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58962A - 基于空气循环的供暖方法及相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于空气循环的供暖方法及相关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658962A CN116658962A CN202310535340.3A CN202310535340A CN116658962A CN 116658962 A CN116658962 A CN 116658962A CN 202310535340 A CN202310535340 A CN 202310535340A CN 116658962 A CN116658962 A CN 11665896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ing
- target
- target heating
- user
- heating compon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3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0
- 238000005485 electric hea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0000001815 fa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8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760 body temperatur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3/00—Electric heating system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9/00—Details
- F24D19/1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D19/109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 heating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irect Air Heating By Heater Or Combustion Ga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空气循环的供暖方法及相关装置,所述基于空气循环的供暖方法应用于供暖系统的控制设备,所述供暖系统用于对房间进行供暖,所述供暖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及多个供暖组件,每个供暖组件包括电热设备、吹气设备以及吸气设备;所述供暖系统通过获取用户的位置确定第一目标供暖组件以及第二目标供暖组件,使第一目标供暖组件对空气进行加热,并将加热的空气吹向用户,再通过第二目标供暖组件对热空气进行抽取,提高用户周围的热空气的流动,从而提高供暖系统的供暖灵活性和供暖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室内供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空气循环的供暖方法及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在冬季一些气温寒冷的地区,通常需要采用供暖系统对房间进行供暖,现有技术中,通常时采用电暖的方式对房间进行供暖时,在供暖过程中,加热的空气无法流动,会造成只有对用户进行供暖的方向让用户感受到热量,而在其他区域的环境温度变化较慢,从而不仅增加了供暖成本,还降低了供暖系统的供暖灵活性和供暖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供暖过程中提高用户周围的热空气的流动,从而提高供暖系统的供暖灵活性和供暖效率。
根据第一方面,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基于空气循环的供暖方法,所述基于空气循环的供暖方法应用于供暖系统的控制设备,所述供暖系统用于对房间进行供暖,所述供暖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及多个供暖组件,每个供暖组件包括电热设备、吹气设备以及吸气设备;所述电热设备的数量、所述吹风设备以及所述吸气设备的数量相等,所述电热设备设于所述吹风设备的出风侧,所述供暖系统还包括多个距离传感器与多个图像采集装置,每个距离传感器,每个图像采集装置与一个供暖组件对应;
所述基于空气循环的供暖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温度传感器获取所述房间的环境温度;
当所述环境温度小于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距离传感器获取与用户之间的距离信息;
控制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对用户采集用户图像;
确定所述用户图像的面部特征信息;
根据所述距离信息与所述面部特征信息确定用于对用户进行供暖的第一目标供暖组件以及第二目标供暖组件;所述第一目标供暖组件与所述第二目标供暖组件是不同的供暖组件;
根据所述环境温度与所述第一目标供暖组件的第一预设位置信息确定第一供暖参数;
根据所述第二目标供暖组件与所述第一目标供暖组件的第一距离确定第二供暖参数;
根据第一目标供暖组件根据所述第一供暖参数,以及根据第二目标供暖组件根据所述第二供暖参数对用户进行供暖。
可选的,所述根据距离信息与所述面部特征信息确定用于对用户进行供暖的第一目标供暖组件以及第二目标供暖组件,包括:
根据所述面部特征信息确定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目标供暖组件;
根据第一目标供暖组件的第一预设位置信息与其他供暖组件的位置确定一个第二目标供暖组件。
可选的,所述面部特征信息包括面部特征的像素点数量,具体包括眼部像素点数量,鼻部像素点数量以及嘴部像素点数量,所述根据用户图像确定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目标供暖组件,包括:
确定所述用户图像中的眼部像素点数量,鼻部像素点数量以及嘴部像素点数量;
根据第一公式Q=[N2/(N1+10)]*0.4+[N3/(N1+10)]*0.6、所述眼部像素点数量、所述鼻部像素点数量以及所述嘴部像素点数量,确定供暖组件的供暖优先级,其中,所述N1为眼部像素点数量,所述N2为鼻部像素点数量,所述N3为嘴部像素点数量;
根据每个所述供暖组件的供暖优先级确定至少一个所述目标供暖组件。
可选的,所述根据第一目标供暖组件的第一预设位置信息与其他供暖组件的位置确定一个第二目标供暖组件,包括:
若所述第一目标供暖组件的数量为一个,确定与所述第一目标供暖组件距离最远,且具有吸风设备的供暖组件为所述第二目标供暖组件;
若所述第一目标供暖组件的数量为二个,确定除了第一目标供暖组件外的其他具有吸风设备的供暖组件与每一个所述第一目标供暖组件的距离之和;并确定距离之和最大的供暖组件为所述第二目标供暖组件。
可选的,所述第一供暖参数包括第一供暖参数的电热设备的供暖功率和吹气设备的吹气功率;所述根据所述环境温度与所述第一目标供暖组件与用户的距离信息确定第一供暖参数,包括:
根据第二公式W1=50*|R-R1|*(0.8+T/200),所述环境温度确定所述供暖功率,其中,所述R为环境温度,所述R1为第一预设温度,所述W1为供暖功率,所述T为用户与目标供暖组件的距离。所述第一预设温度为10度,15度或其他温度。
根据第三公式W2=30*|R-R1|*(T/220),所述距离信息确定所述吹风功率,其中,所述W2为吹风功率,所述R为环境温度,所述R1为第一预设温度,所述T为用户与目标供暖组件的距离。
可选的,所述第二供暖参数包括吸气功率,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目标供暖组件与所述第一目标供暖组件的第一距离确定第二供暖参数,包括:
根据第四公式W3=W2*(1+S/200),所述吹风功率与所述第二目标供暖组件与所述第一目标供暖组件的第一距离确定所述吸气功率,其中,所述W3为吸气功率,所述W2为吹风功率,所述S为第一距离。
根据第二方面,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基于空气循环的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空气循环的供暖装置应用于供暖系统的控制设备,所述供暖系统用于对房间进行供暖,所述供暖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及多个供暖组件,每个供暖组件包括电热设备、吹气设备以及吸气设备;所述电热设备的数量、所述吹风设备以及所述吸气设备的数量相等,所述电热设备设于所述吹风设备的出风侧,所述供暖系统还包括多个距离传感器与多个图像采集装置,每个距离传感器,每个图像采集装置与一个供暖组件对应;
所述基于空气循环的供暖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温度传感器获取所述房间的环境温度;
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当所述环境温度小于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距离传感器获取与用户之间的距离信息;
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控制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对用户采集用户图像;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用户图像的面部特征信息;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距离信息与所述面部特征信息确定用于对用户进行供暖的第一目标供暖组件以及第二目标供暖组件;所述第一目标供暖组件与所述第二目标供暖组件是不同的供暖组件;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环境温度与所述第一目标供暖组件的第一预设位置信息确定第一供暖参数;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目标供暖组件与所述第一目标供暖组件的第一距离确定第二供暖参数;
供暖单元,用于根据第一目标供暖组件根据所述第一供暖参数,以及根据第二目标供暖组件根据所述第二供暖参数对用户进行供暖。
可选的,在所述根据距离信息与所述面部特征信息确定用于对用户进行供暖的第一目标供暖组件以及第二目标供暖组件方面,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面部特征信息确定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目标供暖组件;
根据第一目标供暖组件的第一预设位置信息与其他供暖组件的位置确定一个第二目标供暖组件。
根据第三方面,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收发器,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中所述的方法中的步骤的指令。
根据第四方面,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能够被处理器执行以上述第一方面中所述的设备控制方法。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获取用户的位置确定第一目标供暖组件以及第二目标供暖组件,使第一目标供暖组件对空气进行加热,并将加热的空气吹向用户,再通过第二目标供暖组件对热空气进行抽取,从而提高用户周围的热空气的流动,从而提高供暖系统的供暖灵活性和供暖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中房间内距离传感器,图像采集装置与用户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中房间中用户与不同距离传感器的距离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中供暖组件a2与其他供暖组件的距离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中供暖组件a2作为第一目标供暖组件与其他非目标供暖组件的距离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中供暖组件a1作为第一目标供暖组件与其他非目标供暖组件的距离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的基于空气循环的供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的供暖系统的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的基于空气循环的供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本申请提出一种基于空气循环的供暖方法,参阅图1至图8,所述基于空气循环的供暖方法应用于所述供暖系统的控制设备,所述供暖系统用于对房间进行供暖,所述供暖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及多个供暖组件,每一个所述供暖组件均具有供暖组件以及吹气设备,所述电热设备的数量与所述吹风设备的数量相等,所述电热设备设于所述吹风设备的出风侧。
所述供暖组件还具有吸气设备,优选实施方式中,每一个所述供暖组件均具有一个吸气设备,所述电热设备的数量与所述吹风设备的数量以及所述吸气设备的数量相等。
在所述供暖系统使用过程中,当用户进入房间且房间的环境温度较低时,需要通过所述供暖组件对用户进行供暖,在对用户进行供暖时,为了提高供暖效率,通常会将电热设备与吹风设备同时使用,具体来讲,电热设备首先对空气进行加热,然后再通过吹气设备将加热后的空气吹向用户,在通过另一供暖组件中的吸气设备吸收加热后的空气,从而加快空气的流动,提高供暖效率。
其中,所述基于空气循环的供暖方法包括:
S10,控制所述温度传感器获取所述房间的环境温度。
S20,当所述环境温度小于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距离传感器获取与用户之间的距离信息。
其中,所述预设温度为15度,20度或其他温度。
其中,当所述房间的环境温度小于预设温度,且有用户进入该房间时,表示需要对该房间且针对该用户进行供暖,因此在需要进行供暖时,对用于供暖组件的第一目标供暖组件与第二目标供暖组件进行确定。
其中,所述房间包括多个距离传感器,所述多个距离传感器分别设于所述房间的不同位置,从而保证当有用户进入所述房间时,可以通过多个距离传感器对该用户的距离信息进行确定,从而有针对性的对该用户进行供暖。
其中,如图1所示,所述距离信息能够通过所述距离传感器检测到的距离信息进行表示。具体的,所述房间的距离传感器数量大于所述房间的墙面数量,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方面的墙面数量与所述距离传感器的数量相等,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方面的墙面数量为4,那么房间内的所述距离传感器的距离传感器数量为4个。所述距离信息通过每个所述距离传感器的距离进行表示。
具体的,所述房间的墙面数量为4个,所述房间设有4个距离传感器,每个距离传感器设于所述房间的一侧墙面上,当用户进入该房间时,4个所述距离传感器均检测其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并将所述距离信息通过每个所述距离传感器获得的距离信息进行表示。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所述房间包括距离传感器A,距离传感器B,距离传感器C以及距离传感器D,距离传感器A,距离传感器B,距离传感器C以及距离传感器D分别检测与用户之间的距离,那么用户与距离传感器A之间的距离为60cm,用户与距离传感器B之间的距离为150cm,用户与距离传感器C之间的距离为270cm,用户与距离传感器D之间的距离为350cm。
S30,控制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对用户采集用户图像;
S40,确定所述用户图像的面部特征信息。
其中,所述面部特征信息包括面部特征数量,所述面部特征数量为0个,1个,2个或其他数量。
另外,为了提高对所述房间的供暖效率,所述控制设备还通过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确定用户的面部图像信息,具体的,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与所述距离传感器靠近设置,并且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数量与所述距离传感器的数量相等,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用于采集用户图像。
其中,为了提高对用户的供暖效果,避免热空气直接或间接吹拂至用户的面部,因此需要使供暖组件产生的热空气气流避让开用户的面部。具体的,为了确定用户面对的方向,可以通过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确定用户的面部特征数量确定用户的朝向,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面部特征包括眼部特征,鼻部特征以及嘴部特征,当用户正面朝向所述图像采集装置时,所述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到的面部特征数量为5个,当用户侧向朝向所述图像采集装置时,所述图像采集装采集到的面部特征数量为1个或2个或3个或4个。
S50,根据所述距离信息与所述面部特征信息确定第一目标供暖组件以及第二目标供暖组件;所述第一目标供暖组件与所述第二目标供暖组件是不同的供暖组件。
其中,所述第一目标供暖组件用于加热空气并将加热的空气吹向用户,所述第二目标供暖组件用于对吹向用户的空气进行抽离,从而加快气流循环。
在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距离信息与所述面部特征信息确定第一目标供暖组件以及第二目标供暖组件,包括:
S51,根据所述面部特征信息确定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目标供暖组件。
其中,为了避免供暖组件产生的热空气气流直接吹拂用户的面部,首先确定每个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对应的所述面部特征数量。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面部特征信息包括面部特征数量,所述根据所述面部特征信息确定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目标供暖组件,包括:
S511,当所述面部特征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数量时,确定其对应的供暖组件为非目标供暖组件;
S512,当所述面部特征数量小于第一预设数量时,确定其对应的供暖组件与用户之间的距离信息。
S513,根据所述供暖组件与用户之间的距离信息与第二预设数量确定第一目标供暖组件。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数量为1个、2个或其他数量,所述第一预设数量小于或等于4个。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数量为1个、2个或其他数量,所述第二预设数量小于房间内所述供暖组件的总数量。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预设数量为4个,当所述面部特征数量为3个,所述图像采集装置所对应的供暖组件为非目标供暖组件;当所述面部特征数量为4个时,再每个所述面部特征数量为4个的图像采集装置对应的供暖组件与用户之间的距离信息,并根据第二预设数量确定一个或若干个第一目标供暖组件。
在另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面部特征信息包括面部特征的像素点数量,具体包括眼部像素点数量,鼻部像素点数量以及嘴部像素点数量,所述根据所述面部特征信息确定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目标供暖组件,还可以包括:
S514,确定所述用户图像中的眼部像素点数量,鼻部像素点数量以及嘴部像素点数量;
其中,为了方便对用户的面部特征信息进行确定,首先需要根据所述控制设备的图像识别功能判断所述用户图像中的眼部区域,鼻部区域以及嘴部区域,在确定所述眼部区域,所述鼻部区域以及所述嘴部区域的像素点数量。
S515,根据第一公式Q=[N2/(N1+10)]*0.4+[N3/(N1+10)]*0.6、所述眼部像素点数量、所述鼻部像素点数量以及所述嘴部像素点数量,确定供暖组件的供暖优先级,其中,所述N1为眼部像素点数量,所述N2为鼻部像素点数量,所述N3为嘴部像素点数量。
其中,当用户面向所述供暖组件时,所述供暖组件对应的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到更多的面部特征信息,当用户侧向所述供暖组件时,所述供暖组件只能够采集到部分的眼部特征信息或部分的嘴部特征信息,因此能够通过不同部位的像素点数量对用户的朝向进行确定。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供暖组件a1对应的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用户图像中,所述N1为240像素,所述N2为450像素,所述N3为340像素,那么供暖组件a1的供暖优先级为1.536。
在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供暖组件a2对应的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用户图像中,所述N1为210像素,所述N2为45像素,所述N3为50像素,那么供暖组件a2的供暖优先级为0.218。
S516,根据每个所述供暖组件的供暖优先级确定至少一个所述目标供暖组件。
其中,在确定每个供暖组件的供暖优先级后,当需要一个第一目标供暖组件时,确定供暖优先级最大的供暖组件为第一目标供暖组件。当需要两个第一目标供暖组件时,确定供暖优先级最大的和次大的供暖组件为第一目标供暖组件,依次类推。
S52,根据第一目标供暖组件与用户的距离信息确定所述第二目标供暖组件。
其中,为了方便对房间内的供暖组件进行调节与控制,在对所述供暖组件进行安装后,即确定了每个所述供暖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具体的,每个供暖组件之间的预设位置信息可以通过与其他供暖组件的距离信息进行表示。
具体的,所述房间包括供暖组件a1,供暖组件a2,供暖组件a3,供暖组件a4,那么供暖组件a1的位置信息能够通过与其他供暖组件之间的距离进行表示,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供暖组件a1的预设位置信息可以表示为(180,220,205)。
其中,在确定所述单一目标供暖组件后,为了确定所述第二目标供暖组件,需要首先确定每个所述第一目标供暖组件的位置信息。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第一目标供暖组件的预设位置信息与其他供暖组件的位置确定一个第二目标供暖组件,包括:
S521,若所述第一目标供暖组件的数量为一个,确定与所述第一目标供暖组件距离最远,且具有吸风设备的供暖组件为所述第二目标供暖组件;
S522,若所述第一目标供暖组件的数量为多个,确定除了第一目标供暖组件外的其他具有吸风设备的供暖组件与每一个所述第一目标供暖组件的距离之和;并确定距离之和最大的供暖组件为所述第二目标供暖组件。
其中,如图3所示,房间内包括供暖组件a1,供暖组件a2,供暖组件a3,供暖组件a4以及供暖组件a5,当所述第一目标供暖组件为供暖组件a2时,首先确定供暖组件a2的预设位置信息为(40,150,270,320),因此确定供暖组件a2与供暖组件a5的距离最远,因此确定供暖组件a5为第二目标供暖组件。
当所述第一目标供暖组件为供暖组件a1和供暖组件a2时,首先确定供暖组件a1与供暖组件a3、a4、a5的距离之和,并确定供暖组件a2与供暖组件a3、a4、a5的距离之和,并以此确定与供暖组件a2和供暖组件a3的距离之和最远的供暖组件,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4与图5所示,所述供暖组件a1的预设位置信息为(210,260,265),所述供暖组件a2的预设位置信息为(150,270,320),那么确定供暖组件a5与供暖组件a2和供暖组件a3的距离之和最大,因此确定供暖组件a5为第二目标供暖组件。
S60,根据所述环境温度与所述第一目标供暖组件与用户的距离信息确定第一供暖参数。
其中,在使用的第一目标供暖组件,并确定第一目标供暖组件与用户的距离信息后,需要确定合适的第一供暖参数,以使所述第一目标供暖组件对所述用户进行供暖。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供暖参数包括电热设备的供暖功率以及吹风设备的吹风功率,所述根据所述环境温度与所述第一目标供暖组件与用户的距离信息确定第一供暖参数,包括:
根据第二公式W1=50*|R-R1|*(0.8+T/200),所述环境温度确定所述供暖功率,其中,所述R为环境温度,所述R1为第一预设温度,所述W1为供暖功率,所述T为用户与第一目标供暖组件的距离信息。所述预设温度为10度,15度或其他温度。
根据第三公式W2=30*|R-R1|*(T/220),所述距离信息确定所述吹风功率,其中,所述W2为吹风功率,所述R为环境温度,所述R1为预设温度,所述T为用户与第一目标供暖组件的距离信息。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用户与第一目标供暖组件之间的距离信息T为60cm,当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环境温度R为19℃,所述预设温度R1为20℃,那么根据第二公式,所述供暖功率W1为55瓦,根据第三公式,所述吹风功率W2为8.18瓦。
S70,根据所述第二目标供暖组件与所述第一目标供暖组件的第一距离确定第二供暖参数,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第二目标供暖组件与所述第一目标供暖组件的距离之和。
其中,所述第二供暖参数包括吸气功率,在确定所述第一供暖参数后,为了提高所述供暖系统中热空气的循环,还需要进一步确定所述第二供暖参数。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根据第四公式W3=W2*(1+S/200),所述吹风功率以及所述第二目标供暖组件与所述第一目标供暖组件之间的第一距离确定所述吸气功率,其中,所述W3为吸气功率,所述W2为吹风功率,所述S为所述第二目标供暖组件与所述第一目标供暖组件之间的第一距离。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距离S为530cm,所述吹风功率W2为8.18瓦,那么根据第四公式,所述吸气功率W3为29.86瓦。
S80,根据第一目标供暖组件根据所述第一供暖参数,以及根据第二目标供暖组件根据所述第二供暖参数对用户进行供暖。
其中,在确定所述第一供暖参数与第二供暖参数后,通过所述控制设备控制所述第一目标供暖组件的电热设备与吹风设备将加热的空气吹向用户,同时通过所述控制设备控制第二目标供暖组件的吸气设备将加热的空气进行抽取,在提高用户的体感温度的同时,提高加热空气的空气流动,从而提高供暖系统的供暖灵活性和供暖效率。
在本申请中,所述基于空气循环的供暖方法应用于供暖系统的控制设备,所述供暖系统用于对房间进行供暖,所述供暖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及多个供暖组件,每个供暖组件包括电热设备、吹气设备以及吸气设备;所述电热设备的数量与所述吹风设备的数量以及所述吸气设备的数量相等,所述电热设备设于所述吹风设备的出风侧,所述供暖系统还包括多个距离传感器与多个图像采集装置,每个距离传感器和每个图像采集装置均与一个供暖组件对应;所述基于空气循环的供暖方法包括:控制所述温度传感器获取所述房间的环境温度;当所述环境温度小于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距离传感器获取与用户之间的距离信息控制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对用户采集用户图像;确定所述用户图像的面部特征信息;根据所述距离信息与所述面部特征信息确定第一目标供暖组件以及第二目标供暖组件;所述第一目标供暖组件与所述第二目标供暖组件是不同的供暖组件;根据所述环境温度与所述第一目标供暖组件与用户的距离信息确定第一供暖参数;根据所述第二目标供暖组件与所述第一目标供暖组件的第一距离确定第二供暖参数,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第二目标供暖组件与所述第一目标供暖组件的距离之和;根据第一目标供暖组件根据所述第一供暖参数,以及根据第二目标供暖组件根据所述第二供暖参数对用户进行供暖。通过获取用户的位置确定第一目标供暖组件以及第二目标供暖组件,使第一目标供暖组件对空气进行加热,并将加热的空气吹向用户,再通过第二目标供暖组件对热空气进行抽取,提高用户周围的热空气的流动,从而提高供暖系统的供暖灵活性和供暖效率。
请参阅图8,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空气循环的供暖装置,所述基于空气循环的供暖装置应用于供暖系统的控制设备,所述供暖系统用于对房间进行供暖,所述供暖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及多个供暖组件,每个供暖组件包括电热设备、吹气设备以及吸气设备;所述电热设备的数量与所述吹风设备的数量以及所述吸气设备的数量相等,所述电热设备设于所述吹风设备的出风侧,所述供暖系统还包括多个距离传感器与多个图像采集装置,每个距离传感器和每个图像采集装置均与一个供暖组件对应;
所述基于空气循环的供暖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410,用于控制所述温度传感器获取所述房间的环境温度;
所述获取单元410,还用于当所述环境温度小于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距离传感器获取与用户之间的距离信息;
所述获取单元410,还用于控制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对用户采集用户图像;
确定单元420,用于确定所述用户图像的面部特征信息;
所述确定单元420,还用于根据所述距离信息与所述面部特征信息确定第一目标供暖组件以及第二目标供暖组件;所述第一目标供暖组件与所述第二目标供暖组件是不同的供暖组件;
所述确定单元420,还用于根据所述环境温度与所述第一目标供暖组件与用户的距离信息确定第一供暖参数;
所述确定单元420,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供暖参数、所述第二目标供暖组件与所述第一目标供暖组之间的第一距离确定第二供暖参数;
供暖单元430,用于根据第一目标供暖组件根据所述第一供暖参数,以及根据第二目标供暖组件根据所述第二供暖参数对用户进行供暖。
在本申请的一实现方式中,在根据所述距离信息与所述面部特征信息确定第一目标供暖组件以及第二目标供暖组件方面,所述确定单元420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面部特征信息确定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目标供暖组件;
根据第一目标供暖组件与用户的距离信息确定所述第二目标供暖组件。
在本申请的一实现方式中,所述面部特征信息包括面部特征的像素点数量,具体包括眼部像素点数量,鼻部像素点数量以及嘴部像素点数量,在所述根据所述面部特征信息确定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目标供暖组件方面,所述确定单元420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用户图像中的眼部像素点数量,鼻部像素点数量以及嘴部像素点数量;
根据第一公式Q=[N2/(N1+10)]*0.4+[N3/(N1+10)]*0.6、所述眼部像素点数量、所述鼻部像素点数量以及所述嘴部像素点数量,确定供暖组件的供暖优先级,其中,所述N1为眼部像素点数量,所述N2为鼻部像素点数量,所述N3为嘴部像素点数量;
根据每个所述供暖组件的供暖优先级确定至少一个所述目标供暖组件。
在本申请的一实现方式中,在根据第一目标供暖组件与用户的距离信息确定所述第二目标供暖组件方面,所述确定单元420具体用于:
若所述第一目标供暖组件的数量为一个,确定与所述第一目标供暖组件距离最远的供暖组件为所述第二目标供暖组件;
若所述第一目标供暖组件的数量为多个,确定除了第一目标供暖组件外的其他供暖组件与每一个所述第一目标供暖组件的距离之和;并确定距离之和最大的供暖组件为所述第二目标供暖组件。
在本申请的一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供暖参数包括第一目标供暖组件的电热设备的供暖功率和吹气设备的吹气功率;在所述根据所述环境温度与所述第一目标供暖组件与用户的距离信息确定第一供暖参数方面,包括:
根据第二公式W1=50*|R-R1|*(0.8+T/200),所述环境温度确定所述供暖功率,其中,所述R为环境温度,所述R1为预设温度,所述W1为供暖功率,所述T为用户与第一目标供暖组件的距离信息。所述预设温度为10度,15度或其他温度。
根据第三公式W2=30*|R-R1|*(T/220),所述距离信息确定所述吹风功率,其中,所述W2为吹风功率,所述R为环境温度,所述R1为预设温度,所述T为用户与第一目标供暖组件的距离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供暖参数包括第一目标供暖组件的吹气设备的吹气功率,所述第二供暖参数包括吸气功率,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供暖参数、所述第二目标供暖组件与所述第一目标供暖组之间的第一距离确定第二供暖参数方面,所述确定单元420具体用于:
根据第四公式W3=W2*(1+S/200),所述吹风功率以及所述第二目标供暖组件与所述第一目标供暖组件之间的第一距离确定所述吸气功率,其中,所述W3为吸气功率,所述W2为吹风功率,所述S为所述第二目标供暖组件与所述第一目标供暖组件之间的第一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确定单元420以及供暖单元430可通过处理器来实现,获取单元410通过相机来实现。
请参阅图7,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暖系统的控制设备,所述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收发器,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如上述任一项实施方式所述的方法中的步骤的指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服务设备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中服务设备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
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或者算法的步骤可以以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是由处理器执行软件指令的方式来实现。软件指令可以由相应的软件模块组成,软件模块可以被存放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闪存、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ProgrammableROM,EP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只读光盘(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接入网设备、目标网络设备或核心网设备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接入网设备、目标网络设备或核心网设备中。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功能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Subscriber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Video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StateDisk,SSD))等。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空气循环的供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空气循环的供暖方法应用于供暖系统的控制设备,所述供暖系统用于对房间进行供暖,所述供暖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及多个供暖组件,每个供暖组件包括电热设备、吹气设备以及吸气设备;所述电热设备的数量与所述吹风设备的数量以及所述吸气设备的数量相等,所述电热设备设于所述吹风设备的出风侧,所述供暖系统还包括多个距离传感器与多个图像采集装置,每个距离传感器和每个图像采集装置均与一个供暖组件对应;
所述基于空气循环的供暖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温度传感器获取所述房间的环境温度;
当所述环境温度小于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距离传感器获取与用户之间的距离信息;
控制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对用户采集用户图像;
确定所述用户图像的面部特征信息;
根据所述距离信息与所述面部特征信息确定第一目标供暖组件以及第二目标供暖组件;所述第一目标供暖组件与所述第二目标供暖组件是不同的供暖组件;
根据所述环境温度与所述第一目标供暖组件与用户的距离信息确定第一供暖参数;
根据所述第二目标供暖组件与所述第一目标供暖组件的第一距离确定第二供暖参数,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第二目标供暖组件与所述第一目标供暖组件的距离之和;
根据第一目标供暖组件根据所述第一供暖参数,以及根据第二目标供暖组件根据所述第二供暖参数对用户进行供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空气循环的供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距离信息与所述面部特征信息确定第一目标供暖组件以及第二目标供暖组件,包括:
根据所述面部特征信息确定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目标供暖组件;
根据第一目标供暖组件与用户的距离信息确定所述第二目标供暖组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空气循环的供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面部特征信息包括面部特征的像素点数量,具体包括眼部像素点数量,鼻部像素点数量以及嘴部像素点数量,所述根据所述面部特征信息确定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目标供暖组件,包括:
确定所述用户图像中的眼部像素点数量,鼻部像素点数量以及嘴部像素点数量;
根据第一公式Q=[N2/(N1+10)]*0.4+[N3/(N1+10)]*0.6、所述眼部像素点数量、所述鼻部像素点数量以及所述嘴部像素点数量,确定供暖组件的供暖优先级,其中,所述N1为眼部像素点数量,所述N2为鼻部像素点数量,所述N3为嘴部像素点数量;
根据每个所述供暖组件的供暖优先级确定至少一个所述目标供暖组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空气循环的供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目标供暖组件与用户的距离信息确定所述第二目标供暖组件,包括:
若所述第一目标供暖组件的数量为一个,确定与所述第一目标供暖组件距离最远的供暖组件为所述第二目标供暖组件;
若所述第一目标供暖组件的数量为多个,确定除了第一目标供暖组件外的其他供暖组件与每一个所述第一目标供暖组件的距离之和;并确定距离之和最大的供暖组件为所述第二目标供暖组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空气循环的供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暖参数包括第一目标供暖组件的电热设备的供暖功率和吹气设备的吹气功率;所述根据所述环境温度与所述第一目标供暖组件与用户的距离信息确定第一供暖参数,包括:
根据第二公式W1=50*|R-R1|*(0.8+T/200),所述环境温度确定所述供暖功率,其中,所述R为环境温度,所述R1为预设温度,所述W1为供暖功率,所述T为用户与第一目标供暖组件的距离信息。所述预设温度为10度,15度或其他温度。
根据第三公式W2=30*|R-R1|*(T/220),所述距离信息确定所述吹风功率,其中,所述W2为吹风功率,所述R为环境温度,所述R1为预设温度,所述T为用户与第一目标供暖组件的距离信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空气循环的供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暖参数包括第一目标供暖组件的吹气设备的吹气功率,所述第二供暖参数包括吸气功率,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供暖参数、所述第二目标供暖组件与所述第一目标供暖组之间的第一距离确定第二供暖参数,包括:
根据第四公式W3=W2*(1+S/200),所述吹风功率以及所述第二目标供暖组件与所述第一目标供暖组件之间的第一距离确定所述吸气功率,其中,所述W3为吸气功率,所述W2为吹风功率,所述S为所述第二目标供暖组件与所述第一目标供暖组件之间的第一距离。
7.一种基于空气循环的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空气循环的供暖装置应用于供暖系统的控制设备,所述供暖系统用于对房间进行供暖,所述供暖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及多个供暖组件,每个供暖组件包括电热设备、吹气设备以及吸气设备;所述电热设备的数量与所述吹风设备的数量以及所述吸气设备的数量相等,所述电热设备设于所述吹风设备的出风侧,所述供暖系统还包括多个距离传感器与多个图像采集装置,每个距离传感器和每个图像采集装置均与一个供暖组件对应;
所述基于空气循环的供暖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温度传感器获取所述房间的环境温度;
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当所述环境温度小于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距离传感器获取与用户之间的距离信息;
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控制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对用户采集用户图像;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用户图像的面部特征信息;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距离信息与所述面部特征信息确定第一目标供暖组件以及第二目标供暖组件;所述第一目标供暖组件与所述第二目标供暖组件是不同的供暖组件;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环境温度与所述第一目标供暖组件与用户的距离信息确定第一供暖参数;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供暖参数、所述第二目标供暖组件与所述第一目标供暖组之间的第一距离确定第二供暖参数;
供暖单元,用于根据第一目标供暖组件根据所述第一供暖参数,以及根据第二目标供暖组件根据所述第二供暖参数对用户进行供暖。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空气循环的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距离信息与所述面部特征信息确定第一目标供暖组件以及第二目标供暖组件方面,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面部特征信息确定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目标供暖组件;
根据第一目标供暖组件与用户的距离信息确定所述第二目标供暖组件。
9.一种应用于供暖系统的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收发器,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的步骤的指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535340.3A CN116658962A (zh) | 2023-05-12 | 2023-05-12 | 基于空气循环的供暖方法及相关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535340.3A CN116658962A (zh) | 2023-05-12 | 2023-05-12 | 基于空气循环的供暖方法及相关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658962A true CN116658962A (zh) | 2023-08-29 |
Family
ID=877271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535340.3A Pending CN116658962A (zh) | 2023-05-12 | 2023-05-12 | 基于空气循环的供暖方法及相关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658962A (zh)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60067762A (ko) * | 2004-12-15 | 2006-06-2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팀워크 운전이 가능한 멀티 에어컨 시스템 및 팀워크운전방법 |
CN108344117A (zh) * | 2018-02-05 | 2018-07-31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室内机的控制方法、服务器、空调系统及存储介质 |
CN111806198A (zh) * | 2020-08-18 | 2020-10-23 | 沧州邦腾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一种新能源车辆仓体多点温控取暖系统 |
JP2021081085A (ja) * | 2019-11-14 | 2021-05-27 |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 空調システム |
CN113251620A (zh) * | 2021-04-25 | 2021-08-13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用于控制子母空调的方法、装置和智能空调 |
CN113906260A (zh) * | 2019-06-12 | 2022-01-07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空调控制装置以及空调控制系统 |
CN115164272A (zh) * | 2022-07-19 | 2022-10-11 | 吉林建筑大学 | 智能供暖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15597105A (zh) * | 2021-07-12 | 2023-01-13 | 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Cn) | 供暖系统、供暖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
2023
- 2023-05-12 CN CN202310535340.3A patent/CN116658962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60067762A (ko) * | 2004-12-15 | 2006-06-2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팀워크 운전이 가능한 멀티 에어컨 시스템 및 팀워크운전방법 |
CN108344117A (zh) * | 2018-02-05 | 2018-07-31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室内机的控制方法、服务器、空调系统及存储介质 |
CN113906260A (zh) * | 2019-06-12 | 2022-01-07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空调控制装置以及空调控制系统 |
JP2021081085A (ja) * | 2019-11-14 | 2021-05-27 |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 空調システム |
CN111806198A (zh) * | 2020-08-18 | 2020-10-23 | 沧州邦腾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一种新能源车辆仓体多点温控取暖系统 |
CN113251620A (zh) * | 2021-04-25 | 2021-08-13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用于控制子母空调的方法、装置和智能空调 |
CN115597105A (zh) * | 2021-07-12 | 2023-01-13 | 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Cn) | 供暖系统、供暖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15164272A (zh) * | 2022-07-19 | 2022-10-11 | 吉林建筑大学 | 智能供暖处理方法及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419047B (zh) | 控制影像感測器之裝置、方法及其電腦可讀媒體 | |
JP5492454B2 (ja) | デジタルカメラにおいてズーム設定を効果的に最適化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 | |
JP6823267B2 (ja) |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CN110163885A (zh) | 一种目标跟踪方法及装置 | |
CN103780841A (zh) | 一种拍摄方法及拍摄装置 | |
JP2015115839A5 (zh) | ||
US11765469B2 (en) |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device, control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 |
WO2018121385A1 (zh)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 |
US11381459B2 (en) | Service provid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eventing hidden camera, service providing apparatus therefor,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having computer program recorded thereon | |
US20210037177A1 (en) | Control apparatus,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ame,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 |
CN101404709A (zh) | 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 | |
CN107493435A (zh) | 一种拍摄方法及终端和相关介质产品 | |
CN111306713A (zh) | 用于控制空调自清洁的方法及装置、空调 | |
CN107333107A (zh) | 监控拍摄方法、装置及其设备 | |
JP6825432B2 (ja) | 解析プログラム、解析方法および解析装置 | |
CN105739706A (zh) |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子装置 | |
WO2021114991A1 (zh) | 人脸图像中直线处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6658962A (zh) | 基于空气循环的供暖方法及相关装置 | |
US12230057B2 (en) |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image input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and program | |
JP6273878B2 (ja) | 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制御方法 | |
CN101256707A (zh) | 网络系统 | |
JP5386880B2 (ja) | 撮像装置、携帯電話端末、撮像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 |
TW201715341A (zh) | 手勢控制系統及方法 | |
CN105025209B (zh) | 一种图像预览方法和装置 | |
JP2015128350A5 (zh)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