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后插复合锚索抗拔桩现场测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预应力后插复合锚索抗拔桩现场测量设备。
背景技术
抗拔桩广泛应用于大型地下室抗浮、高耸建筑物抗拔、海上码头平台抗拔、悬索桥和斜拉桥的锚桩基础、大型船坞底板的桩基础和静荷载试桩中的锚桩基础等,抗拔桩指当建筑工程地下结构如果有在低于周边土壤水位的部分时,为了抵消土壤中水对结构产生的上浮力而打的桩,由于抗拔桩的重要性,因此在抗拔桩制作完成后需要使用测量装置在预应力后插复合锚索抗拔桩的施工现场对其进行测量。
目前使用的现场测量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将大型的石块进行堆积,然后将测量装置的横梁放置在石块的上方,在横梁的下方放置千斤顶,然后在利用测量装置上的钢筋与抗拔桩上的钢筋进行焊接,然后进行对抗拔桩进行测量,这种传统的放置在将抗拔桩与测量进行固定连接时使用的是焊接方式,在连接和拆解时需要的操作步骤都过于繁琐,严重影响到测量装置的测量效率,并且通过石块的堆积将测量装置支撑起来,在测量中测量装置具有不稳定性,如果测量装置在测量的过程中出现晃动,则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进而造成测量结果不够精准,为此提供了预应力后插复合锚索抗拔桩现场测量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出的预应力后插复合锚索抗拔桩现场测量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预应力后插复合锚索抗拔桩现场测量设备,包括横梁,所述横梁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千斤顶,所述横梁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钢索,所述钢索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组件,所述千斤顶的下表面设置有支撑组件;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固定筒,所述固定筒的外表面设置有辅助组件,所述固定筒的壳腔内壁上滑动板装有升降柱,所述升降柱的一端延伸至固定筒的上表面外,所述升降柱的一端与钢索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柱的另一端延伸至固定筒的内部,所述升降柱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升降齿条,所述升降柱的外表面设置有卡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固定筒的内壁上通过转轴转动安装有半齿轮,所述半齿轮与升降齿条啮合连接,所述半齿轮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摆动臂,所述摆动臂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定位夹,所述定位夹的侧壁设置为半弧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固定筒的壳腔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伸缩弹簧,所述伸缩弹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卡销,所述卡销与卡槽大小适配,所述滑动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拨动板,所述拨动板的一端延伸至固定筒的上表面外。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辅助组件包括固定盒,所述固定盒的外表面与固定筒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筒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定位环,所述固定盒的底面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储液囊,所述储液囊的外表面与固定盒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储液囊的外表面连通安装有软管,所述软管的一端延伸至固定盒的外部,所述软管的一端延伸至固定筒的壳腔内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储液囊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压板,所述压板的外表面与固定盒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压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连接弹簧,所述连接弹簧的一端与固定盒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盒的内侧壁上转动安装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从动锥齿轮,所述转动柱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凸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转动安装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一端延伸至固定盒的内部,所述螺纹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驱动锥齿轮,所述驱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啮合连接,所述螺纹杆的外表面螺纹安装有升降盘,所述升降盘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升降柱的侧壁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与千斤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底座的下表面设置有嵌入组件,所述底座的内壁上转动安装有双向螺纹杆,所述双向螺纹杆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蜗轮,所述双向螺纹杆的外表面螺纹安装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扩张板,所述扩张板的一端延伸至底座的侧壁外。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底座的内壁顶部转动安装有蜗杆,所述蜗杆与蜗轮啮合连接,所述蜗杆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外表面螺纹安装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一端延伸至底座的下表面外,所述螺纹套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弹簧杆,所述弹簧杆的一端与底座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嵌入组件包括插地钉,所述插地钉的上表面与底座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插地钉的外表面设置有通孔,所述底座的上内壁转动安装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齿轮,所述扩张板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移动齿条,所述固定齿轮与移动齿条啮合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延伸至插地钉的内部,所述转动杆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盘,所述插地钉的内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固定弹簧,所述固定弹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嵌入杆,所述嵌入杆的一端贯穿于固定弹簧的内部,所述嵌入杆的一端延伸至插地钉的外部,所述嵌入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凹槽,凹槽的内壁上通过转轴转动安装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一端与固定盘的内壁转动连接。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中,通过设置有连接组件与辅助组件,将抗拔桩上的钢筋插入到固定筒内,此时钢筋位于两个定位夹之间,然后将升降柱往固定筒的上方拉动,随着升降柱上移会带动升降齿条在固定筒内上移,由于半齿轮与升降齿条啮合连接,因此在升降齿条上移时,半齿轮会通过摆动臂带动定位夹对钢筋进行夹持,在升降柱移动到适当位置后,伸缩弹簧会通过滑动板带动卡销插入卡槽内,进而对升降柱的位置进行固定,在升降柱上移的过程中也会通过连接杆带动升降盘在螺纹杆的外表面进行移动,进而在螺纹的作用下螺纹杆会带动驱动锥齿轮在固定盒内进行转动,进而使从动锥齿轮带动转动柱在固定盒的内壁上转动旋转,随着转动柱的转动会带动凸轮进行转动,在凸轮转动的过程中会对压板进行间接性的挤压,从而使压板对储液囊进行挤压,受到挤压后的储液囊内的润滑油会通过软管流到卡销处,通过千斤顶对横梁进行顶起,从而通过钢索与固定筒对钢筋进行向上拉,在钢索上移的过程中会拉动升降柱上移,在测量装置进行测量的过程中,随着测量时间的增加,定位夹会逐渐增加对钢筋夹持力,进而可以有效的避免在测量过程中出现脱离的情况,进而造成测量失败的情况,在将测量装置与钢筋连接的过程中,通过喷入一点润滑油来对卡销进行润滑,可以避免测量装置由于长期使用,卡销与卡槽的位置润滑度下降,对固定的效果产生影响。
2、本发明中,通过设置有支撑组件,将抗拔桩与横梁之间对齐,然后横梁通过千斤顶利用底座的下表面与地面接触,当底座的下表面与地面接触后,螺纹套此时在横梁与千斤顶的重力下会被压到底座的内部,同时插地钉会被插入到地面内,随着螺纹套在螺纹柱的外表面进行移动,在螺纹的作用下螺纹柱会带动蜗杆在底座的上内壁进行转动,由于蜗杆与蜗轮啮合连接,因此在蜗轮的作用下双向螺纹杆会在底座的内侧壁上进行旋转,随着双向螺纹杆的转动外表面的螺纹会使移动板发生移动,此时移动板带动扩张板往底座的外侧移动,进而增加底座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相较于传统的用石块进行堆积支撑来说,一体化的测量装置便于搬运与使用,同在测量装置固定的过程中通过改变底座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可以确保测量装置在工作时的稳定性,避免在拉拔的过程中测量装置出现晃动情况,进而造成测量结果不精准的情况,进一步提高测量装置的高效性与精准性。
3、本发明中,通过设置有嵌入组件,在扩张板移动到一定位置后移动齿条会与固定齿轮啮合,随着扩张板带动移动齿条继续移动,在固定齿轮的作用下转动杆会在插地钉内进行转动,随着转动杆的转动会带动固定盘进行旋转,此时在活动杆的作用下会带动嵌入杆从插地钉内移出,进而使嵌入杆插入到地面的土壤内,在改变底座的底面面积的同时通过驱动件使插地钉内的嵌入杆插入到土壤中,一方面驱动的过程中无需电力驱动,可以有效的降低故障率,另一方面在插地钉插入土壤后再使嵌入杆移出,可以避免嵌入杆在运输中出现损坏,同时嵌入杆可以在扩张板增加测量装置稳定性的基础上提高双重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预应力后插复合锚索抗拔桩现场测量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预应力后插复合锚索抗拔桩现场测量设备中辅助组件与定位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预应力后插复合锚索抗拔桩现场测量设备中辅助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预应力后插复合锚索抗拔桩现场测量设备中底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预应力后插复合锚索抗拔桩现场测量设备中嵌入组件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预应力后插复合锚索抗拔桩现场测量设备中固定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预应力后插复合锚索抗拔桩现场测量设备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预应力后插复合锚索抗拔桩现场测量设备中连接组件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横梁;2、千斤顶;3、支撑组件;31、底座;32、双向螺纹杆;33、蜗轮;34、移动板;35、扩张板;36、蜗杆;37、螺纹柱;38、螺纹套;39、固定环;310、弹簧杆;4、固定块;5、固定板;6、钢索;7、连接组件;71、固定筒;72、升降柱;73、升降齿条;74、半齿轮;75、摆动臂;76、定位夹;77、卡槽;78、挡板;79、伸缩弹簧;710、滑动板;711、拨动板;712、卡销;8、辅助组件;81、固定盒;82、储液囊;83、软管;84、压板;85、连接弹簧;86、转动柱;87、从动锥齿轮;88、螺纹杆;89、驱动锥齿轮;810、升降盘;811、连接杆;812、凸轮;9、定位环;10、嵌入组件;101、插地钉;102、转动杆;103、固定齿轮;104、固定盘;105、移动齿条;106、嵌入杆;107、活动杆;108、连接轴;109、连接环;1010、固定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8,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预应力后插复合锚索抗拔桩现场测量设备,包括横梁1,所述横梁1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千斤顶2,所述横梁1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块4,所述固定块4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板5,所述固定板5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钢索6,所述钢索6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组件7,所述千斤顶2的下表面设置有支撑组件3;
所述连接组件7包括固定筒71,所述固定筒71的外表面设置有辅助组件8,所述固定筒71的壳腔内壁上滑动板装有升降柱72,所述升降柱72的一端延伸至固定筒71的上表面外,所述升降柱72的一端与钢索6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柱72的另一端延伸至固定筒71的内部,所述升降柱72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升降齿条73,所述升降柱72的外表面设置有卡槽77,所述固定筒71的内壁上通过转轴转动安装有半齿轮74,所述半齿轮74与升降齿条73啮合连接,所述半齿轮74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摆动臂75,所述摆动臂75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定位夹76,所述定位夹76的侧壁设置为半弧状,所述固定筒71的壳腔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挡板78,所述挡板78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伸缩弹簧79,所述伸缩弹簧79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滑动板710,所述滑动板710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卡销712,所述卡销712与卡槽77大小适配,所述滑动板710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拨动板711,所述拨动板711的一端延伸至固定筒71的上表面外。
其具体实施例为:将抗拔桩上的钢筋插入到固定筒71内,此时钢筋位于两个定位夹76之间,然后将升降柱72往固定筒71的上方拉动,随着升降柱72上移会带动升降齿条73在固定筒71内上移,由于半齿轮74与升降齿条73啮合连接,因此在升降齿条73上移时,半齿轮74会通过摆动臂75带动定位夹76对钢筋进行夹持,在升降柱72移动到适当位置后,伸缩弹簧79会通过滑动板710带动卡销712插入卡槽77内,进而对升降柱72的位置进行固定。
所述辅助组件8包括固定盒81,所述固定盒81的外表面与固定筒71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筒71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定位环9,所述固定盒81的底面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储液囊82,所述储液囊82的外表面与固定盒81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储液囊82的外表面连通安装有软管83,所述软管83的一端延伸至固定盒81的外部,所述软管83的一端延伸至固定筒71的壳腔内部,所述储液囊82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压板84,所述压板84的外表面与固定盒81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压板84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连接弹簧85,所述连接弹簧85的一端与固定盒81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盒81的内侧壁上转动安装有转动柱86,所述转动柱86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从动锥齿轮87,所述转动柱86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凸轮812,所述固定板5的下表面转动安装有螺纹杆88,所述螺纹杆88的一端延伸至固定盒81的内部,所述螺纹杆88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驱动锥齿轮89,所述驱动锥齿轮89与从动锥齿轮87啮合连接,所述螺纹杆88的外表面螺纹安装有升降盘810,所述升降盘810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连接杆811,所述连接杆811的一端与升降柱72的侧壁固定连接。
其具体实施例为:在升降柱72上移的过程中也会通过连接杆811带动升降盘810在螺纹杆88的外表面进行移动,进而在螺纹的作用下螺纹杆88会带动驱动锥齿轮89在固定盒81内进行转动,进而使从动锥齿轮87带动转动柱86在固定盒81的内壁上转动旋转,随着转动柱86的转动会带动凸轮812进行转动,在凸轮812转动的过程中会对压板84进行间接性的挤压,从而使压板84对储液囊82进行挤压,受到挤压后的储液囊82内的润滑油会通过软管83流到卡销712处,通过千斤顶2对横梁1进行顶起,从而通过钢索6与固定筒71对钢筋进行向上拉,在钢索6上移的过程中会拉动升降柱72上移,进而使测量装置在测量的过程中,连接组件7对钢筋越夹越紧。
所述支撑组件3包括底座31,所述底座31的上表面与千斤顶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底座31的下表面设置有嵌入组件10,所述底座31的内壁上转动安装有双向螺纹杆32,所述双向螺纹杆32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蜗轮33,所述双向螺纹杆32的外表面螺纹安装有移动板34,所述移动板34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扩张板35,所述扩张板35的一端延伸至底座31的侧壁外,所述底座31的内壁顶部转动安装有蜗杆36,所述蜗杆36与蜗轮33啮合连接,所述蜗杆36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螺纹柱37,所述螺纹柱37的外表面螺纹安装有螺纹套38,所述螺纹套38的一端延伸至底座31的下表面外,所述螺纹套38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环39,所述固定环39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弹簧杆310,所述弹簧杆310的一端与底座31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
其具体实施例为:将抗拔桩与横梁1之间对齐,然后横梁1通过千斤顶2利用底座31的下表面与地面接触,当底座31的下表面与地面接触后,螺纹套38此时在横梁1与千斤顶2的重力下会被压到底座31的内部,同时插地钉101会被插入到地面内,随着螺纹套38在螺纹柱37的外表面进行移动,在螺纹的作用下螺纹柱37会带动蜗杆36在底座31的上内壁进行转动,由于蜗杆36与蜗轮33啮合连接,因此在蜗轮33的作用下双向螺纹杆32会在底座31的内侧壁上进行旋转,随着双向螺纹杆32的转动外表面的螺纹会使移动板34发生移动,此时移动板34带动扩张板35往底座31的外侧移动,进而增加底座31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所述嵌入组件10包括插地钉101,所述插地钉101的上表面与底座3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插地钉101的外表面设置有通孔,所述底座31的上内壁转动安装有转动杆102,所述转动杆102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齿轮103,所述扩张板35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移动齿条105,所述固定齿轮103与移动齿条105啮合连接,所述转动杆102的一端延伸至插地钉101的内部,所述转动杆102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盘104,所述插地钉101的内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固定弹簧1010,所述固定弹簧1010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环109,所述连接环109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嵌入杆106,所述嵌入杆106的一端贯穿于固定弹簧1010的内部,所述嵌入杆106的一端延伸至插地钉101的外部,所述嵌入杆106的另一端设置有凹槽,凹槽的内壁上通过转轴转动安装有活动杆107,所述活动杆107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连接轴108,所述连接轴108的一端与固定盘104的内壁转动连接。
其具体实施例为:在扩张板35移动到一定位置后移动齿条105会与固定齿轮103啮合,随着扩张板35带动移动齿条105继续移动,在固定齿轮103的作用下转动杆102会在插地钉101内进行转动,随着转动杆102的转动会带动固定盘104进行旋转,此时在活动杆107的作用下会带动嵌入杆106从插地钉101内移出,进而使嵌入杆106插入到地面的土壤内,进而将测量装置固定住。
工作原理:将抗拔桩与横梁1之间对齐,然后横梁1通过千斤顶2利用底座31的下表面与地面接触,当底座31的下表面与地面接触后,螺纹套38此时在横梁1与千斤顶2的重力下会被压到底座31的内部,同时插地钉101会被插入到地面内,随着螺纹套38在螺纹柱37的外表面进行移动,在螺纹的作用下螺纹柱37会带动蜗杆36在底座31的上内壁进行转动,由于蜗杆36与蜗轮33啮合连接,因此在蜗轮33的作用下双向螺纹杆32会在底座31的内侧壁上进行旋转,随着双向螺纹杆32的转动外表面的螺纹会使移动板34发生移动,此时移动板34带动扩张板35往底座31的外侧移动,进而增加底座31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在扩张板35移动到一定位置后移动齿条105会与固定齿轮103啮合,随着扩张板35带动移动齿条105继续移动,在固定齿轮103的作用下转动杆102会在插地钉101内进行转动,随着转动杆102的转动会带动固定盘104进行旋转,此时在活动杆107的作用下会带动嵌入杆106从插地钉101内移出,进而使嵌入杆106插入到地面的土壤内,进而将测量装置固定住,将抗拔桩上的钢筋插入到固定筒71内,此时钢筋位于两个定位夹76之间,然后将升降柱72往固定筒71的上方拉动,随着升降柱72上移会带动升降齿条73在固定筒71内上移,由于半齿轮74与升降齿条73啮合连接,因此在升降齿条73上移时,半齿轮74会通过摆动臂75带动定位夹76对钢筋进行夹持,在升降柱72移动到适当位置后,伸缩弹簧79会通过滑动板710带动卡销712插入卡槽77内,进而对升降柱72的位置进行固定,在升降柱72上移的过程中也会通过连接杆811带动升降盘810在螺纹杆88的外表面进行移动,进而在螺纹的作用下螺纹杆88会带动驱动锥齿轮89在固定盒81内进行转动,进而使从动锥齿轮87带动转动柱86在固定盒81的内壁上转动旋转,随着转动柱86的转动会带动凸轮812进行转动,在凸轮812转动的过程中会对压板84进行间接性的挤压,从而使压板84对储液囊82进行挤压,受到挤压后的储液囊82内的润滑油会通过软管83流到卡销712处,通过千斤顶2对横梁1进行顶起,从而通过钢索6与固定筒71对钢筋进行向上拉,在钢索6上移的过程中会拉动升降柱72上移,进而使测量装置在测量的过程中,连接组件7对钢筋越夹越紧,然后将测量出来的结果通过显示屏显示出来。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