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98312A - 可折叠的电子设备以及壳体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可折叠的电子设备以及壳体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798312A CN116798312A CN202210289761.8A CN202210289761A CN116798312A CN 116798312 A CN116798312 A CN 116798312A CN 202210289761 A CN202210289761 A CN 202210289761A CN 116798312 A CN116798312 A CN 11679831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ll
- housing
- shaft assembly
- rotating shaft
- open st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3
- 230000020347 spindle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6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7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Nickel Chemical compound [Ni]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801 mi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45601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373 inde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1621 AMOLED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049 Carbon (fi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17 carbon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41 cobal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GUTLYIVDDKVIGB-UHFFFAOYSA-N cobalt atom Chemical compound [Co] GUTLYIVDDKVIGB-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KPLQYGBQNPPQGA-UHFFFAOYSA-N cobalt samarium Chemical compound [Co].[Sm] KPLQYGBQNPPQG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389 magnet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m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096 quantum do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938 samarium–cobalt magnet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59 α-F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531 Co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976 Electrical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640 Fe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990 Ni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676 Si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QJVKUMXDEUEQLH-UHFFFAOYSA-N [B].[Fe].[Nd] Chemical compound [B].[Fe].[Nd] QJVKUMXDEUEQL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 aluminum nickel cobalt Chemical compound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17052 cobalt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13 e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XWHPIFXRKKHEKR-UHFFFAOYSA-N iro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Fe] XWHPIFXRKKHEK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696 magne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172 neodymium magnet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9 nick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3 si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可折叠的电子设备以及壳体装置。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具有三折结构,且包括连接件,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处于打开状态,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处于打开状态时,连接件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二壳体和第二转轴组件的第二运动件之间,以阻止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相对第二转轴组件折叠。在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从打开状态相对折叠至第一闭合状态的过程中,连接件的第二端向远离第二转轴组件的方向运动,以使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能够相对第二转轴组件折叠。电子设备通过设置连接装置,使电子设备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折叠,以确保折叠组件的运动顺畅,并提升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的电子设备以及壳体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多采用两折结构,但现有的两折结构的电子设备因其结构及尺寸的限制,难以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例如增加显示面积等,三折及以上结构的电子设备应运而生。
此外,三折等多折结构的电子设备的运动机构复杂,且折叠方式多样。用户采用不合适的折叠顺序会损害三折等多折结构的电子设备的运动机构,影响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可折叠的电子设备以及壳体装置。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具有三折结构,从而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此外,电子设备通过设置连接装置,使电子设备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折叠,以确保折叠组件的运动顺畅,从而使得折叠组件损害风险低,可靠性强,并提升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其中,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第一转轴组件及第二转轴组件。第一转轴组件连接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能够通过转轴组件相对展开或相对折叠,第二转轴组件连接在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之间,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能够通过第二转轴组件相对展开或相对折叠。电子设备还包括连接件,连接件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接件的第一端靠近第一转轴组件,连接件的第二端靠近第二转轴组件。
其中,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处于打开状态,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处于打开状态时,连接件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二壳体和第二转轴组件之间,阻止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相对第二转轴组件折叠;在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从打开状态通过第一转轴组件相对折叠至第一闭合状态的过程中,连接件的第二端向远离第二转轴组件的方向运动;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处于第一闭合状态时,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能够相对第二转轴组件折叠。
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折叠、运动顺畅且使用寿命长。
一些实现方式中,连接件与第二壳体滑动连接。
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二壳体可以设有滑动槽,滑动槽可以延伸至第二壳体左右两侧的端面。连接件位于第二壳体的滑动槽、且可以沿滑动槽滑动,从而通过滑动槽相对第二壳体滑动。第二壳体还可以设有通孔,通孔的两端开口可以分别位于第二壳体左右两侧的端面。连接件位于第二壳体的通孔、且可以沿通孔滑动,从而通过通孔相对第二壳体滑动连接。此外,连接件还可以通过其他结构与第二壳体滑动连接,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一些实现方式中,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处于第一闭合状态时,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能够相对第二转轴组件展开;在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从第一闭合状态通过第一转轴组件展开至打开状态的过程中,连接件的第二端向靠近第二转轴组件的方向运动,使得连接件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二壳体和第二转轴组件之间。
在本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还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展开、运动顺畅且使用寿命长。
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转轴组件包括第一运动件。在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从打开状态通过第一转轴组件相对折叠至第一闭合状态的过程中,第一转轴组件的第一运动件向远离第二壳体的方向运动,在第一运动件和第二壳体之间形成避让空间;连接件的第一端进入避让空间,连接件的第二端向远离第二转轴组件的方向运动。
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一运动件和第二壳体之间形成避让空间,连接件的第一端进入避让空间,连接件的第二端向远离第二转轴组件的方向运动,以使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能够相对第二转轴组件折叠。
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转轴组件包括主轴、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第二摆臂包括转动端和滑动端,第二摆臂的转动端转动连接第一转轴组件的主轴,第二摆臂的滑动端滑动连接第二壳体;第一运动件包括第二摆臂。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处于打开状态时,连接件的第一端靠近第一转轴组件的第二摆臂的滑动端;在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从打开状态通过第一转轴组件相对折叠至第一闭合状态的过程中,第一转轴组件的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相对折叠,第一转轴组件的第二摆臂的滑动端向远离第二壳体的方向运动,在第二摆臂的滑动端和第二壳体之间形成避让空间。
在本实现方式中,连接件的第一端进入避让空间,连接件的第二端向远离第二转轴组件的方向运动,以使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能够相对第二转轴组件折叠。
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二转轴组件包括主轴、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壳体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架和第三壳体固定连接。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处于打开状态,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二转轴组件的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相对展开,通过连接件的第二端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架和第二转轴组件的主轴;在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从打开状态相对折叠至第一闭合状态的过程中,连接件的第二端向远离第二转轴组件的主轴的方向运动;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处于第一闭合状态时,第一固定架和第二转轴组件的主轴能够相对运动。
在本实现方式中,连接件的第二端向远离第二转轴组件的主轴的方向运动,使得连接件的第一端进入避让空间,连接件的第二端向远离第二转轴组件的主轴的方向运动,以使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能够相对第二转轴组件折叠。
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二转轴组件的第一固定架设有通孔,第二转轴组件的主轴设有凹槽,凹槽的开口朝向第二转轴组件的第一固定架的通孔。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处于打开状态,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处于打开状态时,连接件的第二端经由通孔穿过第二转轴组件的第一固定架、并插入凹槽,以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架和第二转轴组件的主轴;在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从打开状态相对折叠至第一闭合状态的过程中,连接件的第二端向远离凹槽的方向运动;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处于第一闭合状态时,连接件的第二端离开凹槽,第一固定架和第二转轴组件的主轴能够相对运动。
在本实现方式中,连接件的第二端离开凹槽,第一固定架和第二转轴组件的主轴能够相对运动,以使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能够相对第二转轴组件折叠。
一些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还包括驱动件,连接件、第一转轴组件、第二转轴组件或第二壳体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驱动件。在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从打开状态通过第一转轴组件相对折叠至第一闭合状态的过程中,驱动件用于驱动连接件第二端向远离第二转轴组件的方向运动。
在本实现方式中,驱动件用于驱动连接件的第二端向远离第二转轴组件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得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能够相对第二转轴组件折叠。
一些实现方式中,驱动件为弹性件,驱动件设置于连接件的第二端,驱动件的一端抵接连接件,驱动件的另一端抵接第二转轴组件。
在本实现方式中,当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处于打开状态时,驱动件的两端分别抵接连接件的限位凸缘和第二转轴组件的第一固定架,驱动件处于压缩状态,连接件的第二端穿过第二转轴组件的第一固定架卡入主轴,以阻止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相对第二转轴组件折叠。
在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从打开状态通过第一转轴组件相对折叠至第一闭合状态的过程中,驱动件从压缩状态变为伸展状态,产生推力,限位凸缘在推力的作用下向靠近第一转轴组件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得连接件在推力的作用下向远离第二转轴组件的方向运动,并离开主轴,使得第一固定架和第二转轴组件的主轴能够相对运动,以使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能够相对第二转轴组件折叠。
一些实现方式中,驱动件包括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分别固定于第一转轴组件的第二摆臂的滑动端和连接件的第一端,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之间存在吸引力,连接件的第一端在吸引力的作用下随第一转轴组件的第二摆臂的滑动端运动。
在本实现方式中,连接件的第一端通过驱动件磁性连接第一转轴组件的第二摆臂的滑动端。在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从打开状态通过第一转轴组件相对折叠至第一闭合状态的过程中,第二摆臂的滑动端远离第二固定架,并通过驱动件带动连接件向远离第二转轴组件的方向运动,使得连接件的第二端离开主轴,第一固定架和第二转轴组件的主轴能够相对运动,以使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能够相对第二转轴组件折叠。
一些实现方式中,驱动件包括第三磁性件和第四磁性件,第三磁性件固定于第二壳体、且活动套设于连接件,第四磁性件固定套设于连接件、且位于第三磁性件靠近第二转轴组件的一侧,第三磁性件和第四磁性件之间存在吸引力。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处于打开状态,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三磁性件和第四磁性件之间存在间距;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从打开状态通过第一转轴组件相对折叠至第一闭合状态的过程中,第四磁性件在吸引力的作用下向靠近第三磁性件的方向运动,使得连接件的第二端向远离第二转轴组件的方向运动。
在本实现方式中,第四磁性件在吸引力的作用下向靠近第三磁性件的方向运动,使得连接件的第二端向远离第二转轴组件的方向运动,使得连接件的第二端离开主轴,第一固定架和第二转轴组件的主轴能够相对运动,以使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能够相对第二转轴组件折叠。
一些实现方式中,驱动件包括第三磁性件和第四磁性件,第三磁性件固定于第二壳体、且活动套设于连接件,第四磁性件固定套设于连接件、且位于第三磁性件远离第二转轴组件的一侧,第三磁性件和第四磁性件之间存在斥力。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处于打开状态,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三磁性件和第四磁性件之间接触或存在间距;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从打开状态通过第一转轴组件相对折叠至第一闭合状态的过程中,第四磁性件在斥力的作用下远离第三磁性件,使得连接件的第二端向远离第二转轴组件的方向运动。
在本实现方式中,第四磁性件在斥力的作用下远离第三磁性件,使得连接件的第二端向远离第二转轴组件的方向运动,使得连接件的第二端离开主轴,第一固定架和第二转轴组件的主轴能够相对运动,以使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能够相对第二转轴组件折叠。
一些实现方式中,驱动件包括第一转动端和第二转动端,驱动件的第一转动端转动连接第一转轴组件的第二摆臂的滑动端,驱动件的第二转动端与连接件的第一端转动连接。
在本实现方式中,在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从打开状态通过第一转轴组件相对折叠至第一闭合状态的过程中,第二摆臂通过驱动件拉动连接件向远离第二转轴组件的方向运动,连接件的第二端离开主轴,第一固定架和第二转轴组件的主轴能够相对运动,以使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能够相对第二转轴组件折叠。
一些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还包括屏幕,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第一转轴组件及第二转轴组件共同承载屏幕。
在本实现方式中,屏幕随壳体装置运动,壳体装置可以带动屏幕展开或折叠,以使电子设备能够展开至打开状态,或者折叠至第一闭合状态或第二闭合状态。在电子设备处于打开状态时,屏幕展平,屏幕能够进行全屏显示,使得电子设备具有较大的显示面积,以提高用户的观看体验和操作体验。在电子设备处于第一闭合状态和第二闭合状态时,电子设备的平面尺寸较小,便于用户携带和收纳;此时,用户也可以在外露的屏幕上进行观看和操作,以满足不同的应用场景。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壳体装置,应用于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其中,壳体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第一转轴组件及第二转轴组件。第一转轴组件连接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能够通过转轴组件相对展开或相对折叠,第二转轴组件连接在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之间,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能够通过第二转轴组件相对展开或相对折叠。
其中,壳体装置还包括连接件,连接件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接件的第一端靠近第一转轴组件,连接件的第二端靠近第二转轴组件。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处于打开状态,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处于打开状态时,连接件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二壳体和第二转轴组件之间,阻止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相对第二转轴组件折叠;在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从打开状态通过第一转轴组件相对折叠至第一闭合状态的过程中,连接件的第二端向远离第二转轴组件的方向运动;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处于第一闭合状态时,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能够相对第二转轴组件折叠。
本申请提供的壳体装置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折叠、运动顺畅且的使用寿命长。
一些实现方式中,连接件与第二壳体滑动连接。
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二壳体可以设有滑动槽,滑动槽可以延伸至第二壳体左右两侧的端面。连接件位于第二壳体的滑动槽、且可以沿滑动槽滑动,从而通过滑动槽相对第二壳体滑动。第二壳体还可以设有通孔,通孔的两端开口可以分别位于第二壳体左右两侧的端面。连接件位于第二壳体的通孔、且可以沿通孔滑动,从而通过通孔相对第二壳体滑动连接。此外,连接件还可以通过其他结构与第二壳体滑动连接,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一些实现方式中,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处于第一闭合状态时,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能够相对第二转轴组件展开;在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从第一闭合状态通过第一转轴组件展开至打开状态的过程中,连接件的第二端向靠近第二转轴组件的方向运动,使得连接件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二壳体和第二转轴组件之间。
在本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还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展开、运动顺畅且使用寿命长。
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转轴组件包括第一运动件。在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从打开状态通过第一转轴组件相对折叠至第一闭合状态的过程中,第一转轴组件的第一运动件向远离第二壳体的方向运动,在第一运动件和第二壳体之间形成避让空间;连接件的第一端进入避让空间,连接件的第二端向远离第二转轴组件的方向运动。
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一运动件和第二壳体之间形成避让空间,连接件的第一端进入避让空间,连接件的第二端向远离第二转轴组件的方向运动,以使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能够相对第二转轴组件折叠。
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转轴组件包括主轴、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第二摆臂包括转动端和滑动端,第二摆臂的转动端转动连接第一转轴组件的主轴,第二摆臂的滑动端滑动连接第二壳体;第一运动件包括第二摆臂。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处于打开状态时,连接件的第一端靠近第一转轴组件的第二摆臂的滑动端;在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从打开状态通过第一转轴组件相对折叠至第一闭合状态的过程中,第一转轴组件的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相对折叠,第一转轴组件的第二摆臂的滑动端向远离第二壳体的方向运动,在第二摆臂的滑动端和第二壳体之间形成避让空间。
在本实现方式中,连接件的第一端进入避让空间,连接件的第二端向远离第二转轴组件的方向运动,以使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能够相对第二转轴组件折叠。
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二转轴组件包括主轴、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壳体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架和第三壳体固定连接。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处于打开状态,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二转轴组件的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相对展开,通过连接件的第二端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架和第二转轴组件的主轴;在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从打开状态相对折叠至第一闭合状态的过程中,连接件的第二端向远离第二转轴组件的主轴的方向运动;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处于第一闭合状态时,第一固定架和第二转轴组件的主轴能够相对运动。
在本实现方式中,连接件的第二端向远离第二转轴组件的主轴的方向运动,使得连接件的第一端进入避让空间,连接件的第二端向远离第二转轴组件的主轴的方向运动,以使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能够相对第二转轴组件折叠。
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二转轴组件的第一固定架设有通孔,第二转轴组件的主轴设有凹槽,凹槽的开口朝向第二转轴组件的第一固定架的通孔。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处于打开状态,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处于打开状态时,连接件的第二端经由通孔穿过第二转轴组件的第一固定架、并插入凹槽,以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架和第二转轴组件的主轴;在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从打开状态相对折叠至第一闭合状态的过程中,连接件的第二端向远离凹槽的方向运动;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处于第一闭合状态时,连接件的第二端离开凹槽,第一固定架和第二转轴组件的主轴能够相对运动。
在本实现方式中,连接件的第二端离开凹槽,第一固定架和第二转轴组件的主轴能够相对运动,以使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能够相对第二转轴组件折叠。
一些实现方式中,壳体装置还包括驱动件,连接件、第一转轴组件、第二转轴组件或第二壳体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驱动件。在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从打开状态通过第一转轴组件相对折叠至第一闭合状态的过程中,驱动件用于驱动连接件第二端向远离第二转轴组件的方向运动。
在本实现方式中,驱动件用于驱动连接件的第二端向远离第二转轴组件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得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能够相对第二转轴组件折叠。
一些实现方式中,驱动件为弹性件,驱动件设置于连接件的第二端,驱动件的一端抵接连接件,驱动件的另一端抵接第二转轴组件。
在本实现方式中,当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处于打开状态时,驱动件的两端分别抵接连接件的限位凸缘和第二转轴组件的第一固定架,驱动件处于压缩状态,连接件的第二端穿过第二转轴组件的第一固定架卡入主轴,以阻止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相对第二转轴组件折叠。
在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从打开状态通过第一转轴组件相对折叠至第一闭合状态的过程中,驱动件从压缩状态变为伸展状态,产生推力,限位凸缘在推力的作用下向靠近第一转轴组件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得连接件在推力的作用下向远离第二转轴组件的方向运动,并离开主轴,使得第一固定架和第二转轴组件的主轴能够相对运动,以使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能够相对第二转轴组件折叠。
一些实现方式中,驱动件包括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分别固定于第一转轴组件的第二摆臂的滑动端和连接件的第一端,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之间存在吸引力,连接件的第一端在吸引力的作用下随第一转轴组件的第二摆臂的滑动端运动。
在本实现方式中,连接件的第一端通过驱动件磁性连接第一转轴组件的第二摆臂的滑动端。在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从打开状态通过第一转轴组件相对折叠至第一闭合状态的过程中,第二摆臂的滑动端远离第二固定架,并通过驱动件带动连接件向远离第二转轴组件的方向运动,使得连接件的第二端离开主轴,第一固定架和第二转轴组件的主轴能够相对运动,以使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能够相对第二转轴组件折叠。
一些实现方式中,驱动件包括第三磁性件和第四磁性件,第三磁性件固定于第二壳体、且活动套设于连接件,第四磁性件固定套设于连接件、且位于第三磁性件靠近第二转轴组件的一侧,第三磁性件和第四磁性件之间存在吸引力。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处于打开状态,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三磁性件和第四磁性件之间存在间距;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从打开状态通过第一转轴组件相对折叠至第一闭合状态的过程中,第四磁性件在吸引力的作用下向靠近第三磁性件的方向运动,使得连接件的第二端向远离第二转轴组件的方向运动。
在本实现方式中,第四磁性件在吸引力的作用下向靠近第三磁性件的方向运动,使得连接件的第二端向远离第二转轴组件的方向运动,使得连接件的第二端离开主轴,第一固定架和第二转轴组件的主轴能够相对运动,以使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能够相对第二转轴组件折叠。
一些实现方式中,驱动件包括第三磁性件和第四磁性件,第三磁性件固定于第二壳体、且活动套设于连接件,第四磁性件固定套设于连接件、且位于第三磁性件远离第二转轴组件的一侧,第三磁性件和第四磁性件之间存在斥力。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处于打开状态,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三磁性件和第四磁性件之间接触或存在间距;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从打开状态通过第一转轴组件相对折叠至第一闭合状态的过程中,第四磁性件在斥力的作用下远离第三磁性件,使得连接件的第二端向远离第二转轴组件的方向运动。
在本实现方式中,第四磁性件在斥力的作用下远离第三磁性件,使得连接件的第二端向远离第二转轴组件的方向运动,使得连接件的第二端离开主轴,第一固定架和第二转轴组件的主轴能够相对运动,以使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能够相对第二转轴组件折叠。
一些实现方式中,驱动件包括第一转动端和第二转动端,驱动件的第一转动端转动连接第一转轴组件的第二摆臂的滑动端,驱动件的第二转动端与连接件的第一端转动连接。
在本实现方式中,在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从打开状态通过第一转轴组件相对折叠至第一闭合状态的过程中,第二摆臂通过驱动件拉动连接件向远离第二转轴组件的方向运动,连接件的第二端离开主轴,第一固定架和第二转轴组件的主轴能够相对运动,以使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能够相对第二转轴组件折叠。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B是图1A所示电子设备处于第一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C是图1A所示电子设备处于第二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A所示电子设备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A是图1A所示壳体装置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B是图1B所示壳体装置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C是图1C所示壳体装置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第一转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第一转轴组件处于第一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所示第一转轴组件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A是图6所示主轴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B是图7A所示主轴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所示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连接组件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0A是图9所示第一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B是图9所示第二固定架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1A是图9所示第一连接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11B是图9所示第二连接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12A是图9所示第一摆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12B是图9所示第二摆臂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9所示阻尼组件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所示阻尼组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5是图8所示连接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8所示连接组件与图7A所示主轴的底部罩体及背盖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17A是图6所示连接组件与主轴的组装结构沿A1-A1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7B是图17A所示结构处于第一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A是图6所示连接组件与主轴的组装结构沿A2-A2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8B是图18A所示结构处于第一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A是图6所示连接组件与主轴的组装结构沿A3-A3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9B是图19A所示结构处于第一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8所示连接组件及主轴的结构在第一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1A是图6所示第一支撑件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1B是图6所示第二支撑件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图4所示第一转轴组件的分解结构在另一角度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3A是图4所示第一转轴组件沿A4-A4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3B是图23A所示结构处于第一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4A是图4所示第一转轴组件沿A5-A5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4B是图24A所示结构处于第一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5A是图4所示第一转轴组件沿A6-A6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5B是图25A所示结构处于第一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图2所示第二转轴组件处于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是图26所示第二转轴组件处于第二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8A是图26所示第二转轴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8B是图28A所示结构在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29是图28A所示连接组件与主轴的底部罩体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30A是图26所示连接组件与主轴的组装结构沿B1-B1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0B是图30A所示结构处于第二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1A是图26所示连接组件与主轴的组装结构沿B2-B2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1B是图31A所示结构处于第二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2A是图26所示连接组件与主轴的组装结构沿B3-B3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2B是图32A所示结构处于第二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3A是图2所示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3B是图33A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3C是图33A所示结构的组装示意图;
图33D是图33C所示结构的内部示意图;
图34A是图33C所示结构处于第一闭合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34B是图34A所示结构的内部示意图;
图35A是图33C所示结构处于第二闭合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35B是图35A所示结构的内部示意图;
图36A是图33B中所示壳体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6B是图36A所示结构的部分结构处于第一闭合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36C是图36A所示结构处于第一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6D是图33B中所示壳体装置的部分结构处于第一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6E是图36D所示结构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36F是图33B中所示壳体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6G是图33B中所示壳体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6H是图36G所示结构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36I是图2所示壳体装置在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6J是图36I所示结构沿C-C处剖开的部分截面结构在第一实施例中的示意图;
图36K是图36I所示结构沿C-C处剖开的另一部分截面结构在第一实施例中的示意图;
图36L是图36J所示结构处于第一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6M是图36K所示结构处于第一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7是图33A所示连接装置在第一实施例中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8是图2所示壳体装置在第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9A是图38所示结构沿C1-C1处剖开的部分截面结构在第一实施例中的示意图;
图39B是图38所示结构沿C1-C1处剖开的另一部分截面结构在第一实施例中的示意图;
图39C是图39A所示结构处于第一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9D是图39B所示结构处于第一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0是图39C中的结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的示意图;
图41是图33A所示连接装置在第二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42A是图2所示壳体装置在第二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42B是图42A所示壳体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2C是图42B所示部分结构处于第一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3A是图42A所示结构沿C2-C2处剖开的部分截面结构在第二实施例中的示意图;
图43B是图42A所示结构沿C2-C2处剖开的另一部分截面结构在第二实施例中的示意图;
图43C是图43A所示结构处于第一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3D是图43B所示结构处于第一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4是图33A所示连接装置在第三实施例中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5是图2所示壳体装置在第三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46A是图45所示结构沿C3-C3处剖开的部分截面结构在第三实施例中的示意图;
图46B是图45所示结构沿C3-C3处剖开的另一部分截面结构在第三实施例中的示意图;
图46C是图46A所示结构处于第一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6D是图46B所示结构处于第一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7A是图33A所示连接装置和第二摆臂在第四实施例中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47B是图47A所示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48是图2所示壳体装置在第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49A是图48所示结构沿C4-C4处剖开的部分截面结构在第四实施例中的示意图;
图49B是图48所示结构沿C4-C4处剖开的另一部分截面结构在第四实施例中的示意图;
图49C是图49A所示结构处于第一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9D是图49B所示结构处于第一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位用语,例如,“上”、“下”、“顶”、“底”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位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申请实施例,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术语“多个”是指至少两个。术语“以上”包括本数。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术语“第一”、“第二”等用词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暗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请结合参阅图1A至图1C,图1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1000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B是图1A所示电子设备1000处于第一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C是图1A所示电子设备1000处于第二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0包括壳体装置100和屏幕200,屏幕200安装于壳体装置100。如图1A所示,壳体装置100可以展开至打开状态;如图1B和图1C所示,壳体装置100还可以折叠至第一闭合状态和第二闭合状态。其中,壳体装置100还可以展开或折叠至中间状态,中间状态可以为打开状态与第一闭合状态、或第一闭合状态与第二闭合状态之间的任意状态。屏幕200随壳体装置100运动,壳体装置100可以带动屏幕200展开或折叠,以使电子设备1000能够展开至打开状态,或者折叠至第一闭合状态或第二闭合状态。其中,电子设备1000处于第一闭合状态和第二闭合状态时,屏幕200位于壳体装置100内侧。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0处于第一闭合状态和/或第二闭合状态时,屏幕200也可以位于壳体装置100外侧,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在电子设备1000处于打开状态时,屏幕200展平,屏幕200能够进行全屏显示,使得电子设备1000具有较大的显示面积,以提高用户的观看体验和操作体验。在电子设备1000处于第一闭合状态和第二闭合状态时,电子设备1000的平面尺寸较小,便于用户携带和收纳;此时,用户也可以在外露的屏幕200上进行观看和操作,以满足不同的应用场景。
一些实施例中,屏幕200可以集成有显示功能和触摸感测功能。屏幕200的显示功能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屏幕200的触摸感测功能用于感测用户的触摸动作,以实现人机交互。示例性的,屏幕200包括可以弯折的柔性显示屏。其中,柔性显示屏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AMOLED)显示屏、柔性发光二极管(flex light-emittingdiode,FLED)显示屏、MiniLED显示屏、MicroLED显示屏、Micro-OLED显示屏、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QLED)显示屏等。
在本实施例中,以电子设备1000为三折结构为例进行说明,也即,电子设备1000包括三个平板部分,相邻的两个平板部分之间通过折弯部分连接。相邻的两个平板可以相对转动至相互层叠,使电子设备1000呈现两层或三层的形态(对应第一闭合状态或第二闭合状态);相邻的两个平板部分也可以相背转动至展平,使电子设备1000呈现打开状态。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0也可以为四折以上结构等,也即,电子设备1000包括四个以上平板部分,相邻的两个平板部分之间通过折弯部分连接,相邻的两个平板可以相对转动至相互层叠或相背转动至展平。在电子设备1000为四折以上结构时,电子设备1000的结构可以参阅本实施例三折结构的描述进行适应性设计,本申请对此不再赘述。
请结合参阅图1A至图1C以及图2,图2是图1A所示电子设备1000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一些实施例中,壳体装置100包括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2、第三壳体13、第一转轴组件2、第二转轴组件3以及连接装置4。
其中,第一转轴组件2可以连接在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之间。第一转轴组件2可以发生形变,以使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能够从打开状态相对折叠至第一闭合状态、从第一闭合状态相对展开至打开状态;也即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能够通过第一转轴组件2相对展开或相对折叠。第二转轴组件3可以连接在第二壳体12与第三壳体13之间。第二转轴组件3也可以发生形变,以使第二壳体12与第三壳体13能够从第一闭合状态相对折叠至第二闭合状态、从第二闭合状态相对展开至第一闭合状态。屏幕200能够跟随第一壳体11、第一转轴组件2、第二壳体12、第二转轴组件3及第三壳体13运动,从而实现展开和折叠;也即第二壳体12与第三壳体13能够通过第二转轴组件3相对展开或相对折叠。应理解,电子设备1000处于打开状态时,屏幕200、壳体装置100及壳体装置100的各部件对应地处于打开状态;电子设备1000处于第一闭合状态时,屏幕200、壳体装置100及壳体装置100的各部件对应地处于第一闭合状态;电子设备1000处于第二闭合状态时,屏幕200、壳体装置100及壳体装置100的各部件对应地处于第二闭合状态。
其中,电子设备1000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处于打开状态,第二壳体12与第三壳体13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以及第二壳体12与第三壳体13之间的夹角均可以大致呈180°,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2与第三壳体13均展平,屏幕200呈现展平形态。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0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之间的角度、和/或第二壳体12与第三壳体13之间的角度也可以相对180°存在少许偏差,例如165°、177°或者185°等,这种情况也认为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2与第三壳体13展平。其中,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的夹角,定义为第一壳体11的上侧与第二壳体12的上侧之间的夹角,第二壳体12与第三壳体13的夹角,定义为第二壳体12的上侧与第三壳体13的上侧之间的夹角。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定义与屏幕200的出光方向相同的朝向为“上”,与屏幕200的出光方向相反的朝向为“下”。
电子设备1000处于第一闭合状态时,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处于打开状态,第二壳体12与第三壳体13处于折叠状态,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之间的夹角可以大致呈0°,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相对折叠,第二壳体12与第三壳体13之间的夹角可以大致呈180°,第二壳体12与第三壳体13展平,屏幕200呈现折叠形态。
电子设备1000处于第二闭合状态时,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处于折叠状态,第二壳体12与第三壳体13处于折叠状态,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之间的夹角可以大致呈0°第二壳体12与第三壳体13之间的夹角可以大致呈0°,屏幕200呈现折叠形态。
可以理解的,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2及第三壳体13为壳体件,用于安装和固定电子设备1000的其他部件,具有多样化的结构,本申请实施例只简要地对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2及第三壳体13的部分结构做示例性说明,附图中也进行简化示意,本申请实施例不对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2及第三壳体13的具体结构作严格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可以包括第一中框和第一后盖,第一中框连接于第一转轴组件2的一侧,第一后盖位于第一中框的下方且固定连接第一中框。第一后盖形成电子设备1000的外观件的一部分。示例性的,第一后盖可以为保护盖板,用于保护位于第一壳体11内部的器件,也用于呈现电子设备1000的部分外观。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后盖也可以包括透明盖板和显示屏,以实现显示功能和/或触控功能。
第二壳体12可以包括第二中框和第二后盖,第二中框连接于第一转轴组件2的另一侧,第二后盖位于第二中框的下方且固定连接第二中框。第二后盖形成电子设备1000的外观件的一部分。示例性的,第二后盖可以为保护盖板,用于保护位于第二壳体12内部的器件,也用于呈现电子设备1000的部分外观。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后盖也可以包括透明盖板和显示屏,以实现显示功能和/或触控功能。
第三壳体13可以包括第三中框和第三后盖,第三中框连接于第一转轴组件2的另一侧,第三后盖位于第三中框的下方且固定连接第三中框。第三后盖形成电子设备1000的外观件的一部分。示例性的,第三后盖可以为保护盖板,用于保护位于第三壳体13内部的器件,也用于呈现电子设备1000的部分外观。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后盖也可以包括透明盖板和显示屏,以实现显示功能和/或触控功能。
其中,第一中框、第二中框及第三中框中的至少一个中框可以包括金属部分和塑料部分,通过膜内注塑(in-mold decoration,IMD)成型方式一体成型。第一后盖、第二后盖及第三后盖中的至少一个后盖为保护盖板时,可以采用玻璃材料或金属材料,本申请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其中,第一中框、第二中框及第三中框均包括边框部分和中板部分,边框部分形成电子设备1000的外观件的一部分,中板部分位于边框部分的内侧,中板部分可以设有多个凸起、凹槽等安装结构,用于与电子设备1000的其他部件配合,以使其他部分安装于第一中框、第二中框及第三中框中的至少一个中框。
在本申请中,第一转轴组件2连接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通过第一转轴组件2的结构设计,使得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能够在电子设备1000处于打开状态时展平,且与第一转轴组件2共同为屏幕200提供平整的支撑环境,还能够在电子设备1000处于第一闭合状态和第二闭合状态时折叠,且与第一转轴组件2共同为屏幕200提供良好的容屏空间,以使电子设备1000的屏幕200既能够满足大屏显示需求,也能够满足折叠收纳需求,且屏幕200受到损伤的风险较小、可靠性较高。
第二转轴组件3连接第二壳体12与第三壳体13,通过第二转轴组件3的结构设计,使得第二壳体12与第三壳体13能够在电子设备1000处于打开状态时展平,且与第二转轴组件3共同为屏幕200提供平整的支撑环境,还能够在电子设备1000处于第二闭合状态时折叠,且与第二转轴组件3共同为屏幕200提供良好的容屏空间,以使电子设备1000的屏幕200既能够满足大屏显示需求,也能够满足折叠收纳需求,且屏幕200受到损伤的风险较小、可靠性较高。
其中,连接装置4连接于第一转轴组件2和第二转轴组件3之间,且能够相对第一转轴组件2和第二转轴组件3运动,以控制第二转轴组件3的运动,使得壳体装置100按照一定的顺序折叠。在本申请中,由于第一转轴组件2和第二转轴组件3的尺寸设计,壳体装置100需要按照先折叠第一壳体11,再折叠第三壳体13的顺序折叠电子设备1000,才能够使得第三壳体13、第一壳体11及第二壳体12依次层叠、且两两之间受力均衡,从而避免对第一转轴组件2和第二转轴组件3造成压迫或拉扯而损害其结构,使得第一转轴组件2和第二转轴组件3的使用寿命长、可靠性高。
以下对第一转轴组件2和第二转轴组件3的尺寸设计进行示例性说明。
其中,请结合参阅图3A至图3C,图3A是图1A所示壳体装置100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B是图1B所示壳体装置100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C是图1C所示壳体装置100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定义第二壳体12的上端所在平面为基准面,定义垂直于该基准面的方向为壳体装置100的厚度方向。其中,第二壳体12的上端可以为凸棱结构的端点处或者平整的上表面。壳体装置100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处于打开状态,第二壳体12与第三壳体13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壳体11的上端以及第三壳体13的上端与第二壳体12的上端齐平,第一壳体11的上端以及第三壳体13的上端也位于基准面中。壳体装置100处于第一闭合状态时,第一壳体11的上端可以靠近第二壳体12的上端,此时,第一壳体11的上端所在平面平行于基准面。壳体装置100处于第二闭合状态时,第三壳体13的上端可以靠近第一壳体11的下端,此时,第三壳体13的上端所在平面平行于基准面。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转轴组件2具有第一外观面300、且定义第一外观面300在厚度方向上的最大尺寸为第一厚度,第二转轴组件3具有第二外观面400、且定义第二外观面400在厚度方向上的最大尺寸为第二厚度。壳体装置100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共同遮盖第一转轴组件2的第一外观面300,第二壳体12与第三壳体13共同遮盖第二转轴组件3的第二外观面400。壳体装置100处于第一闭合状态和第二闭合状态时,第一转轴组件2的第一外观面300相对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露出,第一外观面300形成壳体装置100的外观件的一部分,壳体装置100处于第二闭合状态时,第二转轴组件3的第二外观面400相对第二壳体12与第三壳体13露出,第二外观面400形成电子设备1000的外观件的一部分。
其中,如图1C和图3C所示,第一转轴组件2的第一外观面300的第一厚度小于第二转轴组件3的第二外观面400的第二厚度,并且,第二外观面400的第二厚度大致等于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2及第三壳体13在厚度方向上的尺寸的总和。因此,若在折叠第一壳体11之前,折叠第三壳体13,则第三壳体13与第二壳体12之间没有第一壳体11支撑,第二转轴组件3难以单独支撑第三壳体13并受到过大的压力,从而损害第二转轴组件3。此外,若先折叠第三壳体13、再折叠第一壳体11,则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之间增加了第三壳体13,使得第一转轴组件2受到过大的拉力,并使得屏幕200受到过大的压力,从而损害第一转轴组件2和屏幕200。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基于第一转轴组件2和第二转轴组件3的尺寸设计,在折叠电子设备1000时,需要按照先折叠第一壳体11再折叠第三壳体13的顺序。可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对第一转轴组件2和第二转轴组件3的尺寸设计进行调整、或对第一转轴组件2和第二转轴组件3的结构进行设计,在折叠电子设备1000时,也可以先折叠第三壳体13再折叠第一壳体11,还可以同时折叠第一壳体11和第三壳体13,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下文将对第一转轴组件2、第二转轴组件3以及连接装置4的结构、以及三者之间的连接结构进行具体说明。
以下对第一转轴组件2的实现结构进行举例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4、图5以及图6,图4是图2所示第一转轴组件2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第一转轴组件2处于第一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4所示第一转轴组件2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轴组件2包括主轴21、第一支撑件22、第二支撑件23及连接组件24。其中,主轴21和连接组件24共同形成第一转轴组件2的主运动机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定义靠近主轴21的两端分别为顶端和底端,主轴21的顶端向底端的方向为主轴21的延伸方向;定义靠近主轴21的顶端的方位为“顶”,靠近主轴21的底端的方位为“底”。
示例性的,连接组件24连接主轴21、且能够发生形变,而相对主轴21展开或折叠。连接组件24还连接在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可参阅图2)之间,连接组件24相对主轴21发生形变时,第一壳体11及第二壳体12相对主轴21发生形变,以相对展开或相对折叠。
其中,第一支撑件22和第二支撑件23分别连接于连接组件24两侧。第一支撑件22和第二支撑件23随连接组件24运动,以实现相对展开和相对折叠。如图4所示,第一转轴组件2从闭合状态展开至打开状态的过程中,第一支撑件22和第二支撑件23相对展开,第一支撑件22和第二支撑件23分别位于主轴21的两侧,第一支撑件22、主轴21及第二支撑件23用于共同提供一个平整的支撑环境。如图5所示,第一转轴组件2从打开状态折叠至闭合状态的过程中,第一支撑件22和第二支撑件23相对折叠,第一支撑件22和第二支撑件23位于主轴21的同一侧,第一支撑件22与第二支撑件23的间距在靠近主轴21的方向上递增,第一支撑件22、第二支撑件23及主轴21共同形成容屏空间210。此时,容屏空间210的形状可以呈现水滴形态或类似水滴形态。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以第一转轴组件2具有一个连接组件24为例进行示意,应理解,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轴组件2也可以具有更多的连接组件24,连接组件24可以进行拆分或合并,多个连接组件24的结构可以相同或者不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下文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的主轴21和连接组件24的各个部件的结构、以及连接组件24与主轴21的连接结构进行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6、图7A以及图7B,图7A是图6所示主轴2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7B是图7A所示主轴21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7B所处视角相对图7A所处视角左右翻转。
一些实施例中,主轴21包括主支撑板211、罩体212和背盖213,罩体212固定于主支撑板211,且与主支撑板211之间形成用于安装连接组件24的安装空间,背盖213位于罩体212背向主支撑板211的一侧、且与主支撑板211固定连接,用于形成电子设备1000的外观面,并起到保护主支撑板211和罩体212的作用。在本申请中,罩体212的尺寸可以小于背盖213,以降低成本。此外,罩体212与背盖213采用分体式设计,便于加工、组装和替换。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罩体212与背盖213也可以采用一体式结构,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应理解,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主轴21也可以具有更多的罩体,且罩体的数量、结构、位置等均与连接组件24对应设置。
示例性的,如图7B所示,主支撑板211朝向罩体212的下侧设置有多个配合结构,多个配合结构用于与罩体212配合,以形成用于安装连接组件24的多个安装空间。多个配合结构可以包括凹槽、开孔、凸起等结构。示例性的,主支撑板211可以包括第一弧面2111和第一波浪面2112。其中,第一弧面2111可以为下凹的弧面。第一波浪面2112可以包括沿主轴21的延伸方向排布的多个区域,每个区域均包括多个下凹的弧面、且多个弧面的排布方向垂直于主轴21的延伸方向。
其中,如图7B所示,主支撑板211可以设有限位孔2113、多个避让缺口2114以及多个紧固孔2115。限位孔2113位于主支撑板211的端部,用于与罩体的限位结构进行配合,以限定罩体212相对主支撑板211的安装位置;多个避让缺口2114位于主支撑板211的两侧,多个避让缺口2114用于在第一转轴组件2的活动过程中,避让连接组件24的结构件。多个紧固孔2115用于允许紧固件穿过。多个避让缺口2114及多个紧固孔2115均分散地排布于主支撑板211的底部、中部及顶部。
示例性的,如图7A所示,罩体212可以大致呈中部下凹、两侧翘起的罩体结构。罩体212的两侧可以设有多个避让缺口2121。罩体212朝向主支撑板211的上侧设置有多个配合结构,多个配合结构用于与主支撑板211配合,以形成用于安装连接组件24的多个安装空间。多个配合结构可以包括凹槽、开孔、凸起等结构。例如,罩体212可以包括第二弧面2122和第二波浪面2123。第二弧面2122为下凹的弧面;第二波浪面2123包括多个区域,每个区域均包括多个下凹的弧面。第二弧面2122可以和主支撑板211的第一弧面2111配合,第二波浪面2123可以和主支撑板211的第一波浪面2112配合,形成安装空间。
其中,如图7A所示,罩体212可以通过多个紧固件固定连接主支撑板211。罩体212还可以设有多个紧固孔2124。罩体212的多个紧固孔2124对齐主支撑板211的部分紧固孔2115,多个紧固件伸入罩体212的紧固孔2124和主支撑板211的紧固孔2115,以锁紧罩体212与主支撑板211。
其中,如图7A所示,罩体212还可以设有限位柱2125,限位柱2125对齐主支撑板211的限位孔2113,限位柱2125深入罩体212的限位孔2113,以限定罩体212相对主支撑板211的安装位置。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以主轴21具有一个罩体212为例进行示意,应理解,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主轴21也可以具有更多的罩体,多个罩体的结构、以及多个罩体与主支撑板211的连接结构可以相同或者不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请结合参阅图6、图8以及图9,图8是图6所示连接组件24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所示连接组件24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组件24包括第一固定架241、第二固定架242、第一连接臂243、第二连接臂244、第一摆臂245、第二摆臂246及阻尼组件247。第一连接臂243的两端分别连接主轴21和第一固定架241。第一摆臂245的两端分别连接主轴21和第一固定架241。第二连接臂244的两端分别连接主轴21和第二固定架242。第二摆臂246的两端分别连接主轴21和第二固定架242。阻尼组件247安装于主轴21,且连接第一摆臂245和第二摆臂246。阻尼组件247用于在第一摆臂245与第二摆臂246相对转动的过程中提供运动阻尼力。
其中,连接组件24还可以包括第一转轴2481和第二转轴2482,第一转轴2481用于连接第一连接臂243和第一固定架241,第二转轴2482用于连接第二连接臂244和第二固定架242,具体连接结构在后文中说明。
请参阅图10A,图10A是图9所示第一固定架241的结构示意图。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架241具有第一转轴孔2411、第一避让缺口2412、第一滑动槽2413、第一弧形槽2414以及多个紧固孔2415。其中,多个紧固孔2415用于允许紧固件穿过,并通过紧固件与第一壳体11固定连接。多个紧固孔2415均分散地排布于第一固定架241的底部、中部及顶部。
示例性的,第一固定架241还包括第一转动连接部2416。第一转轴孔2411形成于第一转动连接部2416。第一避让缺口2412可以位于第一转动连接部2416的一侧,用于避让连接于第一转动连接部2416的机构的部分结构。
其中,第一固定架241还包括安装空间,安装空间贯穿第一固定架241的左右端面,第一滑动槽2413设置于安装空间的侧壁,安装于安装空间的结构与第一滑动槽2413滑动连接。
示例性的,第一滑动槽2413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凹陷而共同形成第一滑动槽2413的导向空间。也即为,第一滑动槽2413的侧壁可具有凹陷的导向空间,用以引导安装于第一滑动槽2413的结构件的滑动方向,使得第一固定架241与对应结构件之间的相对滑动动作更易实现,控制精度更高。
其中,第一弧形槽241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弧形槽2414分别形成于第一固定架241的底端和顶端。其中,位于第一固定架241底端的第一弧形槽2414的一侧可以延伸至第一固定架241的底端表面,位于第一固定架241顶端的第一弧形槽2414的一侧可以延伸至第一固定架241的顶端表面。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弧形槽2414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形成于第一固定架241的底端或顶端。
示例性的,第一固定架241还可以包括第一卡位块2417,第一卡位块2417凸出设置,用于卡入第一壳体11。第一卡位块2417上可以设有紧固孔2418。在本申请中,第一固定架241可以通过紧固件穿过紧固孔2418,以固定于第一壳体11。
请参阅图10B,图10B是图9所示第二固定架242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固定架242具有第二转轴孔230、第二避让缺口2422、第二滑动槽2423、第二弧形槽2424以及多个紧固孔2425。
示例性的,第二固定架242包括第二转动连接部2426。第二转轴孔230形成于第二转动连接部2426。第二避让缺口2422可以位于第二转动连接部2426的一侧,用于避让连接于第二转动连接部2426的机构的部分结构。
其中,第二固定架242还包括安装空间,安装空间贯穿第二固定架242的左右端面,第二滑动槽2423设置于安装空间的侧壁,安装于安装空间的结构与第二滑动槽2423滑动连接。
其中,第二滑动槽2423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凹陷而共同形成第二滑动槽2423的导向空间。也即为,第二滑动槽2423的侧壁可具有凹陷的导向空间,用以引导安装于第二滑动槽2423的结构件的滑动方向,使得第二固定架242与对应结构件之间的相对滑动动作更易实现,控制精度更高。
其中,第二弧形槽242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弧形槽2424分别形成于第二固定架242的底端和顶端。其中,位于第二固定架242底端的第二弧形槽2424的一侧可以延伸至第二固定架242的底端表面,位于第二固定架242顶端的第二弧形槽2424的一侧可以延伸至第二固定架242的顶端表面。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弧形槽2424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形成于第二固定架242的底端或顶端。多个紧固孔2415用于允许紧固件穿过,并通过紧固件与第二壳体12固定连接。多个紧固孔2425均分散地排布于第二固定架242的底部、中部及顶部。
示例性的,第二固定架242还可以包括第二卡位块2427,第二卡位块2427凸出设置,用于卡入第二壳体12。第二卡位块2427上可以设有紧固孔24271。在本申请中,第二固定架242可以通过多个紧固件穿过多个紧固孔24271,以固定于第二壳体12。
请参阅图11A,图11A是图9所示第一连接臂243的结构示意图。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臂243包括第一端2431和第二端2432,第一端2431和第二端2432均为转动端。示例性的,第一连接臂243的第一端2431为弧形臂;第一连接臂243的第二端2432设有转轴孔2434。
其中,第一连接臂243还包括连接于第一端2431与第二端2432之间的连接段2433。示例性的,连接段2433的上表面可以相对第一连接臂243的第二端2432的上表面弯折。连接段2433的两侧设有滑动凸块2435。连接段2433的设置使得第一连接臂243的结构设计更为灵活,可以更好地满足连接组件24和第一转轴组件2的连接需求和形状需求。
其中,第一连接臂243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以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示例性的,第一连接臂243可以通过计算机数控(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CNC)铣削工艺成型。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臂243也可以采用金属注射成型工艺成型,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请参阅图11B,图11B是图9所示第二连接臂244的结构示意图。
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臂244包括第一端2441和第二端2442,第一端2441和第二端2442均为转动端。示例性的,第二连接臂244的第一端2441为弧形臂;第二连接臂244的第二端2442设有转轴孔2444。
其中,第二连接臂244还包括连接于第一端2441与第二端2442之间的连接段2443。示例性的,连接段2443的上表面可以相对第二连接臂244的第二端2442的上表面弯折。连接段2443的两侧设有滑动凸块2445。连接段2443的设置使得第二连接臂244的结构设计更为灵活,可以更好地满足连接组件24和第一转轴组件2的连接需求和形状需求。
其中,第二连接臂244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以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示例性的,第二连接臂244可以通过计算机数控铣削工艺成型。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臂244也可以采用金属注射成型工艺成型,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臂243的形状可以与第二连接臂244的形状相同,以采用同一种物料,节约第一转轴组件2的物料种类,降低第一转轴组件2的成本。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臂243的形状可以与第二连接臂244的形状也可以不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请参阅图12A,图12A是图9所示第一摆臂245的结构示意图。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摆臂245包括转动端2451和滑动端2452。第一摆臂245的转动端2451设有转轴孔2453,转轴孔2453贯穿第一摆臂245的转动端2451。其中,第一摆臂245的转动端2451可以设有用于配合阻尼组件247的结构。例如,第一摆臂245的转动端2451可以包括多个啮合齿2454、多个第一凸起2455以及多个第二凸起2459;多个啮合齿2454可以位于第一摆臂245的转动端2451的中部,且位于背向第一摆臂245的滑动端2452的一侧;多个第一凸起2455和多个第二凸起2459相背设置地位于第一摆臂245的转动端2451的两端,多个第一凸起2455排布成环状且彼此间隔,多个第一凸起2455环绕第一摆臂245的转动端2451的转轴孔2453设置,多个第二凸起2459排布成环状且彼此间隔,多个第二凸起2459环绕第一摆臂245的转动端2451的转轴孔2453设置。
第一摆臂245的滑动端2452包括位于滑动端两侧的滑动块2456和第一配合空间2457,第一配合空间2457位于两个滑动块2456的中部,第一配合空间2457延伸至第一摆臂245的上表面。第一摆臂245具有朝向第一摆臂245的上表面的配合面2458,配合面2458位于第一配合空间2457、且相对第一摆臂245的上表面倾斜。
其中,第一摆臂245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以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示例性的,第一摆臂245可以通过金属注射成型工艺成型,或者通过其他工艺成型,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请参阅图12B,图12B是图9所示第二摆臂246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摆臂246包括转动端2461和滑动端2462。第二摆臂246的转动端2461设有转轴孔2463,转轴孔2463贯穿第二摆臂246的转动端2461。其中,第二摆臂246的转动端2461可以设有用于配合阻尼组件247的结构。例如,第二摆臂246的转动端2461可以包括多个啮合齿2464、多个第一凸起2465以及多个第二凸起2469;多个啮合齿2464可以位于第二摆臂246的转动端2461的中部,且位于背向第二摆臂246的滑动端2462的一侧;多个第一凸起2465和多个第二凸起2469相背设置地位于第二摆臂246的转动端2461的两端,多个第一凸起2465排布成环状且彼此间隔,多个第一凸起2465环绕第二摆臂246的转动端2461的转轴孔2463设置,多个第二凸起2469排布成环状且彼此间隔,多个第二凸起2469环绕第二摆臂246的转动端2461的转轴孔2463设置。
第二摆臂246的滑动端2462包括位于滑动端两侧的滑动块2466和第二配合空间2467,第二配合空间2467位于两个滑动块2466的中部,第二配合空间2467延伸至第一摆臂245的上表面。第二摆臂246具有朝向第一摆臂245的上表面的配合面2468,配合面2468位于第二配合空间2467、且相对第一摆臂245的上表面倾斜。
其中,第二摆臂246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以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示例性的,第二摆臂246可以通过金属注射成型工艺成型,或者通过其他工艺成型,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摆臂245的形状可以与第二摆臂246的形状相同,以采用同一种物料,节约第一转轴组件2的物料种类,降低第一转轴组件2的成本。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摆臂245的形状可以与第二摆臂246的形状也可以不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请结合参阅图9、图13和图14,图13是图9所示阻尼组件247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13所示阻尼组件247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一些实施例中,阻尼组件247包括第一卡位件2471、第二卡位件2472、多个同步齿轮2473、第一固定板2474、弹性件2475、第二固定板2476、第一转接轴2477、第二转接轴2478以及多个第三转接轴2479。本实施例中,以“同步齿轮2473的数量为两个、第三转接轴2479的数量为两个”为例进行示意。
示例性的,第一卡位件2471包括第一卡位板24711及多个第一凸块组24712,多个第一凸块组24712固定于第一卡位板24711的同一侧表面。第一卡位板24711包括多个第一通孔24713,多个第一通孔24713彼此间隔设置。其中,多个第一通孔24713可以呈直线排布、弧线排布、波浪线排布等排布规律。多个第一凸块组24712与多个第一通孔24713一一对应设置。其中,第一通孔24713的数量及第一凸块组24712的数量可以为四个。每个第一凸块组24712均可以包括多个第一凸块24714,多个第一凸块24714排布成环状且彼此间隔,多个第一凸块24714环绕第一通孔24713设置,相邻的两个第一凸块24714之间形成第一卡位槽24715。其中,第一卡位件2471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以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
示例性的,第二卡位件2472包括第二卡位板24721及多个第二凸块组24722,多个第二凸块组24722固定于第二卡位板24721的同一侧表面。第二卡位板24721包括多个第二通孔24723,多个第二通孔24723彼此间隔设置。多个第二凸块组24722与多个第二通孔24723一一对应设置。其中,第二通孔24723的数量及第二凸块组24722的数量可以为四个。每个第二凸块组24722均可以包括多个第二凸块24724,多个第二凸块24724排布成环状且彼此间隔,多个第二凸块24724环绕第二通孔24723设置,相邻的两个第二凸块24724之间形成第二卡位槽24725。其中,第二卡位件2472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以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
其中,第二卡位件2472的结构可以与第一卡位件2471的结构相同,以采用同一种物料,减少第一转轴组件2的物料种类,降低第一转轴组件2的成本。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卡位件2472的结构也可以与第一卡位件2471的结构不同,本申请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其中,其中,第一卡位件2471的多个第一凸块组24712与第二卡位件2472的多个第二凸块组24722相对设置,多个第一凸块组24712与多个第二凸块组24722一一对应。示例性的,在对应的第一凸块组24712和第二凸块组24722中,第一凸块24714的位置与第二凸块24724的位置正对,第一卡位槽24715的位置与第二卡位槽24725的位置正对。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块24714的位置与第二凸块24724的位置也可以错开、或者呈现其他位置关系,第一卡位槽24715的位置与第二卡位槽24725的位置也可以错开、或者呈现其他位置关系,本申请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示例性的,多个同步齿轮2473位于第一卡位件2471与第二卡位件2472之间,多个同步齿轮2473彼此啮合。同步齿轮2473均设有转轴孔24731。各同步齿轮2473均可以包括多个啮合齿24732、多个第一凸起24733以及多个第二凸起24734。多个啮合齿24732可以位于同步齿轮2473的中部,相邻两个同步齿轮2473的多个啮合齿24732彼此啮合。多个第一凸起24733和多个第二凸起24734相背设置地位于同步齿轮2473的两端,多个第一凸起24733排布成环状且彼此间隔,多个第一凸起24733环绕同步齿轮2473的转轴孔24731设置,多个第二凸起24734排布成环状且彼此间隔,多个第二凸起24734环绕同步齿轮2473的转轴孔24731设置。
一些使用状态中,同步齿轮2473的多个第一凸起24733与其中一个第一凸块组24712的多个第一凸块24714错开排布形成卡接结构,多个第一凸起24733对应地卡入多个第一卡位槽24715中;同步齿轮2473的多个第二凸起24734与其中一个第二凸块组24722的多个第二凸块24724错开排布形成卡接结构,多个第二凸起24734对应地卡入多个第二卡位槽24725中。其中,同步齿轮2473的多个第一凸起24733的形状和位置,与对应的多个第一卡位槽24715的形状和位置相适配。同步齿轮2473的多个第二凸起24734的形状和位置,与对应的多个第二卡位槽24725的形状和位置相适配。
其中,同步齿轮2473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以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其中,多个同步齿轮2473的结构可以相同,以采用同一种物料,减少第一转轴组件2的物料种类,降低第一转轴组件2的成本。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同步齿轮2473的结构也可以不同,本申请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示例性的,第一固定板2474位于第一卡位件2471背向第二卡位件2472的一侧。第一固定板2474包括多个彼此间隔设置的卡槽24741,卡槽24741延伸至第一固定板2474的侧面,以使转接轴(2477、2478、2479)可以从第一固定板2474的侧面卡入卡槽24741,以卡接第一固定板2474。其中,第一固定板2474可以大致呈平板状。
示例性的,弹性件2475位于第二卡位件2472背向第一卡位件2471的一侧。弹性件2475包括多个弹簧24751。弹簧24751的数量与第一通孔24713的数量相同。其中,弹簧24751的数量可以为四个。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2475也可以采用弹性橡胶等弹性材料,本申请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示例性的,第二固定板2476位于弹性件2475背向第二卡位件2472的一侧。第二固定板2476可以呈板体结构。第二固定板2476包括多个第三通孔24761,多个第三通孔24761彼此间隔设置。示例性的,多个第一通孔24713、多个第二通孔24723以及多个第三通孔24761的数量、排布形状及排布间距可以相同。第三通孔24761的数量可以为四个。
示例性的,第一转接轴2477的顶端设有限位凸缘24771,限位凸缘24771的外径大于第一转接轴2477的主体部分的外径。第一转接轴2477的底端设有限位卡槽24772,限位卡槽24772相对第一转接轴2477的主体部分的外表面内缩,限位卡槽24772的槽底壁的直径小于第一转接轴2477的主体部分的外径。
第一转接轴2477插接第二固定板2476、其中一个弹簧24751、第二卡位件2472、第一卡位件2471以及第一固定板2474。其中,第一转接轴2477穿过第二固定板2476的其中一个第三通孔24761、其中一个弹簧24751的内侧空间、第二卡位件2472的其中一个第二通孔24723、第一卡位件2471的其中一个第一通孔24713以及第一固定板2474的其中一个卡槽24741。并且,第一转接轴2477的限位凸缘24771位于第二固定板2476背向第二卡位件2472的一侧且抵接第二固定板2476,第一固定板2474卡入第一转接轴2477的限位卡槽24772,使得第一转接轴2477、第二固定板2476、其中一个弹簧24751、第二卡位件2472、第一卡位件2471以及第一固定板2474可以保持相对固定的位置关系,弹簧24751处于压缩状态。其中,第一转接轴2477的底端还可以通过焊接或者粘接等方式,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板2474之间。
示例性的,第二转接轴2478的顶端设有限位凸缘24781,限位凸缘24781的外径大于第二转接轴2478的主体部分的外径。第二转接轴2478的底端设有限位卡槽24782,限位卡槽24782相对第二转接轴2478的主体部分的外表面内缩,限位卡槽24782的槽底壁的直径小于第二转接轴2478的主体部分的外径。其中,第二转接轴2478的结构可以与第一转接轴2477的结构相同,以采用同一种物料,减少第一转轴组件2的物料种类,降低第一转轴组件2的成本。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转接轴2478的结构也可以与第一转接轴2477的结构不同,本申请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第二转接轴2478插接第二固定板2476、另一个弹簧24751、第二卡位件2472、第一卡位件2471以及第一固定板2474。其中,第二转接轴2478穿过第二固定板2476的另一个第三通孔24761、另一个弹簧24751的内侧空间、第二卡位件2472的另一个第二通孔24723、第一卡位件2471的另一个第一通孔24713以及第一固定板2474的另一个卡槽24741。并且,第二转接轴2478的限位凸缘24781位于第二固定板2476背向第二卡位件2472的一侧且抵接第二固定板2476,第一固定板2474卡入第二转接轴2478的限位卡槽24782,使得第二转接轴2478、第二固定板2476、另一个弹簧24751、第二卡位件2472、第一卡位件2471以及第一固定板2474可以保持相对固定的位置关系,弹簧24751处于压缩状态。其中,第二转接轴2478的底端还可以通过焊接或者粘接等方式,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板2474之间。
示例性的,第三转接轴2479的顶端设有限位凸缘24791,限位凸缘24791的外径大于第三转接轴2479的主体部分的外径。第三转接轴2479的底端设有限位卡槽24792,限位卡槽24772相对第三转接轴2479的主体部分的外表面内缩,限位卡槽24792的槽底壁的直径小于第三转接轴2479的主体部分的外径。其中,第三转接轴2479的结构可以与第一转接轴2477的结构相同,以采用同一种物料,减少第一转轴组件2的物料种类,降低第一转轴组件2的成本。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转接轴2479的结构也可以与第一转接轴2477的结构不同,本申请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第三转接轴2479的数量与同步齿轮2473的数量相同,第三转接轴2479、同步齿轮2473及弹性件2475中的部分弹簧24751一一对应设置。第三转接轴2479插接第二固定板2476、另一个弹簧24751、第二卡位件2472、同步齿轮2473、第一卡位件2471以及第一固定板2474。其中,第三转接轴2479穿过第二固定板2476的另一个第三通孔24761、另一个弹簧24751的内侧空间、第二卡位件2472的另一个第二通孔24723、同步齿轮2473的转轴孔24731、第一卡位件2471的另一个第一通孔24713以及第一固定板2474的另一个卡槽24741。并且,第三转接轴2479的限位凸缘24791位于第二固定板2476背向第二卡位件2472的一侧且抵接第二固定板2476,第一固定板2474卡入第三转接轴2479的限位卡槽24792,使得第三转接轴2479、第二固定板2476、另一个弹簧24751、第二卡位件2472、第一卡位件2471以及第一固定板2474可以保持相对固定的位置关系,弹簧24751处于压缩状态。其中,第三转接轴2479的底端还可以通过焊接或者粘接等方式,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板2474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阻尼组件247可以有多种实现结构。例如,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阻尼组件247可以通过对同步齿轮2473的位置限定,间接限定第一摆臂245的位置和第二摆臂246的位置。例如,第一卡位件2471和第二卡位件2472与同步齿轮2473之间形成卡接结构,第一摆臂245的转动端2451与第二摆臂246的转动端2461与第一卡位件2471及第二卡位件2472之间无卡接结构。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阻尼组件247也可以不设置第二卡位件2472,通过第一卡位件2471与同步齿轮2473、第一摆臂245及第二摆臂246之间的卡接结构,使得第一摆臂245和第二摆臂246能够在某些位置停留。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阻尼组件247也可以不设置固定板,弹性件2475的两端可以分别抵接第一卡位件2471和主轴21的结构,弹性件2475被压缩在第一卡位件2471与主轴21之间。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阻尼组件247也可以不设置同步齿轮2473和第三转接轴2479,第一摆臂245的转动端2451直接与第二摆臂246的转动端2461啮合。以上实施例为阻尼组件247的示例性结构,阻尼组件247也可以有其他实现结构,本申请对此不做严格限定。
请参阅图15,图15是图8所示连接组件24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并结合参阅图12A所示第一摆臂245的结构、图12B所示第二摆臂246的结构以及图14所示阻尼组件247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摆臂245的转动端2451、第二摆臂246的转动端2461以及同步齿轮2473均卡接第一卡位件2471和第二卡位件2472,形成卡接结构,使得第一摆臂245和第二摆臂246能够在某些位置停留。此外,由于阻尼组件247的各部件相对位置关系稳定,弹性件2475处于压缩状态,弹性件2475产生的弹性力驱动第一卡位件2471与第二卡位件2472配合压紧第一摆臂245的转动端2451、同步齿轮2473以及第二摆臂246的转动端2461,使得第一摆臂245的转动端2451、同步齿轮2473以及第二摆臂246的转动端2461与第一卡位件2471及第二卡位件2472之间的卡接结构稳定。
其中,第一摆臂245的转动端2451、第二摆臂246的转动端2461以及同步齿轮2473相对第一卡位件2471和第二卡位件2472转动时,多个第一凸起(2455、2465、24733)与多个第一凸块24714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能够形成不同的卡接结构,多个第二凸起(2458、2469、24734)与多个第二凸块24724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能够形成不同的卡接结构。
具体的,第一摆臂245与第二摆臂246相对运动时,第一摆臂245的转动端2451、同步齿轮2473以及第二摆臂246的转动端2461与第一卡位件2471及第二卡位件2472之间,需要从一个卡接结构转换成另一个卡接结构。在卡接结构转换的过程中,第一卡位件2471远离第二卡位件2472,弹性件2475被进一步压缩,弹性件2475产生的弹性力形成运动阻尼力,使得第一摆臂245与第二摆臂246需要一定的驱动力才能够发生相对运动。简言之,阻尼组件247能够对第一摆臂245和第二摆臂246的相对运动提供运动阻尼力。
请结合参阅图16、图17A以及图17B,图16是图8所示连接组件24与图7A所示主轴21的底部罩体212及背盖213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17A是图6所示连接组件24与主轴21的组装结构沿A1-A1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7B是图17A所示结构处于第一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沿A1-A1处剖开的截面经过第一固定架241、第一连接臂243、主轴21、第二连接臂244及第二固定架242。图6中的A1-A1的位置与图16中的A1-A1的位置相同。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臂243的第一端2431转动连接主轴21,第一连接臂243的第二端2432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241。第二连接臂244的第一端2441转动连接主轴21,第二连接臂244的第二端2442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242。
其中,第一连接臂243的第一端2431通过虚拟轴的连接方式,转动连接主轴21。底部转轴2481穿过第一连接臂243的第二端2432的转轴孔2434、且穿过第一固定架241的第一转轴孔2411(可参阅图10A),以插接第一连接臂243的第二端2432和第一固定架241,使得第一连接臂243的第二端2432通过实体轴的连接方式、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241。
其中,第二连接臂244的第一端2441通过虚拟轴的连接方式,转动连接主轴21。底部转轴2482穿过第二连接臂244的第二端2442的转轴孔2444、且穿过第二固定架242的第二转轴孔230(可参阅图10B),以插接第二连接臂244的第二端2442和第二固定架242,使得第二连接臂244的第二端2442通过实体轴的连接方式、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242。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臂243的第一端2431和/或第二连接臂244的第一端2441,也可以通过实体轴的连接方式、转动连接主轴21,本申请对此不作严格限定。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臂243的第二端2432也可以通过虚拟轴的连接方式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241;和/或,第二连接臂244的第二端2442也可以通过虚拟轴的连接方式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242,本申请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请结合参阅图16、图18A以及图18B,图18A是图6所示连接组件24与主轴21的组装结构沿A2-A2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8B是图18A所示结构处于第一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沿A2-A2处剖开的截面经过第一固定架241、第一摆臂245、主轴21、第二摆臂246及第二固定架242。图6中的A2-A2的位置与图16中的A2-A2的位置相同。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摆臂245的转动端2451、第二摆臂246的转动端2461以及阻尼组件247均安装于主轴21。阻尼组件247的第一卡位件2471和第二卡位件2472相对主轴21固定。第一摆臂245的转动端2451通过第一转接轴2477转动连接第一卡位件2471和第二卡位件2472,从而转动连接主轴21。第二摆臂246的转动端2461通过第二转接轴2478转动连接第一卡位件2471和第二卡位件2472,从而转动连接主轴21。每个同步齿轮2473均通过第三转接轴2479转动连接第一卡位件2471和第二卡位件2472,从而转动连接主轴21。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摆臂245的转动端2451与第二摆臂246的转动端2461通过多个同步齿轮2473连接,因此第一摆臂245的转动端2451的转动角度与第二摆臂246的转动端2461的转动角度大小相同且方向相反,使得第一摆臂245与第二摆臂246相对主轴21的转动动作保持同步,也即同步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也即,第一摆臂245与第二摆臂246在阻尼组件247的带动下相对主轴21同步转动。
请结合参阅图16、图19A以及图19B,图19A是图6所示连接组件24与主轴21的组装结构沿A3-A3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9B是图19A所示结构处于第一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沿A3-A3处剖开的截面经过第一固定架241、第一摆臂245、主轴21、第二摆臂246及第二固定架242。图6中的A3-A3的位置与图16中的A3-A3的位置相同。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摆臂245的滑动端2452可滑动地安装于第一固定架241的第一滑动槽2413,以滑动连接第一固定架241。其中,第一摆臂245的滑动端2452的滑动块2456部分位于第一滑动槽2413的导向空间,两者配合以引导第一摆臂245的滑动端2452相对第一固定架241的滑动方向。第二摆臂246的滑动端2462可滑动地安装于第二固定架242的第二滑动槽2423,以滑动连接第二固定架242。其中,第二摆臂246的滑动端2462的滑动块2466部分位于第二滑动槽2423的导向空间,两者配合以引导第二摆臂246的滑动端2462相对第二固定架242的滑动方向。
请结合参阅图17A至图18B及图20,图20是图8所示连接组件24及主轴21的结构在第一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申请中,连接组件24的第一连接臂243的两端(2431、2432)分别转动连接主轴21和第一固定架241,形成了连杆结构,第一摆臂245的转动端2451转动连接主轴21、滑动端2452滑动连接第一固定架241,形成了连杆滑块结构;第二连接臂244的两端(2441、2442)分别转动连接主轴21和第二固定架242,形成了连杆结构,第二摆臂246的转动端2461转动连接主轴21、滑动端2462滑动连接第二固定架242,形成了连杆滑块结构。第一固定架241用于连接第一壳体11,第二固定架242用于连接第二壳体12,因此第一转轴组件2的连接组件24通过连杆结构和连杆滑块结构,实现第一壳体11及第二壳体12与主轴21之间的连接。
如图17A、图18A及图16所示,在第二壳体12与第三壳体13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从第一闭合状态通过第一转轴组件2展开至打开状态的过程中,第一连接臂243的第一端2431转入主轴21,第二连接臂244的第一端2441转入主轴21,第一摆臂245的滑动端2452滑入第一固定架241,第二摆臂246的滑动端2462滑入第二固定架242,第一固定架241及第二固定架242与主轴21之间的距离较小。
如图17B、图18B及图20所示,在第二壳体12与第三壳体13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从打开状态通过第一转轴组件2相对折叠至第一闭合状态的过程中,第一连接臂243的第一端2431部分转出主轴21,第二连接臂244的第一端2441部分转出主轴21,第一摆臂245的滑动端2452部分滑出第一固定架241,第二摆臂246的滑动端2462部分滑出第二固定架242,第一固定架241及第二固定架242与主轴21之间的距离较大。故而,第一转轴组件2能够在第二壳体12与第三壳体13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从第一闭合状态通过第一转轴组件2展开至打开状态的过程中,通过第一固定架241和第二固定架242分别拉近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使得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靠近主轴21;在第二壳体12与第三壳体13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从打开状态通过第一转轴组件2相对折叠至第一闭合状态的过程中,通过第一固定架241和第二固定架242分别推开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使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远离主轴21,并使得第一转轴组件2的结构能够更好地适应屏幕200的形变结构,以降低对拉扯或挤压屏幕200的风险,提高屏幕200和电子设备1000的可靠性。
在第二壳体12与第三壳体13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从打开状态通过第一转轴组件2相对折叠至第一闭合状态的过程中,主轴21远离第一固定架241和第二固定架242,且第一摆臂245的转动端2451和第二摆臂246的转动端2461分别通过固定轴的方式转动连接主轴21,因此,第一摆臂245的滑动端2452和第二摆臂246的滑动端2462分别远离第一固定架241和第二固定架242,从而能够在第一摆臂245的滑动端2452和第一固定架241之间留出避让空间2460,并在第二摆臂246的滑动端2462和第二固定架242之间留出避让空间2460,用于避让连接装置4的部分结构,以使连接装置4能够相对第一转轴组件2运动。
以上主要介绍了第一转轴组件2的主运动机构,第一转轴组件2的第一支撑件22和第二支撑件23随主运动机构的运动而相对运动。以下结合附图对第一支撑件22的结构、第二支撑件23的结构、以及第一支撑件22和第二支撑件23与连接组件24的连接结构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21A,图21A是图6所示第一支撑件22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22包括第一支撑板221、第一转动块222、第一导向件223以及第一配合件224。第一转动块222、第一导向件223以及第一配合件224固定于第一支撑板221。示例性的,第一支撑板221可以采用密度小且具有一定刚度的材料,例如碳纤维材料。第一转动块222、第一导向件223以及第一配合件224可以采用金属注射成型工艺,为一体成型结构,以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
其中,第一转动块222可以包括挡板2221和第二弧形臂2222,第二弧形臂2222的一侧连接挡板2221、另一侧悬空设置。挡板2221用于支撑第二弧形臂2222,以增加第一转动块222的结构强度。第二弧形臂2222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221。
其中,第一导向件223设有导向滑槽2231。其中,导向滑槽2231的开口位于第一导向件223的端面,以使安装于导向滑槽2231的结构件能够从端面的开口处嵌入导向滑槽2231,并沿导向滑槽2231的延伸方向往复滑动,起到限位作用。示例性的,导向滑槽2231的延伸方向可以呈弧形。当然,导向滑槽2231的延伸方向也可以设计为曲线、直线、折线中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其中,第一配合件224相对第一支撑板221倾斜,以与其他结构进行斜面配合起到限位作用。
应理解,第一转动块222主要在于提供转动连接结构,第一转动块222也可以有其他实现结构,本申请对此不作严格限定。第一导向件223主要在于提供导向滑槽,以引导其他结构件的运动方向,本申请也可以不设有第一导向件223,或可以通过其他结构实现对结构件的运动方向的引导,本申请对此不作严格限定。第一配合件224主要在于提供配合结构,以与其他结构进行配合,本申请也可以不设有第一配合件224,或可以通过其他结构实现配合,本申请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请参阅图21B,图21B是图6所示第二支撑件23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撑件23包括第二支撑板231、第二转动块232、第二导向件233以及第二配合件234。第二转动块232、第二导向件233以及第二配合件234固定于第二支撑板231。示例性的,第二支撑板231可以采用密度小且具有一定刚度的材料,例如碳纤维材料。第二转动块232、第二导向件233以及第二配合件234可以采用金属注射成型工艺,为一体成型结构,以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
其中,第二转动块232可以包括挡板2321和第二弧形臂2322,第二弧形臂2322的一侧连接挡板2321、另一侧悬空设置。挡板2321用于支撑第二弧形臂2322,以增加第一转动块222的结构强度。
其中,第二导向件233设有导向滑槽2331。其中,导向滑槽2331的开口位于第二导向件233的端面,以使安装于导向滑槽2331的结构件能够从端面的开口处嵌入导向滑槽2331,并沿导向滑槽2331的延伸方向往复滑动,起到限位作用。示例性的,导向滑槽2331的延伸方向可以呈弧形。当然,导向滑槽2331的延伸方向也可以设计为曲线、直线、折线中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其中,第二配合件234相对第二支撑板231倾斜,以与其他结构进行斜面配合起到限位作用。
应理解,第一转动块222主要在于提供转动连接结构,第一转动块222也可以有其他实现结构,两者的结构可以相同或不同,本申请对此不作严格限定。第二导向件233主要在于提供导向滑槽,以引导其他结构件的运动方向,本申请也可以通过其他结构实现对结构件的运动方向的引导,本申请对此不作严格限定。第二配合件234主要在于提供配合结构,以与其他结构进行配合,本申请也可以不设有第二配合件234,或可以通过其他结构实现配合,本申请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请参阅图22,图22是图4所示第一转轴组件2的分解结构在另一角度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22的视角相对图4的视角左右翻转。
示例性的,第一支撑件22的第一转动块222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分别位于第一支撑件22的顶端和底端。两个第一转动块222用于分别与第一固定架241的两个第一弧形槽2414配合。第二支撑件23的第二转动块232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分别位于第二支撑件23的顶端和底端。两个第二转动块232用于分别与第二固定架242的两个第二弧形槽2424配合。可理解地,第一支撑件22的两个第一转动块222的结构可以相同,第二支撑件23的两个第二转动块232的结构也可以相同,以简化成本,本申请以位于第一支撑件22顶端的第一转动块222和位于第二支撑件23顶端的第二转动块232为例进行说明。
此外,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22的第一转动块222的数量、和/或第二支撑件23的第二转动块232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以简化连接结构。或者,第一支撑件22的第一转动块222的数量、和/或第二支撑件23的第二转动块232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以上,以增加第一支撑件22与第一固定架241和/或第二支撑件23与第二固定架242的连接强度,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示例性的,第一支撑件22的第一导向件223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第一导向件223间隔设置、且两个第一导向件223的导向滑槽2231相对设置,以使第一连接臂243两侧的滑动凸块2435分别安装于两个第一导向件223的导向滑槽2231。第二支撑件23的第二导向件233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第二导向件233间隔设置、且两个第二导向件233的导向滑槽2331相对设置,以使第二连接臂244两侧的滑动凸块2445分别安装于两个第二导向件233的导向滑槽2331。可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22的第一导向件223的数量、和/或第二支撑件23的第二导向件233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以简化连接结构。或者,第一支撑件22的第一导向件223的数量、和/或第二支撑件23的第二导向件233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以上,以增加第一支撑件22与第一连接臂243和/或第二支撑件23与第二连接臂244的连接强度,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示例性的,第一支撑件22的第一配合件224位于第一支撑板221的中部,用于与第一摆臂245的第一配合空间2457配合。第二支撑件23的第二配合件234位于第二支撑板231的中部,用于与第二摆臂246的第二配合空间2467配合。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第一支撑件22与第一固定架241、第一连接臂243和第一摆臂245、以及第二支撑件23与第二固定架242、第二连接臂244和第二摆臂246之间的连接结构进行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23A和图23B,图23A是图4所示第一转轴组件2沿A4-A4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3B是图23A所示结构处于第一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沿A4-A4处剖开的截面经过第一支撑件22的第一转动块222、第一固定架241、主轴21、第二固定架242的第二转动块232以及第二支撑件23。图4中的A4-A4的位置与图6和图22中的A4-A4的位置相同。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22的第一转动块222的第二弧形臂2222安装于第一固定架241的第一弧形槽2414,第一支撑件22以虚拟轴的连接方式,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241;也即第一支撑件22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241。第二支撑件23的第二转动块232的第二弧形臂2322安装于第二固定架242的第一弧形槽2414,第二支撑件23以虚拟轴的连接方式,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242;也即第二支撑件23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242。
请结合参阅图24A和图24B,图24A是图4所示第一转轴组件2沿A5-A5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4B是图24A所示结构处于第一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沿A5-A5处剖开的截面经过第一固定架241、第一连接臂243、第一支撑件22的第一导向件223、主轴21、第二支撑件23的第二导向件233、第二连接臂244以及第二固定架242。图4中的A5-A5的位置与图6和图22中的A5-A5的位置相同。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臂243滑动连接第一支撑件22。第一连接臂243的滑动凸块2435安装于第一导向件223的导向滑槽2231,且能够在导向滑槽2231中、沿导向滑槽2231的延伸方向滑动,使得第一连接臂243滑动连接第一导向件223、且沿导向滑槽2231的延伸方向滑动,从而能够在第一支撑件22相对第一连接臂243滑动时通过导向滑槽2231控制第一支撑件22的运动轨迹。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臂243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与第一导向件223滑动连接,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第二连接臂244滑动连接第二支撑件23。第二连接臂244的滑动凸块2445安装于第二导向件233的导向滑槽2331,且能够在导向滑槽2331中、沿导向滑槽2331的延伸方向滑动,使得第二连接臂244滑动连接第二导向件233、且沿导向滑槽2331的延伸方向滑动,从而能够在第二支撑件23相对第二连接臂244滑动时通过导向滑槽2331控制第二支撑件23的运动轨迹。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臂244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与第二导向件233滑动连接,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请结合参阅图24A至图24B,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22滑动连接第一连接臂243且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241,第一连接臂243和第一固定架241共同限定第一支撑件22的运动轨迹;第二支撑件23滑动连接第二连接臂244且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242,第二连接臂244和第二固定架242共同限定第二支撑件23的运动轨迹。
具体的,在第一转轴组件2的展开和折叠过程中,第一支撑件22随第一连接臂243和第一固定架241相对主轴21运动,第一支撑件22还相对第一连接臂243和第一固定架241运动;第二支撑件23随第二连接臂244和第二固定架242相对主轴21运动,第二支撑件23还相对第二连接臂244和第二固定架242运动。
在第二壳体12与第三壳体13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从第一闭合状态通过第一转轴组件2展开至打开状态的过程中,如图24A及图24B所示,第一支撑件22的第二弧形臂2222部分转出第一固定架241的第一弧形槽2414,第一连接臂243的滑动凸块2435滑动至第一支撑件22的导向滑槽2231的远轴端,第一支撑件22相对主轴21展平;第二支撑件23的第二弧形臂2322部分转出第二固定架242的第一弧形槽2414,第二连接臂244的滑动凸块2445滑动至第二支撑件23的导向滑槽2331的远轴端,第二支撑件23相对主轴21展平。
在第二壳体12与第三壳体13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从打开状态通过第一转轴组件2相对折叠至第一闭合状态的过程中,如图24A以及图24B所示,第一支撑件22的第二弧形臂2222转入第一固定架241的第一弧形槽2414,第一支撑件22的下表面靠近第一固定架241,第一连接臂243的滑动凸块2435滑动至第一支撑件22的导向滑槽2231的近轴端,第一支撑件22相对主轴21弯折;第二支撑件23的第二弧形臂2322转入第二固定架242的第一弧形槽2414,第二支撑件23的下表面靠近第二固定架242,第二连接臂244的滑动凸块2445滑动至第二支撑件23的导向滑槽2331的近轴端,第二支撑件23相对主轴21弯折。
其中,第一支撑件22具有远离主轴21的第一端22a和靠近主轴21的第二端22b,第二支撑件23具有远离主轴21的第一端和靠近主轴21的第二端。在第一闭合状态中,第一支撑件22的第一端22a和第二支撑件23的第一端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支撑件22的第二端22b和第二支撑件23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
因此,在第一闭合状态中,第一转轴组件2的第一支撑件22、主轴21以及第二支撑件23共同围设出类似水滴状的容屏空间210。并且,在第一转轴组件2的一些位置,第一转轴组件2的连接组件24的结构件,还可以配合第一支撑件22、主轴21及第二支撑件23,以共同围绕出更完整的水滴状的容屏空间210。
请结合参阅图25A和图25B,图25A是图4所示第一转轴组件2沿A6-A6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5B是图25A所示结构处于第一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沿A6-A6处剖开的截面经过第一支撑件22、第一固定架241、第一摆臂245、主轴21、第二摆臂246、第二固定架242以及第二支撑件23。图4中的A6-A6的位置与图6和图22中的A6-A6的位置相同。
示例性的,第一支撑件22的第一配合件224安装于第一摆臂245的第一配合空间2457,以与第一摆臂245的结构配合,从而为第一支撑件22提供支撑。第二支撑件23的第二配合件234安装于第二摆臂246的第二配合空间2467,以与第二摆臂246的结构配合,从而为第二支撑件23提供支撑。
示例性的,在打开状态中,第一支撑件22的第一配合件224的下表面为斜面、且接触或抵接第一摆臂245的配合面2458,第一配合件224的下表面与第一摆臂245的配合面2458斜面配合,使得第一摆臂245能够为第一支撑件22提供支撑,以使第一支撑件22保持展平状态。第二支撑件23的第二配合件234的下表面为斜面、且接触或抵接第二摆臂246的配合面2468,第二配合件234的下表面与第二摆臂246的配合面2468斜面配合,使得第二摆臂246能够为第二支撑件23提供支撑,以使第二支撑件23保持展平状态。
在第二壳体12与第三壳体13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从打开状态通过第一转轴组件2相对折叠至第一闭合状态的过程中,第一支撑件22向靠近第一摆臂245的方向运动,从而带动第一支撑件22的第一配合件224在第一配合空间2457内运动。第一支撑件22的下表面靠近第一摆臂245。第一配合件224的内侧面贴合第一配合空间2457的侧壁,以增加第一摆臂245和第一支撑件22之间的连接强度。第一配合件224面向第一支撑件22的表面为第一配合件224的“内侧面”。
第二支撑件23向靠近第二摆臂246的方向运动,从而带动第二支撑件23的第二配合件234在第二配合空间2467内运动。第二支撑件23的下表面靠近第二摆臂246。第二配合件234的内侧面贴合第二配合空间2467的侧壁,以增加第二摆臂246和第二支撑件23之间的连接强度。第二配合件234面向第二支撑件23的表面为第二配合件234的“内侧面”。
此外,在第二壳体12与第三壳体13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从打开状态通过第一转轴组件2相对折叠至第一闭合状态的过程中,第二摆臂246的滑动端2462相对第二固定架242滑动,以留出避让空间2460。第二支撑件23还可以设有避让缺口,避让缺口连通避让空间2460,以扩大避让空间2460。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第二转轴组件3的实现结构进行举例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26及图27,图26是图2所示第二转轴组件3处于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7是图26所示第二转轴组件3处于第二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转轴组件3包括主轴31及连接组件34。其中,主轴31和连接组件34共同形成第二转轴组件3的主运动机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定义靠近主轴31的两端分别为顶端和底端,主轴31的顶端向底端的方向为主轴31的延伸方向;定义靠近主轴31的顶端的方位为“顶”,靠近主轴31的底端的方位为“底”。
示例性的,连接组件34连接主轴31、且能够发生形变,而相对主轴31展开或折叠。连接组件34还连接在第二壳体12与第三壳体13(可参阅图2)之间,连接组件34相对主轴31发生形变时,第二壳体12与第三壳体13相对主轴31发生形变,以相对展开或相对折叠。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以第二转轴组件3具有一个连接组件34为例进行示意,应理解,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转轴组件3也可以具有更多的连接组件34,连接组件34可以进行拆分或合并,多个连接组件34的结构可以相同或者不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以下结合附图对第二转轴组件3的各个部件的结构进行示例性说明。首先说明主轴31的结构。
请结合参阅图28A以及图28B,图28A是图26所示第二转轴组件3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8B是图28A所示结构在另一角度的示意图,图28B所处视角相对图28A所处视角进行左右翻转。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8A所示,主轴31包括主支撑板311和罩体312,罩体312固定于主支撑板311,且与主支撑板311之间形成用于安装连接组件34的安装空间。应理解,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主轴31也可以具有更多的罩体,且罩体的数量、结构、位置等均与连接组件34对应设置。
示例性的,如图28B所示,主支撑板311朝向罩体312的下侧设置有多个配合结构,多个配合结构用于与罩体312配合,以形成用于安装连接组件34的多个安装空间。多个配合结构可以包括凹槽、开孔、凸起等结构。示例性的,主支撑板311可以包括第一弧面3111和第一波浪面3112。其中,第一弧面3111可以为下凹的弧面。第一波浪面3112可以包括沿主轴31的延伸方向排布的多个区域,每个区域均包括多个下凹的弧面、且多个弧面的排布方向垂直于主轴31的延伸方向。
其中,主支撑板311可以设有多个避让缺口3113以及多个紧固孔3114。多个避让缺口3113位于主支撑板311的两侧,多个避让缺口3113用于在第二转轴组件3的活动过程中,避让连接组件34的结构件。多个紧固孔3114用于允许紧固件穿过。多个避让缺口3113及多个紧固孔3114均分散地排布于主支撑板311的底部、中部及顶部。
示例性的,如图28A所示,罩体312可以大致呈中部下凹、两侧翘起的罩体结构。罩体312的侧部可以设有避让缺口3121。罩体312朝向主支撑板311的上侧设置有多个配合结构,多个配合结构用于与主支撑板311配合,以形成用于安装连接组件34的多个安装空间。多个配合结构可以包括凹槽、开孔、凸起等结构。例如,罩体312可以包括第二弧面3122和第二波浪面3123。第二弧面3122为下凹的弧面;第二波浪面3123包括多个区域,每个区域均包括多个下凹的弧面。第二弧面3122可以和主支撑板311的第一弧面3111配合,第二波浪面3123可以和主支撑板311的第一波浪面3112配合,形成安装空间。
其中,罩体312可以通过多个紧固件固定连接主支撑板311。罩体312还可以设有多个紧固孔3124。罩体312的多个紧固孔3124对齐主支撑板311的部分紧固孔3114,多个紧固件伸入罩体312的紧固孔3124和主支撑板311的紧固孔3114,以锁紧罩体312与主支撑板311。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以主轴31具有一个罩体312为例进行示意,应理解,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主轴31也可以具有更多的罩体,多个罩体的结构、以及多个罩体与主支撑板311的连接结构可以相同或者不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接着说明连接组件34的结构。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8A所示,连接组件34包括第一固定架341、第二固定架342、第一连接臂343、第二连接臂344、第一摆臂345、第二摆臂346及阻尼组件347。第一连接臂343的两端分别连接主轴31和第一固定架341。第一摆臂345的两端分别连接主轴31和第一固定架341。第二连接臂344的两端分别连接主轴31和第二固定架342。第二摆臂346的两端分别连接主轴31和第二固定架342。阻尼组件347安装于主轴31,且连接第一摆臂345和第二摆臂346。阻尼组件347用于在第一摆臂345与第二摆臂346相对转动的过程中提供运动阻尼力。
可理解地,连接组件34也可以不设有阻尼组件347,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其中,如图28A和图28B所示,第一固定架341具有第一安装槽3411、第一滑动槽3412、第一卡位块3413以及多个紧固孔3414。
示例性的,第一安装槽3411的开口位于第一固定架341的上表面,用于固定安装连接于第一固定架341的结构。第一安装槽3411的槽壁可以设有紧固孔3414。
示例性的,第一固定架341还包括安装空间,安装空间贯穿第一固定架341的左右端面,第一滑动槽3412设置于安装空间的侧壁,安装于安装空间的结构与第一滑动槽3412滑动连接。
示例性的,第一滑动槽3412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凹陷而共同形成第一滑动槽3412的导向空间。也即为,第一滑动槽3412的侧壁可具有凹陷的导向空间,用以引导安装于第一滑动槽3412的结构件的滑动方向,使得第一固定架341与对应结构件之间的相对滑动动作更易实现,控制精度更高。
示例性的,第一固定架341还可以包括第一卡位块3413,第一卡位块3413凸出设置,用于卡入第二壳体12。第一卡位块3413上可以设有紧固孔3414。在本申请中,第一固定架341可以通过紧固件穿过紧固孔3414,以固定于第二壳体12。
其中,第二固定架342具有第二安装槽3421、第二滑动槽3422、第二卡位块3423以及多个紧固孔3424。
示例性的,第二安装槽3421的开口位于第二固定架342的上表面,用于固定安装连接于第二固定架342的结构。第二安装槽3421的槽壁可以设有紧固孔3424。
示例性的,第二固定架342还包括安装空间,安装空间贯穿第二固定架342的左右端面,第二滑动槽3422设置于安装空间的侧壁,安装于安装空间的结构与第二滑动槽3422滑动连接。
示例性的,第二滑动槽3422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凹陷而共同形成第二滑动槽3422的导向空间。也即为,第二滑动槽3422的侧壁可具有凹陷的导向空间,用以引导安装于第二滑动槽3422的结构件的滑动方向,使得第二固定架342与对应结构件之间的相对滑动动作更易实现,控制精度更高。
示例性的,第二固定架342还可以包括第二卡位块3423,第二卡位块3423凸出设置,用于卡入第二壳体12。第二卡位块3423上可以设有紧固孔3424。在本申请中,第二固定架342可以通过紧固件穿过紧固孔3424,以固定于第二壳体12。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架341的形状可以与第二固定架342的形状相同,以采用同一种物料,节约第二转轴组件3的物料种类,降低第二转轴组件3成本。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架341的形状可以与第二固定架342的形状也可以不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8A和图28B所示,第一连接臂343包括固定端3431和转动端3432。示例性的,第一连接臂343的固定端3431设有紧固孔3433;第一连接臂343的转动端3432为弧形臂。
其中,第一连接臂343的固定端3431固定安装于第一固定架341的第一安装槽3411,可以通过紧固件穿过第一安装槽3411的紧固孔3414和第一连接臂343的固定端3431的紧固孔3433,以使第一连接臂343固定于第一固定架341。可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臂343的固定端3431还可以通过焊胶接等方式与第一固定架341固定连接,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其中,第一连接臂343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以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示例性的,第一连接臂343可以通过计算机数控铣削工艺成型。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臂343也可以采用金属注射成型工艺成型,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臂344包括固定端3441和转动端3442。示例性的,第二连接臂344的固定端3441设有紧固孔3443;第二连接臂344的转动端3442为弧形臂。
其中,第二连接臂344的固定端3441固定安装于第二固定架342的第二安装槽3421,可以通过紧固件穿过第二安装槽3421的紧固孔3424和第二连接臂344的固定端3441的紧固孔3443,以使第二连接臂344固定于第二固定架342。可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臂344的固定端3441还可以通过焊胶接等方式与第二固定架342固定连接,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其中,第二连接臂344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以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示例性的,第二连接臂344可以通过计算机数控铣削工艺成型。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臂344也可以采用金属注射成型工艺成型,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臂343的形状可以与第二连接臂344的形状相同,以采用同一种物料,节约第二转轴组件3的物料种类,降低第二转轴组件3成本。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臂343的形状可以与第二连接臂344的形状也可以不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8A和图28B所示,第一摆臂345包括转动端3451和滑动端3452。其中,第一摆臂345的转动端3451可以设有用于配合阻尼组件347的结构,第一摆臂345的转动端3451的结构可以参考第一转轴组件2的第一摆臂245的转动端2451,在此不作赘述。第一摆臂345的滑动端3452包括位于滑动端两侧的滑动块3453。
其中,第一摆臂345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以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示例性的,第一摆臂345可以通过金属注射成型工艺成型,或者通过其他工艺成型,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摆臂346包括转动端3461和滑动端3462。其中,第二摆臂346的转动端3461可以设有用于配合阻尼组件347的结构,第二摆臂346的转动端3461的结构可以参考第一转轴组件2的第二摆臂246的转动端2461,在此不作赘述。第二摆臂346的滑动端3462包括位于滑动端两侧的滑动块3463。
其中,第二摆臂346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以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示例性的,第二摆臂346可以通过金属注射成型工艺成型,或者通过其他工艺成型,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摆臂345的形状可以与第二摆臂346的形状相同,以采用同一种物料,节约第二转轴组件3的物料种类,降低第二转轴组件3的成本。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摆臂345的形状可以与第二摆臂346的形状也可以不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在本申请中,阻尼组件347的结构可以参考第一转轴组件2的阻尼组件247的结构,阻尼组件347与第一摆臂345和第二摆臂346的连接结构可以参考第一转轴组件2的阻尼组件247与第一摆臂245和第二摆臂246的连接结构。示例性的,阻尼组件347也可以包括多个同步齿轮。第一摆臂345的转动端3451与第二摆臂346的转动端3461通过多个同步齿轮连接,因此第一摆臂345的转动端3451的转动角度与第二摆臂346的转动端3461的转动角度大小相同且方向相反,使得第一摆臂345与第二摆臂346相对主轴31的转动动作保持同步,也即同步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也即,第一摆臂345与第二摆臂346在阻尼组件347的带动下相对主轴31同步转动。
在本申请中,第一固定架341和第二固定架342分别连接于主轴31两侧。第一固定架341随第一连接臂343和第一摆臂345运动,第二固定架342随第二连接臂344和第二摆臂346运动,以实现相对展开和相对折叠。如图26所示,第二转轴组件3从第一闭合状态展开至打开状态的过程中,第一固定架341和第二固定架342相对展开,第一固定架341和第二固定架342分别位于主轴31的两侧,第一固定架341、主轴31及第二固定架342用于共同提供一个平整的支撑环境。如图5所示,第二转轴组件3从打开状态折叠至第一闭合状态的过程中,第一固定架341和第二固定架342相对折叠,第一固定架341和第二固定架342位于主轴31的同一侧,第一固定架341、第二固定架342及主轴31共同形成容屏空间310。
结合参阅图29、图30A以及图30B,图29是图28A所示连接组件34与主轴31的底部罩体312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30A是图26所示连接组件34与主轴31的组装结构沿B1-B1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0B是图30A所示结构处于第二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沿B1-B1处剖开的截面经过第一固定架341、第一连接臂343、主轴31、第二连接臂344及第二固定架342。图26中的B1-B1的位置与图29中的B1-B1的位置相同。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臂343的固定端3431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架341,第一连接臂343的转动端3432转动连接主轴31。第二连接臂344的固定端3441固定端第二固定架342,第二连接臂344的转动端3442转动连接主轴31。
其中,第一连接臂343的转动端3432通过虚拟轴的连接方式,转动连接主轴31。第二连接臂344的转动端3442通过虚拟轴的连接方式,转动连接主轴31。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臂343的转动端3432和/或第二连接臂344的转动端3442,也可以通过实体轴的连接方式、转动连接主轴31,本申请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请结合参阅图29、图31A以及图31B,图31A是图26所示连接组件34与主轴31的组装结构沿B2-B2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1B是图31A所示结构处于第二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沿B2-B2处剖开的截面经过第一固定架341、第一摆臂345、主轴31、第二摆臂346及第二固定架342。图26中的B2-B2的位置与图29中的B2-B2的位置相同。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摆臂345的转动端3451、第二摆臂346的转动端3461以及阻尼组件347均安装于主轴3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摆臂345、第二摆臂346、阻尼组件347以及主轴31的连接结构可以参考第一转轴组件2的第一摆臂245、第二摆臂246、阻尼组件247以及主轴21的连接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请结合参阅图29、图32A以及图32B,图32A是图26所示连接组件34与主轴31的组装结构沿B3-B3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2B是图32A所示结构处于第二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沿B3-B3处剖开的截面经过第一固定架341、第一摆臂345、主轴31、第二摆臂346及第二固定架342。图26中的B3-B3的位置与图29中的B3-B3的位置相同。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摆臂345的滑动端3452可滑动地安装于第一固定架341的第一滑动槽3412,以滑动连接第一固定架341。其中,第一摆臂345的滑动端3452的滑动块3453部分位于第一滑动槽3412的导向空间,两者配合以引导第一摆臂345的滑动端3452相对第一固定架341的滑动方向。第二摆臂346的滑动端3462可滑动地安装于第二固定架342的第二滑动槽3422,以滑动连接第二固定架342。其中,第二摆臂346的滑动端3462的滑动块3463部分位于第二滑动槽3422的导向空间,两者配合以引导第二摆臂346的滑动端3462相对第二固定架342的滑动方向。
以下对连接装置4的结构,以及连接装置4与第一转轴组件2、第二壳体12及第二转轴组件3等结构的连接结构进行示例性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33A和图33B,图33A是图2所示电子设备1000的部分结构的部分分解示意图,图33B是图33A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示例性的,连接装置4包括连接件41以及驱动件42。连接件41包括第一端411和第二端412,连接件41的第一端411靠近第一转轴组件2,连接件41的第二端412靠近第二转轴组件3。当第二壳体12与第三壳体13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处于打开状态时,连接件41能够阻止第二转轴组件3运动,从而使第二转轴组件3处于锁定状态,阻止第二壳体12与第三壳体13相对第二转轴组件3折叠。
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41、第一转轴组件2、第二转轴组件3或第二壳体12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驱动件42。在第二壳体12与第三壳体13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从打开状态通过第一转轴组件2相对折叠至第一闭合状态的过程中,驱动件42用于驱动连接件41的第二端412向远离第二转轴组件3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得第二壳体12与第三壳体13能够相对第二转轴组件3折叠。当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处于第一闭合状态时,第二壳体12与第三壳体13能够相对第二转轴组件3运动。连接件41控制第二转轴组件3的运动,使得电子设备1000按照一定的顺序折叠,从而避免对第一转轴组件2和第二转轴组件3造成压迫或拉扯而损害其结构,使得第一转轴组件2和第二转轴组件3的使用寿命长、可靠性高。
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壳体12与第三壳体13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从第一闭合状态通过第一转轴组件2展开至打开状态的过程中,驱动件42还可以用于驱动连接件41第二端412向靠近第二转轴组件3的方向运动。
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41可以与第二壳体12滑动连接。示例性的,第二壳体12设有滑动槽121,滑动槽121可以延伸至第二壳体12左右两侧的端面。连接件41位于第二壳体12的滑动槽121、且可以沿滑动槽121滑动,从而通过滑动槽121与第二壳体12滑动连接。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壳体12还可以设有通孔(图未示),通孔的两端开口可以分别位于第二壳体12左右两侧的端面。连接件41位于第二壳体12的通孔、且可以沿通孔滑动,从而通过通孔相对第二壳体12滑动连接。此外,连接件41还可以通过其他结构与第二壳体12滑动连接,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请结合参阅图33B至图35B,图33C是图33A所示结构的组装示意图,图33D是图33C所示结构的内部示意图;图34A是图33C所示结构处于第一闭合状态时的示意图,图34B是图34A所示结构的内部示意图;图35A是图33C所示结构处于第二闭合状态时的示意图,图35B是图35A所示结构的内部示意图。
示例性的,连接装置4可以包括连接件41,也即电子设备1000包括连接件41,连接件4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411和第二端412。连接件41的第一端411靠近第一转轴组件2,连接件41的第二端412靠近第二转轴组件3。
示例性的,请结合参阅图33B至图34B,以及图36A至图36C,图36A是图33B中所示壳体装置10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6B是图36A所示结构的部分结构处于第一闭合状态时的示意图,图36C是图36A所示结构处于第一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6A示出了第一转轴组件2的第一摆臂245、阻尼组件247、第二摆臂246和第二固定架242、以及连接件41的第一端411的结构。
如图33B、图33D及图36A所示,当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处于打开状态,第二壳体12与第三壳体13处于打开状态时,连接件41的第一端411靠近或抵接第一转轴组件2的第二摆臂246的滑动端2462。
其中,第一摆臂245和第二摆臂246在阻尼组件247的带动下同步转动,以使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从打开状态相对折叠至第一闭合状态。此外,第二摆臂246的滑动端2462滑动安装于第二固定架242的第二滑动槽2423,第二摆臂246的滑动端2462与第二固定架242的第二滑动槽2423的具体安装方式请参考图19A中的第二摆臂246的滑动端2462与第二固定架242的滑动连接结构,在此不再赘述。其中,第二固定架242的第二滑动槽2423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第二滑动槽2423间隔设置,第二摆臂246的滑动端2462的上下两侧可以分别与两个第二滑动槽2423滑动连接。
如图34A、图34B及图36B所示,在第二壳体12与第三壳体13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从打开状态通过第一转轴组件2相对折叠至第一闭合状态的过程中,第一转轴组件2的第一摆臂245和第二摆臂246相对折叠,第一转轴组件2的第二摆臂246的滑动端2462向远离第二壳体12的方向运动,在滑动端2462和第二壳体12之间形成避让空间2460。
如图34A、图34B及图36C所示,在第二壳体12与第三壳体13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从打开状态通过第一转轴组件2相对折叠至第一闭合状态的过程中,连接件41的第二端412向远离第二转轴组件3的方向运动,连接件41的第一端411进入避让空间2460。
请结合参阅图36D和图36E,图36D是图33B中所示壳体装置100的部分结构处于第一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6E是图36D所示结构的部分分解示意图。图36D示出了第一摆臂245、阻尼组件247、第二摆臂246、第二固定架242、连接件41的第一端411及第二支撑件23的结构。
示例性的,第二支撑件23可以设有避让缺口235,至少部分避让缺口235可以与第二固定架242的两个第二滑动槽2423之间的区域相对设置,用于避让连接件41的第一端411。
请参阅图36F,图36F是图33B中所示壳体装置10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6F示意出了连接件41的第二端412、以及第二转轴组件3的第一固定架341的结构。
其中,第二转轴组件3的第一固定架341设有通孔3415。连接件41的第二端412能够经由通孔3415穿过第一固定架341。
请结合参阅图36F和图36G,图36G是图33B中所示壳体装置10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6G示意出了连接件41的第二端412、以及第二转轴组件3的第一固定架341和主轴31的结构。
其中,第二转轴组件3的主轴31可以设有凹槽313,凹槽313的开口朝向第一固定架341的通孔3415。示例性的,至少部分凹槽313的开口正对第一固定架341的通孔3415设置。连接件41的第二端412能够经由通孔3415穿过第一固定架341、并插入凹槽313,以阻止主轴31和第一固定架341之间的相对运动。
请结合参阅图36G和图36H,图36H是图36G所示结构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示例性的,如图36H所示,主轴31包括主支撑板311和罩体312,罩体312固定于主支撑板311,且与主支撑板311之间形成用于安装连接组件的安装空间。主轴31的主支撑板311和罩体312的结构以及各部件之间的连接结构可以参考图28A和图28B所示的主支撑板311和罩体312的结构以及各部件之间的连接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主轴31的主支撑板311可以设有凹槽,主支撑板311的凹槽的一端延伸至主支撑板311的下表面;罩体312也可以设有凹槽,罩体312的凹槽的一端延伸至罩体312的上表面。主支撑板311的凹槽和罩体312的凹槽相对设置、共同组合成凹槽313。示例性的,主支撑板311的凹槽与罩体312的凹槽可以为对称结构,例如均为矩形凹槽或半球形凹槽。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主支撑板311的凹槽与罩体312的凹槽也可以为非对称结构,例如主支撑板311的凹槽可以采用矩形凹槽,罩体312的凹槽可以采用半球形凹槽。
请结合参阅图36I至图36M,图36I是图2所示壳体装置100在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36J是图36I所示结构沿C-C处剖开的部分截面结构在第一实施例中的示意图,图36K是图36I所示结构沿C-C处剖开的另一部分截面结构在第一实施例中的示意图,图36L是图36J所示结构处于第一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6M是图36K所示结构处于第一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36J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经过第一壳体11、第一转轴组件2、第二壳体12及连接装置4,图36K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经过第二壳体12、第二转轴组件3、第三壳体13及连接装置4。
本申请中,在电子设备1000的组装过程中,可以将第一转轴组件2的两边分别固定连接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将第二转轴组件3的两边分别固定连接第二壳体12和第三壳体13。其中,第一转轴组件2的第一固定架241固定连接第一壳体11,固定方式可以通过紧固件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第一转轴组件2的第二固定架242可以固定连接第二壳体12,固定方式可以通过紧固件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第二转轴组件3的第一固定架341固定连接第二壳体12,固定方式可以通过紧固件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第二转轴组件3的第二固定架342可以固定连接第三壳体13,固定方式可以通过紧固件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如图36J和图36L所示,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可以通过第一转轴组件2的形变,实现相对展开和相对折叠,以在打开状态和第一闭合状态之间切换;如图36K和图36M所示,第二壳体12和第三壳体13,可以通过第二转轴组件3的形变,实现相对展开和相对折叠,以在第一闭合状态和第二闭合状态之间切换。
在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处于打开状态,第二壳体12与第三壳体13处于打开状态时,如图36A和图36J所示,第一转轴组件2的第一摆臂245和第二摆臂246相对主轴21展平,连接件41的第一端411抵接第一转轴组件2的第二摆臂246的滑动端2462。如图36A和图36K所示,连接件41的第二端412穿过第二转轴组件3的第一固定架341卡入主轴31,以阻止第二转轴组件3的第一固定架341和主轴31之间的相对运动,并阻止第二转轴组件3的运动,使得第二转轴组件3处于锁定状态,阻止第二壳体12与第三壳体13相对第二转轴组件3折叠。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摆臂345与第二摆臂346在阻尼组件347的带动下相对主轴31同步转动。当连接件41的第二端412阻止第二转轴组件3的第一固定架341和主轴31之间的相对运动,从而阻止和第二摆臂346相对主轴31转动,并进而阻止第二固定架342和第三壳体13相对主轴31转动,也即阻止第二转轴组件3的运动,并阻止第二壳体12与第三壳体13相对第二转轴组件3折叠。
如图36A、图36B、图36J和图36L所示,在第二壳体12与第三壳体13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从打开状态通过第一转轴组件2相对折叠至第一闭合状态的过程中,第一摆臂245和第二摆臂246相对主轴21同步转动,且第二摆臂246的滑动端2462相对第二固定架242向远离第二壳体12的方向滑动,从而在第二摆臂246的滑动端2462和第二壳体12之间留出避让空间2460。连接件41的第一端411向远离第二壳体12的方向运动,并进入避让空间2460。
如图36K和图36M所示,在第二壳体12与第三壳体13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从打开状态通过第一转轴组件2相对折叠至第一闭合状态的过程中,驱动件42推动连接件41向远离第二转轴组件3的方向运动,连接件41的第二端412随连接件41的第一端411向远离第二壳体12的方向运动,连接件41的第二端412向远离第二转轴组件3的方向运动。
如图36M所示,当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处于第一闭合状态时,连接件41的第二端412与主轴31之间存在距离,第二转轴组件3的第一固定架341能够相对主轴31运动,也即第二壳体12与第三壳体13能够相对第二转轴组件3运动。
综上,第二壳体12与第三壳体13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从打开状态通过第一转轴组件2相对折叠至第一闭合状态的过程中,第一转轴组件2的第一摆臂245和第二摆臂246相对主轴21折叠,第二摆臂246的滑动端2462相对第二固定架242向远离第二壳体12的方向滑动,在滑动端2462和第二固定架242之间留出了避让空间2460,连接件41的第一端411进入避让空间2460。驱动件42推动连接件41向远离第二转轴组件3的方向运动,并离开主轴31。
与第二壳体12与第三壳体13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从打开状态通过第一转轴组件2相对折叠至第一闭合状态的过程相反,第二壳体12与第三壳体13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从第一闭合状态通过第一转轴组件2展开至打开状态的过程中,第一转轴组件2的第一摆臂245和第二摆臂246相对主轴21展平,第二摆臂246的滑动端2462相对第二固定架242向靠近第二壳体12的方向滑动,接触并推动连接件41向靠近第二转轴组件3的方向滑动,也即连接件41的第二端412向靠近第二转轴组件3的方向运动,使得连接件41的第二端412穿过第二转轴组件3的第一固定架341并卡入主轴31,也即连接件41的第二端412连接于第二壳体12和第二转轴组件3之间。示例性的,在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处于第一闭合状态时,第二摆臂246的滑动端2462可以接触连接件41,也可以与连接件41之间存在距离,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示例性的,如图36J和图36L所示,第一固定架341的通孔3415的开口朝向第二壳体12的容纳槽122。当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处于打开状态,第二壳体12与第三壳体13处于打开状态时,连接件41的第二端412经由通孔3415穿过第二转轴组件3的第一固定架341、并插入凹槽313,以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架341和第二转轴组件3的主轴31。
在第二壳体12与第三壳体13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从打开状态通过第一转轴组件2相对折叠至第一闭合状态的过程中,连接件41的第二端412向远离凹槽313的方向运动;当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处于第一闭合状态时,连接件41的第二端412离开凹槽313,第一固定架341和第二转轴组件3的主轴31能够相对运动。
相反地,在第二壳体12与第三壳体13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从第一闭合状态展开至打开状态的过程中,连接件41的第二端412向靠近凹槽313的方向运动,连接件41的第二端412能够从第二壳体12的容纳槽122插入第一固定架341的通孔3415、并穿过第一固定架341的通孔3415插入主轴31的凹槽313,以阻止第二转轴组件3的运动,并阻止第二壳体12与第三壳体13相对第二转轴组件3折叠。
示例性的,如图36D、图36E和图36L所示,第二支撑件23的避让缺口235的一侧延伸至第二支撑件23朝向第二壳体12的端面,以在连接件41的第一端411向远离第二壳体12运动时,提供避让空间。在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处于第一闭合状态时,避让缺口235可以与第二固定架242的两个第二滑动槽2423之间的避让空间2460连通,以扩大避让空间2460,以便避让连接件41的第一端411。
示例性的,第一转轴组件2包括第一运动件20,第二转轴组件3包括第二运动件30,连接装置4的第一端411连接第一转轴组件2的第一运动件20。
请结合参阅图33D和图34B,当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处于打开状态,第二壳体12与第三壳体13处于打开状态时,连接件41的第二端412连接于第二壳体12和第二转轴组件3的第二运动件30之间,以阻止第二壳体12与第三壳体13相对第二转轴组件3折叠。在第二壳体12与第三壳体13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从打开状态通过第一转轴组件2相对折叠至第一闭合状态的过程中,第一转轴组件2的第一运动件20向远离第二壳体12的方向运动,在第一运动件20和第二壳体12之间形成避让空间2460;连接件41的第一端411进入避让空间2460,连接件41的第二端412向远离第二转轴组件3的第二运动件30的方向运动,以使第二壳体12与第三壳体13能够相对第二转轴组件3折叠。
相反地,在第二壳体12与第三壳体13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从第一闭合状态通过第一转轴组件2展开至打开状态的过程中,第一转轴组件2的第一运动件20向靠近第二壳体12的方向运动、并推动连接件41的第一端411向远离第一转轴组件2的方向运动,连接件41的第二端412向靠近第二转轴组件3的第二运动件30的方向运动。
请结合参阅图33D、图34B、图36J及图36L,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转轴组件2的第一运动件20可以包括第二摆臂246。
当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处于打开状态时,连接件41的第一端411靠近第一转轴组件2的第二摆臂246的滑动端2462。
在第二壳体12与第三壳体13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从打开状态通过第一转轴组件2相对折叠至第一闭合状态的过程中,第一转轴组件2的第一摆臂245和第二摆臂246相对折叠,第一转轴组件2的第二摆臂246的滑动端2462向远离第二壳体12的方向运动,在第二摆臂246的滑动端2462和第二壳体12之间形成避让空间2460,使得连接件41的第一端411能够向远离第二壳体12的方向运动。
相反地,在第二壳体12与第三壳体13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从第一闭合状态通过第一转轴组件2展开至打开状态的过程中,第一转轴组件2的第一摆臂245和第二摆臂246相对展开,第一转轴组件2的第二摆臂246的滑动端2462向靠近第二壳体12的方向运动、并推动连接件41的第一端411向远离第一转轴组件2的方向运动。
如图33D和图34B所示,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摆臂246还可以具有其他结构,例如,第二摆臂246与第一摆臂245之间可以设置连接结构,使得第二摆臂246能够随第一摆臂245、相对第二壳体12(第二壳体12)运动。在又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运动件20可以包括主轴21、第一摆臂245、第一固定架241、第一壳体11中的一种或多种结构,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在第二壳体12与第三壳体13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从打开状态通过第一转轴组件2相对折叠至第一闭合状态的过程中,主轴21、第一摆臂245、第一固定架241、第一壳体11等能够向远离第二壳体12的方向运动。
请结合参阅图33D、图34B、图36K和图36M。其中,第一固定架341和第二壳体12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架342和第三壳体13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转轴组件3的第二运动件30可以包括主轴31。当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处于打开状态,第二壳体12与第三壳体13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二转轴组件3的第一固定架341和第二固定架342相对展开,通过连接件41的第二端412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架341和第二转轴组件3的主轴31。
在第二壳体12与第三壳体13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从打开状态相对折叠至第一闭合状态的过程中,连接件41的第二端412向远离第二转轴组件3的主轴31的方向运动。当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处于第一闭合状态时,第一固定架341和第二转轴组件3的主轴31能够相对运动。
相反地,在第二壳体12与第三壳体13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从第一闭合状态展开至打开状态的过程中,连接件41的第二端412向靠近第二转轴组件3的主轴31的方向运动,使得连接件41的第二端412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架341和第二转轴组件3的主轴31。
如图33D和图34B所示,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运动件30还可以包括第一摆臂345;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处于打开状态,第二壳体12与第三壳体13处于打开状态时,连接件41的第二端412也可以卡入第一摆臂345,以阻止第一摆臂345相对第一固定架341滑动,从而阻止第二壳体12与第三壳体13相对第二转轴组件3折叠。在又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转轴组件3的第二运动件30还可以包括其它结构。在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处于第一闭合状态,第二壳体12与第三壳体13从打开状态通过第二转轴组件3相对折叠至第二闭合状态的过程中,其它结构能够相对第二壳体12(第二壳体12)运动,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示例性的,连接件41还可以设有限位件(图未示),限位件用于限定连接件41相对第二转轴组件3的移动距离,本申请对限位件的结构不作限定。
在本申请中,驱动件42可以具有多种实现方式,以下对驱动件42的结构进行示例性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37和图38,图37是图33A所示连接装置4在第一实施例中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8是图2所示壳体装置100在第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在第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0a的壳体装置100a的第一壳体11a、第一转轴组件2a、第二壳体12a、第二转轴组件3a、第三壳体13a及连接件41a的结构以及各部件之间的连接结构可以参考图36A至图36M中所示的电子设备1000中的第一壳体11、第一转轴组件2、第二壳体12、第二转轴组件3、第三壳体13及连接件41的结构以及各部件之间的连接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以下仅对驱动件42a的结构,驱动件42a与其他结构的连接结构以及连接件41a的区别进行说明。
在第一实施例中,连接件41a可以设有限位凸缘413a,限位凸缘413a的外径大于连接件41a的主体部分的外径。示例性的,驱动件42a可以套设于连接件41a、且位于限位凸缘413a靠近连接件41a的第二端412a的一侧,驱动件42a可以位于限位凸缘413a和连接件41a的第二端412a之间,驱动件42a可以在限位凸缘413a的推动下相对连接件41a运动。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驱动件42a也可以位于限位凸缘413a靠近第一端411a的一侧,驱动件42a可以位于限位凸缘413a和连接件41a的第一端411a之间。
示例性的,第二壳体12a还可以设有容纳槽122a,容纳槽122a与滑动槽121a连通。限位凸缘413a可以安装于容纳槽122a。驱动件42a的一端可以连接限位凸缘413a,另一端可以连接容纳槽122a的槽壁。容纳槽122a可以位于第二壳体12a的靠近第二转轴组件3a的端部,也可以位于第二壳体12a的中部。
示例性的,驱动件42a可以是弹性件,例如弹簧等可以发生弹性变形的结构。驱动件42a(弹性件)设置于连接件41a的第二端,驱动件42a的一端抵接连接件41a,驱动件42a的另一端抵接第二转轴组件3a。
请结合参阅图39A至图39D,图39A是图38所示结构沿C1-C1处剖开的部分截面结构在第一实施例中的示意图,图39B是图38所示结构沿C1-C1处剖开的另一部分截面结构在第一实施例中的示意图,图39C是图39A所示结构处于第一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9D是图39B所示结构处于第一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39A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经过第一壳体11a、第一转轴组件2a、第二壳体12a及连接装置4a,图39B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经过第二壳体12a、第二转轴组件3a、第三壳体13a及连接装置4a。
当第二壳体12a与第三壳体13a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壳体11a与第二壳体12a处于打开状态时,如图38和图39B所示,连接件41a的限位凸缘413a挤压驱动件42a,驱动件42a的两端分别抵接连接件41a的限位凸缘413a和第二转轴组件3a的第一固定架341a,驱动件42a处于压缩状态,连接件41a的第二端412a穿过第二转轴组件3a的第一固定架341a卡入主轴31a,以阻止第二壳体12a与第三壳体13a相对第二转轴组件3a折叠。
如图39D所示,在第二壳体12a与第三壳体13a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壳体11a与第二壳体12a从打开状态通过第一转轴组件2a相对折叠至第一闭合状态的过程中,驱动件42a从压缩状态变为伸展状态,产生推力,限位凸缘413a在推力的作用下向靠近第一转轴组件2a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得连接件41a在推力的作用下向远离第二转轴组件3a的方向运动,并离开主轴31a。连接件41a的第二端412a离开主轴31a。可理解地,驱动件42a不发生弹性形变时或发生轻微弹性形变时可认为驱动件42a处于伸展状态。处于伸展状态的驱动件42a被挤压后变为压缩状态,也即驱动件42a的压缩状态相对于伸展状态发生了弹性形变、或驱动件42a处于压缩状态时的弹性形变量大于驱动件42a处于伸展状态时的弹性形变量。
相反地,在第二壳体12a与第三壳体13a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壳体11a与第二壳体12a从第一闭合状态通过第一转轴组件2a展开至打开状态的过程中,第二摆臂246a的滑动端2462a相对第二固定架242a向靠近第二壳体12a的方向滑动,接触并推动连接件41a向靠近第二转轴组件3a的方向滑动,连接件41a的限位凸缘413a挤压驱动件42a以使驱动件42a处于压缩状态。
请参阅图40,图40是图39C中的结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的示意图。
示例性的,第二摆臂246a可以设有凸块2453a,凸块2453a固定于滑动端2462a,凸块2453a的横截面积可以大于滑动端2462a的横截面积,以增大第二摆臂246a与连接件41a之间的接触面积,便于第二摆臂246a的滑动端2462a推动连接件41a。可理解地,第二摆臂246a的结构在垂直于第二摆臂246a的延伸方向上的截面为第二摆臂246a的结构的横截面。
在还一些实施例中,驱动件42a还可以包括第一磁性件(图未示)和第二磁性件(图未示)。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分别固定于第二摆臂246a的滑动端2462a和连接件41a的第一端411a。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之间可以存在吸引力,也即第一磁性件靠近第二磁性件的一端的磁极、以及第二磁性件靠近第一磁性件的一端的磁极的极性相反,例如第一磁性件靠近第二磁性件的一端为N极,则第二磁性件靠近第一磁性件421a的一端为S极。可理解地,磁性件,也可以称为磁体,指能够产生磁场的物质或材料。磁性件可以包括永磁体和软磁体。其中,永磁体能够长期保持磁性,不易失磁,也不易被磁化,例如:永磁体可以包括合金永磁材料和铁氧体永磁材料等。其中,合金永磁材料可以包括钕铁硼(Nd2Fe14B)、钐钴(SmCo)、铝镍钴(AlNiCo)等合金。软磁体的极性随所加磁场极性而变化,可以用作导磁体和电磁铁,例如:软磁体可以包括铁硅合金(硅钢片)、软磁铁氧体材料、铁、钴、镍以及铁、钴、镍的合金等。在本申请中,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可以均采用永磁体;也可以第一磁性件或第二磁性件中的一者采用永磁体,能够长期保持磁性,另一者采用软磁体,能够被永磁体磁化,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驱动件42a还可以包括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第一磁性件可以固定于第二转轴组件3a的第一固定架341a和/或第二转轴组件3a的主轴31a,第二磁性件可以固定于连接件41a的第二端412a。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之间也可以存在斥力,也即第一磁性件靠近第二磁性件的一端的磁极、以及第二磁性件靠近第一磁性件的一端的磁极的极性相同,例如第一磁性件靠近第二磁性件的一端为N极,第二磁性件靠近第一磁性件421a的一端也为N极。
在再一些实施例中,驱动件42a还可以包括第一磁性件、第二磁性件、第三磁性件(图未示)和第四磁性件(图未示)。其中,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可以分别固定于第二摆臂246a的滑动端2462a和连接件41a的第一端411a。第三磁性件可以固定于第二转轴组件3a的第一固定架341a和/或第二转轴组件3a的主轴31a,第四磁性件可以固定于连接件41a的第二端412a。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之间可以存在吸引力、第三磁性件和第四磁性件之间可以存在斥力。在本申请中,第三磁性件和第四磁性件可以均采用永磁体;也可以第三磁性件或第四磁性件中的一者采用永磁体,另一者采用软磁体,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请结合参阅图41、图42A至图42C,图41是图33A所示连接装置4在第二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42A是图2所示壳体装置100在第二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42B是图42A所示壳体装置10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2C是图42B所示部分结构处于第一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2C示意出了第一摆臂245b、阻尼组件247b、第二摆臂246b、第二固定架242b、连接件41b及驱动件42b的结构。
在第二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0b的壳体装置100b的第一壳体11b、第一转轴组件2b、第二壳体12b、第二转轴组件3b、第三壳体13b及连接件41b的结构以及各部件之间的连接结构可以参考图36A至图36M中所示的电子设备1000中的第一壳体11、第一转轴组件2、第二壳体12、第二转轴组件3、第三壳体13及连接件41的结构以及各部件之间的连接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以下仅对驱动件42b的结构,驱动件42b与其他结构的连接结构以及连接件41b的区别进行说明。
在第二实施例中,驱动件42b可以包括第一磁性件421b和第二磁性件422b。第一磁性件421b和第二磁性件422b分别固定于第二摆臂246b的滑动端2462b和连接件41b的第一端411b。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421b和第二磁性件422b之间可以存在吸引力,也即第一磁性件421b和第二磁性件422b相对的一侧的磁极的极性相反,例如第一磁性件421b靠近第二磁性件422b的一端为N极,则第二磁性件422b靠近第一磁性件421b的一端为S极。
示例性的,驱动件42b还可以为弹性件(图未示),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42b连接于第一转轴组件2b的第二摆臂246b的滑动端2462b和连接件41b的第一端411b之间。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421b可以固定于第二转轴组件3b的第一固定架341b和/或第二转轴组件3b的主轴31b,第二磁性件422b可以固定于连接件41b的第二端412b。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421b和第二磁性件422b之间可以存在斥力,也即第一磁性件421b与第二磁性件422b相对的一侧的磁极、以及第二磁性件422b与第一磁性件421b相对的一侧的磁极的极性相同。
在再一些实施例中,驱动件42b还可以包括第一磁性件421b、第二磁性件422b、第三磁性件(图未示)和第四磁性件(图未示)。其中,第一磁性件421b和第二磁性件422b可以分别固定于第二摆臂246b的滑动端2462b和连接件41b的第一端411b。第三磁性件可以固定于第二转轴组件3b的第一固定架341b和/或第二转轴组件3b的主轴31b,第四磁性件可以固定于连接件41b的第二端412b。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421b和第二磁性件422b之间可以存在吸引力、第三磁性件和第四磁性件之间可以存在斥力。
示例性的,如图42A所示,第二壳体12b也可以设有连通滑动槽121b的容纳槽122b,连接件41b也可以设有限位凸缘413b,限位凸缘413b位于容纳槽122b,从而与容纳槽122b配合限定连接件41b在第一转轴组件2b和第二转轴组件3b之间的运动行程。驱动件42b也可以设有套设于连接件41b的弹性件(图未示,请参考图37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驱动件42a的结构),弹性件位于限位凸缘413b靠近第二端412b的一侧,并在限位凸缘413b的推动下相对连接件41b运动。弹性件用于在第二壳体12d与第三壳体13d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壳体11d与第二壳体12d从打开状态通过第一转轴组件2d相对折叠至第一闭合状态的过程中提供推力,连接件41b的第二端412b在推力的作用下向远离第二转轴组件3b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得第二壳体12b与第三壳体13b能够相对第二转轴组件3b折叠。
请结合参阅图43A至图43D,图43A是图42A所示结构沿C2-C2处剖开的部分截面结构在第二实施例中的示意图,图43B是图42A所示结构沿C2-C2处剖开的另一部分截面结构在第二实施例中的示意图,图43C是图43A所示结构处于第一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3D是图43B所示结构处于第一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43A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经过第一壳体11b、第一转轴组件2b、第二壳体12b及连接装置4b,图43B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经过第二壳体12b、第二转轴组件3b、第三壳体13b及连接装置4b。
如图43A和图43B所示,当第二壳体12b与第三壳体13b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壳体11b与第二壳体12b处于打开状态时,连接件41b的第一端411b通过驱动件42b磁性连接第一转轴组件2b的第二摆臂246b的滑动端2462b,具体地,固定于第二摆臂246b的滑动端2462b的第一磁性件421b和固定于连接件41b的第一端411b的第二磁性件422b磁性连接,连接件41b的第二端412b穿过第二转轴组件3b的第一固定架341b卡入主轴31b,以阻止第二转轴组件3b的第一固定架341b相对主轴31b运动,从而阻止第二壳体12b与第三壳体13b相对第二转轴组件3b折叠。
如图43C和图43D所示,在第二壳体12b与第三壳体13b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壳体11b与第二壳体12b从打开状态通过第一转轴组件2b相对折叠至第一闭合状态的过程中,第二摆臂246b的滑动端2462b远离第二固定架242b,并通过驱动件42b带动连接件41b向远离第二转轴组件3b的方向运动,使得连接件41b的第二端412b离开主轴31b。
当第一壳体11b与第二壳体12b处于第一闭合状态时,第二转轴组件3b的第一固定架341b能够相对主轴31b运动,也即第二壳体12b与第三壳体13b能够相对第二转轴组件3b折叠。
请结合参阅图44和图45,图44是图33A所示连接装置4c在第三实施例中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45是图2所示壳体装置100c在第三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在第三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0c的壳体装置100c的第一壳体11c、第一转轴组件2c、第二壳体12c、第二转轴组件3c、第三壳体13c及连接件41c的结构以及各部件之间的连接结构可以参考图36A至图36M中所示的电子设备1000中的第一壳体11、第一转轴组件2、第二壳体12、第二转轴组件3、第三壳体13及连接件41的结构以及各部件之间的连接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以下仅对驱动件42c的结构,驱动件42c与其他结构的连接结构以及连接件41c的区别进行说明。
在第三实施例中,第二壳体12c还可以设有容纳槽122c,容纳槽122c与滑动槽121c连通。驱动件42c连接于连接件41c和第二壳体12c的容纳槽122c之间。驱动件42c可以包括第三磁性件423c和第四磁性件424c。
一些实施例中,容纳槽122c具有垂直于连接件41c的延伸方向的第一侧壁,第一侧壁靠近第一转轴组件2c。第三磁性件423c可以固定于容纳槽122c靠近第一转轴组件2c的第一侧壁、且活动套设于连接件41c,第四磁性件424c固定套设于连接件41c、且位于容纳槽122c。在本实施例中,第三磁性件423c和第四磁性件424c之间可以存在吸引力,也即第三磁性件423c和第四磁性件424c相对的一侧的磁极的极性相反。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容纳槽122c具有垂直于连接件41c的延伸方向的第二侧壁,第二侧壁靠近第二转轴组件3c。第三磁性件423c可以固定于容纳槽122c的第二侧壁,第四磁性件424c固定套设于连接件41c、且位于容纳槽122c。在本实施例中,第三磁性件423c和第四磁性件424c之间可以存在斥力,也即第三磁性件423c和第四磁性件424c相对的一侧的磁极的极性相反。
请结合参阅图45、图46C至图46D,图46A是图45所示结构沿C3-C3处剖开的部分截面结构在第三实施例中的示意图,图46B是图45所示结构沿C3-C3处剖开的另一部分截面结构在第三实施例中的示意图,图46C是图46A所示结构处于第一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6D是图46B所示结构处于第一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46A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经过第一壳体11c、第一转轴组件2c、第二壳体12c及连接装置4c,图46B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经过第二壳体12c、第二转轴组件3c、第三壳体13c及连接装置4c。
如图46A和图46B所示,当第二壳体12与第三壳体13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处于打开状态时,连接件41c的第一端411c抵接第一转轴组件2c的第二摆臂246c的滑动端2462c,第四磁性件424c位于第三磁性件423c靠近第二转轴组件3的一侧、且两者存在间距,连接件41c的第二端412c穿过第二转轴组件3c的第一固定架341c卡入主轴31c,以阻止第二壳体12c与第三壳体13c相对第二转轴组件3c折叠。
如图46C和图46D所示,在第二壳体12c与第三壳体13c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壳体11c与第二壳体12c从打开状态通过第一转轴组件2c相对折叠至第一闭合状态的过程中,第二摆臂246c的滑动端2462c相对第二固定架242c向远离第二壳体12c的方向滑动,在滑动端2462c和第二固定架242c之间留出了避让空间2460c。第三磁性件423c和第四磁性件424c之间存在吸引力,第四磁性件424c在吸引力的作用下向靠近第三磁性件423c的方向运动,并带动连接件41c向靠近第一转轴组件2c的方向运动,使得连接件41c的第一端411c进入避让空间2460c、且连接件41c的第二端412c离开主轴31c。此外,第三磁性件423c和第四磁性件424c之间的距离变小、或第三磁性件423c接触第四磁性件424c。
当第一壳体11c与第二壳体12c处于第一闭合状态时,第二转轴组件3c的第一固定架341c能够相对主轴31c运动,也即第二壳体12c与第三壳体13c能够相对第二转轴组件3c折叠。
相反地,在第二壳体12c与第三壳体13c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壳体11c与第二壳体12c从第一闭合状态通过第一转轴组件2c展开至打开状态的过程中,第二摆臂246c的滑动端2462c相对第二固定架242c向靠近第二壳体12c的方向滑动,接触并推动连接件41c向靠近第二转轴组件3c的方向滑动,使得连接件41c的第二端412c穿过第二转轴组件3c的第一固定架341c并卡入主轴31c。第四磁性件424c在连接件41c的带动下向远离第三磁性件423c的方向运动。
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磁性件423c和第四磁性件424c之间也可以存在斥力,第三磁性件423c固定于第二壳体12c、且活动套设于连接件41c,第四磁性件424c固定套设于连接件41c、且位于第三磁性件423c远离第二转轴组件3c的一侧。当第二壳体12c与第三壳体13c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壳体11c与第二壳体12c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三磁性件423c和第四磁性件424c之间接触或存在间距;在第二壳体12c与第三壳体13c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壳体11c与第二壳体12c从打开状态通过第一转轴组件2c相对折叠至第一闭合状态的过程中,第四磁性件424c在斥力的作用下远离第三磁性件423c,并带动连接件41c向靠近第一转轴组件2c的方向运动,从而带动连接件41c的第二端412c向远离第二转轴组件3c的方向运动。
示例性的,驱动件42c还可以包括第三磁性件和第四磁性件(图未示,请参考图41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驱动件42b的结构),第三磁性件和第四磁性件分别固定于第二摆臂246c的滑动端2462c和连接件41c的第一端411c,在此不再赘述。
请结合参阅图47A、图47B及图48,图47A是图33A所示连接装置4和第二摆臂246在第四实施例中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47B是图47A所示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图48是图2所示壳体装置100在第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在第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0d的壳体装置100d的第一壳体11d、第一转轴组件2d、第二壳体12d、第二转轴组件3d、第三壳体13d及连接件41d的结构以及各部件之间的连接结构可以参考图36A至图36M中所示的电子设备1000中的第一壳体11、第一转轴组件2、第二壳体12、第二转轴组件3、第三壳体13及连接件41的结构以及各部件之间的连接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以下仅对驱动件42d的结构,驱动件42d与其他结构的连接结构以及连接件41d的区别进行说明。
在第四实施例中,驱动件42d连接于连接件41d和第一转轴组件2d的第二摆臂246d的滑动端2462d之间。驱动件42d能够产生拉力、且驱动件42d还可以运动或发生形变,以使连接件41d能够在拉力的作用下随第二壳体12d第一转轴组件2d的第二摆臂246d运动。
示例性的,驱动件42d包括第一转动端421d和第二转动端422d。驱动件42d的第一转动端421d转动连接第一转轴组件2d的第二摆臂246d的滑动端2462d,驱动件42d的第二转动端422d与连接件41d的第一端411d转动连接。示例性的,驱动件42d的第一转动端421d和第二转动端422d可以通过销轴等结构与其他部件转动连接,具体地,驱动件42d可以包括连接轴423d、第一轴套424d及第二轴套425d,其中,第一轴套424d固定连接第一转轴组件2d的第二摆臂246d的滑动端2462d,第二轴套425d与连接件41d的第一端411d固定连接,连接轴423d的两端分别设有转轴,连接轴423d两端的转轴分别插入第一轴套424d和第二轴套425d中的轴孔内,且均相对第一轴套424d和第二轴套425d转动。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驱动件42d还可以是弹性件等结构,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请结合参阅图48、图49A至图49D,图49A是图48所示结构沿C4-C4处剖开的部分截面结构在第四实施例中的示意图,图49B是图48所示结构沿C4-C4处剖开的另一部分截面结构在第四实施例中的示意图,图49C是图49A所示结构处于第一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9D是图49B所示结构处于第一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49A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经过第一壳体11d、第一转轴组件2d及第二壳体12d,图49B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经过第二壳体12d、第二转轴组件3d及第三壳体13d。
如图49A和图49B所示,当第二壳体12d与第三壳体13d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壳体11d与第二壳体12d处于打开状态时,连接件41d的第一端411d通过驱动件42d连接第一转轴组件2d的第二摆臂246d的滑动端2462d,连接件41d的第二端412d穿过第二转轴组件3d的第一固定架341d卡入主轴31d,以阻止第二壳体12d与第三壳体13d相对第二转轴组件3d折叠。
如图49C和图49D所示,在第二壳体12d与第三壳体13d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壳体11d与第二壳体12d从打开状态通过第一转轴组件2d相对折叠至第一闭合状态的过程中,第二摆臂246d的滑动端2462d远离第二固定架242d,并留出了避让空间2460d,第二摆臂246d通过驱动件42d拉动连接件41d向远离第二转轴组件3d的方向运动,连接件41d的第一端411d进入避让空间2460d,连接件41d的第二端412d离开主轴31d。
相反地,在第二壳体12d与第三壳体13d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壳体11d与第二壳体12d从第一闭合状态通过第一转轴组件2d展开至打开状态的过程中,第二摆臂246d的滑动端2462d相对第二固定架242d向靠近第二壳体12d的方向滑动,并通过驱动件42d推动连接件41d向靠近第二转轴组件3d的方向滑动,使得连接件41d的第二端412d穿过第二转轴组件3d的第一固定架341d并卡入主轴31d。
在第四实施例中,如图47A所示,连接件41d可以设有限位凸缘413d,限位凸缘413d的外径大于连接件41d的主体部分的外径。驱动件42d还可以包括套设于连接件41d的弹性件(图未示,请参考图37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驱动件42a的结构)。弹性件位于限位凸缘413d靠近第二端412d的一侧,并在限位凸缘413d的推动下相对连接件41d运动。弹性件用于在第二壳体12d与第三壳体13d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壳体11d与第二壳体12d从打开状态通过第一转轴组件2d相对折叠至第一闭合状态的过程中提供推力,连接件41d在推力的作用下运动,以使连接件41d的第二端412d向远离第二转轴组件3d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得第二壳体12d与第三壳体13d能够相对第二转轴组件3d折叠。第二壳体12d还可以设有容纳槽122d,容纳槽122d与滑动槽121d连通。限位凸缘413d可以安装于容纳槽122d。
示例性的,驱动件42d还可以包括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图未示,请参考图44所示的第三实施例中驱动件42c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9B和图46B所示,驱动件42a可以连接于连接件41a和第二转轴组件3a之间,或驱动件42c可以连接于连接件41c和第二壳体12c之间,在第二壳体(12a、12c)与第三壳体(13a、13c)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壳体(11a、11c)与第二壳体(12a、12c)从打开状态相对折叠至第一闭合状态的过程中,驱动件(42a、42c)用于提供推力,以推动连接件(41a、41c)运动,以使连接件(41a、41c)的第二端(412a、412c)向远离第二转轴组件(3a、3c)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得第二壳体(12a、12c)与第三壳体(13a、13c)能够相对第二转轴组件(3a、3c)折叠。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3B和图49B所示,驱动件(42b、42d)可以连接于第一转轴组件(2b、2d)和连接件(41b、41d)之间,在第二壳体(12b、12d)与第三壳体(13b、13d)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壳体(11b、11d)与第二壳体(12b、12d)从打开状态相对折叠至第一闭合状态的过程中,驱动件(42b、42d)用于提供拉力或吸引力,以拉动连接件(41b、41d)运动,以使连接件(41b、41d)的第二端(412b、412d)向远离第二转轴组件(3b、3d)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得第二壳体(12b、12d)与第三壳体(13b、13d)能够相对第二转轴组件(3b、3d)折叠。
在本申请中,除了上述四种实施例中的驱动件(41a、41b、41c、41d)的结构,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7)
1.一种可折叠的电子设备(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1000)包括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2)、第三壳体(13)、第一转轴组件(2)及第二转轴组件(3);
所述第一转轴组件(2)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11)和所述第二壳体(12)之间,所述第一壳体(11)与所述第二壳体(12)能够通过所述转轴组件(2)相对展开或相对折叠,所述第二转轴组件(3)连接在所述第二壳体(12)和所述第三壳体(13)之间,所述第二壳体(12)与所述第三壳体(13)能够通过所述第二转轴组件(3)相对展开或相对折叠;
所述电子设备(1000)还包括连接件(41),所述连接件(41)包括第一端(411)和第二端(412),所述连接件(41)的第一端(411)靠近所述第一转轴组件(2),所述连接件(41)的第二端(412)靠近所述第二转轴组件(3);
在所述第一壳体(11)与所述第二壳体(12)处于打开状态,所述第二壳体(12)与所述第三壳体(13)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连接件(41)的第二端(412)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12)和所述第二转轴组件(3)之间,阻止所述第二壳体(12)与所述第三壳体(13)相对所述第二转轴组件(3)折叠;
在所述第二壳体(12)与所述第三壳体(13)处于打开状态,所述第一壳体(11)与所述第二壳体(12)从打开状态通过所述第一转轴组件(2)相对折叠至第一闭合状态的过程中,所述连接件(41)的第二端(412)向远离所述第二转轴组件(3)的方向运动;
当所述第一壳体(11)与所述第二壳体(12)处于第一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二壳体(12)与所述第三壳体(13)能够相对所述第二转轴组件(3)折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41)与所述第二壳体(12)滑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1000),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壳体(11)与所述第二壳体(12)处于第一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二壳体(12)与所述第三壳体(13)能够相对所述第二转轴组件(3)展开;
在所述第二壳体(12)与所述第三壳体(13)处于打开状态,所述第一壳体(11)与所述第二壳体(12)从第一闭合状态通过所述第一转轴组件(2)展开至打开状态的过程中,所述连接件(41)的第二端(412)向靠近所述第二转轴组件(3)的方向运动,使得所述连接件(41)的第二端(412)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12)和所述第二转轴组件(3)之间。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组件(2)包括第一运动件(20);
在所述第二壳体(12)与所述第三壳体(13)处于打开状态,所述第一壳体(11)与所述第二壳体(12)从打开状态通过所述第一转轴组件(2)相对折叠至第一闭合状态的过程中,所述第一转轴组件(2)的第一运动件(20)向远离所述第二壳体(12)的方向运动,在所述第一运动件(20)和所述第二壳体(12)之间形成避让空间(2460);所述连接件(41)的第一端(411)进入所述避让空间(2460),所述连接件(41)的第二端(412)向远离所述第二转轴组件(3)的方向运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组件(2)包括主轴(21)、第一摆臂(245)和第二摆臂(246),所述第二摆臂(246)包括转动端(2461)和滑动端(2462),所述第二摆臂(246)的转动端(246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组件(2)的主轴(21),所述第二摆臂(246)的滑动端(2462)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壳体(12);所述第一运动件(20)包括所述第二摆臂(246);
当所述第一壳体(11)与所述第二壳体(12)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连接件(41)的第一端(411)靠近所述第一转轴组件(2)的第二摆臂(246)的滑动端(2462);
在所述第二壳体(12)与所述第三壳体(13)处于打开状态,所述第一壳体(11)与所述第二壳体(12)从打开状态通过所述第一转轴组件(2)相对折叠至第一闭合状态的过程中,所述第一转轴组件(2)的第一摆臂(245)和第二摆臂(246)相对折叠,所述第一转轴组件(2)的第二摆臂(246)的滑动端(2462)向远离所述第二壳体(12)的方向运动,在所述第二摆臂(246)的滑动端(2462)和所述第二壳体(12)之间形成所述避让空间(2460)。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轴组件(3)包括主轴(31)、第一固定架(341)和第二固定架(342);
所述第一固定架(341)和所述第二壳体(12)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固定架(342)和所述第三壳体(13)固定连接;
当所述第一壳体(11)与所述第二壳体(12)处于打开状态,所述第二壳体(12)与所述第三壳体(13)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二转轴组件(3)的所述第一固定架(341)和所述第二固定架(342)相对展开,通过所述连接件(41)的第二端(41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341)和所述第二转轴组件(3)的主轴(31);
在所述第二壳体(12)与所述第三壳体(13)处于打开状态,所述第一壳体(11)与所述第二壳体(12)从打开状态相对折叠至第一闭合状态的过程中,所述连接件(41)的第二端(412)向远离所述第二转轴组件(3)的主轴(31)的方向运动;
当所述第一壳体(11)与所述第二壳体(12)处于第一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固定架(341)和所述第二转轴组件(3)的主轴(31)能够相对运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轴组件(3)的第一固定架(341)设有通孔(3415),所述第二转轴组件(3)的主轴(31)设有凹槽(313),所述凹槽(313)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二转轴组件(3)的第一固定架(341)的通孔(3415);
当所述第一壳体(11)与所述第二壳体(12)处于打开状态,所述第二壳体(12)与所述第三壳体(13)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连接件(41)的第二端(412)经由所述通孔(3415)穿过所述第二转轴组件(3)的第一固定架(341)、并插入所述凹槽(313),以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341)和所述第二转轴组件(3)的主轴(31);
在所述第二壳体(12)与所述第三壳体(13)处于打开状态,所述第一壳体(11)与所述第二壳体(12)从打开状态相对折叠至第一闭合状态的过程中,所述连接件(41)的第二端(412)向远离所述凹槽(313)的方向运动;
当所述第一壳体(11)与所述第二壳体(12)处于第一闭合状态时,所述连接件(41)的第二端(412)离开所述凹槽(313),所述第一固定架(341)和所述第二转轴组件(3)的主轴(31)能够相对运动。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1000)还包括驱动件(42),所述连接件(41)、所述第一转轴组件(2)、所述第二转轴组件(3)或所述第二壳体(12)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所述驱动件(42);
在所述第二壳体(12)与所述第三壳体(13)处于打开状态,所述第一壳体(11)与所述第二壳体(12)从打开状态通过所述第一转轴组件(2)相对折叠至第一闭合状态的过程中,所述驱动件(42)用于驱动所述连接件(41)第二端(412)向远离所述第二转轴组件(3)的方向运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1000a),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42a)为弹性件,所述驱动件(42a)设置于所述连接件(41a)的第二端,所述驱动件(42a)的一端抵接所述连接件(41a),所述驱动件(42a)的另一端抵接所述第二转轴组件(3a)。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1000b),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42b)包括第一磁性件(421b)和第二磁性件(422b),所述第一磁性件(421b)和所述第二磁性件(422b)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转轴组件(2b)的第二摆臂(246b)的滑动端(2462b)和所述连接件(41b)的第一端(411b),所述第一磁性件(421b)和所述第二磁性件(422b)之间存在吸引力,所述连接件(41b)的第一端(411b)在吸引力的作用下随所述第一转轴组件(2b)的第二摆臂(246b)的滑动端(2462b)运动。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1000c),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42c)包括第三磁性件(423c)和第四磁性件(424c),所述第三磁性件(423c)固定于所述第二壳体(12c)、且活动套设于所述连接件(41c),所述第四磁性件(424c)固定套设于所述连接件(41c)、且位于所述第三磁性件(423c)靠近所述第二转轴组件(3c)的一侧,所述第三磁性件(423c)和所述第四磁性件(424c)之间存在吸引力;
当所述第一壳体(11c)与所述第二壳体(12c)处于打开状态,所述第二壳体(12c)与所述第三壳体(13c)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三磁性件(423c)和所述第四磁性件(424c)之间存在间距;
在所述第一壳体(11c)与所述第二壳体(12c)从打开状态通过所述第一转轴组件(2c)相对折叠至第一闭合状态的过程中,所述第四磁性件(424c)在吸引力的作用下向靠近所述第三磁性件(423c)的方向运动,使得所述连接件(41c)的第二端(412c)向远离所述第二转轴组件(3c)的方向运动。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1000c),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42c)包括第三磁性件(423c)和第四磁性件(424c),所述第三磁性件(423c)固定于所述第二壳体(12c)、且活动套设于所述连接件(41c),所述第四磁性件(424c)固定套设于所述连接件(41c)、且位于所述第三磁性件(423c)远离所述第二转轴组件(3c)的一侧,所述第三磁性件(423c)和所述第四磁性件(424c)之间存在斥力;
当所述第一壳体(11c)与所述第二壳体(12c)处于打开状态,所述第二壳体(12c)与所述第三壳体(13c)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三磁性件(423c)和所述第四磁性件(424c)之间接触或存在间距;在所述第一壳体(11c)与所述第二壳体(12c)从打开状态通过所述第一转轴组件(2c)相对折叠至第一闭合状态的过程中,所述第四磁性件(424c)在斥力的作用下远离所述第三磁性件(423c),使得所述连接件(41c)的第二端(412c)向远离所述第二转轴组件(3c)的方向运动。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1000d),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42d)包括第一转动端(421d)和第二转动端(422d),所述驱动件(42d)的第一转动端(421d)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组件(2d)的第二摆臂(246d)的滑动端(2462d),所述驱动件(42b)的第二转动端(422d)与所述连接件(41d)的第一端(411d)转动连接。
14.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1000)还包括屏幕(200),所述第一壳体(11)、所述第二壳体(12)、所述第三壳体(13)、所述第一转轴组件(2)及所述第二转轴组件(3)共同承载所述屏幕(200)。
15.一种壳体装置(100),应用于可折叠的电子设备(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装置(100)包括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2)、第三壳体(13)、第一转轴组件(2)及第二转轴组件(3);
所述第一转轴组件(2)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11)和所述第二壳体(12)之间,所述第一壳体(11)与所述第二壳体(12)能够通过所述转轴组件(2)相对展开或相对折叠,所述第二转轴组件(3)连接在所述第二壳体(12)和所述第三壳体(13)之间,所述第二壳体(12)与所述第三壳体(13)能够通过所述第二转轴组件(3)相对展开或相对折叠;
所述壳体装置(100)还包括连接件(41),所述连接件(41)包括第一端(411)和第二端(412),所述连接件(41)的第一端(411)靠近所述第一转轴组件(2),所述连接件(41)的第二端(412)靠近所述第二转轴组件(3);
在所述第一壳体(11)与所述第二壳体(12)处于打开状态,所述第二壳体(12)与所述第三壳体(13)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连接件(41)的第二端(412)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12)和所述第二转轴组件(3)之间,阻止所述第二壳体(12)与所述第三壳体(13)相对所述第二转轴组件(3)折叠;
在所述第二壳体(12)与所述第三壳体(13)处于打开状态,所述第一壳体(11)与所述第二壳体(12)从打开状态通过所述第一转轴组件(2)相对折叠至第一闭合状态的过程中,所述连接件(41)的第二端(412)向远离所述第二转轴组件(3)的方向运动;
当所述第一壳体(11)与所述第二壳体(12)处于第一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二壳体(12)与所述第三壳体(13)能够相对所述第二转轴组件(3)折叠。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壳体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41)与所述第二壳体(12)滑动连接。
17.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壳体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壳体(11)与所述第二壳体(12)处于第一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二壳体(12)与所述第三壳体(13)能够相对所述第二转轴组件(3)展开;
在所述第二壳体(12)与所述第三壳体(13)处于打开状态,所述第一壳体(11)与所述第二壳体(12)从第一闭合状态通过所述第一转轴组件(2)展开至打开状态的过程中,所述连接件(41)的第二端(412)向靠近所述第二转轴组件(3)的方向运动,使得所述连接件(41)的第二端(412)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12)和所述第二转轴组件(3)之间。
18.如权利要求15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组件(2)包括第一运动件(20);
在所述第二壳体(12)与所述第三壳体(13)处于打开状态,所述第一壳体(11)与所述第二壳体(12)从打开状态通过所述第一转轴组件(2)相对折叠至第一闭合状态的过程中,所述第一转轴组件(2)的第一运动件(20)向远离所述第二壳体(12)的方向运动,在所述第一运动件(20)和所述第二壳体(12)之间形成避让空间(2460);所述连接件(41)的第一端(411)进入所述避让空间(2460),所述连接件(41)的第二端(412)向远离所述第二转轴组件(3)的方向运动。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壳体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组件(2)包括主轴(21)、第一摆臂(245)和第二摆臂(246),所述第二摆臂(246)包括转动端(2461)和滑动端(2462),所述第二摆臂(246)的转动端(246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组件(2)的主轴(21),所述第二摆臂(246)的滑动端(2462)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壳体(12);所述第一运动件(20)包括所述第二摆臂(246);
当所述第一壳体(11)与所述第二壳体(12)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连接件(41)的第一端(411)靠近所述第一转轴组件(2)的第二摆臂(246)的滑动端(2462);
在所述第二壳体(12)与所述第三壳体(13)处于打开状态,所述第一壳体(11)与所述第二壳体(12)从打开状态通过所述第一转轴组件(2)相对折叠至第一闭合状态的过程中,所述第一转轴组件(2)的第一摆臂(245)和第二摆臂(246)相对折叠,所述第一转轴组件(2)的第二摆臂(246)的滑动端(2462)向远离所述第二壳体(12)的方向运动,在所述第二摆臂(246)的滑动端(2462)和所述第二壳体(12)之间形成所述避让空间(2460)。
20.如权利要求15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轴组件(3)包括主轴(31)、第一固定架(341)和第二固定架(342);
所述第一固定架(341)和所述第二壳体(12)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固定架(342)和所述第三壳体(13)固定连接;
当所述第一壳体(11)与所述第二壳体(12)处于打开状态,所述第二壳体(12)与所述第三壳体(13)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二转轴组件(3)的所述第一固定架(341)和所述第二固定架(342)相对展开,通过所述连接件(41)的第二端(41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341)和所述第二转轴组件(3)的主轴(31);
在所述第二壳体(12)与所述第三壳体(13)处于打开状态,所述第一壳体(11)与所述第二壳体(12)从打开状态相对折叠至第一闭合状态的过程中,所述连接件(41)的第二端(412)向远离所述第二转轴组件(3)的主轴(31)的方向运动;
当所述第一壳体(11)与所述第二壳体(12)处于第一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固定架(341)和所述第二转轴组件(3)的主轴(31)能够相对运动。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壳体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轴组件(3)的第一固定架(341)设有通孔(3415),所述第二转轴组件(3)的主轴(31)设有凹槽(313),所述凹槽(313)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二转轴组件(3)的第一固定架(341)的通孔(3415);
当所述第一壳体(11)与所述第二壳体(12)处于打开状态,所述第二壳体(12)与所述第三壳体(13)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连接件(41)的第二端(412)经由所述通孔(3415)穿过所述第二转轴组件(3)的第一固定架(341)、并插入所述凹槽(313),以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341)和所述第二转轴组件(3)的主轴(31);
在所述第二壳体(12)与所述第三壳体(13)处于打开状态,所述第一壳体(11)与所述第二壳体(12)从打开状态相对折叠至第一闭合状态的过程中,所述连接件(41)的第二端(412)向远离所述凹槽(313)的方向运动;
当所述第一壳体(11)与所述第二壳体(12)处于第一闭合状态时,所述连接件(41)的第二端(412)离开所述凹槽(313),所述第一固定架(341)和所述第二转轴组件(3)的主轴(31)能够相对运动。
22.如权利要求15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装置(100)还包括驱动件(42),所述连接件(41)、所述第一转轴组件(2)、所述第二转轴组件(3)或所述第二壳体(12)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所述驱动件(42);
在所述第二壳体(12)与所述第三壳体(13)处于打开状态,所述第一壳体(11)与所述第二壳体(12)从打开状态通过所述第一转轴组件(2)相对折叠至第一闭合状态的过程中,所述驱动件(42)用于驱动所述连接件(41)第二端(412)向远离所述第二转轴组件(3)的方向运动。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壳体装置(100a),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42a)为弹性件,所述驱动件(42a)设置于所述连接件(41a)的第二端,所述驱动件(42a)的一端抵接所述连接件(41a),所述驱动件(42a)的另一端抵接所述第二转轴组件(3a)。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壳体装置(100b),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42b)包括第一磁性件(421b)和第二磁性件(422b),所述第一磁性件(421b)和所述第二磁性件(422b)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转轴组件(2b)的第二摆臂(246b)的滑动端(2462b)和所述连接件(41b)的第一端(411b),所述第一磁性件(421b)和所述第二磁性件(422b)之间存在吸引力,所述连接件(41b)的第一端(411b)在吸引力的作用下随所述第一转轴组件(2b)的第二摆臂(246b)的滑动端(2462b)运动。
25.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壳体装置(100c),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42c)包括第三磁性件(423c)和第四磁性件(424c),所述第三磁性件(423c)固定于所述第二壳体(12c)、且活动套设于所述连接件(41c),所述第四磁性件(424c)固定套设于所述连接件(41c)、且位于所述第三磁性件(423c)靠近所述第二转轴组件(3c)的一侧,所述第三磁性件(423c)和所述第四磁性件(424c)之间存在吸引力;
当所述第一壳体(11c)与所述第二壳体(12c)处于打开状态,所述第二壳体(12c)与所述第三壳体(13c)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三磁性件(423c)和所述第四磁性件(424c)之间存在间距;
在所述第一壳体(11c)与所述第二壳体(12c)从打开状态通过所述第一转轴组件(2c)相对折叠至第一闭合状态的过程中,所述第四磁性件(424c)在吸引力的作用下向靠近所述第三磁性件(423c)的方向运动,使得所述连接件(41c)的第二端(412c)向远离所述第二转轴组件(3c)的方向运动。
26.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壳体装置(100c),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42c)包括第三磁性件(423c)和第四磁性件(424c),所述第三磁性件(423c)固定于所述第二壳体(12c)、且活动套设于所述连接件(41c),所述第四磁性件(424c)固定套设于所述连接件(41c)、且位于所述第三磁性件(423c)远离所述第二转轴组件(3c)的一侧,所述第三磁性件(423c)和所述第四磁性件(424c)之间存在斥力;
当所述第一壳体(11c)与所述第二壳体(12c)处于打开状态,所述第二壳体(12c)与所述第三壳体(13c)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三磁性件(423c)和所述第四磁性件(424c)之间接触或存在间距;在所述第一壳体(11c)与所述第二壳体(12c)从打开状态通过所述第一转轴组件(2c)相对折叠至第一闭合状态的过程中,所述第四磁性件(424c)在斥力的作用下远离所述第三磁性件(423c),使得所述连接件(41c)的第二端(412c)向远离所述第二转轴组件(3c)的方向运动。
27.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壳体装置(100d),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42d)包括第一转动端(421d)和第二转动端(422d),所述驱动件(42d)的第一转动端(421d)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组件(2d)的第二摆臂(246d)的滑动端(2462d),所述驱动件(42b)的第二转动端(422d)与所述连接件(41d)的第一端(411d)转动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EP23769717.2A EP4471754A1 (en) | 2022-03-15 | 2023-03-13 |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housing device |
PCT/CN2023/081117 WO2023174215A1 (zh) | 2022-03-15 | 2023-03-13 | 可折叠的电子设备以及壳体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253382 | 2022-03-15 | ||
CN2022102533823 | 2022-03-15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798312A true CN116798312A (zh) | 2023-09-22 |
Family
ID=8400917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289761.8A Pending CN116798312A (zh) | 2022-03-15 | 2022-03-23 | 可折叠的电子设备以及壳体装置 |
CN202220658126.8U Active CN217847355U (zh) | 2022-03-15 | 2022-03-23 | 可折叠的电子设备以及壳体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658126.8U Active CN217847355U (zh) | 2022-03-15 | 2022-03-23 | 可折叠的电子设备以及壳体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116798312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881645A (zh) * | 2024-09-12 | 2024-11-01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壳体组件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174215A1 (zh) * | 2022-03-15 | 2023-09-2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可折叠的电子设备以及壳体装置 |
CN118677973A (zh) * | 2023-03-17 | 2024-09-2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可折叠电子设备 |
CN116583066B (zh) * | 2023-07-11 | 2023-11-21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连接机构和显示装置 |
-
2022
- 2022-03-23 CN CN202210289761.8A patent/CN116798312A/zh active Pending
- 2022-03-23 CN CN202220658126.8U patent/CN21784735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881645A (zh) * | 2024-09-12 | 2024-11-01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壳体组件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847355U (zh) | 2022-11-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6798312A (zh) | 可折叠的电子设备以及壳体装置 | |
CN113280033B (zh) | 铰链、铰链组件和折叠式电子设备 | |
CN115996256A (zh) | 电子设备、折叠组件及壳体装置 | |
US6922333B2 (en) | Detachable keyboard structure | |
US20240338058A1 (en) | Rotating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EP2802131B1 (en) | Mobile device having a module for expanding function | |
CN112306158B (zh) | 可折叠装置以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 |
CN108496016A (zh) | 铰链和电子设备 | |
EP4117255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WO2011065472A1 (ja) | 携帯型電子機器 | |
CN114170909B (zh) | 可折叠显示装置 | |
CN102265584B (zh) | 滑动型铰链机构 | |
US20070297267A1 (en) |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upling device for the same | |
CN115995181A (zh) | 可折叠的电子设备、转轴组件以及壳体装置 | |
KR102442942B1 (ko) | 폴더블 표시 장치 | |
CN115633471A (zh) | 电子设备 | |
CN109154866A (zh) | 信息输出设备 | |
CN207782862U (zh) | 功能组件及移动终端 | |
EP4471754A1 (en) |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housing device | |
CN116696931B (zh) | 转轴机构、支撑装置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 |
CN112630928A (zh) |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 |
CN110764570A (zh) | 电子装置 | |
EP2326064B1 (en) | Magnetic hinge electronic mobile device | |
CN116055591A (zh) | 电子设备、折叠组件及壳体装置 | |
EP2290917B1 (en) |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