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中,“近端”和“远端”是指支架输送装置及其配件在使用环境下,相对于使用者的远近位置而言,其中,距离使用者较近的一端拟定为“近端”,距离使用者较远的一端拟定为“远端”。
相关技术中,支架输送装置的锁止结构设置在手柄食指握持的区域,以便于通过食指按压锁止结构实现支架输送装置锁定或解锁。发明人发现,在使用过程中,操作者握持手柄区域,并需要通过操作手柄使得输送系统的输送管道进入体内腔道。由于在输送管道插入体内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手柄部位施力。为了能够更好地施力,操作者容易增加握持手柄的握持力,进而容易触发锁止结构解锁。并且,在输送管道插入体内的过程中,操作者的拇指接近和/或按压在操作轮上,容易操作者误触操作轮转动,进而导致支架误释放,降低支架释放的准确度。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输送系统。该输送系统包括壳体、锁止件、操作轮机构和输送管。操作轮机构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内。操作轮机构与输送管相连,且操作轮机构被配置为驱动输送管内的支架从输送管的远端释放。具体的,可以通过操作操作轮机构相对壳体转动使得操作轮机构驱动输送管内的支架从输送管的远端释放。锁止件设置在壳体中非握持的区域。其中非握持区域为操作者在操作输送系统插入体内的过程中,操作者手未覆盖的区域。这样,该输送系统可以防止误触发释放输送管内的支架。因此,可以在将支架移动至预设位置后在解锁锁止件,并通过拨动操作轮机构相对壳体转动释放输送管内的支架,进而有益于确保支架释放位置的准确性。
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20,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架输送装置进行详细地说明。
本申请提供一种支架输送装置。示例性的,支架输送装置可以用于但不限于用于将血管支架输送至体内的指定位置,为此,本实施例不限定支架输送装置输送的支架的具体类型。
参照图1至图3,支架输送装置包括壳体100、输送管200、操作轮机构300和锁止件400。其中,壳体100为基础性结构件,可以为其他部件提供安装基础。可选的,壳体100可以被配置为适应操作者手的结构,以便于操作者握持壳体100。
参照图1至图3,输送管200的近端与壳体100相连。操作轮机构300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100。如图3所示,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壳体100具有安装腔。操作轮机构300的至少部分位于安装腔内。示例性的,操作轮机构300还包括转轴330。操作轮机构300通过转轴330与壳体100转动相连。
参照图2和图3,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操作轮机构300与输送管200相连,且操作轮机构300配置为驱动输送管200内的支架从输送管200的远端释放。示例性的,操作轮机构300与输送管200传动相连,以通过操作轮机构300驱动输送管200内的支架从输送管200的远端释放。示例性的,在本实施例中,操作轮机构300与输送管200之间可以为但不限于为齿轮齿条连接传动。
参照图1,壳体100包括第一子部110和与第一子部110相连的第二子部120。第一子部110被配置为手掌握持结构。示例性的,在操作者操作输送管200进入体内的过程中,操作者握持于第一子部110。具体的,第一子部110被配置为适配于手掌的结构特征,以便于操作者握持第一子部110,提高操作者握持第一子部110的舒适度。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子部110具有与手掌适配的凹陷部,以便于第一子部110与手掌贴合,提高操作者握持第一子部110的舒适度。示例性的,第一子部110具有与手指适配的凹槽,提高操作者握持壳体100的稳固性。
参照图1,锁止件400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二子部120。这样,操作者握持壳体100操作输送管200进入体内的过程中不会触碰锁止件400,进而有益于避免误触碰锁止件400造成锁止件400相对壳体100移动,防止误解锁锁止件400。
示例性的,锁止件400可以相对壳体10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示例性的,在锁止件400相对壳体100移动至第一位置的情况下,锁止件400与操作轮机构300限位配合,且锁止件400限制操作轮机构300相对壳体100转动。在锁止件400移动至第二位置的情况下,锁止件400与操作轮机构300分离。具体的,锁止件400与操作轮机构300分离,即解除锁止件400与操作轮机构300之间的限位配合。这样,可以通过拨动锁止件400相对壳体100运动实现操作轮机构300锁定或解除锁定。
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锁止件400可以相对壳体100移动或转动,以实现锁止件400可以相对壳体10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为此,本实施例不限定锁止件400相对壳体100运动的具体方式。
参照图4和图5,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壳体100的外壁设置有容置槽121。示例性的,锁止件400的至少部分位于容置槽121内,且锁止件400可以在容置槽121滑动。可选的实施例中,锁止件400的宽度适配于容置槽121的宽度,以使锁止件400可以与容置槽121的槽壁滑动配合,进而有益于提高锁止件400相对壳体100移动的平稳性。其中,锁止件400的宽度方向为图4或图5中y轴所示的方向。另外,锁止件400与容置槽121的槽壁滑动配合还有益于提高锁止件400与壳体100装配的紧凑性,有益于防止外部粉尘从锁止件400处进入壳体100内。
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锁止件400与壳体100的外壁齐平。或者,锁止件400内陷于壳体100的外壁。这样有益于防止误触碰锁止件400,进而有益于防止锁止件400因为误碰触而移动至第二位置,进而有益于避免误解锁操作轮机构300。
参照图4和图5,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在锁止件400相对壳体100移动至第一位置的情况下,锁止件400的至少部分止抵于容置槽121的长度方向的第一端。在锁止件400相对壳体100移动至第二位置的情况下,锁止件400的至少部分止抵于容置槽121的长度方向的第二端。其中,容置槽121的长度方向可以为图4或图5中x轴所示的方向。
上述实施例中,锁止件400可以通过与容置槽12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止抵,实现锁止件400可以准确停留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另外,还可以通过锁止件400推抵于容置槽121的端部给操作者一个触感,使得操作者能够准确感知锁止件400与操作轮机构300是否已经移动到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
参照图2至图4,操作轮机构300包括指轮310。指轮310与壳体100转动配合,且指轮310的至少部分凸出于壳体100的外壁,以便通过拨动指轮310,使得指轮310相对壳体100转动。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指轮310的外周壁具有防滑槽,以增加指轮310与手指之间的摩擦力,进而有益于手指拨动指轮310相对壳体100转动。
参照图2和图3,锁止件400设置于壳体100中与指轮310的轴线方向的一端相对的一侧。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锁止件400位于指轮310的轴线方向的一侧。示例性的,在操作者握持壳体100的情况下,壳体100的第一侧与手掌贴合。锁止件400设置于壳体100的第二侧。其中,壳体100的第二侧与壳体100的第一侧为壳体100相背的两侧。
上述实施例中,锁止件400位于壳体100的侧壁,进而有益于防止操作者操作输送管200插入体内的过程中触碰锁止件400,以避免误碰触锁止件400导致锁止件400误解锁。另外,锁止件400设置于壳体100远离手掌的一侧,进而使得,锁止件400可以位于手指端部与手掌之间的间隙处,这样有益于增加操作锁止件400的便利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子部120连接于第一子部110在第一方向上的一端。示例性的,第一方向为第一子部110的近端向第一子部110的远端的方向。具体的,第一方向可以为图2中x轴所示的反方向。示例性的,第二子部120邻近第一子部110的远端设置。在操作者操作输送系统的过程中,操作者的大拇指的一侧邻近第一子部110的远端,以便于操作者利用壳体100施力带动输送管200插入体内。
参照图4和图5,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锁止件400相对第二子部120可向远离或靠近第一子部110的方向移动。示例性的,锁止件400相对壳体100沿壳体100的延伸方向移动。其中,壳体100的延伸方向为图4和图5中x轴所示的方向。这样有益于通过大拇指施力推动锁止件400相对壳体100移动。
参照图1至图3,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在操作输送管200进入人体的过程中,手握持在壳体100上,且大拇指撘靠在指轮310上,以便于控制插入方向和控制推动输送管200的作用力大小。在输送管200移动至预设位置后,可以向壳体100中背离手掌的一侧偏转大拇指,即通过偏转大拇指使得大拇指可以撘靠在锁止件400上,并通过大拇指推动锁止件400相对壳体100移动,以实现操作轮机构300与锁止件400之间分离。然后再通过偏转大拇指,以使大拇指撘靠在指轮310上,以便于通过大拇指拨动操作轮机构300相对壳体100转动,释放输送管200内的支架。
参照图2和图3,操作轮机构300还包括锁止轮320。锁止轮320与指轮310同轴设置,且锁止轮320与指轮310相连。示例性的,锁止轮320和指轮310可以通过转轴330相连,以使锁止轮320和指轮310绕转轴330同步转动。作为一些可选的实施例,锁止轮320和指轮310可以与转轴330转动限位相连。示例性的,锁止轮320和指轮310均与转轴330固定相连,以通过限制锁止轮320绕转轴330转动限制指轮310转动。
参照图3,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锁止轮320的外周壁具有限位槽321。示例性的,锁止轮320上具有多个限位槽321。可选的,多个限位槽321沿锁止轮320的外周壁间隔设置,以使锁止件400可以与锁止轮320的多个位置限位配合。示例性的,锁止轮320可以为齿轮。
参照图3,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在锁止件400相对壳体100移动至第一位置的情况下,锁止件400的至少部分卡嵌于锁止轮320远离第一子部110的一侧的限位槽321内。示例性的,锁止件400位于锁止轮320远离第一子部110的一侧。可选的实施例中,锁止件400相对壳体100沿锁止轮320的径向移动,以使锁止件400远离或靠近锁止轮320。
参照图4和图5,在操作者操作支架输送装置将输送管200插入体内的过程中,操作者沿壳体100的近端向壳体100的远端推动壳体100。在输送管200到达体内预设位置后,可以通过调整大拇指的位置,以使大拇指可以撘靠在锁止件400上,并推动锁止件400向远离第一子部110的方向移动,以使锁止件400与锁止轮320分离,实现锁止件400与锁止轮320解锁。
参照图6,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在锁止件400相对壳体100移动至第一位置的情况下,锁止件400的至少部分卡嵌于锁止轮320邻近第一子部110的一侧的限位槽321内。示例性的,锁止件400位于锁止轮320邻近第一子部110的一侧。可选的,锁止件400相对壳体100沿锁止轮320的径向移动,以使锁止件400远离或靠近锁止轮320。
参照图7和图8,在操作者操作支架输送装置将输送管200插入体内的过程中,操作者沿壳体100的近端向壳体100的远端推动壳体100。这样,即使操作者在将输送管200插入体内的过程中误触碰到锁止件400,产生的作用力也是将锁止件400向靠近锁止轮320的方向推动。即在这种情况下,锁止件400与锁止轮320限位配合更加稳固。因此,该实施例有益于防止误将锁止件400与操作轮机构300解锁。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锁止件400包括限位部410、操作部420和连接部430。其中,限位部410设置于壳体100内。操作部420设置于壳体100外,示例性的,操作部420设置于容置槽121内,且操作部420的宽度适配于容置槽121的宽度,以使操作部420可以沿容置槽121滑动。
参照图9,壳体100具有避让槽130。示例性的,避让槽130贯穿壳体100的壁,以连通壳体100的内部空间和壳体100的外部空间。连接部430贯穿避让槽130并连接操作部420和限位部410。连接部430可沿避让槽130滑动。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操作部420和限位部410在避让槽130的槽宽方向上的尺寸大于连接部430在避让槽130的槽宽方向上的尺寸。进一步可选的实施例中,连接部430在避让槽130的槽宽方向上的尺寸适配于避让槽130的槽宽,以使连接部430可以沿避让槽130滑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锁止件400可以通过卡接的方式装配于壳体100的避让槽130内,以避免锁止件400与壳体100分离。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沿限位部410远离锁止轮320的中心的一端向限位部410靠近锁止轮320的中心的一端,限位部410的厚度逐渐减小。这样有益于限位部410嵌入限位槽321内。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限位部410邻近靠近锁止轮320的中心的一端设置有导向面。这样,在限位部410邻近靠近锁止轮320的中心的一端与限位槽321的中部没有对齐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导向面与限位槽321的槽壁相互作用,使得限位部410嵌入限位槽321内,以确保限位部410可以通过嵌入限位槽321实现锁止件400与锁止轮320锁定。示例性的,限位部410邻近靠近锁止轮320的中心的一端具有弧形的导向面。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沿限位槽321的槽口向限位槽321的槽底的方向,限位槽321的宽度逐渐减小。一些进一步可选的实施例中,限位槽321的槽宽适配于限位部410的厚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在锁止件400相对壳体100移动至第一位置的情况下,限位部410的厚度方向的两个侧壁分别止抵于限位槽321的槽壁,以提高锁止轮320与锁止件400限位配合后锁止轮320的稳定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壳体100的内壁设置有导向部150。示例性的,导向部150具有导向面。锁止件400的至少部分抵接于导向部150的导向面,且锁止件400可沿导向部150的导向面相对壳体10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这样导向部150可以为锁止件400提供支撑,进而有益于将锁止轮320传递至锁止件400上的作用力转移至壳体100,以减小锁止件400受到的弯曲应力,达到保护锁止件400的目的。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壳体100的内壁间隔设置有两个导向部150。两个导向部150分别与限位部410的两侧分别抵接,以为限位部410的两侧分别提供支撑,进而提高锁止件400与壳体100装配的可靠性。示例性的,导向部150可以为凸出于壳体100内壁的凸块。
参照图10和图11,避让槽130具有第一阻尼段131,第一阻尼段131有益于增加锁止件400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的过程中,锁止件400相对壳体100移动的阻力,进而有益于保持锁止件400与操作轮机构300限位配合。
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沿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的方向。第一阻尼段131的槽宽逐渐减小。在锁止件400相对于壳体100移动至第一位置的情况下,连接部430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阻尼段131,且第一阻尼段131干涉锁止件400向第二位置移动。示例性的,在锁止件400相对壳体100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的过程中,连接部430与第一阻尼段131之间的摩擦阻力逐渐增加,进而有益于阻碍干涉锁止件400相对壳体100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
参照图10和图11,在一些进一步可选的实施例中,沿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的方向,连接部430在避让槽130的宽度方向上的厚度逐渐减小。其中,沿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的方向可以为图10和图11中x轴所示方向的反方向。
上述实施例中,避让槽130通过设置第一阻尼段131,可以增加锁止件400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的阻力,进而有益于锁止件400与操作轮机构300保持锁止状态,进而有益于防止锁止件400与操作轮机构300之间非预见性地解除锁定状态,避免误释放输送管200内的支架。其中锁定状态,即锁止件400相对于壳体100处于第一位置,与操作轮机构300限位配合的状态。
根据一些可选的实施例,参照图10和图11,避让槽130具有第二阻尼段132。示例性的,第二阻尼段132与第一阻尼段131连通。示例性的,第二阻尼段132有益于增加锁止件400由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的过程中,锁止件400相对壳体100移动的阻力,进而有益于保持锁止件400与操作轮机构300分离的状态。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沿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的方向,第二阻尼段132的槽宽逐渐减小。在锁止件400相对于壳体100移动至第二位置的情况下,连接部430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阻尼段132,且第二阻尼段132干涉锁止件400向第一位置移动。
根据一些可选的示例,第二阻尼段132与第一阻尼段131的连接处形成台阶结构。在锁止件400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连接部430邻近第一阻尼段131的一端至少部分止抵于该台阶结构处,以避免锁止件400相对壳体100向第一位置移动。
上述实施例中,避让槽130通过设置第二阻尼段132,可以增加锁止件400由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的阻力,进而有益于锁止件400与操作轮机构300保持解锁状态,进而有益于防止锁止件400与操作轮机构300之间非预见性地锁定状态,避免释放输送管200内的支架的过程中误锁定操作轮机构300,以确保支架释放过程中的顺畅性,进而有益于提高支架位置的精度。
参照图10至图13,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壳体100具有第一阻尼部140。锁止件400具有第二阻尼部440。在锁止件400相对于壳体100移动至第一位置的情况下,第一阻尼部140抵接于第二阻尼部440,且第一阻尼部140和第二阻尼部440可增加锁止件400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的阻力。示例性的,第一阻尼部140和第二阻尼部440中,一者可以为凸起结构,另一者可以为与之适配的凹槽或凸起结构。
参照图10,第一阻尼部140和第二阻尼部440均为凸起结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阻尼部140为设置于避让槽130的槽壁的凸起。第二阻尼部440为设置于连接部430的侧壁的凸起。在锁止件400相对于壳体100移动至第一位置的情况下,第二阻尼部440抵接于第一阻尼部140远离第二位置的一侧,以通过第一阻尼部140和第二阻尼部440抵接增加锁止件400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的阻力。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在锁止件400相对于壳体100移动至第二位置的情况下,第一阻尼部140抵接于第二阻尼部440,且第一阻尼部140和第二阻尼部440可增加锁止件400由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的阻力。这样锁止件400可以通过第二阻尼部440与壳体100上的第一阻尼部140抵接,防止锁止件400与操作轮机构300之间非预见性地解除锁定状态,避免误释放输送管200内的支架。
根据一些可选的实施例,参照图12和图13,锁止件400上设置有两组第二阻尼部440。壳体100上设置有至少一组第一阻尼部140。参照图12,在锁止件400相对壳体100移动至第一位置的情况下,锁止件400中的其中一组第二阻尼部440抵接于壳体100上的第一阻尼部140中远离第二位置的一侧。在锁止件400相对壳体100移动至第二位置的情况下,锁止件400中的另一组第二阻尼部440抵接于壳体100上的第一阻尼部140中远离第一位置的一侧。这样可以通过第一阻尼部140和第二阻尼部440实现锁止件400相对壳体100保持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进而有益于锁止件400与操作轮机构300保持在锁定状态或解锁状态,以便于准确释放输送管200内的支架。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沿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的方向,连接部430在避让槽130的宽度方向上的厚度一致,且锁止件400和壳体100可以通过第一阻尼部140和第二阻尼部440维持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进而有益于锁止件400与操作轮机构300之间维持在锁定状态或解锁状态。其中,锁止件400与操作轮机构300维持在锁定状态,即锁止件400与操作轮机构300转动限位。锁止件400与操作轮机构300维持在解锁状态,即锁止件400与操作轮机构300分离,以使操作轮机构300可以相对壳体100转动。
参照图14和图16,根据一些可选的实施例,支架输送装置还包括牵引轮500、导向轮600和牵引绳700。牵引轮500与导向轮600间隔设置。示例性的,牵引轮500和导向轮600可以沿输送管200的沿伸方向间隔设置。可选的,输送管200的沿伸方向可以为图14中x轴所示的方向。示例性的,牵引轮500相对导向轮600更邻近壳体100的远端。
参照图15,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牵引轮500与操作轮机构300相连,且操作轮机构300可带动牵引轮500转动。示例性的,牵引轮500可以设置于转轴330上。示例性的,牵引轮500与转轴330转动限位配合,以使牵引轮500可以随转轴330转动。示例性的,牵引轮500可以与指轮310直接固定相连,以通过指轮310带动牵引轮500转动。参照图15,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牵引轮500可以与操作轮机构300为一体结构。
参照图14,导向轮600位于牵引轮500远离壳体100的远端的一侧,导向轮600与输送管200相切。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输送管200的近端沿壳体100的延伸方向贯穿壳体100。示例性的,壳体100的延伸方向可以为图14中x轴所示的方向。示例性的,输送管200的近端与导向轮600相切。牵引绳700的一端与输送管200相连。牵引绳700沿导向轮600的外周绕过导向轮600,且牵引绳700另一端与牵引轮500相连。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牵引轮500和导向轮600的外周壁均设置有容线槽510。示例性的,牵引绳700沿容线槽510缠绕于牵引轮500和/或导向轮600。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输送管200的至少部分位于牵引轮500和/或导向轮600的容线槽510内,进而有益于确保牵引绳700沿输送管200的延伸方向拉动输送管200,并且还可以利用容线槽510为输送管200的移动导向,有益于减小拉动输送管200的作用力,提高支架释放位置的精度。
示例性的,在将支架输送至体内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转动牵引轮500使得牵引绳700的至少部分可缠绕在牵引轮500上,进而拉动输送管200,使得输送管200中的支架可以从输送管200的远端释放。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支架输送装置中,可以利用导向轮600改变牵引绳700的延伸方向,进而有益于充分利用壳体100的空间,进而有益于减小释放支架的运动行程。
参照图17,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支架输送装置还包括止逆件800。可选的,止逆件800设置于壳体100。操作轮机构300还包括止逆轮340。止逆轮340与指轮310相连,以使指轮310可带动止逆轮340转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止逆轮340的外周设置有止逆槽。示例性的,止逆槽可以与止逆件800限位配合,以使止逆件800可以阻碍止逆轮340转动。具体的,在操作指轮310转动带动输送管200使得支架10释放的过程中,指轮310可以带动止逆轮340向第一时针方向转动。止逆件800可以阻碍止逆轮340向第二时针方向转动。第二时针方向与第一时针方向相反。
示例性的,止逆轮340可以为但不限于为棘轮。止逆轮340可以与止逆件800形成棘轮机构。
参照图15,作为一种进一步可选的实施例,止逆轮340和锁止轮320分别位于指轮310轴向相背的两侧。可选的,止逆轮340、锁止轮320和指轮310同轴设置,且指轮310的直径大于止逆轮340的直径和锁止轮320的直径。这样,可以通过指轮310间隔止逆件800和锁止轮320,以避免止逆件800与止逆轮340发生干涉,提高支架输送装置的稳定性。
根据一些可选的实施例,参照图15,牵引轮500与指轮310同轴设置。示例性的,牵引轮500固定设置于转轴330上。参照图14,牵引轮500与导向轮600位于输送管200的第一侧。指轮310径向的至少部分凸出于输送管200的第二侧。输送管200的第一侧和输送管200的第二侧为输送管200的径向相背的两侧。示例性的,指轮310位于输送管200的径向的第二侧的部分凸出于壳体100,以便于拨动指轮310转动。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在释放输送管200内的支架10的过程中,指轮310凸出于壳体100的部分的线速度方向为第二方向。其中,第二方向为靠近壳体100近端的方向。示例性的,第二方向为图14中x轴所示的方向。
上述实施例中,牵引轮500和导向轮600的转动中心与指轮310凸出于壳体100的部分分别位于输送管200相背的两侧,有益于减小壳体100的体积,并且,有益于使得指轮310凸出与壳体100的部分与手握持的第一子部110齐平,以便于操作者大拇指施力拨动指轮310转动,进而有益于降低释放支架10的难度。
在一些进一步可选的实施例中,释放输送管200内的支架10的过程中,指轮310凸出于壳体100的部分的线速度方向为第二方向,可以确保输送管200的移动方向与指轮310凸出于壳体100的部分的线速度方向一致,均是沿输送管200的延伸方向向输送管200的近端,便于用户操作输送管200内的支架释放。另外,这样使得牵引绳700可以沿壳体100内腔的内壁布设,进而可以为壳体100中部形成足够的避让空间,以便于安装其他零部件。示例性的,有益于在壳体100内布设止逆件800和/或锁止件400等,以避免牵引绳700与壳体100内其他部件相互干涉。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牵引轮500设置于止逆轮340与指轮310之间。示例性的,牵引轮500的轴向的一端与指轮310轴向的一端贴合,以减小牵引轮500与指轮310之间的间距,进而有益于减小转轴330收到的扭矩,提高操作轮机构300与壳体100装配的稳固性。
根据一些可选的实施例,参照图19和图20,输送管200包括外管210、顶出管220和内管230。顶出管220套设于内管230。外管210套设于顶出管220。外管210的远端和内管230的远端至少部分凸出于顶出管220并形成支架容纳腔240。示例性的,支架10安装与支架容纳腔240内。
参照图14、图16和图18,顶出管220的近端设置有导向管段221。导向管段221贯穿壳体100,且导向管段221的近端与壳体100的近端相连。示例性的,牵引绳700与外管210的近端相连,且牵引绳700可拉动外管210沿顶出管220滑动。
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壳体100的近端设置有接口件900。可选的,导向管段221的近端与接口件900固定相连。这样,可以通过导向管段221为外管210导向,进而有益于减小牵引绳700拉动外管210相对顶出管220移动的阻力,以降低释放支架10的难度。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内管230还包括管体和限位头231,示例性的,限位头231设置于管体的远端。参照图19,沿限位头231的近端向限位头231的远端,限位头231的直径逐渐减小。进一步可选的实施例中,限位头231的近端的直径大于管体的直径,以使限位头231与管体连接处形成限位台阶。参照图20,支架10的远端抵接于限位头231的近段凸出与管体外周壁的部分。
上述实施例中,限位头231可以防止支架10从支架容纳腔240内移出,避免支架误释放,提高支架释放位置的精度。
参照图18和图19,顶出管220还包括顶出头222和弹簧管223。弹簧管223的近端与导向管段221相连。弹簧管223的远端与顶出头222的近端相连。弹簧管223不仅可以用于为支架10从外管210的远端释放提供支撑力,还可以为内管230提供支撑,以防止内管230塌陷。另外,弹簧管223具有更好的弯曲性能,以使输送管200能够更好地适应体内腔道路径,进而有益于提高输送管200进入腔道的顺畅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19,顶出头222的外径适配于外管210的内径,顶出头222可沿外管210的管腔滑动。示例性的,顶出头222的外周壁与外管210的内周壁之间形成的间隙的宽度小于支架10在外管210径向上的厚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顶出头222的外周壁可以与内管230的内壁滑动配合。这样,顶出头222的远端端面可以止抵于支架10的近端,进而有益于通过顶出头222推动支架10相对外管210移动。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18和图19,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弹簧管223的外径小于顶出头222的外径,且弹簧管223与外管210的内壁之间形成避让间隙。
上述实施例有益于减小外管210与弹簧管223之间的摩擦阻力,进而有益于减小外管210相对顶出管220向顶出管220近端移动的阻力,以降低支架10从输送管200的远端释放的难度。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顶出管220还包括蒙皮224。示例性的,蒙皮224包裹于弹簧管223的外周壁。可选的,蒙皮224的外周壁与外管210的内周壁之间存在避让间隙。
上述实施例有益于进一步减小外管210与顶出管220之间的摩擦力,进而有益于减小释放支架10过程中的阻力。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沿弹簧管223的近端向弹簧管223的远端,弹簧管223的螺距逐渐增加。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提供的支架输送装置的过程中发现,在释放支架10的过程中,沿弹簧管223的近端向弹簧管223的远端,弹簧管223受到的轴向的作用力逐渐减小。上述实施例中,沿弹簧管223的近端向弹簧管223的远端,弹簧管223的螺距逐渐增加,可以在保证弹簧管223提供轴向上的支撑力的过程中,还可以改善输送管200的弯曲性能,使得输送管200能够更好地适应体内腔道路径,进而有益于提高输送管200进入腔道内的顺畅性,减小对体内腔道内壁的损伤。
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弹簧管223包括多个依次相连的子管段,两个子管段中,邻近顶出头222的子管段的螺距大于远离顶出头222的子管段的螺距。这样,可以在保证弹簧管223提供轴向上的支撑力的过程中,还可以改善输送管200的弯曲性能,使得输送管200能够更好地适应体内腔道路径,进而有益于提高输送管200进入腔道内的顺畅性,减小对体内腔道内壁的损伤。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