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6801762A - 带安装器具 - Google Patents

带安装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01762A
CN116801762A CN202180092851.1A CN202180092851A CN116801762A CN 116801762 A CN116801762 A CN 116801762A CN 202180092851 A CN202180092851 A CN 202180092851A CN 116801762 A CN116801762 A CN 1168017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istle
belt
side support
cross bar
discharge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9285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樱亮一郎
吉江谦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K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8017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017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1/00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 A44B11/005Buckles combined with other articles, e.g. with receptacle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KSOUND-PRODUCING DEVICES;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ACOUST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K5/00Whist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1/00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 A44B11/25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with two or more separable parts
    • A44B11/26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with two or more separable parts with push-button fastenings
    • A44B11/266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with two or more separable parts with push-button fastenings with at least one push-button acting parallel to the main plane of the buckle and perpendicularly to the direction of the fastening ac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ultimedia (AREA)
  • Buck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带安装器具(1、2、3)具有:至少一个横杆部(12、62、92),其沿着第1方向延伸;一对侧支承部(13、43、63、93),其支承横杆部(12、62、92);以及哨子部(30、80、100),其具备吹入口(32、82、102)和排出口(33、83、103),哨子部(30、80、100)具有提高从吹入口(32、82、102)所导入的空气的压力的空腔部(34、84、104),空腔部(34、84、104)相对于排出口(33、83、103)配置于空气的流通方向的下游侧,空腔部(34、84、104)设置于横杆部(12、62、92)和一对侧支承部(13、43、63、93)的至少一部分。由此,可谋求具备哨子功能的带安装器具(1、2、3)的小型化。

Description

带安装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于至少一个带体的带安装器具。
背景技术
作为安装于带体(包括皮带)而使用的带安装器具,公知有使带体中的两个带端部之间连结的带扣、调节带体的长度的调节器等。一般而言,带扣具有插头部和使插头部以可脱离的方式卡合的插座部,能够使两个带端部连结和分离。这样的带扣安装于头盔、背包、脖带等这样的产品的带体。
作为带扣之一,公知有具备可发声的哨子功能的带扣,以便在例如工程现场、登山等野外活动中易于使他人知晓为紧急时、需要救助。另外,作为这样的具备哨子功能的带扣的一个例子,在美国专利第6668428号说明书(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图27所示这样的带有哨子的带扣120。
专利文献1的带扣具有可相互卡合和分离的插头部和插座部。插座部具有:插座主体部,其使插头部卡合并收纳插头部;带保持部,其安装并保持带体,以及哨子部,其设置于插座主体部与带保持部之间。在哨子部设置有可向哨子部内导入空气(气息)的吹入口和从哨子部内排出空气的排出口。
专利文献1的带扣120具有可相互卡合和分离的插头部121和插座部122。插座部122具有:插座主体部122a,其使插头部121卡合并收纳插头部121;带保持部122b,其安装并保持带体;以及哨子部122c,其设置于插座主体部122a与带保持部122b之间。在哨子部122c设置有可向哨子部122c内导入空气(气息)的吹入口122d和从哨子部122c内排出空气的排出口122e。
在专利文献1的带扣120中,具备吹入口122d和排出口122e的哨子部122c以脱离了插座主体部122a的功能和带保持部122b的功能的形态设置于插座主体部122a与带保持部122b之间。由此,能够抑制哨子部122c的吹入口122d和排出口122e被保持于带保持部122b的带体、保持于插头部121的带体覆盖而堵塞,使哨子部122c稳定地工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6668428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等这样的具备哨子功能的以往的带扣中,发挥哨子功能的哨子部以相对于作为带扣的主要部的插座部、插头部、带保持部另外附加的形态设置。另外,哨子部的吹入口和排出口配置于难以被带体堵塞的位置。而且,哨子部自身也形成得比较大。其结果,导致带扣的大型化。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以往的问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哨子功能、并且具有可比以往小型化的构造的带安装器具。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由本发明提供的带安装器具是安装于至少一个带体的带安装器具,其中,所述带安装器具具有:至少一个横杆部,其沿着第1方向延伸,并且,与所述带体接触;一对侧支承部,其连接于所述横杆部的两端部并支承所述横杆部;以及哨子部,其具备空气的吹入口和排出口,所述哨子部具有提高从所述吹入口所导入的空气的压力的空腔部,所述空腔部相对于所述排出口配置于所述空气的流通方向的下游侧,所述空腔部设置于所述横杆部和一对所述侧支承部的至少一部分。
在本发明的带安装器具中,优选的是,一对所述侧支承部在俯视所述带安装器具时具有彼此相对的内侧缘,所述吹入口和所述排出口在所述第1方向上配置于比所述侧支承部的所述内侧缘的位置靠外侧的位置,所述空腔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所述侧支承部的至少一部分。
另外,优选的是,吹嘴部从一对所述侧支承部中的一个突出,在所述吹嘴部设置有所述吹入口和所述排出口的至少一部分。
而且,优选的是,所述空腔部设置于所述侧支承部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横杆部的至少一部分。
在本发明的带安装器具中,优选的是,所述哨子部是至少两个零部件相互组装而形成的。
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所述哨子部具有:哨子主体部,其包括所述吹入口和所述排出口;和引导构件,其与所述哨子主体部分体地形成,并且,组装于所述哨子主体部内,所述引导构件具有朝向所述排出口引导从所述吹入口所导入的空气的倾斜引导部。
另外,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所述引导构件具有至少一个卡合突起或至少一个被卡合孔部,所述哨子主体部具有使所述引导构件的所述卡合突起卡合的至少一个被卡合孔部、或与所述引导构件的所述被卡合孔部卡合的至少一个卡合突起。
优选的是,本发明的所述带安装器具是以所述带体的两个部分能分离的方式连结所述带体的两个部分的带扣、或能调节所述带体的长度的调节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具备哨子功能、并且具有可比以往小型化的构造的带安装器具。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带安装器具(带扣)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带安装器具的俯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带安装器具的侧视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例1的带安装器具中的插头部的立体图。
图5是图4所示的插头部的俯视图。
图6是图4所示的插头部的侧视图。
图7是从前后方向的一方观察图4所示的插头部的示意图(后视图)。
图8是图5所示的VIII-VIII线处的剖视图。
图9是图5所示的IX-IX线处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拆掉引导构件的状态的插头部的剖视图。
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例1的引导构件的立体图。
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带安装器具(带扣)的立体图。
图13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例2的带安装器具中的插头部的立体图。
图14是图13所示的插头部的俯视图。
图15是图13所示的插头部的侧视图。
图16是从前后方向的一方观察图13所示的插头部的示意图(后视图)。
图17是图14所示的XVII-XVII线处的剖视图。
图18是表示拆掉引导构件的状态的插头部的剖视图。
图19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例2的引导构件的立体图。
图20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带安装器具(调节器)的立体图。
图21是图20所示的带安装器具的俯视图。
图22是图20所示的带安装器具的侧视图。
图23是从前后方向的一方观察图20所示的带安装器具的示意图(后视图)。
图24是图21所示的XXIV-XXIV线处的剖视图。
图25是表示拆掉引导构件的状态的带安装器具的剖视图。
图26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例3的引导构件的立体图。
图27是表示以往的带哨子的带扣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列举实施例并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说明的实施例,只要具有与本发明实质上相同的结构、并且起到同样的作用效果,就可进行多样的变更。
在本发明中,带安装器具是安装于头盔、背包、以及衣服等产品中的至少一个带体而用于带体的连结和长度调节等的构件。例如,在带安装器具中包括将设置到一个或两个带体的两个部位的带端部以可分离的方式连结的带扣、以及安装于一个或两个带体而可调节带体的长度的调节器等。
另外,带体是指具有平坦且细长的带状的形状、并且具备挠性的构件。例如,在带体中包括带状的织物、带状的编物、以及由天然皮革或合成皮革形成的皮带等。
在以下的与带安装器具有关的说明中,前后方向是安装有带安装器具的带体以成为笔直的方式拉伸了时沿着带体的长度方向的方向。前后方向能够改称为带安装器具的长度方向。另外,在带安装器具是带扣的情况下,将带扣的插头部靠近插座部的方向设为前方,将插头部远离插座部的方向设为后方。
上下方向是指带体如上述那样拉伸了时带体的表背方向。另外,在带安装器具在安装到带体时具有朝向外侧的面的情况下,将朝向该外侧的方向设为上方,将该上方的相反侧的方向设为下方。上下方向能够改称为带安装器具的厚度方向。
左右方向是与上述的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尤其是在本发明的情况下,左右方向是为了将带体卷绕或压紧于带安装器具而设置的横杆部延伸的方向。左右方向能够改称为带安装器具的宽度方向。
若进一步参照附图而具体地说明,则带安装器具的前后方向、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分别是指表示带安装器具的图2和图21的纸面的上下方向、表背方向、左右方向。此外,在本发明中,将横杆部延伸的左右方向称为第1方向,另外,在俯视带安装器具时,有时将与第1方向正交的方向(例如,插头部接近或远离插座部的方向)称为第2方向。
实施例1
图1~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例1的带扣(带安装器具)的立体图、俯视图、以及侧视图。图4~图9是从各种各样的方向观察本实施例1的带扣中的插头部的示意图。
本实施例1的带安装器具1是将设置到一个带体的两个带端部之间、或两个带体的带端部之间以可分离的方式连结的带扣1。
本实施例1的带扣(带安装器具)1具有安装于未图示的带体的插头部10和安装于未图示的带体的插座部40,具有使插头部10以可脱离的方式与插座部40卡合并收纳插头部10的构造。插头部10和插座部40由聚醛、聚酰胺、或聚丙烯等热塑性树脂形成。此外,在本发明中,带安装器具的材质并没有限定。
如图4~图9所示,本实施例1的插头部10具有:插头侧带保持部11,其安装并保持带体;和卡合部21,其从插头侧带保持部11向前方(第2方向的一方)延伸。在该情况下,插头侧带保持部11由插头部10的未收纳于插座部40内的部分形成。
在插头侧带保持部11,由于空气的吹入而发声的哨子部30利用为了在插头侧带保持部11处保持带体所需要的形状的一部分而一体地设置于插头侧带保持部11。如随后论述那样,哨子部30通过将图11所示的引导构件35组装于插头部10的随后论述的哨子主体部31的内部而形成。
插头侧带保持部11具有:两个横杆部12,其沿着宽度方向延伸;左右一对侧支承部13,其连接于各横杆部12的左右两端部;吹嘴部(吹入部)14,其从一方(右侧)的侧支承部13向宽度方向的外侧(右侧)突出;以及两个带贯穿槽15,其形成于左右的侧支承部13之间。
本实施例1的横杆部12具有配置于靠近卡合部21的一侧的第1横杆部12a和配置于远离卡合部21的一侧的第2横杆部12b。另外,带贯穿槽15具有设置于卡合部21与第1横杆部12a之间的第1带贯穿槽15a和设置于第1横杆部12a与第2横杆部12b之间的第2带贯穿槽15b。
第1横杆部12a和第2横杆部12b沿着宽度方向笔直地形成,并且,相互平行地配置。另外,第1横杆部12a和第2横杆部12b使长度方向的位置和厚度方向的位置互不相同地配置。在该情况下,第1横杆部12a配置于比第2横杆部12b靠上侧(外面侧)的位置。
第1横杆部12a和第2横杆部12b分别通过左右的两端部(一端部和另一端部)与左右的侧支承部13连接并固定而支承于左右的侧支承部13。在本实施例1的插头侧带保持部11中,带体的一部分以与第1横杆部12a接触的方式卷挂于第1横杆部12a。另外,带体的在第1横杆部12a处折回来的两个带部分在第2横杆部12b的下表面侧通过,从而带体与第2横杆部12b的下表面部接触。由此,带体保持于插头侧带保持部11。另外,可通过改变带体的卷挂于第1横杆部12a的位置来调节带体的长度。
此外,在本发明中,各横杆部12中的长度尺寸(长度方向的尺寸)和厚度尺寸(厚度方向的尺寸)并没有特别限定。各横杆部12的与左右的侧支承部13连接的连接位置也没有特别限定。另外,也可以是,第1横杆部12a和第2横杆部12b中的至少一者例如借助旋转轴与左右的侧支承部13连接,从而能以该旋转轴为中心旋转地支承于侧支承部13。另外,插头侧带保持部11也可以形成为,不具有两个横杆部12,而是仅具有一个横杆部12,或者具有3个以上的横杆部12。
在本实施例1的第1横杆部12a沿着宽度方向连续地形成有内部空间19,该内部空间19形成哨子部30的随后论述的空腔部34的一部分(参照图9)。第1横杆部12a的内部空间19与设置到右侧的侧支承部13的内部空间19连通。另外,第1横杆部12a的内部空间19在宽度方向(第1方向)上连续地形成到左侧的侧支承部13的内侧缘13a(内侧面)的位置。第2横杆部12b不具备内部空间19,而是实心地形成。
左右的侧支承部13配置于在宽度方向上相互分开的位置,并且,沿着与宽度方向正交的长度方向(即,与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相互平行地形成。左右的侧支承部13在长度方向上从第1带贯穿槽15a的前端部的位置设置到第2横杆部12b的后端部的位置。即,侧支承部13在插头部10中是如下部分:支承第1横杆部12a和第2横杆部12b,并且,在形成第1带贯穿槽15a、第1横杆部12a、第2带贯穿槽15b、以及第2横杆部12b的长度方向的整个范围内连续地形成。
左右的侧支承部13在俯视插头部10(图5)时分别具有彼此相对地配置的内侧缘(内侧面)13a和朝向宽度方向的外侧的外侧缘(外侧面)。在右侧的侧支承部13设置有内部空间19。左侧的侧支承部13不具备内部空间19,而是实心地形成。
吹嘴部14从右侧的侧支承部13朝向宽度方向的外侧(右侧)突出。另外,该吹嘴部14具有与侧支承部13连结的基端部和离侧支承部13最远地配置的顶端部,另外,具有以顶端部比基端部细的方式朝向宽度方向的外侧变得尖细的形状。吹嘴部14从侧支承部13的在宽度方向上与第1横杆部12a连接的连接位置相反的一侧的位置向右侧突出。由此,如随后论述那样,能够使设置到吹嘴部14的内部空间19、设置到右侧的侧支承部13的内部空间19、以及设置到第1横杆部12a的内部空间19相互稳定地连通。
在该情况下,在俯视插头部10(图5)时,第1横杆部12a与右侧的侧支承部13连接的连接区域的长度尺寸比吹嘴部14的基端部的长度尺寸小,另外,第1横杆部12a的所述连接区域在长度方向上包含于吹嘴部14的基端部的形成范围内。
在吹嘴部14的顶端部形成有用于向哨子部30内吹入空气的吹入口32。该吹入口32朝向宽度方向的外侧开口。在吹嘴部14和右侧的侧支承部13,如图10所示,沿着宽度方向设置有与吹嘴部14的吹入口32和第1横杆部12a的内部空间19连通的内部空间19。在吹嘴部14和侧支承部13的内部空间19内安装图11所示的引导构件35。
在吹嘴部14的上表面部和右侧的侧支承部13的上表面部设置有排出从吹入口32所吹入的空气的排出口33。该排出口33跨吹嘴部14和右侧的侧支承部13这两者形成,并且,与设置到吹嘴部14和右侧的侧支承部13的内部空间19连通。排出口33设置于吹嘴部14和侧支承部13的上表面部,从而使用本实施例1的带扣1的使用者能够易于识别在带扣1设置有哨子功能。
在排出口33设置有使从吹入口32所导入的空气的流动上下分开的边缘部33a和从边缘部33a起沿着宽度方向倾斜的倾斜面33b。在该情况下,边缘部33a配置于包围哨子部30中的内部空间19的内壁面与倾斜面33b之间的边界部。更具体地说明,边缘部33a形成于排出口33的内壁部侧的开口缘的靠近第1横杆部12a的部分(换言之,空气的流通方向上的下游侧的部分)。
排出口33的倾斜面33b从边缘部33a朝向插头部10的宽度方向的内侧向上倾斜(参照图9和图10)。该倾斜面33b在俯视插头部10(图5)时设置于右侧的侧支承部13中的内侧缘(内侧面)13a的位置与外侧缘(外侧面)的位置之间的宽度方向的范围内。排出口33的倾斜面33b从边缘部33a到侧支承部13的上表面形成为稍微弯曲成凹状的弯曲面。
在吹嘴部14的下表面部设置有使引导构件35的随后论述的卡合突起36a卡合的被卡合孔部14a。通过使引导构件35的卡合突起36a与该被卡合孔部14a嵌合固定,引导构件35组装(固定)于吹嘴部14和侧支承部13的内部空间19内的预定位置。
设置于插头侧带保持部11的哨子部30具有:哨子主体部31,其具有内部空间19;和引导构件35,其组装于哨子主体部31。
本实施例1的哨子主体部31利用插头侧带保持部11中的第1横杆部12a、右侧的侧支承部13的一部分、以及吹嘴部14形成为哨子部30的外框部。在该哨子主体部(外框部)31设置有上述的吹入口32和排出口33。在本实施例1中,哨子主体部31的吹入口32和排出口33(尤其是,排出口33的边缘部33a)设置于比右侧的侧支承部13的内侧缘13a的位置靠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位置。由此,在带体如上所述这样保持到插头部10的插头侧带保持部11的情况下,设置到插头部10的吹入口32和排出口33能够难以被该带体覆盖而堵塞。
在哨子主体部31内,如图10所示,内部空间19以沿着宽度方向的方式连续地形成于第1横杆部12a、侧支承部13、以及吹嘴部14。该哨子主体部31的内部空间19具有配置于吹入口32侧的第1空间部19a和配置于第1空间部19a的里侧(空气的流通方向的下游侧)的第2空间部19b。在第1空间部19a与第2空间部19b之间形成有成为它们的边界的台阶部19c。
哨子主体部31的第1空间部19a是供引导构件35插入而收纳引导构件35的空间部(收纳空间部)。另外,哨子部30的随后论述的空腔部34的一部分由第1空间部19a形成。哨子主体部31的第2空间部19b以在宽度方向上比第1空间部19a远离吹入口32的方式设置。第2空间部19b与第1空间部19a的一部分一起形成哨子部30的空腔部34。在该情况下,成为第1空间部19a与第2空间部19b之间的边界的台阶部19c在哨子主体部31的与宽度方向正交的剖视时(未图示)设置于包围内部空间19的内壁面的一部分。台阶部19c在引导构件35组装到哨子主体部31时使引导构件35的一端部抵接。
如图11所示,引导构件35具有:底面部36,其在宽度方向上较长;前壁部37和后壁部38,其从底面部36的前端部和后端部分别立起;倾斜引导部39,其形成于前壁部37与后壁部38之间;以及卡合突起36a,其在底面部36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参照图9)。引导构件35的前壁部37和后壁部38在底面部36的宽度方向的整体形成。该引导构件35的整体的宽度尺寸(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与哨子主体部31的第1空间部19a的宽度尺寸相同。即,引导构件35的宽度尺寸与哨子主体部31的从吹入口32到台阶部19c的宽度尺寸相同。
如图9所示,引导构件35的倾斜引导部39具有从哨子主体部31的吹入口32朝向排出口33向上倾斜的倾斜面。该倾斜引导部39中的倾斜面相对于宽度方向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例如在本实施例1中,倾斜引导部39的倾斜面形成为,排出口33的边缘部33a位于使该倾斜面假想地笔直延长而成的延长线上这样的倾斜角度。该倾斜引导部39设置于引导构件35,从而朝向排出口33引导从吹入口32所导入的空气,并且,能够提高在倾斜引导部39上流动的空气的流速。引导构件35的卡合突起36a形成为,可与设置到吹嘴部14的下表面部的被卡合孔部14a嵌合固定而固定引导构件35的大小。
本实施例1的哨子部30设置有在从哨子部30的吹入口32吹入了空气时使由排出口33的边缘部33a分开的空气流入而提高空气的压力的空腔部(共鸣室)34。在该情况下,哨子部30的空腔部34在所吹入的空气的流通方向上以排出口33的边缘部33a的位置为边界而由哨子部30的内部空间19(即,第1横杆部12a、侧支承部13、以及吹嘴部14的内部空间19)中的比边缘部33a的位置靠下游侧的部分形成。换言之,本实施例1的空腔部34由设置于右侧的侧支承部13的内部空间19的一部分和设置于第1横杆部12a的内部空间19的整体形成。
通过如此设置有哨子部30的空腔部34,在从吹入口32吹入了空气时,交替地重复:(A)在空腔部34内的压力较低时,在空腔部34内,使由排出口33的边缘部33a分到空腔部34侧的空气流入,从而提高空气的压力,(B)在提高了空腔部34内的压力时,将由排出口33的边缘部33a分到外侧的空气与空腔部34内的空气一起排出,从而使空腔部34内的压力降低。这样的(A)的空气的流动和(B)的空气的流动交替地重复,从而引起共鸣,由此,能够在哨子部30处顺畅地发声。
尤其是在本实施例1中,哨子部30的空腔部34设置于宽度方向上的第1横杆部12a的整体和侧支承部13的一部分,空腔部34的体积确保得较大。由此,在从吹入口32吹入了空气时,可易于在哨子部30处产生人比较容易听见的3kHz~4kHz的声音。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1的哨子部30通过将引导构件35从吹入口32插入并组装于哨子主体部31的第1空间部19a而形成。此时,引导构件35的底面部36、前壁部37、以及后壁部38中的宽度方向的一端部(左侧的端部)与哨子主体部31的台阶部19c抵接,并且,引导构件35的卡合突起36a与设置到吹嘴部14的下表面部的被卡合孔部14a嵌合固定。由此,引导构件35固定于哨子主体部31内的预定的位置。
通过引导构件35如此安装于成为外框部的哨子主体部31,能够以简单的作业容易地形成哨子部30。另外,能够将可提高空气的压力的空腔部34、具有边缘部33a的排出口33、朝向排出口33引导空气的倾斜引导部39容易地设置于哨子部30。因此,带扣1能够稳定地具备哨子的功能。另外,在该情况下,能以比较简单的构造形成用于哨子主体部31和引导构件35各自的成形的模具,因此,能够谋求带扣1的制造成本的削减。
在本实施例1中,插头部10的卡合部21具有:卡合主体部22,其与插头侧带保持部11连结;左右一对腿部23,其从卡合主体部22向前方延伸;以及插头引导部24,其配置于左右的腿部23之间,并且,在将插头部10向插座部40插入时引导插头部10的插入方向。卡合主体部22从插头侧带保持部11中的左右的侧支承部13向前方延伸,另外,在俯视插头部10(图5)时具有呈大致V字的形状。
左右的腿部23具有在宽度方向上相互对称的形状。左右的各腿部23具有在从插座部40拆卸插头部10时被按压的操作部23a和使操作部23a与卡合主体部22之间连接的窄幅部23b,操作部23a以朝向至少宽度方向的内侧运动的方式可弹性变形地形成。在操作部23a的顶端部,与插座部40卡合的卡合突起23c向上方和下方突出。
插头引导部24从卡合主体部22的顶端部(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向前方延伸。该插头引导部24配置于左右的腿部23之间。另外,插头引导部24以在左右的腿部23与插头引导部24之间形成有间隙的方式与左侧腿部23和右侧腿部23分别分开。插头引导部24的顶端部相对于左右的腿部23向前方突出,在该插头引导部24的顶端部设置有在宽度方向上突出的左右的突起部24a。
本实施例1的插座部40具有安装并保持带体的插座侧带保持部41和从插座侧带保持部41向后方延伸的收纳部51。插座侧带保持部41具有沿着宽度方向延伸的横杆部42和连接于横杆部42的左右两端部的左右一对侧支承部43。
插座部40的收纳部51具有:上板部52;下板部53,其与上板部52分开地配置;以及左右的侧壁部54,其使上板部52与下板部53之间连结。在上板部52与下板部53之间形成有可插入并收纳插头部10的卡合部21的收纳空间部。上板部52和下板部53具有在俯视或仰视插座部40时呈大致Y字的形状。在上板部52和下板部53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设置有向后方延伸的狭缝部55。在上板部52的与下板部53相对配置的内表面部设置有供设置到插头部10的腿部23的上表面侧的卡合突起插入的插入凹部(未图示)。在下板部53的与上板部52相对配置的内表面部设置有供设置到插头部10的腿部23的下表面侧的卡合突起插入的插入孔部(未图示)。
此外,在本实施例1中,插头部10的卡合部21的形态和插座部40的收纳部51的形态并没有特别限定。本发明中的插头部的卡合部和插座部的收纳部以可使插头部以可脱离的方式与插座部卡合的形态形成即可。
根据具有上述的插头部10和插座部40的本实施例1的带扣1,在插头部10的插头侧带保持部11设置有哨子部30,因此,从哨子部30的吹入口32吹入空气,从而能够从哨子部30容易地、且顺畅地发声。
而且,在本实施例1的带扣1中,无论是插头部10与插座部40卡合的状态还是未卡合的状态,都能够从哨子部30的吹入口32容易地吹入空气。与此同时,哨子部30的吹入口32和排出口33配置于比侧支承部13的内侧缘13a的位置靠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位置,因此,吹入口32和排出口33能够难以被保持于插头侧带保持部11的带体和保持于插座侧带保持部41的带体堵塞。因此,能够在向哨子部30吹入了空气时顺畅地发声。
在此基础上,在本实施例1的带扣1中,为了在哨子部30处发声所需要的空腔部34设置于为了在插头部10处保持带体所需要的第1横杆部12a和侧支承部13。即,哨子部30有效地利用作为带扣1的功能不可缺少的形状而形成。因而,本实施例1的带扣1与相对于带扣的功能另外附加有例如哨子部的专利文献1这样的以往的带扣(带安装器具)相比,能以更小的尺寸形成,因此,能够谋求具备哨子功能的带扣1的小型化(尤其是,带扣1的长度方向上的小型化)。
此外,在本实施例1中,为了将图11所示的引导构件35固定于哨子主体部31,如上所述,在引导构件35的底面部36设置有卡合突起36a,并且,使该卡合突起36a嵌合固定的被卡合孔部14a设置于哨子主体部31(吹嘴部14)的下表面部。不过,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例如在引导构件的前壁部和后壁部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卡合突起,并且,在哨子主体部的与该卡合突起相对应的部分设置有被卡合孔部。另外,也可以是,在哨子主体部设置有卡合突起,并且,在引导构件设置有被卡合孔部。另外,在本发明中,将引导构件35固定于哨子主体部31内的方法和手段并没有限定,引导构件35也可以利用例如粘接或熔接等固定于哨子主体部31内。
另外,在本实施例1中,哨子部30形成于插头侧带保持部11的第1横杆部12a。不过,在本实施例1中,哨子部也可以形成于插头侧带保持部11的第2横杆部12b、或插座侧带保持部41的横杆部42。另外,在本实施例1中,哨子部30也可以分别设置于插头侧带保持部11的第1横杆部12a和第2横杆部12b、以及插座侧带保持部41的横杆部42中的两个以上的横杆部12、42。即,也可以针对一个带扣设置两个以上的哨子部。
实施例2
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例2的带扣(带安装器具)的立体图。图13~图17是从各种各样的方向观察本实施例2的带扣中的插头部的示意图。
本实施例2的带扣2具有安装于一方的带体的合成树脂制的插头部60和安装于另一方的带体的合成树脂制的插座部40。本实施例2的插座部40虽然以一部分与前述的实施例1的带扣1所包含的插座部40的形状不同的形状形成,但实质上以大致相同的构造形成。因此,本实施例2的插座部40使用与前述的实施例1相同的附图标记而表示,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本实施例2的插头部60具有安装并保持带体的插头侧带保持部61和从插头侧带保持部61向前方延伸的卡合部71。在插头侧带保持部61一体地设置有通过将图19所示的引导构件85组装于哨子主体部81的内部而形成的哨子部80。
插头侧带保持部61具有:两个横杆部62,其沿着宽度方向延伸;左右一对侧支承部63,其连接于各横杆部62的左右两端部;吹嘴部64,其一体地设置于一方(右侧)的侧支承部63;以及两个带贯穿槽65,其形成于左右的侧支承部63之间。其中,侧支承部63与吹嘴部64一体地设置是指,以侧支承部63的一部分作为吹嘴部64发挥功能、并且吹嘴部64的一部分作为侧支承部63发挥功能的方式、以侧支承部63与吹嘴部64相互协作而发挥功能的方式一起形成。
横杆部62具有配置于靠近卡合部71的一侧的第1横杆部62a和配置于远离卡合部71的一侧的第2横杆部62b。带贯穿槽65具有:第1带贯穿槽65a,其设置于卡合部71与第1横杆部62a之间;和第2带贯穿槽65b,其设置于第1横杆部62a与第2横杆部62b之间。在本实施例2的插头侧带保持部61,与前述的实施例1的插头侧带保持部11的情况同样地,以可调节带体的长度的方式保持带体。本实施例2的第1横杆部62a和第2横杆部62b分别不具有前述的实施例1的第1横杆部12a这样的内部空间,而是实心地形成。
左右的侧支承部63沿着长度方向相互平行地形成。左右的侧支承部63分别具有朝向插头部60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的内侧缘(内侧面)63a。在右侧的侧支承部63设置有内部空间。左侧的侧支承部63实心地形成。
吹嘴部64在俯视插头部60(图14)时以从右侧的侧支承部63向宽度方向的外侧鼓起的方式形成得比右侧的侧支承部63粗。另外,吹嘴部64在侧视插头部60(图15)时相对于右侧的侧支承部63稍微缩小厚度尺寸(厚度方向的尺寸)而形成。该吹嘴部64相对于第2横杆部62b的后端部向后方延伸。在吹嘴部64的顶端部(后端部)形成有朝向后方开口的吹入口82。
在一体地设置的右侧的侧支承部63和吹嘴部64,如图17和图18所示,沿着长度方向连续地设置有与吹嘴部64的吹入口82连通的内部空间。在该内部空间内安装有图19所示的引导构件85。在吹嘴部64的上表面部设置有哨子部80的排出口83。该排出口83与设置到侧支承部63和吹嘴部64的内部空间连通。
在排出口83设置有使空气的流动分开的边缘部83a和从边缘部83a沿着长度方向向前方向上倾斜的倾斜面83b。边缘部83a形成于排出口83的内壁部侧的开口缘中的前端部分。排出口83的倾斜面83b从边缘部83a朝向前方向上倾斜(参照图17和图18)。该倾斜面83b在俯视插头部60(图14)时设置于第1横杆部62a的前端部的位置与第2横杆部62b的后端部的位置之间的长度方向的范围内。另外,排出口83的倾斜面83b从边缘部83a到吹嘴部64的上表面形成为相对于长度方向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的平面。
设置于插头侧带保持部61的哨子部80具有:哨子主体部81,其具有内部空间;和引导构件85,其组装于哨子主体部81。
本实施例2的哨子主体部81利用右侧的侧支承部63的一部分和吹嘴部64形成为外框部。在该哨子主体部81中,吹入口82和排出口83设置于比右侧的侧支承部63的内侧缘63a的位置靠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位置。
在哨子主体部81内,沿着长度方向形成有与右侧的侧支承部63和吹嘴部64连续的内部空间69。该哨子主体部81的内部空间69具有用于收纳图19所示的引导构件85的收纳空间部和提高从吹入口82所吹入的空气的压力的空腔部84(参照图18)。收纳空间部从吹入口82的位置到排出口83的后端部(与边缘部83a相反的一侧的端部)沿着长度方向形成。
本实施例2的引导构件85具有引导主体部86以及从引导主体部86的左右侧缘部分别立起的左侧壁部87和右侧壁部88(参照图19)。在左侧壁部87与右侧壁部88之间设置有倾斜引导部89。该引导构件85的长度尺寸与哨子主体部81的从吹入口82到排出口83的后端部的长度尺寸相同。
如图17所示,引导构件85的倾斜引导部89具有从哨子主体部81的吹入口82朝向排出口83(或朝向前方)向上倾斜的倾斜面。该倾斜引导部89中的倾斜面以排出口83的边缘部83a位于使该倾斜面假想地笔直伸长而成的延长线上这样的倾斜角度形成。
这样的本实施例2的引导构件85利用粘接或熔接固定于哨子主体部81的收纳空间部。由此,简单地形成本实施例2的哨子部80。另外,在本实施例2中,也与前述的实施例1的情况同样地,能以比较简单的构造形成用于哨子主体部81和引导构件85各自的成形的模具,因此,能够谋求带扣2的制造成本的削减。
哨子部80的空腔部84由哨子部80的内部空间69中的在所吹入的空气的流通方向上比排出口83的边缘部83a的位置靠下游侧的部分形成。通过设置有该空腔部84,如在前述的实施例1中进行了说明这样,在从吹入口82吹入了空气时,能够交替地重复:(A)提高空腔部84内的压力、(B)将空腔部84内的空气与所吹入的空气一起从排出口83排出而使空腔部84内的压力降低,由此,能够在哨子部80处顺畅地发声。
本实施例2中的插头部60的卡合部71以与前述的实施例1中的插头部10的卡合部21的构造实质上大致相同的构造形成。因此,在此,简单地进行本实施例2的卡合部71的说明。
本实施例2中的插头部60的卡合部71具有:卡合主体部72,其与插头侧带保持部61连结;左右一对腿部73,其从卡合主体部72向前方延伸;以及插头引导部74,其配置于左右的腿部73之间。卡合主体部72具有在俯视插头部60(图14)时呈大致V字的形状。左右的各腿部73具有操作部73a和使操作部73a与卡合主体部72之间连接的窄幅部73b。在操作部73a的顶端部,与插座部40卡合的卡合突起73c向上方和下方突出。
根据具有上述的插头部60和插座部40的本实施例2的带扣2,在插头部60的插头侧带保持部61设置有哨子部80,因此,能够从设置到吹嘴部64的后端部的吹入口82容易地吹入空气。另外,能够利用该空气的吹入从哨子部80容易地、且顺畅地发声。
而且,哨子部80的吹入口82和排出口83配置于比支承部63的内侧缘63a的位置靠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位置,因此,吹入口82和排出口83能够与前述的实施例1的情况同样地难以被带体堵塞。在此基础上,在本实施例2的带扣2中,哨子部80的空腔部84也利用插头部60的侧支承部63而形成,因此,可谋求具备哨子功能的带扣2的小型化。
此外,在本实施例2中,哨子部80设置于右侧的侧支承部63。不过,在本实施例2中,哨子部80也可以设置于左侧的侧支承部63,另外,也可以设置于右侧和左侧这两方的侧支承部63。
实施例3
图20~图24是从各种各样的方向观察本实施例3的调节器(带安装器具)的示意图。
本实施例3的带安装器具3是通过安装未图示的两个带体而可调节两个带体的整体的长度的调节器3。更具体地说明,在本实施例3的调节器3,一个带体(例如第1带体)的带端部卷绕并固定于横杆部92的一个,并且,另一个带体(例如第2带体)以卷挂于别的横杆部92并折回来的状态保持。由此,两个带体以可调节其长度的方式保持于调节器3。
本实施例3的调节器3具有:4个横杆部92;左右一对侧支承部93,其连接于各横杆部92的左右两端部;以及吹嘴部94,其从一方(右侧)的侧支承部93向宽度方向的外侧(右侧)突出。在该情况下,左右的各侧支承部93在侧视调节器3(图22)时具有:下端部96,其沿着长度方向大致笔直地延伸;和隆起部97,其具有向上方鼓出的形状。
在该调节器3,利用调节器3本来具有的形状的一部分而一体地设置有由于空气的吹入而发声的哨子部100。如随后论述那样,哨子部100通过将图26所示的引导构件105组装于调节器3的随后论述的哨子主体部101的内部而形成。
设置于调节器3的横杆部92具有从调节器3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前端部)朝向另一端部(后端部)依次配置的第1横杆部92a、第2横杆部92b、第3横杆部92c、以及第4横杆部92d。第1横杆部92a~第4横杆部92d分别通过左右的两端部与左右的侧支承部93连接而固定来支承于左右的侧支承部93。
第1横杆部92a配置于调节器3的前端部,并且,在俯视调节器3时,在4个横杆部92中形成得最细。第2横杆部92b以向后方与第1横杆部92a分开的方式配置。第2横杆部92b在俯视调节器3时形成得比第1横杆部92a粗、并且形成得比第3横杆部92c细。在第1横杆部92a与第2横杆部92b之间设置有第1带贯穿槽95a。
第3横杆部92c以向后方与第2横杆部92b分开的方式配置。第3横杆部92c与左右的侧支承部93中的隆起部97(尤其是,隆起部97的上端部)连接,在4个横杆部92中配置于最上侧的位置。在第2横杆部92b与第3横杆部92c之间设置有第2带贯穿槽95b。
第4横杆部92d配置于调节器3的后端部。第4横杆部92d具有:杆主体部98,其在宽度方向上延伸;和薄板部99,其一体地形成于杆主体部98,并且,从杆主体部98向后方延伸。在第3横杆部92c与第4横杆部92d之间设置有第3带贯穿槽95c。
在调节器3的第3横杆部92c,沿着宽度方向连续地形成有内部空间91,该内部空间91形成哨子部100的空腔部104的一部分(参照图24和图25)。该第3横杆部92c的内部空间91与设置到右侧的侧支承部93的内部空间91连通。第3横杆部92c的内部空间91在宽度方向上连续地形成到左侧的侧支承部93的内侧缘93a(内侧面)的位置。第1横杆部92a、第2横杆部92b、以及第4横杆部92d不具备内部空间91,而是实心地形成。
左右的侧支承部93沿着长度方向相互平行地形成。左右的侧支承部93在长度方向上从第1横杆部92a的前端部的位置连续地设置到第4横杆部92d的后端部的位置。左右的各侧支承部93分别具有彼此相对配置的内侧缘93a(内侧面)和朝向宽度方向的外侧的外侧缘(外侧面)。在右侧的侧支承部93设置有内部空间91。
吹嘴部94从右侧的侧支承部93朝向宽度方向的外侧(右侧)突出。该吹嘴部94具有以顶端部比基端部细的方式朝向宽度方向的外侧变得尖细的形状。另外,吹嘴部94从侧支承部93的与第3横杆部92c连接的连接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向右侧突出。由此,能够使设置到吹嘴部94的内部空间91、设置到右侧的侧支承部93的内部空间91、以及设置到第3横杆部92c的内部空间91相互稳定地连通。
在吹嘴部94的顶端部形成有空气的吹入口102。在吹嘴部94和右侧的侧支承部93,如图25所示,沿着宽度方向设置有与吹嘴部94的吹入口102和第3横杆部92c的内部空间91连通的内部空间91。在吹嘴部94的内部空间91内安装有图26所示的引导构件105。
在吹嘴部94的上表面部设置有排出口103,该排出口103与吹嘴部94的内部空间91连通,并且,排出空气。在该排出口103设置有使空气的流动上下分开的边缘部103a和从边缘部103a起沿着宽度方向向上倾斜的倾斜面103b。
设置于本实施例3的调节器3的哨子部100具有:哨子主体部101,其具有内部空间91;和引导构件105,其组装于哨子主体部101。
本实施例3的哨子主体部101由第3横杆部92c、右侧的侧支承部93的一部分、以及吹嘴部94形成。在该哨子主体部101,上述的吹入口102和排出口103设置于比右侧的侧支承部93靠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位置。由此,即使在调节器3如上所述保持有两个带体的情况下,吹入口102和排出口103也能够难以被该带体堵塞。
在哨子主体部101内,沿着宽度方向形成有与第3横杆部92c、侧支承部93、以及吹嘴部94连续的内部空间91。该哨子主体部101的内部空间91具有收纳图26所示的引导构件105的收纳空间部和提高从吹入口102所吹入的空气的压力的空腔部104(参照图24)。收纳空间部从吹入口102的位置到排出口103的与边缘部103a相反的一侧的端部沿着宽度方向形成。
本实施例3的引导构件105具有:引导主体部106;前壁部107和后壁部108,其从引导主体部106的前端部和后端部分别立起;以及延伸片部110,其从引导主体部106起在宽度方向上延伸。在引导主体部106设置有配置于前壁部107与后壁部108之间的倾斜引导部109。如图24所示,该倾斜引导部109具有从哨子主体部101的吹入口102朝向排出口103向上倾斜的倾斜面。
这样的本实施例3的引导构件105利用粘接或熔固定于哨子主体部101的收纳空间部。由此,简单地形成本实施例3的哨子部100。另外,能以比较简单的构造形成哨子主体部101和引导构件105的成形用模具,因此,能够谋求调节器3的制造成本的削减。
哨子部100的空腔部104由哨子部100的内部空间91中的在所吹入的空气的流通方向上比排出口103的边缘部103a的位置靠下游侧的部分形成。通过设置有该空腔部104,在从吹入口102吹入了空气时,能够在哨子部100处顺畅地发声。
在本实施例3的调节器3中,不增大调节器3整体的尺寸,就能够容易地设置发声的哨子部100。因此,能够谋求具备哨子功能的调节器3的小型化。另外,在本实施例3中,也通过从设置到哨子部100的吹入口102吹入空气,能够从哨子部100容易地、且顺畅地发声。
另外,在本实施例3中,哨子部100的吹入口102和排出口103配置于比侧支承部93靠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位置,因此,吹入口102和排出口103能够难以被保持于调节器3的带体堵塞。
此外,在本实施例3中,哨子部100形成于调节器3的第3横杆部92c。不过,在本实施例3中,哨子部100也可以形成于调节器3的除了第3横杆部92c以外的横杆部92。另外,在本实施例3中,哨子部100也可以设置于调节器3的两个以上的横杆部92。
而且,在前述的实施例1的带安装器具1~实施例3的带安装器具3中,排出空气的排出口33、83、103设置于成为外框的哨子主体部31、81、101的上表面部。不过,在本发明中,形成排出口的位置并没有特别限定,排出口也可以设置于例如哨子主体部的下表面部、前侧的侧壁部、或后侧的侧壁部。在例如前述的实施例1中,即使排出口设置于哨子主体部的下表面部,该排出口也能够难以被带体堵塞。
另外,在前述的实施例1~实施例3中,哨子部30、80、100的排出口33、83、103在俯视带安装器具1~3时设置于比左右的侧支承部13、63、93的内侧缘13a、63a、93a的位置靠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位置。不过,在本发明中,哨子部的排出口也可以设置于比左右的侧支承部的内侧缘的位置靠宽度方向的内侧的位置。对于例如前述的实施例1的带安装器具,哨子部的排出口也可以设置于第1横杆部12a的下表面部,该第1横杆部12a配置于比右的侧支承部13的内侧缘13a靠内侧的位置。在该情况下,虽然卷挂于第1横杆部12a并折回的带体覆盖第1横杆部12a的上表面部,但第1横杆部12a的下表面部难以被带体的在第1横杆部12a处折回来的两个带部分直接覆盖。因此,设置到第1横杆部12a的下表面部的排出口能够难以被带体堵塞。
而且,在前述的实施例1~实施例3的情况下,作为哨子部30、80、100的开口部,设置有吹入口32、82、102和排出口33、83、103这两种开口部。不过,在本发明中,只要可在哨子部的空腔部内恰当地提高空气的压力,也就可以在哨子部设置有除了吹入口和排出口以外的开口部(孔部)。在例如本发明中,也可以是,为了使用模具而易于成形哨子部,在哨子部的一部分以与内部空间连通的方式形成有为了使模具的一部分贯穿而形成的开口部。
另外,在前述的实施例1~实施例3中,哨子部30、80、100无法分离地设置于带扣1、2或调节器3,但在本发明的带安装器具中,包括发声的哨子部的部分也可以以可从带安装器具拆卸的方式设置于带安装器具。作为这样的带安装器具的一个例子,例如存在以揿钮方式可脱离地安装有包括哨子部的部分的带安装器具。
而且,在前述的实施例1~实施例3中,哨子部30、80、100是引导构件35、85、105固定于成为外框部的哨子主体部31、81、101而形成的。不过,在本发明中,设置于带安装器具的哨子部例如也可以是一体地形成有引导构件的第1零部件(例如,实施例1的哨子部中的除了上表面部以外的部分)与由哨子部的除了第1零部件以外的部分形成的第2零部件(实施例1的哨子部中的上表面部)相互组装而形成的。而且,设置于带安装器具的哨子部也可以具有3个以上的零部件组合而形成的构造。
另外,在本发明的带安装器具中,提高空气的压力的空腔部设置于横杆部和一对侧支承部的至少一部分即可。即,空腔部既可以设置于横杆部的一部分或全部,也可以设置于侧支承部的一部分或全部,也可以设置于横杆部和侧支承部各自的一部分或全部。
附图标记说明
1、2、带扣(带安装器具);3、调节器(带安装器具);10、插头部;11、插头侧带保持部;12、横杆部;12a、第1横杆部;12b、第2横杆部;13、侧支承部;13a、内侧缘(内侧面);14、吹嘴部(吹入部);14a、被卡合孔部;15、带贯穿槽;15a、第1带贯穿槽;15b、第2带贯穿槽;19、内部空间;19a、第1空间部;19b、第2空间部;19c、台阶部;21、卡合部;22、卡合主体部;23、腿部;23a、操作部;23b、窄幅部;23c、卡合突起;24、插头引导部;24a、突起部;30、哨子部;31、哨子主体部(外框部);32、吹入口;33、排出口;33a、边缘部;33b、倾斜面;34、空腔部(共鸣室);35、引导构件;36、底面部;36a、卡合突起;37、前壁部;38、后壁部;39、倾斜引导部;40、插座部;41、插座侧带保持部;42、横杆部;43、侧支承部;51、收纳部;52、上板部;53、下板部;54、侧壁部;55、狭缝部;60、插头部;61、插头侧带保持部;62、横杆部;62a、第1横杆部;62b、第2横杆部;63、侧支承部;63a、内侧缘(内侧面);64、吹嘴部;65、带贯穿槽;65a、第1带贯穿槽;65b、第2带贯穿槽;69、内部空间;71、卡合部;72、卡合主体部;73、腿部;73a、操作部;73b、窄幅部;73c、卡合突起;74、插头引导部;80、哨子部;81、哨子主体部;82、吹入口;83、排出口;83a、边缘部;83b、倾斜面;84、空腔部;85、引导构件;86、引导主体部;87、左侧壁部;88、右侧壁部;89、倾斜引导部;91、内部空间;92、横杆部;92a、第1横杆部;92b、第2横杆部;92c、第3横杆部;92d、第4横杆部;93、侧支承部;93a、内侧缘;94、吹嘴部;95a、第1带贯穿槽;95b、第2带贯穿槽;95c、第3带贯穿槽;96、下端部;97、隆起部;98、杆主体部;99、薄板部;100、哨子部;101、哨子主体部;102、吹入口;103、排出口;103a、边缘部;103b、倾斜面;104、空腔部;105、引导构件;106、引导主体部;107、前壁部;108、后壁部;109、倾斜引导部;110、延伸片部。

Claims (8)

1.一种带安装器具,其是安装于至少一个带体的带安装器具(1、2、3),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安装器具(1、2、3)具有:至少一个横杆部(12、62、92),其沿着第1方向延伸,并且,与所述带体接触;一对侧支承部(13、43、63、93),其连接于所述横杆部(12、62、92)的两端部并支承所述横杆部(12、62、92);以及哨子部(30、80、100),其具备空气的吹入口(32、82、102)和排出口(33、83、103),
所述哨子部(30、80、100)具有提高从所述吹入口(32、82、102)所导入的空气的压力的空腔部(34、84、104),
所述空腔部(34、84、104)相对于所述排出口(33、83、103)配置于所述空气的流通方向的下游侧,
所述空腔部(34、84、104)设置于所述横杆部(12、62、92)和一对所述侧支承部(13、43、63、93)的至少一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安装器具,其中,
一对所述侧支承部(13、43、63、93)在俯视所述带安装器具(1、2、3)时具有彼此相对的内侧缘(13a、63a、93a),
所述吹入口(32、82、102)和所述排出口(33、83、103)在所述第1方向上配置于比所述侧支承部(13、43、63、93)的所述内侧缘(13a、63a、93a)的位置靠外侧的位置,
所述空腔部(34、84、104)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所述侧支承部(13、43、63、93)的至少一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安装器具,其中,
吹嘴部(14、64、94)从一对所述侧支承部(13、43、63、93)中的一个突出,
在所述吹嘴部(14、64、94)设置有所述吹入口(32、82、102)和所述排出口(33、83、103)的至少一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安装器具,其中,
所述空腔部(34、104)设置于所述侧支承部(13、93)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横杆部(12、92)的至少一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安装器具,其中,
所述哨子部(30、80、100)是至少两个零部件相互组装而形成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安装器具,其中,
所述哨子部(30、80、100)具有:哨子主体部(31、81、101),其包括所述吹入口(32、82、102)和所述排出口(33、83、103);和引导构件(35、85、105),其与所述哨子主体部(31、81、101)分体地形成,并且,组装于所述哨子主体部(31、81、101)内,
所述引导构件(35、85、105)具有朝向所述排出口(33、83、103)引导从所述吹入口(32、82、102)所导入的空气的倾斜引导部(39、89、10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安装器具,其中,
所述引导构件(35)具有至少一个卡合突起(36a)或至少一个被卡合孔部,
所述哨子主体部(31)具有使所述引导构件(35)的所述卡合突起(36a)卡合的至少一个被卡合孔部(14a)、或与所述引导构件的所述被卡合孔部卡合的至少一个卡合突起。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安装器具,其中,
所述带安装器具(1、2、3)是以所述带体的两个部分能分离的方式连结所述带体的两个部分的带扣(1、2)、或能调节所述带体的长度的调节器(3)。
CN202180092851.1A 2021-02-05 2021-02-05 带安装器具 Pending CN11680176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1/004401 WO2022168280A1 (ja) 2021-02-05 2021-02-05 テープ取り付け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01762A true CN116801762A (zh) 2023-09-22

Family

ID=827421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92851.1A Pending CN116801762A (zh) 2021-02-05 2021-02-05 带安装器具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81490A1 (zh)
CN (1) CN116801762A (zh)
DE (1) DE112021006983T5 (zh)
WO (1) WO202216828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66791B (zh) * 2024-02-22 2024-12-11 台灣扣具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繩固定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85250A (en) * 1974-08-08 1975-05-27 Barry Schiller Releasable loop belt
US3903547A (en) * 1974-08-08 1975-09-09 Barry Schiller Removable buckle belt
US4121375A (en) * 1976-02-02 1978-10-24 Wallace A. Erickson & Company Whistle-cap device
JP3017357U (ja) * 1995-04-24 1995-10-24 株式会社原田精工 装身具
JP3017754U (ja) * 1995-05-09 1995-11-07 有限会社平田金属プレス工業所 防災笛
JPH0922603A (ja) * 1995-07-05 1997-01-21 Suzushiyou Trading:Kk 笛付懐中電灯
USD381936S (en) * 1995-09-19 1997-08-05 National Molding Corp. Side-release buckle
US5794316A (en) * 1996-06-24 1998-08-18 National Molding Corp. Side-release buckle having improved locking feature
JPH1027501A (ja) * 1996-07-11 1998-01-27 Yoshihisa Oouchi 笛付懐中電灯
EP1284613B1 (en) * 2000-04-13 2010-11-03 Tool Works Inc. Illinois Fasteners incorporating a whistle
JP2004264324A (ja) * 2003-01-21 2004-09-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ホイッスル
US20090178606A1 (en) * 2008-01-15 2009-07-16 Hsiu-Hui Wu Whistle structure
US8312602B2 (en) * 2008-11-07 2012-11-20 Jisook Paik Buckle equipped with a whistle
JP5852801B2 (ja) * 2011-07-25 2016-02-03 株式会社ニフコ バックル
US20130189631A1 (en) * 2012-01-19 2013-07-25 Michael John MOJICA Quick-Release Buckle with Fire Starting Components
US9986789B2 (en) * 2013-02-06 2018-06-05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Strap-securing device with integral fire starter
US20160021984A1 (en) * 2014-07-28 2016-01-28 Siya, Inc. Multi-Function Buckle
US9659554B1 (en) * 2014-08-29 2017-05-23 Thomas W. Determan Whistle/bottle-opener system
CN204812283U (zh) * 2015-07-27 2015-12-02 重庆永安劳保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安全帽上的带口哨的扣件
US10219587B1 (en) * 2017-09-05 2019-03-05 Duraflex Hong Kong Limited Attachment system with a connected article
KR101990908B1 (ko) * 2018-01-04 2019-06-20 주식회사 우진프라스틱 휘슬이 장착된 버클
KR102209939B1 (ko) * 2019-06-18 2021-02-01 주식회사 우진프라스틱 버클
US11089842B2 (en) * 2019-12-06 2021-08-17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Buckle with whistle
USD945313S1 (en) * 2020-02-21 2022-03-08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Buckle
USD1018371S1 (en) * 2021-10-05 2024-03-19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Buckl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66791B (zh) * 2024-02-22 2024-12-11 台灣扣具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繩固定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21006983T5 (de) 2023-11-30
US20240081490A1 (en) 2024-03-14
WO2022168280A1 (ja) 2022-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2063990B2 (en) Mask apparatus
US12214229B2 (en) Mask apparatus
CN113749330B (zh) 口罩装置
US6626177B1 (en) Nasal mask
US5136728A (en) Jet type helmet
US8235523B2 (en) Eye covering
KR20230011397A (ko) 웨어러블 공기 정화기
US20210402229A1 (en) Mask apparatus
US20230015473A1 (en) Mask apparatus
US12090348B2 (en) Mask apparatus
CN116801762A (zh) 带安装器具
CN112654386A (zh) 用于呼吸疗法的接口组件
KR20220137861A (ko) 마스크 장치
JP2011229651A (ja) 締め紐取付具およびマスク
US20230017783A1 (en) Mask apparatus
KR102494576B1 (ko) 마스크 장치
KR20210151511A (ko) 마스크 장치
EP4393551A1 (en) Mask device
KR102491511B1 (ko) 마스크 장치
US20140259311A1 (en) Helmet
CN111317928B (zh) 口罩装置
JP2005144143A (ja) スクリーンカバーを有するバックル
CN218750431U (zh) 顶杆连接结构及儿童座椅
KR102611200B1 (ko) 마스크 장치
KR102600006B1 (ko) 마스크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