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6707734A - 一种探测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及相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探测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及相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07734A
CN116707734A CN202310262209.4A CN202310262209A CN116707734A CN 116707734 A CN116707734 A CN 116707734A CN 202310262209 A CN202310262209 A CN 202310262209A CN 116707734 A CN116707734 A CN 1167077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carrier
signal
digital
s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6220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雁
沈秀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26220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07734A/zh
Publication of CN1167077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07734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DDEMODULATION OR TRANSFERENCE OF MODULATION FROM ONE CARRIER TO ANOTHER
    • H03D7/00Transference of modulation from one carrier to another, e.g. frequency-changing
    • H03D7/14Balanced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DDEMODULATION OR TRANSFERENCE OF MODULATION FROM ONE CARRIER TO ANOTHER
    • H03D7/00Transference of modulation from one carrier to another, e.g. frequency-changing
    • H03D7/16Multiple-frequency-chang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403Circuits using the same oscillator for generating both the transmitter frequency and the receiver local oscillator frequency
    • H04B1/408Circuits using the same oscillator for generating both the transmitter frequency and the receiver local oscillator frequency the transmitter oscillator frequency being identical to the receiver local oscillator freque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or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or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04L5/1469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using time-sha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发送探测参考信号SRS方法及相关装置。该方法包括:基于相同频率的本振信号依次对第一数字变频信号和第二数字变频信号进行模拟变频操作,第一数字变频信号对应第一载波上待传输的第一SRS,第二数字变频信号对应第二载波上待传输的第二SRS;在第一时间段内第一载波上传输所述第一SRS,并在第二时间段内第二载波上传输所述第二SRS;其中,第二时间段晚于第一时间段,第一数字变频信号的频率与所述本振信号的频率之和等于第一载波的频率,第二数字变频信号的频率与所述本振信号的频率之和等于第二载波的频率。由于在上述SRS的载波切换过程中,本振信号的频率无需调整,该方案能够降低数据传输中断的时延,以利于提升系统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探测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及相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探测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及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是一种上行参考信号,主要被用于信道质量的估计。基站接收到来自终端的SRS之后,可以根据SRS估计从终端到基站的上行信道的质量。对于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系统,由于信道互易性,SRS也可以被用于估计从基站到终端的下行信道的质量。基于估计的信道质量,基站可以更好地调度无线资源,以提升系统性能,如用户的峰值速率和系统的吞吐量等。
此外,为了进一步地提升系统性能,无线通信系统还可采用多种技术方案。一种技术方案是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载波聚合是将两个或更多的载波聚合在一起,通过多个载波同时向终端或基站传输数据,从而提供更多的传输带宽。另一种技术方案是载波选择(carrier selection,CS)。其中,终端和基站间的数据传输可以从一个载波切换到另一个载波。载波选择有时也被称为载波切换。通过选择更好的信道质量的载波,载波选择能够增加数据传输的有效带宽。
具体地,基站可以为终端配置包含多个载波的载波集合,并在给定的时间内通过这些载波中的一个或多个发送下行数据。此外,终端也可能需要通过这些载波发送SRS,特别是对于存在信道互易性的场景,如TDD载波,非授权频谱,或者高频频谱等场景,以使得基站可以对这些载波进行信道估计。信道估计的结果可被用于选择通过哪些载波进行上行或下行的数据传输,以及选择用于数据传输的传输参数。
由于终端的软硬件能力的限制,或者标准技术规范的限制等因素,终端可能无法同时通过载波集合中的全部载波发送SRS。在这种场景中,终端可能需要执行SRS的载波切换,以便在全部载波发送SRS。但是,在SRS的载波切换过程中,终端的上行和下行数据传输可能会中断,这对系统性能会有不利的影响。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探测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及相关装置,以利于提升系统性能,和/或,降低系统成本。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无线通信装置可以是无线通信设备,也可以是无线通信设备中的部分器件,如系统芯片或通信芯片等集成电路产品。无线通信设备可以是支持无线通信功能的计算机设备。
具体地,无线通信设备可以是诸如智能手机这样的终端,也可以是诸如基站这样的无线接入网设备。系统芯片也可称为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SoC),或简称为SoC芯片。通信芯片可包括基带处理芯片和射频处理芯片。基带处理芯片有时也被称为调制解调器(modem)或基带芯片。射频处理芯片有时也被称为射频收发机(transceiver)或射频芯片。在物理实现中,通信芯片中的部分芯片或者全部芯片可集成在SoC芯片内部。例如,基带处理芯片集成在SoC芯片中,射频处理芯片不与SoC芯片集成。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包括:
本振电路,用于输出本振信号;
数字变频器,用于对待传输的信号进行数字变频操作,以得到数字变频信号,并输出所述数字变频信号,其中,所述数字变频信号包括第一数字变频信号和第二数字变频信号,所述第一数字变频信号对应第一载波上待传输的第一探测参考信号SRS,所述第二数字变频信号对应第二载波上待传输的第二SRS;以及
与所述本振电路和所述数字变频器分别耦合的混频器,用于依次接收所述第一数字变频信号和所述第二数字变频信号,并基于所述本振电路提供的相同频率的本振信号,分别对所述第一数字变频信号和所述第二数字变频信号进行模拟变频操作,以便在第一时间段内在所述第一载波上传输所述第一SRS,以及在第二时间段内在所述第二载波上传输所述第二SRS,其中,所述第二时间段晚于所述第一时间段。
结合所述第一方面,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本振电路,所述数字变频器和所述混频器可以集成在同一个集成电路芯片(如射频芯片)中。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带处理器和所述数字变频器集成在同一个集成电路芯片(如基带芯片)中,所述本振电路和所述混频器集成在另一个集成电路芯片(如射频芯片)中。其中,数字变频器集成在射频芯片中,有利于降低基带芯片和射频芯片之间的数据传输开销,并节省功耗。
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装置,该无线通信装置可以是无线通信设备,也可以是无线通信设备中的一组芯片,例如射频芯片和基带芯片。该无线通信装置包括:
射频收发机,数字变频器,以及基带处理器;其中,所述射频收发机用于提供模拟变频操作,所述射频收发机包括至少一个射频发送通道和至少一个射频接收通道,所述数字变频器用于提供数字变频操作,所述基带处理器用于提供所述射频收发机和所述数字变频器所需的控制信号,以使得所述装置:
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射频接收通道接收源自基站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依次在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上向所述基站发送探测参考信号SRS,所述SRS包括对应第一载波的第一SRS,以及对应第二载波的第二SRS;通过所述数字变频器和一个射频发送通道在所述第一载波上先发送所述第一SRS;通过所述数字变频器和所述射频发送通道在所述第二载波上后发送所述第二SRS;其中,所述数字变频器提供的数字变频操作用于补偿所述第一载波和所述第二载波的频率差异,以便于在所述射频发送通道提供的模拟变频操作中共用相同频率的本振信号。
结合上述两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数字变频器提供的数字变频操作用于补偿所述第一载波和所述第二载波的频率差异,可以包括:
所述数字变频器输出的第一数字变频信号的频率与所述本振电路输出的本振信号的频率之和等于所述第一载波的频率;所述数字变频器输出的第二数字变频信号的频率与所述本振电路输出的本振信号的频率之和等于所述第二载波的频率。
第三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装置,该无线通信装置可以是无线通信设备,也可以是无线通信设备中的一组芯片,例如射频芯片和基带芯片。该无线通信装置包括:
射频收发机,数字变频器,以及基带处理器;其中,所述射频收发机用于提供模拟变频操作,所述数字变频器用于提供数字变频操作,所述基带处理器用于提供所述射频处理器和所述数字变频器所需的控制信号,以使得所述装置:
接收源自基站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依次在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上向所述基站发送探测参考信号SRS,所述SRS包括对应所述第一载波的第一SRS,以及对应所述第二载波的第二SRS;对所述第一SRS进行第一数字变频操作和第一模拟变频操作,并在第一时间段内在所述第一载波上发送所述第一SRS;对所述第二SRS进行第二数字变频操作和第二模拟变频操作,并在第二时间段内在所述第二载波上发送所述第二SRS,所述第二时间段晚于所述第一时间段;其中,所述第一数字变频操作和所述第二数字变频操作用于补偿所述第一载波和所述第二载波的频率差异,以便于所述第一模拟变频操作和所述第二模拟变频操作共用相同频率的本振信号。
第四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发送探测参考信号SRS的方法。该方法可以由上述方案中的无线通信装置执行,该方法包括:
接收源自基站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依次在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上向所述基站发送探测参考信号SRS,所述SRS包括对应所述第一载波的第一SRS,以及对应所述第二载波的第二SRS;对所述第一SRS进行第一数字变频操作和第一模拟变频操作,并在第一时间段内在所述第一载波上发送所述第一SRS;对所述第二SRS进行第二数字变频操作和第二模拟变频操作,并在第二时间段内在所述第二载波上发送所述第二SRS,所述第二时间段晚于所述第一时间段;其中,所述第一数字变频操作和所述第二数字变频操作用于补偿所述第一载波和所述第二载波的频率差异,以便于所述第一模拟变频操作和所述第二模拟变频操作共用相同频率的本振信号。
第五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发送探测参考信号SRS的方法。该方法可以由上述方案中的无线通信装置执行,该方法包括:
基于相同频率的本振信号依次对第一数字变频信号和第二数字变频信号进行模拟变频操作,其中,所述第一数字变频信号对应第一载波上待传输的第一SRS,所述第二数字变频信号对应第二载波上待传输的第二SRS;在第一时间段内在第一载波上传输所述第一SRS,并在第二时间段内在第二载波上传输所述第二SRS;
其中,所述第二时间段晚于所述第一时间段,所述第一数字变频信号的频率与所述本振信号的频率之和等于所述第一载波的频率,所述第二数字变频信号的频率与所述本振信号的频率之和等于所述第二载波的频率。
结合上述几方面及其可选实施方式提供的任一技术方案,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本振信号的频率介于所述第一载波的频率和所述第二载波的频率之间。此外,所述第一载波和所述第二载波可位于相同的频带。例如,所述第一载波和所述第二载波均为时分双工TDD载波,并且能够被配置为TDD带内连续的下行载波聚合。此时,所述本振信号的频率可以等于所述第一载波和所述第二载波的下行载波聚合的中心频率。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载波和所述第二载波也可以位于不同的频带,这种情况对于无线通信装置的能力要求(如带宽处理能力)可能会更高一些。
结合上述几方面及其可选实施方式提供的任一技术方案,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载波和所述第二载波均位于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新无线电NR的技术规范的频率范围2。
此时,所述对第一数字变频信号和第二数字变频信号进行的模拟变频操作可包括两级模拟上变频操作,所述本振信号包括第一本振信号和第二本振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本振信号用于第一级模拟上变频操作,所述第二本振信号用于第二级模拟上变频操作。
所述本振电路可包括第一本地振荡器和第二本地振荡器,所述混频器包括第一混频器和第二混频器;其中,所述第一混频器用于依次接收所述第一数字变频信号和所述第二数字变频信号,并基于所述第一本地振荡器提供的相同频率的本振信号,分别对所述第一数字变频信号和所述第二数字变频信号进行第一上变频操作,以得到第一中频信号和第二中频信号,并向所述第二混频器输出所述第一中频信号和所述第二中频信号;所述第二混频器用于依次接收所述第一中频信号和所述第二中频信号,并基于所述第二本地振荡器提供的相同频率的本振信号,分别对所述第一中频信号和所述第二中频信号进行第二上变频操作,以便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在所述第一载波上传输所述第一SRS,以及在所述第二时间段内在所述第二载波上传输所述第二SRS。
结合上述几方面及其可选实施方式提供的任一技术方案,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装置还可以接收源自基站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传输所述第一SRS的所述第一载波和所述第一时间段,以及传输所述第二SRS的所述第二载波和所述第二时间段。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发送探测参考信号SRS的装置,该装置也可以是前述无线通信装置。该装置可包括:存储单元,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处理单元,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单元中的程序指令,以实现前述多种技术方案中的任一发送SRS的方法。
其中,该存储单元可以是存储器,例如易失性存储器,用于缓存这些程序指令,这些程序指令可以是所述数据调度方法运行时,从其他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加载到该存储单元中。当然,所述存储单元也可以是非易失性存储器,也集成在所述芯片内部。该处理单元可以是处理器,例如芯片的一个或多个处理核心。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发送探测参考信号SRS的装置,该装置也可以是无线通信装置,例如通信芯片。该装置可包括:处理器与接口电路;其中,该处理器通过该接口电路与存储器耦合,该处理器用于执行该存储器中的程序代码,以实现前述多种技术方案中的任一发送SRS的方法。其中,该存储器可以是该通信芯片之外的非易失性存储器。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了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被计算机或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多种技术方案中的任一发送SRS的方法。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含的程序代码被计算机或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多种技术方案中的任一发送SRS的方法。
应理解,上述各方面及其可选实施方式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本振信号的频率无需调整,而数字变频所需的时间相对较少,因此相对于本振信号的频率调整而言,能够减少SRS载波切换所需的射频重调谐时间,从而提升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
第十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射频发射机,包括:
射频接收通道,用于接收源自基站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在第一时间段内第一载波上发送第一SRS,以及在第二时间段内第二载波上发送第二SRS,其中,所述第二时间段晚于所述第一时间段,所述第二载波的频率不同于所述第一载波的频率;
第一本地振荡器,用于在所述第一时间段之前输出所述第一SRS的混频操作所需的第一本振信号,所述第一本振信号的频率等于所述第一载波的频率;
第二本地振荡器,用于在所述第二时间段之前输出所述第一SRS的混频操作所需的第二本振信号,所述第二本振信号的频率等于所述第二载波的频率,所述第二本地振荡器不同于所述第一本地振荡器;
分别与所述第一本地振荡器和所述第二本地振荡器耦合的一个射频发送通道,用于:
在所述第一时间段之前接收所述第一本地振荡器提供的所述第一本振信号,并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所述第一载波上发送所述第一SRS;
在所述第二时间段之前接收所述第二本地振荡器提供的所述第二本振信号,并在所述第二时间段内所述第二载波上发送所述第二SRS。
结合第十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射频发送通道可进一步包括混频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混频器通过一个单刀多掷开关,分别与所述第一本地振荡器和所述第二本地振荡器耦合。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混频器通过一个复用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本地振荡器和所述第二本地振荡器耦合。此外,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混频器、所述第一本地振荡器和所述第二本地振荡器均设置在所述射频发送通道中。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混频器和所述第一本地振荡器设置在所述射频发送通道中,所述第二本地震荡器设置在所述射频接收通道中。
应理解,上述第十方面及其可选实施方式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多个本地振荡器分别为同一个射频发送通道提供不同的本振信号,因此相对于同一个本地振荡器的频率调整而言,能够减少SRS载波切换所需的射频重调谐时间,从而提升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资源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载波配置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SRS切换操作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无线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无线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无线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无线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送SRS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应理解,上述示意图中,各框图的尺寸和形态仅供参考,不应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排他性的解读。结构示意图所呈现的各框图间的相对位置和包含关系,仅为示意性地表示各框图间的结构关联,而非限制本申请实施例的物理连接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系统结构和业务场景主要是为了解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不应被解读为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唯一性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知晓,随着系统的演进,以及更新的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相同或类似的技术问题仍然可以适用。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探测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及相关装置。这些技术方案解决问题的原理相同或相似,在以下具体实施例的介绍中,某些重复之处可能不再赘述,但应视为这些具体实施例之间已有相互引用,可以相互结合。
无线通信系统中,设备可分为提供无线网络服务的设备和使用无线网络服务的设备。提供无线网络服务的设备是指那些组成无线通信网络的设备,可简称为网络设备(network equipment),或网络单元(network element)。网络设备通常归属于运营商(如中国移动和Vodafone)或基础设施提供商(如铁塔公司),并由这些厂商负责运营或维护。网络设备还可进一步分为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设备以及核心网(corenetwork,CN)设备。典型的RAN设备包括基站(base station,BS)。
应理解,基站有时也可以被称为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AP),或发送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具体地,基站可以是5G新无线电(new radio,NR)系统中的通用节点B(generation Node B,gNB),4G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的演进节点B(evolutional Node B,eNB)。根据基站的物理形态或发射功率的不同,基站可被分为宏基站(macro base station)或微基站(micro base station)。微基站有时也被称为小基站或小小区(small cell)。
使用无线网络服务的设备通常位于网络的边缘,可简称为终端(terminal)。终端能够与网络设备建立连接,并基于网络设备的服务为用户提供具体的无线通信业务。应理解,由于终端与用户的关系更加紧密,有时也被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或订户单元(subscriber unit,SU)。此外,相对于通常在固定地点放置的基站,终端往往随着用户一起移动,有时也被称为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此外,有些网络设备,例如中继节点(relay node,RN)或者无线路由器等,由于具备UE身份,或者归属于用户,有时也可被认为是终端。
具体地,终端可以是移动电话(mobile phone),平板电脑(tablet computer),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可穿戴设备(比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头盔,智能眼镜),以及其他具备无线接入能力的设备,如智能汽车,各种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IOT)设备,包括各种智能家居设备(比如智能电表和智能家电)以及智能城市设备(比如安防或监控设备,智能道路交通设施)等。
为了便于表述,本申请中将以基站和终端为例,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无线通信系统包括终端和基站。按照传输方向的不同,从终端到基站的传输链路记为上行链路(uplink,UL),从基站到终端的传输链路记为下行链路(downlink,DL)。相类似地,上行链路中的数据传输可简记为上行数据传输或上行传输,下行链路中的数据传输可简记为下行数据传输或下行传输。
该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可通过集成或外接的天线设备,为特定地理区域提供通信覆盖。位于基站的通信覆盖范围内的一个或多个终端,均可以接入基站。一个基站可以管理一个或多个小区(cell)。每个小区具有一个身份证明(identification),该身份证明也被称为小区标识(cell identity,cell ID)。从无线资源的角度看,一个小区是下行无线资源,以及与其配对的上行无线资源(非必需)的组合。
应理解,该无线通信系统可以遵从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thi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3GPP)的无线通信标准,也可以遵从其他无线通信标准,例如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的802系列(如802.11,802.15,或者802.20)的无线通信标准。图1中虽然仅示出了一个基站和一个终端,该无线通信系统也可包括其他数目的终端和基站。此外,该无线通信系统还可包括其他的网络设备,比如核心网设备。
终端和基站应知晓该无线通信系统预定义的配置,包括系统支持的无线电接入技术(radio access technology,RAT)以及系统规定的无线资源配置等,比如无线电的频段和载波的基本配置。载波是符合系统规定的一段频率范围。这段频率范围可由载波的中心频率(记为载频)和载波的带宽共同确定。这些系统预定义的配置可作为无线通信系统的标准协议的一部分,或者通过终端和基站间的交互确定。相关标准协议的内容,可能会预先存储在终端和基站的存储器中,或者体现为终端和基站的硬件电路或软件代码。
该无线通信系统中,终端和基站支持一种或多种相同的RAT,例如5G NR,4G LTE,或未来演进系统的RAT。具体地,终端和基站采用相同的空口参数、编码方案和调制方案等,并基于系统规定的无线资源相互通信。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资源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无线通信系统支持的时频资源网格(grid),该时频资源网格可对应一个或多个载波。应理解,不同的载波,可以对应不同的时频资源网格。对于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用于上行传输的载波和用于下行传输的载波是不同的载波,可以分别对应不同的时频资源网格。对于时分双工TDD系统,一个载波可以对应一个时频资源网格,其中部分时频资源可用于上行传输,另外部分时频传输资源可用于下行传输。
图2所示的时频资源网格中,时间资源的单位为1个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符号(symbol,symb),频率资源的单位为1个子载波(subcarrier,SC)。该时频资源网格中的最小网格,对应1个OFDM符号和1个子载波,在3GPP的技术规范中被称为资源元素(resource element,RE)。
以NR系统为例,NR传输(包括上行传输和下行传输)的频域资源被组成多个子载波。12个连续的子载波可记为1个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NR传输的时域资源被组成多个时长为10ms的无线帧(frame),每个无线帧又可被均分为10个时长为1ms的子帧(subframe)。每个子帧又被划分为多个时隙(slot),每个时隙包括14个连续的OFDM符号。不同的子载波间隔(记为Δf),对应不同的OFDM符号长度。因此,对于不同取值的子载波间隔,一个时隙的时间长度也有所不同。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载波配置示意图。该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为终端配置了两个载波集合,分别记为第一载波集合和第二载波集合。其中,第一载波集合可以用于下行载波聚合,第二载波集合可以用于上行载波聚合。这两个载波集合所包括的载波,可以部分相同的载波,也可以全部相同。
如图3所示,第一载波集合包括6个成员载波(component carrier,CC),依次记为CC 1至CC 6。第二载波集合包括4个成员载波,包括CC 1至CC 4。应理解,第一载波集合和第二载波集合所包括的CC数目仅为示意目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载波集合和第二载波集合中也可以包括其他数目的CC。这些CC在频域中既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非连续的。不同的CC可以在相同的频带,可对应带内载波聚合(intra-band CA)。不同的CC也可以在不同的频带,可对应带间载波聚合(inter-band CA)。
应理解,本申请中,一个成员载波可对应终端的一个服务小区(serving cell)。在中文语境下,成员载波有时也被翻译为分量载波,可简称为载波,服务小区可简称为小区。如非特别说明,在本申请中,术语“载波”、“分量载波”、“聚合载波”、“聚合分量载波”、“服务小区”、“小区”、“PCell或SCell中的一种”、“PCC或SCC中的一种”、“聚合载波”可以互换使用。
基站为终端配置的第二载波集合包括4个CC,但是,终端可能无法同时在这4个CC上发送SRS,因此需要执行SRS切换操作。其中,SRS切换操作有时也称为SRS载波切换,SRS切换,或者载波切换。例如,终端可先在第一CC上发送数据或SRS,然后切换到第二CC,最后在第二CC上发送SRS。其中,从第一CC切换到第二CC的过程中,第一CC的数据传输可能会中断。数据传输的中断时间越长,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也就越大,因此有必要降低SRS切换操作引起的数据传输的中断时间。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SRS切换操作的流程示意图。图4中示出了在一个时隙内,终端在三个载波间进行SRS切换操作的示例。如图4所示,一个时隙可包括14个OFDM符号,分别记为符号0至符号13。首先,在符号0和符号1中,终端通过CC 1发送数据;然后,终端在符号2中切换到CC 2,并在符号3中通过CC 2发送SRS;之后,终端在符号4中切换回CC1,并在符号5至9中通过CC 1发送数据和SRS;再之后,终端在符号10中切换到CC 3,并在符号11中通过CC 3发送SRS;最后,终端在符号12中切换回CC 1,并在符号13中通过CC 1发送数据。
在图4的示例中,假设终端使用同一个射频发送通道发送这些数据和SRS。当终端通过CC 1发送数据或SRS时,该射频发送通道需要适配CC 1的频率。当终端分别切换到CC 2和CC 3时,该射频发送通道也需要分别适配CC 2和CC 3的频率。由于CC 1、CC 2和CC 3的频率不同,终端的射频发送通道所适配的频率从一个频率重新调整到另一个频率需要一定的时间,该时间可记为射频重调整时间,或射频重调谐时间(RF retuning time)。应理解,在本申请中,射频重调谐时间也可以称为射频重调谐时延(RF retuning delay),或者射频重调谐间隔(RF retuning gap)。
如图4所示,以CC 1上的数据传输为例,在SRS切换过程中,数据传输会出现中断。如前所述,数据传输的中断时间包括射频重调谐时间。因此,减少射频重调谐时间,可以减少数据传输的中断时间,有利于提升系统性能。射频重调谐时间和终端的软硬件配置有关,特别是终端的射频处理的软硬件配置。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无线通信设备可以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或者基站。如图5所示,该无线通信设备可包括应用子系统,内存(memory),大容量存储器(massive storge),基带子系统,射频集成电路(radiofrequency intergreted circuit,RFIC),射频前端(radio frequency front end,RFFE)器件,以及天线(antenna,ANT),这些器件可以通过各种互联总线或其他电连接方式耦合。
图5中,ANT_1表示第一天线,ANT_N表示第N天线,N为大于1的正整数。Tx表示发送路径,Rx表示接收路径,不同的数字表示不同的路径。FBRx表示反馈接收路径,PRx表示主接收路径,DRx表示分集接收路径。HB表示高频,LB表示低频,两者是指频率的相对高低。BB表示基带。应理解,图5中的标记和组件仅为示意目的,仅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还包括其他的实现方式。
其中,应用子系统可作为无线通信设备的主控制系统或主计算系统,用于运行主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管理整个无线通信设备的软硬件资源,并可为用户提供用户操作界面。应用子系统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核心。此外,应用子系统中也可包括与其他子系统(例如基带子系统)相关的驱动软件。基带子系统也可包括以及一个或多个处理核心,以及硬件加速器(hardware accelerator,HAC)和缓存等。
图5中,RFFE器件,RFIC 1(以及可选的RFIC 2)可以共同组成射频子系统。射频子系统可以进一步分为射频接收通道(RF receive path)和射频发射通道(RF transmitpath)。射频接收通道可通过天线接收射频信号,对该射频信号进行处理(如放大、滤波和下变频)以得到基带信号,并传递给基带子系统。射频发送通道可接收来自基带子系统的基带信号,对基带信号进行射频处理(如上变频、放大和滤波)以得到射频信号,并最终通过天线将该射频信号辐射到空间中。具体地,射频子系统可包括天线开关,天线调谐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功率放大器(power amplifier,PA),混频器(mixer),本地振荡器(local oscillator,LO)、滤波器(filter)等电子器件,这些电子器件可以根据需要集成到一个或多个芯片中。天线有时也可以认为是射频子系统的一部分。
基带子系统可以从基带信号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或数据比特,或者将信息或数据比特转换为待发送的基带信号。这些信息或数据比特可以是表示语音、文本、视频等用户数据或控制信息的数据。例如,基带子系统可以实现诸如调制和解调,编码和解码等信号处理操作。对于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例如5G NR和4G LTE,往往具有不完全相同的基带信号处理操作。因此,为了支持多种移动通信模式的融合,基带子系统可同时包括多个处理核心,或者多个HAC。
此外,由于射频信号是模拟信号,基带子系统处理的信号主要是数字信号,无线通信设备中还需要有模数转换器件。模数转换器件包括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模数转换器(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ADC),以及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数模转换器(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DAC)。本申请实施例中,模数转换器件可以设置在基带子系统中,也可以设置在射频子系统中。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核心可表示处理器,该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也可以是为特定领域设计的处理器。例如,该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erprocessing unit,CPU),也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该处理器也可以是微控制器(micro control unit,MCU),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ing,ISP),音频信号处理器(audiosignal processor,ASP),以及为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应用专门设计的处理器。AI处理器包括但不限于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 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张量处理器(tensor processing unit,TPU)以及被称为AI引擎的处理器。
硬件加速器可用于实现一些处理开销较大的子功能,如数据包(data packet)的组装和解析,数据包的加解密等。这些子功能采用通用功能的处理器也可以实现,但是因为性能或成本的考量,采用硬件加速器可能更加合适。因此,硬件加速器的种类和数目可以基于需求来具体选择。在具体的实现方式中,可以使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和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ed intergatedcircuit,ASIC)中的一种或组合来实现。当然,硬件加速器中也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处理核心。
存储器可分为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和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NVM)。易失性存储器是指当电源供应中断后,内部存放的数据便会丢失的存储器。目前,易失性存储器主要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包括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和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非易失性存储器是指即使电源供应中断,内部存放的数据也不会因此丢失的存储器。常见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光盘、磁盘以及基于闪存(flash memory)技术的各种存储器等。通常来说,内存可以选用易失性存储器,大容量存储器可以选用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磁盘或闪存。
本申请实施例中,基带子系统和射频子系统共同组成通信子系统,为无线通信设备提供无线通信功能。通常,基带子系统负责管理通信子系统的软硬件资源,并且可以配置射频子系统的工作参数。基带子系统的一个或多个处理核心可以集成为一个或多个芯片,该芯片可称为基带处理芯片或基带芯片。类似地,RFIC可以被称为射频处理芯片或射频芯片。此外,随着技术的演进,通信子系统中射频子系统和基带子系统的功能划分也可以有所调整。例如,将部分射频子系统的功能集成到基带子系统中,或者将部分基带子系统的功能集成到射频子系统中。在实际应用中,基于应用场景的需要,无线通信设备可采用不同数目和不同类型的处理核心的组合。
本申请实施例中,射频子系统可包括独立的天线,独立的射频前端(RF frontend,RFFE)器件,以及独立的射频芯片。射频芯片有时也被称为接收机(receiver)、发射机(transmitter)或收发机(transceiver)。天线、射频前端器件和射频处理芯片都可以单独制造和销售。当然,射频子系统也可以基于功耗和性能的需求,采用不同的器件或者不同的集成方式。例如,将属于射频前端的部分器件集成在射频芯片中,甚至将天线和射频前端器件都集成射频芯片中,该射频芯片也可以称为射频天线模组或天线模组。
本申请实施例中,基带子系统可以作为独立的芯片,该芯片可被称调制解调器(modem)芯片。基带子系统的硬件组件可以按照modem芯片为单位来制造和销售。modem芯片有时也被称为基带芯片或基带处理器。此外,基带子系统也可以进一步集成在SoC芯片中,以SoC芯片为单位来制造和销售。基带子系统的软件组件可以在芯片出厂前内置在芯片的硬件组件中,也可以在芯片出厂后从其他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导入到芯片的硬件组件中,或者还可以通过网络以在线方式下载和更新这些软件组件。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无线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无线通信设备中用于射频信号处理的一些常见器件。应理解,图6中虽然只示出了一条射频接收通道和一条射频发送通道,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无线通信设备不限于此,无线通信设备可以包括一条或多条射频接收通道以及射频发送通道。
对于射频接收通道而言,从天线处接收的射频信号经过天线开关的选择,送入射频接收通道。由于从天线接收的射频信号通常很微弱,通常采用低噪声放大器LNA放大。放大后的信号先经过混频器的下变频处理,再经过滤波器和模数转换器ADC,最终完成基带信号处理。对于射频发送通道而言,基带信号可经过数模转换器DAC变为模拟信号,该模拟信号经过混频器的上变频处理变为射频信号,该射频信号经过滤波器和功率放大器PA的处理,最终经过天线开关的选择,从合适的天线向外辐射。
其中,在混频器中,输入信号和本地振荡器LO信号进行混频,可以实现上变频(对应射频发送通道)或下变频(对应射频接收通道)操作。其中,本地振荡器LO是射频领域的常用术语,通常简称本振。本振有时也被称为频率合成器或频率综合器(frequencysynthesizer),简称频综。本振或频综的主要作用是为射频处理提供所需要的特定频率,例如载波的频点。较高的频率可以采用锁相环(phase locked loop,PLL)或延迟锁定环(delay locked loop,DLL)等器件实现。较低的频率可以采用直接采用晶体振荡器,或者对PLL等器件产生的高频信号进行分频实现。
对于SRS切换操作而言,当终端从一个载波切换到另一个载波时,由于载波的频点发生了变化,射频发送通道所适配的频率也需要调整。图4的示例中,在符号0和符号1中终端通过CC 1发送数据时,射频发送通道的本地振荡器可以设置为CC 1的频点,在符号3中终端通过CC 2发送SRS时,该射频发送通道的本地振荡器可以设置为CC 2的频点。由于CC 1和CC 2的频点不同,该射频发送通道的本地振荡器的频点可能需要重新调整。本地振荡器的频点的重新调整需要一定的时间,例如PLL的稳定时间,这段时间是射频重调谐时间的重要部分。图4的示例中,如果终端需要在符号2中完成载波切换,则射频重调谐时间应当小于或等于符号2的长度。如果射频重调谐的时间大于符号2的长度,那么为了保障CC 2中的SRS传输,终端不得不在符号2之前就需要启动载波切换,使得符号1中的数据传输受到影响,从而导致CC 1上的数据传输中断的时间更长。因此,降低SRS切换操作中射频重调谐时间对于提升系统性能很有意义。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无线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无线通信设备可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SRS切换操作。如图7所示,该无线通信设备包括基带处理器10和射频处理器20。射频处理器20可进一步包括本振电路201和混频器202。基带处理器10除了可向射频处理器20提供基带信号外,还可提供控制信号,以配置射频处理器20所需的部分工作参数,特别是本振电路201所需的部分工作参数。混频器202可接收源自基带处理器的基带信号以及源自本振电路201的本振信号,以执行上变频操作。
特别留意,本申请实施例中,基带处理器10提供给本振电路201的控制信号,可用于使能本振电路201在载波切换过程中提供一路或多路稳定的本振信号,以减少载波切换所需的射频重调谐时间,例如PLL稳定时间,从而提升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适用于多个载波间的切换,下文为了便于表述,以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为例进行阐述。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可以作为同一个基站的载波聚合或载波切换场景中涉及的多个载波的一种示例,也可以作为多个基站的双连接场景中涉及的多个载波的一种示例。此外,在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上传输的信号,可以是SRS信号,也可以是其他参考信号,或者是表示控制信息或用户数据的信号。
下文为了便于表述,以第一SRS和第二SRS为例进行说明。具体地,假设SRS的载波切换过程中,终端在第一时间段在第一载波上发送第一SRS,之后在第二时间段在第二载波上发送第二SRS。第一时间段和第二时间段的中间时间段,终端从第一载波切换到第二载波,该中间时间段的长短依赖于射频重调谐时间的大小。
一种可选实施方案中,本振电路201可以包括多个本地振荡器LO,这多个LO中的每个LO可以提供一路稳定的LO信号。在SRS载波切换过程中,基带处理器10提供给本振电路201的控制信号可用于控制所述本振电路201,在多路LO信号选择合适的一路稳定的LO信号输出给混频器202。例如,在SRS载波切换过程中,基带处理器10提供给本振电路201的控制信号可用于使能本振电路201在第一时间段为第一载波提供所需的一路稳定的LO信号,在中间时间段内选择来自另一个LO的另一路稳定的LO信号,并在第二时间段提供第二载波所需的另一路稳定的LO信号。由于本振电路201采用了多个LO,该可选实施方案能够节省由于LO的频率切换导致的LO信号稳定时间,从而可以缩短中间时间段的长度,减少SRS载波切换所需的射频重调谐时间。
图7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7A特别示出了射频处理器20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在图7A所示的射频处理器20中,本振电路201包括多个本振以及一个单刀多掷开关,并接收来自基带处理器10的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可以使能本振信号201在第一时间段输出第一载波所需的一路稳定的LO信号,在第二时间段输出第二载波所需的另一路稳定的LO信号。例如,该控制信号可以包括本振电路201的开关控制字,用于控制该单刀双掷开关的工作,以输出合适的LO信号。应理解,本振电路201中的单刀多掷开关仅为实现多路稳定的LO信号的择一选通的一种实现方式,本振电路201也可以包括其他用于选通LO信号的器件,比如复用器MUX等。
另一种可选实施方案中,本振电路201可以包括至少一个LO。此外,该无线通信设备中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数字变频器,该数字变频器可以设置在基带处理器10或者射频处理器20中。该数字变频器可用于对数字信号(如数字基带信号)作变频操作,与混频器提供的模拟变频操作相比,该数字变频器提供的数字变频范围可能相对较小,但是变频操作所需的时间更少。在具体实现中,数字变频的操作可以包括频率搬移操作,例如对待传输的数字基带信号乘以预设的频率偏差,或相位偏差,以得到数字变频信号,该数字变频信号的频率相对于数字基带信号在频率域上有一定的偏移。此外,数字变频操作还可以包括信号带宽的调整,具体可通过改变信号的采样率来实现。
在SRS载波切换过程中,基带处理器10提供给本振电路201的控制信号可用于使能本振电路201通过同一个LO为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提供一路相同频率的稳定的LO信号。此外,该数字变频器提供的变频操作能够补偿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之间的频率差异。例如:该数字变频器输出的第一数字变频信号的频率与该LO信号的频率之和等于第一载波的频率;该数字变频器输出的第二数字变频信号的频率与该LO信号的频率之和等于第二载波的频率。其中,该第一数字变频信号对应第一载波上待传输的第一探测参考信号SRS,该第二数字变频信号对应第二载波上待传输的第二SRS。
在SRS载波切换过程中,基带处理器10提供给本振电路201的控制信号可用于使能本振电路201在第一时间段为第一载波提供所需的一路稳定的LO信号,并且在第二时间段内也为第二载波提供这路频率相同的稳定的LO信号。在第一时间段和第二时间段的中间时间段内,该数字变频器可以作相应调整,以便补偿第二载波和第一载波之前的频率差异。由于SRS载波切换过程中,同一个LO提供的LO信号的频率无需调整,而数字变频操作所需的时间较少,从而可以缩短第二时间段的长度,减少SRS载波切换所需的射频重调谐时间。
图7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无线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7B中,基带处理器10中包括数字变频器103。射频处理器20中的本振电路201可以接收来自基带处理器10的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可以使能本振信号201在第一时间段和第二时间段输出一路稳定的LO信号。此外,基带处理器10中的数字变频器103分别在第一时间段对第一SRS对应的数字基带信号作第一数字变频处理,在中间时间段内调整数字变频器的工作参数,以补偿第二载波和第一载波之间的频率差异,并在第二时间段对第二SRS对应的基带信号数字作第二数字变频处理。
图7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无线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7C特别示出了射频处理器20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与图7B中数字变频器103包括在基带处理器10中相比,图7C中的数字变频器203包括在射频处理器20中,以便降低基带处理器10和射频处理器20之间的数据传输开销,并节省功耗。
图7C中射频处理器20中,除了本振电路201和混频器202之外,还包括数字变频器203。数字变频器203和混频器202之间还可以有其他器件,例如数字模拟转换器DAC。本振电路201和数字变频器203可以接收来自基带处理器10的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可以使能本振信号201在第一时间段和第二时间段输出一路稳定的LO信号。此外,该控制信号还可以使能数字变频器203分别在第一时间段对第一SRS对应的数字基带信号作第一数字变频处理,在中间时间段内调整数字变频器的工作参数,以补偿第二载波和第一载波之间的频率差异,并在第二时间段对第二SRS对应的基带信号数字作第二数字变频处理。
在其他可选实施方案中,该无线通信设备中也有可能仅通过数字变频器提供的数字变频操作,实现全部的上变频操作。但是,这种方案对于数字变频器和无线通信设备的其他器件的要求会比较高,例如数字变频器的变频范围,无线通信设备的器件的带宽处理能力等。因此,由于无线通信设备的能力限制,这种方案可能更适合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的绝对频率相对较低,且两个载波之间的频率差异较小的场景。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无线通信设备可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SRS切换操作,特别是在NR高频段的SRS切换操作。如图8所示,该无线通信设备包括基带处理器10和射频处理器20。其中,射频处理器20可采用多级混频方案,具体可包括用于第一级混频操作的本振电路201和混频器202,以及用于第二级混频操作的本振电路211和混频器212。基带处理器10除了向射频处理器20提供基带信号外,还可提供控制信号以配置射频处理器20所需的部分工作参数。混频器202可接收来自基带处理器的基带信号以及来自本振电路201的第一本振信号,以执行第一上变频操作,并输出中频信号。混频器212可接收来自混频器202的中频信号以及来自本振电路211的第二本振信号,以执行第二上变频操作。
由于NR高频段的频率较高,例如26GHz以上,采用传统的零中频架构的一级混频方案的实现难度较高。图8所示的无线通信设备采用多级混频方案,有利于降低实现难度。应理解,前述图7A至图7C所示的无线通信设备的几种可选实施方案,也可适用于图8所示的多级混频方案,相关内容可参照前述实施例的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送SRS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由前述技术方案中的无线通信设备(如终端)来实施。如图9所述,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一、终端接入基站,并向基站上报终端的能力信息。
相应地,基站接收到终端上报的能力信息后,可以根据终端的能力信息为终端配置载波集合,如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一载波集合和第二载波集合,例如这些载波的频点和带宽,该带宽可以是NR系统的部分带宽(bandwidth part,BWP)。此后,基站还可以进行SRS调度,并向终端发送指示信息,以指示SRS调度的结果,包括用于传输SRS的时频资源、天线端口等信息。
该指示信息可以承载在一条或多条下行消息中。该下行消息可以包括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消息,例如RRC连接建立消息或者RRC重配置消息。该指示信息也可以承载在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的控制元素(controlelement,CE)中,或者承载在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中。
步骤二、终端接收源自基站的指示信息。
该指示信息用可于指示所述终端依次在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上向所述基站发送探测参考信号SRS。例如,该指示信息可包括:用于传输第一SRS的第一载波,以及传输所述第一SRS的第一时间段;用于传输第二SRS的第二载波,以及传输所述第二SRS的第二时间段。
接收到该指示信息后,终端需要进行相应地SRS处理,以便在第一时间段内第一载波上发送第一SRS,并在第二时间段内第二载波上发送第二SRS。SRS处理的相关操作,可以包括前述方案中的模拟混频操作,和/或,数字变频操作。
在实际应用中,终端的SRS处理一方面与终端的能力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的配置有关。终端可以自主选择采用模拟混频操作(如图7A所示场景)、或者采用数字变频操作(如载波频率较低的场景),或者采用数字变频操作和模拟变频操作的组合方式(如图7B和图7C所示场景)。因此,终端的SRS处理还可包括终端的判断操作,比如判断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的频点位置,以及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的带宽范围等。
例如,当终端判断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属于3GPP技术规范的相同频段时,可选择采用数字变频操作和模拟变频操作的组合方式,其中,所述模拟变频操作共用相同频率的本振信号,所述数字变频操作用于补偿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的频率差异。进一步地,当终端判断先后发送SRS的两个载波属于TDD带内连续的下行载波聚合,并且终端的上行带宽处理能力大于或等于该下行载波聚合的带宽时,所述模拟变频操作共用相同频率的本振信号可以是用于下行载波聚合的本振信号。
步骤三、终端在第一时间段内,在第一载波上向基站发送第一SRS。
应理解,在第一时间段和第二时间段之间的中间时间段,终端也可以有SRS处理,特别是准备在第二载波上传输的第二SRS,包括数字变频操作,和/或,模拟变频操作。该SRS处理可以参考前述记载,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四、终端在第二时间段内,在第二载波上向基站发送第二SRS。
此后,基站可以根据接收到的第一SRS和第二SRS,分别估计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的信道质量,以便于后续的数据调度。例如,后续基站可以配置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参与载波聚合,或者选择其中一个信道质量更好的载波进行后续的数据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表示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仅限于字面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字面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应当理解,在本申请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用于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只存在A,只存在B以及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这些项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和b”,“a和c”,“b和c”,或“a和b和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应理解,在本申请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提到的“耦合”一词,用于表达不同组件之间的互通或互相作用,可以包括直接相连或通过其他组件间接相连。
在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代码或计算机程序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
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或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或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等)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电、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和磁带;可以是光介质,例如DVD;也可以是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0)

1.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振电路,用于输出本振信号;
数字变频器,用于依次对待传输的信号进行数字变频操作,以得到数字变频信号,并输出所述数字变频信号,其中,所述数字变频信号包括第一数字变频信号和第二数字变频信号,所述第一数字变频信号对应第一载波上待传输的第一探测参考信号SRS,所述第二数字变频信号对应第二载波上待传输的第二SRS;以及
与所述本振电路和所述数字变频器分别耦合的混频器,用于依次接收所述第一数字变频信号和所述第二数字变频信号,并基于所述本振电路提供的相同频率的本振信号,分别对所述第一数字变频信号和所述第二数字变频信号进行模拟变频操作,以便在第一时间段内在所述第一载波上传输所述第一SRS,以及在第二时间段内在所述第二载波上传输所述第二SRS,其中,所述第二时间段晚于所述第一时间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字变频器输出的所述第一数字变频信号的频率与所述本振电路输出的本振信号的频率之和等于所述第一载波的频率;
所述数字变频器输出的所述第二数字变频信号的频率与所述本振电路输出的本振信号的频率之和等于所述第二载波的频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振电路输出的本振信号的频率介于所述第一载波的频率和所述第二载波的频率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载波和所述第二载波位于相同的频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载波和所述第二载波均为时分双工TDD载波,并且能够被配置为TDD带内连续的下行载波聚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振电路输出的本振信号的频率等于所述第一载波和所述第二载波的下行载波聚合的中心频率。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载波和所述第二载波均位于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新无线电NR的技术规范的频率范围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振电路包括第一本地振荡器和第二本地振荡器,所述混频器包括第一混频器和第二混频器;
其中,所述第一混频器用于依次接收所述第一数字变频信号和所述第二数字变频信号,并基于所述第一本地振荡器提供的相同频率的本振信号,分别对所述第一数字变频信号和所述第二数字变频信号进行第一上变频操作,以得到第一中频信号和第二中频信号,并向所述第二混频器输出所述第一中频信号和所述第二中频信号;和
所述第二混频器用于依次接收所述第一中频信号和所述第二中频信号,并基于所述第二本地振荡器提供的相同频率的本振信号,分别对所述第一中频信号和所述第二中频信号进行第二上变频操作,以便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在所述第一载波上传输所述第一SRS,以及在所述第二时间段内在所述第二载波上传输所述第二SRS。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振电路,所述数字变频器和所述混频器集成在同一个集成电路芯片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通信装置还包括:基带处理器;
其中,所述基带处理器和所述数字变频器集成在同一个集成电路芯片中,所述本振电路和所述混频器集成在另一个集成电路芯片中。
11.一种发送探测参考信号SRS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于相同频率的本振信号依次对第一数字变频信号和第二数字变频信号进行模拟变频操作,其中,所述第一数字变频信号对应第一载波上待传输的第一SRS,所述第二数字变频信号对应第二载波上待传输的第二SRS;
在第一时间段内在所述第一载波上传输所述第一SRS,并在第二时间段内在所述第二载波上传输所述第二SRS;
其中,所述第二时间段晚于所述第一时间段,所述第一数字变频信号的频率与所述本振信号的频率之和等于所述第一载波的频率,所述第二数字变频信号的频率与所述本振信号的频率之和等于所述第二载波的频率。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振信号的频率介于所述第一载波的频率和所述第二载波的频率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载波和所述第二载波均为时分双工TDD载波,所述第一载波和所述第二载波位于相同的频带,且能够被配置为TDD带内连续的下行载波聚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振信号的频率等于所述第一载波和所述第二载波的下行载波聚合的中心频率。
15.根据权利要求11至1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载波和所述第二载波均位于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新无线电NR的技术规范的频率范围2。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第一数字变频信号和第二数字变频信号进行的模拟变频操作包括两级模拟上变频操作,所述本振信号包括第一本振信号和第二本振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本振信号用于第一级模拟上变频操作,所述第二本振信号用于第二级模拟上变频操作。
17.根据权利要求11至1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源自基站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传输所述第一SRS的所述第一载波和所述第一时间段,以及传输所述第二SRS的所述第二载波和所述第二时间段。
18.一种用于发送探测参考信号SRS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以使所述装置实现所述权利要求1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了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所述权利要求1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0.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含的程序代码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所述权利要求1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310262209.4A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探测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及相关装置 Withdrawn CN1167077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62209.4A CN116707734A (zh)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探测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及相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62209.4A CN116707734A (zh)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探测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及相关装置
PCT/CN2019/085217 WO2020220273A1 (zh)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探测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及相关装置
CN201980092628.XA CN113454939B (zh)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探测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及相关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92628.XA Division CN113454939B (zh)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探测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及相关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07734A true CN116707734A (zh) 2023-09-05

Family

ID=7302957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62209.4A Withdrawn CN116707734A (zh)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探测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及相关装置
CN201980092628.XA Active CN113454939B (zh)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探测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及相关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92628.XA Active CN113454939B (zh)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探测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及相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2149466B2 (zh)
EP (1) EP3944540B1 (zh)
CN (2) CN116707734A (zh)
WO (1) WO202022027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00076A1 (zh) 2019-06-29 2021-01-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装置及射频子系统
US20210195547A1 (en) * 2019-12-23 2021-06-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dating cell and timing advance (ta) and/or timing advance group identification (tag-id) per cell in l1/l2-based inter-cell mobility
CN114040513B (zh) * 2021-12-13 2023-08-11 哲库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链路建立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520245A (zh) * 2022-01-21 2023-08-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相位测距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5133945B (zh) * 2022-05-11 2024-04-12 东莞有方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信号处理装置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105390A2 (en) * 2002-06-07 2003-12-18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direct conversion multi-carrier processor
CN101772031B (zh) * 2009-01-06 2013-06-1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分配探测参考信号传输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US9350506B2 (en) 2010-09-30 2016-05-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eriodic SRS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US8750411B2 (en) 2011-06-30 2014-06-10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transmitter interference
US20130010659A1 (en) 2011-07-08 2013-01-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 in asymmetric carrier aggregation
US9661591B2 (en) * 2012-04-16 2017-05-2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ducing transmission power for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and terminal therefor
CN102664684B (zh) * 2012-04-23 2015-04-08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60GHz RoF接入系统的无线终端收发机
KR101525746B1 (ko) * 2014-01-24 2015-06-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사운딩 참조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5099632B (zh) 2014-04-23 2019-12-13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探测参考信号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EP3391554B1 (en) * 2015-12-16 2020-03-04 u-blox AG Transceiver apparatus supporting antenna selection and method of processing received signals
CN108886457B (zh) 2016-04-01 2021-11-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srs切换、发送和增强的系统与方法
CN106788927B (zh) * 2016-05-13 2019-09-17 北京展讯高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Srs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7370590A (zh) 2016-05-13 2017-11-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Srs的发送处理方法及装置和发送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7197086A1 (en) 2016-05-13 2017-11-16 Intel IP Corporation Enabling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component carrier-based switch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14679247A (zh) * 2016-06-22 2022-06-28 苹果公司 载波聚合系统中的上行链路探测参考信号(srs)传输
US10142074B2 (en) * 2016-11-03 2018-11-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es for common uplink burst
CN108024364B (zh) * 2016-11-04 2023-09-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测量参考信号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US10560294B2 (en) * 2017-02-21 2020-02-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with partial allocation i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ingle-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ystems
US10708021B2 (en) * 2017-08-11 2020-07-0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R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10863494B2 (en) * 2018-01-22 2020-12-08 Apple Inc. Control signaling for uplink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 configuration and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configuration
US11729782B2 (en) * 2018-06-11 2023-08-15 Apple Inc. Enhanced uplink beam manageme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54939B (zh) 2023-03-03
US20220052816A1 (en) 2022-02-17
CN113454939A (zh) 2021-09-28
WO2020220273A1 (zh) 2020-11-05
EP3944540B1 (en) 2024-09-25
EP3944540A1 (en) 2022-01-26
EP3944540A4 (en) 2022-04-13
US12149466B2 (en) 2024-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2273169B2 (en) Dynamically beamformed control channel for beamformed cells
US12149466B2 (en)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sending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CN112020139B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US12255855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radio frequency subsystem with local oscillator circuit
US10128798B2 (en) Adjusting envelope tracking power supply
CN113966639B (zh) 针对多个sps/cg配置的参数覆盖规则
CN116783840A (zh) 对多trp场景中波束组报告的增强
CN108781099B (zh) 用户设备的装置、扩展enodeb的装置和用户设备
KR102747124B1 (ko) Urllc 의 신뢰도 및 지연 버짓에 기초하는 comp 에 대한 클러스터 세트 결정
US11039402B2 (en) Transmit power control
JP2017521888A (ja) キャリアアグリレーションのための動的局部発振器(lo)方式及び切替え可能な受信(rx)チェーン
WO2023066329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US11387933B2 (en) Dynamic transmission front end and 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 in modem
WO2023174141A1 (zh) 通信方法和装置
EP4319382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0958255B1 (en) Frequency doubler pulse limiter and methods for limiting pulse widths produced by a frequency doubler
WO2020243888A1 (zh) 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及载波切换方法
WO2022000341A1 (zh)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22141402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EP4026270B1 (en) Radio link management to enable unpaired receiver paths of user equipment
EP4412357A1 (en) Terminal,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20230397123A1 (en) Transmit energy allocation among different radios
WO2024229806A1 (en) Low noise amplifier analog gain change coordination for non-collocated carrier aggregation
CN116939855A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30905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