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63100A - 一种基于智能建造技术的工程资料调用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智能建造技术的工程资料调用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663100A CN116663100A CN202310446561.3A CN202310446561A CN116663100A CN 116663100 A CN116663100 A CN 116663100A CN 202310446561 A CN202310446561 A CN 202310446561A CN 116663100 A CN116663100 A CN 11666310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ngineering
- bim
- historical
- data
- compon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8000013145 classification model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549 tra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50 audi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84 transportation and deli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3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unstructured textual data
- G06F16/31—Indexing; Data structures therefor; Storage structur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3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unstructured textual data
- G06F16/35—Clustering; Classifica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06F18/20—Analysing
- G06F18/22—Matching criteria, e.g. proximity measur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06F18/20—Analysing
- G06F18/24—Classification techniques
- G06F18/241—Classification techniques relating to the classification model, e.g. parametric or non-parametric approaches
- G06F18/2415—Classification techniques relating to the classification model, e.g. parametric or non-parametric approaches based on parametric or probabilistic models, e.g. based on likelihood ratio or false acceptance rate versus a false rejection rate
- G06F18/24155—Bayesian classification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50—Systems or methods supporting the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or management, involving a certain degree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load-side end user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volutionary Biology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智能建造技术的工程资料调用方法及系统,具体涉及数据调用技术领域。首先利用各历史工程BIM构件与相关的工程资料文档的关系构建特征属性归类模型;其次根据设计图纸对工程项目进行BIM建模获得新建工程BIM模型;然后将新建工程BIM模型中各新建工程BIM构件的特征属性输入至特征属性归类模型中,采用朴素贝叶斯算法计算各新建工程BIM构件对应的归类属性;最后根据各新建工程BIM构件对应的归类属性从BIM工程资料历史数据库获取相似度最大的清洗后的工程资料并推送给用户,以使后续施工现场应用和竣工验收。上述过程实现了自动化调取工程资料,克服了传统人工调取工程资料存在时间长、准确率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调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智能建造技术的工程资料调用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全国新建、在建和已完工的工程项目非常多,每个工程从开工到竣工验收的过程中,需要编写大量的工程资料文档,从零开始编写不但效率低而且质量差,无法继承前人经验。一些项目之间的设计和建造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性,新建工程开始设计和施工前,相关人员除了依靠自身的工作经验,也会去查阅之前已完工程的相关资料,寻找相似度较高的工程资料进行分析,提取可复用的相关技术应用到后续施工现场应用和竣工验收中,但这个过程全部需要人工提取,费时费力,也容易出现错误和遗漏。
目前BIM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建设行业的各类工程项目,积累了大量BIM模型对应的工程资料,但一旦项目结束,很少重用BIM模型对应的工程资料。随着大型复杂工程越来越多,如何实现自动快速、准确调用已积累的BIM模型内的工程资料进行后续施工现场应用和竣工验收成为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智能建造技术的工程资料调用方法及系统,以实现自动快速准确调取已积累的BIM模型内的工程资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建造技术的工程资料调用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利用历史工程BIM模型中各历史工程BIM构件与相关的工程资料文档的关系构建特征属性归类模型。
根据设计图纸对工程项目进行BIM建模,获得新建工程BIM模型。
获取所述新建工程BIM模型中各新建工程BIM构件的特征属性。
将所述新建工程BIM模型中各新建工程BIM构件的特征属性输入至所述特征属性归类模型中,采用朴素贝叶斯算法计算所述各新建工程BIM构件对应的归类属性。
根据所述各新建工程BIM构件对应的归类属性从BIM工程资料历史数据库获取相似度最大的历史工程BIM构件对应的清洗后的工程资料,并推送给用户,以使后续施工现场应用和竣工验收。
可选地,所述利用历史工程BIM模型中各历史工程BIM构件与相关的工程资料文档的关系构建特征属性归类模型,具体包括:
利用聚合/映射关系确定与历史工程BIM模型中各历史工程BIM构件相关联的工程资料文档;
对所述各历史工程BIM构件相关联的工程资料文档进行多维度划分和归类,获得所述各历史工程BIM构件对应的归类属性;
根据所述各历史工程BIM构件对应的构件属性和归类属性确定各历史工程BIM构件的对应特征属性;
采用朴素贝叶斯算法,基于所述各历史工程BIM构件的对应特征属性和归类属性构建特征属性归类模型。
可选地,在“利用聚合/映射关系确定与历史工程BIM模型中各历史工程BIM构件相关联的工程资料文档”步骤之前,还包括:
将所述历史工程BIM模型中所述各历史工程BIM构件与相关的工程资料文档进行关联,获得聚合/映射关系。
可选地,在“采用朴素贝叶斯算法,基于所述各历史工程BIM构件的对应特征属性和归类属性构建特征属性归类模型”步骤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各历史工程BIM构件的对应特征属性和归类属性,对所述历史工程BIM模型对应的工程资料进行数据清洗,并将清洗后的工程资料存入BIM工程资料历史数据库。
可选地,所述构件属性包括几何属性信息和非几何属性信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智能建造技术的工程资料调用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特征属性归类模型构建模块,用于利用历史工程BIM模型中各历史工程BIM构件与相关的工程资料文档的关系构建特征属性归类模型。
BIM建模新建模块,用于根据设计图纸对工程项目进行BIM建模,获得新建工程BIM模型。
特征属性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新建工程BIM模型中各新建工程BIM构件的特征属性。
数据输入模块,用于将所述新建工程BIM模型中各新建工程BIM构件的特征属性输入至所述特征属性归类模型中,采用朴素贝叶斯算法计算所述各新建工程BIM构件对应的归类属性。
数据调用模块,根据所述各新建工程BIM构件对应的归类属性从BIM工程资料历史数据库获取相似度最大的历史工程BIM构件对应的清洗后的工程资料,并推送给用户,以使后续施工现场应用和竣工验收。
可选地,所述特征属性归类模型构建模块,具体包括:
工程资料文档确定单元,用于利用聚合/映射关系确定与历史工程BIM模型中各历史工程BIM构件相关联的工程资料文档。
属性归类单元,用于对所述各历史工程BIM构件相关联的工程资料文档进行多维度划分和归类,获得所述各历史工程BIM构件对应的归类属性。
特征属性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各历史工程BIM构件对应的构件属性和归类属性确定各历史工程BIM构件的对应特征属性。
特征属性归类模型构建单元,用于采用朴素贝叶斯算法,基于所述各历史工程BIM构件的对应特征属性和归类属性构建特征属性归类模型。
可选地,所述特征属性归类模型构建模块还包括:
数据关联单元,用于将所述历史工程BIM模型中所述各历史工程BIM构件与相关的工程资料文档进行关联,获得聚合/映射关系。
可选地,所述特征属性归类模型构建模块还包括:
数据清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各历史工程BIM构件的对应特征属性和归类属性,对所述历史工程BIM模型对应的工程资料进行数据清洗,并将清洗后的工程资料存入BIM工程资料历史数据库。
可选地,所述构件属性包括几何属性信息和非几何属性信息。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智能建造技术的工程资料调用方法及系统,首先利用历史工程BIM模型中各历史工程BIM构件与相关的工程资料文档的关系构建特征属性归类模型;其次根据设计图纸对工程项目进行BIM建模,获得新建工程BIM模型;然后将新建工程BIM模型中各新建工程BIM构件的特征属性输入至所述特征属性归类模型中,采用朴素贝叶斯算法计算所述各新建工程BIM构件对应的归类属性;最后根据各新建工程BIM构件对应的归类属性从BIM工程资料历史数据库获取相似度最大的历史工程BIM构件对应的清洗后的工程资料,并推送给用户,以使后续施工现场应用和竣工验收。上述过程实现了自动化调取工程资料,克服了传统人工调取工程资料存在时间长、准确率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基于智能建造技术的工程资料调用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基于智能建造技术的工程资料调用系统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智能建造技术的工程资料调用方法及系统,以实现自动快速准确调取已积累的BIM模型内的工程资料。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在工程施工中,分为一般工程、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简称危大工程)、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其中危大工程需要编写专项施工方案,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除了编写专项施工方案,还需要组织专家论证,对施工经验,以及施工方案的编写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再例如,装配式建筑在中国逐步推广,这些装配式预制构件也都有对应的大样图。这些工程资料都是企业宝贵的经验财富,需要传承、积累、重用。但目前主要靠人工去做这些事,效率低且容易出错,而且有经验的人走了,这些宝贵资料也可能随之带走。
如何从前人积累宝贵的工程资料数据中获取所需,快速寻找到已积累工程中相似度最高的BIM构件对应的清洗后的工程资料,并快速重用相关工程的技术资料,这才是本发明研究的重中之重。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智能建造技术的工程资料调用方法,方法包括:
步骤S1:利用历史工程BIM模型中各历史工程BIM构件与相关的工程资料文档的关系构建特征属性归类模型。
步骤S2:根据设计图纸对工程项目进行BIM建模,获得新建工程BIM模型。
步骤S3:获取所述新建工程BIM模型中各新建工程BIM构件的特征属性。
步骤S4:将所述新建工程BIM模型中各新建工程BIM构件的特征属性输入至所述特征属性归类模型中,采用朴素贝叶斯算法计算所述各新建工程BIM构件对应的归类属性。
步骤S5:根据所述各新建工程BIM构件对应的归类属性从BIM工程资料历史数据库获取相似度最大的历史工程BIM构件对应的清洗后的工程资料,并推送给用户,以使后续施工现场应用和竣工验收。
下面对各个步骤进行详细论述:
步骤S1:利用历史工程BIM模型中各历史工程BIM构件与相关的工程资料文档的关系构建特征属性归类模型,具体包括:
步骤S11:利用聚合/映射关系确定与历史工程BIM模型中各历史工程BIM构件相关联的工程资料文档。
本实施例中,将历史工程BIM模型中各历史工程BIM构件与相关的工程资料文档进行关联,获得聚合/映射关系;每个历史工程BIM构件可以关联至少一个工程资料文档。上述聚合/映射关系是在进行寻找工程资料文档之前需要建立的。
本实施例中,所谓的历史工程BIM模型,就是基于已完成的历史工程项目,通过BIM技术建模形成的三维数字化交付成果,该历史工程BIM模型是经过参建单位的多方核对和确认后得到的,历史工程BIM模型是由多个历史工程BIM构件组成。
本实施例中,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BIM),是建筑学、工程学及土木工程的新工具。通过数字化手段,在计算机中建立出一个虚拟建筑,该虚拟建筑会提供一个单一、完整、包含逻辑关系的建筑信息库,信息库由大量的BIM构件组成。在这其中“信息”的内涵不仅仅是几何形状描述的视觉信息,还包含大量的非几何信息,如构件类型、材料的耐火等级和传热系数、构件的造价和采购信息等等。
本实施例中,相关的工程资料文档包括专项施工方案、图纸、项目管理文件、会议纪要、物资资料、验收资料等。
步骤S12:对各历史工程BIM构件相关联的工程资料文档进行多维度划分和归类,获得各历史工程BIM构件对应的归类属性;所述归类属性包括工程危重类别和工程验收等级;所述工程危重类别包括一般工程、危大工程或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所述工程验收等级包括工程验收后评定安全文明施工优秀等级、合格等级以及不合格等级。
步骤S13:根据各历史工程BIM构件对应的构件属性和归类属性确定各历史工程BIM构件的对应特征属性;所述构件属性包括几何属性信息和非几何属性信息;所述几何属性信息是几何形状描述的视觉信息,包括长、宽、高以及截面面积等;所述非几何属性信息包括构件类型、材质等等;构件类型是指柱梁板墙等构件类型属性,构件类型不一样,对应的工程资料和技术资料也不一样。
步骤S14:采用朴素贝叶斯算法,基于各历史工程BIM构件的对应特征属性和归类属性构建特征属性归类模型;特征属性归类模型存入BIM工程资料历史数据库。
本实施例中,基于各历史工程BIM构件的对应特征属性和归类属性构构建样本训练集和样本测试集;采用朴素贝叶斯算法,利用样本训练集进行训练,获得朴素贝叶斯模型,然后利用样本测试集进行验证,判断是否满足设定要求,如果满足设定要求,则将朴素贝叶斯模型作为特征属性归类模型;如果不满足设定要求,则重新划分样本训练集和样本测试集,进而在重新进行训练,直到满足设定要求为止。
步骤S15:根据各历史工程BIM构件的对应特征属性和归类属性,对历史工程BIM模型对应的工程资料进行数据清洗,并将清洗后的工程资料存入BIM工程资料历史数据库,便于后期直接从BIM工程资料历史数据库调取清洗后的工程资料。
本实施例中,数据清洗的规则包括:去除空属性空记录、去除重复数据以及数据格式检验等;最后清洗后的数据涵盖历史工程BIM构件的几何属性和归类有关的相关属性的数据,无错漏的数据。
本实施例中,BIM工程资料历史数据库无需限定位置和内存的大小,只要能够存储数据即可。
本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计算清洗后的工程资料需要占用的内存,然后判断BIM工程资料历史数据库剩余的内存是否大于或等于清洗后的工程资料占用的内存,如果BIM工程资料历史数据库剩余的内存大于或等于清洗后的工程资料占用的内存,则可以直接将清洗后的工程资料存入BIM工程资料历史数据库;如果BIM工程资料历史数据库剩余的内存小于清洗后的工程资料占用的内存,则剔除时间最早的BIM工程资料或者调用最少的BIM工程资料,然后将清洗后的工程资料存入BIM工程资料历史数据库。
步骤S2:根据设计图纸对工程项目进行BIM建模,获得新建工程BIM模型;新建工程BIM模型由多个新建工程BIM构件组成,根据项目规模的大小不同,一个新建工程BIM模型可能有1000~100000个新建工程BIM构件,具体组成新建工程BIM模型的新建工程BIM构件的数量与实际工程的大小有关,在此不再过多的论述。
本发明为了进一步区分两个BIM模型,因此将以往建立的BIM模型称为历史工程BIM模型,将新建的BIM建模称为新建工程BIM模型;将以往构建的BIM构件称为历史工程BIM构件,将新建的BIM构建称为新建工程BIM构件,这样就更容易区分两BIM模型是不同的模型,两BIM构件为不同的构件。
步骤S3:获取新建工程BIM模型中各新建工程BIM构件的特征属性;既可以通过手动输入方式进行获取新建工程BIM构件的特征属性,还可以通过自动识别的方式进行获取新建工程BIM构件的特征属性。具体获取的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另外,新建工程BIM构件的特征属性包括几何属性和相关属性,几何属性包括长、宽、高以及截面面积等,相关属性包括构件类型,构件类型包括柱、梁和墙等。
步骤S4:将新建工程BIM模型中各新建工程BIM构件的特征属性输入至特征属性归类模型中,采用朴素贝叶斯算法计算各新建工程BIM构件对应的归类属性。
本实施例中,输入既可以表示为人为进行输入,也可以表示自动调取,具体可以根据实际程序进行选取。
步骤S5:根据新建工程BIM构件对应的归类属性从BIM工程资料历史数据库获取相似度最大的历史工程BIM构件对应的清洗后的工程资料,并推送给用户,以使后续施工现场应用和竣工验收,甚至后续用户进行审核和应用于新建BIM工程中。
历史工程BIM构件对应的清洗后的工程资料包括专项施工方案、图纸、项目管理文件、会议纪要、物资资料以及验收资料等。
本实施例中,新建工程BIM构件对应的归类属性与历史工程BIM构件对应的归类属性相同,新建工程BIM构件对应的特征属性与历史工程BIM构件对应的特征属性相同,再此不在重复论述,具体可详见上述论述。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智能建造技术及朴素贝叶斯算法的工程资料调用方法,将BIM技术、大数据等智能建造技术相结合,利用朴素贝叶斯算法构建特征属性归类模型,挖掘已积累的BIM模型对应的工程资料,新建项目需要编写资料或者施工应用或者竣工验收时,搜索到其他项目中的相似部位和工程资料,就可以快速重用一些施工技术资料,如装配式预制构件大样图、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等。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可以从积累宝贵的工程资料数据中快速寻找到相似度最高的BIM构件及所需编写的工程资料,并快速重用相关工程的技术资料,提高效率,且不容易出错和遗漏。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智能建造技术的工程资料调用系统,系统包括:
特征属性归类模型构建模块201,用于利用历史工程BIM模型中各历史工程BIM构件与相关的工程资料文档的关系构建特征属性归类模型。
BIM建模新建模块202,用于根据设计图纸对工程项目进行BIM建模,获得新建工程BIM模型。
特征属性获取模块203,用于获取所述新建工程BIM模型中各新建工程BIM构件的特征属性。
数据输入模块204,用于将所述新建工程BIM模型中各新建工程BIM构件的特征属性输入至所述特征属性归类模型中,采用朴素贝叶斯算法计算所述各新建工程BIM构件对应的归类属性。
数据调用模块205,根据所述各新建工程BIM构件对应的归类属性从BIM工程资料历史数据库获取相似度最大的历史工程BIM构件对应的清洗后的工程资料,并推送给用户,以使后续施工现场应用和竣工验收。
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本发明所述特征属性归类模型构建模块201,具体包括:
工程资料文档确定单元,用于利用聚合/映射关系确定与历史工程BIM模型中各历史工程BIM构件相关联的工程资料文档。
属性归类单元,用于对所述各历史工程BIM构件相关联的工程资料文档进行多维度划分和归类,获得所述各历史工程BIM构件对应的归类属性。
特征属性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各历史工程BIM构件对应的构件属性和归类属性确定各历史工程BIM构件的对应特征属性。
特征属性归类模型构建单元,用于采用朴素贝叶斯算法,基于所述各历史工程BIM构件的对应特征属性和归类属性构建特征属性归类模型。
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本发明特征属性归类模型构建模块201还包括:
数据关联单元,用于将所述历史工程BIM模型中所述各历史工程BIM构件与相关的工程资料文档进行关联,获得聚合/映射关系。
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本发明特征属性归类模型构建模块201还包括:
数据清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各历史工程BIM构件的对应特征属性和归类属性,对所述历史工程BIM模型对应的工程资料进行数据清洗,并将清洗后的工程资料存入BIM工程资料历史数据库。
与实施例1相同的部分在此不再逐一赘述,具体详见实施例1。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系统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基于智能建造技术的工程资料调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利用历史工程BIM模型中各历史工程BIM构件与相关的工程资料文档的关系构建特征属性归类模型;
根据设计图纸对工程项目进行BIM建模,获得新建工程BIM模型;
获取所述新建工程BIM模型中各新建工程BIM构件的特征属性;
将所述新建工程BIM模型中各新建工程BIM构件的特征属性输入至所述特征属性归类模型中,采用朴素贝叶斯算法计算所述各新建工程BIM构件对应的归类属性;
根据所述各新建工程BIM构件对应的归类属性从BIM工程资料历史数据库获取相似度最大的历史工程BIM构件对应的清洗后的工程资料,并推送给用户,以使后续施工现场应用和竣工验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建造技术的工程资料调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历史工程BIM模型中各历史工程BIM构件与相关的工程资料文档的关系构建特征属性归类模型,具体包括:
利用聚合/映射关系确定与历史工程BIM模型中各历史工程BIM构件相关联的工程资料文档;
对所述各历史工程BIM构件相关联的工程资料文档进行多维度划分和归类,获得所述各历史工程BIM构件对应的归类属性;
根据所述各历史工程BIM构件对应的构件属性和归类属性确定各历史工程BIM构件的对应特征属性;
采用朴素贝叶斯算法,基于所述各历史工程BIM构件的对应特征属性和归类属性构建特征属性归类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智能建造技术的工程资料调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利用聚合/映射关系确定与历史工程BIM模型中各历史工程BIM构件相关联的工程资料文档”步骤之前,还包括:
将所述历史工程BIM模型中所述各历史工程BIM构件与相关的工程资料文档进行关联,获得聚合/映射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智能建造技术的工程资料调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采用朴素贝叶斯算法,基于所述各历史工程BIM构件的对应特征属性和归类属性构建特征属性归类模型”步骤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各历史工程BIM构件的对应特征属性和归类属性,对所述历史工程BIM模型对应的工程资料进行数据清洗,并将清洗后的工程资料存入BIM工程资料历史数据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智能建造技术的工程资料调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件属性包括几何属性信息和非几何属性信息。
6.一种基于智能建造技术的工程资料调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特征属性归类模型构建模块,用于利用历史工程BIM模型中各历史工程BIM构件与相关的工程资料文档的关系构建特征属性归类模型;
BIM建模新建模块,用于根据设计图纸对工程项目进行BIM建模,获得新建工程BIM模型;
特征属性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新建工程BIM模型中各新建工程BIM构件的特征属性;
数据输入模块,用于将所述新建工程BIM模型中各新建工程BIM构件的特征属性输入至所述特征属性归类模型中,采用朴素贝叶斯算法计算所述各新建工程BIM构件对应的归类属性;
数据调用模块,根据所述各新建工程BIM构件对应的归类属性从BIM工程资料历史数据库获取相似度最大的历史工程BIM构件对应的清洗后的工程资料,并推送给用户,以使后续施工现场应用和竣工验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智能建造技术的工程资料调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属性归类模型构建模块,具体包括:
工程资料文档确定单元,用于利用聚合/映射关系确定与历史工程BIM模型中各历史工程BIM构件相关联的工程资料文档;
属性归类单元,用于对所述各历史工程BIM构件相关联的工程资料文档进行多维度划分和归类,获得所述各历史工程BIM构件对应的归类属性;
特征属性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各历史工程BIM构件对应的构件属性和归类属性确定各历史工程BIM构件的对应特征属性;
特征属性归类模型构建单元,用于采用朴素贝叶斯算法,基于所述各历史工程BIM构件的对应特征属性和归类属性构建特征属性归类模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智能建造技术的工程资料调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属性归类模型构建模块还包括:
数据关联单元,用于将所述历史工程BIM模型中所述各历史工程BIM构件与相关的工程资料文档进行关联,获得聚合/映射关系。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智能建造技术的工程资料调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属性归类模型构建模块还包括:
数据清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各历史工程BIM构件的对应特征属性和归类属性,对所述历史工程BIM模型对应的工程资料进行数据清洗,并将清洗后的工程资料存入BIM工程资料历史数据库。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智能建造技术的工程资料调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构件属性包括几何属性信息和非几何属性信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446561.3A CN116663100A (zh) | 2023-04-24 | 2023-04-24 | 一种基于智能建造技术的工程资料调用方法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446561.3A CN116663100A (zh) | 2023-04-24 | 2023-04-24 | 一种基于智能建造技术的工程资料调用方法及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663100A true CN116663100A (zh) | 2023-08-29 |
Family
ID=877126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446561.3A Pending CN116663100A (zh) | 2023-04-24 | 2023-04-24 | 一种基于智能建造技术的工程资料调用方法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663100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586676A (zh) * | 2024-08-02 | 2024-09-03 | 源海世纪控股(山东)有限公司 | 一种建设工程bim模型智能构建方法 |
-
2023
- 2023-04-24 CN CN202310446561.3A patent/CN116663100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586676A (zh) * | 2024-08-02 | 2024-09-03 | 源海世纪控股(山东)有限公司 | 一种建设工程bim模型智能构建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399154B (zh) | 工程试验数据采集系统 | |
Yatsyshyn et al. | Technology of relational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during computer systems design | |
US20040225676A1 (en) | Site epuipment survey tool | |
KR102229423B1 (ko) | 3차원 bim 모델과 접목된 외관망도의 손상 특징, 3차원 위치와 크기 정보를 파라미터로 가지는 외관 조사망도 구축 시스템 및 코드화 표현방법 | |
CN111127068B (zh) | 一种工程量清单自动组价方法和装置 | |
CN110728422A (zh) | 用于施工项目的建筑信息模型、方法、装置和结算系统 | |
CN114418369B (zh) | 一种基于bim模型的计量支付方法和系统 | |
CN116663100A (zh) | 一种基于智能建造技术的工程资料调用方法及系统 | |
CN118643566A (zh) | 一种bim模型审验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 |
CN116562948A (zh) | 一种基于bim的工程造价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 |
Shafiq et al. | Application of signature-based matching for IFC model comparison | |
JP2001297117A (ja) | 部品を比較する方法 | |
CN112989478B (zh) | 一种基于Revit的筒仓结构钢筋建模绘图方法及系统 | |
Brilakis et al. | Multimodal image retrieval from construction databases and model-based systems | |
CN116416371A (zh) | 一种结构病害检测方法及装置 | |
CN110399396B (zh) | 高效的数据处理 | |
CN116468387A (zh) | 岩石试验管理系统及方法 | |
Wen et al. | Measuring 3D process plant model similarity based on topological relationship distribution | |
JP7284654B2 (ja) | 設計支援システム、設計支援方法及び設計支援プログラム | |
CN111680340B (zh) | 建材价格信息推送方法、系统、装置及其存储介质 | |
CN114971255A (zh) | 一种参数性能自动检测系统和方法 | |
CN114154225A (zh) | 一种变电站bim模型三维构件调整内容自动识别方法及系统 | |
CN112632687A (zh) | 一种bim正向设计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
Hearley et al. | TMAnalysis: Automatic Segmentation and Analysis of Uniaxial Thermomechanical Test Data | |
Gatto et al. | Chapter An Automated Framework for Ensuring Information Consistency in Price List Tendering Document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