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24544A - 减振器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减振器和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624544A CN116624544A CN202310532820.4A CN202310532820A CN116624544A CN 116624544 A CN116624544 A CN 116624544A CN 202310532820 A CN202310532820 A CN 202310532820A CN 116624544 A CN116624544 A CN 11662454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ock absorber
- rotor
- stator
- groove
- fork ar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56—Means for adjusting the length of, or for locking, the spring or damper, e.g. at the end of the strok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3207—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30/00—Purpose; Design features
- F16F2230/18—Control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振器和车辆。减振器用于车辆。减振器包括叉臂、外筒和调节组件。叉臂形成有收容槽。外筒包括连接端。调节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叉臂的定子和转动设置在收容槽内的转子。转子与连接端螺纹配合。定子与转子电磁配合以驱动转子转动以带动连接端转出或转进收容槽,从而调节减振器的长度。上述减振器,通过设置调节组件,利用定子和转子以及转子与外筒的螺纹配合调整外筒转进或转出收容槽,从而调节叉臂与外筒的相对位置,即调节减振器的长度,因此不需拆卸减振器也可调整车身的高度,操作方便,减少工作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减振器和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包括车架、车身和悬架系统,车身通过悬架系统设置在车架上,悬架系统包括减振器,减振器可以减少车架的振动向车身传递。然而,现有的减振器的上下两端需要硬点固定,若要调节车身高度需要拆卸减振器,调整硬点固定的位置,操作不便,工作量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减振器和车辆。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一种减振器,用于车辆,所述减振器包括:
叉臂,所述叉臂形成有收容槽;
外筒,所述外筒包括连接端;和
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叉臂的定子和转动设置在所述收容槽内的转子,所述转子与所述连接端螺纹配合,所述定子与所述转子电磁配合以驱动所述转子转动以带动所述连接端转出或转进所述收容槽,从而调节所述减振器的长度。
上述减振器,通过设置调节组件,利用定子和转子以及转子与外筒的螺纹配合调整外筒转进或转出收容槽,从而调节叉臂与外筒的相对位置,即调节减振器的长度,因此不需拆卸减振器也可调整车身的高度,操作方便,减少工作量。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减振器包括滚珠,所述连接端的外侧壁形成有与所述滚珠配合的外螺纹槽,所述转子的内侧壁形成有与所述滚珠配合的内螺纹槽,所述滚珠的一部分设置于所述外螺纹槽,所述滚珠的另一部分设置于所述内螺纹槽,所述转子通过所述滚珠与所述外螺纹槽和所述内螺纹槽配合带动所述连接端转进或转出所述收容槽。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减振器包括轴承,所述轴承设置于所述转子的端部,所述转子通过轴承与所述叉臂连接。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轴承包括上轴承和下轴承,所述减振器包括上壳体,所述上壳体连接在所述叉臂的一端,所述转子的一端通过所述上轴承与所述上壳体连接,所述转子的另一端通过所述下轴承与所述叉臂连接。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收容槽的槽底外凸形成凸环,所述定子通过所述凸环与所述叉臂连接。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减振器包括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设置于所述上壳体与所述定子之间,所述限位块被配置为,与所述上壳体配合固定所述定子。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收容槽的槽底内陷形成延伸槽,所述转子靠近所述延伸槽的一端向延伸槽内延伸形成卡接端,所述连接端的部分与所述卡接端设置在所述延伸槽内。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减振器包括设置于所述上壳体上的防尘罩,所述上壳体的中心位置形成有通孔,所述外筒穿设所述通孔,所述防尘罩被配置为,与所述外筒配合密封所述通孔。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壳体的顶部形成有斜面。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减振器还包括密封垫,所述密封垫设置于所述上壳体与所述叉臂之间,所述密封垫用于密封所述收容槽。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减振器包括线束转接头,所述线束转接头设置在所述上壳体,所述线束转接头与所述定子电连接,所述线束转接头被配置为,控制电源导通所述定子以驱动所述转子转动带动所述连接端转进或转出所述收容槽,或,控制电源断开所述定子以停止所述转子转动使得所述连接端到达预设位置。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减振器。
上述车辆,通过设置调节组件,利用定子和转子以及转子与外筒的螺纹配合调整外筒转进或转出收容槽,从而调节叉臂与外筒的相对位置,即调节减振器的长度,因此不需拆卸减振器也可调整车身的高度,操作方便,减少工作量。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的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减振器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辆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减振器;10、叉臂;12、收容槽;14、凸环;16、延伸槽;18、连接孔;20、外筒;22、连接端;24、外螺纹;26、外螺纹槽;30、调节组件;32、定子;34、凹槽;35、转子;36、内螺纹;38、内螺纹槽;40、滚珠;50、轴承;52、上轴承;54、下轴承;59、螺钉;60、上壳体;62、通孔;70、限位块;80、防尘罩;90、密封垫;92、线束转接头;
200、底盘;
1000、车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本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图1和图2,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一种减振器100用于车辆1000。减振器100包括叉臂10、外筒20和调节组件30。叉臂10形成有收容槽12。外筒20包括连接端22。调节组件30包括固定设置在叉臂10的定子32和转动设置在收容槽12内的转子35。转子35与连接端22螺纹配合。定子32与转子35电磁配合以驱动转子35转动以带动连接端22转出或转进收容槽12,从而调节减振器100的长度。
上述减振器100,通过设置调节组件30,利用定子32和转子35以及转子35与外筒20的螺纹配合调整外筒20转进或转出收容槽12,从而调节叉臂10与外筒20的相对位置,即调节减振器100的长度,因此不需拆卸减振器100也可调整车身的高度,操作方便,减少工作量。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减振器100可加速车架与车身振动的衰减,从而改善车辆1000的行驶平顺性。在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减振器100设有叉臂10和外筒20。叉臂10的一端可内陷形成收容槽12。叉臂10的另一端可设有连接孔18,叉臂10可通过连接孔18将叉臂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外筒20可呈圆柱状。外筒20的一端可为连接端22,连接端22可设置在收容槽12内。减振器100还设有调节组件30,调节组件30包括定子32和转子35。定子32可与叉臂10固定连接并设在收容槽12内。转子35可转动设置在收容槽12内。转子35的内侧壁可形成有内螺纹36。连接端22的外侧壁可形成有外螺纹24。转子35和连接端22可通过外螺纹24与内螺纹36配合连接。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通电的情况下,定子32可产生磁场,进而可驱动转子35转动,从而可带动连接端22转进或转出收容槽12。在连接端22转进或转出收容槽12的过程中,可调节叉臂10与外筒20的相对位置,即调节减振器100的长度,因此不需拆卸减振器100也可调整车身的高度,操作方便,减少工作量。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端22转出或转进收容槽12指的是,连接端22始终位于收容槽12内,连接端22靠近收容槽12槽底的一端与收容槽12槽底的位置发生变化。在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连接端22转出收容槽12时,连接端22靠近收容槽12槽底的一端可沿外筒20的移动方向远离收容槽12的槽底。连接端22转进收容槽12时,连接端22靠近收容槽12槽底的一端可沿外筒20的移动方向向收容槽12的槽底靠近。外筒20的移动方向可用V表示。
请结合图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减振器100包括滚珠40。连接端22的外侧壁形成有与滚珠40配合的外螺纹槽26。转子35的内侧壁形成有与滚珠40配合的内螺纹槽38。滚珠40的一部分设置于外螺纹槽26。滚珠40的另一部分设置于内螺纹槽38。转子35通过滚珠40与外螺纹槽26和内螺纹槽38配合带动连接端22转进或转出收容槽12。
如此,可通过滚珠40与外螺纹槽26和内螺纹槽38配合带动连接端22转动,从而实现连接端22转进或转出收容槽12。
具体地,在图2中,减振器100可设置有滚珠40,滚珠40可设置在转子35和连接端22之间。滚珠40可设置有多个。连接端22的外侧壁可形成有外螺纹槽26。外螺纹槽26可与滚珠40配合。转子35的内侧壁可形成有内螺纹槽38。内螺纹槽38可与滚珠40配合。滚珠40的一部分设置于外螺纹槽26。滚珠40的另一部分设置于内螺纹槽3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转子35可在电磁的作用下转动,转子35可通过滚珠40与外螺纹槽26和内螺纹槽38配合,使得转子35转动带动连接端22转动,从而可使连接端22转进或转出收容槽12。
请结合图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减振器100包括轴承50。轴承50设置于转子35的端部。转子35通过轴承50与叉臂10连接。
如此,可使得转子35更顺畅转动,降低转子35与叉臂10之间的摩擦。
具体地,在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轴承50可设置在收容槽12内。转子35的端部可设置有轴承50,轴承50可设置在转子35与叉臂10之间。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转子35可通过轴承50与叉臂10连接,从而可使得转子35更顺畅转动,降低转子35与叉臂10之间的摩擦。
请结合图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轴承50包括上轴承52和下轴承54。减振器100包括上壳体60。上壳体60连接在叉臂10的一端。转子35的一端通过上轴承52与上壳体60连接。转子35的另一端通过下轴承54与叉臂10连接。
如此,上轴承52和下轴承54连接在转子35的两端,可使转子35平稳地转动,避免转子35转动过程中出现晃动,同时可降低转动摩擦。
具体地,在图2中,上轴承52和下轴承54都设置在收容槽12内。上壳体60可盖设收容槽12并设在收容槽12的槽顶,连接在叉臂10的一端。上轴承52可设置在上壳体60与转子35之间。下轴承54可设置在转子35与叉臂10之间。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转子35的一端可通过上轴承52与上壳体60连接,转子35的另一端可通过下轴承54与叉臂10连接,从而可使得上轴承52和下轴承54连接在转子35的两端,可使转子35平稳地转动,避免转子35转动过程中出现晃动,同时可降低转动摩擦。另外,减振器100包括螺钉59。上壳体60可通过螺钉59与叉臂10固定连接。
请结合图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收容槽12的槽底外凸形成凸环14。定子32通过凸环14与叉臂10连接。
如此,可通过凸环14限定定子32在叉臂10上,从而固定定子32。
具体地,在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凸环14可形成在收容槽12的槽底,靠近收容槽12的槽壁。凸环14可自收容槽12的槽底向收容槽12的槽槽顶凸起延伸。凸环14可呈圆形状。定子32靠近收容槽12的槽底的一端可内陷形成有与凸环14配合的凹槽3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定子32可通过凸环14与凹槽34相配合,使得定子32卡接在叉臂10上,从而可固定定子32,防止定子32松动。
请结合图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减振器100包括限位块70。限位块70设置于上壳体60与定子32之间。限位块70被配置为与上壳体60配合固定定子32。
如此,可进一步防止固定件移动。
具体地,在图2中,减振器100可设置有两个限位块70。限位块70可呈矩形状。限位块70可设置在上壳体60与定子32之间。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先将限位块70安装在定子32的一端,然后将上壳体60固定连接在叉臂10上,进而可抵压住限位块70,从而可通过限位块70进一步防止固定件移动。
请结合图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收容槽12的槽底内陷形成延伸槽16。转子35靠近延伸槽16的一端向延伸槽16内延伸形成卡接端。连接端22的部分与卡接端设置在延伸槽16内。
如此,可在一定程度上增长外筒20的长度,使得外筒20转进或转出的长度增加,从而可增加调节车身高度的范围。
具体地,在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收容槽12的槽底靠近中心位置可内陷形成延伸槽16。转子35可形成有卡接端。卡接端可设在转子35上靠近延伸槽16的一端,并向延伸槽16内延伸。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连接端22靠近收容槽12的槽底的一端可设置在延伸槽16内,卡接端可插入到延伸槽16内,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增长外筒20的长度,使得外筒20转进或转出的长度增加,从而可增加调节车身高度的范围。
请结合图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减振器100包括设置于上壳体60上的防尘罩80。上壳体60的中心位置形成有通孔62。外筒20穿设通孔62。防尘罩80被配置为与外筒20配合密封通孔62。
如此,可密封通孔62,避免其他流体等杂物落入收容槽12,防止收容槽12内的零件损坏。
具体地,减振器100可包括防尘罩80。防止罩可呈圆筒状。防尘罩80可设置在上壳体60的顶部。上壳体60的顶部的中心位置可形成有通孔62。外筒20可通过通孔62从上壳体60穿出。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防尘罩80可与外筒20密封连接,从而可密封通孔62,避免其他流体等杂物落入收容槽12,防止收容槽12内的零件损坏。
请结合图2和图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上壳体60的顶部形成有斜面。
如此,可防止水等杂物聚集,便于排水排杂物。
具体地,在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上壳体60的顶部形成有斜面。斜面可环绕上壳体60的顶部的中心设置。斜面可用S表示。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斜面可从靠近顶部的中心位置向远离顶部的中心位置倾斜,从而可防止水等杂物聚集,便于排水排杂物。
请结合图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减振器100还包括密封垫90。密封垫90设置于上壳体60与叉臂10之间。密封垫90用于密封收容槽12。
如此,可密封收容槽12,保护叉臂10内零件免受损坏。
具体地,在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密封垫90可呈环状。密封垫90的材质可为橡胶。密封垫90可设置于上壳体60与叉臂10之间。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上壳体60盖合收容槽12前,可设置密封垫90在叉臂10的一端,上壳体60可压紧密封垫90,最后可通过螺钉59的紧固作用,从而密封收容槽12,保护叉臂10内零件免受损坏。
请结合图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减振器100包括线束转接头92。线束转接头92设置在上壳体60。线束转接头92与定子32电连接。线束转接头92被配置为控制电源导通定子32以驱动转子35转动带动连接端22转进或转出收容槽12,或,控制电源断开定子32以停止转子35转动使得连接端22到达预设位置。
如此,可控制转子35的转动和停止,从而控制外筒20的转出或转进的长度。
具体地,在图2中,线束转接头92设置可在上壳体60上,偏离上壳体60的顶部的中心位置设置。线束转接头92可与定子32电连接。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线束转接头92可控制电源导通定子32以驱动转子35转动带动连接端22转进或转出收容槽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线束转接头92可控制电源断开定子32以停止转子35转动使得连接端22到达预设位置,从而可通过控制转子35的转动和停止,从而控制外筒20的转出或转进的长度。需要说明的是,预设位置指的是,连接端22相对于收容槽12的槽底相对移动的距离所述到达的位置。
请结合图4,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一种车辆1000包括上述任一个实施方式的减振器100。
上述车辆1000,通过设置调节组件30,利用定子32和转子35以及转子35与外筒20的螺纹配合调整外筒20转进或转出收容槽12,从而调节叉臂10与外筒20的相对位置,即调节减振器100的长度,因此不需拆卸减振器100也可调整车身的高度,操作方便,减少工作量。
具体地,车辆1000包括但不限于燃油汽车、电动汽车和燃气汽车等。车辆1000还包括底盘200。减振器100可设置在底盘200上,从而通过设置调节组件30,利用定子32和转子35以及转子35与外筒20的螺纹配合调整外筒20转进或转出收容槽12,从而调节叉臂10与外筒20的相对位置,即调节减振器100的长度,因此不需拆卸减振器100也可调整车身的高度,操作方便,减少工作量。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者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2)
1.一种减振器,用于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包括:
叉臂,所述叉臂形成有收容槽;
外筒,所述外筒包括连接端;和
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叉臂的定子和转动设置在所述收容槽内的转子,所述转子与所述连接端螺纹配合,所述定子与所述转子电磁配合以驱动所述转子转动以带动所述连接端转出或转进所述收容槽,从而调节所述减振器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包括滚珠,所述连接端的外侧壁形成有与所述滚珠配合的外螺纹槽,所述转子的内侧壁形成有与所述滚珠配合的内螺纹槽,所述滚珠的一部分设置于所述外螺纹槽,所述滚珠的另一部分设置于所述内螺纹槽,所述转子通过所述滚珠与所述外螺纹槽和所述内螺纹槽配合带动所述连接端转进或转出所述收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包括轴承,所述轴承设置于所述转子的端部,所述转子通过轴承与所述叉臂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包括上轴承和下轴承,所述减振器包括上壳体,所述上壳体连接在所述叉臂的一端,所述转子的一端通过所述上轴承与所述上壳体连接,所述转子的另一端通过所述下轴承与所述叉臂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槽的槽底外凸形成凸环,所述定子通过所述凸环与所述叉臂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包括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设置于所述上壳体与所述定子之间,所述限位块被配置为,与所述上壳体配合固定所述定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槽的槽底内陷形成延伸槽,所述转子靠近所述延伸槽的一端向延伸槽内延伸形成卡接端,所述连接端的部分与所述卡接端设置在所述延伸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包括设置于所述上壳体上的防尘罩,所述上壳体的中心位置形成有通孔,所述外筒穿设所述通孔,所述防尘罩被配置为,与所述外筒配合密封所述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的顶部形成有斜面。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还包括密封垫,所述密封垫设置于所述上壳体与所述叉臂之间,所述密封垫用于密封所述收容槽。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包括线束转接头,所述线束转接头设置在所述上壳体,所述线束转接头与所述定子电连接,所述线束转接头被配置为,控制电源导通所述定子以驱动所述转子转动带动所述连接端转进或转出所述收容槽,或,控制电源断开所述定子以停止所述转子转动使得所述连接端到达预设位置。
12.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减振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532820.4A CN116624544A (zh) | 2023-05-10 | 2023-05-10 | 减振器和车辆 |
PCT/CN2024/089214 WO2024230466A1 (zh) | 2023-05-10 | 2024-04-22 | 减振器和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532820.4A CN116624544A (zh) | 2023-05-10 | 2023-05-10 | 减振器和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624544A true CN116624544A (zh) | 2023-08-22 |
Family
ID=875911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532820.4A Pending CN116624544A (zh) | 2023-05-10 | 2023-05-10 | 减振器和车辆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624544A (zh) |
WO (1) | WO2024230466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230466A1 (zh) * | 2023-05-10 | 2024-11-14 | 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减振器和车辆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07012204A1 (de) * | 2007-03-14 | 2008-09-18 | Audi Ag | Radaufhängung für Kraftfahrzeuge |
JP5261316B2 (ja) * | 2009-08-05 | 2013-08-14 | カヤバ工業株式会社 | 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
DE102009057003A1 (de) * | 2009-12-04 | 2011-06-09 | Audi Ag | Federbeinanordnung für eine Radaufhängung eines Kraftfahrzeuges |
DE102010013935A1 (de) * | 2010-04-06 | 2011-10-06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 Stoßdämpfer |
JP2013050173A (ja) * | 2011-08-31 | 2013-03-14 | Ntn Corp | 車両用懸架装置 |
JP2013096536A (ja) * | 2011-11-04 | 2013-05-20 | Ntn Corp | 車両用懸架装置 |
DE102016221206B4 (de) * | 2016-10-27 | 2018-05-09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 Elektromechanischer Fahrwerksaktuator |
CN116624544A (zh) * | 2023-05-10 | 2023-08-22 | 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减振器和车辆 |
-
2023
- 2023-05-10 CN CN202310532820.4A patent/CN116624544A/zh active Pending
-
2024
- 2024-04-22 WO PCT/CN2024/089214 patent/WO2024230466A1/zh unknown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230466A1 (zh) * | 2023-05-10 | 2024-11-14 | 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减振器和车辆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4230466A1 (zh) | 2024-11-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6624544A (zh) | 减振器和车辆 | |
CN107089128B (zh) | 机器人行走装置和轮式机器人 | |
JP2012005228A (ja) | モータアクチュエータ | |
CN104901463B (zh) | 一种电机端盖 | |
CN102570703B (zh) | 调平电机 | |
CN108945153B (zh) | 驱动轮组件及智能自移动设备 | |
CN105490452A (zh) | 驱动装置 | |
CN217135573U (zh) | 一种ptz半球摄像机的传动装置 | |
CN112698470A (zh) | 镜头模组 | |
CN219067996U (zh) | 具有手摇功能的线性驱动器 | |
WO2017020493A1 (zh) | 车用脚踏板装置及其电机组件 | |
CN209881557U (zh) | 一种按摩器材马达 | |
JP6804608B1 (ja) | 燃料供給装置 | |
JP4143850B2 (ja) | 燃料供給装置 | |
JP4266857B2 (ja) | 電磁緩衝器 | |
CN220391422U (zh) | 一种智能电动车防盗跟踪监控装置 | |
CN201941660U (zh) | 一种前照灯投影方向调节装置 | |
CN214480840U (zh) | 转接环驱动装置及相机 | |
CN109008827B (zh) | 一种驱动轮结构以及智能自移动装置 | |
CN210266626U (zh) | 一种可调节的监控安装设备 | |
US20060232092A1 (en) | Windscreen wiper device in particular for a motor vehicle | |
CN217227442U (zh) | 一种车外固定和遥控摄像摄像机器作业的自动化装置 | |
CN221824355U (zh) | 车辆的减振器总成以及车辆 | |
CN109756061A (zh) | 一种电机内部的电子结构 | |
CN215258902U (zh) | 枪形云台监控摄像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