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82948A - 侧行链路通信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 Google Patents
侧行链路通信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582948A CN116582948A CN202210114229.2A CN202210114229A CN116582948A CN 116582948 A CN116582948 A CN 116582948A CN 202210114229 A CN202210114229 A CN 202210114229A CN 116582948 A CN116582948 A CN 11658294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ssage
- user equipment
- frequency
- layer
- identifi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7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3999 initia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475 author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267 cellular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13 prioriti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44 propag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356 surgical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04W4/46—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for vehicle-to-vehicle communication [V2V]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2—Selection of wireless resources by user or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terminal or device properti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5—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between terminals via a wireless link, e.g. sidelin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40—Resource management for direct mode communication, e.g. D2D or sidelin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在此提出的方法包括:第一用户设备从第二用户设备接收第一消息;第一用户设备基于第一消息确定用于与第二用户设备通信的第一频率,第一用户设备至少支持第一频率和第二频率,并且第二用户设备至少支持第一频率;以及第一用户设备基于第一频率向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第二消息,并且第二消息与建立单播连接的过程或发现过程相关联。本公开所提出的通信机制能够在进行通信的终端设备均支持的载波上执行单播连接建立过程或发现过程,从而确保单播连接建立过程或发现过程可以正确地执行,提升了侧行链路的通信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总体上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侧行链路通信方法、设备、存储介质以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户设备(UE)之间可以通过网络设备提供的无线电覆盖进行数据通信,也可以不借助网络设备,直接利用侧行链路(sidelink或SL)进行通信。SL通信的一个典型应用场景为车联网(V2X)。在车联网中,可将每辆车视为一个UE,UE之间直接通过SL进行数据传输,无需经过网络,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通信时延。
在V2X通信场景中,UE的上层被配置有业务类型(例如PSID、ITS-AID、AID)与目标ID(例如,destination L2 ID)的映射关系(针对广播通信,可选的包括组播通信),同时还被配置有业务类型与载波之间的映射关系。LTE V2X仅支持广播通信,但是支持多载波操作。NR V2X支持单播、组播和广播通信,但是在目前的通信系统中仅支持单载波操作。考虑未来将期望NR SL支持多载波操作,因此需要对侧行链路通信机制的进一步增强。
发明内容
总体上,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提出了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方法、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用于通信的方法。在该方法中,第一用户设备从第二用户设备接收第一消息。第一用户设备基于第一消息确定用于与第二用户设备通信的第一频率,第一用户设备至少支持第一频率和第二频率,并且第二用户设备至少支持第一频率。第一用户设备基于第一频率向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消息的目标标识为第一层2标识,并且第二消息与建立单播连接的过程或发现过程相关联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实现方式中,第二消息包括PC5-RRC消息或者PC5-S消息。PC5-S消息包括以下中的一项:直连通信请求消息、直接安全模式命令消息、直接安全模式完成消息、直连通信接受消息、发现请求消息、发现响应消息、发现发布消息。
在第一方面的第二实现方式中,该方法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确定用于与第二用户设备通信的第一频率:第一用户设备确定第一消息在第一频率上被接收;以及第一用户设备确定第一频率将用于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消息作为第一消息的响应。因此,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的通信机制,终端设备通过将接收消息的载波确定为用于发送该消息的响应消息的载波,从而保证单播连接建立过程或发现过程可以正确执行,从而提高侧行链路的通信质量。
在第一方面的第三实现方式中,第一消息包括第一频率信息,该第一频率信息指示第二用户设备支持的频率。该方法通过以下方式来确定用于与第二用户设备通信的第一频率:第一用户设备基于第一频率信息,确定第一频率,第二消息作为第一消息的响应。因此,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的通信机制,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单播连接建立过程或者发现过程显示交互载波能力信息,以使得单播连接建立过程或发现过程的消息可以被对端的终端设备接收,从而保证单播连接建立过程或发现过程可以正确执行,从而提高侧行链路的通信质量。
在第一方面的第四实现方式中,该方法通过以下方式来确定第一频率:第一用户设备基于第一频率信息和第一用户设备支持的频率,确定第一用户设备与第二用户设备共同支持的频率;以及第一用户设备从共同支持的频率中选择第一频率以用于发送第二消息。
在第一方面的第五实现方式中,第二消息包括第二频率信息,并且第二频率指示第一用户设备支持的频率或者指示共同支持的频率。
在第一方面的第六实现方式中,第二消息包括PC5-RRC消息或者PC5-S消息。PC5-S消息包括以下中的一项:直连通信请求消息、直接安全模式命令消息、直接安全模式完成消息、直连通信接受消息、发现请求消息、发现响应消息、发现发布消息。
在第一方面的第七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一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侧行链路用户设备信息消息,侧行链路用户设备信息消息指示第一层2标识与第一频率相关联,其中第一消息的源标识为第一层2标识并且目标标识为第二层2标识,第二消息的源标识为第三层2标识,其中第二层2标识与第三层2标识相同,或者第二层2标识与第三层2标识不同。
在第一方面的第八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一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侧行链路用户设备信息消息,侧行链路用户设备信息消息指示第一层2标识与共同支持的频率相关联,其中第一消息的源标识为第一层2标识并且目标标识为第二层2标识,第二消息的源标识为第三层2标识,其中第二层2标识与第三层2标识相同,或者第二层2标识与第三层2标识不同。
在第一方面的第九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一用户设备确定用于与第二用户设备通信的候选频率,候选频率至少包括第一频率。
在第一方面的第十实现方式中,候选频率至少基于从第二用户设备接收的用户设备能力交互消息所指示的与第二用户设备相关联的频率信息来确定,用户设备能力交互消息包括用户设备能力问询消息或用户设备能力信息消息。
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一实现方式中,候选频率还基于第一用户设备支持的频率和与业务类型信息相对应的频率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来确定。
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二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一用户设备向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用户设备能力交互消息,用户设备能力交互消息包括指示第一层2标识与候选频率相关联的信息,用户设备能力交互包括用户设备能力问询消息或用户设备能力信息消息,并且第一消息的目标标识为第一层2标识。
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三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一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侧行链路用户设备信息,侧行链路用户设备信息包括第一层2标识与候选频率相关联,第二消息的目标标识为第一层2标识。
在第一方面的第十四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在获得的侧行链路授权之后,第一用户设备基于与侧行链路授权相关联的频率信息,选择与频率信息对应的目标标识进行侧行链路传输。
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五实现方式中,第一频率对应于载波或带宽部分。
在第一方面的第十六实现方式中,第一用户设备支持多载波通信,并且第二用户设备支持单载波通信或多载波通信。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侧行链路通信机制,通过该机制可以确定用于实现单播连接建立过程或发现过程的载波或带宽部分,从而能够可以在具有不同载波能力的终端设备之间正确执行单播连接建立过程或发现过程。此外,该机制可以在后续单播连接UE能力交互完成后更新对应消息的载波信息,提高了侧行链路的通信质量和系统性能。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用于通信的方法。在该方法中,第一用户设备获取针对默认频率的第一指示信息,默认频率用于与第二用户设备通信。第一用户设备使用默认频率向第二用户设备传输,第三消息包括PC5-RRC消息或者PC5-S消息。PC5-S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直连通信请求消息、直接安全模式命令消息、直接安全模式完成消息、直连通信接受消息、发现请求消息、发现响应消息、发现发布消息。
根据本公开的通信机制,规定用于单播连接建立过程或者发现过程的默认频率,这样可以确保单播连接建立过程的消息或者发现过程的消息的正确传输。特别是当两端的UE具有不同载波能力时,使用默认频率能够确保消息被对端UE接收到,从而有助于单播连接建立过程或发现过程的正确执行,提升了侧行链路的通信质量。
在第二方面的第一实现方式中,默认频率为网络预配置的或者是预定义的。
在第二方面的第二实现方式中,默认频率是从第一用户设备的上层获取的。
在第二方面的第三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一用户设备获取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包括上层指示信息或从网络接收的指示信息指示与目标层2标识或业务类型相关联的第三消息是否基于默认频率来传输。
在第二方面的第四实现方式中,与第三消息相关联的第四消息也使用默认频率来传输。
在第二方面的第五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在获得的侧行链路授权之后,第一用户设备基于与侧行链路授权相关联的频率信息,选择与频率信息对应的目标标识进行侧行链路传输。
在第二方面的第六实现方式中,默认频率对应于载波或带宽部分。
在第二方面的第七实现方式中,第一用户设备支持多载波通信,并且第二用户设备支持单载波通信或多载波通信。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的至少一个存储器。该至少一个存储器与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与至少一个处理器一起促使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出了一种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的至少一个存储器。该至少一个存储器与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与至少一个处理器一起促使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第五方面,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处理器执行时,使处理器执行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第六方面,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处理器执行时,使处理器执行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第七方面,提出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处理器执行时,使处理器执行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第八方面,提出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处理器执行时,使处理器执行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第九方面,提出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接收单元、确定单元以及发送单元。接收单元被配置为从第二用户设备接收第一消息。确定单元被配置为基于第一消息确定用于与第二用户设备通信的第一频率,第一用户设备至少支持第一频率和第二频率,并且第二用户设备至少支持第一频率。发送单元被配置为基于第一频率向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消息的目标标识为第一层2标识,并且第二消息与建立单播连接的过程或发现过程相关联。
根据本公开的第十方面,提出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获取单元以及传输单元。获取单元被配置为获取针对默认频率的第一指示信息,默认频率用于与第二用户设备通信。传输单元被配置为使用默认频率向第二用户设备传输PC5-RRC消息或者PC5-S消息。PC5-S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直连通信请求消息、直接安全模式命令消息、直接安全模式完成消息、直连通信接受消息、发现请求消息、发现响应消息、发现发布消息。
本公开考虑到不同版本的侧行链路UE(例如,同时支持单载波操作和多载波操作的UE、仅支持单载波操作的UE以及支持不同载波能力的UE),提供了用以支持单播连接建立或者发现过程的通信机制。该机制能够保证这些过程中的消息能够被对端UE接收到,避免在对端UE不支持的侧行链路载波上进行传输而使得对端UE无法接收到相应消息。所提出的通信机制使得单播连接建立或发现过程能够正常进行,提升了侧行链路的通信质量和性能。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优点及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其中:
图1A示出了发现过程的示意图;
图1B示出了发现过程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用于建立单播连接的过程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可以在其中实施的示例网络环境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的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交互过程的信令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的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的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框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框图;以及
图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一些示例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通信网络”、“无线网络”是指遵循任何适当的通信标准的网络,诸如长期演进(LTE)、高级LTE(LTE-A)、宽带码分多址(WCDMA)、高速分组接入(HSPA)等等。此外,可以根据任何合适的一代通信协议来执行终端设备与通信网络中的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包括但不限于第一代(1G)、第二代(2G)、2.5G、2.75G、第三代(3G)、第四代(4G)、4.5G以及第五代(5G)通信协议和/或当前已知或将来要开发的任何其他协议。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中,包括蜂窝和非蜂窝通信系统。考虑到通信的快速发展,当然还将存在可以体现本公开的未来类型的通信技术和系统。因此,不应将本公开的范围视为仅限于上述系统。为了说明的目的,将参考5G通信系统来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
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终端设备”、“用户设备”是指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任何终端设备。作为说明性而非限制性示例,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通信设备、用户设备(UE)、订户站(SS)、便携式订户站、移动站(MS)或接入终端(AT)。终端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移动电话、蜂窝电话、智能电话、IP语音(Vo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电话、平板电脑、可穿戴终端设备、个人数字助理(PDA)、便携式计算机、台式计算机、图像捕获终端设备(例如,数码相机)、游戏终端设备、音乐存储和播放设备、车载无线终端设备、无线端点、移动台、笔记本电脑内置设备(LEE)、笔记本电脑外置设备(LME)、USB加密狗、智能设备、无线用户驻地设备(CPE)、物联网(loT)设备、手表或其他可穿戴式设备、头戴式显示器(HMD)、车辆、无人机、医疗设备和应用(例如,远程手术)、工业设备和应用(例如,在工业和/或自动处理链环境中运行的机器人和/或其他无线设备)、消费类电子设备、设备商业运作和/或工业无线网络等。在下面的描述中,术语“终端设备”、“通信设备”、“终端”、“用户设备”和“UE”可以互换使用。
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网络设备”包括但不限于通信系统中的基站(BS)、网关、注册管理实体和其他合适的设备。术语“基站”或“BS”表示节点B(NodeB或NB)、演进型NodeB(eNodeB或eNB)、NR(新无线电)NB(也称为gNB)、远程无线电单元(RRU)、无线电头端(RH)、远程无线电头端(RRH)、中继、低功率节点(例如,femto、pico等)。此外,“网络设备”可以是集中单元(Central Unit,CU)或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DU)。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CU和DU可以放置在不同的地点,例如,CU放置于中心机房而DU放置于高话务量的区域中。在另一些示例实施例中,CU和DU也可以放置相同地点,例如,同一机房中,或者同一机架中的不同部件等。
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侧行链路通信”或“SL通信”是指用于在UE之间经由侧行链路直接传输数据的技术。UE可以从基站接收针对侧行链路通信的配置,其中UE1和UE2进行sidelink通信,此时UE1作为TX UE,UE2作为RX UE。UE1可以处于IC态或OOC态,当UE1处于RRC连接态时,UE1可以从基站获取SL资源(用来传输SL传输),此时称为mode1的资源分配模式,具体的,基站可以通过DCI给UE调度SL资源,或者通过RRC消息给UE配置SL配置授权(configured grant)。UE1工作在mode2时(可以处于RRC连接态、RRC非激活态、RRC空闲态、OOC态),UE可以从基站接收SL资源池配置,或者从预配置中获取SL资源池配置,然后在SL资源池中选择SL资源进行发送。具体的,选择可以是随机选择的,或者基于监听(sensing)或者partial sensing的结果进行选择的UE之间的接口称为PC5接口,而UE与基站之间的接口称为Uu接口。
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发现过程”或“Discovery过程”是指两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在建立单播连接之前通过PC5-S接口发送发现消息来发现彼此的过程。目前,广泛使用模式A和模式B两种发现模式,这将在下文结合图1A和图1B进行详细描述。
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SL单播连接建立过程”是指在两个终端设备之间通过一系列消息的交互而建立单播连接的过程。在建立单播连接之前,可能需要通过发现过程发现对方。在建立单播连接之后,可以通过PC5-RRC消息进行UE能力交互。当前,在R16/R17中仅支持单载波操作,因此,用于传输每个消息的载波都是相同的。在R18中,侧行链路将支持多载波通信,通信涉及的两个UE可能具有不同的载波能力。这将在下文结合图2进行详细描述。
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变形表示开放性包括,即“包括但不限于”。除非特别申明,术语“或”表示“和/或”。术语“基于”表示“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示例实施例”和“某些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示例实施例”。下文还可能包括其他明确的和隐含的定义。
根据UE获取SL资源(针对TX UE而言)的方式,通常SL通信可以分为模式1(mode 1)和模式2(mode 2)。当在模式1下工作时,UE从基站获取SL资源。具体而言,基站可以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向UE调度SL资源,或者通过RRC(radio resource configuration)消息向UE配置SL配置授权(configured grant)。当在模式2下工作时,UE可以从基站接收SL资源池配置,或者从预配置中获取SL资源池配置。然后,UE在SL资源池中选择用于数据传输的SL资源,具体方式可以是随机选择或者基于监听(sensing)或部分监听(partial sensing)的结果来选择。在模式1下工作的UE处于RRC连接态,而在模式2下工作的UE可以处于RRC连接态、RRC非激活态、RRC空闲态或OOC态,其中处于RRC连接态的UE在模式1还是模式2下工作取决于基站的配置。
在两个UE建立通信连接之前,可能需要通过发现过程发现彼此。目前,广泛使用模式A和模式B两种发现模式。图1A示出了模式A发现过程101的示意图。如图1A所示,在模式A中,UE1在侧行链路上发送105、110发现发布(Announcement)消息。UE2和UE3监测侧行链路,并接收到发布消息。随后,UE2和UE3可以与UE1分别建立连接。
图1B示出了模式B发现过程102的示意图。如图1B所示,在模式B中,UE1在侧行链路上发送125、130发现请求(Solicitation)消息。响应于发现请求消息,UE2和UE3分别向UE1发送发现响应(Response)消息。随后,UE2和UE3可以与UE1分别建立连接。
在V2X通信场景中,UE的上层被配置业务类型(例如PSID、ITS-AID、AID)与目标层2表示(例如,destination L2 ID)的映射关系(针对广播通信,可选的包括组播通信),同时还被配置业务类型和载波之间的映射关系。UE通过SUI(侧行链路用户设备信息)消息向基站上报destination L2 ID与载波的关联关系,以用于指示对相应的SL传输感兴趣,以及用于请求SL传输资源和/或SL承载配置。具体而言,在LTE中,UE上报的锚点为载波,也即采用每个载波关联一个destination L2 ID的列表形式。在NR中,UE上报的锚点是destinationL2 ID,也即采用每个destination L2 ID关联一个载波的列表形式,并且列表中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值。应当理解,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载波”、“频率”、“带宽”或“带宽部分”可以理解为是等效或相似的概念,并且在一些实施例和场景下,上述术语可以互换使用。
在LTE中,V2X仅支持广播通信,但是支持多载波操作。在NR中,V2X可以支持单播、组播和广播通信,但是R16/R17版本仅支持单载波操作。因此,用于传输每个消息的载波都是相同的。在处于RRC连接态的UE发送消息之前,需要通过SUI消息上报该消息对应的destination L2 ID和载波的对应关系以用于获取SL传输资源。图2示出了用于建立单播连接的过程200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UE1向UE2发送205直连通信请求(DCR)消息,该消息的源ID(例如,source L2 ID)为L2 ID1,而目标ID(例如,destination L2 ID)为L2 ID2。在UE2接收到DCR消息后,向UE1发送210DSM命令(直连安全模式命令)消息,该消息的destinationL2 ID为DCR消息的source L2 ID(即,L2 ID1),而source L2 ID为L2 ID3。特别地,L2 ID3可以与L2 ID2不同(例如,DCR消息为广播发送,则UE2接收到DCR消息后为请求建立的单播连接分配一个source L2 ID,该ID为L2 ID3),当然L2 ID3也可以与L2 ID2相同。在接收到DSM命令消息之后,UE1向UE2发送215DSM完成(直连安全模式完成)消息,该消息的sourceL2 ID为L2 ID1,destination L2 ID为L2 ID3,也即与DSM命令消息对应的source L2 ID,并且随后UE1向UE2发送的任何消息关联的source L2 ID和destination L2 ID都是L2 ID1和L2 ID3。同样的,UE2向UE1发送220DCA(直连通信接受)消息的source L2 ID为L2 ID3,destination L2 ID为L2 ID1,并且随后UE2向UE1发送的任何消息关联的source L2 ID和destination L2 ID都是L2 ID3和L2 ID1。
考虑到未来SL将支持多载波通信,以图2的单播连接建立过程200为例,假设UE1为仅支持SL单载波操作的UE(例如,SL UE仅支持基于载波1的通信),而UE2为支持SL多载波操作的UE(例如,SL UE可以支持基于载波1、2、3的通信)。UE1在载波1上向UE2发送DCR消息,如果UE2基于载波2或载波3向UE1发送DSM命令消息,则UE1无法收到该消息,因而无法与UE2建立单播连接。显然,这将影响SL的通信质量。
为了解决当前通信系统中面临的上述问题及其他潜在的问题,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过侧行链路建立单播连接或发现过程的通信机制。该通信机制考虑到不同UE可能具有不同的载波能力,在能够确保相关过程正确执行的载波上传输消息,从而提升了侧行链路通信质量。
下面将结合图3至图6来讨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示例过程。
图3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可以在其中实施的示例网络环境300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网络环境300包括第一用户设备310、第二用户设备320以及基站330。基站330可以经由Uu接口与小区内的用户设备通信。此外,第一用户设备310与第二用户设备320可以经由PC5接口实现侧行链路通信。
应当理解,网络环境300仅用于示例性目的,而不暗示对于本公开的范围的任何限制。本公开的实施例还可以被体现在其他网络环境或架构中。另外,还应当理解,网络环境300还可以包括用于实现通信连接、数据传输等目的的其他元件或实体。为了简化描述,在图3中并未示出这些元件或实体,但不意味着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具备这些元件或实体。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网络环境300可以是遵循当前已知或将来要开发的任何协议的无线网络,包括但不限于,窄带物联网系统(Narrow Band-Internet of Things,NB-IoT)、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增强型数据速率GSM演进系统(Enhanced Data rate for GSM Evolution,EDGE)、宽带码分多址系统(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码分多址2000系统(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CDMA2000)、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系统(Time Division-Synchronization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SCDMA),长期演进系统(Long Term Evolution,LTE)以及5G移动通信系统的三大应用场景eMBB、URLLC和eMTC。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的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示例交互过程的信令图。该示例交互过程400可以涉及如图3中所示的第一用户设备310、第二用户设备320以及基站330。出于讨论的目的,下面将参考图3来描述过程400,但是应当理解,该过程同样适用于其他通信场景和设备。
在405,第一用户设备310从第二用户设备320接收第一消息,其中第一消息的源标识(例如,source L2 ID)为L2 ID1,目标标识(例如,destination L2 ID)为L2 ID2。第一消息可以是PC5-RRC消息或PC5-S消息。PC5-S消息包括用于发现过程的消息,例如,发现发布消息、发现请求消息、发现响应消息等等。PC5-S消息还包括用于建立单播连接的消息,例如,DCR消息、DSM命令消息、DSM完成消息、DCA消息等等。当然,第一消息也可以是不同于上述消息的其他PC5-S消息。
在410,第一用户设备310基于第一消息确定用于向第二用户设备320传输第二消息的第一频率,其中第二消息作为第一消息的响应消息。该确定步骤可以在第一用户设备310的上层执行,例如PC5-S层、V2X层、或Prose层。此外,该确定步骤也可以在第一用户设备310的AS层执行。AS层可以为RRC层、SDAP(Service Data Adaptation Protocol、服务数据适配协议)层、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RLC(Radio Link Control、无线链路控制协议)层、MAC层、PHY层中的一种或多种。
第二消息的source L2 ID可以为L2 ID3,并且destination L2 ID为L2 ID1,其中L2 ID3可以与L2 ID2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第一频率可以对应于载波或带宽部分(BWP)。
如果第一消息为DCR消息,则第二消息可以为DSM命令消息。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用户设备310相当于单播连接建立过程的接收端,而第二用户设备320相当于单播连接建立过程的发起端。
如果第一消息为DSM命令消息,则第二消息可以为DSM完成消息。这种情况下,第一用户设备310相当于单播连接建立过程的发起端,而第二用户设备320相当于单播连接建立过程的接收端。
如果第一消息为发现请求消息,则第二消息可以为发现响应消息。在一些情况下,第一用户设备310可以相当于单播连接建立过程的接收端,而第二用户设备320可以相当于单播连接建立过程的发起端。在其他情况下,第一用户设备310可以相当于单播连接建立过程的发起端,而第二用户设备320可以相当于单播连接建立过程的接收端。
如果第一消息为发现发布消息,则第二消息可以DCR消息。这种情况下,第一用户设备310相当于单播连接建立过程的发起端,而第二用户设备320相当于单播连接建立过程的接收端。
在图4所示的通信场景中,第一用户设备310是支持多载波通信的UE,并且至少支持第一频率和第二频率。第二用户设备320至少支持第一频率,并且可能具有与第一用户设备310不同的载波能力。例如,第二用户设备320可能是仅支持单载波通信的UE,当然也可能是支持多载波通信的UE。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第一用户设备310可以将第一消息的接收频率确定为第二消息的发送频率。具体而言,第一消息的传输基于第一频率,也即,第一用户设备310在第一频率上接收到第一消息。进而,第一用户设备310可以确定第一频率将用于发送第二消息,其中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消息的接收频率与第二消息的发送频率相同。可选地,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用户设备310随后可以利用第一频率发送针对第二用户设备320的所有消息,无需每次都根据接收到的消息重新确定可用的频率。
在另一些示例实施例中,第一用户设备310可以基于第一消息中包括的信息来确定第二消息的发送频率。具体而言,第一消息包括第一频率信息,第一频率信息指示第二用户设备320所支持的频率。进而,第一用户设备310可以基于第一频率信息所指示的频率,来确定第一频率。可选地,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用户设备310随后可以利用第一频率发送针对第二用户设备320的所有消息,无需每次都根据接收到的消息重新确定可用的频率。
作为示例,第一用户设备310可以基于第一频率信息所指示的频率和第一用户设备310支持的频率,确定第一用户设备与第二用户设备共同支持的频率,换言之,二者支持的频率的交集。进而,第一用户设备310可以从共同支持的频率中选择第一频率以用于发送第二消息。应当理解,共同支持的频率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频率。
可选地,在415,第一用户设备310可以向基站330发送侧行链路UE信息(SUI)消息,以指示第二消息的destination L2 ID与第一频率相对应。备选地,第一用户设备310可以向基站330发送SUI消息以用于指示第二消息的destination L2 ID与所确定的共同支持的频率相关联。
在420,第一用户设备310基于第一频率向第二用户设备320发送第二消息。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第一用户设备310可以更新用于传输第二消息的频率信息。具体地,在425,第一用户设备310可以确定用于与第二用户设备320通信的候选频率,其中候选频率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频率。该确定步骤可以在第一用户设备310的上层执行,例如PC5-S层、V2X层、或Prose层。此外,该确定步骤也可以在第一用户设备310的AS层执行。
作为示例,在第一用户设备310与第二用户设备320进行单播连接UE能力交互时,第二用户设备320向第一用户设备310发送用户设备能力交互消息以指示与第二用户设备320相关联的频率信息,其中用户设备能力交互消息可以包括用户设备能力问询消息、用户设备能力信息消息等等。
因此,第一用户设备310可以基于能力交互消息中指示的频率信息与自身支持的频率信息的交集来确定候选频率。备选地,第一用户设备310可以基于能力交互消息中指示的频率信息、其自身支持的频率信息以及业务类型信息来确定候选频率。业务类型信息可以为DCR消息中包括的业务类型对应的频率信息,当DCR消息中包括多个业务类型信息时,业务类型信息可以为每个业务类型对应的频率信息之间的交集,其中业务类型与频率信息的对应关系可以根据第一用户设备310的上层(例如,PC5-S层、V2X层、或Prose层)配置来确定,也可以由AS层来确定。
然后,在430,第一用户设备310向基站330发送SUI消息,以指示第二消息的destination L2 ID与所确定的候选频率相对应。
可选地,在435,第一用户设备310可以执行侧行链路逻辑信道优先级(SL LCP)。具体而言,在第一用户设备310获取SL授权(SL Grant)之后,第一用户设备310可以选择与destination L2 ID对应的频率信息和SL授权相关联的目标(Destination)执行SL传输。换言之,在SL LCP选择进行SL传输的destination对应的载波信息时,需要包括该SL grant对应的频率信息。应当理解,destination L2 ID仅仅是目标的示例之一。
应当理解,尽管过程400中的操作以特定顺序被描绘,但这并不应该理解为要求此类操作以示出的特定顺序或以相继顺序完成,或者执行所有图示的操作以获取期望结果。同样地,尽管上述讨论包含了某些特定的实施细节,但这并不应解释为限制任何发明或权利要求的范围,而应解释为对可以针对特定发明的特定示例实施例的描述。本说明书中在分开的示例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某些特征也可以整合实施在单个示例实施例中。反之,在单个示例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各种特征也可以分离地在多个示例实施例或在任意合适的子组合中实施。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侧行链路的通信机制。该机制适用于单播连接建立过程、发现过程、或者任何其他侧行链路通信过程。在该机制中,UE可以根据接收消息的载波来确定发送该消息的响应消息的载波。或者,UE可以在单播连接建立过程或者发现过程中显示交互载波能力信息。通过上述方式,使得针对单播连接建立过程或者发现过程的消息能够被对端UE接收到,从而保证了单播连接建立过程或者发现过程可以正确执行,提升SL的通信质量。
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还提出了用于侧行链路的另一通信机制。该通信机制可以涉及如图3中所示的第一用户设备310、第二用户设备320以及基站330。出于讨论的目的,下面将参考图3来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该机制同样适用于其他通信场景和设备。
在通信机制中,规定了用于传输发现过程或单播连接建立过程的消息或传输UE能力交互消息、第一条PC5-RRC重配置消息的默认频率。发现过程可以涉及发现请求消息、发现响应消息、发现发布消息等。单播连接建立过程可以涉及DCR消息、DSM命令消息、DSM完成消息、DCA消息等。UE能力交互消息可以涉及UECapabilityEnquirySidelink消息、UECapabilityEnquirySidelink消息等。第一条PC5-RRC重配置消息指的是第一用户设备310和第二用户设备320建立单播连接之后传输的第一条PC5-RRC重配置消息。
具体地,默认频率在第一用户设备310与第二用户设备320通信之前已经被确定。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第一用户设备310可以在与第二用户设备320通信之前,获取针对默认频率的第一指示信息。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认频率可以是基站330配置的载波或BWP,例如,通过RRC专用信令、SIB消息来配置默认载波或BWP。
作为另一种备选实施方式,默认频率也可以是基站330广播的SL频率列表中的第一个载波或BWP。例如,如果第一用户设备310确定其为支持R16或R17版本的用户设备,或者为不支持R18或后续版本的用户设备,或者为支持SL单载波通信的用户设备,则第一用户设备310确定将基站330广播的SL频率列表中的第一个载波或BWP作为用于SL通信的频率。作为另一示例,第一用户设备310确定其为支持R18或后续版本的用户设备,或者支持为SL多载波通信的用户设备,则第一用户设备310确定将基站330广播的SL频率列表中的第一个载波或BWP作为默认频率。
在另一些示例实施例中,默认频率也可以是预配置给用户设备的。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可以通过预配置消息配置的默认载波或BWP。例如,通过第一用户设备310的核心网来配置默认频率。
作为一种备选实施方式,可以在第一用户设备310的本地预先配置默认频率。例如,将默认频率提前写在第一用户设备310的内存或芯片中。
在另一些示例实施例中,默认频率也可以是相关协议中预定义的载波或BWP,也可以是NR SL R16/R17支持的载波或BWP。
在另一些示例实施例中,第一用户设备310可以从上层配置(例如,PC5-S层、V2X层、或Prose层)获取。
第一用户设备310基于默认频率与第二用户设备320传输上述消息。然后,在获得侧行链路授权之后,第一用户设备310可以基于与侧行链路授权相关联的频率信息,选择与频率信息对应的目标标识进行侧行链路传输。例如,destination L2 ID可以作为目标标识的示例之一。
通过规定单播连接建立过程或者发现过程的消息或者UE能力交互消息或者第一条PC5-RRC重配置基于默认载波进行传输,确保相关消息能够被对端UE接收到。因此,该通信机制保证单播连接建立过程或者发现过程、针对UE能力交互消息或第一条PC5-RRC重配置的传输可以正确执行,提升了SL通信质量和系统性能。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的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方法500的流程图。方法500可以在图3所示的第一用户设备310处实现,为了方便讨论,以下将结合图3来描述方法500。应当理解,方法500同样适用于其他通信场景和设备。
在510,第一用户设备310从第二用户设备320接收第一消息。第一消息的源标识为第一层2标识。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第一消息可以包括PC5-RRC消息或PC5-S消息。PC5-S消息包括,但不限于直接通信请求消息、直接安全模式命令消息、直接安全模式完成消息、直接通信接受消息、发现请求消息、发现响应消息、发现发布消息、以及除上述消息类型之外的其他PC5-S消息。
在520,第一用户设备310基于第一消息确定用于与第二用户设备320通信的第一频率。例如,第一用户设备310是支持多载波通信的UE,并且至少支持第一频率和第二频率。第二用户设备320至少支持第一频率,并且可以是支持多载波通信的UE,也可以是仅支持单载波通信的UE。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第一用户设备310可以确定第一消息在第一频率上被接收。然后,第一用户设备310可以确定第一频率将用于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消息作为第一消息的响应。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第一消息可以包括第一频率信息,该第一频率信息指示第二用户设备320支持的频率。第一用户设备310可以基于第一频率信息来确定第一频率。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第一用户设备310可以基于第一频率信息和第一用户设备310支持的频率,确定第一用户设备310与第二用户设备320共同支持的频率。然后,第一用户设备310可以从共同支持的频率中选择第一频率以用于发送第二消息。
在530,第一用户设备310基于第一频率向第二用户设备320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消息的目标标识为第一层2标识。在一些示例中,第二消息可以与建立单播连接的过程或发现过程相关联。在另一些示例中,第二消息可以是单播连接被建立之后发送的消息。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第二消息可以包括第二频率信息,第二频率指示第一用户设备310支持的频率或者指示共同支持的频率。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第二消息可以包括PC5-RRC消息或PC5-S消息。PC5-S消息包括,但不限于直接通信请求消息、直接安全模式命令消息、直接安全模式完成消息、直接通信接受消息、发现请求消息、发现响应消息、发现发布消息、以及除上述消息类型之外的其他PC5-S消息。例如,如果第一消息为DCR消息,则第二消息可以为DSM命令消息。如果第一消息为DSM命令消息,则第二消息可以为DSM完成消息。如果第一消息为发现请求消息,则第二消息可以为发现响应消息。如果第一消息为发现发布消息,则第二消息可以DCR消息。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第一用户设备310可以向基站330发送侧行链路用户设备信息消息。该侧行链路用户设备信息消息可以指示第一层2标识与第一频率相关联,其中第一消息的源标识为第一层2标识并且目标标识为第二层2标识。第二消息的源标识为第三层2标识,其中第二层2标识与第三层2标识相同,或者第二层2标识与第三层2标识不同。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第一用户设备310可以向基站330发送侧行链路用户设备信息消息。该侧行链路用户设备信息消息可以指示第一层2标识与共同支持的频率相关联,其中第一消息的源标识为第一层2标识并且目标标识为第二层2标识。第二消息的源标识为第三层2标识,其中第二层2标识与第三层2标识相同,或者第二层2标识与第三层2标识不同。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第一用户设备310可以确定用于与第二用户设备320通信的候选频率,第一频率是从候选频率中确定的。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候选频率可以基于从第二用户设备320接收的用户设备能力交互消息所指示的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相关联的频率信息来确定。该用户设备能力交互消息可以包括用户设备能力问询消息或用户设备能力信息消息。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候选频率还可以基于第一用户设备310支持的频率和与业务类型信息相对应的频率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来确定。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第一用户设备310可以向第二用户设备320发送用户设备能力交互消息。该用户设备能力交互消息可以包括指示第一层2标识与候选频率相关联的信息。该用户设备能力交互可以包括用户设备能力问询消息或用户设备能力信息消息,并且第一消息的目标标识为第一层2标识。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第一用户设备310可以向基站330发送侧行链路用户设备信息。侧行链路用户设备信息可以包括第一层2标识与候选频率相关联,第二消息的目标标识为第一层2标识。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在获得的侧行链路授权之后,第一用户设备310可以基于与侧行链路授权相关联的频率信息,选择与频率信息对应的目标标识进行侧行链路传输。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第一频率可以对应于载波或带宽部分。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的方法可以在终端设备侧实现侧行链路通信。该方法能够促进单播连接建立过程或者发现过程的执行。通过显示交互载波能力信息或者采用接收载波作为响应消息的发送载波,可以保证单播连接建立过程或者发现过程正确执行,从而提升SL的通信质量和系统性能。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的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方法600的流程图。方法600可以在图3所示的第一用户设备310处实现,为了方便讨论,以下将结合图3来描述方法600。应当理解,方法600同样适用于其他通信场景和设备。
在610,第一用户设备310获取针对默认频率的第一指示信息。默认频率可以用于与第二用户设备320通信。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默认频率可以对应于载波或BWP。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默认频率可以为网络预配置的或者是协议预定义的或者是NR SL R16/R17支持的载波或BWP。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默认频率可以为基站330配置的。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默认频率可以是从第一用户设备310的上层获取的。
在620,第一用户设备310使用默认频率向第二用户设备320传输以下至少一项:直接通信请求消息、直接安全模式命令消息、直接安全模式完成消息、直接通信接受消息、发现请求消息、发现响应消息、发现发布消息、UE能力交互消息、第一条PC5-RRC重配置消息。第一用户设备310可以支持多载波通信,并且第二用户设备320可以支持单载波通信或多载波通信。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第一用户设备310可以获取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可以包括上层指示信息或从网络接收的指示信息,以用于指示与目标标识或业务类型相关联的第三消息是否基于默认频率来传输。第三消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直接通信请求消息、直接安全模式命令消息、直接安全模式完成消息、直接通信接受消息、发现请求消息、发现响应消息、发现发布消息、UE能力交互消息、第一条PC5-RRC重配置消息。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与第三消息相关联的第四消息也使用默认频率来传输。第四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直接通信请求消息、直接安全模式命令消息、直接安全模式完成消息、直接通信接受消息、发现请求消息、发现响应消息、发现发布消息、UE能力交互消息、第一条PC5-RRC重配置消息。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在获得侧行链路授权之后,第一用户设备310可以基于与侧行链路授权相关联的频率信息,选择与频率信息对应的目标标识进行侧行链路传输。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的方法可以用于在终端设备之间实现单播连接建立过程或发现过程。该方法通过规定单播连接建立过程、发现过程的消息或针对UE能力交互消息或第一条PC5-RRC重配置消息的传输基于默认载波或BWP进行传输,使得相关消息可以被对端UE接收到,从而保证了单播连接建立过程或者发现过程可以正确执行,提升了SL的通信质量和系统性能。
图7示出了其中可以实施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的通信装置700的框图。通信装置700能够用来实现例图3中所示的第一用户设备310、或第一用户设备310的一部分、或第一用户设备310中的芯片等。应当理解的是,通信装置700仅用于示例性目的,而不暗示对于本公开的范围的任何限制。本公开的实施例还可以被体现在不同的通信装置中。另外,还应当理解,通信装置700还可以包括其他元件、模块或实体,出于清楚的目的未被示出,但不意味着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具备这些元件或实体。本公开的范围在此方面不受限制。
如图7所示,通信装置700包括接收单元710、确定单元720以及发送单元730。应当理解,图7仅示出了一种示例性实现方式。例如,尽管在图7中将接收单元710和发送单元730示为独立部件,但是在其他实现方式中,二者也可以被集成在一起用于实现收发功能。
接收单元710可以被配置为从第二用户设备320接收第一消息。第一消息的源标识可以为第一层2标识。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第一消息包括PC5-RRC消息或PC5-S消息。PC5-S消息可以包括以下中的一项:直接通信请求消息、直接安全模式命令消息、直接安全模式完成消息、直接通信接受消息、发现请求消息、发现响应消息、发现发布消息。
确定单元720可以基于第一消息来确定用于与第二用户设备320通信的第一频率。通信装置700支持多载波通信,并且至少支持第一频率和第二频率。第二用户设备320支持单载波通信或多载波通信,并且第二用户设备320至少支持第一频率。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第一频率对应于载波或BWP。
发送单元730可以基于第一频率向第二用户设备320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消息的目标标识为第一层2标识,并且第二消息与建立单播连接的过程或发现过程相关联。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确定单元720可以被配置为确定第一消息在第一频率上被接收。然后,确定单元720可以确定第一频率将用于发送第二消息,其中第二消息作为第一消息的响应。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第一消息可以包括第一频率信息。第一频率信息可以指示第二用户设备320支持的频率,并且确定单元720可以被配置为基于第一频率信息,来确定第一频率。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确定单元720可以被配置为基于第一频率信息和通信装置700所支持的频率,来确定通信装置700与第二用户设备320共同支持的频率。然后,确定单元720可以从共同支持的频率中选择第一频率以用于发送第二消息。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第二消息可以包括第二频率信息,其中第二频率指示通信装置700支持的频率或者指示共同支持的频率。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第二消息可以包括PC5-RRC消息或PC5-S消息。PC5-S消息可以包括以下中的一项:直接通信请求消息、直接安全模式命令消息、直接安全模式完成消息、直接通信接受消息、发现请求消息、发现响应消息、发现发布消息。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发送单元730还被配置为向基站330发送侧行链路用户设备信息消息。侧行链路用户设备信息消息可以指示第一层2标识与第一频率相关联,其中第一消息的源标识为第一层2标识并且目标标识为第二层2标识,第二消息的源标识为第三层2标识,其中第二层2标识与第三层2标识相同,或者第二层2标识与第三层2标识不同。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发送单元730还被配置为向基站330发送侧行链路用户设备信息消息。侧行链路用户设备信息消息可以指示第一层2标识与共同支持的频率相关联,其中第一消息的源标识为第一层2标识并且目标标识为第二层2标识,第二消息的源标识为第三层2标识,其中第二层2标识与第三层2标识相同,或者第二层2标识与第三层2标识不同。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确定单元720还被配置为确定用于与第二用户设备320通信的候选频率,其中第一频率是从候选频率中确定的。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候选频率可以基于从第二用户设备320接收的用户设备能力交互消息所指示的与第二用户设备320相关联的频率信息来确定。用户设备能力交互消息包括用户设备能力问询消息或用户设备能力信息消息。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候选频率还可以基于通信装置700支持的频率和与业务类型信息相对应的频率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来确定。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发送单元730还可以被配置为向第二用户设备320发送用户设备能力交互消息。用户设备能力交互消息可以包括指示第一层2标识与候选频率相关联的信息,用户设备能力交互包括用户设备能力问询消息或用户设备能力信息消息,并且第一消息的目标标识为第一层2标识。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发送单元730还可以被配置为向基站330发送侧行链路用户设备信息。侧行链路用户设备信息可以包括第一层2标识与候选频率相关联,第二消息的目标标识为第一层2标识。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通信装置700还可以包括选择单元。该选择单元被配置为,在获得的侧行链路授权之后,基于与侧行链路授权相关联的频率信息,选择与频率信息对应的目标标识进行侧行链路传输。
图8示出了其中可以实施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的通信装置800的框图。通信装置800能够用来实现例图3中所示的第一用户设备310、或第一用户设备310的一部分、或第一用户设备310中的芯片等。应当理解的是,通信装置800仅用于示例性目的,而不暗示对于本公开的范围的任何限制。本公开的实施例还可以被体现在不同的通信装置中。另外,还应当理解,通信装置800还可以包括其他元件、模块或实体,出于清楚的目的未被示出,但不意味着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具备这些元件或实体。本公开的范围在此方面不受限制。
如图8所示,通信装置800包括获取单元810以及传输单元820。应当理解,图8仅示出了一种示例性实现方式。例如,尽管在图8中接收功能和发送功能由单个传输单元810实现,但是在其他实现方式中,也可以分别由单独的单元实现。
获取单元810可以被配置为获取针对默认频率的第一指示信息。默认频率可以用于与第二用户设备320通信。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默认频率可以对应于载波或BWP。
传输单元820可以被配置为使用默认频率向第二用户设备320传输第三消息。第三消息包括PC5-RRC消息或者PC5-S消息。PC5-S消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直接通信请求消息、直接安全模式命令消息、直接安全模式完成消息、直接通信接受消息、发现请求消息、发现响应消息、发现发布消息、以及上述消息类型以外的其他PC5-S消息。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通信装置800可以支持多载波通信,并且第二用户设备320可以支持单载波通信或多载波通信。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默认频率可以为网络预配置的或者是预定义的。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默认频率可以是从通信装置800的上层获取的。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获取单元810还可以被配置为获取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可以包括上层指示信息或从网络接收的指示信息,以用于指示与目标层2标识或业务类型相关联的第三消息是否基于默认频率来传输。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与第三消息相关联的第四消息也可以使用默认频率来传输。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通信装置800还可以包括选择单元。选择单元被配置为,在获得侧行链路授权之后,基于与侧行链路授权相关联的频率信息,来选择与频率信息对应的目标标识进行侧行链路传输。
图9示出了其中可以实施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的通信装置900的框图。通信装置900能够用来实现例图3中所示的第一用户设备310。通信装置900也可以实现为芯片或芯片系统。应当理解的是,通信装置900仅用于示例性目的,而不暗示对于本公开的范围的任何限制。本公开的实施例还可以被体现在不同的设备中。还应当理解,通信装置900还可以包括其他元件或实体,为了便于描述未被示出,但不意味着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具备这些元件或实体。
如图9所示,通信装置900包括处理器910,处理器910控制通信装置900的操作和功能。例如,在某些示例实施例中,处理器910可以借助于与其耦合的存储器920中所存储的指令930来执行各种操作。存储器920可以是适用于本地技术环境的任何合适的类型,并且可以利用任何合适的数据存储技术来实现,包括但不限于基于半导体的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和系统、光存储器件和系统。尽管图9中仅仅示出了一个存储器单元,但是在通信装置900中可以有多个物理不同的存储器单元。应当理解的是,处理器910和存储器920可以作为单独组件被分立设置,也可以集成在一起,本申请在这方面不予限制。
处理器910可以是适用于本地技术环境的任何合适的类型,并且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微控制器、数字信号控制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以及基于控制器的多核控制器架构中的一个或多个。通信装置900也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例如专用集成电路芯片,其在时间上从属于与主处理器同步的时钟。处理器910与通信单元940耦合。通信单元940可以通过无线电信号或者借助于光纤、电缆和/或其他部件来实现信息的接收和发送。
存储器92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非易失性存储器和一个或多个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闪存、硬盘、光盘(CompactDisc,CD)、数字视频盘(Digital Versatile Disc,DVD)或其他磁存储和/或光存储。易失性存储器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可以借助于计算机程序来实现本公开的实施例,使通信装置900可以执行如参考图4至图6所讨论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本公开实施例还可以通过硬件或通过软件和硬件的组合来实现。计算机程序包括由处理器910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930。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在存储器920中。处理器910可以通过将计算机程序加载到RAM中来执行任何合适的动作和处理。
在上文描述的通信装置700或800的功能模块、单元等可以以计算机程序代码或指令930的方式存储在存储器920中,处理器执行存储器920中的程序代码或指令以促使通信装置700或800执行上述图5和图6中第一用户设备310所实施的处理过程。
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可以有形地包含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在通信装置900中(诸如在存储器920中)或者可以由通信装置900访问的其他存储设备。可以将计算机程序从计算机可读介质加载到RAM以供执行。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任何类型的有形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ROM、EPROM、闪存、硬盘、CD、DVD等。
总体而言,本公开的各种示例实施例可以在硬件或专用电路、软件、逻辑,或其任何组合中实施。某些方面可以在硬件中实施,而其他方面可以在可以由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计算设备执行的固件或软件中实施。当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的各方面被图示或描述为框图、流程图或使用某些其他图形表示时,将理解此处描述的方框、装置、系统、技术或方法可以作为非限制性的示例在硬件、软件、固件、专用电路或逻辑、通用硬件或控制器或其他计算设备,或其某些组合中实施。
作为示例,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可以在机器或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上下文中被描述,机器可执行指令诸如包括在目标的真实或者虚拟处理器上的器件中执行的程序模块中。一般而言,程序模块包括例程、程序、库、对象、类、组件、数据结构等,其执行特定的任务或者实现特定的抽象数据结构。在各示例实施例中,程序模块的功能可以在所描述的程序模块之间合并或者分割。用于程序模块的机器可执行指令可以在本地或者分布式设备内执行。在分布式设备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本地和远程存储介质二者中。
用于实现本公开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用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编写。这些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的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使得程序代码在被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的数据处理装置执行的时候,引起在流程图和/或框图中规定的功能/操作被实施。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在计算机上、部分在计算机上、作为独立的软件包、部分在计算机上且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或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
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计算机程序代码或者相关数据可以由任意适当载体承载,以使得设备、装置或者处理器能够执行上文描述的各种处理和操作。载体的示例包括信号、计算机可读介质、等等。信号的示例可以包括电、光、无线电、声音或其它形式的传播信号,诸如载波、红外信号等。
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机器可读介质或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包含或存储用于或有关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的程序的任何有形介质。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机器可读信号介质或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的、磁的、光学的、电磁的、红外的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其任意合适的组合。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更详细示例包括带有一根或多根导线的电气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储存取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存储设备、磁存储设备,或其任意合适的组合。
另外,尽管操作以特定顺序被描绘,但这并不应该理解为要求此类操作以示出的特定顺序或以相继顺序完成,或者执行所有图示的操作以获取期望结果。在某些情况下,多任务或并行处理会是有益的。同样地,尽管上述讨论包含了某些特定的实施细节,但这并不应解释为限制任何发明或权利要求的范围,而应解释为对可以针对特定发明的特定示例实施例的描述。本说明书中在分开的示例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某些特征也可以整合实施在单个示例实施例中。反之,在单个示例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各种特征也可以分离地在多个示例实施例或在任意合适的子组合中实施。
尽管已经以特定于结构特征和/或方法动作的语言描述了主题,但是应当理解,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主题并不限于上文描述的特定特征或动作。相反,上文描述的特定特征和动作是作为实现权利要求的示例形式而被公开的。
Claims (28)
1.一种用于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用户设备从第二用户设备接收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的源标识为第一层2标识;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基于所述第一消息确定用于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通信的第一频率,所述第一用户设备至少支持所述第一频率和第二频率,并且所述第二用户设备至少支持所述第一频率;以及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基于所述第一频率向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的目标标识为所述第一层2标识,并且所述第二消息与建立单播连接的过程或发现过程相关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包括PC5-RRC消息或PC5-S消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用于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通信的所述第一频率包括: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消息在所述第一频率上被接收;以及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确定所述第一频率将用于发送所述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作为所述第一消息的响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频率信息,所述第一频率信息指示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支持的频率,并且确定用于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通信的所述第一频率包括: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基于所述第一频率信息,确定所述第一频率,所述第二消息作为所述第一消息的响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第一频率还包括: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基于所述第一频率信息和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支持的频率,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共同支持的频率;以及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从所述共同支持的频率中选择所述第一频率以用于发送所述第二消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消息包括第二频率信息,所述第二频率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支持的频率或者指示所述共同支持的频率。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消息包括PC5-RRC消息或者PC5-S消息。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侧行链路用户设备信息消息,所述侧行链路用户设备信息消息指示所述第一层2标识与所述第一频率相关联,其中所述第一消息的源标识为所述第一层2标识并且目标标识为第二层2标识,所述第二消息的源标识为第三层2标识,其中所述第二层2标识与所述第三层2标识相同,或者所述第二层2标识与所述第三层2标识不同。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侧行链路用户设备信息消息,所述侧行链路用户设备信息消息指示所述第一层2标识与所述共同支持的频率相关联,其中所述第一消息的源标识为所述第一层2标识并且目标标识为第二层2标识,所述第二消息的源标识为第三层2标识,其中所述第二层2标识与所述第三层2标识相同,或者所述第二层2标识与所述第三层2标识不同。
10.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确定用于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通信的候选频率,所述第一频率是从所述候选频率中确定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候选频率至少基于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接收的用户设备能力交互消息所指示的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相关联的频率信息来确定,所述用户设备能力交互消息包括用户设备能力问询消息或用户设备能力信息消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候选频率还基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支持的频率和与业务类型信息相对应的频率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来确定。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向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用户设备能力交互消息,所述用户设备能力交互消息包括指示第一层2标识与所述候选频率相关联的信息,所述用户设备能力交互包括用户设备能力问询消息或用户设备能力信息消息,并且所述第一消息的目标标识为所述第一层2标识。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侧行链路用户设备信息,所述侧行链路用户设备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层2标识与所述候选频率相关联,所述第二消息的目标标识为所述第一层2标识。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获得的侧行链路授权之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基于与所述侧行链路授权相关联的频率信息,选择与所述频率信息对应的目标标识进行侧行链路传输。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频率对应于载波或带宽部分。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支持多载波通信,并且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支持单载波通信或多载波通信。
18.一种用于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用户设备获取针对默认频率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默认频率用于与第二用户设备通信;以及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使用所述默认频率向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传输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包括PC5-RRC消息或PC5-S消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默认频率为网络预配置的或者是预定义的。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默认频率是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上层获取的。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获取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包括上层指示信息或从网络接收的指示信息,以用于指示与目标层2标识或业务类型相关联的第三消息是否基于所述默认频率来传输。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三消息相关联的第四消息也使用所述默认频率来传输。
23.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获得的侧行链路授权之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基于与所述侧行链路授权相关联的频率信息,选择与所述频率信息对应的目标标识进行侧行链路传输。
24.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默认频率对应于载波或带宽部分。
25.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支持多载波通信,并且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支持单载波通信或多载波通信。
26.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
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的至少一个存储器,
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与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为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一起促使所述通信装置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以及权利要求18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以及权利要求18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8.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其中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以及权利要求18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114229.2A CN116582948A (zh) | 2022-01-30 | 2022-01-30 | 侧行链路通信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
PCT/CN2022/143430 WO2023142868A1 (zh) | 2022-01-30 | 2022-12-29 | 侧行链路通信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
EP22923653.4A EP4462828A1 (en) | 2022-01-30 | 2022-12-29 | Sidelink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storage medium,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
US18/787,673 US20240389125A1 (en) | 2022-01-30 | 2024-07-29 | Sidelink communication method, device, storage medium,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114229.2A CN116582948A (zh) | 2022-01-30 | 2022-01-30 | 侧行链路通信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582948A true CN116582948A (zh) | 2023-08-11 |
Family
ID=874704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114229.2A Pending CN116582948A (zh) | 2022-01-30 | 2022-01-30 | 侧行链路通信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40389125A1 (zh) |
EP (1) | EP4462828A1 (zh) |
CN (1) | CN116582948A (zh) |
WO (1) | WO2023142868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405902A (zh) * | 2018-08-10 | 2023-07-0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车联网中直通链路的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 |
CN110536429B (zh) * | 2018-08-10 | 2023-04-1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直通链路波束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US11102839B2 (en) * | 2018-11-02 | 2021-08-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nicast sidelink establishment |
JP6902651B2 (ja) * | 2019-05-02 | 2021-07-14 | 華碩電腦股▲ふん▼有限公司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ユニキャスト伝送のサイドリンク無線ベアラ(slrb)設定を要求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
-
2022
- 2022-01-30 CN CN202210114229.2A patent/CN116582948A/zh active Pending
- 2022-12-29 EP EP22923653.4A patent/EP4462828A1/en active Pending
- 2022-12-29 WO PCT/CN2022/143430 patent/WO2023142868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4
- 2024-07-29 US US18/787,673 patent/US20240389125A1/en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3142868A1 (zh) | 2023-08-03 |
US20240389125A1 (en) | 2024-11-21 |
EP4462828A1 (en) | 2024-11-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19137342A1 (zh) | 上行资源的使用方法及装置 | |
CN111148245B (zh) | 通信方法、网络设备、用户设备和通信系统 | |
KR20120113688A (ko) | 반송파 집적 시스템에서 반송파 활성화 방법 및 장치 | |
CN103546970A (zh) | 装置间通信的控制方法、中控装置与移动装置 | |
US11611985B2 (en) | Grant of resources for downlink and uplink communication via one or more relay user equipment | |
WO2013166670A1 (zh) | 上行信道资源配置方法和设备 | |
JP2017528048A (ja) | 端末に基づいた通信方法と端末 | |
US9107118B2 (en) | Method for signaling a mobile wireless device to switch to a preset carrier in a multi-carrier 4G network | |
WO2019028792A1 (zh) | 一种配置资源的方法及设备 | |
WO2015044769A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user equipment | |
JP2024503709A (ja) | データ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 |
EP3493637B1 (en) | Resource schedu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logical channel | |
CN116114303A (zh) | 利用多个候选目标小区的服务小区改变过程 | |
WO2021147890A1 (zh) | 数据处理方法及其设备 | |
EP4022977B1 (en) | Signaling reduction at handover of an iab node | |
WO2020164620A1 (zh) | 一种终端信息的通信处理方法和相关设备 | |
CN116114304B (zh) | 用于小区身份管理的机制 | |
WO2023142868A1 (zh) | 侧行链路通信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 |
CN114097262B (zh) |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的传输 | |
WO2021120193A1 (zh) | 用于传输数据的方法及设备 | |
WO2020088112A1 (zh) | V2x传输的反馈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 |
WO2015096152A1 (zh) | 设备间通信d2d资源分配方法和装置 | |
CN115669141B (zh) | 调度请求管理 | |
EP4418554A1 (en) | Devices,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multicast transmission | |
EP4346295A1 (en) | Devices,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power headroom report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