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6744436A -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44436A
CN116744436A CN202210203614.4A CN202210203614A CN116744436A CN 116744436 A CN116744436 A CN 116744436A CN 202210203614 A CN202210203614 A CN 202210203614A CN 116744436 A CN116744436 A CN 1167444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network element
terminal device
positioning
terminal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0361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胜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0361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44436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78172 priority patent/WO2023165425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7444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444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4/00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 H04W64/006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with addition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g. for direction or speed determin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85Space-based or airborne stations; Stations for satellite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85Space-based or airborne stations; Stations for satellite systems
    • H04B7/18502Airborne stations
    • H04B7/18506Communications with or from aircraft, i.e. aeronautical mobile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4/00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用于简化定位方法。该方法为:控制面网元可获取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其中,该位置信息可用于表示终端设备的位置和/或移动速度。当该位置信息满足第一条件时,控制面网元可向终端设备或终端设备接入的AN设备发送第一定位周期配置信息,第一定位周期配置信息可指示第一条件对应的第一定位周期。通过该方案,当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满足第一条件时,控制面网元即可发送用于指示与第一条件对应的第一定位周期的信息;这样,控制面网元可根据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对定位周期进行更新,无需重新发起定位流程,从而可以减少发起请求定位的通信设备与控制面网元之间的交互,简化定位流程。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飞行器(uncrewed aerial vehicle,UAV)简称为无人机,是一种具有自主动力的非载人飞行器,可通过人工操控或自动驾驶执行多种任务。随着UAV研发技术逐渐成熟,制造成本大幅降低,UAV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农业植保、电力巡检、警用执法、地质勘探、环境监测、森林防火以及影视航拍等领域。
UAV与UAV控制器(UAV controller,UAV-C)共同组成无人空中系统(uncrewedaerial system,UAS)。无人空中系统服务提供商(UAS service supplier,USS)负责UAV的飞行管理。USS可通过移动通信系统(例如,第5代(the 5th generation,5G)通信系统)来对UAV进行飞行管理。
在UAV飞行过程中,USS或UAV可发起针对UAV的定位流程。目前,如果需要更新定位周期,需要重新发起定位流程;这样,设备之间交互的信令较多,流程较为繁琐。
因此,目前需要一种简化的定位方法。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用以简化定位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适用于下文图1或图2所示的通信系统中。该方法包括:
控制面网元可获取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其中,该位置信息可用于表示终端设备的位置和/或移动速度。当该位置信息满足第一条件时,控制面网元可向终端设备或终端设备接入的AN设备发送第一定位周期配置信息,其中,第一定位周期配置信息可用于指示第一条件对应的第一定位周期。
通过该方法,当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满足第一条件时,控制面网元即可发送用于指示与第一条件对应的第一定位周期的信息;这样,控制面网元即可根据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对定位周期进行更新,无需重新发起定位流程,从而可以减少发起请求定位的通信设备(例如,终端设备或USS)与控制面网元之间的交互,简化定位流程。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控制面网元还可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设备的第一信息。其中,第一信息可包含第一条件与第一定位周期的对应关系。通过该设计,控制面网元可获取到第一条件和第一定位周期的对应关系,从而为根据条件确定定位信息做好准备。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当位置信息满足第一条件时,控制面网元可根据第一信息和位置信息,确定第一定位周期配置信息。通过该设计,当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满足第一条件时,控制面网元可根据第一条件和第一定位周期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定位周期,从而发起对定位信息的更新,无需重新发起定位流程,从而可以减少发起请求定位的通信设备(例如,终端设备或USS)与控制面网元之间的交互,简化定位流程。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在获取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之前,控制面网元可向终端设备或终端设备接入的AN设备发送第二定位周期配置信息。其中,第二定位周期配置信息可用于指示第二定位周期。通过该设计,控制面网元可为终端设备或终端设备接入的AN设备提供用于定位的第二定位周期,以便终端设备或终端设备接入的AN设备据此进行定位。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控制面网元可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用于指示第二定位周期的信息,以及位置信息。通过该设计,当控制面网元可用于更新定位周期时,控制面网元向第二通信设备反馈位置信息时,还会反馈与该位置信息对应的第二定位周期;这样,第二通信设备可以获知位置信息所对应的定位周期,从而可以更准确的对终端设备的移动进行管理。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控制面网元可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设备的用于指示第二定位周期的信息。通过该设计,控制面网元可方便的获取到第二定位周期。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条件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终端设备的位置位于第一位置范围内;
终端设备的位置位于第二位置范围外;
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位于第一速度范围内;
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位于第二速度范围外。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适用于下文图1或图2所示的通信系统中。该方法包括:
控制面网元在获取终端设备的设定移动信息和位置信息之后,可根据设定移动信息和位置信息,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通知信息。其中,位置信息可用于表示终端设备的位置和/或移动速度;通知信息可用于指示位置信息相对于设定移动信息发生偏移。
在实际应用中,发起定位请求的通信设备并不一定需要一直获取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如下文场景1所述,当UAV按照预定飞行路径飞行时,USS并不需要频繁获取UAV的位置信息。通过该方法,当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相对设定移动信息发生偏移时,控制面网元才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该通知信息,以便通知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相对于设定移动信息发生偏移。这样,无需每次获取到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就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位置信息,从而可以减少信令交互。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控制面网元可通过如下方式来根据设定移动信息和位置信息,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通知信息:当位置信息与设定移动信息之间的偏移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通知信息。
在终端设备移动过程中,如果位置信息和设定移动信息之间的偏移较小,可能很快就会修正回原来的路线,并不影响终端设备按照设定移动信息移动。通过该设计,当位置信息和设定移动信息之间的偏移达到一定阈值时,控制面网元才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通知信息,从而可以使得上报的信息更有效,第二通信设备也可以据此进行更有效的管理;另外,当位置信息和设定移动信息之间的偏移达到一定阈值时,控制面网元才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通知信息,还可以进一步减少信令交互。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在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通知信息之前,控制面网元还可获取第一阈值。例如,控制面网元可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设备的第一阈值。又例如,控制面网元可获取预先设置的第一阈值。通过该设计,控制面网元可方便的获取到第一阈值。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控制面网元可通过如下方式来获取终端设备的设定移动信息: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设备的设定移动信息。通过该设计,控制面网元可方便的获取设定移动信息。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设定移动信息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终端设备的设定移动路径;
终端设备在至少一个时间点的设定位置;
终端设备的设定移动速度;
终端设备的设定速度范围。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控制面网元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可选的,控制面网元可通过如下实现方式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实现方式一:当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与设定移动信息之间的偏移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控制面网元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在该实现方式一中,当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与设定移动信息之间的偏移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控制面网元不但向第二通信设备用于指示位置信息相对于设定移动信息发生偏移的通知信息,还发送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这样,第二通信设备可根据位置信息对终端设备的移动进行有效管理。
实现方式二:控制面网元在获取用于指示第一周期的信息之后,可根据第一周期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在该实现方式二中,控制面网元根据第一周期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位置信息。这样,不管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相对于设定移动信息是否发生偏移,第二通信设备都可以获得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从而避免单纯采用实现方式一时第二通信设备可能长时间接收不到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进而使得第二通信设备可根据位置信息对终端设备的移动进行有效管理。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适用于下文图1或图2所示的通信系统中。该方法包括:
控制面网元在获取用于指示第一周期的信息之后,可根据第一周期,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其中,第一周期大于终端设备的定位周期。
通过该方法,控制面网元根据大于终端设备的定位周期的第一周期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位置信息。这样,不管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相对于设定移动信息是否发生偏移,第二通信设备都可以获得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从而使得第二通信设备可根据位置信息对终端设备的移动进行有效管理。
另外,如前所述,发起定位请求的通信设备并不一定需要一直获取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通过该方法,控制面网元扩大上报位置信息的周期,从而可以减少通信设备之间的信令交互。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控制面网元在获取终端设备的设定移动信息和位置信息之后,可根据设定移动信息和位置信息,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通知信息。其中,位置信息可用于表示终端设备的位置和/或移动速度;通知信息可用于指示位置信息相对于设定移动信息发生偏移。
在实际应用中,发起定位请求的通信设备并不一定需要一直获取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如下文场景1所述,当UAV按照预定飞行路径飞行时,USS并不需要频繁获取UAV的位置信息。通过该设计,当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相对设定移动信息发生偏移时,控制面网元才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该通知信息,以便通知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相对于设定移动信息发生偏移。这样,无需每次获取到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就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位置信息,从而可以减少信令交互。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控制面网元可通过如下方式来根据设定移动信息和位置信息,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通知信息:当位置信息与设定移动信息之间的偏移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通知信息。
在终端设备移动过程中,如果位置信息和设定移动信息之间的偏移较小,可能很快就会修正回原来的路线,并不影响终端设备按照设定移动信息移动。通过该设计,当位置信息和设定移动信息之间的偏移达到一定阈值时,控制面网元才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通知信息,从而可以使得上报的信息更有效,第二通信设备也可以据此进行更有效的管理;另外,当位置信息和设定移动信息之间的偏移达到一定阈值时,控制面网元才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通知信息,还可以进一步减少信令交互。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在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通知信息之前,控制面网元还可获取第一阈值。例如,控制面网元可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设备的第一阈值。又例如,控制面网元可获取预先设置的第一阈值。通过该设计,控制面网元可方便的获取到第一阈值。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控制面网元可通过如下方式来获取终端设备的设定移动信息: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设备的设定移动信息。通过该设计,控制面网元可方便的获取设定移动信息。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设定移动信息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终端设备的设定移动路径;
终端设备在至少一个时间点的设定位置;
终端设备的设定移动速度;
终端设备的设定速度范围。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当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与设定移动信息之间的偏移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控制面网元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在该设计中,当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与设定移动信息之间的偏移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控制面网元不但向第二通信设备用于指示位置信息相对于设定移动信息发生偏移的通知信息,还发送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这样,第二通信设备可根据位置信息对终端设备的移动进行有效管理。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以上任一方面中各个步骤的单元。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元件和至少一个存储元件,其中该至少一个存储元件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该至少一个处理元件用于读取并执行存储元件存储的程序和数据,以使得本申请以上任一方面提供的方法被实现。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方面提供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方面提供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芯片用于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执行上述任一方面提供的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支持计算机装置实现上述任一方面提供的方法。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存储器用于保存该计算机装置必要的程序和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上述第四方面至第九方面中任一方面可以达到的技术效果可以参照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设计可以达到的技术效果说明,重复之处不予论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图;
图3为一种获取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用以简化定位方法。其中,方法、装置和设备是基于同一技术构思的,由于解决问题的原理相似,因此装置、设备与方法的实施可以相互参见,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控制面网元可获取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其中,该位置信息可用于表示终端设备的位置和/或移动速度。当该位置信息满足第一条件时,控制面网元可向终端设备或终端设备接入的AN设备发送第一定位周期配置信息,其中,第一定位周期配置信息可用于指示第一条件对应的第一定位周期。通过该方案,当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满足第一条件时,控制面网元即可发送用于指示与第一条件对应的第一定位周期的信息;这样,控制面网元即可根据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对定位周期进行更新,无需重新发起定位流程,从而可以减少发起请求定位的通信设备(例如,终端设备或USS)与控制面网元之间的交互,简化定位流程。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1)、通信设备,泛指具有通信功能的设备。示例性的,所述通信设备可以但不限于为终端设备、AN设备、接入点、核心网(core network,CN)设备等。
2)、终端设备,是一种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终端设备又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terminal,MT)等。
例如,终端设备可以为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车载设备、车联网通信中的路边单元(road side unit,RSU)、UAV等。目前,一些终端设备的举例为:手机(mobilephone)、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手术(remote medical surgery)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
3)、AN设备,是移动通信系统中将终端设备接入到无线网络的设备。AN设备作为无线接入网中的节点,还可以称为基站、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节点(或设备)、接入点(access point,AP)。
目前,一些AN设备的举例为:新一代节点B(generation Node B,gNB)、传输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或基带单元(base band unit,BBU)等。
另外,在一种网络结构中,所述AN设备可以包括集中单元(centralized unit,CU)节点和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DU)节点。这种结构将AN设备的协议层拆分开,部分协议层的功能放在CU集中控制,剩下部分或全部协议层的功能分布在DU中,由CU集中控制DU。
4)、CN设备,是移动通信系统中CN部分中包含的网元。CN设备能够将终端设备接入到不同的数据网络,以及进行计费、移动性管理、会话管理、用户面转发等业务。在不同制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具有相同功能的CN设备的名称可以存在差异。然而,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具有每个功能的CN设备的具体名称。
例如,在第4代(4th generation,4G)移动通信系统(即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中,负责接入控制、安全控制和信令协调等功能的网元为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e management entity,MME);作为本地移动管理锚点的网元为服务网关(servinggateway,S-GW);作为外部数据网络的切换的锚点、负责因特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分配的网元为分组数据网络(packet data network,PDN)网关(PDN gateway,P-GW);存储用户相关数据和签约数据的网元为归属签约服务器(home subscriber server,HSS);负责策略、计费功能的网元称为策略与计费控制规则功能(policy and chargingrule function,PCRF)网元。
又例如,在第5代(5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系统中,按照具体的逻辑功能划分,核心网可以分为控制面(control plane,CP)和用户面(user plane,UP)。其中,CN中负责控制面功能的网元可以统称为控制面网元,负责用户面功能的网元可以统称为用户面网元。具体的,在用户面,作为数据网络的接口、负责用户面数据转发等功能的网元为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网元。在控制面中,负责接入控制、移动性管理功能的网元称为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网元;负责会话管理、控制策略的执行的网元称为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function,SMF)网元;负责管理签约数据、用户接入授权等功能的网元称为统一数据管理(unified data management,UDM)网元;负责计费、策略控制功能的网元称为策略控制功能(Policy and charging function,PCF)网元;负责传输应用侧对网络侧的需求的应用功能(application function,AF)网元。
5)、数据网络(data network,DN),是位于移动通信系统之外的网络。例如,所述DN可以是分组数据网络(packet data network,PDN),如因特网(Internet)、IP多媒体业务(IP Multi-media Service,IMS)网络、某些应用专用的数据网络、以太网、IP本地网络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DN上可部署多种业务,可为终端设备提供数据和/或语音等服务。
DN中传输的业务流可称为数据流。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名词的数目,除非特别说明,表示“单数名词或复数名词”,即“一个或多个”。“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这些项(个)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
另外,需要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第一”、“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应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应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大于”可以被替换成“大于或等于”,“小于或等于”可以被替换为“小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应用的通信系统进行描述。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适用的一种可能的通信系统的架构。如图1所示,所述通信系统包括三部分:终端设备(图中以UE为例说明)、移动通信系统和DN。其中,所述移动通信系统为终端设备提供接入服务和连接服务。
终端设备为用户侧能够接收和发射无线信号的实体。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空口技术(例如,NR或LTE技术)与AN设备进行通信,需要通过AN设备所在的移动通信系统访问DN。终端设备之间也可以通过空口技术(例如,NR或LTE技术)进行通信。可选的,终端设备可以作为其他数据采集器或其他终端设备的中继设备,从而使这些设备能够通过移动通信系统与DN进行业务通信。
移动通信系统可以接入至少一个DN,同一个DN也可以被至少一个移动通信系统接入。其中,所述移动通信系统可包括AN和CN两部分。
部署在AN中的网络设备为AN设备,具体可以负责无线接入、空口侧的无线资源管理、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管理、数据压缩和加密、用户面数据转发等功能。
部署在CN中的网元可以统称为CN设备。下面以5G移动通信系统中的CN为例,对CN中的主要网元的功能进行具体介绍。通过以上描述可知,5G移动通信系统的CN中的网元可以分为控制面网元和用户面网元两类。
用户面网元包括UPF,主要负责分组数据包转发、QoS控制、计费信息统计等。例如,UPF可以从DN接收分组数据包,通过AN设向终端设备发送分组数据包;UPF还可以通过AN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分组数据包,并将其转发至DN。
控制面网元主要负责业务流程交互、向用户面下发数据包转发策略、QoS控制策略等。控制面网元主要包括:AMF、SMF、PCF、AF、网络暴露功能(network exposure function,NEF)、UDM、认证服务器功能(authentication server function,AUSF)、网络切片选择功能(network slice selection function,NSSF)、网络功能仓储功能(network function(网络功能,NF)repository function,NRF)、统一数据存储库(unified data repository,UDR)、网络数据分析功能(network data analytics function,NWDAF)。
其中,AMF主要负责UE的接入管理和移动性管理,例如,负责UE的状态维护、UE的可达性管理、非移动性管理(mobility management,MM)非接入层(non-access-stratum,NAS)消息的转发、附着和去附着以及网关选择等。另外,当AMF为UE中的会话提供服务时,AMF可为该会话提供控制面的存储资源,以存储会话标识以及与会话标识关联的SMF标识等。
SMF主要负责UE的会话管理,例如,管理PDU会话的建立和删除,维护PDU会话上下文,选择用户面网元,用户面网元重定向,因特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分配,承载的建立、修改和释放,以及QoS控制等。
PCF主要负责策略控制,例如,提供控制面的策略规则,以及基于流量进行计费等。
AF主要负责提供各种业务服务。具体的,AF可通过与核心网进行交互来提供业务服务。例如,业务服务包括协助进行数据路由决策、协助策略控制功能进行策略管理等。
NEF主要负责提供网络能力开放相关的框架、鉴权和接口,在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功能和其他网络功能(例如,第三方应用)之间传递信息。
AUSF主要负责第三代伙伴计划(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和非3GPP网络中通信设备的接入认证。
NSSF主要负责为UE选择网络切片。例如,NSSF可根据UE的切片选择辅助信息、签约信息等,确定UE允许接入的网络切片。
NRF主要负责其他网元的注册和发现,可为其他网元提供网络功能实体信息的存储功能和选择功能。
UDM主要负责用户签约数据的管理,例如,UE标识的存储和管理,以及UE的接入授权信息等。
UDR主要负责提供存储和获取签约数据,例如,为PCF存储和获取策略数据,为UDM存储和获取签约数据等。
网络数据分析功能(Network Data Analytics Function,NWDAF)主要负责对网络数据进行分析。例如,MWDAF可从其他网元(例如,AF)获取网络数据,也可以从操作维护管理(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OAM)采集数据;还可向其他网元(例如,AF)提供分析结果。
在实现位置定位业务(LoCation Services,LCS)时,在图1所示架构的基础上,通信系统还可以包括用于LCS的通信设备。下面结合图2,对LCS涉及的通信设备进行具体说明。
所述通信系统还可包括:定位服务器、位置管理功能(location managementfunction,LMF)、网关移动定位中心(gateway mobile location center,GMLC)、位置获取功能(location retrieval function,LRF)。
其中,定位服务器可以为LCS客户端(LCS client)或AF。在本申请中,USS可以作为LCS客户端或AF,向移动通信系统发送针对终端设备的定位请求,从而获得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在本申请中,USS还可以替换为无人机交通管理(UAV traffic management,UTM)。
LMF主要负责对UE的定位请求进行管理和控制。具体的,LMF可通过LTE定位协议(LTE positioning protocol,LPP)向UE发送定位相关的辅助信息;LMF可通过与AN设备之间的NR定位协议A(NR positioning protocol A,NRPPa)来控制定位测量,例如,控制AN设备进行的上行测量或UE进行的下行测量。另外,LMF还可选择网络的定位方案,例如,LMF可根据以下至少一项来选择定位方案:定位服务器、QoS要求的精度和时延、以及UE和AN设备的定位能力。当使用多种定位方案进行混合定位时,LMF可以将接收到的结果进行结合,并据此进行位置估计。
GMLC主要负责在定位服务器和控制面网元之间传递定位相关信息,例如,定位请求,位置信息等。
LRF为外部LCS客户端获取与UE有关的位置信息。LRF可与单独的GMLC交互,也可以与GMLC集成以获得定位信息。
另外,图1所示架构中的部分通信设备也能实现用于LCS的功能,下面对此进行说明。
NEF可用于在GMLC和AF之间传递定位相关信息,例如,用于请求获取位置信息的请求(也可以称为定位请求),位置信息等。另外,在本申请中,NEF还可以为UAS NF。UAS NF为5G移动通信系统中为无人机提供服务的网元,功能与NEF相同。
AMF可用于在LMF和其他通信设备(例如,AN设备、UE或GMLC)之间传递定位相关信息,例如,用于请求获取位置信息的请求、位置信息、定位数据等。
AN设备和UE可用于为LMF提供定位数据。
图1和图2中还展示了通信系统中多个网元之间的接口。例如,N1是UE和核心网控制面之间的接口,UE和AMF之间可以通过N1接口进行交互。N2是接入网设备和核心网控制面之间的接口,接入网设备与AMF之间可以通过N2接口进行交互。N3是接入网设备和UPF之间的通信接口,用于传输用户数据。N4是SMF和UPF之间的接口,用于对UPF进行策略配置等。N6是UPF与DN之间的接口。N8是AMF和UDM之间的接口。NL1是AMF和LMF之间的接口。NL2是AMF和GMLC之间的接口。NL5是NEF和LRF之间的接口。NL6是UDM和GMLC之间的接口。N33是NEF和AF之间的接口。CN中的各个控制面网元之间的接口可以采用相应的服务化接口的方式实现,如图1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图1和图2所示的通信系统并不构成本申请实施例能够适用的通信系统的限定。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还可以适用于各种制式的通信系统,例如:LTE通信系统、5G通信系统、第六代(The 6th Generation,6G)通信系统以及未来通信系统、车到万物(vehicle to everything,V2X)、长期演进-车联网(LTE-vehicle,LTE-V)、车到车(vehicle to vehicle,V2V)、车联网、机器类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MTC)、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长期演进-机器到机器(LTE-machine to machine,LTE-M)、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物联网等。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也不对通信系统中各网元的名称进行限定,例如,在不同制式的通信系统中,各网元可以有其它名称;又例如,当多个网元融合在同一物理设备中时,该物理设备也可以有其他名称。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参考图3,以USS为LCS客户端,终端设备为UE为例,介绍目前的一种获取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的方法。该方法可为移动终结的定位请求(mobileterminated location request,MT-LR))方法。
S301:LCS客户端向GMLC发送LCS服务请求(LCS Service Request),以请求获取UE的位置信息。
其中,LCS服务请求中包含:UE的标识(例如,通用公共用户标识(generic publicsubscription identity,GPSI)或用户永久标识(subscription permanent identifier,SUPI)),所需QoS(required QoS)。
可选的,该服务请求还可包含用于指示LCS客户端的信息(例如,LCS客户端的标识)。
S302:GMLC向UDM发送获取请求(Nudm_UECM_Get Request),以请求获取当前为该UE服务的AMF的地址。
其中,该获取请求中包含该UE的标识。
可选的,该获取请求还可用于获取针对该LCS客户端的LCS隐私配置文件(LCSprivacy profile)。此时,该获取请求中还可包含用于指示LCS客户端的信息。
S303:GMLC接收来自UDM的获取响应(Nudm_UECM_Get Response)。
其中,该获取响应中包含当前为该UE服务的AMF的地址。
可选的,当获取请求中包含用于指示LCS客户端的信息时,该获取响应中还可包含LCS隐私配置文件。当LCS隐私配置文件指示授权LCS客户端获取该UE的位置信息时,GMLC可执行S304。
S304:GMLC向AMF发送提供位置信息请求(Namf_Location_ProvidePositioningInfo Request),以请求获取该UE的位置信息。
其中,该提供位置信息请求可包含该UE的标识和所需QoS。
S305:如果该UE处于空闲态,AMF可发起网络侧触发的业务请求(networktriggered service request)流程,以建立AMF与UE之间的信令连接。
S305为可选步骤。例如,当该UE处于连接态,可以不执行S305。
S306:AMF选择LMF。
S307:AMF向LMF发送确定定位请求(Nlmf_location_DetermineLocationRequest),以请求获取UE的位置信息。
其中,该确定定位请求中还可包含该UE的服务小区的小区标识(serving cellidentity)。
当LCS客户端请求周期性的获取UE的位置信息(换句话说,LCS客户端请求周期性对该UE进行定位)时,步骤S301、S304和S307的消息中还可包含定位周期。
S308:LMF发起对UE的定位流程。
可选的,LMF可通过与UE和/或为UE服务的AN设备交互来获取UE的定位数据,并根据定位数据计算UE的位置。
另外,当LCS客户端请求周期性的获取UE的位置信息时,LMF可向通过AMF向UE和/或为UE服务的AN设备发送定位周期。这样,UE和/或为UE服务的AN设备可按照该定位周期测量定位数据,并将定位数据发送给LMF。然后,LMF可据此计算UE的位置。
S309:LMF向AMF发送确定定位响应(Nlmf_location_DetermineLocationResponse)。
其中,该确定定位响应中可包含:定位结果。其中,定位结果可包含:UE的位置信息以及该位置信息的准确率。
S310:AMF向GMLC发送提供位置信息响应(Namf_Location_ProvidePositioningInfo Response)。
其中,该提供位置信息响应中可包含定位结果。
S311:GMLC向LCS客户端发送LCS服务响应(LCS Service Response)。
其中,该LCS服务响应中可包含定位结果。
可选的,当USS为AF时,图3所示方法中的LCS客户端可替换为AF,LCS客户端与GMLC之间的交互可以替换为AF通过NEF与GMLC进行交互。例如,在S301中,AF可通过NEF向GMLC发送LCS服务请求,以请求获取UE的位置信息。在S311中,GMLC可通过NEF向AF发送LCS服务响应。
可选的,UE也可以请求获取UE的位置信息。此时,UE可通过AMF向LMF发送定位请求,该定位请求中包含UE的标识。当UE请求周期性的获取UE的位置信息,还可在定位请求中包含定位周期。通过图3所示方法中的S308和S309,AMF可获得UE的定位结果;然后,AMF可将定位结果发送给UE。
图3所示方法具有如下问题至少一项:
问题1:更新定位周期时设备之间交互的信令较多,流程较为繁琐。
具体的,当需要进行周期定位时,发起请求定位的通信设备(例如,UE,作为USS的LCS客户端或AF)在用于请求获取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的请求中包含定位周期。这样,当需要更新定位周期时,发起请求定位的通信设备需重新发起定位请求流程(即图3所示的流程),从而导致设备之间交互的信令较多,流程较为繁琐。
下面以如下场景为例进行说明该问题的产生:
场景1:当UE为UAV时,在UAV飞行前USS可获取UAV的预定飞行路径。USS可通过移动通信系统对UAV进行周期性定位,从而获取UAV的真实飞行路径。通过对比预定飞行路径和真实飞行路径,USS可确定UAV是否按照预定飞行路径飞行。
在场景1中,UAV在飞行过程中的速度可能不是匀速的。当UAV的移动速度较小或UAV静止时,USS每次获取的位置偏移很小,因此,不需要采用与高速移动时一样的定位周期来进行定位。此时,如果USS发起定位周期的更新,则需要重新发起定位请求流程,从而导致设备之间交互的信令较多。
问题2:LMF按照定位周期向发起请求定位的通信设备发送UE的位置信息,导致设备之间交互的信令较多。
以上述场景1为例,当UAV按照预定飞行路径飞行时,USS并不需要频繁获取UAV的位置信息。此时,如果LMF仍按照定位周期向发起请求定位的通信设备发送UE的位置信息,则会导致设备之间交互的信令较多。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提供的方案进行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应用于图1或图2所示的通信系统中,可用于解决上述问题1。下面参阅图4所示的流程图,对该方法的流程进行具体说明。
S401:控制面网元获取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其中,位置信息可用于表示终端设备的位置和/或移动速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控制面网元可以但不限于为以下之一:LMF、GMLC、NEF;该终端设备可以但不限于为UAV或无人驾驶汽车。
其中,控制面网元可以在以下情形之一执行S401:
情形1:控制面网元接收到来自第二通信设备的用于请求获取该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的请求。
情形2:控制面网元接收到来自第二通信设备的用于请求获取该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的请求,该请求中包含定位周期。当定位周期达到时,控制面网元执行S401。
其中,在情形1和情形2中,第二通信设备可以为以下之一:AF、LCS客户端、终端设备。其中,AF和LCS客户端可作为USS。用于请求获取该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的请求可以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项:LCS服务请求、提供位置信息请求、确定定位请求。
可选的,控制面网元通过如下方式之一获取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方式一:控制面网元根据接收的来自终端设备或终端设备接入的AN设备的定位数据,确定该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1、终端设备的位置:
例如,该定位数据可包括:终端设备的定时提前量(time advance,TA)和来波方向(angle of arrival,AoA)。通过终端设备的TA,控制面网元可确定终端设备相对于AN设备的距离;通过AoA,控制面网元可确定终端设备相对于AN设备的方向。然后,根据AN设备的位置,控制面网元即可确定终端设备的位置。
2、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
例如,该定位数据可包括:终端设备在时刻1的TA和AoA,以及终端设备在时刻2的TA和AoA。通过1中的方法,控制面网元可确定终端设备在时刻1的位置1和在时刻2的位置2。然后,控制面网元可确定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为(位置2-位置1)/(时刻2-时刻1)。为了准确确定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控制面网元可获得多个时刻的位置,据此确定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
应理解,上述确定终端设备位置信息的方法仅是示例,也可以采用其他现有的确定终端设备位置信息的方法,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方式二:控制面网元接收来自第三通信设备的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其中,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可以是第三通信设备确定的,确定的方式可参考方式一,此处不再赘述。
在方式二中,控制面网元可以为GMLC或NEF,第三通信设备可以为LMF。具体的,当控制面网元为GMLC时,控制面网元可通过AMF接收来自LMF的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当控制面网元为NEF时,控制面网元可依次通过GMLC和AMF来接收来自LMF的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方式三:控制面网元可根据终端设备的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system,GPS)信息,确定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1、终端设备的位置:
控制面网元可将终端设备的GPS信息指示的位置确定为终端设备的位置。
2、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
控制面网元可获取该终端设备在不同时刻的GPS信息,根据不同时刻的GPS信息确定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例如,控制面网元可获取该终端设备在时刻3的GPS信息1和在时刻4的GPS信息2。GPS信息1指示位置3,GPS信息2指示位置4。控制面网元可确定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为(位置4-位置3)/(时刻4-时刻3)。为了准确确定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控制面网元可获得多个时刻的位置,据此确定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
S402:当位置信息满足第一条件时,控制面网元向终端设备或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网AN设备发送第一定位周期配置信息。其中,第一定位周期配置信息可用于指示第一条件对应的第一定位周期,或者第一定位周期配置信息可用于指示第一定位周期。
其中,第一定位周期配置信息可以直接指示第一定位周期,例如,第一定位周期配置信息为第一定位周期(例如,25ms)。第一定位周期配置信息也可以间接指示第一定位周期,例如,当第一定位周期配置信息的值为1时,间接指示第一定位周期为25ms。另外,第一定位周期配置信息可以承载在现有的消息中,也可以承载在新的消息中,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控制面网元通过AMF网元向终端设备或终端设备接入的AN设备发送第一定位周期配置信息。
通过该方法,当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满足第一条件时,控制面网元即可发送用于指示与第一条件对应的第一定位周期的信息;这样,控制面网元即可根据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对定位周期进行更新,无需重新发起定位流程,从而可以减少发起请求定位的通信设备(例如,终端设备或USS)与控制面网元之间的交互,简化定位流程。
可选的,在图4所示方法的一种实施场景中,第一条件可以但不限于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条件1:终端设备的位置位于第一位置范围内;
条件2:终端设备的位置位于第二位置范围外;
条件3: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位于第一速度范围内;
条件4: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位于第二速度范围外。
下面对各条件的具体内容进行说明。
对于条件1: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位置范围可以为地理范围,例如,第一区域,或者与第一区域的最短直线距离位于第一距离范围内的区域。第一区域的一个示例为禁飞区域。第一区域的另一个示例为允许飞行区域。
在另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位置范围还可以为通信设备的服务范围。例如,该通信设备的服务范围都落入到上述地理范围之内时,可通过通信设备的服务范围来指示第一位置范围。其中,用于指示通信设备的服务范围的信息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一个或多个AN设备标识(identity,ID)、一个或多个小区标识(cell identity,cell ID)、一个或多个跟踪区标识(tracking area identity,TAI)。
对于条件2:
第二位置范围的具体内容可参考对条件1的说明,只是将其中的第一位置范围替换为第二位置范围,此处不再赘述。
应理解,第一位置范围和第二位置范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还可以部分重叠。
对于条件3和条件4:
应理解,第一速度范围和第二速度范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还可以部分重叠。
该方法提供了多种条件,通过灵活设置条件,控制面网元可以灵活调整定位周期。
可选的,在图4所示方法的一种实施场景中,上述方法还包括:
S403:控制面网元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设备的第一信息。其中,第一信息可包含第一条件与第一定位周期的对应关系。
其中,第一通信设备可以但不限于为以下之一:AMF、NEF、LCS客户端、AF。
例如,当控制面网元为LMF时,第一通信设备为AMF。LMF可依次通过AMF、GMLC接收来自LCS客户端的第一信息;或者,LMF依次通过AMF、GMLC、NEF接收来自AF的第一信息。
又例如,当控制面网元为GLMC时,第一通信设备为NEF或LCS客户端。当第一通信设备为NEF时,GMLC可通过NEF接收来自AF的第一信息。
再例如,当控制面网元为NEF时,第一通信设备为AF。
另外,该第一信息可以为包含第一条件与第一定位周期的对应关系的消息(例如,用于请求获取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的请求),也可以为消息中的信元。具体地,当第一信息为信元时,第一信息可以复用现有消息中的信元,也可以是现有消息中的新的信元。
例如,第一信息可以为第一条件与第一定位周期的对应关系表,该对应关系表可如表1所示。其中,第一条件的具体内容可参考上文对第一条件的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表1
条件 定位周期
第一条件 第一定位周期
应理解,所述第一信息中还可以包含其他条件与定位周期的对应关系,本申请对此不予限制。
此外,本申请对S403和S401的执行顺序不作限定。例如,可以先执行S403,再执行S401;也可以先执行S401,再执行S403;还可以同时执行S401和S403。
可选的,上述方法还包括:
S404:当位置信息满足第一条件时,控制面网元根据第一信息和位置信息,确定第一定位周期配置信息。
例如,第一条件为条件1-1,即第一条件为终端设备的位置位于第一位置范围内。当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表示的位置位于第一位置范围内时,控制面网元可选择第一条件对应的第一定位周期,并生成用于指示第一定位周期的第一定位周期配置信息。
又例如,第一条件为条件1-2,即第一条件为终端设备的位置位于第一位置范围外。当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表示的位置位于第一位置范围外时,控制面网元可选择第一条件对应的第一定位周期,并生成用于指示第一定位周期的第一定位周期配置信息。
再例如,第一条件为条件2-1,即第一条件为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位于第一速度范围内。当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表示的移动速度位于第一速度范围内时,控制面网元可选择第一条件对应的第一定位周期,并生成用于指示第一定位周期的第一定位周期配置信息。
再例如,第一条件包括条件1-1和条件2-1,即第一条件包括:终端设备的位置位于第一位置范围内,且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位于第一速度范围内。当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表示的位置位于第一位置范围内,且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表示的移动速度位于第一速度范围内时,控制面网元可选择第一条件对应的第一定位周期,并生成用于指示第一定位周期的第一定位周期配置信息。
通过该方法,控制面网元可根据终端设备的位置,选择与该位置满足的条件对应的定位周期进行定位。这样,在需要更新定位周期时,控制面网元可自行更新定位周期,无需重新发起定位流程,从而可以减少发起请求定位的通信设备(例如,终端设备或USS)与控制面网元之间的交互,简化定位流程。
可选的,在图4所示方法的一种实施场景中,在S401之前,上述方法还包括:
S405:控制面网元向终端设备或终端设备接入的AN设备发送第二定位周期配置信息,第二定位周期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定位周期。
其中,第二定位周期配置信息可以直接指示第二定位周期,例如,第二定位周期配置信息为第二定位周期(例如,10ms)。第二定位周期配置信息也可以间接指示第二定位周期,例如,当第二定位周期配置信息的值为2时,间接指示第二定位周期为10ms。另外,第二定位周期配置信息可以承载在现有的消息中,也可以承载在新的消息中,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控制面网元通过AMF网元向终端设备或终端设备接入的AN设备发送第二定位周期配置信息。
可选的,在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定位周期配置信息之前,控制面网元可通过以下方式之一来获取第二定位周期。
方式1:控制面网元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设备的用于指示第二定位周期的信息。
其中,第一通信设备可以但不限于为以下之一:AMF、NEF、LCS客户端、AF。
例如,当控制面网元为LMF时,第一通信设备为AMF。LMF可依次通过AMF、GMLC接收来自LCS客户端的用于指示第二定位周期的信息;或者,LMF依次通过AMF、GMLC、NEF接收来自AF的用于指示第二定位周期的信息。
又例如,当控制面网元为GLMC时,第一通信设备为NEF或LCS客户端。当第一通信设备为NEF时,GMLC可通过NEF接收来自AF的用于指示第二定位周期的信息。
再例如,当控制面网元为NEF时,第一通信设备为AF。
在方式1中,第二定位周期可为默认的定位周期或初始的定位周期。用于指示第二定位周期的信息可以直接为第二定位周期,也可以间接指示第二定位周期。另外,用于指示第二定位周期的信息可包含现有的消息中,也可以包含在新的消息中。当用于指示第二定位周期的信息包含现有的消息中时,该消息可为用于请求获取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的请求(例如,LCS服务请求、提供位置信息请求或确定定位请求)。
方式2:控制面网元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设备的用于指示至少一个定位周期的信息,选择至少一个定位周期中最小的周期作为第二定位周期。
其中,控制面网元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设备的用于指示至少一个定位周期的信息的方式可参考方式1,只是将其中的第二定位周期替换为至少一个定位周期,此处不再赘述。
另外,用于指示至少一个定位周期的信息可以为用于指示至少一个条件和至少一个定位周期的对应关系的信息(例如,上述第一信息)。其中,至少一个条件可包含第一条件,至少一个定位周期可包含第一定位周期。至少一个条件和至少一个定位周期可以是一对一的关系,也可以是多对一的关系。
方式3:当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满足第二条件时,控制面网元确定与第二条件对应的第二定位周期。也就是说,在终端设备的移动过程中,控制面网元先根据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1,确定出第二定位周期;再根据通过第二定位周期进行定位时得到的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2,确定出第一定位周期,从而可对定位周期进行多次更新。
其中,第二条件可以但不限于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条件一:终端设备的位置位于第三位置范围内;
条件二:终端设备的位置位于第四位置范围外;
条件三: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位于第三速度范围内;
条件四: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位于第四速度范围外。
条件一的具体内容可参考条件1,只是将其中的第一位置范围替换为第三位置范围;条件二的具体内容可参考条件2,只是将其中的第二位置范围替换为第四位置范围;条件三的具体内容可参考条件3,只是将其中的第一速度范围替换为第三速度范围;条件四的具体内容可参考条件4,只是将其中的第二速度范围替换为第四速度范围,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第三位置范围与第一位置范围不同,和/或第四位置范围与第二位置范围不同,和/或第三速度范围与第一速度范围不同,和/或第四速度范围与第二速度范围不同。例如,第一位置范围为小区1的服务范围,第三位置范围为小区2的服务范围;第一速度范围和第三速度范围均为0~5千米每小时(km/h)。又例如,第一位置范围和第三位置范围均为小区1的服务范围;第一速度范围为0~5km/h,第三速度范围为20~30km/h。再例如,第一位置范围为小区1的服务范围,第三位置范围为小区2的服务范围;第一速度范围为0~5km/h,第三速度范围为20~30km/h。再例如,第二位置范围为小区3的服务范围,第四位置范围为小区4的服务范围;第二速度范围和第四速度范围均为5~10km/h。再例如,第二位置范围和第四位置范围均为小区3的服务范围;第二速度范围为0~5km/h,第四速度范围为5~10km/h。再例如,第一位置范围和第三位置范围均为小区1的服务范围;第二位置范围和第四位置范围均为小区3的服务范围;第二速度范围为0~5km/h,第四速度范围为5~10km/h。
方式4:控制面网元获取预配置的第二定位周期。例如,控制面网元中预配置有第二定位周期,该第二定位周期可为默认的定位周期或初始的定位周期。
可选的,在控制面网元接收第一信息后,控制面网元确定使用预配置的第二定位周期,并向终端设备或终端设备接入的AN设备发送第二定位周期配置信息。
通过该方法,控制面网元可通知终端设备第二定位周期,以便根据通过第二定位周期获得的位置信息更新定位周期。
可选的,在图4所示方法的一种实施场景中,上述方法还包括:
S406:控制面网元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用于指示第二定位周期的信息,以及位置信息。
其中,第二通信设备可以为以下之一:AF、LCS客户端、终端设备。
另外,控制面网元可通过现有的消息(例如,确定定位响应、提供位置信息响应、LCS服务响应、用于通知定位结果的通知消息等中的至少一个)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用于指示第二定位周期的信息以及位置信息,也可以通过新的消息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用于指示第二定位周期的信息以及位置信息。
此外,本申请对S402和S406的执行顺序不作限定。例如,可以先执行S402,再执行S406;也可以先执行S406,再执行S402;还可以同时执行S402和S406。
通过该方法,当控制面网元可用于更新定位周期时,控制面网元向第二通信设备反馈位置信息时,还会反馈与该位置信息对应的第二定位周期;这样,第二通信设备可以获知位置信息所对应的定位周期,从而可以更准确的对终端设备的移动进行管理。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应用于图1或图2所示的通信系统中,可用于解决上述问题2。下面参阅图5所示的流程图,对该方法的流程进行具体说明。
S501:控制面网元获取终端设备的设定移动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控制面网元可以但不限于为以下之一:LMF、GMLC、NEF;该终端设备可以但不限于为UAV或无人驾驶汽车。当终端设备为UAV时,设定移动信息也可以称为设定飞行信息。
S502:控制面网元获取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其中,位置信息用于表示终端设备的位置和/或移动速度。
S502的具体内容可参考S401,此处不再赘述。
另外,本申请对S501和S502的执行顺序不作限定,可以先执行S501,再执行S502;也可以先执行S502,再执行S501;还可以同时执行S501和S502。
S503:控制面网元根据设定移动信息和位置信息,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通知信息。其中,通知信息可用于指示位置信息相对于设定移动信息发生偏移。换句话说,当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相对设定移动信息发生偏移时,控制面网元可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该通知信息,通知第二通信设备发生如下事件: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相对于设定移动信息发生偏移。位置信息相对于设定移动信息发生偏移,还可以理解为,位置信息与设定移动信息不同,或者位置信息与设定移动信息中的任一位置信息都不同。
其中,第二通信设备可以为以下之一:AF、LCS客户端、终端设备。其中,AF和LCS客户端可作为USS。
另外,该通知信息可以为用于指示位置信息相对于设定移动信息发生偏移的消息,也可以为消息中的信元。具体地,当通知信息为信元时,通知信息可以复用现有消息中的信元,也可以是现有消息中的新的信元。例如,该信元可以为第一指示字段,当该字段取值为第一值时,可以指示终端设备的位置相对于设定移动信息发生偏移。又例如,该信元可以为第二指示字段,当该字段取值为第二值时,可以指示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相对于设定移动信息发生偏移。
在实际应用中,发起定位请求的通信设备并不一定需要一直获取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如上述场景1所述,当UAV按照预定飞行路径飞行时,USS并不需要频繁获取UAV的位置信息。通过该方法,当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相对设定移动信息发生偏移时,控制面网元才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该通知信息,以便通知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相对于设定移动信息发生偏移。这样,无需每次获取到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就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位置信息,从而可以减少信令交互。
可选的,在S501中,控制面网元可通过如下方式获取终端设备的设定移动信息:控制面网元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设备的设定移动信息。
其中,第一通信设备可以但不限于为以下之一:AMF、NEF、LCS客户端、AF。
例如,当控制面网元为LMF时,第一通信设备为AMF。LMF可依次通过AMF、GMLC接收来自LCS客户端的设定移动信息;或者,LMF依次通过AMF、GMLC、NEF接收来自AF的设定移动信息。
又例如,当控制面网元为GLMC时,第一通信设备为NEF或LCS客户端。当第一通信设备为NEF时,GMLC可通过NEF接收来自AF的设定移动信息。
再例如,当控制面网元为NEF时,第一通信设备为AF。
另外,设定移动信息可以复用现有消息(例如,用于请求获取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的请求)中的信元,也可以是现有消息中的新的信元。
通过该方法,控制面网元可以方便的获得设定移动信息。
可选的,在图5所示方法的一种实施场景中,设定移动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1、终端设备的设定移动路径:例如,预定移动路径上的一系列点迹信息或路径曲线信息。
2、终端设备在至少一个时间点的设定位置(也可称为终端设备在至少一个时间点上应到达的位置):例如,终端设备在时间点1上的设定地理位置1、在时间点2上的设定地理位置2等。终端设备在至少一个时间点的设定位置的表现形式可以为至少一个时间点和设定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表。
3、终端设备的设定移动速度:该设定移动速度可以是一个固定值,终端设备在移动过程中始终应以该设定移动速度移动。该设定移动速度也可以是一个变化的值,例如,随时间变化,或者根据终端设备所在的位置或位置范围变化。当设定移动速度为变化的值时,设定移动信息可包括设定移动速度和变化量(例如,时间,终端设备所在的位置或位置范围)之间的对应关系。
4、终端设备的设定速度范围:该设定速度范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范围,终端设备在移动过程中始终应以该设定速度范围的速度移动。该设定速度范围也可以是一个变化的值,例如,随时间变化,或者根据终端设备所在的位置或位置范围变化。当设定速度范围为变化的值时,设定移动信息可包括设定速度范围和变化量(例如,时间,终端设备所在的位置或位置范围)之间的对应关系。
该方法提供了多种设定移动信息,这样,控制面网元可根据设定移动信息灵活判断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相对于设定移动信息是否发生偏移。
可选的,在S503中,当位置信息与设定移动信息之间的偏移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控制面网元可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通知信息。
其中,第二通信设备可以为以下之一:AF、LCS客户端、终端设备。
可选的,第一阈值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终端设备的位置与设定移动路径之间的最大偏移值,终端设备的位置与设定位置之间的最大偏移值,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与设定移动速度之间的最大偏移值,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与设定速度范围之间的最大偏移值。
下面举例说明“当位置信息与设定移动信息之间的偏移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控制面网元可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通知信息”。
例如,当设定移动信息为终端设备的设定移动路径时,位置信息可表示终端设备的位置,第一阈值为终端设备的位置与设定移动路径之间的最大偏移值。如果位置信息表示的位置与设定移动路径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控制面网元可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通知信息,以通知第二通信设备终端设备的位置相对于设定移动信息发生偏移。
又例如,当设定移动信息为终端设备在至少一个时间点的设定位置时,位置信息可表示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间点的位置,第一阈值为终端设备的位置与设定位置之间的最大偏移值。如果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间点的位置与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间点的设定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控制面网元可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通知信息,以通知第二通信设备终端设备的位置相对于设定移动信息发生偏移。
再例如,当设定移动信息为终端设备的设定移动速度,且该设定移动速度为固定值时,位置信息可表示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第一阈值为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与设定移动速度之间的最大偏移值。如果位置信息所表示的移动速度与终端设备的设定移动速度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控制面网元可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通知信息,以通知第二通信设备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相对于设定移动信息发生偏移。
再例如,当设定移动信息为终端设备的设定移动速度,且该设定移动速度为随时间变化的值时,位置信息可表示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间段的移动速度,第一阈值为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与设定移动速度之间的最大偏移值。如果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间段的移动速度与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间段的设定移动速度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控制面网元可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通知信息,以通知第二通信设备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相对于设定移动信息发生偏移。
再例如,当设定移动信息为终端设备的设定移动速度,且该设定移动速度为随位置变化的值时,位置信息可表示终端设备在第一位置的移动速度,第一阈值为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与设定移动速度之间的最大偏移值。如果终端设备在第一位置的移动速度与终端设备在第一位置的设定移动速度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控制面网元可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通知信息,以通知第二通信设备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相对于设定移动信息发生偏移。
再例如,当设定移动信息为终端设备的设定速度范围,且该设定速度范围为固定值时,位置信息可表示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第一阈值为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与设定速度范围之间的最大偏移值。如果位置信息所表示的移动速度与终端设备的设定速度范围之间的偏移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控制面网元可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通知信息,以通知第二通信设备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相对于设定移动信息发生偏移。
再例如,当设定移动信息为终端设备的设定速度范围,且该设定速度范围为随时间变化的值时,位置信息可表示终端设备在第二时间段的移动速度,第一阈值为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与设定速度范围之间的最大偏移值。如果终端设备在第二时间段的移动速度与终端设备在第二时间段的设定速度范围之间的偏移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控制面网元可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通知信息,以通知第二通信设备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相对于设定移动信息发生偏移。
再例如,当设定移动信息为终端设备的设定速度范围,且该设定速度范围为随位置变化的值时,位置信息可表示终端设备在第二位置的移动速度,第一阈值为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与设定速度范围之间的最大偏移值。如果终端设备在第二位置的移动速度与终端设备在第二位置的设定速度范围之间的偏移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控制面网元可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通知信息,以通知第二通信设备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相对于设定移动信息发生偏移。
再例如,当设定移动信息包括:终端设备的设定移动路径和终端设备的设定移动速度,且该设定移动速度为固定值时,位置信息可表示终端设备的位置和移动速度;第一阈值包括:终端设备的位置与设定移动路径之间的最大偏移值(下面简称为第一最大偏移值)、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与设定移动速度之间的最大偏移值(下面简称为第二最大偏移值)。如果位置信息所表示的位置与设定移动路径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最大偏移值,位置信息所表示的移动速度与终端设备的设定移动速度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二最大偏移值,控制面网元可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通知信息,以通知第二通信设备终端设备的位置和移动速度相对于设定移动信息发生偏移。
可选的,在图5所示方法的一种实施场景中,在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通知信息之前,上述方法还包括:
S504:控制面网元可获取第一阈值。
在一些可能的方式中,控制面网元可从第二通信设备获取第一阈值。其中,第一阈值可以复用现有消息(例如,用于请求获取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的请求)中的信元,也可以是现有消息中的新的信元。另外,第一阈值和预定移动信息可以包含在同一个消息中,也可以包含在不同的消息中。
在另一些可能的方式中,控制面网元可获取预先配置的第一阈值。也就是说,第一阈值是预先配置在控制面网元中的,例如,预先存储在控制面网元的内存中。
另外,本申请对S501、S502和S504的执行顺序不作限定。例如,可以先执行S501和S504,再执行S502;也可以先执行S502,再执行S501和S504;还可以同时执行S501,S502和S504;还可以按照如下顺序执行:S501、S504、S502。
可选的,在图5所示方法的一种实施场景中,上述方法还包括:
S505:控制面网元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下面对“控制面网元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可能的实现方式进行说明。
实现方式一:当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与设定移动信息之间的偏移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控制面网元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下面对本实现方式一进行举例说明。
例如,当设定移动信息为终端设备的设定移动路径时,位置信息可表示终端设备的位置,第一阈值为终端设备的位置与设定移动路径之间的最大偏移值。如果位置信息所表示的位置与设定移动路径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控制面网元可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又例如,当设定移动信息为终端设备在至少一个时间点的设定位置时,位置信息可表示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间点的位置,第一阈值为终端设备的位置与设定位置之间的最大偏移值。如果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间点的位置与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间点的设定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控制面网元可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再例如,当设定移动信息为终端设备的设定移动速度,且该设定移动速度为固定值时,位置信息可表示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第一阈值为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与设定移动速度之间的最大偏移值。如果位置信息所表示的移动速度与终端设备的设定移动速度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控制面网元可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再例如,当设定移动信息为终端设备的设定移动速度,且该设定移动速度为随时间变化的值时,位置信息可表示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间段的移动速度,第一阈值为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与设定移动速度之间的最大偏移值。如果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间段的移动速度与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间段的设定移动速度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控制面网元可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再例如,当设定移动信息为终端设备的设定移动速度,且该设定移动速度为随位置变化的值时,位置信息可表示终端设备在第一位置的移动速度,第一阈值为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与设定移动速度之间的最大偏移值。如果终端设备在第一位置的移动速度与终端设备在第一位置的设定移动速度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控制面网元可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再例如,当设定移动信息为终端设备的设定速度范围,且该设定速度范围为固定值时,位置信息可表示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第一阈值为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与设定速度范围之间的最大偏移值。如果位置信息所表示的移动速度与终端设备的设定速度范围之间的偏移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控制面网元可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再例如,当设定移动信息为终端设备的设定速度范围,且该设定速度范围为随时间变化的值时,位置信息可表示终端设备在第二时间段的移动速度,第一阈值为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与设定速度范围之间的最大偏移值。如果终端设备在第二时间段的移动速度与终端设备在第二时间段的设定速度范围之间的偏移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控制面网元可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再例如,当设定移动信息为终端设备的设定速度范围,且该设定速度范围为随位置变化的值时,位置信息可表示终端设备在第二位置的移动速度,第一阈值为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与设定速度范围之间的最大偏移值。如果终端设备在第二位置的移动速度与终端设备在第二位置的设定速度范围之间的偏移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控制面网元可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再例如,当设定移动信息包括:终端设备的设定移动路径和终端设备的设定移动速度,且该设定移动速度为固定值时,位置信息可表示终端设备的位置和移动速度;第一阈值包括:终端设备的位置与设定移动路径之间的最大偏移值(下面简称为第一最大偏移值),和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与设定移动速度之间的最大偏移值(下面简称为第二最大偏移值)。如果位置信息所表示的位置与设定移动路径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最大偏移值,位置信息所表示的移动速度与终端设备的设定移动速度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二最大偏移值,控制面网元可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另外,控制面网元可通过现有的消息(例如,确定定位响应、提供位置信息响应、LCS服务响应、用于通知定位结果的通知消息等中的至少一个)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也可以通过新的消息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此外,当本实现方式一和S503结合时,本申请对控制面网元发送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和通知信息的先后顺序不作限制。例如,控制面网元可先发送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再发送通知信息;也可以先发送通知信息,再发送位置信息;还可以同时发送位置信息和通知信息。
在该实现方式一中,当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与设定移动信息之间的偏移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控制面网元不但向第二通信设备用于指示位置信息相对于设定移动信息发生偏移的通知信息,还发送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这样,第二通信设备可根据位置信息对终端设备的移动进行有效管理。
实现方式二:控制面网元周期性的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在实现方式二中,控制面网元可执行A1-A2的操作。
A1:控制面网元获取用于指示第一周期的信息。
可选的,在A1中,控制面网元可通过如下方式获取用于指示第一周期的信息:控制面网元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设备的用于指示第一周期的信息。
第一周期可以表示控制面网元发送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的周期。其中,第一周期与终端设备的定位周期不同,例如,第一周期可以大于终端设备的定位周期。
用于指示第一周期的信息可以直接指示第一周期,例如,用于指示第一周期的信息为第一周期(例如,200ms)。用于指示第一周期的信息也可以间接指示第一周期,例如,当用于指示第一周期的信息的值为5时,间接指示第一周期为200ms。
另外,用于指示第一周期的信息可以为用于指示第一周期的消息,也可以为消息中的信元。具体地,当用于指示第一周期的信息为信元时,用于指示第一周期的信息可以复用现有消息中的信元,也可以是现有消息中的新的信元。例如,该信元可以为第三指示字段,当该字段取值为第三值时,可以指示第一周期。
此外,本申请对控制面网元接收终端设备的设定移动信息(即S501)和用于指示第一周期的信息的先后顺序不作限制。例如,控制面网元可先接收终端设备的设定移动信息,再接收用于指示第一周期的信息;也可以先接收用于指示第一周期的信息,再接收设定移动信息;还可以同时接收设定移动信息和用于指示第一周期的信息。
A2:控制面网元根据第一周期,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在一些可能的方式中,控制面网元以第一周期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例如,第二定位周期为10ms,第一周期为200ms。控制面网元通过第二定位周期获取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假设第二定位周期和第一周期的起始时刻均为时刻0。控制面网元在一个第一周期内可获取终端设备的20个位置信息,并在时刻0+200ms的时刻,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最新的位置信息。
在另一些可能的方式中,控制面网元可根据第一周期和上一次发送位置信息和/或通知信息的时间,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例如,控制面网元在接收到用于指示第一周期的信息之后,可以将定时器归零,并启动定时器。在定时器工作过程中,若控制面网元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位置信息和/或通知信息(例如,控制面网元执行S503),则控制面网元将定时器归零,重新启动该定时器。当定时器的时间到达第一周期时,控制面网元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另外,在步骤A2中,控制面网元可通过现有的消息(例如,确定定位响应、提供位置信息响应、LCS服务响应、用于通知定位结果的通知消息等中的至少一个)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也可以通过新的消息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在该实现方式二中,控制面网元根据第一周期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位置信息。这样,不管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相对于设定移动信息是否发生偏移,第二通信设备都可以获得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从而避免单纯采用实现方式一时第二通信设备可能长时间接收不到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进而使得第二通信设备可根据位置信息对终端设备的移动进行有效管理。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又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应用于图1或图2所示的通信系统中,可用于解决上述问题2。下面参阅图6所示的流程图,对该方法的流程进行具体说明。
S601:控制面网元获取用于指示第一周期的信息。
具体内容可参考图5所示方法的步骤A1,此处不再赘述。
S602:控制面网元根据第一周期,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其中,第一周期大于终端设备的定位周期。
在一些可能的方式中,控制面网元以第一周期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具体内容可参考图5所示方法中的步骤A2,此处不再赘述。
在另一些可能的方式中,控制面网元可根据第一周期和上一次发送位置信息和/或通知信息的时间,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具体内容可参考图5所示方法中的步骤A2,此处不再赘述。
通过该方法,控制面网元根据大于终端设备的定位周期的第一周期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位置信息。这样,不管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相对于设定移动信息是否发生偏移,第二通信设备都可以获得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从而使得第二通信设备可根据位置信息对终端设备的移动进行有效管理。
另外,如前所述,发起定位请求的通信设备并不一定需要一直获取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通过该方法,控制面网元扩大上报位置信息的周期,从而可以减少通信设备之间的信令交互。
可选的,在图6所示方法的一种实施场景中,该方法还包括:
B1:控制面网元获取终端设备的设定移动信息。
B2:控制面网元获取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其中,位置信息用于表示终端设备的位置和/或移动速度。
B3:控制面网元根据设定移动信息和位置信息,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通知信息。
其中,B1-B3的具体内容可参考S501-S503,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在图6所示方法的一种实施场景中,在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通知信息之前,上述方法还包括:
B4:控制面网元可获取第一阈值。
其中,B4的具体内容可参考S504,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在图6所示方法的一种实施场景中,上述方法还包括:
B5:当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与设定移动信息之间的偏移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控制面网元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其中,B5的具体内容可参考S505中的实现方式一,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再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适用于图1或图2所示的通信系统中。该方法示出了图4所示方法的一种可能的示例。下面参阅图7所示的流程图,以终端设备为UAV,控制面网元为LMF,第二通信设备为作为USS的AF为例,对该方法进行说明。
S701:AF向NEF发送第一信息。
其中,该第一信息可包含至少一个定位周期与至少一个条件的对应关系。其中,至少一个条件包含第一条件,至少一个定位周期可包含第一定位周期。
可选的,任一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条件A:UAV的位置位于第一预定位置范围内;
条件B:UAV的位置位于第二预定位置范围外;
条件C:UAV的移动速度位于第一预定速度范围内;
条件D:UAV的移动速度位于第二预定速度范围外。
其中,条件A的具体内容可参考图4所示方法中的条件1,只是将其中的第一位置范围替换为第一预定位置范围;条件B的具体内容可参考图4所示方法中的条件2,只是将其中的第二位置范围替换为第二预定位置范围;条件C的具体内容可参考图4所示方法中的条件3,只是将其中的第一速度范围替换为第一预定速度范围;条件D的具体内容可参考图4所示方法中的条件4,只是将其中的第二速度范围替换为第二预定速度范围,此处不再赘述。
对于不同的条件,第一预定位置范围、第二预定位置范围、第一预定速度范围、第二预定速度范围中的至少一项不同。例如,对于第一条件,第一预定位置范围为第一位置范围,第二预定位置范围为第二位置范围,第一预定速度范围为第一速度范围,第二预定速度范围为第二速度范围;对于第二条件,第一预定位置范围为第三位置范围,第二预定位置范围为第四位置范围,第一预定速度范围为第三速度范围;第二预定速度范围为第四速度范围。第一位置范围与第三位置范围不同,和/或第二位置范围与第四位置范围不同,和/或第一速度范围与第三速度范围不同,和/或第二速度范围与第四速度范围不同。
下面举例说明至少一个定位周期与至少一个条件的对应关系。
例如,第一条件为:UAV的位置位于第二区域内,第二区域为与禁飞区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距离阈值的区域(换句话说,UAV的位置与禁飞区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距离阈值);第二条件为:UAV的位置位于第三区域内,第三区域为与禁飞区的距离小于第一距离阈值的区域(换句话说,UAV的位置与禁飞区的距离小于第一距离阈值)。第一条件对应的定位周期(例如,25ms)大于第二条件对应的定位周期(例如,15ms)。这样,UAV越靠近禁飞区,定位周期越小;在UAV靠近禁飞区时以较小的定位周期获取更多的位置信息,从而可以对UAV进行有效控制,避免UAV飞入禁飞区内。
又例如,UAV的移动速度越小,定位周期越大。第一条件为:UAV的移动速度位于0~5km/h;第二条件为:UAV的移动速度位于20~30km/h。第一条件对应的定位周期小于第二条件对应的定位周期。UAV的移动速度较小时,USS不需要频繁获取位置信息;此时,扩大定位周期可以减少信令交互,节约传输资源。
可选的,在S701中,AF还可向NEF发送用于指示默认定位周期(也可以称为初始定位周期,具体内容可参考图4所示方法中方式1中的第二定位周期)的信息。
可选的,第一信息和/或用于指示默认定位周期的信息可包含在用于请求获取UAV的位置信息的请求(例如,事件暴露订阅(NEF_EventExposure_subscribe)中。
S702:NEF向GMLC发送第一信息。
可选的,在S702中,NEF还可向GMLC发送用于指示默认定位周期的信息。
其中,第一信息和/或用于指示默认定位周期的信息可包含在用于请求获取UAV的位置信息的请求(例如,提供定位请求(Ngmlc_Location_ProvideLocation Request)中。
S703:GMLC向AMF发送第一信息。
可选的,在S703中,GMLC还可向AMF发送用于指示默认定位周期的信息。
其中,第一信息和/或用于指示默认定位周期的信息可包含在用于请求获取UAV的位置信息的请求(例如,提供位置信息请求(Namf_Location_ProvidePositioningInfoRequest))中。
S704:AMF向LMF发送第一信息。
可选的,在S704中,AMF还可向LMF发送用于指示默认定位周期的信息。
其中,第一信息和/或用于指示默认定位周期的信息可包含在用于请求获取UAV的位置信息的请求(例如,确定定位请求(Nlmf_location_DetermineLocation Request))中。
S705:LMF向UAV发送用于指示第二定位周期的信息。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定位周期可为上述默认定位周期。
在另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定位周期可为上述至少一个定位周期中最小的定位周期。此时,在S701-S704中,可不包含用于指示默认定位周期的信息。
可选的,在S705中,用于指示第二定位周期的信息可以承载在用于请求获取UAV的位置信息的请求(例如,LCS周期触发唤醒请求(LCS Periodic-Triggered InvokeRequest))中。
S706:UAV根据第二定位周期向LMF上报该UAV的位置信息;相应地,LMF获取UAV的位置信息。
其中,位置信息可以表示UAV的位置或移动速度。
S706的具体内容可参考S401,此处不再赘述。
S707:LMF可通过GMLC向AF发送用于指示UAV当前使用的定位周期的信息。
其中,用于指示UAV当前使用的定位周期的信息可以包含在用于通知位置信息的通知消息(例如,Nlmf_Location_Notify)中。
另外,该通知消息中还可包含UAV的定位结果(location result)。该定位结果可以包括:UAV的位置和/或移动速度。这样,AF在接收到定位结果后,可以判断该UAV是否按照预定飞行信息(例如,预定飞行路径)进行飞行,从而对UAV进行管理。
可选的,S706和S707步骤的先后顺序不做限定。
S708:LMF根据获取的位置信息和第一信息,确定第一定位周期。
S708的具体内容可参考S404,此处不再赘述。
S709:若LMF确定需要更新定位周期,例如,第一定位周期和第二定位周期不同时,LMF可向UAV发送用于指示第一定位周期(即更新后的定位周期)的信息。
S709的具体内容可参考S402,此处不再赘述。
S710:各网元根据第一定位周期进行定位。
S710的具体内容可参考S308,此处不再赘述。
另外,本申请对S707和S708的执行顺序不限。可以先执行S707,再执行S708;也可以先执行S708,再执行S707;还可以通知执行S707和S708。
此外,S709和S710是可选的步骤。例如,当第一定位周期和第二定位周期相同时,可以不执行S709和S710,各网元仍根据第二定位周期进行定位。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GMLC也可以根据位置信息和第一信息,确定第一定位周期。此时,在S703和S704中,GMLC可以不通过AMF向LMF发送第一信息。在S706中,LMF获取UAV的位置信息之后,通过AMF向GMLC发送UAV的位置信息。然后,GMLC参考S708中的方式确定第一定位周期;并通过AMF向LMF发送用于指示第一定位周期的信息。然后,LMF可以执行图7中后续的操作。
在另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EF也可以根据位置信息和第一信息,确定第一定位周期。此时,在S702-S704中,NEF可以不通过GMLC和AMF向LMF发送第一信息。在S706中,LMF获取UAV的位置信息之后,通过AMF和GMLC向NEF发送UAV的位置信息。然后,NEF参考S708中的方式确定第一定位周期;并通过GMLC和AMF向LMF发送用于指示第一定位周期的信息。然后,LMF可以执行图7中后续的操作。
通过该方法,控制面网元可获取至少一个条件和至少一个定位周期的对应关系,当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满足第一条件时,控制面网元即可对定位周期进行更新,无需重新发起定位流程,从而可以减少发起请求定位的通信设备(例如,终端设备或USS)与控制面网元之间的交互,简化定位流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适用于图1或图2所示的通信系统中。该方法示出了图5或图6所示方法的一种可能的示例。下面参阅图8所示的流程图,以终端设备为UAV,控制面网元为GMLC,第二通信设备为作为USS的AF为例,对该方法进行说明。
S801:AF向NEF发送UAV的设定移动信息。
其中,该设定移动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UAV的设定移动路径;
UAV在至少一个时间点的设定位置;
UAV的设定移动速度;
UAV的设定速度范围。
上述设定移动信息的具体内容可参考对图5所示实施例中对“设定移动信息”的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在S801中,AF还可向NEF发送用于指示第一阈值的信息。第一阈值的具体内容可参考对S503的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其中,设定移动信息和/或用于指示第一阈值的信息可包含在用于请求获取UAV的位置信息的请求(例如,事件暴露订阅(NEF_EventExposure_subscribe)中。
S802:NEF向GMLC发送UAV的设定移动信息。
可选的,在S802中,NEF还可以向GMLC发送用于指示第一阈值的信息。
其中,设定移动信息和/或用于指示第一阈值的信息可包含在用于请求获取UAV的位置信息的请求(例如,提供定位请求(Ngmlc_Location_ProvideLocation Request)中。
S803:GMLC向AMF发送用于请求获取UAV的位置信息的请求(例如,提供位置信息请求(Namf_Location_ProvidePositioningInfo Request)),以请求获取UAV的位置信息。
该步骤的具体内容可参考S304,此处不再赘述。
S804:AMF选择LMF,并向LMF发送用于请求获取UAV的位置信息的请求(例如,确定定位请求(Nlmf_location_DetermineLocation Request))。
该步骤的具体内容可参考S306-S307,此处不再赘述。
S805:LMF向UAV发送定位请求(例如,LCS周期触发唤醒请求(LCS Periodic-Triggered Invoke Request))。
可选地,如果是请求周期性定位,步骤S801-S805中的消息中都可以包含定位周期。
S806:LMF获取UAV的位置信息;其中,UAV的位置信息可表示UAV的位置和/或移动速度。
S806的具体内容可参考S401,此处不再赘述。
S807:LMF向GMLC发送定位结果(location result),其中,该定位结果可包含UAV的位置信息。
其中,定位结果可包含在定位通知消息(例如,Nlmf_Location_Notify)中。
在S807之后,GMLC可通过以下两种实施方式来向AF发送定位相关的信息。
实施方式一:
S808:GMLC可根据定位结果和设定移动信息,向NEF发送通信消息(例如,Ngmlc_Location_EventNotify)。
具体的,GMLC可对比定位结果中的位置信息和设定移动信息,当位置信息相对于设定移动信息发生偏移时,向NEF发送通信消息。该通知消息中可包含用于指示位置信息相对于设定移动信息发生偏移的通知信息(也可以称为事件(Event))。当终端设备的位置相对于设定移动信息发生偏移时,该事件可为位置偏移事件;当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相对于设定移动信息发生偏移时,该事件可为速度偏移事件。
S808的具体内容可参考对S503的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S809:NEF向AF发送上述通知信息。这样,AF在接收到通知信息后,可以确定该UAV是否按照设定移动信息移动,例如,是否按照设定飞行线路飞行。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LMF也可以根据定位结果和设定移动信息,向NEF发送通信消息。此时,在S803和S804中,GMLC可以通过AMF向LMF发送设定移动信息。在S806之后,LMF获取UAV的位置信息之后,可根据定位结果和设定移动信息,向NEF发送通信消息,具体内容可参考S808。
在另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EF也可以根据定位结果和设定移动信息,向AF发送通信消息。此时,在S802中,NEF可以不向GMLC发送设定移动信息。在S806之后,LMF获取UAV的位置信息之后,可依次通过AMF和GMLC向NEF发送定位结果。然后,NEF可根据定位结果和设定移动信息,向AF发送通信消息,具体内容可参考S808。
在实际应用中,发起定位请求的通信设备并不一定需要一直获取UAV的位置信息。如上述场景1所述,当UAV按照预定飞行路径飞行时,USS并不需要频繁获取UAV的位置信息。通过该实施方式一,当UAV的位置信息相对设定移动信息发生偏移时,控制面网元才向AF发送该通知信息,以便通知UAV的位置信息相对于设定移动信息发生偏移。这样,无需每次获取到UAV的位置信息就向AF发送位置信息,从而可以减少信令交互。
实施方式二:
在S801和S802中,GMLC还可接收用于通知第一周期的信息。其中,第一周期的具体内容可参考图5所示方法中的步骤A1,此处不再赘述。
S810:GMLC根据第一周期设置定时器,定时器的定时时间为第一周期。
其中,GMLC在向NEF发送S808中的通知消息之后,可将定时器归零,重新启动该定时器。
S811:当定时器的时间到达第一周期时,GMLC向NEF发送通知消息(例如,Ngmlc_Location_EventNotify)。
其中,该通知消息中可包含最新的定位结果(例如,包括UAV的最新的位置信息)。
S812:NEF向AF发送上述最新的定位结果。这样,AF可以确定该UAV是否按照设定移动信息移动,例如,是否按照设定飞行线路飞行。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LMF也可以根据第一周期发送通信消息。此时,在S803和S804中,GMLC可以通过AMF向LMF发送用于指示第一周期的信息。在S806之后,LMF可根据第一周期向NEF发送通信消息。
在另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EF也可以根据第一周期向AF发送通信消息。此时,在S802中,NEF可以不向GMLC发送用于指示第一周期的信息。在S806之后,LMF获取UAV的位置信息之后,可依次通过AMF、GMLC向NEF发送定位结果。然后,NEF可根据第一周期向AF发送通信消息。
在该实施方式二中,控制面网元可根据第一周期向AF发送位置信息。这样,不管UAV的位置信息相对于设定移动信息是否发生偏移,也就是说,即便位置信息和设定移动信息相吻合,AF也可以获得UAV的位置信息,从而避免AF长时间不能获得UAV的位置信息,进而使得AF可根据位置信息对UAV的移动进行有效管理。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的结构如图9所示,包括通信单元901和处理单元902。所述通信装置900可以应用于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中的NEF、或者应用于图2所示的通信系统中的LMF、GMLC或NEF,并可以实现以上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例提供的通信方法。下面对所述装置900中的各个单元的功能进行介绍。
所述通信单元901,用于接收和发送数据。
当所述通信装置900应用于LMF、GMLC或NEF时,所述通信单元901可以通过物理接口、通信模块、通信接口、输入输出接口实现。所述通信装置900可以通过该通信单元连接网线或电缆,进而与其他设备建立物理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通信装置900应用于图4或图7所示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控制面网元(例如,图4的控制面网元,图7的LMF)。下面对该实施方式中的所述处理单元902的具体功能进行介绍。
所述处理单元902,用于:
获取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其中,所述位置信息用于表示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和/或移动速度;当所述位置信息满足第一条件时,通过所述通信单元901向所述终端设备或所述终端设备接入的AN设备发送第一定位周期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定位周期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条件对应的第一定位周期。
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902具体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901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设备的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含所述第一条件与所述第一定位周期的对应关系。
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902具体用于:当所述位置信息满足第一条件时,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定位周期配置信息。
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902具体用于:在获取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之前,通过所述通信单元901向所述终端设备或所述终端设备接入的AN设备发送第二定位周期配置信息,所述第二定位周期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定位周期。
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902具体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901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定位周期的信息,以及所述位置信息。
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902具体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901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设备的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定位周期的信息。
可选的,所述第一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位于第一位置范围内;
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位于第二位置范围外;
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位于第一速度范围内;
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位于第二速度范围外。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通信装置900应用于图5或图8中任一项所示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控制面网元(例如,图5的控制面网元,图8的GMLC)。下面对该实施方式中的所述处理单元902的具体功能进行介绍。
所述处理单元902,用于:
获取终端设备的设定移动信息;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其中,所述位置信息用于表示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和/或移动速度;根据所述设定移动信息和所述位置信息,通过所述通信单元901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通知信息;其中,所述通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位置信息相对于所述设定移动信息发生偏移。
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902具体用于:当所述位置信息与所述设定移动信息之间的偏移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通过所述通信单元901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所述通知信息。
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902具体用于:在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所述通知信息之前,获取所述第一阈值。
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902具体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901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设备的所述设定移动信息。
可选的,所述设定移动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终端设备的设定移动路径;
所述终端设备在至少一个时间点的设定位置;
所述终端设备的设定移动速度;
所述终端设备的设定速度范围。
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902具体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901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902具体用于:当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与所述设定移动信息之间的偏移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通过所述通信单元901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902具体用于:获取用于指示第一周期的信息;根据所述第一周期,通过所述通信单元901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通信装置900应用于图6或图所示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控制面网元(例如,图6的控制面网元,图8的GMLC)。下面对该实施方式中的所述处理单元902的具体功能进行介绍。
所述处理单元902,用于:
获取用于指示第一周期的信息;根据第一周期,通过所述通信单元901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其中,第一周期大于终端设备的定位周期。
所述处理单元902,具体用于:获取终端设备的设定移动信息;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其中,所述位置信息用于表示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和/或移动速度;根据所述设定移动信息和所述位置信息,通过所述通信单元901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通知信息;其中,所述通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位置信息相对于所述设定移动信息发生偏移。
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902具体用于:当所述位置信息与所述设定移动信息之间的偏移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通过所述通信单元901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所述通知信息。
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902具体用于:在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所述通知信息之前,获取所述第一阈值。
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902具体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901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设备的所述设定移动信息。
可选的,所述设定移动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终端设备的设定移动路径;
所述终端设备在至少一个时间点的设定位置;
所述终端设备的设定移动速度;
所述终端设备的设定速度范围。
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902具体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901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902具体用于:当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与所述设定移动信息之间的偏移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通过所述通信单元901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以上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所述通信设备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中的NEF、或者应用于图2所示的通信系统中的LMF、GMLC或NEF,可以实现以上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具有图9所示的通信装置的功能。参阅图10所示,所述通信设备1000包括:通信模块1001、处理器1002以及存储器1003。其中,所述通信模块1001、所述处理器1002以及所述存储器1003之间相互连接。
可选的,所述通信模块1001、所述处理器1002以及所述存储器1003之间通过总线1004相互连接。所述总线1004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0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所述通信模块1001,用于接收和发送数据,实现与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交互。例如,当所述通信设备1000应用于LMF、GMLC或NEF时,所述通信模块1001可以通过物理接口、通信模块、通信接口、输入输出接口实现。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通信设备1000应用于图4或图7所示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控制面网元(例如,图4的控制面网元,图7的LMF)。所述处理器1002具体用于:
获取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其中,所述位置信息用于表示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和/或移动速度;当所述位置信息满足第一条件时,通过所述通信模块1001向所述终端设备或所述终端设备接入的AN设备发送第一定位周期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定位周期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条件对应的第一定位周期。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通信设备1000应用于图5或图8所示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控制面网元(例如,图5的控制面网元,图8的GMLC)。所述处理器1002具体用于:
获取终端设备的设定移动信息;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其中,所述位置信息用于表示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和/或移动速度;根据所述设定移动信息和所述位置信息,通过所述通信模块1001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通知信息;其中,所述通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位置信息相对于所述设定移动信息发生偏移。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通信设备1000应用于图6或图8所示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控制面网元(例如,图6的控制面网元,图8的GMLC)。所述处理器1002具体用于:
获取用于指示第一周期的信息;根据第一周期,通过所述通信模块1001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其中,第一周期大于终端设备的定位周期。
所述处理器1002的具体功能可以参考以上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例提供的通信方法中的描述,以及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所述通信装置900的具体功能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所述存储器1003,用于存放程序指令和数据等。具体地,程序指令可以包括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存储器1003可能包含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处理器1002执行存储器1003所存放的程序指令,并使用所述存储器1003中存储的数据,实现上述功能,从而实现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
可以理解,本申请图10中的存储器1003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 RAM,DR RAM)。应注意,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基于以上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以上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
基于以上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以上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
其中,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以此为例但不限于: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
基于以上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用于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实现以上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
基于以上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支持计算机装置实现以上实施例中业务设备、转发设备或站点设备所涉及的功能。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保存该计算机装置必要的程序和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在该方法中,控制面网元可获取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其中,该位置信息可用于表示终端设备的位置和/或移动速度。当该位置信息满足第一条件时,控制面网元可向终端设备或终端设备接入的AN设备发送第一定位周期配置信息,其中,第一定位周期配置信息可用于指示第一条件对应的第一定位周期。通过该方案,当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满足第一条件时,控制面网元即可发送用于指示与第一条件对应的第一定位周期的信息;这样,控制面网元即可根据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对定位周期进行更新,无需重新发起定位流程,从而可以减少发起请求定位的通信设备(例如,终端设备或USS)与控制面网元之间的交互,简化定位流程。
在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以及逻辑冲突,不同的实施例之间的术语和/或描述具有一致性、且可以相互引用,不同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根据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7)

1.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控制面网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其中,所述位置信息用于表示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和/或移动速度;
当所述位置信息满足第一条件时,向所述终端设备或所述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网AN设备发送第一定位周期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定位周期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条件对应的第一定位周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设备的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含所述第一条件与所述第一定位周期的对应关系;
当所述位置信息满足第一条件时,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定位周期配置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终端设备或所述终端设备接入的AN设备发送第二定位周期配置信息,所述第二定位周期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定位周期。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定位周期的信息,以及所述位置信息。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设备的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定位周期的信息。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位于第一位置范围内;
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位于第二位置范围外;
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位于第一速度范围内;
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位于第二速度范围外。
7.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控制面网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终端设备的设定移动信息;
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其中,所述位置信息用于表示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和/或移动速度;
根据所述设定移动信息和所述位置信息,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通知信息;其中,所述通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位置信息相对于所述设定移动信息发生偏移。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设定移动信息和所述位置信息,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通知信息,包括:
当所述位置信息与所述设定移动信息之间的偏移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所述通知信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所述通知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阈值。
10.如权利要求7至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终端设备的设定移动信息,包括:
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设备的所述设定移动信息。
11.如权利要求7至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移动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终端设备的设定移动路径;
所述终端设备在至少一个时间点的设定位置;
所述终端设备的设定移动速度;
所述终端设备的设定速度范围。
12.如权利要求7至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包括:
当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与所述设定移动信息之间的偏移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包括:
获取用于指示第一周期的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周期,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15.一种通信装置,应用于控制面网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单元,用于接收和发送数据;
处理单元,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执行如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7.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与存储器耦合,所述芯片读取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执行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203614.4A 2022-03-03 2022-03-03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Pending CN11674443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03614.4A CN116744436A (zh) 2022-03-03 2022-03-03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PCT/CN2023/078172 WO2023165425A1 (zh) 2022-03-03 2023-02-24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03614.4A CN116744436A (zh) 2022-03-03 2022-03-03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44436A true CN116744436A (zh) 2023-09-12

Family

ID=878829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03614.4A Pending CN116744436A (zh) 2022-03-03 2022-03-03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44436A (zh)
WO (1) WO202316542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38466B (zh) * 2014-07-08 2019-08-27 华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位置信息获取方法及设备
JP6641829B2 (ja) * 2015-09-18 2020-02-05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測位装置、測位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EP3920558A4 (en) * 2019-03-25 2022-02-1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AT A TERMINAL EQUIPMENT IS LOCATED WITHIN A GEO-BARRIER, AND TERMINAL EQUIPMENT
CN112584319A (zh) * 2019-09-30 2021-03-3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位置报告周期调整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65425A1 (zh) 2023-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708411B1 (ko) Nr v2x에서 사이드링크 rtt를 이용한 포지셔닝 방법 및 장치
US12081966B2 (en) Capability of positioning service level for wireless device
US1115992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V2X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208903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authorization for unmanned aerial system servi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2534899B (zh) 用于移动通信网络的位置管理部件和方法
KR102752286B1 (ko) 사이드링크 tdoa에 기반한 포지셔닝
JP2023545686A (ja) 航空システムのセッション管理
JP2022502962A (ja) 統合型アクセスコントロールに関連するパラメータの更新手順
US10880784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using context information of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base station
US20240098679A1 (en) User device positioning using assistance data
JP2021532675A (ja) 方法及びue
WO2016087955A1 (en) Prioritizing location request of a certain type in a congestion situation
WO2023275028A2 (en) User equipment positioning in rrc inactive and rrc idle states
US20240323828A1 (en) Method of af apparatus, method of nef apparatus, method of udm apparatus, method of amf apparatus, method of ue, method of pcf apparatus, method of ran node, af apparatus, nef apparatus, udm apparatus, amf apparatus, ue, pcf apparatus and ran node
WO2023120045A1 (en) Method of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method of user equipment (ue),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e, method for first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first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20220256449A1 (en) Method, base station, core network function and radio access network node
US904957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tting terminal connection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23106347A1 (en) Method of user equipment (ue), method of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e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20230269573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e context management in sidelink relay scenarios
JP2025502869A (ja) 通信装置の方法、ユーザ装置(ue)の方法、通信装置、及びue
CN116744436A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WO2023238805A1 (en) Method of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WO2024070935A1 (en) Method of first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first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WO2024070837A1 (en) Method of user equipment (ue), method of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e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JP2025507445A (ja) ポリシー制御機能(pcf)の方法及びpc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