2测微头27安装于保持部17b。具体而言,第2测微头27以使第2测微头27的测杆33配置于下侧的方式安装于保持部17b(参照图8)。测杆33的下端与第2杆构件25的左端部的上表面相接触。
当打印机1的操作者转动第2测微头27的测微套筒(旋钮)34时,测杆33上下移动。另外,当测杆33上下移动时,第2杆构件25以固定轴17g为中心地转动。当第2杆构件25转动时,卡合销32与第2杆构件25的右端部一同上下移动,因此,保持构件21的前端部上下移动。当保持构件21的前端部上下移动时,保持构件21以轴线L1为中心地转动。即,第2杆构件25借助卡合销32卡合于保持构件21,当第2杆构件25转动时,保持构件21相对于滑架4将左右方向设为转动的轴向地转动。
如上所述,板簧28固定于弹簧固定部17d。在板簧28形成有与保持构件21接触的弹簧部28a。弹簧部28a从右侧与保持构件21相接触,并对保持构件21向左侧施力。被向左侧施力的保持构件21的侧壁部21d的左表面与两个限制销17e相接触。
偏心凸轮29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底板部17a的右前端部。偏心凸轮29能够将上下方向设为转动的轴向地转动。偏心凸轮29的凸轮面与保持构件21的前壁部21a的前表面的右端部相接触。当打印机1的操作者使偏心凸轮29转动时,保持构件21沿着两个限制销17e在前后方向上直线地移动。即,当使偏心凸轮29转动时,保持构件21相对于滑架4在前后方向上直线地移动。支点部保持构件23根据保持构件21的移动而在前后方向上直线地移动。
如上所述,板簧26构成第1倾斜调整机构13的一部分。第1倾斜调整机构13除具备喷头固定构件20和板簧26以外,还具备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保持于保持构件21的第1杆构件35。构成板簧26的一部分的后述的第1弹簧部26b对第1杆构件35向第1杆构件35的转动方向上的一方向施力。另外,第1倾斜调整机构13具备用于使第1杆构件35向第1杆构件35的转动方向上的另一方向转动的第一测微头37(以下称为“第1测微头37”)。
另外,如上所述,喷头固定构件20构成第3倾斜调整机构16的一部分。第3倾斜调整机构16除具备喷头固定构件20以外,还具备:板簧38,其对喷头固定构件20向喷头固定构件20的将上下方向设为转动的轴向的转动方向上的一方向施力;以及偏心凸轮39,其在将上下方向设为转动的轴向的转动方向上调整喷头固定构件20相对于保持构件21的倾斜。
喷头固定构件20由固定喷头3的前端部的第1固定构件41和固定喷头3的后端部的第2固定构件42这两个构件构成。第1固定构件41和第2固定构件42借助喷头3而一体化。在保持构件21的前壁部21a的后侧形成有载置第1固定构件41的载置部,第1固定构件41载置于该载置部。另外,在保持构件21的后壁部21b的前侧形成有载置第2固定构件42的载置部,第2固定构件42载置于该载置部。
在第1固定构件41形成有朝向前侧突出的圆柱状的固定轴41a。在前壁部21a形成有供固定轴41a插入的插入孔21h(参照图9)。插入孔21h形成为将左右方向设为长边方向的长孔状。固定轴41a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保持于前壁部21a。在前壁部21a的上端面固定有板簧44。板簧44与第1固定构件41的上端面相接触,并对第1固定构件41向下侧施力。另外,在后壁部21b的上端面固定有板簧45。板簧45与第2固定构件42的上端面相接触,并对第2固定构件42向下侧施力。
在第2固定构件42的后表面形成有朝向后侧突出的被支承部(省略图示)。该被支承部例如形成为半球状,并支承于固定在后壁部21b的球面轴承(球面滑动轴承)46。固定轴41a与形成为半球状的被支承部的后端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于大致相同的位置。在喷头固定构件20的将前后方向设为转动的轴向的转动方向上,固定轴41a和被支承部成为喷头固定构件20的相对于保持构件21的转动的支点,喷头固定构件20能够将经过固定轴41a的轴中心和被支承部的后端的轴线L2设为转动的中心地相对于保持构件21转动。即,喷头固定构件20能够将轴线L2设为转动的中心地相对于滑架4转动。
另外,被球面轴承46支承的第2固定构件42的被支承部在喷头固定构件20的将上下方向设为转动的轴向的转动方向上,成为喷头固定构件20的相对于保持构件21的转动的支点,喷头固定构件20能够相对于保持构件21将第2固定构件42的被支承部设为转动的中心并且将上下方向设为转动的轴向地转动。即,喷头固定构件20能够相对于滑架4将第2固定构件42的被支承部设为转动的中心地转动。此外,在喷头固定构件20和保持构件21中的至少任一者形成有缺口,该缺口用于防止喷头固定构件20相对于保持构件21进行了转动时的喷头固定构件20与保持构件21的干涉。
板簧38安装于保持构件21的侧壁部21d的前端部。板簧38的弹簧部38a从左侧与第1固定构件41相接触,并对第1固定构件41向右侧施力。偏心凸轮39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保持构件21的右前端部。偏心凸轮39能够将上下方向设为转动的轴向地转动。偏心凸轮39的凸轮面与第1固定构件41的左侧面相接触。当打印机1的操作者使偏心凸轮39转动时,喷头固定构件20以第2固定构件42的被支承部为中心地相对于保持构件21转动。
第1杆构件35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细长的大致长方体状。如图10所示,在第1杆构件35的右端部形成有沿前后方向贯通的圆孔状的插入孔35a。在插入孔35a插入有形成或固定于前壁部21a的固定轴48,第1杆构件35的右端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固定轴48。因此,第1杆构件35能够相对于保持构件21将前后方向设为转动的轴向地转动。
如图10所示,在第1杆构件35的左端部形成或固定有以圆柱状朝向后侧突出的卡合销51。卡合销51的后端部插入于在第1固定构件41的左端部形成的卡合孔41b。卡合孔41b沿前后方向贯通第1固定构件41。另外,卡合孔41b形成为将左右方向设为长边方向的长孔状。
板簧26具备从下侧与第1杆构件35的左端部接触的第1弹簧部26b。第1弹簧部26b对第1杆构件35的左端部向上侧施力。本实施方式的第1弹簧部26b是对第1杆构件35向第1杆构件35的转动方向上的一方向施力的第1弹簧构件。
第1测微头37安装于前壁部21a的左端部。具体而言,第1测微头37以使第1测微头37的测杆53配置于下侧的方式安装于前壁部21a的左端部(参照图8)。测杆53的下端与第1杆构件35的左端部的上表面相接触。
当打印机1的操作者转动第1测微头37的测微套筒54时,测杆53上下移动。另外,当测杆53上下移动时,第1杆构件35以固定轴48为中心地转动。当第1杆构件35转动时,卡合销51与第1杆构件35的左端部一同上下移动,因此,第1杆构件35的左端部上下移动,而第1固定构件41转动。即,当第1杆构件35转动时,喷头固定构件20以轴线L2为中心地转动。如此,第1杆构件35借助卡合销51卡合于喷头固定构件20,当第1杆构件35转动时,喷头固定构件20相对于滑架4将前后方向设为转动的轴向地转动。
(本实施方式的主要的效果)
如以上说明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第1测微头37的测微套筒54转动时,喷头固定构件20相对于滑架4将前后方向设为转动的轴向地转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测微套筒54转动,能够在将前后方向设为转动的轴向的转动方向上调整喷头3各自的相对于滑架4的倾斜。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抑制搭载于滑架4的两个喷头3的将前后方向设为转动的轴向的转动方向上的倾斜在每个喷头3产生偏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第2测微头27的测微套筒34转动时,保持构件21相对于滑架4将左右方向设为转动的轴向地转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测微套筒34转动,能够在将左右方向设为转动的轴向的转动方向上调整喷头3各自的相对于滑架4的倾斜。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抑制搭载于滑架4的两个喷头3的将左右方向设为转动的轴向的转动方向上的倾斜在每个喷头3产生偏差。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抑制搭载于滑架4的两个喷头3的将前后方向设为转动的轴向的转动方向上的倾斜在每个喷头3产生偏差以及搭载于滑架4的两个喷头3的将左右方向设为转动的轴向的转动方向上的倾斜在每个喷头3产生偏差。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抑制自搭载于滑架4的两个喷头3喷出的墨的相对于打印介质2的着墨位置在每个喷头3产生偏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能够抑制搭载于滑架4的两个喷头3的将前后方向设为转动的轴向的转动方向上的倾斜在每个喷头3产生偏差以及搭载于滑架4的两个喷头3的将左右方向设为转动的轴向的转动方向上的倾斜在每个喷头3产生偏差,因此,即使打印介质2的厚度变化,或者,即使在打印介质2的表面存在凹凸,也能够抑制自搭载于滑架4的两个喷头3喷出的墨的相对于打印介质2的着墨位置在每个喷头3产生偏差。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第2倾斜调整机构14的一部分的保持构件21构成位置调整机构15的一部分,保持构件21能够相对于滑架4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第1倾斜调整机构13的一部分的喷头固定构件20构成第3倾斜调整机构16的一部分,喷头固定构件20能够相对于保持构件21进行将上下方向设为转动的轴向的转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调整机构10除具备第1倾斜调整机构13和第2倾斜调整机构14以外,还具备位置调整机构15和第3倾斜调整机构16,也能够使打印机1的结构简化。
(其他实施方式)
上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在不变更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实施各种变形。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可以是,第1倾斜调整机构13具备第一调整螺钉来代替第1测微头37,该第一调整螺钉用于使第1杆构件35向第1杆构件35的转动方向上的另一方向转动。该情况下,第一调整螺钉安装于前壁部21a的左端部,第一调整螺钉的下端与第1杆构件35的左端部的上表面相接触。在前壁部21a形成有供第一调整螺钉螺纹结合的螺纹孔。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可以是,第2倾斜调整机构14具备第二调整螺钉来代替第2测微头27,该第二调整螺钉用于使第2杆构件25向第2杆构件25的转动方向上的另一方向转动。该情况下,第二调整螺钉安装于保持部17b,第二调整螺钉的下端与第2杆构件25的左端部的上表面相接触。在保持部17b形成有供第二调整螺钉螺纹结合的螺纹孔。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可以是,调整机构10不具备第2倾斜调整机构14。即使在该情况下,由于能够利用第1倾斜调整机构13抑制搭载于滑架4的两个喷头3的将前后方向设为转动的轴向的转动方向上的倾斜在每个喷头3产生偏差,因此,能够抑制自搭载于滑架4的两个喷头3喷出的墨的相对于打印介质2的着墨位置在每个喷头3产生偏差。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可以是,调整机构10不具备第1倾斜调整机构13。即使在该情况下,由于能够利用第2倾斜调整机构14抑制搭载于滑架4的两个喷头3的将左右方向设为转动的轴向的转动方向上的倾斜在每个喷头3产生偏差,因此,能够抑制自搭载于滑架4的两个喷头3喷出的墨的相对于打印介质2的着墨位置在每个喷头3产生偏差。
此外,根据本申请发明人的研究,相比于抑制搭载于滑架4的两个喷头3的将左右方向设为转动的轴向的转动方向上的倾斜在每个喷头3产生偏差,在抑制搭载于滑架4的两个喷头3的将前后方向设为转动的轴向的转动方向上在每个喷头3产生偏差的情况下,更能够抑制自搭载于滑架4的两个喷头3喷出的墨的相对于打印介质2的着墨位置在每个喷头3产生偏差,因此,优选的是,调整机构10具备第1倾斜调整机构13。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可以是,保持构件21能够相对于滑架4进行将前后方向设为转动的轴向的转动,并且,喷头固定构件20能够相对于保持构件21进行将左右方向设为转动的轴向的转动。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可以是,保持构件21不构成位置调整机构15的一部分。另外,可以是,喷头固定构件20不构成第3倾斜调整机构16的一部分。而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调整机构10可以不具备位置调整机构15,也可以不具备第3倾斜调整机构16。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可以是,搭载于滑架4的喷头3的数量为3个以上。该情况下,打印机1具备与搭载于滑架4的喷头3的数量对应的数量的调整机构10。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代替台板7和介质输送机构8,打印机1可以具备载置打印介质2的平台和在副扫描方向(前后方向)上输送该平台的平台输送机构,还可以具备载置打印介质2的平台和在副扫描方向(前后方向)上输送固定导轨6的Y杆的Y杆输送机构。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可以是,打印机1为3D打印机。
附图标记说明
1、打印机(喷墨打印机);3、喷头(喷墨头);4、滑架;5、滑架驱动机构;13、第1倾斜调整机构;14、第2倾斜调整机构;15、位置调整机构;16、第3倾斜调整机构;20、喷头固定构件;21、保持构件;25、第2杆构件;26a、第2弹簧部(第2弹簧构件);26b、第1弹簧部(第1弹簧构件);27、第2测微头(第二测微头);35、第1杆构件;37、第1测微头(第一测微头);X、副扫描方向;Y、主扫描方向;Z、上下方向。
Claims (5)
1.一种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该喷墨打印机具备:多个喷墨头,其用于喷出墨;滑架,其搭载多个所述喷墨头;以及滑架驱动机构,其使所述滑架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并且,
该喷墨打印机具备第1倾斜调整机构和第2倾斜调整机构中的至少任一者,该第1倾斜调整机构用于在将与上下方向以及主扫描方向正交的副扫描方向设为转动的轴向的转动方向上调整所述喷墨头各自的相对于所述滑架的倾斜,该第2倾斜调整机构用于在将主扫描方向设为转动的轴向的转动方向上调整所述喷墨头各自的相对于所述滑架的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该喷墨打印机具备所述第1倾斜调整机构和所述第2倾斜调整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倾斜调整机构具备固定所述喷墨头的喷头固定构件,
所述第2倾斜调整机构具备保持所述喷头固定构件的保持构件,
所述保持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滑架进行将主扫描方向设为转动的轴向的转动,
所述喷头固定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保持构件进行将副扫描方向设为转动的轴向的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倾斜调整机构具备:第1杆构件,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保持于所述保持构件;第1弹簧构件,其对所述第1杆构件向所述第1杆构件的转动方向上的一方向施力;以及第一测微头或第一调整螺钉,其用于使所述第1杆构件向所述第1杆构件的转动方向上的另一方向转动,
所述第2倾斜调整机构具备:第2杆构件,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保持于所述滑架;第2弹簧构件,其对所述第2杆构件向所述第2杆构件的转动方向上的一方向施力;以及第二测微头或第二调整螺钉,其用于使所述第2杆构件向所述第2杆构件的转动方向上的另一方向转动,
所述第1杆构件卡合于所述喷头固定构件,当所述第1杆构件转动时,所述喷头固定构件相对于所述保持构件将副扫描方向设为转动的轴向地转动,
所述第2杆构件卡合于所述保持构件,当所述第2杆构件转动时,所述保持构件相对于所述滑架将主扫描方向设为转动的轴向地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该喷墨打印机具备:位置调整机构,其用于调整所述喷墨头各自的相对于所述滑架的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以及第3倾斜调整机构,其用于在将上下方向设为转动的轴向的转动方向上调整所述喷墨头各自的相对于所述滑架的倾斜,
所述保持构件构成所述位置调整机构的一部分,并且能够相对于所述滑架进行副扫描方向上的移动,
所述喷头固定构件构成所述第3倾斜调整机构的一部分,并且能够相对于所述保持构件进行将上下方向设为转动的轴向的转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1-007259 | 2021-01-20 | ||
JP2021007259A JP7522673B2 (ja) | 2021-01-20 | 2021-01-20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PCT/JP2022/000291 WO2022158308A1 (ja) | 2021-01-20 | 2022-01-07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802057A true CN116802057A (zh) | 2023-09-22 |
Family
ID=825488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80010542.XA Pending CN116802057A (zh) | 2021-01-20 | 2022-01-07 | 喷墨打印机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40059061A1 (zh) |
JP (1) | JP7522673B2 (zh) |
CN (1) | CN116802057A (zh) |
WO (1) | WO202215830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24010373A (ja) | 2022-07-12 | 2024-01-24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人力駆動車用の制御装置、人力駆動車用のアシスト装置、人力駆動車用の電動装置、および、人力駆動車用の制御システム |
WO2024262475A1 (ja) * | 2023-06-20 | 2024-12-26 |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 印刷システム |
CN116552142B (zh) * | 2023-06-26 | 2023-10-03 | 武汉国创科光电装备有限公司 | 一种拼接式喷头模组及显示面板喷印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071534A (ja) | 1999-09-03 | 2001-03-21 | Canon Inc | プリント装置 |
EP1201432A1 (en) * | 2000-10-31 | 2002-05-02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A Delaware Corporatio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printing quality |
JP3953776B2 (ja) | 2001-01-15 | 2007-08-08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材料の吐出装置、及び吐出方法、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液晶装置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el装置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
JP2006026990A (ja) | 2004-07-14 | 2006-02-02 | Canon Finetech Inc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2007098805A (ja) * | 2005-10-05 | 2007-04-19 | Fujifilm Corp |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液体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
JP5010216B2 (ja) | 2006-09-08 | 2012-08-29 |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 プリンタ装置のプリンタヘッド |
JP2009297903A (ja) * | 2008-06-10 | 2009-12-24 | Seiko Epson Corp | 液体噴射装置 |
JP2011178105A (ja) | 2010-03-03 | 2011-09-15 | Seiko Epson Corp | 記録装置 |
JP2013059965A (ja) | 2011-09-15 | 2013-04-04 | Ricoh Co Ltd | 液滴吐出ヘッドモジュールのアライメント調整方法及び液滴吐出装置 |
JP2016159567A (ja) | 2015-03-04 | 2016-09-05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ヘッドユニット、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
JP6999874B2 (ja) * | 2017-05-29 | 2022-01-19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記録ヘッドの調整方法 |
-
2021
- 2021-01-20 JP JP2021007259A patent/JP7522673B2/ja active Active
-
2022
- 2022-01-07 WO PCT/JP2022/000291 patent/WO2022158308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2-01-07 CN CN202280010542.XA patent/CN116802057A/zh active Pending
- 2022-01-07 US US18/273,028 patent/US20240059061A1/en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40059061A1 (en) | 2024-02-22 |
JP7522673B2 (ja) | 2024-07-25 |
WO2022158308A1 (ja) | 2022-07-28 |
JP2022111677A (ja) | 2022-08-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6802057A (zh) | 喷墨打印机 | |
CN102806766B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JP5821294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4513874B2 (ja) | 印刷ヘッドのキャリッジへの取り付け位置の調整が可能な印刷装置 | |
US9403390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2013052526A (ja) | プリンターおよびその印刷ヘッドの傾き調整機構 | |
JP5919652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4513875B2 (ja) | 印刷ヘッドのキャリッジへの取り付け位置の調整が可能な印刷装置 | |
JP2006188013A (ja) | 記録ヘッド位置調整構造、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記録ヘッド位置調整方法 | |
JP2004136555A (ja) | 印刷ヘッドのキャリッジへの取り付け位置の調整が可能な印刷装置 | |
JP2014050969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4779666B2 (ja) | プリンタ及び該プリンタにおける印刷ヘッドのヘッド位置調整方法 | |
JP2015047836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5919651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4786905B2 (ja) | プリントヘッドドライブ | |
JP2013063526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20062793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ヘッド傾き確認方法 | |
JP2021020323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7633893B2 (ja) | ヘッドユニット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
JP2012016873A (ja) | 液滴吐出ヘッドユニット、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 |
JP7151323B2 (ja) | 液体処理装置 | |
JP7151324B2 (ja) | 液体処理装置 | |
JP2005280977A (ja) | 液体噴射装置 | |
JP2001162780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のキャリッジ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字装置 | |
JP2013233791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