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66741A - 印刷控制装置、印刷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印刷控制装置、印刷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766741A CN116766741A CN202310137687.2A CN202310137687A CN116766741A CN 116766741 A CN116766741 A CN 116766741A CN 202310137687 A CN202310137687 A CN 202310137687A CN 116766741 A CN116766741 A CN 11676674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inting
- mark
- printed
- splicing
- err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4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6
- 241000238633 Odona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49 embo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52 repet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3/00—Common details of rotary presses or machines
- B41F13/02—Conveying or guiding webs through presses or machin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33/00—Indicating, counting, warning,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B41F33/0009—Central control uni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3/00—Common details of rotary presses or machines
- B41F13/02—Conveying or guiding webs through presses or machines
- B41F13/025—Registering devic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33/00—Indicating, counting, warning,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B41F33/0036—Devices for scanning or checking the printed matter for quality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Inking, Control Or Cleaning Of Printing Machines (AREA)
- Rotary Pre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印刷控制装置为具备对实施了一次印刷的移动的卷筒纸实施二次印刷的可旋转的印版滚筒的印刷装置的印刷控制装置,该印刷控制装置具备:插入拼接误差检测部,检测对二次印刷中的第1卷筒纸插入拼接第2卷筒纸时的插入拼接误差;及旋转角度校正部,基于插入拼接误差来校正对第2卷筒纸实施二次印刷时的印版滚筒的旋转角度。插入拼接误差检测部具备第1标记位置检测部,该第1标记位置检测部具备:标记检测部,检测在一次印刷时印刷在第1卷筒纸上的第1标记;第1移动量检测部,检测第1卷筒纸的移动量;及第1标记位置运算部,基于所检测出的第1标记及所检测出的移动量来运算出第1标记相对于插入拼接第2卷筒纸的纸张拼接位置的位置。
Description
本申请主张基于2022年3月16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22-041746号的优先权。该日本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考援用于本说明书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印刷控制装置等。
背景技术
在卷纸等被印刷物上进行印刷的印刷装置(即,轮转印刷机)具备依次印刷青色(C)、品红色(M)、黄色(Y)、黑色(K)等各颜色的多个印刷单元。将对准各颜色的印版的位置称为“进行套准(Registering)”,并且已知有如下套准控制技术:调整被印刷物的各部分的输送速度,以使各颜色的印版的位置偏移(即,套准误差)变小。
专利文献1中的各印刷单元在被印刷物的规定的位置上印刷用于检测套准误差的套准标记(Register Mark)。在没有套准误差的情况下,相邻的两个印刷单元在同一个被印刷物上印刷的两种颜色的套准标记之间的间隔为恒定值,但是,若存在套准误差,则相邻颜色的套准标记之间的间隔从该恒定值偏移。为了能够同时检测出这种相邻颜色的套准标记,利用了具备以相同的间隔配置的两个光检测元件的标记传感器。能够由该标记传感器检测出的相邻颜色的套准标记之间的实际间隔与所期待的恒定值之差为套准误差,并且以其变小的方式进行套准控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77019号公报
在以往的印刷装置中,有时进行对实施了一次印刷的卷纸实施二次印刷的所谓的追加印刷(additional printing)。并且,有时对印刷中的“旧”的卷纸插入拼接“新”的卷纸从而在几乎不停止印刷装置的情况下进行切换新旧卷纸的所谓的纸张拼接。在同时进行追加印刷和纸张拼接的“加印接纸”中,对二次印刷中的“旧”的一次印刷完毕的卷筒纸插入拼接“新”的一次印刷完毕的卷筒纸。在此,若在纸张拼接时在新旧的一次印刷完毕的卷筒纸之间的相对位置出现误差,则无法对纸张拼接后的“新”的一次印刷完毕的卷筒纸准确地实施二次印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插入拼接后的被印刷物准确地实施二次印刷的印刷控制装置等。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印刷控制装置为具备对实施了一次印刷的移动的被印刷物实施二次印刷的可旋转的印版滚筒的印刷装置的印刷控制装置,该印刷控制装置具备:插入拼接误差检测部,检测对二次印刷中的第1被印刷物插入拼接第2被印刷物时的插入拼接误差;及旋转角度校正部,基于插入拼接误差来校正对第2被印刷物实施二次印刷时的印版滚筒的旋转角度。
在该实施方式中,基于对第1被印刷物插入拼接第2被印刷物时的插入拼接误差来校正印版滚筒的旋转角度,因此能够对插入拼接后的第2被印刷物准确地实施二次印刷。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为印刷控制方法。该方法为具备对实施了一次印刷的移动的被印刷物实施二次印刷的可旋转的印版滚筒的印刷装置的印刷控制方法,该印刷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插入拼接误差检测步骤,检测对二次印刷中的第1被印刷物插入拼接第2被印刷物时的插入拼接误差;及旋转角度校正步骤,基于插入拼接误差来校正对第2被印刷物实施二次印刷时的印版滚筒的旋转角度。
另外,以上构成要件的任意组合或将这些表述在方法、装置、系统、记录介质及计算机程序等中转换的实施方式也包括在本发明中。
根据本发明,能够对插入拼接后的被印刷物准确地实施二次印刷。
附图说明
图1示意地表示由印刷控制装置控制的印刷装置的结构。
图2表示各颜色的套准标记的位置关系。
图3示意地表示印刷单元的结构。
图4是对进行加印接纸的印刷装置进行控制的印刷控制装置的功能模块图。
图中:4-印刷控制装置,10-印刷装置,11-印刷单元,13-印版滚筒,15-标记印刷部,19-驱动马达,21-编码器,23-标记传感器,30-套准控制装置,40-插入拼接误差检测部,41-第1标记位置检测部,42-第2标记位置检测部,43-插入拼接误差运算部,44-旋转角度校正部,50-卷筒纸,50A-第1卷筒纸,50B-第2卷筒纸,51-带状区域,52-基准标记,53-套准标记,61-第1旋转轴,62-第2旋转轴,63-切割部,411-标记检测部,412-第1移动量检测部,413-第1标记位置运算部,421-旋转角度存储部,422-第2移动量检测部,423-第2标记位置运算部,T1-第1光检测元件,T2-第2光检测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以下,还称为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以下说明和/或附图中,对相同或等同的构成要件、部件及处理等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说明。在各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适当设定了各部分的缩尺或形状,除非另有特别说明,否则其并不作限定性解释。实施方式为例示,其并不用于对本发明的范围作任何限定。实施方式中所记载的所有特征及其组合并非一定是本发明的本质。
图1示意地表示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控制装置控制的印刷装置10的结构。印刷装置10可以为将卷纸或卷筒纸(web)作为被印刷物的如图所示的轮转印刷机,也可以为在不只限于纸的任意被印刷物上实施印刷的装置,还可以为对任意的被处理物实施浮雕(emboss)加工等形状固定处理的广义上的印刷装置。轮转印刷机(即,印刷装置10)具备:第1印刷单元11A,进行青色(C)的印刷;第2印刷单元11B,进行品红色(M)的印刷;第3印刷单元11C,进行黄色(Y)的印刷;第4印刷单元11D,进行黑色(K)的印刷;及套准控制装置30。以下,将第1印刷单元11A、第2印刷单元11B、第3印刷单元11C及第4印刷单元11D还统称为印刷单元11。各印刷单元11的印刷颜色并不只限于上述的CMYK,可以将任意的印刷颜色以任意顺序分配到各印刷单元11。为了印刷更多的颜色,还可以设置五个以上的印刷单元。
第1印刷单元11A具备第1印版滚筒13A、第1压印滚筒17A、第1驱动马达19A、第1编码器21A及第1标记传感器23A。第2印刷单元11B具备第2印版滚筒13B、第2压印滚筒17B、第2驱动马达19B、第2编码器21B及第2标记传感器23B。第3印刷单元11C具备第3印版滚筒13C、第3压印滚筒17C、第3驱动马达19C、第3编码器21C及第3标记传感器23C。第4印刷单元11D具备第4印版滚筒13D、第4压印滚筒17D、第4驱动马达19D、第4编码器21D及第4标记传感器23D。以下,将第1印版滚筒13A、第2印版滚筒13B、第3印版滚筒13C及第4印版滚筒13D统称为印版滚筒13,将第1压印滚筒17A、第2压印滚筒17B、第3压印滚筒17C及第4压印滚筒17D统称为压印滚筒17,将第1驱动马达19A、第2驱动马达19B、第3驱动马达19C及第4驱动马达19D统称为驱动马达19,将第1编码器21A、第2编码器21B、第3编码器21C及第4编码器21D统称为编码器21,将第1标记传感器23A、第2标记传感器23B、第3标记传感器23C及第4标记传感器23D统称为标记传感器23。
印刷装置10利用沿着作为被印刷物的卷筒纸50或卷纸的移动方向(在图1中,大致从左向右的方向)而设置的各印刷单元11对卷筒纸50实施各颜色的印刷。针对沿着由多个导向滚轮25及各压印滚筒17形成的移动路径移动的卷筒纸50,利用卷绕在各印刷单元11的各印版滚筒13上的印版依次印刷各颜色的图案。
在各印版滚筒13上设置有标记印刷部15,该标记印刷部15将用于套准控制的套准标记等各颜色的标记印刷到卷筒纸50上。图2中(a)表示没有各印版滚筒13的印版的位置偏移(即,套准误差)时的第1套准标记53A、第2套准标记53B、第3套准标记53C及第4套准标记53D(以下,统称为套准标记53)的位置关系,图2中(b)表示存在套准误差时的各颜色的套准标记53的位置关系。
图2中(a)所示的基准标记52(图2中(b)中未图示)在印刷装置10进行对实施了一次印刷的卷筒纸50实施二次印刷的追加印刷(additional printing)时印刷。具体而言,印刷一次印刷中的最初的颜色的第1印刷单元11A的标记印刷部15将基准标记52及第1套准标记53A印刷在卷筒纸50上。基准标记52有时还表示印刷结束后的卷筒纸50的裁切位置,因此还称为切割标记。另外,也可以将称作蜻蜓(dragonfly)的裁剪标记(trim mark)用作基准标记52。
第1套准标记53A被第1印版滚筒13A的标记印刷部15印刷在卷筒纸50上的规定的第1位置,第2套准标记53B被第2印版滚筒13B的标记印刷部15印刷在卷筒纸50上的规定的第2位置,第3套准标记53C被第3印版滚筒13C的标记印刷部15印刷在卷筒纸50上的规定的第3位置,第4套准标记53D被第4印版滚筒13D的标记印刷部15印刷在卷筒纸50上的规定的第4位置。
各套准标记53的第1位置(53A)、第2位置(53B)、第3位置(53C)及第4位置(53D)沿着图2中的上下方向(即,卷筒纸50的移动方向)大致等间隔配置。并且,各颜色的标记印刷部15在各印版滚筒13每旋转一周时在卷筒纸50上印刷一次各套准标记53(追加印刷的一次印刷时还印刷基准标记52)。因此,在卷筒纸50上,沿着移动方向隔着与各印版滚筒13的外周或圆周(典型地,在所有印版滚筒13A、13B、13C、13D中相等)相当的规定间隔印刷有各颜色的套准标记53及基准标记52。例如,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在卷筒纸50上的图2中(a)中的第1套准标记53A及基准标记52的上方及下方,在与其分开相当于第1印版滚筒13A的外周长度的位置印刷有相同的第1套准标记53A及基准标记52。
在没有套准误差的图2中(a)中,各套准标记53等间隔L1印刷在卷筒纸50的沿着移动方向(图2中的上下方向)的正规的位置。即,印刷有第1套准标记53A的第1位置与印刷有第2套准标记53B的第2位置之间的相对距离、印刷有第2套准标记53B的第2位置与印刷有第3套准标记53C的第3位置之间的相对距离、印刷有第3套准标记53C的第3位置与印刷有第4套准标记53D的第4位置之间的相对距离均与规定间隔L1相等。
另一方面,在存在套准误差的图2中(b)中,至少一个套准标记53被印刷成从正规的位置偏移。在图示的例子中,第2套准标记53B被印刷成从正规的位置偏移。此时,第1套准标记53A与第2套准标记53B之间的相对距离变得比正规的间隔L1小,其差成为套准误差。同样地,第2套准标记53B与第3套准标记53C之间的相对距离变得比正规的间隔L1大,其差成为套准误差。
如上所述,在追加印刷的一次印刷时,由第1印刷单元11A的标记印刷部15印刷与第1套准标记53A相同颜色的基准标记52。各颜色的套准标记53A~53D大致等间隔印刷在卷筒纸50的沿移动方向(图2中的上下方向)延伸的带状区域51内,相对于此,基准标记52则印刷在带状区域51外。由第1印刷单元11A的标记印刷部15大致同时印刷的基准标记52和第1套准标记53A优选印刷在卷筒纸50的移动方向上的大致相同的位置。在图示的例子中,矩形状的基准标记52的下边与直角三角形形状的第1套准标记53A的下边位于左右方向(与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同一条直线上。
在印刷各颜色的套准标记53的带状区域51中,还可以印刷未图示的其他图案或信息。因此,在带状区域51中检测沿移动方向相邻的套准标记53的后述的标记传感器23中,为了防止由带状区域51内的其他图案或信息引起的误检测,通过通道(gate)限制可检测时间段。另一方面,基准标记52印刷在带状区域51外,在包括该基准标记52的带状区域中并未印刷有其他图案或信息。因此,在检测基准标记52的除了标记传感器23以外其他的标记检测部中,不需要通过通道限制可检测时间段。
另外,在以上的例子中,在追加印刷的一次印刷时由第1印刷单元11A的标记印刷部15印刷了基准标记52,但也可以由其他印刷单元11B~11D的标记印刷部15在追加印刷的一次印刷时印刷基准标记52。并且,印刷基准标记52的标记印刷部可以与印刷套准标记53的标记印刷部15分体设置。而且,基准标记52只要印刷在带状区域51外的任意位置即可,无需像图示的例子那样将基准标记52和套准标记53印刷在卷筒纸50的移动方向上的大致相同的位置。并且,基准标记52也可以预先印刷在一次印刷前的卷筒纸50上。
返回到图1,各印刷单元11通过使相同周长的各印版滚筒13旋转一周从而在卷筒纸50上印刷一次各颜色的图案,通过反复进行该操作,连续进行印刷。各印版滚筒13被分别附设在各印版滚筒13的各驱动马达19旋转驱动。在印刷装置10的印刷动作中,各驱动马达19彼此电同步并且使各印版滚筒13以大致相同的旋转速度旋转。
附设在各驱动马达19的旋转轴等上的各编码器21例如为增量式的编码器。该编码器21在印版滚筒13每旋转一周时输出规定次数(多次)的A相及B相的脉冲信号和一次Z相的脉冲信号。A相及B相的脉冲信号由计数器进行计数,计数值根据Z相的脉冲信号而复位。在印版滚筒13的各旋转中所增加的A相及B相的脉冲信号的计数值表示印版滚筒13的相位或旋转位置。另外,编码器21也可以是绝对式等其他任意方式的相位检测器或旋转位置检测器。
图3示意地表示各印刷单元11的结构。在卷筒纸50的移动方向上设置于印版滚筒13的下游侧(图3中的右上侧)的标记传感器23具备多个(图3的例中为两个)光检测元件T1、T2。在第二颜色以后的印刷单元11B~11D的标记传感器23B~23D中,两个光检测元件T1、T2沿着卷筒纸50的移动方向(图3中的上下方向)分开配置。具体而言,上游侧的第1光检测元件T1和下游侧的第2光检测元件T2之间的移动方向上的间隔与图2中的规定间隔L1大致相等。因此,通过两个光检测元件T1、T2大致同时检测出隔着规定间隔L1印刷的在移动方向上相邻的套准标记53A~53D。
在第一颜色的印刷单元11A的标记传感器23A中,两个光检测元件T1、T2沿着与卷筒纸50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图3中的左右方向)分开配置。作为套准标记检测部的第1光检测元件T1检测图2的带状区域51内的套准标记53A~53D,作为基准标记检测部的第2光检测元件T2检测图2的带状区域51外的基准标记52。另外,在追加印刷的一次印刷时通过第1标记传感器23A的检测区域的卷筒纸50中仅印刷有第1套准标记53A及基准标记52,尚未印刷有后续的套准标记53B~53D。另一方面,在追加印刷的二次印刷时通过第1标记传感器23A的检测区域的卷筒纸50中印刷有基于二次印刷的第1套准标记53A及基于一次印刷的四个套准标记53A~53D及基准标记52,因此能够通过第1标记传感器23A的两个光检测元件T1、T2进行检测。
第1标记传感器23A中的第1光检测元件T1与第2光检测元件T2之间的间隔根据图2中的第1套准标记53A与基准标记52之间的左右方向上的距离进行调整。另外,在套准标记53A与基准标记52之间的距离比规定间隔L1小的情况下,可以将第1标记传感器23A中的第1光检测元件T1与第2光检测元件T2之间的间隔保持为与其他标记传感器23B~23D相同的规定间隔L1。此时,通过使两个光检测元件T1、T2之间的间隔为L1的第1标记传感器23A在图3的纸面内旋转而将其相对于上下方向的卷筒纸50以0度和90度之间的适当的角度倾斜配置,能够使两个光检测元件T1、T2之间的左右方向上的距离与第1套准标记53A和基准标记52之间的左右方向上的距离一致。如此,在套准标记53A与基准标记52之间的距离为规定间隔L1以下的情况下,能够将两个光检测元件T1、T2之间的间隔为L1的标记传感器23B~23D直接用作第1标记传感器23A。
图1中的套准控制装置30通过各驱动马达19来调整对应的各印版滚筒13的旋转角度(相位),以使由各标记传感器23(尤其,第2标记传感器23B~第4标记传感器23D)检测出的相邻颜色之间的套准误差变小。具体而言,第2标记传感器23B检测第1颜色的第1套准标记53A与第2颜色的第2套准标记53B之间的间隔,该间隔与正规的间隔L1之差成为第1颜色与第2颜色之间的套准误差。第3标记传感器23C检测第1颜色的第1套准标记53A与第2颜色的第2套准标记53B之间的间隔以及第2颜色的第2套准标记53B与第3颜色的第3套准标记53C之间的间隔,各个间隔与正规的间隔L1之差成为第1颜色与第2颜色之间的套准误差以及第2颜色与第3颜色之间的套准误差。第4标记传感器23D检测第1颜色的第1套准标记53A与第2颜色的第2套准标记53B之间的间隔、第2颜色的第2套准标记53B与第3颜色的第3套准标记53C之间的间隔以及第3颜色的第3套准标记53C与第4颜色的第4套准标记53D之间的间隔,各个间隔与正规的间隔L1之差成为第1颜色与第2颜色之间的套准误差、第2颜色与第3颜色之间的套准误差以及第3颜色与第4颜色之间的套准误差。另外,在追加印刷的二次印刷中,也可以由标记传感器23来检测基于该二次印刷的套准标记53与基于前一次的一次印刷的套准标记53之间的套准误差。
图4是对进行加印接纸的印刷装置10进行控制的印刷控制装置4的功能模块图。印刷控制装置4具备第1标记位置检测部41、第2标记位置检测部42、插入拼接误差运算部43及旋转角度校正部44。第1标记位置检测部41、第2标记位置检测部42及插入拼接误差运算部43构成插入拼接误差检测部40。这些功能模块通过计算机的中央运算处理装置、存储器、输入装置、输出装置、连接于计算机的配套设备等硬件资源和使用该硬件资源而执行的软件的协同来实现。与计算机的种类或设置位置无关,上述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通过单一的计算机的硬件资源来实现,也可以将分散于多个计算机的硬件资源进行组合来实现。
加印接纸是指:同时进行对实施了一次印刷的卷筒纸50A、50B实施二次印刷的追加印刷和对印刷中的“旧”的卷筒纸50A插入拼接“新”的卷筒纸50B的纸张拼接。在图4的例子中,相对于二次印刷中的作为“旧”的第1被印刷物的第1卷筒纸50A插入拼接作为“新”的第2被印刷物的第2卷筒纸50B。第1卷筒纸50A及第2卷筒纸50B上预先实施了一次印刷,各个一次印刷的图案示意性地图示为P1及P2。第1卷筒纸50A卷绕在第1旋转轴61上,第2卷筒纸50B卷绕在第2旋转轴62上。通过第1旋转轴61的旋转,一次印刷完毕的第1卷筒纸50A沿着移动方向被送出,通过第2旋转轴62的旋转,一次印刷完毕的第2卷筒纸50B沿着移动方向被送出。
图4中(A)表示进行从第1卷筒纸50A到第2卷筒纸50B的纸张拼接时的印刷装置10。从第1旋转轴61送出的第1卷筒纸50A和从第2旋转轴62送出的第2卷筒纸50B在作为插入拼接位置的纸张拼接位置RC处贴合。并且,设置于纸张拼接位置RC的前段(图4中的左侧)的切刀等切割部63仅切割第1卷筒纸50A。其结果,作为印刷装置10的被印刷物的卷筒纸50中,除了纸张拼接位置RC的跟前及紧跟在其后方的第1卷筒纸50A与第2卷筒纸50B重叠的短区间以外,在比纸张拼接位置RC更靠后段处(图4中的右侧)仅由第1卷筒纸50A构成,在比纸张拼接位置RC更靠前段处(图4中的左侧)仅由第2卷筒纸50B构成。
在此,若在纸张拼接时新旧的一次印刷完毕的第1卷筒纸50A与第2卷筒纸50B之间的相对位置出现误差,则无法对纸张拼接后的第2卷筒纸50B正确地实施二次印刷。例如,如图4中(A)所示,在紧跟在纸张拼接位置RC的后段的第1卷筒纸50A与第2卷筒纸50B重叠的区间中,第1卷筒纸50A的一次印刷图案P1′与第2卷筒纸50B的一次印刷图案P2′的位置应该对齐,但受到外部干扰等的影响,该位置有时会在移动方向上彼此错开。由于印刷装置10的各印刷单元11的印版滚筒13对纸张拼接前的第1卷筒纸50A进行了套准控制,因此,若在该状态下直接对纸张拼接后的第2卷筒纸50B进行二次印刷,则二次印刷的图案会从一次印刷的图案偏移。
具体而言,在图4中(A)中,由于印版滚筒13的相位(旋转角度)控制成在第1卷筒纸50A的一次印刷图案P1上重叠印刷二次印刷图案P3,因此,在该状态下,二次印刷图案P3不会印刷在第2卷筒纸50B的一次印刷图案P2的位置上而是会印刷在纸张拼接前的第1卷筒纸50A的一次印刷图案P1的位置上。例如,在紧跟在纸张拼接位置RC的后段的第1卷筒纸50A与第2卷筒纸50B的重叠区间中,印版滚筒13的二次印刷图案P3会重叠印刷在第1卷筒纸50A的一次印刷图案P1′上而不会印刷在第2卷筒纸50B的一次印刷图案P2′上。如以下所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印刷控制装置4,能够对纸张拼接后的第2卷筒纸50B正确地实施二次印刷。
在印刷控制装置4的插入拼接误差检测部40中,第1标记位置检测部41检测一次印刷时沿着移动方向隔着规定间隔印刷在第1卷筒纸50A上的第1标记相对于纸张拼接位置RC的位置,第2标记位置检测部42检测一次印刷时沿着移动方向隔着规定间隔印刷在第2卷筒纸50B上的第2标记相对于纸张拼接位置RC的位置,插入拼接误差运算部43基于第1标记位置检测部41所检测出的第1标记的位置与第2标记位置检测部42所检测出的第2标记的位置之差运算出纸张拼接误差作为插入拼接误差。在此,作为印刷在第1卷筒纸50A上的第1标记及印刷在第2卷筒纸50B上的第2标记,优选为图2中进行说明的基准标记52。如上所述,基准标记52通过一次印刷中的印刷最初的颜色的第1印刷单元11A的标记印刷部15隔着与第1印版滚筒13A的外周相当的规定间隔而印刷在第1卷筒纸50A及第2卷筒纸50B上。
第1标记位置检测部41具备标记检测部411、第1移动量检测部412、第1标记位置运算部413。标记检测部411检测在一次印刷时印刷在第1卷筒纸50A上的作为第1标记的基准标记52的间隔等。在图4中(A)的例子中,设置有能够测定在纸张拼接位置RC与后段的测长辊64之间移动的基准标记52的传感器等作为标记检测部411。如上所述,基准标记52印刷在带状区域51(图2)外,在包含该基准标记52的带状区域中并未印刷有其他图案或信息,因此,在检测基准标记52的标记检测部411中,无需像标记传感器23B~23D那样通过通道来限制可检测时间段。
第1移动量检测部412检测第1卷筒纸50A的移动量。第1移动量检测部412可以由检测包括输送第1卷筒纸50A的第1旋转轴61或印版滚筒13在内的任意的旋转部件的旋转角度(相位)的编码器、相位检测器、旋转位置检测器等构成,但在图4的例子中,由检测测长辊64的旋转角度的编码器构成。第1标记位置运算部413基于标记检测部411所检测出的作为第1标记的基准标记52的间隔等及第1移动量检测部412所检测出的第1卷筒纸50A的移动量来运算出第1标记相对于纸张拼接位置RC的位置。例如,第1标记位置运算部413能够基于标记检测部411检测出第1标记之后的第1卷筒纸50A的移动量来运算出第1标记(例如,与一次印刷图案P1′一同印刷的基准标记52)相对于纸张拼接位置RC的任意时刻的位置。
第2标记位置检测部42具备旋转角度存储部421、第2移动量检测部422及第2标记位置运算部423。旋转角度存储部421存储至少一个第2标记(例如,与一次印刷图案P2′一同印刷的基准标记52)的位置作为第2旋转轴62的旋转角度(相位)。
第2移动量检测部422检测第2卷筒纸50B的移动量。第2移动量检测部422可以由检测包括输送第2卷筒纸50B的第2旋转轴62或印版滚筒13在内的任意的旋转部件的旋转角度(相位)的编码器、相位检测器、旋转位置检测器等构成,但在图4的例子中,与第1移动量检测部412同样地,由检测测长辊64的旋转角度的编码器构成。第2标记位置运算部423基于旋转角度存储部421所存储的第2标记的旋转位置和第2移动量检测部422所检测出的第2卷筒纸50B的移动量来运算出第2标记相对于纸张拼接位置RC的位置。例如,第2标记位置运算部423能够基于第2卷筒纸50B自旋转角度存储部421所存储的第2标记的旋转位置的移动量来运算出第2标记(例如,与一次印刷图案P2′一同印刷的基准标记52)相对于纸张拼接位置RC的任意时刻的位置。
插入拼接误差运算部43基于第1标记位置检测部41所检测出的第1标记(例如,与一次印刷图案P1′一同印刷的基准标记52)的位置及第2标记位置检测部42所检测出的第2标记(例如,与一次印刷图案P2′一同印刷的基准标记52)的位置之差来运算出纸张拼接误差作为对二次印刷中的第1卷筒纸50A插入拼接第2卷筒纸50B时的插入拼接误差。另外,插入拼接误差检测部40也可以由如下传感器等构成,该传感器能够直接检测紧跟在纸张拼接位置RC的后段的第1卷筒纸50A与第2卷筒纸50B的重叠区间中的作为与一次印刷图案P1′一同印刷的第1标记的基准标记52的位置和作为与一次印刷图案P2′一同印刷的第2标记的基准标记52的位置之差。
旋转角度校正部44基于插入拼接误差检测部40所检测出的插入拼接误差并通过驱动马达19来校正对第2卷筒纸50B实施二次印刷时的印版滚筒13的旋转角度(相位)。如从图4中(A)的进行了纸张拼接后经过了一定时间之后的图4中(B)所示,印刷装置10对纸张拼接后的第2卷筒纸50B实施二次印刷时的印版滚筒13的相位得到校正,因此,印版滚筒13的二次印刷图案P3会准确地重叠印刷在第2卷筒纸50B的一次印刷图案P2上,而不会印刷在第1卷筒纸50A的一次印刷图案P1′上。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作为例示的实施方式中的各构成要件或各处理的组合可以存在各种变形例,这样的变形例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
在实施方式中,作为被印刷物,例示了卷纸(即,卷筒纸50),但是,印刷装置10能够在任意的被印刷物上进行印刷。例如,被印刷物可以为由任意的材料形成的片材,也可以为容器或产品等任意形状的个体表面。
另外,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各装置或各方法的结构、作用及功能能够通过硬件资源或软件资源、或者硬件资源与软件资源的协同来实现。作为硬件资源,例如,可以使用处理器、ROM、RAM、各种集成电路。作为软件资源,例如,可以使用操作系统、应用等程序。
Claims (6)
1.一种印刷控制装置,其为具备对实施了一次印刷的移动的被印刷物实施二次印刷的可旋转的印版滚筒的印刷装置的印刷控制装置,所述印刷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插入拼接误差检测部,检测对所述二次印刷中的第1被印刷物插入拼接第2被印刷物时的插入拼接误差;及
旋转角度校正部,基于所述插入拼接误差来校正对所述第2被印刷物实施二次印刷时的所述印版滚筒的旋转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入拼接误差检测部具备:
标记检测部,检测在所述一次印刷时沿着移动方向隔着规定间隔印刷在所述第1被印刷物上的第1标记;
第1移动量检测部,检测所述第1被印刷物的移动量;
第1标记位置运算部,基于检测出的第1标记及检测出的移动量来运算出所述第1标记相对于插入拼接所述第2被印刷物的插入拼接位置的位置;
第2标记位置检测部,检测所述一次印刷时沿着移动方向隔着规定间隔印刷在所述第2被印刷物上的第2标记相对于所述插入拼接位置的位置;及
插入拼接误差运算部,基于所述第1标记位置运算部所运算出的所述第1标记的位置和所述第2标记位置检测部所检测出的所述第2标记的位置之差来运算出所述插入拼接误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标记位置检测部具备:
旋转角度存储部,存储至少一个所述第2标记的位置作为将卷绕的所述第2被印刷物向移动方向送出的旋转轴的旋转角度;
第2移动量检测部,检测所述第2被印刷物的移动量;及
第2标记位置运算部,基于所存储的旋转角度及检测出的所述第2被印刷物的移动量来运算出所述第2标记相对于所述插入拼接位置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被印刷物及所述第2被印刷物为纸,所述插入拼接误差为纸张拼接误差。
5.一种印刷控制方法,其为具备对实施了一次印刷的移动的被印刷物实施二次印刷的可旋转的印版滚筒的印刷装置的印刷控制方法,所述印刷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插入拼接误差检测步骤,检测对所述二次印刷中的第1被印刷物插入拼接第2被印刷物时的插入拼接误差;及
旋转角度校正步骤,基于所述插入拼接误差来校正对所述第2被印刷物实施二次印刷时的所述印版滚筒的旋转角度。
6.一种存储介质,其存储有印刷控制程序,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刷控制程序为具备对实施了一次印刷的移动的被印刷物实施二次印刷的可旋转的印版滚筒的印刷装置的印刷控制程序,所述印刷控制程序被计算机执行以执行如下步骤:
插入拼接误差检测步骤,检测对所述二次印刷中的第1被印刷物插入拼接第2被印刷物时的插入拼接误差;及
旋转角度校正步骤,基于所述插入拼接误差来校正对所述第2被印刷物实施二次印刷时的所述印版滚筒的旋转角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2041746A JP2023136235A (ja) | 2022-03-16 | 2022-03-16 | 印刷制御装置、印刷制御方法、印刷制御プログラム |
JP2022-041746 | 2022-03-16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766741A true CN116766741A (zh) | 2023-09-19 |
Family
ID=879866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137687.2A Pending CN116766741A (zh) | 2022-03-16 | 2023-02-20 | 印刷控制装置、印刷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23136235A (zh) |
KR (1) | KR20230135506A (zh) |
CN (1) | CN116766741A (zh) |
TW (1) | TWI845174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9153C (zh) * | 2002-08-21 | 2004-07-28 | 汕头市东风印刷厂有限公司 | 激光全息图像载体的定位印刷设备和方法 |
CN201841753U (zh) * | 2010-10-28 | 2011-05-25 | 陕西北人印刷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印刷图案拼接控制装置 |
JP6184138B2 (ja) | 2013-03-14 | 2017-08-23 |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 印刷システム及び印刷システムのプリセット方法 |
-
2022
- 2022-03-16 JP JP2022041746A patent/JP2023136235A/ja active Pending
-
2023
- 2023-02-16 KR KR1020230020467A patent/KR20230135506A/ko active Pending
- 2023-02-20 CN CN202310137687.2A patent/CN116766741A/zh active Pending
- 2023-02-21 TW TW112106287A patent/TWI845174B/zh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23136235A (ja) | 2023-09-29 |
TW202337711A (zh) | 2023-10-01 |
TWI845174B (zh) | 2024-06-11 |
KR20230135506A (ko) | 2023-09-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2126625B1 (ko) | 예측 오차 검출 장치 및 예측 오차 검출 방법 | |
US5813337A (en) | Closed-loop printing control system | |
US6619209B2 (en) | Process and printing machine for determining registration errors | |
US20030029341A1 (en) | Method and illustration device for register mark setting | |
US20170259447A1 (en) | Post-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or correcting deviation of punching position | |
CN116766741A (zh) | 印刷控制装置、印刷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 |
US6496678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tting registration in a multicolor printing machine based on change in dimensions of printing substrate | |
JP7458305B2 (ja) |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印刷プログラム | |
JP2842121B2 (ja) | 見当制御装置のプリセット装置 | |
TWI802060B (zh) | 印刷裝置、印刷方法、印刷程式 | |
JPH10217432A (ja) | 見当制御装置 | |
JP2003072037A (ja) | 見当ズレ監視装置及び見当ズレ監視方法 | |
CN114559738B (zh) |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及存储介质 | |
JP6504672B2 (ja) | 多色印刷機におけるレジスタマーク検出装置の光センサ | |
US20040089175A1 (en) |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to prevent register errors | |
CN116787908A (zh) | 套准控制装置、套准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 | |
JP6052834B1 (ja) | 見当制御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 |
CN103764398A (zh) | 用于确定至少一个版面在利用至少一个印刷图在印刷机中印刷的材料带上的位置的方法 | |
JPH10217431A (ja) | 折り見当制御装置 | |
JPH0542668A (ja) | 見当制御装置 | |
JP2003072034A (ja) | 見当制御装置のプリセット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