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20111A - 电池热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电池热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620111A CN116620111A CN202310487183.3A CN202310487183A CN116620111A CN 116620111 A CN116620111 A CN 116620111A CN 202310487183 A CN202310487183 A CN 202310487183A CN 116620111 A CN116620111 A CN 11662011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ehicle
- electric quantity
- battery
- temperature
- pres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7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4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96 convention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Lithium Chemical compound [Li]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74 generation of a signal involved in cell-cell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4 lith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GELKBWJHTRAYNV-UHFFFAOYSA-K lithium iron phosphate Chemical compound [Li+].[Fe+2].[O-]P([O-])([O-])=O GELKBWJHTRAYNV-UHFFFAOYSA-K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24—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batteri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12—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responding to state of charge [SoC]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3—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signals between vehicle parts or subsystem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60/00—Operating Modes
- B60L2260/40—Control modes
- B60L2260/44—Control modes by parameter estima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60/00—Operating Modes
- B60L2260/40—Control modes
- B60L2260/50—Control modes by future state prediction
- B60L2260/56—Temperature prediction, e.g. for pre-cooling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Naviga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热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预估车辆行驶导航距离所需的第一用电量;预估乘员舱在车辆行驶导航距离期间的第二用电量;在生成充电请求信号的预设时长内,若接收到表征准许充电的响应信号,再预估在行驶导航距离期间,车辆上的热管理系统将动力电池的温度调节至预设温度范围内所需的第三用电量;若第一用电量、第二用电量与第三用电量之和小于等于剩余电量,则控制热管理系统将动力电池的温度调节至预设温度范围内。如此,有利于提高动力电池温度预控制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热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车的技术成熟度的提升,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了新能源汽车,但是在用户进行选择新能源汽车时,最大的顾虑点就是充电时长和充满电之后的行驶里程。现场市场上所选用的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大部分都是三元锂或磷酸铁锂为主要原材料的电池,在不同温度下,原材料特性决定了在不同的温度下,充放电特定不一致。
电池在高温环境下,充电时电池发热量较大,尤其是在快充工况下,由于电流或者电压的增加,电池的发热会极剧增加,此时,希望电池的初始温度希望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同时希望在充电过程中,电池能够与外部尽快换热,降低由于充电引起的电池的温升。因为,随着电池温升,为了保证充电的安全性,充电功率会结合电池的实际温度进行调整。
当环境温度较低时,电池的活性较差。若在低温环境下进行充电,由于电池自身特性,充电功率无法增加。因此,在此种工况下,希望电池的温度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保证电池的活性,便于大功率的充电,减少充电的时长。
而在充电前进行电池温度的预控制,有利于在进行车辆充电时,缩短充电时长。目前,电动汽车在行驶至充电桩进行充电的行驶过程中,无法在保证安全行驶的情况下进行动力电池温度的预控制。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热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能够改善无法在保证安全行驶的情况下进行动力电池温度的预控制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热管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车辆中动力电池的电池参数及所述车辆与充电桩之间的导航距离,所述电池参数包括剩余电量及电池温度;
基于所述剩余电量,预估所述动力电池供所述车辆行驶的剩余里程,以及所述车辆行驶所述导航距离所需的第一用电量;
基于所述车辆的乘员舱的设定温度,预估所述乘员舱在所述车辆行驶所述导航距离期间的第二用电量;
当所述剩余电量小于等于第一预设电量,或所述剩余里程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里程时,通过所述车辆上的控制器生成充电请求信号;
在生成所述充电请求信号的预设时长内,若接收到表征准许充电的响应信号,且所述电池温度未在预设温度范围内,则预估在行驶所述导航距离期间,所述车辆上的热管理系统将所述动力电池的温度调节至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所需的第三用电量;
若所述第一用电量、所述第二用电量与所述第三用电量之和小于等于所述剩余电量,则控制所述热管理系统将所述动力电池的温度调节至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基于所述剩余电量,预估所述动力电池供所述车辆行驶的剩余里程,以及所述车辆行驶所述导航距离所需的第一用电量,包括:
基于所述车辆中在第一指定车速下的第一功耗和所述剩余电量,计算所述车辆以所述第一指定车速行驶并耗尽所述剩余电量所需的第一时长,并基于所述第一时长和所述第一指定车速确定所述剩余里程;
根据所述导航距离及第二指定车速,计算所述车辆行驶完所述导航距离所需的第二时长,并基于预先标定的与所述第二指定车速对应的第二功耗和所述第二时长,确定所述车辆行驶所述导航距离所需的所述第一用电量。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预估在行驶所述导航距离期间,所述车辆上的热管理系统将所述动力电池的温度调节至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所需的第三用电量,包括:
根据所述动力电池的电池温度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的最小温差及所述动力电池的比热容,确定将所述动力电池的温度调节至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所需的总热量;
基于所述热管理系统与所述动力电池的换热效率和所述总热量,确定所述第三用电量。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步骤预估在行驶所述导航距离期间,所述车辆上的热管理系统将所述动力电池的温度调节至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所需的第三用电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预设的温度值与温度区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电池温度所在的温度区间,以作为目标温度区间;
判断所述电池温度是否在所述目标温度区间对应的预设温度范围内,得到表征所述电池温度是否在所述预设温度范围的判断结果。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获取车辆中动力电池的电池参数及所述车辆与充电桩之间的导航距离,包括:
通过所述车辆上的传感组件,获取所述动力电池的电池参数,所述传感组件包括温度传感器及电量传感器;
通过所述车辆上的通信模块从服务器获取所述车辆与充电桩之间的所述导航距离。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用电量、所述第二用电量与所述第三用电量之和大于所述剩余电量,控制所述热管理系统不工作;
在接收到表征所述动力电池开始充电的触发信号时,控制所述热管理系统运行,以将所述动力电池的温度调节至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生成所述充电请求信号的预设时长内,若接收到与所述充电请求信号对应的响应信号,且所述电池温度在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控制所述热管理系统不运行。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剩余电量小于等于第二预设电量,或所述剩余里程小于等于第二预设里程,输出表征低电量的报警提示,其中,所述第二预设电量小于所述第一预设电量,所述第二预设里程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里程。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生成所述充电请求信号的预设时长内,若未接收到表征准许充电的响应信号,则控制所述热管理系统不运行。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热管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车辆中动力电池的电池参数及所述车辆与充电桩之间的导航距离,所述电池参数包括剩余电量及电池温度;
第一预估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剩余电量,预估所述动力电池供所述车辆行驶的剩余里程,以及所述车辆行驶所述导航距离所需的第一用电量;
第二预估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车辆的乘员舱的设定温度,预估所述乘员舱在所述车辆行驶所述导航距离期间的第二用电量;
信号生成单元,用于当所述剩余电量小于等于第一预设电量,或所述剩余里程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里程时,通过所述车辆上的控制器生成充电请求信号;
第三预估单元,用于在生成所述充电请求信号的预设时长内,若接收到表征准许充电的响应信号,且所述电池温度未在预设温度范围内,则预估在行驶所述导航距离期间,所述车辆上的热管理系统将所述动力电池的温度调节至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所需的第三用电量;
热管理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用电量、所述第二用电量与所述第三用电量之和小于等于所述剩余电量,则控制所述热管理系统将所述动力电池的温度调节至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相互耦合的处理器及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内存储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上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的方法。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在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预估车辆行驶导航距离所需的第一用电量;预估乘员舱在车辆行驶导航距离期间的第二用电量;在生成充电请求信号的预设时长内,若接收到表征准许充电的响应信号,再预估在行驶导航距离期间,车辆上的热管理系统将动力电池的温度调节至预设温度范围内所需的第三用电量;通过比对剩余电量与第一用电量、第二用电量第三用电量之和的大小关系,进行动力电池的温度预控制,如此,当剩余电量足够时,可以在车辆行驶至充电桩期间,提前对动力电池的温度进行调节,从而有利于提高充电效率。另外,在动力电池的剩余电量过低的情况下,可以避免因提前对动力电池的温度进行调节,导致剩余电量无法支撑电动汽车行驶至充电桩而造成中途停车的安全风险。
附图说明
本申请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热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或说明书描述中,相似或相同的部分都使用相同的图号,附图中未绘示或描述的实现方式,为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形式。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模块及存储模块。存储模块内存储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模块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能够执行下述电池热管理方法中的相应步骤。
其中,处理模块与存储模块可以为独立的模块,或者可以集成于一体。例如,处理模块与存储模块可以集成为主控制器。
当处理模块与存储模块作为独立的器件存在时,处理模块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上述处理模块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该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
存储模块可以是,但不限于,随机存取存储器,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等。在本实施例中,存储模块可以用于存储剩余电量、电池温度、预设时长、预估的第一用电量、第二用电量及第三用电量等。当然,存储模块还可以用于存储程序,处理模块在接收到执行指令后,执行该程序。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部署在电动汽车中。即,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显示屏、座舱控制器、通信模块(如T-BOX)、区域控制器、整车控制器VCU、电池控制器BCU及动力电池。
大屏与座舱控制器之间通过以太网互联;座舱控制器与T-BOX之间采用以太网连接;T-BOX可以通过无线网络与服务器建立通信连接,例如,T-BOX与服务器的云端数据库采用无线连接;座舱控制器与区域控制器之间采用以太网连接;VCU与BCU、主控制器之间采用CAN网络通讯;BCU与动力电池之间采用硬线连接;动力电池将电池内信号反馈至BCU。
可以理解的是,图1中所示的电子设备结构仅为一种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比图1所示更多的组件。图1中所示的各组件可以采用硬件、软件或其组合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电子设备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中的各步骤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过多赘述。
请参照图2,T-BOX从云端获取充电桩位置信号,并将信号发送至座舱控制器,座舱控制器基于充电桩位置信号计算车辆与充电桩之间的导航距离,以作为距离里程信号,并将该信号传递至VCU及主控制器。BCU获取动力电池的剩余电量及温度,以分别作为电池电量信号及电池温度信号,并传递至VCU及主控制器;座舱控制器与大屏之间进行许可信号和报警信号的交互,主控制器接收到座舱控制器、VCU、BCU发出的电池电量、电池温度、里程等信号后,基于电池热管理的控制需求,控制热管理系统中的电动压缩机、电加热器及水泵、水阀等附件开启工作,以满足动力电池的加热或降温的需求。
第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3,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池热管理方法,可以应用于上述的电子设备,由电子设备执行或实现方法的各步骤。其中,电池热管理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10,获取车辆中动力电池的电池参数及所述车辆与充电桩之间的导航距离,所述电池参数包括剩余电量及电池温度;
步骤120,基于所述剩余电量,预估所述动力电池供所述车辆行驶的剩余里程,以及所述车辆行驶所述导航距离所需的第一用电量;
步骤130,基于所述车辆的乘员舱的设定温度,预估所述乘员舱在所述车辆行驶所述导航距离期间的第二用电量;
步骤140,当所述剩余电量小于等于第一预设电量,或所述剩余里程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里程时,通过所述车辆上的控制器生成充电请求信号;
步骤150,在生成所述充电请求信号的预设时长内,若接收到表征准许充电的响应信号,且所述电池温度未在预设温度范围内,则预估在行驶所述导航距离期间,所述车辆上的热管理系统将所述动力电池的温度调节至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所需的第三用电量;
步骤160,若所述第一用电量、所述第二用电量与所述第三用电量之和小于等于所述剩余电量,则控制所述热管理系统将所述动力电池的温度调节至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
下面将对电池热管理方法的各步骤进行详细阐述,如下: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110获取车辆中动力电池的电池参数及所述车辆与充电桩之间的导航距离,包括:
通过所述车辆上的传感组件,获取所述动力电池的电池参数,所述传感组件包括温度传感器及电量传感器;
通过所述车辆上的通信模块从服务器获取所述车辆与充电桩之间的所述导航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传感组件中的温度传感器及电量传感器,分别采集动力电池的温度和剩余电量。其中,剩余电量的获取方式为常规方式,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通信模块可以为T-BOX,可以用于建立服务器与车辆的通信连接,以进行数据交互。例如,通行模块可以将车辆的实时位置发送至服务器,以及从服务器获取目标充电桩的位置。例如,服务器可以基于车辆的当前位置、车辆行驶的目的地及预先存储的各充电桩的位置,灵活选择目标充电桩。
示例性地,服务器可以计算本车辆与任一充电桩的第一距离,该任一充电桩与目的地的第二距离,然后将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之和最小所对应的充电桩作为目标充电桩。另外,服务器可以根据车辆实时位置的更新,动态更新目标充电桩。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120基于所述剩余电量,预估所述动力电池供所述车辆行驶的剩余里程,以及所述车辆行驶所述导航距离所需的第一用电量,可以包括:
基于所述车辆中在第一指定车速下的第一功耗和所述剩余电量,计算所述车辆以所述第一指定车速行驶并耗尽所述剩余电量所需的第一时长,并基于所述第一时长和所述第一指定车速确定所述剩余里程;
根据所述导航距离及第二指定车速,计算所述车辆行驶完所述导航距离所需的第二时长,并基于预先标定的与所述第二指定车速对应的第二功耗和所述第二时长,确定所述车辆行驶所述导航距离所需的所述第一用电量。
在本实施例中,操作人员可以预先测试标定得到电动汽车的动力驱动系统在不同车速下对应的功耗的关系表,以及车辆上的中央控制系统的系统功耗。该系统功耗包括车辆中各个仪表盘、显示屏及相应控制器的功耗。驱动系统指车辆的车轮电机、转向电机等用于驱动车辆行驶的用电器组成的系统。
电子设备可以基于预先标定的功耗与车速的关系表,通过查表得到第一指定车速下的第一驱动功耗,以及第二指定车速下的第二驱动功耗。第一功耗即为第一驱动功耗与系统功耗之和。第二功耗即为第二驱动功耗与系统功耗之和。
其中,第一指定车速可以指车辆近期的平均车速。近期可以指在当前时刻之前的24小时内、一周内等时段。
第二指定车速可以与第一指定车速相同,或者,第二指定车速可以通过车辆到充电桩的拥堵情况预估得到的车速。例如,若车辆与充电桩之间的路段存在拥堵,则将在拥堵期间由服务器统计的各类车辆行驶在该路段的平均车速作为第二指定车速,然后由服务器将第二指定车速发送至车辆。若车辆与充电桩之间的路段不存在拥堵,则可以将第一指定车速作为第二指定车速。其中,路段是否拥堵的确定方式为常规方式,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剩余里程L1的计算方式可以为:
L1=T1*V1 (1)
v1=S1÷P1 (2)
其中,T1指第一时长,V1指第一指定车速,S1指剩余电量,P1指第一功耗。
第一用电量S2的计算方式可以为:
S2=P2*T2 (3)
T2=L2÷V2 (4)
其中,P1指第二功耗,T2指第二时长,L2指导航距离,V2指第二指定车速。
在步骤130中,第二用电量可以计为S3,S3指车辆行驶过程中可选择性开启的用电器的用电量。例如,可选择性开启的用电器可以包括车灯、车载音箱、空调等。车灯、车载音箱的功率通常为固定值,而空调的功率可以基于不同的设定温度查表得到。因此,基于可选择性开启的用电器的功率之和,结合车辆行驶完导航距离所需的第二时长,便可以估算得到第二用电量。
作为一种示例,若车辆在白天行驶,则可以默认不开启车灯与车载音箱,因此,可以仅将空调的用电量作为第二用电量。
在步骤140中,充电请求信号可以由电池控制器生成,或者由主控制器生成。第一预设电量和第一预设里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例如,第一预设电量可以为总电量的30%,第一预设里程可以为100千米。
在本实施例中,在预估在行驶所述导航距离期间,所述车辆上的热管理系统将所述动力电池的温度调节至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所需的第三用电量之前,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基于预设的温度值与温度区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电池温度所在的温度区间,以作为目标温度区间;
判断所述电池温度是否在所述目标温度区间对应的预设温度范围内,得到表征所述电池温度是否在所述预设温度范围的判断结果。
可理解地,动力电池在不同的温度下,所对应的预设温度范围存在差异。预设温度范围指结合不同的环境温度、热管理系统的加热/制冷能力,能让动力电池快速充电的最佳温度范围,该预设温度范围可以通过标定测试得到。
示例性地,若动力电池的温度大于等于0℃,所对应的预设温度范围(指对应的最佳温度)为[20℃,30℃];若动力电池的温度在[-10℃,0℃)这一温度区间,则所对应的预设温度范围(指对应的最佳温度)为[-5℃,0℃];若动力电池的温度在[-30℃,-10℃)这一温度区间,则所对应的预设温度范围(指对应的最佳温度)为[-10℃,0℃]。
在步骤150中,预估在行驶所述导航距离期间,所述车辆上的热管理系统将所述动力电池的温度调节至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所需的第三用电量,可以包括:
根据所述动力电池的电池温度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的最小温差及所述动力电池的比热容,确定将所述动力电池的温度调节至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所需的总热量;
基于所述热管理系统与所述动力电池的换热效率和所述总热量,确定所述第三用电量。
可理解地,第三用电量可以记为S4,指热管理系统的用电量。热管理系统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的电动压缩机、电加热器及水泵等,可以对动力电池进行加热或制冷,以实现动力电池的温度调节。总热量可以指将动力电池的温度调节至预设温度范围内所需的最小热量。热管理系统与动力电池的换热效率可以通过标定测试得到,这里不再赘述。
在步骤160中,若第一用电量、所述第二用电量与第三用电量之和小于等于剩余电量,即S2+S3+S4≤S1,则表示剩余电量较为充足,能够确保车辆能正常行驶至充电桩的情况下,还有余量启动热管理系统,以进行动力电池的温度调节。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实时预估计算到车辆行驶至目标充电桩的第三时长T3,以及预估将动力电池由当前温度调节至预设温度范围内所用的第四时长T4。若检测到T3=T4,便控制热管理系统运行,以对动力电池进行温度调节,如此,有利于降低热管理系统预控制温度的用电量。
在本实施例中,方法还可以包括:
若所述第一用电量、所述第二用电量与所述第三用电量之和大于所述剩余电量,控制所述热管理系统不工作;
在接收到表征所述动力电池开始充电的触发信号时,控制所述热管理系统运行,以将所述动力电池的温度调节至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
可理解地,若S2+S3+S4>S1,表示动力电池的剩余电量不够充足,若提前开启热管理系统对动力电池进行温度调节,在车辆行驶至充电桩的过程中存在因半路耗尽电量而熄火的安全风险。因此,若S2+S3+S4>S1,则控制热管理系统不工作。当接收到表征动力电池开始充电的触发信号时,意味着充电桩开始对车辆充电,此时,便可以控制热管理系统运行,以使动力电池的温度被调节至预设温度范围内(即,对动力电池进行加热或降温),如此,有利于提高充电效率,缩短充电时长。
在本实施例中,方法还可以包括:
在生成所述充电请求信号的预设时长内,若接收到与所述充电请求信号对应的响应信号,且所述电池温度在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控制所述热管理系统不运行。
可理解地,若动力电池的电池温度在预设温度范围,意味着此时无需对动力电池的温度进行调节,热管理系统可以不运行。
在本实施例中,方法还可以包括:
当所述剩余电量小于等于第二预设电量,或所述剩余里程小于等于第二预设里程,输出表征低电量的报警提示,其中,所述第二预设电量小于所述第一预设电量,所述第二预设里程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里程。
第二预设电量与第二预设里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例如,第二预设电量可以为满电量下的5%,第二预设里程可以为30公里。通过输出报警提示,有利于驾驶人员及时发现电量过低的情况,进而告知驾驶员需要及时对车辆进行充电。
在本实施例中,方法还可以包括:
在生成所述充电请求信号的预设时长内,若未接收到表征准许充电的响应信号,则控制所述热管理系统不运行。
可理解地,在生成充电请求信号时,可以通过中控显示屏以弹窗的方式,提醒驾驶员是否要前往由服务器推送的附近的充电桩,以进行充电。在弹窗上,可以设置有“是”及“否”的虚拟按键,以及倒计时。若在倒计时结束前,用户有选择“是”的按键,则会生成响应信号,并继续执行步骤150。若在倒计时结束前,用户选择“否”的按键,则会控制热管理系统不运行。另外,若在倒计时结束后,用户未选择任何按键,则可以默认为不充电,即,此时,会控制热管理系统不运行。
基于上述设计,可以结合服务器的大数据判断,多系统互联,电子设备结合剩余电量、电池温度,自行搜索可用充电区域,自动开启电池加热或冷却,提升车辆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另外,电子设备结合规划行驶里程、电池温度、乘员舱的设定温度,自行判定是否提前开启电池预加热或降温,实现综合能耗最优。
第三实施例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池热管理装置,电池热管理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可以软件或固件(Firmware)的形式存储于存储模块中或固化在电子设备的操作系统(OperatingSystem,OS)中的软件功能模块。处理模块用于执行存储模块中存储的可执行模块,例如电池热管理装置所包括的软件功能模块及计算机程序等。
电池热管理装置包括获取单元、第一预估单元、第二预估单元、信号生成单元、第三预估单元及热管理单元,各单元具有的功能可以如下: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车辆中动力电池的电池参数及所述车辆与充电桩之间的导航距离,所述电池参数包括剩余电量及电池温度;
第一预估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剩余电量,预估所述动力电池供所述车辆行驶的剩余里程,以及所述车辆行驶所述导航距离所需的第一用电量;
第二预估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车辆的乘员舱的设定温度,预估所述乘员舱在所述车辆行驶所述导航距离期间的第二用电量;
信号生成单元,用于当所述剩余电量小于等于第一预设电量,或所述剩余里程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里程时,通过所述车辆上的控制器生成充电请求信号;
第三预估单元,用于在生成所述充电请求信号的预设时长内,若接收到表征准许充电的响应信号,且所述电池温度未在预设温度范围内,则预估在行驶所述导航距离期间,所述车辆上的热管理系统将所述动力电池的温度调节至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所需的第三用电量;
热管理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用电量、所述第二用电量与所述第三用电量之和小于等于所述剩余电量,则控制所述热管理系统将所述动力电池的温度调节至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
可选地,获取单元还可以用于:
通过所述车辆上的传感组件,获取所述动力电池的电池参数,所述传感组件包括温度传感器及电量传感器;
通过所述车辆上的通信模块从服务器获取所述车辆与充电桩之间的所述导航距离。
可选地,第一预估单元还可以用于:
基于所述车辆中在第一指定车速下的第一功耗和所述剩余电量,计算所述车辆以所述第一指定车速行驶并耗尽所述剩余电量所需的第一时长,并基于所述第一时长和所述第一指定车速确定所述剩余里程;
根据所述导航距离及第二指定车速,计算所述车辆行驶完所述导航距离所需的第二时长,并基于预先标定的与所述第二指定车速对应的第二功耗和所述第二时长,确定所述车辆行驶所述导航距离所需的所述第一用电量。
可选地,电池热管理装置还可以包括温度区间确定单元及判断单元。在第三预估单元预估在行驶所述导航距离期间,所述车辆上的热管理系统将所述动力电池的温度调节至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所需的第三用电量之前,温度区间确定单元用于基于预设的温度值与温度区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电池温度所在的温度区间,以作为目标温度区间;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电池温度是否在所述目标温度区间对应的预设温度范围内,得到表征所述电池温度是否在所述预设温度范围的判断结果。
可选地,第三预估单元还可以用于:
根据所述动力电池的电池温度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的最小温差及所述动力电池的比热容,确定将所述动力电池的温度调节至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所需的总热量;
基于所述热管理系统与所述动力电池的换热效率和所述总热量,确定所述第三用电量。
可选地,热管理单元还可以用于:
若所述第一用电量、所述第二用电量与所述第三用电量之和大于所述剩余电量,控制所述热管理系统不工作;
在接收到表征所述动力电池开始充电的触发信号时,控制所述热管理系统运行,以将所述动力电池的温度调节至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
可选地,热管理单元还可以用于:
在生成所述充电请求信号的预设时长内,若接收到与所述充电请求信号对应的响应信号,且所述电池温度在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控制所述热管理系统不运行。
可选地,热管理单元还可以用于:
在生成所述充电请求信号的预设时长内,若未接收到表征准许充电的响应信号,则控制所述热管理系统不运行。
可选地,电池热管理装置还可以包括预警单元。预警单元用于:当所述剩余电量小于等于第二预设电量,或所述剩余里程小于等于第二预设里程,输出表征低电量的报警提示,其中,所述第二预设电量小于所述第一预设电量,所述第二预设里程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里程。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池热管理方法。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借助软件加必要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电子设备,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场景所述的方法。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热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本方案通过预估车辆行驶导航距离所需的第一用电量;预估乘员舱在车辆行驶导航距离期间的第二用电量;在生成充电请求信号的预设时长内,若接收到表征准许充电的响应信号,再预估在行驶导航距离期间,车辆上的热管理系统将动力电池的温度调节至预设温度范围内所需的第三用电量;通过比对剩余电量与第一用电量、第二用电量第三用电量之和的大小关系,进行动力电池的温度预控制。如此,有利于提高动力电池温度预控制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例如,当剩余电量足够时,可以在车辆行驶至充电桩期间,提前对动力电池的温度进行调节,从而有利于提高充电效率。另外,在动力电池的剩余电量过低的情况下,可以避免因提前对动力电池的温度进行调节,导致剩余电量无法支撑电动汽车行驶至充电桩而造成中途停车的安全风险。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系统和方法,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系统和方法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申请的多个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电池热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车辆中动力电池的电池参数及所述车辆与充电桩之间的导航距离,所述电池参数包括剩余电量及电池温度;
基于所述剩余电量,预估所述动力电池供所述车辆行驶的剩余里程,以及所述车辆行驶所述导航距离所需的第一用电量;
基于所述车辆的乘员舱的设定温度,预估所述乘员舱在所述车辆行驶所述导航距离期间的第二用电量;
当所述剩余电量小于等于第一预设电量,或所述剩余里程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里程时,通过所述车辆上的控制器生成充电请求信号;
在生成所述充电请求信号的预设时长内,若接收到表征准许充电的响应信号,且所述电池温度未在预设温度范围内,则预估在行驶所述导航距离期间,所述车辆上的热管理系统将所述动力电池的温度调节至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所需的第三用电量;
若所述第一用电量、所述第二用电量与所述第三用电量之和小于等于所述剩余电量,则控制所述热管理系统将所述动力电池的温度调节至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剩余电量,预估所述动力电池供所述车辆行驶的剩余里程,以及所述车辆行驶所述导航距离所需的第一用电量,包括:
基于所述车辆中在第一指定车速下的第一功耗和所述剩余电量,计算所述车辆以所述第一指定车速行驶并耗尽所述剩余电量所需的第一时长,并基于所述第一时长和所述第一指定车速确定所述剩余里程;
根据所述导航距离及第二指定车速,计算所述车辆行驶完所述导航距离所需的第二时长,并基于预先标定的与所述第二指定车速对应的第二功耗和所述第二时长,确定所述车辆行驶所述导航距离所需的所述第一用电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预估在行驶所述导航距离期间,所述车辆上的热管理系统将所述动力电池的温度调节至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所需的第三用电量,包括:
根据所述动力电池的电池温度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的最小温差及所述动力电池的比热容,确定将所述动力电池的温度调节至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所需的总热量;
基于所述热管理系统与所述动力电池的换热效率和所述总热量,确定所述第三用电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预估在行驶所述导航距离期间,所述车辆上的热管理系统将所述动力电池的温度调节至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所需的第三用电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预设的温度值与温度区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电池温度所在的温度区间,以作为目标温度区间;
判断所述电池温度是否在所述目标温度区间对应的预设温度范围内,得到表征所述电池温度是否在所述预设温度范围的判断结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车辆中动力电池的电池参数及所述车辆与充电桩之间的导航距离,包括:
通过所述车辆上的传感组件,获取所述动力电池的电池参数,所述传感组件包括温度传感器及电量传感器;
通过所述车辆上的通信模块从服务器获取所述车辆与充电桩之间的所述导航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用电量、所述第二用电量与所述第三用电量之和大于所述剩余电量,控制所述热管理系统不工作;
在接收到表征所述动力电池开始充电的触发信号时,控制所述热管理系统运行,以将所述动力电池的温度调节至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生成所述充电请求信号的预设时长内,若接收到与所述充电请求信号对应的响应信号,且所述电池温度在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控制所述热管理系统不运行。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剩余电量小于等于第二预设电量,或所述剩余里程小于等于第二预设里程,输出表征低电量的报警提示,其中,所述第二预设电量小于所述第一预设电量,所述第二预设里程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里程。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生成所述充电请求信号的预设时长内,若未接收到表征准许充电的响应信号,则控制所述热管理系统不运行。
10.一种电池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车辆中动力电池的电池参数及所述车辆与充电桩之间的导航距离,所述电池参数包括剩余电量及电池温度;
第一预估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剩余电量,预估所述动力电池供所述车辆行驶的剩余里程,以及所述车辆行驶所述导航距离所需的第一用电量;
第二预估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车辆的乘员舱的设定温度,预估所述乘员舱在所述车辆行驶所述导航距离期间的第二用电量;
信号生成单元,用于当所述剩余电量小于等于第一预设电量,或所述剩余里程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里程时,通过所述车辆上的控制器生成充电请求信号;
第三预估单元,用于在生成所述充电请求信号的预设时长内,若接收到表征准许充电的响应信号,且所述电池温度未在预设温度范围内,则预估在行驶所述导航距离期间,所述车辆上的热管理系统将所述动力电池的温度调节至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所需的第三用电量;
热管理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用电量、所述第二用电量与所述第三用电量之和小于等于所述剩余电量,则控制所述热管理系统将所述动力电池的温度调节至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相互耦合的处理器及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内存储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487183.3A CN116620111A (zh) | 2023-04-28 | 2023-04-28 | 电池热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PCT/CN2024/075620 WO2024222127A1 (zh) | 2023-04-28 | 2024-02-02 | 电池热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487183.3A CN116620111A (zh) | 2023-04-28 | 2023-04-28 | 电池热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620111A true CN116620111A (zh) | 2023-08-22 |
Family
ID=875964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487183.3A Pending CN116620111A (zh) | 2023-04-28 | 2023-04-28 | 电池热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620111A (zh) |
WO (1) | WO2024222127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222127A1 (zh) * | 2023-04-28 | 2024-10-31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热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312857B (zh) * | 2017-01-18 | 2020-08-28 | 法法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 控制车辆电池预热的方法、系统和包含该系统的车辆 |
JP6989453B2 (ja) * | 2018-07-17 | 2022-01-05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電動車両の制御装置 |
CN110979103A (zh) * | 2020-02-26 | 2020-04-10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电动车辆和车辆的电池加热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
CN111769240B (zh) * | 2020-05-20 | 2022-10-18 | 华人运通(江苏)技术有限公司 | 电动汽车远程热管理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
CN114537211B (zh) * | 2020-11-24 | 2024-08-30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充电控制方法、装置与车辆 |
CN113696788B (zh) * | 2021-08-31 | 2023-01-13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动力电池行车控制方法及动力电池行车控制系统 |
CN114537218A (zh) * | 2022-02-09 | 2022-05-27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电动车辆的剩余续驶里程估算方法、装置和整车控制器 |
CN116001652B (zh) * | 2023-02-13 | 2024-01-23 | 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车辆电池预热方法、装置、车辆及可读存储介质 |
CN116620111A (zh) * | 2023-04-28 | 2023-08-22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热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2023
- 2023-04-28 CN CN202310487183.3A patent/CN116620111A/zh active Pending
-
2024
- 2024-02-02 WO PCT/CN2024/075620 patent/WO2024222127A1/zh unknown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222127A1 (zh) * | 2023-04-28 | 2024-10-31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热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4222127A1 (zh) | 2024-10-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571860B (zh) | 用于运行电驱动的或能电驱动的车辆的方法及车辆 | |
US11267316B2 (en)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 |
JP4228086B1 (ja) | 車両 | |
JP2018029430A (ja) | 電動車両 | |
KR20120014007A (ko) | 배터리 충전량 증가 설비 정보 제공 장치 및 방법 | |
KR101836250B1 (ko) | 구동 모터를 구비한 차량의 dc 컨버터의 출력 전압을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
US12024058B2 (en) | Method for operating a battery of a parked motor vehicle, and motor vehicle | |
KR20150026914A (ko) | 에너지 저장 장치의 전기 재생 방법 | |
US20220161681A1 (en) |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maximum value for a parameter range of a driving operation parameter of a motor vehicle and motor vehicle | |
CN112373319B (zh) | 增程式车辆的动力系统控制方法、系统及车辆 | |
JP2018129887A (ja) | 車両の情報処理装置 | |
US11738658B2 (en) | Method for charging an accumulator battery through a charging terminal | |
JP2014202635A (ja) | 車両の目的地到達推定装置 | |
US20120150378A1 (en) | Determination and Usage of Reserve Energy in Stored Energy Systems | |
JP2013502687A5 (zh) | ||
JP7471274B2 (ja) | 消費エネルギー推定装置、消費エネルギー推定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CN117621923A (zh) | 一种预约出行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116620111A (zh) | 电池热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US11396242B2 (en) | Vehicle control device | |
JP2019081470A (ja) | 空調制御システム | |
CN117207849B (zh) | 电动汽车主动加热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
WO2023062990A1 (ja) | バッテリ管理装置 | |
WO2024106265A1 (ja) | バッテリ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サーバ | |
JP2015070709A (ja) | 充電時間推定システム | |
US20240409005A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the heat treatment of at least one element of an electric drive train of an electric or hybrid motor vehicl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