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57511A - 车辆热管理系统、方法、装置、车辆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车辆热管理系统、方法、装置、车辆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557511A CN116557511A CN202310737822.7A CN202310737822A CN116557511A CN 116557511 A CN116557511 A CN 116557511A CN 202310737822 A CN202310737822 A CN 202310737822A CN 116557511 A CN116557511 A CN 11655751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nsmission
- temperature
- oil
- pipeline
- thermal manage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12—Cooling or heating; Control of temperature
- F16H57/0415—Air cooling or ventilation; Heat exchangers; Thermal insulations
- F16H57/0417—Heat exchangers adapted or integrated in the gear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12—Cooling or heating; Control of temperatur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3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supply, e.g. pumps; Pressure control
- F16H57/0435—Pressure control for supplying lubricant; Circuits or valves therefo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3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supply, e.g. pumps; Pressure control
- F16H57/0441—Arrangements of pump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67—Elements of gearings to be lubricated, cooled or heated
- F16H57/0476—Electric machines and gearing, i.e. joint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thereof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271—HVAC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 parts or components and being connected to the vehicle HVAC unit
- B60H1/00278—HVAC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 parts or components and being connected to the vehicle HVAC unit for the battery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方法、装置、车辆和存储介质。系统包括:电驱变速器总成和外置油冷器;电驱变速器总成包括变速器油腔、内置换热器和电机油腔,变速器油腔中设有变速器零部件、变速器油温传感器和第一控制阀;内置换热器用于实现变速器油腔和电机油腔的热量传递;第一控制阀连接变速器零部件和内置换热器,用于根据变速器油温传感器测得的变速器油腔的实时油温连通变速器零部件和内置换热器;外置油冷器用于将电机油腔热量传递到电驱变速器总成外。由于变速器和电机不需要共用油腔,在满足变速器油温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外置油冷器降低电机油腔中的油温,提高电驱变速器的工作效率,进而提高车辆整体的驱动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方法、装置、车辆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润滑油温度对汽车的变速器传动机构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率影响很大,油温过低会导致润滑油粘度增大,增加变速器的机械能损失;油温过高会导致传动机构形变,加快密封件老化,影响变速器使用寿命。因此,现有汽车都装有热管理装置,用于对润滑油在低温时加热,在高温时冷却,保证变速器使用寿命的同时确保变速器较高的工作效率。
但是,现有技术为了缩小系统体积,提高功率密度,将电机和变速器进行集成化设计得到电驱变速器。电驱变速器中电机和变速器共用油腔和油路,热管理装置的管理策略相同,当保证变速器最优效率时,电机使用的润滑油温度上升,导致电机工作效率的下降,进而导致车辆整体工作效率的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辆的变速器和电机执行相同热管理策略导致电机工作效率低的问题;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热管理方法;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热管理装置;目的之四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本申请提供的车辆热管理方法的车辆;目的之五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本申请提供的车辆热管理方法的存储介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包括:电驱变速器总成和外置油冷器;
所述电驱变速器总成包括变速器油腔、内置换热器和电机油腔,所述变速器油腔中设有变速器零部件、变速器油温传感器和第一控制阀;
所述内置换热器用于实现所述变速器油腔和所述电机油腔的热量传递;
所述第一控制阀连接所述变速器零部件和所述内置换热器,用于根据所述变速器油温传感器测得的所述变速器油腔的实时油温连通所述变速器零部件和所述内置换热器;
所述外置油冷器用于将所述电机油腔热量传递到所述电驱变速器总成外。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本申请提供的车辆热管理系统能够将变速器油腔中的热量通过换热器传递到电机油腔,并通过外置油冷器传递到电驱变速器之外。由于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变速器和电机不需要共用油腔,在满足变速器油温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外置油冷器降低电机油腔中的油温,提高电驱变速器的工作效率,进而提高车辆整体的驱动效率。
进一步,本申请提供的车辆热管理系统中,所述变速器油腔中还设有第一油泵,所述第一控制阀为第一三通阀,所述第一三通阀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内置换热器连接,通过第二管路与所述第一油泵连接,通过第三管路与所述变速器零部件连接;
所述第一油泵用于驱动所述变速器油腔中的润滑油流动;
所述第一三通阀用于连通所述第一管路、所述第二管路和所述第三管路中任意两路。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由于本申请的第一控制阀为三通阀,能够连通三条管路中的任意两条,便于车辆热管理系统根据需求进行切换,当其中两条管路连通时,第三条管路自然切断,从而实现变速器与内置换热器的热量循环与停止的切换,只需要一条管路即可实现车辆内变速器的热管理,减少了管路需求,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热管理效率。
进一步,本申请提供的车辆热管理系统中,所述第一三通阀用于根据所述变速器油腔的实时油温和预先设置的变速器油温上限阈值和预先设置的变速器油温下限阈值对所述变速器油腔执行热管理动作。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由于本申请提供的车辆热管理系统中能够通过第一三通阀对变速器油温进行限制,确保变速器的寿命同时确保变速器保持较高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本申请提供的车辆热管理系统中,所述电机油腔中设有电机零部件、电机油温传感器和第二控制阀;
所述第二控制阀连接所述电机零部件、所述外置油冷器和所述内置换热器,用于根据所述电机油温传感器测得的所述电机油腔的实时油温连通所述电机、所述内置换热器和所述外置油冷器。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由于本申请提供的热管理系统还能够通过第二控制阀实现电机的热管理,能够控制电机所在油腔中的润滑油温度,确保了电机工作温度尽可能低,提高了电机工作效率。
进一步,本申请提供的车辆热管理系统中,所述电机油腔中还设有第二油泵,所述第二控制阀为第二三通阀,所述第二三通阀通过第四管路与所述内置换热器连接,通过第五管路与所述第二油泵连接,通过第六管路与所述电机零部件连接;
所述第二油泵用于驱动所述电机油腔中连接管路中的润滑油流动;
所述第二三通阀用于连通所述第四管路、所述第五管路和所述第六管路中任意两路。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由于本申请的第二控制阀为三通阀,能够连通三条管路中的任意两条,便于车辆热管理系统根据需求进行切换,当其中两条管路连通时,第三条管路自然切断,从而实现电机与内置换热器的热量循环与停止的切换,只需要一条管路即可实现车辆内电机的热管理,减少了管路需求,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热管理效率。
进一步,本申请提供的车辆热管理系统中,还包括:电池包、第三控制阀和电池温度传感器;
所述第三控制阀连接所述电池包和所述外置油冷器,用于根据所述电池温度传感器测得的所述电池包池的实时温度连通所述电池包和所述外置油冷器。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由于本申请提供的车辆热管理系统能够通过第三控制阀进行电池的加热,将车辆电机的热量节约用于加热电池,避免了车辆为了确保电池正常使用而加热电池对车辆自身资源的浪费,减小整车加热器的功率需求。
进一步,本申请提供的车辆热管理系统中,还包括:低温散热器;
所述第三控制阀还连接所述低温散热器,用于根据所述电池温度传感器测得的所述电池包的实时温度连通所述低温散热器和所述外置油冷器;
所述低温散热器用于将所述外置油冷器从所述电驱变速器总成获取的热量传递到所述系统外。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由于本申请提供的车辆热管理系统连接有低温散热器,能够将变速器和电池包不需要的热量传递到车辆之外,保障了车辆的电机工作环境尽可能低,提高了电机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本申请提供的车辆热管理系统中,所述外置油冷器连有水泵,所述第三控制阀为第三三通阀,所述第三三通阀通过第七管路与所述外置油冷器连接,通过第八管路与所述电池包连接,通过第九管路与所述低温散热器连接;
所述水泵用于驱动所述外置油冷器连接管路中的水的流动;
所述第三三通阀用于连通所述第七管路、所述第八管路和所述第九管路中任意两路。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由于本申请的第三控制阀为三通阀,能够连通三条管路中的任意两条,便于车辆热管理系统根据需求进行切换,当其中两条管路连通时,第三条管路自然切断,从而实现电驱变速器总成和电池包的热量循环与停止的切换,只需要一条管路即可实现车辆内电驱变速器和电池包的热管理,减少了管路需求,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热管理效率。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热管理方法,用于控制第一方面任一所述的变速器热管理系统,包括:
获取所述变速器油腔的实时油温和电池包的实时温度;
根据所述变速器油腔的实时油温和预先设置的变速器油温上限阈值、预先设置的变速器油温下限阈值进行变速器温度判断,获取变速器油温判断结果;
根据所述变速器油温判断结果执行所述电驱变速器总成的热管理动作;
根据所述电池包的实时温度和预先设置的电池温度阈值进行电池温度判断,获取电池温度判断结果;
根据所述电池温度判断结果执行所述电池包的热管理动作。
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热管理装置,包括:
温度测量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变速器油腔的实时油温和电池包的实时温度;
变速器油温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变速器油腔的实时油温和预先设置的变速器油温上限阈值、预先设置的变速器油温下限阈值进行变速器温度判断,获取变速器油温判断结果;
变速器热管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变速器油温判断结果执行所述电驱变速器总成的热管理动作;
电池温度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池包的实时温度和预先设置的电池温度阈值进行电池温度判断,获取电池温度判断结果;
电池热管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池温度判断结果执行所述电池包的热管理动作。
第四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存储器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指令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实现以上所述的车辆热管理方法。
第五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以上所述的车辆热管理方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车辆热管理系统能够将变速器油腔中的热量通过内置换热器传递到电机油腔,并通过外置油冷器传递到电驱变速器总成之外。由于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变速器和电机不需要共用油腔,在满足变速器油温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外置油冷器降低电机油腔中的油温,提高电驱变速器总成的工作效率,进而提高车辆整体的驱动效率。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车辆热管理逻辑判断流程示意;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内循环低温加热模式下车辆热管理系统管路连通示意;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外循环高温冷却模式下车辆热管理系统管路连通示意;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外循环低温加热模式下车辆热管理系统管路连通示意;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全循环低温加热模式下车辆热管理系统管路连通示意;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全循环高温冷却模式下车辆热管理系统管路连通示意;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热管理方法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热管理装置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中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发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发明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针对集成了驱动电机的电驱变速器,现有技术往往对变速器和电机油品采用同型号、共油腔、共油路,热管理方法相同。但是,车辆的变速器和电机的工作效率对润滑油的温度需求并不一致。变速器的工作效率需要润滑油温度在一个区间内,而电机的工作效率则需要润滑油温度尽可能低,对于变速器和电机采用相同的热管理方法,导致电机工作效率低下。此外,车辆上的电池,尤其是电动车辆的电池对温度往往有一定需求,现有技术往往通过转用的加热器对电池进行加热,确保电池工作,但是这种电池对加热器的功率有一定需求,浪费车辆本身的能源。
本申请提供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和方法,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能够将变速器油腔中的热量通过内置换热器传递到电机油腔,并通过外置油冷器传递到电驱变速器总成之外。由于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变速器和电机不需要共用油腔,在满足变速器油温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外置油冷器降低电机油腔中的油温,提高电驱变速器总成的工作效率,进而提高车辆整体的驱动效率。
此外,电机正常工作产生的热量及可以产生热量的特性,被有效利用于变速器油温加热、电池包油温加热,可减小整车加热器的功率需求,节约车辆本身的能源。
本申请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电驱变速器总成和外置油冷器;
所述电驱变速器总成包括变速器油腔、内置换热器和电机油腔,所述变速器油腔中设有变速器零部件、变速器油温传感器和第一控制阀;
所述内置换热器用于实现所述变速器油腔和所述电机油腔的热量传递;
所述第一控制阀连接所述变速器零部件和所述内置换热器,用于根据所述变速器油温传感器测得的所述变速器油腔的实时油温连通所述变速器零部件和所述内置换热器;
所述外置油冷器用于将所述电机油腔热量传递到所述电驱变速器总成外。
具体的,本申请提供的车辆热管理系统主要用于对电驱变速器总成12进行热管理,电驱变速器总成12内部包括总成的变速器和电机。本申请提供的车辆热管理系统中,电驱变速器总成12内设有变速器油腔10、电机油腔11和连接变速器油腔10和电机油腔11的内置换热器5。在变速器油腔10中包括变速器零部件4,例如变速器轴系机构和变速器换挡机构等、安装有油温传感器的变速器油底壳1和第一控制阀21。变速器零部件4的一侧通过一条管路连接变速器油底壳1一侧,变速器油底壳另一侧通过一条管路连接第一控制阀21的一端。第一控制阀21的另外两端分别通过管路连接变速器零部件4的另一侧和内置换热器5,变速器零部件4还通过一条管路与内置换热器5相连,用于与第一控制阀21连接变速器零部件4的管路和第一控制阀21连接内置换热器5的管路构成回路。内置换热器5用于实现变速器油腔10和电机油腔11之间的热量交换,电机油腔11通过管路连接电驱变速器总成12之外外置油冷器13,外置油冷器13用于将电机油腔11中的热量散发,从而实现对电驱变速器总成12中变速器油腔10和电机油腔11的热管理。
其中,变速器油腔10和电机油腔11的热管理方法可以采用但不限于如下方式实现:
位于变速器油底壳1的油温传感器实时检测变速器油腔10中的润滑油温度,当油温传感器检测到变速器油腔10中润滑油的温度不满足变速器运行时润滑油的温度范围时,车辆热管理系统控制第一控制阀21中分别与变速器油底壳1连接的管路和与内置换热器5连接的管路连通,此时形成从变速器零部件4到变速器油底壳1再到第一控制阀21再到内置换热器5,最后返回变速器零部件4的润滑油管路回路,实现变速器油腔10与电机油腔11的热量交换。例如变速器油腔的润滑油温度高于变速器运行时润滑油的温度范围时,通过不断经过内置换热器5的润滑油将热量从变速器油腔10传递到电机油腔11,并从电机油腔11将热量传递到外置油冷器13,实现变速器油腔10高温时的降温;当变速器油腔的润滑油温度低于变速器运行时润滑油的温度范围时,通过不断经过内置换热器5的润滑油将热量从电机油腔11传递到变速器油腔10,实现变速器油腔10低温时的升温。而当变速器油腔10中的润滑油温度位于变速器运行时润滑油的温度范围时,热管理系统控制第一控制阀21切断第一控制阀21与内置换热器5的管路连通,避免变速器油腔中热量的损失。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本申请提供的车辆热管理系统中,所述变速器油腔中还设有第一油泵,所述第一控制阀为第一三通阀,所述第一三通阀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内置换热器连接,通过第二管路与所述第一油泵连接,通过第三管路与所述变速器零部件连接;
所述第一油泵用于驱动所述变速器油腔中的润滑油流动;
所述第一三通阀用于连通所述第一管路、所述第二管路和所述第三管路中任意两路。
具体的,第一控制阀21为第一三通阀3,为了驱动润滑油在管路中流动,在变速器油底壳1和第一三通阀3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一油泵2。第一三通阀3的C口通过第一管路与内置换热器5连接,第一三通阀3的A口通过第二管路与第一油泵2连接,第一三通阀3的B口通过第三管路与变速器零件4连接。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由于本申请的第一控制阀21为三通阀,能够连通三条管路中的任意两条,便于车辆热管理系统根据需求进行切换,当其中两条管路连通时,第三条管路自然切断,从而实现变速器与内置换热器的热量循环与停止的切换,只需要一条管路即可实现车辆内变速器的热管理,减少了管路需求,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热管理效率。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本申请提供的车辆热管理系统中,所述第一三通阀用于根据所述变速器油腔的实时油温和预先设置的变速器油温上限阈值和预先设置的变速器油温下限阈值对所述变速器油腔执行热管理动作。
具体的,热管理系统控制第一三通阀3中A口、B口和C口中任意两口对应管路的连通状态,实现对变速器油腔10和电机油腔11的热管理动作。
其中,变速器油腔10和电机油腔11的热管理方法可以采用但不限于如下方式实现:
位于变速器油底壳1的油温传感器实时检测变速器油腔10中的润滑油温度,当油温传感器检测到变速器油腔10中润滑油的温度不满足变速器运行时润滑油的温度范围时,车辆热管理系统控制第一三通阀3中A口和C口管路连通,此时形成从变速器零部件4到变速器油底壳1再到第一油泵2再到第一三通阀3再到内置换热器5,最后返回变速器零部件4的润滑油管路回路,第一油泵2驱动回路中的润滑油循环流动,实现与电机油腔11的热量交换。例如变速器油腔的润滑油温度高于变速器运行时润滑油的温度范围时,通过不断经过内置换热器5的润滑油将热量从变速器油腔10传递到电机油腔11,并从电机油腔11将热量传递到外置油冷器13,实现变速器油腔10高温时的降温;当变速器油腔的润滑油温度低于变速器运行时润滑油的温度范围时,通过不断经过内置换热器5的润滑油将热量从电机油腔11传递到变速器油腔10,实现变速器油腔10低温时的升温。而当变速器油腔10中的润滑油温度位于变速器运行时润滑油的温度范围时,切断与内置换热器5的连接,避免变速器油腔中热量的损失。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由于本申请提供的车辆热管理系统中能够通过第一三通阀对变速器油温进行限制,确保变速器的寿命同时确保变速器保持较高的工作效率。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本申请提供的车辆热管理系统中,所述电机油腔中设有电机零部件、电机油温传感器和第二控制阀;
所述第二控制阀连接所述电机零部件、所述外置油冷器和所述内置换热器,用于根据所述电机油温传感器测得的所述电机油腔的实时油温连通所述电机、所述内置换热器和所述外置油冷器。
具体的,电机油腔11中包括电机零部件6,例如电机中的定子、转子、铜排等机构,安装有油温传感器的电机油底壳9和第二控制阀22。电机零部件6的一侧通过一条管路连接电驱变速器总成12外的外置油冷器13,外置油冷器13的另一侧通过一条管路连接电机油底壳9的一侧,电机油底壳9的另一侧通过一条管路连接第二控制阀22的一端。第二控制阀22的另外两端分别通过管路连接电机零部件6的另一侧和内置换热器5,电机零部件6还通过一条管路与内置换热器5相连,用于与第二控制阀22连接电机零部件6的管路和第二控制阀22连接内置换热器5的管路构成回路。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由于本申请提供的热管理系统还能够通过第二控制阀22实现电机的热管理,能够控制电机所在油腔中的润滑油温度,确保了电机工作温度尽可能低,提高了电机工作效率。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本申请提供的车辆热管理系统中,所述电机油腔中还设有第二油泵,所述第二控制阀为第二三通阀,所述第二三通阀通过第四管路与所述内置换热器连接,通过第五管路与所述第二油泵连接,通过第六管路与所述电机零部件连接;
所述第二油泵用于驱动所述电机油腔中连接管路中的润滑油流动;
所述第二三通阀用于连通所述第四管路、所述第五管路和所述第六管路中任意两路。
具体的,第二控制阀22为第二三通阀7,为了驱动润滑油在管路中流动,在电机油底壳9和第二三通阀7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二油泵8。第二三通阀7的C口通过第四管路与内置换热器5连接,第二三通阀7的A口通过第五管路与第二油泵8连接,第二三通阀7的B口通过第六管路与电机零部件6连接。
变速器油腔10和电机油腔11的热管理方法可以采用但不限于如下方式实现:
当变速器油腔10中的润滑油温度低于变速器运行时润滑油的温度范围时,第一三通阀3的A口与C口所在管路连通形成回路后,车辆热管理系统控制第二三通阀7的A口所在管路与C口所在管路连通形成回路,此时,电机油腔11中的润滑油循环经过内置换热器5并将热量传递给变速器油腔10中循环经过内置换热器5的润滑油,实现的变速器油腔中润滑油的升温。
当变速器油腔10中的润滑油温度高于变速器运行时润滑油的温度范围时,车辆热管理系统控制第二三通阀7的A口与C口连通形成回路,此时,变速器油腔10中的润滑油循环经过内置换热器5并将热量传递给电机油腔11中循环经过内置换热器5的润滑油,实现的变速器油腔中润滑油的降温。
而当变速器油腔10中的润滑油温度位于变速器运行时润滑油的温度范围之间时,第一三通阀3的B口所在管路和A口所在管路连通时,热管理系统可以控制所述第二三通阀7中A口和B口所在管路连通,形成从电机零部件6到外置油冷器13,再到电机油底壳9,再到第二油泵8,再到第二三通阀7,最后返回电机零部件6的润滑油回路,将电机油腔11中的润滑油的热量从外置油冷器13中排出。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由于本申请的第二控制阀22为三通阀,能够连通三条管路中的任意两条,便于车辆热管理系统根据需求进行切换,当其中两条管路连通时,第三条管路自然切断,从而实现电机与内置换热器的热量循环与停止的切换,只需要一条管路即可实现车辆内电机的热管理,减少了管路需求,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热管理效率。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本申请提供的车辆热管理系统中,还包括:电池包、第三控制阀和电池温度传感器;
所述第三控制阀连接所述电池包和所述外置油冷器,用于根据所述电池温度传感器测得的所述电池包池的实时温度连通所述电池包和所述外置油冷器。
具体的,车辆管理系统还包括电池包17、第三控制阀23,本申请提供的车辆热管理系统中,外置油冷器13存在用于对电池进行升温的管路回路。外置油冷器13一端通过管路连接第三控制阀23,第三控制阀23的另一端通过管路连接电池包17,电池包17通过一条管路连接外置油冷器,形成回路。在电池包17上设有电池温度传感器,当检测到电池温度低于电池工作温度时,车辆热管理系统通过第三控制阀23连通电池包17与外置油冷器13之间的回路,从电驱变速器总成12中传递的热量顺着回路从外置油冷器13传递到电池包17,实现电池包17的热管理。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由于本申请提供的车辆热管理系统能够通过第三控制阀23进行电池的加热,将车辆电机的热量节约用于加热电池,避免了车辆为了确保电池正常使用而加热电池对车辆自身资源的浪费,减小整车加热器的功率需求。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本申请提供的车辆热管理系统中,还包括:低温散热器;
所述第三控制阀还连接所述低温散热器,用于根据所述电池温度传感器测得的所述电池包的实时温度连通所述低温散热器和所述外置油冷器;
所述低温散热器用于将所述外置油冷器从所述电驱变速器总成获取的热量传递到所述系统外。
具体的,车辆管理系统还包括低温散热器16,第三控制阀23的第三端通过管路连接低温传感器16的一端,低温传感器16的另一端通过管路连接外置油冷器13。当电池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电池包17的温度达到电池工作温度后,车辆热管理系统控制第三控制阀23断开与电池包17所在管路的连接,并与低温散热器16所在的管路连接,从而对外置油冷器中的热量进行散热。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由于本申请提供的车辆热管理系统连接有低温散热器,能够将变速器和电池包不需要的热量传递到车辆之外,保障了车辆的电机工作环境尽可能低,提高了电机的工作效率。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本申请提供的车辆热管理系统中,所述外置油冷器连有水泵,所述第三控制阀为第三三通阀,所述第三三通阀通过第七管路与所述外置油冷器连接,通过第八管路与所述电池包连接,通过第九管路与所述低温散热器连接;
所述水泵用于驱动所述外置油冷器连接管路中的水的流动;
所述第三三通阀用于连通所述第七管路、所述第八管路和所述第九管路中任意两路。
具体的,为了驱动水在管路中流动,在外置油冷器13和第三三通阀15之间的管路上设有水泵14。第三三通阀15的A口通过第七管路与外置油冷器13连接,第三三通阀15的B口通过第八管路与电池包17连接,第三三通阀15的C口通过第九管路与低温散热器16连接。
外置油冷器13和电池包17的热管理方法可以采用但不限于如下方式实现:
当电池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电池包17的温度低于电池工作温度时,车辆热管理系统控制第三三通阀中A口所在管路和B口所在管路连通形成回路,水泵14驱动水在外置油冷器13和电池包17循环流动,实现电池包17的升温。当电池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电池包17的温度高于电池工作温度后,车辆热管理系统控制第三三通阀中A口所在管路和C口所在管路连通形成回路,水泵14驱动水在外置油冷器13和低温散热器16之间循环流动,实现外盒子油冷器13中热量的散发。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由于本申请的第三控制阀23为三通阀,能够连通三条管路中的任意两条,便于车辆热管理系统根据需求进行切换,当其中两条管路连通时,第三条管路自然切断,从而实现电驱变速器总成和电池包的热量循环与停止的切换,只需要一条管路即可实现车辆内电驱变速器和电池包的热管理,减少了管路需求,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热管理效率。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如图3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辆热管理流程示意:
通过位于变速器油底壳的油温传感器获取电驱变速器总成中变速器油腔10的实时油温Ta,通过电池温度传感器获取电池包17的电池包实时温度Tc。首先对变速器油腔10的实时油温Ta进行判断,当判断Ta位于变速器油温下限阈值T1和变速器油温上限阈值T2之间时,对电池包实时温度Tc进行温度判断,当电池包实时温度Tc小于电池工作温度T3时,车辆热管理系统启动外循环低温加热模式,当电池包实时温度Tc大于电池工作温度T3时,车辆热管理系统启动外循环高温冷却模式。当判断Ta小于变速器油温下阈值T1时,对电池包实时温度Tc进行温度判断,当电池包实时温度Tc小于电池工作温度T3时,车辆热管理系统启动全循环低温加热模式,当电池包实时温度Tc大于电池工作温度T3时,车辆热管理系统启动内循环低温加热模式。当判断Ta大于变速器油温上限阈值T2时,车辆热管理系统启动全循环高温冷却模式。T1、T2和T3根据车辆的实际工作需求设置,例如T1设为60摄氏度,T2设为90摄氏度,T3设为10摄氏度。为了提高电驱变速器的工作效率,内置换热器5持续交换变速器油腔10和电机油腔11的热量,并通过外置油冷器13将热量排出电驱变速器之外,举例来说,当变速器油腔10和电机油腔11的油温一致且接近变速器油腔10的润滑油工作下限,在保障变速器正常工作的同时尽可能降低电机所在油腔的温度,提高电机的工作效率。此外,为了保证电池的工作效率,从外置油冷器13排出的热量用于对电池包17进行升温,节约车辆自身的能源。
其中,内循环低温加热模式如图4所示,此时变速器油腔10的实时油温Ta小于等于变速器油温下限阈值T1,并且电池包实时温度Tc大于电池工作温度T3,车辆热管理系统调整第一三通阀3、第二三通阀7和第三三通阀15的连通情况。具体的,第一三通阀3的A口和C口所在管路连通,B口所在管路断开;外循环液路,即外置油冷器13连接水泵14、电池包17、低温散热器16的循环管路处于非运行状态。此时,内置换热器5将电机工作中产生的热量从电机油腔11传递到变速器油腔10,实现电驱变速器总成12内的热量内循环过程,实现对变速器的加热效果。
外循环高温冷却模式如图5所示,此时变速器油腔10的实时油温Ta小于等于变速器油温上限阈值T2,大于等于变速器油温下限阈值T1,并且电池包实时温度Tc大于电池工作温度T3,车辆热管理系统调整第一三通阀3、第二三通阀7和第三三通阀15的连通情况。具体的,第一三通阀3的A口和B口所在管路连通,C口所在管路断开;第二三通阀7的A口和B口所在管路连通,C口所在管路断开;第三三通阀15的A口和C口所在管路连通,B口所在管路断开。此时,变速器油腔10和电机油腔11之间不进行热量交换,电机工作中产生的热量通过外置油冷器13传递到车辆热管理系统的外循环回路中,携带电机工作中产生的热量的水经过水泵14到达低温散热器16将热量排出,并返回外置油冷器13,在降低电机工作环境温度的同时实现电机的循环降温效果。
外循环低温加热模式如图6所示,此时变速器油腔10的实时油温Ta小于等于变速器油温上限阈值T2,大于等于变速器油温下限阈值T1,并且电池包实时温度Tc小于等于电池工作温度T3,车辆热管理系统调整第一三通阀3、第二三通阀7和第三三通阀15的连通情况。具体的,第一三通阀3的A口和B口所在管路连通,C口所在管路断开;第二三通阀7的A口和B口所在管路连通,C口所在管路断开;第三三通阀15的A口和B口所在管路连通,C口所在管路断开。此时,外置油冷器13将电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传递到电池包17,在降低电机工作环境温度的同时实现电池包的升温动作。
全循环低温加热模式如图7所示,此时变速器油腔10的实时油温Ta小于等于变速器油温下限阈值T1,并且电池包实时温度Tc小于等于电池工作温度T3,车辆热管理系统调整第一三通阀3、第二三通阀7和第三三通阀15的连通情况。具体的,第一三通阀3的A口和C口所在管路连通,B口所在管路断开;第二三通阀7的A口和C口所在管路连通,B口所在管路断开;第三三通阀15的A口和B口所在管路连通,C口所在管路断开。此时,外置油冷器13将电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传递到电池包17,实现电池包17的升温;内置换热器5将电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传递到变速器油腔10,实现变速器有枪10的升温。
全循环高温冷却模式如图8所示,此时变速器油腔10的实时油温Ta大于等于变速器油温上限阈值T2,车辆热管理系统调整第一三通阀3、第二三通阀7和第三三通阀15的连通情况。具体的,第一三通阀3的A口和C口所在管路连通,B口所在管路断开;第二三通阀7的A口和C口所在管路连通,B口所在管路断开;第三三通阀15的A口和C口所在管路连通,B口所在管路断开。此时,优先进行变速器油腔10内润滑油的温度降低,内置换热器5将变速器油腔10中的热量传递到电机油腔11,外置油冷器13将电机油腔中的热量从电驱变速器总成12中传递到外循环回路,并传递到低温散热器16进行降温。
本申请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车辆热管理方法,如图9所示,包括:
步骤101、获取所述变速器油腔的实时油温和电池包的实时温度;
步骤102、根据所述变速器油腔的实时油温和预先设置的变速器油温上限阈值、预先设置的变速器油温下限阈值进行变速器温度判断,获取变速器油温判断结果;
步骤103、根据所述变速器油温判断结果执行所述电驱变速器总成的热管理动作;
步骤104、根据所述电池包的实时温度和预先设置的电池温度阈值进行电池温度判断,获取电池温度判断结果;
步骤105、根据所述电池温度判断结果执行所述电池包的热管理动作。
本申请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车辆热管理装置,如图10所示,包括:
温度测量模块201,用于获取所述变速器油腔的实时油温和电池包的实时温度;
变速器油温判断模块202,用于根据所述变速器油腔的实时油温和预先设置的变速器油温上限阈值、预先设置的变速器油温下限阈值进行变速器温度判断,获取变速器油温判断结果;
变速器热管理模块203,用于根据所述变速器油温判断结果执行所述电驱变速器总成的热管理动作;
电池温度判断模块204,用于根据所述电池包的实时温度和预先设置的电池温度阈值进行电池温度判断,获取电池温度判断结果;
电池热管理模块205,用于根据所述电池温度判断结果执行所述电池包的热管理动作。
本申请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车辆,如图11所示,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301;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301通信连接的存储器302;其中,
所述存储器302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301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301能够实现本申请第二实施方式所述的车辆热管理方法。
其中,存储器和处理器采用总线方式连接,总线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总线将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的各种电路连接在一起。总线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连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在总线和收发机之间提供接口。收发机可以是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多个元件,比如多个接收器和发送器,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经处理器处理的数据通过天线在无线介质上进行传输,进一步,天线还接收数据并将数据传送给处理器。
处理器负责管理总线和通常的处理,还可以提供各种功能,包括定时,外围接口,电压调节、电源管理以及其他控制功能。而存储器可以被用于存储处理器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本申请第五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本申请第二实施方式所述的车辆热管理方法。
即,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申请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2)
1.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驱变速器总成和外置油冷器;
所述电驱变速器总成包括变速器油腔、内置换热器和电机油腔,所述变速器油腔中设有变速器零部件、变速器油温传感器和第一控制阀;
所述内置换热器用于实现所述变速器油腔和所述电机油腔的热量传递;
所述第一控制阀连接所述变速器零部件和所述内置换热器,用于根据所述变速器油温传感器测得的所述变速器油腔的实时油温连通所述变速器零部件和所述内置换热器;
所述外置油冷器用于将所述电机油腔热量传递到所述电驱变速器总成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油腔中还设有第一油泵,所述第一控制阀为第一三通阀,所述第一三通阀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内置换热器连接,通过第二管路与所述第一油泵连接,通过第三管路与所述变速器零部件连接;
所述第一油泵用于驱动所述变速器油腔中的润滑油流动;
所述第一三通阀用于连通所述第一管路、所述第二管路和所述第三管路中任意两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通阀用于根据所述变速器油腔的实时油温和预先设置的变速器油温上限阈值和预先设置的变速器油温下限阈值对所述变速器油腔执行热管理动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油腔中设有电机零部件、电机油温传感器和第二控制阀;
所述第二控制阀连接所述电机零部件、所述外置油冷器和所述内置换热器,用于根据所述电机油温传感器测得的所述电机油腔的实时油温连通所述电机、所述内置换热器和所述外置油冷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油腔中还设有第二油泵,所述第二控制阀为第二三通阀,所述第二三通阀通过第四管路与所述内置换热器连接,通过第五管路与所述第二油泵连接,通过第六管路与所述电机零部件连接;
所述第二油泵用于驱动所述电机油腔中连接管路中的润滑油流动;
所述第二三通阀用于连通所述第四管路、所述第五管路和所述第六管路中任意两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池包、第三控制阀和电池温度传感器;
所述第三控制阀连接所述电池包和所述外置油冷器,用于根据所述电池温度传感器测得的所述电池包池的实时温度连通所述电池包和所述外置油冷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低温散热器;
所述第三控制阀还连接所述低温散热器,用于根据所述电池温度传感器测得的所述电池包的实时温度连通所述低温散热器和所述外置油冷器;
所述低温散热器用于将所述外置油冷器从所述电驱变速器总成获取的热量传递到所述系统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置油冷器连有水泵,所述第三控制阀为第三三通阀,所述第三三通阀通过第七管路与所述外置油冷器连接,通过第八管路与所述电池包连接,通过第九管路与所述低温散热器连接;
所述水泵用于驱动所述外置油冷器连接管路中的水的流动;
所述第三三通阀用于连通所述第七管路、所述第八管路和所述第九管路中任意两路。
9.一种车辆热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控制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包括:
获取所述变速器油腔的实时油温和电池包的实时温度;
根据所述变速器油腔的实时油温和预先设置的变速器油温上限阈值、预先设置的变速器油温下限阈值进行变速器温度判断,获取变速器油温判断结果;
根据所述变速器油温判断结果执行所述电驱变速器总成的热管理动作;
根据所述电池包的实时温度和预先设置的电池温度阈值进行电池温度判断,获取电池温度判断结果;
根据所述电池温度判断结果执行所述电池包的热管理动作。
10.一种车辆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控制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包括:
温度测量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变速器油腔的实时油温和电池包的实时温度;
变速器油温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变速器油腔的实时油温和预先设置的变速器油温上限阈值、预先设置的变速器油温下限阈值进行变速器温度判断,获取变速器油温判断结果;
变速器热管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变速器油温判断结果执行所述电驱变速器总成的热管理动作;
电池温度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池包的实时温度和预先设置的电池温度阈值进行电池温度判断,获取电池温度判断结果;
电池热管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池温度判断结果执行所述电池包的热管理动作。
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实现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车辆热管理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车辆热管理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737822.7A CN116557511B (zh) | 2023-06-20 | 2023-06-20 | 车辆热管理系统、方法、装置、车辆和存储介质 |
PCT/CN2024/075947 WO2024259999A1 (zh) | 2023-06-20 | 2024-02-05 | 车辆热管理系统、方法、装置、车辆和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737822.7A CN116557511B (zh) | 2023-06-20 | 2023-06-20 | 车辆热管理系统、方法、装置、车辆和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557511A true CN116557511A (zh) | 2023-08-08 |
CN116557511B CN116557511B (zh) | 2025-06-27 |
Family
ID=874900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737822.7A Active CN116557511B (zh) | 2023-06-20 | 2023-06-20 | 车辆热管理系统、方法、装置、车辆和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557511B (zh) |
WO (1) | WO2024259999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259999A1 (zh) * | 2023-06-20 | 2024-12-26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热管理系统、方法、装置、车辆和存储介质 |
WO2025130410A1 (zh) * | 2023-12-20 | 2025-06-26 | 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 电动汽车中电机的效率优化方法、控制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60229282A1 (en) * | 2013-02-09 | 2016-08-11 | Quantumscape Corporation |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vehicles with an electric powertrain |
CN206884725U (zh) * | 2017-01-22 | 2018-01-16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
CN206914133U (zh) * | 2017-07-24 | 2018-01-23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的散热系统和混合动力车辆 |
CN208237059U (zh) * | 2017-11-24 | 2018-12-14 | 常州龙奇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 变速箱油冷装置及汽车 |
CN209196090U (zh) * | 2018-11-22 | 2019-08-02 |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新型双回路变速器油温调节结构、发动机总成及汽车 |
WO2019185138A1 (en) * | 2018-03-28 | 2019-10-03 | Volvo Truck Corporation | Thermoregulation system and electrically driven vehicle comprising such a system |
US20210010766A1 (en) * | 2019-07-08 | 2021-01-14 | Atieva, Inc. | Drive Train Assembly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
DE102019131438A1 (de) * | 2019-11-21 | 2021-05-27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Temperiersystem für ein Antriebssystem |
CN113459767A (zh) * | 2021-08-13 | 2021-10-01 | 南方英特空调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车热管理系统 |
CN115596831A (zh) * | 2022-11-30 | 2023-01-13 |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Cn) | 一种电驱动齿轮箱热管理系统及方法 |
WO2023067919A1 (ja) * | 2021-10-21 | 2023-04-27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 |
CN219055971U (zh) * | 2023-02-24 | 2023-05-23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整车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
CN219172177U (zh) * | 2023-01-10 | 2023-06-13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热管理架构及车辆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817503B (zh) * | 2019-04-11 | 2023-04-07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混动变速箱驱动电机冷却系统及控制方法 |
US11746893B2 (en) * | 2020-09-30 | 2023-09-05 | Eaton Cummins Automated Transmission Technologies | Thermal management of a vehicle transmission |
JP7314223B2 (ja) * | 2021-09-21 | 2023-07-25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温調システム |
CN115257355A (zh) * | 2022-09-01 | 2022-11-01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以及车辆 |
CN116176248A (zh) * | 2023-03-13 | 2023-05-30 |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 电池汽车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车辆 |
CN116557511B (zh) * | 2023-06-20 | 2025-06-27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热管理系统、方法、装置、车辆和存储介质 |
-
2023
- 2023-06-20 CN CN202310737822.7A patent/CN116557511B/zh active Active
-
2024
- 2024-02-05 WO PCT/CN2024/075947 patent/WO2024259999A1/zh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60229282A1 (en) * | 2013-02-09 | 2016-08-11 | Quantumscape Corporation |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vehicles with an electric powertrain |
CN206884725U (zh) * | 2017-01-22 | 2018-01-16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
CN206914133U (zh) * | 2017-07-24 | 2018-01-23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的散热系统和混合动力车辆 |
CN208237059U (zh) * | 2017-11-24 | 2018-12-14 | 常州龙奇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 变速箱油冷装置及汽车 |
WO2019185138A1 (en) * | 2018-03-28 | 2019-10-03 | Volvo Truck Corporation | Thermoregulation system and electrically driven vehicle comprising such a system |
CN209196090U (zh) * | 2018-11-22 | 2019-08-02 |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新型双回路变速器油温调节结构、发动机总成及汽车 |
US20210010766A1 (en) * | 2019-07-08 | 2021-01-14 | Atieva, Inc. | Drive Train Assembly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
DE102019131438A1 (de) * | 2019-11-21 | 2021-05-27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Temperiersystem für ein Antriebssystem |
CN113459767A (zh) * | 2021-08-13 | 2021-10-01 | 南方英特空调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车热管理系统 |
WO2023067919A1 (ja) * | 2021-10-21 | 2023-04-27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 |
CN115596831A (zh) * | 2022-11-30 | 2023-01-13 |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Cn) | 一种电驱动齿轮箱热管理系统及方法 |
CN219172177U (zh) * | 2023-01-10 | 2023-06-13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热管理架构及车辆 |
CN219055971U (zh) * | 2023-02-24 | 2023-05-23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整车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259999A1 (zh) * | 2023-06-20 | 2024-12-26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热管理系统、方法、装置、车辆和存储介质 |
WO2025130410A1 (zh) * | 2023-12-20 | 2025-06-26 | 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 电动汽车中电机的效率优化方法、控制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4259999A1 (zh) | 2024-12-26 |
CN116557511B (zh) | 2025-06-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6557511A (zh) | 车辆热管理系统、方法、装置、车辆和存储介质 | |
US20220041047A1 (en) | Heat distribution device for hybrid vehicle | |
CN105576321A (zh) | 电池包热管理系统 | |
CN113227546B (zh) | 车辆热交换系统 | |
CN106703967A (zh) | 基于双冷却回路分体散热器的工程车辆温控系统及方法 | |
JP6363289B2 (ja) | 温度制御システ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動車両 | |
CN110281763B (zh) | 混合动力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及混合动力车辆 | |
JPWO2020152734A1 (ja) |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冷却装置 | |
CN114132169A (zh) | 作业车辆及其热管理系统 | |
CN108952923A (zh) | 发动机热管理系统和包括其的充电车 | |
CN110758088A (zh) | 混合动力汽车的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及车辆 | |
CN206884725U (zh) | 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 |
CN115726876A (zh) | 发动机冷却系统、方法及机动车 | |
CN109398061B (zh) | 混合动力汽车热管理系统及控制方法以及混合动力汽车 | |
CN115431750A (zh) | 一种纯电动汽车电驱系统的冷却与润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4312227A (zh) | 车辆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 |
CN115111349A (zh) | 基于自动变速器的温控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 |
CN108550960A (zh) | 电池低温热管理装置及热管理方法 | |
CN115817107A (zh) | 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方法及装置 | |
WO2024066359A1 (zh) | 电动汽车热量分配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 |
JP2010196649A (ja) | 車両のヒートマネージメント装置 | |
CN110259561A (zh) | 一种车辆油温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 |
CN213660499U (zh) | 动力电池加热系统及电动起重机 | |
CN109986960A (zh) | 一种分布式轮毂电机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213953729U (zh) | 一种快速暖机发动机冷却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