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6655321A - 一种基于建筑固废料的市政道路基层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建筑固废料的市政道路基层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55321A
CN116655321A CN202310606365.8A CN202310606365A CN116655321A CN 116655321 A CN116655321 A CN 116655321A CN 202310606365 A CN202310606365 A CN 202310606365A CN 116655321 A CN116655321 A CN 1166553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solid waste
cement
municipal road
road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0636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655321B (zh
Inventor
郑卫国
王斌强
刘璐
陈美祝
江琪
陈东雨
李红
周楚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0636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55321B/zh
Publication of CN1166553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553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6553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553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8/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 C04B28/02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containing hydraulic cements other than calcium sulfates
    • C04B28/04Portland ce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1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or mixtures to prepare them,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unction, property or use
    • C04B2111/00474U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04B2111/00
    • C04B2111/0075U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04B2111/00 for road construc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20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 C04B2201/5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for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91Use of waste materials as fillers for mortars or concret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 Soil Conditioners And Soil-Stabilizing Materials (AREA)
  • Curing Cements, Concrete, And Artificial Stone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建筑固废料的市政道路基层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按质量分配比为:40‑70份建筑固废再生料、10‑25份赤泥、5‑12份水泥、10‑12份水以及0.01‑0.2份土壤固化剂,所述土壤固化剂由质量份配比为:100份水、10‑25份表面活性剂和1‑5份助剂组成。本发明采用建筑固废再生料、赤泥、水、水泥、土壤固化剂制成,其建筑固废再生料的用量最大可达70%,利用赤泥的缓凝作用,使建筑固废再生料充分与水泥裹附,促进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提升,在土壤固化剂中的表面活性剂作用下,建筑固废再生料与水泥浆体充分接触,助剂可确保水泥浆体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能够提高水泥浆体对集料的包覆率,促进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提升。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建筑固废料的市政道路基层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废环保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建筑固废料的市政道路基层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建筑固废的回收再生利用率,常见的解决方式是将建筑固废进行筛选归类后,经破碎、筛分等工艺,应用于砖石产品、混凝土墙体或道路铺装等领域。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运输市场的日益繁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正在进一步扩大。在道路工程建设中水稳基层常采用碎石等材料,存在着以下的不足:(1)自然资源价格飞涨,导致建设成本大幅度增加;(2)对自然资源过度开采,不利于环境保护与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也增加了环境治理费用。在建设规模扩大的同时,亟需寻求一种新材料用于道路工程建设。
中国专利CN110330300 A“建筑固废再生料应用于半刚性基层无机再生料中的方法”,采用建筑固废再生料、土壤固化剂、水、胶凝剂制备出半刚性基层无机再生料。该材料可以利用建筑固废再生料达到90%以上,良好的解决了建筑固废废弃物的稳定性差,耐久性差的问题;中国专利CN101255044“用废混凝土制备再生筑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施工方法”,采用废弃混凝土骨料、水泥、减水剂、膨胀剂及水制备出再生筑路材料。该材料体系选用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都较长的水泥稳定建筑固废,严格控制水泥掺量和拌合料的含水量,充分保证了施工质量及道路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建筑固废的再生利用率。然而,上述的材料体系与制备工艺复杂,且对废弃混凝土骨料的筛选要求严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建筑固废料的市政道路基层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解决现有建筑固废堆积、利用率低,建筑固废制备道路基层混合料存在抗压强度低、以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中对砂石集料的过度依赖等难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建筑固废料的市政道路基层混合料,包括按质量分配比为:40-70份建筑固废再生料、10-25份赤泥、5-12份水泥、10-12份水以及0.01-0.2份土壤固化剂,所述土壤固化剂由质量份配比为:100份水、10-25份表面活性剂和1-5份助剂组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基于建筑固废料的市政道路基层混合料,采用建筑固废再生料、赤泥、水、水泥、土壤固化剂制成,其在建筑固废再生料配比中选择多种规格粒径的原料进行混合,配比选择灵活多样,其建筑固废再生料的用量最大可达70%,利用赤泥的缓凝作用,使建筑固废再生料充分与水泥裹附,促进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提升,土壤固化剂表面存在大量的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与建筑固废混合后产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可以很好地改善建筑固废由于水化程度过高而导致的缓慢凝结、低强度等问题,在土壤固化剂中的表面活性剂作用下,建筑固废再生料与水泥浆体充分接触,助剂可确保水泥浆体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能够提高水泥浆体对集料的包覆率,促进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提升。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基于建筑固废料的市政道路基层混合料按质量份配比为:65份建筑固废再生料、15份赤泥、8份水泥、10份水以及0.12份土壤固化剂组成,所述土壤固化剂由按质量份配比:100份水、15份表面活性剂和3份助剂组成。
进一步:所述建筑固废再生料由破碎混凝土骨料、破碎陶瓷和破碎玻璃组成,且所述建筑固废再生料中破碎混凝土骨料、破碎陶瓷和破碎玻璃的质量比例为(68-74):(23-29):(0.1-0.6)。
进一步:所述建筑固废再生料中破碎混凝土骨料、破碎陶瓷和破碎玻璃的质量比例为70:25:0.3。
进一步:所述水泥为425#硅酸盐水泥。
进一步:所述土壤固化剂由质量份配比:由100份水、15份表面活性剂、3份助剂组成。
进一步:所述土壤固化剂的pH为7-12。
进一步: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聚丙烯酰胺、聚乙烯醇、聚乙二醇、脲醛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助剂为多糖、纤维素、树脂胶、丹宁酸、腐殖酸、木质素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的基于建筑固废料的市政道路基层混合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称取建筑固废再生料、赤泥和水泥,并放入所述第一混料仓中并搅拌混合10-15min,然后取出混合料;
将所述混合料与土壤固化剂和水共同放入第二混料仓并进行搅拌混合25-30min,制得基于建筑固废料的市政道路基层混合料;
其中,所述建筑固废再生料、赤泥、水泥、水和土壤固化剂按照按质量分配比:40-70份建筑固废再生料、10-25份赤泥、5-12份水泥、10-12份水以及0.01-0.2份土壤固化剂称取,所述土壤固化剂由质量份配比:100份水、10-25份表面活性剂和1-5份助剂称取。
本发明的基于建筑固废料的市政道路基层混合料的制备方法,利用赤泥的缓凝作用,使建筑固废再生料充分与水泥裹附,随后在土壤固化剂中的表面活性剂作用下,建筑固废再生料与水泥浆体充分接触,助剂在第二搅拌阶段确保水泥浆体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所述的基于建筑固废料的市政道路基层混合料在路面基层铺装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基于建筑固废料的市政道路基层混合料在路面基层铺装中的应用,一方面能够提高水泥浆体对集料的包覆率,促进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提升;另一方面这种建筑固废再生料应用于道路工程,对环境保护、降低道路建设成本起到了重要的发展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一
一种基于建筑固废料的市政道路基层混合料,采用建筑固废再生料制造的市政道路基层混合料按质量份配比为:65份建筑固废再生料、15份赤泥、8份水泥、10份水以及0.12份土壤固化剂;
所述水泥为425#硅酸盐水泥;
所述土壤固化剂按质量份配比为:100份水、15份表面活性剂、3份助剂;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聚丙烯酰胺、聚乙烯醇,其摩尔比为1:1;所述助剂为纤维素。
所述土壤固化剂的pH为8;
所述建筑固废再生料中破碎混凝土骨料、破碎陶瓷、破碎玻璃的质量比例为70:25:0.3。
制备时,将65份建筑固废再生料、15份赤泥、8份水泥在第一混料仓中混合15分钟,得到水泥建筑固废混料;将得到的水泥建筑固废混料与0.12份土壤固化剂、10份水在第二混料仓中混合30分钟,得到市政道路基层混合料,然后将市政道路基层混合料成型,制成按96%压实度成型无测限抗压强度试件,在标准条件下养护6d、浸水1d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检测,以及收缩性试验、抗压回弹模量试验。
实施例二
一种基于建筑固废料的市政道路基层混合料,采用建筑固废再生料制造的市政道路基层混合料按质量份配比为:65份建筑固废再生料、15份赤泥、8份水泥、10份水以及0.12份土壤固化剂;
所述水泥为425#硅酸盐水泥;
所述土壤固化剂按质量份配比为:100份水、20份表面活性剂、4份助剂;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聚丙烯酰胺、聚乙烯醇,其摩尔比为1:1;所述助剂为纤维素。
所述土壤固化剂的pH为7;
所述建筑固废再生料中破碎混凝土骨料、破碎陶瓷、破碎玻璃的质量比例为65:30:0.3。
制备时,将65份建筑固废再生料、15份赤泥、8份水泥在第一混料仓中混合15分钟,得到水泥建筑固废混料;将得到的混料与0.12份土壤固化剂、10份水在第二混料仓中混合30分钟,得到市政道路基层混合料,然后将市政道路基层混合料成型,制成按96%压实度成型无测限抗压强度试件,在标准条件下养护6d、浸水1d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检测,以及收缩性试验、抗压回弹模量试验。
实施例三
一种基于建筑固废料的市政道路基层混合料,采用建筑固废再生料制造的市政道路基层混合料按质量份配比为:65份建筑固废再生料、15份赤泥、8份水泥、10份水以及0.12份土壤固化剂;
所述水泥为425#硅酸盐水泥;
所述土壤固化剂按质量份配比为:100份水、15份表面活性剂、3份助剂;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聚乙二醇、脲醛树脂,其摩尔比为1:1;所述的助剂为木质素。
所述土壤固化剂的pH为8;
所述建筑固废再生料中破碎混凝土骨料、破碎陶瓷、破碎玻璃的质量比例为70:25:0.3。
制备时,将65份建筑固废再生料、15份赤泥、8份水泥在第一混料仓中混合15分钟,得到水泥建筑固废混料;将得到的混料与0.12份土壤固化剂、10份水在第二混料仓中混合30分钟,得到市政道路基层混合料,然后将市政道路基层混合料成型,制成按96%压实度成型无测限抗压强度试件,在标准条件下养护6d、浸水1d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检测,以及收缩性试验、抗压回弹模量试验。
实施例四
一种基于建筑固废料的市政道路基层混合料,采用建筑固废再生料制造的市政道路基层混合料按质量份配比为:65份建筑固废再生料、15份赤泥、8份水泥、10份水以及0.12份土壤固化剂;
所述水泥为425#硅酸盐水泥;
所述土壤固化剂按质量份配比为:100份水、20份表面活性剂、4份助剂;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聚丙烯酰胺、聚乙烯醇,其摩尔比为1:1;所述助剂为木质素。
所述土壤固化剂的pH为7;
所述建筑固废再生料中破碎混凝土骨料、破碎陶瓷、破碎玻璃的质量比例为65:30:0.3。
制备时,将65份建筑固废再生料、15份赤泥、8份水泥在第一混料仓中混合15分钟,得到水泥建筑固废混料;将得到的混料与0.12份土壤固化剂、10份水在第二混料仓中混合30分钟,得到市政道路基层混合料,然后将市政道路基层混合料成型,制成按96%压实度成型无测限抗压强度试件,在标准条件下养护6d、浸水1d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检测,以及收缩性试验、抗压回弹模量试验。
实施例五
一种基于建筑固废料的市政道路基层混合料,采用建筑固废再生料制造的市政道路基层混合料按质量份配比为:65份建筑固废再生料、15份赤泥、8份水泥、10份水以及0.12份土壤固化剂;
所述水泥为425#硅酸盐水泥;
所述土壤固化剂按质量份配比为:100份水、15份表面活性剂、3份助剂;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聚丙烯酰胺、脲醛树脂,其摩尔比为1:1;所述助剂为丹宁酸。
所述土壤固化剂的pH为8;
所述建筑固废再生料中破碎混凝土骨料、破碎陶瓷、破碎玻璃的质量比例为70:25:0.3。
制备时,将65份建筑固废再生料、15份赤泥、8份水泥在第一混料仓中混合15分钟,得到水泥建筑固废混料;将得到的混料与0.12份土壤固化剂、10份水在第二混料仓中混合30分钟,得到市政道路基层混合料,然后将市政道路基层混合料成型,制成按96%压实度成型无测限抗压强度试件,在标准条件下养护6d、浸水1d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检测,以及收缩性试验、抗压回弹模量试验。
实施例六
一种基于建筑固废料的市政道路基层混合料,采用建筑固废再生料制造的市政道路基层混合料按质量份配比为:65份建筑固废再生料、15份赤泥、8份水泥、10份水以及0.12份土壤固化剂;
所述水泥为425#硅酸盐水泥;
所述土壤固化剂按质量份配比为:100份水、20份表面活性剂、4份助剂组成;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聚乙烯醇、聚乙二醇,其摩尔比为1:1;所述助剂为丹宁酸。
所述土壤固化剂的pH为7;
所述建筑固废再生料中破碎混凝土骨料、破碎陶瓷、破碎玻璃的质量比例为65:30:0.3。
制备时,将65份建筑固废再生料、15份赤泥、8份水泥在第一混料仓中混合15分钟,得到水泥建筑固废混料;将得到的混料与0.12份土壤固化剂、10份水在第二混料仓中混合30分钟,得到市政道路基层混合料,然后将市政道路基层混合料成型,制成按96%压实度成型无测限抗压强度试件,在标准条件下养护6d、浸水1d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检测,以及收缩性试验、抗压回弹模量试验。
对比实施例一
一种基于建筑固废料的市政道路基层混合料,采用建筑固废再生料制造的市政道路基层混合料按质量份配比为:85份建筑固废再生料、15份赤泥、8份水泥、10份水以及0.12份土壤固化剂;
所述水泥为425#硅酸盐水泥;
所述土壤固化剂按质量份配比为:100份水、15份表面活性剂、3份助剂;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聚丙烯酰胺、聚乙烯醇,其摩尔比为1:1;所述助剂为纤维素。
所述土壤固化剂的pH为8;
所述建筑固废再生料中破碎混凝土骨料、破碎陶瓷、破碎玻璃的质量比例为70:25:0.3。
制备时,将65份建筑固废再生料、15份赤泥、8份水泥在第一混料仓中混合15分钟,得到水泥建筑固废混料;将得到的混料与0.12份土壤固化剂、10份水在第二混料仓中混合30分钟,得到市政道路基层混合料,然后将市政道路基层混合料成型,制成按96%压实度成型无测限抗压强度试件,在标准条件下养护6d、浸水1d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检测,以及收缩性试验、抗压回弹模量试验。
对比实施例二
一种基于建筑固废料的市政道路基层混合料,采用建筑固废再生料制造的市政道路基层混合料按质量份配比为:85份建筑固废再生料、15份赤泥、8份水泥、10份水以及0.12份土壤固化剂;
所述水泥为425#硅酸盐水泥;
所述土壤固化剂按质量份配比为:100份水、20份表面活性剂、4份助剂;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聚丙烯酰胺、聚乙烯醇,其摩尔比为1:1;所述助剂为纤维素。
所述土壤固化剂的pH为7;
所述建筑固废再生料中破碎混凝土骨料、破碎陶瓷、破碎玻璃的质量比例为65:30:0.3。
制备时,将65份建筑固废再生料、15份赤泥、8份水泥在第一混料仓中混合15分钟,得到水泥建筑固废混料;将得到的混料与0.12份土壤固化剂、10份水在第二混料仓中混合30分钟,得到市政道路基层混合料。将市政道路基层混合料成型,制成按96%压实度成型无测限抗压强度试件,在标准条件下养护6d、浸水1d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检测,以及收缩性试验、抗压回弹模量试验。
对比实施例三
一种基于建筑固废料的市政道路基层混合料,采用建筑固废再生料制造的市政道路基层混合料按质量份配比为:85份建筑固废再生料、15份赤泥、8份水泥、10份成;
所述水泥为425#硅酸盐水泥;
所述建筑固废再生料中破碎混凝土骨料、破碎陶瓷、破碎玻璃的质量比例为70:25:0.3。
制备时,将65份建筑固废再生料、15份赤泥、8份水泥在第一混料仓中混合15分钟,得到水泥建筑固废混料;将得到的混料与0.12份土壤固化剂、10份水在第二混料仓中混合30分钟,得到市政道路基层混合料。将市政道路基层混合料成型,制成按96%压实度成型无测限抗压强度试件,在标准条件下养护6d、浸水1d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检测,以及收缩性试验、抗压回弹模量试验。
采用建筑固废再生料制造的市政道路基层混合料试件性能指标测试结果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根据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能够资源化利用建筑固废,制备得到的市政道路基层材料具有极好的强度。
本发明的基于建筑固废料的市政道路基层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中采用建筑固废再生料制造的市政道路基层混合料,建筑固废再生料由破碎混凝土骨料、破碎陶瓷、破碎玻璃组成,其建筑固废再生料的用量最大可达70%;
(2)本发明中采用建筑固废再生料制造的市政道路基层混合料,其在建筑固废再生料配比中选择多种规格粒径的原料进行混合,配比选择灵活多样。本发明中添加土壤固化剂,其由表面活性剂和助剂组成,表面活性剂含有聚丙烯酰胺、聚乙烯醇、聚乙二醇、脲醛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助剂含有多糖、纤维素、树脂胶、丹宁酸、腐殖酸、木质素中的一种或几种;
(3)土壤固化剂表面存在大量的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与建筑固废混合后产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可以很好地改善建筑固废由于水化程度过高而导致的缓慢凝结、低强度等问题;另外本发明在原料配比中加入了赤泥,赤泥的缓凝作用可以提高水泥浆体对建筑固废再生料的包覆程度,促进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提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建筑固废料的市政道路基层混合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按质量分配比为:40-70份建筑固废再生料、10-25份赤泥、5-12份水泥、10-12份水以及0.01-0.2份土壤固化剂,所述土壤固化剂由质量份配比为:100份水、10-25份表面活性剂和1-5份助剂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建筑固废料的市政道路基层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建筑固废料的市政道路基层混合料按质量份配比为:65份建筑固废再生料、15份赤泥、8份水泥、10份水以及0.12份土壤固化剂组成,所述土壤固化剂由按质量份配比:100份水、15份表面活性剂和3份助剂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建筑固废料的市政道路基层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固废再生料由破碎混凝土骨料、破碎陶瓷和破碎玻璃组成,且所述建筑固废再生料中破碎混凝土骨料、破碎陶瓷和破碎玻璃的质量比例为(68-74):(23-29):(0.1-0.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建筑固废料的市政道路基层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固废再生料中破碎混凝土骨料、破碎陶瓷和破碎玻璃的质量比例为70:25:0.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建筑固废料的市政道路基层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为425#硅酸盐水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建筑固废料的市政道路基层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固化剂由质量份配比:由100份水、15份表面活性剂、3份助剂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建筑固废料的市政道路基层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固化剂的pH为7-1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建筑固废料的市政道路基层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聚丙烯酰胺、聚乙烯醇、聚乙二醇、脲醛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助剂为多糖、纤维素、树脂胶、丹宁酸、腐殖酸、木质素中的一种或几种。
9.一种基于建筑固废料的市政道路基层混合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称取建筑固废再生料、赤泥和水泥,并放入所述第一混料仓中并搅拌混合,然后取出混合料;
将所述混合料与土壤固化剂和水共同放入第二混料仓并进行搅拌混合,制得基于建筑固废料的市政道路基层混合料;
其中,所述建筑固废再生料、赤泥、水泥、水和土壤固化剂按照按质量分配比:40-70份建筑固废再生料、10-25份赤泥、5-12份水泥、10-12份水以及0.01-0.2份土壤固化剂称取,所述土壤固化剂由质量份配比:100份水、10-25份表面活性剂和1-5份助剂称取。
10.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建筑固废料的市政道路基层混合料在路面基层铺装中的应用。
CN202310606365.8A 2023-05-26 2023-05-26 一种基于建筑固废料的市政道路基层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66553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06365.8A CN116655321B (zh) 2023-05-26 2023-05-26 一种基于建筑固废料的市政道路基层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06365.8A CN116655321B (zh) 2023-05-26 2023-05-26 一种基于建筑固废料的市政道路基层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55321A true CN116655321A (zh) 2023-08-29
CN116655321B CN116655321B (zh) 2024-08-09

Family

ID=877199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06365.8A Active CN116655321B (zh) 2023-05-26 2023-05-26 一种基于建筑固废料的市政道路基层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55321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01426A (zh) * 2013-11-11 2014-02-26 北京新奥混凝土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建筑垃圾的c15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KR101499423B1 (ko) * 2014-09-11 2015-03-05 (유)이지오 친환경 도로포장재 조성물
CN106431099A (zh) * 2015-08-13 2017-02-22 天津市北方园林生态环境工程研究院 一种透水通气型生态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69875A (zh) * 2018-06-29 2018-09-25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一种混合料、建材及其制作方法
CN111153664A (zh) * 2020-01-13 2020-05-15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利用石灰赤泥稳定废旧混凝土类建筑垃圾骨料生产的道路基层材料
CN111548098A (zh) * 2020-06-12 2020-08-18 北京土木禾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采用煤气化废渣制造的道路基层混合料及其制造方法
CN112390589A (zh) * 2020-11-16 2021-02-23 北京建工资源循环利用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垃圾再生连锁砌块及其制备方法
CN114436595A (zh) * 2022-02-25 2022-05-06 湖北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面浇筑回填陶粒泡沫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4560654A (zh) * 2022-04-13 2022-05-31 临沂蓝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砖混再生细骨料在轻骨料混凝土中的应用及拌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01426A (zh) * 2013-11-11 2014-02-26 北京新奥混凝土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建筑垃圾的c15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KR101499423B1 (ko) * 2014-09-11 2015-03-05 (유)이지오 친환경 도로포장재 조성물
CN106431099A (zh) * 2015-08-13 2017-02-22 天津市北方园林生态环境工程研究院 一种透水通气型生态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69875A (zh) * 2018-06-29 2018-09-25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一种混合料、建材及其制作方法
CN111153664A (zh) * 2020-01-13 2020-05-15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利用石灰赤泥稳定废旧混凝土类建筑垃圾骨料生产的道路基层材料
CN111548098A (zh) * 2020-06-12 2020-08-18 北京土木禾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采用煤气化废渣制造的道路基层混合料及其制造方法
CN112390589A (zh) * 2020-11-16 2021-02-23 北京建工资源循环利用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垃圾再生连锁砌块及其制备方法
CN114436595A (zh) * 2022-02-25 2022-05-06 湖北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面浇筑回填陶粒泡沫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4560654A (zh) * 2022-04-13 2022-05-31 临沂蓝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砖混再生细骨料在轻骨料混凝土中的应用及拌和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唐长馥等: "工程事故与危险建筑", 31 December 1994, 同济大学出版社, pages: 283 *
娄星: "赤泥及其碱含量对M32.5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Ⅰ辑, no. 1, 15 January 2023 (2023-01-15), pages 17 *
步玉环等: "油气井工程设计与应用", 31 August 2017,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pages: 257 - 258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55321B (zh) 2024-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48653B (zh) 一种再生湿拌砂浆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86922B (zh) 半刚性沥青路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321857A (zh) 一种缓凝型地聚物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53670A (zh) 一种水泥混凝土路面快速修补材料、砂浆及制备方法
CN113754331A (zh) 一种赤泥基胶凝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330237A (zh) 一种以混凝土搅拌站废渣生产的免烧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40360B (zh) 一种高耐候性尾矿砂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13135723B (zh) 一种半柔性路面用大流态水泥基灌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124317A (zh) 一种基于裹浆工艺复合活化再生微粉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92601A (zh) 一种钢渣基免烧缓释型人造骨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777981A (zh) 一种低成本高性能全再生骨料砂浆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93289B (zh) 混凝土浮浆回收利用制备同等强度混凝土的方法
CN111116137A (zh) 一种将建筑弃土经过泡沫化工艺加工后的再利用方法
CN114230270A (zh) 一种盾构同步注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78034A (zh) 一种土壤固化剂及土壤固化方法
CN111978963A (zh) 土壤固化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其应用
CN115180900B (zh) 一种超高性能预拌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6655321B (zh) 一种基于建筑固废料的市政道路基层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6621510A (zh) 一种含沥青拌合站回收粉尘的混凝土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4988796B (zh) 一种基于界面增强的再生碎砖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4380557B (zh) 路面用高强度环保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3248166B (zh) 沥青路面铣刨料颗粒增强稳定剂,其制备方法及增强稳定方法
CN115849767A (zh) 一种掺加再生微粉和新型温拌剂的沥青胶浆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78025A (zh) 一种高强度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99794A (zh) 一种碳-玻璃混杂纤维改性橡胶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